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体会

2024-08-06

病例体会(精选12篇)

病例体会 篇1

猝死是院前常见的最严重的病症, 发病急骤, 病死率高, 往往得不到及时救治。如何提高猝死的抢救成功率, 是院前急救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回顾院前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影响抢救成功的因素, 以期提高救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1997年9月-2008年8月间, 笔者随机抽取猝死病例共计396例, 其中男318例, 女78例, 男女比例约为4∶1。年龄12岁~96岁, 平均年龄64岁, 其中年龄小于39岁6例, 40岁~49岁60例, 50岁~59岁86例, 60岁~69岁165例, 70岁~79岁63例, 大于80岁16例。发生猝死地点:家中355例 (占90.26%) , 工作地31例 (占7.36%) , 公共场所2例 (占0.48%) , 救护车上2例 (占0.48%) , 其他地点6例 (占1.42%) 。既往体健的有160例 (占38.00%) , 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42例 (占9.98%) , 有心血管病的153例 (占44.66%) , 脑血管疾病31例 (占7.36%) 。

1.2 诊断依据

在院外突然发生的非人为因素所致的死亡, 死者生前可以是健康人, 或患有某种疾病, 但病情一般较稳定或正在康复之中。按照国际卫生组织规定的发病后6 h内死亡者, 猝死诊断标准是:临床表现为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或电机械分离或直线 (心室静止) 。

1.3 方法

就地常规心肺复苏 (CPR) , 持续心脏按压, 畅通呼吸道。将1997年9月-2004年12月共计288例猝死患者设为A组, 采用徒手CPR, 人工呼吸;将2005年1月-2008年8月共计108例患者设为B组, 采用面罩给氧球囊呼吸。2组患者均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肾上腺素、多巴胺、呼吸兴奋剂、纳洛酮等心肺脑复苏药物, 剂量、用法2组无差别。采用持续心电监测, 需要除颤的以200~360 J进行电除颤1~5次。

1.4 抢救成功判定

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 或仅恢复自主循环, 或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 意识基本清楚。

1.5 统计学方法

2组猝死患者抢救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猝死病例多发生在家中或工作地, 以60岁~69岁患者居多, 男性明显占多数。多数有疲劳或情绪激动等诱因。在396例猝死患者中, 抢救无效391例, 有5例患者抢救成功, 占猝死抢救病例的1.26%, 其中男3例, 女2例, 年龄45岁~95岁。送往医院得以恢复者3例, 另2例送往医院继续抢救, 维持30 min~18 h后死亡。成功病例中既往体健的为3例, 有基础病的2例。A组288例猝死患者中, 抢救成功2例, 成功率为0.69%;B组10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例, 成功率为2.78%。见表1。抢救成功的5例院前患者, 均在猝死发生10 min内得到了救护。

χ2=5.43, P<0.05。2组抢救方法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院外猝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由于多数患者发生猝死时, 未有明显先兆和前驱症状,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不必过多考虑其病因, 应严格按照心肺复苏程序的要求处理。

3.2 争取拯救时间是关键。

一切急救都是为了有一个好的脑功能状态, 资料显示, 脑组织在常温缺血缺氧下只能耐受4 min, 进行心、肺复苏 (CPR) 后可以延长至20 min[1];循环中断8 min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组织学病变和神经系统缺陷。8 min是脑组织的葡萄糖和三磷酸腺苷贮存耗竭的时间。因此, 猝死发生后被尽快发现并在现场给予正确有效的CPR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实践证明, 从猝死发生到CPR救治开始的时间越早, 复苏的成功率越高。时间是急救发展的导航标。因此, 急救中心建立网络化分布机制, 缩短抢救半径, 以最快时间到达现场是抢救猝死患者的关键。

3.3 呼吸功能的维持。

猝死发生后, 在心脏复苏的同时维持呼吸道通畅, 迅速解除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促使呼吸中枢恢复其敏感性, 保证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的氧供是复苏成功的重要步骤。由于院前抢救设备有限, 我中心自1997年9月-2004年12月间只是采用徒手抢救, 口对口人工呼吸, 这样造成急救人员体力消耗巨大, 随着抢救时间的延长, 不能保证人工呼吸的质量稳定。此外, 由于院前抢救环境、患者个体差异、人员配置等各种原因造成气管内插管困难。在气管插管不能完全在院前展开的情况下, 自2005年我中心采用皮球气囊面罩呼吸给氧, 比徒手人工呼吸明显有效, 降低了抢救人员的体力消耗, 保证了通气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急救人员感染疾病的几率。

3.4 尽早进行心电监护, 正确使用电除颤。

早期除颤, 即5 min以内的除颤可以提高成活率。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 尤其是对长期出现心电图异常或因稍劳累、情绪激动等即出现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应引起足够重视, 随时监护, 防止猝死的发生。回顾本组396例患者中, 有2例就是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 在救护途中发生了猝死。由于已经严密监护, 做好防范, 及时处理, 很快就复苏成功。一方面应在其他任何复苏措施之前对于室颤患者迅速地给予电击治疗, 争取及早地除颤, 甚至“盲目除颤”[2]。另一方面, 电除颤的目的是产生心脏停搏或完全的电除颤, 在这以后等待着心脏内某些内在起搏组织再恢复较正常的传导及收缩。如果猝死患者心脏早已停止收缩, 发放电休克不会引起心脏搏动, 这种外加的电能可能更加抑制心脏内在的自搏性。因此, 对猝死患者应尽快使用心电监护, 对心律失常进行鉴别, 以求更加合理地使用电除颤。

3.5 尽早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合理的复苏常规治疗。

儿茶酚胺类药物、碳酸氢钠、阿托品等都是常用药物。此外, 纳洛酮是吗啡受体拮抗药, 可有效拮抗呼吸停止、心脏停搏时吗啡样物质介导的各种反应。本组5例抢救成功患者, 均在抢救中及复苏后使用了纳洛酮。

3.6 脑复苏及复苏后综合治疗。

脑复苏成功与否和脑缺血缺氧的时间密切相关, 因此, 脑复苏开始的时间应引起高度重视。心肺脑复苏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关, 一旦恢复有节律的心搏即应开始脑复苏, 合理应用头部降温、脱水及护脑药物。脑复苏时间延迟往往影响猝死的抢救成功率, 如能在猝死5 min内及时心肺复苏治疗, 患者可被挽救而不留后遗症, 但如超过5 min再开始复苏治疗, 即使心肺复苏获得成功, 也难免遗留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害[3]。本文抢救有效2例患者均恢复自主循环后而因脑功能不能复苏而致失败。此外, 复苏成功后维持心律、监测血压、积极防治并发症、维持电解质平衡均为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3.7 要扩大宣传。

60岁~69岁的男性, 有心血管疾病史等高危因素为猝死高发人群, 要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4], 避免疲劳和情绪激动, 积极早期预防和治疗, 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 以减少猝死的发生和不可逆性的死亡。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猝死发生的特点及现场CPR成功的因素, 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2008年8月猝死病例的特点以及抢救成功的因素, 将不同人工呼吸方式的院前猝死病例分成2组, A组为徒手人工呼吸, B组为球囊面罩给氧, 进行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比较。结果猝死多发生在家中或工作地, 以60岁-69岁患者居多, 男性占多数。多数患者有疲劳或情绪激动等诱因。抢救成功5例患者, 占猝死抢救病例的1.26%, A、B2组病例比较, A组成功率为0.69%, B组成功率为2.78%, 经统计学分析P<0.05, 2组抢救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正确地施行CPR是提高院外猝死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在心肺复苏中, 球囊面罩呼吸给氧比徒手人工呼吸明显有效;对有心血管病基础的患者应注意其发生猝死的高度危险性, 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关键词:猝死,心肺复苏,球囊面罩给氧

参考文献

[1]何忠杰, 马俊勋.建立社区急救体系, 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20 (9) :1659~1662

[2]孙广明.猝死40例现场抢救体会[J].中原医刊, 2003, 30 (17) :25~26

[3]何梦乔, 钟后德, 毛仁忠.实用急救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81

[4]乃远福.院外猝死的特点与救治[J].右江医学, 2004, 32 (4) :336~337

病例体会 篇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164-01

众所周知,手术的成功率不仅仅决定于手术的本身,术前、术后的护理及功能锻炼在整个疾病康复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在骨科手术中尤为明显。我科通过临床护理及观察研究发现,如将同种病例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中并且同一天用同样的手术方法进行手术,通过护理过程中的正确引导,就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和痛苦的信心及斗志,从而达到提高手术成功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以我科2012年3月至11月收治的患者为护理研究对象,共420人,其中男260人,女160人;年龄3~93岁,平均65.3岁;髋关节置换术42例,膝关节置换术20例,颈椎手术12例,腰椎手术46例,关节镜手术32例,其他手术68例。实验组116人,对照组304人。

1.2 护理方法将实验组同种病例的2~3位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1],对照组患者随意安排在其他病室,护理组人员用同样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按照以往常规的方式管理,而实验组患者的管理方法为:①术前有意识地让同一病室的实验组患者进行相互了解;②让实验组的同种病例患者安排在同一天用同种方法进行手术;③术后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鼓励并利用患者不甘落人之后的心理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④食欲好的患者鼓励并带动食欲差的患者进食;⑤发动病员之间互助友爱的精神,在锻炼中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相互激励;⑥出院提醒患者互留通讯方式,在以后的锻炼中通过电话、亲自往来等方式交流锻炼的程度及愈后的情况,让其熟知出院的注意事项、来院复查时间等。结果

通过正确引导、精心护理和功能锻炼,实验组平均住院15 d,对照组平均住院18 d,缩短平均住院时间3 d。患者食欲增加,术后关节活动好,无假体脱出、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无静脉血栓,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实验组患者在出院后注意事项清楚,功能锻炼积极性有增无减,愈后效果在相同条件下均比对照组患者的愈后好,目前无1例发生并发症,患者关节活动度好,无肌肉萎缩现象发生。讨论

疾病治疗是一个医护人员和患者都需要融入其中的过程,将骨科同种病例安排在同一病室中共同管理的模式,能使患者快速地融入到治疗过程中,术前有意识地让同一病室的实验组患者进行相互了解,共同熟悉住院环境及入院须知,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焦虑和失落感[12],因为是同种疾病或损伤,患者之间有了共同的语言,也减轻了对环境和相互之间的陌生感。让患者的主治医生、经管医生、责任护士及时来到患者的床旁向患者作好自我介绍,让患者提出疑问和需要,并及时作出解答和处理。术后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鼓动并利用患者之间互相攀比的心理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加上患者术后伤口疼痛、乏力,患者在术后都懒于活动,更别说想进行功能锻炼了,这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就要在一旁时时提醒患者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为患者创造出一个功能锻炼的氛围。对于身体素质好、锻炼积极的患者加以正确指导与赞赏,对于身体素质稍差、功能锻炼差的患者也要在一旁给予协助,看到其成绩,适时给予适当的鼓励[3]。如:您看,您现在的锻炼很好,动作也比较标准,差一点就赶上某某了,坚持就是胜利等等。发动病员之间互助友爱的精神,在锻炼中增进病员间的友谊,让病员之间的锻炼积极性互动起来,在锻炼中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相互激励,看到自己锻炼的成绩,预防气馁。同时,对于患者在锻炼中出现的疼痛,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或应用止痛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对病人进行护理,平时工作中进行观察和总结,就会找到一些好的方法和诀窍,达到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邓明,尹银定,梁小华,等.心理护理在178例b超导向肾2刺活检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2):40-41

[2] 段凤姣.老年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海南医学,2004,15(11):124

病例体会 篇3

【关键词】猪;痢疾;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诊治

猪痢疾是由猪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特有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以消瘦、腹泻或黏液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该病发病率高、发病快、死亡率高。附红细胞体病是由血液寄生虫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病程为10~30d,死亡率高。这两种病单独发病时治疗不难,一旦混合感染就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此外,混合感染的高死亡率和高淘汰率也会给养猪业带来惨重的损失。

1 发病情况

山东省菏泽地区自2005年6月至今,在埠柳镇、泊于镇及牡丹区等饲养架子猪育肥密集区域,一些中小型养猪场饲养的猪只普遍发病。一般猪只引进后4~30d发病,病初食欲迅速降低或废绝,体温可达40.5~41.5℃。部分病猪迅速消瘦,呼吸困难,排软粪或稀便,随即变为水泻,粪便为油脂样或胶冻状,呈棕色、红色或黑色,随着病程的发展,粪便中混有黏膜或纤维素渗出物的碎片,味腥臭,病猪从鼻部、耳朵到全身皮肤发红或出现红斑,后期发紫。病程达7d以上后死亡率猛增,若治疗不当,死亡率可达90%以上。多数经2~5d治疗无效后到笔者处就诊,其间共收治83起病例,患病猪只达10? 087头。经过笔者临床验证,用强力附红消、澳克林配合痢菌净针剂和全群投喂盐酸土霉素、痢菌净等药物进行治疗,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诊治经过介绍如下。

2 临床症状

不同猪群发病后症状表现不同,多数呈急性经过,1~3d后波及全群。多数病例厌食,剧烈下痢或便秘,粪中含黏液、血液或血块,急性死亡者全身发紫或无明显变化。病猪精神沉郁,呈高度脱水状态,排便失禁,弓腰、腹痛,耳尖、腹下、四肢末端发紫,耳边缘变干并向上卷起,个别猪只出现呼吸急促现象,呈腹式呼吸、干咳,眼结膜发炎,尿液呈咖啡色或深黄色。慢性猪的胸腹部和会阴处有出血点,行走摇摆,用后肢踢腹,被毛粗乱无光,迅速消瘦,后期排粪失禁,肛门周围及尾根部被粪便沾污,起立无力,极度衰弱直至死亡。

3 剖检变化

体表可见耳、鼻、四肢末端、胸部、腹部有针状出血点和紫斑,血液凝固不良;颌下、肺门、肠系膜、腹股沟淋巴结高度肿大,且有不同程度出血,咽喉部有绿豆大小的出血性溃疡灶;气管内充满泡沫样黏液,肺部大面积淤血或有点状出血,心肌变性如开水烫过;胃溃疡或胃底部潮红,胃底幽门红肿或出血。急性死亡的猪营养良好,可见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结肠和盲肠黏膜肿胀、出血,肠内容物稀薄,其中混有黏液和血液,呈酱油色或咖啡色;直肠黏膜增厚,严重的见有出血点。病变主要集中在盲肠和结肠,表现为肠壁和肠系膜充血、水肿,有的出现黏液性出血性炎症,表层黏膜坏死,形成灰色或黄色黏液纤维蛋白伪膜,呈麸皮样,剥去伪膜可见潜在的糜烂面;肝脏淤血、肿大、质脆,有的重达5kg,表面有区域性坏死灶,胆囊充盈,胆汁似米汤状,胆囊黏膜出血。有的肾肿大,包膜易剥离,有弥散性小出血点,膀胱内膜充血、出血。

4 诊断

4.1 肠黏膜和粪便检查

取病猪新鲜粪便或大肠黏膜涂片,用姬姆萨、草酸铵结晶紫或复红染色液染色、镜检,高倍镜下每个视野可见3个以上具有3~4个弯曲的较大螺旋体,即可怀疑有猪血痢的存在。

4.2 血液检查

病猪血液呈水样,不黏附试管壁,将收集在抗凝剂试管中的血液冷却后倒出来,可见试管壁有粒状微血,当血液加热到38℃时,这种现象几乎消失。

取静脉血(或抗凝血)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盐水混匀,加盖玻片,在400~600倍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虫体呈球形、逗点形、杆状或颗粒状。

血液涂片检查,取耳静脉血(或抗凝血)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杆状紫红色虫体,当调动微螺旋时,可发现虫体折光性较强、中央发亮、形似气泡,细胞边缘不光滑、凹凸不平,瑞氏染色镜检虫体呈紫蓝色。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诊断为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5 治疗

病猪每千克体重肌内注射痢菌净针5mg(潍坊六旺生产),每天2次,连用5d;强力附红消(盐酸多西环素,齐鲁动保生产)每千克体重肌注0.1ml,每天1次,连用4d。待猪群采食后,每吨饲料中加入氟苯尼考200g、痢菌净100g饲料、强力霉素200g,连用1周。另外,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症治疗,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K3,心脏衰弱者要注射强心剂(安钠咖等)。采上述方法治疗,一般第三天病情即有好转,猪只食欲开始增加。持续用药5d后,大群基本可恢复,治愈率可达85%。

6 典型病例简介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一育肥猪场于2006年3月21日外购架子猪627头,入场当日肌注猪瘟苗10头份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2头份,7d内猪群未发现异常,8d后猪只陆续发病,1周内波及全群。猪只病初采食迅速减少,皮肤发红(特别是腹下、耳后),体温升高为40~42℃,眼结膜潮红、发绀,尿液呈深黄或咖啡色,排酱油色或深黄色稀便。随病程发展,猪群食欲废绝,病重者全身发紫并开始死亡。到笔者处就诊时已死亡38头,剖检病死猪可见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重度出血,心脏似水煮,心包积液,胃出血、溃疡或穿孔,盲肠、结肠呈出血性、纤维素性或坏死性病变,肠内容物混有血液,肝脏肿大,胆囊多数充盈,胆汁呈米汤样、酱油色,膀胱黏膜呈弥漫性出血。经用强力附红消配合痢菌净针、维生素K3、澳克林(森澳达生产)肌注,3d后猪群采食逐渐恢复,同时在每吨饲料中加入痢菌净粉100g、强力霉素200g饲料,连用7d,治愈565头、死亡20头、淘汰4头。

浅谈外科病例教学体会 篇4

病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推理和判断来学习外科学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具有生动、直观、易理解、便于记忆的特点[1]。

2 病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2.1 病例课堂设疑法

将要涉及的教学内容通过病例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然后围绕问题进行讲授的方法叫病例课堂设疑法,具体分为病例课前导入法、课中讨论法和课后归纳法。

病例课前导入法,就是在开始讲课时教师向学生通过病例提出问题,利用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胸部损伤”一课时,教师开门见山地讲述了一个病例。患者张某不慎从3 m高的房顶摔下,右肩、胸着地。伤后感右胸疼痛,喘气时明显,入院后查体:右胸侧壁第5~7肋处皮肤肿胀有瘀斑,压痛明显,有骨擦感和骨擦音,呼吸音减弱。X线显示,右侧第5、6、7肋骨骨折,右肺萎缩达30%。入院诊断:(1)闭合性多发性肋骨骨折,(2)外伤性气胸,(3)外伤性血胸。立即行胸带固定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出中量气泡和血液约150 ml时患者自觉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由于患者夜间伤处疼痛难忍,值班医生吩咐护士给患者肌注了100 mg度冷丁。患者疼痛减轻,安静入睡。第2天清晨护士发现患者已经死亡。为什么一名入院诊断并不是重症的患者会突然死亡呢?死因是什么?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是否有过错呢?这是医疗事故吗?通过这些问题给学生造成悬念,使他们产生进入新课、想知道答案的迫切学习愿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自然导入新课“胸部损伤”。在授课过程中运用课中讨论法,逐步让学生明白患者死亡的原因是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没有尽到观察病情的责任。患者术后虽然症状改善,但并不排除大血管破裂、继续出血的可能性。患者夜间疼痛,护士对其肌注强烈镇痛剂度冷丁后使其疼痛减轻,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病情。患者平稳入睡可能是休克的表现,因为引流管管腔被血块阻塞才未发现大出血现象,以致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事后鉴定为一级医疗事故,医院对患者家属进行巨额赔偿,相关责任人下岗。通过讲解病例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学生很容易掌握肋骨骨折、血气胸的治疗方法以及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要领。在课后,教师用10 min对病例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理解、领会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

2.2 病例最后作业法

一堂课结束后,教师把病例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后进行分析和思考的方法叫病例最后作业法。此法可使学生对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扩充和深化。

2.3 病例考核评价法

在各种考试或考查中,把病例以问答题的形式交给学生,来检查学生掌握的知识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叫病例考核评价法。此法可检查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全面衡量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可考核学生的思维、分析及判断能力。

3 合理应用病例教学法的要点

3.1 对病例选择的要求

(1)要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选择的病例经分析和推理后得出的结论,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相联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达标率的目的。

(2)难度要适中。一般由简到繁,由典型到一般,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兴奋、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敏锐感知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

3.2 对教师的要求

(1)经验丰富,知识充足。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但要有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而且还要不断了解医学的新发展、新动态、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

(2)具有崇高的师德。教师必须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同时要具有对学生及患者极端负责的师德、医德。

(3)课前精心设计。教师首先要精心备课,提前设计教学步骤和环节;其次要吃透教材,领会实质,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之与病例密切联系;再次是找出最恰当的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4)应用病例要适量、适度,不能滥用。病例教学贵在得法,贵在引导,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目的,做到少而精[2]。

4 病例教学的特性

4.1 趣味性

病例具有生动有趣的特点,所以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因此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2 实用性

病例资料来源于临床实际,所以通过病例分析、推理和判断,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而且还能使其丰富临床知识,为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3 直观性

病例教学直观、形象,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的病例中,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4.4 启发性

病例教学中采用设疑、讨论等形式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在步步深入的过程中达到传授新知识的目的,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耳听手写、被动接受的缺点,避免了教师包讲到底的“满堂灌”现象[3]。

5 病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1 部分学生不习惯病例教学,不能很好地参与讨论

传统教学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习惯于上课听讲、记笔记,所以要培养他们积极发言、提问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但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

5.2 选取恰当的病例有较大难度

由于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估计不足,所以在分析讨论中难免出现提出的问题时深时浅,甚至偏题的现象。另外,选择典型病例的难度也很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教师加强对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践的锻炼[4]。

5.3 教学节奏难以恰到好处

对于病例教学来说,讲授新知识的70~80 min中应留出约30 min的讨论时间。讲授时间过长,讨论时间必然不足,理解效果就差;讨论时间过长,讲授时间过短,对教材的讲解和理解就不足。对于处于尝试阶段的教师一般很难把握好这个时间安排。

关键词:病例教学,外科学,体会

参考文献

[1]王晓红, 李晓红.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 19 (9) :1115~1116.

[2]尹刚, 黄志强.病案分析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 28 (6) :1091~1092.

[3]杨丽全, 王惠珍, 郑玉仁.情境设置法在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4, 18 (12) :2145~2147.

病例体会 篇5

【病例题】2018年四川临床助理医师技能考试病例分析试题

(三)2018年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时间在6月17-23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病例5] 女性,6岁。两小时前跳动中向前跌倒,手掌着地后,患儿哭闹。诉右肘部痛,不敢活动右上肢。遂来急诊就医。

急诊室检查:尚能合作。右肘向后突出处于半屈曲位。肘部肿胀,有皮下瘀斑。局部压痛明显,有轴心挤压痛。肘前方可及骨折近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右挠动脉搏动稍弱。右手感觉运动正常。

[病例6]男性,15岁,因发热、食欲减退、恶心2周,皮肤黄染1周来诊

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热达38℃,无发冷和寒战,不咳嗽,但感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右上腹部不适,偶尔呕吐,曾按上感和胃病治疗无好转。1周前皮肤出现黄染,尿色较黄,无皮肤搔痒,大便正常,睡眠稍差,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肝炎和胆石症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无疫区接触史。

查体:T37.5℃,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0/75mmHg,皮肤略黄,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末触及,巩膜黄染,咽(-),心肺(-),腹平软,肝肋下2cm,质软,轻压痛和叩击痛,脾侧位刚及,腹水征(-),下肢不肿。

化验:血Hb 126g/L, WBC 5.2×109/L, N 65%, L 30%, M 5%, PLT 200×109/L,网织红细胞 1.0%,尿蛋白(-),尿胆红素(+), 尿胆原(+),大便颜色加深, 隐血(-)[病例7] 男性,15岁,因高热、头痛、频繁呕吐3天,于1月10日来诊

患者3天前突然高热达39℃,伴发冷和寒战,同时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呈喷射性,吐出食物和胆汁,无上腹部不适,进食少,二便正常。既往体健,无胃病和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所在学校有类似病人发生。

查体:T39.1℃,P110次/分,R 22次/分,Bp 120/80mmHg,急性热病容,神志清楚,皮肤散在少量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咽充血(+),扁桃体(-),颈有抵抗,两肺叩清,无罗音,心界叩诊不大,心率110次/分,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肢不肿,Brudzinski征(+),Kernig征(+),Babinski征(-)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常见病例分析 篇6

【病例1】 5€?=35中的5和7都叫做因数,35叫做倍数。

【诊断】没有弄清“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单独地把5和7说成是因数,把35说成是倍数。

【治疗】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可以单独地说哪个数是因数,哪个数是倍数。在上面的乘法算式中,我们只能说5和7是35的因数,35是5的倍数,也是7的倍数。

【练一练】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住薄?

1.42€?=6,所以42是倍数,6和7都是因数。 ( )

2.36是3的倍数,也是4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 ( )

【病例2】成单的数都是质数(素数),成双的数都是合数。

【诊断】没有弄清“质数”(素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另外注意不要把“奇数”和“偶数”与“质数”(素数)和“合数”混淆。

【练一练】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1.最小的偶数是( )

① 0 ② 2 ③ 4

2.在2、3、4、5、7、9中,所有质数的和是( )

① 14 ② 17 ③ 26

【例3】利民白铁皮厂制做一种长方体的无盖箱,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2.4分米。制做一个这样的箱子,至少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病症】(8€?+5€?.4+8€?.4)€?=142.4(平方分米)

【诊断】审题不严,没有注意到题中“无盖”一词的意义,多算了上面一个面的面积。

【治疗】制做这个无盖的箱子,应该少算上面一个面的面积,只要计算其它5个面的面积就行了:8€?+(5€?.4+8€?.4)€?=102.4(平方厘米)。

【练一练】1.5个棱长都是6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多少平方厘米?

2.制做一个长、宽都是10厘米,高是45.8厘米的空心铁皮管,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例4】把7米长的铁丝平均剪成8段,每段长度是这根铁丝的 。

【病症】7€?= ,每段长度是这根铁丝的 。

【诊断】没有认真审题,求出的是这根铁丝每一段的长度,并不是每段长度占这根铁丝全长的几分之几。

【治疗】要求每段铁丝长度是这根铁丝全长的几分之几,应把这根铁丝的全长看作单位“1”,把这根铁丝平均剪成8段,每段铁丝的长度就是这根铁丝全长的 。

【练一练】1.一根彩带长4米,平均剪成5段,每段是这根彩带全长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多少米?

2.小华看一本180页的科技书,看了6天,每天看这本书的几分之几?每天看多少页?

【病例5】 -===

【诊断】没有掌握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没有通分就进行了计算,而且计算时错误地将分母减分母。

【治疗】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应该先通分,后计算。-=-=

【练一练】+= -=

【病例6】 +-+ =1-1=0

【诊断】违犯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没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后面的两个分数不可以直接相加。

【治疗】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1-+ =+=

【预防】要正确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不能随便改变运算顺序。

儿童手足口病危重病例的诊治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7至2011年间收治的73例儿童手足口病危重患者, 其中, 男孩40例, 年龄在5个月~2岁之间, 女孩33例, 年龄在7个月~4岁之间, 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 并且呈现危重情势,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嗜睡、精神差、头痛、易惊、呕吐等, 需要进行及时的诊断和对症治疗。对所有患儿进行准确诊断和对症治疗, 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 并记录所得数据。

1.2 方法

1.2.1 诊断

对于重症病例, 临床医师要对患者进行早期识别, 如果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异常、精神萎缩、呕吐、循环功能障碍、血糖升高等症状, 则可判断患者属于重症病例。对于重症病例的主要甄别方法是对患者的精神状态保持密切的关注, 并对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记录[2]。

1.2.2 治疗

重症病例主要分为5期, 而从第2期发展到第3期大多在1天以内, 从第3期发展到第4期则只需要几个小时, 因此,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患者的症状表现为第1期, 则无需住院治疗, 临床医师告诉患者家长对患者细心观察, 如果患者出现更严重的症状, 则立即就诊。对于病情发展到第2期的患者, 临床医师则要采用甘露醇等利尿脱水剂对患者进行治疗, 以降低患者的颅内高压, 如果患者的病情进展较快, 则要给予患者丙种球蛋白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发展到第3期, 则要采用ICU进行治疗, 在第2期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患者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给予患者呼吸支持治疗, 以确保患者呼吸的通畅性,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给予患者适当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发展到第4期, 临床医师要对患者应用呼吸机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 则给予患者体外膜的氧合治疗, 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如果患者的病情发展到第5期, 则对患者实行支持疗法, 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对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 给予其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对症治疗。

1.3 疗效标准

治愈:经过治疗,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 皮疹消退, 溃疡愈合, 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正常, 对正常的生活没有干扰, 生活质量提高。显效:经过治疗,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消失, 皮疹大部分消退, 溃疡明显愈合, 各项身体指标有较大程度的恢复, 对正常生活有轻微的影响,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有效:经过治疗,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所消失, 皮疹部分消退, 溃疡有所愈合, 各项身体指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对正常生活有所影响, 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经过治疗,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无消失, 皮疹无消退, 溃疡无愈合, 各项身体指标没有恢复, 对正常生活有较大的影响, 生活质量没有改善[3]。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患儿的年龄、性别等进行分析比较, 差异较小, 无实际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对患儿的治疗前后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差异显著, 有实际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经过治疗, 患儿的病情均有所改善, 73例患儿中, 治愈36例, 显效18例, 有效15例, 无效4例, 有效率为94.5%。见表1。

3 讨论

儿童手足口病危重病例是手足口病发展的危重阶段, 需要对患儿进行及时的准确诊断和治疗, 以有效控制患儿的病情,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对于此种疾病, 临床医师首先要对患儿进行准确的诊断, 以保证后续治疗的有效性。在对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临床医师对患儿进行分期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 实行分期治疗, 可以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从而确保对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以有效降低患儿的病死率, 从而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以促进患儿病情的快速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4]。由此可见, 此种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手足口病危重病例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7至2011年间收治的73例儿童手足口病危重患者, 其中, 男孩40例, 年龄在5个月2岁之间, 女孩33例, 年龄在7个月4岁之间, 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 并且呈现危重情势, 需要进行及时的诊断和对症治疗。对所有患儿进行准确诊断和对症治疗, 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 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一系列的诊断和治疗, 所有患儿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73例患儿中, 治愈36例, 显效18例, 有效15例, 无效4例, 有效率为94.5%, 对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在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危重比例的过程中, 对患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采用此种方法效果显著, 对于促进患儿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 因此,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危重比例,临床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周涛, 马力忠, 付四毛, 等.手足口病患者体液免疫与病情转归的相关性分析[J].广东医学, 2010, 41 (18) :74-75.

[2]王小燕, 邓慧玲, 符佳.手足口病2103例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0, 86 (1) :88-89.

[3]胡燕, 王孟清.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候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1, 75 (1) :74-75.

支原体肺炎伴喘息病例治疗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共收治90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 (1) 具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以咳嗽 (刺激性咳嗽) 、喘息, 伴或不伴有发热, 无痰或仅有少许粘痰; (2) 胸片检查有点、片状或云絮状模糊阴影等炎症表现; (3) Mp-Ab≥1∶80 (排除以往Mp感染) 。其中, 男39例, 女51例, 年龄19~38岁, 平均26.3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45例, 对照组45例,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 无明显差异性, P>0.05, 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均属正常, 入选前未采用其他抗感染药物治疗。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化痰、止咳、降温、补液等对症治疗, 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对照组45例患者, 采用阿奇霉素0.5g (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溶解于5%的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7d, 而后口服阿奇霉素0.5g, 1次/d, 连续7d。

治疗组45例患者, 吸入舒利迭干粉剂吸入 (葛兰素史克有限公司生产) , 每次1吸 (每吸含美沙特罗50ug和丙酸氟替卡松250ug) , 早晚各1次, 连续14d;同时静脉滴注阿奇霉素0.5g, 溶解于5%的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7d, 而后口服阿奇霉素0.5g, 1次/d, 连续7d。疗程结束后, 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差异。

1.3 疗效评价标准[2]

根据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疗效。痊愈:症状体征均正常, 辅助检查在2周内血象胸片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基本缓解, 但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好转:病情好转, 但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均未完全恢复正常。总有效率以痊愈+显效计算, 见表1。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表明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表1结果表明:治疗组45例支原体肺炎患者, 经过舒利迭联合阿奇霉素治疗, 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45例支原体肺炎患者, 经过阿奇霉素治疗, 总有效率为80.0%;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 χ2值为37.98,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之一, 无细胞壁, 寄生于吞噬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组织内生存, 由口鼻经空气传播, 引起散发或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 好发于儿童及中青年[3]。同时, 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还是诱发哮喘的重要因素,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容易出现通气障碍与气道粘膜受损和细胞免疫有关。以往采用的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可通过抑制支原体核糖体的形成, 阻断支原体的蛋白质合成,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近年来, 我院采用舒利迭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 取得了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舒利迭的主要成分是丙酸氟替卡松 (FP) 和沙美特罗 (SALM) [4]。FP是吸入型糖皮激素, 能有效抑制气道炎性细胞的渗出、上皮细胞的增生和损伤以及基底膜增厚, 减轻气道慢性炎症。SALM沙美特罗是一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具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 主要作用于平滑肌细胞, 发挥抑制呼吸道高反应和炎性介质释放的作用[5]。本组资料, 2种药物联合治疗支原体肺炎患者, 总有效率为93.3%, 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 舒利迭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舒利迭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45例支原体肺炎患者, 经过舒利迭联合阿奇霉素治疗, 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45例支原体肺炎患者, 经过阿奇霉素治疗, 总有效率为80.0%;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 χ2值为37.98, P<0.05,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舒利迭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状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 (10) :651~654.

[2]曹秀莉.红霉素及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50例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 2009, 38 (6) :545~546.

[3]常永梅, 吴宏波.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5) :128~129.

[4]李延萍.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 (18) :58.

一起鸡群药物中毒病例的诊治体会 篇9

2011年11月份, 内蒙古锡林浩特某蛋鸡户饲养2 500只蛋鸡, 约有135日龄, 陆续产蛋, 但是鸡只偶尔出现呼噜、咳嗽, 禽主先后用支原净、罗红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饮水和拌料, 3 d后有很多鸡出现症状, 精神萎顿、两翅下垂、缩颈、无产蛋高峰、体温38.6℃、张口呼吸、排白色稀便, 冠、髯、喙发绀, 每天都有7~10只鸡死亡。剖检后发现心脏、肺脏、腺胃、肌胃、肝脏、脾脏、小肠浆膜上覆有一层白色的尿酸盐, 同时心肌、腺胃黏膜、肌胃黏膜、肝脏、脾脏还有出血坏死灶。两侧肾脏极度肿胀呈花斑样, 且也有出血病灶。

2 诊治结果

经过病史调查和现场剖检初步诊断为多种药物中毒引起的肾脏衰竭和各器官的出血, 由于主人先后用了好多种药物且剂量偏大, 病鸡多个系统受到严重损伤, 用西医观点针对性治疗已经无法解决问题, 只好采用中医辨症及整体施治的观点, 舒肝、理气、活血、凉血、止血、利尿、化石、止痛的原则, 笔者经过反复论证, 用茯苓30 g、猪苓35 g、泽泻40 g、白术40 g、白芍35 g、柴胡25 g、威灵仙40 g、通草20 g、生甘草25 g、丹皮30 g、三七35 g、鸡内金40 g、海金砂30 g、金钱草30 g、白茅根35 g、元胡25 g, 水煎去渣加入饮水中, 供150只鸡一昼夜饮完, 连饮1周。经过1周的治疗后, 该鸡群采食量明显上升, 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再也没有死亡的鸡只出现。

3 诊治体会

大多数的抗生素及化学合成药物都会对机体造成损伤, 尤其是肝脏、肾脏和胃的损伤尤其严重, 磺胺药中毒后不但引起肾脏有结晶尿的产生, 使肾小管阻塞, 阻碍尿酸盐的排泄, 从而发生尿酸盐在身体各部沉积, 对局部组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造成组织出血和坏死, 磺胺药中毒本身也会造成贫血, 血小板生成减少, 血管通透性增加而造成各组织器官出血。支原净、罗红霉素长期或过量的使用也会造成肝脏、肾脏损伤, 机体发生蛋白质代谢障碍、尿酸盐排泄障碍。由于基层兽医人员短缺及技术水平比较低, 临床检验检测设备及技术比较落后, 有些兽医工作人员为了牟取利润, 随意推荐价格昂贵的药物, 一定程度上造成目前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而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严重, 随意增加治疗剂量和延长疗程, 盲目选择各种抗生素, 在生产实践中引起鸡群中毒的事件比比皆是, 给动物机体造成了非常严重复杂的损伤, 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现实和潜在危害,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症论治的原则, 合理选用对机体刺激小、药物残留少, 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调节机体阴阳平衡且价格便宜中药方剂则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该方中用了威灵仙、鸡内金、海金砂、金钱草等中药, 主要是应用这四味中药的化石 (尿酸盐) 、排石 (尿酸盐) 、利尿、通络的功效, 这四味中药有协同和相加作用;猪苓、茯苓、白术、泽泻、通草有淡渗利水之功, 与上述中药一起为该方的君药;柴胡、白芍有滋阴、养肝、舒肝的作用;三七、丹皮、白茅根有活血、凉血、止血功效, 为臣药;生甘草有调和药性, 清热解毒的作用为佐药;元胡有理气止痛的作用亦为佐药。该方中以利尿、溶解和促进尿酸盐排泄及修复肝肾损伤为主, 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又兼顾了凉血、止血等矛盾的次要方面, 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症论的观点。

病例体会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0例, 其中男性26例, 女性34例, 60岁以下22例, 60岁以上38例, 合并症:合并高血压40例, 糖尿病25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15例, 冠心病10例, 乙肝、肝硬化3例。首次发病45例, 二次发病12例, 三次发病3例。就诊距发病时间, 24小时内18例, 24-72小时25例, 72小时以上14例, 起病时间不详3例。

1.2 临床表现

腹痛56例, 腹胀48例, 寒战、发热50例, 其中39.0℃以上20例, 黄疸45例, 恶心、呕吐34例, 精神淡漠、谵妄15例, 休克10例 血常规中白细胞增高50例, 白细胞在2万以上35例, 右上腹局限性腹膜炎30例, 彩超或CT显示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45例, 胆管内索条样物5例, 胆管下段中等回声8例, 胆管下段无法显示2例。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入院后均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并结合血常规、血生化、彩超、CT检查。对于血糖、血压有明显异常的给以纠正, 并给以有效抗生素及抗休克治疗。于4-6h内急诊手术40例, 6-24h手术6例, 24h以后手术4例。对于一般情况好的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切除术, 对于一般情况差着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造瘘术, 二次发病及三次发病者行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其中5例胆管内索条样物者术中取出物为坏死的蛔虫。10例因家属拒绝手术而采用非手术治疗, 包括:禁食水、抗生素、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保肝及对症治疗。

2 结果

术后并发症, 切口感染8例, 肺部感染5例, 心律失常4例, 心功能衰竭2例, 肝功能衰竭1例, 肾功能衰竭2例, 切口裂开1例。手术病人死亡3例, 死亡率6%, 4-6h内手术者死亡1例, 6-24h内手术者死亡1例, 24h以后手术者死亡1例, 非手术治疗病人死亡4例, 死亡率40%。

3 讨论

急性重症胆管炎是指由于胆道梗阻合并胆道内化脓性感染一种以腹部表现为主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 寒战、发热, 常表现为高热, 黄疸, 如进一步加重, 可出现休克, 精神症状如淡漠、烦躁、谵妄等[1]。如果治疗不及时, 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3.1 治疗

患者一经诊断, 治疗方法的选择常是影响效果的关键因素, 由于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病因是胆道梗阻及胆道感染, 解除胆道梗阻是治疗成败的决定因素, 而手术是解除胆道梗阻的常用方法, 在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发展中, 胆道梗阻及胆道感染相互影响, 使胆道内压力越来越高, 脓性胆汁、毒素、胆红素大量入血, 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感染性休克, 多脏器功能衰竭, 死亡。因此, 治疗应及时解除胆道梗阻, 消除胆道高压, 急诊行胆管切开减压, 引流术是救治成功的重要方法, 在本组病例中, 手术组死亡率6%, 非手术组死亡率40%, 而越早手术救治成功率越高, 6h内手术死亡率仅为2.5%, 我们的体会是, 诊断一经确立, 应及时行急诊手术, 由于病人病情较重, 手术方法力求简单, 解决主要问题, 以抢救生命为主, 不应以手术的完美为标准[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已有更多的方法用于临床, 如经鼻胆管引流, 多用于病情重, 全身情况差, 不能耐受手术者, 经引流, 情况改善后可行择期手术。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但需胆管明显增宽者, 穿刺也有失败可能[3]。

由于急性重症胆管炎病情重, 合并症多, 并发症多, 加强围手术期治疗也非常重要。加强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纠正休克, 既要补足液体, 又要防止液体过量, 控制血压, 控制血糖, 营养心肌, 维持水及电解质稳定, 防止肺部并发症,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3.2 抗生素选择

弹道感染细菌多来源于胆道逆行感染, 常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有时合并有厌氧菌感染, 抗生素可选择针对性抗生素, 并应在胆汁中药物浓度高的抗生素、对肝肾功能影响小为主, 如三代头孢菌素类, 可合并应用甲硝唑或替硝唑, 之后根据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4]。

总之, 急性重症胆管炎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 需要临床医生严密关注, 及时诊断, 及时手术, 特别是入院后4-6h内手术,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可提高救治率, 减少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所治疗的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病例资料。结果 60例病人急诊手术50例, 保守10例, 死亡7例, 其中手术病人死亡3例, 保守治疗死亡4例。结论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治疗首选急诊手术, 尤其是于4-6h内手术, 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可提高救治率, 减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重症胆管炎,手术,围手术期治疗

参考文献

[1]陈孝平, 主编.外科学 (八年制教材)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81-682.

[2]朱明慧.经十二指肠乳头间接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临床研究22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19) :1484-1485.

[3]蔡秀军, 刘秀刚, 张学文.胆道感染及其处理原则[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 (9) :977-978.

仔猪病例分析报告 篇11

【关键词】仔猪;病例分析;报告

仔猪在出生后,生长发育很快,1月龄体重能达到出生时的六倍之多,伴随着仔猪的快速发育生长,会有一些常见疾病发生。如果养殖(场)户能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救治,一般都能成活,使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某村某人从外地购进两汽车仔猪,以赊账形式卖给村民。3d后,这批仔猪相继发病,死亡。以下痢、胸腹部皮肤呈暗紫红色和肠道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经现场检疫和剖检变化观察,怀疑为仔猪副伤寒病。为了进一步确诊,我们做了病原分离鉴定,并对其培养特性做了观察,现分析如下。

1 仔猪常见病例分析

1.1 仔猪下痢

仔猪下痢病的临床表现包括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腹泻、黄痢、白痢、红痢、血痢、寄生虫性下痢等,下痢病是仔猪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且对成活率的影响很大,成为仔猪疾病的第一死因。病料分别接种于麦康凯和SS琼脂平板上,置37℃培养24h观察菌落,再从有代表性的菌落上分别钩菌划线于EMB、血液琼脂平板上做同样的培养观察,将初分离出的细菌在室温放置2d后,再观察一次。

1.2 仔猪假死

仔猪出生时由于母猪身体状况欠佳,分娩时有产道异常、胎位不正,分娩时间过长等情况发生,以及仔猪口腔充塞黏液等原因造成的短期窒息,而心脏仍然跳动的现象称为假死。假死仔猪如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很快就会死亡。

1.3 仔猪水肿

仔猪在断奶后7~15天较容易引发水肿病,病猪表现为食欲不振,体温稍高,有的仔猪伴有腹泻或便秘,四肢無力,站立不稳,有的仔猪眼睑和头颈部水肿,严重者口吐白沫而死。

1.4 仔猪贫血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猪舍以木板或者水泥为地面的养殖(场)户,并且又不采取补铁措施的养猪场内,春季发病较多。是2~4周龄哺乳仔猪由于缺铁或因为摄入铁的量不足而发生的营养性贫血。主要表现为可视黏膜苍白,血液稀薄,红细胞低于正常值,消瘦,全身衰竭等症状。如果能及时发现、预防和治疗,将会避免给养殖户造成较大损失[1]。

2 仔猪下痢病例分析报告

一养殖场有一批仔猪相继发病,大部分死亡。表现为下痢,胸部和腹部皮肤暗红,怀疑为细菌性痢疾。经过对现场检疫检测以及病原分离鉴定,现将病例分析做如下报告,为以后研究此类疾病提供实践依据。

(1)细菌鉴别与结果分析。通过细菌鉴别方法,在无菌状态下采取病死仔猪的心血以及肝脏、脾脏、肾脏、胆囊和肠系膜淋巴结涂片,运用革兰氏染色镜检对分离的培养物做同样检验。结果显示细菌形态为菌体短而粗,两端有鞭毛,无芽孢,无荚膜,两端钝圆,为中等大小的革兰氏杆菌,呈阴性,能运动。

(2)各种生化培养基分别按常规要求配制,做生化和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蔗糖、肌醇、硫化氢、尿素酶、乳糖、V-P等显示为阴性,甲基红、枸酸盐、动力显示为阳性,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显示为产酸产气[2]。

(3)病料分别接种于麦康凯平板上,在37℃的环境中培养24h,这时从有代表性的菌落中钩菌,于血液琼脂平板上再做一次培养观察,将分离出来的细菌在室温环境下放置两天,继续观察。结果显示,出菌器官为肝脏、胆囊和肠淋巴,细菌培养后长出光滑、圆润、半透明的菌落,颜色呈淡绿色,溶血。在血液平板上再一次培养,长出形状像露珠、略微隆起、光滑、圆形,颜色为淡灰色的半透明菌落。常温放置两天后继续观察,此时菌落外围有一圈黏液,表面有细致的放射状纹理。

(4)用三只小白鼠做动物试验,将肉汤培养物接种于小白鼠腹腔内,每只接种0.4ml;另取三只小白鼠,腹腔内注射0.4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结果是接种培养物的小白鼠,相继在5~8d内死亡,解剖小白鼠后分离出与接种物一致的细菌。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小白鼠状态均良好 [3] 。

3 结论

通过病原分离鉴定结果分析,结论为从病死仔猪的身体组织内分离的细菌,生长条件要求不高,在常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是经不良环境影响后容易发生变异,通过血清试验和小白鼠接种试验,以及对菌落培养特性的观察,结果符合猪霍乱沙门氏菌的特性,以此认为仔猪死亡的病因为猪感染致病微生物导致下痢。

参考文献

[1]王林果,蒋玲艳,杨海霞. 芒硝作为添加剂对小白鼠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5)

[2]龚云登,周代军,易志恩. 仔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防治药物筛选与防控[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病例体会 篇12

1发病情况

2013年5月16日,一例10岁大小德国牧羊犬前来就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一直张口呼吸,流涎, 腹式呼吸明显。体温正常,精神状态正常,心率加快, 脉搏增加,饮食欲下降。主诉约一个月前开始间断性呼吸困难,但比现在症状轻微,喘息几分钟后恢复正常。在其他医院当肺炎治疗过,使用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无效。近几天症状加重,几乎24 h都张口呼吸。

2诊断

根据主诉情况,进行血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 血气检查、X光摄片检查。

3结果

血常规检查结果见表1,血液生化检查结果见表2,血气检查结果见表3,X光检查结果见图1、图2。

图1显示: 胸腔呈大面积高密度阴影,心脏界线模糊,胸腔两膈角消失。心肺界线消失,心肺难以识别,大量积液致使横膈界线不清。

4治疗

抽取胸水约2 000 m L后再次拍片检查,图2可见明显好转,纵隔内见多个小淋巴结阴影,可见纵隔阴影。

血常规检查,RBC、HCT、HGB增高,WBC增高, PLT降低。 提示脱水、炎症。血液生化检查,ALT、 AST、GGT、ALP、CK、LDH增高,提示肝胆性疾病、肿瘤,肌肉损伤。

血气检查,p H值升高,PCO2、HCO-3浓度降低,提示呼吸性碱中毒。

结合X片中胸腔纵膈阴影图以及GGT、ALP、 CK、LDH增高,初步诊断为胸腔纵膈肿瘤引发呼吸困难,从而造成呼吸性碱中毒。建议善待动物,在剩余时间里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疼痛。

5思考

上一篇:流行病调查下一篇:毛泽东的战争与和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