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后田间管理技术(精选5篇)
水稻插后田间管理技术 篇1
2011年, 桦川县水稻面积达6.67万hm2, 其中星火乡水稻面积逾0.20万hm2, 采用大棚育苗面积达100%以上。2011年春季气温连续降低, 不利于秧苗生长发育, 进入4月下旬, 水稻秧苗发育比较快, 水稻插秧后, 由于气候多变, 秧苗生长发育进程不一致。6月气温上升, 有利于水稻正常生长发育。
1 水稻生育进程调查及分析
插秧期为5月10—25日, 日平均气温15℃左右。在5月10—20日插秧的田块, 3.5叶的壮苗, 7 d左右完成返青;5月21—25日插秧的田块, 插深2.0~2.5 cm的秧苗发育正常, 虽然插后遇低温时段, 但壮苗返青快, 弱苗及伤根的秧苗返青慢。5月末至6月初遇多云的阴天, 日平均气温为17℃左右, 秧苗插深大于3 cm或秧苗根系受伤的田块, 水稻生长发育缓慢, 返青期推迟10 d左右。6月1—15日, 平均气温18℃左右, 平均泥温14℃左右, 水稻发育缓慢。在正常情况下, 水稻在营养生长期5 d长出1片叶, 但由于2011年气温偏低, 水稻5~8 d长出1片叶, 分蘖速度也减慢。目前, 在5月中旬插秧的田块, 每穴秧苗有1~2个分蘖, 5月下旬插秧的田块, 秧苗处在分蘖始期。根据气象分析, 预计6月气温回升后, 在水、肥、气、热适当情况下, 水稻会快速生长发育, 5 d长出1片叶, 6月末将达到田间计划茎数450~500株/m2。
2 科学育壮苗, 适当稀插秧
大棚钵盘育苗、粉碎的陈稻壳育苗, 秧苗根系发育健壮, 秧苗插后不用经过返青阶段, 就可正常生长发育。壮苗是实现水稻优质和高产的基础。调查发现, 弱苗、小苗插到本田后返青慢, 给田间管理带来不便。因此, 提倡采用机械插秧的健壮中苗, 小苗禁止下田;也可采用人工插秧的4叶以上的健壮大苗。水稻插秧密度偏大的田块, 秧苗生长细弱, 不同程度地影响返青和分蘖。正常情况下, 本田插秧盘数为450~525盘/hm2[1]。调查发现, 有30%以上的农户的插秧盘数达到750~900盘/hm2。水稻插秧密度的加大, 降低了田间光合生产效率, 影响营养生长期的分蘖数量, 不利于抽大穗、抽齐穗, 影响水稻产量。
3 水稻营养生长期田间管理措施
3.1 适量追肥
水稻插秧到本田5~7 d, 适量施用返青分蘖肥, 秧苗素质差的田块, 要待其恢复正常生长后再施肥、施药。追施返青分蘖肥, 按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30%计算并分期施用。先于返青期施用80%, 余下的20%在分蘖期施用, 田间长势差、苗弱的地块, 确保施肥均匀[2]。
3.2 插后预防田间潜叶蝇及负泥虫
低洼地深泥田或排水不畅的田块, 水稻潜叶蝇的危害机率大, 应重点防治。可用70%吡虫啉散粒剂90 g/hm2对水225 kg/hm2或50%灭蝇安可湿性粉剂4 000~5 000倍液喷雾, 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3 水层管理
浅水分蘖, 水层2~3 cm, 有效分蘖终止期撤水晒田, 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3]。对低洼深泥田、排水不畅的田块, 避免深水灌溉, 应尽量排水, 保持浅水层, 使水稻根系通气性好, 有效避免水稻黑根现象的发生。
4 水稻生殖生长期田间管理措施
4.1 酌情施粒肥, 控制稻瘟病
施粒肥应依据水稻长势而定, 如果没有脱肥现象则不用施粒肥。如果氮肥施用过多, 水稻叶片变嫩, 容易感染稻瘟病。究其原因:当稻瘟病真菌孢子接触到水稻叶片, 会形成一个细胞状的小气泡, 这个气泡的内压是汽车轮胎内压的40倍左右, 可以炸开稻叶表面, 叶片保护层破裂后, 这种真菌就释放出含有一种酶的小囊, 这种酶会破坏植物的细胞壁, 真菌就可以侵入细胞, 从而导致发生稻瘟病。因此, 水稻抽穗以后, 适时适量施用氮肥, 如果没有脱肥现象则不施。增施磷、钾肥和硅肥, 使水稻根系发达, 叶片表皮质硬化, 有效避免病菌侵害。
4.2 水层管理
抽穗灌浆期田间不能缺水, 否则会引起颖花形态败育、生理败育, 花粉粒少或发育不健全畸形等, 抽穗后不能结实成为空秕粒。水稻抽穗扬花和灌浆期都不能缺水, 稻田干旱、低温干燥或阴雨过多, 都影响抽穗而造成包颈。开花期花粉生活力下降, 授粉不能正常进行, 包颈部分籽粒不能灌浆, 致使结实率低、空秕粒增多, 造成减产。水稻乳熟期以后, 为了延长上部4片功能叶的寿命, 必须维持根系的生理机能, 因为根系早衰吸收氮素不足, 稻谷营养只能从叶片抽取, 造成叶片早衰。防止根系早衰, 必须有充足的氧气供应, 后期稻株从叶到根的氧气输导距离加长, 而且上部茎节通气组织不如前期发达, 也易使根系缺氧。因此, 水稻生育后期也不易长期淹水, 采取湿润、干干湿湿的间歇灌溉方法, 可以使土壤中水气协调, 起到以水调肥、以气养根、以根保叶的作用, 确保籽粒饱满, 提高结实率, 提高稻谷的品质和产量。
5 促早熟、创高产
对水稻偏晚熟品种, 要采用保证植株营养物质的方法, 对提高生产率和调节植物成熟具有特殊作用[5]。例如根外追肥, 调节由生长器官向籽粒输出可熟性物质, 用尿素10 kg/hm2加2, 4-D 1.5 m L/hm2对水50 kg/hm2喷雾, 喷施30 min就可以渗透到籽粒中。由于叶片组织中发生的脲酶作用, 尿素很快被水解成氨气和二氧化碳, 生成氨能引起植物组织的分解过程, 加速老化。在乳熟期喷施磷酸二氢钾, 不仅能通过根外追肥来补充磷、钾肥, 还可促早熟3~5 d, 这对偏晚熟品种的产量和米质都有利。
参考文献
[1]佟立杰, 赵丽岩, 全红英, 等.寒地水稻土壤纳米电热垫超早育苗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3) :51, 53.
[2]毛艳.水稻晚育晚插节水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2) :104-105.
[3]康丛军, 任重金, 赵玉滨.水稻田间管理技术[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6) :242.
[4]叶春升, 罗奇祥, 张福群, 等.肥料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早衰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 (4) :1-5.
[5]王玉清, 刘红梅, 舒勇, 等.水稻防早衰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 (11) :112-113.
水稻插后田间管理技术 篇2
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摘要:水稻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都不能忽视,整地、选种、育苗、移栽及各个不同时期的田间管理都对水稻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只有抓好每一个细节,管理好每个环节,才能确保水稻的优质、高产。本文主要针对水稻的分蘖期和灌浆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对水稻的生产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稻;灌浆期;田间管理;分蘖期
一、水稻返青分蘖期的田间管理要点
水稻移栽后至拔节孕穗之前的这段时期即为返青分蘖期,是穗粒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的生产目标是促进水稻的发育,短期返青,尽早分蘖,达到壮蘖防僵苗的目的,管理的重点主要侧重在水肥供应上。
1.1 科学灌水
“寸水返青”。移栽后,不要灌水太深,田间水层深度保持在3厘米左右,这样的水层深度阳光能直透水层射到土壤中,起到增加土温和水温的作用,能促进新根生发,使移栽秧苗快速返青。移栽后的秧苗由于根部受损,吸水力会降低,而叶面蒸腾并未停止,如果不快返青,很容易失水而枯死,浅水则利于返青,如果水层太深,一是不利升温,二是会导致秧苗缺氧而出现死苗。
“薄水促蘖”。在分蘖期浇水的原则是浅水多灌,不要一次灌得很深,要保持薄水层,这样能够满足叶面蒸腾,保证正常代谢的完成,使叶片和分蘖正常进行。薄水层阳光能照到稻苗的基部以及土壤,提高水温和土温,使土壤中的含氧量及有效成分增加,对于根的发育及分蘖有利。浅水层对于低位蘖的萌发有利,可降低分蘖节位,加速分蘖,促进早抽穗及提高穗的成活率。
“够蘖晒田”。在根据分蘖情况及时进行晒田,一般全田总茎数达到穗数苗时,就要进行撤水晒田,晒田后能更新土壤环境,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增强,这对于促进根的生长十分有利,同时起到壮秆的作用,改善苗的长势,在抗倒伏及防止病虫害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也可增加有效分蘖,提高得穗率。
1.2 科学追施分蘖肥
水稻分蘖期对肥力需求很大,特别是对于氮肥的需求量在这一时期最旺盛,充足的肥力才能保证水稻正常的生长,一旦缺乏,稻苗会表现出长叶慢、分蘖不足、根系弱等情况,对于水稻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肥量供应要科学合理,要综合土壤肥力、基肥用量、稻苗长势等情况,最后再决定肥料的施用方案。分蘖肥的施用时间一般是在栽后的1~2周内,土壤肥力高、基肥足的地块,要少施或不施,相反则要早施多施分蘖肥。一般以尿素为主,亩用量为6公斤左右,在分蘖的中后期,如果田间的秧苗长势不强,苗色发黄有脱肥现象,则可以少量施用尿素进行调整,亩用量为4公斤左右。对冷浸坐秋、易发赤枯病的田块,除追施速效氮肥外,还应增施磷钾肥,同时要及时喷施0.2%硫酸锌溶液2~3次,7~10天一次,防止僵苗。
1.3 中耕除草
要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杂草的快速生长会与稻苗在阳光、水分、养分等方面进行竞争,同时也不利于田间通风。可人工清除大草,也可以使用除草剂进行灭除。人工除草是利于环保的方式,但是工作效率低,质量不好,除草不净。现在很多地区为了控制农田污染都提倡人工除草。化学除草效果好、效率高,但对农田有一定的污染,所以在选用除草剂时要尽量选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除草剂,一般栽后10~14天要进行喷洒,可亩用60%丁草胺100~150毫升加10%农得时(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克,毒土法施用,施后保水层3~5厘米1周,除草效果较好,不仅杀草广而且药效长。
1.4 防治病虫鼠害
水稻的返青分蘖期,也是病虫鼠害较多发的时期,叶瘟、条纹叶枯病、粘虫、螟虫、田鼠等病虫鼠害都会对稻苗产生危害,要根据这些危害发生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加以防控,避免大面积暴发给生产带来影响。叶瘟可用硫磺唑进行防治,条纹叶枯病要结合统防稻飞虱,同时可用菌克毒克进行防治,粘虫可用功夫进行防治,螟虫可用杀虫双进行防治,鼠害可采取投放乳油毒饵进行防治。
二、水稻灌浆期的田间管理要点
水稻灌浆期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这时期管理的质量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时期,田间管理的目标以促进灌浆、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为重点,通过加强水肥达到养根保叶,防止过早衰败的现象,提高光合作用,促进结实。
2.1 补施攻粒肥
攻粒肥主要是满足水稻结实过程中对干物质积累的营养需要,以尿素肥为主,亩用2~3公斤。施用时要注意三看,即看苗、看田、看天气,稻苗叶色带黄,剑叶短小时要补施,叶色浓绿、剑叶肥大的则不施;地力差的田块要补施,地力强的肥田则不施;晴天多时补施,阴雨天气多时则不施。
2.2 合理灌溉
灌浆期的灌水不同于其他阶段,抽穗扬花期田间基本要保持一定的水层,而灌浆期则要以湿润为主,采用干湿相间的灌溉方式,上水后自然落干,隔1~2天再灌水,这样能保持根的活力,达到养根保叶的目的,促进结实,减少空秕粒。灌溉要根据地块的土壤特点进行,透水性好的砂壤土则不要采用间歇灌水的方法,避免田间缺水而导致早衰,要保持薄水层。收割前不宜过早断水,早稻在收割前4~5天断水,中晚稻在收割前6~7天断水。
2.3 抓好“四防”
机插水稻的田间管理技术 篇3
1.科学管水。机插时做到薄水栽插,机插结束后,要及时灌水护苗(阴雨天除外),灌水深以不淹没秧心为宜。插后3~4天进入薄水层管理,切忌长时间深水,以免造成根系、秧心缺氧,形成水僵苗。秧苗根系下扎后即进入分蘖期,应实行浅水勤灌,灌水时以水深达3厘米左右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从而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水气协调的目的,促分蘖早生快发、植株嫩壮、根系发达。实施薄水分蘖后,苗够晒田,孕穗至抽穗期保持3厘米左右水层。灌浆期间采用干湿交替灌溉,一直保持田间湿润,后期不能断水。
2.配方追肥。追肥要早, 争取于插秧后1周内施完, 用量占总施氮量的30%左右;抽穗期应视叶色施穗粒肥,穗粒肥施用量应占总施氮量的10%左右。在抽穗扬花后,进行叶面肥喷施,可收到养根保叶、防病、防早衰的效果,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用1.5~2.5公斤尿素加磷酸二氢钾0.1~0.15公斤兑水50公斤均匀喷施。
3.综合防治病虫。水稻主要病虫有稻瘟病、纹枯病、赤枯病、螟虫、稻飞虱、叶蝉和稻纵卷叶螟等。一是通过选用良种,培育壮秧,抓好健身栽培来预防和减轻病虫的危害。二是根据植保站预测预报和结合田间调查进行及时防治。
(重庆市垫江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蒋泽国 邮编:408300)
水稻施肥量化管理技术 篇4
1.水稻秧田施肥管理
1.1断奶肥 水稻秧苗到三叶期,谷粒内的营养物质全部耗尽,营养来源转为全部需要自己吸收和制造,而且水稻种子中的蛋白质氮在1叶1心期已分解完毕,同时春季气温低、肥效发挥慢,所以提倡施“断奶肥”,要分别在1叶1心和2叶1心期分两次提早施好速效“断奶肥”,喷后及时用清水洗苗2遍;只有提前施才能及时利用,到三叶期施就晚了,已经是促蘖肥了,起不到补充“断奶肥”的作用。
1.2送嫁肥所谓“送嫁肥”,就是在水稻起秧前一天追施磷酸二铵,追肥后及时浇水。磷具有促进植物新细胞形成及幼苗生长的作用,在植物体内比较集中在根尖、幼叶及生殖器官等富有生命力的幼嫩组织中,水稻植株中,分蘖期含磷量最高。这说明,水稻从幼苗期至分蘖期对磷的需求量比较大,有效的供给磷肥,对于促进水稻秧苗移栽后加快生长、返青、分蘖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基肥施入本田的磷肥,混杂在耕层土壤中,由于春季地温较低,磷元素移动性弱,而水稻秧苗根系接触土壤范围较小,影响了对磷的吸收。施“送嫁肥”直接把磷肥施在秧苗根部土壤中,解决了水稻吸收磷的矛盾。
2.底肥要早施、深施、少施
底肥要早施,不要施完肥就插秧,应当在插秧前一周结合耕翻地把混合好的化肥和农家肥均匀地扬到稻地里,然后进行耕翻,耕翻深度应达到15~20cm,以便于诱导根系往深扎,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施肥量除农家肥、磷肥、硅肥、锌肥全部施入外,氮肥应施总量的30%,钾肥应施总量的25%。降低水稻插秧时土壤的浓度,有利于扎根缓苗,缩短返青期。
农家肥是完全性肥料,它含有水稻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可以减少土壤养分的固定,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调节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水稻根系氧气供给量,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
硅肥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使茎叶挺直,促进有机物积累,能增加作物茎秆的机械强度,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能减少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活化土壤中的磷,提高磷肥的利用率,能很好的调节作物对氮磷钾等不同养分的平衡吸收,强化钙、镁的吸收和利用,能改良土壤,矫正土壤酸度,促进有机肥分解,抑制土壤病菌、抗重茬及减轻重金属污染。
氮肥施用量要严格控制,施氮量越多,容易贪青晚熟,易得病生蟲,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也会增高,也就是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越差,所以在兼顾产量和效益的同时,尿素总的施肥量应控制在150kg以内,硫酸铵应控制在250kg以内。
3.追肥要少施、勤施、看长势施
水稻追肥总的原则是要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施肥,造成前期徒长,导致营养生长过旺,容易造成倒伏。
3.1早施返青分蘖肥 在6月上旬施硫酸铵由于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还能缓解土壤的酸碱性,使本田的环境条件适应秧苗的生长发育,促进水稻早生根、生新根,缩短返青时间。
3.2适时施补肥 6月中旬是水稻分蘖旺盛时期,及时施肥能够增加水稻分蘖数量,使水稻早生快发,在短时间内达到足够的有效分蘖数,确保穗大穗齐,籽粒成熟度一致。
3.3看长势施穗肥 心叶往下第三叶片下披时,不施穗肥;心叶往下第三叶片有病斑时,不施穗肥;插秧过密,封行过早,植株高大不施穗肥。水稻幼穗正在分化时,幼穗长出2~3个稻粒时,心叶往下第三叶间叶直立,叶片没有病斑,出现这种症状必须施穗肥。
4.叶面肥要低浓度大容量施入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篇5
关键词: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3-25-1
围绕着水稻的高产高效和优质问题,国家一直在积极努力地寻求突破,目前从水稻品种选择到最后的收获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的体系,一些新的水稻品种和生产技术被不断推广与应用。在实际种植中,农户在进行这些措施的实践中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一些细节部分的忽视却很容易影响整体的收益,文章为此整理了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仅供读者参考。
1选择品种
为了保证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选种是关键环节。选种首先要因地制宜,然后考虑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尽量保证种子发芽后生命力旺盛。在购买种子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要到正规经销商处购买种子,观察是否是正规商品。要选择种子纯度高,发芽率高的品种。
2处理种子
种子处理是可以保证种子发芽质量的关键环节,由晒种、选种和浸种几个步骤组成。
晒种。晒种能够促进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发芽率。选择阳光充足的好天气晒种3天即可;选种。用清水选种只能选出空秕籽粒,没有成熟好的半成粒就选不出来;浸种消毒。水稻种子稻壳厚,吸水慢,所以在催芽前要浸种,使其充分吸水;为防止水稻病害,还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水稻浸种时间长短与浸种水温的高低有关。一般水温15℃浸种5~6天,水温10℃浸种7~8天。消毒可用恶苗灵、咪鲜胺浸种。注意浓度不要过大,浓度过大或浸种时间长会抑制芽生长,出芽慢。
3选择合适时间播种,密植程度适宜
在水稻的播种期内,一定要注意两个基本准则,一个是安全孕穗,一个是安全齐穗。如果是一季稻,要注意孕穗期到扬花期这个阶段避开盛夏高温时期。如果是双季稻,要确保其安全齐穗不会在冬天来临时还未完成。育秧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应该将秧床留足,并对秧龄严格控制。在进行插秧时要确保秧苗在土壤肥力的范围内数量饱和,最佳的栽种方式是东西向宽行窄株栽插。因此选择合适时间播种,密植程度适宜非常关键。
4施肥比例平衡
根据测土配方进行施肥,并且要根据水稻的产量目标确定正确的施肥量,使土壤中的氮磷钾能够达到平衡状态,并且要对锌肥等微肥的使用留心。在施肥期间应该对基肥、蘖肥、穗肥的比例进行合理的规划,传统的基蘖肥为主或全部基蘖肥的施肥习惯并不合理,因此要对穗肥的使用重视。在施基肥时,最好用犁沟肥的方法取代原有的耖口肥方法,让肥料和泥土融合在一起,从而避免肥料的流失,使肥料能够充分被利用。在追肥时用湿润施取代水层施,也就是在田面湿润时再进行追肥,等肥料溶化后渗入土壤后再进行灌水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肥料的流失和脱氮。在根外喷施叶面肥,可以确保水稻茎叶直接将肥料吸收利用,不但能有效降低施肥量,而有很高的成效。根据水稻的长势对症喷施叶面肥,一般最好在孕穗、始穗、灌浆和齐穗期进行比较好,也可以结合病虫害的防治一起进行。施肥比例要平衡,才能有助于水稻生长,才能保证水稻的高产增收。
5管水科学合理
在水稻秋插之后,要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科學合理的管水工作,这也是确保水稻能够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步骤。在生产的过程中要确保灌溉,这样有利于蘖的生成。在水稻的生长期中,只有以下两种特殊情况:在移栽返青、破口抽穗、用药施肥的时候一般使用浅水灌溉,而在特殊天气条件时采用深水护苗,其余时候一般都是进行无水层或湿润灌溉,这样可以使土壤内的氧气充足,从而确保根系能够迅速成长发育,具备足够的活力。要做到用浅水插秧促进根系活力,薄露发根的方法促进分蘖。在进行分蘖肥的使用时要确保田面没有水,在施完之后要用浅水灌溉,以水带肥。在茎蘖数达到了成穗数的90%左右,可以适当地搁田,在生育的后期要进行干湿交替的灌溉方法,一直到水稻成熟。
6注意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如果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方法不正确,很容易造成水稻减产,所以农户一定要积极学习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的防治,一是要注意选择具有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二是要注意种子消毒,并用药剂拌种,这样有利于增强抗病虫的能力;三是要做好稻田耕沤的灭螟工作;第四要在秧田期喷洒超级送嫁药;第五是要注意用药的科学性。一般种传病害和灰飞虱、螟虫会在水稻播种期出现,而穗瘟、稻曲病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会出现在水稻破口期,稻飞虱在水稻穗期也很常见,因此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科学的药剂,可以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
7 结语
只有通过科学管理,才能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本文分别从水稻的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有肥水管理以及应该注意的病虫害几大方面介绍了水稻的栽培管理技术,可能还不够全面,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陈建群.水稻栽培管理技术浅谈[J].大观周刊,2013,(5):119.
[2]徐光华.水稻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41.
[3] 赵全久,居立海,于湧鑫.直播水稻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中国农技推广.2005,(09)
[4] 吴淑琴.确保水稻高产、稳产的几项栽培管理措施[J]. 垦殖与稻作.2004,(02)
[5] 吉明发.水稻直播高产栽培管理关键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8,(09)
【水稻插后田间管理技术】推荐阅读:
水稻夏锄田间管理技术意见07-24
水稻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论文07-11
水稻本田管理技术07-30
水稻稻田综合管理技术06-17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11-02
水稻中后期管理技术10-11
水稻育秧期的管理技术10-05
水稻育苗技术06-01
水稻良种技术06-11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