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

2024-10-12

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共12篇)

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 篇1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关键, 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动静脉内瘘成熟前, 呼吸机辅助呼吸需要床旁透析[1]的患者, 以及顽固性心力衰竭不能耐受动静脉瘘者, 均需要建立临时血管通路, 静脉内留置导管成为其理想选择[2]。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采用颈内静脉置管为58例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 均获成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36例, 女22例。年龄15~76岁, 平均年龄52岁。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49例, 肾病综合征高度水肿伴心力衰竭2例。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9例, 尿路结石9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7例, 高血压肾病4例, 急性肾小管坏死3例, 多囊肾2例, 肾病综合症2例, 过敏性紫癜1例, 急进性肾炎1例。

1.2 置管操作方法

应用Medcomp公司生产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直径11.5Fr, 长度15cm。患者仰卧、去枕, 头低位, 右肩部垫起, 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 面部转向对侧。操作者站在患者头前右侧, 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穿刺点为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和锁骨上缘组成的三角区顶点, 距锁骨上缘约3~5cm, 颈总动脉搏动的稍外侧[3] (图1) 。以1%利多卡因4ml局部浸润麻醉, 并以此针试穿, 进针时针干与皮肤呈30°角, 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足端或指向同侧乳头。边进针边回吸注射器, 一般进针3cm左右可见到回血。试穿成功后, 沿相同穿刺点和穿刺方向用穿刺针穿刺, 当回抽到静脉血时, 表明针尖位于颈内静脉, 然后减小穿刺针与水平面的角度。继续进针少许, 当回抽血非常通畅时, 固定针头不动。插入引导钢丝过针头约5cm, 退出穿刺针。将扩张管套在引导钢丝外面, 沿钢丝扩张穿刺点皮肤及皮下组织, 扩张满意后退出扩张管。将导管套在引导钢丝外面, 钢丝必须伸出导管尾部, 用左手拿住, 右手将导管沿钢丝插入。待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后, 边插导管边退出钢丝。一般成人导管进入深度不超过15cm。再次回抽导管, 回血通畅后以肝素盐水封管, 盖封帽后, 行皮肤缝合固定。使导管外露部分呈柔和的“S”或“C”形, 再次消毒后覆盖透明敷贴或纱布。

1.3 统计学方法

患者性别比例, 血液透析的原因、原发病, 术中、术后并发症以例数表示。患者年龄及留置导管时间以算数平均数的形式表示。

2 结果

58例颈内静脉置管均成功。术中出现局部小血肿1例, 为过敏性紫癜患者, 局部压迫后血肿控制;无气胸、血胸、气体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长期使用中出现并发症10例次:穿刺点周围炎性反应6例, 表现为导管入皮肤处周围发红、略肿胀、转动颈部时有渗出液;导管栓塞3例;导管感染1例, 表现为置管第63天, 透析过程中突然出现寒战、高热, 急检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数增高, 拔出导管后症状很快改善, 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阴性。未出现局部液体渗漏、局部组织坏死和导管折断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拔管后穿刺孔甲级愈合。留置导管时间最短16天, 最长71天, 平均44天。

3 体会

3.1 置管体会

一般选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因右侧无胸导管, 右颈内静脉至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几乎为一直线, 且右侧胸膜顶部较左侧低[4], 穿刺时刺破胸膜引起气胸的几率更小。如果试穿时针已深入5cm, 仍未见回血, 须将针尖退至皮下, 再向外倾斜10°左右, 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内侧后缘, 常能成功。注意插入引导钢丝时不能有阻力[5], 如有阻力要重新调整位置。扩张皮肤困难时, 可用小刀片适当切开, 再用扩张管扩张。若遇短颈、肥胖的患者, 胸锁乳突肌标志常不清楚, 定位穿刺点困难。此时可利用锁骨内侧端上缘的小切迹 (图1) , 即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附着点, 作为骨性标志, 颈内静脉正好经此而下行与锁骨下静脉汇合[6]。穿刺时以左手拇指按压此切迹, 在其上方1横指处进针, 针干与中线平行, 针尖指向足端, 一般进针2~3cm即可进入颈内静脉。

3.2 护理体会

置管处换药, 第一个24小时换药1次, 以后使用透明敷贴的每周换药1次, 使用纱布覆盖或者纱布加敷贴的, 则需每2~3天换药1次。局部换药方法:用左手稳定住导管的圆盘或连接器, 右手以导管入口为中心, 将敷贴从四周向导管入口处剥离, 到达穿刺点处, 沿导管方向由远端向近端揭去敷贴, 注意避免牵动导管。用碘伏棉球以导管入口处为中心向外作螺旋式消毒, 直径10cm以上, 待消毒液完全干燥后, 贴上无菌敷贴, 注意变换导管圆盘位置, 避免长期压迫局部皮肤。

置管后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方法[7]:将标有厘米刻度的测压管固定在输液架上, 无专用测压管, 可以用一根长20cm左右、直径0.8~1.0cm的玻璃管和带有厘米刻度的标尺代替。保持测压管0点位置与右心房中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平卧位时平腋中线, 侧卧位时平右侧第二肋间隙胸骨旁。将测压管接上三通开关与连接管, 上端与输液器相连并接生理盐水, 下端接中心静脉导管。扭动三通开关使测压管与静脉导管相通, 测压管内液体迅速下降。当液体降至一定水平不再下降时, 液平面在标尺上的读数即为中心静脉压。选择患者静息状态、不躁动情况下测定, 如为机械通气患者需将PEEP值调整为0。

透析时, 戴清洁手套, 拆去置管根部的纱布块, 用浓碘伏棉签消毒置管根部及其周围皮肤, 消毒后用一块无菌纱布放在根部, 用胶布固定。拆去包管纱布、铺上治疗巾, 准备20ml和5ml注射器各一、抗凝剂、无菌纱布放在治疗巾上备用。摘下清洁手套, 戴无菌手套, 先消毒V端:用棉签消毒帽端再拧下小帽, 用两根棉签消毒帽口并螺旋向上消毒, 再用一根碘伏棉签在管口停留3秒钟, 将无菌纱布第一个无菌面垫在已消毒的V端处, 用20ml注射器抽取2ml血打在纱布上看是否有栓子, 再抽5ml血, 用无菌纱布盖上V端。消毒A端, 方法同前, 消毒完毕后用5ml注射器抽出2ml血打在纱布上观察有无血栓, 将20ml注射器接在A端抽血5ml, 并向V端推入肝素钠。准备连接管路, 连接A端后立即将10ml血连在肝素泵管上, 血过泵后, 看有无阻力, 眼随血走[8]。接完管路后固定, 并用两夹子夹好。透析引血时注意勿将气体留在管内。透析结束后, 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 以连续脉冲方式注入, 先缓慢注入10ml, 再快速推入5ml, 最后剩下5ml边注入, 边分离注射器。因为脉冲可以产生正负压形成涡流, 有利于将黏附在导管壁的内容物冲洗干净, 预防堵管[9]。封管液选用浓度625~6250U/ml的肝素钠注射液, 主管1.6ml, 侧管1.5ml, 封管动作要快速, 以免时间过长造成管内凝血。封管后, 分离注射器, 再次对导管螺纹口外围消毒, 再旋上新的封帽, 最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平时不要从导管内采血[10], 以免形成管内凝血。

如果患者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寒战、高热, 血白细胞数升高, 导管周围皮肤红、肿、热、痛, 考虑导管感染 (表1) , 应果断拔除导管, 同时应用抗生素, 并做导管尖端、静脉血、导管内液体、导管周围皮肤细菌培养。拔出导管后症状很快改善, 即使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阴性, 也可证实导管感染的存在。对意识不清、躁动的患者应用约束带约束手部, 防止牵拉导管;对高龄, 语言理解、表达能力障碍的患者, 应做到24小时专人陪护, 避免患者自行将置管拔出、或经常用手去触摸置管根部, 造成导管感染。如果导管从颈内静脉部分或完全脱出, 应消毒后拔管, 不可重新插入。拔管时, 以消毒孔为中心消毒, 包括缝合固定处, 然后拆除缝合线, 缓慢拔出导管, 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孔, 手指按压20~30分钟, 注意观察局部有无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的使用情况、透析疗效、并发症及处理、影响因素。方法:对58例血液透析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 观察留置时间, 感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结果。结果:导管总体使用情况良好, 常见的并发症有栓塞、血流量不足、感染, 能够通过加强护理、抗感染等处理改善, 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内静脉置管透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加强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并延长留置导管时间。

关键词:血Hemodialysis,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Nursing Care

参考文献

[1]张传莲, 杨培凤, 彭文洪, 等.1例产后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5;50 (1) :116~118

[2]Lee JZ, Lee KS, Abidov A, et al.Endovascular stenting of suture line supravalvular pulmonic stenosis after orth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 using rapid pacing stabilization[J].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13;7 (8) 91~93

[3]George D Soltes, Merle H Barth, John O Roehm.Preventing complications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3;20 (3) :1123~1133

[4]侯杰, 张浩, 刘伟新, 等.颈内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尿毒症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17 (4) :754~755

[5]徐博, 王莉.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 (11) :2012~2014

[6]Richards MJ, Edwards JR, Culver DH, et al.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medicalintensive care units in the United States[J].Crit Care Med 1999;27 (5) :887~892

[7]张同军, 魏兰双, 刘连厂, 等.简易颈外静脉压测定方法的介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20 (1) :97

[8]Akpinar RB, Celebioglu A.Effect of injection duration on bruising associated with subcutaneous heparin:a quasiexperi-mental with-subject desig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2008;45 (6) :812~817

[9]Merrer J, De Jonghe B, Golliot F, et al.Complications of femoral and subclavian venous catheteriz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 2001;286 (6) :700~707

[10]潘夏秦, 林碎钗, 屈敏吉, 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管路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3;48 (11) :1107~1108

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 篇2

一、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

二、中心静脉导管常见潜在并发症

三、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进展

四、输液港的使用

一、中心静脉的导管维护

1、相关概念

2、冲管和封管

3、敷料的更换

4、舒适度的评估

5、保持通畅的护理规范

6、拔管方法

1、相关概念

①静脉置管(vascuiar access device,VAD):是指为了进行输液疗法而将导管直接插入静脉。②中心静脉(centrral vascuiar access device,CVAD):是指为向静脉内连续或间断输液而将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位上腔静脉。

2、冲管和封管 ①冲管

1)定义

用等渗盐水将导管内残留的药物冲入血管,避免刺激局部血管,并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应用于两种药物之间或封管前。

2)方法

冲洗液通常为生理盐水,用注射器采用脉冲式(推一下停一下)的方法,使等渗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壁上的残留药物冲净。

2、冲管和封管 ②封管

(1)定义

保持畅通的静脉输液通路,通常使用稀释肝素液,用于输液结束。(2)封管液种类

1)等渗盐水:常用于套管针管封管,停止输液后每隔8小时封管1次。2)稀释的肝素液:可持续抗凝12小时以上。

3)肝素液配制:每毫升等渗盐水含肝素10-100U,相当于一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ml等渗盐水中。

2、冲管和封管

(3)正压封管方法

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少许,推注封管液剩0.5-1ml时,边推封管液边拔针头(速度不宜过快),确保留置内全是封管液,而不是药液或血液。(4)封管注意事项

必须是正压封管。

2、冲管和封管

③冲管、封管的正确步骤

1)SASH法——S生理盐水,A给药,S生理盐水,H稀释肝素液 2)10ml以上等渗盐水

3)稀释肝素液(每毫升等渗盐水含100U肝素)

3、敷料的更换

目的:保证无菌屏障的有效、保证导管固定安全 时间:CVC套管针:每2天更换一次。

3、敷料的更换 操作步骤: ①由四周向中心揭开贴膜,再自下向上拆除敷料 ②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 ③再次洗手

④先酒精后安尔碘消毒皮肤各三次,直径大于12cm,待干后贴好新的贴膜

3、敷料的更换 注意: 消毒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不要将胶布直接贴到导管上;必要时可以使用固定翼;采用减压贴法,减轻导管及接头对皮肤的压痕,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4、舒适度的评估

管道留置期间,应保持局部的清洁、固定牢固,使患者活动时舒适。老人、儿童、躁动者需用弹力绷带加强固定。

5、保持通畅的护理规范

1.静脉输液前确定管道在静脉内:输液前抽回血,见回血方可输液,若无回血,严禁加压推注。

2.正确封管。

3.维持静脉补液的速度不能低于5ml/h,建议使用输液泵匀速补液。

5、保持通畅的护理规范

4.使用深静脉管道输血、营养液、高浓度液体之后要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1次。5.24小时持续补液,必须保证每日冲管1次。

6.管道留置期间若停止输液,深静脉管道用可来福接头封堵的每周冲管1次,用肝素帽封堵的每日冲管1次。

7.管道留置期间患者剧烈咳嗽、入厕或进食后确认管道是否继续保持通畅。

6、拔出指征

①导管拔除时,病人仰卧手臂低于心脏。②胳膊下置一止血带。③穿刺点局部消毒。

④应从穿刺点部位轻轻缓慢拔出导管,每次5-10cm,切勿过快过猛

6、拔管方法

⑤立即压迫止血,覆盖无菌油纱或金霉素软膏等封闭皮肤创口防止空气栓塞,再用敷料封闭式固定。

⑥测量导管长度,观察导管有无损伤或断裂

⑦让患者休息至少30分钟。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

注意:当拔管遇到阻力时,应立即停止采用其他方法,不可强行拔管。

二、中心静脉导管常见潜在并发症

1、导管脱出及移位

2、置管穿刺处红肿、渗出

3、导管堵塞

4、导管血液堵塞再通方法

5、深静脉血栓

6、气胸、血胸

7、导管断裂

1、导管脱出及移位 原因

置管部位

敷贴类别 年

龄 晚间睡眠

1、导管脱出及移位 处理:

置管部位 颈外静脉置管容易脱出,这是由于颈外静脉上段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缺乏肌肉固定,导管在外力作用下相对容易脱出。敷贴类别 由于无纺布质敷贴面积过小、粘性不够,特别在敷贴潮湿后容易脱落,从而使导管易脱出。

1、导管脱出及移位

年龄 血液病患者年龄跨度很大,幼儿及老年患者对置管的重视及自我护理能力不够,在如厕或穿脱衣服时常不慎导致导管脱出

晚间睡眠 晚间睡眠时,患者在翻身或移动时无意识拉出导管;血液病患者夜间高热出汗多,因为睡眠或光线原因未能及时发现敷贴松开致导管脱出。

2、置管穿刺处红肿、渗出 原因

夏季多见,可能与患者出汗较多,穿刺处敷贴不透气、不通风有关。

2、置管穿刺处红肿、渗出 处理

清晨为患者揭掉锁骨下穿刺处覆盖敷贴,常规安尔碘消毒红肿、渗出处皮肤,待干涂抹百多邦,用带消毒棉的输液贴覆盖穿刺点,等输液完毕后再次消毒覆盖透明敷贴,1次/d,穿刺处敷贴松动或渗出严重时随时给予正确全面的护理指导,如内衣要柔软宽松便于穿脱,穿刺点和肝素帽保持干燥清洁。

3、导管堵塞 原因

静脉导管扭曲或受压 静脉导管内血液凝固

输液系统内出现异物阻塞 留置导管的静脉血栓形成

3、导管堵塞 处理

保持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的连续性,或停止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后导管接品用肝素帽封闭,在导管内定期内定期注入少量肝素生理盐水均可预防导管内血液凝固。

3、导管堵塞

一旦出现导管内血液凝固,可试用内含链激酶或尿激酶20000 U/2ml的注射器反复经经抽推,待导管内血块溶解后抽出血块溶解后抽出血块,和生理盐水推注通畅。

当输液系统通畅性降低,而用含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能在静脉导管接口处顺利回抽出静脉血时,应立即更换输液系统。

4、导管血液堵塞再通方法

1、准备的器具

(1)10ml注射器一支,一支1ml或3ml盛有再通导管药剂的注射器。(2)无菌三通一个。(3)无菌手套一副。(4)口罩。(5)消毒棒。

4、导管血液堵塞再通方法

2.抽好药剂,准备好物品后即开始。实心箭头表示三通处于关闭状态 空心箭头表示三通开放的方向(1)戴口罩和手套。

(2)将病人手臂放在低于心脏水平,用碘棒消毒导管尾端螺口并风干。拔除输液器和延长管,接三通使三通位于关闭的位置。

(3)消毒三通的一个接口后,连接一支空的10ml注射器。消毒三通的另一个接口后连接抽好药液的1ml或3ml注射器。

4、导管血液堵塞再通方法

(4)将三通置于关闭抽好药剂的注射器方向,使10ml注射器的三通开口开放。(5)回吸10 ml注射器,将PICC导管内抽空,使导管内形成负压。

(6)将连接10 ml空注射器的三通口旋至关闭,同时打开连接充满药液的注射器三通口。

4、导管血液堵塞再通方法

(7)再次将连接导管的三通口关闭使药液在导管内保留五分钟。

(8)打开三通并检查有无血液回流。如果回吸可见回血,则回吸3ml血弃掉,再以生理盐水冲管,然后可用导管进行持续静脉治疗或连接静脉帽并封管。

4、导管血液堵塞再通方法

按照上述步骤操作,因为药剂是通过负压进入导管内,所以不会造成导管破裂。所注入药物的剂量不会超过潴留在体内的导管容量,所以也不会导致药物过量输注,也避免了病人发生过敏反应的潜在可能。

如果经由以上的操作,一次没有使导管通畅,可以重复几个循环。每次休息10分钟,如几个循环仍不通畅,可以封管后第二日再继续,如不行则拔除导管。

5、深静脉血栓

(1)护理观察

患者侧肢体、颈部、锁骨皮肤有肿胀疼痛、紫绀、皮温降低、肢体感觉、功能障碍或肩周不适。

(2)诊断方法

怀疑患者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立即和医生协商,请血管科会诊,常规血管B超(必要时血管造影,血管造影为诊断深静脉血栓的金标准)及时诊断处理。

5、深静脉血栓(3)处理措施

1)拔管:怀疑及诊断深静脉血栓,必须拔除导管。

2)制动:抬高患肢;患侧肢体适当运动,如有节律的肌肉舒缩。

3)溶栓:尿激酶:对3~5天的新鲜血栓效果较好。25万U+NS100ml快速静滴bid,两周。PT延长超过5秒时停用。

5、深静脉血栓

4)八曲酶:对陈旧性血栓效果较好。首剂10 BU+NS100ml缓慢静滴,而后隔日用1次,每次5 BU。共使用3次。三天测一次纤维蛋白原,若﹤0.5g/L停药。

5)抗凝:低分子肝素:0.4ml/4000U,腹壁皮下注射,bid连用7天。每周监测血小板两次。

5、深静脉血栓

华法令:3mg.po.qd。停用克赛前2天就开始长期口服。使用前开始每3~5天监测血三项1次,当PT延长超过5秒时,改为半量口服。

6)祛聚:肠溶阿司匹林:100mg.po.qd长期口服。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VD.qd一般使用2周。丹参注射液:30ml+5%GS250ml VD.qd。

6、气胸、血胸

(1)观察要点

患者呼吸困难、皮下气肿、捻发音。(2)护理措施

发现及时汇报医生,积极配合处理。

7、导管断裂 原因

硅胶管容易老化,易折断,日常生活中穿、脱衣服等活动程度大,强行拉扯也使导管易折断。护理

在导管使用过程中,建议患者使用时间不超过导管的使用期限。嘱患者日常生活中不宜剧烈活动,穿刺部位活动勿过大,脱衣服时勿牵拉导管,一旦导管折断及时就诊。

7、导管断裂 处理:

选用优质的留置静脉导管、加强护理、避免导管折曲和过度牵拉是预防的主要措施。

三、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进展

1、穿刺点局部护理的方法

2、改良深静脉置管换药方法的效果观察

3、深静脉置管堵管

4、小经验

5、带深静脉置管离院的护理管理与思考

1、穿刺点局部护理的方法

方法 置管成功后均用(2×2)cm无菌纱布覆盖穿刺口,外予透明敷贴固定。置管24 h后更换敷贴一次,去除纱布及透明敷贴,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距穿刺点1 cm以外皮肤3遍(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进行), 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上下直径20 cm,两侧至臂缘;再用0·2%安尔碘消毒穿刺点局部皮肤3遍(方法及范围与酒精消毒相同),消毒导管外露部分及接头3遍,待干, 使用9546HP型透明敷贴(10 cm×11·5 cm)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导管。

2、改良深静脉置管换药方法的效果观察

方法,置管穿刺部位用碘伏消毒后,用一块碘伏纱布覆盖,再用无菌敷料覆盖。

以穿刺点为圆心向外消毒皮肤15cm,导管消毒长度约4-6cm,消毒后分别按上述方法覆盖穿刺部位,妥善固定导管,保持穿刺部位皮肤与敷料清洁干燥。3深静脉置管堵管

预防护理措施

1、每次开启导管输液前一定要回抽见回血,再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20 ml冲洗导管方可接管。

2、输液时应注意合理安排液体顺序,先输乳剂,后输非乳剂;对浓度高、毒性大的药物如两性霉素B等应安排在中间输入,在输注酸、碱药物之间以及输注刺激性药物和粘附性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3深静脉置管堵管

3、输液完毕,先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20 ml脉冲式冲洗导管,再用肝素稀释液(50 U肝素/ml生理盐水)3~5 ml作正压封管,封管液24h更换。

4、深静脉导管连接的输液装置24 h更换1次。4.小经验

1)股静脉置管病人专用病号裤的制作 普通病员裤1条 女病员裤:离裤头15 cm、离裤筒内侧3 cm处为交点,向下、向外开1个长20 cm、宽15 cm的长方

形孔并缝边,然后在长方形内侧边缝1块比上述长方形长宽均大2~3 cm的布,分别在长方形的上边和外边缝上扣子,这样外表看似一个口袋。

男病员裤:离裤头12 cm、离裤筒的内侧2 cm处为交点,向下、向外开1个长21 cm、宽16 cm的长

方形孔,以上述同样的方法缝边及钉扣子。2)改变敷贴形状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用物:无菌贴膜,无菌剪刀。制作方法:用无菌剪刀把无菌

贴膜剪成椭圆形,然后在圆周均匀的剪些3 mm-5 mm小口。粘贴方法:换药时,常规消毒皮肤后,将贴膜A-B端横贴,C-D端

3)CVC三种导管固定方法

①颈内静脉置管,将导管的外接头用纱布包好后,用双面胶贴在纱布上,另一面贴在病人耳廓后面,不需要另用胶布固定。

②锁骨下静脉置管,长期导管外接头较长,在病人内衣里面缝上一个小口袋,将外管直接放在小口袋里。

③股静脉置管,将弹力绷带两头缝上粘贴搭扣,直接包上,松紧适宜,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

4)带深静脉置管离院的护理管理与思考

评估病人的病情、治疗方案、化疗疗程、精神状态、自理程度、遵医嘱情况、家庭条件及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对化疗疗程长、遵医嘱好、估计带管离院后出现并发症可能性很小的病人,允许带管离院。

向病人及家属反复讲解深静脉置管的相关知识,院内的观察护理,带管离院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严重后果。

病人及家属完全理解并表示接受后,在护理记录和病程记录上签字。

四、输液港的使用

1.向病人解释操作过程,提醒病人穿刺时会有痛觉。

2.用碘伏消毒液以输液港为圆心,向外用螺旋方式擦拭,其半径10~12cm。

3.将无损伤针连接延长管,用20ml注射器中的无菌生理盐水排气,夹住延长管。

四、输液港的使用

4.戴上无菌手套,触诊定位穿刺隔。(1)非主力手找到输液港的位置。

(2)非主力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做成三角形,将输液港拱起,确定此三指的中点。5.针头从中点处垂直插入穿刺隔,直至储液槽的底部。

四、输液港的使用 6.回抽血液确认针头位置无误。

7.必要时将纱布垫在无损伤针针尾下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纱布垫的厚度,用透明贴膜固定无损伤针,防止发生不慎的脱位。

8.打开延长管上的导管夹,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然后夹住延长管,分离注射器。9.连接输液器。

四、输液港的使用

10.打开导管夹,开始输液。察看注射部位有无渗液现象。若有,则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相应措施。

11.每组给药间都要用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洗输液港。12.输液结束后,夹闭延长管并去除输液系统。

四、输液港的使用

13.用20ml生理盐水,使用脉冲方式冲洗此系统。

脉冲方式:推动注射器活塞时有节律地推一下停一下,使生理盐水产生湍流,冲洗干净附于管道壁上的血液或药物成分。

中心静脉置管的术后护理 篇3

中心静脉置管因其安全迅速、成功率高、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避免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对外周血管的损害及患者可随意活动等有点被广泛用于临床。但是术后的护理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护理部得当,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家庭造成经

济损失。

1局部护理

1.1嘱患者穿宽松开襟衣服,避免穿紧身或高领服装。

1.2导管要妥善、牢固固定,防止扭曲、打折、脱落等现象发生,严禁患者自行移动导管。1-3每周更换敷料2次,如果穿刺部位有血性渗出、分泌物过多及敷贴由于出汗等原因造成松开、卷曲等情况时要随时更换,更换时要严格进行局部消毒,同时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

2保持管道的通畅

2.1每日输液前用5ml注射器抽吸回血并用生理盐水2~4ml冲管,再将输液器的头皮针插入肝素固定帽,用无菌纱布包裹后妥善固定。输液结束后,拔下头皮针用生理盐水2-4ml冲管再用10鈥?00u/ml的肝素生理盐水2-4ml注入硅胶管内,冲管时边推液体边退针,使管内充满肝素液体,卡住夹子,用无菌纱布将肝素帽包好、固定。

2.2如果无常规输液时可每周用上述肝素生理盐水封管1~2次以确保管道通畅。

2.3再用化疗氨基酸脂肪乳或TPN等高渗、高PH值高刺激性药物以及输血前后,都应及时冲管,以免造成导管损害及因部分药物沉淀在管道壁内而引起阻塞。

2.4如果出现输液不畅,要注意观察硅胶管是否有折曲、脱出血管外等,此时应用5ml注射器抽吸回血或变动导管的位置,不宜用力推注液体,如确定在血管内而抽吸无回血时,可用尿激酶20000加生理盐水20ml缓慢注入导管内,待栓子溶解后再输液。如意确定脱出血管外等即将导管拔出,严禁重新插入脱出体外的导管。

3防止感染

3.1穿刺部位更换敷贴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用碘伏进行局部消毒导管入口及周围皮肤,待干后用无菌敷贴固定。碘伏能逐步释碘持续灭菌,同时应用碘伏的局部皮肤有一层深棕色薄伽形成,可起到掩盖导管皮肤入口处的作用,对防止细菌从皮下隧道进入血液有肯定的疗效19。

3.2 24h更换输液器一次,输液时要常规消毒肝素帽,连接输液器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

3.3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冲管后出现烦躁寒战等症状,可能为导管内感染所致,须立即抽血培养。确诊为导管内感染者,原则上应拔管,也可先用抗生素经导管给药,若感染控制住可免除拔管。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我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因病情需要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 共计36例, 其中男16例, 女20例, 年龄65~87岁, 平均年龄72岁, 导管留置时间15~75d。静脉置管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32例, PICC置管3例, 股静脉置管1例。

1.2 操作方法

常规碘酒、酒精皮肤消毒, 打开静脉穿刺包, 戴手套, 铺洞巾, 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在锁骨下静脉穿刺点, 对准胸锁关节后上角, 沿锁骨下缘朝胸锁乳突肌与锁骨交界之顶角方向与胸壁呈25°~30°夹角进针, 进入锁骨下静脉后左手固定穿刺针, 右手通过导引钢丝插入留置导管15~16cm, 拔出导丝抽回血, 检查并注入肝素盐水2~3ml。导管末端予肝素帽封管;将导管外翼小孔与皮肤缝固定;碘酒、酒精再次消毒导管入口处, 皮肤与缝针处, 干燥后用3M透明敷料覆盖固定。颈内静脉进针方向朝向同侧乳头、针轴与皮肤呈30°~40°, 股静脉与皮肤呈35°~45°角进针, 其余同锁骨下穿刺。

2 护理

穿刺成功后, 深静脉导管的维持主要依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地延长置管的时间, 护士在中心静脉通道的维护及患者的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2.1 导管护理

(1) 冲洗及封管:每次输液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导管, 输液完毕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3ml推注后封管, 封管要紧密, 也可用封管液, 密切观察封管后的反应; (2) 导管的固定:防止滑脱, 除了距穿刺点1cm处固定外, 5cm处再用长3cm、宽2cm胶布固定, 固定部位避开关节及凹陷处; (3) 换管:使用时间长、受药物刺激等致管径变细, 或导管被压折、血液回流阻塞时, 在严格消毒导管周围皮肤后, 通过原穿刺点, 可以多次换管。

2.2 穿刺部位护理

穿刺部位应每周消毒处理、更换透明贴膜2次。护理穿刺部位时严格按常规操作。局部用碘伏棉球消毒, 面积10cm×10cm, 待干2min, 用透明贴膜覆盖穿刺部位并注明更换日期。穿刺部位一旦被污染, 应立即严格消毒, 立即更换。更换透明贴膜时, 应自下向上拆除贴膜, 防止导管脱出。

2.3 其他护理

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患者体温, 定期进行血培养。同时做好心理护理。

3 讨论

深静脉穿刺置管是监测和治疗危重患者的一种重要方法。深静脉置管具有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等优点, 在输血、补液、静脉营养支持、中心静脉监测及危重患者抢救方面已广泛应用[2]。它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效率及质量, 同时还避免了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穿刺成功后, 深静脉导管的维持主要依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地延长置管的时间, 护士在中心静脉通道的维护及患者的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3]。持续有效的导管护理是减少感染、延长置管时间最有效的方法[4]。通过观察显示有效护理在深静脉置管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牛淑芹, 谭荷艳, 李霞.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11) :200-201.

[2]高玉芳, 鲍霞.如何预防院内感染 (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1, 20 (9) :413-415.

[3]王秀梅, 高立栋.临床静脉输液引用系统理论指导操作管理的实效研究 (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2) :116.

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 篇5

1、常见并发症

1.1 导管堵塞和血栓形成 导管堵塞是深静脉置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但是在排除导管打折、扭曲等其他堵塞情况外,最常见的原因还是导管顶端小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①病人本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②机械性刺激,虽然硅胶管与人体的组织相容性很好,但毕竟是异物,导管壁不可避免地对深静脉产生局部机械性刺激,引起局部血管内膜反应性炎症,损伤血管内皮,诱发血栓形成③封管方法不正确,导管顶端血液凝固,形成血栓导致导管堵塞④非血栓性因素,堵塞可由输注高价营养液时输入的脂类阳离子复合物遗留导管内所致。

1.2 感染

深静脉置管在体内留置时间比较长,感染的几率很大。多见于长时间的留置引起的静脉炎、无菌操作不严格、护理工作欠妥、局部组织的损伤或血肿等因素。导管相关性感染有4种感染途径;①皮肤表面的细菌沿导管与皮下隧道间隙进入血管内(腔外途径)②细菌通过污染的导管接头进入血液(腔内途径)③其他感染灶的血行性播散④静脉输液污染。

1.3 导管滑脱

活动过度、固定不当及意外情况是造成脱落的主要原因。导管滑脱后,病人补液、测中心静脉压等需要通过深静脉置管所做的治疗检查都不能进行,还可能引起病人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症状,后果非常严重。

1.4局部渗血渗液和血肿形成穿刺静脉往往距伴行动脉较近,如穿刺部位掌握不当,极易误入动脉。血肿形成一般是由于操作者在穿刺过程中误入动脉而致。在穿刺过程中若不注意。很可能会形成血肿,一旦血肿形成,提示穿刺静脉时误穿动脉或刺破深静脉下方血管壁出血形成血肿。对于有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降低的病人在穿刺过程中若创口过大,会引起穿刺点渗血。

2、护理措施

2.1谨慎操作

深静脉置管的操作过程中药谨慎小心,根据静脉的解剖特点来选择穿刺点,动作轻柔,以免穿破动脉造成渗血、血肿等。有条件时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直观显示穿刺针入静脉,减少甚至避免并发症,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

2.2固定导管

为防止深静脉置管脱落,穿刺后要将导管缝在皮肤上,在将外露部分用无菌敷贴固定好。在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或病人自行活动时,应密切观察防止导管移位、脱出、扭曲、打结。加强巡视,观察导管及敷贴情况。无菌敷贴一旦出现松动,卷边或敷贴下有气泡、水泡、水珠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更换敷贴时,应小心固定导管,以防将导管拉出,同时注意观察固定缝线有无松脱,必要时重心固定,若导管滑脱,应该予以拔出,视病人的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重新植入导管。

2.3重视封管

在护理过程中,大多是因为护理不当引起的导管堵塞和血栓形成。留置管输液前用肝素盐水10ml冲管,输液间歇期,在每日换药期间同时予以冲管,如为出血、凝血功能差者,冲管液用生理盐水20ml,输注血液制品或抽血后,应予20ml生理盐水以三段方式冲洗管路(压-停-压-挺-压-停)以减少管路血液凝集阻塞形成。另外,输注液体时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防止不同药物混合后微小颗粒导致赌管。输液时如发现阻塞,可用注射器抽取100U/ml肝素溶液缓慢推注使其溶解,切勿加压推注,防止形成微血栓进入微循环。

浅析小儿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 篇6

【关键词】 儿科 中心置管 护理 输液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77-01

中心置管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结果,在静脉输液中经常用到,留置时间一般为5至7天,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应用于儿科能够减轻患儿的痛苦。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静脉输液技术也不断改进,中心置管技术成为术后患儿常用的静脉输液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 例患者均为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后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其中男46 例, 女54 例,年龄4 月到10 岁,肠套叠34 例,阑尾炎30 例,胆总管囊肿24 例,其他12 例,均采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CVC)。

1.2 结果

我科100 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无感染、出血、伤口愈合好,拔管后穿刺点愈合均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2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2.1 导管固定

①可用缝线和高黏度透明贴双重固定穿刺点处放置无菌棉球或输液贴垫“U”或“”型固定防止滑脱。②定期更换穿刺点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每天1次无菌透明敷料每周1~次如果敷料或纱布出现潮湿、松动、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2.2 附加装置(肝素帽、三通管)的更换

中心静脉导管不建议使用肝素帽三通管必要时使用装置每周更换1~次最多不超过7天以下情况例外:血液血制品或脂肪乳剂的输液器具小时内要更换抽回血不要接触到附加装置否则更换。

2.3 保持导管通畅

①定时观察外露刻度每班认真交接护士应随时检查导管固定是否妥当、有无折曲、松动尤其夜间患者睡眠翻身时防折曲。②告知患者置管前后的注意事项尤其在输液过程中注意避免因患者动作幅度过大或液体输空堵塞导管。③开放导管前必需先抽回血确定导管在静脉内方可输液或推药。输注高渗溶液或静脉推注药物后应用5U/ml的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冲管防止栓塞。三腔静脉导管近端管口(proximal)接血管活性药物远端(distant)接普通补液避免对血管活性药物速度的影响中间(middle)输注血制品。④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后或者停止输液后均应用5U/ml的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2.4 防止堵管

输液时应加强巡视防止因输液瓶内液体滴尽调节器关闭输液泵停机等致血液反流入导管防止输液管扭曲、受压。如发现滴注不畅应仔细检查疑似堵管时不可强行冲洗可用5ml注射器抽吸导管如抽吸出回血证明导管通畅如抽吸不畅立即拔管。

2.5 拔管的护理

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嘱其在吸气末屏住呼吸用无菌注射器连接导管边抽吸边拔管每次5~1cm切勿过猛过快以防止导管末端附着的血栓脱落形成栓塞拔管时用力要均匀切勿粗暴拔管防止损伤血管。拔管后立即按压穿刺点1~15分钟后覆盖敷贴。拔出导管后要检查导管的长度观察导管是否完整。

2.6 严防感染

①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使用最大的保护屏障(无菌手套、衣、口罩、床单等)能减少细菌污染。②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③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乙醇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④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⑤严格保证输注的液体无菌。

3 观察与护理

3.1 置管后的观察

置管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和全身表现,有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患侧呼吸音减弱、上肢麻木、胸部有囊性等情况。若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进行处置。

3.2 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

每天进行换药,用吉尔碘棉球从穿刺点向外旋转消毒皮肤。换药消毒范围为6 ~7c m 呈螺旋式,待干后可用3M 透明敷料固定,如發现贴膜污染、潮湿、脱落而危及导管时,应及时更换。临床表现突发寒战、发热、烦躁不安,严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而全身无其他感染,应疑有导管性感染。立即按无菌操作技术拔管,及时建立周围静脉通路,严密观察病情。导管拔出时轻轻缓慢拔除, 用力要均匀, 防止损伤血管壁, 拔管后应立即压迫止血, 无菌辅料覆盖24~48h , 测量拔除导管长度, 观察导管有无损伤、断裂、缺损。

3.3 合理使用封管下载中心

每次输液完毕后必须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边退针头边推药液,使封管溶液形成漩涡,减少肝素帽内残留液体。封管液一般采用25~125u/ml 的肝素盐水5~10ml, 小儿用肝素钠溶液浓度为0.5~25u/ml。

4 讨论

合理的选择输液方式进行胃肠外营养是外科术后患儿最主要的护理操作。在术后输注的脂肪乳,高浓度、高刺激的药物通过临床途径的浅静脉进行输注,液体渗漏很容易发生,需要多次进行静脉穿刺,对患儿及其家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痛苦。即使一次性穿刺成功,但由于药物浓度所导致的局部高渗透压,使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及药物P H 值过高对于血管壁的化学刺激,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高,使药物外渗,使血管红肿、疼痛、硬化、闭锁, 造成再次静脉输液时静脉 穿刺困难。中心静脉置管近几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临床上最快捷、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方法,输注的刺激性强、高浓度、高刺激的药物通过中心静脉管道注入血液后被迅速稀释,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上肢血管网,解除了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伤,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患儿家长一致接受。

5 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 能够保留5-7的时间, 减少患儿多次重复穿刺的痛苦,效果良好, 给患儿造成的影响不大,可以活动自如,还能够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便于护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今后的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黄艳红、杨立芳.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J]. 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42.

[5] 周艳东, 覃美凤.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外科的应用比较[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1):40.

[6] 吕杰梅, 林少珍. 循证护理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J ] . 现代护理,2006,12(19):1842.

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40例, 其中男性160例, 女性80例;年龄14~87岁, 平均47.5岁, 皆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1.2 操作简要步骤

对照组患者仰卧位, 取右侧颈内静脉, 肩部垫高, 常规消毒, 以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及锁骨构成的三角形顶点为穿刺点[1], 触到颈内动脉搏动后, 向内推开颈内动脉, 在局麻下用针头探测到静脉血后, 再用连接5m L注射器的16号套管针, 对着同侧乳头方向与皮肤呈45°角向后稍向外方向缓慢进针, 边进针边抽回血。刺入静脉后见回血, 固定好穿刺针, 嘱患者此时不要深吸气或咳嗽。卸下针筒, 快速放入导丝, 退出穿刺针, 用扩张管扩张皮下隧道后置入颈内静脉留置导管, 抽出钢丝, 见回血通畅时分别注入肝素生理盐水, 夹闭管道, 此时颈内静脉内的压力是负压, 应注意不要将夹子打开, 防止空气进入体内。缝针固定留置导管, 覆盖无菌纱布。把导管固定好, 针栓套入肝素帽即可接上透析。实验组常规无菌操作, 取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用Seldinger技术[2]置入, 在离穿刺点10cm左右处设置好皮下隧道出口。皮下隧道长度根据患者身高而定, 以导管末端位于右心房入口处为宜。

1.3 标本采集及培养

用咽拭子留取局部伤口处培养,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拔管, 留取导管尖端5cm以Ma Ki法进行培养, 拔管时如患者体温>38.5℃增加外周培养。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配对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比较

实验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而两组在穿刺部位血肿、血栓性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脱出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导管感染比较

实验组在穿刺处局部感染率、导管尖端培养和血培养阳性率以及感染相对危险性等方面均比对照组低, 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注:P<0.05

3 讨论

颈内静脉置管技术已普遍用于血液透析过程中, 其主要的并发症就是导管感染, 导管性感染机制主要在于 (1) 置管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 穿刺包消毒不彻底或用了过期的穿刺包。 (3) 穿刺处的敷料、输液接头及输液管未及时更换。 (4) 患者抵抗力下降, 皮肤寄生菌沿导管的软组织隧道生长, 侵入血液循环系统, 引起感染。 (5) 导管留置时间过长。 (6) 穿刺部位被汗液污染。从本文的统计资料来看, 皮下隧道颈内静脉置管用于透析患者在防止导管性感染和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这与国内有关对皮下隧道在预防导管性感染方面的研究结果一致[3]。长期置管, 感染和凝血是影响长期导管使用的两大因素[4]。严格无菌操作是防止感染的关键, 导管内肝素封管是防止凝血的主要方法。出现畏寒、发热、可疑导管感染者, 应做血细菌培养找到病原菌。除敏感抗生素的全身及局部治疗外, 加强抗凝。因血栓引起血流不畅者可用尿激酶3~5万u稀释生理盐水2m L, 保留15~20min再抽出。在使用颈内静脉行血液透析时, 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 细心观察, 精心护理, 避免感染栓塞等并发症, 减少病人的痛苦, 提高透析质量。

摘要:目的 总结经皮下隧道颈内静脉置管用于透析患者在防止导管性感染和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面的经验方法 。方法 选择240例危重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的 (120例) 和对照组 (120例) , 实验组采取经皮下隧道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而对照组采取直接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观察两组在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感染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 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经皮下隧道颈内静脉置管用于透析患者可以有效地防止导管性感染, 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关键词:皮下隧道,颈内静脉,导管性感染

参考文献

[1]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9.

[2]Seldinger SL.Catheter replacement of the needle inpercutaneous arteri-ography[J].Acta Radiol, 1953, 39 (5) :368-376.

[3]小丰, 陈丽清.皮下隧道在预防静脉导管感染中的应用[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1999, 3 (5) :111-112.

ICU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探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ICU行中心静脉置管超过48 h, 转出ICU 48 h内患者328例, 其中男198例, 女130例, 年龄13岁~89岁, 平均年龄58.6岁;穿刺部位为锁骨下静脉225例, 股静脉46例, 颈内静脉57例;置管时间2 d~51 d, 平均16.3 d。

1.2 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 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并伴有发热 (>38℃) 、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 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试验结果的致病菌。

1.3 血标本采集

在患者寒战或发热前2.5 h~0.5 h或发热初期采血, 导管口和静脉同时各采集一套血培养, 采血时注意事项: (1) 有效的皮肤消毒, 直径5 cm以上, 待干2 min; (2) 严禁用碘伏对瓶盖进行消毒; (3) 做好手卫生, 防止标本污染; (4) 立即送检。

2 结果

2.1 感染率

328例患者中发生感染19例, 感染率为5.79%。其中, 男11例, 女8例, 年龄19岁~81岁, 平均年龄63.5岁。

2.2 感染与穿刺部位

穿刺部位为锁骨下静脉11例, 感染率为4.89%;股静脉6例, 感染率为13.04%;颈内静脉2例, 感染率为3.51%。

2.3 感染与留置时间置管时间14 d~45 d, 平均29.2 d。

2.4 感染与患者基础情况

侵入性操作同时有气管切开、留置尿管者或其他有创管路14例;合并糖尿病5例。

3 讨论

3.1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3.1.1 与置管部位相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股静脉置管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及颈内静脉置管者。股静脉距会阴部位较近, 易受出汗、分泌物、尿液的污染, 所以感染机会多。

3.1.2 与置管时间相关

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这可能与细菌易在导管置入处积聚繁殖有关。

3.1.3 与患者基础情况差、侵入性操作多相关

本组感染患者中, 有5例为糖尿病患者, 其感染率高可能与糖代谢紊乱、免疫功能降低有关, 与相关文献一致[1]。ICU患者病情重, 机体免疫力下降, 本组感染患者有14例带有≥3根的其他有创管路, 包括气管切开、留置尿管、鼻饲管各种胸腹腔引流管等, 说明有创操作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相关。

3.2 对策

3.2.1 严格掌握置管适应证, 选择合适置管部位

深静脉置管是以一种特制的硅胶管经皮肤穿刺留置于深静脉内, 包括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 也属于植入物的一种, 有感染的风险, 所以应严格掌握置管的适应证, 更严禁将深静脉置管作为普通输液的途径。本次调查显示, 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部位, 与相关报道一致, 所以理想的置管位置是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

3.2.2 每天评估患者病情适时拔管

护理人员应每天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治疗需要, 及时拔除不必要的导管。

3.3 加强感染环节控制

3.3.1 严格无菌操作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置管时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要求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操作时应保持环境的清洁, 包括空气、手、物表等, 限制人员走动。尽量一次性置管成功, 严禁重新插入不慎脱出体外的导管。置管后应妥善固定导管, 利于患者活动, 防止导管扭曲成角甚至移位脱出。

3.3.2 加强手卫生管理

手是引起感染的最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的任何操作都离不开双手[1], 所以应加强手卫生的管理, 强调操作前后洗手。据有关报道, 引起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最常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2], 所以应加强手卫生的管理, 强调医生置管时的手卫生, 护理人员更换贴膜、在三通管接头注药、封管前均应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 必要时做手消毒。

3.3.3 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患者免疫力

ICU患者基础疾病重, 机体免疫力差, 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 增强患者免疫力, 提高抗病能力。若病情允许应尽早给予肠内营养, 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

3.3.4 严密观察及时诊断及早拔管

ICU护士应每班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感染征象, 每班交接, 做到病情的连续观察。如局部有红肿、分泌物或出现不明原因的体温升高, 无其他明显的感染部位应怀疑CRBSI, 立即汇报医师拔除导管做细菌培养, 同时用正确方法采集血培养标本, 立即送检。

3.3.5 加强置管部位护理

注意保持置管部位清洁干燥, 穿刺部位在锁骨下时应注意调整呼吸机管路的方向[3], 避开穿刺点, 防止冷凝水从管路的接口处渗出, 污染穿刺点;更换贴膜时动作应轻柔规范, 应将无菌贴膜从穿刺点下方向上揭除, 时刻关注导管外观是否存在长度的变化, 保持导管固定, 防止导管脱出, 有报道, 导管反复的进出移动易将病原菌带入, 贴膜如有潮湿、出血等应随时更换。尽量减少连接装置, 少使用三通接头, 减少打开接头的频次, 避免三通接头暴露在空气中, 若操作不当很容易使定植在体表的病原菌从接头处侵入导管内并生长繁殖后入血。应保持导管的通畅, 每次输液后用脉冲方式注入生理盐水, 最后正压封管。

3.3.6 加强护士教育与培训

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应首先重视护士的教育和培训, 使护理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置管前后护理的重要性, 从而增加规范操作的依从性。应将CRBSI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相关知识纳入ICU护士岗前培训内容, 使之受到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培训, 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熟练程度、无菌操作的依从性, 以确保导管应用的安全[4]。

综上所述, 随着中心静脉导管在ICU的广泛应用, 随之而来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也逐渐增高, 如何预防感染是临床必须面对的问题。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加强置管前后的护理, 注重感染环节的管理, 做好基础护理, 做好导管的维护, 以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春玲, 邓双艳.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依从性调查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18) :2403.

[2]吕忠民.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1) :2294.

[3]吴晓燕, 张金业, 龚光明.静脉置管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3) :291.

心脏手术患儿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篇9

关键词:心脏手术,患儿,深静脉置管,预防性护理

深静脉置管用于抢救危重病患者、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临床上已广泛被应用。但如操作护理不当,将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预见可能的并发症,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期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对护士的培训、对家长的宣教及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从而降低了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提高了置管的效果。我病区对159例幼儿心胸手术患者加强了手术前后的预防性护理,规范了操作流程。加强学习,使护士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159例,其中男93例,女66例,年龄2d~14岁,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患儿。术中即行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2例),用于抢救危重病患者,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在置管中,除1例发生脱管,1例局部皮肤发红外,另外157例患儿保留了8~14d,无并发症发生。

1.2 方法

颈外静脉置管时患儿取仰卧位,颈部垫高头转向对侧,穿刺点选择在下额角至锁骨中点连线的中点上,置人长度约12cm,见有回血后拔出针丝并固定。

2 术前护理

针对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儿的安全,以期达到预期目标。

2.1 机体抵抗力差是深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是实施术前预防性护理措施的重点。

2.1.1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抵抗力。先心患儿由于分流,体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全身组织供血不足,从而影响了生长发育,表现为瘦小,活动无耐力等。术前需加强营养的补充。首先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有无贫血、有无喂养困难。对于营养情况较好的患儿,指导家长合理喂养,予以均衡膳食。对营养不良、消瘦的患儿,指导家长调整饮食,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紊、适量脂肪的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贫血患儿遵医嘱予以输血。

2.1.2 针对不同病情制定出相应的围术期处理方案,如改善心功能:遵医嘱予以强心、利尿、营养心肌,尽量选择在心功能代偿期进行手术[1]。有皮肤、口腔、呼吸道感染时,要及时控制,以免病情加重。术前日进行备皮:予以剪指甲,术前晚沐浴、更衣,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

2.2 环境准备

环境中微生物的密度影响着患儿术后伤口的愈合。手术日更换床单、被套、枕套,备好麻醉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18~24℃,湿度控制在50%。每日双氧水空气消毒两次,紫外线消毒一次。有配套的中心供氧装置,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为术后患儿创造良好的有利于伤口愈合的环境。

2.3 加强护士的培训

深静脉置管属高难度的操作,由麻醉师进行置管,但术后的护理则由护理人员完成,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如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何发现问题并能及时处理,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应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对深静脉置管的适应证、禁忌证、穿刺方法要熟悉;能熟练掌握置管术后的护理流程,能预见可能的并发症并及时解决;能指导家长掌握注意事项。

2.4 健康宣教

术前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置管的目的,操作步骤,必要性及注意事项,使患儿及家长理解并能配合,确保置管后的安全。

3 术后预防性护理

3.1 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病情变化,进行周密严格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1)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变化,如术后有发热症状应查明原因,排除其他因素后,疑为置管引起的感染应及时拔除导管,并做培养。(2)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渗血、渗液。如有渗出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3)观察导管有无脱出,有无出血,有无折曲。(4)观察肢体有无疼痛、肿胀,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防止血栓栓塞。(5)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胸闷、气促,有无肢体运动困难等空气栓塞的症状。

3.2 导管的护理

3.2.1 固定

妥善固定导管,防止脱管。可用缝针将导管翼片缝在皮服上,固定部位避开关节及凹陷处。输液时防止管路牵拉,将导管末端的三通管固定在衣服上。躁动不安的患儿进行适当的约束,四肢固定在床旁,必要时予以镇静。嘱家长为患儿清洁、更衣时,动作轻柔,避免牵拉导管。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防止敷料受潮松动导致管道脱出。

3.2.2 封管

正确的封管方法,对保持管路的通畅,延长置管的时间,防止血栓的行成至关重要。输液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导管,输液完毕,用0.9%氯化钠溶液100ml加肝素50mg,配置而成的淡肝素液2ml封管。

3.2.3 无菌操作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更换敷料时,导管口周围皮肤用2.5%碘酊消毒,因碘酊能持续灭菌,防止细菌经皮下隧道入血[2]。再用75%酒精脱碘,待局部皮肤干燥后贴上敷料。消毒范围应在6~8cm,由中心向外周消毒。防止医护人员与患儿之间的交叉感染,进行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连接导管的输液装置需每日更换,输液前各导管严格消毒,输液完毕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3]。

3.2.4 敷料的使用

应选择透明且透气性能良好的敷料,透明敷料便于及时发现局部皮肤有无异常。在输液过程中如发现局部红、肿、渗液、渗血应及时更换敷料。敷料可隔日更换一次,每次更换时应观察穿刺点有无异常,有无移位。

3.3 输液的护理

由于先心患儿病情重,疾病变化快。加之所用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大,为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和疾病治疗的需要,常规在手术的同时进行置管,为确保置管的安全,应加强输液的监护,每次输液前必须用注射器抽回血,判断导管是否在位,是否通畅。对于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应分别从不同的通路输入。输入脂肪乳、氨基酸、高糖等营养液后需冲洗管道,防止导管阻塞。认真听取家长的主诉,输液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 躁动的护理

一般术后都会有疼痛,切口痛至少持续一周以上[4],疼痛不但影响情绪,还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甚至影响食欲,排便等,引起患儿躁动不安。为防止因疼痛导致脱管的现象,更为了减轻患儿的痛苦,术后应适当的予以镇静止痛。也可通过对四肢的约束,限制部分活动。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应与其进行交谈,使患儿能主动配合。

3.5 饮食和活动

心脏手术创伤大,加上失血、禁食等原因。常造成代谢紊乱,负氮平衡,贫血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术后早期予以静脉营养,对术后恢复有利。同时合理补充营养,轻症拔除气管插管后数小时喂少量的水,不吐即可进少许流质。次日进半流逐渐改为软食,普食。重症患儿带管时间较长时,术后3~4d无腹胀,肠蠕动恢复可鼻饲流质。对严重低心排患者营养补给较困难者应静脉补充营养。术后床头抬高15度~30度,病情较轻的患儿.第二天可由半卧位改为坐位,逐步过度到坐于床边并下床站立,逐渐增加活动量,以利于增强呼吸功能,促进引流,同时也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4 讨论

深静脉置管术是一种创伤小、不限制患儿活动、能降低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并能减少对周围静脉的损伤,保证了抢救时药物及时、准确的输入。确保了患儿的安全。但深静脉置管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管理不当常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规范流程,加强学习。使护士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从而不断的提高护理质量,以期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西娟.深静脉置管156例的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6,3(3):61-62.

[2]董薇.深静脉置管的晒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6(6):113-115.

[3]李丽.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与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6,5(3):135-137.

[4]林亚凡,宋蓉.深静脉置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9(12):328-329.

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4月在本院普外科住院的颈内静脉置管患者80例, 其中男49例, 女31例, 年龄41~78 (平均39) 岁, 均为麻醉师置管, 置管成功后, 穿刺处用伤口敷料贴覆盖, 于术后带回病房, 留置导管时间2~10d。

1.2 方法

1.2.1 伤口敷料贴

江西3L医用制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3L伤口敷料贴 (6cm×7cm) , 批号:201098078;法国EHSY西域品质提供的夫明Optiskin防水敷料贴 (10cm×12cm) , 批号:FH20100922。

1.2.2 分组

对颈内静脉置管术后患者随机分组, 试验组采用夫明Optiskin防水敷料贴的患者为, 对照组采用3L伤口敷料贴的患者为。

1.2.3 使用方法

病人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肩背部垫一薄枕, 触摸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以及锁骨所形成的三角。颈、胸、肩部常规用碘伏消毒两遍, 铺无菌巾。穿刺点选择:穿刺点定位在胸锁乳突肌前缘, 锁骨上缘2.0~2.5cm。穿刺过程:整个穿刺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局麻后即行穿刺。穿刺针与体表呈45°, 针头向下、向后, 向颈总动脉搏动处外侧0.5cm进针, 当针尖进入颈内静脉时有突破感, 回抽静脉血通畅后置入导丝, 退出穿刺针, 再送入导管。置入深度13~15cm, 根据分组选择敷料贴贴进行固定, 最后连接输液管[4]。

1.2.4 护理

1.2.4.1穿刺点的观察及护理

穿刺局部及敷料贴的观察:观察有无渗血、渗液及导管是否通畅, 当敷贴潮湿、松脱或污染时及时更换。更换敷料贴:穿刺点常规消毒, 并清除导管周围及穿刺点周围渗液和残留血块, 更换时应顺着导管方向向上撕, 以免导管拔出或缝线撕拉皮肤致疼痛感, 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半径不少于4cm, 先用75%酒精清洗脱脂, 再用0.2%碘伏消毒两遍, 待干后两组各贴相应的敷料贴, 同时标注置管时间及更换敷贴时间。护理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2.4.2心理护理

在穿刺前尽可能给患者和家属讲解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点及置管后1~2d内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如颈部活动引起的疼痛、穿刺点隧道针眼少量的渗血 (有时渗血可能较多) , 这些是正常的现象, 不必紧张和恐惧。

1.3 观察指标

(1) 从置管后开始观察两组更换敷料贴间隔时间, 用小时计算, 见表1; (2) 穿刺点周围红肿疼痛及伴分泌物情况, 统计发生例数, 见表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从置管后开始观察两组更换敷料贴间隔时间比较

两种敷料贴更换间隔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

注:t=71.76, P<0.01

2.2 穿刺点周围红肿疼痛及伴分泌物情况

穿刺点周围红肿疼痛或伴有分泌物情况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2。

注:χ2=4.11, P<0.05

3 讨论

颈内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有独特的优点, 但有研究表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中导管的局部感染占17%~45%, 使用伤口敷料贴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定义局部感染为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疼痛、流脓, 而局部感染与更换粘贴膜的时间无关, 可能与出汗、渗出多、活动度大导致敷料贴粘贴膜易脱落有关。每周两次更换粘贴膜, 是减少皮肤炎性反应的最佳时间, 无需每日1次[5]。但中心静脉置管, 尤其是颈内静脉置管, 由于颈部皮肤凹凸不平, 大多数患者 (尤其是消瘦者) 往往未到更换时间粘贴膜已经脱掉, 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因此伤口敷贴的选择非常重要, 应选择弹性好、粘性大、透明易观察、透气性好的敷贴, 其可以形成阻挡外来细菌和感染的屏障。若选择不当, 透气性差, 湿气蒸发不足, 可致局部潮湿, 促使细菌生长。

目前局部伤口的护理方法中粘贴膜的使用种类不同, 导致更换时间长短不一。3L伤口敷料贴的不足: (1) 敷料贴更换间隔时间短, 粘贴性差; (2) 敷料贴因活动等原因而翻卷, 增加感染机会。与3L伤口敷贴相比, 夫明Optiskin防水敷料贴具备以下优点: (1) 半渗透性:防水、阻菌、透气; (2) 防水性, 病人可以淋浴, 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3) 阻菌性:无外界感染的危险; (4) 透气性:氧气、水蒸汽可以自由交换, 避免了伤口的浸渍, 贴膜保留时间久; (5) 透明性:可随时观察伤口, 检查伤口是否被感染或产生某种并发症; (6) 良好的粘性:采用了科技含量高的粘胶, 固定时间长久, 可在伤口上保持7天, 更换敷料贴时, 皮肤无残胶; (7) 低敏反应:新型的粘胶, 不含溶剂, 可安全用于敏感的皮肤上; (8) 柔软舒适:高弹性超薄PU膜, 完全顺服的贴在皮肤上, 无异物感, 可用于身体的各个部位, 临床操作性高; (9) 独特的IV切口:特殊的切口设计, 固定导管牢靠, 不易歪斜, 降低了导管脱落的机会; (10) 操作简便:额外附加书写便条, 方便记录针对应的日期, 同时加强固定; (11) ) 规格齐全:产品款式多, 给临床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12) 遵循欧洲处方药品的生产标准, 高质量, 长效期。

本文观察了80例颈内静脉置管术后使用夫明Optiskin防水敷料贴和3L伤口敷贴, 试验组敷料贴更换间隔时间长、穿刺点周围红肿疼痛或伴有分泌物情况发生率低。但由于观察病例数有限, 观察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今后工作中继续完善。

随着医疗材料的不断拓展, 使护理操作向更简易化发展。3L伤口敷贴是采用医用压敏胶基材与柔性粘胶纤维制成。夫明薄膜是一种无菌的半渗透透明粘性敷料贴, 在聚氨酯薄膜上涂有低过敏反应的丙烯树酯粘胶组成, 背面附有一层硅酮保护纸。夫明Optiskin防水敷料贴采用了科技含量高的粘胶, 固定牢固, 穿刺点更换敷料贴时易揭除, 不损伤皮肤, 且透气性好, 患者感到舒适, 更换间隔时间延长。夫明Optis kin防水敷料贴良好的通透性避免了伤口的浸渍, 无法形成细菌繁殖的环境, 从而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 夫明Optiskin防水敷料贴比3L伤口敷料贴效果好[6]。

参考文献

[1]吴盛标, 林钟文, 许香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 10 (8) :58.

[2]潘星南.颈内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全科护理, 2009, 7 (9) :2283.

[3]于卫华.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04, 18 (1A) :21.

[4]齐丽华, 孙青云.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 2001, 9 (1) :37-38.

[5]张易, 凌云.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粘贴膜更换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5 (2) :34-35.

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 篇11

血液透析反复使用的血管通路是长期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初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无动静脉内瘘,或长期透析患者的瘘管血流量不足时则需要建立临时的血管通路来保证病人的透析治疗。

1中心静脉导管插管部位的选择

中心静脉导管插管部位常用的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股静脉插管手术最简单、严重并发症少,但是透析血流量相对不足。锁股下静脉插管需要很高的技术与经验,而且并发症多,应尽量避免。颈内静脉插管比锁股下静脉插管容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较少威胁生命,可保留3—4周,且能提供较好的血流量,应作为首要的插管途径。由于颈内静脉走行弯曲,手术难度相对大,一般首选右侧颈内静脉。

2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和处理

2.1感染为最常见并发症。可分为导管出口部感染、隧道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导管出口局部感染时,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并有脓性分泌物,应予每天消毒,更换敷料,并口服抗生素,一般炎症可以消退。隧道感染时,临床上必须使用两周的有效抗生素,无效者必须拔管。必要时拔管后继续抗感染一周。

2.2血栓形成导管由于留置时间长、患者高凝状态、肝素抗凝剂量不足等原因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可以采用尿激酶溶栓。具体方法:5万~15万单位尿激酶+生理盐水3ml分别注入动静脉腔内,保留15分钟然后回抽,若一次无效可重复进行,透析结束后,可采用肝素40单位+生理盐水至3~4ml封管,也可以采用纯肝素封管。

2.3导管脱出由于透析导管留置时间较长,病人活动多,固定导管的缝线可能断裂,从而造成导管脱出。如果导管脱出小部分,首先判断插管是否还在血管内,可在严格消毒情况下重新固定导管。

3护理对策

①留置导管的当天应观察擦管部位敷料有无渗血,局部有无红肿热痛。如有特殊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②每天定时导管及周围皮肤的消毒,并更换敷料,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换药时患者必须把头转向置管的对侧或戴口罩。透析结束后必须采用肝素抗凝封管,每次更换已消毒的帽盖,再用无菌纱布包裹并予以固定。③嘱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沐浴时,应避免水接触局部,可在局部用3M胶布密封,再用大毛巾叠厚覆盖,防止局部淋湿造成感染。如敷料浸湿应及时更换敷料。④插管期间加强宣教工作,使患者了解置管的重要性,尽量减少局部活动范围,以防止留置导管脱出。在换药后可将纱布块剪开约2/3,交叉紧贴导管覆盖,并以胶布贴紧,然后再用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睡眠时避免压迫导管,尽量不穿套头衣,防穿脱衣服时拉脱导管。一旦脱出应立即压迫局部止血,并立即到医院就诊。⑤透析期间患者应加强营养的摄入,以保证个体的需要,增加抵抗力预防感染。但又避免摄入过多,使得两次透析中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⑥在置管期间如果患者出现感染迹象,可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2~3周,并采用抗生素+肝素联合封管。如效果不佳,必须拔管。⑦血液透析患者的留置导管,一般情况下不宜做抽血、输液用。如在紧急抢救生命时使用后,必须按照透析后导管的处理方法进行封管,并严格消毒,防止导管堵塞、感染,影响下次透析治疗。

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篇12

1.1用于重症抢救或大手术患者

此类患者治疗时间长、输液量大、使用药物种类多。深静脉血流量大、药液很快被稀释,避免了药液对血管的刺激而至的静脉炎,且液体滴入顺畅,满足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营养的治疗需求。

1.2 肿瘤患者化疗

大剂量多药物综合化疗应用及反复多次穿刺直接刺激血管而发生静脉炎、药物外渗,对肿瘤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输入化疗药物,减轻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使静脉炎及渗漏的发生率降低,保证了化疗的顺利实施。

1.3 中心静脉压监测(CVP)

CVP是判断患者血容量及右心房功能的重要指标,在容量输注过程中,CVP可作为判断心脏对液体负荷的安全指标,在临床工作中,常依据动脉压高低、脉压大小、尿量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结合CVP变化对病情做出判断,以采取相应措施。

1.4 用于各种引流

留置导管质地柔软、组织兼容性好、刺激性小、操作简单、可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亦可根据病情控制引流速度,并可多次腔内直接给药。此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导管纤细、柔软,刺激性小,即使碰到心肌,也不会损伤心肌,不会引起心律失常,并能及时排除心包积液。采用深静脉留置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方法简便,血管损伤小,导管弹性好,患者改变体位或离床活动不引起起疼痛,不影响引流。应用静脉留置针为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放水,治疗效果较满意。

1.5 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心脏临时起搏

深静脉留置导管可沿导管插入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可直接测定各部位的压力及计算心脏指数(CI)和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协助临床诊治。主要用于各种心脏病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并在心脏停搏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沿套管插入临时起搏器进行心脏临时起搏,以挽救患者生命。

1.6 置管方法

导管选择有单腔、双腔、多腔导管。常规备皮、消毒手术铺无菌巾,静脉穿刺成功后,置入导引钢丝,应用皮肤扩张器,扩张皮肤、皮下组织后,置入静脉留置导管适当深度,退出导引钢丝,缝合静脉留置管,即可应用于临床。

2 并发症及护理

2.1 穿刺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

2.1.1 心律失常。

是深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引导钢丝进入血管过深、钢丝远端刺激心房、三尖瓣环、心室所致。[1]报道在行锁骨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导引钢丝进入10cm即成功置管,一般不会出现心律失常。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回抽钢丝后心律失常可自行消失。[2]认为是置管后导管刺激窦房结诱发心律改变,经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置管因路径较头颈脉短,在测量置管长度时,应考虑不同穿刺血管的因素。

2.1.2 误穿动脉。

误穿动脉是锁骨下静脉穿刺常见的并发症。由以下原因引起:技术不够熟练经验不足,进针角度过大或过深;患者肥胖;穿刺部位手术史或疤痕;同一部位再次留置中心静脉置管,均有可能增加误穿动脉的风险。[3]采用上位穿刺法以胸所乳突肌锁骨头与锁骨所成夹角之角平分线距角顶1.0~1.5cm处,针与额平面呈10°~15°角,进针方向指向同侧胸锁关节,进针深度2~4cm,置管成功率高,易固定。另外,中心静脉解剖位置异常也是造成误穿动脉的原因之一。如考虑可能存在血管畸形,应该在B超引导下置管,了解中心静脉是否变异,5%~10%的患者可能出现颈内静脉位置和结构的异常,反复盲目穿刺容易损伤静脉及邻近的颈内动脉和股动脉[4]。

2.1.3 气胸。

进针角度过大或过深,则易刺入胸膜和肺组织,导致气胸。少量气胸(肺压缩少于20%)可在几天内自行吸收,不必处理,量多时应进行胸腔闭式引流[5]。[6]认为发生气胸后,患者采取半卧位、吸氧,并稳定患者情绪,床边射片,如气胸量少,可自行吸收。

2.2 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

导管相关性感染。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如无不明感染灶而发生的高热、寒战或导管置入部位红肿、触痛,应考虑由导管引起的感染。[7]认为感染的途径是细菌通过导管外、导管内、经管输入的液体及血液进行传播;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是预防,操作前严格培训,严格消毒,备皮时为防止剃须刀划伤皮肤,采用剪刀剪除毛发。[8]报道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高龄、营养不良、危重病、糖尿病、免疫抑制疾病等内在因素及医生操作水平、操作环境、入住危重病房时间长、置管时间、置管后护理等外在因素;并表明,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低于颈内静脉及股静脉。

关键词:护理园地

参考文献

[1]蒋逸风, 陆传新, 沈彬等.深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 2009, 30 (2) ;110

[2]张兰菊.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24) ;3321

[3]张海燕.深静脉穿刺置管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 2009, 16 (16) ;101

[4]梁莉, 黄云剑, 梁艳等.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途径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 2007, 5 (4) ;50

[5]顾自芳.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5 (4) ;50

[6]曾成.中心静脉置管方法及护理探讨[J].中国当代医学, 2007, 6 (14) ;39

[7]王俊英, 张宝莲.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10 (5) ;153

上一篇:贯彻和完善下一篇:学习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