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玉米管理及(共12篇)
种植玉米管理及 篇1
一、播种前的准备
1. 选地。
玉米对土壤的结构和土壤中含水量、肥、气、热状况有一定的要求。易在土层浑厚、养分充足、疏松通气,良好的壤土或矿质壤土中生长。玉米要求土壤中性,pH值6.5~7范围。一般选择离水源较远,而且比水源稍低的地块。玉米连作多病虫害,不宜连作,一般种植3~5年后倒茬,改种一年生作物保持同地连续高产。
2. 种子处理。
精选种子,清除掉混在玉米种子里的杂草种子晒种。播种前将精选的种子摊薄翻晒2~3天,经过晒种一般可提高出苗率13%~18%,提早出苗1~2天。
温水浸种。播种前将种子用70℃左右温水浸泡半天,当种子吸水膨胀后捞出播种。也可以把种子装入麻袋内,放在温暖的地方出1~2厘米芽后播种,有利于早抓苗、抓全苗。
二、适墒播种
麦收后如墒情可以,应及时抢播。如需造墒应及时浇水。玉米是中耕作物,玉米精量点播机播种最佳。播种覆土根据土壤质地和墒情来确定。墒情好的6~8厘米,沙质较重而且干旱可深播10~12厘米。
三、田间管理
1. 定苗。
玉米在2~3片真叶的先行间苗, 拔除病、弱苗。4片叶子时定苗。
2. 田间杂草综合防治。
玉米田主要杂草有苋、藜、马齿苋、马塘、狗尾草、苍耳、龙葵街。据近年报道,全国玉米约有1/2面积受到不同程度的草害危害,严重草害的面积为10%~20%,玉米不除草,可导致玉米减产50%以上。单靠化学药剂除苗,也不能从根本上防除杂草,必须进行以下综合防除。
田间去除,在玉米苗生长过程中,定期清洁农田环境,人工清除田边或田里的杂草。
化学除草,玉米田播种前,每亩用20%克无踪水剂150~200毫升或着10%草甘膦水剂、500~1000毫升,对水后对杂草叶面喷施。玉米播后苗前处理,每亩用33%施田补乳100~150毫升,或50%乙草胺乳油100~150毫升,或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50~200毫克,对水喷淋处理土壤。玉米苗后处理,每亩用72%的2~4滴丁酯乳油在玉米4~6叶期,杂草5~15厘米高时对水喷雾。
3. 追肥、灌溉、培土。
玉米开始拔节进行第一次追肥,叫攻秆肥。第二次追肥应在抽穗前进行,一般每亩5千克。每一次追肥后应立即浇一次水,3天后浇第二次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持水量的80%,保持玉米生长旺盛。根据天气土壤墒情及时浇水。玉米经过数次除草、追肥、灌水后,有部分玉米根系裸露地面,且在生长发育期间长出气生根时应即刻培土,玉米从土壤中吸收足够养分,并防止倒伏。
4. 收获。
决定最适收获期,是以获得产量高,营养价值多为原则,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应在9月下旬收割较适宜。
种植玉米管理及 篇2
孙家川村全膜玉米及设施蔬菜种植示范点简介 孙家川村辖8个村民小组,320户1545人,总耕地面积8660亩,人均5.7亩。全膜玉米种植及设施蔬菜种植是孙家川村的主导农业产业,经过多年的实施,已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在今年的全膜玉米和设施蔬菜种植上,我们改变以往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一个“早”上,具体工作中我们抓了以下两方面:一是加强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性。年初镇经济工作会后,镇包村工作组及村组干部,早动手、早安排,及时召开会议,会上讨论确定在孙家川村白家川组种植500亩全膜玉米示范点一处,在孙下川组推广设施蔬菜大棚95座。同时成立了由镇包村工作组组长任组长的春季农业生产领导小组,将任务层层分解到人,从而靠实了工作责任,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种植积极性。我们在工作中采取镇村干部联村组,村组干部联农户、联地块的三联措施,做到了宣传到位、联接到位,并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坚持“整地不到位不施肥,施肥标准不够不起垄,垄面不直不覆膜”的“三不”标准,严格技术标准,同时又抢抓了顶凌覆膜的有利时机,四月上旬我村白家川全膜玉米种植示范点500亩超额完成任务,带动全村种植全膜玉米2300亩,孙下川组设施蔬菜大棚完成95座,带动设施蔬菜种植600多亩。三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种植效益性。组织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亲自示范操作。指导农户合理搞好间作套种,根据不同品种对光照、水分、肥料的不同要求,采取高短立体种植。加强管理,及时间苗定苗,整枝打杈中耕除草,摘除病株,控制病虫传播。把好施肥关,合理使用激素和微量元素,严格按照标签说明使用浓度和剂量,防止过量引起药害。目前全村全膜玉米及设施蔬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种植玉米管理及 篇3
关键词:玉米:种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
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因为它含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玉米须还有药用价值,玉米和玉米秆都可以加工成饲料。因此是各在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一、玉米的种植
1、整理土地。耕种的时期。提前把田间杂草、茎杆、茎根都清理掉,然后疏松土壤、耕地、施撒足够的有机肥和化肥做底肥、起垄、压实。为春播做好准备。
2、选择品种。品种的选择很重要,是决定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要根据种植区域条件、地块条件、还有当地的积温选择适合的品种,要到正规的种子经营单位购买。选择籽粒饱满、抗病、抗虫、抗倒伏、耐寒、耐低温、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
3、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剔除发育不好的籽粒、憋粒、有虫眼的籽粒、发霉的籽粒、破损粒等。选择光照充足的晴天,晾晒玉米种子2-3天,提高种子的出芽率,出苗率。确认一下土壤的湿度是否适合播种,如果干旱应及时灌水。
4、播种。播种一般都在4月下旬开始,播时密度要严格,不是越密越高产,超过合理密度的上限时,叶片相互遮光,光合作用会大大降低,还可能出现植株倒伏而减产。种子化肥要隔离好,防止出现“烧苗”现象。覆土要适当,滚压后土厚2~3指就可以。
二、田间管理
1、苗期。玉米出苗至三叶期。要及早间苗,要及时补苗,时间选在傍晚或阴天,移苗时苗根要带土,移栽后要浇足水,确保成活率。玉米至五叶期,要及早定苗,免得耽误生长,这个时期,玉米的根系发育很快秆茎的生长却相对慢些,需要促进根系发育,培养壮苗,及时浅中耕松土。苗情长势不好,要适时喷洒叶面肥,要注意6-8叶期是否有“君子兰”苗的发生,一旦发现及早用药剂灌根。
2、大喇叭口期。玉米至11叶片时,上部几片大叶突出,似喇叭形状。干旱时要结合施肥灌水,适当加氮肥,补充钾肥,肥量要充足。要注意中耕培土,促使气生根大量生长,可使玉米穗粒数增加,提高玉米产量,防止倒伏。这个时期,要防治玉米螟。
3、抽雄开花期。授粉时期要促进上部叶片增长,墩实茎秆,要保证水分充足,才能提高花粉的生活力,有利于授粉,提高结实率,增加光合作用,使得更多的养分转移到果穗当中。此时期如果管理不当,会大大减产。
4、灌浆期。这个阶段肥水充足才能防止叶片不脱肥不早衰。要保护叶片不受损伤,延长其功能期限,提高光合作用,增加千粒重。
5、适时收获期。玉米穗的苞叶变白、松散、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籽粒基部出现黑帽层,这时玉米产量最高,可以收获。
三、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1、玉米螟。幼虫进入心叶,为害植株、果穗、叶片。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在螟蛾产卵的盛期,释放赤眼蜂,杀死虫卵。方法是1亩地放2点,每点放一块蜂卡,用牙签把蜂卡别在玉米中上部叶片的背面,卯面向外固定好;农业防治。在越冬幼虫羽化前处理掉玉米秸,消灭越冬虫源;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大量成虫,减少下一代玉米螟的为害。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800倍液注雄期的雄穗。用50%敌敌畏800倍液滴在雌穗顶端,熏杀-幼虫。用1.5%辛硫磷颗粒剂1:15拌煤渣,每株1克撒人心叶。
2、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苞叶,严重时叶片变黄枯死。病菌在20℃27~c时繁殖最快,在连续阴雨天、氮肥不足、低洼地块、密度过大、连续种植等都容易发生大斑病。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清除田间病残体,不用病残体作农家肥,施足底肥追肥,防止后期脱肥。药剂防治:用40%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一般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3、蚜虫。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蚜虫,蚜虫一年可繁殖20代左右,在冬小麦、杂草的心叶过冬。防治方法:清除地边杂草,消灭虫源;保护利用天敌草蛉、七星瓢虫、食蚜蝇等;药剂防治。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用10%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一般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4、穗腐病。是由多种病源体引起的,孢子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源,先侵染玉米的根系,成为根腐病,再向茎基部扩展,成为茎腐病,通过维管束系统进入穗部,导致籽粒带菌。这时正是空气中孢子侵染的高峰期,从而形成穗腐病。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增施有机肥钾肥,防止后期脱肥;促进早熟:在蜡熟期扒皮晾晒,改善果穗透气性,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药剂防治:在生长期喷药防治玉米螟、棉铃虫和其他虫害,减少伤口侵染的机会。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
总之,应该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开发创新,科学种田,科学的经营管理,科学的病虫防治,在有限的土地上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另外,建议种植玉米时,与蔬菜、豆类、薯类、麦类等间作套种。可以达到双丰收。要选择高产的种植方式,如大垄双行覆膜種植,垄宽130厘米,行距65厘米,密度60000株。大垄宽窄行密植种植,垄宽130厘米,行距65厘米,密度65000株。或者选两个品种,株型互补、抗性互补,按1:1的比例混种,通风好,光利用率高,抗性好,适应性好。
种植玉米管理及 篇4
1 玉米的种植管理方式
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 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 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生长期较短, 生长期内要求温暖多雨。玉米耗水量大, 如果降水少, 灌溉水源不足, 就会减产甚至绝收。如果秋季初霜来临太早, 玉米在成熟期受冻, 也会减产。下面主要针对玉米的选地和水分管理进行分析。
1.1 选地方法
玉米的适应能力较强, 能在多种土壤中生存, 但是最适宜玉米生长的土地需具备土层深厚、肥力水平高、具有良好通气能力、ph接近中性等方面的特点。若土层不具备以上的特点,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土层的环境进行改善。例如, 当土层较厚时, 应对土壤进行渐进式耕翻, 增加土壤的深度;当土壤中存在铁盘层等不良物质时, 需要在土壤深翻的过程中挑拣出铁盘等异物;当土壤层较薄时, 应每年对该土地进行垫土, 并相应的增加肥料, 提升土壤的肥沃程度。
1.2 水分的管理
从实践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 玉米是相对比较耐旱的作物, 但是在玉米拔节之后对水分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抽丝期需要大量的水分, 在抽丝期过后, 玉米对水的需求量也逐步下降。
从玉米出苗到拔节的阶段, 植株生长较为缓慢, 耗水量较少, 虽然在后期对水分有了较高的需求, 但是正常情况下也不需要进行灌水。
拔节到抽雄的阶段是过渡阶段, 也是对水分需求较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茎叶生长速度加快, 作物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大喇叭口期是雌穗发育的关键时期, 一般从这个时期开始进行灌水。抽雄散粉到抽丝是玉米对水分最敏感的的时期, 如果此时水分供应不足, 将会抑制花丝伸长, 推迟抽丝, 使雌穗无法正常的受精结实。因此这个阶段的灌水是十分重要的。
2 玉米的常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方法
当前最为常见的玉米病虫害主要有玉米锈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等, 下面将对其防治方法进行阐述。
2.1 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是我国华南、西南一带重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 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 主要在台湾和海南岛发生。在对玉米锈病进行防治是, 要选择抗病的品种,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增施磷钾肥, 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提高寄主抗病力。同时, 要加强田间管理, 清除酢浆草和病残体, 集中深埋或烧毁, 以减少侵染源。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 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 000~5 000倍液, 隔10d左右1次, 连续防治2~3次。
2.2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 雄花基部膨大, 内为一包黑粉, 不能形成雄穗。雌穗受害果穗变短, 基部粗大, 除苞叶外, 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 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该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有些则混入粪肥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土壤带菌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来源, 种子带菌则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 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一般双亲抗病, 杂种一代也抗病, 双亲感病, 杂种一代也感病。所以在抗病育种工作中, 应选择优良抗病自交系作亲本, 以获得抗病的后代;其次, 要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由于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染途径是种子、土壤、粪肥带菌。玉米在苗期, 土中的病菌都能从幼芽和幼根入侵, 所以, 药剂防治必须选择内吸性强、残效期长的农药, 效果才比较好;再次, 应拨除病苗、可疑苗, 拨节至抽穗期病菌黑粉末散落前拨除病株, 抽雄后继续拨除, 彻底扫残;最后, 要加强耕作栽培措施, 科学的与高粱、谷子、大豆等进行轮种。
2.3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 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 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 严重时病斑融合, 叶片变黄枯死。
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方法, 首先要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 注意防止其它小种的变化和扩散, 选用不同抗性品种及兼抗品种。其次, 要加强农业防治, 尽量在早期播种, 避免病害发生的高峰期, 并且尽量多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 摘除底部2~3片叶, 降低田间相对湿度, 使植株健壮, 提高抗病力。最后, 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 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摘要:玉米不仅仅在我国, 甚至在世界范围内的种植都比较广泛, 玉米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一直是农民和农业企业家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针对玉米的种植管理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探讨, 以期为玉米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提供建议性的启迪。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玉米锈病,玉米大斑病,玉米丝黑穗病
参考文献
[1]于生成.玉米种植管理之我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4) :274
[2]李少昆, 王崇桃.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与发展[J].中国农业科学, 2009 (6) :1941-1951
[3]李林奇.地膜玉米种植管理初报[J].新疆农垦科技, 1997 (1) :10-11
[4]封玉荣.烟后玉米种植管理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5) :72
山区玉米种植探讨 篇5
栽培技术探讨
摘要:大化县石山地区生态条件复杂、气候干旱、土地贫瘠、缺乏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等问题,本人在石山地区从事农业工作多年,对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开展了研究,经过总结,对如何组装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高单产等一些带共性的原则和技术规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玉米种植 技术
大化县石山地区,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地理气候生态条件是:山系纵横,山高谷深,海拔高差悬殊;常年多雨多雾,低温寡照;大风暴雨、倒春寒、春旱、夏秋伏旱、秋风等灾害天气频繁;土壤肥力差异大,水土流失严重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玉米种子生产的发展。为提高本区的玉米生产水平和切实保障本区杂交玉米种子的足量优质供应,多年来,各级种子部门克服了种种困难,不断探索改进生产技术,使本地玉米及玉米种子生产水平得以逐渐提高,本人经十余年的学习探索和生产实践,总结整理了一系列玉米杂交种子生产优质高产的理论和技术。现就一些共性作探讨:
一、因地制宜的选用抗病高产良种
选用良种,也叫“备种”。品种是内因,栽培技术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用。因此,选用优质、抗病、丰产玉米杂交良种是获得玉米丰产的基础,无论土地肥力高低,只要我们正确选用适宜的玉米杂交良种,一般都比当地品种增产30-40%,有时会成倍增长。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表明,适宜大化县石山地区大面积推广的玉米杂交种主要有:“正大619”,“正大618”。搭配品种有:“818”,“迪卡007”等。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的营养物质积累要多些,因此,晚熟品种产量相对要高些。
上述“正大619”广适性品种。
二、整地——农闲时整地为播种做好准备
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出苗齐全一致。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是确保出苗全、出苗均匀的重要措施之一。“正大618”、1
“ 正大619”由于种子粒小,顶土力较差,出苗弱,盖土厚度超过5厘米种子萌芽后容易盘芽,长不出来。针对这一弱点,在播种前应掌握土壤水分合适时进行整地犁耙,冬闲地或前茬作物收后,应及早翻梨晒垡,要求深耕20—25厘米,翻犁两次,耙碎再进行人工碎土。低洼容易积水的地块还要开好田边四周排水沟。并捡除秸杆杂草和石块,达到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干净。然后拉线开播种沟或起畦播种,一般畦距120厘米,畦面宽50—55厘米,高15—20厘米,播种时,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深犁浅盖土,最好人工细土覆盖,做到无大块土压种,盖土厚度2厘米左右,保证盖土厚度基本一致,确保出苗全、整齐一致。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保证合理的群体结构。
玉米种子在10—12℃时正常发芽,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早玉米应适时早播,大化县石山地区气温较低,以“惊蛰”前后播种为佳,各地可根据气象预报和品种特性,适当提前或推后播种,在适宜播种期内要抓住雨后土壤湿润的有利时机抢种。如季节已到,久旱无雨,则采取施足水肥后播种,以达到抗旱抢种的目的,切忌“三干”(即干土、干肥、干种)播种。晚玉米—般在7月上、中旬播种最佳。合理的群体结构,是保证个体发育与群体协调,获得理想的最佳产量的必要条件。根据几年来田间调查结果显示,“619”适宜种植密度为每亩3400--3700株之间,“618”每亩,适宜种植2800-3200株之间,在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内根据土质情况肥密瘦稀。目前常用的种植方式有以下两种。
1、单行双株。种植规格“619”为93厘米×40厘米,“618”为93厘米×50厘米,采用这种方式种植,即可通风透光,增加光合效率,又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病虫害发生,还可增加边行优势和减少施肥劳力,肥料集中,减少浪费,播种时每穴播种子2一3粒。
2、双行单株。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采用这种方式种植,即通风透光良好又不浪费地力和空间,播种时每穴播两粒种子。
上述一般情况下亩基本苗保证在4000株左右,即可获得高产稳。
四、科学管理,配方施肥
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深入田间,逐块逐行查苗,若发现缺苗应采取措施补救:一是补种,缺苗较多的地块,要及时用经过浸种催芽露白后的种子补播,方法是打洞或控穴淋水类后播种,盖土;二是补苗,可采用事先准备的营养杯育苗移栽,也可在原大田多苗穴移苗补栽,先打洞或挖穴栽苗,后淋定根水。移栽或补种都必须在三叶前完成,补后偏施水肥1—2次,幼苗长至4一5叶时定苗,去弱苗、虫苗、畸苗,留粗壮一致的苗,并尽可能选留定向的苗,拔苗时应斜向外侧轻提,以减少对留下苗的根系的影响,如在5—8叶期发现有分蘖苗,应及时拔除,以免消耗养分,拔除分蘖苗时,注意不要损伤植株。
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要吸收很多养分。播种时要施足基肥,基肥要以有磷肥为主和无机化肥相结合,一般亩产400公斤玉米干粒,露地栽培的亩施基肥,腐熟优质农家肥1000—3500公斤,尿素10公斤,磷肥30公斤,钾肥10公斤,以满足玉米苗期对养分的需要,促进根系发达、生长健壮。幼苗出土3叶1心前,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亩用尿素10~15千克离幼苗根部7~8厘米打孔深施促苗棵生长。5~6叶期间苗定苗,亩用碳铵15~20千克打孔偏施弱苗,促平衡生长。施肥时不能把肥料抖落在幼苗上,防止烧苗。其次是巧施拔节肥:玉米拔节后营养器官旺盛生长,雄穗和雌穗先后开始分化,对养分的要求日益增大。为争取秆壮、穗大,在植株8~9片可见叶时,亩用尿素20~25千克、普钙30~35千克、复合肥10~15千克混匀深施作拔节肥。最后重施穗肥:玉米生长进入大喇叭口期,适时重施穗肥,是实现高产的一个关键环节。在10~11片全展叶时,亩用尿素35~40千克与复合肥15~20千克混匀深施作穗粒肥。
五、抗旱防涝、防治病虫害、防倒伏
1、抗旱防涝。玉米抽雄前10天到开花后20天对水分要求最多,最敏感,约占总需水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这时若土壤干旱缺水,易出现“卡脖子旱”,雄花不能抽出,雌穗不能吐丝,或花期不遇,造成减产,应及时进行抗旱,如果降雨过多,土壤水份过量,会影响根系的生理活动和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而导致青枯,地面积水还会导致
玉米严重缺氧而中毒死亡,应及时排水防渍防涝。
2、防治病虫害。玉米主要虫害有玉米螟、黑毛虫、铁甲虫、小地老虎、蚜虫等主要病害有纹枯病、根腐病、小大斑病等,应经常深入田间检查,做好病虫测报,备足对口农药及时准确地消灭病虫鼠害。玉米苗期,可用甲胺磷50克对水0.1公斤拌玉米籽粒1公斤,防治鼠雀危害。苗期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粘虫、毛虫等。小地老虎主要是躲在被咬倒的玉米幼苗附近的泥土里,一般是幼虫,可采用早上人工捕杀的方法。毛虫防治方法,用敌百虫150克兑水75公斤,喷雾叶片,也可以用1%的敌百虫液喷雾在青菜叶、红茹叶、玉米叶上制成毒饵,撒放在幼虫潜藏的周围或地头诱杀。粘虫可用甲敌粉1.5—
2.5公斤,加细泥15公斤,或用40%乐果5克或92%的磷胺50克,加适当水稀释后,加细泥10公斤制成毒土,撒施玉米心叶内,在5—7叶时亩用25%杀虫双水剂200—2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大螟危害。玉米穗期的主要虫害是玉米螟为害叶片,茎杆及雄穗,应在玉米心叶期(即抽雄前),用50%可溶性巴丹500克,加细泥或煤渣粉30—40公斤拌匀成的毒土或用辛硫磷乳油,甲六粉、呋喃丹等制成的颗粒剂撒人放心叶内进行防治。一般情况下第一次防治是5叶期,第二次防治期大喇叭口期,即1米高左右。7—10天一次防病2—3次。
3、培土防倒伏:移栽密度过大,在茎秆伸长时肥水管理不当,容易造成倒伏,影响产量。其防治方法是:在种植时要深耕,增施基肥,并注意植株密度,保证叶片有足够的光照,以壮秆,提高抗倒伏能力;中耕时要适当培土,使玉米扎稳根架;施肥时要氮、磷、钾结合,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在抽雄前7天喷施维他灵,可降低株高25~30厘米,降低穗位高10~15厘米,有防止倒伏的作用,一般每亩叶面喷施25毫升。同时在大风雨后发现有倒伏,应及时扶正培蔸,必要时要插竹棍绑护。
六、玉米除草剂
(1)用38%阿特拉津在玉米播种后喷药封闭杂草。
(2)用41%异丙草胺或50%莠去津悬乳剂或50%扑草净或43%丁
草胺等兑水(在墒湿)喷雾防治。
(3)20%百草枯在杂草多时喷玉米行间防除(勿喷着玉米上)。每次追肥前,人工清除行间、畦间内杂草,施肥后用细土盖严施肥孔。
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 篇6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技术
玉米本身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由于其自身的高产量、高营养等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且随着农业水平的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玉米种植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水平有所提升。而近年来,我国玉米的产量、种类等有了极大的提升,并且从当前所呈现出的相关情况来看,能够明显的发现,玉米本身的种植和管理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下文主要针对玉米种植以及管理技术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1.对玉米种植选地的准备工作
玉米本身不仅仅只是作为营养极为丰富的植物存在,其本身的适应力也是极为良好的,其所能够使用的种植范围极为广泛,也就是说,在绝大部分的地质条件上都能够进行种植。但是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便于进行后期的种植管理,那么其玉米的种植地区选择,还应当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在玉米实际种植期间,要使得玉米最终的收成和质量得到控制,那么在进行土地选择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保证土地的酸碱性应当要保持一定的标准,而一些已经历经了多年种植的土地,就极有可能导致玉米的产量大幅度下降,因此,必须要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来改进其种植地的条件。
正式开始玉米种植之前,还应当要先进行松土处理,也就是通过一定的翻土设备来对于土地进行翻挖,如此一来,便可以让土地的湿度更好的保持,进而使得土地平整、土壤松软度得到控制。此外,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如果说遭遇到一定的土地结块现象,那么就需要采取弄松、敲碎处理,最大限度的保证松土质量符合需求。
2.对于玉米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玉米所呈现出的品种较多,在进行玉米品种选择的过程中,应当要严格的依据当地土质、气候特性等来进行种植。首先,种子在选择期间,要严格的进行挑选,确保所选择的种子不存在病变、饱满、质量好。而种子在选择好之后,还需要针对种子进行一定的处理,一般是通过晾晒,杀菌除水,并且提前在种子的表面上拌上相应的农药,进而在病害萌芽之前便使得加以遏制。以上的处理方式,一般适用于种植主体使用自留玉米种进行种植的情况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购买已经前期处理的玉米种子,这类种子无需进行过多的处理。
当种子选择完成之后,就需要挑选一个合适的气候条件,来进行是种植,但是必须要保证种植的密度科学合理。并且在正式开始种植之前,还应当要进行埋肥处理,一般情况下都是使用具有较高含氮量的肥料,肥料的使用实际上关系到了玉米本身的生长周期,以及质量。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务必要对于其中所涉及到的关键引起足够的重视。
3.玉米各个时期的特点
3.1育苗期
是指玉米出苗至拔节前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以长根为中心,根系生长较快,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这一时期为营养生长期。苗期的田间管理目标是苗全、苗齐和苗壮。壮苗的标准是:根系发达,根深叶绿、叶片宽短,苗基较扁,节间粗短,群体整齐一致,长势旺盛。
3.2出穗期
玉米的穗期是根茎、叶营养器官旺盛生长,雌雄分化发育的时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快,也是地上部分干物质增长最快的时期,要求充足的养分和水分,这一时期是决定穗、数和粒数的重要时期。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控制植株营养生长,使其不过旺,促进茎杆粗壮和果穗发育,争取穗大粒多。
3.3开花结粒期
茎叶生长量已达到最大值,并停止生长,转入以开花授粉和结实成熟为中心的生殖生长阶段,是决定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管理到位就能防止茎叶早衰,促进开花授粉、灌浆,提高结实粒数和粒重。
4.对玉米生长时期的管理
玉米生长时期主要分为三大时期,也就是育苗期、抽穗期和开花结实期。下面文章会对这三个生长期的管理分别进行解析。
4.1育苗期的管理 在育苗时期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秸秆还田的方式,来进行种植,当完成了种子的播种之后,还需要使用富含有机磷的农药进行喷洒,并且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虫害现象伴随玉米的生长,还必须要针对几天之后所长出的苗种进行检查,从而第一时间来对于缺苗的位置进行补种。在施肥的过程中,不能够直接将肥料埋入在玉米苗之中,而应当要在玉米旁边的沟壑之中进行埋肥,防止种苗被肥料烧死的情况发生。
4.2抽穗期的管理 等玉米进入抽穗期后,为了保证其他玉米植株的肥力和生长空间,就要除去弱小病苗,进行除苗工作。此外,抽穗期的玉米植株也要再一次进行施肥的工作,并注意玉米地的湿润程度,因为在此时期玉米植株进入快速生长时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和肥料。因此,要注意其生长情况,适时浇水和施肥。此外,抽穗期的玉米容易发生叶锈病、大、小斑病等病害,也要及时喷洒相关农药。
4.3开花结实期的管理 在玉米进入开花结实期以后,一般也会在玉米雌穗抽丝的前后进行追肥的工作,主要还是施氮肥,以补充玉米地肥效。在玉米开花到结实的整个时期都要浇水,也补充玉米结实所需水分,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如果因天气地域原因使得玉米地水分太多,也要对其进行挖沟排水工作,确保玉米植株生长和生产情况良好。
5.防止空杆秃顶和缺粒
空杆秃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种植密度过大、光照不足、营养物质供不应求、水分不足。
5.1根据苗情施肥 根据苗情要进行施肥,这是为了防止茎叶早衰,延长功能叶的寿命,维持一定的绿叶面积,增强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质,提高结实粒数和粒重。此时如果植株莖杆粗壮,叶色浓绿,长势较旺,可少施或不施粒肥,以免植株贪青晚熟;如果植株长势一般,叶色变黄,应在抽雄效期补施粒肥,防止茎叶早衰,提高光合作用,使子粒饱满,增加粒重,也可以进行根外追肥,这样对提高粒数,增加粒重效果较好。
5.2注意抗旱、防涝 抽雄开花时,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时叶面积达最大值,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都很旺盛,需要大量水分。此时如果遇旱,就要及时灌水。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玉米本身所呈现出的管理水平和种植技术有了极大的提升。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其中涉及到的种植地选择、种子选择、耕地、播种生长等方面管理问题,就必须要对于其中所涉及到的细节问题加以重视。此外,在进行种植玉米期间,还应当要对于各个方面的问题加以研究,从而利用针对性的问题来加以解决,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得我国农业玉米种植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明艳.当前玉米种植存在的问题及高产技术措施[J].品牌(理论月刊),2010(11).
[2]李少昆.当前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08(06).
玉米种植管理技术分析 篇7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技术分析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 在拉丁美洲发现了玉米这种作物, 并将其带回西班牙, 逐渐向全世界推广开来。现在, 玉米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喜爱的食物之一。玉米也是我国基本的粮食作物和饲料的主要来源。近年来, 我国玉米的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 相对于种植, 玉米的管理更为重要, 这也是农家俗语“三分种, 七分管, 收成才保险”的来源之所在。
1 玉米种植的选地和整地
玉米作物的适应性很强, 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种植, 不论地块洼陷还是平坦、山地或是其他类形地块, 都可以种植玉米。但是玉米种植对土壤酸碱性有一定要求, 一般采用酸碱度适中的土壤种植。碱性偏高土壤会极大地影响玉米产量。种植玉米要注意换茬种植, 也就是同一地块, 种植玉米最好不要超过三茬, 这样有利于土壤养分恢复, 提高玉米产量。种植过马铃薯的地块很适合种植玉米, 这是因为种植过马铃薯的土壤比较松软, 并且基本没有结块, 在这种土壤中种植玉米, 有利于玉米根茎更好的吸收水分和养分;如果地块种植过豆类, 由于豆类植物根部具有固氮作用, 给土壤增加了养分, 在这种土壤上种植玉米同样大有益处。
整地是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整地一般在种植前进行, 深度一般为20 cm左右。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现在大多数使用机械设备整地。整地的主要作用是将土壤中的杂草种子沉降, 减少杂草种子成活的概率, 利用土壤中的腐烂树叶、植物等, 为土壤增加肥力。但是, 整地会造成土壤水分蒸发加快, 不利于水分保持, 所以整地完成后要注意浇水, 以保持土壤湿度, 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保证播种和中耕时保齐苗, 播种前要清理土壤表面的作物根茬。如果整地的土地不平坦, 则应进行耙地, 减少土壤结块现象。
2 玉米种植的选种与播种
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种子。购买种子后, 还要进行种子挑选, 将种子进行适度的晾晒, 以除去水分, 然后用农药进行拌种。拌种的主要目的是玉米种植前就将病虫害杀灭。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在购买的种子大多数是已经挑选好的种子, 并且已经完成了拌种, 种植时直接使用即可。严格选用种子是保证玉米质量的重要环节, 应建立完善的种子档案, 出现花期不育或者隔离不安全等问题, 一定要及时有效地解决。部分地块在秋冬季收获前可能遭受冻害, 对玉米产量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所以, 此方面的管理更应加强。
种子的生长发育时间会随着地域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例如在高海拔地区, 温度相对较低, 玉米的生长时间就相对较长一些。但是一般的生长期都在120 d左右, 北方地区玉米的生长期是120 d~135 d, 而南方则是110 d~120 d。如, 全国优质玉米产地榆林市靖边县, 土壤条件优越, 气候适宜, 一般有135 d左右的无霜期, 所以靖边县采用中晚熟玉米品种。调查显示, 2008年, 靖边县的玉米种植面积占据全市玉米总面积的将近20%, 主要品种有沈单16号、宁单10号、四单19号等, 采用的玉米种植技术主要是配方施肥、平覆膜、间作套种技术等。优厚的自然条件, 加上合适的玉米品种, 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 极大地保证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种子选择完成后, 就要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种植习惯、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等是决定玉米种植密度的因素。一般情况下, 玉米播种量为2 kg/0.067 hm2, 每穴二三粒种子, 行距30~40 cm, 株距30 cm左右, 种植密度3 500~4 000株/0.067 hm2。在种植期间, 要做好施肥工作, 保证土壤肥力充足。
3 玉米种植管理技术分析
针对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 探讨玉米种植的管理技术。
3.1 苗期的管理
苗期管理也就是出苗到拔节期间的管理。在这个阶段, 玉米能够长出七八片或者四五片叶子, 叶子较为宽厚, 这个阶段需要进行两方面的管理工作, 即: (1) “蹲苗”。要保证土壤处于下湿润、上干燥的状态, 这样才能达到蹲苗、促壮的目的, 因为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玉米根系的膨大以及更好的深扎, 帮助玉米根系更好生长, 为后期生长阶段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打下基础。 (2) 做好抗旱和防渍工作。如果低洼地区水分太多, 应及时进行排水工作, 防止涝苗现象发生;如果气候干旱, 则需要进行抗旱工作, 以保证玉米苗期的顺利生长。首先是查苗和补苗, 一般应在阴雨天或者晴天下午进行, 选择具有三片到五片叶子的壮苗, 将根部湿土一同移植到缺苗处;第二是间苗和定苗, 玉米种植户所谓的“三叶苗、五叶定”, 说的就是间苗和定苗, 其主要作用是壮苗, 同时将田中的杂草、弱苗和病苗等及时拔除。然后要进行松土, 以保证土壤湿润透气。完成定苗后, 还要及时深施氮肥碳酸氢铵, 以保证土壤养分充足。
3.2 拔节、长穗阶段的管理
从玉米拔节到玉米抽雄, 一般需要30 d的时间, 这个阶段内, 玉米的生殖生长、营养生长都很旺盛, 雄穗和雌穗开始分化发育。但是, 这个阶段经常出现干旱现象, 是否需要浇拔节水, 则要根据降水量来决定。如果是套作玉米, 虽然已经浇了春水, 但是由于6月—7月气温相对较高, 并且也无法保证降水量, 很容易出现干旱问题, 就必须进行灌溉, 以保证产量。
3.3 开花结实阶段的管理
从抽雄到开花再到玉米成熟, 一般需要50 d时间, 这个阶段要保证充足的扬花水, 以促进玉米抽穗, 防止出现茎叶早衰现象, 尽量保证玉米穗多、粒重, 这也是保证产量的重要因素。
4 结语
介绍了玉米种植的选地整地、选择种子和拌种方法, 详细分析了玉米每个生长阶段的具体管理措施, 做好全方位种植管理, 及时解决种植中出现的问题, 能够有效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飞, 和志辉.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4, (01) :41.
[2]周立荣.“饲料之王”——玉米的栽培[J].养殖技术顾问.2014, (02) :86.
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探析 篇8
1 要做好土壤耕作
1.1 要充分调控好耕翻深度
玉米作物的根系是比较发达的, 一般来说1株玉米的根系能够达到50~120条, 深度能够达到1.5~2 m。不仅如此, 玉米根的水平分布也可达到1 m左右, 且大多集中在适宜深度的土层之内。试验证明, 玉米在水分养分充足的情况下, 土壤越坚固, 玉米幼苗根的活动会受到很大限制, 从而严重地影响到玉米的生长。因此, 要想让玉米长得更好, 就要尽可能让土壤变得更加深厚。一般要求活土层厚30~40 cm, 活土层也比较浅的地块, 就必须深耕。翻耕时需要逐年深耕, 可以有效地防止在翻耕层中会出现过多的生土。
1.2 要依据土壤的质地耕作
玉米高产的田地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个是耕层的渗水相比较而言速度较快, 另一个是土壤下层的保水性能较强, 同时, 高产玉米田的防涝和抗旱能力是比较强的[1]。如果玉米田地的土壤黏性比较重, 透水性能也比较差的话, 玉米的幼苗生长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苗会因此生长变弱, 根的生长也会变慢, 茎叶的生长也会逐渐迟缓, 给玉米后期的生长不良埋下了伏笔。应该说, 玉米这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 对于氧的需要量是比较大的, 如果土壤缺乏通透性, 玉米的氧供就会出现不足, 就会造成玉米出现黄苗的现象。因此, 在耕作的时候, 要充分的考虑玉米田地的土壤质地, 根据玉米土壤的质地, 采用差别化的耕作方式, 并运用农艺措施加以有效的改良土壤, 以此促进玉米的高产丰收。黏质土壤在耕作的时候要注意深耕和勤耕, 以这样的耕作方式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沙质土则要选恰当的耕作时间进行表土的覆盖, 这样对于土壤的保墒更有利。
1.3 在中耕的过程中要注意扒土蹲苗
通常在底肥比较丰厚, 底墒比较充足的情况下, 在玉米苗中耕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土壤的水分, 这个时候也可以进行扒土晒根, 在晒根之后, 要尽可能的结合锄地, 将土加以覆平, 可以有效地实现高产的目标。蹲苗的时间也要力求科学, 在蹲苗时不仅要考虑土壤的长势, 还要考虑土壤的水分情况。同时还要注意地力的状况, 在此基础上掌握蹲苗的时机, 蹲苗的时间一般要选择从玉米的出苗开始, 直到拔节后告一段落。
1.4 做好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非常重要的, 可有效地保持土壤的水分, 促进土壤的疏松和营养条件的有效改善[2]。中耕的开展要遵循两头较浅, 中间较深, 以及苗旁较浅, 行中较深的原则。在苗期中耕期间, 第1次进行中耕的时候要尽可能的浅一些, 而在拔节阶段之前, 则需深度中耕, 以5~6 cm最为适宜。近些年来, 在一些地区流行用一些除草剂, 而在用除草剂的地区已经不需要进行中耕了。
1.5 做好中耕培土
玉米从拔节开始一直到长出雌穗锥伸长阶段的小喇叭口时期, 应该注意加强深中耕, 深度控制在7~10 cm。培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防止倒伏和促进根系生长方面, 且对排水和灌溉有很大的帮助。要指出的是, 培土的时期不要过早, 要尽可能的选在小喇叭口的时期进行。
1.6 做好后期浅中耕
玉米高产田要选择浅中耕的时间, 一般在玉米灌浆之后, 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 从而极大地增强玉米根系的生理机能, 促进更早成熟。在中耕的后期要遵循两点:一是以“远”为原则, 二是以“浅”为原则。“远”指的是植株之间相距10 cm;“浅”则指划破地皮, 其深度要控制在2 cm左右, 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玉米的根部。
1.7 夏玉米的免耕直播
当小麦在收获以后, 不经过对土地的耕作而直接在收获后的小麦茬地进行玉米的播种, 这种播种技术被习惯的称为“贴茬播种”, 又称铁 (硬) 茬播种。在原来小麦地的行间进行直接播种玉米, 与此同时要施一些种肥, 这样的播种对玉米的生长是非常有益的。夏季玉米免耕播种要特别注意3点:一是小麦收割要尽可能选用配有秸秆粉碎功能的收割机, 一次性完成;二是注意抓住时机, 及早播种;三是严把播种质量关。
2 要做好科学施肥
2.1 要做好拔节肥料和攻穗肥料的追施
穗期是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养料和吸收养料最多的时期, 追肥量应该占到施肥总量的75%~100%。追肥量主要依据是玉米的产量指标、基肥和种肥的施用情况和植株长势。具体做法如下。
(1) 土壤肥力低、玉米单产在400~500 kg/0.067 hm2的地块, 在追肥时, 可将肥料分两次施入, 这样的施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土地的肥力相比较差的或没有施基肥和种肥的地块, 其追肥应该以“前重后轻”为原则, 当玉米叶长到6片时, 追施拔节肥, 这时所追的肥料要占总肥料的60%, 当玉米到了大喇叭口的时期, 以攻穗为目的追肥, 施肥量占总施肥量40%。
(3) 土地的肥力比较好的且已经施过基肥和种肥的地块, 追肥应以“前轻中重”为原则, 所施的拔节肥只占总施肥量40%, 而攻穗肥则占60%。
(4) 土壤肥力相对比较高, 玉米单产能够达到600 kg/0.067 hm2的夏季玉米, 应当注意到此玉米曾经施的肥料是比较多的。这种玉米要施的拔节肥以及基肥和种肥, 只占总施肥量30%, 而攻穗肥要占50%。
(5) 不同的土质所施的肥料也要注意有所区别, 质地比较重的黏质土, 在追肥时可一次性把肥料全部追足, 而对于质地比较疏松的沙质土, 则尽可能的追施2~3次, 以防止漏肥现象的发生。
2.2 施攻粒肥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情况来施
玉米生长过程中, 从授粉至乳熟期是玉米吸收养料的第2高峰时期, 夏玉米在这一阶段氮元素和磷元素的需要量是比较大的, 氮元素的需要量要占氮元素需要量的1/3, 磷元素的需要量要占总需要量的1/3。因此, 如果种植夏玉米地块肥力不足的时候, 特别是这一地块所种植的高产玉米出现发黄等脱肥现象时, 在开花的时期, 要重视补追攻粒肥。一般每0.067 hm2补追尿素2.5~5 kg, 高产的玉米田补追肥可以占追肥总量的15%~20%。此时要注意, 如果在前期所施的肥料较多的情况下, 也可以不追肥。
参考文献
[1]陈健.创新工作方式求真务实高质量完成各项土肥工作任务[J].新农业, 2014 (13) .
玉米种植管理之我见 篇9
1 玉米各个时期的特点
1.1 育苗期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前的一段时间指的就是育苗期。长根为这一时期的中心, 地上部分生长缓慢, 根系生长较快, 营养生长为这一时期的特点。苗壮、苗齐和苗全为苗期的田间管理目标。壮苗的准则是:节间粗短、苗基较偏、叶片宽度、根深叶绿、根系发达, 长势旺盛, 群体整齐一致。
1.2 出穗期
叶、根茎营养器官旺盛生长是玉米在穗期的特点。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同时进入的是雌雄分化发育时期的特征, 是地上部分物质增长最快, 同样也是玉米全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 水分和养分要充实。这一时期也是决定粒数和穗数的重要时期。植株营养生长可以被科学的田间管理控制, 促进茎秆粗壮, 使其不过旺和争取穗大粒多, 果穗发育良好。
1.3 开花结粒期
当玉米生长到开花结粒阶段的时候, 其自身的茎叶生长量基本上达到了最大值, 从此以后停止了生长, 随之进入到了开花授粉阶段、孕育果实阶段。生殖生长阶段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能够有多少穗数以及每穗又能顾有多少粒数和1粒有又有多重。如果能够把开花结粒期管理好的话就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茎叶早衰的可能, 有效促进玉米的开花授粉和灌浆, 改善玉米结果的粒数而且还能够保证粒的重量。
2 玉米所需要的养分以及施肥
玉米是一种高产类的粮食作物, 其生长周期和其他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相比较而言较短, 可是玉米的生长速度很快, 所以在玉米生长的期间所需要的肥量就比较的大, 尤其是对氮、磷、钾的需求。当玉米在苗期的时候, 由于生长量较小所以吸收的养分也小。但是, 当进入到穗期的时候, 由于生长量的增加, 所需要的肥量也随之增加, 吸收肥量最大的时候就在于开花的时候。此后, 玉米所需要的养分就会慢慢的减少。要想玉米的产量提高, 就必须增加施肥的数量, 当玉米的产量上升到某一个程度时, 就会出现所需要的养分含量中, 钾的吸收量要比氮和磷要多。所以, 一定要科学合理的施肥, 以便于满足玉米在生长期间所需要的养分。
3 选地
玉米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因此, 玉米能够在多种土壤中生长, 但是相对而言, 土壤的土层相对深厚、具有良好的通气性能、土壤结构适宜、土壤的肥力水平高、水、气、肥、热能够达到相互平衡的状态、p H值接近于7的土壤环境中, 玉米的通常可以达到高产的效果。在种植玉米时, 需要将土地深耕到大约33cm, 再结合实际情况, 通过翻、垫、掺、淤等方式对土壤环境进行改良, 通过对土壤进行一些适当的调剂来改造原土层。
4 灌溉管理
根据玉米各个生长阶段对水量的需求不同, 在玉米管理灌溉上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来分配灌溉量。总体而言, 出苗期处于比较耐旱的生长阶段, 对水分的需求量不是很高;对水分的需求量从拔苗以后开始逐渐提高。与此同时, 它对水分需求的分布情况也会变得非常敏感, 花丝的伸长会因为水分的供应不足而受到影响, 抽丝被推迟以后, 雌蕊的受精结实会受到影响。根据玉米各个生长阶段在灌溉管理中对生产情况做好情况统计和数据分析, 做到水分灌溉的函数化和量化的科学有效控制。
5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问题中关于玉米种植方面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花粒期管理、穗期管理、出苗期管理。针对玉米各个生长阶段特点和发育要求, 做好定期、不定期的追加施肥、防止病虫害、控制田间杂草、田间定苗等一些工作。
5.1 苗期管理
适时定苗主要是在苗期阶段, 合理追肥的主要依据是幼苗的生长情况。这个阶段红蜘蛛、蚜虫、地下害虫等为主要的害虫, 根据幼苗的实际病虫害情况定期、不定期地做好及时治理和提前预防, 以提高幼苗的发育质量和成活率。
5.2 穗期管理
穗期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在根部进行培土处理, 并加强灌溉;根据叶、茎、根的生长需要和实际生长情况及时追加肥料, 提高植株对养分的吸收率。
5.3 花粒期管理
玉米的花粒期指的是其抽穗开发到成熟期, 这个阶段也直接决定了玉米的收成。玉米果实粒大粒多, 色泽饱满, 并且株茎壮是管理的直接目的。受到外界大风大雨的影响, 植株较高的玉米会大面积的倒伏和倾斜。要使得植株发育壮硕就要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补施花粒肥、合理灌溉也要视情况而定。对果实要及早防治寄虫害, 防治啃噬性破坏在果实内部发生等现象。
6 结束语
玉米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 而且对我国农业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 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玉米种植管理先进技术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文明, 于溪勇.浅谈玉米栽培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13) .
浅谈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 篇10
1 对玉米种植选地的准备工作
玉米不仅是营养丰富的植物, 同时也是适应力非常强的作为。它的种植范围十分广泛, 对于种植地点的要求也十分宽松, 不论是旱地还是山地, 都可以种植, 但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玉米的种植和管理, 在种植玉米的地方的选择上还是要有一定的规律的。
在玉米的种植中, 为了得到更好的收成和质量, 在土地的选择上, 要选择酸碱性适度的土地进行种植, 同时也不能选用, 已经种植了几年玉米的土地, 这样的土地会影响玉米的产量, 因为玉米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在经过几年的玉米种植已经所剩无几, 所以也会导致玉米的产量不高。有经验的种植户, 都会选用一些种过其他作物的土地种植玉米, 因为这样的土地有很高的肥效优势, 能够促进玉米生产, 起到增产作用。
在玉米种植之前, 还要进行松土工作, 也就是挖土、翻土的过程, 这样能够有效保持土地的湿度, 保证土地的平整和软化土壤。在操作过程中, 遇到一些结块的地方, 要对其进行敲碎和弄松, 以确保松土起到效果。
2 对于玉米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玉米品种的选择要根据当地自然特点及种植方式来进行, 这样才能保证作物的高产高效。选择品种后购买合适的种子, 育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挑选和处理, 处理好之后, 就可以在合适的气候时进行种植, 并注意其种植密度。在种植之前也要对土地进行埋肥, 最适宜填含氮量较高的肥料, 这也关系到玉米的生长期及其质量, 因此, 要重点注意。
3 玉米各个时期的特点
3.1 育苗期
是指玉米出苗至拔节前的一段时期, 这一时期以长根为中心, 根系生长较快, 地上部分生长缓慢, 这一时期为营养生长期。苗期的田间管理目标是苗全、苗齐和苗壮。
3.2 出穗期
玉米的穗期是根茎、叶营养器官旺盛生长, 雌雄分化发育的时期,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 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快, 也是地上部分干物质增长最快的时期, 要求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这一时期是决定穗、数和粒数的重要时期。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控制植株营养生长, 使其不过旺, 促进茎秆粗壮和果穗发育, 争取穗大粒多。
3.3 开花结粒期
在这一时期玉米茎叶生长过程已经完成, 并达到最大值, 转入以开花授粉和结实的生长阶段, 是决定结实数量和质量的关键时期。这时采取有效管理能够防止茎叶衰败, 保证开花、授粉、结实灌浆的有效养分, 提高结实粒数质量和重量。
4 对玉米生长时期的管理
玉米生长管理要根据不同时期进行, 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生长需要加强养料供应。
4.1 育苗期的管理
育苗时期的管理可以使用最普遍的秸秆还田的方式进行玉米种植。在播种完种子之后还需要在3d后进行有机磷农药的喷洒, 可以有效防止虫害。玉米出苗后, 需要对玉米地中的苗种进行检查, 及时对缺苗的地方进行补种, 在此期间要适度施水和施肥。
4.2 抽穗期的管理
在玉米进入抽穗期时, 应注意玉米植株的肥力及生长空间。这时要做好除草、除苗工作, 保证植株有充足的营养和生长空间。此时, 玉米已进入快速生长周期, 应进行一次施肥工作, 及土壤的湿润程度, 保持土壤水分, 保证玉米快速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
4.3 开花结实期的管理
在玉米进入开花结实期后, 也要施水施肥, 保证玉米结实所需的营养及水分。一般在玉米雌穗抽丝的前后进行追肥工作, 施适量氮肥, 保证土壤肥效, 增加营养供给, 而在追肥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度, 确保植株长势及结实的质量。
5 防止空秆秃顶和缺粒
造成空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所以要根据空状况, 查明原因, 便于整改。
5.1 根据苗情施肥
不同生长周期要观察苗情追肥, 主要是为了延缓茎叶衰败, 保持功能叶的数量和质量, 确保绿叶面积, 促进光合用的增强, 提高生长效率。如果此时植株长势情况良好, 可根据实际情况少施肥或不施肥, 以免影响植物生长周期, 延缓结实期。要根据生长状况把握好施肥量, 量小作用不大, 量大了又延长结实期。只有适量的追肥及施肥方式才能提高结实的数量和质量。
5.2 注意抗旱、防涝
玉米的不同生长周期对于水分的需要量有不同的要求, 所以要根据其生长习性保证供水充足。同时, 在雨季也要做好防涝工作。
6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有了稳步的提升, 但是在实际种植中还需要耐心细心的科学管理, 对作物的肥料控制以及病虫的防止措施也要根据不同生长周期进行, 施行科学的管理, 只有采取积极的措施才能够有助于实现玉米在产量和质量上的提高, 才能有助于我国农业中玉米种植技术的发展。
摘要:玉米具有香甜的口感, 并且富含营养, 同时也是世界上注明的保健食品。由于它的食用价值高, 并且种植范围十分广, 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大农民和农业专家们的关注。进入了21世纪, 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发展, 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如何更好的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仍然是农民和玉米专家们关心的问题。
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11
关键词 玉米;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S435.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00-2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温室效应的影响,玉米病虫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一现象直接影响着玉米栽种的质量与产量。基于玉米病虫害的危害性,重点对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两方面内容展开了论述分析。
1 玉米栽培的施肥技术
玉米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养分吸收情况也有所差异,施肥是否合理以及施肥多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玉米的增产效果。玉米所需肥料量大致有氮、钾、磷、钙、镁、硫等几种肥料,这些肥料应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施肥。一般情况下,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每收获100 kg玉米籽粒需要提供氮肥量是2~4 kg,五氧化二磷0.7~1.5 kg,氧化钾1.5~4 kg。
在玉米施肥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基肥的施用量。玉米栽培中常用的基肥通常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作为辅助性肥料。一般情况下,玉米施肥应采取窝施或条施的方法,要保证肥料与种子之间的距离,以免出现化苗或者烧苗的情况。氮、磷、钾的科学配比是确保玉米产量增收的重要保证。
氮肥施用:在玉米施肥过程中用量最多的是氮肥,通常在玉米的幼苗期需要应用总肥料量的2%左右,若幼苗期的玉米出现严重的缺氮情况,可能会导致玉米后期生长无法形成果穗,即空杆。若出现轻度缺氮的情况,则会发生老苗现象,造成玉米栽培产量下降。拔节到抽雄开花期的玉米所需氮肥量占肥料量的51.2%,若此时存在氮肥不足问题,则会直接造成玉米花粉发育无法完成正常授,导致颗粒生长量减少。玉米栽培后期所需氮肥占总肥料量的46.7%,若氮肥量不足则会导致玉米减产[1]。
磷肥施用:磷肥主要用于玉米根系发育、雌雄穗风分化形成及改善玉米品质和色泽等方面,一般玉米幼苗期所需磷肥占1.1%,若磷肥施量不足会出现玉米根系发育不良;同时,还会影响玉米幼苗的生长速度,易形成紫苗。并且若玉米栽培前期磷肥不足,栽培后期是很难弥补的,一般玉米生长中期即玉米5~8片叶时所需要的磷肥相对较多,占63.9%,若此时磷肥不足,会对玉米子实的良好形成带来不利,后期需要磷肥占35%,若缺少则会导致玉米收成减产。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冷凉地区春玉米上的主要病害,目前,黑龙江省的玉米种植区域向北加速推进,尤其要注意防治该病。它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一旦染病造成减产或绝收。根据丝黑穗病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防为主,综合防治。
选抗病品种:选育抗病自交系,配制抗病的杂交种是解决此病的首要途径。轮作换茬:按地块的病情,合理安排轮作和品种。病株率超过20%的重发病地块,或种高抗品种或实施三年轮作;中等发病地块停种一年玉米,然后种中抗品种。育苗移栽:选用不带菌的地块育苗,或土壤消毒后育苗,5叶期前后移栽大田,可大大减少此病发生。处理病株:在病株没有散黑粉前及时拔除,带回烧掉或作高温堆肥或深埋。早春处理完病株残体。调播期,精种管:改春播为夏播或麦套[2],降低危害。搞好整地保墒,施用腐熟的土杂肥,选用发芽率高的优质良种。根据墒情适当浅播,促使种子早发芽,出土快,幼苗发育好,生长快,都可减轻此病发生。药剂防治:包衣种:使用的16%克﹒福﹒醇种衣剂,不仅含有8%的福美双中毒广谱性杀菌剂和1%的三唑醇低毒广谱性杀菌剂,还含有7%的克百威广谱性内吸杀虫剂及多种微量元素,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具有驱杀虫、防病害和促进苗期茁壮生长之功能,为防治丝黑穗病提供了优良的玉米杂交品种保证。药剂拌种:未进行包衣的玉米种可能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的多菌灵,或50%的苯来特,或40%的五氯硝基苯,按种子重量的0.5%~1%拌种。药土盖种:用40%的五氯硝基苯1 kg,掺细土1000 kg,在玉米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种子,杀灭种子周围的丝黑穗病菌,确保玉米正常生育。
2.2 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玉米生产区流行的主要病害。该病的病原菌为稻黑条矮缩病毒,是由灰飞虱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害。从传毒到发病的潜伏期约为20~25 d。农业防治是防治玉米在栽培过程中发生粗缩病的重要举措,提早播起则是实现玉米粗缩病控制的基础性措施。另外,在玉米种子选择上应尽可能的选择抗病品种,降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率,对玉米的良好生长具有重要意义[3]。另外,还可采取适当的化学防治措施加以辅助,利用10%吡虫啉(浓度为6%)进行拌种,当玉米从苗期灰飞虱迁入玉米田高峰期间,可使用20 g/667 m?的20%吡蚜酮进行药物喷洒时防治,对玉米组缩病发生程度的控制,将玉米组缩病危害降到最小。
3 结语
加强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能够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促进我国粮食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提升。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疗的原则,加大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浪.玉米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4(5):100,103.
[2]高璇.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3(11):146.
[3]刘宝山.吉林省玉米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J].吉林农业,2010(11):70.
种植玉米管理及 篇12
关键词:玉米,播期,保护性耕作制
1 引言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在侵蚀条件下大力发展以少耕免耕等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对提高旱作地区水分利用效率,实行农业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水土流失,有效遏制沙尘暴肆虐以及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毛乌素沙地南缘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由此引起的土地退化严重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即是结合农牧交错带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免耕保护性耕作措施处理下,不同种植日期对玉米生长状况以及产量的影响,确定玉米作物在农牧交错带的最适宜种植日期,结合现有的耕作模式,建立一套适应现在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的、可持续的耕作模式。
2 试验方法
在毛乌素沙地南缘农牧交错带进行玉米播期试验,研究在不同种植日期下免耕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最终确定在农牧交错带地区春玉米的最适宜播期。
2.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农牧交错带陕西省靖边县杨桥畔乡,从气候区划上属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年平均蒸发量700mm,年平均降水量395.4mm,其中7~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2.05%,12月份至次年3月份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1%,降水分配极不均匀;年平均气温7.8℃,年日照时数2 700~2 800h,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37.19k/mm2。干燥度1.4~1.9,无霜期130d。因受沙漠的影响,气候干燥多风沙,平均大风(7m/s或8级风力)日数15.2d,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占80%以上,土壤侵蚀类型为风蚀,侵蚀模数3 340t/km2。此区主要种植作物为糜子、玉米、谷子、高粱、洋芋、向日葵(以油料作物油葵为主)等。人均“农田”0.119hm2,人多地少,农业耕作比较细,单产水平比较高。大部分农田都实行冬季留茬,春季挖茬翻耕种植的习惯,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冬季农田起沙风蚀的危害,但春季耕作期农田起沙风蚀危害仍然比较严重。试验地面积1.2hm2,土壤类型为耕灌细沙土,全剖面沙质,通气透水性好,有利于早春土温的回升;土体松散,耕作阻力小;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0.49%~0.58%,全N含量0.035%~0.048%,全P含量0.09%~0.12%,全K含量1.42%~1.68%,土壤养分含量低,容易漏水漏肥。
2.2 试验设计
本次试验的玉米品种采用当地的优良品种中单2号玉米(以陕911和农大3138作对照,试验分析数据为中单2号玉米数据),试验采用3种不同种植日期4月21日种植、4月26日种植、4月29日种植(在下面文章中以“早播”代表4月21日种植,“中播”代表4月26日种植,“晚播”代表4月29日种植)。分免耕(留茬高度12~15cm)传统深翻耕作播种和覆膜播种3种不同的播种方式,对传统耕作和覆膜播种采用当地的圆盘式玉米播种机进行播种,对免耕播种则采用河北农哈哈 集团生产的农哈哈2BY系列仓转式玉米免耕精位穴播机进行播种,播种行距40~42cm,株距38~40cm。
对不同种植日期和不同的耕作措施进行交叉设置,共设置9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5m×80m每个小区间设置2m宽的保护带,中间按传统耕作方法种植中单2号玉米(图1)。对各种处理种植的玉米采取相同的农业田间管理:施肥、浇水、喷洒农药和田间除草。
试验测定的主要指标包括玉米株高、玉米直径、玉米叶长。玉米根系状况、结果位高和玉米产量等。各项指标测定方法为对玉米株高的测定是在玉米生长前期,生长中期和收获后分3次进行测定,并且,在玉米收获时同时进行试验样方地(2m×2.5m)的玉米生长其他指标(玉米穗位高、玉米产量)的测定。
注:数字(1、2、3)表示玉米品种(1号:中单2号,2号:陕911,3号:农大3138)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种植日期和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
不同种植日期和不同耕作措施对“中单2号”玉米生长状况进行观测,观测结果见表1、表2。
玉米根系属须根系。根据发生时期和着生部位的分为初生根(又称种子根)、次生根(又称永久根)和支持根(又称气生根)3种。分析表4的玉米根系生长状况可知,中播种植的玉米根系生长状况最好,其气生根数、地下根系、辅助根数量最多、根重最大,早播种植的次之,晚播种植的最少,且根重最轻。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玉米种植日期的推迟,玉米生长的总积温减少,导致其根系发育不良,从而影响玉米整个分蘖及生育期生长。
玉米的茎秆粗壮、高大,直径2~4cm,株高因品种以及栽培条件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生产上常称株高2m以下的为矮秆型,2.0~2.7m的为中秆型,2.7m以上的为高秆型。从表5中玉米高度数据可知,中单2号玉米为中秆型。玉米叶着生在茎节上,互生排列。玉米正常叶由叶鞘、叶片和叶舌组成。
分析表2的玉米生长枝叶秆状况可知,对比3个不同种植日期,中播种植的玉米枝叶秆状况最好,早播与晚播种植的次之。结果位与玉米秆高有关,秆高越高,相应结果位也越高。其原因是由于玉米种植日期对玉米所需积温的影响,随着种植日期的推迟,玉米生长所需的积温减少,各个种植日期从出苗至分蘖所需天数随播期的提早而缩短,随播期的推迟而延长,特别是迟播,延长的天数约为早中播的2倍左右,所需的积温则相反,表现为随播期的推迟所需的积温相应减少。对于相同播期不同耕作措施,覆膜耕作处理玉米的枝叶状况最好,翻耕处理与免耕处理相次之,玉米秆重,覆膜处理大于翻耕处理,免耕处理最轻。其原因是由于不同的耕作措施处理改变或改良了土壤的物理性质。
通过分析,玉米生长前期,影响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光照和温度,由于受到光照以及地温的影响,晚播种植的各种耕作措施都要比早播和中播种植的相应处理的玉米的高度要小,而早播和晚播之间则没有明显的差异。在生长中后期,光照和温度不再是制约玉米生长的最关键因素,受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条件的制约,晚播种植的各种耕作措施的玉米高度比早播和中播种植的相应高度要低,而且,中播种植的各种耕种处理的玉米的高度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耕作措施的玉米的生长高度呈现出翻耕处理>免耕处理>覆膜处理。
3.2 不同日期和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单位面积上的籽粒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有效果穗数、每果穗数和粒重构成。玉米产量高低决定于3个因素:群体光合物质的生产能力、光合产物分配到籽粒中的比率合产量形成期的长短。
通过分析表3、表4的数据,总体比较穗长、穗粗、芯重、芯粗、玉米百粒重等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种植日期相同耕作措施处理的,中播种植的玉米产量总体最好,晚播种植与早播种植的次之。对于相同种植日期不同耕作措施处理的,覆膜处理的玉米在9月15日左右成熟,翻耕处理的玉米在9月30日成熟,而此时免耕处理的玉米还需要10~15d才能成熟。
通过对样本小区的玉米采样测产发现,总体看来,免耕处理的玉米产量最低,翻耕处理的玉米产量次之,而覆膜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而且中播种植的各种茬地和耕作处理的玉米产量明显要高于早播和晚播种植的相应耕作措施的玉米的产量,这可能是由于随着种植日期的推迟,玉米生长所需的积温减少,各个种植日期从出苗至分蘖在到玉米拔节长穗、抽穗开花以及结实成熟所需天数随播期的提早而缩短,随播期的推迟而延长,特别是迟播,延长的天数约为早中播的2倍左右,所需的积温则相反,表现为随播期的推迟所需的积温相应减少。近而玉米产量下降,但是由于早播时土壤温度较低,虽然播种比较早,但其生长状况却不如中播。各种种植日期的免耕处理的玉米的产量差异不大,而且常年进行玉米耕作的进行翻耕+覆膜耕作可以比传统耕作增产13.74%,而免耕保护性耕作只比传统翻耕种植减少1.66%。
玉米作为我国农牧交错带陕北风沙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的高低,关乎到该区人民的生活问题以及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选择适宜的玉米的播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该区玉米的适宜播期是中播。同时可以看出,选择合适的土地耕作制度同样对玉米的产量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翻耕处理,虽然其土壤前期含水量和温度较好,但是翻耕对土壤的扰动大,容易造成土壤水土流失以及风蚀。覆膜耕作处理,能很好的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其玉米成熟期提前,玉米产量很高,但其对土壤养分的消耗很大。免耕处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供肥性能,增强土壤的水分保蓄能力,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侵蚀,抑制沙尘,减少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4 结语
(1)相同耕作措施下,在中播种植的玉米生长状况最好,晚播种植的次之,早播种植最差,相同播期不同耕作方式表现为翻耕作措施处理玉米生长最好,免耕次之,覆膜措施最差。
(2)覆膜处理能明显提升玉米生长早期的地温,土壤持水能力好,养分稳定,玉米成熟期提前15d左右,而免耕玉米成熟期要推迟10~15d,易受霜冻危害。免耕处理的玉米产量最低,翻耕处理的玉米产量次之,而覆膜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而且中播种植的各种茬地和耕作处理的玉米产量明显要高于早播和晚播种植的相应耕作措施的玉米的产量。
在我国毛乌素沙地南缘农牧交错带,受其自然条件的影响,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和农业发展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玉米适宜播期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研究表明玉米在农牧交错地带陕北风沙区的适宜播期为4月26日,而且不同耕作措施处理表明,覆膜玉米产量最大,翻耕次之,免耕最小,但是免耕保护性耕作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土壤温度,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供肥性能;增强土壤的水分保蓄能力,提高水分利用率;优化土壤环境,促进土壤生物群落;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王立详.耕作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2]何国成,苏远昌.作物栽培[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3]朱荣华,沈明德,江银荣,等.裸大麦不同播期的生育特点及其产量的关系[J].大麦科学,1996(3):21~24.
[4]雷绪劳,张寿昌,赵宝平,等.套种玉米不同播期对产量影响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4(12):81~85.
[5]王宁,曹敏建,于海秋,等.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杂粮作物,2006,26(2):82~84.
[6]刘文成,王景顺,马瑞霞.不同播期对郑单18玉米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3(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