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原疫苗(精选7篇)
变应原疫苗 篇1
变应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卫生学问题,世界各国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达10%~30%[1]。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传统上认为变应性鼻炎是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其发生机制还不是很清楚。目前普遍的观点倾向于Th1/Th2平衡和细胞因子网络学说,认为其发生是Th1/Th2细胞调控失衡,Th2细胞过度极化和Th2细胞因子优势表达的结果[2]。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淋巴细胞调节功能紊乱及产生致病淋巴因子在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3]。白细胞介素- 2(IL- 2)主要是由辅助性T1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4],Th1通过IL- 2促进B细胞产生IgG2a,并通过干扰素(IFN- r)抑制IgE的合成,具有促进T细胞增殖、诱导Lak细胞、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促进T细胞杀伤作用以及增强NK细胞活性等作用。血清IL- 2水平在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肿瘤患者均有明显的降低[5]。而在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等变应性炎症中Th1细胞可分化为Th2细胞,产生IL- 4、IL- 5、IL- 13等细胞因子,调节B淋巴细胞向合成IgE的方向转化,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促进炎症细胞浸润,刺激嗜酸粒细胞增殖、分化、趋化和活化。近年研究表明,IL- 13在Th2细胞调节变应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变应性疫苗的脱敏治疗(SIT)是目前唯一针对变态反应性鼻炎病因的治疗方法。笔者在本文中回顾分析本科室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观察期临床疗效,测定IL- 2、IL- 13的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8~55岁,平均33.2岁。患者入选标准:以2004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关于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6]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采用记分法及变应原体内检测(变应原点刺试验)诊断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所有患者就诊前未行系统性SIT,6个月内未使用类固醇激素及3个月内未用过抗组胺类药物。
1.2 试剂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疫苗使用德国默克公司的标准化变应原点刺液,商品名阿罗格(NHD),药理活性成分为来自花粉、螨虫、动物上皮、霉菌和食物等的天然变应原,糖皮质激素喷鼻剂均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Flixonase(葛兰素史克集团),IL- 2、IL- 13 ELISA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公司。
1.3 研究方法
1.3.1 分组及治疗方法
30例患者随机分为特异性免疫治疗组(A组)和鼻用糖皮质激素组(B组)2组,每组15例,均为男10例,女5例。A组:根据过敏原皮肤检测结果,结合病史确定每个患者主要的过敏原,选择相应的NHD疫苗种类,予以特异性免疫治疗。采用上臂外侧皮下深部注射给药,初始治疗每7~14 d 1次,共24次,1号药(0级浓度)共注射6次,剂量分别为0.05、0.1、0.2、0.4、0.6和0.8 ml,2、3、4号药注射方法同上;维持治疗每28 d 1次,共10次。B组:仅鼻部用糖皮质激素喷鼻剂。
1.3.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症状和体征记分评定疗效,记分方法按2004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关于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根据变应性鼻炎患者经鼻脱敏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计分的总和及改善的百分率评定其疗效。≥66%为显效,≤25%为无效,介于两者之间为有效。
1.3.3 IL- 2、IL- 13水平的检测
检测3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 2、IL- 13的水平。 标本采集及测定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血清收集:采集静脉血5 ml,于20~28 ℃室温静置,沉淀30~60 min,4 ℃ 4 000 r·min-1离心10 min,取血清,置冰箱-20 ℃保存待测。血清样品(含标准品)和空白都做复孔。100 μl·孔-1加入稀释后的Cytokine standard至标准品孔,100 μl·孔-1加入血清样品至样品孔,100 μl·孔-1加标准品稀释液入空白对照孔,50 μl·孔-1加入稀释后的Biotinylated antibody。盖上封板膜,室温(18~25 ℃)孵育1 h。扣去孔内液体,300 μl·孔-1加入1×washing buffer;停留1 min后弃去孔内液体。重复3次,最后1次在滤纸上扣干。 100 μl·孔-1加入Streptavidin- HRP。盖上封板膜,室温孵育20 min。 扣去孔内液体,300 μl·孔-1加入1×washing buffer;停留1 min后弃去孔内液体。重复3次,最后1次在滤纸上扣干。 100 μl·孔-1加入TMB,室温避光孵育10~30 min。 迅速100 μl·孔-1加入Stop solution 终止反应。 加入Stop solution后10 min内在λ=450 nm处读值。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undefine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
A组治疗前患者症状、体征计分分别为(8.14±2.18)分和(2.96±0.65)分,治疗后分别为(4.27±3.04)分和(1.51±0.62)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52、7.903,均P<0.01)。B组治疗前患者症状、体征计分分别为(8.26±2.05)分和(2.85±0.54)分,治疗后分别为(5.12±2.65)分和(1.65±0.72)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有效率91.83%,B组有效率89.67%。
2.2 IL- 2、IL- 13的水平检测结果
A组治疗前患者血清IL- 2的浓度为(4.39±2.09) pg·ml-1,治疗后为(7.93±1.91) pg·ml-1,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2,P<0.01)。A组治疗前血清IL- 13浓度为(237.83±87.47) pg·ml-1,治疗后为(119.98±41.90) pg·ml-1,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6,P<0.01)。B组治疗前患者血清中IL- 2的浓度为(5.04±1.70) pg·ml-1,治疗后为(6.14±2.14) pg·ml-1,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患者血清IL- 13的浓度为(234.61±54.30) pg·ml-1,治疗后为(193.31±67.56) pg·ml-1,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血清IL- 2、IL- 13浓度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血清IL- 2浓度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体系分为: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3部分。特异性免疫治疗是针对变应原的治本的方法,国外大多数学者对此持肯定观点,认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能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而改变病情发展的自然进程,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变应性鼻炎是由IgE介导的 Ⅰ 型变态反应。IgE抗体生成的调节受遗传等多种因素控制,原始B细胞分化成IgE形成细胞,通过T非依赖过程和T依赖过程,T细胞系统主要是通过T抑制细胞来调节。Th0细胞可在外界刺激因子存在时,分化为Th1或Th2细胞。Th1可产生IFN- γ、IL- 2等Th1型细胞因子,介导细胞免疫反应。Th2可产生IL- 4或IL- 13等Th2型细胞因子,主要功能为促进体液免疫应答和B细胞的发育。正常情况下Th1/Th2彼此调节,相对平衡,维持正常的免疫状态。当这种平衡一旦被破坏导致失衡,Th2类细胞因子即会过度表达,使Th1类细胞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变应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许多因素可影响两类Th细胞的分化和相互转化,而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种类和含量是影响Th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7]。
本研究结果显示,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给予递增剂量的、可引起患者发生变态反应的变应原,改善患者的变态反应临床症状和体征,使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 2水平显著升高,而IL- 13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前后血清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 2可刺激Th0向Th1分化,IL- 2水平升高是Th1反应增强的一个标志,IL- 13分泌减少说明Th2反应减弱。结果表明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较强的调节免疫失衡功能,通过使Th1反应加强和使Th2反应减轻而纠正体内Th1和Th2反应失衡,使体内Th细胞的分化重新恢复至正常的平衡状态。这表明同时调节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是有效治疗本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同时我们可以看到,B组患者组治疗后IL- 2、 IL- 13血清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血清IL- 2浓度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特异性免疫治疗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效果明显,而药物治疗只能短期内控制症状,对机体的免疫状态无影响。特异性免疫治疗能够调节免疫失衡,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有效治疗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REED S D,LEE TA,McCRORY D C.The economic burdenof allergic rhinitis: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literature[J].Pharmacoeconomics,2004,22(6):345-361.
[2]BROWN V,WARKE T J,SHIELDS M D,et al.T cell cytokineprofiles in childhood asthma[J].Thorax,2003,58(4):311-316.
[3]VANDERLUGH C L,RAHBE S M,ELLIOTT P J,et al.Treatment of established relapsing experimental autoimmuneencephalomyelitis with the proteasome inhibitor PS-519[J].JAutoimmun,2000,14(3):205-211.
[4]韩静,马印惠,武国霞.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检测[J].现代医学,2009,37(1):58-59.
[5]ELKORD E.Role of regulatory Tcells in allergy:implicationsfor therapeutic strategy[J].Lnflamm Allergy Drug Targets,2006,5(4):211-217.
[6]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40(3):166-167.
[7]龚非力.医学免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56-157.
儿童哮喘变应原检测与防治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3例哮喘患儿均来自本院儿童哮喘专科病房及门诊,均符合儿童哮喘诊断标准[3,4],其中男129例,女124例,年龄6个月~14岁。对照组249例为健康儿童,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抽血3ml,分离血清,采用德国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通过免疫印迹方法定量检测人血清变应原特异性及总抗体检测变应原吸入性组包括户尘螨、粉尘螨、矮豚草蒿、猫毛皮屑、狗毛皮屑、蟑螂、点青霉、分枝孢霉、交链孢霉、柏榆、梧桐、三角叶杨、律草;食入组包括鸡蛋白、牛奶、鱼虾蟹、牛肉羊肉、腰果、花生、黄豆、芒果、小麦。
1.3 结果判断
血清sIgE(kUuA/L)分级标准为:0级为阴性,Ⅰ~Ⅵ为阳性。0级<0.35,Ⅰ级0.35~0.70,Ⅱ级0.7~3.5,Ⅲ级3.5~17.5,Ⅳ级17.5~50.0,Ⅴ级50~100,Ⅵ级>100。0~Ⅵ级代表其水平分别为:无、低、增加、显著增加、高、较高、极高。
1.4 统计学处理
检测结果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哮喘组与健康组不同变应原特异性IgE及总IgE抗体的阳性率对照
见表1。
2.2 253例哮喘患儿不同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
见表2。
2.3哮喘组患儿及健康组总IgE结果见表3。
3 讨论
儿童哮喘是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损害小儿的身体健康。在各种触发因素中,变应原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检测变应原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与之接触,是哮喘防治的基本原则。传统方法是采用皮肤点刺检测哮喘患儿变应原,该方法对儿童来说存在依从性差、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假阳性多、患儿点刺部位的疼痛不适甚至感染等缺点。目前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采用血清变应原检测系统检测哮喘变应原,这是一项技术先进、操作简单、结果准确、依从性好、无创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采用免疫印迹方法定量检测患儿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从而为哮喘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客观依据[2]。
本研究显示吸入变应原总阳性为80%多,户尘螨和粉尘螨阳性67.58%,说明户尘螨和粉尘螨是郴州地区儿童哮喘的主要变应原,与我国其他南方地区大体一致[5,6]食物变应原总阳性为牛肉羊肉、鱼虾蟹阳性分别为14.62%、9.09%,说明食物变应原也是引发儿童哮喘的一个方面,但相对吸入变应原,食物变应原引发儿童哮喘的概率要低得多。临床实践中检出哮喘患儿变应原后可采取有效地避、忌、替、移等方法,对于变应原无法有效避免的,还可采用特异性脱敏疗法。大量文献报道证实脱敏疗法是治疗儿童哮喘的有效方法[7,8],且儿童疗效优于成人,可避免患儿由对单一变应原过敏发展为对多种变应原过敏,可阻止变应性鼻炎患儿发展为儿童哮喘,可减少吸入性激素药物的用量[9]。
综上所述,儿童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采用免疫印迹方法定量检测哮喘患儿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对哮喘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小兰,张淑霞,刘宝梅,等.儿童哮喘变应原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10):129-130.
[2]倪慧萍,胡国成,顾燕明,等.Mediwiss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7,28(9):1470-1472.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
[4]胡烈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4-1177.
[5]赵凯,王玉杰,李正兰.儿童支气管哮喘变应原检测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5):53-55.
[6]刘萍,周雅燕,郑跃杰.儿童支气管哮喘变应原检测与防治(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19(2):102-104.
[7]李明华.哮喘病的脱敏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4,32(4):12.
[8]王次林,罗荣华.唯尔本与免疫方法联合治疗儿童哮喘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03,24(4):413.
变应原疫苗 篇3
1 调查对象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就诊的慢性荨麻疹门诊患者, 共880例。其中男性396例, 女性484例;年龄5~60岁;病程2个月至3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 (1) 风团阵发性复发或持续性复发, 病程持续6周以上; (2) 排除皮肤划痕征、寒冷性荨麻疹、压迫性荨麻疹等特殊类型荨麻疹; (3) 无恶性肿瘤、红斑狼疮、内分泌紊乱、风湿热等; (4) 1周内未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
2 方法
2.1 检测方法采用北京协和医院变应原生产研制中心提
供的常见32种变应原点刺液进行皮内试验, 其中吸入性变应原18种, 食物性变应原14种。以0.9%氯化钠注射液作阴性对照, 组胺作阳性对照。按国际标准方法操作:在两手上臂伸侧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 用1ml一次性的注射器抽取0.05ml浓度为1∶100的变应原, 自上而下依次皮内注射 (将点刺针尖成直角通过滴在皮肤上的试液刺入皮肤表皮, 使少量试液进入皮肤) 0.01~0.02ml变应原, 两点距离不小于4cm, 5~10分钟后将全部滴液擦去, 20~30分钟后观察结果。
2.2 结果判定标准
以变应原与组胺所致风团面积比确定其反应级别, 无反应或与阴性对照相同者为 (-) , 比值≥1/4者为 (+) , 比值≥1/2者为 (++) , 与阳性对照范围相等者为 (+++) , >2倍阳性对照范围者为 (++++) 。大于或等于阳性对照范围者记为阳性病例。
3 结果
3.1 8 8 0例吸入性变应原检测结果
8 8 0例中变应原阳性6 3 7例, 占7 2.4%。其中, 吸入性变应原阳性:屋尘螨473例 (53.8%) , 粉尘螨322例 (36.6%) , 蟑螂220例 (25.0%) , 霉菌1 82例 (2 0.7%) , 梧桐花粉1 50例 (17.0%) , 油菜148例 (16.8%) , 棉絮130例 (14.8%) , 蚕丝126例 (14.3%) , 麻118例 (13.4%) , 狗毛、羊毛各79例 (各占9.0%) , 葎草花粉39例 (4.4%) , 豚草花粉17例 (1.9%) , 地肤花粉、蒿草花粉各6例 (各占0.7%) , 烟曲霉5例 (0.6%) , 香烟3例 (0.3%) , 鸭绒2例 (0.2%) 。
3.2 8 8 0例食物变应原检测结果阳性者有:淡水鱼1 4 0
例 (15.9%) , 蟹118例 (13.4%) , 牛奶83例 (9.4%) , 牛肉、羊肉各52例 (各占5.9%) , 海鱼50例 (5.7%) , 花生3 6例 (4.1%) , 蒜3 0例 (3.4%) , 鸡蛋2 2例 (2.5%) , 葱17例 (1.9%) , 韭菜15例 (1.7%) , 海虾、芝麻各9例 (各1.0%) , 小麦6例 (0.7%) 。
4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由于皮损反复发作, 伴有瘙痒, 常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测定变应原对该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变应原疫苗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2008年10月~2009年12月就诊于医院门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病史询问疑有变应性鼻炎并行皮肤点刺试验的619例患者中,男性423例,女性296例,病程1~15年,年龄6~72岁,均符合中华耳鼻咽喉科学学会1997年海口会议制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所有受试者2周前均停用抗组胺药或者皮质类固醇激素,原则遵循WHO文件《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 hma,ARI-A》[7]。采用国际标准化致敏原丹麦ALK公司提供的安托达系列产品(Alutard),共含12组致敏原,包括粉尘螨、屋尘螨、热带螨、艾蒿、豚草、狗毛、猫毛、花粉Ⅰ组、花粉Ⅳ组、德国小蠊、霉菌I组、霉菌Ⅳ组。
1.2 实验步骤
按照ALK点刺试验使用说明由专业人员严格操作,患者手臂放与桌面,用乙醇棉棒消毒前臂掌侧皮肤,等待约2 min至皮肤恢复正常,将12组过敏原液以4 cm间距分别滴1滴于皮肤上,用一次性点刺针尖垂直通过试液,轻快地刺入皮肤表皮,使针尖刺破处有试液渗入,尽可能不刺出血,点刺后15 min判定试验结果。点刺试验时为确保各个患者的皮肤反应性,必须用生理盐水(阳性对照)和组胺液(阴性对照)进行对照试验。15 min后皮肤出现黄色丘疹,其周围有红斑,为试验反应阳性。评价结果方法:皮肤指数(SI)=过敏原直径/组胺直径。正常:0=阴性;1级:+=SI<0.5;2级:++=0.5≤SI<1.0;3级:+++=1.0≤SI<2.0;4级:++++=2.0≤SI。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等级相关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变应原的分布
619例患者行12种变应原液皮肤点刺试验,其中一种变应原过敏反应177例,两种以上变应原阳性442例,其中最多见的6种变应原依次是粉尘螨、屋尘螨、艾蒿、豚草、热带螨、德国小蠊。12组变应原阳性例数、百分比(%)及皮肤反应强度分布见附表。
由附表可见,沈阳地区主要过敏原中除与其他主要城市螨类阳性率高一致,豚草、艾蒿与其他城市无论是从致敏原阳性率排名到强阳性比率的统计均有较大差异。
2.2 豚草、艾蒿的季节分布
由于艾蒿、豚草阳性率较其他地区显著升高,且具有季节性差异,检测结果表明,艾蒿夏秋季总数n1=232,高于春冬季总数n2=115;豚草夏秋季总数n3=158,高于春冬季总数n4=102(附图),两组变应原中,艾蒿春夏秋冬季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9.2%,36.3%、30.5%和14.1%,豚草为18.8%、37.7%、23.1%和12.7%,统计结果分析表明,两者夏秋季变应原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春冬季(χ12=25.11,P=0.000)(χ22=12.34,P<0.01)。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AR)并没有生命危险,但其病症确实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此外它对健康质量也有深远的影响。得出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致敏原分布特点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为沈阳地区易患人群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619例(每人12组变应原点刺)共7 428针点刺中,强阳性反应为14.0%(1 038/7 428),阳性反应为13.0%(963/7 428)。这些结果为责任变应原的确定以及进一步免疫治疗提供了依据。尽管皮肤试验反应性的强弱与发生全身变态反应的强弱无相关性,但至少在临床工作中,皮肤试验强阳性反应的患者在进行免疫治疗前,在皮肤点刺试验后,在观察室进行观察,备有可即用的肾上腺素、注射器等以备应急。对高敏体质、晕针患者做好思想准备工作,严密观察患者反应。
在检出的阳性病例中,粉尘螨、屋尘螨、艾蒿、豚草居致敏原前4位,其中屋尘螨、粉尘螨阳性率分别为75.0%和71.1%,艾蒿、豚草分别为56.2%和42.0%,螨类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致敏原[8],这与近年来国内其他地区如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的变应原调查基本一致[9,10]。已有研究证明,我国粉尘螨主要抗原DerfⅠ和DerfⅡ的c DNA序列分析与Gene band上公布的序列高度同源,且生物学特征基本一致[11],这提示在世界范围内尘螨的变异性不大,欧洲标准化螨变应原制剂可用于我国尘螨变应原的临床检测。尘螨是室内尘土主要成分之一,种类繁多,生长环境广泛,以人和动物的皮屑为食,生活在毛毯、地毯、沙发及毛绒玩具中,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繁殖很快,它和它的分泌物是强烈的变应原,是引起各种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沈阳地区为亚温带气候,春秋季节风沙大,冬季温度低,闭窗时间长,空气不流通等因素都有利于市内尘螨的滋生,此外城市交通发达,汽车废物污染增多,日渐增多的空调使市内外空气尘螨浓度较高,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提供有利的条件。患者变应原检测明确后,医生要对其进行健康指导,改善居室环境,尤其是如何防螨,尽可能避免接触变应原。嘱患者进行定期、彻底的室内通风,保持室内干燥;不用地毯、羽绒衣被;经常晒洗衣物被褥;打扫卫生时戴口罩;空调、空气过滤器的滤网要经常清洗;书柜、陈列柜和储物柜随手关闭,环境因素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机制占有重要的地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密切相关的2个方面,变应性鼻炎的预防措施兼有治疗的意义[12]。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变应原中艾蒿、豚草阳性率分别为56.2%和42%,仅次于尘螨,且艾蒿、豚草阳性率中强阳性(+++及+++以上)分别为57.35%和45.38%,这与其他城市无论是从致敏原阳性率排名到强阳性比率的统计均有较大差异,沈阳地区艾蒿、豚草花粉分布在4~10个月,高峰是在8~9个月,该类花粉变应原对沈阳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影响严重,有较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豚草原产于北美,生命力极强,近20年来,国内各地相继发现豚草,且迅速蔓延,其花粉易依附于呼吸道黏膜上,是主要的致敏原,东北地区形成了沈阳-铁岭-丹东豚草扩散中心,沈阳的地理位置处于铁岭及丹东地区的中部。近年来豚草在我国蔓延速度很快,我国变态反应学者叶世泰曾预测,如现在传播生长速度继续下去,再过几十年豚草有可能取代其他花粉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致敏花粉[13]。每年7~9月,豚草散粉期间,缺乏抗体的人们,一旦吸入含有豚草花粉的空气,便会出现哮喘、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咽喉奇痒、荨麻症、胸闷头昏、失眠等症状,严重者不能平卧,甚至发生其他合并症,最终导致死亡,给广大易感人群身体造成了极大危害。沈阳地区艾蒿花粉致敏性强阳性高达57.35%,艾蒿授粉期长,是长江以北地区秋季主要的致敏花粉,繁殖性强,城市主要通过绿化植物引入,建议政府在选用绿化植物时应会同当地变态反应学界共同选择植被,制定最佳的绿化方案,避免引入花粉量大、抗原性强、致敏率高的植被[14]。
变应原疫苗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在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儿科及耳鼻喉科就诊的8~12岁过敏性鼻炎[3]患儿217例,依出生地等情况分别分为本地组与外地组。本地患儿为父母均为舟山籍,本地出生,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患儿,共118例,其中男62例,女56例;外地患儿为父母均为外地籍,外地出生,入学前来本市就读的患儿,共99例,男61例,女38例。2组患儿的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采用复旦大学医学院提供的变应原刺点试剂盒检测变应原,由专人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效能α=0.05 。
2 结果
本地组患儿中有105例对不同变应原过敏,占88.9%,其中有78例(66%)对1种以上变应原过敏。外地组患儿中有77例对不同变应原过敏,占77.8%,其中有63例(63.6%)对1种以上变应原过敏。2组之间变应原总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影响本地组患儿的4种主要变应原分别是艾蒿、花生、海蟹、带鱼,影响外地患儿的4种变应原分别是艾蒿、花生、带鱼、粉尘螨。其中在海蟹、粉尘螨2种变应原上,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患过敏性鼻炎的舟山本地与外地学龄患儿常见变应原的总体阳性率存在差别,舟山患儿高于外地患儿(P<0.05);2组之间变应原谱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除常见变应原外,舟山患儿对海蟹过敏的高于外地患儿,而外地患儿对粉尘螨过敏的高于舟山本地患儿。结合2组患儿生活方式的调查发现,舟山市由于是渔区,居民素来有生食海蟹等海鲜的习惯,由于患儿的肠道屏障尚未发育完全,海蟹等异种蛋白可以少量进入肠壁,成为致敏原[4],是造成舟山患儿对海蟹过敏的可能原因。大部分外地患儿没有生食海鲜的习惯,故由此引起的过敏相对较少,但由于其居住条件相对较差,故由粉尘螨等引起的过敏高于本地患儿,其发生率与国内报道[5]相近。值得一提的是,与大多数较为发达的城市一样,舟山市居民饲养宠物的人较多,患儿与宠物接触的机会较大,故本地患儿对狗毛的过敏多于外地患儿,虽然统计学上尚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但也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HUGHES K,GLASS C,RIPCHINSKI M,et al.Efficacy of the topi-cal nasal steroid budesonide on improving sleep and daytime somno-lence in patients with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Allergy,2003,58(5):380-385.
[2]TOGIAS A.Rhinitis and asthma:Evidence for respiratory systeminte-gration.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2003,3(3):159-164.
[3]顾之燕,杨占泉,王荣光.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5(3):134-135.
[4]龚四堂.小儿食物过敏的消化道表现.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1):17-18.
变应原疫苗 篇6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5年9月—2005年12月哮喘门诊的病人, 诊断符合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修订的标准[2]。确定260例病人作为皮肤点刺试验的对象, 男148例, 女112例;年龄3岁~14岁, 平均8岁。
1.2 方法
1.2.1 试剂来源及储存 采用丹麦ALK-阿贝优公司的变应原点刺液及一次性变应原点刺针。溶液有效期为启封前2年, 启封后6个月, 贮存于2 ℃~8 ℃冰箱内。
1.2.2 试验方法 试验时, 首先检查点刺针, 如发现针头生锈、有污染或弯头则绝对禁止使用。受试部位用75%乙醇常规消毒后, 局部保持清洁、干燥, 贴上编号胶带, 每种变应原溶液滴1滴于胶带一侧, 并加上生理盐水 ( 阴性) 和组胺 (阳性) 对照, 持针轻轻地垂直刺入真皮层 (1 min) , 然后快速垂直拔出, 每针间距为2 cm, 因为变应原混合后, 各个变应原效价会快速下降[3], 3 s后用一张柔软的纸吸除多余的溶液, 15 min后读出结果。
1.2.3 判定标准 以风团和红斑 (过敏源) 直径 (S) = (最小横径d+最大横径D) /2, d与D要成直角, 测算皮肤指数 (SI) =过敏源直径/组胺直径。1级 (+) SI<0.5;2级 (++) 0.5≤SI<1.0;3级 (+++) 1.0≤SI<2.0;4级 (++++) SI≥2.0。
2 结果 (见表1)
3 护理
在计划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时, 病人至少提前3 d禁止服用含有抗组胺成分的药物, 如果服用了阿司米唑, 对试验的抑制会长达4周~6周。试验前1 d不应使用全身性皮质激素 (如每天泼尼松超过10 mg) , 并避免在点刺试验部位使用皮质激素油膏、浴液。针刺时避免用力过猛或刺入过深, 不应出现流血现象, 针尖接触到皮肤为止。本组病人有5例, 因哭吵不配合而刺入过深, 增加了阳性结果。有2例因针刺深度太浅, 而造成假阴性。测量的是风团或肿块, 用“mm”测量直径。有2例病人所有的点刺都有反应, 询问病史, 皮肤经常有划痕, 非常敏感, 诊断为压力性荨麻疹。
本组病人中有52例病人风团达4级, 局部瘙痒, 口服抗组胺药2 d~3 d缓解。有12例病人风团达3级, 局部瘙痒, 外涂尤卓尔软膏或利多卡因油膏1次或2次缓解。有1例病人在前臂点刺变应原溶液10 min后, 自觉喉部发痒、眩晕、恶心。立即给予去枕平卧、给氧, 在皮肤点刺部位以上扎止血带, 口服抗组胺药, 吸入β2受体激动剂, 10 min后症状缓解。
大多数的小儿哮喘是变态反应性, 变应原是哮喘发作的主因。通过皮肤点刺试验, 查找出儿童哮喘的主要变应原是螨, 结合血清检查, 本组筛选出116例患儿做标准化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3 健康宣教
变态反应性疾病患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 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本组病人变应原皮肤点刺发现屋尘螨是儿童哮喘最主要的变应原, 它主要存在于室内床垫、枕头、毛绒玩具中, 与人类关系密切, 能引起许多过敏症状[4]。因此, 提醒家属不要使用羽绒被;不用绒毛、木棉做枕芯, 宜选用合成材料, 并保证每年至少更换1次枕芯;被单用热水勤换洗;不用地毯, 选用瓷砖或地板;毛绒玩具不在床上摆放, 放入密闭的塑料袋内。粉尘螨试验结果占第2位 (65.3%) , 可能与城市人口密集, 废气污染, 拆迁建筑频繁有关, 患儿出门最好戴上防护口罩, 勤洗脸、洗手。 猫、狗毛的过敏亦逐渐增多, 可能与城市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有关, 提醒试验阳性的哮喘患儿禁止养宠物及使用皮毛制品。
4 体会
结合此组病人试验结果, 认为小儿哮喘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较高, 提示变应原是儿童哮喘发作或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 通过皮肤点刺试验, 查出变应原, 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是减少发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丽萍.加强哮喘儿童的自我管理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 1999, 14 (5) :14.
[2]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儿童哮喘诊断治疗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 1998, 36 (12) :747.
[3]Nelson HS, Ikle D, Buchmeier A.Studies of allergen extract stabili-ty:The effects of dilution and mixing[J].J Allergy Clin I mmunol1996, 98:382-388.
变应原疫苗 篇7
关键词:鼻炎,哮喘,季节性,吸入性变应原,变应原测定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c,AR)、过敏性哮喘(allergic asthma,AA)是我区夏秋季常见病,是变态反应门诊的多发病,随着环境污染的逐年加重,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增大,饮食习惯的改变,家庭装修的广泛普及,接触污染物的机会越来越多,使得上述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如何有效防治疾病成为当务之急。我科自2004年以来,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抗体筛查及皮内试验,明确变应原,针对病因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我们现就60例患者临床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筛选
2010年7月—2010年9月,选择符合诊断过敏性哮喘[1]、过敏性鼻炎[2]标准,且具有:(1)地域性、季节性、发作性非常明显;(2)呼吸道症状明显,同时伴发季节性皮炎或荨麻疹;(3)先有上呼吸道症状或眼部过敏症状,继之出现哮喘发作;(4)逾时自愈或好转;(5)除外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和慢性病。以上住院患者60例,其中单纯过敏性鼻炎37例,男性11例,女性26例;年龄12~35岁(平均28.12岁)。合并哮喘23例,男性7例,女性16例;年龄8~35岁(平均27.53岁)。
1.2检测方法
每位患者常规抽血检测血清中总Ig E(t Ig E)和特异性Ig E(s Ig E),同时对春季花粉(包括桦树、杨树、榆树、柳树、柏树、栎树、槭树等花粉)、蒿草花粉、夏秋花粉(包括向日葵、玉米、苍耳、灰藜、大麻、高粱、蓖麻花粉)、尘螨、猫狗皮毛、霉菌、棉絮、枕垫料、蛾子等常见吸入性变应原进行皮内试验或点刺试验。变应原溶媒和0.1 mg/ml磷酸组织胺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变应原试剂由北京协和试剂厂提供。皮内试验和点刺试验方法及其阳性判断标准参照文献[3],皮肤指数(SI)=0.5为+,SI=0.5~1.0为++,SI=1.0~2.0为+++,SI=2.0为++++。
1.3疗效评价标准
健康参考对照值tlg E<60 k U/L,slg E<0.35 k U/L(由Pharmacia Uin CAP-100 System自动检测仪、南京维康乐贸易实业有限公司提供)。20 min后,SI≥+为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P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血清中t Ig E、s Ig E检测结果以及皮内试验结果,综合判定结果,见表1。
变应原检测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夏秋季过敏性鼻炎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蒿草花粉(78.3%)、夏秋季花粉(50.0%)、尘螨(31.7%);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蒿草为主(78.2%),夏秋季花粉(65.2%)、尘螨(51.2%)。3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季节性鼻炎、哮喘是特异性体质对空气中某些物质产生的一种超敏反应,是Ig E介导的急性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而且有一定的遗传倾向。AR是由Ig 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鼻痒、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及嗅觉功能障碍等,严重可导致支气管哮喘,长期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睡眠、发音功能、面部发育及生活质量。
根据临床结果显示蒿属花粉、夏秋季花粉、屋尘+尘螨是我市夏秋季主要的吸入性致敏原。蒿属花粉在我区各地分布广,花期7—9月份,相关文献报道,北方气传蒿属花粉浓度在Ⅲ级以上时间分布在8月下旬至9月初[4]。玉米、向日葵作为我区主要夏秋农作物,花粉期在8、9月份,检测结果中向日葵花粉占54%,是我市主要的夏秋季致敏花粉。由于我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别是秋季,气候干燥,各种花粉极易在空气中漂浮,不容易沉淀,是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的主要致敏原。预防的办法是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到野外,尤其是多杂草的地方。必要时可以戴防护口罩,或者鼻腔内涂抹隔离剂,以减少吸入鼻腔内变应原的数量。严重者采取季节前脱敏治疗,彻底改善症状。
尘螨属于疥螨亚目(Sarcoptiformes)蚍螨科(pyroglyphidae)。主要寄居于室内的尘土中,体积虽小如粉末,但分布数量惊人。尘螨及其代谢产物是一种强烈的过敏原,在人体身上可引起许多过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皮炎、荨麻疹等。我区居民喜欢铺地毯、毡子,非常有利于螨的生活,资料表明,即使在干燥的环境下,深藏在沙发、地毯、或床垫中的少量螨要几个月才会死亡,室中的变应原水平才会下降[5]。所以尘螨成为我区又一主要气传致敏原。这类患者的居室内要避免铺地毯类物品,床上用品要定期清洗和晾晒,减少尘螨的繁殖。严重者可以采取变应原脱敏治疗,改善症状。
许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哮喘在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发病率可高达40%,过敏性鼻炎在哮喘中的发病率也高达30%~80%,有学者认为这个数据可能还低估了过敏性鼻炎的实际发病率[6]。过敏性鼻炎与哮喘致敏原比较,大多可检出相同的致敏原。此外哮喘的发病率与过敏性鼻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7]。这与我们的临床检测结果相一致。
单纯性鼻炎各种致敏原阳性率显著低于哮喘组,尘螨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哮喘组,皮试反应强度也低于哮喘组,表明只有当机体对致敏原反应程度达到一定阈值时才会引导致哮喘发作,否则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对于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患者,我们在常规哮喘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变应原脱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我们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要早期进行过敏原检测,在避免接触变应原、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特殊变应原脱敏治疗,提高治愈率。同时教育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强体质,降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发病率,标本兼治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与呼吸杂志,2003,26(2):132-138.
[2]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8,33(3):134.
[3]顾瑞金.变态反应学[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27-268.
[4]姚丽娜,张宏誉.北京市气传蒿属花粉浓度调查[J].临床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20):913-916.
[5]文昭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治[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8-33,62-67.
[6]Simons FE.Allergy rhinobronchitis:the asthma-allergic rhinitis link JAllergy Clin Immunol,1999,104:53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