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例

2024-09-21

尘肺病例(精选6篇)

尘肺病例 篇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与实施,用人单位单位、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普遍得到提高,职业病的诊断鉴定工作也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职业病鉴定的现象,现就两起尘肺病鉴定经过进行探讨。

1 诊断调查

1.1 病例一基本情况:

某男,1971年生,山西省某县来并打工的农民工。职业史:2003年3月-2007年8月为某大型国有煤矿掘进准备队工人,从事风钻打眼工作,2005年10月在该矿所属集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粉尘作业的职业健康相关项目体检时,所查项目一切正常。2007年8月离岗体检时,肺部X光胸片显示两肺血型播散型肺结核(不排除)。

接到此报告后,他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同年12月辗转至省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职业病科。该单位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向他提供有关职业病诊断用空白表格一套,并根据职业史和系列的胸片资料,结合临床检查资料将其诊断为患有Ⅱ+期煤工尘肺。2008年2月,该市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收到企业要求进行职业病鉴定的书面申请,其鉴定理由为该矿井下防尘工作一直作得比较好,而且能够按时为接触粉尘的作业者发放合格的3M防尘口罩并且督促其在上岗时正确佩带和使用,他在此工作期间不足4年不可能发生如此严重的尘肺病。

1.2 病例二基本情况:

某男,74岁,某国有企业退休工人,曾经从事接触粉尘的作业,21年前被市尘肺病诊断组诊断为尘肺观察对象。在2003年复查时,他分别先后到两家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了复查,其诊断结果分别为Ⅰ期矽肺、观察对象,劳动者本人对以上两种结果有异议,提出要求进行职业病鉴定的申请。

2 鉴定经过

2.1 病例一

受理了要求进行职业病鉴定的申请后,于2007年2月派监督员陪同病人及单位代表核实患者身份后,到第三方有职业健康体检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了粉尘相关项目的职业性体检。并且到市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了肺结核方面的相关检查.按照程序到卫生厅监督处抽取了参加鉴定专家的名单,调查阅读了患者的系列胸片,核实并获取了患者的职业史证明材料,调阅了职业病诊断的书面材料,调取了其在此期间工作场所的粉尘作业现场的测尘资料。所使用的测尘仪器为矿用粉尘测试仪器,呼吸带高度,流量10L/min,采样15min,滤膜称重法,浓度(PC-STEL)分别为3.0至6mg/m3,符合≤6mg/m3标准[1]。他在第三方有职业健康体检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自觉症状以疲乏无力、上楼梯后气喘为重,一般情况良好,血压、内科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血、尿常规化验、肝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肺功能检查异常。高仟伏X光胸片显示:两肺二级密集度小阴影超过4个肺区,右上有聚集。

调查完毕后,组织召开了由职业病鉴定专家、厂方代表、患者本人及家属参加的职业病诊断鉴定会。在会上,通过了解和仔细阅读系列胸片,专家认为,2005年患者的胸片不是其本人的胸片,但是依据职业史、对照标准胸片、阅读患者的系列胸片,结合实验室的检查和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没有证据否认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五位专家一致同意Ⅱ+期煤工尘肺的结论。

2.2 病例二

卫生监督所接受了患者的受理申请后,分别调取了患者的职业病诊断资料以及历年来的病例资料,并在监督员、厂方代表的陪同下,做了职业健康检查,根据职业病诊断鉴定的要求,专家经过认真讨论与分析,专家一致同意Ⅰ期矽肺的结论。

3 讨论

职业病鉴定与职工个人、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客观、真实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是进行职业病鉴定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职业病诊断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本例中,第一例患者临床症状、X线胸片特征等均符合Ⅱ+期煤工尘肺的诊断,但是其接触粉尘时间不到4年,现场粉尘浓度不超标,同岗位(工龄比他长)及企业其他职工无类似症状,这些情况又与他的临床症状相左,多家临床医院对他的诊断也排除了其患有肺结核的可能,因此,有理由怀疑他可能隐瞒了其他职业史。确切的职业史证明在职业病的诊断鉴定过程中非常重要。本案例中在职业病的鉴定过程中,由监督部门的两位监督员到用人单位的人事劳资部门查阅了相关人事档案后取得书面职业史证明材料并加盖单位公章后确认,并得到患者本人的认可。

本案例中他2003年3月开始在该矿从事粉尘作业,但是企业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32条的要求,组织其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引发他和企业之间的严重纠纷。2005年10月,由于用工制度的变化,他由原来多经公司人员的身份变为某人力公司派往该企业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因此,该企业委托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单位对他等同期上岗人员进行了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但在健康检查时,未核实上岗人员的身份,只是按照程序进行了相关项目的检查并拍摄了X光胸片。实际上,拍摄X光胸片的并不是他本人,他本人可能在到此企业之前就是职业病患者,只是没有作出确切的诊断结论而已。由于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疏忽和不严谨,导致有职业损害或有职业禁忌症人员从事了接触粉尘的作业,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了严重的职业病,不仅给他个人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健康损害,而且给企业增添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本案例中病例二在进行职业病复查时,未告知职业病诊断机构真实的复查情况,其在第一家诊断机构诊断了Ⅰ期矽肺,接着他又到第二家诊断机构进行复查,诊断为观察对象,出现了不一致的诊断结论。

4 体会

由于用人单位用工制度的多样化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流动性、不稳定性,给用人单位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32条的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的要求,用人单位应严格依法办事,并要仔细核实人员身份,杜绝冒名顶替现象的发生,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用人单位在组织离岗后尘肺观察对象的复查时,一定要有单位人员组织或陪同,避免重复诊断。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管理,加强对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宣传、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职业病防治意识。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要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资料。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大监督执法检查力度,促使企业进一步遵守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要求。同时要加强对职业病诊断机构等职业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普及医务人员的职业病诊断知识,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诊断,尽量减少职业病诊断争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9.

新诊断1512例尘肺病例情况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2010年经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尘肺诊断组集体讨论新定诊尘肺病1 512例,其中Ⅰ期尘肺1 508例,Ⅱ期尘肺3例,Ⅲ期尘肺1例;男性1 206例、女性306例。已定诊的晋期诊断病例98例不在新诊断范围。

1.2 诊断标准

2009年11月1日前按《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2)诊断,之后按《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诊断。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录入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以undefined表示,并计算百分比。

2 结果

2.1 新诊断尘肺的病种分布

2007—2010年新诊断尘肺共8种,其中矽肺601例(39.75%),铸工尘肺220例(14.55%),石棉肺209例(13.82%),水泥尘肺183例(12.10%),滑石尘肺164例(10.85%),电焊工尘肺70例(4.62%),煤工尘肺54例(3.57%),炭黑尘肺11例(0.73%)。各年尘肺病种构成见表1。

2.3 各类新定诊尘肺发病年龄分析

新诊断尘肺病患者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92岁,平均年龄(53.50±9.29)岁。新诊断尘肺发病年龄见表2。

2.3 各类新定诊尘肺发病工龄分析

新诊断尘肺病患者最短接尘工龄3 a,最长接尘工龄45 a,平均接尘工龄(22.27±7.98) a。见表3。

3 讨论

在全国职业病患者当中尘肺病是影响工人健康最为严重的一种疾病[2],不仅损伤患者的呼吸功能,最终导致患者心肺功能的衰竭,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2010年,全国报告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7.42%[3],是我国目前最严重的职业病。我市尘肺病种分布比较广泛,在法定的12种尘肺中,除铝尘肺、云母尘肺、石墨尘肺和陶工尘肺外,其余病种均有病例发生。天津市作为大型加工型工业城市,尘肺发病以矽肺、铸工尘肺、石棉肺和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为主要病种。这5种尘肺占新诊断尘肺病例总数的91.07%,主要分布在建材、机械、冶金和轻工系统中,仍然是我市尘肺病防治重点行业。各种尘肺发病年龄平均53.50岁,平均发病工龄22.27 a,大部分国有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管理相对正规,具备一定的防尘措施,尘肺发病工龄一般在15~20 a以后,很少有短期内发病病例[4]。

我院历年新诊断尘肺病例数的变化,并不能完全代表我市尘肺病发病实际变化。前些年因一些企业濒临倒闭或处于停产状态,导致企业内主管工业卫生部门无人负责,致使尘肺无人管理,工人未定期进行健康检查[5],患者没能被及时发现检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起施行后,宣传贯彻和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工人自我依法保护和依法诊断意识有了显著提高,要求诊断的患者也增多。尽管有些人已脱离粉尘作业多年,但仍然陆续发病。这更加说明尘肺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即使脱离了粉尘作业或退休后仍有可能发生尘肺[6]。

总之,企业应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因素,配置完善的防护设施,将有害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加强个体防护,定期安排接尘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7]。在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时,不但要对岗中的接尘人员进行检查,而且要对离岗的既往接尘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职业病防治院2007—2010年尘肺病诊断情况,为尘肺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SPSS 17.0软件包对新诊断尘肺病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新诊断尘肺病例1 512例,其中矽肺601例(39.75%),铸工尘肺220例(14.56%),石棉肺209例(13.77%),水泥尘肺183例(12.11%),滑石尘肺164例(10.85%)。新诊断的尘肺病患者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92岁,平均年龄(53.50±9.29)岁;最短接尘工龄3 a,最长接尘工龄45 a,平均接尘工龄(22.27±7.98)a。结论 尘肺发病以矽肺、铸工尘肺、石棉肺和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为主要病种。这5种尘肺占新诊断尘肺病例总数的91.07%,主要分布在建材、机械、冶金和轻工系统中,这4个系统是天津市尘肺病防治重点行业。对离岗的既往接尘人员也要进行职业健康监护。

关键词:尘肺,诊断,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德鸿.职业病医师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87-93.

[2]梁友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6-147.

[3]中华人们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全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EB/OL].www.n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2011-5-17.

[4]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8-254.

[5]陈燕,唐华,常筑平.1971-2008年贵州省职防院851例住院新诊断尘肺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9,24(3):134-138.

[6]王明阳.安徽省尘肺流行病学分析及发展趋势[J].疾病控制杂志,2005,9(6):604-608.

5例绵羊尘肺自然病例的病理观察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从甘肃酒泉金塔县农家分别购买临诊有程度不等呼吸困难的成年绵羊5只。放血致死后剖检、取材。

1.2 方法

1.2.1 眼观病理检查

5只绵羊血致死后, 进行常规病理剖检, 仔细观察各肺脏、支气管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的形态、大小、色泽、弹性、质地等;然后, 每例肺脏分别切取尖、心、膈、副叶各一块 (大小为1 cm3) , 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各一块分别固定于100 m L/L中性福尔马林中。

1.2.2 组织病理检查

组织材料按常规脱水、透明, 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 (Del Rio-Hortega氏法) 、弹性纤维染色 (Weigert氏法) 和胶原纤维染色 (van Gieson氏法) , 光学显微镜观察, 图像分析系统分析。

2 结果

2.1 眼观病理变化

5例病羊临诊均有程度不等呼吸困难症状。病理剖检显示, 3例病羊肺脏程度不等的肿大、重量增加, 肺脏表面与切面有多少不等的粟粒大小灰白色病灶, 局部肺组织质地变实在。5例病羊肺脏尖叶、膈叶、心叶的边缘均有黄褐色斑点与条纹, 甚至黑色斑点。病羊肺脏切面支气管管壁明显增厚, 管腔缩小, 管腔中有多少不等的黏稠分泌物。病羊纵隔淋巴结和支气管淋巴结均有程度不等的肿大、充血、水肿, 表面色暗灰甚至呈砖灰色, 切面灰白、湿润, 在灰白色的背景上常常有褐色、黑褐色或暗黄色斑点。

2.2 组织病理变化

2.2.1 肺脏变化

5例病羊肺脏均表现程度不等的尘肺病变, 其中3例有较为严重尘肺病变。病羊尘肺病变呈局灶型和弥漫型。

局灶型:尘灶与尘细胞结节呈散在分布, 多位于血管周围、细支气管周围、肺泡隔和肺胸膜结缔组织中。尤其在细支气管管壁周围常有大量粉尘积聚, 其周围常有结缔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大量浸润 (图1) 。通常较大的尘灶局部有大量散在的尘细胞或小尘灶, 也可见较大的尘细胞结节。在终末细支气管与呼吸性细支气管的交界处, 常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病羊肺泡隔因尘细胞和尘细胞结节的聚集以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程度不等的增厚 (图2) 。病羊肺间质毛细血管周围也常常分布着多少不等的尘细胞和小尘灶, 尤其在与细支气管伴行的小血管周围较多。有的血管周围尘灶虽少, 但仍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在严重病例, 甚至在肺胸膜下的结缔组织中, 也可见尘细胞和小尘灶。

弥漫型:尘灶与尘细胞弥漫性分布于整个肺组织中。各级细支气管周围均有呈弥漫性分布的小尘灶尘、细胞及尘细胞结节。同时, 尘细胞浸润局部与尘灶周围均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此外, 还有大量弥漫性分布的尘细胞和散在状分布的小尘灶, 它们多分布于几个肺泡相邻的区域, 其肺泡隔明显增厚, 肺泡隔有大量增生的细胞成分, 包括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 其中还夹杂大量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等。上述病变严重时可波及大片肺组织。

除尘灶与尘细胞结节病变外, 病变肺组织均有程度不等巨噬细胞性肺泡炎区 (图3) 。细支气管黏膜上皮有的变性、坏死、脱落, 管腔及周围均有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广泛浸润。周围肺泡常可形成扩张和肺气肿区。到后期随着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肺泡腔萎缩, 有的病变区域结缔组织大量增生, 导致肺组织出现程度不等纤维化。

2.2.2 支气管及纵隔淋巴结变化

5例病羊的支气管与纵膈淋巴结, 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尘灶和尘细胞结节广泛分布。有的呈小灶状散在分布, 有的淋巴结中小灶相互融合为结节或大团块而波及较大范围, 尘灶和尘细胞结节所在部位的淋巴细胞程度不等坏死崩解。后期, 在尘灶或尘细胞结节周围有大量的结缔组织增生 (见图4) 。严重的病例, 整个淋巴组织被大量的尘细胞或尘粒所取代, 淋巴结内出现广泛纤维化区域。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甘肃酒泉金塔县绵羊中存在着尘肺。5例中3例尘肺病变较重、2例相对较轻。组织病理变化表明, 粉尘在病羊肺内大量积聚呈局灶型和弥漫型尘肺病变。在局灶型中, 尘灶与尘细胞结节呈散在分布, 多位于血管周围、细支气管周围、肺泡隔和肺胸膜结缔组织中;而在弥漫型中, 尘灶与尘细胞弥漫性分布于整个肺组织中。各级细支气管周围均有呈弥漫性分布的小尘灶尘、细胞及尘细胞结节。尘细胞浸润局部及尘灶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 肺泡隔显著增宽, 肺组织出现局灶性或较大范围纤维化。同时, 周围肺组织中有程度不等的巨噬细胞性肺炎。

陈怀涛等 (1989年) [1]报道了甘肃省马类动物气喘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理发生, 病变肺组织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血管周围炎、间质性肺炎以及无机粉尘的巨噬细胞灶和结节。认为马类动物气喘病是一种由外界吸入的无机尘与有机尘所致的混合性尘肺。陈怀涛等 (1992年) [4]进一步报道的甘肃省河西地区猪尘肺也表现为局灶型和弥漫型, 组织上主要变化为多形态的粉尘粒在肺间质尤其细支气管周围与肺泡隔沉着, 同时引起了慢性增生性炎症反应, 但未见单核细胞性肺炎。在肺的粉尘灶和尘细胞结节处, 有十分明显的形状各异的矿粒, 经矿物与元素分析表明其为铝硅酸盐性无机尘肺。贾宁等[5] (1998年) 分别报道了单峰驼和双峰驼尘肺病变, 其性质也为铝硅酸盐性无机尘肺。本研究观察到的绵羊尘肺病变, 既有无机粉尘引起的尘灶性病变, 也表现的单核细胞性肺炎。可以判定5例绵羊尘肺病例也为无机尘肺与有机尘肺的混合性尘肺病变。

甘肃省河西一带风沙尘土大、家畜饲养管理粗放, 家畜在尘土飞扬的环境中饲喂发霉变质的草料时, 不仅吸入了大量的无机尘粒, 而且也吸入了某些放线菌、霉菌及其孢子引起。而本研究绵羊尘肺的发生也表明, 当地风沙土尘也大, 植被破坏严重, 农舍空气中自然粉尘和麦草土尘等无机尘粒含量较高;且空气中悬浮较多霉菌及其孢子 (来自各种霉变饲料及其它发霉物) 。所以, 可以肯定这是导致金塔县绵羊混合性尘肺发生的重要因素。然而, 关于金塔县混合性尘肺中无机粉尘的成分及有机尘肺的具体来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对5例购自金塔县成年绵羊的肺脏、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 5例绵羊肺脏均有程度不等的尘肺病变。绵羊尘肺病变可为局灶型或弥漫型。局灶型尘肺表现为, 尘细胞结节与尘灶呈散在分布于肺泡隔、细支气管周围和肺胸膜结缔组织中;弥漫型尘肺则尘细胞与尘灶弥漫性分布于整个肺组织中。在尘灶周围常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局部结缔组织程度不等增生, 肺泡隔显著增宽, 肺泡腔萎缩。同时, 5例病羊肺脏均有程度不等单核巨噬细胞性肺炎。病变肺组织周围有程度不等肺气肿区。5例病羊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均有严重的尘灶和尘细胞结节。

关键词:绵羊,尘肺,病理变化

参考文献

[1]陈怀涛, 朱秀琴, 倪景宝, 等.甘肃省马类动物气喘病病理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 1989, 20 (1) :55-59.

[2]陈怀涛, 马卓, 朱宣人, 等.动物尘肺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 1994, 25 (1) :84-90.

[3]陈怀涛, 马卓, 朱宣人, 等.甘肃省动物尘肺的病理学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1992, 27 (2) :93-98.

[4]陈怀涛, 朱宣人, 马卓, 等.猪尘肺的病理组织学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 1992, 6:11-13.

[5]贾宁, 陈怀涛, 朱宣人, 等.双峰驼尘肺的研究[J].中国兽医学报, 1998, 18 (2) :186-190.

[6]付承英, 肖长义, 屈峰, 等.免疫抑制剂对实验性矽肺的影响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 2004, 20 (18) :1845-1846.

[7]朱建伟, 孙付军, 李贵海, 等.尘肺清颗粒防治大鼠实验性矽肺的病理观察[J].中国职业医学, 2006, 33 (6) :437-440.

尘肺病例 篇4

关键词:尘肺,新病例,分布情况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尘肺病是严重降低劳动能力、致残和影响寿命的职业病,在世界各国都是职业病工伤赔偿的主要疾病[2],我国是世界上尘肺病病例最多的国家。潍坊市的职业病主要是尘肺病,我市所有经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及潍坊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尘肺病的患者资料均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为了解潍坊市新发尘肺病情况,探讨发病规律,进而为尘肺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我们收集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相关数据做了如下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潍坊市辖4区及其8个县级市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新诊断尘肺病患者,共122例。

1.2 方法

对潍坊市122例新诊断的尘肺病患者监测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并从尘肺病病种、行业、发病年龄、接尘工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病期及病种分布情况

新发尘肺病病例122例,其中Ⅰ期117例,占95.90%;Ⅱ期4例,占3.28%;Ⅲ期1例,占0.82%。新发尘肺病病例以矽肺居多,电焊工尘肺次之,其中1例I期、1例II期矽肺病患者发现合并有肺结核。见表1。

2.2 不同行业分布情况

机械行业新发尘肺病病例数最多(72例,占59.02%),建材、有色金属次之,见表2。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3 年龄分布情况

患者年龄31~80岁,平均年龄50岁。各年龄段均有新发病例,年龄构成以35~64岁为主(100例,占81.97%),其中,35~44年龄段发病最密集。见表3。

2.4 接尘时间分布情况

患者平均发病工龄为16.77 a,新发病例多集中在6~30 a工龄段(96例,占78.69%)。工龄在20 a内的尘肺患者中新发尘肺病病例数量有随工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见表4。

3 讨 论

全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1981—1986年矽肺平均发病年龄为49.1岁,平均发病工龄为14.4 a[3];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共同发布的《煤矿职业危害防治调研技术报告》显示,2000年至今,我国尘肺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7.0岁,平均发病工龄为21.4 a。潍坊市2009—2011年尘肺病平均发病年龄50.0岁,平均发病工龄16.8 a,均小于我国尘肺平均发病年龄及平均发病工龄。

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研究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山东省新发尘肺病病例2 854例, Ⅰ期2 614例,占91.60%;Ⅱ期220例,占7.70%;Ⅲ期20例,占0.70%[4]。45~54岁诊断率最高,病种主要是矽肺和煤工尘肺,占新发尘肺病患者的86.06%。以矿山主要工种为主,1970—1989年开始接尘的患者发病率居首。实际接尘工龄以20~29 a居首。以煤炭、有色金属、机械等行业患者最多,占新发尘肺病的72.46%;主要分布在烟台、淄博、泰安、济南和临沂5个市,患者人数占全省新发病病例的82.81%。尘肺病防治的重点地区为矿业基地,主要为矽肺和煤工尘肺。我市尘肺病例发病情况与山东省总体情况基本相符。

122例新诊断的尘肺病病例中,Ⅰ期占95.90%,Ⅱ期占3.28%,Ⅲ期占0.82%,可见,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潍坊在尘肺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接尘工人发病病情较轻,I期居多。但潍坊尘肺平均发病年龄及平均发病工龄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Ⅲ期尘肺比例偏高,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本市地少人多,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入企业,且参加工作年龄普遍较小。大量尘肺病患者在壮年就丧失劳动能力,很多家庭因有尘肺病患者再度因病返贫,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负担,成为部分农村地区的不安定因素,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应引起各级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潍坊市新诊断的尘肺病以矽肺为主,电焊工尘肺次之。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潍坊本地机械制造业相对发达有密切关系。潍坊新发的尘肺病病例中,实际接尘工龄以11~20 a居首,而山东省新发尘肺病病例中,实际接尘工龄以20~29 a居首。4例II期尘肺患者、1例Ⅲ期尘肺患者、2例合并结核的尘肺病患者均属于矽肺,进一步分析网络直报资料,我们还发现2例合并结核的尘肺病患者年龄分别为41和48岁,接尘工龄分别为15、5 a,均短于本市尘肺平均发病年龄(50岁)及平均接尘工龄(16.77 a),说明矽肺对本市接尘作业劳动者危害较其他类型尘肺更严重;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接尘工在生产性环境中并非单纯接触石英粉尘,更多的是多种粉尘共同存在,应考虑混合粉尘对接尘工产生的联合作用;工人的个体因素和健康状况也对尘肺的发生起一定作用;机械制造业特别是铸造车间粉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虽然配备了防尘用品,但工人防护意识较差,防尘用品使用不合理;部分企业未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采取防尘防护措施。

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病危害有加大趋势,据报道,全国共60余万尘肺患者,而且正在以每年1万余名的速度增长。我市参与职工职业健康查体的单位多为成规模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大量小规模的乡镇企业并未组织职工参与职业健康检查,这些企业的尘肺病患者到底有多少尚未可知。为扼制尘肺发病,保障工人健康,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企业联合职业病防治、健康教育部门,经常性地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增强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人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正确有效防护的能力。(2)企业要大力推进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的落实,要为工人提供必备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和设施,改进工艺,改善工人作业环境。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组织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栏查,建立健康档案。(3)各级政府要协调合作,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的企业监管力度,对疏于管理的企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追究责任,保障工人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GBZ70-2002,尘肺病诊断标准[S].

[2]娄克俭,石平.天津市近十年新诊断尘肺情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6,22(18):1443-144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资料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243.

尘肺病例 篇5

关键词:尘肺,电焊工

随着经济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 由于接触各种粉尘而引发的尘肺病日益引起重视, 已有研究发现, 近年上海市尘肺发病出现了新的特点[1,2]。为了解上海市某区尘肺的发病特点和规律, 我们对该区2006—2010年间尘肺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6—2010年间上海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收到的确诊的职业病报告卡。

1.2 方法

利用上海市职业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和上海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信息管理系统, 分别对某区历年发生的尘肺病例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按照卫生部、劳动保障部2002年4月18日发布的职业病目录名单 (卫法监发[2002]108号) 进行尘肺职业病种类的分类[3],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 (GB/T 4754-2002) 进行行业分类[4]。用Excel 2003及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尘肺基本情况

2006—2010年间, 上海市某区共有26 642例接触粉尘的工人进行了尘肺健康检查, 尘肺普查人数逐年增加, 尘肺病检出率2009年达高峰 (如图1和图2示) 。5年累积检出确诊的尘肺病例56例, 其中, 死亡病例为1例, 病死率为1.79%;现患病例55例, 占所有确诊尘肺病例的98.21%;并发肺结核1例, 并发结核率为1.79%。尘肺病例中, 本地户口的仅16人, 占28.57%;外来农民工为40人, 占71.43%。

2.2 尘肺种类分布

如表1示, 5年间某区尘肺发病类型以电焊工尘肺为主, 56例尘肺病例中, 电焊工尘肺27例, 占48.21%;其次为铸工尘肺和矽肺, 分别为15和8例, 占26.79%和14.29%。56例尘肺病平均发病年龄 (42.57±11.71) 岁, 平均接尘工龄 (11.48±8.86) a。

发病例数超过3例的病种中, 其他类型的尘肺病发病年龄最低, 为 (34.75±4.03) 岁, 发病时接尘工龄仅为 (5.52±4.25) a;其次为电焊工尘肺, 发病年龄为 (37.70±7.00) 岁, 平均接尘工龄为 (10.36±7.67) a;矽肺的平均发病工龄和接尘工龄最大, 分别为 (57.50±15.00) 岁和 (14.51±14.20) a。

注:对构成比进行卡方检验, χ2=6.44, P>0.05;对前4位进行方差分析, 平均发病年龄F=10.58, P<0.01;平均接尘工龄F=1.34, P>0.05。

2.3 尘肺行业分布

2006—2010年间的56例尘肺病例, 居于各行业首位的为机械行业37例, 占66.07%;其次为设备制造业和其他类别的行业, 均为5例, 各占8.93%;建材行业发生3例尘肺病例, 占5.36%;地质矿产 (采石厂) 和建筑业均发生了2例, 各占3.57%。

病例数超过3例的行业中病人的平均发病工龄, 最短的为建材行业, 平均 (36.33±4.16) 岁时发病;其他类别的行业平均发病年龄最大, 为 (47.60±19.27) 岁。发病时接尘时间最长的也是其他类别的行业, 平均接尘时间为 (13.80±14.50) a, 设备制造行业接尘工龄最短, 平均为 (7.10±4.53) a。见表2。

注:对前6位进行方差分析, 平均发病年龄F=1.81, P>0.05;平均接尘工龄F=1.17, P>0.05。

2.4 尘肺工种分布

从工种构成上看, 电焊工最多, 为27例, 占48.21%;其他不便分类的工种为11例, 占19.64%;成型工8例, 占14.29%。另外还有型砂工、清砂工等工种。

3 讨论

上海市某区拥有一10 km2的工业园区, 由于环境优势, 企业数目在全市占有很大的比例。近年来, 工业企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职业危害、职业病等一系列的问题。2006之后该区接触粉尘危害的工人不断增多, 2006—2010年内该区共有26 642例接触粉尘的工人进行了尘肺健康检查, 新发生的尘肺病例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因此, 出现了该区尘肺病普查人数逐年增加和尘肺病人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并于2009年达到高峰的现象。

尘肺病例中外来农民工占71.43%, 超过本地户口工人的3倍之多, 这与该区企业用工多为农民工有关, 农民工用工形势和制度问题和农民工尘肺问题的研究国内已有报道[5,6], 该区应特别加强对外来农民工的健康监护和健康教育。

2006—2010年间该区发生的电焊工尘肺占所有尘肺病例的48.21%, 反映电焊工尘肺成为该区尘肺病例的主导, 这与本市报道的近几年新发尘肺种类相吻合[1,2]。5年内该区发生的56例尘肺病人平均发病年龄为 (42.57±11.71) 岁, 平均接尘工龄为 (11.48±8.86) a, 低于上海市2004年及其他省份流行病学调查的平均结果[1,2,7], 这种尘肺的低龄化现象除了反映企业防尘措施或工人个人防护意识较差, 而致暴露粉尘浓度高之外, 还与该区普杳 (图1可看出) 、筛检、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 尘肺被早发现、早诊断有关。

比较该区发病例数超过3例的病种的发病年龄和病人的接尘时间可看出, 其他尘肺发病年龄最小, 发病时接尘工龄最短;其次为电焊工尘肺, 发病年龄为 (37.70±7.00) 岁, 平均接尘工龄为 (10.36±7.67) a;矽肺的平均发病工龄和接尘工龄最大, 分别为 (57.50±15.00) 岁和 (14.51±14.20) a。

该区尘肺病例以从事机械、设备制造和建材等行业为主, 而工种以电焊、成型工等为主。建材行业平均发病年龄最小, 仅为 (36.33±4.16) 岁;设备制造行业发生的尘肺病人平均接尘工龄最短, 仅为 (7.10±4.53) a。这与上述行业和工种的粉尘浓度相对较高, 接尘人数相对较多有关。针对上述特点, 该区应重点加强机械等行业的电焊工等工种工人的尘肺病防控工作。

该区目前已经全面启动对全区161家企业的主动监测和接触电焊工烟尘的2 152名工人的重点健康监护工作。事实上从图1和图2可看出, 由于该区职业卫生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监督监测、主动监测等工作, 又先后对粉尘危害比较严重的企业进行重点指导宣教、关停并转, 很明显, 2009年之后在企业接尘人数比往年继续增多的前提下, 尘肺病检出率却表现出了明显的降低, 这说明该区在防治尘肺方面的职业卫生工作已见初步成效。尘肺病是一完全可以预防的职业病, 通过加强主动监测、健康监护, 对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重点指导, 对接尘工人强化防尘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全方位综合防尘, 必然会控制尘肺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彭娟娟, 吴世达, 江伟良.上海市1949—2004年尘肺病发病情况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6, 23 (3) :220-223.

[2]毛翎, 周泽深, 王飞云.1996—2001年上海市新发尘肺患者特点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 2003, 30 (2) :20-21.

[3]卫生部、劳动保障部.职业病日录名单 (卫法监发[2002]108号) [S].

[4]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

[5]施瑾, 周泽深.上海市60例外来农民工尘肺发病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8, 21 (6) :380-381.

[6]吴希祥, 孙志杰, 王姬.国有煤矿农民工尘肺发病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06, 21 (1) :19-21.

尘肺病例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尘肺新发病例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网络平台数据库, 收集汇总2006~2010年我市辖区内由市级和省级职业病诊断组报告的《尘肺病报告卡》, 并逐一审核, 来源可靠。

1.2 方法

尘肺资料按数据库生成表分项统计尘肺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工种、发病工龄、发病年龄和行业分布等, 导入Excel, 再使用SAS8.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2006~2010年尘肺病发病情况

2006~2010年5年间累计新发尘肺病101例, 其中2006年8例, 占总病例的7.92%, 2009、2010年为21例和41例, 分别占总例数的20.79%和40.60%, 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01例中初次诊断尘肺Ⅰ期64例 (占63.37%) , 尘肺Ⅱ期28例 (占27.72%) , 尘肺Ⅲ期9例 (占8.91%) 。各年度尘肺病例数及期别情况, 见表1。2.2主要行业不同尘肺病种发病情况5年间煤炭行业尘肺新发病例最多, 共65例 (占64.36%) , 其次为建材行业21例 (占20.79%) ;此外依次为轻工6例、化工2例, 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94%和1.98%。101例尘肺病例中矽肺发病人数最多, 共72例, 占总病例数的71.29%, 其次为煤工尘肺27例 (占26.73%) 石棉肺2例 (占1.98%) 。见表2。

2.3 不同工种尘肺发病情况

101例尘肺新发病例工种分析结果, 以矿山尘肺患者最多, 占总病例数的72.28%, 尤其是煤炭行业主掘进、主采煤工, 分别占总例数的40.60%和18.81%。其次为石工9例 (占8.91%) 、纯掘进工7例 (占6.93%) 、破碎工6例 (占5.94%) ;发病年龄最小31岁, 最大76岁, 平均49.47岁;接尘工龄最短2年, 最长34年, 平均12.80年。其中瓷砖厂干燥工、破碎工及陶瓷厂喷色工种接尘工龄较短, 分别平均为4.04年、6.74年和9.70年。煤炭行业与建材行业尘肺的平均发病工龄分别为16.32年和9.31年, 经统计学检验,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

2.4 不同工龄、不同年龄的尘肺发病情况

5年间新诊断的101例尘肺患者中, 以接尘工龄10~19年最多, 43例, 占总病例数的42.52%, 其次为接尘5~9年, 共27例 (占26.73%) ;而工龄<5年的11例 (占10.89%) , 其中工龄2年内的1例, 3年内的5例。工龄≥30年的病例最少, 共8例, 占7.92%。由发病年龄来看, 以35~45年龄组最高, 共31例, 占总例数30.70%, 其次为45~55年龄组, 为27例, 占26.73%。可见5年间我市尘肺患者以中青壮年 (55岁以下) 为主, 占总例数59.40%;60岁以上病例24例, 占23.76%。见表4、表5。

3 讨论

3.12006~2010年间我市共发生尘肺新病例101例, 其中尘肺Ⅰ期64例 (占63.37%) , 尘肺Ⅱ期28例 (占27.72%) , 尘肺Ⅲ期9例 (占8.91%) 。2006年新发8例 (占7.92%) , 2009年、2010年分别为21例 (占20.79%) 和41例 (占40.60%) , 5年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一方面由于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卫生部门监督执法力度的加强, 健康监护和职业病诊断工作进一步完善, 获得职业健康检查和主动申请职业病诊断的人数逐年增多, 使患者能够较早地、及时地发现和诊断, 因此发现的尘肺患者亦增多;另一方面说明我市粉尘危害仍较为严重。

3.2尘肺种类主要为矽肺和煤工尘肺, 分别占总例数的71.29%, 和26.73%。且病例主要集中在煤炭和建材行业。工种分布:矿山系统以主掘进工, 采煤工发病居多;建材行业以石工、破碎工为多, 因此煤炭和建材这两大行业是我市近期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此外, 在加大对重点工种如主掘进、采煤工及石工、破碎工的职业健康监护和监测力度的同时, 对近年来陆续出现新病例的陶瓷厂喷色工种 (平均工龄9.70年) 和瓷砖厂干燥工种 (平均工龄4.04年) , 亦应引起高度重视。

3.3我市尘肺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9.47岁, 平均发病工龄为12.80年。平均发病工龄较1997~2001年的18.45年缩短近6年[1]。其中煤炭与建材行业尘肺的平均发病工龄分别为16.32年和9.31年, 经统计学检验,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这说明我市建材行业粉尘危害较突出, 这可能与建材行业接触的多为矽尘, 且大部分为乡镇和合资企业, 职业卫生法律意识较为淡薄, 没有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尘措施, 劳动者又多为农民工, 文化素质低,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长期在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环境下工作, 缺少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从而加重了粉尘的危害。

3.4尘肺患者主要是男性, 发病年龄以55岁以下青壮年为多 (占59.40%) , 其中45岁以下病例占32.67%。60岁以上新发病例占23.76%, 而60岁以上工人, 多为已脱离粉尘作业的退休工人, 由于尘肺的发病有较长的潜伏期, 在脱离接触后仍有可能发生, 因此应严格按照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的要求, 进行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这也是我市今后健康监护工作需要重点加强的方面。

以上情况, 说明我市今后尘肺病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 严格遵循三级预防的原则, 定期开展粉尘监测监督工作, 在矿山开采和破碎等行业中实行湿式作业等, 完善除尘装置, 把粉尘浓度降到国家卫生标准以下[3]。同时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发现问题, 及时整改。积极开展职业卫生教育, 做好个人防护, 加强对重点行业 (煤炭、建材) 、重点工种 (主掘、采煤、石工、破碎工) 和特殊工种 (喷色、干燥工) 职业人群的健康监护工作, 从而遏制尘肺病例的上升趋势。

参考文献

[1]陈新俤, 罗颖, 魏木水, 等.福建省1997~2001年尘肺病发病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 2002, 8 (6) :31-32.

[2]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尘肺病例】推荐阅读:

尘肺案例06-07

病例资料05-14

病例讨论06-14

疑难病例07-01

病例汇报07-10

麻疹病例07-11

病例体会08-06

病例分析08-22

报告病例09-01

病例观察09-12

上一篇:论文质量下一篇:受体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