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共12篇)
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 篇1
我国农作物种植的品类多种多样, 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都是常见且重要的品类, 其中玉米的产量更是占世界第二位[1]。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大、分布广, 其中西南地区、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是重要的种植产地。而在其他地区, 玉米也不再仅限于食物和饲料用途, 在医药、化工、食品等工业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且应用程度不断拓展延伸, 市场规模不断成长扩大。因此, 促进玉米种植高产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不仅影响着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调动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更对玉米工业应用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 就玉米种植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提出管理办法, 为玉米促高产技术应用与推广提供借鉴。
1 种植栽培技术
1.1 玉米整理耕地技术
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是土壤。耕地是播种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土地的重翻、深松、整理、减少根茬, 使土壤细碎, 特别要注意的是, 在深入松动土壤的过程中, 要打破犁底层, 保持土壤层的疏松平整, 不能打乱耕作层。这一系列的土地整理工作为玉米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土地基础环境, 可以保证玉米的正常成长。
1.2 玉米选种处理技术
玉米种子的选择非常关键, 种子的质量高, 长出的株苗才会健壮。要选择品相好、颗粒饱满的, 去除坏、霉、烂、羸小的种子。而在种子的处理上, 有晒种、浸种、拌种等方法。晒种就是把种子平摊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晒2~3 d并不时翻动, 使之受光均匀;浸种既可冷浸也可温汤, 冷浸便是把种子浸泡在容器中一昼夜, 温汤便是用53~55℃的温水浸泡, 时间为0.5~1 d, 可使种子快速发芽, 注意浸过的种子不能过夜要当天播种;拌种是指用农药或营养素拌, 增强种子的质量, 保证健康成长[2]。
1.3 玉米双株种植技术
玉米种植经常采用合理密植的方式, 这要求土壤条件好, 肥料水分充足。其中, 双株种植技术是以玉米双株苗的形式来种植栽培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降低资源浪费, 在保证种植间距的情况下, 改善提升了种植密度, 增加玉米产量。传统的常规单株密植经常会导致死苗现象, 而双株密植从技术上减少了死苗的可能性, 在移植、施肥、除草等操作中有效降低劳动量, 缩短工作时间。并且玉米株苗可以均匀接受阳光照射, 苗株间的通风性也很良好, 应用方便。种植人员要按照玉米的品种特性、土壤情况、施肥情况等客观条件来明确种植密度。一般可以控制在间距0.45~0.5 m, 保苗5万~6.3万株/hm2。
2 田间管理技术
2.1 防治病、虫害技术
刚长出的玉米株苗经常会受到害虫的啃食侵害。常见的虫害有金龟子、蛴螬、灰象甲以及地老虎等, 防治方法也很多, 本文介绍两种较常见的害虫及其防治办法。
2.1.1 小地老虎防治
小地老虎的幼虫一般都集中在幼苗的叶背或心叶处, 成虫后会疯狂啃食幼苗, 有时会将幼苗咬断, 拖入洞穴中进食。防治方法可以堆积杂草, 先为其提供产卵环境引诱害虫集中, 在杂草中加上灭虫剂, 一举消灭。或者是除掉杂草, 破坏掉害虫的产卵场所和行进通道[3]。
2.1.2 黏虫防治
黏虫的幼虫有聚集性, 大量的幼虫可以把农作物的新鲜嫩叶全都吃光。成虫藏身于田间的杂草从深处, 夜间产卵, 孵化出的幼虫集中在玉米心叶上。防治方法可以通过投放化学农药, 如莫比朗、千虫克、抖克、金世纪各1 000倍, 也可以用黑光灯把成虫引诱过来产卵, 然后消灭。
2.2 补苗除草技术
定期的补苗除草是一种关键的田间管理技术。在玉米出苗之后, 工作人员要严格控制灌水、阳光、肥料等因素, 及时巡视查苗, 存在缺苗问题的要及时补苗, 提高土壤利用率。玉米田间的杂草会抢去玉米株苗的土壤养分, 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因此, 在巡查时, 如果发现杂草, 工作人员要及时清除并疏松土壤。目前, 经常使用化学除草剂, 但要注意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 要尽可能均匀喷洒, 增强除草效率, 降低化学农药的残留。
2.3 施肥灌溉技术
在一定范围内的施肥, 可以让玉米的产量上升, 但是过度施肥反而会让玉米减产。因此, 应结合玉米的平均水平及实际产量, 对土壤的供肥水平进行深入分析, 从而得到最终的施肥量。另外, 还要结合玉米的生长情况, 科学系统的制定施肥计划[4]。针对个别补苗、弱苗, 要根据情况进行施肥、灌水, 保证其在拔苗阶段保持生长状态。在玉米的籽粒灌浆期、抽穗开花期、拔节期要特别注意水分的灌溉, 要保证水分充足, 科学节水灌溉。
3 结语
玉米的产量直接影响着全国各地人民的生活情况甚至是社会的稳定。我国在玉米种植促高产的技术运用于推广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在技术开发和研究上, 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今后, 要加大促高产的种植技术开发研究力度, 推广新型玉米种类栽培技术, 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的进行生产劳动, 增加农民收入, 提供玉米产量, 满足我国对粮食作物的需求。
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 促进玉米种植高产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此, 就玉米种植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提出管理办法, 为玉米促高产技术应用与推广提供借鉴。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恩东.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之浅见[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9) :23-23.
[2]黎克毅.玉米高产种植栽培管理技术研究[J].农家科技, 2013 (10) :57-57.
[3]向丹林.新时期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 2014 (6) :106-106.
[4]孙清山.玉米种植促高产的关键性技术措施[J].吉林农业, 2013 (22) :50-50.
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 篇2
1、创造熬得土壤条件
2、选用紧凑型优良品种
紧凑大穗优良杂交是获得每吨粮的内因株型紧凑,每平方米株数多,易获得高产。
3、精细播种
抓好播种质量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壮、苗匀的关键措施。
(3).防治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4).促根壮苗、苗齐苗壮、根系发达、提高抗旱抗逆能力。
(5).防治玉米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黑粉病等。
4、合理密植:确保实收穗数是实现每667m2产吨量的关键。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等时期拔除弱植株保证保证收获时棵棵有穗。
5、全量平衡施肥:大喇叭口期以前追攻穗肥、抽雄开花期追攻粒肥
6、及时浇水:高产田一般浇四次水。
玉米高产种植管理技术 篇3
关键词:整地;播种;施肥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40-1
1 选地整地
在众多的作物当中,玉米的适应性算是很强的,一般土质条件都能够生长,但优良的土质条件是任何作物获高产的前提,所以玉米种植上,要想夺高产,对于地块的选择还是要以良田为主。基本以土质肥沃、土壤物理性状优良为标准,地块要平坦,排灌水方便,远离风口。地块选好后,要根据前茬作物的情况进行耕整,前茬作物如果是稻田,一般在冬前进行翻耕,第二年早春时再进行耙耢起垄。如果前茬作物是旱田,也可以根据墒情进行秋翻,也可以进行早春翻耕,翻耕时要连续进行做到不漏耕、无立垡存在。一般翻耕的深度为20厘米左右,如果土壤肥力好、耕层深厚,可适当加深,否则浅耕,避免生土层翻上,春玉米宜深,夏秋宜浅。耕后整地要细致,土碎地平,沟渠通顺为标准。
2 种子处理
吉林省的土质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玉米,所以适合的品种也很多,在选择上,要注意高产、耐密、抗病、抗倒等基本特性,同时还要注意生长期的长短,一定要选择最适合的,而不是最贵最好的,避免“水土不服”和没必要的浪费。品种定好后,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可用人工或机械选种,把小粒、秕粒、虫伤破碎粒剔除,留下大小一致,成熟度好的种子,确保苗齐苗壮。一般要求是种子纯度不低于96%,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种子在播种前,要先经晒种、催芽和包衣处理,晒种是把种子放到阳光下晒一两天,利用紫外线杀死种子表面的细菌,起到杀菌消毒作用。催芽是把种子用55℃以下的温水,浸泡种子半天左右,然后自然冷却,再从水中捞出,沥水后放在25℃~30℃的环境中进行催芽,待种子露白时再进行播种。种子包衣是利用药剂和种子进行充分搅拌,在种子外面形成一层药膜,起到防病防虫的作用。包衣过的种子就不要进行催芽处理了。
3 适期播种
吉林省的春天来得相对较晚一些,气温升得慢,基本要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温度才能升上来,所以播种要掌握好适宜的播期,应尽早播种,但也不能太早,播种过早,由于气温没达到种子发芽生长的要求,容易害病,影响后期的秧苗生长,导致减产。适播的温度基本要在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才可以播种。现在多用机械播种,能很好的控制株距,一般在肥力相对较低的地块,要采用等行距,一般在60~80厘米,肥力较好的地块可采用宽窄行相结合的方式,吉林省的玉米基本都是采用等行距的方式,好处是便于耕作,同时现在采收都用机械,也便宜机械在田间行,提高效率。播种密度也要结合地力情况和品种特性适当的密植,因为足够的株数才是确保高产的条件,一般生育期长点的高大植株亩平均株数在3500株左右,生育期短的耐密品种可以密播到4000株以上。播种时要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播深5~6厘米,覆土3~4厘米。播时要看地块的土质,土质粘重,含水高,地势洼的宜浅播;反之适当深播。
4 田间管理
4.1 合理施肥
4.1.1 基肥 一般以农家肥为主,但一定要沤制腐熟后再用,多数在整地翻耕时施入,施洒要均匀,切不要堆在一块,防止烧苗,可以结合磷肥一同施入,结合翻耕,和土壤充分混合。
4.1.2 追肥 在秧苗一尺高左右的时候,可以追施尿素等氮肥,起到壮苗促秧的作用。在抽穗时追施一些氮肥,起到促进茎秆发育,加强抗倒的作用。当玉米结穗吐丝时,追施一些氮肥,起到攻粒的作用,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达到增产的效果。
4.1.3 叶面肥 密切观察玉米的植株的生长情况,根据症状喷施一些叶面肥,补充微量元素的需要,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健康生长。
4.2 适当控水
玉米是需肥需水都比较大的作物,因为玉米的植株高大,叶展较长,水分蒸腾也较快,加上玉米是密植作用,所以对田间水分的吸收量是很大的,所以要注意观察土壤的湿润程度,一旦发现缺水,要及时进行灌溉。玉米虽然需水较大,但却不耐涝,一旦发生雨水大浸泡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排涝,防止玉米根部被淹而死秧。
4.3 及时除草
田间杂草的长势要强过作物植株,在水分、阳光、营养的争夺方面都有很强的优势,如不及时除去,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可能利用中耕或人工除草,现在多用除草剂进行除草,效果好,省工省力,但在使用时要注意方法和所针对的杂草类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因使用不当产生损失。
4.4 防病防虫
玉米的茎秆含有一定的糖分,所以很容易生一些害虫,比如螟虫、蚜虫、地老虎、粘虫等都是玉米常见的害虫。另外玉米锈病、纹枯病、黑穗病、叶斑病等病害对玉米的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玉米的生长期间,要密切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发生征兆,要及时采取措施,综合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有效防控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保稳产夺高产。
浅谈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 篇4
1 玉米种植的现状
我国北方地区地质属于平原,土地资源肥沃、气候适宜等优点,特别适合种植玉米,目前,伴随着倡导机械化的种植,虽然说机械化的种植正不断普及,但是还有部分偏远地区还是在沿用比较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也就是说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还是会受到自然因素等条件的影响,导致产量下降,这种情况下将直接影响自身的经济利益,也间接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发展速度。
2 探讨玉米种植高产的技术的策略
2.1 选择合适的土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但是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因此一般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地块,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2.2 将种植方式进行改革
可以在种植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比较低矮的农作物,这样就可以保证玉米吸收到足够的阳光照射度和得到良好的通风,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种植形式彻底进行改变,采取放大行距、缩小株距的种植形式,增强玉米的通透性,最终达到玉米增产增收的目的。
2.3 进行大垄双行地膜技术
可以利用大垄双行的方案进行种植,来实行小轮耕种,也就是说要在原来的地垄的宽度上进行改变,这样就可以将边行的所有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最终就可以增强垄的通风性能、提高阳光的照射度,以此来提高玉米和玉米之间的光合作用,另外对玉米进行覆膜,还可以保证玉米增产,这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最新技术之一。
2.4 其他种植技术
A.要进行科学的选种、处理玉米种子。科学选种就是种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玉米产量的高低,在选种的过程中尽量要选择一些中晚期成熟的高产种子,另外要选优良的杂交玉米品种作为主要的首选,在北方气候比较适应的地区,可以进行先将选购的优良品种进行晒种,将种子进行包衣,还可将玉米种子放到温水里面浸泡,这样就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B.要在适当的时期进行播种、合理密植。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要在土壤和温度适宜的温度下进行播种,可以利用彩播形式进行播种,种植的株距之间最好控制在40cm左右为宜,这样就可以促使每株玉米之间都可以吸收到足够的生长水分和养分,可以保证玉米能够正常的生长。
C.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大多数玉米病虫害都是以白斑、玉米黏虫、根腐病等为主要的虫害,那么产生白斑和根腐病害的因素,必须要及时和正确的进行分析之后采取相对应的方案来解决,例如可以采用针对性的肥料来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轮作也是一项很好的解决办法;对于虫害,可采用生物除虫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法,人工饲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喷洒除虫精粉来除虫。
D.节水灌溉。在一些较为干旱的地区种植玉米,除了必要的工作之外,灌溉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保证了玉米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充足水分。通常汲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在整块地的整理工作完成之后,以水泵喷洒的方法对玉米田进行灌溉。
E.巧施肥、广除草。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选择高效的复合肥料,将种植过程中多次施肥简化为只施一次基肥,一次给足玉米生长所需的矿物营养,增加农肥的使用,补充养分。肥料营养丰富,不仅仅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同时还会使田间杂草得以快速生长,杂草将田间裸露的土壤覆盖,影响了玉米根系的呼吸。使用化学除草剂拌以细沙,用喷雾法施药,除草效果较好。值得注意的是,尽量小雨后喷药,因为这种方法对干燥土壤的除草效果不理想。
3 结语
不是说所有的的地区都适合种植玉米,也不是所有先进的种植技术都适合各个地区的玉米种植,对此,想要在确保玉米高产的同时,我们农学工作者必须要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地质情况、气候变化、土壤特质等多方面的因素来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研究出适合本地区的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才能真正帮助农民提高经济效益,达到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矫贺霞.高产优质玉米种植实用技术[J].作物栽培.2011.(03):35-40.
[2]李严.简化玉米栽培兼顾高产高效[J]作物栽培.2011.(05):67-70
[3]包额尔敦嘎,张建华.张晋纯.等.通辽市玉米高产种植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01):16-18.
[4]刘众.崔玉钰现阶段玉米高产栽培的几点关键措施[J].现代农业.2011,(05):22-25.
[5]张侠.玉米配方施肥大田对比示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55-156.
[6]刘建娜.陈国立.祁丽.等.夏玉米高产田优化配方施肥初探[J].农业科技通讯.2007.(11):85-86.
[7]何秀云.榆中县双垄全膜沟播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J].甘肃科技纵横.2008,(02):91-92.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小论文 篇5
关键词:新时期;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推广;应用探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用地面积正在急剧缩减,造成粮食产量问题形势比较严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对于粮食产量的提高,除了耕地面积外,最重要的还是技术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仅对工业适用,在农业中也需要进行推广,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 提高玉米产量的必要性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 篇6
关键词:新时期;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推广;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1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用地面积正在急剧缩减,造成粮食产量问题形势比较严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对于粮食产量的提高,除了耕地面积外,最重要的还是技术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仅对工业适用,在农业中也需要进行推广,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 提高玉米产量的必要性
在粮食种植过程中,玉米种植具有诸多优势。其成活率比较高,对种植条件要求比较低,因此种植面积比较广,范围比较大,类型比较多。另一方面,玉米不仅可以作为粮食作物,给人们的物质生活提供原料,同时也是畜牧业中一项重要的饲料,整体上对玉米需求比较大。
2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1选择土地,准备耕种
土地选择是一个基础的部分,需要选择条件比较适宜的土质。玉米种植需要的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营养成分比较高,蓄水能力强的土壤。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土质,东北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黄土,云贵高原的红土,还有四川盆地比较优质的紫土。相对来说,黑土营养成分高,因此东北的玉米品种较好,产量较高。在实际种植中,玉米种植在各地区都有分布,加上土质的不可逆性,在操作中只要选择符合上述几项条件的土质即可。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深松,达到一定的深度,这也是在作物种植前常用的一个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加大土层的疏松度,提高土层的蓄水能力,便于后期耕作。同时也要进行耙地,减少土层中的杂物,保证土质的干净。然后整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宽度,一般保持1.1米最为适宜。整地是一个大工程,需要进行深层的翻新,达到碎、透的效果。玉米种植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例如玉米虽然抗旱性能比较好,但是不耐涝,需要大量的肥料,所以要做好土地的排水工作,让水分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做好选地、整地后,要对土地进行镇压,实现平整。在该技术的应用中,选地和整地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2.2科学选择种子,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播种
除了前期的准备条件,种子的质量问题也是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农民对种子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有些是前一年就做好了种子的储存工作,有些则是选择一些比较适宜土地的品种类型,然后进行一定的筛选,这是保证产量的关键。在选用种子时,要做好对种子质量的检测,相对选择一些产量比较高的种子。筛选时,对于质量不达标,有残缺、颗粒小的种子进行去除,然后对选好的种子晾晒,通风,吸收光照,减少种子潮湿、发生霉变的几率,同时晚上要及时进行回收,避免种子冻坏,从根本上保证种子的质量。除了筛选,还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条件进行选种。每个地方的地形、地质条件是不同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差异,降水量和日照时间都是影响因素,对种子的选择尽量要考虑这些因素,有侧重点进行种子的选择,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在播种中,要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播种。合理确定种子的密度,不能过稀也不能过于密集。过于浓密的话,容易影响光合作用及对养分的吸收,导致玉米的质量不达标。过于稀疏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减少作物的产量,所以要根据经验做好评估,保持合适的密集度。对于播种的季节和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农作物种植对气候条件是有要求的。在适宜的气候和条件下进行种植,可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而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对农作物种植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际播种时,要根据土质的疏松程度来确定种子种植的深浅程度。如果土质比较硬,可以相对浅一点,但不能过浅,过浅将造成种子被冻坏。如果土质比较疏松,可以适当深一点。
2.3生长过程中的管理
农作物种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放任不管,需要人为地进行控制和管理。生长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比如除草拔苗,施肥除虫,防旱除涝等,都需要人为进行管理。管理到位,将会对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形成一个大的提升。
野草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夺取农作物的养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严重的情况下,导致农作物的死亡,所以需要定期的除草,清除土地中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也可以喷洒农药,进行一定的防治。当农作物生长的初始阶段,对于稠密的玉米苗应给予适当剔除,保持正常的密度,保证养分的充足。当玉米的叶子泛黄,需要施肥,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肥料的选择,肥料中要含有相应的磷、钾等元素,后期可以增设氮肥的使用,如常见的尿素等,通过肥料的应用,增加土地的养分,减少病虫害,可以促进玉米正常生长。虽然玉米的抗旱性能比较好,但是过于干旱会加速农作物的死亡,这时候要进行浇水防旱,地里面的水分如果过大,要进行排水,保持合适的土地湿润度。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地膜等方法预防天气问题,保持温差在合理的范围内。
3结语
科学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减少了农业生产中各种因素的干扰,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通过高产创建技术的应用,可以明确农作物种植中需要注意的因素,进行防治,从而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1]韦庆云.新时期玉米高产创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农业问题研究,2014(06):304-305.
[2]杨逢贵.玉米高产创建技术的探讨研究及推广应用[J].栽培育种,2013(05):26-27.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篇7
1 种植前准备工作
1.1 优选玉米品种
种植前玉米品种的选择十分重要, 是实现玉米种植产量提升的基础。玉米种子必须要确保易发芽、无损伤、颗粒饱满, 尽量选用杂交品种。当前, 玉米种子品种较多, 种植户在选择上要切实联系当地种植条件, 包括当地土壤情况、地理形势、环境条件等, 尽量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确保种子发芽率。
1.2 选择适宜播种时机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受环境、气候因素影响较大, 所以在种植前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 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见性。一般玉米播种时期应选择春季, 并且为了确保玉米生长过程中水分充足, 需充分利用土壤水资源和自然水资源[1]。在栽种时间上, 尽量使玉米生长需水高峰期和自然降水高峰期保持一致。
1.3 玉米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将玉米种子铺在地上或者席子上晒2~3 d, 切记不可将玉米铺在温度过高的地面上, 避免高温地面烫伤、烫熟种子。此外, 还可直接用玉米种衣剂与玉米种子进行均匀搅拌, 可有效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为玉米高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1.4 种前选地整地
玉米种植地土壤选择应注意土地疏松、肥沃、平坦, 且种植位置应便于日后管理和耕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 还需确保玉米地土壤深松, 通常深度以30 cm为最佳。在深松过程中需要指出的一点是, 切忌不能打乱耕种层, 一般只需打破到犁低层, 维持土壤自身地势平整, 若在耕种中遇到土地凹陷或凸起, 应对其进行填补或挖平, 与玉米地整体平整保持一致。
2 种植过程注意事项
2.1 播种时间
环境不同、土壤不同、地形不同, 在播种具体时间选择上也有一定差异。但不论外部环境条件如何, 玉米播种时间应有一个科学界定标准, 以及播种时期温度需维持在10 ℃左右, 一般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都是选择在4月中下旬播种玉米。
2.2 合理密植
玉米种植行距和株间距的选择不可马虎, 科学、合理的间距能够确保玉米接受充足阳光, 在进行有效光合作用的基础上, 最大程度上提高玉米产量。通常若选择的玉米是叶片较宽大的品种, 其种植密度应较小;叶片窄小的, 则可适当增大种植密度。若选择的玉米是生长周期较短的品种, 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大。另外, 若玉米地土壤肥力强, 种植密度可增大, 相反则密度小。
2.3 科学施肥
所谓科学施肥, 即为针对玉米生长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种类的肥料, 做到农家肥、化肥、微量元素肥料的科学使用。一般在玉米植株生长3片或4片叶子时, 在玉米地中均匀喷洒专用黄腐植酸的生物液肥, 使用量为0.2 kg/hm2。另外, 其他时期也可以使用该肥料, 玉米抽穗初期、孕穗期、灌浆期用量为0.3~0.4 kg/hm2, 并且二次追肥还可以有效降低施肥成本。
3 种植后田间管理和收获
3.1 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的目的是在最小使用水量情况下最大程度确保玉米对水的需求量, 一般使用水泵汲取地下水进行喷洒的方式对玉米田进行灌溉。灌溉中遵循节水原则, 由于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对水需求量不同, 因而需弹性调节灌溉量, 通过水来最大程度上发挥施肥效果。
3.2 去雄授粉
对玉米进行正确、科学人工去雄, 能够显著增加玉米产量, 去雄时间一般在玉米抽穗未开花时期[2]。去雄数量一般不宜超出总株数的50%, 可间隔一行或间隔一株进行去雄, 且为了避免授粉不佳, 种植地边缘处玉米不宜去雄。另外, 对玉米雌穗进行授粉可以提升玉米结实率, 避免玉米出现秃顶。雄花穗分枝摘下后将其花粉散在雌穗中, 持续两三次。
3.3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可对玉米产量造成直接影响, 特别是玉米生长中后期是病虫害的高发阶段。防治的中心思想是“预防为主、早预防、早治疗”。通常, 玉米生长初期易发锈病、灰斑病, 防治药物一般选用苯醚甲环唑、75%甲基硫菌灵、25%丙环唑等, 通常防治2次即可;玉米大喇叭口期容易发生螟虫虫害, 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进行防治;点片发生期易生蚜虫, 一般667 m2使用25 m L的20%阿达克或30 g的10%吡虫啉。
3.4 适时收获
玉米完全成熟是在半乳期后7 d左右, 这时对玉米实施收获与其他时期进行收获相比, 玉米干重量更高, 且玉米质量也有显著提升。另外, 也应科学选择收获时间、收获气候等, 通常应在晴天、空气干燥情况下实施收获。
总之, 提升玉米种植产量能够有效确保农村玉米供应的稳定性, 要想实现玉米种植优质高产, 必须要指导种植户采取科学种植方法, 摒弃传统种植中存在的陋习和弊端, 针对种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采取合理处理措施, 进而保证玉米生产优质高产。
摘要:玉米中富含有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 是我国主产粮食之一, 其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都较高。因此, 在种植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玉米高产种植管理技术。基于此, 简要探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玉米,高产,种植
参考文献
[1]王姝彦.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J].北京农业, 2015 (8) :37.
玉米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篇8
1 选地与整地
1.1 选地
土壤是玉米根系活动的场所, 土壤状况的好与否直接影响着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分布, 进而影响到整个植株的健康生长。玉米对不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 但不同质地的土壤对玉米产量仍有着较大的影响。虽然玉米对土壤的要求不十分严格, 但却有着需水和需肥量大、耐涝性差的特点。因此讲, 在玉米种植上应当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保水保肥且排水良好的地块。另外, 在茬口上应注意选择大豆、高粱、谷子、玉米、马铃薯、春小麦等肥力较高的前茬作物。
1.2 整地
整地保墒是保证一次播种出全苗的重要前提。提倡秋整地, 在秋季作物成熟后立即灭茬, 施用基肥, 冬前深耕。根据不同的地块和前茬, 采用不同的深翻起垄措施, 起到接纳雨雪, 充分保墒的作用。我省大部分地区往往十年九春旱, 因而春季整地应尽量少动土, 以防跑墒。可根据不同地块和前茬分别采用顶浆起垄、耙茬起垄等措施, 为防止跑墒, 就要起垄镇压连续作业。
2 良种选择
玉米能否高产, 首先取决于品种的生产潜力。首先选用高纯度的一代杂交种。越代品种、低纯度品种和混杂退化品种, 会极大的影响产量, 在生产上坚决杜绝使用。种子质量必须要符合标准:纯度要高于98%, 净度不得低于98%, 发芽率要大于86%, 含水量要小于13%。其二, 要选择紧凑型品种。其三, 要注意品种的生育期, 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3 科学施肥
施肥是玉米获得高产, 提高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玉米施肥数量和方法以及施肥时间, 都要根据玉米的产量指标, 吸肥规律, 土壤肥力, 肥料种类, 种植方式以及品种和密度等等灵活掌握。由于玉米植株高大, 根系发达, 生物产量高, 因而肥料的需求量较多。在施肥方式上应把握以下几点:因地施肥, 前重后轻, 实行农肥和化肥、氮肥和磷肥、底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施用原则。在施肥量方面, 一般是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 kg, 播种时每亩施用优质玉米测土配方肥20~30 kg, 玉米拔节前每亩追施尿素8~12 kg。
4 种子处理
玉米播种前, 要通过晒种、浸种和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等方法, 增强种子活力, 以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 并减少病虫的危害, 最终达到出苗早和苗齐、苗壮的目标。种子处理完后, 还要进行发芽试验, 以达到发芽率在90%以上的要求。否则, 因播种后出苗不齐, 缺苗断垄, 造成减产。
5 播种
当土壤表层6~10 cm稳定温度在8℃~10℃时即可播种。玉米属于喜温作物, 容易受到低温早霜的危害, 适时早播能有效减少或避免低温早霜对玉米带来的危害, 同时还能充分利用春季土壤中的返奖水, 利于抢墒抓苗。
播种时间要根据品种、温度、墒情等条件综合确定。我省具体播期一般为:第一积温带为4月15日~25日;第二积温带为4月25日~5月1日;第三积温带为4月25日~5月1日;第四和第五积温带为5月1日~5月10日。播后要及时镇压, 以利于保墒, 保证一次播种出全苗。
6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受到品种特征、自然条件、土壤肥力以及施肥水平等的影响, 不能一概而论。因而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总体讲, 包括几方面。一是肥力的因素:玉米种植密度与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密切相关, 应遵循因地制宜, 肥地适密, 瘦地适稀的原则。二是品种的因素:品种不同, 密度也就有所不同。总的来讲就是晚熟品种和平展型品种, 密度相对要小, 早熟品种和叶片收敛型品种, 密度相对大一些。播期的因素:从以往经验看, 播期不同, 密度也不同, 具体讲就是适期播种的密度大一些, 播期延后的密度要小一些。
7 加强田间管理
7.1 前期管理
播后查田, 铲前深松, 增加铲趟次数, 及时进行查苗、间苗、定苗, 如发现缺苗及时补栽、补种, 确保全苗。
7.2 中期管理
此时应重施攻穗肥, 施肥量约占总施肥量的三分之二。此时往往正处在干旱少雨期, 应结合追肥培土进行浇水, 在抽穗到灌浆前至少要浇两遍水, 使土壤始终保持着湿润状态。在苗期中耕的基础上, 拔节前后再中耕1次。这一时期重点防治玉米螟和大小叶斑病。
7.3 后期管理
此时应做好人工去雄和授粉工作, 可在雄穗抽出三分之一, 长5~7 cm时进行, 选择上午9~11点之间去雄, 去雄时保留地边2~3行不去雄。待授粉完成, 大部分花丝干枯后, 将剩余雄穗全部剪除。
这一时期为抽穗至开花期, 补充肥料对增产十分关键, 尤其是高产田后期不能脱肥。每公顷可追施尿素150~200 kg。如采用叶面追肥, 在玉米灌浆期可用1%~2%尿素溶液、3%~5%过磷酸钙浸出液对叶面进行喷施。此外, 这一时期玉米需水量也很大, 尤其是乳熟期满足水分能明显提高粒重。
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 篇9
1 造成玉米缺锌病高发的原因
(1) 土壤中的锌含量降低。土壤中锌含量降低是导致玉米缺锌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2) 化学肥料尤其是氮磷肥的过量施用。由于对作物产量的追求越来越高, 人们对化肥的使用量大大增加, 这样不仅提高了土壤溶液浓度, 增加了玉米吸水吸肥的难度, 而且因锌肥与磷肥的吸收存在颉抗作用, 在有效磷含量高的土壤中, 往往会产生诱发性缺锌。土壤中合理的磷、锌比例为25∶1, 磷、锌比例越大, 玉米吸收锌的几率越低。另外, 土壤中氮元素含量高, 也抑制土壤锌的有效性。
(3)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提高, 微生物活动的增加, 结合了土壤中的有效锌, 从而降低土壤锌的有效性, 表现出暂时性缺锌。该症状一般在玉米生长发育一段时间后消失。
(4) 复种指数的提高, 使土壤有效锌更加缺乏。
2 防治措施
(1) 积极使用配方肥。使用含有微量元素锌和其他营养元素的玉米配方肥, 玉米一般不会出现缺锌性生理病害。
(2) 提倡平衡施肥。根据地力均衡施肥, 一是不要单一长期施用某一种化肥;二是根据地力和目标产量合理施肥;三是根据玉米生长期间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比例和方法分次施肥, 杜绝“一炮轰”的施肥陋习。
(3) 施用基肥。用七水硫酸锌15~30kg/hm2。
(4) 喷施叶面肥。可用0.3%~0.4%的七水硫酸锌溶液喷洒叶面, 连续喷2~3次, 相隔时间5~7d, 最好与氨基酸及腐植酸叶面肥混合喷施。
3 注意事项
锌肥作基肥使用时, 施用量不要超过30kg/hm2, 喷施浓度不要超过0.4%, 否则会引起毒害, 对作物生长不利。锌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差, 且容易被土壤固定。因此, 一定要撒均匀, 喷施也要均匀喷在叶片上, 最好喷施在作物叶片的正反两面, 否则效果欠佳。锌肥不要与碱性肥料、碱性农药混合使用, 否则会降低肥效。锌肥有后效, 不需要连年作基肥使用, 一般隔年施用效果好。目前, 市场上假锌肥较多, 大多是用镁肥冒充代替, 要注意鉴别真伪。
4 玉米高产技术措施
4.1 大力推广“一增四改”技术
特别是“增加种植密度”和“改种耐密品种”这2条尤其重要。实践证明, 如果把稀植品种改为密植品种, 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 多种7 500株/hm2玉米, 就可多收750kg/hm2左右。目前, 鹿邑地区可增种7 500~15 000株/hm2玉米, 产量也可相应提高750~1 500kg/hm2。所谓耐密品种, 是指在6万株/hm2或更高密度条件下, 能够表现出耐密抗倒、高产稳产特点, 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品种。目前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耐密型品种主要有郑单958、浚单20、鲁单9002、京单28、秀清73-1、辽单565、登海11、中科11等。
4.2 做好4个改变
(1) 改晚种为早种。只要收好麦, 不要靠天等雨, 赶快机播玉米, 务必在6月10日之前播种结束。“春争日, 夏争时”。适时早播可增加有效积温, 延长玉米的有效生长期, 充分利用肥、水、光和热资源, 还可避免“芽涝”和后期低温影响, 实现充分成熟和降低籽粒水分, 以确保夏玉米高产、稳产、优质, 否则难以高产。播种2~3d前, 最好拆袋晾晒种子。
(2) 改1次追肥为2次, 甚至3次追肥。玉米追肥不要一炮轰, 夏秋季节雨水多, 温度高, 肥料转化快, 流失快, 1次追肥, 根本无法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的要求, 最合理施肥应该是3次, 但现在最低也要施2次肥。第1次追肥是在玉米播种后至7叶前, 与玉米隔1行麦茬, 施40%或45%玉米专用肥300kg/hm2左右;第2次在玉米抽雄前, 施尿素300kg/hm2左右。
(3) 改早收为晚收。玉米有后熟期, 玉米棒刚黄皮, 就收获, 会降低玉米的百粒重。当夏玉米达到充分成熟, 适时收获是提高夏播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玉米植株正常成熟时苞叶逐渐苍皮干枯、松散, 籽粒乳线消失, 基部形成黑层, 显出特有光泽, 含水率一般在30%左右,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早收获, 致使含水率偏高 (>40%) , 容重低, 霉粒、破损粒多, 商品品质差, 影响产量、品质和价格。
(4) 改不去雄为去雄剪雄。在雄穗刚露出顶叶散粉前隔行或隔株去雄, 授粉结束后及时剪去雄穗, 可提高单产750~1 200kg/hm2左右。
参考文献
[1]桂彩虹.主要农作物缺锌症状及防治措施[J].农技服务, 2008 (1) :53, 98.
[2]邢军.玉米施锌肥增产五法[J].农业知识, 2008 (4) :7.
玉米高产技术要点 篇10
一、耕翻整地
春季整地要在土壤解冻后进行, 深耕18~25厘米或间接深松30~35厘米, 然后旋耕、镇压达到播种状态。深松能提高土壤蓄水能力, 熟化深层土壤, 土壤结构虚实并存, 具有良好通透性, 利于玉米增长和增强玉米抗逆性。
二、播种与播期
用精量播种机将种子按精确的播深、间距、定点定量播入土中。播量每亩1.5千克。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 土壤表层5~10厘米, 地温8~10℃, 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开始播种。
三、施肥
玉米一生吸收的养分以氮最多, 钾次之, 磷最少。
1. 种肥
每亩施农家肥1500千克以上同时施入磷酸二铵15千克, 氯化钾10千克。
2. 苗肥
在基肥量不足或施用速效氮肥时, 应尽量早追施苗肥, 每亩施尿素15千克。
3. 穗肥
玉米大喇叭口正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也是雌穗分化小穗、小花时期, 更是决定雌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此时需要水分和养分较多, 因此穗肥非常重要, 及时追穗肥, 增产效果才显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 (一般在抽雄前10~12天施穗肥) 每亩追尿素15~20千克。
4. 粒肥
在玉米抽雄至吐丝间追施花粒肥能提高光合作用和延长光合时间, 促进籽粒灌浆、防止植株脱肥早衰, 提高千粒重。一般每亩追施5~7千克尿素。
四、地膜覆盖和播种方式
做成130~140厘米的大垄, 在一条大垄上种两行, 行距40~50厘米, 垄上覆膜。
五、合理密植
选用郑单958、先玉335、辽单565、北育288等耐密型品种。生产条件差的地块亩保苗3500~4000株, 生产条件中等的地块亩保苗4000~4500株, 生产条件好产量水平高的地块亩保苗4500~5500株。
六、灌溉
从玉米大喇叭口期到抽雄前, 玉米对水十分敏感, 是需水临界期, 抽雄开花和灌浆期是玉米需水高峰期, 此时缺水易造成“卡脖子旱”影响灌浆结实。此时要求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80%。
七、田间管理
1. 查苗补缺
出苗后发现缺苗, 尽早带土移苗补缺。
2. 间苗定苗
3~4片叶时间苗, 4~5片叶时定苗。
3. 除草
要三次中耕除草, 应掌握“苗旁浅锄, 行间深锄”的原则。也可用除草剂进行苗前苗后除草。
八、做好防早衰和抗倒伏管理
1. 选用防早衰和抗倒伏的品种。
2. 科学合理施肥, 在生育后期要保证钾肥用量。
3. 及时灌溉排水, 使根系处于良好状态。
4. 隔行去雄并及时摘除无效穗, 防止不必要的养分消耗。
5. 化学防控倒伏
(1) 在玉米刚要抽雄时, 用玉米健壮素喷在上部叶, 能降低玉米高度, 降低穗位, 使叶片上冲, 根系增加。
(2) 在玉米6~8片展叶时, 每亩用一袋30毫升的金得乐对水喷雾, 能缩短节间, 矮化株高, 增粗茎秆, 降低穗位高度。
(3) 在玉米6~8片展叶时, 用玉黄金喷雾, 能降低穗位, 减少空秆、小穗, 防秃尖。
九、病虫害防治
1. 苗期防治
用种衣剂包衣防止玉米苗枯病及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
2. 穗期防治
此时是病虫害盛发期, 主要有叶斑病、褐斑病、蚜虫、玉米螟、红蜘蛛、棉铃虫等。
(1) 防治玉米螟。用辛硫磷、毒死蜱施入喇叭口防治, 或用性诱剂、杀虫灯等诱杀成虫, 也可用赤眼蜂、白僵菌进行生物防治。
(2) 叶斑类病害可用50%的百菌清、50%的多菌灵、75%的代森锰锌等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玉米褐斑病和锈病发生严重时, 分别用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0%的三唑酮乳油喷雾防治。
(3) 玉米粘虫可用50%的辛硫磷1000倍液或80%的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可兼治棉铃虫、灰飞虱、玉米蚜虫。
(4) 玉米蚜虫和红蜘蛛发生严重时, 可用2.5%的吡虫啉、20%的哒螨灵可湿性粉剂防治。
十、适时收获
浅论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篇11
【关键词】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0.前言
玉米,早熟禾科,是一年生谷类植物。其植株高大,茎强壮,挺直。叶窄而大,边缘波状,于茎的两侧互生,雄花花序穗状顶生。雌花花穗腋生,成熟後成谷穗,玉米具粗大中轴,小穗成对纵列後发育成两排籽粒。谷穗外被多层变态叶,称作包皮,籽粒可食。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范围也很广。世界上整年每个月都有玉米成熟。中国的玉米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玉米用作饲料、食物和工业原料,在许多地区作为主要食物,但营养价值低於其他谷物,蛋白质含量也低,并缺乏菸草酸,若以玉米为主要食物则易患糙皮病。除食用外,玉米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1.提高玉米产量的种植技术
玉米是人们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如何提高玉米的产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要想使玉米增产,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是关键。我认为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素:
1.1选择适当的玉米品种及合适的播种时机
选用优良杂交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优良品种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对自然条件、生长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选用良种时必须根据品种的特点和适应范围,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做到因地制宜。播种前将种子摊在地上或席上5~6cm厚,连续晒2~3d即可,温度高时,切记将种子摊在水泥地、沥青地或金属板上,以免温度过高烫伤种子。为防治地下害虫的发生,播前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或用20%粉锈宁150~200g加水1.5~2.5kg,拌50kg种子,以防治丝黑穗病,也可用质量合格的玉米种衣剂直接拌种,可有效地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减轻病虫危害,为苗齐、苗全打好基础。选择好了玉米的品种,还要掌握玉米的播种时机,由于干旱是制约玉米高产的关键,而春旱、伏旱、秋旱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核心,因此更要做到适时播种,春季多大风天气,土壤含水量低,蒸发量大,失墒快,因此要在可能的条件下尽早播种,抓住现有墒情,抢墒播种,为充分利用春季反浆水,并使玉米需水高峰与降水高峰同步,以减轻旱灾的影响。一般情况下5cm地温稳定在10℃即可播种。
1.2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要注意田间管理(育苗移栽,合理密植;施肥及病虫妨害等)
玉米播种完毕,在生长过程中,更加需要科学的管理。
首先,要在玉米播种的时候就要懂得合理密植的重要性。合理密植能够保证绝大多数的太阳光照射到玉米叶片而不是地上,能使玉米充分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玉米产量,一般情况下,在同等条件下,早熟矮秆、叶片上冲、株型紧凑的品种密度宜大,晚熟高秆、叶片平展的品种密度宜小;一般肥地种植宜密,薄地宜稀,水浇地宜密,旱地宜稀;玉米生育期长的宜稀,生育期短的宜密;地势较高,气温较低的宜密植,地势低,气温高的宜稀植,此外多风地区宜稀植。
其次,在玉米的生长管理过程中,要掌握玉米的施肥技术。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因此在各个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也会不同,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矿质最多的元素,其它依次为:钾、磷、钙、镁、硫。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数量小,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20%;拨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玉米生长速度迅速加快,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吸收占全生育期的85%。开花授粉以后,吸收量下降,此阶段占总需肥量的13%。
此外,要重视基肥。玉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中要重视磷钾肥。施用种肥可以壮苗;若土壤肥力低,基肥不够或者没用基肥的方法,施用种肥效果明显,使用时采取条施或者穴施,注意要与种子隔开或者与土混合,防止烧苗。氮、磷、钾合理施肥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前提。玉米需氮量较多。幼苗期占2.1%,虽然需量较小,但作用很大,此期严重缺氮,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杆,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产量显著下降。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占51.2%,此期氮不足,影响花粉发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百粒重下降。后期占46.7%,缺氮严重减产。玉米需磷比氮少得多,磷对根系发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玉米的色泽与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幼苗期占1.1%,缺磷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紫苗。前期缺磷后期难补,生长中期5-8片叶、需磷最多,占63.9%缺磷对子实的形成不利,后期需磷占35%,缺磷严重减产。玉米需钾时间早,吸收量也多,从苗期开始吸收钾肥,孕穗期吸收最多,开花期钾的积累达到高峰,后期减少,因此钾肥宜早施底肥。
病虫害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时刻威胁这玉米的生长发育,要及时发现玉米的病虫危害并及早进行防治,玉米常见的病虫害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圆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锈病等。要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对症下药,以玉米大小斑病及圆斑病为例来说,玉米大斑病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可以采用以下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良种;(2)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3)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玉米小斑病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渐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最多。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晕纹。后期严重时,叶片枯死。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物。防治措施有:(1)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在玉米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2)加强栽培管理 早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3)药剂防治 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亩用 50-75千克,隔 7-10天喷1次,共防2-3次。
玉米圆斑病病斑在叶片上散生,初为水浸状,淡绿色或淡黄色小斑点,以后扩大圆形或卵圆形,有同心轮纹,病斑中部淡褐色,边缘褐色。苞叶上病斑初为褐色斑点,后扩大为圆形大斑,也具有同心轮纹,表面密生黑色霉层。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及防治:(1)加强检疫,应特别注意不从病区调种,并选用抗病品种。(2)药剂防治,可在玉米吐丝盛期进行,重点喷洒果穗。每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75公斤喷雾,一般连喷2次,间隔7-10天。
1.3适时收获
最后一个环节便是玉米的收获阶段,收获过早,过晚都会大大减少玉米的产量。一般情况下,玉米苞叶变黄,籽粒变硬,有光泽时便可进行收获收获。
2.结语
本文通过对玉米的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导农民耕作,已达到促进增产丰收的目的。
推广新技术,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农民生产,不仅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很好的促进了新农村的健康发展。对农业、农民、农村等各方面均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殷宏阁.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河北农业,2010,(06).
玉米高产制种技术 篇12
选择地势平坦或坡度小于10°、土层较深厚、质地较好 (砂壤土或中壤土) 、排灌方便、肥力较高的土壤, 确保做到一播全苗, 快发稳长, 以充分发挥增产潜力。制种田采用空间隔离时, 与其他玉米花粉来源地不应少于300 m, 采用时间隔离时, 错期应在40 d以上[1]。用机械深耕深耙2次, 然后按照种植规格定好厢宽。厢宽80 cm, 厢与厢之间为30 cm宽的排水沟。每厢播1行玉米, 父母本比例为4∶1。行向最好能与授粉时的风向相垂直。
2 适期播种
在广西制种, 适宜的播种期:早造是2月中旬至3月中旬, 晚造是7月底至8月上旬。母本播后第3天播第1期父本 (占父本的50%) , 第6天播第2期父本 (占父本的50%) 。或母本播后第4天播父本 (一次播完, 但要将1/2父本浸水8~12 h, 然后与没有浸水的1/2拌均匀, 再一起种下去) 。采取精量播种法。播种时, 用甲克60小包/hm2与肥料拌均匀一起施放在种植沟内, 防治地下害虫。母本播种9.75万粒/hm2 (约25.5 kg/hm2) , 每穴播种1粒, 穴距19 cm。父本播种1.8万粒/hm2 (约4.5 kg/hm2) , 每穴播种1粒, 穴距25 cm。采用直播的方法。
3 田间管理
对于直播田, 由于采取了精量播种法, 可以在5叶时进行间苗。按照去大小、留中间的原则间苗。大苗主要指长势特别旺盛的植株, 有可能是F1代植株, 应拔除[2]。小苗由于长势弱, 生育期会落后于父本植株, 对种子产量贡献小, 且有可能因抽雄晚而漏去雄, 影响种子质量, 因而应拔除。在玉米6~8叶时, 必须及时进行中耕小培土及施肥, 以提高玉米植株的整齐度。
4 肥水管理
在玉米断奶期 (即玉米长完第3张叶片时) 追施断奶肥, 防止母本褪绿, 在漏水漏肥的沙性土上尤其重要。一般用尿素37.5~45.0 kg/hm2, 对水淋施或雨天后小心撒施。6叶前玉米苗太小, 中耕容易造成缺苗, 8叶后中耕施肥, 玉米没有及时吸收到肥料, 影响到植株的拔节。小培土施肥以施尿素168.75 kg/hm2和氯化钾56.25 kg/hm2为宜。在玉米大喇叭口期, 即玉米拔节基本结束, 开始发育玉米苞时 (第13张叶片完全展开时) , 要追施供苞肥, 这是影响玉米苞大小和玉米籽粒大小的最重要的一次施肥。一般施尿素127.5 kg/hm2、氯化钾60 kg/hm2, 或施复合肥225~300 kg/hm2。授粉结束后, 沙土或肥力不足的制种田, 应及时施用攻粒肥, 追施尿素75kg/hm2, 防止植株早衰影响产量。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透气, 防止土壤干燥板结, 影响根系生长。在中耕小培土前进行1次喷灌, 待下锄不粘锄时进行施肥培土。在中耕大培土前, 应使土壤保持干燥, 以午时阳光照射下玉米叶片出现少量卷曲为宜, 此时进行中耕施肥, 然后喷水灌溉, 可提高玉米对肥料的利用效率。在开花授粉前, 必须进行1次饱足水灌溉, 以保证玉米授粉期间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在玉米授粉期间, 除非土地特别干旱, 否则不宜灌水, 更不能使用喷灌, 防止玉米地湿度过大, 花丝凝结水珠影响授粉。在玉米授粉结束后, 要及时灌水, 防止出现“卡脖子”旱。玉米制种从灌浆至成熟约需45 d, 在最后的10 d, 必须进行1次灌水 (雨天除外) , 防止玉米早衰。这次灌水是提高玉米种子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措施 (约影响玉米产量的10%) 。
5 花期调控
玉米一般先抽雄后吐丝授粉。在抽雄、吐丝前期, 第1期父本未展开叶片比母本多1~2张为花期最合适。把握亲本法各品种 (组合) 亲本的特征特性, 在制种前要充分了解该组合亲本生育期长短、吐丝散粉时间、总叶片数、株高、穗位、雌雄穗发育的特点、生长发育快慢、开花结实习性, 以及受外界气候、土壤、水分、光照等影响的大小, 清楚认识影响花期的某些性状,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3]。如母本吐丝困难, 则相对延长吐丝期;对父本散粉快而集中的, 应相对延长散粉期。父本比母本未展开叶多于2张时, 表明父本推迟, 要对父本进行调控, 可用九二○激素结合尿素根外施肥促使其提前开花。一般用纯量3.75 g/hm2对干净水300 kg, 在晴好天气8:00左右和17:00后进行叶面喷施。在父本未展开叶2张或少于2张时, 九二○只能促进父本长高, 对花期影响不大;在父本未展开叶3张时喷施, 可以提前半天抽雄;在父本未展开叶4张时喷施, 可以提前1 d抽雄。未展开叶数越多, 提前时间越明显。在父母本未展开叶数相同或父本少于母本未展开叶数时, 表明父本提前, 要延后父本开花或使母本提前吐丝。主要方法是:在父本还有3~4张未展开叶片时, 对父本增施尿素15.0~22.5 kg/hm2;或者提前对母本进行去雄, 但应确保苞位以上有2~3张功能叶。如果花期相差较大, 则需要对父本、母本同时进行调控。
6 去雄与授粉
田间除杂有3个重要的时期:一是苗期, 在玉米长到4~5张叶时, 对长得比其他苗高大强壮、叶鞘颜色不一样, 以及叶的形状、叶脉和叶缘的颜色不一样的苗要拔除;二是拔节期, 在玉米长到8~13张叶时, 标准同苗期;三是抽雄开花期, 这是最重要的时期, 也是最容易除杂的时期, 根据玉米植株的雄花和雌花的颜色等特征来进行甄别, 其他特征同上所述。去雄要按照“及时、干净、彻底”原则[4], 拔出的雄花要深埋或集中处理, 以免串粉, 影响种子质量。去雄应确保苞位以上有2~3张功能叶。授粉结束后, 要及时砍除父本植株, 以利于通风透光, 提高制种产量。做好玉米制种区的人工辅助授粉是提高玉米制种产量的有力措施, 制种花期相遇不好或在开花阶段气候条件不利授粉时, 人工辅助授粉的增产效果更加显著。人工辅助授粉的时间一般在8:00—10:00, 待露水干后散粉最多时进行, 授粉时应做到边采边授, 或振动父本株散粉。人工辅助授粉应在玉米散粉期进行4~5次, 以提高结实率。
7 病虫鼠害防治
防病主要是苗期的大斑病、小斑病, 苗前注意防治, 特别是母本;在拔节至授粉后, 注意防治纹枯病及锈病;防虫主要是玉米螟和蚜虫, 从苗期至采收前都要及时防治玉米螟, 抽雄开花期是重点防治蚜虫;授粉灌浆后至采收前, 做好防鼠的危害工作, 用药及使用方法请咨询当地农技服务中心, 确实做好防治工作。
8 采收
在收获前, 还要进行1次田检, 清除异株、劣株、病株和可疑株。当玉米已自然成熟时必须及时采摘。收获后要进行选苞, 去掉杂苞、霉苞和未达质量要求的玉米苞。玉米苞要翻晒均匀, 水分达到适合脱粒时再进行脱粒 (一般先晒苞3d为好) , 以免出现黑头。在脱粒前必须进行1次穗选, 按穗型、粒型、粒色, 除去杂劣、病和不成熟的果穗, 并使果穗籽粒含水量降低到14%以下时, 才能脱粒。种子脱粒后, 晾晒应先厚一点, 切记太薄, 否则温度过高, 降水太快, 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待含水量下降到12%以下时, 方可精选加工、包装、入库。
参考文献
[1]梁生武, 刘润峰, 李延山, 等.高寒山区春玉米制种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 1999 (7) :12.
[2]马朝阳, 朱红彩, 夏瑛光, 等.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规程[J].种业导刊, 2009 (5) :28-29.
[3]白东升, 张学红, 魏锋, 等.玉米新品种新单26高产制种技术[J].种业导刊, 2009 (5) :26-27.
【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推荐阅读:
玉米高产的栽培技术05-20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09-27
玉米高产施肥技术05-28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分析08-26
夏玉米高产管理技术05-09
大田玉米高产施肥技术09-05
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05-11
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05-19
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05-21
玉米通透高产栽培技术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