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病例

2024-07-11

麻疹病例(精选9篇)

麻疹病例 篇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自1965年普遍接种麻疹疫苗以来, 已控制了麻疹流行, 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尤其是儿童的发病率在城市很低。但近年来成人麻疹病例呈上升趋势, 8个月内婴儿发病率在部分地区占儿童麻疹发病数的36.4%[1];各地麻疹爆发流行的报道相继增多。据我们观察包头地区2007年至今麻疹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往年, 为了探讨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 对本院近2007年2月至2008年5月收入院的165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2007年2月至2008年5月收入院的165例麻疹患者, 所有病例住院后, 次日晨抽血送市防疫站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 , 行常规血、尿、便、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常规检查, 诊断标准符合《实用传染病学》的诊断标准[2]。收集病例的病案记录, 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2结果

2.1 病例个体特征

165例患者中, 男78例 (47.3%) , 女87例 (52.7%) 。年龄3个月~45岁, 其中3个月~ 42例 (25.5%) , 9个月~ 6例 (3.6%) , 7岁~ 4例 (2.4%) , 21岁~ 53例 (32.1%) , 31岁~ 56例 (33.9%) , 40~45岁4例 (2.4%) ;成人发病119例、占72.1%。本市户籍29例 (17.6%) , 非本市户籍136例 (82.4%) ;32例小儿麻疹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2.2 临床特征

所有患者均有发热, 热峰38~39℃的47例、占28.5%, 39.1~40℃的84例、占50.9%, 40℃以上的34例、占20.6%;热程为4~8天, 平均为6天。165例均有皮疹, 出疹时间为发热1~5天, 其中发热1~2天出疹11例 (6.7%) , 发热3~4天出疹142例 (86.1%) , 发热5天出疹12例 (7.2%) 。出疹顺序于耳后、发际、额、面、颈、躯干、四肢, 最后达手掌与足心。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 继而增多, 呈鲜红色, 逐渐融合成暗红色。皮疹为充血性, 压之退色, 少数病例皮疹呈出血性, 疹间皮肤正常。并发症:肝损害76例 (46.1%) , 心肌损害65例 (39.4%) , 心功能不全4例 (2.4%) , 气管-支气管炎49例 (29.7%) , 肺炎37例 (22.4%) , 肠炎16例 (10.3%) , 喉炎22例 (13.3%) , 鹅口疮6例 (3.6%) 。

2.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低下者68例, 最低为2.8×109 /L。肝功能:ALT、AST增高76例、占46.1%, ALT最高达463U/L、AST最高达312.3U/L。心肌酶谱:LDH增高65例、占39.4%, 最高达445U/L, CK增高32例、占19.4%, 最高达879.64U/L。麻疹IgM检测165例患者全部阳性。胸片:呈肺炎表现者37例、占22.4%。心电图:T波改变2例、占1.2%。

2.4 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165例病例发生于 1~2月份30例 (18.2%) 、3~5月份106例 (64.2%) 、6~8月份15例 (9.1%) 、9~12月份14例 (8.5%) 。所有患者3周前否认有外出史, 除7例患者发病前两周内有明确的接触史外, 其余患者均否认有明确的麻疹患者接触史。165例患者中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29例、占17.6%, 均为本地患者, 其余均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

2.5 治疗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予以病毒唑静点, 口服抗病毒口服液, 静点痰热清等对症支持治疗, 应用青霉素、头孢类药物或克林霉素预防或治疗细菌感染, 所有病例经3~7天全部治愈。

3讨论

过去常认为麻疹好发于1~5岁的儿童, 生后6个月的婴儿体内有母传麻疹抗体的保护, 不易感染麻疹。由于麻疹疫苗的接种, 麻疹曾一度发病率很低。但近年来麻疹发病有上升的流行趋势[3], 成年人麻疹逐渐上升, 小于8月龄的婴儿麻疹发病率也逐渐上升。笔者认为成人麻疹发病率高的主要因素是: (1) 未接种麻疹疫苗, 或即使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随着时间推移, 抗体水平逐渐下降, 而易感性增加。该研究中具有本市户口的29例麻疹患者均有麻疹疫苗接种史, 且这些患者全部是成年人。 (2) 外来务工人员大多居住在一起, 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也是造成麻疹流行的主要因素。造成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升高的原因有:育龄妇女对麻疹的免疫力主要来自人工自动免疫, 随着时间的推移, 麻疹抗体水平逐渐减低, 故传给婴儿的麻疹抗体水平较低, 绝大多数婴儿到6月龄时, 麻疹抗体水平已达不到保护作用[4]。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大, 发病数也随之增加。

本次报告麻疹病例临床特征: (1) 多数患者为典型麻疹, 出疹时间大多在发热3~4天出疹, 热峰高39℃以上的占71.5%, 毒血症状重。绝大多数患者均有口腔麻疹黏膜斑, 皮疹典型。 (2) 儿童患者较成人病情轻, 但合并心肌损害与支气管肺炎的多见, 成人麻疹全身症状较小儿为重但并发症少见, 预后好。 (3) 麻疹并发症以肝脏损害最多, 46.1%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ALT、AST的增高, 其次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心肌损害、病毒性肺炎、腹泻、喉炎等。

通过以上分析, 预防和控制麻疹流行仍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麻疹监测工作, 做好儿童计划免疫的同时, 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成年人进行强化免疫。婴幼儿应全程接种麻疹疫苗。加强育龄妇女, 尤其是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强化免疫,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胎儿体内的麻疹抗体水平。对18~30岁的人群进行麻疹疫苗再接种, 不仅可以提高该组人群的免疫水平, 降低发病率, 还有利于提高育龄妇女的胎传抗体保护能力, 对降低婴儿发病率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5]。另外, 由于人们对成人麻疹认识不够, 早期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而使用退热药物等, 以至延误出疹过程, 至其发生隐疹, 因此在流行季节, 对于原因不明的发热者应注意与麻疹相鉴别, 以减少误诊。

参考文献

[1]宋丽君, 张交生, 常桂芳, 等.长春地区319例儿童麻疹临床[J].临床儿科杂志, 2006, 24 (7) :572-574.

[2]李梦东.使用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59.

[3]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14-218.

[4]王联君, 孙丽英, 姜忠林, 等.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控制对策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 22 (1) :49-50.

[5]费迎明, 王建忠.87例麻疹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7) :918.

麻疹病例 篇2

涟水县徐集乡卫生院贾正凯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自开展儿童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近年麻疹发病情况有上升趋势,为进一步了解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策略,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对我乡2009年所发生的2例麻疹病例发病情况进行了个案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事件经过

2009年,徐集乡卫生院防保所疫情管理人员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检索到属地徐集乡发生麻疹确诊病例2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涟水县人民医院报告1例,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报告1例。因麻疹是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又是我国在2012年需要消除的传染病,而且两例病例均发生在同一村同一组,我们高度重视,在防保所长贾正凯的带领下,和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人员一道,对2例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疫苗接种史、麻疹接触史、发病前3周内是否去公共场所以及母亲年龄、疫苗接种史、是否患过麻疹等。通过调查,病例有发热、全身皮疹,有咳嗽、卡他症状,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

二、疫源地基本情况

徐集乡位于废黄河北岸,涟水县域东部,东与南集镇相邻,西与涟城镇交界,南与淮安区茭菱乡接壤,北与本县小李集工业园区、黄营乡毗邻。地势南高北洼,总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51.9 1

公顷,辖15个村(居委会),105个村民小组,8566户,4.0万人口。是水旱并存的粮油轮作地区,境内为平原,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我乡隶属涟水县,地处苏北,经济基础差,儿童家长文化素质及自我保健意识偏低,对免疫规划划认识不足,不能主动进行预防接种;我乡已多年没有麻疹病例大面积发生,在环境中通过接触传播的机会大大减少,通过自然感染而获得免疫的儿童相应减少,且在农村,超生现象非常严重,这些超生儿童难以保证计划免疫,导致易感人群大量积累,麻疹病例的发生。

三、核实诊断

1、临床表现。病例均有发热、全身皮疹,有咳嗽、卡他症状,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

2、实验室检测。涟水县人民医院、淮安市第四人民院诊断的2例病例经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采用ELISA法血清学检测IgM阳性,确诊为麻疹。

3、主要诊断依据

(1)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史。徐集乡隶属涟水县,2009年有2例散在麻疹疫情发生。

(2)临床症状比较典型。患者有发热、全身皮疹,有咳嗽、卡他症状。

(3)实验室检查:指示病例采集血标本经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采用ELISA法血清学检测,IgM阳性的确诊为麻疹。

各级医院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后作出麻疹的诊断。

四、流行病学特征

1、时间分布。麻疹病例主要发生在5月份,病例发病时间从5月5日至5月15日, 计2例。

2、人群分布。2例病例均为散居儿童(婴幼儿),且均为男性,患者男女病例之比为2:0。其中,5个月的1例,9个月的1例。

3、地点分布。2例病例均为徐集乡左程村左刘组。

4、免疫史。经调查有2例患者中,有1例未接种过麻疹类疫苗(其中1例5个月,未达到麻疹疫苗免疫程序),有1例刚达到麻疹疫苗初次免疫接种时间,但没有及时接种。

5、全县发病情况。涟水县2009年发生58例麻疹病人,发病率为5.52/10万,我乡共发生确诊麻疹病人2例,按照县疾控中心要求,对所有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书写专题调查报告。

五、发病的主要因素

1、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的感染率高达90%。自从开展计划免疫以来,我县麻疹流行病学规律是每隔3~4年出现一个发病高峰,尽管与麻疹疫苗接种前相比呈现低流行状态,但规律并没有被打破。我乡2009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例,年均发病率5/10万,2、现行的麻疹疫苗接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逐年下降,或初次免疫失败未产生抗体。在疫苗时代孕产妇麻疹抗体主要来自

人工自动免疫,其免疫力不如自然感染麻疹后获得的免疫力持久,容易下降,致使婴儿从母体获得的胎传抗体消失过快所致。

3、麻疹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接触进行传播,农村通风不善,麻疹的流行易于实现。加之,涟水的地方风俗,人的一生必须出一次疹,出疹后要捂,不能见风,导致疫情发生后,就诊不及时。

4、全乡已多年无麻疹发生,人群预防意识淡薄,加之,徐集乡是外来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外来人口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居住环境较差,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是我乡麻疹发病的主要群体,麻疹类疫苗接种率不高,群体未形成稳定的免疫保护屏障,也是引起本乡麻疹发病增多的主要因素。

六、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价

1、领导重视、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因麻疹是计划免疫针对疾病,麻疹疫情发生后,启动了徐集乡麻疹疫情监测应急预案,县、乡及村三级共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措施等工作,能迅速到达现场进行调查,为及时准确地采取控制措施提供详尽的流行病学资料,为查明原因控制疫情奠定了基础。

2、措施果断有力,及时隔离治疗现症病人。在确定为麻疹疫情发生后,果断采取就地隔离治疗、应急预防接种等措施,为成功控制疫情并阻止疫情向更大范围扩散提供了保障。

3、发生疫情的村,对公共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和终末消毒,实行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并迅速开展应急预防接种工作。对周围密切接种者进行麻疹类疫苗应急接种,以形成稳固的免疫屏障。

4、加强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亲朋好友、家长不带儿童探视生病的幼儿,增加户外活动。加强疫情监测,督促村医主动搜索并上报麻疹疫情。

麻疹疫情发生后,徐集乡防保所在县疾控中心指导下进行了调查处理,依据科学防治、严格控制传染源的原则,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积极救治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未引起麻疹疫情的暴发和流行。

七、问题和建议

我乡隶属涟水,地处苏北,经济基础差,儿童家长文化素质及自我保健意识偏低,对免疫规划划认识不足,不能主动进行预防接种;我乡已多年没有麻疹病例发生,在环境中通过接触传播的机会大大减少,通过自然感染而获得免疫的儿童相应减少,导致易感人群大量积累。

要控制麻疹的发生和流行,我们以后要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开展麻疹强化免疫。

针对近几年麻疹疫情上升的趋势,迅速遏制疫情上升势头,必须认真贯彻落实《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江苏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2007-2012年)》,实现2012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的目标。

2、提高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

加强对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管理,提高麻疹疫苗及时率及加强免疫率。开展全乡常住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对未种儿童进行补种;在正常门诊日,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预约,及时接

种,及时补种,确保适龄儿童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在搞好基础免疫的同时,进一步搞好加强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

3、提高麻疹疫情监测敏感性。狠抓麻疹疫情监测的敏感性,对每一个麻疹疑似病例要求及时报告、及时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对周围接触者及时开展应急免疫。

4、贯彻落实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条例》,落实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积极做好学生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5、提高麻疹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采样、及时检测、及时诊断、及时应急免疫,努力提高疑似麻疹病例实验室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

6、加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管理。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对于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或无有效接种证的外来儿童进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7、加强免疫规划宣传。广泛宣传,提高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同时加强预防接种工作者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有效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

麻疹病例 篇3

[关键词] 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流行病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传染性极强,极易引起暴发或流行,阿坝州地广人稀,农牧区人口占很大比例,儿童基础免疫工作在有的区县难于落实。为加强麻疹控制工作,在2012年达到基本消除麻疹的目标,为了使疑似麻疹病例能及时确诊,开展麻疹血清学检测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卫生部《全国2006—2012年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2007—2012年四川省消除麻疹实施计划》等有关文件要求。2007—2009年阿坝州麻疹网络实验室对全州各县上送的824份疑似麻疹血清标本进行了麻疹IgM抗体检测。,风疹的临床症状与麻疹极其相似,为了明确诊断,对麻疹IgM抗体阴性病例标本再进行风疹IgM抗体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做如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标本来自2007—2009年各县疾控中心上送麻疹疑似病例早期血清标本。标本无明显溶血、污染,按规定时间内及时检测。

1.2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

采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按照麻疹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设立空白、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同时带四川省麻疹实验室下发的内控样作内部质量控制。阴性对照A值<0.15,阳性对照>0.30,实验成立。

1.3检测试剂及仪器

试剂使用珠海经济特区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并在有效期内使用。酶标仪、洗板机、移液器等由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

1.4结果判定标准

酶标仪450nm和630nm双波长测定各孔A值,计算S/N值,S/N值=样品A值/阴性对照A值平均值(<0.07按0.07计算;如阴性对照A值>0.07,则按实际值计算)。S/N值≥2.1为麻疹IgM抗体阳性,S/N值<2.1为麻疹IgM抗体阴性。

2 结果

2.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7—2009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824例,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麻疹监测工作方案的开展和实施,标本的采集率逐年提高,2007年标本采集率为37.7%,到2009年标本采集率达到85.0%,对麻疹疑似病例进行准确诊断。3年麻疹IgM抗体阳性236例,实验室确诊率53.6%。所有199份麻疹IgM抗体阴性标本再进行风疹IgM抗体检测,阳性39份,阳性率为19.6%。

表1 2007—2009年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

2.2麻疹疑似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

全年每月均有病例发生,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2—7月份(疑似病例735例占89.2%,实验室确诊病例219例占92.8%)。见表2

表2 麻疹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

2.3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发病年龄及免疫史分布

236例麻疹中,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低年龄组(186例,占79.8%),20—39岁年龄组发病有升高的趋势(32例,占13.6%),最小的为2个月,最大的56岁。对麻疹免疫史分析表明:有明确免疫史的41例,占病例总数的25.3%,无免疫史的114例,占48.9%,免疫史不详的81例,占27.6%[1]。见表3

表3 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发病年龄及免疫史分布

2.4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与采血时间的关系

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与采血时间密切相关,在检测中。将标本采集时间按出疹后3d与4—28d进行比较,4—28d的阳性检出率(79.1%)明显高于3d内(48.1%)(P<0.05)。说明发现麻疹疑似病例后应尽可能在患者出疹后4~28d采集血清标本。

2.5疑似病例血清送检及时率和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地区及人群分布

435份疑似病例血清送检及时率(3日内送达)仅为31.7%。在236例麻疹中,13个县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牧区县(红原县、阿坝县、若尔盖县、壤塘县)共137例占58.1%。发病人群主要是农牧民、散居儿童、学生。

3 讨论

控制麻疹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要有敏感的监测系统,血清学检测能对麻疹早期作出准确诊断。ELISA法敏感、快速、特异、操作简单,主要是确保试剂质量稳定、可靠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恒温条件。在实际检测中,每批试剂的阴性对照差异大,导致cutoff值也随之有较大的变化,每次实验时带入室内质控品,做室内质控图,可以准确判定实验的可靠性,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与采血时间密切相关。对出疹3d内采集的血标本,同时麻疹IgM抗体、风疹IgM抗体阴性的疑似病例应在4—28d内重新采集第2份标本重复检测,以对疑似病例做出准确诊断。

发病主要集中在农牧区的散居儿童,农民、学生等,是因为这些地区人们健康意识不强,乡镇级卫生院设施较差,预防接种人员不稳定,应加大计划免疫的健康教育宣传的力度,对乡级预防接种人员每年进行培训。疑似麻疹血清标本送检及时率只有31.7%,主要是阿坝州地区交通不发达,标本采集后不能及时送到实验室检测[4]。因此可以考虑在有条件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麻疹血清学检测工作,使疑似病例能及时确诊,更好的控制麻疹的流行。

接种麻疹疫苗是当前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236例麻疹中,未接种麻疹疫苗的114人,免疫史不详的81人,两类人群占病例总数的82.6%,提示麻疹疫苗接种率低是发病的主要因素,8月—1岁麻疹有免疫史的只有23.8%,说明麻疹的接种及时率很低。20—39岁年龄组32例(13.6%),可能与过去初免时所用疫苗效期短及县乡级冷链条件差,影响效价的稳定性和免疫成功率[3]。从2007—2009年麻疹疑似病例报告人数看,2009年只有20人,和2008年4月在全州8月—14岁人群开展了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有关。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提高免疫接种的覆盖率和及时率,减少免疫空白人群。可以考虑在大龄组中开展麻疹疫苗的复种和强化工作,以达到控制和基本消除麻疹的目的[2]。

参考文献:

[1]李聪勇.河北省1996年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J].中国计划免疫,1997,10(3).

[2]凌罗亚.浙江省麻疹流行现状及控制策略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4,16(11).

[3]赵传心,张福杰,曹淑芬.成人麻疹56例临床特点[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8(3).

一起疑似麻疹病例的调查分析 篇4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方法

使用卫生部统一制定的疑似麻疹病例调查表, 以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的GB15983-995《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为诊断标准。

1.2 基本情况

患儿2012年12月3日在县中医院出生, 于出生当天在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一剂次乙肝疫苗后转入离县城西北方向52 km处的溪口镇下庄村居住, 该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 241户村民, 常住人口776人。父母于2013年7月到县城工作, 将其带在身边, 现居住于义宁镇宁红大道樟树下。据患儿父母陈述, 之前因下庄村至溪口镇路段整改, 且多阴雨天气, 道路泥泞, 交通不便, 一直没有带患儿至镇中心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继续接种, 转入县城居住后因患儿经常低热, 至发病时没有为小孩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1.3 三间分布

患儿年龄为1岁, 2013年12月3日出现发热症状, 按感冒居家治疗, 12月9日颜面部及躯干部相继出现丘疹, 高热持续不退, 转入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进行诊治。溪口镇下庄村老家500 m内有7户居民, 常住人口20名, 比较稀散, 没有免疫规划适龄儿童, 在该村其他组 (距患儿居住地500 m以外) 有麻疹应种儿童6名, 其中有4名儿童按时接种了二剂次麻疹疫苗, 2名儿童到了麻疹加强免疫月龄没有进行复种, 仅接种一剂次麻疹疫苗, 该村没有麻疹病例发生记录。现住地 (义宁镇宁红大道樟树下) 密切接触的4个小孩, 最小6个月龄, 最大5岁;1人按时接种了二剂次麻疹疫苗, 2人自述在外地进行了疫苗接种, 但接种证已在搬迁中遗失, 麻疹疫苗接种史不详, 4名儿童健康状况均良好。

2 临床表现

患儿初期表现为持续低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黏膜炎症状, 中期有丘疹、高热持续不退、咳嗽、眼睛红肿、流泪、畏光、鼻塞、口腔黏膜斑 (Koplik斑) 等体征。丘疹初期主要散在颜面部及躯干部, 而后迅速增多, 扩散至全身, 甚至手心, 查体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 肝及脾大, 肺部闻干、湿性啰音;后期发热开始减退, 全身症状减轻, 丘疹呈粟粒样大小, 疹间皮肤正常, 稀疏分明, 有部分脱屑, 留褐色色素斑。

3 实验室检查

3.1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4.3×109/L, 中性粒细胞比41.9%, 均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 淋巴细胞百分比47.4%, 高于正常值参考范围, 提示病毒感染。

3.2 血清学抗体检查

双份血清Ig M和Ig G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 麻疹Ig M抗体检测阳性。

4 结果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确诊为一起麻疹散发病例。

5 讨论

继人类成功消灭天花后, 世界卫生组织将麻疹列为下一个拟被消除的传染病。中国卫生部制订下发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 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 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1], 并决定于2010年9月11日—20日在全国统一集中为适龄儿童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2]。此次麻疹病例的发生可谓正处于风口浪尖, 提示我们尽快总结经验教训, 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5.1 继续坚决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及强化免疫

疫苗对大多数传染性疾病发生具有保护作用是既定的事实, 只有建立起全人群的免疫保护屏障, 才有可能实现消除麻疹的宏伟目标。

5.2 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免疫规划工作

尽管辖区内历次督导检查结果显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 高于国家要求的以乡 (镇) 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的目标, 但是边远、贫困、人口流动性大的区域仍然存在免疫规划薄弱人群和免疫空白儿童[3]。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淡薄;“超生游击队”依然是免疫规划工作的难点、盲点, 这就要求多部门通力合作, 在坚持计划生育的同时, 也要重视超生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

5.3 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督导[4]

特别要加强边远、贫困地区免疫规划工作督导, 消除免疫空白点, 在搞好基础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 适时做好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工作。

5.4 网点建设[4]

设立村级接种点既可解决当地交通不便的难题, 又可缓解集中式接种门诊工作量大、人员配备不足、接种环境拥堵的窘境。但是村级接种人员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和培训,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接种信息及时汇总上报, 同时疫苗冷链运输、保存也要得到保障。

5.5 加强流动儿童管理

流动儿童接种工作难度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5,6], 异地接种, 信息难以及时更新共享, 到了接种时间即使入户接种却找不到人, 而流往外地的儿童又没有包含在外地工作的前期摸底调查内, 这种情况司空见惯。因此, 应联合各有关部门, 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加强多方沟通, 接种信息及时上传共享。

5.6 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敏性

及时发现麻疹疫情,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对易感人群进行应急接种, 做好疫情监测和疫点处置, 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5.7 加强预防接种宣传[7]

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如采用录像、图片和文字教材、宣传横幅、宣传车、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社区宣教等宣传方式, 下基层进行摸底调查, 进行面对面的宣教, 使家长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主动到接种点接受各类疫苗的预防接种。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S].2006-11-10.

[2]卫生部.2010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S].2010-07-26.

[3]卓家同.边远贫困地区免疫规划现场督导中的社会动员及其效果探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8, 24 (6) :582-585.

[4]郭飚.中国免疫规划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与对策[J].中国免疫规划, 2006, 12 (5) :415-419.

[5]黄彩虹, 陈雅红, 詹惠春, 等.泉州市2003—2008年出生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6 (5) :80-82.

[6]郑雪英.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常见问题与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7 (4) :72-73.

麻疹病例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清标本来源

齐齐哈尔市部分县 (区) 疾控中心2007年对麻疹疑似病例调查并采血, 送市疾控中心检验科病毒室待检。

1.2 试剂盒来源

德国维润赛润研发有限公司和珠海经济特区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ELISA法检测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

2 结果

(1) 麻疹IgM、风疹IgM抗体测定结果:对2007年疑似麻疹病例646例血清标本同时检测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 麻疹IgM抗体阳性276例, 风疹IgM抗体阳性23例, 全阴性138例, 未采血209例。 (2) 麻疹IgM抗体阳性、风疹IgM抗体阳性与患者年龄的关系:我市按卫生部计划免疫程序接种麻疹疫苗, 但是为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 在全市范围内对4岁的儿童复种1针麻疹疫苗。因此646例分组统计基础免疫0~8月龄组、复种1针9~47月龄为1组、免疫间隙4~6岁组、复种2针7~14岁组, 中学生及大学生15~23岁组及成人>23岁组。统计结果, 0~8月龄、7~14岁组和>23岁组麻疹IgM抗体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44.2%、47.7%、48.6%, 是当前麻疹主要发病对象;7~14岁组、14~23岁组风疹IgM抗体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4.7%及13.4%, 是当前风疹主要发病对象。

3 讨论

检测疑似麻疹病例646例, 阳性率42.7%, 检出率偏低。笔者认为原因有: (1) 采血时间不当, 测定结果未达到IgM抗体滴度分布高峰, 从而出现假阴性。一般说来麻疹IgM抗体的高峰在出疹后7~14d左右, 能在体内维持1个月左右。 (2) 在麻疹疑似病例中风疹占有一定比例。提示我们应密切注意风疹的流行与监测, 以便制订预防措施, 减少发病。646例麻疹疑似病例中, 麻疹IgM抗体和风疹IgM抗体皆阴性的有138例, 这其中可能有假阴性病例, 也可能为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 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另外, 未采血者占有一定比例, 影响了结果分析。

麻疹IgM抗体阳性率成人>23岁组最高48.6%, 其次为7~14岁组47.7%及0~8月龄组44.2%。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表可知, 成人组的病例多为外来人口, 由此提示我市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大年龄段人口的接种上, 尤其是外来人口;其次为7~14岁组, 提示我市的学龄段麻疹7周岁复种工作是否该持续, 以进一步保护学龄儿童;最后是0~8个月龄组, 提示我市的麻疹初始月龄是否该提前接种1针或者对育龄期妇女接种麻疹疫苗, 从而提高婴儿从母亲体内获得高麻疹胎传抗体, 而保护婴儿8个月龄前不感染麻疹病毒。

风疹IgM抗体阳性率15~23岁组、其次为7~14岁组, 说明现阶段齐齐哈尔市风疹患者主要集中在大、中、小学校学生。因此笔者认为应对在校学生及育龄期妇女进行风疹疫苗接种, 提高风疹抗体水平, 控制风疹发病。

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是诊断某些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因此笔者建议: (1) 对每个麻疹疑似病例要同时检测麻疹IgM抗体与风疹Ig M抗体, 科学鉴别麻疹与风疹, 为及时控制疫情提供依据。 (2) 加强有条件的县 (区) 级麻疹与风疹血清学实验室建设, 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以便及时对麻疹疑似病例检测IgM抗体作出诊断。采取应急措施, 防止疫情蔓延。 (3) 提高血清学标本采集质量, 避免细菌污染, 溶血, 送检及时并详细填写个案调查表, 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杨志伟, 张建, 张兴录, 等.我国不同地区麻疹流行特点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8, 19 (2) :84~88.

麻疹病例 篇6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减少回忆偏差, 选定近期报告的病例为调查对象。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导出2008年4月份全市报告的408例麻疹个案为本次调查对象。

1.2 方法

制订统一调查问卷, 调查人员按照个案表中登记的号码联系调查对象, 根据问卷内容进行电话回访, 儿童由其监护人代答问卷内容。

1.3 内容麻疹患者的麻疹疫苗接种、医院就诊、外出、疫点处理等情况。

1.4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Excel2003数据库建立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电话调查应答率

调查408例个案, 其中287例电话拨打成功, 成功率70.34%。电话成功拨打的287例中, 有效应答280例, 占97.56%, 拒绝回答7例, 占2.44%。未能成功拨打的121例中, 空号66例, 占51.54%;电话无人接听、欠费或关机55例, 占42.46%。

2.2 麻疹病例人群分布

2.2.1 年龄分布8月龄以下占16.18% (66/408) , 8月龄~

1.5岁以下占24.75% (101/408) , 1.5岁~7岁以下占17.89% (73/408) , 7岁~15岁以下占4.90% (20/408) , 15岁~20岁以下占6.62% (27/408) , 20岁及以上占29.66% (121/408) 。

2.2.2 性别分布男性249例, 女性159例, 男:女为1.57:1。

2.2.3 职业分布散居儿童最多, 占52.94% (216/408) , 其次是工人, 占21.57% (88/408) , 两者共占74.51%。

2.3 可疑危险因素分析

2.3.1 疫苗接种史

成功回访280例麻疹病例中, 31.07% (87/280) 的人接种过麻疹疫苗, 50.72% (142/280) 的人未接种过麻疹疫苗, 18.21% (51/280) 的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在87例曾接种过麻疹疫苗的病例中, 52.9% (46/87) 的人接种过一针麻疹疫苗, 12.6% (11/87) 的人接种过2针及以上的麻疹疫苗, 34.5%的人不记得接种麻疹疫苗剂次。在142例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病例中, 其未接种的原因由高到底依次为:不到8月龄占38.03% (54/142) , 因病耽搁占25.35% (36/142) , 不知道要接种占16.90% (24/142) , 其他原因占16.90 (20/142) , 不知道接种地点占2.82% (4/142) , 不愿意接种占2.82% (2/142) , 没时间接种占2.82% (2/142) 。

2.3.2 人员流动性

280例麻疹病例中, 22.50% (63/280) 在深圳出生或者为本地人, 77.50% (217/280) 从外地来深圳。217例外来人员中, 71.89% (156/217) 来深圳居住超过3个月, 28.11% (61/217) 来深圳不到3个月。10.0% (28/280) 麻疹病例在发病前3周内离开过深圳。

2.3.3 有发病前医疗机构暴露史

除1人未应答外, 58.06% (162/279) 的病例在本次发病前半个月内到过医院就诊, 有明确的医疗机构暴露史。41.94% (117/279) 的病例无医疗机构暴露史。

2.4 疫情处理情况

在280例病例中, 42.9% (120/280) 的个案接受过疾控人员相关调查, 39.6% (111/280) 的个案接受过疾控人员在疫点的消毒处理, 36.4% (102/280) 的个案的密切接触者接受过疾控人员的麻疹疫苗的应急接种。

3 讨论

电话调查是一种快速、简便、花费少的调查方法, 适用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评估[1]。电话调查的主要形式有传统的电话调查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2]。本次采用传统的电话调查方式, 电话拨打成功率70.34%, 成功拨打后有效应答率97.56%。提示电话拨打成功率不太高, 但拨打成功后应答率较高。

本次调查病例以儿童为主, 其次是工人, 调查结果发现疫情具有以下特点: (1) 人员流动性较大。77.50%被调查者从外地来深圳居住, 仅22.50%被调查者在深圳出生或者为本地人。10.00%病例在麻疹发病前三周内从外地来深圳或离开深圳后返回。 (2) 未接种麻疹疫苗者是麻疹发病主要对象。调查显示50.70%的人未接种过麻疹疫苗, 未接种的原因主要是未到8月龄、因病耽搁、不知道要接种等。值得注意的是31.07%病例接种过麻疹疫苗发病。 (3) 病前医疗机构暴露史是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58.06%病例在发病前半个月内到过医院就诊, 有明确的医疗机构暴露史。提示应加强麻疹医院内感染的控制, 建议医院针对发热出疹性疾病实施预检分诊制度。 (4) 疫点处理不彻底。60.00%的麻疹病例没有及时采取疫点消毒、应急接种等处理措施, 这可能是导致麻疹疫情持续上升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麻疹疫情呈反复向上趋势, 控制麻疹疫情需要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 加强疫点应急接种、控制医院内感染。只有采取针对性措施, 才能有效控制麻疹流行, 遏制麻疹高发势头。

(郭玉新编校)

摘要:目的为快速评估深圳市2008年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及麻疹疫点的处理情况。方法专业人员采用电话访谈方法对近期报告麻疹病例进行回访调查。结果调查408人, 电话拨打成功率70.34%, 电话成功拨打后有效应答率97.56%;10.00%麻疹病例在发病前3周内离开过深圳;50.70%病例未接种过麻疹疫苗;58.06%病例在本次发病前半个月内有明确的医疗机构暴露史;近60.00%病例未进行疫点处理。结论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未接种麻疹疫苗、有医疗机构暴露史。未接种的主要原因是未到8月龄、因病耽搁、不知道要接种等。需要加强麻疹疫苗接种、麻疹疫点处理、控制院内感染等工作。

关键词:麻疹,麻疹疫苗,电话调查

参考文献

[1]吴能简.2004年广州市城区居民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电话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05, 31 (5) :44-45.

麻疹病例 篇7

1材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来自南京市2009年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专病/单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

1.2病例定义

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规定的麻疹确诊病例定义包括实验室确诊病例和临床确诊病例。

1.3检验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麻诊IgM抗体,试剂由珠海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有效期内使用,所有操作均按说明书进行。

2结果

2.1流行概况

2009年,全市经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疑似麻疹550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460例,临床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18例,实验室排除病例61例,流调排除11例,实际发病478例,发病率为6.34/10万。与2008年相比,发病例数上升了12.47%(425/478),无暴发疫情,无死亡病例。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地区分布

全市13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城、郊、县的发病率分别为5.27/10万、8.33/10万、4.79/10万。

2.2.2时间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为3和4月,共322例,占总病例数的67.36%。其中4月病例最多,共204例,占全年病例数的42.67%;11、12月份病例最少,共报告了3例,占全年病例的0.63%。

2.2.3年龄分布及免疫史

病例主要分布于0~1岁和20岁以上人群,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呈现2个发病年龄高峰。其中<8月龄123例,占25.73%;20岁以上218例,占45.61%。男性274例,女性204例,男女比例为1∶0.74。478例病例中,有接种史者46人,占9.62%;未接种者253人,占52.93%;接种史不详179人,占37.44%。(表1)。

2.2.4职业分布

散居儿童207例(43.31%),集居儿童5例(1%),服务人员58例(12.13%),工人50例(10.46%),学生46例(9.62%),农民23例(4.81%),干部职员36例(7.53%),教师和医务人员共15例(3.1%)。发病人群主要以外来流动人口为主共86例,占总病例数的17.99%。

2.2.5主要临床表现

病例均有发热、全身皮疹,有咳嗽413例(86.4%),卡他症状359例(75.10%),结膜炎331例(69.24%),科氏斑228(47.7%)。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

2.3麻疹强化免疫

2009年上半年麻疹发病比2008年同期上升39.12%。2009年4月对全市8月龄~14岁的儿童和学生进行了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接种率为97.49%。6—12月麻疹发病率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43.08%。

3讨论

南京市麻疹流行季节与全省的情况基本一致[1]。2009年3—5月高发,病例最多的为4月份,共204例。这与麻疹病毒的特性、人们生活习惯以及季节很适合麻疹病毒的传播有关。

麻疹病例以0~1岁和20~40岁2年龄段为主。0~1岁180例,其中<8月龄病例123例,占0~1组病例的68.33%有研究表明,6月龄婴儿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很低,8月龄时抗体基本消失[2],现在的育龄妇女多为20世纪70、80年代出生,这些女性大多通过接种疫苗获得麻疹抗体,滴度常低于受麻疹野病毒感染所获得的抗体滴度,因此,其所生婴儿的胎传抗体滴度较低,并且消失较快,造成<8月龄儿童病例增多[3]。在小年龄段高发的同时,麻疹发病年龄有后移现象。2009年,南京市20~40岁发病共187例,占总病例的39.12%。成人随着年龄的增大,由于接种疫苗而产生的体内抗体滴度逐年降低乃至消失,接触传染源后极易发病[4]。20~40岁这一年龄的病例数较多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市育龄妇女抗体滴度低,婴儿母传抗体阴性或太低,增加了8月龄以下婴儿麻疹感染的发病率[5]。因此,建议对育龄妇女开展麻疹疫苗的强化接种工作,同时考虑将麻疹免疫方案的初免月龄适度提前,以达到减少低月龄婴儿的发病,实现控制麻疹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2009年4月在对8月龄~14岁儿童进行了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接种率为97.49%)后,从6月份开始我市麻疹发病数明显下降,下半年与上年同期比下降了43.08%。说明在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同时,辅以强化免疫,可以使麻疹发病大幅减少[6]。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短期内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从现在发病年龄构成来看,提示我们大年龄麻疹已成为我市面临的防控重点,为了实现“2012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这一目标,建议对这一人群进行麻疹强化免疫。

人口流动是造成疾病传播的动力。虽然我市流动人口麻疹发病率只占全市麻疹发病的17.99%,但在疾病传播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尽可能提高外来流动儿童的免疫覆盖率,并加强麻疹的预防和监测工作,建立高质量的监测系统,减少和控制麻疹病毒在人群中的扩散。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南京市2009年麻疹的流行特征,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方法,对2009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南京市2009年共报告麻疹病例478例,发病率为6.34/10万;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460例,临床确诊病例18例。病例以散发为主,无死亡病例,无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3—5月份;病例中散居儿童较多,其次是服务业和学生、工人;男女性别比为1∶0.74;麻疹病例主要为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合计占总病例数的90.38%。结论 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削除免疫空白,对高危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控制、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麻疹,疫情分析,流行特征,计划免疫

参考文献

[1]陶红,许文波,陆培善,等.江苏省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2):1508-1510.

[2]还锡萍,陶红,陆培善,等.母婴配对及不同月龄婴儿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2):126-129.

[3]杨杰,朱丽娟,楼妙芬.金华市婺城区2008年麻疹疫情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2009,10(7):619-621.

[4]曹玲生.婴儿麻疹发病原因及免疫策略[J].中国计划免疫,2004,10(5):305-308.

[5]刘伟梅,王春智.6例8月龄以下婴儿麻疹病例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7,20(5):386.

麻疹病例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0年秦皇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清学实验室接受的本市各医疗单位采集并上送的临床诊断疑似麻疹病例的早期血清标本。

1.2 检测方法

所有送检标本均按照麻疹监测方案的要求,采用酶联免疫捕获试验(Capture-ELISA)方法,同时检测麻疹和风疹Ig M抗体。

1.3 试剂来源

麻疹试剂:珠海经济特区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风疹试剂:深圳市科润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麻疹Ig M抗体、风疹Ig M抗体检验细则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操作,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4 结果判定

麻疹:血清标本用空白孔调零,在酶标仪450 nm波长处测定样本吸光度值(A值),S/N值=样品A值/阴性对照平均A值,若S/N值≥2.1时为麻疹Ig M抗体阳性;风疹:血清标本用空白孔调零,在酶标仪450 nm波长处测定样本吸光度值(A值),样品A值>临界对照A均值为风疹Ig M抗体阳性。

1.5 判断标准

(1)麻疹实验室确诊的疑似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血清学诊断麻疹Ig M抗体阳性。(2)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1个月内未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风疹Ig M抗体。

2 结果

2.1 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的符合率

2010年共检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210例,检出麻疹Ig M抗体阳性135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为64.29%,检出风疹Ig M抗体阳性30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为14.29%。

2.2 麻疹、风疹实验室诊断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

麻疹主要集中在5、6月份,共发病89例,占总发病例数(135例)的65.93%,以6月份最多(46例,占34.07%)。风疹也主要集中在5、6月份,共发病25例,占总发病例数(30例)的83.33%,以5月份最多(15例,占50.00%)。本市麻疹、风疹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符合呼吸道传染病春季高发的特点。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见表1。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3 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的年龄分布

麻疹病例年龄最小3月龄,最大48岁。135例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以1岁及以下组最多(69例),发病较多的还有20岁以上组、6~10岁组。风疹病例年龄最小9月龄,最大32岁,30例实验室诊断风疹病例以6~10岁组最多(9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的年龄分布见表2。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4 实验室诊断病例的性别分布

210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中男性128例(60.95%),女性82例(39.05%);135例麻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中男性82例(60.74%),女性53例(39.26%);30例风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中男性16例(53.33%),女性14例(46.67%);不同性别麻疹、风疹确诊率见表3。不同性别麻疹确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1,P>0.05),不同性别风疹确诊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8537,P>0.05)。

3 讨论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流行。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人感染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人是唯一宿主,且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加以预防,因此,消除麻疹在理论和技术上是可行的[2]。

210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中检出麻疹Ig M抗体阳性135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64.29%;检出风疹Ig M抗体阳性30例,风疹Ig 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4.29%。麻疹和风疹的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在5、6月份,符合呼吸道传染病春季高发的特点。麻疹的发病年龄最小3月龄,最大48岁,以1岁及以下组最多;小儿麻疹发病率高可能与来自母体的抗体不能保护婴儿到预防接种月龄有关[3],而这一时期是婴儿麻疹病毒的易感期。成人由于抗体水平下降,有一部分人甚至失去了麻疹抗体,使得发病率增加。要加强麻疹的健康教育,动员群众自觉参与和配合麻疹防控工作,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风疹的发病年龄最小9月龄,最大32岁,以6~10岁组最多。麻疹、风疹实验室确诊率与性别无关。

麻疹实验室需要采集第2份血样标本来重复检测Ig M以排除第1份样本中出现假阴性的可能,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2次采血的困难,给麻疹和风疹的准确诊断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本研究尚不能完全代表本市麻疹和风疹的发病情况。

麻疹和风疹Ig M抗体阳性率与采集血标本时间有关,一般认为在患者出疹后10 d(7~14 d)采血,麻疹和风疹特异性抗-Ig M阳性率最高[4,5]。本市监测标本的阳性符合率低的原因可能与采血时间有关,需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加以注意。

我市正处于加速麻疹控制时期,而作为与麻疹最易混淆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做好风疹的控制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发病,同时对麻疹的监测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减少风疹对儿童的危害,减轻麻疹疑似病例监测工作的负荷,做好风疹疫苗的免疫工作同样也很关键[6]。

参考文献

[1]牛桓彩,马文军.昌平区2006年麻疹和风疹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2):2285-2287.

[2]韩喜荣,刘洪喜,陈玉峰.2005—2007年海淀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抗体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9):1842-1844.

[3]施小萍.198例麻疹病例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1):40-43.

[4]梅琴,同顺清,刘丽萍,等.江西省1999年风疹流行情况的实验室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0,6(6):341-342.

[5]王常银,许青,徐爱珍,等.山东省1999年麻疹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0,6(6):348-350.

麻疹病例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2010年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治疗的麻疹病例,均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要收治成人病例,儿科医院主要收治儿童病例。

1.2 资料收集

通过医院电子信息系统,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治疗并符合麻疹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例,采用统一的结构式问卷调查表,摘录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疾病史、发病日期、临床症状、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等信息。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录入前核对全部问卷。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完成。各年间病例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和各年龄段临床症状分布差异采用χ2检验。由于住院费用指标和住院天数呈偏态分布,对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分布情况的描述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IQR);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参数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006—2010年期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治疗的麻疹病例共1 207例,信息完整且最终纳入分析的麻疹病例共1 198例,其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904例,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94例。

2.1 人口学特征

在1198例麻疹住院病例中,男性773例(64.52%),女性425例(35.48%)。患者年龄最小1天,最大51岁,中位年龄为8月龄。住院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的儿童,其中1岁以下婴儿占64.02%,8月龄以下婴儿占39.07%,见表1。各年间病例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7,P=0.001),但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P=0.895)。

2.2 临床特征

1 198例麻疹病例中,76.54%的病例在入院之前有就医经历,其中59.68%的病例至少就因该病就医1次。病例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皮疹、咳嗽、柯氏斑和结膜炎,分别占病例总数的99.58%、97.91%、81.97%、63.94%和40.65%,其中咳嗽(χ2=76.60,P<0.000 1)、柯氏斑(χ2=225.55,P<0.000 1)和结膜炎(χ2=16.08,P=0.001)出现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男女间咳嗽发生率有差异(χ2=9.26,P=0.002)。支气管肺炎是所有住院病例中最常见的合并症,占所有住院病例数的58.18%,且主要集中在儿童病例中,另有121例患者同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疾病,占所有住院病例数的10.10%,见表2。

2.3 住院费用

上海市2006—2010年麻疹住院病例住院最短不到1天,最长42天,平均住院天数为6天(四分位间距IQR:5~8)。单次住院费用最少40.00元,最高25 965.99元,人均住院费用为1 969.00元(IQR:1 361.82~2 716.05),人均住院费用呈逐年增加趋势(χ2=128.554,P<0.000 1),其中2010年麻疹住院人均费用最高,达2 662.87元。在住院总费用中,检查化验费占总住院费用的比例最高(44.50%),其次是药费(28.04%),护理费占总住院费用的15.08%,见表3。

2.4 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发现,除8月龄~5岁组外,6~14岁组和15岁以上组分别与8月龄以下组比较,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00,P=0.001);不同性别的住院费用差异显著,其中男性的住院费用高于女性(χ2=7.859,P=0.005);有医保者的住院费用较低(χ2=10.742,P=0.001);住院时间越长,住院费用也越高(χ2=164.814,P<0.000 1);有基础慢性病者与无基础慢性病者相比,住院费用有显著差异(χ2=7.817,P=0.005)。1198例麻疹住院病例中,88.56%的病例有支气管肺炎、肝功能损害等合并症,有合并症病例者其平均住院费用为2 095.95元,显著高于无合并症者(Z=-12.302,P<0.000 1),其中合并支气管肺炎(χ2=70.421,P<0.000 1)、肝功能损害(χ2=12.159,P<0.000 1)和喉炎(χ2=32.612,P<0.000 1)病例的住院费用均相对较高,见表4。

注:治疗处理费包括诊疗费、治疗费、手术费、输血费和氧气费;检查化验费包括检查费和检验费;药费包括西药费和中药费;护理费包括床位费和护士护理费。

将单因素分析的所有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是性别(OR=1.49,95%CI:1.12~1.98)、医保制度(OR=0.51,95%CI:0.30~0.90)、合并支气管肺炎(OR=2.72,95%CI:1.94~3.82)、合并肝功能损害(OR=4.08,95%CI:1.68~9.89)、合并喉炎(OR=5.44,95%CI:3.12~9.49)、有基础慢性病(OR=1.82,95%CI:1.15~2.87)和住院天数(OR=1.49,95%CI:1.40~1.60),见表4。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上海市麻疹住院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居多,占总病例数的78.96%。从麻疹住院病例的临床特征分析,主要症状有发热、皮疹、咳嗽和柯氏斑,但是咳嗽、结膜炎和柯氏斑出现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其中15岁以上病例出现柯氏斑的比例仅为18.54%。由于柯氏斑是麻疹早期的特异性体征,有助于麻疹的临床早期诊断,因此可能出现部分15岁以上病例在临床上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导致麻疹病毒传播。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的是[5,6,7],支气管肺炎是本研究中最常见的合并症,且主要发生在儿童麻疹病例中,肝功能损害、喉炎和心肌损害等合并症也类似。另外,本研究中成人病例的合并症较少,此现象也与资料记载的情况相符[8]。

2006—2010年期间,上海市两家医院收治麻疹病例人均住院费用为1 969.00元。目前,其他省市尚未有麻疹病例住院费用的相关报道,只有郭世成等人调查了全国麻疹病例的经济负担,指出全国麻疹病例的平均住院费用为1 235.07元[9],说明上海市麻疹病例的住院费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远低于欧洲国家的平均水平[2,3]。麻疹病例一般需要进行住院治疗,全国麻疹病例的平均住院率为73.62%[6],按此估计,2006—2010年上海市报告的5 057例麻疹病例中,住院病例的总费用将达7 330 514.94元。但以住院费用估计麻疹住院病例的直接费用存在低估的可能,本研究中76.54%的患者在住院之前有就诊经历,加之患者可能在就诊之前自购药品,所以上海市麻疹住院病例的平均直接医疗费用和总直接费用将更高。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性别、医保制度、有无基础慢性病和支气管肺炎、肝功能损害以及喉炎等合并症与麻疹住院费用显著相关,即住院天数长、无医保制度、有基础慢性病、合并支气管肺炎、肝功能损害和喉炎的男性患者其住院费用相对较高。根据临床经验,住院天数和合并症反映了麻疹疾病的严重程度,而有基础慢性病的患者在感染麻疹病毒后可使病情恶化,从而增加了患者的住院医疗费用。因此,缩短病程、减少住院天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合并症发生和积极治疗基础慢性病是减少麻疹住院费用的有效途径。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组的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因素分析中年龄并不是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之一。进一步分析发现,支气管肺炎的出现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而支气管肺炎与住院费用显著相关,提示年龄是一个混杂因素。

注:应变量赋值:住院费用>2000.00元,Y=1;住院费用≤2 000.00元,Y=0。

麻疹是最具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本研究显示,上海市麻疹病例人均住院费用为1 969.00元,高于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住院费用[9],但远低于甲型HINI流感和SARS等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住院费用[10,11]。但2006—2010年期间麻疹病例住院费用总体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其中检查化验费和药费在各年住院总费用中均占有主要比例,提示合理减少患者在检查化验项目和药费的医疗支出对控制麻疹住院费用的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回顾性调查了2006—2010年上海市麻疹住院病例的临床特征和住院费用,由于研究信息全部来自医院电子信息系统,研究数据较为客观准确,可基本排除回忆偏倚。由于本研究未收集患者住院的间接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等数据,因此,无法进行麻疹住院病例的总体经济负担研究。在结合前瞻性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可为上海市麻疹的疾病负担分析和麻疹免疫强化的经济学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Perry RT.Halsey NA.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easles:a review[J].JInfect Dis,2004,189(11):4-16.

[2]Filia,A.Health burden and economic impact of measles-related hospitalizations in Italy in2002—2003[J].BMC PUBLIC HEALTH,2007,7(169):18-21.

[3]Carabin,H.。The average cost of measles cases and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vaccination in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J].BMC PUBLIC HEALTH,2002,2(22):59-62.

[4]刘克军,王梅.我国慢性病直接经济负担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10):77-80.

[5]耿胜竞,俞蕙.儿童麻疹的临床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10):751-753.

[6]杜娟,黄金莲,吕晓青,等.永康市685例麻疹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2):1115-1118.

[7]Arenz,S.S.A.G.,R.Fischer and M.Wildner,Measles outbreak in germany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outcome of children hospitalized for measles in2006[J].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2009,28(11):1030-1032.

[8]张玲霞,周先志.现代传染病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90.

[9]郭世成,梁晓峰,左树岩.2004年全国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经济负担调查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0):32-36.

[10]张涛,蔡华,顾宝柯,等.上海市甲型H1N1流感患者经济负担估计[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5):25-28.

上一篇: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下一篇:历史作业的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