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夏锄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共11篇)
水稻夏锄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篇1
水稻夏锄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1、开源节流.增强灌溉能力由于各地坚决实施水改旱,增加补充水源等措施,目前水稻生产形势较好,水源不足仍然是水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作 者:周至德 程敏 作者单位:周至德(黑龙江省泰来县农业委员会,152400)程敏(黑龙江省富裕县职教中心,161200)
刊 名:农民致富之友 英文刊名:NONGMIN ZHIFUZHIYOU YUEKAN 年,卷(期): “”(8) 分类号: 关键词:水稻夏锄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篇2
一是防好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
要高度重视以穗颈瘟为主的稻瘟病防控, 立足预防为主, 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 无论前期是否打过防治叶瘟病的药, 均要在水稻破口期和抽穗末期防治穗颈瘟。可每亩用20%三环唑100 g或40%稻瘟灵 (富士一号) 乳油100 mL或克温散100 mL, 兑水50~60 kg喷雾;或选用枯草芽孢杆菌 (1 000亿活芽孢) , 亩用10 g兑水20 kg进行细雾喷施。当前正是预防纹枯病的最佳时期, 要抓紧防治。可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 每亩100 mL加水50 L喷雾;或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 mL与40%异稻瘟净乳油150~200 mL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混用防治。
二是施好粒肥。
目前叶色发黄的稻田, 出穗后叶片叶绿素含量低, 将影响灌浆速度, 应适当施用粒肥。一般每公顷施用尿素25 kg左右。前中期施氮肥多或土壤肥力高、叶色深绿的地块, 应结合防治穗颈瘟, 施用磷酸二氢钾等营养物质促进正常生长发育。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篇3
二、分蘖期管理。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管理任务.要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蘖,控制无效蘖,到最高分蘖期能达到正常的“拔节黄”,为丰产打下基础。 (一)早施分蘖肥。 在分蘖始期,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蘖的需要,每平方米施用尿素2.5千克为宜,最多不超过5千克。施肥不可过晚,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 (二)浅水勤浇、适当晒田。 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浇水1寸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质变劣,危害稻苗。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生长过旺时,可给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 (三)防除杂草和病虫害。 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的繁重劳动。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时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如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三、长穗期管理。水稻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 除茎秆急剧增长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蘖向两极转化,有效蘖继续生长发育,无效蘖逐渐枯死,稻田防止过早封行,保证幼穗分化良好。 (一)巧施拔节长穗肥。 凡是拔节后叶黄缺肥田,应巧施穗肥,对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一般施用尿素2.5~5千克左右。不可施肥过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孕穗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期茎叶发黄,呈早衰状态,可在出穗前15~18天巧施粒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尿素 l~2千克。切忌施肥量过大,引起贪青晚熟。 (二)灌好“养胎”水,适时落干晒田。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时期,是耐旱、耐寒力最弱时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响,不但影响花粉粒正常发育, 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数少、空壳多,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此时正值盛夏,日照强,温度高,适当加深水层,可以控制水温。一般保持水层2~3寸深。 (三)防治病虫害。水稻拔节后,病虫害流行,纹枯病、白叶枯病、叶稻瘟以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等常在这一时期为害,要注意及时除治。
四、结实期管理。 水稻在这时期管理上总的原则是:养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促使粒大粒饱,防止空壳秕粒。 (一)合理灌溉、适时排水。 在出穗扬花期间,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调节水温,提高空气湿度,以利开花授粉。到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就是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 l~2天,再灌一次水。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有利于促进灌浆,防止早衰。进入蜡熟期,要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3~4天, 再行灌水。后期,收割前7~10天把水放干。 (二)适时收获。 水稻收获一般在蜡熟后期至完熟初期。 这时谷粒变黄,茎、叶、穗变黄,应及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
(本刊编辑部综合责编)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篇4
⒉分蘖期管理 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 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 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管理任务:要促分蘖早生快发, 增加有效蘖, 控制无效蘖, 到最高分蘖期能达到正常的“拔节黄”, 为丰产打下基础。 (1) 早施分蘖肥。在分蘖始期, 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蘖的需要, 每亩施用尿素2.5公斤为宜, 最多不超过5公斤。施肥不可过晚, 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 (2) 浅水勤灌, 适当晒田。水稻在分蘖期间, 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 一般灌水1寸, 能提高地温水温, 促进土壤养分分解, 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 能促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 防止水质变劣, 危害稻苗。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 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生长过旺时, 可给合排水晒田, 控制生长, 减少无效蘖, 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 (3) 防除杂草和病虫害。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的繁重劳动。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有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 应及时检查, 及时防治。
⒊长穗期管理 水稻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 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除茎秆急剧增长外, 幼穗迅速分化形成, 分集向两极转化, 有效集继续生长发育, 无效集逐渐枯死, 稻田防止过早封行, 保证幼穗分化良好。 (1) 巧施拔节长穗肥。凡是拔节后叶黄缺肥田, 应巧施穗肥, 对巩固有效分蘖, 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一般施用尿素2.5~5公斤。不可施肥过多, 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孕穗一般不再追肥, 如孕穗末期茎叶发黄, 呈早衰状态, 可在出穗前15~18天巧施粒肥。一般每亩施尿素1~2公斤。切忌施肥量过大, 引起贪青晚熟。 (2) 灌好“养胎”水, 适时落干晒田。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快和需水最多时期, 是耐旱、耐寒力最弱时期。如果缺水, 幼穗首先受到影响, 不但影晌花粉粒正常发育, 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 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数少、空壳多, 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此时正值盛夏, 日照强, 温度高, 适当加深水层, 可以控制水温。一般保持水层深2~3寸。 (3) 防治病虫害。水稻拔节后, 病虫害流行, 纹枯病、白叶桔病、叶稻瘟以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等常在这一时期为害, 要注意及时除治。
水稻施肥量化管理技术 篇5
1.水稻秧田施肥管理
1.1断奶肥 水稻秧苗到三叶期,谷粒内的营养物质全部耗尽,营养来源转为全部需要自己吸收和制造,而且水稻种子中的蛋白质氮在1叶1心期已分解完毕,同时春季气温低、肥效发挥慢,所以提倡施“断奶肥”,要分别在1叶1心和2叶1心期分两次提早施好速效“断奶肥”,喷后及时用清水洗苗2遍;只有提前施才能及时利用,到三叶期施就晚了,已经是促蘖肥了,起不到补充“断奶肥”的作用。
1.2送嫁肥所谓“送嫁肥”,就是在水稻起秧前一天追施磷酸二铵,追肥后及时浇水。磷具有促进植物新细胞形成及幼苗生长的作用,在植物体内比较集中在根尖、幼叶及生殖器官等富有生命力的幼嫩组织中,水稻植株中,分蘖期含磷量最高。这说明,水稻从幼苗期至分蘖期对磷的需求量比较大,有效的供给磷肥,对于促进水稻秧苗移栽后加快生长、返青、分蘖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基肥施入本田的磷肥,混杂在耕层土壤中,由于春季地温较低,磷元素移动性弱,而水稻秧苗根系接触土壤范围较小,影响了对磷的吸收。施“送嫁肥”直接把磷肥施在秧苗根部土壤中,解决了水稻吸收磷的矛盾。
2.底肥要早施、深施、少施
底肥要早施,不要施完肥就插秧,应当在插秧前一周结合耕翻地把混合好的化肥和农家肥均匀地扬到稻地里,然后进行耕翻,耕翻深度应达到15~20cm,以便于诱导根系往深扎,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施肥量除农家肥、磷肥、硅肥、锌肥全部施入外,氮肥应施总量的30%,钾肥应施总量的25%。降低水稻插秧时土壤的浓度,有利于扎根缓苗,缩短返青期。
农家肥是完全性肥料,它含有水稻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可以减少土壤养分的固定,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调节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水稻根系氧气供给量,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
硅肥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使茎叶挺直,促进有机物积累,能增加作物茎秆的机械强度,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能减少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活化土壤中的磷,提高磷肥的利用率,能很好的调节作物对氮磷钾等不同养分的平衡吸收,强化钙、镁的吸收和利用,能改良土壤,矫正土壤酸度,促进有机肥分解,抑制土壤病菌、抗重茬及减轻重金属污染。
氮肥施用量要严格控制,施氮量越多,容易贪青晚熟,易得病生蟲,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也会增高,也就是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越差,所以在兼顾产量和效益的同时,尿素总的施肥量应控制在150kg以内,硫酸铵应控制在250kg以内。
3.追肥要少施、勤施、看长势施
水稻追肥总的原则是要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施肥,造成前期徒长,导致营养生长过旺,容易造成倒伏。
3.1早施返青分蘖肥 在6月上旬施硫酸铵由于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还能缓解土壤的酸碱性,使本田的环境条件适应秧苗的生长发育,促进水稻早生根、生新根,缩短返青时间。
3.2适时施补肥 6月中旬是水稻分蘖旺盛时期,及时施肥能够增加水稻分蘖数量,使水稻早生快发,在短时间内达到足够的有效分蘖数,确保穗大穗齐,籽粒成熟度一致。
3.3看长势施穗肥 心叶往下第三叶片下披时,不施穗肥;心叶往下第三叶片有病斑时,不施穗肥;插秧过密,封行过早,植株高大不施穗肥。水稻幼穗正在分化时,幼穗长出2~3个稻粒时,心叶往下第三叶间叶直立,叶片没有病斑,出现这种症状必须施穗肥。
4.叶面肥要低浓度大容量施入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篇6
关键词: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3-25-1
围绕着水稻的高产高效和优质问题,国家一直在积极努力地寻求突破,目前从水稻品种选择到最后的收获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的体系,一些新的水稻品种和生产技术被不断推广与应用。在实际种植中,农户在进行这些措施的实践中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一些细节部分的忽视却很容易影响整体的收益,文章为此整理了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仅供读者参考。
1选择品种
为了保证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选种是关键环节。选种首先要因地制宜,然后考虑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尽量保证种子发芽后生命力旺盛。在购买种子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要到正规经销商处购买种子,观察是否是正规商品。要选择种子纯度高,发芽率高的品种。
2处理种子
种子处理是可以保证种子发芽质量的关键环节,由晒种、选种和浸种几个步骤组成。
晒种。晒种能够促进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发芽率。选择阳光充足的好天气晒种3天即可;选种。用清水选种只能选出空秕籽粒,没有成熟好的半成粒就选不出来;浸种消毒。水稻种子稻壳厚,吸水慢,所以在催芽前要浸种,使其充分吸水;为防止水稻病害,还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水稻浸种时间长短与浸种水温的高低有关。一般水温15℃浸种5~6天,水温10℃浸种7~8天。消毒可用恶苗灵、咪鲜胺浸种。注意浓度不要过大,浓度过大或浸种时间长会抑制芽生长,出芽慢。
3选择合适时间播种,密植程度适宜
在水稻的播种期内,一定要注意两个基本准则,一个是安全孕穗,一个是安全齐穗。如果是一季稻,要注意孕穗期到扬花期这个阶段避开盛夏高温时期。如果是双季稻,要确保其安全齐穗不会在冬天来临时还未完成。育秧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应该将秧床留足,并对秧龄严格控制。在进行插秧时要确保秧苗在土壤肥力的范围内数量饱和,最佳的栽种方式是东西向宽行窄株栽插。因此选择合适时间播种,密植程度适宜非常关键。
4施肥比例平衡
根据测土配方进行施肥,并且要根据水稻的产量目标确定正确的施肥量,使土壤中的氮磷钾能够达到平衡状态,并且要对锌肥等微肥的使用留心。在施肥期间应该对基肥、蘖肥、穗肥的比例进行合理的规划,传统的基蘖肥为主或全部基蘖肥的施肥习惯并不合理,因此要对穗肥的使用重视。在施基肥时,最好用犁沟肥的方法取代原有的耖口肥方法,让肥料和泥土融合在一起,从而避免肥料的流失,使肥料能够充分被利用。在追肥时用湿润施取代水层施,也就是在田面湿润时再进行追肥,等肥料溶化后渗入土壤后再进行灌水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肥料的流失和脱氮。在根外喷施叶面肥,可以确保水稻茎叶直接将肥料吸收利用,不但能有效降低施肥量,而有很高的成效。根据水稻的长势对症喷施叶面肥,一般最好在孕穗、始穗、灌浆和齐穗期进行比较好,也可以结合病虫害的防治一起进行。施肥比例要平衡,才能有助于水稻生长,才能保证水稻的高产增收。
5管水科学合理
在水稻秋插之后,要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科學合理的管水工作,这也是确保水稻能够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步骤。在生产的过程中要确保灌溉,这样有利于蘖的生成。在水稻的生长期中,只有以下两种特殊情况:在移栽返青、破口抽穗、用药施肥的时候一般使用浅水灌溉,而在特殊天气条件时采用深水护苗,其余时候一般都是进行无水层或湿润灌溉,这样可以使土壤内的氧气充足,从而确保根系能够迅速成长发育,具备足够的活力。要做到用浅水插秧促进根系活力,薄露发根的方法促进分蘖。在进行分蘖肥的使用时要确保田面没有水,在施完之后要用浅水灌溉,以水带肥。在茎蘖数达到了成穗数的90%左右,可以适当地搁田,在生育的后期要进行干湿交替的灌溉方法,一直到水稻成熟。
6注意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如果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方法不正确,很容易造成水稻减产,所以农户一定要积极学习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的防治,一是要注意选择具有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二是要注意种子消毒,并用药剂拌种,这样有利于增强抗病虫的能力;三是要做好稻田耕沤的灭螟工作;第四要在秧田期喷洒超级送嫁药;第五是要注意用药的科学性。一般种传病害和灰飞虱、螟虫会在水稻播种期出现,而穗瘟、稻曲病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会出现在水稻破口期,稻飞虱在水稻穗期也很常见,因此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科学的药剂,可以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
7 结语
只有通过科学管理,才能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本文分别从水稻的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有肥水管理以及应该注意的病虫害几大方面介绍了水稻的栽培管理技术,可能还不够全面,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陈建群.水稻栽培管理技术浅谈[J].大观周刊,2013,(5):119.
[2]徐光华.水稻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41.
[3] 赵全久,居立海,于湧鑫.直播水稻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中国农技推广.2005,(09)
[4] 吴淑琴.确保水稻高产、稳产的几项栽培管理措施[J]. 垦殖与稻作.2004,(02)
[5] 吉明发.水稻直播高产栽培管理关键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8,(09)
水稻插秧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 篇7
关键词:水稻,插秧,田间管理
1 插秧技术
1.1 适期早插
1.1.1 确定插秧期的原则水稻秧栽培的基本经验是“不育五月苗, 不插六月秧”。
1.1.2 各地的插秧期根据各地不同的积温选择适宜的插秧时间。
1.2 适当稀插
稻秧在田间的分布密度是由行距、穴距和每穴株数决定的。因此, 既或同一密度, 行、穴距不一定是相同的。如9×4 (就是行距30 cm, 穴距13 cm) 、8×4.5、7×5.2、6×6, 这些插秧规格每平方米都是25穴。就是说水稻单位面积上的密度相同, 然而, 由于行距、穴距不—样, 表现在稻株生育上是有一定的差异。即随着穴距增大, 行距缩小, 使水稻田间通风、透光状况恶化, 后期下部叶片早枯, 上部叶片也因相互遮阴影响光合作用而减产。水稻旱育稀植穴距:—般来讲以3~4株为宜, 超过4株时穴中间必须有—株夹在中间成为夹心苗。
1.3 插秧方法
1.3.1 带土移栽
带土移栽就是将秧苗根部2 cm厚的土壤同秧苗—起铲下, 用手掰秧, 秧苗带着土块栽到本田。浮苗少, 补苗量也少。不仅省工, 还能保证秧苗生长整齐一致。
1.3.2 拔苗手插
拔苗手插是在起苗前1-2 d就把水灌入秧田, 使水慢慢渗透到根部土壤。拔秧时用手捏住秧苗基部, 沿床面向后用力, 把秧苗拔下来。然后, 握紧苗茎, 上下摆动, 把泥洗净;在距根3.3 cm处捆成小捆, 运到本田。人站在田埂上, 把成捆的秧苗向远处投掷。
插秧结束后, 因需要补苗, 所以要把剩余的秧苗分成小把寄存在水田的一角。待补苗结束后, 一定要将余下的苗扔掉, 否则这些苗将成为病虫害发生的根源。
手插秧的方法:用三个指头轻轻地拿住秧, 浅插到泥水中, 一般只1~2 cm深, 即不漂苗的程度。不熟练的人容易插深, 插深了水稻初期生育不好, 还会影响以后的产量。
1.3.3 注意事项
当天起的秧苗要当天插完, 不要在本田中寄秧;移栽前, 本田地不能落水晒盖, 要保持泥浆松软;力争每穴插苗数—致, 插的深浅一致, 行向直、穴距匀。为了保证插秧的质量, 要拉紧插秧绳, 绳上固定的穴距的标记要等距, 按标记插秧, 每两人组, 使用两条插秧绳;为了便于中耕管理, 池埂两边的苗行要准, 均匀—致。
2 田间管理
2.1 插秧后分蘖期田间管理
缺苗地块要进行查田补插, 保证全苗。实行寸水灌溉, 水源不足的要采取湿润灌溉的方法, 节水灌溉, 结合灌水补追速效肥料, 解除因缺水造成的缺肥现象。大力提倡人工除草、暄地灭草, 促进生根增蘖。
2.2 浅水灌溉
采取浅、湿、干间歇节水灌溉技术。除水稻幼穗分化期遇17℃以下低温灌15~20 cm深水层外, 18℃以上均实行浅、湿、干间歇节水灌溉, 一般灌3-5 cm水层即可, 待落干再灌。对于因降雨造成内涝严重的田块, 应设法排水, 降低水层, 千方百计增加有效分蘖。有效分蘖结束时生长繁茂的地块立即排水晒田3~5 d, 控制无效分蘖, 促进根系发育。之后采取湿润灌溉, 养根保叶, 活杆成熟。
井灌地块要利用蓄水池晒水灌田, 并可采用高射抛水、延长水渠、轮换加宽水口、表层水进田、昼晒夜灌的方法, 提高水温, 加快水稻生育进程, 防止贪青晚熟。要割净田埂杂草, 增加田间通透能力, 既可防治病虫害, 又可以保证阳光直射水面, 提高水温。抽穗前5 d排水晒一次田, 确保抽穗集中, 提前抽穗。要适时早断水, 促进早熟, 洼地早排, 漏水地适当晚排。
2.3 科学施肥
适时提早各期追肥, 增施磷钾肥, 控制氮肥施用, 并做到因品种、因时、因地、因长势等巧施调节肥, 整个生育期采取少吃多餐的施肥法, 提高稻米质量, 保证安全成熟。尤其中晚熟品种, 更不能过量施用氮肥, 要控制尿素的用量, 需追施氮肥的地块, 要尽可能施用硫酸铵等速效氮肥。
2.4 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叶面肥对促进水稻早熟、增强抗逆性、改善稻米品质等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应采取叶面喷肥, 重点喷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补充微量元素, 调节养分平衡, 增强抗逆性促进早熟。如磷酸二氢钾等。
2.5 综合防治病、虫、杂草
2.5.1 除草
以不影响水稻分蘖、安全、绿色环保为目标。使用对水稻无抑制作用的高效、安全杀稗剂, 如瑞飞特、禾大壮、阿罗津和苯噻草胺类除草剂加苄嘧磺隆 (农得时) 或吡嘧磺隆 (草克星) 进行除草, 辅助人工除薅。
2.5.2 防病
以预防稻瘟病为主, 做好预测预报, 及时做好防治工作。预防稻瘟病主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喷药两次, 中间间隔10~15 d。对发病地块要治早治了治好, 防止影响水稻生育, 防治药剂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在发病初期使用使百克、施宝克等药剂喷雾防治, 喷药时间应选择下午四点后。
2.5.3 防虫
高产优质水稻本田管理技术 篇8
1 水稻返青分蘖期管理
此期水稻营养器官迅速生长,根系迅速扩大,叶片不断生出,光合面积不断扩大,开始分蘖,是决定水稻穗数的关键时期。一是查苗补栽。即消灭缺苗,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二是及时灌返青水。插秧后要及时灌水,水层深约为苗高的1/2,小苗水层为3 cm,大苗5 cm,时间为3~4 d。三是浅灌分蘖水,够蘖晒田。秧田返青后,水层回落到3 cm左右,一直到有效分蘖终止,当总蘖数达到计划穗数的1.3~1.4倍时,排水晒田。一般早熟品种拔节后开始晒田,中、晚熟品种在分蘖末期晒田。晒田还要看长势和根系,叶色浓、黑根应早晒、重晒,晒田一般到苗色落黄为止。注意盐碱地尽量避免排水晒田,可适当换水,以水洗盐。四是早施、重施分蘖肥。分蘖肥应该在插秧后5~7 d开始施入,施肥量应占总氮量的30%~40%,可施尿素112.5 kg/hm2作分蘖肥。五是化学除草与虫害防治。随分蘖肥的施入拌除草剂苄·乙进行化学除草,主要消灭以稗草、牛毛草为主的前期杂草;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 g/hm2+3.2%阿维菌素乳油495 m L/hm2喷雾防治稻蓟马,也可选择150 g/L的杜邦·凯思(茚虫威)270 m L/hm2,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
2 水稻拔节孕穗期管理
此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是决定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一是巧灌水。根据河南省的相关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不断水,土壤含水量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95%~100%,为促进根系生长及充分发挥功能,应以浅水勤灌为主[7,8],一般灌水深为5~7 cm。二是巧施穗肥。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穗肥巧施,要看苗施肥。在土壤肥及基肥足、长势旺、未出现拔节黄的情况下,可不施穗肥,以免贪青晚熟,引起倒伏;对于生育期短的中、早熟品种,一般只施保花肥;对于生育期长的品种及土壤肥力低的稻田,可既施促花肥,又施保花肥。穗肥用量不宜过大,正常情况下,施用硫酸铵52.5~150.0 kg/hm2。三是防治病虫害。此期应根据实际情况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以及稻苞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
3 水稻结实期管理
此期营养生长基本停止,转入以开花结实为主的生殖生长时期,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一是间歇浅灌。抽穗开花期间保持3 cm左右的水层,开花后间歇浅灌;乳熟期保持田间湿湿干干,以湿为主,每灌1次水自然落干,停1~2 d再灌;蜡熟期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以干为主,每灌1次水后自然落干,停3~4 d再灌。一般收获前7 d停止灌水,以便收割。二是酌施粒肥。施用原则:早施、少施,只在薄地上,抽穗时叶片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叶片含氮量低于1.3%时才施,用量一般以硫酸铵75~105 kg/hm2为宜,也可施用尿素15 kg/hm2左右,加磷酸二氢钾3 kg/hm2,对水750~900 kg,用喷雾器叶面喷洒,对贪青稻田可只喷磷酸二氢钾。三是防治病虫。此期主要防治穗颈瘟、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蝗等。四是适时收获。水稻收获适期为蜡熟末期和完熟初期,此期稻穗外部主要特征有:谷粒全部变硬;穗轴上干下黄;有2/3枝梗已干枯,即应及时收获。另外,在收割、脱粒、入仓、留种过程中,应注意做到:收割要细、快、净;稻株风干后脱粒,扬净晒干,含水量在13.5%以下时方可入库;留种田块要严格去杂去劣,单打单收。在脱粒、晾晒、入库过程中严防混杂;操作要轻,防止擦破种皮(谷壳)[9]。
摘要:根据水稻在本田期各生育阶段的生育特点,提出了不同生育阶段的主要管理措施,以期为水稻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本田期,生育阶段,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尹海庆,王生轩,王付华.优质高产水稻生产新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8.
[2]全国职业高中种植类专业教材编写组.作物栽培技术(北方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河南省信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4]朱庭芸.水稻灌溉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5]官春云.作物栽培技术(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6]庞鸿宾,齐学斌.20年农田灌溉科技发展回顾[J].灌溉排水,1999,18(1):2-6.
[7]骆世明.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8]董存田.农业技术推广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水稻夏锄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篇9
无论早、中、晚稻,都不需要栽后灌深水护苗。最好的办法是浅水耕翻整平,浅水栽插,栽后5~7天让田水自然落干。这样施的基肥不容易流失,土壤的水、气也比较协调。落干时结合追肥耘田,晾田1~3天,再灌3厘米左右的浅水,等自然落干后再灌浅水。实行浅水勤灌,水气协调,以水调肥,以气促根,有利于根蘖相互促进发展。当全田总茎蘖数达到预定指标(肥力高的田达到预定指标的80%~90%)时,及时开沟排水晒田,也可在茎蘖数达到预定指标时灌深水控制分蘖。晒田应改以往一次重晒为轻晒、多次晒田,达到既控制分蘖不再增长且又不损伤根系的目的。第一次晒田晒到田边开小裂、人站田面不陷脚时,灌浅水(或跑马水)。隔2~3天再晒,反复多次进行,至分蘖不上升为止。
二、追肥管理
返青分蘖期良好的长势长相是:移栽后3~5天活棵,7~10天见分蘖,20天分蘖达到或超过预定穗数指标,叶色清秀浓绿,挺而不披,植株矮壮、散开。分蘖肥要早施,促进早期有效分蘖,是争足穗、大穗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双季早、晚稻,有效分蘖期短,一般在栽后5~6天内施用。土壤肥力高或基肥足的田,可少施或不施分蘖肥,反之要多施。秧龄长的要重施,使营养生长适当延长,促进分蘖和长穗增粒。促蘖肥早稻在5叶期每亩施尿素12~13千克,中稻在5~6叶期施尿素12~13千克,晚稻在4~5叶期施尿素12~13千克;保蘖肥在7~8叶期补施尿素7~8千克。早施蘖肥,水稻会出现第一次全田叶片颜色发黑,此为正常现象。对有缩苗病的田块,在分蘖初期追施硫酸锌1千克或用0.3~0.4千克硫酸锌叶面喷施。
有农民反映在水稻移栽后出现黑根、烂根、不长苗现象,怀疑肥料有质量问题。其实,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和土壤性状关系较大,主要原因是在稻田长期淹水、缺氧情况下,土壤中还原物质积累较多,如硫化亚铁等。黑根可分为3种情况: ①轻度黑根。地上部分长势好,根部只有部分或少部分发黑,拔起根时不沾泥,没有明显臭味,将拔起的根置于空气中,这种黑色物质(少量的硫化亚铁)不久将逐渐消失。对根的吸收功能未产生严重损害,根部尚未腐烂,秧苗生长后期根系生长可恢复正常。②严重黑根。部分根为黑色或蓝黑色,沾泥,刚拔起时可嗅到臭味,地上部分生长较差。这种黑色物质是由于根部表面形成硫化亚铁的缘故。把黑根放在极稀的石灰水中(万分之一),黑色很难退去。根部呼吸和吸收作用都已减弱,但根的内部组织还未破坏,无腐烂中毒现象。 ③中毒腐烂型黑根。中毒的根初期为半透明,根内充满硫化氢的水溶液及少量硫化亚铁黑色物质,刚拔起时有刺鼻臭味,根系无弹性,部分腐烂变质,稻苗长势很弱,有时造成死亡。
解决办法,前两种可以立即落干晒田,提高土壤透气性,降低还原物质含量;发生第三种现象时,须首先查明原因,再采取相应措施。
三、中耕除草
中耕不仅可以除草,还能补充土壤氧气、消除土壤中的还原性有毒物质(如硫化氢),加速肥料的分解与养分的释放,尤其在土壤黏重、施用未腐熟有机肥的田块,更需要及时中耕。一般活棵后、杂草开始出芽时排干水进行中耕,可使杂草被泥糊住,晾田3~5天再灌水,草即死亡。这对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米非常有利。除草也可用化学方法,有栽插前处理和栽插后处理等多种方法。
四、防治病虫
水稻分蘖期主要害虫有稻蓟马、螟虫,中、晚稻分蘖期还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提倡农业防治,充分利用天敌控害,放宽防治指标,少用化学药剂。
水稻分蘖期主要病害有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叶瘟)、条纹叶枯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开始发生时会出现发病中心,随后向四周水平扩散。提倡做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农业防治,增强植株的抗病力;稻瘟病(叶瘟)、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一旦出现发病中心,立即进行化学防治。
水稻种植技术及管理探讨 篇10
1 选用优良品种
应该结合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生产条件、生态条件、栽培水平、经济条件等来合理选用优良品种, 所选用的品种务必要具有结实率高、粒多、粒重、抗病虫能力强、成穗率高、适宜当地种植、分蘖强、抗倒的特点。
2 培育壮秧
水稻增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应以土保苗、以肥培土。由于旱育秧具有结实率高、抗性强、早生快发、有效分蘖率高、无返青期等较为优良的特点, 故适用于水稻育秧。
2.1苗床准备
选择土层肥沃深厚、向阳背风、地势平坦的菜园地或者熟旱地, 提早精细整地, 务必要确保土壤中无大土块, 且细碎;苗床施入5 ~ 8kg/667m2钾肥、50kg普钙、1500 ~ 2000kg优质农家肥作底肥, 提前20d将其与普钙进行混合, 待发酵之后再播散到土壤中。
2.2浸种催芽
浸种之前, 应该摊晒1~2d种子, 再用多菌灵药液 (浓度为3%) 浸泡半日, 再用清水淘洗之后方可浸种。浸种时间通常为3d, 待淘洗干净之后, 再用温水 (温度控制在40 ~ 50℃) 对种子予以预热, 并且用稻草、湿麻袋包裹种子, 使之温度控制在30 ~ 35℃。稻芽在24h之后即可催出, 待露出稻芽后再逐步降温, 一直持续到温度达到20℃。下一步过早就是将种子摊开, 炼芽1d后即可。
2.3播种
稻种要尽量做到均匀且稀密, 苗床的最适宜播种量为10 ~ 12kg/667m2, 播种后为了避免由于温度过低而出现烂芽烂秧现象, 可搭棚盖膜予以处理。
2.4苗床管理
除草, 一旦苗床有杂草出现, 那么要用人工拔除的方式来予以除草, 值得注意的是, 动作务必轻柔, 避免伤及稻苗。
水肥管理, 2 叶期为了促进秧苗健壮生长, 苗床可施加5kg/667m2尿素;4 叶期为了促进分蘖, 苗床可施加2 ~ 3kg/667m2钾肥、7 ~ 8kg/667m2尿素; 4.5 ~ 5 叶期为了炼苗, 苗床可施加1.5 ~ 2kg/667m2尿素, 施加时间最好选择在移栽前3 ~ 4d。
3 移栽
3.1施足底肥
底肥应该要坚持有机肥为主, 配合施用钾肥、磷肥、氮肥。栽前结合耙田, 施加8 ~ 10kg/667m2钾肥、40 ~ 50kg/667m2普钙作底肥; 结合稻田翻犁, 施加1500 ~ 2000kg/667m2有机肥。
3.2适时炼苗, 适当早载
通常而言, 适宜早栽旱育秧宜, 尤其适合栽培秧龄30d的中小苗, 移栽时期适宜选在秧苗长至5 ~ 6 叶期。
3.3合理密植
移栽密度基于稻田肥力高低来予以合理确定, 每窝栽1 ~ 2 苗的带蘖苗。厢式条栽:窝距13.33 ~ 16.67cm, 每厢栽8 行, 沟深26.67 ~ 33.33cm; 双行条栽: 窝距13.33 ~ 16.67cm, 小行13.33 ~ 16.67cm, 大行30 ~ 33.33cm;抛秧:抛秧时务必要做到稀密均匀, 抛1.5 ~ 1.8 万/667m2的秧苗。
4 定期开展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现场培训
为了切实抓好水稻高产栽培工作的实施, 保障全年粮食生产的顺利完成, 各地农业部门应该定期开展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现场培训, 邀请专家授课。黔西南州义龙试验区就坚持做到这一点, 近期还邀请了专家来讲述如何运用精确定量栽培原理挖掘水稻增产潜力, 通过对水稻生育进程层层分析, 使参训人员接触到了先进的理论知识, 也对水稻主要病虫害进行了介绍, 提出了防治方案。在培训现场, 专家们还解答了乡镇农技人员、种粮大户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
5 建立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基地
建立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基地也是实现水稻高产栽培的主要因素之一, 黔西南州在兴义市乐立村的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基地, 项目区种植面积153410m2, 其中核心区域70702m2, 采用省内外优良杂交水稻品种和“五五八”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相结合。整个基地都采用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播种, 并且还大力推广一系列先进农业技术, 如水气平衡管护、测土配方施肥和免耕抛秧等, 经专家田间测产验收, 最高每667m2产达到1079.2kg, 创贵州历史新高, 并且还辐射带动全州水稻的科学种植, 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摘要:增加水稻总产、提高水稻单产, 一直以来都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 开展水稻种植技术及管理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 深入探讨了水稻种植技术及管理,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水稻田水分管理及节水栽培技术 篇11
关键词:水稻田;管理;节水;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21
现今,节水已成为世界性的命题,我国的水资源并不充裕,农业种植业用水量很大,而水稻又是用水较多的作物,用水量占农业种植业用水量一半以上。从生产实际调查情况看,许多人认为水稻在田间整个生育期始终应保持较深水层,灌水量远大于水稻生育期间的实际用水量,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而且直接影响了土壤各环境因素的协调,抑制了根系生长。因此,按农业生产技术要求,根据水稻植株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适时补充水量,既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节约了用水。
1稻株吸水量与田间耗水量
稻田需水量是指水稻生育期间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用水量,也称耗水量,包括植株蒸腾、株间蒸发及土壤渗漏三部分,前两部分合为腾发量。作物每生产一个单位干物质所需用的水量称为蒸腾系数,又称为需水量。水稻蒸腾系数为250~350,与小麦、玉米、大豆等旱作作物比较差距不大,这就说明,水稻植株全生育期并不比旱作作物吸收更多的水分,从以上数据说明水稻实行节水栽培的可行性。腾发量的大小与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蒸腾强度随叶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在孕穗至抽穗期达到高峰。插秧初期叶面积指数小,蒸发量远大于蒸腾量,进入分蘖期以后随着叶面积的增加而降低,拨节以后基本稳定。
稻田渗漏量除与土壤质地有直接关系外,还受灌溉方式与地下水位的影响,水层越深,淹灌期越长,地下水位越低,渗漏量越大。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每公顷水稻植株全生育期生理需水量为23100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1%左右,田间蒸发量为3735立方米,占17%左右,而渗漏量多为15660立方米,占72%左右,田间水量多消耗在蒸发和渗漏中。提高整地质量,按植株各生育期需水量不同,实行浅、湿、干交替灌溉,显著降低蒸发和渗漏量,是实行水稻节水栽培的一项关键技术环节。
2水分对水稻生长发育的作用
2.1株体内需水
株体内需水也称生理需水,是指水稻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以满足个体生长发育和不断进行生理代谢的需要。水在体内主要作用表现为,一是水稻植株的组成成分,水稻组织含水量约占鲜重的75%~85%,高的可达90%以上,有利于水稻植株保持正常形态,避免因缺水而萎蔫;二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糖,并进一步转化合成其他有机物质;三是植株体生育期间进行光合、呼吸、蒸腾、吸收、运转等生理过程必须在水的参与下完成。
2.2株体外需水
株体外需水也称生态需水,是指利用水作为生态因子,用来调节田内温度、湿度、养分以及土壤通气作用等所消耗的水量。水在田内主要调控作用,一是调控田内温湿度,水稻正常生长发育,温湿度是重要外界环境因子,因为水的热容量很高,田内水量的多少对温湿度强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缓解气候条件剧烈变化对水稻的影响。如低温时可灌水保温,高温或热风时可灌水降温,田内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株间空气湿度;二是以水调气,在稻田土壤中,淹水土壤中空气少,湿润土壤中空气多,在生产中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常采取晒田和干干湿湿等技术措施,解决耕层土壤中水气矛盾,促进根系生长;三是以水调肥,无论有机肥或无机肥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水稻所吸收,同时水层水量,能调节氮、磷、钾吸收速率和比率。如分蘖期建立水层,促进水稻对氮、磷元素的吸收,有利于早发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分蘖末期晒田,能促进对钾的吸收,促使茎秆粗壮,增加茎蘖淀粉积累,有利于形成大穗。
3水稻不同生育期节水管理技术措施
3.1插秧期
插秧时水层5~6厘米是普通现象,不仅浪费水资源,也直接影响插秧质量。插秧时无论是人工栽插、抛栽或机械插秧,田内只要求1~2厘米水层,以保证栽插质量。
3.2分蘖期
分蘖期要求浅水与湿润相结合,只保持1~2厘米浅水层。浅水层可以提高水温和地温,增加茎基部的光照和根际氧气供应,加速土壤养分的分解,为水稻分蘖创造良好条件。水层过深将妨碍土温上升,土壤通气不良,影响根系生长。
3.3移苗期
当田间总苗数达到计划产量所要求的有效茎蘖时,就应及时排水晒田,通过晒田可减少灌水量、蒸发量及渗漏量。同时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土壤氧气,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生长。
3.4孕穗期
幼穗分化到抽穗是穗器官的建成时期,特别是在抽穗前10~14天,正是花粉母细胞形成和花粉粒形成期,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高峰期,此期田内水层应保持4~5厘米。
3.5抽穗期
水稻抽穗开花要求空气的相对湿度为70%~80%,因此,田内要保持3~5厘米水层,除能直接保证生理需水外,还能调节土温,增加空气湿度,此期受旱将延迟抽穗或抽穗不齐。湿度过低,花粉和柱头受旱,失水不能进行正常授粉,易形成空秕粒。
3.6灌浆期
抽穗后,水稻开花受精,籽粒灌浆,要求干干湿湿,以湿为主,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出穗后20天内,采取间歇性灌溉,土壤含水量达饱和状态,满足水稻生理需水,田间不可缺水,也不宜灌水过多。
3.7蜡熟期
水稻进入黄熟后,需水量逐渐减少,前期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80%左右。适当延迟排水,增加土壤湿度和温度,延缓叶片衰老,增加粒重。
4结语
笔者根据生产实际的调查和经常性观察,认为稻田内出现跑渗漏和超量灌水现象普遍存在,实际用水量已远远超过植株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用水量,浪费大量水资源,应当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在水稻生产中既要抓优质栽培技术,同时也要大力推广节水栽培管理技术,提高生产者技术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实现高效增产的目标。
【水稻夏锄田间管理技术意见】推荐阅读:
水稻本田管理技术07-30
水稻稻田综合管理技术06-17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11-02
水稻中后期管理技术10-11
水稻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论文07-11
水稻育秧期的管理技术10-05
水稻高产攻关连片创建实施意见06-05
水稻育苗技术06-01
水稻良种技术06-11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