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苗接种

2024-10-25

麻疹疫苗接种(共10篇)

麻疹疫苗接种 篇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 易暴发流行。为保护儿童健康, 2005年我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 (W H O) 承诺2012年消灭麻疹, 为此, 山西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集年龄为8个月~14岁, 均需强化接种, 且无接种禁忌证的486例健康儿童。

1.2 方法

采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麻疹减毒活疫苗, 复溶后用1.0 m L注射器取0.5 m L备用。嘱家属协助暴露孩子注射部位, 取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 用75%酒精消毒皮肤, 待干后, 皮下注射。

2 结果

本组486例麻疹疫苗接种者, 经门诊随访7个月, 均未见有相关病例的患儿, 有效地预防了麻疹的发生。

3 强化免疫接种麻疹疫苗全程护理

3.1 参加培训

医护人员参加长治市疾控中心组织的技术培训, 熟练掌握安全注射和预防接种常见异常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3.2 为目标患儿摸底造册

采用板报和电话通知等方式, 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对年龄在8个月~14岁儿童建卡建薄, 无论有无免疫史, 于规定时间到门诊接种麻疹疫苗, 将摸底儿童情况登记造册, 并上报疾控中心。

3.3 严格查对

(1) 认真核对儿童姓名和年龄, 询问健康状况, 有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发热或者对鸡蛋等有过敏史的儿童不得接种; (2) 检查疫苗的标签、名称、批号、有效期及生产单位。本疫苗加水溶解后呈橘红色透明液体, 如发现颜色变紫、变黄, 安瓿有裂纹, 标签不清或溶解后呈浑浊状态的均不能使用。

3.4 使用前充分复溶

由于使用的是2人份冻干麻疹活疫苗, 应在加入1 m L无菌注射用水待完全溶解后, 取0.5 m L待用, 安瓿开启后超过30 m in, 不得再使用。注意在启开安瓿和注射时, 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3.5 接种室准备

注射疫苗前要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 开窗通气,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接种后留观30 m in, 并要告知儿童家长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3.6 接种后的护理

接种后应告知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1) 注射当天, 注射部位不要用水洗, 保持干燥, 避免感染; (2) 接种后应让儿童好好休息, 不要剧烈运动, 防止着凉; (3) 避免小儿用手搔抓注射部位; (4) 多饮水, 以促进机体代谢; (5) 叮嘱家长随时观察小儿接种后的反应, 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主要是红、肿、热、痛等症状, 一般不做处理, 让其慢慢吸收;全身反应主要是发热和皮疹, 体温大于38℃应服退热药, 如果是疫苗反应, 应会在24 h~48 h之内自行退热, 若高热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反应, 应及时送医院诊治。皮疹主要有荨麻疹和麻疹、猩红热样皮疹, 一般在接种后数小时至数日发生, 轻症口服扑尔敏或息斯敏治疗, 重症及时送医院诊治。

486例儿童有2例在接种的当天晚上出现麻疹、猩红热样皮疹, 给予口服息斯敏, 外用炉甘石洗剂, 第2天皮疹明显好转, 第3天痊愈。

通过对486例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 我们认为只要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 做好宣传, 不良反应就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 可以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使儿童免疫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为早日实现2012年消灭麻疹的承诺奠定良好的基础。

麻疹疫苗接种 篇2

告知书

患有以下疾病者,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1、有过敏史者;

2、已知免疫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3、患严重疾病者;

4、营养极度不良者。

有以上症状者请家长或监护人主动告知接种医生。如果在接种时体温超过38℃,暂缓接种麻疹疫苗。接种后应观察30分钟后方可离开

脊灰疫苗接种禁忌症及缓种原则公示

◆有下列情况之一均为脊灰疫苗接种禁忌症:

⑴ 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 ⑵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发热者; ⑶ 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⑷ 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缓种脊灰疫苗:

⑴ 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 ⑵ 1个月内接种过其他减毒活疫苗;

麻疹疫苗接种 篇3

2009年10月赤壁市疾控中心根据《湖北省卫生厅关于做好2009年全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通知》精神,对8月龄~14周岁儿童无论以往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和麻疹患病史,均为强化免疫对象。于2009年10月18日对一男性5岁儿童接种了麻疹疫苗,10月22日受种者接种部位周围出现出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范围逐步扩大,并逐渐双下肢乏力表现。经流行病学调查,免疫异常反应专家组鉴定确定为接种麻疹疫苗的引起过敏性紫癫的异常反应。现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受种者基本情况

张XX,男,2004年5月13日出生,足月顺产,第1胎次,出生时体重3.8kg,按免疫接种程序接种了卡介苗、乙肝疫苗、糖丸、百白破三联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麻疹疫苗等常规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平常身体健康,家人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1.2 受种者接种麻疹疫苗情况

该儿童于2009年10月18日在赤壁市接种门诊接种麻疹疫苗,该疫苗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810168,有效期为2010415。接种部位:右手上臂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途径:皮下注射,剂量为0.5ml。疫苗外观正常、无裂痕,低温保存,同批次疫苗10080人份。一次性注射器,規格1 ml,山西新华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80110,有效期2010165。

1.3 疫苗冷链管理和规范接种情况

该批疫苗由赤壁市疾控中心于2009年9月28日用冷藏车运送。疫苗在运输、储存、接种过程符合冷链管理要求,接种单位、接种人员、接种过程符合免疫接种规范,受种者监护人签了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疫苗、注射器有批检合格证明。接种同批号麻疹疫苗未出现类似现象。

1.4 受种者就诊治疗经过及随访情况

该儿童于2009年10月18日上午接种麻种疫苗,观察30分种后无不适离开,10月22日监护人在给儿童洗浴过程中发现儿童注射疫苗部位周围出现米粒大小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而前往接种门诊咨询,接种医师告之到赤壁市人民医院治疗,经门疹对症治疗效果不佳,随着时间的推移,皮疹范围不断扩大,并出现双下肢皮疹和无力的临床表现,前往湖北省咸宁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体格检查:右上臂可见米粒大小的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黄豆大的暗红色的瘀斑、双下肢可见散在、对称红色皮疹、未见片状融合瘀斑、双膝腱反应正常,其它部位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各指标数值在正常范围内,肝肾功能正常,尿常规正常,无蛋白、潜血阴性,镜下无红细胞,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紫癫(单纯性)。经予抗过敏开瑞坦、强的松和对症支持治疗,10天后痊愈出现,经出院后1月、2月6月的随访,一切正常,无出现复发现象。

2 异常反应的判断

免疫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1),根据该定义:一是该儿童接种麻疹疫苗4天后,接种部位周围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皮疹,黄豆大暗红色瘀斑,在时间上有关联性。二是排除了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性疾病;三是疫苗、注射器质量合格;四是按免疫接种规范严格操作;五是抗过敏治疗效果好。故此经免疫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组确定接种麻疹疫苗后引起过敏性紫癫的异常反应。

3 分析讨论

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在一定范围内、短时间迅速提高适龄儿童免疫力水平,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是落实全国、湖北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2006~2012),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发生和流行,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的需要。是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接种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减毒的沪191株麻疹疫苗初种或复种时可引起过敏性紫癫实属罕见,但国内曾有数十例报道,其性质属于第Ⅱ型变态反应〔2〕。而皮肤性病学,认为过敏性紫癫病因可由病毒诱发,发病机制多数与免疫有关,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激活补体,导致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及其周围产生炎症,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从而产生紫癫和各种局部及全身症状〔3〕。而该儿童是在有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基础上,强化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生过敏性紫癫,经抗过敏治疗后效果良好。该疫苗是减毒活疫苗接种后人体产生类似一种轻度的人工自然感染,麻疹病毒是过敏性紫癫的诱因,发病机制属Ⅲ型免疫反应与皮肤性病学观点一致,同批次其它接种儿童未出现类似反应,属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

建议在今后免疫接种工作中,加强接种人员的技术培训,掌握技术规范、接种禁忌症及注意事项,提高免疫接种异常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实行知情告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同时在接种过程中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2] 张伟泰,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宣贯手册[S],1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发行2005、2009.

麻疹疫苗接种 篇4

1 病例介绍

1.1 基本情况

患儿, 女, 汉族, 2006年1月29日出生。家庭住址在四平市铁东区北市场社区, 散居儿童。2010年9月16日, 在其母亲的监护下, 前往北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麻疹疫苗, 接种前医生对其进行了体检和问诊, 确认无接种禁忌证, 各项条件符合接种要求, 家长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通知单上签字后, 为其在左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0.5 ml;所使用的注射器为一次性自毁型注射器, 注射器容量为0.5 ml, 接种后留验观察30 min, 确认无不良反应后离开。

1.2 发病及就诊经过

接种3 d后, 患儿自觉双腿疼痛, 9月20日出现腹痛、呕吐、双下肢踝关节肿胀、中腹部持续性钝痛。于是去附近的诊所就诊, 该诊所给予了头孢及炎琥宁静点, 9月21日白天又一次静点头孢及炎琥宁, 症状未见好转, 遂于当日去妇婴医院就诊, 经该院实验室检验和门诊诊断后, 初步认定为为过敏性紫癜。9月23日患儿转至中心医院就诊, 中心医院以“过敏性紫癜、上呼吸道感染”收入儿科病房, 经对症治疗后该患儿于9月30日治愈出院。

1.3 临床救治情况

据患儿病例记载:患儿因关节肿痛、双下肢皮疹伴腹痛2 d入院, 查体:精神状态佳, 两下肢皮肤见对称分布针尖至蚕豆大小不等红色瘀点、瘀斑, 略高出皮面, 压之不褪色, 疹间皮肤正常, 咽部充血, 双肺呼吸音清, 心音纯, 腹软, 肝脾不大, 双踝关节肿胀。血常规:白细胞10.41×109/L, 血小板306×109/L。检测过敏源结果:患儿对香烟、果醋、黄油、酸奶酪、芝麻油、磺胺嘧啶、硫酸双生霉素等多种物质过敏。符合过敏性紫癜、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给予抗过敏治疗, 应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西替利嗪、西米替丁、地塞米松,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喜炎平控制感染, 双嘧达莫、维生素E、芦丁等抗凝及对症支持。经治疗8 d后, 患儿病情完全控制、临床治愈出院。

1.4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1.4.1 免疫史及过敏史调查

据其监护人介绍, 患儿平素身体健康, 无药物及疫苗过敏史, 家人无变态反应及遗传病史。已按国家免疫程序规定接种了卡介苗、乙肝疫苗、糖丸、百白破三联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麻疹疫苗等常规疫苗, 已经完成了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 从未发生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和异常反应。经调查, 在同批次、同效期疫苗接种的其他所有儿童中, 未发现异常反应, 也未出现相同症状及体征的患者, 本案与疫苗批次、效期没有必然的联系。

1.4.2 接种门诊资质确认

经现场调查, 北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系经过四平市卫生局验收确认, 符合接种门诊标准, 有接种门诊资质;接种员经过免疫规划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接种门诊严格按照《预防接种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实施操作, 接种前对患儿进行了体检和问诊, 确认无接种禁忌证, 各项条件符合接种要求, 家长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通知单上签字后, 为其接种1剂麻疹减毒活疫苗, 同一天接种同批次疫苗的其他儿童未发现异常。调查人员对接种员进行了现场麻疹疫苗接种技术测试, 接种员能够正确回答本次麻疹强化疫苗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剂量、禁忌证、注意事项等。

1.4.3 疫苗接种及管理

患儿本次接种麻疹疫苗是根据《吉林省2010年麻疹强化免疫技术活动方案》要求进行的强化免疫, 本次所用麻疹疫苗由政府统一采购, 生产企业为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批签发合格证编号20102429, 批号200911111, 生产日期2009年11月15日, 有效期2011年6月7日, 注射器为一次性自毁型注射器, 生产厂家为江西三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批号100308, 有效期2013年3月1日。属上级调拨一类疫苗和注射器, 由省、市、县按要求逐级下发, 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 冷链运转正常, 储存运输符合规定要求, 各个环节均有冷链监测记录。

1.5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结论

1.5.1 疫苗接种行为

本次接种麻疹疫苗是根据《吉林省2010年麻疹强化免疫技术活动方案》要求进行的强化免疫, 本次所用麻疹疫苗由政府统一采购, 生产企业为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批签发合格证编号20102429, 批号200911111, 生产日期2009年11月15日, 有效期2011年6月7日, 注射器为一次性自毁型注射器, 生产厂家为江西三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批号100308, 有效期2013年3月1日。属上级调拨一类疫苗和注射器, 由省、市、县按要求逐级下发, 疫苗接种属于国家及政府行为。

1.5.2 疫苗接种过程

接种门诊严格按照《预防接种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实施操作, 接种前对患儿进行了体检和问诊, 确认无接种禁忌证, 各项条件符合接种要求, 经现场调查, 该接种门诊经过四平市卫生局验收确认, 符合接种门诊标准, 有接种门诊资质;接种员经过免疫规划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冷链运转正常, 储存运输符合规定要求, 各个环节均有冷链监测记录。接种过程无过失及人为因素影响。

1.5.3 诊断依据及结论

根据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和既往史, 依据病人呕吐、腹痛、双下肢踝关节肿胀、对称分布瘀点、瘀斑、中腹部持续性钝痛等临床表现, 结合实验室辅助诊断, 该病例属过敏性体质, 因家长未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儿童的健康状况, 且过敏反应多见于再次注射。初步结论:经四平市疫苗异常反应专家组鉴定确认, 本案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 讨论

麻疹疫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于儿童免疫规划最安全有效的疫苗之一,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引起过敏性紫癜少见, 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 在接种前向儿童家长统一发放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通知单, 儿童接种时由陪同家长签字后才能接种, 尽管认真做了前期准备工作, 但是由于个体差异, 少数人在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 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 笔者所在市共接种适龄儿童179861例, 其中只出现这1例过敏性荨麻疹紫癜。

本次接种的麻疹疫苗系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麻疹减毒活疫苗, 经逐级冷链运送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服务中心有规范的疫苗储藏设备, 保证了疫苗在有效期内使用。参与接种的人员都是经过免疫规划专业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的医务人员, 科室设置及卫生条件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注射过程中操作规范, 本批号疫苗接种其他儿童均无任何不良反应, 因此本次使用的麻疹疫苗质量是可靠、安全的。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属Ⅱ型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Ⅱ) 。是机体对某些变态原性物质发生的细胞溶解型变态反应, 以引起广泛的小血管炎, 使小血管动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脆性增加, 伴渗出性出血和水肿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紫癜、黏膜出血, 可伴有皮疹、关节痛、腹痛及肾损害[1,2]。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针对过敏反应多见于再次注射的特点, 在进一步的免疫规划培训中, 要求接种人员在今后的疫苗免疫接种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预防接种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实施操作, 认真核实疫苗免疫史, 时刻警惕儿童过敏史, 减少并杜绝类似异常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接种,麻疹疫苗,过敏性紫癜

参考文献

[1]黄全勇.接种麻风二联减毒活疫苗引起过敏性紫癜肾损害1例[J].预防医学论坛, 2008, 14 (1) :35.

麻疹疫苗接种 篇5

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区各医院、各乡镇卫生院抽调局部医护人员协助防保站实施应急接种工作。各乡镇防保站要向当地政府汇报本次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工作。实施并完成好此次活动。

全市范围内所有8个月龄至14周岁儿童一律免费接种单价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剂量为0.5ml禁止用二类疫苗替代)既往有麻疹病史及具有麻疹疫苗接种禁忌症者或在3个月内证实接种过麻疹疫苗或含有麻疹疫苗成份的多价疫苗的除外。

二、任务指标

全市8个月龄至14周岁儿童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率要达到100%既往有麻疹病史及具有麻疹疫苗接种禁忌症者或在3个月内证实种过麻疹疫苗或含有麻疹疫苗成份的多价疫苗的除外)

三、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并成立 市 年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活动领导小组和督导小组,具体负责应急接种工作的实施和督导。相关部门配合。各乡(镇、街)村委会、居民委员会负责本次应急接种工作的组织实施。成立由有关专家组成的麻疹疫苗副反应处置小组”负责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和副反应的处置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工作的具体实施、质量控制和疫苗接种副反应处置等技术工作。各乡(镇、街)麻疹疫苗接种中出现副反应情况要及时向处置小组汇报。

市卫生防疫站负责疫苗、注射器材和免疫接种登记表格的贮存、运输、分发、技术指导、实施接种督导、人员培训和适龄儿童统计工作。教育部门和学校负责学校应急接种工作的宣传、接种通知单”发放和在校学生接种的组织工作。社区儿童、托幼机构儿童到市区防保站接种。宣传、公安等部门负责本次活动的宣传、报道、治安秩序保证工作。

(二)广泛宣传。广泛开展应急接种的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保证儿童家长都能充分了解本次活动的意义、时间、地点。流动人口聚集地、学校或人群聚集地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每个接种点都要设立明显标志,悬挂宣传标语,张贴宣传画,保证每名儿童家长都能收到接种相关信息”

(三)做好人员培训。市防疫站要在4月1日对各乡镇及市区防保站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保证全市顺利完成应急接种工作。

四、几点要求。

(一)做好冷链的运转和后勤保证工作。市防疫站负责本次麻疹应急接种所需疫苗的分发。防疫站、各防保站要制定好物资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接种器材、相关资料的合理分发,保证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各村防疫员在接种疫苗期间都必需使用合格的冷藏包,确保疫苗效价。要严格执行接种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胜利率。

(二)认真落实现场接种工作。为保证接种质量。要通过反复通知和动员等措施,确保所有儿童到指定接种地点接种。乡镇由乡医、包村乡干部、村委会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工作小组;市区由防保站、包片医院和居委会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学校由校长、班主任组织学生到接种点接种。现场接种完成后,依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学校、市场和流动人口聚集地对免疫活动实施快速评估。

(三)配备好应急处理的药品、器材。具体要求为:

接种器械:75%酒精、镊子、消毒棉球或棉签、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

5ml10ml注射器,急救器械药品:0.1%肾上腺素针剂。抗过敏药物,糖水等惯例急救药品。

并认真填好记录。所用过的注射器、安瓶由防保站、医院统一回收、销毁。

(四)落实检查督导工作。市防疫站要向各乡镇派定点督导员。并在督导活动结束时,将督导结果及时反馈到被督导单位,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开展接种率快速评估工作。市卫生行政部门要在 年 月 日。评估重点是容易漏种人群,如市场、流动人口聚集地和以往工作单薄的区域。乡卫生院在应急接种结束后,要对村级上报的接种率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对低于95%单位,立即返工重新接种。

(六)为保证接种平安和便于统一布置。各地不要安排麻疹疫苗惯例接种工作,待应急接种完成后,恢复麻疹疫苗惯例免疫接种。

五、应急接种活动评价和总结。

活动完成后,要对应急接种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逐级上报。村级在 月 日之前报至乡防保站;乡级在 月 日之前报到市防疫站;市级在 月 日前报到 市疾控中心。

麻疹疫苗接种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昆明市疾控中心下发的文件, 经市教委同意备案,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由省疾控中心发放疫苗至市疾控中心, 再下发至区疾控中心, 麻疹疫苗为上海生物制品厂生产, 2人份/支, 批号:20080310-4, 失效期:2009年10月21日, 同时配发一次性注射器。2008年11月12日~11月15日笔者所在科对辖区内一所中学、两所小学的3367例学生进行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 其中中学生1257例, 小学生2110例。在接种前为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云南省2008年麻疹强化免疫实施细则》的要求, 参加了区疾控中心的专业培训, 使每个医护人员熟悉群体性心因反应的特点, 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宣传动员、摸底调查工作。首先进入学校与相关校领导及校医取得联系进行沟通, 得到学校的支持与配合, 把教委、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下发的文件复印件留给校医备案, 然后请校医把知情同意书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通知发给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带回给家长签字, 并告知班主任进行初筛, 不符合接种条件、有禁忌证的学生暂缓接种。其他学生本着“知情同意、自愿接种”的原则, 经家长签字同意才列入接种名单。待校医通知工作人员已经收回家长同意通知书, 约定好时间后, 组织分批进行接种。

1.2 方法

1.2.1 利用下午时间进入学校集体接种, 每天大约接种700~800例。

1.2.2 制定实施预案, 安排合理规范的流程。

1.2.3 冷链及储运 用区疾控中心统一配发的冷藏包, 装入冰块及温度计, 温度保持在2 ℃~8 ℃, 保证疫苗的冷藏效果, 由学校派专车接送医护人员。

1.2.4 接种现场 不同的学校选择在空气流通、环境清洁卫生、光线明亮、温度适宜的礼堂或大会议室布置好接种台, 配专用的医疗垃圾分类桶, 临时休息椅, 临时应急抢救床, 急救药品、小氧气瓶等。

1.2.5 不论中学或小学生, 均由各班主任带领排好队, 由两名副主任医师筛查把关, 认真询问过敏史、接种史、健康状况, 有无禁忌证, 进行简单必要的体检。电子体温计测温, 查看咽部, 护士详细登记, 并进行接种前的心理护理, 消除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

1.2.6 接种护士由经过专业培训具有接种资格的人员组成。按照《疫苗接种工作规范》操作, 接种过程中边注射边轻言细语地安慰学生, 动作轻柔, 语言温馨, 让学生能很好的配合。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无家长的陪伴, 护士还要帮他们脱下衣袖, 暴露上臂三角肌, 不断地进行心理护理, 使接种顺利进行。

1.2.7 接种完毕, 由护士和校医引导至休息椅上休息30 min, 并认真观察有无接种反应, 再次进行心理护理。如果发现有同学因紧张自述不适, 立即进行心理疏导, 安慰, 给口服温开水, 加上班主任的陪伴, 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紧张度, 休息数分钟后均好转。

1.2.8 所有学生接种完毕, 清理接种现场, 医护人员仍留在学校1 h, 防止有学生发生迟缓反应, 确认无反应后方离开学校, 医疗垃圾带回医院处置。

2 结果

3367例学生接种完毕, 共有4例中学同学和1例小学同学自述不适, 占接种人数的0.14%, 其中1例中学同学自述乏力, 头晕。医师查面色潮红, 呼吸稍急促, 心率加快, 经医师给予心理疏导, 卧床休息, 口服温开水, 吸氧等处理后好转。此反应占接种人数的0.02%, 其余学生未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3 讨论

3.1 预防接种心因性反应实际上是指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群体反应。心因性反应不是由疫苗固有性质引起的, 与疫苗本身无因果关系, 而与受种者的精神或心理因素有关。

3.2 群体性预防接种比较容易引起群体心因性反应, 心因性反应是由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 在临床上只有精神或神经症状, 意识并不丧失, 受心理暗示的影响而使病情加重或减轻。在预防接种中, 这种反应可以发生在个体也可发生在群体。可出现晕厥及各种神经官能症表现, 如感觉疲惫, 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 也会出现面色苍白、潮红、出汗、厌食等表现。

3.3 有资料查证, 2005年6月安徽省泗县大庄镇防保所未经批准, 擅自组织数名乡村医生, 对该镇19所中小学的2500多例学生集体接种甲肝疫苗, 部分学生接种疫苗后出现群体不良反应及1例死亡。事件发生后, 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当地造成了不良影响。最后经相关部门调查被定性为群体性心因反应。因此, 在接种前、中、后做好学生的心理护理是计划免疫人员的重要职责, 对防止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极大的作用, 能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4 心理护理是研究护理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在心理护理过程中, 护士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患者交往, 从而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 促使患者康复, 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不良的心理刺激, 防止疾病的恶性循环, 有助于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使其积极主动地做好自我护理, 以利于病体康复和心理健康的保持[1], 从而解除学生焦虑紧张的心理, 在轻松无心理负担的情况下顺利接受疫苗接种。

3.5 保障措施

3.5.1 接种流程合理规范, 为保证安全接种, 减少反应, 必须在学生身体健康时才可接种。在预防接种工作中, 不仅要求护士具有熟练的业务素质、高度的责任感、还应有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医德医风, 热心、耐心、细心的服务, 亲切的语言, 和蔼的态度, 以争取受种者的信任与配合[2]。

3.5.2 心因性反应主要发生在处于生理发育期的儿童中, 特别是小学生和初中生。在实施预防接种过程中, 同时包含着一个心理护理的过程, 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接种质量[3]。因此在给小学生和初中生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时要注重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防范。其防范对策及措施如下: (1) 宣传教育, 预防为主。平时做好预防接种宣教工作, 特别应讲清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原则, 使接种者心理上有所准备, 避免出现反应后思想紧张和恐惧。注射时避免一过性刺痛而引起的晕针, 避免让受种者在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或在饥饿、疲劳时进行接种。 (2) 排除干扰, 疏散患者。一旦发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应及时疏散患者, 隔离治疗, 避免相互影响或暗示造成连锁反应, 尽量缩小反应面。 (3) 避免医疗行为的刺激, 无需补液者应避免输液。 (4) 疏导为主, 暗示治疗。正面疏导, 消除恐慌及顾虑心理, 稳定情绪可辅以药物治疗, 应用小剂量镇静剂, 也可采用暗示疗法, 暗示受种者不过度关注预防接种及机体反应。 (5) 仔细观察, 处理适度。群体反应人员复杂, 个体差异较大, 应注意接种反应之外的合并症, 并及时报告家长及学校, 要求积极配合做好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齐红.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414例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6 (11) :22-23.

[2]岑绮玲.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2) :11.

麻疹疫苗接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年龄为 (26个月-5岁) 儿童, 均需强化接种, 无接种禁忌的216例健康儿童。

1.2 方法

采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麻疹减毒活疫苗, 复溶后用1.0ml注射器取0.5ml备用, 嘱老师协助暴露孩子注射部位, 取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 用75%酒精消毒皮肤[1]待干2后, 皮下注射。

2 结果

本组216例麻疹疫苗接种者, 经门诊随访6个月, 均未见相关病例的患儿, 有效预防了麻疹的发生。

3 讨论

3.1 参加培训参加上级疾控中心组织的技术培训, 熟练掌握安全注射和预防接种常见异常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3.2 为目标患儿摸底造册, 采用电话通知在我门诊建卡的26个月-5

岁的儿童, 无论有无免疫史, 于2010年8月20日-30日到门诊接种麻疹疫苗, 并将摸底儿童制表造册上报上级疾控中心。

3.3 严格查对

(1) 仔细核对儿童姓名和年龄, 询问健康状况, 有严重疾病, 急性或慢性感染, 发热或对鸡蛋有过敏史的儿童不得接种。

(2) 检查疫苗的标签名称、批号, 有效期及生产单位。

3.4 使用前充分复溶, 由于使用的两人份冻干麻疹活疫苗, 应在加入1ml无菌注射用水后待完全溶解后取0.

5ml待用, 安培开启后, 30min未用完应废弃, 注意在启开安培和注射时切勿使用消毒剂接解疫苗。

3.5 接种室准备, 注射疫苗前要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后, 开窗通气,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6 接种后留观15-30min要告诉儿童家长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3.7 接种后的护理, 接种后应告知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1) 接种后应让儿童好好休息, 不要剧烈运动, 防止着凉; (2) 注射当天, 注射部位不要接触水, 保持干燥避免感染; (3) 避免小儿用手搔抓注射部位; (4) 多饮水, 以促进机体代谢; (5) 禁食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大蒜等; (6) 叮嘱家长随时观察小儿接种后的反应, 其反应主要是发热和皮疹。体温大于38摄氏度应服用退热药, 如果是疫苗反应, 应在24-48h之内自行退热, 若高热不退或其他异常反应, 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皮疹主要是荨麻疹和麻疹, 猩红热样皮疹, 一般在接种后数小时至数日发生, 轻症口服扑尔敏, 息斯敏或氯雷他定治疗, 重症及时送医院治疗。

216例儿童有2例在接种的当天晚上出现麻疹, 猩红样皮疹, 给予口服氯雷他定、外用炉甘石洗剂后第二天皮疹明显好转, 第三天痊愈。

通过对216例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认为只要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 做好宣传, 不良反应就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 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麻疹疫苗接种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9年全区各乡镇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报表数据、区强化免疫督导组强化免疫快速评估资料以及2010—2011年麻疹疫苗接种率年报表。

1.2 实施方法

强化免疫活动按照南通市卫生局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常规免疫按《江苏省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强化免疫活动对象为全区8月龄~14岁儿童,即 1994年9月1日—2008年6月30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包括流动儿童),均接种1剂(0.5 ml,皮下)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程序为8月龄儿童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结束后,调查开发区全部4个乡镇,每个乡镇调查约100名目标儿童。结果判定以儿童家长回忆和接种点的接种记录相符为准,进行走访接种率调查及未种原因的分析。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常规免疫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将强化免疫前后,开发区2008—2011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对比。

2 结果

2.1 接种率

2.1.1 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

本次强化免疫应种儿童为18 578人,实种18 158人,接种率为97.7%。各乡镇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9,P<0.01),新开接种率最高为98.2%。8~12月龄、1~6岁散居儿童及7~14岁组在校学生接种率为95.4%~98.6%,各年龄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9,P<0.01),7~14岁组在校学生接种率最高为98.6%。见表1。

2.1.2 强化免疫不同居住属性儿童接种率

本次强化免疫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接种率分别是98.1%、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5,P<0.01)。见表2。

2.1.3 强化免疫现场快速评估接种率

强化免疫接种完成后,区强化免疫督导小组对4个乡镇的散居本地儿童、流动儿童及在校集体儿童进行了接种率现场快速评估及未种儿童调查。共调查409人,实种数395人,接种率为96.6%,调查接种率为学校集体儿童(98.3%)>散居儿童(97.6%)>流动儿童(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1)。见表3。

2.1.4 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

2010和2011年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合格接种率分别为97.9%和99.1%,2010年常住儿童与流动儿童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05);2011年常住儿童与流动儿童接种率差异变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见表4。

2.2 强化免疫零剂次免疫儿童分布情况

零剂次儿童是指本次强化免疫前从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儿童。本次强化免疫共报告零剂次儿童295名,占摸底儿童数的1.6%,其中8~12月龄年龄段132人,登记率17.8%,构成比44.8%,7岁及以上年龄段基本无零剂次免疫儿童。报告的295名零剂次免疫儿童中,本地儿童43人,登记率0.3%,构成比14.6%;流动儿童252人,登记率4.3%, 构成比85.4%。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零剂次登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7,P<0.01)。见表5。

2.3 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情况

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1个月,即2009年5—12月,麻疹发病4例(均为16岁以上),较2008年同期12例(16岁以上7例)下降66.7%。2010年麻疹发病2例,均为16岁以上;2011年未有麻疹病例报告。

3 讨论

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容易引起暴发流行,而且容易引发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乃至消灭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主要策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短期内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也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之一[1]。

2009年强化免疫活动结果显示,我区调查摸底18 578人,接种率97.7%;快速评估走访409人,调查接种率96.6%。且4个乡镇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的目标。通过对全区8月龄~14岁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2009年5—12月,麻疹发病4例(均为16岁以上)较2008年同期12例(16岁以上7例)下降66.7%。2011年未有麻疹病例报告,提前实现了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出的至2012年控制麻疹发病率1/100万以下的工作目标[2]。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即能消除暴发,又能达到免疫屏障成片效应的目的[3]。强化免疫活动中,流动儿童应种5 863人,接种率96.9%;本地儿童应种12 715人,接种率98.1%,不同居住属性儿童接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零剂次免疫儿童分析,应种18 578人,零剂次295人,登记率1.6%。登记的295名零剂次免疫儿童中,本地儿童43人,流动儿童252人,分别占14.6%和85.4%。说明常规免疫工作中,尤其是流动儿童的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免疫空白仍然存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系统的建设,特别要加强流动儿童的常规免疫和加强免疫管理工作[4]。

2010和2011年南通市开发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合格接种率分别为97.9%和 99.1%,虽然报告接种率均超过95%的工作指标,但2011年年终走访接种率为95.3%,2011年麻疹疫苗报告接种率与现场走访接种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2,P<0.01)。尽管存在抽样误差,但也不排除个别地方为追求高接种率,以实种数推应种数,造成了高接种率的假象,这种情况不仅见于常规免疫中,也常见于强化免疫的接种率报告中。所以有必要加强接种率报告的质量控制,对接种率的评价不能只用登记(或报告)接种率,而是作为一种参考[5]。

保持麻疹疫苗高水平的常规免疫,并适时开展适龄儿童的强化免疫,建立巩固的免疫屏障,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6]。所以要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全方位、多形式、高密度的宣传动员,在全社会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全社会对麻疹疫苗预防接种的知晓率和参与度[7]。同时要正确把握禁忌证,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摘要:目的 了解南通市开发区2009—2011年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及评价免疫效果,以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方法 对开发区2009年实施的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快速评估接种率以及2010—2011年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发病率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快速评估接种率和2010—2011年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大于95%的工作指标,2009年5—12月,麻疹发病4例,较2008年同期12例下降66.7%,2011年未有麻疹病例报告。结论 保持麻疹疫苗高水平的常规免疫,并适时开展适龄儿童的强化免疫,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减少或消除麻疹易感人群,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和逐步消灭麻疹的目的。

关键词: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消除麻疹,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陈宇辉,汤有贤,李巧.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2):120-122.

[2]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Z].2006.

[3]梁家素.北海市辖区2007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700-4701.

[4]龚震宇,林君芬,林云,等.某市麻疹疫苗接种率调查和评估[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6):732-734.

[5]马俊锋.南通市开发区2005—2006年度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08,24(17):1741-1742.

[6]周泉合,赵庆信,张凤梅,等.日照市1999—2003年加速控制麻疹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4,10(5):296-298.

麻疹疫苗接种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我院进行幼儿麻疹风疹联合减毒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强化的幼儿854例,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430例,其中男2 8 7 例、女143例,年龄5个月~1 3 岁、平均年龄5.5岁;综合组424例,其中男290例,女1 34例,年龄5个月~1 3 岁,平均年龄5.5岁;两组幼儿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幼儿均排除重症先天性脑组织疾病、严重过敏性疾病等情况发生。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幼儿接种后给予常规注射部位消毒处理,同时常规观察30 min,发生异常及时给予处理和治疗。

1.2.2 综合组

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首先对幼儿的全身情况及既往接种过敏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且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对幼儿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估,依据发生高危因素进行分类[2],对较容易发生过敏的幼儿,给予强化观察,延长接种后观察时间,均给予延长30-40 min,以避免回家后发生不良反应不能获得及时的治疗和处理[3]。同时对患儿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的管理,在接种后避免辛辣食物、芒果及榴莲等容易过敏的食物,避免食物及生活中的过敏及其他原因导致重症不良反应发生,引起混淆无法明确过敏源。对患儿的衣物进行管理,近期应穿着棉衣服,避免化纤衣物导致接种窗口部位的摩擦红肿及丘疹发生[4]。

1.3 观察项目

记录并比较两组幼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并比较两组幼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854例幼儿发生免疫接种后不良反应共45例,综合组幼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a为与常规组比较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综合组幼儿护理满意度为97.6%,常规组幼儿护理满意度为90.2%,综合组幼儿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以发热、出疹和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能通过人工免疫加以预防。在疫苗使用之前,儿童时期通常都感染了麻疹病毒,到15岁时>90%的儿童经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麻疹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麻疹都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5]。1963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研制成功并广泛使用以来,许多国家有效地控制了麻疹流行[6]。然而,在MV使用40多年后,麻疹仍然是疫苗可预防传染病中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估计2000年造成77.7万人死亡,麻疹引起的死亡占<15岁儿童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死亡的44%[7]。因此进行麻疹风疹联合减毒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适龄幼儿进行计划免疫的必须项目,从而预防和避免麻疹风疹的爆发流行。

a为与常规组比较P<0.05

我院进行幼儿麻疹风疹联合减毒疫苗强化免疫接种854例幼儿,发生免疫接种后不良反应共45例,综合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比例3.8%、护理满意度97.6%,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6.7%、护理满意度90.2%,综合组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因不良反应导致重症安全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麻疹风疹联合减毒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程度,增加幼儿疫苗接种安全性,有效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摘要:目的:分析幼儿麻疹风疹联合减毒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后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进行幼儿麻疹风疹联合减毒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强化854例,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43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综合组患者424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54例幼儿发生免疫接种后不良反应共45例,综合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护理满意度为97.6%,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90.2%,综合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幼儿麻疹风疹联合减毒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幼儿疫苗接种安全性,有效提高患者满意率。

关键词:幼儿,麻疹风疹,减毒,疫苗强化免疫接种

参考文献

[1]韩柏慧,时念民,刘方,等.206例鸡蛋过敏儿童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后的安全性观察[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28(2):151-154.

[2]杨彦基,钱晓华,黄洋.2009~2013年上海市虹口区含麻疹成分疫苗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监测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28(4):379-382.

[3]张倩,郝利新,梁晓峰.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策略及其应用[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4):366-370.

[4]李珍香.儿童麻风二联疫苗免疫接种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7):3547-3548.

[5]武文娣,刘大卫,李克莉,等.中国2010年含麻疹成分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0(5):402-407,455.

[6]Liu WM,He MY,Zhuo F.Comparative study on immunogenicity of domestic Measles-Mumps-Rubella combined vaccineand Measles vaccine[J].Pract Prev Med,2010,17(9):1754-1755.

麻疹疫苗接种 篇10

1临床资料

患儿3岁,男,散居儿童,有癫痫病史,无过敏史,既往接种过卡介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百白破)联合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V等,无AEFI。2010年9月11日,经体检无发热,询问家长禁忌证并签订家长知情同意书后(家长隐瞒了患儿1个月前患癫痫病史)接种MV(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10010501,有效期20110726)。接种实施正确,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接种后休息30min离开。9月12日下午,受种者发热,体温38.8℃,咽部红肿,村卫生室按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随后患儿出现皮疹(家长称皮疹始于颜面,渐累及颈部、耳后、躯干及四肢,伴有眼部分泌物),县医院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皮疹较前消退,伴脱屑,但仍有发热。9月24日患儿出现咳嗽,有痰不易咳出,伴轻度喘息、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到市级医院就诊。查体结果:全身可见密集皮疹,部分皮疹消退有色素沉着,咽部充血,双肺湿啰音,肝脾肿大,血常规:白细胞(WBC)20.08×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NEUT)20.34%,淋巴细胞(LY)58.94%,血红蛋白测定(HGB)82 g/L,血小板(PLT)272×109/L,异常淋巴细胞2%,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9月25日,到北京某医院就诊,查体结果:颜面、躯干、四肢可见陈旧皮疹,疹间皮肤正常,伴脱屑,双足水肿,颌下、颈前、锁骨上、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口腔黏膜破溃、咽部充血,双肺湿啰音。辅助检查结果:弥漫性肝病表现、脾大、肝门肿大淋巴结、胆囊壁粗厚、胆囊壁水肿、少量腹水、双肺炎症、肠梗阻、L3椎体畸形。9月29日血常规WBC 8.48×109/L,LY 67.7%,HGB 46 g/L,PLT 153×109/L,单核细胞(Mono)13.6%,网织红细胞(Ret)0.26%。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损害、贫血、肺部感染、不全性肠梗阻、癫痫。经对症、保肝、营养支持、退热等治疗,患儿发热好转,但贫血呈进行性加重。2010年10月24日晚,患儿无明显诱因突然死亡。家长拒绝尸检。保定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组织临床医学、流行病学、药学、疫苗学方面的专家,根据患儿发病情况,结合预防接种实施过程最终判定该病例为偶合症。

2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Cheng等[1]报道儿童IM常见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有发热、咽扁桃体炎、淋巴结肿大、肝炎、肝大、脾大、胃肠道症状和黄疸。IM伴发的嗜血细胞综合征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自然杀伤细胞功能调节障碍,诱发严重的全身炎性反应,其主要表现包括长期发热、肝脾大、肝功能衰竭和全血细胞减少等[2]。皮疹是EB病毒引起皮肤变化的表现之一,呈多形性、一过性,病初用过氨苄青霉素及其他容易引起皮疹的药物,则患儿发生皮疹的概率更大[3]。IM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但如发生脾破裂、上呼吸道梗阻、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等发生率很低的并发症,后果是致命的[4]。如本例患儿拒绝尸检,因此死亡原因不能确定。根据患儿临床表现,本例病例可能为IM伴发嗜血细胞综合征。治疗方面,在IM早期,积极对症和支持治疗,特别是治疗肝损害可预防其发生;在确诊后,积极、及时的免疫抑制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5]。接种MV后偶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继而死亡实属罕见,故将此报道,以引起同行们的注意。

关键词:预防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偶合症

参考文献

[1]Cheng CC,Chang LY,Shao PL,et al.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virus load in Taiwanese children with 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J].J Microbiol lmmunol In-fect,2007,40:216-221.

[2]覃肇源,李剑波,刘美娜,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和治疗新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1476-1477.

[3]朱易平,高举,杜惠容,等.19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并发症和实验室检查[J].实用临床儿科杂志,2003,18(11):902.

[4]Bahadori HR,Williams VC,Turner RP,et al.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following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J].J Child Neurol,2007,22:324-328.

上一篇:等效侧力计算下一篇:事件驱动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