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变化论文

2024-07-27

质量变化论文(共12篇)

质量变化论文 篇1

随着烘干科学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 在产粮区都建了粮食烘干塔, 它对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 降低粮食流通成本, 快速降低粮食水分不受气候限制, 提高粮食流通效率起到很大作用。但一个重要方面不容忽视就是干燥后的粮食质量, 即粮食经干燥处理后品质下降, 营养成分遭到破坏, 极大地影响了粮食的食用质量和后续加工利用的价值, 是对粮食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我国的农业技术结构是增产型, 要求粮食干燥机要有足够的干燥能力来适应粮食产量的逐年增加。因此, 粮食干燥机设计偏重了产量, 忽视了干燥后的粮食质量。因此, 科研、生产部门都要重视粮食干燥的品质, 研究对策, 减少粮食资源的浪费。

一、干燥后玉米品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营养成分受到破坏

玉米收获后水分较高, 大多数玉米需经过晾晒或烘干后才能入仓储存。烘干的主要目的是要及时降低玉米水分, 保证安全储藏。在除去了大量水分的同时也破坏了玉米的部分内在品质。我们知道, 粮食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当温度过高时, 会使淀粉和蛋白质等发生糊化和变性, 从而失去了应有的营养成分。玉米在57℃以上温度时, 淀粉结构发生变化, 蒸煮粘性下降, 不易成团。食用时失去香味, 口感发散, 并有粘牙现象。

2. 玉米的脂肪酸值升高

在烘干过程中由于温度控制不好容易引起玉米产生烘糊粒, 一般温度在50℃以下, 对玉米色泽和味道影响不大, 脂肪酸值变化也不明显。若粮食温度在60℃以上时, 玉米颜色发灰, 还会出现烘糊粒, 失去原有甜昧。脂肪酸值变化较大, 且过高的烘干温度会使玉米脂肪酸值升高。脂肪酸值是衡量玉米储存品质的一个主要指标。国家规定玉米的脂肪酸值 (KOH, 干基/ (rag/100克) 小于50为宜存;大于50小于78为轻度不宜存;大于78为重度不宜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新收获玉米的脂肪酸值一般在15千克 (KOH/100克) 左右, 很少有超过20千克 (KOH/100克) 的。下面是我们对10个市级储备粮玉米样品进行 (生产年度2013年) 质量指标中脂肪酸值和不完善粒的检验数据。从以上数据看, 自然晾晒的玉米的脂肪酸值都在20 (KOH, 干基/ (rag/100克) 以下, 不完善粒也比较低;而烘干的玉米脂肪酸值和不完善粒中的破碎粒和热损伤粒比较多, 指标普遍偏高, 其中二个样品里有烘糊粒, 脂肪酸值都在40 (KOH, 干基/ (rag/100克) 以上, 脂肪酸值超过50 (KOH, 干基/ (rag/100克) 就为轻度不宜存。2013年的新粮储存不到一年的玉米的脂肪酸值超过40 (KOH, 干基/ (rag/100克) 以上。由于烘干条件不适宜, 引起了质量指标发生了变化, 不宜继续储存和流通, 只有轮出, 值得深思。

3. 玉米的破碎率偏高

粮食的破碎率是反映粮食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玉米质量指标中规定, 不完善粒不能超过5%, 不完善粒包括:虫蚀粒、破碎粒、霉变粒、病斑粒、生芽粒、热损伤粒。破损增加, 不完善粒就会超过国家规定质量指标要求, 势必影响玉米的质量。粮食干燥机在生产中所产生的破碎, 国家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加以限制。然而在实际生产中, 由于配套设备特别是提升机和输送机的性能和质量问题, 往往造成了粮食干燥生产中的破碎率过高, 品质下降, 甚至降等。玉米在干燥过程中由于温度控制不好更容易引起玉米表皮爆裂和热损伤, 玉米的果皮结构非常紧密, 干燥时籽粒表皮容易硬结。它对于内部水分的外移是一个很大的阻力, 因此容易产生裂纹。爆裂的玉米造成在装卸作业中籽粒的破碎, 并加大储藏中发霉的敏感性, 对此, 多数单位采用过筛的办法解决。人为的造成粮食的减量和经济损失。

二、改进干燥条件

降低对玉米质量的影响, 烘干玉米与自然晾晒的玉米相比, 烘干玉米的质量指标明显不如自然晾晒的玉米质量指标。因为干燥过程对玉米质量的影响并不一定都是好的, 在不适宜的热力干燥条件下, 常常会引起玉米质量的恶化, 因此对各种不同种类, 不同用途的粮食进行热力干燥时, 还应研究干燥过程对粮食质量的影响以及他们适宜的干燥条件, 不要一味的追求产量, 而忽视了烘后玉米的质量要求。建议粮食烘干企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搞好粮食干燥, 保证干燥后粮食的品质, 加强对粮食资源的保护, 关系到我国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特别是粮食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以来, 讲求质量、注重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和生命。在粮食干燥领域, 也应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以科技为先导, 以质量求生存, 树立新的市场观念, 发展我国的粮食干燥事业。

2. 控制烘干温度

积极倡导采用低温大风量的干燥工艺, 控制粮食的受热温度, 最大限度地减缓粮食因受热而产生的内部应力及变性。同时加强干燥过程中粮食质量的随机检测。粮食烘干塔在工作中, 随着介质温度的提高, 干燥机的生产能力也跟着有显著的提高。但当温度超过150℃达到170℃时, 生产能力的提高就并不显著, 相反玉米的品质却因此恶化了, 不仅爆腰增加更多, 而且出现了烘糊粒。粮食在干燥机内加热的最高温度超过50℃时, 其爆腰显著增加。所以粮食加热的最高温度不宜超过50℃, 介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140℃, 如作为长期储藏的玉米则控制在100℃以内。才能使烘干玉米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质量标准要求。

3. 控制玉米的破碎率

粮食干燥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破碎国家有所限制, 要严格执行标准。同时还应该进使粮食输送过程中产生破碎较高的设备, 在生产过程随时检验和监控玉米的破碎率。简化工艺流程, 尽量减少使用斗提机的重复提升。尽可能的采用传统的皮带输送设备, 因为皮带输送设备在输送的过程中破碎率比较低。

三、结束语

加强对粮食烘干技术的改进和烘干设备的研发创新, 认真做好烘干方面的基础性研究, 确保玉米的烘干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加强干燥过程中玉米质量的随机检测, 保证干燥后的玉米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才能充分发挥烘干设备在实现粮食储存、流通现代化体制中的高效率作用。

参考文献

[1]粮食干燥基础理论讲义.

[2]粮食工程设计手册.

[3]全国粮油检验人员培训教材.

[4]GB/T20570—2006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质量变化论文 篇2

利用全球7000多个陆地气象台站观测资料、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资料、多层海水温盐度数据和负荷格林函数,采用数值积分法,计算了陆地水储量及海水质量分布变化引起我国20个测站的重力变化.结果表明,我国一些测站观测的重力受水质量迁移影响超过3μGal,可见在应用重力仪观测资料研究地球动力学时,有必要作水负荷改正.另外,文中还对武汉测站的超导重力仪观测的残差和水负荷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并讨论了不同的地球模型及气象数据对计算测站重力的影响.

作 者:周旭华 吴斌 许厚泽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7 刊 名:地球物理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年,卷(期): 45(z1) 分类号:P223 关键词:重力   陆地水   海水  

低体质量儿的临床血糖变化观察 篇3

【关键词】 低体质量儿;低血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77-01

于出生时体质量低于2.5kg的新生儿均为低体质量儿[1]。其中也包括小于胎龄新生儿与早产新生儿。因为上述原因所致,新生儿的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易合并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可造成新生儿出现呼吸暂停,严重时可出现惊厥,若这种低血糖状态维持时间较长,会给新生儿造成非常严重的脑损害,可影响智力发育,一旦贻误治疗,甚至可出现死亡[2]。因其临床症状不明显,或者所存在的症状不具有显著的特异性,因此对新生儿血糖进行定期性的监测,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中,对于我院出生的56例低体质量儿与78例正常体重儿进行血糖监测,现将研究结果具体呈报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2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出生的低体质量儿56例,其为观察组,其中男31例,女25例,平均胎龄(35.8±0.68)周,出生时体重为1.74-2.5kg,出生顺产37例,行剖宫产19例;同期于我院出生的78例正常體重儿,设为对照组,男44例,女34例,平均胎龄(38.2±0.89)周,出生时体重为(2.5-4.0)kg,出生顺产58例,行剖宫产20例,所选全部新生儿经检查均无先天性疾病以及感染情况发生,对母亲检查,观察组,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5例,其中2例较为严重,3例出现胎盘钙化情况,2例存在有胎盘体积较小情况,对照组无异常情况,两组新生儿在年龄、性别、以及分娩方式方面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对两组新生儿均采取其足跟血用于检查,选用仪器为微量血糖测定仪(德国保零曼公司)采血时间分别于新生儿出生后的1、12、24、48及72h。

1.2.2 治疗方法 若发现新生儿出现低血糖情况,轻度者积极给予母乳喂养,若重度则应采取相应治疗,具体如下:选取浓度为10%的葡萄糖液,给予患儿采取静脉滴注,应用量为2ml/(kg·次),输注速度为1ml/min,在血糖维持正常水平后,则可每日对患儿的血糖监测1-2次,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该给患儿积极行母乳喂养,或者喂养奶粉,若患儿情况严重无法正常喂奶,则应给患儿行鼻饲补充营养,同时注意保持温度,降低患儿对热能的消耗量,谨防再出现低血糖情况。此外,患儿若出现惊厥,则必要时应给予镇静剂治疗,药物可选用鲁米那,行静脉推注,使用剂量为15mg/(kg·次),在12h后,可减量,口服使用,5mg/(kg·d),待症状稳定,停止使用。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相关数据采用SPSS15.0行统计学处理,应用t检验,文中相关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于不同出生时间对低体质量儿与正常体重儿的血糖进行监测,在1、12、24与48h对其微量血糖值变化情况进行比较,低体质量儿血糖值要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72h监测血糖值,两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2.2 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以血糖值小于2.2mmol/L为低血糖标准,经分析,低体质量儿的低血糖发生率要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在临床较为普遍,尤其是低体质量儿,因其脂肪与糖原明显不足[3],且其糖原合成酶失去了活跃性,合成能力下降,造成糖原缺乏,且低体质量儿出生后,若再喂养不当,糖原摄入不足,而患儿生长所需的能量较多,同时其体内各器官代谢所需能量也增多,此外再伴随有合并症,如窒息、新生儿硬肿症等,发生低血糖症的几率增大[4]。一旦发生新生儿低血糖,可对其神经细胞造成严重损伤,严重可出现不可逆的后遗症,在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采取血糖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的研究中,还无法对低血糖严重度与持续时间所造成脑损害的临界值进行确定[5-6],但存在高危因素,发生脑损伤的几率较大。低体质量儿具有低血糖高发性,若低体质量儿出生后,不能够较好地保持其体温,而此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但患儿糖原不足,此时不及时采取喂养措施,或者治疗,非常易出现低血糖症。

本文研究中,低体质量儿在出生后1、12、24h血糖值均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儿,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如此都表明低体质量儿出现低血糖症的几率较高,因此需要及时对其血糖监测,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低体质量儿发生低血糖的临床症状表现有呼吸暂停、惊厥,烦躁不安或者嗜睡,多数无明显性症状,因此必须提高警惕性,对高危新生儿做好血糖的监测工作,早发现早处理。

在本文研究中,新生儿血糖值会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在72h可逐渐恢复至正常血糖值,这与喂养有着密切关系,可见早期开奶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低体质量儿的发生与母亲在妊娠期保健有着密切关联,孕妇应定期检查,对胎儿在宫内情况做好监测,若发现发育迟缓,应及时给予营养支持或者相应的治疗,保证母婴的平安,尽量减少低体质量儿情况的发生,从而降低低血糖症的发生率。这在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燕燕,赵小朋,韩玉昆.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7,10:58-60.

[2] 张芹.107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并发症分析[J].海南医学,2009,20(6):75-76.

[3] 王文静,刘植.不同出生体重的围产期窒息儿204例早期血糖动态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112-113.

[4] 陈华英,徐哲,王晓玲.危重新生儿血糖的变化[J].西部医学,2008,20(3):598-599.

[5] 杨敏.新生儿低血糖36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9,20(6):97-98.

辽宁省耕地质量变化态势研究 篇4

关键词:辽宁省,耕地质量,可持续利用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 耕地作为土地肥力与粮食生产的根基, 不仅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同时在促进经济发展, 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拟探讨辽宁省的耕地质量总体状况, 耕地面积及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判断辽宁省耕地质量的变化态势, 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利用最新统计年鉴、统计报告、土壤第二次普查资料, 根据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统计资料、土壤肥力调查数据、耕地普查数据、各级土壤监测网点数据、典型实验点数据、以及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资料, 对本地区耕地质量变化态势进行系统分析, 做出总体判断。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与《二调数据汇编》。

1.2研究方法

根据2011年辽宁省统计年鉴及辽宁省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汇编 (农村经济部分) , 以区内主要类型耕地为例, 分析其耕地质量状况。也主要从耕地环境质量和耕地经济质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004年开始辽宁省国土资源部门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1004-2003) 开展了辽宁省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根据耕地环境质量状况, 重点分析:a.平原区耕地、丘陵区耕地、山区耕地的面积与比例;b.湿润区耕地、半湿润区耕地、半干旱区耕地等的面积与比例。根据辽宁省地势, 可将辽宁省划分为三个区域, 即:辽西低山丘陵区、中部平原区、东部山区。根据辽宁省湿润程度, 将辽宁省划分为三个区域, 即: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本研究根据以上两种分类分别对辽宁省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评价, 以更好的反映耕地总体数量的相对变化特征, 并揭示其变化态势。

2结果与分析

2.1耕地环境质量

2.1.1不同地形区耕地状况

辽宁省耕地平整化率很高, 辽西低山丘陵区包括锦州市、阜新市、朝阳市、葫芦岛市共4个地级市。耕地总面积155.86万公顷, 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5.60%。中部平原区包括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营口市、辽阳市、盘锦市共7个地级市。耕地总面积196.32万公顷, 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4.84%。东部山区包括本溪市、丹东市、铁岭市共3个地级市。耕地总面积85.66万公顷, 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9.56%。6°以下平地和缓坡地占总面积80%以上。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 辽宁省≤2°、2~6°、6~15°、15~25°、>25°耕地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63.23%、24.16%、11.47%、1.02%和0.12%。 (表1)

2.1.2不同气候区耕地分布

湿润程度是影响辽宁省农业气候的最重要因素。辽宁省湿润区包括大连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盘锦市、葫芦岛市共6个地级市。耕地总面积154.95万公顷, 占全省耕地总面积面积的35.39%。半湿润区包括沈阳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辽阳市共5地级市。耕地总面积138.72万公顷, 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1.68%。半干旱区包括阜新市、铁岭市、朝阳市共3个地级市。耕地总面积144.17万公顷, 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2.93%。 (表2)

2.2耕地土壤肥力变化态势

1979~1989年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后, 辽宁省一直未大规模开展土壤养分检测工作。根据辽宁省土壤肥料总站1999年以来多次抽样监测结果, 以及陈洪斌等 (2003) 、李金凤等 (2007) 、刘顺国等 (2011) 、徐志强 (2012) 的总结研究, 以辽宁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作为对比, 辽宁省耕地土壤肥力变化态势如下。

由图1可以看出, 辽宁省耕地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属于稍缺水平, 普遍缺氮。但从1979年以来有机质与全氮变化趋势均为略有波动、基本持平状态, 而碱解氮变化趋势为缓慢增加状态。辽宁省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已经达到很丰富水平水平, 1979年以来变化趋势为持续增加状态。土壤速效钾含量在2000年以前呈明显下降趋势, 2000年以后呈持续增加状态。

3讨论

辽宁省耕地质量不高, 后备资源匮乏, 人增地减的矛盾十分突出。面临土壤肥力偏低和水土流失威胁, 改造、治理任务艰巨。耕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象严重。辽宁省的坡耕地面积为49.9万公顷, 其中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25°以上坡耕地面积12.5万公顷, 占坡耕地总面积的25%。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耕作层土壤变薄, 容重增加, 通透性变差, 保水保肥性能减弱, 肥力下降。辽西和辽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比较突出, 耕地沙化面积已达28.0万公顷, 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7%。耕地土壤长期承受着来自农业高投入带来的污染,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问题日趋严重。由于农药、化肥、地膜等物资的长期、广泛使用, 以及工业“三废”的排放, 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农田生态系统, 造成环境污染, 耕地环境质量和生产力下降, 并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畜健康。从农业面源污染到工业“三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 灌区农田、城市近郊区农田、工矿区周围农田污染比较严重。

耕地质量建设重视度不够, 投入不足。在耕地保护管理政策法规上重视数量、轻视质量, 现行法律法规缺乏对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农民对耕地质量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由于比较效益低下, 农民培肥地力的积极性不高, 只注重用地而不养地, 只顾眼前利益, 忽视长远利益, 只重使用, 轻视建设, 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在施肥方式上重化肥、轻有机肥, 重氮磷肥、轻钾肥, 重大量元素肥、轻微肥。国家对耕地建设投入虽然逐年增加, 但是总体上资金投入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推广合理的耕作技术、培肥地力、用养结合、科学施肥, 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建立耕地质量及其环境预测预警监测体系。包括常年性的土肥水监测网和建立阶段性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机制, 维护耕地功能完善, 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建立和完善主要农作物平衡施肥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土壤退化及污染的修复与防治、新型肥料研发等有关耕地质量建设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针对全省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的障碍因子,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 制定采取相应的农艺、化学、生物、工程等技术措施的综合方案, 为提高全省的耕地质量水平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除此之外还要完善管理政策法规, 加大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陈洪斌, 郎家庆等.1979~1999年辽宁省耕地土壤养分肥力的变化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3, 34 (2) :106-109.

[2]李金凤, 徐志强, 于向华等.辽宁省耕地土壤肥力现状及其演变趋势[J].辽宁农业科学, 2007 (2) :5-7.

[3]刘顺国, 邢岩.辽宁省耕地土壤肥力现状及其演变趋势[J].辽宁农业科学, 2011 (2) :27-30.

[4]徐志强.辽宁省耕地土壤肥力现状及其演变趋势[J].辽宁农业科学, 2012 (2) :29-33.

[5]辽宁省统计局.《二一二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

[6]《辽宁农机化即将迎来辉煌明天》[N].中国农机化导报, 2012年11月12日:第002版.

[7]宋丹.辽宁省盐碱化耕地现状及改良措施[J].辽宁农业科学, 2012 (5) :50-53.

[8]张瑛, 王炜航.辽宁省水土流失危害特征及发展演变趋势[J].辽宁地质, 2000 (3) :230-234.

[9]朱军等.辽宁省沙化土地十年变化分析及评价[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6 (2) :22-24.

质量变化论文 篇5

宁夏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对近年来宁夏城市区域和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提高城市声环境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作 者:张卫红 Zhang Weihong  作者单位: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宁夏,银川,750021 刊 名:甘肃科技 英文刊名: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25(12) 分类号:X827 关键词:宁夏   声环境质量   分析   对策  

质量变化论文 篇6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攀枝花市

Abstract:The use of air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of 2011-2014,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in Panzhihua city is calcul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improved year by year trend of air quality in Panzhihua City,the number of days to or better than two standard statistical indicators increased year by year,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sulfur dioxide(SO2),nitrogen dioxide(NO2)showed a downward trend,especiallysulfur dioxide(SO2)de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s not uniform,PM10 and SO2 in low concentration,higher in winter and spring,showed obvious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Ambient air quality;sulfur dioxide;nitrogen dioxide;PM10;Panzhihua City

引言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继续加大[1]。攀枝花市位于我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北纬26°05′~27°21′,东经101°18′~102°15′,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随着2012年攀枝花提出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改善当地环境空气质量,提高城市形象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攀枝花市近四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近年来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际变化趋势,季节性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城市发展过程中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攀枝花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概况

1.1监测概况

攀枝花市市区共有5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均为国控环境空气质量城市评价点,由攀枝花市环境监测站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5个测点分别位于炳草岗、弄弄坪、仁和、河门口和金江。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均使用美国热电公司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数据来源于《攀枝花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1~2014年度)[2]。

1.2评价标准

根据攀枝花市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城区为二类区,故评价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年平均值:二氧化硫为0.06mg/Nm3、二氧化氮为0.08mg/Nm3、可吸入颗粒物为0.10mg/Nm3。

2.攀枝花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分析

2.1空气质量达标情况

根据2011~2014年攀枝花市环境空气质量等级天数(表1)可知,从2011年起,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的天数由2011年的16d递减至2012年的7d,2014年又上升至50d;空气质量“良”的天数由2011年的317d递增至2012年的336d,又递减至2014年的288d;“轻微污染以上”的天数总体呈现出下降态势,由占全年总天数8.8%下降至7.4%。因此,2011~2014年攀枝花环境空气质量的优良率(优良为“优”和“良”的天数占全年比例总和)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二、三季度的空气质量好于一、四季度,与攀枝花市的气象特征相吻合,夏季降雨较多,能够有效地吸收、淋洗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使空气变干净,冬季是雾霾天气的高峰期,污染物不易稀释扩散,从而加剧了空气污染。

2.2污染物浓度时间变化

2.2.1污染物浓度月份变化

由图1可知,2011~2014年二氧化硫的月均值在0.031~0.128mg/Nm3之间波动,最大值出现在2011年的12月份,最小值出现在2014年的10月份,其变化规律为1、2月份二氧化硫质量浓度较高,然后下降,4、5月份到达第一个谷底,接着出现缓慢上升,9、10月份到达第二个谷底,随着冬季的到来,其质量浓度又缓慢上升,在12月达到一个峰值,呈现为不规则的“w”字形的分布特征。

由图2可知,2011~2014年二氧化氮的月均值在0.023~0.053mg/Nm3之间波动,最大值出现在2013年的1月份,最小值出现在2014年的5月份,其变化规律为1、2月份二氧化氮质量浓度较高,然后逐月下降,6、7、8月份到达谷底,之后又缓慢上升,在12月达到一个峰值,呈现为较明显的“U”字形的分布特征。

由图3可知,2011~2014年可吸入颗粒物的月均值在0.049~0.149mg/Nm3之间波动,最大值出现在2014年的1月份,最小值出现在2014年的9月份,其变化规律为1、2月份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较高,然后逐月下降,9月份到达谷底,之后又迅速上升,在12月达到一个峰值,呈现为不规则的“V”字形的分布特征。

2.2.2污染物浓度年度变化

据统计,2011~2014年二氧化氮、可吸人颗粒物各年份年均值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2011、2012、2013年年均值均超过国家标准,2014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由图4可知,2011~2014年各项污染物测值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分别比2011年下降了0.034、0.008及0.010mg/Nm3,这主要与全市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改善能源结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并且全面完成各年度污染减排目标有关。

2.3污染物浓度空间变化

如图5所示,攀枝花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共设置5个点位,其中,弄弄坪测点位于攀钢厂区,三项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值偏高;河门口测点位于发电厂及煤矿、焦炭集中区,三项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值偏高;炳草岗测点位于市中区,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最高,受汽车尾气及建筑施工扬尘扬尘影响明显;仁和测点位于城乡结合部,属于规划居住区,三项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值最低;金江测点位于高新产业园区,二氧化硫测值最高,二氧化氮测值偏高。

3.攀枝花市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及趋势讨论

“十二五”以来,攀枝花市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截至2013年底,全市淘汰各种落后产能企业59家,大大降低了工业排污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全市在积极推进污染源限期治理的同时,大力开展区域污染综合整治,通过全市配合,每年完成多家限期治理,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强化环境监管,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企业采取日常监管与突击检查、白天巡查和夜间突查、现场执法与自动监控相结合的方式,严格环保执法,严厉查处违法排污企业,有力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全力保障了环保设施运行率和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市政府印发了《攀枝花市扬尘治理工作方案》、《攀枝花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标准》,大力开展全市扬尘治理工作,通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强对道路、建筑施工、土地整理、货场、原料堆场、晒矿场、配料场等的监督监管和综合整治,有效控制了各类面源及二次扬尘污染。实施汽车尾气排放总量控制、限制市区机动车辆总数、在某些易拥堵路段设置单行道、淘汰黄标车、推广绿色环保汽车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全市机动车尾气污染。上述多项措施的实行,使得近年来攀枝花市SO2、NO2、PM10浓度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全市空气质量逐渐变好。

攀枝花气候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特征(夏季时间长、四季不分明、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干燥炎热、雨量分配不均、干、雨季明显),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受气象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呈现典型的季节性特征,SO2、NO2、PM10均是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冬季干燥,大气层结相对稳定,易在低空形成逆温层,使得局地污染物出现堆积;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频率高,对流天气相对活跃,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洗消,使得夏季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其他季节;春季干燥多风,地表土层裸露,沙尘天气多发于该季节,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明显。

在空间分布方面,SO2浓度空间分布是工业区、高新产业园区高于其它区域;NO2浓度空间分布是工业区和机动车流量较大的市中区高于其它区域,PM10浓度空间分布是城乡结合部最低,各项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

4.结论

近年来,攀枝花市社会和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随着工业发展与机动车数量的增长,给城市大气污染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总体上,在不断推进各项节能减排措施落实的基础上,全市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好转,SO2、PM10、NO2浓度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SO2下降幅度明显,并在2014年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攀枝花市大气污染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受气候影响,SO2和PM10夏季浓度较低,冬春季较高,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Z].2013.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对策分析 篇7

1 2011年-2015年连云港市大气环境现状

1.1 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变化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2011年-2015年,全市的环境质量总体向好,2015年的市区空气质量天数为260天,占到了总有效天数的71.2%。与2014年相比提升了1.8%。但,空气质量超标天数为105天,其中重度污染以上的天数为14天,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重视。从全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变化情况来看,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均较上一年度略有下降。与五年前的2011年相比,只有SO2平均浓度下降了33.3%;NO2、PM10的平均浓度则有了一定幅度的上升,其中,NO2平均浓度上升了12%,由2011年的0.025mg/m3上升到了2015年的0.028 mg/m3,PM10平均则上升了4.44%,由2011年的0.009 mg/m3上升到了2015年的0.0094 mg/m3。

1.2 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从图2可以看出,连云港市2011年-2015年全市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整体呈现出下降态势。其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由2011年的5.23×104t下降到了2015年的4.72×104t,下降了9.75%;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由2011年的4.83×104t下降到2015年的10.56%。虽然烟(粉)尘的排放量较2014年下降了16.85%,但与五年前的2011年相比,全市的烟(粉)尘的排放量则由2011年的1.65×104t,上升到了2015年的3.75×104t,上升了127.27%,其中,烟(粉)尘的排放来源看,工业源排放量占到了91.64%,占到了绝对的比例,城镇生活源和机动车排放量的占比分别为6.37%和1.99%。因此,烟(粉)尘的污染问题重点因做好工业源的污染防治工作,为此,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关注。

1.3 工业废气排放情况

从图3可以看出,连云港市的工业废气的排放量整天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5年来,工业废气的年排放量由2011年的904.98×108m3,上升到了2015年的3117.91×108m3,上升了2212.93×108m3,上升了244.53%,年均增长率48.91%。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切实遏制其过快增长势头。

2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成因及危害分析

2.1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成因

近年来,连云港市加大了环境污染防治力度,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联动机制的制定和推进,都使得全市的大气环境污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市政建设、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布局都把环境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大气污染源贡献率也在明显改变。针对全市的大气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来看,主要表现在:(1)扬尘型开发污染源。随着全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中的扬尘型污染成为全市当前大气主要污染源之一,扬尘污染具有面源广、污染源分布分散等特点,其中城市道路的施工和运营中产生的扬尘也是主要的来源。(2)机动车尾气的流动污染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的购买力的增强,市民出行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截止2015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81.08万辆,个人拥有75.62万辆,较上一年度分别增长了3.09万辆和3.38万辆,不断增长的机动车辆加重了城市大气环境的负担,城市空气污染作为一个主要环境问题正迅速地凸现出来。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在全市废气污染排放中的“贡献”也在增加,2015年废气中的烟粉尘排放量中,机动车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2.2%,较2014年的1.99%上升了2.1个百分点,导致了流动源污染成为影响全市大气污染的一个突出因素。(3)工业固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一直在全市的大气污染排放量中占据绝对的多数,在2015年的废气排放中,工业源排放量占到二氧化硫排放量的88.01%、氮氧化物中的工业源排放量占到66.62%、烟粉尘中的工业源排放量占90.52%。工业源污染成为全市大气污染治理着力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对连云港市2011年-2015年来的城市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变化及成因分析来看,做好全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采取以下措施。

3.1 继续完善全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动机制

2015年,连云港市安排了900多项重点防治项目。加强了重点时期环境质量管控,出台了全市大气污染临时管控方案,在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形成了整体强化及特别时段、重点区域管控相结合的环境质量保障机制。下一步,在前期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上,针对机制中的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对此机制进行完善。例如,完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大气污染防治的整体合力。加强对全市大气污染整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积极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参与到全市大气污染治理中来。

3.2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加大整治燃煤锅炉力度

针对全市机动车辆不断增长的态势,要由环保、交通等部门严格做好新车和转入车辆的环保管理,严格执行国Ⅳ排放标准,实施机动车总量控制,严格控制机动车的增长速度。加大对全市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力度,深化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淘汰专项行动工作成果,加大对重点废气排放企业恶臭和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工作。

3.3 加强油烟整治和扬尘控制工作

加强对全市餐饮企业的油烟整治,推广使用净化装置或高空排放。强化工地扬尘现场监管,开展扬尘整治专项检查行动,提高施工现场整体建设管理水平,严格做好开山采石扬尘防控,大力推广防风抑尘网、喷淋系统的建成和使用。继续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实施网格化管控工作,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最大限度减轻污染影响,切实改善全市空气质量。

4 结语

连云港市主城区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和汽车尾气。虽然全市大气环境整体状况正在不断改善,但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呈现较大幅度的提升,需要引起社会各界予以重视,结合全市发展实际,综合施策,切实为全市400余万居民营造出一个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彬.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4):21-23.

质量变化论文 篇8

传统加工干燥方法简单易行,方便经济,但人为、自然等因素影响大,干燥时间长,效率低下,雨天易霉烂变质、容易被鼠、虫、灰尘等污染[4]。药材含水量、质量难以稳定。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对质量控制的需求,中药材干燥的机械化、自动化逐渐得到应用。将现代干燥原理和技术运用于中药材的初加工,对于保证药材质量的可控、稳定,适应批量、高效率、规模化的大生产,最终保证药材供应和临床疗效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利用远红外线加热干燥荆芥,不但含水量(4.2%)低于传统晾晒法所得(5.3%),而且挥发油含量(0.74%)也高于后者(0.66%),且干燥时间缩短,生产效率提高[5]。徐娓等对同样主要含挥发油成分的陈皮作了低温吸附干燥、自然晾干和热风干燥法的比较试验[6],结果表明低温吸附干燥后陈皮外观性状较好、挥发油含量比另二种方法干燥所得高。荆芥主要药效成分为挥发油,沸点较低,容易挥发散失,而且对日光及温度较敏感,化学成分易于分解变质[7],因此,荆芥药材的干燥方法对其质量可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拟采用应用较为普遍的恒温烘干设备,以挥发油含量,水分含量与挥发油中有效成分为指标,比较不同温度下恒温烘干与传统阴干、晒干方法的优劣,为荆芥饮片炮制生产提供参考。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Agilent 6890N-597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gilent ChemStation D (003.00.611)化学工作站软件,美国Agilent公司;FA—l004电子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DHG-9140型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1.2 试剂

胡薄荷酮(R-(+)Pulegone,98%)对照品和薄荷酮((-)Menthone,98%)对照品购于Sigma-Aldrich公司,供含量测定用。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采集

荆芥药材样品采自祁荆芥道地药材产地——“河北省一县一业一园工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安国市霍庄中药科技示范园区。产业示范区50000亩,种植品种以包括祁荆芥在内的“八大祁药”等道地药材为主。我们选择在夏荆芥传统收获期间(2008年10月18日)进行采收,用镰刀割取地上部分,立即封口包装待用。样品从采集到实验测试不超过24h。

2.1.1 药材干燥加工

将采收的荆芥样品分为5组,2组依传统干燥方法,分别置阳光下与阴凉处晾晒,在晾晒当天,晾晒后第1、2、4、6、8天分别采集样品进行测试。另3组在晾晒当天在设定恒温45℃、55℃、65℃的三个恒温干燥箱中进行烘干测试,在烘干1h、2h、4h、6h、8h后采集样品进行各项指标测试。

2.1.2 挥发油收集与含量测定

将采集的样品除去残留的根部和老茎,依茎叶(叶多脱落)/花穗重量比6:4的比例作为荆芥全草样品,称取100g(±1%),依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Ⅹ D“挥发油测定法”项下条目[8],对挥发油进行含量测定与收集,挥发油含量在进行水分测定后折算为干物质中的含量,结果见图1。

2.1.3 水分测定

将采集的样品除去残留的根部和老茎,依茎叶(叶多脱落)/花穗重量比6:4的比例作为荆芥全草样品,称取10g(±1%),依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Ⅸ H“水分测定法”项下第二法(甲苯法)[8],对样品水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见图2。

2.1.4 挥发油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收集到得各样品挥发油,经无水硫酸钠除水,精密称取100mg左右,置10mL容量瓶中,乙酸乙酯稀释到刻度。分别取1mL,与1mL浓度为2.0045mg/mL的萘溶液一起加入10mL容量瓶中,乙酸乙酯定容到刻度,为加入内标的供试品溶液。同法制得含内标物萘的R-(+)Pulegone, (-)Menthone的一系列标准曲线溶液。

2.1.5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与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Agilent 6890N-5975气质联用仪,毛细管气相色谱柱HP-5MS(5% Phenyl Methyl Siloxane,柱长30.0m,内径250.0μm, 膜厚0.25μm),载气为氦气,流速:1.0mL/min,分流比:20:1,进样口温度:150℃,进样量:1μL。

程序升温方法:初始温度50℃,以10℃/min速率升至100℃,保持10min,再以5℃/min速率升至200℃,保持5min。质谱四级杆温度150℃,离子源温度230℃,选择离子检测模式(特征离子及定量离子选择见表1)。取各供试溶液,过0.22μm滤膜,以气相色谱微量进样器精密吸取1μL注射入气相色谱仪,记录离子流图,用ChemStation软件进行峰识别,计算峰面积。

3 讨 论

药材经干燥加工为饮片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分以利于贮藏和流通,防止水分过多发霉虫变,影响饮片质量。2005版《中国药典》“荆芥”项下规定,饮片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2%,不达到此标准的饮片应属于干燥加工不合格。从实验结果来看,晒干、阴干水分6天后,水分含量达到药典要求(图3),晒干方法水分含量下降较阴干方法为快,尤其在1~2天间。用恒温烘干的药材水分减少与温度增加密切相关,45℃,55℃和65℃烘干的药材分别于8h、6h、2h后达到或接近12%的水分含量要求(图4)。

从挥发油含量测定的结果来看, 提高烘干干燥温度到65℃虽然能在短时间(2h)降低水分至12%,但相应带来的挥发油损失也更大,同样达到水分要求标准的药材,要比其他方法水分合格的药材挥发油多损失约1/4至1/3(图1)。与传统阴干晒干方法相比,45℃和55℃恒温烘干的药材不仅能在更短时间内干燥药材(较传统加工方法的6天以上缩短至6~8h),挥发油损失也较传统方法为少(较传统方法的不足1.1mL/100g),似乎应该是比较理想的干燥方法(图2、图4)。

然而,进一步的实验表明,用传统阴干晒干方法和恒温烘干干燥方法加工的药材,其挥发油中两种主要和有效成分胡薄荷酮和薄荷酮(两者共占挥发油总量的90%以上)的含量和相对比例差异很大,干燥加工前药材挥发油中薄荷酮/胡薄荷酮含量比例约为0.48,经过不同方法干燥后这一比例上升,但经恒温干燥方法的样品比例变化更大,达到0.95~1.26,是原来的2倍还多,而传统方法干燥的药材挥发油中,这一比例只上升到0.76~0.77(表2)。有研究表明,两种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的抗炎药理作用与毒性均有差异,经化学分析认为可能是主要成分薄荷酮与胡薄荷酮的比例不同而导致[9],由此看来,药材挥发油中这两种主要成分的比例可能是决定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经过干燥加工,荆芥挥发油中的胡薄荷酮含量下降,薄荷酮含量上升,但各种温度的烘干方法加工的这一变化趋势更大,相对而言,传统加工方法的挥发油中两种有效成分含量和比例更接近干燥前的药材(图5、表2)。



毫无疑问,现代各类机械化干燥方法具有干燥条件可控,可自动化,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处理时间短,加速生产流通等诸多优点,然而,中药是复杂的天然产品,其中的各类化学成分特别是主要成分的变化将强烈影响药材和饮片的质量,因此,恒温干燥或其他现代干燥方法是否能推广、普及用于荆芥药材的干燥加工,仍然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实验结果也提示我们,现有的通过限定挥发油和主要成分含量下限的荆芥饮片质控方法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药产品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而多组分的协同、加和等联合作用可能是其达到药效作用的关键,因此,引入指纹图谱方法,代谢组学方法等一些更具有整体和综合视角的方法对于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卫莹芳.中药材采收加工及贮运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403-405.

[2]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陵版排印本(中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23.

[3]秦泽平,黄振宇.不同干燥方法对泽兰挥发油含量的影响[J].基层中药杂志,1995,9(1):29-30.

[4]任迪峰,毛志怀.我国中草药干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学报,2001.17(2):5.

[5]程立方,崔秀君,程敬伦,等.远红外中药饮片干燥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9):535-537.

[6]徐娓,赵义,丁静,等.含挥发油类中药材低温吸附干燥新技术[J].中成药,2007,27(10):1135-1137.

[7]肖祟厚.中药化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961.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47-57.

质量变化论文 篇9

本文以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为基础, 挖掘土壤剖面44个, 分层采样后进行土壤化验, 并结合影响区域耕地质量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 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土壤监测评价方法, 建立指标体系分析评价, 揭示耕地质量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1 评价体系构建

借鉴农用地分等定级指标的选取模式, 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分为自然质量指数、经济质量指数和利用质量指数3个准则层。

根据指标值量化采用的模型, 将指标分为定性描述型指标和定量描述型指标;根据指标值的稳定程度, 将指标分为稳定型指标和可变型指标。

1.1 定性描述型指标和定量描述型指标

定性描述型指标不能根据具体的数值和表达式来反映, 因此针对此类指标的研究需要根据相关理论和标准对其进行方向性的描述。本文选取的定性描述型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1004-2003) 进行分级量化。

定量描述型指标是能够用数据形式表达的可以被测定的指标。例如本文选取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 是通过剖面采样得到的土壤样本进行测定而得到的。这一类指标有具体的数据表达, 但是当需要用其数据值与其他不同度量单位的指标进行比较或复合指标时, 需要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

1.2 稳定型指标和可变型指标

引入特征响应时间 (Characteristic Response Time简称CRT) 这个概念。指当外界环境条件改变时, 某一土壤性质或状况达到准平衡状态需要的时间, 用年来表示。一般认为, CRT>10年的土壤性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而CRT<10年的土壤性质被认为是相对易变的。本文研究的是耕地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因此选取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可变的。但是表示耕地自然质量指数的有效土层厚度、剖面构形、表层土壤质地和距障碍层深度这些指标在理论上CRT值一般在100年以上, 然而在实际中一方面由于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 导致土壤侵蚀板结、水土流失, 加快了土壤性质变化进程, 从而影响耕地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地推行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地整治等工作使得土壤在自然条件下变化缓慢的性质, 在较短的时间内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本文选取的评价指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揭示耕地质量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参照《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1004-2003) 和《土壤监测规程》 (NY/T1119-2006) 对各层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予以打分, 构造指标权重矩阵。

2 耕地质量动态变化评价

2.1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

参照《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1004-2003) 评价流程, 依次计算耕地自然质量分值、自然等指数、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 然后根据国家级等指数平衡转换方法, 将区域耕地质量等指数转换为可用于参照对比的标准等指数, 从而评价得出耕地质量情况。

(1) 自然质量分值测算。

其中:P—自然质量分值;Wi—第i个指标的权重;Ai—第i个指标的无量纲化值。

(2) 自然等指数测算。自然等指数是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分值与该作物光温 (气候) 生产潜力指数以及该作物的产量比系数的乘积。其中: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是区域内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的最大单产的比值;作物光温 (气候) 生产潜力指数可以参照《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1004-2003) 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两个表格中得到, 阿勒泰市指定作物光温 (气候) 生产潜力指数见表2。

其中:Rij—自然等指数;Qij—第i种作物的光温 (气候) 生产潜力指数;Pij—耕地自然质量分值;βij—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3) 土地利用系数测算。土地利用系数是指区域作物实际产量与区域土地生产潜力, 即土地的光温水土生产力之比, 应用到耕地质量监测中该系数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实际调查区域指定作物的现实产量, 并除以全国该指定作物的最高产量,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讲, 区域指定作物的现实产量除以该指定作物在本区域内的最高产量更为科学合理。

其中:KL—土地利用指数;Y—样点的标准粮实际产量;Ymax—该区域内最大标准粮单产;Yj—第j种指定作物的实际产量;βj—作物的产量比系数;Yj, max—第j种指定作物的最大产量。

(4) 土地经济系数测算。土地经济系数是区域作物实际的“产量—成本”指数与区域作物最大“产量—成本”指数的比值。

(5) 利用等指数测算。利用等指数是自然等指数与土地利用系数的乘积。

(6) 经济等指数测算。经济等指数是利用等指数与土地经济系数的乘积。

实际的评级分值测算的过程中, 使用Arc GIS地理信息系统中Arc Catalog数据库模块进行批量数据计算, 结果见表3。

(7) 转换为国家级等指数。通过以上计算得出的监测单元等指数需要转换成国家级等指数, 国家级等指数的转换方法是以实际标准粮产量为媒介, 运用相关关系的方法, 建立省级等指数与国家级等指数的相关转换方程, 西部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别转换方法依据《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培训教材》中“国家级等指数平衡转换方法表”:

国家级自然等指数=区级自然等指数×0.6667+400.0 (4)

国家级利用等指数=区级利用等指数×0.5944+243.3 (5)

国家级经济等指数=区级经济等指数×3.0909+172.7 (6)

依据转换公式进行等指数平衡转换后, 计算得到国家级等指数, 按照400分的等间距确定国家级自然等, 按照200分的间距确定国家级利用等和经济等, 见表4。

从测算结果可以得出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在2000~2011年总体呈上升趋势, 其中自然等别变化不明显, 主要是因为土壤性质和地形地貌条件的CRT值较大, 不易在短期时间内发生波动性变化, 在土壤改良、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整治工程的影响下自然等别缓慢平稳上升;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易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影响, 农业投入、耕地规模和耕作制度的改变都可以导致较大的波动性变化。上述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分值测算结果与《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新疆卷) 》中关于阿勒泰市耕地质量等级部分的论述一致, 说明该评价结果能够反映阿勒泰市耕地质量的趋势和特性。

2.2 耕地质量综合评价

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分值测算目的是将表示耕地自然质量、利用质量和经济质量的指标拟合成独立数值, 以表达耕地质量整体状况。上述关于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分值的测算过程参照《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1004-2003) 的评价方法, 以耕地自然质量作为判断基础, 通过各土壤因素的权重与无量纲化值的乘积加和得到自然质量分值, 然后将自然质量分与指定作物光温 (气候) 生产潜力指数和产量比系数相乘得到自然等指数, 而利利用等指数与土地经济系数的乘积。从评价的体系上来看, 三项评价指数能够分别反映耕地的自然、利用和经济质量状况, 但是缺乏对耕地质量的综合判断。两种评价方法都旨在反映耕地质量动态变化的规律, 侧重点各有不同, 简要的指标含义对比说明见表5。

本部分使用传统的评价计算方式, 一方面得出自然质量、利用质量和经济质量指数, 另一方面能够将三项评价指数拟合成独立数值———耕地质量指数, 用于表示区域耕地的综合质量状况。

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

其中:T—耕地质量综合指数;Wi—第i个准则层指标的权重;Bj—第j个指标的权重;Aj—第j个指标的无量纲化值。

从计算公式和测算结果可以看出, 本部分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分值中的自然质量指数与上一部分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分值中的自然质量分相同, 原因是这两个结果的计算方式都是通过各土壤因素权重与其无量纲化值的乘积加和得到, 两者的含义用等指数是自然等指数与土地利用系数的乘积, 经济等指数是相同, 都代表耕地的自然地理条件, 即从土壤肥力和耕作条件的角度反映耕地的本地质量情况。

对比两种评价方法得出的测算结果和时序性趋势图, 2000~2011年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在自然、利用和经济方面呈比较明显的上升状态。根据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拟合出历年耕地质量综合指数, 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耕地质量情况较为平稳的提高。

3小结

本文以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为基础, 将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土壤监测方法整合, 建立指标体系, 分析评价阿勒泰市耕地质量状况, 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基于传统的农用地分等评价方法, 对2000~2011年全市耕地的自然、利用和经济等进行测算, 同时转换为国家级等指数, 判断国家级等别。从测算结果来看全市耕地整体质量呈上升趋势, 其中自然等别变化平缓, 利用和经济等别波动性较大。测算结果与《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新疆卷) 》中关于阿勒泰市耕地质量等级部分的论述基本一致, 说明该评价结果能够反映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各等别在时间序列中的变化的趋势和特性。

第二, 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基于层次分析评价方法, 将各评价影响因素指标整合得到耕地质量综合指数, 旨在得出耕地质量的自然、利用和经济方面变化趋势的同时得到区域耕地质量的综合变化情况。由评价结果可知2000~2011年阿勒泰市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 波动变化幅度较小;自然、利用和经济指数相互影响, 变化趋势与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相近。

参考文献

[1]郧文聚.农用地分等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5:18-24.

[2]郭海洋.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评价与保障机制研究[D].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 2007:22-23.

[3]朱海燕.江汉平原农用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03:52-56.

[4]陶崇鑫, 刘新平, 吴贵亮.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影像因素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 2012, 49 (7) :1353-1359.

质量变化论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 年3 月~2015 年4 月收治的肺癌患者80 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49 例,女31例,年龄58~81 岁,平均(68.4±7.5)岁,组织病理分型:鳞癌47 例,腺癌33 例,分型情况:周围型45 例,中央型35 例。 临床分期:Ⅰ期56 例,Ⅱ期24 例。

纳入标准:肺癌患者均为早期肺癌病例,没有合并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通过检查其没有病灶转移,可以完成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排除患者肝、肾、脑、心的重大疾病患者、排除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排除不能参与本项调查患者。

1.2 方法

1.2.1 收集肺癌患者80 例临床资料, 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病理学、临床分型、临床分期情况。

1.2.2 参照QLQ-C30 问卷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7,8],功能型维度主要包括5 个,主要是躯体化、情绪化、认知水平、角色转变、社会支持,每项评分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低,质量越差。 患者单项评分主要包括5 项,主要是失眠、气促、食欲减退、腹泻、便秘,每项评分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低,质量越差。 症状型维度包括3 项,主要是恶心呕吐、疲倦、疼痛,每项评分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低,质量越差。

1.2.3 抑郁自评量表(SDS)[9-10]:按中国常模结果,抑郁评定的分界值总分为80 分,通过计算抑郁指数情况,指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高, 抑郁指数小于0.5 表示正常,抑郁指数在0.5~0.6 为轻度抑郁,抑郁指数0.61~0.70 为中度抑郁,抑郁指数大于0.70 为重度抑郁。 焦虑自评量表(SAS)[11,12]:采用4 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 按照中国常摸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 分, 其中53~62 分为轻度焦虑,63~72 分为中度焦虑,73 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1.3.2 观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 首先对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的培训,从而掌握量表的使用方法。

1.3.3 观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 对数据进行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化疗前后生活质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化疗前肺癌患者躯体化、情绪化、认知水平、角色转变、社会支持、失眠、气促、食欲减退、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疲倦、疼痛评分均优于化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2.2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

化疗前肺癌患者焦虑、 抑郁情绪均优于化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2.3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情况

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化疗前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P < 0.05)。 见表3。

3 讨论

肺癌是我国目前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攀升[13,14]。 化疗时临床常用的,治疗肺癌和控制患者病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化疗药物多数是细胞毒性的药物,其不仅杀伤癌细胞,同时杀伤机体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肺癌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病情的变化、 化疗均可能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造成肺癌的恶化、转移,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15,16]。 化疗的肺癌患者的心理调节显得尤为重要, 其不仅关系到患者能够建立对抗肺癌的自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同时也关系到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生存时间。 人体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是相互作用的,乐观向上的心理情绪可以提高机体协调和代偿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肺癌康复效率,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17,18]。 不良的负性情绪,如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是肺癌患者最为常见的心理情绪,其对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均有不良影响,对肺癌的治疗和康复,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均有不利影响[19,20]。

本研究通过分析肺癌患者80 例临床资料,通过QLQ-C30 问卷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SDS和SAS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化疗前肺癌患者躯体化、情绪化、认知水平、角色转变、社会支持、失眠、气促、食欲减退、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疲倦、疼痛评分均优于化疗后(P < 0.05),提示化疗反应对于患者的不良影响可能造成躯体症状、 角色功能和社会支持功能逐步的变差,失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进而影响整体的生活质量。 化疗前肺癌患者焦虑、 抑郁情绪均优于化疗后, 说明化疗之后, 肺癌患者对于病情和化疗的关心程度进一步加重,有焦虑、抑郁程度更加严重的倾向,此时需要家属、医护人员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同时还要增加患者的营养, 缓解不良反应的发生程度[21,22]。

本研究通过以化疗前后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变化作为基线,比较已确定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变化的危险因素关系,将上述基线调查结果的各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以化疗前后肺癌患者生活质量作为因变量,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每一变量的贡献大小并得到回归系数β,β的意义为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对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相对危险度,选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建立模型。结果表明,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化疗前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焦虑、抑郁均是心境低落的一种情绪反应,肺癌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其原因也比较复杂:①肺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一种不良性的心理应激反应;②肺癌的不断进展和变化,可能合并抑郁、焦虑等精神类疾病[21,22];③肺癌化疗过程带来的不良反应,会进一步引发情绪上的障碍。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情绪会造成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出现儿茶酚胺分泌过量、脂类代谢失衡、促凝血、促血管收缩血栓素A2释放、心率和血压升高等生理病理性变化,从而加重肺癌患者躯体化症状[23,24]。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情绪还可能会造成患者对于病情的认知程度降低或者对于病情认知有抵触,从而无法完成角色的转变,更加拒绝社会支持,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独立的空间之内,不愿意与外界接触,也不愿意倾听外界的意见,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有进一步加重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情绪。恶心呕吐及周身不适症状,一方面可能来源于肺癌病灶本身,另外一方面来自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程度,再加上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造成了一种心理应激,导致了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出现恶心呕吐、疲倦、疼痛等症状,对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化疗后加强肺癌患者心理疏导,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化疗前后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及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情况。方法 分析汉中市中心医院2012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临床资料,通过QLQ-C30问卷对肺癌患者躯体化、情绪化、认知水平、角色转变、社会支持、失眠、气促、食欲减退、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疲倦、疼痛评分情况,焦虑抑郁情绪变化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观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化疗前肺癌患者躯体化、情绪化、认知水平、角色转变、社会支持、失眠、气促、食欲减退、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疲倦、疼痛评分均优于化疗后(P<0.05),化疗前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均优于化疗后(P<0.05),焦虑、抑郁情绪是影响化疗前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OR=0.538、0.524,95%CI:0.352~0.748、0.313~0.734,P<0.05)。结论 化疗后加强肺癌患者心理疏导,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质量变化论文 篇11

关键词:江门、潮湿天气、二氧化硫、PM2.5、湿度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大气污染的分类中,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悬浮在空中(相对湿度小于80%),排除其他自然天气过程(如降水、沙尘暴和雪暴等),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称为霾[1],其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而形成的霾又称为灰霾。灰霾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2-3]。灰霾天气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原因,不利的气象条件和大气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和气体污染物的增加[4]。灰霾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气候和能见度,影响人体健康。近年来,PM2.5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PM2.5会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由于体积更小,PM2.5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可能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咳嗽、呼吸困难、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并导致心律不齐、非致命性心脏病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更小的微粒会通过肺部传递影响其他器官。最小的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100纳米,合0.1微米)带来的危害更为严重[5]。有证据表明这些颗粒物可以传过细胞膜到达其他器官,包括大脑。有研究指出,这些微粒可能引发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症)。值得注意的是,柴油发动机产生的微粒直径通常在100 纳米(合0.1微米)左右。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回南天(简称回南)是华南地区对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的现象。华南属于典型的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1月至4月时,从南中国海吹来的南风带着和暖而潮湿的空气,与从中国大陆北部来的寒冷气流相遇,形成静止锋,使华南地区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间中有微雨或大雾。

在华南地区特有的“回南天”潮湿天气下,能见度很低,公众首当其冲想到的是PM2.5。本论文基于江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大气自动监测站在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的监测数据,研究在“回南天”潮湿天气这种特定的天气条件下,对影响PM2.5浓度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进行分析,为客观评价“潮湿天气”下灰霾现象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监测点概况

江门市是广东省中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濒临南海,毗邻港澳,水陆方便。气候温和,少霜无雪,阳光充足,四季常青,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为22°C,年均降水量约1800毫米。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多样,西北多山地、低山丘陵,东南部以台地和平原为主,中部、东部为河谷和三角洲地带,南部属滨海平原、低山丘陵和台地。选取子站所处区域为居民区,监测能力完善。

1.2 仪器设备

PM2.5自动监测仪:颗粒物同步混合监测仪(SHARP)(5030型);SO2自动监测仪:43i 型脉冲荧光分析仪。

2. 结果与分析讨论

2.1 江门市区PM2.5、二氧化硫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特征

2014年1月1日

2014年1月2日

2014年1月3日

2014年1月4日

2014年1月10日

2014年1月11日

2014年1月12日

图2.1 江门市区PM2.5、二氧化硫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特征

2.2 数据分析

该大气自动监测站点1月1日至1月3日风速均在1.5m/s以下,属于0-1级风,风力弱。而这3天内出现了数次的南北风向转换,湿度变化明显,具有很好的研究意义。

1月1日 空气较为干燥,在0时至8时以北风为主,各项污染物指数相对稳定;在8时至18时由北风转为西风,由于该监测站点以西工业相对较少,西风对市区内的污染物浓度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但由于西风风速只有1.0m/s左右,风力弱,各项污染物浓度下降不明显;18时后由西风转为南风,22时-23时湿度开始上升。

1月2日0时-8时,湿度持续上升,在这个过程中PM2.5、SO2浓度均随湿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风速只有0.4m/s左右,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PM2.5浓度维持在140ug/m3左右。8时开始,工业企业开始生产,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大,导致SO2浓度迅速上升。与此同时,地表温度升高,湿度下降。16时后,风向转为南风为主,湿度上升,江门市南方靠海,工业稀少,南风对市区内的污染物浓度稀释效果明显,SO2浓度显著降低,而PM2.5则随湿度增加而增加。

1月3日,0-7时,湿度基本维持在75%以上,SO2浓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25ug/m3),PM2.5则保持在100ug/m3以上。同样地,7时以后,人们进入上班时间,工业企业开始生产,废气排放量增大,SO2、PM2.5迅速上升,湿度降至50%以下,东北风。下午18时以后,风向转为南风,太阳光照强度减弱,气温降低,湿度上升65%,并呈持续增加趋势。

1月4日0-8时间,风力增强,PM2.5浓度持续降低。

该大气自动监测站点1月10日至1月12日与1月1日至1月3日的气象条件相当,其SO2与PM2.5的变化规律及趋势也相当一致。

1月10日。16时以后,湿度开始急剧上升,SO2浓度下降,PM2.5上升并保持在较高的浓度值。1-11日全天,SO2浓度与湿度呈相反的关系,湿度增大则SO2降低,湿度降低,则SO2浓度升高。PM2.5在0-8时中出现一个单峰,8时以后则持续升高;特别要说明的是,在18-19时内,风向发生了一次转变(转为北风),而且风速增强(0.8m/s),但随后则继续以南风为主,风速回复到0.4m/s,这可能是因为该监测站点正在冷暖气团相汇处,发生风向的转变导致的。20时以后则随着湿度的增大而有所上升。12日0-8时,湿度始终保持在75%以上,风速0.4m/s以下,PM2.5浓度不断升高。8时以后,风力开始增强,PM2.5显著降低。

2.3 讨论

2.3.1湿度对SO2浓度的影响

根据该自动站1月份各参数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湿度60%或以上时,SO2浓度与湿度呈反比关系,这个现象在0-8时及20-24时之间尤其明显,可能的原因是大气中SO2溶解在空气中的水雾中。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硫氧化物易被水吸收而形成酸雾,当湿度增大时,原来存在于大气中的气态SO2(或硫氧化物)与上升的水蒸气结合,使得气态的SO2(或硫氧化物)减少。而在8-20时之间,湿度在6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低,SO2与湿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2.3.2 湿度对PM2.5浓度的影响

湿度大的天气条件下(湿度65%以上),一般风速都不大,因为江门地区属于热带低纬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一般出现温度升高的天气是在北风-南风转换的时候,这时当冷暖峰交汇(冷暖峰相互竞争时),风速减弱(通常<0.4m/s),湿度增大,而风速的减弱,极其不利于PM2.5(污染物)的分散,这是造成PM2.5(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局部升高的原因之一。

湿度对PM2.5的增加有显著作用,湿度大于70%时,空气中的小水珠为PM2.5的积聚提供了一个良容器,空气中的微小水珠把本来是气态的污染物,如SO2、NOX等,溶解在其中,并在水珠内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使本来是气态的污染物转变为固态污染物。

大气中的气态前体污染物会通过大气化学反应生成二次颗粒物,实现由气体到粒子的相态转换。如:

其中气态硫酸来自OH自由基氧化二氧化硫SO2的气态反应[6]。盐的水合物:如xCl·yH2O、xNO3·yH2O、xSO4·yH2O,随着湿度的变化,水合物对PM2.5的影响较大,水不仅与盐化合物生成水合物,由于湿度的改变还形成了盐的微小溶液液滴。

2.3.3潮湿天气下风向对江门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风向对江门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本论文探讨的风向影响是基于在潮湿天气(或湿度>65%,或称“回南天”)前后一天江门市空气质量的变化。一般来说:由北、东北风转为南风天气状况下,通常冷暖峰交汇的第一天,PM2.5尤其高,然后逐日降低。这样的天气维持2-3天,则第一天的PM2.5浓度大于第二天,第二天大于第三天,这可能的原因是,污染物随北风南下,到达江门市附近时遇上湿暖、干净的由海上吹来的南风,冷暖峰相遇,相互竞争,风速减弱,污染物积压,无法分散,再加上本地污染物的排放,所以江门市区在第一天“回南天”的早上,PM2.5均逐步上升,尤其是早上9点上班高峰时,PM2.5会迎来一个高峰,随后会逐步降低。第三天以后,如果是以南风为主导,PM2.5会继续降低,空气质量转好。如果是以北风为主,则PM2.5会有所上升。这是由于江门市周边的工业分布在北边,东边的较多。假设江门市每天产出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恒定,一般情况下,北、东北风转成南风的天气状况下天气污染物浓度较由南风,西南风转成北风的天气状况下污染物浓度高。即江门市污染物浓度受北面东北面影响较大。

3. 结论

1)江门地区属于热带低纬地区,“回南天”这种特殊的气候现象通常发生在1月和2月。当出现“回南天”的情况下,湿度逐渐增大(湿度>65%)随着湿度的上升,空气中SO2浓度将出现明显的下降,而PM2.5则随之上升。同样地,当“回南天”消失,即湿度下降(湿度<60%)时,空气中SO2浓度会有所回升,PM2.5浓度下降;

2)江门市区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北边和东边,当“回南天”出现时,风向由前一天的北、东北风转为南风时,江门市污染物浓度比由西风转为南风的浓度要高,并在“回南天”持续的2-3天内逐渐减低,因此,PM2.5的防治要从源头入手,采取综合治理策略,改善现有除尘技术和设备,严格控制工业生产所造成的粉尘污染。如出现更极端的天气状况,即AQI持续大于150,在“回南天”来临之前应对各工业企业进行通知,要求其停产或减产,以降低“回南天”天气下空气污染程度。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2] 高歌.1961-2005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7):761-768

[3] 姚玉刚,邹强,张仁泉,等.灰霾监测研究进展[J].环境监测与预警,2012,4(5):14-17.

[4] Key M D, Ayers G p,Gras J L,et al.Haze in the Klang Valley of Malaysia [J].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3,3(1):591-605.

[5] 郁琪,空气污染——轻度、中度、重度——怎么办啊,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88ecb0101l0hz.html#cmt_2739479,2013-8-11

质量变化论文 篇12

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 QOL) , 就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中, 用来反应居民生活需要满足程度的一个概念。它既反映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 又反映社会和心理特征, 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1]

生活质量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随着社会向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生活质量研究从上世纪中期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1958年, 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最早提出“生活质量”的概念, 他在《富裕社会》一书中指出:生活质量是指“人的生活舒适、便利的程度, 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和乐趣。”[2]对生活质量问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 他于1971年提出了追求生活质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论点。1995年的哥本哈根社会发展世界峰会进一步指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国内的生活质量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基本上是伴随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入新世纪以后, 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得非常迅速。为此课题组依据泉州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构建评价泉州市辖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 并收集2000-2007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2 泉州市辖区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

确定评价指标的原则是它应有代表性、可操作性、数据的可得性[3]。为准确评估各年份市辖区居民生活质量, 应构建生活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在各具体指标的设置上, 我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以反映个人所享受的生活福利为重点, 如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等。

(2) 以客观指标为主, 辅之以主观评价指标。

(3) 指标涉及个人福利的全方位, 即不仅涉及居民收支住房等基本生活指标, 还应包括文化休闲、教育、服务设施、环境、安全等全面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

(4) 同一评价项目中指标间尽可能低相关, 同时指标概念清楚, 资料容易取得, 便于长期监测。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泉州市辖区居民生活的特点及设计指标体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本课题构建的相关指标体系如表1

3 泉州市辖区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价

3.1 数据处理

注:客观数据来源于《泉州统计年鉴》2001-2008年[4]

为了消除指标间的量纲差异以及正逆指标差异对因子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 在2001-2008年《泉州统计年鉴》关于构建指标体系所获取数据的基础上, 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为不失一般性, 标准化方法采用:设Xi是第i个指标的原始指标值, ZXi为相应指标数值的标准化数据[5], 则

所有正指标标准化数据为:ZXi={Xi-Xi (min) }/{Xi (max) -Xi (min) }

所有逆指标标准化数据为:ZXi=1-{Xi (max) -Xi (min) }/{Xi-Xi (min) }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泉州市辖区2000-2007年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获得碎石图 (图1) , 由图可知, 拐点出现在第四个主成分, 于是选取前四个主成分。

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指定旋转收敛最大迭代次数为25, 旋转后前四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4.148%, 基本反映了所有指标的信息。其中第一主成分旋转前获取的信息为66.279%, 旋转后获取的信息为50.164%;第二主成分旋转前获取的信息为14.180%, 旋转后获取的信息为24.208%。如表2

由SPSS13.0系统内部运行计算获得主成分f1、f2、f3、f4的得分值。以累计贡献率加权获得每一年份的综合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经计算结果表3:

3.2 计算结果分析

从表2可知收入与支出类指标对泉州市辖区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的贡献在各因子中均不占主要地位, 这说明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首位因素不再是物质生活条件[6], 身体健康、社会功能等开始占据重要地位;由表3可知, 2000-2007年各年因子得分的最大值是不同的, 说明了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一定的动态性。结合原始数据可知, 影响各年市辖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为出租车数量 (2000年) 、社会福利院床位数 (2001年) 、医院床位数 (2002年) 、刑事案件数 (2003年)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2004年) 、刑事案件数 (2005年) 、学生数 (2006年) 、教师数 (2007年) ;从总体上看, 2000年至今,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泉州市辖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综合得分有了极大的提高 (图2) 。

因子f1中出租汽车数量、公共图书馆藏书、绿化覆盖率所占的载荷比较大, 反映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向通勤的方便程度、居住环境、文娱休闲等精神生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子f2中社会福利院床数、卫生技术人员、医院床位数所占的载荷比较大, 说明了健康成为泉州市辖区居民关注的问题, 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泉州市辖区居民正逐步迈向老年化社会。因子f3中登记失业率,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刑事案件数所占的载荷比较大, 反映了居民的就业率, 社会治安与所居住的环境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子f4中学生数、刑事案件数、教师数所占的载荷比较大, 反映了子女受教育程度与素质的提高始终在居民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结合问卷调查和对客观数据的统计 (图3) 发现, 泉州市辖区的社会治安也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为此课题组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认为影响泉州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要原因如下:

(1) 社会环境。

泉州地区“六合彩”赌风之盛不仅成为社会治安的严重问题, 更深深影响了本不富裕的地区经济的发展, “六合彩”已成为诱发泉州地区抢劫、诈骗等犯罪的温床。

(2) 交通方面。

泉州市区交通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是当初粗线条城市规划的后遗症, 由于前瞻性不够, 加上泉州城市发展步伐快、车辆剧增, 导致道路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另外, 人们的交通意识淡薄及泉州市区各大汽车站周围复杂的社会环境, 成为社会治安状况的制约因素。

(3) 产业结构方面。

泉州地处民营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 产业结构以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 由此产生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作案的成本很低, 因此在促进泉州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治安问题。

(4) 贫富差距持续扩大, 加剧了贫困问题, 恶化了贫困者的社会处境。

已有权威专家预计:如果不平等程度增加1个百分点, 贫困率将增加3.7个百分点。在贫富差距悬殊的情况下, 贫困者的相对剥夺感更为强烈, 摆脱贫困的难度也更大, 这样会对整个社会的治安构成严重的威胁。

4 结论与讨论

生活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建立, 则能较准确的找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但是由于早年的主观数据无法获得, 因此本课题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数据的计算完全依据客观数据。

生活质量指数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即一个正指标数据的下降, 可能会被另外一个正指标数据的增长弥补, 因此如何完全、准确的找出生活质量指数增长的原因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 除了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之外, 定量分析过程完全依据从2001-2008《泉州统计年鉴》上获取的客观数据, 所得结论能反映真实情况具有参考性和可比性。由于课题组数据获取难易程度的关系, 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涵盖面广, 但是各一级指标的支撑指标 (二级指标) 显得不足。

参考文献

[1]郑士长.浙江市辖区居民生活质量实证分析[J].新西部, 2008 (8) :71-72.

[2]孙峰华, 魏晓等.中国省会城市人口生活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 2005 (1) :67-73.

[3]薛兴华, 王运泉.中国30个省会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与分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 (5) :113-117.

[4]泉州统计年鉴 (2001-2008年) .

[5]李正龙.居民生活质量的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价[J].安徽大学学报, 2008 (1) :102-107.

上一篇:文本细读的魅力与策略下一篇: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