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诊断教学

2024-06-05

病例诊断教学(共7篇)

病例诊断教学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医学教育从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逐渐发展到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云南中医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提出了“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达到学校的培养目标,我们制订了影像诊断学的教学目标为:打牢基础,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了解影像学在中医临床及研究中的应用。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法———典型病例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解决典型病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比较影像学的方法引入教学中。

比较影像学是影像学的一个分支,根据对照比较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去研究和探索各种成像技术的要素和基本原理,目的一是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和鉴别疾病,二是为了更合理地选择影像检查方法[1]。为了提高影像学的教学质量,比较影像学已被部分医学院校引入到教学中。

1 中医院校影像诊断学典型病例教学法现状

典型病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来学习医学知识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2]。典型病例教学法在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3]。但在我校的教学中,除了有以上优点外,也存在一些问题:(1)课时少,教学内容多。(2)学生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西医基础薄弱。(3)如何在教学中将影像诊断学的内容与中医的相关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上情况造成学生对影像学相关内容不理解,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对检查方法选择无从下手,对影像诊断学与中医的结合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授课过程中放弃按部就班,进行各种图像间的比较及各种检查方法的对比[4,5];为了使学生理解影像诊断学与中医的相关知识的结合,将影像诊断学中的西医内容及影像诊断学与中医相结合的内容与对比的方式进行讲解,这对提高中医院校影像诊断学教学效果及中医学生的临床技能非常重要。

2 比较影像学在典型病例教学中的应用

2.1 比较影像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影像诊断学理论的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影像诊断学理论既抽象又难于理解,为了解决学生的困难,我们用比较的方式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及理解相关内容;例如: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的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及记忆,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对照比较的方法进行讲解,强调每种检查方法的优点、缺点、成像特点及他们之间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和相互印证的关系;同时应用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思考临床上应如何选择合理的检查方式,这样就既加深了学生对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临床能力。

2.2 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影像诊断学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大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异病同影,同病异影”的特点,这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异常困难,在阅片时不知如何得出诊断结论[6],因此在教学中,应用比较影像学的方法将影像学表现有相似之处的不同疾病的图像进行比较,列出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同时指出每个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对相关内容加深印象,同时掌握通过分析图像得出诊断的方法。例如:在讲解中央型肺癌时,将周围型肺癌、肺错构瘤、转移性肺癌等有肺部占位性表现的疾病的图像列出,通过比较,找出它们影像学表现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同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中央型肺癌,肿块靠近肺门;周围性肺癌;肿块边界有毛刺,可出现空洞;肺错构瘤可出现爆米花的钙化;转移性肺癌肺部可见多个病灶。通过比较讲解后,学生对中央型肺癌的影像表现印象深刻,同时学习了其他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扩宽了知识面,了解分析影像表现的方法及鉴别诊断的方法。

2.3 有助于学生对影像学诊断方法的选择

现在,在临床工作中,对影像学诊断方法的选择,常遵循以下原则:(1)有利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7]。(2)尽量避免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8]。(3)避免重复检查。(4)经济的原则,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不同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同一个疾病在不同检查法中的表现特点及局限性[4]。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强调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点及缺点,同时结合疾病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相关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能力[9]。例如:脊柱椎体的爆裂性骨折,患者有外伤史、体征为脊柱的部分节段触诊有压痛等,脊柱正、侧位片上,有时骨折线显示不清,仅表现出椎体形态不自然,而且不能显示是否有骨片落入椎管,为了进一步明确脊柱损伤的情况,就需要进行CT检查,CT能显示相应的节段的脊柱椎体是否有骨折表现且骨折片是否落入椎管,但CT不能很好地显示脊髓损伤的情况,为进一步了解脊髓损伤的程度,需行MRI检查。这样讲解了以后,学生就会明白平片常常不能清晰显示脊柱骨折,CT能清晰地显示脊柱是否骨折,但不能很好地显示脊髓损伤的情况,MRI检查可以很好显示脊髓损伤的情况。所以在工作中就可以根据疾病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的特点,根据临床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达到辅助临床诊断、指导治疗的目的。

2.4 有助于学生对影像诊断学与中医相结合部分的理解。

中医院校的影像诊断学教学中涉及影像诊断学与中医相结合的内容,包括影像诊断学应用于中医研究的领域、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以及中医相关技术在影像诊断学的应用,这些内容是学生较感兴趣但又觉得不易理解的部分[10,11],我们就将这部分内容用对比的方式与西医的相关内容一起讲解,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例如:慢性支气管炎的影像学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增多、扭曲、紊乱,伴有肺气肿可出现肺野透亮度增高、膈肌低平等[12];肺气虚型的患者出现肺纹理稍增多、增粗,增多的肺纹理多呈条索状,走向规律,肺气肿征象少见,寒痰型仅见肺纹理略增粗[5]经过讲解后,学生不仅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影像学表现,同时还了解了影像学可用于中医相关症侯的诊断及了解相关症候的影像学表现。

3 应用后的教学效果

将比较影像学的理念引入我院2009级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影像诊断学典型病例教学中,用比较的方式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后,通过一年的教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此也有很好的评价。我们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96.7%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对理解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对了解各种检查方式的优缺点、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帮助,100%的学生认为对学习影像诊断学理论有帮助。

4 展望

有学者提出在医学影像学迅速发展和医疗费用日见增长的今天,尤其是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太高、医疗资源还不太丰富的情况下,发展比较影像学势在必行[13,14]。为了让学生适应今后的临床工作,了解一些新观念,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是必要的,因此在我院西医课程的教学中,尤其强调加强学生对西医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对学生相关临床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影像学诊断的典型病例教学当中,应用比较影像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进行比较的内容太多,比较的方法不恰当,学生反而容易糊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结合教学实际,让比较影像学的方法在教学中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为了达到“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将比较影像学引入到中医院校影像诊断学典型病例教学中,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影像学诊断学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助于学生对影像学诊断方法的选择,还有助于学生对影像诊断学与中医相结合部分的理解。

关键词:比较影像学,影像诊断学,教学

病例诊断教学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至2011年于本院实习的136名临床检验医学学生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8名和实验组68名。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各项基本资料方面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进行带教, 带教前告知学生要掌握的内容, 让学生先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预习, 提出疑问, 然后在实习过程中观察、操作, 对疑问进行解答。

实验组采用多媒体联合病例读片教学法进行实习教学。带教老师对带教内容分成小节, 利用表格具有表达力强, 简洁, 总结性强, 易于领会, 便于分析与比较, 寻找规律, 引出结论等优点, 诱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及解答。利用图像形象、生动、直观, 便于学生理解, 领会文字难以说清楚的内容, 紧缩篇幅、活跃和美化版面, 解决实践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和时间短, 见病例少的问题。然后带教老师精心收集与选取标本涂片, 通过带领学生显微镜下观察, 对相似病例细胞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对比分析, 对不同病例细胞形态的相似特征和特有特征进行讲解, 使学生对细胞形态和疾病直观的联系起来, 然后提出问题, 让学生分析和回答, 利用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和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性和感染力进行病例讨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最后老师给予总结, 使学生对细胞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

实习结束之后, 对13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 问卷回收率100%, 全部有效。通过整理调查问卷, 统计结果, 见表1。

结果显示, 采用多媒体联合病例读片教学法带教,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将基础知识与临床联系起来, 提高对重点内容掌握和记忆力、分析力, 有利于临床思维和科研思维的建立。

2.2 两组操作成绩比较

两组实习结束进行细胞读片操作考试, 70分以下为较差, (70~89) 分为一般, 90分以上为较好。成绩比较结果见表2。

应用χ2检验对照两组学生理论操作成绩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P<0.05, 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 实验组学生理论与操作成绩有增高趋势。

3 讨论

临床实习是将医学生学校学习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连接点, 因此实习的好坏对于临床学生以后走上临床岗位有着极大的影响[2]。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是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强。仪器设备的高度自动化, 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大大减少, 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标本处理和仪器操作上, 对于方法学的原理、结果的分析以及实验操作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尤其在细胞和骨髓细胞形态检查方面, 得不到充分实践, 与学校课堂的教学脱节。然而血液细胞形态在血液学诊断中的地位仍不容忽视。血液细胞学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 较佳的动手能力, 还要对细胞形态及形态变化规律有充分的了解和辨认能力。以往的带教模式为带教前布置问题及温习任务, 学生自己学习, 但是忽略了实习时间短, 实践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因此, 如何找到一种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又能针对学生能力进行带教的方法对于提高带教效果非常重要[3]。多媒体联合病例读片教学法, 即为利用图像、表格的艺术性、直观性和感染力, 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 然后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显微镜下带教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并且在带教过程中注重带教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师生的互动, 使临床病例和细胞形态结合起来, 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加强重点内容的掌握及对提高记忆力、思考分析能力, 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建立, 最终达到最佳的带教效果[4,5]。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多媒体联合病例读片教学法在血液病诊断学带教中效果较好,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新珍, 马安林.原因不明发热89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 29 (1) :68-70.

[2]杨芬.论临床教师的素质结构[J].中等医学教育, 2000, 18 (8) :11.

[3]Pickard S, Baraitser P, Rymer J, et al.Can gynaecologyteaching associates provide high quality effective training formedicalstudents in the United Kingdom.Comparative study[J].BMJ, 2003, 327 (7428) :1389.

[4]陈玉英, 成守珍, 梁丽军, 等.分层次带教模式下对临床教师实施分层次培训的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模式, 2009, 15 (16) :1513.

新诊断1512例尘肺病例情况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2010年经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尘肺诊断组集体讨论新定诊尘肺病1 512例,其中Ⅰ期尘肺1 508例,Ⅱ期尘肺3例,Ⅲ期尘肺1例;男性1 206例、女性306例。已定诊的晋期诊断病例98例不在新诊断范围。

1.2 诊断标准

2009年11月1日前按《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2)诊断,之后按《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诊断。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录入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以undefined表示,并计算百分比。

2 结果

2.1 新诊断尘肺的病种分布

2007—2010年新诊断尘肺共8种,其中矽肺601例(39.75%),铸工尘肺220例(14.55%),石棉肺209例(13.82%),水泥尘肺183例(12.10%),滑石尘肺164例(10.85%),电焊工尘肺70例(4.62%),煤工尘肺54例(3.57%),炭黑尘肺11例(0.73%)。各年尘肺病种构成见表1。

2.3 各类新定诊尘肺发病年龄分析

新诊断尘肺病患者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92岁,平均年龄(53.50±9.29)岁。新诊断尘肺发病年龄见表2。

2.3 各类新定诊尘肺发病工龄分析

新诊断尘肺病患者最短接尘工龄3 a,最长接尘工龄45 a,平均接尘工龄(22.27±7.98) a。见表3。

3 讨论

在全国职业病患者当中尘肺病是影响工人健康最为严重的一种疾病[2],不仅损伤患者的呼吸功能,最终导致患者心肺功能的衰竭,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2010年,全国报告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7.42%[3],是我国目前最严重的职业病。我市尘肺病种分布比较广泛,在法定的12种尘肺中,除铝尘肺、云母尘肺、石墨尘肺和陶工尘肺外,其余病种均有病例发生。天津市作为大型加工型工业城市,尘肺发病以矽肺、铸工尘肺、石棉肺和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为主要病种。这5种尘肺占新诊断尘肺病例总数的91.07%,主要分布在建材、机械、冶金和轻工系统中,仍然是我市尘肺病防治重点行业。各种尘肺发病年龄平均53.50岁,平均发病工龄22.27 a,大部分国有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管理相对正规,具备一定的防尘措施,尘肺发病工龄一般在15~20 a以后,很少有短期内发病病例[4]。

我院历年新诊断尘肺病例数的变化,并不能完全代表我市尘肺病发病实际变化。前些年因一些企业濒临倒闭或处于停产状态,导致企业内主管工业卫生部门无人负责,致使尘肺无人管理,工人未定期进行健康检查[5],患者没能被及时发现检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起施行后,宣传贯彻和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工人自我依法保护和依法诊断意识有了显著提高,要求诊断的患者也增多。尽管有些人已脱离粉尘作业多年,但仍然陆续发病。这更加说明尘肺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即使脱离了粉尘作业或退休后仍有可能发生尘肺[6]。

总之,企业应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因素,配置完善的防护设施,将有害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加强个体防护,定期安排接尘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7]。在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时,不但要对岗中的接尘人员进行检查,而且要对离岗的既往接尘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职业病防治院2007—2010年尘肺病诊断情况,为尘肺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SPSS 17.0软件包对新诊断尘肺病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新诊断尘肺病例1 512例,其中矽肺601例(39.75%),铸工尘肺220例(14.56%),石棉肺209例(13.77%),水泥尘肺183例(12.11%),滑石尘肺164例(10.85%)。新诊断的尘肺病患者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92岁,平均年龄(53.50±9.29)岁;最短接尘工龄3 a,最长接尘工龄45 a,平均接尘工龄(22.27±7.98)a。结论 尘肺发病以矽肺、铸工尘肺、石棉肺和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为主要病种。这5种尘肺占新诊断尘肺病例总数的91.07%,主要分布在建材、机械、冶金和轻工系统中,这4个系统是天津市尘肺病防治重点行业。对离岗的既往接尘人员也要进行职业健康监护。

关键词:尘肺,诊断,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德鸿.职业病医师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87-93.

[2]梁友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6-147.

[3]中华人们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全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EB/OL].www.n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2011-5-17.

[4]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8-254.

[5]陈燕,唐华,常筑平.1971-2008年贵州省职防院851例住院新诊断尘肺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9,24(3):134-138.

[6]王明阳.安徽省尘肺流行病学分析及发展趋势[J].疾病控制杂志,2005,9(6):604-608.

616例尘肺诊断病例随访情况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2007年中心职业健康检查资料为基础数据, 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新诊断和既往诊断为尘肺病病例和观察对象者为研究对象, 共计616例。

1.2 尘肺诊断方法

根据生产性粉尘接触史 (即接尘作业史) , 结合现场调查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以高仟伏X射线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 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和《尘肺病诊断标准 (GBZ 70-2009) 》, 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 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 (如肺结核、肺癌及其他各种弥漫性肺纤维化、结节病等) 后, 由3名以上具有尘肺病诊断资质的医师集体阅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

1.3 统计学分析

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尘肺病例的基本信息和5年随访情况汇总排序后进行统计分析。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与回归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16例尘肺诊断病例基本情况

2.1.1 人群分布

男性占89.45%, 女性10.55%。发病年龄最小25岁, 最大79岁;平均发病年龄44.19岁;其中25~29岁者2人, 30~39岁者占31.66%, 40~49岁者占47.40%, 50~59岁者占13.64%, 60岁以上者占6.98%。

2.1.2 工种与工龄分布

工种位居前5位的依次是炉运 (26.46%) 、燃运 (19.48%) 、锅炉检修工 (15.10%) , 电焊工 (7.63%) 和采煤工 (6.82%) , 其他工种包括除灰、司炉、转运、木工等。接尘工龄最短者2 a, 最长者47 a, 平均为21.39 a;其中接尘时间在5年以下者占1.30%, 5~9年的占4.71%, 10~14年的占10.55%, 15~19年的占19.64%, 20~24年的占18.18%, 25~29年的占22.73%, 30年以上的占12.50%。

2.1.3 尘肺期别分布

Ⅰ期尘肺占11.20%, Ⅱ期尘肺占0.32%, Ⅲ期尘肺占0.49%, 观察对象占87.99%。

2.2 616例尘肺诊断病例随访情况

2.2.1 随访次数

616例尘肺诊断病例中连续5年每年1次定期复查者47例, 占7.63%;复查4次的8例, 占1.30%;复查3次的12例, 占1.95%, 复查2次的55例, 占8.93%, 只复查过1次者224例, 占36.36%;诊断后从未定期复查者270例, 占43.83%。

2.2.2 晋期情况

2007年诊断的45例观察对象中有11例晋期为Ⅰ期尘肺, 1例Ⅰ期尘肺者晋期为Ⅱ期尘肺, 其余病例维持原诊断。

2.2.3 不同期别随访情况

616例尘肺诊断病例中观察对象从未定期随访者250例, 观察对象与尘肺不同期别的随访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4 个人和企业随访情况

616例尘肺诊断病例中个人健康检查者53例, 企业为单位健康检查者563例, 从未定期复查者226例, 占40.14%。见表2。

2.2.5 随访的多因素分析

分别对可能影响随访的几个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接尘工龄是影响随访的主要因素。见表3。随访次数随着接尘工龄的延长而增加 (χ2=64.079, P<0.01) 。

注:χ2=0.003, P>0.05。

3 讨论

从连续5年的随访统计分析看, 尘肺诊断病例的随访情况不容乐观, 自得出诊断结论后再未进行医学随访复查者的比例接近50%;而能够坚持5年连续进行医学随访者的比例仅不到10%, 诊断后随访1次的比例尚可, 随访2~4次的就很少。从以上统计数据看, 尘肺诊断病例多数不能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要求进行1年1次复查, 尘肺患者由于基础病变, 病程长, 进展较快, 病情复杂[1], 如不加强随访观察, 则不利于疾病防治, 也无法获得患者的转归情况和死亡病例资料[2]。

自2009年11月1日起执行的尘肺诊断新标准增加了观察对象, 具体为粉尘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发现X射线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 其性质和程度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动态观察[3]。从我们此次调查的数据来看, 观察对象的失访率较高, 远大于Ⅰ期、Ⅱ期尘肺者, 能够坚持5年随访的观察对象者比例不足10%, 30%的观察对象者只能够坚持1年的复查。提示加强对观察对象者的职业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 使其意识到复查的重要性并能做到主动随访, 对动态观察疾病进程和胸部影像学改变极为重要。

在统计分析中我们发现, 坚持5年随访的观察对象者中有11例晋期为Ⅰ期尘肺, 1例Ⅰ期尘肺者在3次随访中晋期为Ⅱ期尘肺。提示随访病例随时间推移, 病情会加重, 但病情发展存在差异。因此, 通过对发病机制的研究, 寻找尘肺发生和发展差异的原因, 对于尘肺病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此外, 尘肺合并其他病症的有无也是随访需要关注的问题, 朱林平等[5]的研究显示, 尘肺病患者和观察对象胸膜病变的检出率均较高, 如不能及时发现, 可造成严重后果。

此次调查分析数据提示, 接尘工龄与随访次数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接尘工龄的延长, 对尘肺病的认识有所提高, 关注度也在增强。段绍军等[6]对438例煤工尘肺的生存率分析表明, 随访开始煤工尘肺不同期别间生存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早期诊断、早期脱尘, 对稳定煤工尘肺患者的病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应加强随访, 提早预防, 最大限度地避免病情进展。

来我中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多数是企业单位, 私营和个体者为少数。调查显示个人诊断病例失访比例很高, 尤其是观察对象者;而企业为单位组织的随访情况虽较个人要好, 但失访率也是较高的。咨询了解到的失访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单位通常在2年1次职业健康检查时才会对这些尘肺诊断病例进行复查;二是单位人员流动性较大, 导致离岗人员的失访;三是退休人员一经诊断后不愿再接受职业病健康复查。离岗后随访在保护劳动者和企业管理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7]。

本文通过对尘肺诊断病例5年的回顾性随访情况分析, 了解到尘肺病患者和疑似尘肺病患者的失访率较高, 胡黎明等[8]在对农民工煤工尘肺患病情况分析中得出职业保护知识得分是煤工尘肺患病的影响因素, 强调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因此, 加强对这些患者的管理、宣传, 发挥医务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9],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复查随访, 为我们进一步掌握尘肺病程进展和胸片影像学改变的动态观察将起到积极作用。

鸭流感病例及其诊断与防治 篇5

禽流感主要发生于鸡和火鸡, 鹅、鸭很少发病, 多为隐性感染和带毒。近几年, 情况有所改变, 鹅、鸭也发生禽流感, 且出现大批死亡, 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导致鸭流感爆发的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 粒子呈球形, 直径为80~120nm。在电镜下可见A型囊膜表面的纤突可分为两类, 一类呈棒状, 由血凝素分子的三聚体构成;另一类呈蘑菇状, 由神经氨酸梅分子的四聚体构成, 两种结构在囊膜上的比例约为HA:NA=75:20。A型流感病毒的囊膜由纤突、双层类脂膜和基质蛋白构成。基质蛋白是病毒粒子内的主要蛋白成分, 其形成的基质膜紧贴在类脂双层内面包围着核衣壳, 是维持病毒形态的结构蛋白。流感病毒的核衣壳螺旋对称, 其核酸类型为单股负链RNA, 分为大小不同的8个片段, 总长度约为13.6kb, 分别编码不同的病毒蛋白。核酸外被覆螺旋排列的壳粒, 主要由核蛋白 (NP) 构成。流感病毒粒子的化学组成为:RNA0.8~1.1%, 蛋白质70~75%, 脂质20~24%, 碳水化合物5~8%。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 对温热、紫外线、酸、碱、有机溶剂等均敏感。用1%新洁而灭溶液、1%氢氧化钠溶液、2%甲醛溶液、0.5%过氧乙酸溶液等浸泡以及阳光照射均可将其杀死。

本研究以在潍坊市乐港养鸭场遇到的50例鸭流感病例为试验材料, 通过鸭流感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方法对病例进行诊断, 确诊鸭流感病例, 并提出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为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推动养鸭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潍坊市乐港养鸭厂送检的呼吸道病鸭50例。

1.2 仪器设备

恒温培养箱、微量血凝板 (V型96孔) 、微量移液器 (带吸头) 、积液槽、吸耳球、记号笔、定时器。

1.3 试剂与药品

鸭胚、0.85%生理盐水、0.5%鸭红细胞悬液、抗原。喘毒必治、双黄连口服液、黄芪金丝、病毒威、感康、浆炎速康等药物。

1.4 试验设计

对50例鸭流感病例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诊断, 确诊出鸭流感的病例, 提出治疗和预防措施。

1.4.1 流行病学分析

对养鸭场所见的50例鸭流感病例对其发病年龄、品种、性别等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4.2 临床症状

观察病鸭的临床症状, 如呼吸道、神经、心包、胰脏的症状, 病例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脱水情况、心脏听诊、排粪等。

1.4.3 病理变化

对病死病例剖检, 观察呼吸道、神经、心包、胰脏等的病理变化, 主要是呼吸道及各内脏器官的变化。

1.4.4 实验室检查方法

1.4.4. 1 鸭流感病毒分离鉴定

采集患病鸭呼吸道分泌物的拭子, 经常规方法除菌后, 接种10日龄鸭胚尿囊腔, 35℃孵育2~4d, 取鸭胚尿囊液放入1.0mlPBS (pH7.0~7.4, 含抗生素) 的离心管中, 静止作用30min, 进行血凝实验。

1.4.4. 2 血凝试验

用微量移液器向反应板每孔分别加0.85%生理盐水25μl。

换一吸头吸取25μl抗原, 加于第1孔的0.85%生理盐水中, 并用移液器吸吹3~5次使液体混和均匀, 然后取25μl移入第2孔, 混匀后取25μl移入第3孔, 依次倍比稀释到第11孔, 第11孔中液体混匀后从中吸出25μl弃去。第12孔不加抗原, 作对照。

换一吸头吸取0.5%红细胞悬液依次加入1~12个孔中, 每孔加25μl。

加样完毕, 用吸耳球轻轻吹打孔内使挂壁的液体混合, 并置37℃恒温培养箱中作用30min取出, 观察并判定结果。

根据“+”的多少表明红细胞凝集的状态, 说明病毒的数量。“-”表示红细胞未凝集, 病鸭未感染病毒。

1.4.4. 3 血凝抑制实验

用微量移液器加0.85%生理盐水, 1~12孔各加25μl。

换一吸头取待检血清25μl置于第1孔的0.85%生理盐水中, 吸吹3~5次混匀, 吸出25μl放入第2孔中, 然后依次倍比稀释至第12孔, 并将第12孔的液体混匀后取25μl弃去。底下一排做阳性血清对照。

用微量移液器吸取稀释好的4个血凝单位抗原, 向1~12孔中分别加25μl。然后, 用吸耳球轻轻吹打孔内使挂壁的液体混合, 将反应板置37℃恒温培养箱中作用10min。

取出血凝板, 用微量移液器向每一孔中各加入0.5%红细胞悬液25μl, 再用吸耳球轻轻吹打孔内使挂壁的液体混合, 混和均匀。

将反应板置37℃温箱中作用30min取出, 观察并记录结果。

1.4.5 治疗

1.4.5. 1 治疗原则

早发现, 早确诊, 早治疗;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并用;加强营养, 增强机体免疫力。

1.4.5. 2 大群用药

抗病毒药物可选用金刚烷胺 (或复方吗啉胍) , 也可选用金刚烷胺 (或病毒灵) , 配以扑热息痛、扑尔敏和VC, 供饮水用。抗菌药物可选用硫酸新霉素、丁胺卡那、阿莫西林等饮水或拌料。另外可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电解质 (如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等) 和电解多维。

1.4.5. 3 病重鸭用药

除口服上述药物外, 还可每只肌肉注射地塞米松0.2ml、VC1.0ml、头孢拉啶 (或丁胺卡那) 25mg, 每日两次。

1.4.5. 4 产蛋鸭恢复期用药

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生殖器官修复药物 (如卵康) 和促产中草药 (如促蛋王) , 促进鸭群更快地恢复生产性能。

2 结果

2.1 鸭流感病毒的感染比例

对50只呼吸道症状病鸭进行以上的诊断, 共诊断出45只鸭流感病例, 比例为90%, 可见此病是引起鸭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2.2 流行病学分析

通过试验可见, 鸭流感病毒对鸭的致病力随着流行时间的推移, 显示出不断增强, 由原来以减蛋而不引起死亡为特征的流行特点, 经短短数天的时间已能引起大批致死。鸭源分离人工感染鸡引起90%以上致病的结果, 充分说明鸭源毒株是鸡高致病力毒株流行的重要传染源之一。

鸭流感在水禽群流行的速度比在鸡群快, 尤其是比产蛋鸡群快得多, 一个鸭群在3~5d内能全群感染, 而产蛋鸡群要在7~10d以上才能波及全群, 其原因与不同禽类的饲养模式有关。群养模式的水禽、被病禽排泄物及分泌物污染的场地、水源、饲料成为重要传染源, 加速传播的速度。近几年来, 养鸭业尤其是养番鸭业迅速的发展, 又缺少预防措施, 通过病禽、尸体、禽肉以及羽毛收购和家禽交易等方面加大传播速度和范围, 使养鸭业造成巨大损失。从产蛋鸭群大幅度减蛋、卵巢和输卵管病变的结果, 证明垂直传播, 蛋绝不能作种用。

2.3 临床症状

临床50例病例中的45例病例出现呼吸道症状, 潜伏期3~5d, 最初部分鸭有轻度咳嗽或轻度喘气症状, 但鸭群食欲、饮水、大便及精神未见有明显变化, 也无死亡现象。数天内鸭群产蛋量迅速下降, 有的鸭群产蛋率由原来95%高峰期可降至10%以下或停蛋;在减蛋期内常见有仅为正常蛋的1/2~1/4重量的小型蛋、畸形蛋。

患病鸭在感染后突然表现出精神沉郁、呆立、闭目, 食欲废绝, 体温升高, 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 头颈部水肿, 无毛皮肤发绀, 呼吸高度困难, 不断吞咽、甩头、流泪, 拉黄绿稀粪, 后期两腿瘫痪, 俯卧在地, 有的病鸭表现为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 以至100%死亡的急性败血症等。本病的潜伏期从数小时至2~3d, 由于鸭的品种、年龄、有无并发病、病毒株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 表现的症状和病理变化有很大的差异。

2.4 病理变化

临床病例中发病1~2d死亡最急的病例, 剖检病理变化不明显, 只在呼吸道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 并伴有腺胃粘膜、卵巢、输卵管、胰脏、扁桃体、肝脏等内脏器官的出血。肾肿大、法氏囊肿大。腿部可见充血、出血, 脚趾肿胀, 伴有瘀斑性变色。

大部分患鸭全身皮肤充血、出血, 尤其是喙、头部皮肤和蹼更明显, 呈紫红色。皮下特别是腹部皮下充血、出血和脂肪有散在性出血点。肝脏肿大, 质地较脆, 有条状或斑状出血。脾脏肿大、出血, 有灰白色针头大坏死灶。心脏冠状脂肪有出血点, 心肌有灰白色条状或块状坏死, 心内膜有条状出血。胰腺充血和出血斑。肾脏肿大, 呈花斑状出血。腺胃与食道、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粘膜有出血带或出血斑。十二指肠粘膜充血、出血空肠、回肠粘膜有间段性2~5cm左右环状带, 呈出血性或紫红色溃疡带, 这种特殊的病变, 从浆膜即可清楚可见。直肠和泄殖腔粘膜常见有弥漫性针头大出血点。喉头和气管环粘膜出血。胸腺多数萎缩、出血。胸膜严重充血, 胸膜及胸壁、腹腔有大小不一、形态不整淡黄色纤维素附着。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脑膜充血、出血, 脑组织充血。有的患病雏鸭法氏囊粘膜出血。患病产蛋鸭除了上述病变外, 主要病变在卵巢, 较大的卵泡膜严重充血和较大出血斑, 有的卵泡萎缩。

2.5 病毒分离、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通过病毒分离、血凝及血凝抑制实验结果如下:

从静置后10min开始观察结果, 待对照孔红细胞已沉淀即可进行结果观察。红细胞全部凝集, 沉于孔底, 平铺呈网状, 即为100%凝集 (++++) , 不凝集者 (-) 红细胞沉于孔底呈点状。

以100%凝集的病毒最大稀释度为该病毒血凝价, 即为一个凝集单位。该鸭流感病毒液的血凝价为1:128, 则1:128为1个血凝单位, 1:64、1:32分别为2、4个血凝单位, 或将128/4=32, 即1:32稀释的病毒液为4个血凝单位。通过血凝抑制试验, 在50例病例中有45例确诊为鸭流感病例。

2.6 治疗

在病情不是非常严重的情况下, 金刚烷胺可谓是治疗鸭流感的药物, 配以对症治疗的药物扑热息痛、扑尔敏、VC, 通过科学的方法治疗两天后, 送检鸭子的精神状态有了一定的改善, 走路有力, 眼神也比较有神, 四天后病鸭的咳嗽、喷嚏、呼吸啰音明显减轻, 由于对病鸭的诊断及时、治疗有序, 两周之内病鸭的状况在逐步走向正轨, 在两周后病鸭的状态基本回复正常。

3 讨论

3.1 鸭流感病毒病的确诊

临床诊断鸭流感病毒病主要依据病死鸭的临床表现, 病毒分离鉴定、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随着养鸭范围的不断扩大, 仅仅依靠病例的临床表现就下结论会存在很大的片面性, 临床症状方面与其他引起流感症状的疾病进行诊断, 由于该病多因继发感染出现死亡才引起重视, 所以很容易被误诊为单纯性的细菌感染。该病的诊断, 应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经实验室诊断。本病所出现的一些临床症状和病变与鸭瘟相似, 应注意鉴别。如:鸭瘟 (特别是大头瘟) 肿头现象比鸭流感明显;眼结膜炎也比鸭流感严重, 有脓性分泌物, 有时失明;鸭瘟和鸭流感都有消化道、泄殖腔、泄殖孔的病变, 但鸭瘟以各器官粘膜形成溃疡、坏死和假膜为主, 而鸭流感则以各器官粘膜的充血、出血为主;鸭瘟和鸭流感都有肝脏肿胀、瘀血和出血等病变, 但鸭瘟肿胀的后期病变出现大小不同的灰黄色坏死灶, 在坏死灶周围有时可见环形出血带, 而在坏死灶中心却常见有出血点。

3.2 鸭流感病毒病的治疗

目前, 虽然对于鸭流感病毒病尚无特异的治疗药物, 但本研究表明金刚烷胺配以对症治疗的药物扑热息痛、扑尔敏、VC, 该类药物对于增强禽体抵抗力, 防止继发感染或并发病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治疗和控制病情较轻的鸭流感病毒病起到较好的效果。

3.3 预防措施

由于禽流感病毒易变, 亚型多, 高致病力毒株对组织器官严重损害, 尤其是对免疫器官严重的损害。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和不同品种鸭分离株对鸡胚致死时间也略有所不同, 其中从患病鸭分离的毒株, 在18~24h之内能完全致死鸡胚, 相同亚型不同的分离株除了对不同禽类有不同毒力或对相同禽类有不同毒力外, 其免疫性也存在差异。此外, 临床上没有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 所以在平时的饲养管理过程中, 应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在预防过程中, 建议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3.3.1 常规免疫

常规免疫, 使用禽流感灭活油乳疫苗。

种鸭、蛋鸭在10日龄时每只接种0.5ml, 30~35日龄, 每只接种1.0ml, 以后每四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每只1.0ml。肉鸭7~10日龄, 每只接种0.5ml, 17~20日龄接种第二次, 每只0.5~1.0ml。

3.3.2 紧急免疫和消毒

当鸭群暴发本病后, 对可能患病的鸭, 先注射高免血清, 7~10d天后注疫苗。患病鸭及时隔离, 对患病鸭舍和饲具彻底消毒。对病鸭接触过的地方用2~4%烧碱、1%福尔马林、0.5%过氧乙酸或5~6%次氯酸钠反复消毒。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 所以要避免健康鸭与病鸭的呕吐物、唾液、粪便接触, 做好消毒措施, 对病鸭的粪便、死亡的尸体和污染物等做无害化处理。

如果疫情非常严重应及时上报疫情。禽流感被国际动物流行病组织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 应立即向上级兽医管理部门汇报疫情,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包括隔离、封锁、扑杀、消毒等) , 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同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防寒保暖, 不从有疫情地区引进鸭苗, 做好鸭场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限制闲杂人员、散养畜禽进入鸭场;出入口设消毒池和消毒间, 鸭场工作人员、装运工具等物件必须经消毒后方可进入场内;一旦发现疫情, 要及时采取封锁、隔离、消毒、治疗和焚尸灭源措施, 严禁随意丢弃病死鸭, 防止病源扩散。免疫接种选择灭活油乳剂疫苗, 包括单价苗和多价苗, 预防和控制鸭流感可取得较好效果。

4 结论

一例犬中毒病例的诊断和治疗 篇6

1 发病情况

东莞市某狗场,存栏73头,成年犬65头,犬崽8头,购买散装饲料喂养。2009年3月12日新买入一种作为饲料喂养的米,煮成饭喂了3d后,3月14日60多头犬几乎同时发病,相继出现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3月15换饲喂另一种米,病情未见好转,3月17日其中1只犬崽死亡。

2 临床症状

发病第一天,犬只相继出现呕吐、腹泻、食欲下降、饮欲增加、消瘦、不愿吠叫、四肢无力, 多数犬只伏卧在地、蜷缩不喜动、精神沉郁,对外界反应不强烈,偶尔兴奋时向前冲或后退时经常摔倒,个别症状明显的粪便带血和带有浅绿色物质,有2头犬可视粘膜黄染。通过注射地塞米松、能量消炎和葡萄糖补液后,病情未见好转。之后换饲喂另一种饲料,发生呕吐、拉稀症状的犬只数量有所减少,但仍然食欲下降,不愿进食。其中一头犬崽死亡,死亡前出现抽搐等神经症状。

3 病理解剖

病死犬崽心包积液,胆囊积液、充满胆汁,肺充血、水肿,肝脏黄色、肿大,出现腹水,大网膜、肠系膜广泛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变硬,胰腺水肿。

4 流行病学调查

该狗场之前并无疫病发生,3月12日开始饲喂的米含有黑色、直径1mm左右的植物类果实,经调查,属于菜籽的一种。停喂含有菜籽的米后,该场换喂了另一种米,外观淡褐色,有很大霉味。同场还有少数犬只一直食用饲料,未见有临床症状,有两头犬崽之前食用商品化饲料,后来食用含有菜籽的米,就出现呕吐、拉稀等临床症状。

5 实验室诊断

对饲料样品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发现黄曲霉毒素B1、B2、G1超标。

综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结果分析,确诊该狗场病犬为菜籽中毒和黄曲霉菌中毒。

6 防治措施

6.1 立即停食发霉的米,重新换喂质量较好的米。

6.2 维C粉、葡萄糖混料喂饲,腹泻严重的犬,可以再加入小苏打粉,个别难以喂饲的继续用葡萄糖补液。

6.3 选用抗脂肪肝药物,蛋氨酸0.5g/次,2~3次/d,口服,同时在30d内避免剧烈活动。

6.4 抗菌药物治疗

可投服制霉菌素片25~50万IU/次,2~3次/d,服用3~5d。

6.5 所有食料用具多作消毒。

7 小结

7.1 发生群体性、突发性、同时性犬的疫病,首先应该考虑是中毒。

7.2 菜籽蛋白含量较高,一直作为畜禽日粮蛋白质来源。犬只养殖户尤其是具一定规模的养殖户,多习惯喂饲含有菜籽的米。由于菜籽含有芥子甙,各种芥子甙在不同条件下水解,可在植物组强葡萄糖硫苷酶作用下分解为硫氰酸酯、异硫氰酸脂和腈,当饲喂量较大时,会造成中毒,可产生如抑制动物生长、具有致甲状腺肿作用等毒害。所以必须先脱毒然后再喂饲。脱毒的方法包括水洗法、碱处理法、微生物脱毒法等。

病例诊断教学 篇7

1 致病因子

该病是蛔虫科的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中误进入胆管内造成的疾病。猪蛔虫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在规模化养猪场和农村散养户均有发生。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猪群的感染率为17%~80%,平均感染强度为20~30条。我州规模养猪场感染率为43.5%,农村散养户为82.1%。感染蛔虫后的仔猪,如感染量在15条以上,导致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增重率可下降30%。感染量在30条以上,可使仔猪生长发育停滞,形成“僵猪”,甚至造成死亡;有的蛔虫钻入胆管,可引起胆道蛔虫症。因此,猪蛔虫病是造成养猪业损失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

2 病例发生情况及临床症状

2015年3月12日,盈江县太平镇大寨村杨家养殖场饲养的1头11个月的母猪因食欲差,逐渐消瘦等症状。畜主诉:近日来患猪出现食欲逐渐减退,喜卧,呕吐,尿黄,诊断为黄疸型肝炎,并用肌酐、肝泰乐、维生素K1、复合维生素B肌注治疗大黄苏打拌料改善病猪食欲,治疗一个多星期不见疗效,要求镇兽医站人员会诊。临床表现为:病猪体温正常,猪体明显消瘦、贫血、可视黏膜黄染,卧地不愿走动;听诊为肠蠕动音弱,甚至听不到蠕动音,粪便稀软。用漂浮法进行粪便虫卵检查,发现大量蛔虫卵,随后用四咪唑片驱虫,第二天早排出2条蛔虫,但全身症状仍然进一步在加剧,3日后早晨9点死亡,经剖解发现在胆管中及胆囊内有3条大小不一的蛔虫,阻塞整个胆管,诊断为蛔虫性胆管阻塞症。

3 病例分析

猪蛔虫病在我州流行很广,据调查我州63.2%的养猪场户有该病的发生,特别是在那些饲养管理较差的猪场户感染率更高;一般以3~5月龄的仔猪最易大量感染,感染后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发生死亡。

3.1 猪蛔虫

猪蛔虫是雌雄异体的寄生虫,雌虫粗大而长,两头尖细;雄虫细小而短,一端尖,另一端呈弯钩,雄虫经常与雌虫相伴,因此一般误入胆管的蛔虫均在2条以上。

3.2 蛔虫的生活史

猪蛔虫属直接发育型,生活史较为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正常情况下,猪蛔虫的成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雌虫受精后可产出大量虫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下,经11~12 d发育成含有感染性幼虫的卵,或被蚯蚓吞食,蚯蚓是猪蛔虫的贮藏宿主,当猪吃到环境中的感染性幼虫的卵或含虫卵的蚯蚓,在小肠中孵出幼虫,随即进入肠壁的血管,随血流被带到肝脏,再继续沿腔静脉、右心室和肺动脉而移行至肺脏。幼虫由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在这里度过一定的发育阶段,此后再沿支气管、气管上行,后随黏液进入会厌,经食道而至小肠。从感染时起到再次回到小肠发育为成虫,共需2~2.5个月。虫体以黏膜表层物质及肠内容物为食。在猪体内寄生7~10个月后,即随粪便排出。本病是由蛔虫误入胆管引发阻塞性黄疸症,导致全身发黄。

3.3 猪蛔虫病的危害

包括成虫及幼虫两个方面。成虫寄生在小肠内摄取猪体营养物质,使猪体消瘦、贫血或水肿;虫体产生的毒素引起自体中毒;如果虫体过多成团可引起肠阻塞腹痛,成虫误入胆管内又可引起阻塞性黄疸症。幼虫在呼吸道内引起蛔虫性肺炎症状,出现咳嗽、痰液增多、呼吸粗厉等。

4 防治措施

4.1 驱虫

可以使用的以下驱虫药驱虫:(1)药用敌百虫,80~120 mg/kg,拌料。(2)噻嘧啶(抗虫灵),30~40μg/kg,拌料。(3)左旋咪唑,4~6 mg/kg,肌肉注射;8 mg/kg,口服。(4)丙硫苯咪唑(抗蠕敏),10~20 mg/(kg.体重),一次口服。(5)伊维菌素(害获灭、伊福丁、伊力佳等),0.3 mg/kg.,皮下注射。

4.2 蛔虫性黄疸的治疗

(1)驱虫:病猪用左旋咪唑注射液肌肉注射,剂量按每25 kg体重250 m L计算,间隔10 d后再重复1次;大群以左旋咪唑片每25 kg体重250 mg拌料,连续用药2次。(2)防止继发感染:青霉素和链霉素肌肉注射。(3)保肝利胆:维生素C注射液、10%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

4.3 预防

4.3.1 卫生消毒。

养猪场户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要注意猪舍和运动场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散播病原。保持饲料,饮水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做到要每天打扫1次,每月消毒2次,猪排出的粪尿要进过发酵等生物处理后才能使用。

4.3.2 定期驱虫。

在蛔虫流行的养猪场和散养户,要适时对猪群进行驱虫,一般在3月龄和5月龄时各驱虫1次。

上一篇:现代厂房下一篇:情境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