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中后期管理技术

2024-10-11

水稻中后期管理技术(精选7篇)

水稻中后期管理技术 篇1

目前, 东北大部地区水稻进入孕穗抽穗期、部分已齐穗, 生长发育比常年提早5天左右, 总体长势较好。7月份以来, 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害发生, 加之病菌基数高、感病品种面积较大, 如后期持续多雨潮湿天气, 可能造成稻瘟病大发生。为此, 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建议各地切实加强水稻生产中后期田间管理, 控水促根, 适当施用氮肥, 重点抓好病害防控, 确保获得好收成。

一是防好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

要高度重视以穗颈瘟为主的稻瘟病防控, 立足预防为主, 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 无论前期是否打过防治叶瘟病的药, 均要在水稻破口期和抽穗末期防治穗颈瘟。可每亩用20%三环唑100 g或40%稻瘟灵 (富士一号) 乳油100 mL或克温散100 mL, 兑水50~60 kg喷雾;或选用枯草芽孢杆菌 (1 000亿活芽孢) , 亩用10 g兑水20 kg进行细雾喷施。当前正是预防纹枯病的最佳时期, 要抓紧防治。可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 每亩100 mL加水50 L喷雾;或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 mL与40%异稻瘟净乳油150~200 mL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混用防治。

二是施好粒肥。

目前叶色发黄的稻田, 出穗后叶片叶绿素含量低, 将影响灌浆速度, 应适当施用粒肥。一般每公顷施用尿素25 kg左右。前中期施氮肥多或土壤肥力高、叶色深绿的地块, 应结合防治穗颈瘟, 施用磷酸二氢钾等营养物质促进正常生长发育。

三是管好水层。今年水稻栽插秧后气温一直较高, 土壤中硫化氢、甲烷生成量大, 严重影响根系发育。抽穗期前后的稻田, 应采取干湿交替的水层管理方法, 以增加土壤中的空气, 提高根系活力, 防止早衰。吉

水稻生产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 篇2

一、科学管理水浆, 增强根系活力

水稻在拔节、长穗期需水量最多, 此时上层根系和穗分化同步发生, 是水稻生育后期的主要功能根系, 做好水分管理以提高根系活力是水稻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水稻在减数分裂期对水分最敏感, 必须充分满足水稻对水分的需要。可是水稻进入长穗期间, 一般气温都较高 (双季晚稻则相对较低) , 有机物质分解加快, 微生物活动旺盛, 耗氧量多, 造成有毒物质积累, 不利于根系的生长, 这又要求不能长期淹水。因此, 在拔节、长穗期的水分管理上, 前期保持湿润, 保证通气良好, 后期适当建立浅水层, 尤其是抽穗前5~15天内的减数分裂及花粉内容物充实期应保持浅水层, 其余阶段以干湿交替、间隙灌溉为主, 确保田间清水硬板, 养根保叶, 提高根系活力。收获前10天断水, 切忌过早断水, 影响水稻品质和产量。其余时期, 以间歇湿润灌溉为主, 采取“陈水不干, 新水不进”的管水办法, 以协调地上地下部份生长。

二、搞好养分管理, 防止后期早衰

拔节、长穗期的施肥可分为施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在第一苞分化期至第一次枝梗分化期 (抽穗前30天左右) 施用, 保花肥的有效施肥期是雌雄蕊形成期到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之前 (抽穗前18天左右, 此时幼穗长度达1.0~1.5cm) 施用。拔节长穗期一般采用前稳、中攻施肥法, 主张适量施用促花肥。若前期生长不好, 苗数不足, 叶色变黄的田块, 每亩可施3~5kg尿素做促花肥, 以争取较多的有效穗数和增加每穗的粒数。反之长势好的则不施, 以免引起贪青晚熟和倒伏。保花肥无论在长势好的田块或长势不好的田块都要施用, 一般每亩施5~7.5kg尿素, 以满足水稻幼穗生长对氮素营养的需要。对保花肥的施用, 要掌握好到抽穗时叶色能自然褪淡, 防止施用过多, 造成后期贪青, 病虫害加重。

此外, 施用水稻专用叶面肥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水稻生育后期喷施叶面肥能优化稻株冠层结构, 促进光合作用, 提高光合效率, 延长上部功能叶片寿命, 有效地防止后期早衰, 达到明显的增产效果。特别是今年有较大比例的田块前期僵苗迟发, 部分田块目前脱肥黄瘦, 各地要结合防病治虫大力宣传根外施肥, 在水稻孕穗、破口期、齐穗期各施用1次, 每次亩用叶面肥50~100g对水喷雾, 养根保叶, 减少退化, 提高结实, 增加粒重。

三、综合防治病虫, 确保安全生产

水稻生产中后期是主要病虫发生危害盛期, 各地应根据植保部门预测预报, 密切关注穗期病虫害发生动态, 重点打好病虫防治总体战。近期必须突击抓好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的防治, 按照统一配方, 实行统防统治, 全面控制病虫危害。

四、立足抗灾减灾, 夺取丰产丰收

水稻生产中后期也是狂风、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期, 各地要立足抗大灾、抗多灾, 及早做好抗灾救灾预案, 防患于未然。要密切关注气象变化, 及时了解局部性和区域性灾害发生趋势, 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在田间管理上, 指导农户开好田间内外一套沟, 确保排灌通畅。及早制定抗逆应变技术措施, 确保灾后能及时恢复生长, 切实降低因灾损失。

水稻中后期常见病虫害防治 篇3

包括二化螟、大螟、三化螟, 以二化螟为害为主。二化螟常年发生三代, 以一、二代危害较重, 第三代危害再生稻。我区常年防治时间一般是:一代螟虫5月上旬, 二代螟虫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 三代在8月初。防治适期要依据当年气候情况等综合因素而定, 具体防治时间以植保部门预报为准。防治方法: (1) 消灭越冬螟虫, 压低发生基数; (2) 春耕灌水泡田, 销毁稻草和稻桩。一代螟虫在分蘖期当枯梢率达3%~5%, 二代螟虫孕穗期枯梢率在1%以上即应防治。常用药剂:水田亩用3.6%杀虫双大粒剂1~1.5kg撒施, 无水田亩 (1亩=1/15公顷, 下同) 用18%杀虫双水剂200~250ml (杀虫双对蚕毒性很大, 在使用时要防治污染桑叶) 或92%杀虫单原粉35g或5%锐劲特悬浮剂30~40ml或55%特杀螟50g, 对水50~60kg喷雾。

二、稻瘟病

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生此病, 该病症状主要特征是梭形病斑。根据发生的不同时期, 分为苗瘟病、叶瘟病、节瘟病、穗颈瘟、谷粒瘟。常见的是叶瘟病和穗颈瘟, 其中以穗颈瘟的危害损失最大。在水稻的分蘖盛期和孕穗末期至抽穗期最易感病。在水稻孕穗末至抽穗期, 当温度在20~30℃, 特别是在24~28℃, 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 再遇阴雨连绵的气候, 加之种植的水稻品种抗性较差, 就易发生穗颈瘟, 甚至流行。防治方法: (1) 药液浸秧。栽秧期用75%的三环唑750倍液在移栽前两天喷施或用药液浸秧3分钟后堆闷半小时再栽, 可以有效地控制本田叶瘟; (2) 叶瘟防治。用30%稻瘟灵乳油150ml或40%富士一号75~100ml对水50~60kg喷雾; (3) 预防穗颈瘟在破口初期用75%“丰登”25~30g, 对水50kg喷雾。

三、纹枯病

水稻封行到灌浆期, 如遇高温、连续阴雨, 病害易发生, 以偏重施氮肥、秧苗生长过密、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发病重。为害症状: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 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斑, 以后病斑增多, 常互相愈合成为不规则的大型云纹状斑, 其边缘为褐色, 中部灰绿色或淡褐色。叶片上的症状和叶鞘上基本相同。病害由下向上扩展, 严重时可上剑叶, 甚至造成穗部发病, 大片倒伏。拔节至孕穗期, 病窝率达15%~20%时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ml或铜大师1500倍液或农抗120 (6万单位) 200~250ml或20%纹枯净30~40g常规喷雾; (2) 50%多菌灵可湿性粉100g, 或70%甲托可湿性粉100~150g对水50kg, 常规喷雾。蓄留再生稻的田块尤其要注意纹枯病的防治。

四、稻飞虱

一般在7月左右随西南、东南季风迁入我区稻田危害 (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水稻叶片、叶鞘吸取养分) 。该虫具有隐蔽性 (大部分栖息在稻丛下部的叶鞘上产卵危害) 、暴发性、毁灭性 (一旦虫量急剧增加后可短期使全田水稻叶片枯焦象火烧过一样) , 因此, 7~8月, 在大风雨后要加强田间调查, 当百窝虫量达到1000~1500头时, 应组织施药围歼。亩用25%扑虱灵 (安全间隔期14天) 25~30g或25%速灭威可湿剂120g或10%大功臣10~15g对水50kg喷雾, 也可用生物农药“绿晶”1000~1500倍液喷雾。

五、稻纵卷叶螟以幼虫卷食稻叶

危害, 初龄幼虫在心叶或叶鞘里取食叶肉, 2龄后吐丝纵卷稻叶上、中部, 躲在卷叶内取食叶。当1、2龄幼虫 (长2~4mm) 占幼虫总数70%左右时, 即为防治适期。防治用药:40.7%乐斯本75~100ml, 对水50kg常规喷雾。

六、赤斑泡沫叶蝉

是我区水稻生产上危害较重的虫害之一, 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水稻叶片汁液危害。严重时全叶枯黄, 如火烧一样, 一般减产1~3成, 严重时减产5成以上。因此, 在水稻分蘖末期应加强田间调查, 根据若虫分泌泡沫的特性, 查找泡沫, 杀灭若虫。当田埂表层缝口出现较多白色泡沫时, 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针对性喷施 (注意将泡沫喷散, 药液才能接触虫体) ;成虫盛发期, 对1m2有3头以上的田块应施药防治, 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150ml或10%杀虫威乳油100ml或2.5%的敌杀死18~24ml, 对水50kg喷雾。

七、稻曲病

近年来在我区水稻上发生比较多, 在水稻扬花灌浆期发生。水稻抽穗前后低温、多雨, 日照少, 有利于发病。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越冬, 借气流传播。开始是在水稻穗上形成淡黄绿色像球形的稻曲, 病菌侵入谷粒后形成菌丝块, 菌丝增多后使内颖张开, 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带病谷和米, 人畜误食后会中毒。药剂防治:种子消毒处理可以预防;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ml或20%粉锈宁乳油50~75ml, 于始穗和齐穗期施药1次;也可亩用25%多菌灵250g, 于始花、盛花、灌浆初期各施药1次, 对水50kg喷雾。

(通联: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农牧

花生田间中后期管理技术措施 篇4

一、喷施花生叶面施肥

花生叶面施肥, 具有肥料吸收利用率高, 节约用肥增产显著的效果, 叶面施用氮、磷、钾肥, 花生植株吸收率达55.5%以上, 促进花生茎叶早生快发, 饱果数明显增加, 经济系数显著提高, 是花生灾后补救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一般可增产7%~10%。具体方法是:亩施多菌灵100克+富尔655, 50克+锌肥100克对水12.5千克喷雾;间隔10天磷酸二氢钾100克+甲基托布津100克+尿素100克对水12.5千克喷雾;间隔10天亩用过磷酸钙1千克对水15千克充分溶解8~10小时后, 取滤液12.5千克+尿素10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百菌清100克进行喷雾, 九月初亩用过磷酸钙1千克对水15千克充分溶解8~10小时后, 取滤液12.5千克+尿素10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甲基托布津100克+多菌灵100克进行喷雾。

二、加强花生病虫害防治

1. 蚜虫防治

在花生中前期是蚜虫发生期, 防治方法是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 (即:1两药剂对40千克水以下同此) 或20%广克威乳油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2. 花生叶斑病防治

花生叶斑病是褐斑病与黑斑病的统称, 当植株叶斑病尚未发生时, 开始叶面喷施500倍的多菌灵与代森锰锌的混配液, 再加磷酸二氢钾、尿素各100克/50千克水, 连续喷3次, 间隔12~15天喷一次。

3. 地下害虫的防治

花生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 一是50%的辛硫磷乳剂1两, 拌花生种子25千克。二是在花生生长后期如有地下危害, 可用50%辛硫磷乳剂500~800倍夜灌墩。

三、加强花生缺铁性黄叶病防治

花生缺铁性黄叶病是因降雨或灌溉引起的生理性缺铁性病害, 每到7~8月份开花下针及荚果膨大期, 常常发生黄叶现象, 如不及时防治, 将造成叶片脱落, 植株死亡, 对花生产量影响极大。

症状表现:由于铁在植株体内活性小、移动性很差, 不易被重复利用。当花生缺铁时, 首先表现为上部的嫩叶失绿, 而下部老叶及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缺铁时, 叶脉失绿进而黄化, 上部新叶全部变白, 出现褐斑坏死, 干枯而脱落。花生缺铁失绿症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叶片大小无明显改变, 失绿黄化显著。

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篇5

1科学追肥

夏玉米中后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是玉米需肥的高峰期,应根据苗情长势和底肥施用情况,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

1.1巧施拔节肥

玉米进入拔节期后,茎叶生长旺盛,内部雌雄穗迅速分化,是生长最快的时期,需要大量养分,及时追施拔节肥,可为后期高产搭好骨架。拔节肥通常在玉米7~9叶时拔节前后追施。地肥苗壮的适当迟施、少施,地瘦苗弱的早施、重施,一般亩施粪水800~1000kg、尿素3~4kg,混匀穴、条施。有利于根系发育健壮、秆壮穗多,穗大粒多,并可防止空秆和倒伏。

1.2重施孕穗肥

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是施孕穗肥的最适宜时期。此时正值雌穗小穗、小花分化盛期,是决定果穗大小和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如果缺肥常会导致秃顶、秕粒增多,产量严重下降,因此要重施孕穗肥。应在玉米抽雄前10~15天根据地力、长势施入。地力差、基肥少、长势弱的,应亩施腐熟厩肥1500kg,混入尿素7~8kg,穴施或条施;中等田玉米,亩施厩肥1000kg,混尿素5~6kg施入;生长健旺的,亩施粪水600kg、尿素4~5kg。

1.3补施花粒肥

在抽雄至吐丝期间追施的肥料为花粒肥。花粒肥的主要作用是在籽粒灌浆开始后补充植株养分,防止后期植株早衰、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施花粒肥应看玉米长势而定,在穗肥充足,植株长相好,叶色浓绿,无早衰退淡现象的田块,则可不施,以免延长生育期。若穗肥不足,植株发生脱肥现象,则应补施花粒肥。花粒肥施用的原则是“宜早勿迟”。一般亩施尿素5kg或碳铵10~15kg,打穴深施。也可用1%~2%尿素与0.4%~0.5%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亩用溶液70~100kg。

2抗旱防涝

夏玉米怕旱又怕涝,拔节后是攻大穗的关键时期,也是旱、涝、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抗旱防涝。

2.1保证穗期水分供给

玉米抽雄前后是水分的“临界期”,尤其是抽雄前10~15天到开花后20天之间,玉米对水分最敏感,是需水关键期。此时遇旱,幼穗发育不好,严重时,雄穗抽不出,雌穗吐丝迟,不能正常受精,缺粒、秃顶多,空秆多,使玉米减产,因此,一定要保证穗期水分供给,抽雄前后一旦出现旱情,要及时灌溉。玉米穗期要灌好两次水,第1次在大喇叭口前后,应结合追穗肥进行灌溉,以利于发挥肥效。第2次在抽雄前后,灌水量适当加大。

2.2浇好灌浆水

玉米吐丝后进入灌浆期,叶片光合作用旺盛,是玉米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光合产物及前期贮存在茎叶中的有机物质需要有充足水分才能正常运转到籽粒中去,所以需水较多。根据降雨情况,一般玉米抽雄开花到成熟应浇2~3次水,以满足玉米开花灌浆对水分的需求。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根系的活力和吸收能力,促进灌浆速度,增加干物质积累。

同时也要注意防洪防涝,使土壤持水量不能超过80%,否则会引起根系缺氧,导致根系早衰,降低粒重,因此应及时做好玉米田排水涝工作。

3及时除治病虫害

夏玉米中后期是多种病虫的盛发期,主要虫害有玉米螟、粘虫、蚜虫、红蜘蛛等,主要病害有叶斑病、茎腐(青枯)病、锈病等,通过预报预测,加强预防控制。

3.1玉米螟防治

一般虫株率达到10%时,可用1%辛硫磷颗粒剂,往玉米心叶内定量撒施,每株1g左右。

3.2玉米蚜虫防治

可用50%辟蚜雾每亩8~10g或10%吡虫啉每亩10~15g对水45kg喷雾防治。

3.3粘虫防治

可用2.5%溴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

3.4红蜘蛛防治

玉米灌浆后特别是遇到干旱炎热天气时,也是红蜘蛛危害最盛期,当田间虫害叶片率达10%以上时可采用三氯杀螨醇或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洒叶片背面。

3.5叶斑病防治

可用50%多菌灵、75%代森锰锌、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

3.6锈病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超微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等喷雾防治。

3.7青枯病防治

应以预防为主,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现零星病株时,可用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浇根,每株灌药液500m L。

4防止倒伏

中后期倒伏是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在种植耐密植抗倒伏品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中耕培土、及时去除小弱空株等措施的基础上,如发现密度过大、有严重倒伏危险的地块可提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在孕穗前喷施50%矮壮素水剂200倍液,进行预防。夏玉米中后期易遭遇狂风暴雨天气,灌水前应密切注意当地天气预报,在狂风暴雨到来之际,应禁止灌水。雨过风停之后,再行灌水。如遇倒伏,应及时扶直。

5人工去雄,辅助授粉

去雄能减少养分消耗,促进雌穗发育;降低株高,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抗倒能力;克服雌雄穗开花脱节现象,有利于花期相遇,提高结实率;减轻螟虫危害。去雄要掌握好时间,去早了操作困难,且雄穗太嫩,容易拔断或带出心叶;过迟则养分消耗过多,增产不显著。去雄的适期是雄穗抽出心叶约三分之一至一半,这时手捏得住,稍微用力即可拔出。以晴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操作为好,这样伤口容易愈合。去雄株数一般占全田总株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最多不超过一半,一般隔行或隔株去雄。靠地边的两行和地头的两株不宜去雄,以免影响传粉。去雄后结合进行辅助授粉效果更好。人工辅助授粉能减少秃顶和缺粒现象,能使籽粒饱满。当田间90%植株花丝长到5cm以上时,可于晴天上午8~10小时间进行操作,一般2~3次即可。

6适期收获

大豆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分析 篇6

关键词:大豆,田间管理,技术

近些年来, 随着气候的变化, 东北地区春季常出现低温的情况, 所以导致大豆播种不得较以往有所推迟, 一般较正常年份晚1 周左右, 而一般到6、7 月份气温才能升高, 会使大豆加速生长, 但由于播种期的推迟, 往往使大豆的生育期比常年晚4、5d, 进入盛夏后, 往往多雨, 气温会降低一些, 易发病虫害, 而有些少雨地区往往又易发生干旱, 导致大豆的生长出现不均, 所以大豆的田间管理, 一定要结合大豆的长势和天气变化, 以促早熟、增粒重、防病虫为管理目标。

1 间苗、中耕及除草

由于东北地区在播种期间常常会遇到干旱情况, 所以播种时为了保苗往往要加大播种量, 这导致出苗后苗的密度会大一些, 要及时间苗, 使苗的分布尽可能均匀一些, 防止苗欺苗现象出现, 虽然现在用播种机播种, 对于播种量和苗距能有效控制, 但在加大密度的情况下, 还是容易使苗距过小, 及时间苗, 可以确保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 减少土壤养分和水分的消耗, 促进幼苗的发育健壮, 达到壮苗的效果, 提高大豆的产量, 间苗时间一般在大豆幼苗长出2 片单叶, 第1 片复叶尚未展开时进行, 拨除病苗、弱苗和杂苗, 保留健壮苗。

传统的大豆生产在中耕环节要进行3 铲3 趟, 分别在6 月初、6 月下旬及7 月初进行, 最后1 次趟地要起大垄, 现在由于耕作方式的改变, 基本上不铲, 只进行2 趟, 第1 趟主要是为了起到松土的作用, 第2 趟要起垄培土, 目的是为了促进根系生长, 防止倒伏。中耕要要据植株的长势及品种特性合理进行, 一般长势弱、植株偏小一些的田块, 要在大豆没封垄前及时进行中耕、散墒、除草、补肥工作, 以促进大豆的良好生长。

除草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多采用除草剂, 一般播前进行喷洒。如果大豆生长过程中, 有些大草仍然生长, 则需要人工拔除, 避免生长过旺, 影响田间的透光通风, 同时也减少这些杂草同大豆植株进行水分和养分的争夺。

2 肥水管理

大豆的生产的中后期科学施肥能起到增加结荚数和增加粒重的作用, 可以根据地力情况施用氮肥, 或者喷洒叶面肥。一般每公顷施用硝铵80kg便可, 可结合地力情况酌情增减, 施用方式一般结合第2 次趟地采用沟施, 在大豆的开花初期和结荚期, 可以喷洒叶面肥进行增加粒重和结荚数, 特别是针对于播种期延后而导致生育进程较晚的情况下, 叶面肥能有效加快生育进程, 促进大豆早熟, 能防止早霜危害, 叶面肥喷施可用尿素和KH2PO4。每667m2用量分别为350 ~ 700g和200g左右便可, 结合土壤的情况增施微肥, 兑水喷洒, 一般在午后16:00 左右为宜, 总之追肥要根据苗情进行合理施用。

东北地区水量分布在时空上十分不均衡, 常常时春季干旱, 而到了夏季则会雨水较多, 出现内涝, 对于一些地势低洼的地区, 常易积水, 所以要及时进行排水防止积水过久, 可采用机械进行排水或人工挖沟进行排水。尽可能避免田间积水时过长, 特别是耕层滞水, 大豆不耐涝, 一旦出现水浸, 会严重影响其生长, 出现黄叶。排水后要把倒伏的植株扶正, 如果叶面有淤泥, 要用水洗去, 使叶片受光良好, 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恢复生长。

3 防治病虫害

3.1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在大豆食心虫盛发期, 对于植株长势好的田块, 可以每公倾用80% 敌敌畏乳油1.52~2.5kg, 用500 根左右的高秆作物秸秆进行蘸药, 然后在田间均匀分布进行插秆。而对于大豆长势一般的田块, 可能采用溴氰菊酯、或者杀灭菊酯乳剂加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药液进行喷雾, 喷洒时要注意将药液喷在植株的冠层以下的茎秆或豆荚上。

3.2红蜘蛛的防治

干旱天气是红蜘蛛易发的天气, 特别是连续干旱能加速此虫的加快繁殖。可以采用毒死蜱乳油、阿维菌素两种药剂混合后进行喷雾, 也可以采用扫螨净乳油或霸螨灵悬浮剂进行喷雾, 配制成1000 ~ 2000 倍的溶液进行防治。

3.3灰斑病、霜霉病、根腐病的防治

这些病害都是病菌而引发的, 特别是田间的湿度过大时, 极易发生, 重点的防治是进行灭菌, 在防治时可采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瑞毒霉锰锌、退菌特等药液进行喷施, 而对于大豆根腐病, 遇到雨水天气要及时进行排水散墒, 拔除病株, 防治病虫扩散。

4 及时收获减损失

套作大豆中后期田间管理关键技术 篇7

当前大豆生育时期正值初花期, 也是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为了确保2013年四川大豆高产稳产增收, 我们针对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情况, 特制定出2013年四川套作大豆中后期田间管理指导意见, 以供农技推广部门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一、理沟排渍, 确保豆苗健壮生长

对排水不畅, 积水较多或土壤湿度大的地块, 要及时开沟排渍, 防止土壤长期积水和维持高湿度土壤状况, 减少因根腐病和疫霉根腐病为害而死苗现象, 确保豆苗正常生长发育。

二、及时抢收玉米, 清除杂草, 亮出大豆幼苗

由于玉米植株高大, 对大豆形成荫蔽, 通风透光性差, 影响豆苗正常生长。因此, 玉米成熟后要及时收获玉米, 拨倒秸杆, 并清除田间杂草, 以促进豆苗健壮生长发育。

三、酌施花肥, 增施保花增荚叶面肥

玉米收后及时对豆苗长势差、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田块增施花肥, 每亩用尿素3~5kg加水稀释后穴施或雨后丢施于穴中。如果土壤供肥力强, 植株生长健壮, 应不施花肥, 以免引起植株旺长, 造成倒伏和增加花荚的脱落。同时结合施花肥, 还可叶面喷施磷、钾肥和硼、钼等微肥, 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g、钼酸铵25g、硼砂100g (先用少量温热水将钼酸铵和硼砂溶解) , 加水50kg稀释后均匀喷于植株及叶片。

四、加强对根腐病和疫霉根腐病等病虫害的防控

根腐病和疫霉根腐病是四川大豆主要病害, 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 必须加以重点防控。防控方法:大豆植株发病初期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精甲霜·锰锌400~500倍混合液喷雾茎根部防治, 每隔7天喷1次, 2~3次即可, 能够有效防控根腐病和疫霉根腐病的发生与为害。另外, 植株发病时应及时拔掉病株, 远离豆田埋掉。

五、加强对豆秆黑潜蝇、蚜虫等害虫的综合防控

豆秆黑潜蝇、蚜虫是四川大豆的主要害虫, 发生普遍, 对大豆产量形成影响较大, 必须进行有效防控。防控方法:分别在初花期及结荚期用菊酯类农药800倍液与吡虫啉1 400倍液的混合液喷雾叶片, 可同时防控豆秆黑潜蝇、蚜虫和各类食叶食粒害虫的危害。

六、化控壮苗, 控旺防倒

上一篇:住宅小区绿化管理研究下一篇:转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