贯彻和完善

2024-10-12

贯彻和完善(通用5篇)

贯彻和完善 篇1

从2004年至今,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7年来,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种粮的积极性, 各种农业机械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 进入农村千家万户。农村出现了“耕田用铁牛, 插秧不弯腰, 割禾用袋装, 开沟不用锹, 抽水抗旱只用油和电”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增效, 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事实证明,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拉动消费带动农机企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是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的好政策。但在看到农机化发展的同时, 我们还要清晰地看到目前农机化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基础设施还不配套, 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滞后, 机耕道、场库棚等农机化的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因此, 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同时, 政府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和完善一些配套保障措施。包括:农村中农机维修网点、机耕道路、农机停放场库棚、农机供油点建设等。

加快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现阶段, 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短缺、分布不均匀。如江西省吉水县有18个乡镇, 249个村委会, 2297个村小组, 耕地面积38823公顷, 全县人口47万。到2009年, 农机总动力为63万千瓦, 农机具10万多台套。农机维修网点120多个, 农机维修人员1000多人。据此, 还有220多个村委会没有农机维修网点。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乡镇, 在交通不方便的乡镇村, 有的农机总动力达10000-20000千瓦, 各种农机具1000台以上, 却没有一家农机维修点。农机一旦出现故障, 农民要跑到几十里路的圩镇去修理, 有的甚至需要到县城修理。由于有的村没有农机维修点, 造成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的局面。

同时, 缺乏修理技术, 农机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有的农机维修点, 修理设备简单且缺乏修理技术;有的农机维修点“四无”, 无营业执照、无固定维修场地, 无量具, 无拆装专用工具。有的人修理“本领”就是拆换零配件。有些农机经他们“动手术”后, 照旧毛病百出。造成农民机手多花钱, 农机具维修质量不能保证的现象。此外, 无水稻插秧机和水稻联合收割机维修网点及维修人才。有些地方从县到乡镇都没有插秧机和收割机的专业维修点, 没有专业维修人员。插秧机和收割机厂家的“三包”服务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给农民的插秧机和收割机维修造成极大不方便。

农机维修业是促进农业机械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与农机推广、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安全监理列为同等重要的位置, 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农机化发展规划, 从而加快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与农机驾驶人员培训工作同等对待。每年的培训工作任务应有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任务。基于目前水稻插秧机和收割机的迅猛发展之势, 加上前几年农民购买的插秧机和收割机的维修的高峰期即将到来, 农机管理部门可与厂家联合, 加强插秧机和收割机维修人员的培训, 尽早解决县乡村无插秧机和收割机维修点以及无专业维修人员的问题。

农机维修网点应合理布局。要做到农机大修不出乡镇, 小修不出村。在农机维修网点的布局上, 一是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 即农机维修达到“就地就近少花钱、时间短、质量好”的要求;二是考虑农机维修人员的经济效益原则。即建立一个农机维修网点, 都应根据农业机械分布状况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年限进行维修成本估算和盈亏分析, 确保农机维修点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一般一个村级农机维修点服务辐射范围在5-10公里内比较合适。

农机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农机维修质量标准。根据农村的实际, 农机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手扶拖拉机、轮式拖拉机、柴油机、插秧机和收割机维修质量标准以及提高维修质量和防止维修质量界定不清引起的纠纷, 以便维护农民或农机维修人员的合法权益。

农机主管部门还应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县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督管理, 履行职责, 对农机维修网点的审定、修理工考核、维修质量等进行监督检查工作。转变工作观念, 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 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加强机耕道路建设

目前农村机耕道路存在无人管理、路况差的问题。据了解, 在一些乡镇村, 原先兴修的一些机耕道路, 由于管理和养护维修不明确而造成机耕道路长期处于无人管理和无人养护维修、路况差的现象。同时, 农村机耕道路缺少资金、无法兴修和养护。兴修和养护机耕道路的资金得不到落实, 需要兴修的机耕道路无法动工兴修, 需要养护的机耕道路无法养护, 使原有的机耕道路日益损坏。此外, 机耕道路建设不标准、不规范, 存在农机事故隐患。农机事故隐患影响了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

为了确保农机能顺利下田作业, 应加快农村机耕道路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29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该促进法赋予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 应把“农村机耕道路建设”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

制定管理法规, 依法管理。根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规定, 地方政府应制定《机耕道路建设和管理办法》, 明确农村机耕道路的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使机耕道路的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同时, 还要制定机耕道路建设规划、申报验收、使用维护等一系列程序和要求, 确保机耕道路建设顺利进行。

机耕道路的建设做到四个结合。在农村机耕道路建设中要实行统一领导、精心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兴修和养护相结合的原则。为落实机耕道路建设的资金, 要做到“机耕道路建设与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 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结合, 与村村通公路建设项目相结合,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加快农村机耕道路建设的步伐。

制定农村机耕道路建设技术规范。农村机耕道路是乡镇村既可供简易农用机动车行驶, 又可供各种农业机械行走的农村道路。它包括村组道路和田间道路。如果按国家公路建设技术标准来建设机耕道路, 资金花费大, 不现实。因此, 要因地制宜, 科学指导, 珍惜财力, 节约土地资源。

提高农机基建与技术水平

近几年, 各种农业机械发展迅速, 但农机停放场、库棚缺乏。有的农机手用完后, 把农机放在屋檐下, 有的放在院子里, 有的一年四季都露天停放。经过一年四季折磨后, 农机的机件锈蚀, 油漆脱落, 发动机冻裂……农机“患病”在身, 技术状态变差, 事故隐患增多, 怎能正常工作?将严重地影响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和以后的农业生产, 造成经济损失。

加快农机停放场、库、棚建设, 农机手要提高农机停放保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农业机械长年不停地为机手工作, 为机手发家致富而效劳, 应该给它们做个“窝”。让它们白天为机手工作, 晚上在温暖的“窝”中歇息, 加上机手对它们精心维护保养, 使它“身强力壮”, 技术状态良好。有条件的地方, 应结合新农村建设, 改建新房的机会, 把农机停放场、库、棚建设列入其中的内容。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地方, 农机手也可临时搭建一个简易棚或用塑料布等遮盖机具, 只要能抵挡风雨烈日、霜雪就可以了。

农机主管部门要派技术人员下乡进村入户, 向农机手宣传农机停放保管的重要意义, 指导农机手做好农机停放保管工作。

推进农机供油点建设

90年代中期以前, 农民购柴油不出乡镇, 有的不出村, 给农机用油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后来, 经过“成品油市场的整顿”, 乡镇的农机供油点都被取消。现在的加油站都建在国道、省道旁, 建在县道旁的也不多。近几年来, 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激励下, 农民纷纷购置农机从事粮食生产, 各种农业机械涌入千家万户。但是, 农机需要用油, 农民来回跑二三十里去购买, 有的甚至更远, 农民购油十分不便, 不仅耽误农时, 还要添置盛油的油桶存油, 增加开支。同时, 安全运油和用油的知识缺乏, 容易引发事故。有的农民叹气的说:购农机容易买油难。

要做到方便农民购油不出乡镇, 要恢复和加强乡镇农机供油点建设。上级有关部门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 研究制订乡镇农机供油的管理办法, 制订乡镇农机供油点建设规范, 对符合条件的乡镇应批准兴建农机供油点。与此同时, 恢复和完善原有的乡镇农机站的农机供油点, 对原有的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改造, 对供油人员进行培训。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 批准恢复农机供油。有条件的地方经有关部门批准后, 农机供油点还可延伸到村,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农民购油不出乡镇、不出村。为农机的“粮食”供应提供方便。

贯彻和完善 篇2

一、促进仿制药研发

(一)引导企业开展仿制药研发。引导企业关注国家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和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筛选品种研发、注册和生产。以需求为导向,鼓励制药企业、研发机构等仿制临床必需、疗效确切、供应短缺的药品,仿制重大传染病防治和罕见病治疗所需药品、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药品、儿童使用药品以及专利到期前一年尚没有提出注册申请的药品。(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委、市科技局)

(二)加强仿制药技术攻关和知识产权保护。健全产学研医用协同创新机制,发挥我市医院、科研机构的基础支撑作用,参与药用原辅料、包装材料和制剂研发联动,促进药品研发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完善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培育更多的药品核心知识产权、高价值知识产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二、提升仿制药质量疗效

(三)积极参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支持我市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全省一致性评价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临床试验的积极性。(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卫计委、市科技局)

(四)提高药用原辅料和包装材料质量。推动企业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质量水平,加强药用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研发。通过提高自我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等措施,推动技术升级,突破提纯、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满足制剂质量需求。加强对药用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的质量监管,定期公布监督检查和抽验信息。(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发改委)

(五)提高工艺制造水平。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仿制药企业工艺改造,大力提升制药装备和智能制造水平,提高关键设备的研究制造能力和设备性能,鼓励药品生产企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持续开展关键工艺步骤、工艺参数界定、生产过程控制等研究,优化和改进工艺生产管理。强化全面质量控制,提升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推动解决制约产品质量的瓶颈问题。积极推进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信息化建设,提升设备净化能力、在线清洗、在线监控水平,实现生产过程实时在线监控。完善企业生产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委)

(六)支持药品审评审批。大力宣传国家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解读国家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政策,鼓励药品研发机构、药品生产企业等抓住改革契机,研制开发创新药、仿制药,筛选品种二次开发,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水平。(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七)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加大财政支持,加快建立覆盖仿制药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制度。推动药品生产企业建立药品品种档案,推进药品品种工艺登记,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如实记录生产过程各项信息,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准确、可追溯。企业对药品原辅料变更、生产工艺调整等,应进行充分验证。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管理机制,建立以品种为主线的现场检查模式,统筹监督检查、靶向抽验、不良反应监测、稽查执法“四位一体”综合执法力量,加强对药物研发、生产、流通及使用全过程的监管,确保药品生产企业每年监督检查不少于2次,重点监管品种每年全项目跟踪检查不少于1次,其他按不少于10%的比例随机进行跟踪检查,严肃查处数据造假、偷工减料、掺杂使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药品监督检查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

三、完善支持政策

(八)落实仿制药采购政策。药品集中采购公开招标时,对纳入我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中标挂网目录内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全市医疗机构优先选择使用。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

未超过3家的,优先采购和使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被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正式公布的参比制剂名录内的仿制药或被欧盟、美国、日本等制药发达国家和地区选为参比制剂的国产仿制药,在药品采购时给予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同等待遇。坚持药品分类采购,突出药品临床价值,充分考虑药品成本,形成有升有降、科学合理的采购价格,调动企业提高药品质量的积极性。做好药品采购与医保支付等改革政策的衔接。(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发改委、市人社局)

(九)促进仿制药优先合理使用。鼓励医疗机构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纳入与原研药可相互替代药品目录,优先采购使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与同通用名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在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中享受同等待遇。在按规定向艾滋病、结核病患者提供药物时,优先采购使用仿制药。加强药事管理及合理用药考核,落实按通用名开具处方的规定和处方点评制度,强化药师在处方审核和药品调配中的作用,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医生进行公示,并建立约谈制度。(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人社局)

(十)发挥基本医疗保险的激励作用。按照国家有关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的规定,制定我市医保药品支付标准,质量和疗效一致的仿制药与原研药按相同标准支付。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药品,不得按商品名或生产厂家进行限定,要及时更新医保信息系统,确保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根据国家、省级药品目录同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通过医保支付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医疗机构使用仿制药。(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发改委)

(十一)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和价格政策。做好税收政策的宣传辅导和纳税服务工作,严格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纳税人涉税负担,对仿制药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产生的研发费用,符合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

仿制药企业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持续推进药品价格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形成药品价格的机制,做好与药品采购、医保支付等改革政策的衔接。加强药品价格监测预警,依法严厉打击原料药价格垄断等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市卫计委)

(十二)推动仿制药产业国际化。结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仿制药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组织仿制药企业参加国际药品展览、展会。支持企业开展国内外产能合作,建立跨境研发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关键工艺技术,鼓励境外企业在我市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科技局)

深化和贯彻企业情报管理体系 篇3

要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该全面务实地建立一套企业情报管理系统,并在各部门进行推广和普及,使其贡献巨大的综合价值。企业情报管理体系应包括如下四大重点:

第一,构建全面的情报管理体系。将信息管理融入到企业的全部日常工作、各级管理和各类运营之中,覆盖企业工作中的全部信息,将全部信息都情报化。

第二,组建专门的情报管理机构。从最高级别开始设立情报管理部门,对应在各个部门、下属机构、项目和协同通道中设立情报工作机构,承担各种有关情报的事务性和实务性工作。

第三,设立总情报师、专职情报师和专职情报员。在企业领导层设立总情报师,在各部门、下属机构、项目和外协通道设立专职和兼职情报师,在各个小组、基层团队设立专职和兼职情报员,力争全覆盖。

第四,全员普及情报能力和资质。在企业全员之中普及和贯彻情报能力和资质,开展全面的能力培训和实务训练,确保上到总经理、下到实习生,无论销售合作人员,还是行政后勤人员,均具有情报工作的能力。

全面而完善的企业情报管理体系功能十分强大,在以下方面会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虎添翼:

首先,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保证尽可能多(近乎于全部)的信息被及时收集、得到正确的分析,会使企业决策者耳聪目明,不会漏掉任何有关信息,在市场竞争中赢在起跑线上。

其次,信息的管理和使用。学会正确、妥善地保存、保护、保养信息,包括正确完善地保密、销毁和维护,以及及时准确地调用、整合、加工和传输信息,包括精确的搜索、组合、变化和发送,覆盖到有关信息的全部使用领域。

第三,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利用。如此,企业将会合理、准确、及时地对信息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技术价值和资源价值进行评价、预测,进而精确地开发和实现信息的各种价值。

第四,提供决策参谋。覆盖全面的情报管理系统为各级领导,尤其是最高领导层提供全面、准确、优化、及时的决策参谋,为决策者提供各种方案、风险地图、可行路径和效益预测,可帮助决策者在高屋建瓴、细致入微、掌控全局的状态下进行决策,减少失误和损失。

第五,提供运营参考。为各级业务部门、下属机构提供运营过程中的标准信息、参考信息和问题信息,帮助执行者和操作者及时发现问题、正确改正问题。

贯彻和完善 篇4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完善省与市县财政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

(洛政〔2009〕7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调动各县(市、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积极性,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省与市县财政体制的通知》(豫政〔2009〕3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完善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

(一)改革增值税分配政策。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变为第二、三产业协同带动,县(市、区)增值税收入(地方留成部分)以2008年为基数,增量部分省级分成20%。

(二)增加企业所得税县(市、区)留成。为促进各地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企业效益,县(市、区)企业所得税收入(地方留成部分)增量部分省级分成比例从20%调整为15%。

(三)加大对资源类税收的调控。为促进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县(市、区)资源税收入以2008年为基数,增量部分省级集中30%;县(市、区)资源税收入以2007年为基数,增量部分市级集中20%。县(市、区)耕地占用税收入以 2007-2008年两年加权平均数为基数(分年权重为2007年1/3和2008年2/3),增量部分省级集中20%。

(四)调整非税收入分配政策。为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优化经济环境,县(市、区)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收入中的社会抚养费收入以 2008 年为基数,增量部分省级分别集中20%。省级集中收入将全部用于县(市、区)执法部门经费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

(五)提高县(市、区)“两税”返还增长比例系数。县(市、区)消费税和增值税税收返还增长与上划中央“两税”增长率的比例系数从1:0.15提高到1:0.3。

(六)实施激励性财政政策。2009-2012年,省对我市各县(市、区)省级分成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按当年增量的60%奖励县(市、区),其中分成收入增量超过全省平均增幅部分全额奖励县(市、区),鼓励其率先发展。

(七)扩大省直管县改革试点范围。此次体制调整,增加我市宜阳县为省直管县。

(八)其他市与县(市、区)收入划分和分成办法仍按《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洛政〔2008〕93号)规定执行。

二、完善财政体制的相关配套措施

(一)归并简化结算事项。将企事业单位财务划转、农村低保、五保户补助、贫困县公检法干警服装经费、接收军队转业干部经费等项目归并,按2008年补助数纳入补助基数,简化结算事项。基数性补助列入县(市、区)年初预算,提高县(市、区)预算的完整性。

(二)完善市以下财政体制。本次体制调整省对各省辖市提高“两税”返还增长比例系数增加的财力市财政全部落实到县(市、区)。各县(市、区)要合理确定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制度,对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规模较小的乡镇,其财政支出可由县级财政统筹安排;全面推行乡镇干部工资县级代发办法,建立乡镇干部工资保障机制。

(三)切实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严格执行各项税收征收和优惠政策,按照依法征收的原则,做到应收尽收、应退尽退,严禁虚收空转,切实提高征管水平和收入质量。各县(市、区)要全面推行部门预算改革。按“零基预算”办法编制预算,合理安排基本支出,确保干部职工工资和地方津贴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按轻重缓急安排项目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确保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大事、实事落到实处。推行综合财政收支计划,将政府非税收入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提高政府调控能力。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按照“结构合理、目标明确、管理规范、精简高效”原则,清理整合专项资金,完善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办法,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洛阳市人民政府

贯彻和完善 篇5

1、研究背景

安全理念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层,也是安全理念文化建设中最务虚的部分,因此必须把这一步骤放在第一步进行。思想是人类所具有的、独特的意识,也是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在一切行为活动中,思想具有先决性的特点。从理论上讲,人们先有正确的思想,然后才有正确的行动。理念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外在体现。安全理念是人们以什么样的安全价值取向、什么样安全观点和态度去面对安全问题。正是基于,理念对行为活动的先决性、指导性的特点,通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常常把安全理念提炼和贯彻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

2、安全文化理念的提炼

作为一家大型资源生产企业,S公司非常重视安全文化建设。结合企业目前的安全状况、地质条件、安全管理历史、装备配备等,本文提炼出安全文化理念,可以表述为“生命无价,安全第一;“无人则安”以及“零事故生产”,具体含义如下:

(1)“生命无价,安全第一”

“生命无价,安全為天”这一理念是对人的生命的认识,突出了生命权这一最基本的人权,强调了S公司最基本的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保障职工的安全权益。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构筑强力有效地安全体系是生产经营的本质需要和必然要求,只有在职工的生命安全得到切实保证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

(2)“无人则安”

“无人则安”是S公司一个创造性的安全文化理念,主要是指通过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简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作业人员或者不用人,则安全保障系数自然得到提高。另外,“无人则安”也提醒着每一个员工,井下只要有人就是危险的,因此在从进入矿井的那一刻起,就要始终关注安全。

(3)“零事故生产”

“零事故生产”体现了超前预控的思想。大的事故往往是由小的事故而来,控制了每一次微小的事故,则可避免重伤、重残、死亡等恶性重大事故。美国安全管理学家海因里西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后,提出了“海因里西安全法则”:即在一件重大灾害的背后,有29件轻度伤害,还有300件有惊无险的体验。可见,超前预控、关注细节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3、安全文化理念的贯彻

S公司安全文化理念的贯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展大讨论活动,找差距,晒不足。

即在全体职工开展倡树安全理念大讨论活动。分为组织学习、自查自纠、征求意见和整改提高等四个环节,每个环节15天,共60天。如讨论效果不好,四个环节可重复再进行。

1)组织学习。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公司关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公司提炼出来的安全文化的理念体系,观看安全教育电视光盘,学习公司编印出来的《安全文化案例故事集》。在学习阶段,要做好宣传氛围的营造工作,在公司办公区、两个煤矿施工现场张贴安全理念、安全标语口号等。

2)自查自纠。通过学习,认真查摆自己在安全理念方面与公司的要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要求每名员工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自查报告。

3)征求意见。征求同事、领导对自身在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经验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每人发放征求意见表15份,要求每个人至少征求不少于10人的意见和建议。

4)整改提高。通过前述环节查找出的问题,撰写整改报告,认真撰写自身在安全知识增进、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技能提升、安全经验培育方面的具体措施。

第二阶段:开展宣讲活动,倡树公司安全理念。

开展宣讲活动,是宣传贯彻公司安全理念的重要手段,是将公司安全理念传输到员工心中的重要措施。通过宣讲活动,使员工了解、理解、熟知公司的安全宗旨、安全使命、安全愿景、安全价值观、安全标语口号,重视安全工作对于生命安康、家庭幸福的重要意义,逐步认同并内化企业安全理念。

公司建立安全职业培训师队伍,培训师深入各项目部、深入施工一线,对各层次人员进行安全理念的传输、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水平。

第三阶段:设立“树安全理念论坛”、相互学习提高。

大讨论活动和宣讲活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各分公司、项目部员工的安全理念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安全理念灌输比较好的项目部和分公司脱颖而出,此时要不失时机地设立“树安全理念论坛”。通过交流各单位开展树理念好的经验和做法,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之目的。

大讨论活动(60天)、宣讲活动(60天)之后,经验交流活动不少于60天。在这60天内要以每10天召开一次论坛的频率进行,形成各单位力争上游、人人争相介绍经验的良好局面。

此外,还应该发挥群体在企业文化理念贯彻中的积极作用。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目标,由一些个体构成的集合体。在企业组织当中,有许多群体,这些群体的行为对企业安全和精神风貌的体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建设安全文化时,必须要依赖于群体的行为。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方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引导他们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确保他们能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要求,使各项工作获得安全保障。

许多事实证实,群体可以让当中的成员感受到较大的压力,成员受到压力后,他们的行为才能更加规范,才能达到群体标准的要求,群体行为重在氛围营造和相互影响,在一个组织中(比如班组),如果有比较好的安全氛围、比较优秀的安全文化,员工的安全意识都比较好,新进入的员工自然而然就会很快融入这个环境,并逐渐接受、认可这种安全文化,从而达到群体安全行为的一致性。

上一篇:多元对话下一篇: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