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秧(共12篇)
水稻育秧 篇1
近年来, 黔北地区由于大面积水改旱, 加之气候变化, 有时春季雨水来得较晚, 为水稻旱育秧技术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是在传统的水稻旱育秧育苗技术的基础上, 结合现实水稻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而研发出来的一种新型育秧技术, 水稻旱育秧技术育出的秧苗具有苗壮整齐、根系发达、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点[1], 育出的秧苗优于传统的两段育秧和薄膜育秧。但在水资源日渐枯竭、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 其起苗前繁重的浇水工作和起苗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等缺陷已暴露。为解决在水资源匮乏条件下起苗前浇透水较困难和起苗时繁重的体力劳动问题, 于2014 年、2015 年对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并开展了大田生产试验。通过深入研究, 该技术已经试验成熟, 与传统的旱育秧育苗技术相比, 省去了起苗前繁重的浇水工序, 在起苗时劳动强度大幅下降, 凸显了省工、节水的育苗优势, 在水稻生产潜力有限和人工成本高昂的今天, 推行该技术非常有利于水稻生产发展。
1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的特点
1.1省工、省力、省水
由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高昂, 用工季节雇工难, 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解决了常规旱育秧育苗过程中起苗前繁重的人工浇水工序和起苗时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问题, 减轻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作业效率, 可缓解在水稻生产中一定要壮劳力才能种田的问题。在苗床厢底应用孔径1.0~1.5 cm的呢绒网, 一方面为秧苗生长提供充足的水肥, 另一方面解决了常规旱育技术在搬运秧苗的过程中需消耗大量劳动力进行浇透水、起苗和捆苗的工作。同时, 该法培育出的秧苗适用面广, 可用于人工移栽、旱育直抛和机插秧, 适用方便灵活, 成本低廉。
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在育秧过程中节水, 特别适合于水资源匮乏地区。
1.2 经济、社会效益高
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 每个长10 m×宽1.1 m的标准苗床厢在常规旱育秧育苗的基础上增加成本5 元左右, 即增加了呢绒网的使用成本, 但呢绒网可重复使用, 投入成本会随着呢绒网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降得更低。以每1 hm2大田需一标准苗床厢来计算, 与常规旱育技术相比, 从播种、管理、移栽环节可节省1 个劳动力, 且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 以目前当地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100 元/d计算, 相当于增加纯收入1 425 元/hm2以上。以当地水稻生产的平均产量6 000 kg/hm2, 稻谷价2.40 元/kg来计算, 相当于增产624 kg/hm2, 直接增加经济效益在10%以上。
成本低廉, 使用灵活, 可因地制宜, 给山区水稻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 故可增加水稻种植面积。
2 育秧技术
2.1 苗床地选择
以土地平整、土质疏松、通风向阳、水源方便、靠近移栽大田或本田的偏酸性土壤地块作苗床。
2.2 营养泥制作发酵
在播种前20~30 d对苗床地进行翻犁, 就地取用土壤进行营养土配制, 先将土块碎细, 按本土∶充分腐熟的有机肥=7~8∶1, 加入占营养土总质量0.3%的复合肥、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 充分拌匀后于育苗前20~30 d用清粪水湿润堆制、密封发酵。
2.3 苗床厢的制作
堆制发酵好的营养土应疏松肥沃、营养均衡、无病菌虫卵及杂草种子。将苗床厢底整理平整, 或在预作苗床厢的地面上铺用发酵好的营养土平整后作苗床厢底, 在厢底平面上铺一层孔径1.0~1.5 cm的呢绒网 (宽1.1 m, 长度依实际情况而定) , 再将堆制腐熟好的营养土平铺在呢绒网上, 厚度为3~5 cm。
2.4 精细播种
2.4.1 播种时间。当气温回到10 ℃以上时即可播种, 在黔北地区播种时间宜在清明前10 d至清明时节为宜。
2.4.2 种子处理。播种前1 d将种子去掉瘪粒, 消毒后用清水浸种20~24 h, 每隔3~5 h换1 次清水;也可用温水浸种2 h左右即可, 播种前30 min将水沥干。
2.4.3 播种。若用浸泡好的裸种播种, 要先将苗床浇透底水 (用手指压下苗床表面, 指坑内有水即可) , 然后每厢苗床用50 g敌克松对水100~150 kg进行苗床淋施消毒, 将种子按每标准厢 (长10 m×宽1.1 m) 播种500 g, 均匀地撒播在厢面上, 用木板将种子与厢面压平, 即谷粒全部压入厢面细土中, 盖上1 cm厚发酵好的细土 (以不露种子为宜) , 再喷洒旱育秧苗前除草剂后搭架盖膜, 密封四周[2]。
若用旱育保姆对浸泡好的种子进行包裹处理, 即可省去苗床用敌克松消毒环节, 需注意在用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处理时, 稻种与旱育保姆的重量比应为2~3∶1, 要先将旱育保姆加入木盆或塑料盆内, 边加种边用木棒搅拌, 使其种子外的旱育保姆包裹均匀[3,4], 其他播种环节同上。
2.5 苗床管理
根据天气、秧苗生长状况, 通过揭膜通风或薄膜覆盖调节苗床内温度, 出苗前膜内温度不超过35℃不揭膜。幼苗出齐后, 保持苗床见干见湿;也可以通过控制苗床浇水量、选择无纺布等及通风换气来调节苗床温、湿度;苗床表面见白时要补充水分, 阴雨天实行全覆盖薄膜, 防止暴雨冲刷。高山地区早晚温差较大, 在白天温度高时, 及时揭开小拱棚的两头和在边膜上支起2个对称的1 m长小孔, 进行通风降温, 必要时加盖遮阳网, 防止高温伤苗;傍晚或下午时要覆盖好薄膜保温, 防止夜间低温冻苗。2叶1心时进行第2次苗床消毒 (使用旱育保姆拌种可省去此环节) , 中后期适当补充养分以防止脱肥, 移栽前2~3 d可用稀释沼液或清粪水追施1次送嫁肥[5]。
2.6 大田移栽起苗
秧龄的大小须根据移栽的方法确定。起苗时将育苗前铺在营养泥底的呢绒网从边沿轻轻向上提起, 将苗床上的秧苗绑成小捆或将剪成1 m的呢绒网与秧苗一起向内卷成筒状, 外用绳子捆绑, 运送至大田移栽即可[6,7]。移栽入大田后的水肥管理与常规旱育秧管理一致。
参考文献
[1]熊玉堂.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M]//贵州省农推总站技术推广手册.1999:3.
[2]邹乾东, 黄艳.水稻旱育秧栽培管理技术[J].南方农业, 2014 (12) :31-32.
[3]吴明, 王兴平, 廖必长.旱育保姆在水稻半旱育秧上栽培对比试验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1) :47-48.
[4]刘运强, 万晓芹.“旱育保姆”在水稻育秧上的效果[J].农技服务, 2007, 24 (4) :3-28.
[5]魏兰发, 姜永莉.水稻旱育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4) :41.
[6]汪春, 张锡志, 丁元贺, 等.基于稻草制造钵育秧盘水稻栽植机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05 (8) :66-69.
[7]刘彩玲, 宋建农, 张广智, 等.气吸式水稻钵盘精量播种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 2005 (2) :43-46.
水稻育秧 篇2
——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亲身感受现代农业背景下的水稻新型育秧以及栽培技术,初步了解早育秧技术,认识到早育秧技术的优点及其应用的必要性,能够初步掌握旱育秧技术的基本流程与要领,对这一先进技术达到一个系统性与综合性的认识。
通过老师以及汀沙现代农业公司经理的介绍,了解、认识几项旱育秧发展的新技术:简化旱育秧技术、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技术、机插秧旱育技术、工厂化育秧技术等。通过现场观察机械化水稻栽培技术的观察,认识并了解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水稻优化定抛(无盘旱育抛栽)技术、机械插秧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几种新型水稻栽插技术。
通过对郫县韭黄生产基地的参观,反思现代农业中“未来地有谁来耕”的深刻命题,促使大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农业上创业,既成就自我也能为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
二、实习地点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农业大学郫县试验田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韭黄生产基地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汀沙工厂化水稻秧苗生产基地
三、实习时间
2013年5月12日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农学院农学10级、农本11级
五、实习主要流程
1、参观水稻旱育秧大田基地
①参观旱育秧基本技术田
②参观机插秧旱育技术田
2、参观水稻机械化栽插大田、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田
3、参观汀沙工厂化育苗基地
4、参观郫县韭黄农业合作社
六、实习内容及技术要点
1、参观水稻旱育秧大田基地
水稻育秧目前主要有旱育秧、软盘育抛秧和地膜湿润育秧三种方式,旱育秧和软盘育秧是当前全面推广的水稻育秧技术。水稻旱育秧及大田移栽技术室是在水稻育秧稀植浅插和培育壮秧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一项水稻艾培技术,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省水、省时、省工、省种、增产的效果,水稻旱育秧秧苗健壮、根系发达、返青期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①本次实习所参观的大田采用集中育秧的方式,在苗床技术方面经过“选择苗床地→培肥→调酸→施肥→作厢”等流程做好苗床准备工作。其技术要领为:于春季或播种前10~15天,施预先沤制腐熟备用的有机肥5~10Kg/m2,优质猪粪1.5~3Kg,过磷酸钙150~200g/m2,均匀翻耕混入10~15cm土层内。在播种前25~30天,调节土塘pH至6.0以下。播种前3~5天,施尿素40g/ m2,过磷酸钙150g/ m2,氯化钾40g/ m2,同时施入“呋喃丹”4g/m2,杀死地下害虫,并均匀翻耕入10~25cm土层内。作厢规格:厢面宽1.2~1.3m,厢沟宽30~40cm,厢长8~15cm,厢高5~10cm。秧本比(实际):1:10~20.在播种技术方面经过“浸种→苗床浇水和消毒→精细播种→盖土→除草→盖膜”等流程做好播种工作。其技术要领为:按每亩田用杂交稻精选干种子1kg晒种,药剂浸种消毒。在浸种48小时冲洗干净后播种或催芽播种。播种期实际确定在3月20日到3月23日。播种前浇透底水,是10cm以上的厢面土壤湿透,充分吸收水分,达到厢面可见积水,厢边有水溢出为止。待床土浇足水分后,再用“敌克松”粉剂2.5g/m,兑成1000倍液喷或泼施予厢面上,或者用“施保克”、“甲路宁”,杀灭土壤病菌。注意要根据厢数和播种量计算,分厢确定播种量。播种后盖上0.5~1.0cm厚的过筛细床上,并喷清水使盖种土充分湿透。
在苗床管理方面,重点注意以下5个时期:a 出苗期,保湿保温,控制膜内温度不超过35℃;b 立针现青期,开始揭膜炼苗,1叶1心时,大中苗
2用“多效唑”喷苗控长;c 二叶期,通风炼苗,促进根系生长;d 三叶期,适时揭膜换气,炼苗控高,追肥促蘖;e 四至九叶期,注意防治秧苗各种病虫害2~3次,施用追肥2~3次。
②机插秧旱育技术其主要技术流程为“精做秧床→配制营养土→铺放衬垫物→铺平底土→均匀播种→覆土→覆盖地膜→苗期管理→起秧移栽”。其技术要领为:按照秧本比1:80~100准备秧田,秧床宽1.4米,沟宽0.4米,沟深0.15米。每亩本田秧苗需70公斤营养土(供约25个秧盘使用)。提前取肥沃菜园土或疏松稻田土浇入人蓄粪尿,并加过磷酸钙1公斤堆沤,然后风干打碎过筛。采用软盘育秧,横排两行软盘,盘与盘的飞边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贴,确保秧盘不变形,不翘边角,在衬垫物上铺平底土,厚度为
1.8~2cm(约2.5公斤营养土),铺好后,用木条刮平,铺土后用洒水壶浇湿底土。每个秧盘(58cm×28cm)播种60~80克,播种时要按床或秧盘面积称种,做到细播,匀播,分次播。以已经备好的未加状秧剂的营养土覆盖种子,盖土厚度以不见中种子为宜。竹片起拱,竹弓间距100cm,弓高40—45cm,盖膜。播种到出土前,一般不灌水,播种到两叶前,膜内温度控制在25℃以内,温度过高,应通风降温;两叶期开始看天气通风炼苗,在3叶期左右彻底揭膜;出苗后,视旱情洒清(粪)水。为防止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在两叶期钱喷药1—次,移栽时尽量减少秧块搬动次数,做到边起边运边移栽,保证不变形、不断裂和不伤苗。
2、参观水稻机械化栽插大田、高产示范田
机插秧群体起点低,栽插适宜基本苗的情况下,应当适当降低栽插穴数,以保证群体优化。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cm,通过调节穴距,一般亩穴数为1.4万-1.9万。在我省条件下,一低密度1.45万更加有利。同时要提高栽插的均匀度,减少漏插率。漏插率与秧块质量、成苗的多寡、抓秧量、插秧机性能、机手操作熟练程度诸多因素有关。
机插水稻的大田整地质量要做到田平、泥软、肥匀。机插秧移栽的时候,秧苗小,大田平整度要求不高。通过旋耕机、水田驱动耙等耕整机械将田块进行平整,达到田面平整,全田高低不超过3cm,田面“整洁”,无杂草杂物。
机插秧由于受到育秧质量、机械和整天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会存在一定
空穴。因此要留有部分秧苗,机插后及时进行人工补缺,以减少空穴率和提高均匀度,确保基本苗数。机插时水层深度为1-3cm,有利于清洗秧爪,不漂不倒不空插,具有防高温、蒸苗的效果。机插秧苗小,以浅水湿润灌溉为主以利返青成活。
3、参观汀沙工厂化育苗基地
水稻机插栽培技术是一项集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机械化高产栽培模式,而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在自然条件育秧下,雨水、病虫危害等容易影响秧苗质量、秧板质量、栽插质量,从而影响机插秧的推广与应用。工厂化育秧能较好地规避不利条件,提高播种质量、秧苗出苗率和秧苗素质现已成为发展机插秧的有效手段。
基本流程:
①种子处理:主要包括脱芒、晒种、选种、浸种、消毒等前期处理。脱芒的目的是把芒和小枝通过机械和人工脱掉,以保证播种机播种均匀,并达到苗盘基本粒数。
②控温催芽:主要设备有破胸催芽器和脱水机。破胸催芽器是用于水稻种子的消毒、浸泡及破胸催芽作业的机器,是水稻工厂化育秧不可缺少的设备,一般由盛种装置、自动循环水系统和自动控温系统三大部分组成。也可用传统方式浸种,利用温室控温催芽。脱水机的功能是通过筛筒转动去掉稻种之间的水分和表面水分,使稻种达到外干内温程度,保证播种均匀度。
③联合播种作业:包含播土、播种、覆土、淋水作业,所用设备为联合播种机。播种作业是水稻工厂化育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包括水平传送秧盘、铺撒床土、刷平床土、喷水、播种、覆土、刮土等流水线作业,水稻育秧穴盘播种是工化育秧的核心设备。
④温室控温催根立苗:该环节是将已经播种覆土后的苗盘在秧架上叠放后,在温室30℃的蒸汽恒温条件下,经过48h,使盘内种子长出10~15mm白色嫩芽。采用加温加热装置和温控器是工厂化育秧不可缺少的设备。
⑤炼苗管理:简易工厂化育秧盘采用田间小棚炼苗(大棚炼苗耗费高昂、管理难度大),一般经过6~8d后即可揭膜露绿。期间须加强发芽出苗的观察与管理,营造秧苗生长的良好环境,控制好温度和水分,并适时催化炼苗,使培育的秧苗整齐健壮,为大田栽植提供素质优良的合格秧苗。
技术特点:
①由于能在室内控制育苗前期的环境条件,为秧苗生长创造适宜的人工环境。提早播种育秧,使水稻生长积温能有效增多,培育的秧苗素质好,同时也有利于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抵御自然灾害,特别对减轻低温冷气作用显著。
②工厂化育秧和大田栽插的配比关系可达1:40,育秧占地面积小,节约秧田,与育秧技术配套应用。播种精选加工处理和稻种人控温破胸催芽等技术,种子用量减少,比常规育秧省种、省秧田、省工。据统计,采用工厂化育秧每hm;大田可节省稻种0.25kg,节省劳动力2人,平均增产25kg,增收节支效果明显。
③按工厂化育秧的一条流水线及配套设施约投资8万元,一般5年左右可收回投资,关键是提高效率以及利用率。
七、实习感悟
经过一天的郫县之行,首先感谢老师们为我们争取到这次机会,也谢谢任老师、孔老师以及几位师兄师姐认真的讲解。我获得的感悟颇丰,但是心里最想对老师表达的是,我很希望在大二甚至是大一的时候就能有这种对现代农业最直观的接触,如果更早的接触,我想更多的同学会对农业更感兴趣,更加相信农业大有可为,也会对教材书本里的基础知识学习地更加认真,因为大家会对未来的就业更有信心。
本次实习,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还有郫县韭黄生产合作社。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代表的是现代化的农业公司,我相信我们农学专业的同学,以后会有一大部分要投身类似的现代化农业机构,我们会为这些农业公司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同时成就自己的价值。
水稻育秧基质配料机组设计 篇3
关键词:配料机组;育秧基质;水稻;配比
中图分类号:S2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5-0019-03
随着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的稳步推进,水稻工厂化、标准化育秧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提高育秧基质质量,提升育秧基质与水稻机插技术兼容性,改进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降低育秧成本,对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以往水稻育秧主要采用营养土作为育秧介质,随着育秧量的扩大,对自然土壤资源及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不利于水稻机插秧大面积推广。
近年来,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寻找营养土替代品,各种无土基质在育秧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达到理想效果,基质的各种成分必须科学配比,才能具有合理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传统的基质配比作业大多由人工凭借经验进行,很难做到配比准确。同时工作量巨大,效率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针对以上问题,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了水稻育秧基质配料机组,解决基质配比不准确的难题,降低劳动强度,实现基质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及标准化。经过初步试验,该机组具有出料量准确、配比可调的特点,能够实现多种配方基质的配制作业,提高水稻育秧基质生产机械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对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提高水稻现代化种植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1 设计原理及机构组成
1.1 设计原理
针对现行水稻育秧基质成分的多样性,为机组设计4个独立出料机,2个大容量出料机(容积1.5 m3)分别为自然土、无土基质出料设备,小容量出料机(容积0.5 m3)为肥料及药剂出料设备。出料机的出料量可调,能分别控制各种成分配比量。出料机下面设有皮带式输送机,由各个出料机输出的物料落入输送机,由输送机将配比好的物料送人混合机。各种成分按次序落在输送皮带上,形成成分层(见图1),使物料混合更容易均匀。
1.2 总体设计
水稻育秧基质配料机组的结构如图2所示。根据农艺要求的成分配比,调整各出料机的开口高度及调频电机转速,从而确定出料量。工作时,机组启动顺序为:输送带机→无土基质出料机→药剂出料机→肥料出料机→自然土出料机。各成分物料经出料机依次落在输送带机上,完成配料作业,并随输送带进入混合机。该机组能完成多种配比的基质配料,配料过程为连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使配比更准确。其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2 关键结构参数确定
2.1 开口高度确定
基质密度为500~900 kg/m3(含水率20%),颗粒大小为2~5 mm,属于松散物料,经过多次试验,开口高度在50 mm以下,出料截面接近矩形,故将料箱出口尺寸设计为500 mm(宽)×50 mm(高),高度调节机构设置10,20,30,40,50 mm五档位。图3为开口高度调节示意图。
2.2 皮带速度确定
考虑到无土基质、调酸药剂等密度低、颗粒细小,为避免粉尘飞扬及损失物料,将输送带线速度确定为≤0.3 m/s。
2.3 驱动电机确定
由于带式输送机起动摩擦力大且常处于满载起动状况,要求输送带在起动时加速度要小、起动要平稳。同时,考虑到料箱内物料量不断变化,输送带的负载不固定,所以其驱动电机采用变频调速方式,使出料平稳,便于流量控制。
2.4 出料量控制
各出料机出料量的控制采用机械控制+电气控制结合方式。出料口高度不变时,通过变频调整电机输送转速实现不同出料量;电机转速不变时,通过调整出料口高度实现不同出料量。无土基质的(自然土)出料量见表2和表3。
3 机组性能试验
3.1 试验条件
机组性能试验在辽宁省新民鹤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该地区采用的水稻育秧基质成分为自然土(30%)、腐烂酒糟(69%)、调酸剂(1%)。
3.2 试验过程
根据以上成分分配比例,按表2和表3调整各出料机出料量,试验条件设置见表4。
试验首先测试单个出料机出料量,每次连续工作30 min,测试3次,出料量结果取平均值。然后,机组同时工作60 min,测定出料量。
3.3 试验结果
单个出料机的出料量测试结果见表5。
将上述数据转换为小时出料量,结果为:腐烂酒糟出料机的出料量为14.42 m3/h,与设计值(14.8 m3/h)的比较误差为2.5%;自然土出料机的出料量为6.38 m3/h,与设计值(6.5 m3/h)的比较误差为1.8%;调酸剂出料机的出料量为0.244 m3/h,与设计值(0.24 m3/h)比较误差为1.6%;机组测定生产量为20.91 m3/h,与设计值(14.8+6.5+0.24)比较误差为2.9%.
4 结论
机组能准确控制基质配制过程中各种营养成分的配比量,实现精准配比,保证基质养分均衡。为实现基质加工机械化作业提供保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试验中,实际生产率略低于设计值,原因为各衔接环节出现丢料现象,因此应在出料口、输送带两侧增加防护挡板。
参考文献
[1] 林育炯,张均华,胡志华,等.我国水稻机插秧育秧基质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15,21(4):7-13.
[2] 朱立平,蒋卫良.适用于我国煤矿带式输送机典型机型的研究[J].煤炭学报,2010(11):1916-1920.
[3] 周容卉.带式输送机的变频调速研究[J].时代农机.2016(01):59-60.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accuracy matching of rice seedling raising base material and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rice seedling raising base material dosing unit was designed. 4 independent discharging machine was designed in the unit, the discharge amount of which was adjustable and could control the adding percent of every ingredient respectively.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nit can accurately control the adding percent of every kind of nutritional ingredient in the process of base material preparation, so as to realize precise matching and guarantee nutrient balance in the base material, providing a guarantee to realize mechanized operation of base material processing.
Key words: dosing unit; base material of raising rice seedlings; rice; matching
水稻节水育秧技术 篇4
一、壮苗标准
秧龄30~40天, 生长健壮, 苗体有弹性, 叶片宽厚挺健, 叶鞘短, 假茎粗扁。分蘖秧带有分蘖率达90%。生长整齐旺盛, 叶色深绿, 苗高适中, 无病虫, 绿叶多, 黄, 枯叶少。根系发达, 根粗、短、白, 无黑根。秧苗整齐一致, 群体间生长旺盛, 个体间少差异。
二、旱育苗素质好
俗语说:旱生根, 湿长叶。秧苗素质的优劣对水稻的生育和产量影响很大, 由表1可以看出旱育比湿育秧苗根多3条, 茎基宽比湿育宽0.5厘米, 苗高低1.5厘米, 百株苗干重多3.3克, 分蘖率高37%, 充实度高0.08。旱育能够培育壮秧, 培育出的秧苗矮壮多蘖, 实现苗齐、苗壮, 移栽大田后早生快发, 抗逆性强, 同时减少人工。
三、节水旱秧技术
1. 做床。选择地势高燥, 平坦, 排水良好的旱田地做秧田, 并且做8~10厘米以上的高度。
2. 浇透底水。精整秧床, 播前浇足透水, 使0~15厘米土层处于水分饱和状态。
3. 播种。
要坚持稀播种, 发芽率在90%以上的种子, 每平方米播芽种250~275克, 播种后拍压种子, 使种子三面入土, 覆土厚度为0.5~0.7厘米, 同时用苗床除草剂每袋250克, 混细土3~5千克, 撒施20平方米苗床, 进行封闭灭草, 平铺地膜, 播种后在床面平铺地膜, 保湿保墒出齐苗, 出苗后立即撤掉。
4. 秧田管理。
水稻机械化插秧及其配套育秧技术 篇5
机械育秧和插秧与手工育秧和插秧相比,具有效率较高、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增产增收、节约成本等优越性,机械插秧过程中存在相当的`技术要关键在于与之相配套的田间育秧技术.
作 者:古幸福 陈文佳 叶玉平邓焕兵 黄立文 作者单位:古幸福,陈文佳,叶玉平,邓焕兵(惠州市惠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惠阳,516211)
黄立文(惠阳欣浓农业开发公司,广东,惠阳,516211)
水稻育秧中“卡尖苗”的防治 篇6
一、发生原因
“卡尖苗”通常发生于迟播秧田和温室育秧的一叶一心期,由于水稻秧苗的第二叶的叶片与第一叶的叶鞘是同步伸长的,而第二叶的叶片长度远大于第一叶的叶鞘长度,所以在正常的温、湿度条件下。当第一叶的叶枕即将抽出时,第二叶的叶片先端已伸入仍处于心叶状态的第一叶的叶片内部。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育秧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如果此时的光照较弱,则秧苗第一叶的叶片迟迟不能展开,若再遇上高温烈日或干旱,则第一叶的叶片尖极易萎蔫卷曲甚至枯死,从而使秧苗第二叶的叶片先端长期卷卡于卷曲的第一叶内而形成“卡尖苗”。
二、防治措施
应以预防为主。①露地湿润育秧:应在秧苗现青至一叶期,以湿润露田为主,适时进行浅灌,做到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寒潮时灌水护秧,寒潮过后第一个晴天中午以前不急行排水,一叶期,应严防干旱和烈日暴晒(特别是阴雨后的烈日),遇烈日天气时,可在中午前后短时灌浅水层或灌“跑马水”护苗。②塑料薄膜湿润育秧:一叶期,仍以密封保温为主,膜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并坚持湿润灌溉。膜内温度超过35℃时,应及时揭开膜的一边进行通风降温,并适当淋水。③温室育秧:应在秧苗现青至一叶期,将室温控制在30~32℃,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适当增加洒水次数,使育秧盘保持湿润(特别在开窗通气时)但不积水,并及时透光绿化,以促进第一叶的叶片顺利展开。
三、补救方法
水稻旱育秧技术 篇7
1. 早播早栽
旱地土壤比湿润稻田的热容量大、升温快、地温高, 播种期可比湿润育秧提早10~15天左右。旱育秧苗移栽后扎根和恢复生长快, 受低温寒潮影响小, 春后日均气温达到14℃以上即可移栽。
2. 早熟高产
由于旱育秧苗素质明显比湿润秧苗好, 移栽后分蘖早、分蘖多使有效穗数增加, 植株营养生长期延长形成大穗, 是旱育秧高产的重要原因;而栽期早、早期分蘖多可使成熟期比湿润秧提早5~7天。
3. 适宜区域广
旱育秧适宜于冬水田区域, 尤以中、低产田和高海拔地区增产效果更显著。主要原因是肥力低、温度低类型田块, 采用秧苗素质好的旱育秧在移栽后因其所具有的分蘖力强、早期分蘖多的特性, 大幅度提高了有效穗数从而增产。
二、旱育秧操作技术
1. 整地作厢
旱育秧苗床地以选用地势平坦, 土质肥沃、疏松的沙壤类蔬菜地为最佳。冬闲地在播种前1月左右, 深挖后1m2育苗地泼施腐熟人畜粪水10kg、过磷酸钙0.2kg进行培肥和炕土。播种前2~3天按厢宽1.5m、沟宽0.5m规格开沟作厢, 厢面做到土细、平整、无杂草。
2. 适期播种春后日均气温回升到8~10℃后即可播种。播种技术是旱育秧优势体现的关键环节。
(1) 催芽播前3~4天用25%“多菌灵”1000倍液浸泡24小时进行杀菌消毒, 捞起后用清水透净, 再用清水浸泡48小时, 待种子充分吸足水分后进行催芽至粉嘴谷。用旱育保姆粉剂育秧具有培肥、杀菌、壮苗等作用。方法是:将种子浸泡20分钟至10小时, 捞起后按旱育保姆粉剂与种子以1∶3比例拌种, 注意拌种均匀, 拌后及时播种, 避免种子粘连。
(2) 泼透底水播种前厢面用清水浇透苗床至表面积水。
(3) 均匀播种按1m2用150g左右种子均匀撒播, 播后用细土覆盖种子, 厚度1cm左右。
(4) 防病防草盖种后用“托布津”和“旱秧净”厢面喷施进行杀菌和除草, 预防病、草害。
(5) 搭架盖膜压严苗床四周, 提高保温能力。
3. 苗床管理
旱育秧苗床管理要点:一是控温。按高温出苗, 适温长苗, 降温炼苗原则进行。方法是在2叶前一般不揭膜, 2~3叶期晴天揭开苗床两端通风透气, 三叶期后开始逐步揭膜炼苗, 防止秧苗徒长;二是控湿。播种后保持苗床高温高湿以利出苗, 2~3叶以保湿为主, 三叶后只要叶片不卷筒则不需泼水;三是控病。旱育秧苗2~3叶期后“立枯病”发生较为常见, 要注意苗床观察, 发病后立即用敌克松1000倍喷施;四是施肥。3叶期后每m2厢面用尿素20g、氯化钾10g对水3kg均匀泼施, 以促进分蘖和提高秧苗素质。
三、旱育秧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 出苗慢
旱育秧播种后久不出苗, 主要有苗床湿度不够、苗床温度不够、种子催芽较差等原因。解决措施一是苗床播种前泼透底水, 播种后喷水补湿;二是种子催芽至粉嘴谷后播种, 并做到催芽整齐;三是适期播种, 苗床覆盖地膜保温并压严四周防透气降温。
2. 出苗少
旱育秧出苗少的因素主要是种子质量差和上述出苗慢的原因有关。解决措施一是选用上年生产的新稻种作种, 播前晒种1~2天, 用饱满种子播种;二是泼透底水、催芽播种和搞好苗床保温。
3. 死苗多
水稻旱育秧技术 篇8
旱育秧苗床地应选择在相对固定且地势平坦, 背风向阳, 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旱地, 最好用常年的蔬菜地作苗圃地。
2 开厢施肥
2.1 作厢
在播种前10 d选晴天, 按1.8~2 m开厢, 净厢面宽1.3~1.5 m, 厢间留工作走道30~50 cm, 厢长不超过15 m。在工作走道中取土过筛, 集中堆放留作盖种。
2.2 施肥
每平方米施测土配方水稻专用肥0.5 kg, 过磷酸钙1~2 kg, 氯化钾或磷酸二氢钾0.2~0.3 kg, 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30 kg, 壮秧剂0.5~1 kg, 分别均匀施于厢面, 来回浅挖三次, 使肥料均匀混入10 cm深土层内待种。 (施肥时严禁施用碳铵、草木灰、鸡鸭粪、油枯等肥料。)
2.3 治虫
每平方米施入“毒星”2~4 g防治地下害虫。然后精细整平厢面, 达到厢平土碎, 确保出苗整齐。
2.4 浇水
在播种前一天和播种当天浇水两次, 保证苗床10 cm以下土层含水量达到充分饱和, 以免盖膜后早期缺水。
2.5 消毒
每平方米苗床用“敌克松”0.5 g兑水400 ml喷雾消毒。
3 种子消毒处理与播种
3.1 种子消毒处理
用25%的“使百克”6 g兑水1.5 L浸种1~1.5 kg, 浸种6~8 h捞起晾干后播种。对已包衣的种子不再进行灭菌处理。
3.2 播种期
旱育秧播种期以每年的3月21日至3月28日, 白天平均气温能达到17℃为宜, 各地可根据当年的气温高低做适当的调整。
3.3 播种量
按每平方米苗床播芽谷50 g, 如播干谷种每平方米播30~40 g为宜, 做到分厢定量, 多次匀播。
3.4 床面镇压
种子播匀后, 用木板轻轻镇压, 使种子三面入土, 以利苗齐苗壮。
3.5 盖土
厢面镇压后, 撒盖一层0.5 cm左右的过筛细土将种子切实盖严, 标准以不现种子为宜, 然后用敌克松药液喷洒床面。
3.6 除草
按每100 m2苗床用“旱秧净”12~15 ml兑水18 L喷施, 可防除杂草。
3.7 防治鼠害
苗床内可施放灭鼠诱饵, 防治鼠害。
3.8 盖膜
将2.2~2.4 m长的竹片按50 cm左右间隔起拱插好竹片, 拱高40~50 cm, 然后盖上地膜, 四周用细土压严, 保温保湿。
4 苗床管理
4.1 出苗期
播种至出苗重点是保温保湿, 一般不揭膜, 膜内温度超过35℃时应立即通风降温。如床土发白, 土壤干燥应及时补水。
4.2 一叶期
主要是控温降湿, 只要外界温度不高于25℃, 就不揭膜降温。若床土失水发白可适量喷水。
4.3 二叶期
通风炼苗, 控水防病。在1.5~2.5叶期间, 苗床应保持干燥, 即使苗床有龟裂现象, 只要叶片不卷筒, 床土不发白, 就不要浇水。秧苗长到1.5叶时, 每平方米用2.5 g“敌克松”兑水1 000倍液喷施, 防治立枯青枯死苗。
4.4 三叶期
施肥促蘖, 炼苗控高。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秧苗长至3叶时, 每平方米施用尿素15~20 g、氯化钾10 g, 兑水3 L喷施或泼施, 施肥后必须用清水洗苗, 防止肥料灼伤秧苗。若当时气温偏低, 暂不施用化学肥料, 待气温回暖正常后再施。秧苗在三叶期后, 应注意通风炼苗, 可实行日揭夜盖, 使秧苗逐步适应外界环境, 增强抗逆能力。以后每长一片叶适量追施一次肥, 并及时人工拔除杂草。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篇9
关键词:水稻,种子选择,秧床准备,播种,培育壮苗,起苗
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软盘育秧、双膜育秧都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经过简化逐渐发展起来的, 其不仅成本较低, 而且在操作上更为简便, 是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主要机插育秧方式[1,2]。
1 品种选择
综合考虑不同品种的茬口、品种特性及安全齐穗期的时间不同, 可选择与当地土壤及气候条件相适合的高产、优质、稳产、分蘖力中等、抗性好的穗粒并重型优良品种进行播种[3]。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 应选择具有较短生育期的品种为佳。一般常用的品种有徐稻4号、徐稻5好、徐稻6号、阳光200等, 杂交稻以两优084、两优明86为主。
2 种子处理
选择高质量的种子是苗好、苗壮的前提。种子要饱满度好, 发芽率高, 发芽势好, 纯度、净度达国际以上, 最好选用包衣种子, 可以防治地下害虫危害。播前晒种2~3 d,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 还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稻种常自身带有病菌, 导致病害, 常见的有恶苗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黑条矮缩病 (由苗期灰飞虱传播而引起) , 为了有效地防止这些病害的发生, 应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浸种。浸种时可选择吡虫啉10 g+咪鲜胺或使百克2 m L (1支) 对水5 kg浸种子3~4 kg。根据坏境中的温度条件决定浸种时间的长短, 对于粳稻来说, 一般需浸足2 d左右, 对于杂交稻, 则需要浸种1 d左右, 露白即可落谷, 不可催芽, 浸种时要用遮阳物遮盖, 防止阳光直接照射药液[4]。
3 秧床准备
适宜作床土的为土层深厚、松软肥沃、爽水透气的土壤。根据该指标, 首先是菜园土, 其次是耕作熟化的旱地土, 最后经过秋耕风冻的稻田表层土。大面积取土方法:用免耕机旋耕2~3遍, 然后取上面8 cm表土层即可。营养土为疏松的微砂土质, 忌用重黏土或纯砂土。一般1 hm2秧田的营养细土应准备约150 m3, 另外, 还应准备未培肥的过筛细60 m3作为盖籽土。现在一般用基质, 但仅用基质的效果不太理想, 极易散, 经多年的实践证明基质与营养土的配比为6∶4为宜。如选择菜园地中疏松肥沃的土壤, 在对其进行过筛后可直接作为床土使用。选择其他适宜作床土的土壤应在冬季完成取土, 在取土前应进行培肥, 一般均匀施充分腐熟的人畜粪26 250~30 000 kg/hm2、过磷酸钙1 500 kg/hm2。经过反复耕耙, 上下翻捣, 使肥土均匀拌合, 这样为机插秧生长创造一个疏松肥沃的土壤环境, 如在冬季前未进行培肥, 提倡选择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 在对床土进行过筛加工过程中, 每100 kg细土均匀拌合0.8 kg~1.0 kg旱秧壮秧剂。在床土过筛结束后, 应用农膜进行覆盖, 并集中进行堆闷, 以促进肥土的充分腐熟。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作为秧田, 按照秧田与大田1∶90做足秧田, 并留足5%作基备秧, 秧田在秋季种蒜前留好, 做畦应在播种前7~10 d进行, 上水耙田耕地, 开沟做秧板, 畦面的宽度为1.5 m, 秧沟的宽度为25 cm, 做好的畦面要保证实、平、光、直, 秧板做好后应及时做好排水晾板工作[5]。
4 软盘制作
在排盘前在秧田中撒敌百虫75 kg/hm2, 以防治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在摆盘时, 若是杂交稻, 一般1 hm2大田准备240~270张软盘, 常规稻准备375~360张, 拉线摆盘, 横排成2行, 依次紧密整齐地将盘平铺在床面上, 保证盘与盘之间的飞边重叠排放, 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盘边距墒边20 cm, 兼作取盘泥和通道用。铺撒准备好的床土, 过筛营养土至盘高的2/3, 并刮平, 做到厚薄均匀, 土面平整。
5 播种
不同的品种, 播种量有所不同, 对于杂交稻来说, 大田用种量应为18.75~22.50 kg/hm2, 对于常规粳稻, 则播种量为52.5~60.0 kg/hm2。若选择双膜育秧的方式, 在起秧栽插时要切块除边, 因此与软盘育秧方式相比, 其用种量略有提高。由于机插秧播种密度高、秧龄弹性小, 必须按茬口安排轮作模式。宿羊山镇常年是蒜稻轮作模式, 茬口早, 因此秧龄应为30~35 d, 倒推播期, 育秧一般以5月6日为宜, 宁可田等秧, 不可秧等田。如发现旺长, 用水或多效唑药剂来控制苗高, 延长秧龄至35 d左右。若机插的面积大, 插秧的进度要在对插秧机的工作效率及机手在技术上的熟练程度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予以确定。浸种应选择合理的时间分批进行, 顺次播种, 以确保在移栽时有足够的适龄秧苗。播种时, 要做到精量播种, 先称10张盘的播种量试播, 再按标准播种, 一般常规粳稻每盘均匀播破胸露白芽谷180 g, 杂交稻播110 g。可以分3~4次细播, 遵循先四周后中间的原则, 力求匀播, 播后轻压种子, 使之与底土密切接触。
6 播后管理
播种后均匀覆盖少量的盖种土, 厚度以隐约可见种子为宜, 覆土中不能带有草籽和大块硬物, 然后刮平。覆土后应及时地封膜, 以保护土壤中的墒情。覆土后在秧沟内灌水上板, 灌水量以不超过秧盘的高度为佳, 在窨水充分浸透土壤后再将秧沟中的水排干。为了防止农膜与秧盘产生粘结, 封膜前应在秧盘上每隔60~70 cm的距离放置几根稻草。然后覆盖1层地膜或无纺布, 四周要封压严实, 以利于保温保湿齐苗, 如温度过高, 仅覆地膜的表面再覆盖1层稻草或草帘, 覆盖厚度以不透光为宜, 以防高温灼伤秧苗。播种后5~7 d在秧苗的高度达到2 cm左右、第1完全叶抽出0.8~1.0 cm时揭膜炼苗, 而对无纺布来说, 一般播后15 d以后再揭膜, 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 秧田期的主要病虫害有立枯病、螟虫、灰飞虱、稻蓟马等, 应及时选择合适的药剂做好病虫害及杂草的防除工作。
7 肥水运筹
肥分管理上, 一是追施断奶肥。一般在播后7~8 d用尿素75 kg/hm2左右, 对水7 500 kg于下午浇施;床土肥沃的可不施肥。二是适施送嫁肥、送嫁药。移栽前1~2 d, 用40%毒死蜱3 kg+宁南霉素3 L+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 500 g对水750 kg喷雾。如瘦弱发黄的秧苗, 结合病虫防治, 叶面喷施壮秧宝、磷酸二氢钾等促使秧苗转化。在水分管理上, 秧苗三叶期以前, 一般保留1/2沟水, 做到以不干为主。达到以水调肥、温、气的护苗目的。正常情况下, 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不发白即可。若晴天中午出现卷叶要灌水补湿护苗, 雨天则要放干秧沟的水;如遇到较强冷空气侵袭, 要灌拦腰水保温护苗。移栽前2~3 d排水, 控湿炼苗, 促进秧苗盘根, 增加秧块拉力, 便于卷秧与机插。
8 起苗运苗
秧苗3.5~4.0叶龄、苗龄30 d可以移栽, 移栽前1天撤水炼苗, 移栽前2~4 h取苗放置于遮阴处。保持秧盘泥湿润, 秧盘土与软盘能分离, 提起不散, 可以卷成形如毯状标准。做到随起、随运、随栽, 尽量减少秧块搬动次数, 防止秧苗搁盘时间过长或曝晒失水枯萎, 秧盘泥失水变硬, 形成机械损伤。装载高度尽量不超过6层, 一般4层为宜。
参考文献
[1]唐晓庆.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6) :49.
[2]刘蓉蓉, 李世峰, 周宇.水稻机插秧标准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9) :59-60.
[3]杨秀林.沿淮地区水稻软盘育秧和机插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5 (6) :969.
[4]孙春梅, 陈宗明, 杨彩云, 等.机插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5 (3) :381-382.
浅述水稻育秧技术 篇10
1 育秧标准
育苗移栽可提早播种, 延长水稻生长期, 充分利用土地和生长季节;并且, 有利于培育高质量的壮秧, 还可根据插秧要求, 做到合理密植。
壮秧标准因品种、秧龄及充秧方式而有一定差异, 但壮秧都有明显的共同特性。
从形态上, 健壮的秧苗生长整齐一致, 植株个体间差异小, 无病虫害发生;叶片短、宽、厚, 不软弱披垂, 叶色绿中带黄, 叶枕距短;茎扁蒲状, 粗壮而有弹性, 用手触摸有挺实感, 压倒后能迅速弹起;根系发达, 短白而粗壮, 无黑根、烂根。
在生理方面:健壮的秧苗具有发根力强, 植伤率低, 光合能力与抗逆性强, 插秧后返青快等生理特点。
2 育秧技术要点
首先, 要培育苗床地。一般每平方米施农肥15kg左右, 整平混匀, 并进行床上调酸, 使其10cm表层土PH值调到5左右。最后打碎土块, 清除杂物, 整平压实床面。
其次, 保证播种质量。一般可在4月5d~15d播种每平方米播催芽种子150~300g左右。在播种前一天往床面浇一次透水, 使5cm床土达饱和状态, 播种当天缺水需再补浇一次水。播后将种子三分之二部分压入土中或浇细水使其沾在床面上, 覆1cm细土, 为防杂草和地蝼蛄危害, 在床面均匀喷施天草药剂, 撤布毒谷或毒土。施药后马上盖一层地膜保温保湿。
3 育秧技术
3.1 湿润育秧
是介于水育秧和早育秧之间的一种育秧方法, 是水整地、水作床, 湿润播种, 扎根立苗前秧田保持湿润通气以利根系, 扎根立苗后根据秧田缺水情况, 间歇灌水, 以湿润为主;陔育秧方式容易调节土壤中水气矛盾, 播后出苗快, 出苗整齐, 不易发生生理性立枯病.有利于促进出苗扎根, 防止烂芽死苗, 也能较好地通过水分管理来促进和控制秧苗生长, 已成为替代水育秧的基本育秧方法。
3.2 塑料薄膜保温育秧
在湿润育秧的基础上, 播种后于厢面加盖一层薄膜, 多为低拱架覆盖。这种育秧方式有利于保温、保湿、增温, 可适时早播.防止烂芽, 烂秧, 提高成秧率.对早春播种预防低温冷害来说十分必要。
3.3 旱育秧
在整个育秧过程中.只保持土壤湿润.不保持水层的育秧方法、即将水稻种子播种在肥沃、松软、深厚的, 呈海绵状的旱地苗床上.不建立水层, 采用适量浇水, 培育水稻秧苗。水稻旱地育秧依靠秸秆、厩肥等腐熟有机肥料, 提高土壤肥力, 苗期很少追施肥料, 床面土壤上下通透性好, 有利于培育根多、根毛多、白根多的壮秧, 是提高秧苗质量的较好形式。旱育秧操作方便, 省工省时, 不浪费水资源。但过去没有保温、保湿覆盖物, 常因水分短缺而出苗不齐, 且易生立枯病和受鼠雀危害。近几十年各地采取增盖薄膜、药剂防治立枯病等措施, 保温旱育秧方式已成为寒冷地区和双季早稻培育壮秧, 抗寒、抗旱、节水的重要育秧方法。
秧苗移栽前, 要对大田施足底肥, 提倡全耕层施肥。每亩施肥量可用:农家肥750kg, 尿素8kg, 钙镁磷肥25kg有条件的地方, 还应施用钾肥。栽插规格为:中等肥力的田块, 每亩栽插1.5穴, 每穴两粒谷落田, 行距8寸, 窝距5寸秧苗要浅水浅插, 插植深度不超过两cm。插植大田后.没有返青期, 营养生长期得以延长, 成熟期能够提前7~15d。
3.4 两段育秧就是将整个育秧过程分两段进行的一种育秧方法:
第一阶段是采用密播旱育秧或湿润育秧方法培育3~4叶的小秧苗, 第二阶段是寄秧阶段, 将小秧苗带土或不带土按一定密度寄栽到经过耕耙施肥的寄秧田中, 待培育成多个分蘖的大壮秧苗后, 再移栽到大田。这是一种适用于多茬口迟栽秧的育秧技术。其主要优点是成秧率高, 用种量少、早发性强, 可调节茬口矛盾。尤其适用于麦茬迟栽中稻, 双季连作晚稻和杂交稻制种时生育期较长的父本秧。两段育秧可解决早播与迟栽的矛盾, 提早出穗期, 以避开花期高温或灌浆期低温等不利影响。
4 防治烂种死苗
水稻育秧过程中容易出现烂种、死苗。一般将水稻出苗前称为烂种, 出苗后称为死苗。发生烂种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种子质量问题, 种子成熟不良, 贮藏过程中受潮发霉等。二是浸种时换水不勤, 种子中毒。三是催芽时温度过高, 使种子失去发芽力。
发生死苗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温差过大引起的青枯死苗。二是病菌侵害引起的黄枯死苗。
防止烂种, 在育秧时, 应选用质量好的种子, 并采取选种, 晒种, 分级育秧等措施, 把好种子质量关;在浸种过程中, 应勤换水, 防止浸种过程中种子中毒。在催芽过程中, 应把好温度关, 将催芽破胸温度控制在35%~38%。
水稻的育秧方式及秧田管理技术 篇11
关键词:育秧;壮秧;秧田追肥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62-1
1 育秧方式和壮秧标准
1.1 育秧方式
育秧方式种类很多,按水分管理可分为水育秧、湿润育秧和旱育秧三种类型;按设施条件可分为露地育秧、保温育秧和加温育秧三种类型。水育秧从做床、播种至秧田管理,床面始终保持有水层。湿润育秧是旱做床,水平床,播后不保水层,后期保有水层的育秧方式。旱育秧是整个苗期都不建立水层。实际运用时各种育秧方式常常配合使用,如湿润育秧加盖薄膜形成的薄膜保温湿润育秧;旱育秧和保温育秧组合形成的薄膜保温旱育秧。此外,还因保温覆盖方式的不同分为平铺、拱架、大棚及开闭式等数种。
薄膜保温湿润育秧:水分管理介于水育秧与旱育秧之间,加薄膜保温。育秧前期床土湿润,2叶期后湿润与淹水交替,3叶期后保持浅水层管理。这种育秧方式一般出苗率高、整齐度高,除低洼盐碱地外,前期病害较少。但在3叶期建立水层后,秧苗地上部生长较快,而根系活力、充实度和抗逆性降低。
薄膜保温旱育秧:整个苗期不建立水层,当土壤缺水时通过浇水、机械喷灌或过水的办法补水,使床土基本处于干旱状态。主要优点是秧苗根系发达,干物质积累多;束缚水含量高,植株健壮,抗逆性强。移栽后发根力强,返青分蘖快;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灌浆结实好,提早成熟,产量高。缺点是有时因缺水而出苗不齐,易发生立枯病。
开闭式薄膜旱育秧:床面宽度1.5m,以竹片或紫穗槐条或8#铁丝作拱棚,中间高度25~35cm,每隔50cm插一根。用一幅半塑料薄膜从两侧覆盖,在拱棚顶部重叠20~30cm,通风炼苗时从顶部揭开,故称开闭式。主要优点是从棚顶中间开口通气炼苗操作方便,省工省力,便于施肥、浇水、打药;床内温、光分布均匀,秧苗生长整齐,成苗率高;薄膜破损率低,节省费用;炼苗时薄膜由顶部开口落至拱棚两侧具有防风作用。为防止两幅膜接口处透气影响保温,播后可在床面铺一层地膜,出苗后及时撤去。
软盘育秧:是从大棚育秧演变而来的一种育秧方式,用钙塑软盘,58cm,长宽28cm,深2.6~2.8cm,在田间置于床面上,装上营养土,浇水,播种。人工插秧的稀播种,每盘70~80g;机械插秧的密播种,每盘100g。其余操作同开闭式旱育秧。软盘育秧是降低成本,便于集约化,省工的育秧新技术,近年北方稻区发展很快。主要特点是采用园田地、营养土、开闭式上通风、喷浇供水;利用硫酸或调酸剂进行营养土调酸;播种后覆土,后覆地膜,苗齐苗壮;按机械或手插的合理密度播种,节省秧苗,可提早插秧,错开播、插期。
1.2 壮秧标准
“秧好半年稻”,壮秧是高产的基础,壮秧标准可分为形态和生理两个方面。在形态形态上的共同特征是茎基宽扁,叶鞘短,叶耳间距小,无病虫害,形态整齐,长势壮而不徒长,根系发达。根据移栽苗龄大小分三类:健壮小秧是指3叶期内移栽者,苗高8~12cm,叶色鲜绿,叶宽而健壮小秧挺立,茎基宽2mm以上,中胚轴很少伸长,根5~6条,色白短粗并有分枝根,移栽适龄1.5~2.2叶,移栽时种子中应有少量胚乳残存;健壮中秧是指3~4.5健壮中秧叶内移栽者,苗高10~15cm,叶色鲜绿,叶宽厚挺立,不定根10条以上,色白而粗,稀播时有少量分蘖;健壮大秧,是指4.5~6.5叶移栽者,苗高15~20cm,健壮大秧茎基宽在4mm以上,叶片宽厚、刚劲富有弹性,叶色绿中带黄,根系色白粗壮,无黑根现象。在生理性状方面,壮秧的光合能力强,干物质积累多,发根力强,生理抗逆性强,主要表现在干重大,充实度高(干重/株高),C/N比适当,根冠比大。
2 秧田管理
是培育壮秧的关键
2.1 温度管理
播种至出苗阶段,主要是保温、提高温度,增加土壤通透性,同时应注意压严塑料布,雨、雪后及时清除膜上积水或雪,清理三级沟等。出苗至揭布阶段,是秧田管理的关键时期,管理的中心环节是防止高温徒长和高温烧苗。无孔塑料薄膜育秧揭膜前后,是秧苗发生问题最多的时期,炼苗炼得不好揭膜后易发生青枯病,大量死苗。具体掌握棚内温度:播种至齐苗期30℃~35℃,齐苗至4.5cm时20~25℃,从幼苗一叶期开始炼苗,炼苗前最好先浇一次水。炼苗方法由棚侧打開口通风。随气温高低,秧苗大小,通风口可由30cm到50cm以至全部打开。时间由短(4~6时)到长(10~12时)或日揭夜盖。二叶一心可全部揭开,揭膜后要及时浇水。
2.2 秧田追肥
一般追肥2次,一次在2叶期追“断奶肥”,另一次在移栽前5天左右施“起身肥”或“送嫁肥”。“断奶肥”的施用时间、数量和方法均应十分慎重。“断奶肥”可在一叶一心期施,育秧时施用种肥的应于2叶期追。其目的在于促使秧苗长出新根和较大的叶面积,增强秧苗吸肥能力,顺利实现由异养到自养阶段的过渡。施用数量不宜过多,一般每平方米施硫铵30~50g,旱育秧需用化肥水(1%~2%)浇施,浇后用清水冲洗,以免烧苗。湿润育秧施肥时应保持浅水。“起身肥”主要是促使长出极短的粗白根,移栽后迅速返青。一般在移栽前5天施用,旱育秧田每平方米施用量可增至硫铵50~70g。
2.3 水分管理
旱育秧田一般床土含水量以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40%开始萎蔫。尤其三叶期以后气温渐高,空气干燥。春风大,土壤失水快,应注意浇水,保证土壤的适宜含水量。在干热大风天气,可采用短期灌水保护,以免失水过多引起青枯。除此之外,每次浇水都要求很快渗干,床面不保持水层。忌用冷水(井水)灌溉。
2.4 防除杂草
除尽秧田杂草,杂草过多一是会挡光,二是与稻苗争夺水分及养分,影响秧苗的生长,必须去除干净。
水稻稻壳育秧技术研究 篇12
水稻无土育秧技术在国内很多地方有过早期研究的经验[1,2], 1977年江苏三河农场就曾经尝试过无土育秧机械栽插, 并推广了一定面积。1997年, 张超[3]等呼吁推广应用早稻无土育秧技术。
黑龙江省寒地水稻无土育秧技术起步较晚, 虽然先后也在很多地方试验研究成功, 如黑龙江农垦八五六农场[4]、八五三农场[5]、延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6]、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单位先后做了一些研究, 但都没有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针对旱育稀植育秧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大量堆积废弃的稻壳进行无土育秧试验,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就保水剂在稻壳育秧中的应用以及稻壳育秧保水、保肥、苗床水分温度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此项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保水剂, 粉碎后过14、57目筛的稻壳, 水稻品种为空育131。
1.2 试验方法
1.2.1 保水剂能力试验
共分8个处理, 每处理蒸发皿内加水50 mL, 加不同量保水剂, 测量蒸发皿及水总重, 每日通过测量总重计算剩余水量。
1.2.2 春季室外育苗试验
分为硬盘、机插软盘、抛秧盘育秧, 以常规土育秧为对照, 共19个处理, 每处理2次重复, 棚边20 cm采取隔离层育秧, 设为保护行, 浸种日期为4月11日, 播种日期为4月20日。盆栽与本田插秧同时进行, 调查返青速度及分蘖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水剂对稻壳育秧的保水效果
保水剂对水分有一定保持作用, 随着浓度的升高, 保水效果更加明显 (见图1) 。
2.2 秧苗返青速度
根据秧苗长势、黄绿程度等调查, 处理12壮秧剂用量及微量元素配比为最佳 (代号为A) , 处理16 (代号为B) 为稻壳铺底, 表层覆土, 处理19 (代号为C) 为常规土育秧, 14目稻壳秧苗表现不好, 前期淘汰。A、B返青速度均快于处理C (见图2) 。
2.3 分蘖及株高
由表1可知, 稻壳育秧与常规土育秧分蘖几乎相同, 株高略高于常规育秧。
2.4 秧苗含水量
稻壳育秧秧苗在浇饱和水后地上含水量与常规育秧的基本一致, 放置5 d后含水量略大于常规育秧;育秧基质中, 随着稻壳比例的增加, 持水性能显著提高。 (见图3, 图4)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试验, 可以确定保水剂有一定保水效果, 但保水剂造价很高, 如稻壳育秧得到大面积推广, 无疑会增加成本。另外, 保水剂的使用会导致稻壳基质发生轻微板结, 影响秧苗根部透气性。所以, 在苗床浇水条件便利的情况下 (喷灌设施) 不建议使用保水剂;基本掌握稻壳育秧苗床最适保水方法 (重点在选用最适目数稻壳同时配合保水配方, 播种及覆稻壳后压实, 做到出苗快、出苗齐, 保水效果明显好于常规育苗) ;可以确定稻壳育秧秧苗返青速度快于常规育秧, 分蘖情况与常规育秧基本相同;稻壳育秧秧苗含水量大于常规育秧, 保水性能强, 根系发达;以稻壳为基质进行育秧, 在水分保持上具有明显优势, 这为提高秧苗素质、防止青枯病发生以及苗床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条件。
从2006年末至今, 通过大量试验总结出稻壳育秧的几项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优点:本研究解决了水稻旱育稀植苗床取土难的问题;稻壳育秧根系发达, 返青速度快;子盘育秧重量轻, 运输方便。不需要任何苗床除草剂, 可以避免因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药害。
缺点:秧苗保水性好于土育秧, 但在室外温度过高 (超过30℃) 时苗床水分蒸腾速度明显快于土育秧;操作过程严格, 专用壮秧剂与稻壳混拌要求均匀, 否则会出现部分二、三类秧苗。
摘要:水稻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在水稻集中的地区, 旱育稀植育秧取土成为一大难题。本项研究针对这一难题, 采用稻壳进行无土育秧, 从根本上解决春季育秧取土难、稻壳堆放、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关键词:水稻面积,育秧取土,稻壳育秧
参考文献
[1]杨自鸿.立体式无土育秧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 2004 (1) :6.
[2]刘自俭.水稻温室无土育秧农艺研究[J].南京农专学报, 1995 (1) :6-7.
[3]张超, 方支中.早稻地窑无土育秧机插效益高[J].江西农业科学, 1997 (5) :14.
[4]杜齐鸣, 尹华衡, 文根军, 等.岩棉无土隔离层水稻旱育秧技术试验总结[J].垦植与稻作, 1996 (3) :9-10.
[5]刘彦坤, 张国军, 张肃生, 等.水稻稻壳无土育秧技术[J].现代化农业, 2002 (8) :40.
【水稻育秧】推荐阅读:
水稻育秧技术01-03
水稻集中育秧论文05-19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07-29
水稻育秧栽培技术11-19
水稻旱育秧培育技术10-14
杂交水稻旱育秧技术11-07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12-13
水稻机插秧的育秧管理01-09
水稻育秧期的管理技术10-05
机插水稻育秧分析的论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