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质量

2024-09-21

论文质量(精选12篇)

论文质量 篇1

“吸引好论文, 培育好作者。这是我们下一步努力要做的。”冯长根说。

2011年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 中国科协公布了2010至2011年度我国化学等22个学科发展状况、未来趋势, “十一五”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状况和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1 003种科技期刊发展状况。

“近年来, 各学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基础研究体系, 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着眼科技改善民生。”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说。

白春礼表示, 过去两年我国在航空、航天、兵器和能源等战略性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完成了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 今年转入工程发展阶段, 2014年首飞。在转基因抗虫棉育种领域, 成功研制出了单价、双价转基因抗虫棉, 打破了跨国公司垄断, 抢占了国际生物技术制高点。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表示, 截至2010年底, 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共有198个, 占全国同类组织的11%。主办和参与主办刊物1 003种, 占同类期刊的四分之一。

据悉,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 (2011) 》是继2007年、2009年之后, 中国科协第三次发布全国学会发展报告。

“中国科协英文版期刊国际化发展态势良好。据统计, 2010年底, 中国科协英文版期刊共有70种, 其中51种加入国际期刊平台, 占72.9%。”冯长根说。

中国科协学会与学术专门委员会委员陈运泰院士介绍说, 《期刊引证报告》 (2006至2010) 共收录中国内地科技期刊346种, 其中中国科协科技期刊179种。2010年, 《工程索引》核心库收录中国内地期刊226种, 其中中国科协科技期刊89种, 较2006年增加27种。

对于目前部分学术论文质量不高的情况, 冯长根表示, 这主要是学术论文信用方面出了问题, 对好论文缺乏激励举措。

“吸引好论文, 培育好作者。这是我们下一步努力要做的。”冯长根说。

(摘自《新华网》)

论文质量 篇2

通过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认证检查,有利于提高企业药品生产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够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能够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生产管理人员,促使其改变传统的药品生产的管理观念和方式。尽管企业通过了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现场认证检查工作,但是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需要保持这种认证检查状态,这样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药品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制药企业的蓬勃发展。

一、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

1、加深对GMP内涵的理解培训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为GMP,药品生产企业实行GMP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避免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交叉污染、混淆以及降低各种差错的发生,从而使企业生产出的药品能够符合产品质量标准。例如空气净化系统、制药用水设备和生产设备的选用、操作方法、清洁方法以及对设备的维护保养环节都是不允许对药品产生污染的;物料、中间产品、成品定置管理;各种明确的物料和生产状态标识;严格监督复核各生产工序的生产操作过程和中间产品、成品检验;各生产工序物料平衡以及各工序清场效果,都是避免药品生产过程中发生混淆、污染和差错的重要管理环节。GMP是由在整个药品生命周期内影响药品质量的每个环节共同组成的一个庞大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了更好的理解、执行就需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因此,企业需要定期开展有效的药品质量培训工作,对每一位生产操作人员、生产管理人员都要进行系统、全面、有效的培训工作、增加员工质量意识、熟练规范化操作、对自己操作岗位的每一个关键控制点都要烂熟于心,从而能够在药品生产的`最基本环节如:各岗位物料、中间产品的收发、生产、转出等相关环节提供最基础的质量保证。

2、针对问题进行重点培训

对于认识不深刻、检查发现问题比较多以及曾经出现过质量事故的生产环节,要进行专门、专项的重点培训,要结合事例加深对GMP相关条款的理解。

3、对新进、转岗员工的培训

对于刚来到企业的新员工、企业内部岗位转换人员也需要进行重点培训工作,主要的培训方向是员工原有岗位与新岗位工作内容转变方向。如果员工之前从事的工作就是制药或者是企业内部员工的岗位转换,需要进行的培训内容与现在所从事的岗位相关即可,如果是新来到企业的员工则需要进行企业管理制度、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标准化操作程序等涵盖企业质量管理全方位的岗位培训工作,更有利于员工在新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规范药品生产验证工作

从起施行的新版GMP,强调对验证文件管理方面的技术要求。在日常生产中,验证和再验证工作是需要有总体计划的,工艺验证、公用设施和系统、设备和清洁的验证等各项验证工作也需要按计划认真的开展实施。如果拟要进行生产设备、生产操作过程、工艺参数等发生改变,与以往不同的是要启用变更程序,在变更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对变更产生的质量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并要具有相关的验证数据作为保证,随意的变更活动是遭到禁止的。

三、重视原辅料、包装材料的管理

1、保持来源相对稳定

原辅料、包装材料的来源应保持相对稳定,才能最大程度地在药品生产的源头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如中药的产地不相对稳定,则其药材有效成分及含量可能会有较大的区别,从而导致同一提取工艺、生产线生产出来的浸膏出膏率及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又如,以淀粉制浆作黏合剂,由于不同淀粉生产厂家所用的原料及工艺不同,致使淀粉糊的黏性也可能不同,在制粒过程中就可能出现颗粒松软或过硬现象,导致无法压制出符合要求的中间产品。

2、主要原辅料变更应进行工艺验证

变更主要原辅料的来源可能会使产品的生产工艺出现问题,也有可能会对成品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产品不同程度的波动。所以在变更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原辅料的变更产生的影响进行质量风险评估,而后对产品进行工艺验证,使变更对产品质量影响的风险最小化。应该分步进行产品的变更工作,首先可以小试,接着中试,最后再进行产品的正常批量生产。在产品验证、评估合格后,需要及时的将验证数据制成工艺文件,然后向相关部门发放。

3、建立与供应商的联系

当所供物料出现质量问题时,应及时向供应商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查处并制订防范措施;当供应商生产条件、质量标准以及其他条件发生变更时,应及时获取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在每年的1月份对供应商上一年的供货质量进行统计,内容包括产品名称、供货批次、数量、交货时间准确度、检验合格率、质量差错情况、售后服务等。

四、完善生产现场管理

1、完善生产管理文件

企业在GMP改造过程中,由于时间仓促或人手紧张等原因,可能会使文件编写欠周详,且企业的生产经营在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对于没有完善的制度、程序,要及时完善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适应GMP管理动态发展的要求。

2、严格执行文件

企业在GMP认证时都制订有完善的管理文件,但一些企业通过GMP认证后,便将其束之高阁,一线员工甚至根本看不到,自然就难以贯彻执行了。企业应严格执行文件,对于违反文件规定的员工视情况进行批评、惩处。

3、控制污染与混淆

车间质量管理人员要加强日常生产操作过程中的检查、监督、指导工作,内容包括批生产结束时的批清场和更换品种的彻清场,生产开工前的检查确认;同一生产操作间不同生产线之间是否有防止混淆的措施;操作间、设备、容器、物料均有明显状态标志;生产过程中是否有防止粉尘产生和扩散的措施;现场是否有该岗位的标准操作规程(SOP)等。

五、认真做好自检工作

每年应进行2-3次自检,2次自检时间间隔不得超过6个月。在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及时调整或增加自检频次:公司组织机构、产品剂型、生产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等发生重大变化时;有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出现严重的质量投诉或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警告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其要求发生变更时;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程序进行了重大修改时;即将接受上级部门GMP检查的。

六、结语

综上所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有利于提高药品生产管理的水平。因此,需要企业加强重视、加强管理,保证企业在认证后仍持续保持认证状态,并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提高我国药品生产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严把研究生论文质量关 篇3

南开大学始终注重建设清正的学风,针对近年来高校发生的一些学术不端、学风不正现象,该校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并制定了《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暂行办法》。南开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佟家栋表示,此次启动的“反抄袭检测”,是利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软件,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去除引用文字后,重复比超过20%的即属不合格,退回各学院责成指导教师对检测结果予以认定、说明或督促学生修改,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经过讨论后将意见反馈给研究生院。一旦被认定为抄袭,该学生将不得参加答辩,严重者将无法毕业。

董志强:反抄袭软件的积极意义

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目前各高校使用的反抄袭软件大都是清华大学做的,这款软件已经试用好多年,现在比较成熟了,所以才开始正式使用。以前只能对比重复率,现在还可以区别引证。引进这个软件,主要是为了端正学风。软件数据库收录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有公开发表的论文,它可以告诉学生,如果再抄袭,是很容易被发现的,这个对很多人来说是压力,但却可以有效减少论文抄袭现象。

此系统开始是在各高校内部使用,现在是强制所有研究生论文接受检测。通过严格把关,防止不端行为对学校和个人产生不好的影响。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下,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还是有其积极作用的。但系统本身也存在漏洞,还需要不断地完善。特别是像文科类的讨论问题举例、案例讨论,引用的就较多,但检测仍会将其认为是抄袭,理工科的就会好一点。

对于此软件的引入,学生不必太恐慌,毕竟这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如果认为有问题,学生是可以申诉的,最后还是要由人来认定的。

检测软件的作用毕竟有限。仅靠检测软件能杜绝论文抄袭,能有助于论文质量提高吗?恐怕很难。我曾听学生说,有人干脆交一个与自己毕业论文风马牛不相及的电子版本用于通过反抄袭检测,但实际答辩的是另一篇论文。另外,如果学生抄袭他人未发表的作品,抄袭他人小范围交流的内部文稿,都是难以检测出来的。

此外,目前高校使用的“反抄袭”系统的硬伤还在于只能很肤浅地检测论文里有没有重复的部分,对于观点上的抄袭就无能为力了。作为指导教师,只有尽职给学生看论文,才能减少抄袭现象的发生。

所以,“反抄袭”只是一种手段。如果由此种好的机制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让学生们受到警示不再去抄袭论文,这才是开展“查重”最大的意义。

熊丙奇:论文抄袭为何难以杜绝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近年来,一起起触目惊心的抄袭行为引发舆论高度关注。有的说学生求学观念错位,上学只为了混一张文凭,抄袭不过是“混”的一种表现;有的说学生诚信教育缺失,连基本的学术道德观念也没有;有的说大学教育管理混乱,只图办学规模,不图办学质量;有的指责导师不负责任,这么明显的抄袭也没有“发现”;还有的认为学术不端惩处尺度太宽,纵容了越来越多的抄袭行为。

这些分析不无道理,在当下,确实需要端正学风和教学风气,加强对学术不端的惩罚,同时也应从更深层次审视、关注现行研究生培养制度的设计和运行。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学位还是学术、过渡性学位还是终结性学位上一直存在困惑。基于学术、终结性学位的培养模式,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求学期间具备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因此,在两年到三年的学制中,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同时在求学期间发表若干篇论文。但随着社会发展,硕士研究生不全都是学术和终结性的,合理定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定位,既应与目前学生攻读研究生的意图一致——有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研究生读研是为了做学术研究;也应当与研究生的培养资源一致——我国在校研究生规模已经超过100万,导师根本无暇指导每个硕士研究生做学术研究;同时,还需要与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一致——社会提供的研究型岗位十分有限,毕业之后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比例较低。

确立科学而明确的研究生培养定位,才能避免论文的“异化”。研究生培养阶段,对学术论文的“一刀切”要求日益成为一种普遍性趋势。近几年来,连重在培养“实战能力”的MBA、MPA、工程硕士,也纷纷要求学生写大篇幅的毕业论文,抛开导致论文质量下降、学术期刊版面腐败、拼凑抄袭等学术不端频发不谈,这种做法本身有违培养定位,有浪费教育资源、浪费受教育者精力之嫌。

研究生培养中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导师。反观现实,导师的责任也难落到实处——招生环节,是学校负责笔试和面试;培养环节,是学校的发表论文规定代替导师负责;论文答辩环节的制度设计,降低了导师对论文质量把关的责任……对学生的表格式管理、数量指标管理,异化着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导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培养质量真正负责。这也正是治理高校学术不端的必由之路。

当然,不管我们在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着怎样的改进空间,这些都不能成为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的借口。我国已经是“研究生教育大国”,但大国之大,不在数量。受教育的过程本就是获取知识、涵养精神的过程,研究生教育更应如此。别让一起更比一起“牛”的论文抄袭行为亵渎知识的纯净、教育的神圣,消解社会对“研究生”群体的认同感。

林杰:怎样才能把好毕业论文关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学位论文是在校学习的总结,是学生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没有学位论文,高等教育是不完整的。但是现在很多情况下,论文的意义被扭曲了。另外,社会只看到学生心态的变化,并没去深究变化的原因。研究生扩招后,就业压力增加,人心浮动,学生忙于实习、面试,根本没心思做论文。同时,学生缺乏自己调研的机会和能力,收集到的大都是二手甚至三手资料,在这个过程中,资料很有可能被丢失和误读。针对这些情况,论文写作必须鼓励学生通过调查、实践去获取第一手材料,而非拾他人的牙慧。只有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论文才能真正变得有分量。

同时,学生论文和导师的治学态度有很大关系。一些硕士生导师督促不力,放松了对研究生论文的指导。加之一些老师带的研究生过多,对学生论文的写作听之任之。在论文答辩时,老师之间碍于情面,认为都是同事,不让学生通过就是和指导老师过不去,因此即使学生表现不好也会让其勉强通过。这种心态更助长了一些学生蒙混过关的心理,这样怎能做出高质量的论文?

所以,应该对硕士论文的标准有一个统一要求,对不合格的论文坚决予以淘汰,对相关不负责任的导师实行“问责制”,以排除导师与学生个体因素对论文的影响。

朱勇:研究生学位论文“打假”应坚持依法治校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论文“打假”只是一个手段,目的是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培养研究生“诚实信用”的基本素质。从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到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培养方案的确立,均以这两项任务为目标。几年来,法大经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原创性检查,现在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已经能够自觉抵制抄袭、剽窃,学位论文的规范性、创新性及整体学术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完善的答辩规范体系,也能够全面强化研究生的法律意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还有一点我想强调,实施严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规范,要尽量将学位与毕业脱钩,以减少未获学位对申请人在就业方面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论文通不过,当然是否定性评价。但是,在制度设计层面应该适当减轻这一否定性评价后果的严重性。目前部分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将能否获取学位与能否毕业挂钩,不能获得学位的研究生一般也不能毕业,直接影响其就业、走向社会。实际上,研究生的毕业与学位是两个概念,前者主要表明其学习经历,后者则主要表现其学术水平。尽管“毕业”在表明学习经历的同时也表明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水平,但与学位论文所反映的学术水平仍然是两个概念。将学位与毕业脱钩,既能维护学位的高标准、高要求和严肃性,也能够让暂时未获学位者、但符合毕业要求的研究生比较顺利地走向社会,实际上也降低了实施严格的学位论文质量制度的难度。

中国论文质量有待提高的原因 篇4

记者:“《中国青年报》登载了一篇采访的文章说的是中国论文的质量可能不是特别高。请高教授您先讲一下。您觉得这个问题是不是存在?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高大维:“这个问题确实越来越重大。这个景象是存在的。”

记者:“论文许多, 但品质不高是吗?”

高大维:“对。这个广泛存在, 不光是一般大学, 像我本来所在的大学是国家重点院校, 也是越来越明显, 这个问题可能还是中国的教导体制还有目前社会的大环境造成的。是越来越严峻。”

记者:“那龚叔佳教授能不能谈一下您的见解?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呢?”

龚叔佳:“我觉得这跟大学的扩招、扩建有很大的关系。当大学变成了一种商品, 很多学校在教授的数量、大学宿舍、很多教学楼装备都跟不上的情况下, 大批地收招学生, 而且收很高额的费用, 这使得教育成为一种工业, 所以赚了很多钱。但是, 这种扩招带来的问题就是, 师资力量不足情况下, 教授很难有时间真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像我在美国读大学的时候, 一个教授带一个或者两个博士生, 这就到头了, 他不可能同时带5个、6个、7个、8个, 没有这种情况。因为教授必须要保障和学生一起做研究、科研的时间。在中国大陆的话, 经常是一个教授带博士生的数量可能是十几个、二十几个吧。完全是属于批量出产的这种情势。你能够想象一下, 教授不可能跟每一个学生有长时间的接触和沟通。在美国, 导师花大量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讨论论文的情况, 讨论怎么样去做研究。拿一个博士来说, 他需要在很多方面有独创性的东西。那么, 你一个教授不可能同时有十几个、二十几个独创性主张出来, 然后二十几个博士就都做得一样。所以, 他在写论文的时候, 压力很大, 弄得很多情况下不得不抄袭。我觉得这是教育产业化必定带来的结果。”

记者:“高教授你在海内带研究生的时候, 是不是也带很多学生?”

高大维:“对, 我当时有二十多个研究生吧, 其中博士有13、14个。”

记者:“存在刚刚龚教授说的那种情况吗?”

高大维:“确实有一部分学生是混, 他的论文就是混出来的。混出来的必然就是你抄我, 我抄你, 抄来抄去, 这个抄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再有一个原因, 现在有很多导师不去指导学生, 而是招博士生、硕士生来打工。为什么呢?他拿到和承包了很多赚钱的项目, 有的教授可能是千万富翁, 甚至亿万富翁都有。他承包一些大的项目然后就拼命招研究生来给他打工。”

记者:“科研变成做生意了。”

高大维:“对, 科研等于是做生意了。他要赚钱, 赚钱的名目很多, 技术含量并不高。一个新兴的工厂, 一个公司可能能赚到钱, 但赚钱的技术不一定是很新很高的。既然要应付要赚钱, 那么他指点的博士生有时候开的课题就敷衍过去;第二, 很多导师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 他就会把持某个学术杂志。也有好多份学术杂志是我说了算的, 就是要不要登?登在哪儿?是头版还是什么的。那在中国大陆是算一级期刊啊, 你在海外登不登无所谓, 但在中国, 学科评估。教授的评估, 国内一级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数量举足轻重。”

记者:“龚教授讲一下, 在国外像在这种比较有名的专业期刊里面发表文章是不是无比艰难?”

龚叔佳:“对。因为实际上在海外的话, 可能你每个人读的大学不一样, 有的大学十分好, 有的大学它可能不是那么著名。然而最后你假如要想拿到博士的话, 基础上是要在同一级的国际学术会议或者同一级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实际上是把本人摆在了跟全世界所有的学生一块竞争的位置上。”

记者:“那会不会存在像方才高教授说的情况, 学术威望垄断了学术出版。”

龚叔佳:“这个很难。美国的论文审定是选30到40个教授, 然后随机地从里面抽一些论文而后由他们来打分, 这些教授来自于世界各个地方, 所以很难说把他们都摆平, 这个是很难的。”

记者:“高教授您感到中国的这个情形有可能转变吗?”

工程质量论文 篇5

关键词:建筑科学论文

立足于质量,施工监理必不可少。作为房建工程施工监理的核心,质量监理并非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它为创建精品工程、优质工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工程建设期间,任何部位发生意外、任何环节发生故障,均会涉及并严重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不良后果。因此,为了满足长久以来人们对施工质量精益求精的高水准、严要求,监理企业应当在质量监理过程中革新变故、再接再厉,持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方法,增强自身责任感,使工程建设质量监理工作水到渠成,更进一竿。

1房建质量监理的关键环节

无需怀疑,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关键,这对任何建筑项目来说,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监理的“三大”目标控制中,质量控制毫无争议地处于中心地位。预防胜于补救。在实施监理的过程中,应主动做好事前控制,将注意力集中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并加强施工期间的工序质量控制。

1.1防微杜渐,以解后忧

工作中坚持原则,遵守行业“五不”,消除障碍,有备无患。

1.2质量监理的基本策略

通常采用工地巡视、检查核实、试验检测等方式,促使质量过关。

1.3科学检测,取样试验

通过科学检测,取样试验,依据数据对工程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在监理人员来看,掌控工程质量的关键手段便是试验。实际操作中,5个环节严抓共管。概括地说,材料检查是质保之根本,工序和工艺检查为质保之要害,验收检查是质保之重点,试验检测检查为质保掌舵。5个环节相得益彰,整齐划一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作为监理人员的主要监理依据,试验检测需做好现场检测、室内试验2项工作。试验检测结果可为监理人员提供权威数据,是鉴定工程质量是否达标的事实基础。

1.4制订监理规划,完善施工设计方案

参考工程实际,考虑实施细则,制订监理规划,审批并修改、完善施工设计方案。监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承包商相关监理事项及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规范标准、具体要求。监理人员应及时审核承包商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严加修改部分内容,为施工的有序开展、进度的有据可依、质量的严加把控奠定良好的基础。

2房建质量监理的劣势

当前,房建质量监理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①少数监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学习和深造,工作力不从心。人员配备欠科学、专业敏感度低、处理意外的能力有限等是监理行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对此,需妥善应对,快速解决。②监管措施需全面、多角度考虑,监管力度应持续加大。质量监理与目标管理双方之间存在很大的空档,较于全方位、全过程的目标管理,监理过程中发生质量事故的概率更高,且呈现频繁态势。追查起因,不外乎业务水准低、专业造诣浅和监管力度不足。③监理单位注册执业人员不够,未达到市场实际要求。莫要讳言,身处监理岗位的注册执业者寡,临时从业者多。这种失衡导致监理团队根基不牢,人心涣散,凝聚力不强,监理成效不突出。

3优化房建工程质量监理的有效策略

3.1净化市场环境,实施动态监管

净化市场环境,营造健康的监理氛围,实施动态监管,开展务实、有效的监理工作。人才是监理行业的发展源泉,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熟练运用,则是监理企业取得卓越成就、快速而稳妥前行的动力。为了激发监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监理企业应该制订符合本单位工作人员情况的监理制度,优胜劣汰,奖惩分明,能者多得,用人性化管理吸引监理精英的加入,将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扫地出门;合理甄别,公平竞争,为监理企业的形象加分,也为监理群体的壮大添兵加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这是所有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所追求的监理环境,也是建筑行业飞奔向上的垫脚石。施工现场管控是监理工作的主要环节,优化监理企业的动态管理,实时掌握工程建设状况,坚决制止不良施工现象,并坚决要求返工、返修,直到合格为止。在监理过程中,对于缺乏责任感的无良监理人员和执行力不强的监理企业,要深入调查,按规定制度秉公处理。

3.2合理组建现场监理机构

合理组建现场监理机构,为优质工程打好基础。房建工程的特殊性使得现场监理机构应运而生。现场监理机构可对工程质量、施工日期、成本造价等进行卓有成效的监督掌控,重要的是,此种手段屡用屡中,十分灵验。在组建现场监理机构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3点:

①为了更好地帮衬工程建设中的各种不同工作,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择,要求年龄适中、专业知识丰富、经验充足,能自如应对建设质量、工程周期、成本管控、合同条约等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充分施展监理才华。同时,还要妥善配备监理人员,使监理人员的数量、自身素养与工程建设的相关情况相符、相对应。

②监理总监在工作中起着表率和统领的作用,因此监理总监的人选需具备品才兼优、专业能力强、管理协调好、职业素养高的特点,并且必须是注册在案的监理工程师。

③作为独立的试验检测机构,现场监理试验室的建立一定要遵守相关标准,按合约规定办事。现场监理试验室可由业主提供,也可由总监办自行创建,试验室的规模与配备能否达到项目建设中每项试验检测的标准,关系着承包商抽样试验鉴定是否客观、准确,恰当的规模与周全的配备更利于工程质量的科学评定。对于需要用大型先进仪器或繁复、特殊的试验,建议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也可在监理企业的试验室完成。另外,试验室需具备房建工程质量监督站核发的工地临时试验室资质。

3.3完善监理市场准入制度

完善监理市场准入制度是保障精品工程的先决条件。市场准入制度是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工程质量管理所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严把市场准入口,严禁资质不达标的监理人员从业,正应验了那句耳熟能详的哲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质量监理的首要工作是慎重选择监理企业,优化配备监理人员。从某种意义上讲,房建工程质量监理是否立竿见影、卓有成效,与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此外,业主在选择监理企业时,对于承担监理任务需配备的监理人员和试验检测设备,需提出明确要求。

4结束语

总之,监理工程师要想做好房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就必须在监理过程中了解工程质量检测的内容,掌握工程质量检测的监理方法,重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严把每个程序的质量关,那么做好工程质量检测监理工作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张文斌.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理的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12).

从参考文献评价学术期刊论文质量 篇6

参考文献对于科研论文本身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可促进学术交流[2],同时也是评价学术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利用参考文献对学术论文质量进行合理评审[3],成为衡量学术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并被纳入学术期刊质量评估体系。编辑是编辑工作的主体,学术期刊的学者型编辑更应从多角度、多侧面鉴审学术论文的质量。笔者根据近年来稿件审阅经验,注重对论文所附参考文献进行分析,从参考文献的引用角度探讨编辑在初审时如何评价学术论文质量。

一、从参考文献的学术性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是学术研究的起点和基础,体现科学研究的继承性和延续性。论文作者在科学研究的选题论证、研究方法、理论探讨和论文撰写过程中,都要参考和利用大量与选题相关的参考文献,掌握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吸取前人研究成果,避免重复他人的劳动。在介绍研究背景、实验设计和研究目的时,必然要对已知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和消化吸收,确定作者自己论文研究方向的理由、起点、深度和依据,这都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作为基础,体现作者研究论文的创造性,然后通过科学研究得出创新性成果。作为论据的参考文献实质上隐含着作者对引用参考文献观点、理论、方法或结论的认可,更是论文作者对所引用参考文献的评价。

通过对所引用参考文献学术内涵的比较分析,可以大抵了解论文的学术水平是超过前人,还是简单重复他人已完成的科研工作,从而判断论文的学术价值是否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只有论文具备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或新结论时,才表明科学研究有实质性成果,作者的学术水平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肯定[4]。可见,参考文献能体现作者事前进行文献调研的细致程度,反映论文的起点、深度和广度,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论文的学术水平。此外,若参考文献多是作者以前所发表的文章,可以认为作者研究的基础比较扎实可靠,关键是鉴别在前有研究基础之上的进展。因此,认真审阅参考文献是编辑评审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和新颖性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

二、从参考文献的权威性进行评价

权威性文献是指某学科领域中的经典理论著作、权威专家论著和核心期刊论文等。每个学科都有一些权威专家论著、核心期刊及高水平论文等,这些文献学术水平高、创新性强,反映了学术发展的前沿,备受学术界关注。学术论文应以引用这些文献为主,否则很难反映出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性、新颖性和先进性,及其研究的起点和深度。

若学术论文所附参考文献多出自这类文献,说明作者学术视野开阔,学术功底深厚,对该学科的前沿领域有所掌握,同时可使作者论文的论点更加明确,论据更具说服力,这是创新性研究的必要前提,也可间接证明该类论文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5]。相反,若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不是权威性或是代表性文献,而是一些低水平的文献,说明作者较少参考那些高水平的文献,其所引用的理论、论点和论据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那么此类论文的结论可靠性不强,学术质量不会高。因此,编辑在评阅论文时,要根据参考文献的权威性来预估作者的学识水平和学术视野,从而判断论文的起点、广度和深度。

三、从参考文献的时效性进行评价

时效性原则是引用参考文献的原则之一,即参考文献要“以近期为主”,属于新颖性原则范畴[6],是体现科学研究起点的重要标志。当今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参考文献的引用要注意文献的时效性,时效性也是评价学术论文质量的参考指标。学术论文选题要新颖,就必须创新,就要以最新文献为主,尤其是近两三年的期刊文献。因期刊的出版周期较短,研究内容较新颖,所以其更能反映科学研究选题的背景及最新发展动态[7],显示作者论文选题的现实性、新颖性或前瞻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水平。

根据参考文献时效性的特点,编辑在审阅稿件时,要注意近期参考文献的引用情况,依此初步判断论文的起点和新颖性。一般来说,参考文献越新、越权威,说明该文起点越高;反之,说明该论文所进行的研究尚处于较低水平[8]。如果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比较陈旧,说明作者没有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动态,思想观点较陈旧,所从事的科学研究缺乏创新性,广度和深度不够,基于此所形成的论文学术水平不会高。但应当注意的是,有些学科(如史学、中医学)因其涉及年代久远,故需要引用某些重要的经典理论;或是某些刚刚兴起的交叉学科或研究领域,尚无近期文献可引用,只能以过去的理论和长期的研究实践文献为基础。这些学科的某些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不能以参考文献的时效性来判断其论文学术水平。

四、从参考文献的全面性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的全面性并不是指全部参考文献,而是指经过精选后最能代表该方面研究成果和水平的文献[9]。科学研究之前,作者要对该学科相关领域进行过全面熟悉、系统分析和整体把握,才能确定研究方向。所以,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得越全面,表明作者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把握得越准确全面,尤其是作者自己前期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就越全面,这正是选题具有独特性、创新性、新颖性的前提。编辑在审阅参考文献的全面性时,可以了解作者对该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作者研究工作的起点和论文的学术水平。许多国际刊物将“文后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全面合理”作为论文的评审指标之一,要求审稿人员明确论文所引参考文献是否全面,是否存在漏引情况。

五、从参考文献的数量进行评价

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也是评价学术论文质量的一个指标。参考文献的数量取决于学科性质、学术研究热点和论文类型等方面。尽管我国科技期刊论文所附参考文献数量近年有所上升,但仍少于国外同类期刊,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学术质量与国外科技期刊论文质量有差距[10]。

nlc202309051326

学术论文所附参考文献是科研人员进行选题调研、了解研究进展等活动的记录,参考文献的数量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起点和深度。参考文献数量多,表明作者查阅的资料多,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作者获取、吸收和消化文献信息的能力较强,其学术论文的质量有一定保证。当然,参考文献数量多应以其权威性、代表性和时效性等为前提,不是所附参考文献越多,论文水平就越高。如果只是将文献中的研究成果堆积在一起,不加以分析提炼,没有形成自己的见解,就体现不了作者的科学研究水平;如果参考文献过少,说明作者获取文献的能力不强或缺乏科学研究经验;如果作者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而未标注,则说明作者治学不严谨,学术论文的质量不可靠。但是,对于新兴学科,由于前人研究成果缺少,可引用的参考文献也就很少,故不能因为其少而判定学术论文的质量不高。

六、从参考文献的语种分布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的语种分布是反映作者对所从事研究领域所掌握文献的广度和深度指标。如果学术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全部为中文文献,或外文文献很少,表明论文作者可能只掌握了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进展情况,而对国际研究进展掌握不够。这类学术论文的学术水平多为国内研究水平,难以达到国际水平,但国内水平并不是说不如国际水平。外文文献引用少可能是由于作者忽略了或很少查阅外文文献,其论文的研究内容或许是重复国外研究人员的劳动,这样就很难达到国际水平与超越国际同行。但是,国内有些学科(如中医药学)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自然可引用的参考文献就少,不能因为外文文献少而怀疑或否认其论文学术水平。

因此,参阅适量的外文文献是研究人员选题论证和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前提之一。只有查阅了一定量的本专业研究领域权威的外文文献,并进行比较分析和有效引用,才能证明作者掌握了该学科的国际研究进展,是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其学术论文的质量达到了国际水平。所以,编辑人员可根据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语种分布情况,推断论文可能达到的水平。

七、结语

在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审稿是编辑的一项日常且重要的工作,只有高水平的审稿,才能确保学术论文的质量。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稿件审阅不可忽略的环节,是判断论文质量的优劣的有效辅助方式。通过审阅学术论文所引用参考文献的学术性、权威性、时效性、全面性,及其数量和语种分布,可以了解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所参考的资料,以及作者的研究水平、研究思路和研究程度,判断作者是否掌握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否佐证该论文的观点,进而能够比较准确和客观地评价论文结论的可信度及其学术水平。因此,编辑应当鼓励作者适当增加学术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和不断提高引用参考文献的质量[11]。一流的学术论文需要引用高质量的参考文献,高质量的参考文献造就一流的学术论文。

[1]李兴昌. 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写作与编辑[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 沈志宏. 参考文献与编辑的学术鉴审[J]. 编辑学报, 1989 (4):199-201.

[3] 朱大明. 参考文献的主要作用与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评价[J]. 编辑学报,2004 (2):91-92.

[4] 冯春明. 参考文献的功能分析[J]. 编辑之友,2003(6):36-37.

[5] 贾贤. 正确对待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数量及权威性[J]. 科技与出版, 2005(3):61.

[6] 李胜利. 科技论文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及要求[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148-150.

[7] 李晓红,陈冀青,冯保初. 从参考文献看国内外数学专业期刊的差别[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0 (6):383-384.

[8] 李久进. 参考文献在科技论文中的作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6 (4):48-49.

[9] 朱大明. 学术论文引言中的参考文献简析[J]. 编辑学报, 2005 (3):190-191.

[10] 毛大胜,周菁菁. 参考文献数量与论文质量的关系[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 (1):34-36.

[11] 李世涛. 扩大科技期刊信息量的几点看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9 (1):63-64.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社)

论文质量 篇7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全面质量(total quality,TQ)的概念是在1992年由9大企业的主席和CEO、著名大学的商学院院长以及许多知名咨询专家做出概括定义:全面质量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方法,横跨所有的职能和部门,涉及所有的员工,从高层到低层, 并前后延伸至供应链和顾客链。全面质量的基础是其理念,包括系统、方法、工具。

国际标准ISO8402-94对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是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TQM与传统质量管理的区别主要在于“全面”两字,全面两字也突出了TQM的三个特点:全员参加、全过程控制、各个环节全面性。

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发源于制造领域,随着期望的提高,渗透到医疗、教育、非盈利组织等主要经济领域。美国也是最早将质量管理应用到高等教育中的国家,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层次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成功的一个范例:自1991年以来,每年有50~60个项目由大学持续质量改进委员会来实施协调,过去十几年已经针对其整体管理系统完成了诸多重要的质量管理改进项目。在国内,将全面质量管理与研究生教育结合起来的研究仍属于一个前沿的领域,鲜有成果。

二、目前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阐述

在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运用于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之前,首先应该梳理清楚目前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从撰写到答辩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才能针对于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对学位论文进行质量管理。

1.研究生生源质量问题。从2014年研究生教育不再免费,而是实行教育收费制度以后,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了近20年以来的第一次明显下降。在国内部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出现生源严重短缺的情况。生源短缺给各高校研究生招生部门带来的问题是无法完成既定的招生计划,进而导致研究生生源质量严重下降。研究生是高等教育中的最高层次,生源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最终导致学位论文质量的下降。

2.研究生指导教师问题。从研究生导师双选确定研究生指导教师开始,研究生导师就成为研究生培养及学位论文的第一责任人,然而研究生导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忙于自身科研任务、自身能力不足、所带研究生数量较多等,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疏于指导甚至不闻不问,没有尽到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同时,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导师队伍也随研究生数量的增长而不断扩大,许多刚入职的博士讲师未经过培训直接被聘为研究生指导教师,高水平的导师相对不足,导师队伍的平均素质有所下降。

3.研究生本人问题。我国目前有两种类型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研究生及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类型研究生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学术学位研究生重科研,专业学位研究生偏实践;然而无论是何种类型研究生, 学位论文的撰写基础均来源于培养期间的科研或实践。部分研究生在研期间不潜心研究导师布置的课题研究或不在企业完成实践,荒废了研究生期间的资源和时间。

4.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关于学位论文撰写流程及答辩相关事宜已经有各自的一套规章制度,从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直至最终答辩都是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但这些规章制度只能起到对研究生及导师的引导作用,指导下一步的论文工作进程要求。从高校研究生管理机构角度来讲,也存在着管理手段落后、监管力度较差等问题。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学位论文管理中的应用

硕士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是指:以学位论文质量为中心,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全体成员(责任人与机构)为提高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面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全程监控、保障、改善过程。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一项全面质量管理工程,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方法科学的运用到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水平。

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应用到学位论文管理中,对学位论文进行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环节保障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反映在研究生教育上,即硕士学位论文的管理应该由全体成员来完成,包括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生所在硕士点、硕士点所在学院、研究生管理机构等。

全体成员中导师的作用占很大比重,上文提到由于指导教师的原因导致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无法提高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导师组”或“双导师制”都是目前高校中提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论文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实行一个研究生由一位指导教师进行指导,这样就会出现导师精力不足等问题,而导师组或双导师制则可以极好地避免这个问题,而且多位导师均可从自己认知的各个角度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导师有主有次,形式客观。

除导师外的全员,即硕士点、学院和研究生院,也应具有监督、控制、保障等职责。高校应该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将工作目标进行分解,硕士点及二级学院教育管理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高校实行二级管理后,应配备专职研究生管理人员,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给予二级学院分管研究生的领导充分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强化责权机制。与此同时,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全体成员均可以提出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各种观点,全员参与优化学位论文的质量。

2.全过程监控。研究生学位质量出现问题一般表现在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无法通过答辩、省里抽检学位论文不合格等,虽然学位论文的质量问题是在最终甚至毕业后才检验出来,但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保障应该具有全过程性,质量监控保障意识是从学位论文开始写作之初就应该具备的,直至研究生提交论文答辩结束。

研究生学位论文流程从选题开始,到最终答辩, 中间需要进行实验搜集资料、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学位论文反抄袭检测(查重)、学位论文评阅这一系列的环节,全过程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目前在我国高校研究生中,选题、开题、中期、预答辩阶段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存在研究生采用“探索式”前行的现象,即研究生锁定一个选题抱着试试看这种不端正的态度询问导师的意见,而导师由于忙于自身的科研,没有足够精力指导研究生帮助其选题,采取“放羊式”的做法,造成研究生本身也抱着见步行步的想法, 并没有论文质量意识。

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应贯穿于论文写作始终,从研究生选题开始,树立以研究生论文质量为中心的观念,夯实基础,任何一步都脚踏实地保证质量。同时研究生管理部门也要起到监控质量的作用,整合学校资源,在学位论文流程的每个重要节点制定分流淘汰的相关规章制度,防止“问题论文”在质量控制环节蒙混过关而在最终答辩或论文抽检中爆发式出现。

3.全环节保障。如果“全过程性”是从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的微观角度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那么“全环节性”就是在宏观层面上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到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中。学位论文写作是研究生在校培养中后期的一个环节,但不是独立于其他培养环节,而是密不可分的。

学位论文的全环节性,要以学位论文质量为中心,从研究生入学开始从各个渠道让研究生知晓学校硕士学位论文管理理念和管理形式,培养其撰写高水平优秀硕士论文的意识,向其展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对其就业及对学校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构建信息公开和程序规范的硕士学位论文管理平台,以研究生所在培养单位及研究生院网站为依托,将学位论文相关制度和行事历公开发布;同时编制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手册,将国家和省级学位论文管理文件及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编辑成册发放给研究生,确保研究生及导师按照手册规定制定论文写作计划。

重视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修读环节和基础文献的学习环节,具备本专业(领域)课程基础知识是学位论文选题的前提,也是论文写作的基础;而通过专业领域内基本文献的学习,可以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并巩固其知识结构,从中学习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的前沿领域,引导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后续学位论文的写作提供更多启发。

综上,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影响着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以硕士论文的质量为中心,采用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环节保障的学位论文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进而不断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洪慧,赵普光.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MPA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4,(05):61-68.

以论文质量为导向回归学术本色 篇8

评价体系是一个指挥棒, 如果现行的评价体系不转变, 呼吁再多也没用, 必须尽快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能够客观反映科研人员素质和潜力的科研评价体系, 真正促进学术创新和学术事业健康发展。

中国八成论文零引用低引用, 论文“灌水”给中国科学在世界上的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近年来, 中国在被SCI收录的杂志发表的论文数量迅速上升, 质量也在提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近期一份报告称:1990年代以来, 在影响因子排名前10%的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的中国论文, 每两年以45%的速度增长;国内有些大学每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 甚至超过始终位列美国前五名的常春藤名校。

2008年12月9日,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了200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我国作者2007年发表国际科技论文总数仍居世界第2位。我国科技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 被引用篇数和次数分别增加22.4%和26.2%。然而, 不容忽视的是, 我国80%左右的国际论文分布在低被引用区和零被引用区, 近40%的论文从未被引用过, 这就是说, 我们的论文只是发表而没有引起同行关注。美国物理学会期刊透露, 在过去十多年中, 来自中国的论文数量大幅增加, 但质量却在降低。

大量滋生的“学术泡沫”和“垃圾论文”, 不仅浪费国家科研资源, 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科研“失真”, 甚至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俨然成了可申领科研经费、可兑换学位和职称的“硬通货”, 长此以往, 势必影响国家的科技创新。论文“灌水”也给中国科学在世界上的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 导致学术圈怪象频出

1.片面追求论文“量”的增长, 势必影响论文质量提高。

在现行的评价指挥棒下, 数量成为衡量科学研究最主要的指标, 论文数的多少与个人待遇、奖励、经费分配、职称评定密切挂钩, 这种简单量化评价科研成果和人才的做法, 使得整个社会对科技创新产生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的行为:如不少大学规定升教授需4~6篇SCI论文;博士研究生要想取得学位, 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研究生毕业也都有发表SCI论文的硬性规定;不少科研单位为追求数量, 可以不考虑科研规律, 如一个科研项目申请之初就被下了“死任务”——要算正式完成课题;5年内必须发表150篇SCI论文;为追求排名的提高, 高校和科研机构奖励SCI论文, 少则几千元, 多则上万元。论文成了有价商品。

在这样的生存压力下, 很少有人会沉下心来做需要长期研究的高质量项目, 科研人员只能“不遗余力地发表文章”, “在期刊上灌水”。中国被SCI收录的杂志也一时间门庭若市, 洛阳纸贵, “学术泡沫”由此产生。

2.学术腐败已渐从个体行为发展为集体、集团行为, 影响科技创新动力。

为了评职称或者拿到科研项目经费, 许多人加入了抄袭造假的行列。东拼西凑者有之, 移花接木者有之, 抄袭剽窃者有之, 公然造假者也有之。上至院士、博导, 下至研究生、大学生, 抄袭剽窃成风, 巧取豪夺成性, 弄虚作假为常, 欺世盗名为荣。很多论文, 即使不声名狼藉, 也是徒有虚名, 根本不是科研成果的总结。学术腐败已渐从学者的个体行为发展成为集体、集团的行为, 并且有制度化、合理化的趋势。

同时, 由于网络造假服务的出现, 极大地方便了弄虚作假, 现在, 什么样的论文, 都可以通过网络从论文写手那里获得。“只要肯出钱, 要什么论文有什么论文, 要在哪儿发就在哪儿发。”据称, 有专门的论文掮客从撰写到发表提供一条龙服务。

在一个浮躁的氛围当中, 谁还有那么多的耐心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有的研究者专门选择容易被SCI收录的论文课题去研究, 将同一项研究反复发表或拆分发表。有的大学老师感叹:已经分不清做实验、做研究, 究竟是为了探究科学真理, 还是为了发表论文?有些博士研究生在发表SCI论文后, 失去继续探索的动力。

3.一些核心期刊演变为“给钱就刊”的“论文期刊”, 毒化科技源头。

面对巨大的论文市场, 学术核心期刊成为一种稀有资源, 为发表文章而交纳“版面费”成了公开的秘密。

据悉, 以一篇4000字左右的论文为例, 普通学报所收的“版面费”一般是320元~700元, 普通中文核心期刊则上升至800元~1200元。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估算:现在国内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80万, 按规定每个人毕业要在“核心期刊”上发一篇论文计算, 全部论文数量相当惊人。

数量有限的核心期刊, 在庞大的需求面前, 不断扩充页码, 从60多页扩到120页乃至更多。许多核心期刊不再以论文质量为核心, 而是根据付费的多少来确定是否刊用, 沦为给钱就刊用, 不给钱即使优秀的论文也不用的“核心期刊”。

甚至一些学术期刊, 为了提高自身的影响因子, 还要求论文作者大量引用本刊的文章, 这种“自我引用”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公开的秘密。大量没有价值的“垃圾论文”充斥核心期刊的版面, 这又是对科技源头的毒化。

改革与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学术生态系统不健康, 科技未来就会走向灭亡。”何祚庥说。现行的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已经与建立创新型国家和进一步繁荣发展科学的要求不相适应, 必须尽快进行改革和完善。

1.建立学术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 防治学术不端行为发生。

改革现行学术体制功利化、工具化和反科学化的弊端, 强调论文的原则性, 成果的独创性, 消除“定时定量”违反科学规律的衡量标准体系。建立比较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打击和惩处学术腐败的机制, 对当事者的处罚不仅要停留在道德层面, 或对已有荣誉的剥夺和课题研究的中止, 而是给予降职解聘或撤销技术职称等。

2.营造宽容失败的科研氛围, 不仅仅以论文数量论英雄。

对于探索性强、失败风险高的科研项目, 原始记录证明承担项目的科技人员已经履行了勤勉尽责义务仍不能完成的, 不影响项目结题。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积累。远非一个SCI可以衡量。在国外, 副教授就可以成为终身教授, 业务上没有固定约束, 即使几年不发文章, 教授们仍然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目标潜心研究, 鼓励其做出真正原创性的成果。

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家, 检阅他们发明和创造能力的, 从来都是成果, 而不是什么论文。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对一种昆虫的观察研究往往经历几年、十几年, 甚至40年才下结论。爱迪生为了寻找灯泡内的耐热材料, 前后花了20年时间才找到钨丝。被称为“中国紧凑型玉米之父”的李登海, 当他选育的玉米种子创造出世界最高单产纪录的时候, 竟然还没有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陈景润在10年内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 但不影响他是闻名世界的数学家。美国数学家怀尔斯曾有7年没写出一篇论文, 却在7年后一鸣惊人——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

3.破解唯SCI论的怪圈, 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学科特点不同, 研究方向不同, 相应地评价体系也要多元。一篇论文、一项成果乃至一个学生的好坏, 最有发言权的是学者和教授, 应该把学术评判的标准和权利交还给专家, 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现在,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 学术评价都已经日渐完善成一个混合的系统, 既包括同行的业内评估, 也包括利用SCI等指标进行的量化分析。

其实, 量化式的学术评价体系并不是一无是处, 关键是不能教条主义, 滥用无度。SCI的创新之处在于引文数, 而中国仅仅强调SCI论文, 但论文和引文是两码事。根据SCI论文来奖励科学家、根据SCI论文多少来为学术机构排名, 都不是SCI的本意。SCI创立的初衷——正是一个让人“沉下去”研究的文献检索工具。SCI系统内一种新的评估方法——“H指数”, 可以更正现有的偏颇。

SCI之所以在我国变成了一个硬指标, 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指标”, 成为不正之风的温床, 导致越来越多的学术乱象, 正是SCI在中国被异化的结果, 其实这也是中国在科研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初级阶段”罢了。

4.保护和发展公益性新闻出版事业。

现在大多数报刊都是市场化运作, 自己养活自己, 对于发行量少的报刊, 收钱发文章, 也是一种无奈。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篇9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

抽取菏泽学院2013届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共33份, 论文成绩为静态质量与动态质量相结合的综合质量评价结果, 影响因素分别选取影响静态质量的7个因素: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 以及影响动态质量的7个因素:答辩陈述、答辩过程、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效率、教师指导细节、学生撰写态度、学生撰写效率。

1.2 方法

采用分别对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 得到影响动态质量的7个因素。

1.3 数据处理

数据运用Excel 2010、SPSS 22和matlab2013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灰色关联度分析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1,2]对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明确其作用的主次和依存关系, 旨在从量的角度揭示各因素对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影响, 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中, 各因素的影响以论文选题、学生撰写效率、答辩过程为最大, 可知, 影响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选题的敏锐、撰写的高效和论文的透彻以及答辩的机智;其次为论文结论、研究方法、答辩陈述、论文字数、学生撰写态度、教师指导效率、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细节, 可知, 影响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次要因素在于学生的具体撰写内容以及指导教师是否负责;最后是错别字、参考文献篇数、参考文献格式, 可知, 影响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基本要素在于学生是否按照规范撰写论文。因此, 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 应着重提高论文选题的质量, 培养学生高效撰写论文的能力和对论文的透彻、深入理解, 同时对于指导教师的严格把关给予奖励。

2.2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3,4]结果表明:研究方法、论文选题、论文结论与论文成绩呈极显著正相关;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学生撰写效率、学生撰写态度、答辩过程、答辩陈述、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效率与论文成绩呈显著相关关系;教师指导细节与论文成绩相关但显著性比前面因素低。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的分析不一致, 可能与影响因素相互之间的相关有关。

相关分析说明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 从各影响因素与论文成绩的相关性来看, 应该更注重论文本身静态的效应, 即研究方法、论文选题和论文结论。从相关系数上看, 研究方法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系数最大 (r=0.957) , 其次依次为论文选题、论文结论、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等。论文成绩与教师指导细节相关性没有别的影响因素大, 说明学生论文成绩主要是由研究方法、论文选题、论文结论这些主要的静态质量指标决定, 即论文成绩显在的表现形式, 而与教师指导细节等隐含的动态质量指标关系不是很显著。各影响因素之间除个别之外, 几乎均相互相关, 故既应高度重视论文本身的静态质量, 还要结合动态的过程质量, 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水平。

注: X1 ~X14分别表示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论文选题、研究方法、论文结论、答辩陈述、答辩过程、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效率、教师指导细节、学生撰写态度和学生撰写效率。

2.3 通径分析[5,6]

由表1可看出论文成绩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排列, 即各影响因素对论文成绩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研究方法 (0.184) > 论文选题 (0.177) > 论文结论 (0.170) > 答辩陈述 (0.094) > 学生撰写态度 (0.089) > 学生撰写效率 (0.086) > 教师指导效率 (0.080) > 参考文献篇数 (0.076) =答辩过程 (0.076) > 参考文献格式 (0.071) >论文字数 (0.069) > 错别字 (0.057) > 教师指导态度 (0.056) > 教师指导细节 (0.033) 。

3 结语

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论文成绩和1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可得出如下结论。

常规论文质量评价的三要素: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 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 除均直接影响论文成绩外, 三者之间相互间接影响效应也较大。论文格式方面的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和错别字, 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均大, 但主要通过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间接影响论文成绩。

影响论文动态质量的学生撰写效率、学生撰写态度、答辩过程、答辩陈述、教师指导态度和教师指导效率均主要通过自身直接, 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间接影响论文成绩。教师指导细节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不大, 与学生撰写态度容易产生对立, 故在论文质量评价过程中, 不考虑其影响。

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应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的指导, 并注重论文格式的规范和撰写论文过程中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彭再德, 杨凯, 王云.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J].高教探索, 1996, 16 (1) :6-10.

[2]谭丹, 黄贤金.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8 (3) :54-57.

[3]邱莉萍, 刘军, 王益权, 等.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10 (3) :277-280.

[4]杨文峰, 李星敏, 白虎志.西北地区近539年旱涝演变特征和趋势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29 (5) :167-173.

[5]任志勇, 苏顺宗, 张素芝, 等.两种磷水平下玉米产量性状的变化及其QTL定位[J].华北农学报, 2015, 30 (1) :9-14.

论文质量 篇10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高校扩招带来的学生整体素质下降, 各种社会不良风气的误导和影响等, 这是一般性原因。也有学生专业学习不到位, 专业基础不扎实, 专业研究不充分等一些具体的原因。除此以外,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视、被遗忘的重要原因, 那就是学生对学术及其相关问题的生疏乃至无知。而这一点, 又和我国高校目前在学术品格、学术教育方面的普遍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

现代大学的功能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但体现大学传统功能的学术意义和地位, 仍然特别重要、不可或缺。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曾谈到:“大学者, 研究高深学问者也。”[1]在《北大一九一八年开学式演说词》中, 他进一步强调:“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 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 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 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2]当然, 蔡元培的大学理念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当今大学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和需要, 但大学与学术之间的渊源和联系, 却始终是不容割裂的, 否则大学将不成其为大学。也就是说, 学术和学问即便不是现代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也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绝不应该成为可有可无的装点, 或者仅仅当作一种途径和手段。

对于这一具有核心意义的基本办学思想和理念, 很多大学并没有给予真正的重视, 或者说没有全面充分地贯彻落实到大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当下注重实用、急功近利的总体社会环境背景下, 大学课堂重知识轻方法、重技能轻学养、只要结果不做研究、只求是什么不问为什么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在大学教学的各种课程和环节当中, 也都或多或少地渗透了学术教育、学术研讨、学术陶冶的内容, 但是这些内容显然不够完整系统, 不够充分深入。因此学生对学术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是散乱破碎的, 是肤浅空泛的, 有术而无学, 多识而少智, 仍然身处学术之外, 而没有成为学问中人。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的学术素养普遍下降, 学术基础和功底明显薄弱, 而这些问题最直接、最突出的影响和体现, 就是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

从文体性质上看, 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 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具体形式、特殊样式。而毕业论文工作则是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最重要的学术活动和学术任务, 毕业论文不仅是对学生大学期间专业学习情况的综合检验, 也是对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考查, 是学生整体学术素养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而学术素养和水平的提高, 无疑是一个长期积累和修炼的过程, 因此, 忽略大学生的学术教育和学术修养, 必然直接导致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和质量的明显下降。

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思路和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本科生学术素养、学术能力的重视, 加强学术教育, 强化学术风气。

二是进一步提升专业课程的学术含量, 强化学术色彩, 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学术引导和学术训练, 获得更多的学术陶冶和浸润。

三是结合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开设专门的课程或组织专题讲座, 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学术思维,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

四是通过设置名著自读学分或开列必读书目等形式, 要求学生有选择地研读一些中外学术名著, 增加学术文章的阅读量, 开阔学术视野, 强化学术积累。

五是编写与毕业论文相关的教材或指导手册, 对毕业论文及相应的学术研究工作进行直接的指导和规范。

六是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毕业论文的指导环节, 切实提高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学生学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学习积累、综合培养训练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针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 还应该帮助学生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学术的性质和特征

什么是学术?学术是系统的专门的学问。学术研究则是以超越功利的态度, 对人类面临的一切疑难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的科学活动。就学术和毕业论文的关系而言, 毕业论文是学术研究的总结和成果, 学术研究是毕业论文的必要前提和准备, 不经过具体的学术研究, 就无法进行真正的毕业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在接受毕业论文任务的时候, 对这些基本概念和常识并不清楚, 他们的毕业论文写作没有一个正确的、明确的方向, 盲目性很大, 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写什么、究竟在写什么, 不知道毕业论文和一般议论文、和其他文章究竟有什么区别。

因此, 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关于学术的一些基本知识, 帮助学生认识学术的性质和特点, 特别要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其一是学术的客观性, 学术是从客观的立场和角度出发, 研究客观世界、客观现象, 追求客观真理;学术研究最反对、最忌讳主观臆断、妄下结论, 排斥主观倾向和情感的介入。其二是学术的科学性, 学术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 需要以科学的态度, 运用科学的方法, 进行科学的探索, 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而科学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实证, 一切科学结论都是可以证明的, 一切科学结论都应该得到证明, 科学研究就是一个求证的过程。只有充分理解和认识学术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学生才能真正把握学术研究与毕业论文的精髓和要义, 明确毕业论文写作的根本目的和要求, 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其三是创新性, 学术研究是创造性的劳动, 是人类不断探索未知世界、不断获取新认识、新知识的过程, 因此创新性是学术研究的生命, 直接决定学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具体地说, 学术创新就是要能够发现新的现象、提出新的问题、运用新的方法、建立新的观点、得出新的结论, 创造新的理论。当然, 在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学术创新方面, 我们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 甚至也不一定非要有创新, 但至少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树立起自觉的创新意识。

二、了解学术研究的一般规律、过程和方法

学术研究是一项复杂的高级智能活动,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要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这些规律, 把学生“带上道”“领进门”, 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首先, 学术研究必须有一定的积累和准备, 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和过程。应该说, 做毕业论文之前的所有专业学习活动, 实际上都是学术研究的积累和准备过程, 但是仅有这些一般性的积累和准备是远远不够的, 在确定了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之后, 还必须针对具体问题, 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思考。学校为学生安排的毕业论文写作时间, 通常为半年左右, 尽管这期间学生还有其他任务和事情, 但是如果能够抓紧时间、全力以赴的话, 还是可以比较从容地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但是有些学生对此没有充分的认识, 不懂得学术研究的特点和规律, 把写毕业论文当作写作文、搞创作, 以为有个三天五天、十天半月就可以突击出来, 总是拖到最后才开始动手工作, 其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其次, 学术研究必须首先有所继承。所谓继承, 就是要学习掌握、借鉴运用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 把前人的思想认识作为形成自己观点见解的基础;就是先做“研究的研究”, 在“接着说”之前首先了解前人都说过什么、怎么说的。因此, 没有继承, 就无法开始真正的学术研究;没有继承, 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并且, 对于本科毕业论文而言, 继承实际上远比创新更重要。在这个问题上, 很多学生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错误现象和做法:一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知之甚少, 乃至一无所知, 完全从自己的感觉和理解出发, 凭空杜撰、闭门造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完全照搬照抄、剪切拼贴, 把抄袭剽窃当作借鉴继承, 投机取巧、敷衍了事。

第三, 学术研究一定要充分体现专业和专攻。毕业论文在选题方向和内容上有严格的限定, 要求学生必须在本专业学科领域范围内, 选择相关的问题加以研究探讨, 不能选择本专业以外的问题, 这就是学术研究的专业性。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 但在实际操作和处理过程中, 有时候也会表现的比较复杂, 特别是在专业领域的边缘和交叉地带, 经常会出现一些游离和偏差。而所谓专攻, 就是要求在本专业范围内, 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 确定一个具体的问题, 展开具体深入的研究探讨, 而不应涉及过多过宽, 选题不能过大, 不能太空泛。一般来说, 本科学生学术研究的选题, 应该是越具体越小越好, 从普遍情况和经验来看, 小题目并不一定好做, 题目越小, 越需要深入剖析挖掘, 难度往往更大, 当然, 理论价值也会更高。

第四, 要掌握一定的学术理论研究方法。学术理论研究的方法有三个不同的层次, 即一般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专门研究方法。

哲学是人对世界整体的、本质的把握, 对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作用, 而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学术研究尤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可以说, 没有哲学就没有真正的科学理论,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哲学的学习和思考, 重视哲学方法的指引。

一般科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术研究领域, 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我们在研究和思考过程中经常运用的各种思维方法 (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想象思维) 、逻辑方法 (如归纳方法、演绎方法) 等都属于一般科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也包括一些常见常用的思想理论方法, 如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等。

专门研究方法是隶属于不同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 它因学科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就中文学科而言, 常见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考证方法、诠释方法和分析方法等。此外还有针对各个不同专业的更具体的研究方法, 如古文献研究中的版本对照法, 语言学研究中的替换法、分布分析法、变换分析法等。

三、明确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和规范

学术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 在具体工作程序、写作内容和体制形式等各个方面, 都有比较严格的、统一的规范和要求。在进入毕业论文工作之前, 必须让学生明确并牢记这些程序和规范, 做到心中有数、循规蹈矩, 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就程序方面来说, 毕业论文写作一般都要经过这么几个步骤, 那就是选题、开题、搜集资料、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修改定稿、排版打印。其中选题就是确定研究课题, 课题是学术研究的具体内容和对象, 是通过研究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确定了课题, 才能够展开具体研究, 有了研究成果, 才能撰写论文。因此, 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直接决定论文的价值和论文写作的成败。搜集资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毕业论文写作一般需要三方面的资料:一是原始资料, 就是关于研究对象本身的资料, 如作品研究中的具体文本, 语言研究中的各种语料等。二是研究资料, 也叫参考资料, 是有关前人研究成果的资料, 又分为一般性研究资料和专门性研究资料。三是相关资料, 即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思想、理论方法等。课题研究则是毕业论文写作最实质性的工作, 要帮助学生明确课题研究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 朝哪方面努力。

就规范方面而言, 毕业论文有很多具体而严格的要求, 必须让学生全面了解, 充分掌握, 认真遵照执行。如关于引文注释的完整信息的要求、毕业论文结构和篇幅的要求、毕业论文打印格式的要求等。

四、充分理解学术精神, 自觉端正学术态度

从事学术活动、学术事业还需要具备一种特殊的精神, 这就是学术的精神。学术精神似乎有些抽象甚至空洞, 但它对于我们的学术研究和毕业论文工作的意义却是非常深刻而深远的, 是无形却又无所不在的。学术精神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热爱真理的精神。热爱真理意味着要把真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不因其它任何原因而背叛真理、放弃真理。其二是独立思考的精神。独立思考就是不受任何干扰, 不为任何力量所左右, 以真正的理性去进行自由的思考。独立思考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因袭他人, 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抄袭和剽窃。其三是怀疑一切的精神。真理是相对的、是发展的、是永远不会终结的, 因此, 在学术探索的视野里没有什么是完全确定的, 是绝对正确的。一切都可以怀疑, 一切都值得怀疑。正如王诺在《读哈佛》一文中所说:“怀疑精神是独立思想得以形成的一个主要的内在动力。”“怀疑精神的培养, 不仅是学生个人思想和学识增进的必需, 也是国家和民族能够不断反思过去、质疑现在、求新变法、充满活力的必需。”[3]对于大学生而言, 首先要对权威和定论进行大胆的怀疑, 其次要对常识保持怀疑, 再次就是要对老师不断地怀疑。从某种意义上说, 不怀疑老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不怀疑老师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大学学习。

从事学术活动、学术事业还需要有正确的态度, 比如认真求实的态度, 脚踏实地的态度, 谦虚谨慎的态度, 自甘寂寞的态度等。这些内容和一般的学习态度没有很大的区别, 不再赘述。

总之, 强化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 培养良好的学术品格和习惯, 不仅对于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具有直接的、现实的促进作用, 也可以为学生未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学生各方面的长远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影响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全集 (第三卷) [M].北京:中华书局, 第5页.

[2]高平叔.蔡元培全集 (第三卷) [M].北京:中华书局, 第191页.

论文质量 篇11

摘 要: 本文剖析了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在当前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必要性,分析了专业学位论文评价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及在农业硕士论文评价中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同时给出了完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硕士 专业学位 学位论文 评价体系

引言

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位论文主要考察其综合利用相关领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对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对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农业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研究农业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性是出于以下原因:

(1)研究生培养形式的多样化,要求各种具体形式科学化、规范化、深入化,促进整个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2)对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要求,促进研究生教育评估的发展。加入WTO之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条件、规格与水平都要与国际接轨,其教育内容、质量标准等都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学位论文的评估,是从过程和目标两个方面检验质量的有效形式。

2.农业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特点

目前各培养单位制定的农业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大多参照农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参照执行。这样,一方面会导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解释,实际操作性差,另一方面与农业学位培养的目标不相符合,不利于农业硕士论文质量的控制和提高。

作为农业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建立相应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并与农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相区别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农学硕士教育模式基本上从传统重点大学农学硕士教育制度演变而来,存在不少问题。按照指导委员会的初衷,农业硕士教育的定位是与农学同一层次、不同特色。因此,农业硕士论文评价体系可以从矛盾的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相对性,即与农学硕士的区别性,尤其是该规格将来与职业任职资格关联的特性;二是相似性,即在程序化、制度化、可操作性、适应原则等方面的一些共性要求。

3.构建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路

(1)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要符合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农业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容要符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并与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2)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可操作性

制定的标准要充分考虑国家、社会、培养单位和研究生自身水平等实际情况,使制定的标准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3)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差异性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标准应能体现专业学位的学科特点和各培养单位的办学特色和多样化培养要求,应允许标准具有差异性,体现专业学位种类和培养单位自身的特色和个性。

4.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论文类型、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撰写要求等。

(1)论文类型:农业硕士学位论文可包括研究论文、调研报告、项目规划与设计、产品研发、工程技术、案例分析等多种类型。

(2)论文选题:农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该是农业领域的基础性实践应用问题,应有一定的实践代表性或技术难度。

(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针对农业领域学科的核心内容,体现应用型学科的特点,进行文献资料查阅,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拟解决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4)研究成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真实、真用、真行,同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观点、新见解。

(5)撰写要求:分为绪论、研究与分析(或规划与设计,或实验与性能等)、结论等部分。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

5.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制定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工作,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基本采用两种可操作的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一种是广义的——主要针对论文过程的评价体系;一种是狭义的——即论文文本的评价体系。对于前者而言,基本的评价指标与农学硕士论文评价体系并无区别,关键在于二级指标的设定。

参照兄弟院校农业硕士的培养实践,我们针对农业硕士论文设计了不同于农学硕士论文的新的评价标准体系。

对于狭义的即文本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目前许多兄弟院校均处在摸索阶段。但基本原则大致相同,我们根据申请学位选题类型和提交论文的不同形式制定论文评价体系标准(见表2)。

结语

制定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我国农业专业学位教育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综合考虑特色办学和多样化人才培养等因素,才能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具有差异性和可操作性的论文标准体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在完善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有效落实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进一步研究如何做好质量检查与监控工作,如何实施综合质量评价活动,在实践中继续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董维春等.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2).

[2]胡新喜等.农业推广硕士与农学硕士教育比较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论文质量 篇12

关键词:高职,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

1 高职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意义

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 毕业设计 (论文) 是被安排在第三学年的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通过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 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创新实践能力。

2 当前高职毕业设计 (论文) 存在的问题

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 在选题、教师指导、论文撰写、论文评阅和答辩四个环节都存在一系列问题:选题方面, 学生所选题目涉及的内容与专业不吻合, 论文选题不恰当, 完成的毕业设计 (论文) 出现雷同的现象;教师指导方面, 指导老师的专业领域和学生所学专业不一致, 平时疏于对学生的严格管理, 导致在设计指导过程中, 教师无法胜任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论文撰写方面, 学生论文写作水平低, 指导教师不能确切把握学生的设计与写作进度;论文评阅和答辩方面, 成绩评定还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和客观, 存在评价标准和尺度不一致的现象。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 我院从学院、系部2个层面狠抓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监控, 历经三年的改革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3 全面引入ISO9001标准化管理体系, 构建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控制体系

3.1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ISO 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颁布的关于质量管理方面的一组标准, 其建立在当今国际流行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基础上, 其中ISO 9001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基本要求。ISO 9000族标准的核心思想是集成了现代质量管理先进理念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被确定为最高管理者用于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的指导原则, 也是企业按照ISO 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3.2 引入ISO9001标准化管理体系, 保障毕业设计 (论文) 规范化管理

从2010年开始, 学院在教学管理中全面引入ISO9001标准化管理体系, 强调采用过程管理的手段来保障毕业设计 (论文) 规范化管理。学院先后制订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质量检查评估标准, 学院、系部及校外三级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学院层面, 教务处负责建立毕业设计 (论文) 的审查、验收和反馈, 利用学院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CRP系统中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 从选题质量、毕业设计 (论文) 等方面进行抽查评价。在系部层面, 成立答辩委员会, 答辩委员会秘书负责答辩的组织工作, 下设若干答辩小组, 每组由3-4位教师组成, 负责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工作。同时, 毕业设计 (论文) 指导老师对学生全程指导。在校外层面, 成立外聘专家团队, 每年随机按5%比例抽取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网上公示, 送外校专家评审。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控制体系, 如图1所示。

毕业设计 (论文) 实施的所有过程通过PDCA循环实现持续改进。通过质量监控, 对毕业设计 (论文)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及时协调解决, 有效地强化管理的及时到位, 确保毕业设计 (论文) 各环节的教学质量。

4 创新毕业设计 (论文) 四个环节指导工作, 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4.1 研发创建论文选题库, 多重举措对学生选题进行指导

在毕业设计中应尽量选择真实的课题, 课题应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 课题的来源显得尤为重要。在指导论文选题时, 学院要求指导教师做到三管齐下:首先, 要求学生结合实习岗位, 对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提出毕业设计 (论文) 的课题, 课题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其次, 结合学院的大学生创新项目, 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 可以就目前教学科研课题作为毕业设计 (论文) 的选题依据。第三, 结合企事业单位生产实际的课题, 这些题目是企业迫切需求解决的, 学生能够结合生产实际来撰写论文,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 优秀的毕业设计 (论文) 同时可以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4.2 引入课题查新的手段, 保证课题的新颖性

学生选题往往新意不够, 可通过课题查新的手段, 了解所选课题立项的意义及结果分析, 保证课题的新颖性和先进性, 同时进行选题论证工作, 要求每个学生进入学院的毕业设计 (论文) 管理系统进行论文题目检索, 严禁论文选题重名, 避免重复低水平的课题研究。

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的初稿、修改稿、定稿, 要经过指导教师至少三次的论文审核, 指导教师可以借鉴刊物出版前的论文防抄袭系统进行识别。同时, 通过学院图书馆论文系统数据库, 进行论文相似度检测, 有效防止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

4.3 开发论文管理系统, 进行电子化全程管理

学院组织开发了毕业设计管理系统, 将论文选题的申请、提交和公布, 全部在系统中完成, 论文指导过程进行全程电子化管理, 老师利用该系统, 录入对学生的指导记录, 有效解决了以往QQ等指导途径的缺点。该系统能够完整记录学生论文由初稿到定稿的整个过程, 有效防止了论文写作过程中前期过于放松, 后期赶进度的现象。

开发的论文管理系统, 将学生历年的论文存储在服务器数据库中, 方便学生对历年论文的检索, 能快速检索历年优秀毕业设计 (论文) 及成绩排名, 能查看到指导老师全程的指导建议, 能查看到答辩老师的评语, 最终能有效帮助自动完成分析毕业设计 (论文) 。系统能保存历年的优秀论文进入数据库, 作为校园网图书馆的馆藏资料, 这一做法非常受学生欢迎。

4.4 成立答辩委员会, 引入公开答辩制度

建立由专业负责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 由系部教学主任任答辩委员会主任, 下设若干答辩小组, 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评价的平台。毕业设计 (论文) 先进行第一轮的小组答辩, 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或评阅教师推荐, 产生优秀设计 (论文) 的候选对象, 参加第二轮公开答辩, 由答辩委员会具体负责优秀论文的答辩和推荐工作。公开答辩的整个过程, 允许师生旁听, 邀请相关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参加论文答辩会。这个公开答辩制度, 鞭策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重视毕业设计 (论文) , 实现公平竞争。

5 结束语

今后, 在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其成果的转化应用方面, 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孟飞.高职“四层四段”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17) :124.

[2]杨敏.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惠州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8) :86.

[3]胡燕萍.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强化管理确保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2) :187.

[4]王津.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与评价探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2 (4) :22.

上一篇:财务通则下一篇:尘肺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