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例讨论制度

2024-08-11

临床病例讨论制度(通用11篇)

临床病例讨论制度 篇1

临床病例讨论制度

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及时总结,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医务部制定各种病例讨论要求,指导、监督临床科室开展病例讨论制度,质控部对各科室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一、出院病例、病案质量讨论

临床科室每月应举行一次出院病例、病案质量讨论会,其中至少包括4个病例和2份出院病案。

1、出院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全科医师包括进修、实习医师均应参加。

2、出院病例病案质量讨论的内容:(1)诊断不明的病例;

(2)一周内再次入院或伴严重并发症的病例;(3)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病例;

(4)误诊、漏诊、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病例;(5)自动出院或转院的疑难危重、罕见病例;

(6)质控部监控反馈的病案(历),包括归档病案及现有病历;(7)存在明显缺陷和错误的病历。

3、出院病例、病案质量讨论考核成绩,归入医疗质量保证方案内,与年终考核挂钩。

二、重危、疑难病例讨论 各科病房、急诊工作中,必须建立重危、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各科门诊碰到的复杂疑难病例(包括三次门诊未确诊病人),由门诊部统一安排进行定时讨论(详见门诊会诊制度),及时解决诊治问题,每月至少2次。

1、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必须有各级医师参加,可安排在查房后进行讨论。涉及到其他专科的,由科主任上报医务部。医务部统一组织全院性大会诊,必要时可邀请外院有关专家前来指导会诊。

2、为了保证重危、疑难病例讨论的质量,科内应预先通知,并作简单的病历摘要,提出讨论重点和难点。

3、在讨论中,要发扬民主,各抒己见,最后由科主任集中归纳,提出进一步诊疗计划。主管医师必须严格执行讨论决定的诊治医嘱。

4、组织全院性大会诊时,各科应派出高年资主治以上人员参加会诊。

5、急诊科遇到重危病人抢救、尤其涉及多科的病例讨论、会诊时,医务部或医院授权于急诊科出面组织。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急诊科有权越级呼叫高年资值班医师参加会议。必要时由医务部或三线值班协助指挥、组织抢救工作。

6、重危疑难病例讨论应专册登记,并详细记录在病历中,内容包括:简练的病历摘要、讨论目的、各级医师发言的主要内容及下一步具体诊疗措施。

三、术前病例讨论会

1、为提高手术疗效、防止医疗差错、事故,手术科室在病人手术前应常规举行术前病历讨论会。

2、根据手术类别进行分级讨论。Ⅰ类、Ⅱ类手术病人,由主治医师查房时解决,对Ⅲ类、Ⅳ类手术、疑难重危病人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组织讨论。主刀、一助医师必须参加。

3、新开展手术、涉及其他专科的手术、部分风险极大的疑难、重危病人手术,需由科主任提出,由医务部组织全院性大会诊讨论决定。

4、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3天进行。

5、术前讨论内容: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案、术中、术后可能碰到的意外情况及对策、检查术前各项准备是否完善等。术前讨论专册登记,并记录在病历中。

6、大型、疑难、重危病及新开展的手术、毁坏性手术等应在术前讨论后,填写重大疑难手术审批单,科主任签字同意,医务部审核,必要时报请业务院长批准后方可施行。夜急诊时,须经科主任和医院总值班同意。

7、术前有关手术的危险及并发症需由主刀向病人直系亲属如实讲清,征得亲属同意并签字备案,必要时请病人单位领导签字,否则不可施行。

8、手术人员安排,严格按照各级医生手术准入规定进行,各级医生超范围手术,需报请科主任批准。科主任必须审查每次手术通知单并签字,方可送出。

四、死亡病历讨论

为提高医疗质量,及时总结诊疗经验,病人死亡后,科室要在1周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

1、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全科同志均应参加,进行认真讨论,不能就事论事走过场。

2、死亡病例讨论应专册登记,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专业技术职称、疾病诊断、简要诊疗经过、抢救过程、死亡原因分析、讨论意见及从中吸取的教训等。除极个别确实存在明显责任、技术因素,要追查当事人责任外,一般主要通过整个诊疗、抢救过程的回顾,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安全医疗的观念,提高医疗质量。

3、死亡病例讨论应详细记录在病历上,由科主任签字。流程图:略 相关文件:

《浙江省台州医院安全积分管理办法》 《台州医院质量保证方案》 记录表单:

临床病例讨论资料 重大疑难手术审批单

临床病例讨论制度 篇2

病历摘要:患者, 女, 24岁, 已婚, 主因头晕不思饮食半年, 伴进食恶心、呕吐半月, 加重1 d, 于2011年7月6日非急诊入院。患者半年多来无明显诱因, 间断出现不思饮食、头晕不适, 并渐渐加重。头晕加重时多由体位变化时明显, 有时伴“黑矇”现象。近半月食欲进一步下降, 恶心更明显, 有时不能进食进水。7月4日 (入院2 d前) 晨开始频繁呕吐, 呕吐物初为酸水样物, 后为苦水样物, 伴有间断性上腹部疼痛。半年多来进食则呕吐, 时好进坏, 次数记忆不清。发病以来患者全身无力, 头晕, 精神不振, 于2011年7月6日来诊入院。既往病史, 8岁时发现并确诊为“1型糖尿病”, 一直使用胰岛素治疗至今。血糖控制良好, 空腹和餐后基本接近正常水平, 入院3 d前空腹血糖为5.2 mmmol/L。平素有“胃病史”, 患者有喜食熟甜蠕玉米饮食嗜好。入院检查:体温 (T) 36.0℃, 脉搏 (P) 70次/min, 呼吸 (R) 18次/min, 血压 (BP) 94/63 mm Hg, 身高156 cm, 体重60 kg,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自由体位, 意识清晰, 检查合作。心肺未见异常, 腹平软, 上腹正中压痛, 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病理征未引出, 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腹部B超、心电图、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生化检查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酮体等均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呕吐原因待查、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消化道梗阻病变待定、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压、水电解质紊乱。

第一次查房 (2011年7月7日)

进修医师 报告病历如上。

住院医师本病例特点:1年轻女性。2以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为主。3全身情况良好, 无明显消瘦脱水表现。4既往有1型糖尿病病史, 一直使用胰岛素治疗, 血糖稳定, 有慢性“胃病史”。5头晕症状与恶心、呕吐症状伴随。6体格检查仅有上腹部压痛。7化验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便常规无异常。8腹部B超, 头颅CT, 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综上分析目前诊断:1呕吐原因待查:慢性胃炎急性发作、上消化道梗阻性病变。2低血压。31型糖尿病。

患者有慢性胃病史, 又有糖尿病, 本次主要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考虑上消化道病变诊断是有依据的, 但有些问题有疑问, 请上级医师进一步诊查。1患者的恶心、呕吐是进行性加重的, 而且是进食时明显同时伴有头晕症状?2低血压、糖尿病与本次消化道症状有关系吗?3我们还应当做哪些相关检查?

主治医师根据病例特点, 诊断上消化道梗阻性病变成立。但查找上消化道梗阻性病变的原因是目前应主要解决的问题, 也同意住院医师所提出的疑问, 同时要完善相关的检查, 如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治疗上先行禁饮食、补液、支持、对症。

副主任医师同意2位医师的分析, 但请大家注意再进一步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现补充分析如下:1半年来进食呕吐频繁, 次数记忆不清, 进水无明显呕吐。2无明显腹痛、呕酸、黑便病史。3平素喜食熟甜糯玉米, 无明显消瘦、脱水表现。4查体上腹压痛, 余无体征。5辅助检查中无异常。所以综上所述, 上消化道梗阻性病变是应该考虑的, 如溃疡所致的幽门梗阻、胃石症、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等, 但消化道肿瘤也要想到, 近年来肿瘤的年青化趋势是有报道的。应尽快做胃镜检查。

第二次查房 (2011年7月9日)

住院医师再次询问病史, 患者有慢性“胃病史”多年, 主要表现为间断性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 但不影响生活。近半年来患者喜食糯玉米, 几乎天天进食, 自从进食熟甜糯玉米后, 开始出现食欲不振, 进食后呕吐等症状并且逐渐加重。各种化验结果报回, 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均正常。胃镜报告:内镜下胃底可见, 4.0 cm×5.0 cm×5.0 cm米黄色块样结石, 胃镜下异物钳碎石后并取出。取出的结石切开后可见不完整的糯米玉米粒及玉米皮。胃镜诊断:胃结石 (甜糯玉米性结石) , 胃结石取出术。

主治医师目前诊断已经明确, 患者的症状基本上都能解释清楚, 但甜糯玉米性结石症非常少见, 同时该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对提高我们临床诊疗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请主任医师就该病例进行分析。

主任医师该病例主要是诊断问题, 目前诊断已明确, 下面分析诊断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该患者病史中有喜食熟甜糯玉米的生活习惯, 又有患有慢性“胃病史”多年, 糖尿病史16年, 临床表现有进行性加重的进食呕吐症状, 符合胃结石逐渐形成并产生不全梗阻的临床过程, 胃镜检查为我们明确了诊断。胃石症 (gastric bezoar) 亦称胃内结块 (bezoars in stomach) , 是指进食某些食物或药物后, 在胃内形成特殊凝固物或硬块不能被消化, 也不能通过幽门部排出而滞留于胃内[1]。胃石症临床上并不少见[2], 按成分分型为植物性、动物性、药物性、继发性和混合性五大类。植物性结石最常见, 多由进食柿子黑枣等引起。动物性、药物性结石较少见。继发性结石, 多见于慢性溃疡形成或胃下垂等胃排空障碍及胆汁逆流入胃等情况。混合性结石, 其成分复杂, 多由毛发及动植物纤维混合而成[3]。临床常见的胃石症是因进食黑枣、柿子、山楂等而致的植物性胃结石, 我国北方以进食柿子和黑枣等引起的植物性胃结石多见[4]。胃结石形成的临床表现无特异, 早期多无症状或仅有上腹隐痛不适、嗳气、消化不良等;结石逐渐增大可产生幽门梗阻症状, 同时结石可直接对胃黏膜物理性刺激和压迫, 反射性引起胃酸过多和胃内容物潴留, 从而导致胃黏膜水肿、糜烂、溃疡形成, 产生类似溃疡的临床表现。但进食甜糯玉米形成的结石少见报道, 应归到植物性结石范畴较为合理, 为近年来食品品种变化以及人们饮食结构改变出现的新情况。对该病的处理主要是胃镜下的取石, 胃镜不但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胃内结石[5]。而且胃镜还可以镜下碎石取石, 起到治疗作用。

关于几种病的鉴别诊断分析本例患者的诊断并不复杂, 胃镜检查前则需要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1本例患者以呕吐为消化系统的主症, 但主诉中又有头晕的表现, 容易把我们的思路引入神经系统疾患, 如椎动脉缺血;脑中风;脑膜病变等, 病史中的头晕主要表现为体位性改变所致, 与患者饮食摄入不足有关, 同时患者无发热、颈僵直、语言肢体障碍等, CT检查也无异常, 所以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容易鉴别。2本例患者以呕吐为主要表现, 同时患有1型糖尿病, 最容易把诊断思路引入内分泌系统的并发症方面, 如酮症酸中毒。目前临床上已经把血糖检测作为了常规项目, 血糖、酮体的检查方便快捷, 所以内分泌系统疾病非常好鉴别。3消化性溃疡的鉴别。没有胃镜检查诊断, 消化性溃疡的鉴别还真是个难点, 本例患者没有节律性、周期性的腹痛, 也无呕血、黑便等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仅表现出类似幽门梗阻的呕吐症状, 临床上有10%的无痛性溃疡, 一般见于幽门管、十二指肠的溃疡。胃镜检查是最明确的鉴别诊断方式。4我们还应当想到的一个病, 就是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该病是先天性解剖变异和 (或) 后天性因素引起局部解剖改变, 十二指肠机械性梗阻, 使十二指肠阻塞部位的近端呈代偿性扩张, 食糜淤滞, 产生以反复发作的上腹痛及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6]。本病多见于年青女性, 反复发作的进食后不适、呕吐。本例患者如果不能确诊, 还必须行X线钡餐检查和动脉造影进行确诊鉴别。5还有些病症我们也应想到进行鉴别, 如胃黏膜脱垂症、胃和十二指肠的占位病变及胰腺病变等。

后记:自胃镜诊疗住院治疗1周后, 患者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1]黄从新, 贾汝汉.内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515.

[2]许国铭, 李石.现代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740.

[3]宋巧云, 任一鸣, 冯子坛, 等.30例胃结石分析[J].北京军区医药, 1998, 10 (3) :201.

[4]梁立维, 张建民.胃镜检出胃结石1例[J].罕少疾病杂志, 2003, 10 (6) :30.

[5]毛永平.胃石症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消化内镜, 2007, 1 (3) :142-144.

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篇3

1、凡遇疑难重危病例、新开展项目、新技术、死亡病例时,要进行病例讨论。

2、护理病例讨论由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主持。

3、要专人负责做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详细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结论性意见等。

4、应由责任护士汇报病情,各有关人员做好准备,认真进行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尽早明确护理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5、如病情危重,不允许参加人员有时间作发言准备,参加人员亦应认真负责,各抒己见,求得比较确切的护理诊断及较恰当的护理措施。

儿科 病例讨论制度 篇4

1.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1入院后五日内不能确诊的,需进行科室内讨论;入院后八日内未能确诊的,需组织全院讨论。

1.2疗效不满意病例的讨论:主要病情不能控制的,五日内完成科室内讨论;仍不能控制的,八日内完成全院讨论。

1.3门诊病例讨论:凡是在我院就诊三次仍不能明确诊断的,报门诊部并组织相关科室进行讨论。

1.4危重病例讨论:病危病重的病人要在24小时内完成科室内讨论;病情不能控制的要求提请医务科组织全院会诊,医务科组织在24小时内完成院级讨论。2.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2.1凡死亡病例,一般在死后一周内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解剖出结果后一周内进行讨论。

2.2死亡病例讨论要作详细记录,包括入院经过、治疗经过、病情恶化原因、死亡病因、死亡时间等。死亡原因不明的要注明。讨论目的是分析死亡原因,吸取诊疗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2.3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疗管理部门人员参加。

2.4如死亡病例为传染病病例,要在法定的时限内上报院防保科、医务科,一类传染病还要上报院部领导。

3.凡上述需讨论的病例讨论前由经管住院医师将相关医疗资料收集完备,必要时提前将病例资料整理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讨论时由经管医师简明介绍病史、病情及诊疗经过;主治医师应详细分析病情,提出开展本次讨论的目的及关键的难点疑点等问题;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案例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并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讨论由经管医师负责记录和登记。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篇5

1、凡遇疑难、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疗效不确切病例应进行讨论,目的是为了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抢救患者生命。

2、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召集该科及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参加。

3、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准备好病历及诊断必须的检查资料,事先将讨论内容通知参加人员,与会者应做好准备,并对患者做必要的检查。

4、讨论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情,主治医师提出需要讨论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发表自己的分析意见,与会者充分讨论,最后主持人归纳总结。

5、主管医师做好讨论记录。注意按发言人顺序记录每个参加讨论者的分析意见,讨论记录记在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上。整理后,书写“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专页,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必须有主持人审签。

临床病例讨论制度 篇6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从2006年开始, 坚持紧密结合临床病例、紧密结合提高医学生职业能力的原则, 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积极开展临床病例讨论教学实践活动,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应把握的原则

1.1 临床病例讨论教学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临床病例的使用必须考虑病例针对性和实效性。案例应用最先出现在法学界。1869年, 哈佛法学院院长兰革戴尔首倡法律案例分析、讨论。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首创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 先后在60多所医科学校中推广、修正,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3]。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界更加重视临床病例的使用, 尤其在医学教育课堂, 引用了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 对各种病例, 从疾病的产生、发展到死亡, 使用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增强了教学的可行性、目的性, 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 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

1.2 临床病例讨论教学需教师和学生互动

在临床病例讨论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承担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 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作为教师, 围绕教学目标, 选择临床病例应用于教学, 通过启发性教学,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作为学生, 不能置身事外, 要改变被动接受的做法,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对临床病例进行认真分析、讨论, 并从中得出结论。只有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才能更好地发挥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的作用,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及实例

2.1 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具体内容

针对学生已学的医学遗传学理论知识, 选择典型病例, 提供完整的临床表现:包括病史、体征、各科检查结果, 结合完整的家系资料等, 通过讨论, 分析病例与遗传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结论, 从遗传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传递方式、诊断、预后、治疗、再发风险和预防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认识遗传病, 提高学生对遗传病的动态认识。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主要通过临床病例讨论的方式来实现。从而将教学内容中枯燥的遗传学理论融合到临床病案中, 按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线粒体病等不同遗传方式的遗传性疾病, 分别给出临床典型病案的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给出初步诊断, 提出明确诊断该疾病为遗传性疾病还需要的诊断依据, 提出所给病案中存在的需要证实的问题, 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及解决的方案。有机的将遗传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员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针对问题, 由学生设计遗传性疾病诊断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并在实验课中实施验证,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

2.2 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具体实例

应用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进来, 独立发挥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某男性, 45岁时出现舞蹈样不自主运动, 不能控制的肌肉痉挛和书写样动作, 智能障碍。他与一正常女性结婚后生育2子2女, 1儿子和1女儿也出现同样的症状, 儿子发病年龄为30岁, 女儿32岁时发病。儿子婚后生育l子, 儿子在27岁时发病, 且病情较其父亲严重;女儿婚后所生儿子也出现同样的表现, 但发病年龄与母亲一样。要求学生讨论:这可能是什么疾病?说明诊断依据;请对此家系做一分析, 说明其遗传方式。讨论中要求每位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医学遗传学知识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综合和分析, 最后经过推理得出自己的结论。从此家系中可以看出该病例为Huntington舞蹈症, 这是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且发病年龄迟, 具有延迟显性的特点;此病的传递具有遗传早现的现象, 即一代比一代发病年龄提前, 且病情加重;另外, 此病由父亲传递, 子女发病年龄提前, 病情比父亲严重, 且男性早发者的后代仍为早发, 而女性早发者的后代并无早发现象, 这说明此病的遗传具有遗传印记。像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很受学生欢迎。学生经过自主学习, 既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掌握了课文的重点要求, 又培养了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又如针对医院儿科曾出现被父母遗弃的21三体综合征患儿这一现象.讲授为什么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要求做唐氏筛查, 介绍产前诊断的应用。同时还可与该病结合, 介绍染色体疾病的发病原因, 临床诊断方法, 各种核型分析方法, 以及与实验相结合让学生掌握常见的G带染色体制备, 我们发现如果让学生在实验课上抽取自己的外周血来进行G带染色体制备, 并加以核型分析, 会大大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这方面理论知识的兴趣, 这样“学”与“用”就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5]。

3 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实施步骤

3.1 临床病例准备

构建合理的临床病例, 在病案中隐含适宜的问题情境是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的关键。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和内容有针对性将相关的学习问题设计在所给学生的临床病例中, 问题内容应将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融合贯通。在每一章节授课前, 任课教师布置与本章节知识有关的较常见的遗传病临床病例预习题, 要求每位学生根据预习题进行自主学习、预习课文或参阅相关文献, 全面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点, 学生分成2-3人一组对问题初步分析。围绕病案中隐含的问题阅读相关文献、参考书, 发现有价值的临床信息及时复制, 将所获得的资料、结论、成果与小组其他成员共享, 结合问题再次按原小组讨论, 对资料进行修正, 教师因势利导分阶段提供相应指导。

3.2 临床病例讨论

根据收集的资料, 分组采用PPT多媒体的形式报告课前准备的结果, 每组报告完毕,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讨论并提出疑问, 在此过程中不同组的学生均可进行提问、讨论, 分别总结, 相互补充, 可以相互辩论, 教师及时引导、鼓励提出问题, 形成师生有效互动。

3.3 临床病例讨论总结

由于问题设置均为较常见的遗传病临床病例, 学生都非常感兴趣, 几乎所有学生都作了认真的准备, 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问题探讨就是以分析临床案例、信息资料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在问题驱动下学习, 在探讨中发展理性思维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由教师或学生综合不同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 进一步加深对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 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的成效

4.1 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丰富的临床病例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使所学的知识记忆得更加牢固。通过临床病例讨论活动把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遗传病预防、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使学生觉得医学遗传学不再是一门深奥难懂的基础理论课程, 学习结束后不仅记得基因、DNA、染色体等抽象概念, 也掌握了一些常见遗传病的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 将医学遗传学知识真正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一些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初步的遗传病咨询, 使学生深受鼓舞,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2 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将所学到的医学遗传学知识与实际遗传病诊治以及医学遗传学相关课题研究相结合, 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初步掌握细胞遗传学实验技术, 再通过解决临床病例实践过程, 掌握了常见遗传病的诊断和防治技能。通过这一过程, 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合作精神和主动探究的职业能力, 为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胜任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4.3 提高教学质量, 巩固已学的遗传学知识

通过临床病例讨论分析, 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导入问题, 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在教师最后总结时, 由于同学们是带着问题听课, 能抓住课文重点、弄懂难点, 巩固了本节课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知识吸收较好,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病例分析涉及内容多, 运用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较为完整,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所学选择防治对策。而且临床病例与理论知识相比, 直观生动, 具有吸引力, 易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在病例分析过程中可以系统地复习所学过的知识, 同时翻阅大量相关资料, 通过整理、选择、综合与判断, 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也是一个较好的巩固以前所学知识的阶段复习方法。

4.4 促进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应用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 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准备, 刻苦钻研, 掌握病例所涉及的多方面知识。通过该教学法, 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 提高教师的综合授课能力。此外,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 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便教师随时调整授课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使书本知识得到了扩展和延伸, 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利用在遗传病调查中收集的图片制成幻灯片, 直接用于教学, 使学生对发生在身边和家乡的病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遗传病咨询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由教师收集、整理后, 作为课堂教学的题目,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网上检索、请教专家等途径进行探索, 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百闻不如一见, 目睹不如实践。”医学教育如果离开实践, 知识和能力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利用丰富的临床病例及第一手患者资料, 结合本研究室的科研课题涉猎的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及遗传流行病学等技术方法, 两者相辅相承, 达到以临床病例讨论促教学的目的[6]。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将掌握的医学遗传学知识, 与实际临床遗传病病例和诊治过程相结合, 在获取专业知识基础上, 了解并掌握研究知识的方法和思路。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 掌握相应的实验技术,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合作精神和主动探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基础课教师通过与临床病例讨论教学也可以加深对医学遗传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所以, 医学遗传学的教学改革中,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经费内提高教学质量。紧密联系临床病例等许多问题还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艳青, 孙沛毅.案例教学——医学教育后PBL时代的新选择[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6) :1111-1112.

[2]邵光华.美国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 2001, (8) :78.

[3]张咸宁, 俞萍, 祁鸣, 等.医学遗传学课程建设浅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1) :18-19.

[4]景晓红, 苟兴春.传统教学和PBL模式在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3) :334-336.

[5]刘雯, 李锦燕.面向I临床的医学遗传学实验课建设[J].中国医学生物学研究, 2004, 4:124-26.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篇7

1.护理病例讨论范围:有针对性地对危重、疑难、特大抢救、罕见、新开展的大手术、死亡等特殊病例进行讨论。2.护理病例讨论的形式:科室讨论或全院性讨论。3.护理病例讨论的方法:护理部或科室定期、不定期举行。4.讨论的内容:可针对某些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进行讨论,或就病例的全程护理情况进行讨论。5.护理病例讨论的重点:

(1)、讨论疑难、重大抢救、特殊、新手术病例:根据面临的疑难、特殊问题及时分析、讨论,提出合理方案,及时解决问题。(2)、讨论罕见、死亡病例:结合病人情况,总结合理实践的成功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护理实践能力。

(3)、护理病例讨论应做好记录,作为业务技术考核内容。6.护理病例讨论的要求:

(1)讨论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分管床位护士准备好病人及相关资料拟定相关问题供参加讨论者思考,必要时应查找文献,以确保达到讨论目的。

护理查房及病例讨论制度 篇8

一、护理部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每半年≥1次),护理部工作人员、科护士长、病房护士长、病房护士参加。

二、科护士长定期(每半年≥1次)组织护理查房,本科各病区护士长及查房病区护士参加。

三、护士长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每月1次),本病区护士参加。科护士长及护士长参加本科主查房,了解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并督促实施整改措施。

四、护理查房内容:

(一)责任护士汇报病历,床前护理查体,查阅病历。

(二)讨论患者病情、目前存在的问题、病情观察要点、潜在并发症、采取的护理措施等。

(三)相关疾病基础护理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四)护理新技术的开展、护理疑难问题的解决。

五、做好查房记录,以便总结经验。

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一、对病情危重、疑难(特殊)病例、大手术后、新开展手术前、不良事件以及死亡病例进行护理病例讨论。

二、讨论会由科室护士长或N3级以上护士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

三、讨论主要内容:目前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并发症的预防等等。

四、组织讨论前,科室责任护士应提前做好资料的准备,可邀请相关科室人员参加。

五、科护士长、护理部工作人员可参加,给予业务指导。

临床病例讨论制度 篇9

病例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病例为引导, 启发学生讨论、解决有关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种教学法属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在教学领域中的典型运用, PBL是1969年由加拿大Mc Master大学医学院的Barrows教授首创, 现已成为一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医学教学模式[1]。我们将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药理学》的教学中, 经过近年的实践与探索,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病例讨论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1 典型病例的准备

根据讨论内容, 配合理论课教学内容, 从文献、相关参考书或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附属医院精心收集与各章节内容相关的典型病例, 如与抗高血压药、降血糖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重要理论课内容相关的病例。根据病例结合理论教学内容, 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 经主讲教师集体讨论后将精选的病例充实到本教研室自编的习题集和实验指导等教辅材料中, 最终形成文字或制作成光盘等多媒体载体, 用于理论或实验教学。

*通讯作者

到自主学习, 积极参与, 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教师要转变观念并学习新的技能、掌握新的方法, 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PBL教学模式的特点,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2 病例讨论应用于教学的具体形式

典型病例应用于教学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引导新理论大课的开始, 如讲解平喘药物时, 首先列举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例, 介绍其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的病情表现, 启发学生思考平喘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等;用于阶段性的复习, 如学习过了抗生素, 可以列举1例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病例, 回顾不同种类抗生素的抗菌谱、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实验课上分组讨论, 这种形式更能充分体现病例讨论式教学法的意义。具体方法为:病例讨论前1周将病例资料和问题交给学生, 课堂讨论时以学生为主体, 针对所提供的病例资料和问题, 每个小组推荐1名中心发言人, 详尽表达本组的分析、治疗方案和根据, 同时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和质疑。教师在讨论过程中需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在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评价。

2 病例讨论在《药理学》教学中的意义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病例讨论式教学法改变了“老师讲、同学听”的被动学习局面, 调动了同学主动 (带着问题) 学习的积极性[2]。这种教学法是给定特殊情景, 让学生自己在这种情景中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背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寻求正确、可信的答案, 多数学生会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 认真复习教材, 查阅相关资料, 主动获悉知识, 积极投入到小组讨论中。例如讨论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时, 同学们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各抒己见, 对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副作用、药物的协同作用等方面大胆交流自己的见解, 各小组可以对其他小组的药物选择提出异议并要求对方阐述药物选择的理论基础。激励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由此, 激发学生对《药理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3]。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和临床思维能力

病例讨论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和临床思维能

力有积极作用。由于涉及的病例与日常生活或与日后的工作密切相关, 学生们由原来对疾病治疗的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 转变为以科学的理论从本质上去了解它。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相比, 学生们在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也养成了创造性思维模式。在病例讨论过程中, 学生们依据所学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判断, 进而提出药物治疗方案并阐明用药机制, 这个过程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学会如何思考, 注意思维的逻辑性, 开阔思维空间, 把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 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2.3 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

在病例讨论的分组准备阶段, 小组成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达成共识。在病例讨论过程中, 由于学生知识有限和思维局限, 对疾病的认识、治疗方案的确定往往存在偏差。通过集体病例讨论, 各小组交流各自的看法, 在认识上取长补短, 完善疾病的诊疗计划。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 增进了同学间的交流与协作, 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2.4 缩短了基础医学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药理学》本身就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药理学》学习之前的课程设置, 就已经安排了所有的基础医学课程, 因此, 进行《药理学》课程学习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全面的基础医学知识, 这为病例讨论式教学法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基础。预设讨论病例将临床常见问题、重点问题引入课堂, 旨在启发学生思考而避免直接呈现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课前准备、课中讨论和课后教师的归纳总结, 不但能系统回顾和总结已学过的《药理学》及其他学科相关知识, 还能帮助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 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经过较长期的锻炼, 学生分析和解决相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会相应增强, 而临床技能的培养是医学生见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4]。另外, 病例讨论也是临床各个专业领域经常进行的工作[5]。由此, 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 使药理课教学真正成为联系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

2.5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病例讨论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准备典型病例时, 必须要准确地掌握和熟悉病例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刻苦钻研、精心备课, 密切与临床医师的联系, 扩大知识面。在病例讨论过程中, 教师既要认真听取和及时分析学生的发言, 全面了解、掌握讨论情况,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展开讨论, 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能驾驭和控制课堂气氛, 把讨论不断引向深入。通过病例讨论, 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 尤其是对来自非医学院校的教师, 更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3 病例讨论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3.1 合理选择典型病例及恰当设计讨论问题

病例讨论的过程是围绕典型病例及其相关问题展开的, 因此, 病例的选择及问题的设计是病例讨论式教学成功开展的关键。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任务进行典型病例的选择, 避免病例过于复杂而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 也要避免病例过于简单而使学生兴趣降低。对于根据病例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应反复斟酌, 问题安排要由浅入深、合乎逻辑, 形成一个递进的导向过程。

3.2 重视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由于有少部分学生仍然习惯于灌输式教学, 讨论时发言不踊跃,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常依赖于同组学生代表的发言和教师的总结。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表示关注, 在学生发言时与其有眼神的交流, 详尽地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表现, 在进行评价反馈的时候, 最好能引用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 并且尽量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词句。通过以上方式, 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受到关注, 自己的发言具有价值, 从而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3.3 注重病例讨论后的总结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在病例讨论时的发言要进行整理、归纳与总结, 明确讨论课上涉及的重点知识及其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能应用的情况, 指出学生各种观点的分歧并予以评价, 对学生没有表述的或表述不准确的难点进行补充并表达教师本人对本病例的看法。从而通过总结和评价, 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 并且能够举一反三, 进而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医疗实践。

总之, 高等医学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重任, 推进素质教育更是迫在眉睫[6]。实践证明, 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改、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这是《药理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之一。但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 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比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考试形式等的改革。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尚需进一步探索。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 我们将继续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结合学校实际, 不断充实、完善、优化教学方法, 使《药理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Neville AJ, Norman GR.PBL in the undergraduate MD program at Mc Master University:three iterations in three decades[J].Acad Med, 2007, 82 (4) :370-374.

[2]叶晓芬, 蔡映云, 吕迁洲.通过病例讨论开展药物治疗学教学[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7, 10 (2) :401-402.

[3]聂珍贵, 高春艳, 梁翠茵, 等.药理教学中开展病例讨论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5 (10) :923-924.

[4]朱锡光.五年制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5, 24 (1) :47-50.

[5]徐晤, 夏勇, 王志荣, 等.病例讨论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9 (2) :136-138.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考试题 篇10

姓名: 日期: 分数:

一、填空题(48分)

1、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________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__________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________内进行讨论。

2、死亡病例讨论,由____________主持,本科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参加,必要时请__________派人参加。

3、死亡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汇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死亡讨论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2题,每题10分):

1、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应在()内进行讨论。

A.1天、6小时

B.3天、12小时

C.1周、1天

D.5天、1天

2、关于死亡病例讨论正确的是()

A.病人死亡后两周内完成死亡讨论

B.讨论由护士长主持,医疗组全体人员参加 C.讨论时应重点总结经验,无需提及不足

D.必要时由医务部门组织,科室相关人员或医疗组全体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

三、判断题:(共2题,每题10分)

1、死亡病例讨论应在病人死亡后两周内进行讨论。

()

2、参加死亡讨论的人员应对诊疗意见、死亡原因、抢救措施进行详尽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

病理学临床病例讨论 篇11

病例讨论

(一)病史摘要:

李×,男,农民,38岁,与本村张××打架时,被张用棍棒猛击左小腿后侧腓肠肌处,该处皮肤略有损伤,事后小腿肿胀、疼痛难忍。第2天出现红、肿、热、痛,第3天体温上升达390·5C。第4天下肢高度肿胀,下达足背,最大周径为48cm,疼痛更甚,在皮肤裂口处流出血水。在当地医院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未见疗效。第6天,左足拇趾呈污黑色。第10天黑色达足背,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随后到当地县医院治疗,行左下肢截肢术。

病理检查:

左下肢高度肿胀,左足部污黑色,纵行剖开动、静脉后,见动、静脉血管腔内均有暗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固体物阻塞,长约10cm,与管壁粘着。固体物镜检为混合血栓。

讨论题:

病人所患何病,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病例讨论

(二)病史摘要:

男性,43岁,系突然死亡,由法院委托作病理解剖,检查死亡原因。死者生前身体健壮,无任何疾患。1986年9月23日晚饭后曾带其小孩外出游玩,晚11时回家后,被王××叫到马××家解决家庭纠纷,至半夜2时回家,返家后即言不适,此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胸闷不适,回家后一小时死亡。尸检所见:

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内膜散在有黄白色粥样斑块,左冠状动脉内膜也有黄白色粥样斑块,管腔狭窄,前降支距动脉口2cm处有血栓形成,血栓长1.5cm,左心室轻度扩张,心肌未见梗死,肺、肝、脾、肾充血状。

病理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主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轻度扩大,肺、肝、脾、肾淤血。讨论题:

该病人迅速死亡,你考虑死亡原因是什么?

病例讨论

(三)病史摘要:

男性,25岁,于1990年4月23日因畏寒、发热10天,胸痛、盗汗一周入院。10天前因夜间起床受凉后畏寒、发热。7天前夜间突然感觉右胸下部疼痛,在说话、呼吸、活动时加重,同时夜间有盗汗。次

日去医院检查及胸部透视,以右侧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收入院。入院后卧床休息,第10天下床在室内大便,便后上床,突然胸痛,随之呼吸困难,全身紫绀,抢救无效,很快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尸检所见:

右下肢轻度水肿,唇及指甲明显紫绀。右胸膜有纤维性粘连并有结核病变,右肺呈暗红色,质较实,切面亦呈暗红色,含多量淡红色泡沫状液体。在右肺动脉内有一长5cm的血栓性栓子,表面干燥、粗糙,并有红白相间的条纹,与肺动脉壁不粘连,阻塞肺动脉腔。

病理诊断:右肺动脉栓塞,右侧结核性胸膜炎。讨论题:

结合尸检发现,解释此病例由发病至死亡过程。病人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病例讨论

(四)病史摘要:

女性,25岁,足月妊娠,于1998年2月16日10时,自然破膜,约10分钟后,出现寒战及呼吸困难。立即给予高流量氧吸入,地塞米松、阿托品和速尿等。因病情恶化,继续给予阿托品、654-

2、氨茶碱、西地兰。出现呼吸改变后,给予“呼吸三联”药物静脉推注,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并给予“心脏三联”药物行心内注射,于2月17日清晨0时40分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尸检所见:

双肺明显水肿、淤血及出血,部分区域实变,切面红褐色,用刀刮之,用血性液体顺刀流下。镜下:肺部多数血管内可见数量不等的有形羊水成分,如胎粪、胎脂、角化物、及角化细胞等,但以角化物为多。大部分肺泡腔充满水肿液,部分区域有出血,且较严重,肺泡腔内充满红细胞。全身各脏器充血水肿,心肌有变性。子宫足月妊娠,死胎,胎儿脐带绕颈一周半,两肺可见羊水吸入。

病理诊断:①双肺羊水栓塞,肺水肿;②足月妊娠,死胎。讨论题:

羊水栓塞的发生机制及产妇的死亡原因。

病例讨论

(五)病史摘要:

王××,男性,32岁,农民,因右小腿肿胀疼痛两天就诊。两天前右小腿轻微擦伤出现疼痛,自己在家拔火罐,贴伤湿止痛膏未奏效,小腿部出现明显红肿,继而蔓延到右侧大腿,随到医院诊治。体检:T:

38.40

C,P88次/分,R26次/分,Bp16/10kPa(120/75mmHg)。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平软。右侧腰部轻度红肿,右侧大腿、小腿明显肿胀,颜色暗红,皮温稍高,膝关节活动受限。实验实检查:WBC18×109/L,N0.90,尿和大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治疗经过:入院后积极抗感染治疗,采用大剂量抗生素静脉滴注。入院当晚,病情恶化,病人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凉,脉搏细弱,血压8/4kPa(60/30mmHg),随既心跳停止,抢救无效而死亡。尸检所见:

青年男尸,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右侧腋窝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3枚,右侧腰部大片红肿,右侧大腿及小腿明显肿胀,暗红色,张力增高,周径比左侧分别增大5.4cm和3.8cm,足部出现轻度肿胀。切面可见血性液体渗出。腹腔内可见少量淡黄色液体,腹腔各脏器外观未见异常。镜检:心肌细胞轻度肿胀,横纹消失,胞浆内可见少量红染颗粒。肝细胞轻度肿胀,可见多量粉染颗粒,部分肝细胞内可见圆形空泡。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刷状缘消失。右侧腋窝下淋巴结内可见充血水肿以及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各器官组织均可见明显的血管扩张充血。右侧大腿及小腿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高度水肿,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肌纤维之间空隙增大,在肌纤维和脂肪组织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部分皮下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坏死,阴囊和腰部病变基本同上。讨论题:

⑴根据尸检材料,作出病理诊断,并找出诊断依据。⑵结合病史讨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死亡原因。

病例讨论

(六)病史摘要:

张××,男性,12岁,两周前左侧面部长一疮疖,肿胀疼痛,数天后,被其母用针扎穿并挤出脓性血液。两天后发生寒战、高热、头痛、呕吐,经治疗未见好转,且病情加重,昏迷抽搐而入院。

体检:营养不良,发育较差,神志不清,T390

C,P140次/分,R35次/分。面部有一2cm×3cm的红肿区,略有波动感。

化验:白细胞总数:22×109/L,中性粒细胞:0.87。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尸检摘要:

发育、营养差,面部有一2cm×3cm的红肿区,切开有脓血液流出。颅腔:大脑左额区有大量灰黄色脓液填充,脑组织坏死,有4cm×4cm×5cm的脓腔形成。切片观察:脑组织坏死,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肉芽组织。

讨论题:

⒈根据资料对本病例作何诊断? ⒉本例脑部病变是怎样引起的? ⒊从本病例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病例讨论

(七)病史摘要:

唐××,男,50岁。上腹部疼痛15年,常在饭后1~2小时疼痛发作,但近二年余疼痛无规律,近半年腹痛加剧,经常呕吐。两个月来,面部及手足浮肿,尿量减少,食欲极差。半小时前排黑色柏油样大便,并呕吐鲜血,突然昏到,急诊入院。体检:消瘦、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8/5kPa,心音快而弱。两腋下及左锁骨上淋巴结显著肿大,质硬。

化验:WBC5×109

/L,N0.70,L0.25,M0.04。患者入院后出血不止,血压急剧下降,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摘要:

全身水肿,两下肢及背部为甚。胸腹腔内分别有500ml淡黄色澄清液体。胃小弯幽门区有4cm×5cm×5cm肿块一个,质硬,表面出血坏死呈溃疡状。取肿块处胃粘膜作病理检查,镜下见局部正常胃粘膜破坏,异型细胞生长,细胞大,核大,染色深,可见不对称核分裂像,腺上皮增生,腺体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异型腺体已穿过粘膜肌层浸润达胃肌层及浆膜。肝大、黄色、质软、油腻,镜下见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之圆形空泡,核被挤向一侧,无异型性,苏丹Ⅲ染色呈桔红色。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肾小管腔狭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满布针尖大小伊红色颗粒。讨论题:

⒈作出病理诊断,并按病变发展解释患者出现各种临床表现。

⒉肝、肾发生什么病变,分析其原因。⒊患者死亡原因是什么?

病例讨论

(八)病史摘要:

患者,女,40岁,农民。一月前,出现咳嗽、咳带血丝痰,半月前患者感乏力并发热、喀血。四天前患者开始出现声嘶,头痛,头晕,时有神志不清。

入院检查:T380

C,P105次/分,R17次/分,BP16/10.6kPa,神志不清,瞳孔正常,颈部淋巴结可触及。胸透发现左肺上叶肺不张。血常规:RBC3.8

×1012/L,Hb75g/L,WBC15.8×109

/L。入院后一周,患者突然感觉左下胸锐痛,左胸浊音,呼吸音降低,胸腔穿刺放出400ml血性液体,胸水涂片,查见癌细胞。X线显示左胸腔积液,左肺膨胀不全。患者全身情况差,治疗无效而死亡。尸检所见: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左胸腔内约有350ml黄色混浊液体。双侧肺门淋巴结均有灰白色瘤组织转移。支气管内有白色粘液和脓性分泌物,左支气管和分支均被瘤组织浸润并且被阻塞。左肺高度萎缩,肺表面及小支气管周围均有瘤组织浸润,左肺上部近边缘处有一脓肿,直径3cm,右肺也有小的转移性瘤结节。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被瘤组织浸润而粘连成块,双侧锁骨上淋巴结也发生转移。镜检:见圆形或椭圆形分化极差的瘤细胞密布于支气管壁内及周围组织并散布于肺泡、血管和淋巴管内。肝:重1240g,表面有略突起的转移性瘤结节,直径最大约0.5cm,镜下见肝血窦内有多个小的瘤细胞群。脾、胰、肾中均见成群的瘤细胞浸润。讨论题:

⒈作出完整的病理诊断。

⒉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声音嘶哑?肺部出现肺不张和肺脓肿应如何解释?

病例讨论

(九)病史摘要:

李某,男,50岁。半年前,背米时突然感觉心前区疼痛,同时感左上臂、左肩疼痛,伴气急、肢体冷、面色苍白,出冷汗,经治疗休息后缓解。以后,每当劳累后,心前区疼痛等上述症状时有发生。数周前上五层楼后,心前区剧痛,冷汗淋漓,以后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听诊两肺湿性罗音。今早晨解大便时,突然昏到,神志不清,经抢救无效,次日死亡。尸检所见: 左心室肥大,左心室前壁有多个不规则白色瘢痕灶,其心内膜面有一拇指大附壁血栓。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其内血栓形成,血管腔闭塞。大脑左半球内小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瘤形成。左侧内囊,见桃核大坏死灶(软化灶)一个,并见多量出血。双肺体积增大,切面可见泡沫状液体自切面溢出。讨论题:

⒈对本病例应作何诊断?

⒉请按病变发展过程、结合尸检所见,解释上述各种临床表现。

⒊患者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病例讨论

(十)病史摘要:

赵某,女,32岁。心悸、气急、不能平卧一年,症状加重一周。患者幼时扁桃体经常发炎、发热。1

2岁时出现两膝关节红肿疼痛,以后肩、髋、踝关节也相继肿痛,呈游走性,反复发作,伴发热。当时医院检查抗“O”增高,血沉加快。两周后又出现心悸,活动后加重,经治疗后有所好转。20年来这些症状时好时发,且日渐加重,紫绀明显。近半年来出现夜间端坐呼吸,不能平卧。一周前心悸、气促加剧,伴少尿、腹胀,双下肢浮肿入院。

体检:半卧位,两颊暗红,紫绀,P115次/分,R30次/分,Bp14/8kPa(105/60mmHg),体温正常,两下肢浮肿,右下肢为甚,且左下肢呈暗红色。心尖搏动在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外2cm处,心前区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和Ⅱ级舒张期杂音,两肺下叶闻及湿性罗音,以左下叶为甚。肝右肋下4cm,质地中等,有压痛。

患者住院后虽经积极治疗,但症状未见改善,昨日起床去厕所,突然气急、紫绀加重,并发生休克,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所见:

①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左右心均扩大;②左肺见多处楔形实变区(灰红色);③右肾有一楔形灰白色凹陷病灶;④肝、脾、肺淤血;⑤右下肢股静脉血栓形成;⑥肺动脉主干的左分支内有4cm长,直径1cm的血栓;⑦左心房后壁内膜粗糙,有瘢痕。讨论题:

⒈作出病理诊断。

⒉以病理变化解释患者的各种症状及体征。⒊患者死亡原因是什么?

病例讨论

(十一)病史摘要:

张某,男性,62岁,因突然昏迷2小时而入院。患者10年前发现有高血压,血压24~34/13~16kPa。近年来常感心悸,尤以体力活动时显著。近半个月来常觉后枕部头痛、头晕、四肢发麻。今晨上厕所时突然跌到,不省人事,左侧上下肢不能活动并有小便失禁。

体检:T380

C,P60次/分,Bp28/16kPa。神志昏迷,呼吸深沉,鼾声大,面色潮红,左侧鼻唇沟较浅。颈项强直。心尖搏动明显,呈抬举样,心浊音界向左略扩大,心律齐,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左侧上下肢呈弛缓性瘫痪,腱反射消失。化验:WBC18.5×109

/L,N0.80,L0.20。尿:蛋白(++),红细胞(+),管型(+),脑脊液呈血性。

入院后给予吸氧、降压药、脱水剂及止血药等治疗,疗效不明显,患者昏迷不断加深,继之呼吸不规则,终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尸检所见: 脑右侧内囊处可见3cm×2cm×2cm之血肿,局部脑组织坏死、出血,脑室内见大量凝血块,脑桥、中脑部分区域亦可见出血灶。心脏增大约为死者右拳1.5倍,左心室壁显著增厚,乳头肌增粗。镜检:心肌纤维明显变粗,核亦肥大。两肾体积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镜检:入球小动脉及肾小球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消失,残留肾小球及肾小管代偿性肥大。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散在淋巴细胞浸润。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讨论题:

⒈本病例患的是什么病?死亡原因是什么?

⒉请对心脏病变作出诊断,并指出其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⒊肾脏病变与高血压的关系如何?

病例讨论

(十二)病史摘要:

患者刘××,男性,68岁,因心悸、气短、腹胀、双下肢浮肿五天来院就诊。10年来病人经常出现咳嗽、咳痰,尤以冬季为甚。近五年以来,自觉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有时双下肢浮肿,但经过休息可以缓解。5天前因受凉病情加重,出现腹胀,不能平卧。病人有吸烟史48年。体格检查:病人端坐呼吸,神智清楚,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心音遥远,肝脏下缘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4cm,剑突下8cm,脾脏在肋缘下可以触及,腹部叩诊可听见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化验室检查:WBC12.0×109/L,PaO29.8kPa(74mmHg),PaCO28.0kPa(60mmHg)。讨论题:

⒈根据学过的病理学知识,为该病人作出诊断,并提出诊断依据。

⒉试分析病人患病的原因和疾病的发展演变过程。

病例讨论

(十三)病史摘要:

患者王××,男性,59岁,10天前因高热3天入院。入院前4个月以来,病人有咳嗽,痰中带血,尔后出现胸闷、气短,食欲不振,明显消瘦,并时有低热。于入院前3天突发寒战高热,体温维持在380

C~400C之间。既往身体健康,吸烟37年。体格检查:T380C,P92次/分,R26次/分,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皮肤可见出血点,脾脏肿大。左锁骨上可触及直径1cm~2cm的淋巴结4枚,质地硬,无压痛。实验室检查:Hb68g/L,WBC26×109

/L,N0.98。胸部拍片显示左肺下叶主支气管阻塞,近肺门处可见5cm×6cm大小的致密阴影,左肺下叶内可见一直径4cm的空洞。入院后进行积极抗感染治疗,但病情没有缓解。24小时前心率增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而后陷入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所见:

老年男尸,明显消瘦,皮色苍白,前胸及四肢皮肤可见多数出血点,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双下肢凹陷性浮肿。

⑴肺:见左肺门处有一不规则肿块,6cm×5cm×5cm,质硬,切面灰白色。镜检:肿块由异常增生的细胞构成,细胞呈巢状排列,肿瘤细胞体积较大,巢周围细胞呈短梭形,中间呈不规则形,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可见单个细胞角化,巢间为纤维组织。⑵肝脏:肉眼见包膜紧张,切面外翻,右叶被膜下见3个直径2.5cm的灰白色结节,中心可见坏死出血。镜检:灰白色圆形结节的组织结构与肺门肿块相同。

⑶肾脏:肉眼可见被膜下有多数小脓点。镜检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内含大量红染颗粒,皮质和髓质内可见多数小脓点。讨论题:

⒈分析该病人患有哪些疾病?并找出诊断依据。⒉根据病史分析各种疾病的相互关系。

病例讨论

(十四)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4岁。发热、咳嗽、咳痰10天,近

2天加重,并出现哮喘。体检:T390

C,P160次/分,R25次/分。患儿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精神萎靡、鼻翼扇动,双瞳孔等大等圆,颈软。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音钝,心律齐。实验室检

查:WBC21×109

/L,N0.78,L0.17。X线检查: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

临床诊断:小叶性肺炎,心力衰竭,入院后曾肌内注射青霉素、链霉素,静脉输入红霉素等,病情逐渐加重,治疗无效死亡。尸检所见:

肺:左、右肺下叶背部散在实变区,切面可见散在粟粒至蚕豆大小不整形灰黄色病灶。镜下,病灶中可见细支气管壁充血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中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其周围肺泡腔内可见浆液和炎症细胞。讨论题:

⒈临床诊断是否正确?根据是什么? ⒉患者死因是什么?

病例讨论

(十五)病史摘要: 男性,47岁,农民。浮肿、腹胀3个月,近一周加重。现病史:患者于4年前罹患肝炎,屡经治疗,反复多次发病。近两年全身疲乏,不能参加劳动,并有下肢浮肿。近3个月腹部逐渐膨胀,一周前因过度劳累同时大量饮酒,腹胀加重。患者食欲不振,大便溏泻,每日3~4次,小便量少而黄。

既往史:患者常年嗜酒,除4年前罹患肝炎外无其它疾病。

体格检查:面色萎黄,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颈部两处有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腹围93cm,有中等腹水,腹壁静脉曲张,肝脏于肋缘下未触及,脾大在左肋缘下1.5cm。下肢有轻度浮肿。

实验室检查:RBC3.27×1012/L,Hb70g/L;血清总蛋白52.3g/L,白蛋白24.2g/L,球蛋白28.1g/L;黄疸指数18单位,谷丙转氨酶102单位。X线食管静脉造影提示食管下段静脉曲张。临床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讨论题:

⒈你是否同意本病的诊断?为什么?

⒉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腹壁静脉曲张和食管下段静脉曲张?请有病理学知识解释。

⒊本例患者的黄疸、腹水、浮肿、脾大怎么产生的? ⒋本例肝脏可能出现哪些大体和镜下改变?

病例讨论(十六)病史摘要:

女性,7岁,全身浮肿4天,呼吸困难1天,于1969年10月19日急症入院。患儿于本月13日早晨起床时两眼睑开始出现轻度浮肿,后逐渐加重,并遍及颜面、四肢以及全身,尿量减少,但一般情况尚好。至15日夜间开始出现呼吸困难伴有轻度发热,自述两侧上胸痛。入院当天下午,呼吸困难明显加重,无尿。患儿于两月前下肢发生多个脓疱疮,至今仍有少数未愈,余无特殊病史。

体格检查:T380C,P124次/分,R42次/分,Bp20/8kPa。营养、发育中等,烦躁,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呈急性病容,口周发绀,鼻翼扇动,全身有凹陷性水肿,两下肢有少数脓疱疮。两侧颈静脉轻度怒张。心界稍扩大,心音弱,无杂音,心率124次/分,律齐,两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腹部膨隆,有轻度移动性浊音,肝右肋下5cm,边缘钝,质地中等,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象:RBC3.6×1012/L,Hb96g/L;WBC13.9×109/L,N0.74,L0.23,M0.01,E0.02。尿常规:蛋白(+++),红细胞(++),WBC1~3个/低倍,颗粒管型0~1个/高倍。酚红试验:2小时酚红排泄总量45%,血非蛋白氮37.2mg/dl,血沉1小时

26mm。X线:心脏扩大、心搏减弱,肺呈淤血表现。入院后经利尿、强心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而死亡。尸检所见:

两侧肾脏呈对称性肿大,包膜紧张,表面光滑,色泽红,表面有小点状出血,切面皮质增厚,纹理模糊,但与髓质界限清楚。心脏扩大,肺呈淤血、水肿改变。讨论题:

⒈对本病作出病理诊断,其在组织学上可有哪些改变?

⒉根据病理变化解释临床症状。⒊该病例死因上什么?

病例讨论(十七)病史摘要:

李×,女性,28岁,已婚,恶寒发热6天,腰酸、腰痛、尿频、尿急、尿痛3天。现病史:3天前觉腰部酸痛难受,排尿次数增多,每天多达20次左右,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明显。既往史:半年前曾有“膀胱炎”病史,出院后,每日小便次数比往日增多,无尿痛。

体检:T400

C,P135次/分,R25次/分,Bp17.95/9.98kPa。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右肾区(脊肋角)有明显叩击痛。实验室检查:WBC17.95×109

/L,N0.85,L0.15。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未发现管型。早晨中段尿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菌落计数11万/ml尿。讨论题:

⒈患者所患何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 ⒉试分析膀胱炎与本次发病的关系如何? ⒊本例尿检查未发现管型,为什么?

病例讨论(十八)病史摘要:

患者,女,60岁,一年前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及大量恶臭白带。半年前开始腹痛,有脓血便,量不多,每日3~4次,同时有里急后重,无发热,食欲尚可。3个月前左下肢肿胀并伴有腰骶部疼痛,小便正常,无咳嗽咳痰。30年前曾有结核病史。体检:Bp20/12kPa(150/90mmHg),轻度贫血貌,体质消瘦,心肺(-)。腹稍胀,下腹部有压痛,左侧腹股沟有一不规则肿块,固定不易推动,下腹壁及左下肢水肿。肛门指诊:直肠前壁可触及一稍硬而不规则的肿块,有压痛,指套带血。妇科检查:外阴水肿,阴道不规则狭窄,宫颈外口有一菜花状肿块突入阴道,并浸润阴道壁。活检,病理报告为鳞状细胞癌。化验检查: 血常规:Hb85g/L;WBC5.6×109/L,N0.72,L0.28。大便常规:脓血便,红细胞(+++),脓细胞(+),红细胞(++)。讨论题:

⒈该病人应诊断为什么病? ⒉脓血便的原因是什么?

⒊下肢水肿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病例讨论(十九)病史摘要:

女性,30岁,农民。1年前人工流产一次,近2个月来阴道不规则出血,时常有咳嗽、咯血、胸痛、头痛、抽搐等症状,伴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死前一天早晨起床后突感头痛,随即倒地,昏迷,瞳孔散大,呼吸、心跳停止。尸检所见:

患者消失贫血状,腹腔内有血性液体约400ml,双侧胸腔中也有同样性状液体100ml。

心脏:重320g,外膜光滑,未见增厚、粘连。脾脏:重160g。肝脏:重3200g,表面有数个1~2.5cm直径的出血结节,结节中心出血坏死,中心凹陷,形成癌脐,切面上见数个出血结节,有融和。肺:表面有1cm直径的结节伴出血、坏死。左右两侧肾各120g,未见病变。脑表面有多个出血性病灶,直径1.5cm,脑组织水肿。子宫后壁见直径3cm的出血性结节,质脆而软,浸润子宫肌层并穿破肌壁达浆膜,在子宫后盆腔也有不规则出血性肿块,两侧卵巢上可见黄体囊肿。讨论题:

作出病理诊断并解释临床表现。

病例讨论(二十)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31岁,因心悸、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无力,体重减轻,来院就诊。

体格检查:T370C,P98次/分,R20次/分,Bp20/9.3kPa(150/70mmHg)。双眼球突出,睑裂增宽。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中度肿大,听诊有血管杂音。心率98次/分,心尖部可闻及Ⅰ级收缩期杂音。肺部检查无异常发现。腹平软,肝脾未触及。

基础代谢率+57%(正常范围-10%~+15%)。T3、T4水平升高,甲状腺摄I131率增高。入院后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

肉眼见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但仍保持甲状腺原有形状,表面光滑。切面结构致密,略呈分叶状,质实,灰红色,呈新鲜牛肉状外观。

镜下可见甲状腺滤泡弥漫性增生,上皮细胞呈柱状,并形成乳头状结构突向滤泡腔。滤泡腔较小,腔内胶质少而稀薄,靠近上皮边缘有成排的吸收空泡。间质血管丰富,明显充血,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有淋巴滤泡形成。讨论题:

根据上述资料,请写出病理诊断并提出诊断依据。

病例讨论(二十一)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6岁,一个多月来反复发热,食欲减退,盗汗。近一周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阵发

性强直性抽搐。实验室查:WBC13×109

/L,N0.70,L0.12,M0.17,E0.01。血沉48mm/h。T40.20C,住院15天,治疗无效,病情恶化,呼吸困难,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所见:

右肺上叶下部肺膜下有一灰白色病灶,并与下叶肺膜粘连,切面病灶大小为2.5cm×1.5cm,全为干酪样坏死物。两肺均可见多数散在的灰白色粟粒大小结核结节。肝脾均可见粟粒样结核结节。

脑膜有多量散在的粟粒结节,脑回扁平,脑沟变浅,脚间池、脑桥池等处的蛛网膜下腔内存有多量灰黄色胶冻样液体。切面脑室扩张,室管膜表面有灰白色渗出物附着,两侧间脑实质有小软化灶。镜下见脑膜普遍充血水肿,有多量结核结节,并有大量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讨论题:

患儿死前作何诊断?其依据是什么?

病例讨论(二十二)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18岁。因持续性发热伴腹泻8天,今日解黑便一次而入院。体检:急性病容,表情淡漠。

体温:39.90

C,脉搏:90次/分,呼吸30次/分,肝肋下2cm,质软。脾肋下1.5cm,质软。白细胞总数3.3×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32。肥达反应阳性。血培养有伤寒杆菌。入院二周后热退,食欲好转,某日中午进食后而感腹胀,傍晚突然出现下腹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检查: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体温:38.50

C,白细胞

总数13×109

/L,中性粒细胞0.85,即进行手术,术中见回肠下端穿孔。讨论题:

⒈对该患者作何诊断?为什么? ⒉你从本病例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病例讨论(二十三)病史摘要:

患者,21岁,因头痛、发热、呕吐急症入院。患者于25天前因受冷感冒头痛,伴畏寒、发热(体温不详),以后头痛加剧,呈刺跳痛,尤以前额为甚。10天前开始呕吐,呈喷射状,内容为事食物,无血,当地医院按感冒治疗(药物不详),症状无改善。2天前感双下肢麻木,乏力,转入我院。既往无特殊病史。

体检:T400C,P110次/分,Bp19.2/9.6kPa(114/72mmHg)。患者痛苦病容,嗜睡,神志恍惚与医生合作欠佳,双睑无水肿,瞳孔等大对称,对光反射存在,颈硬,无颈静脉怒张。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稍凹陷,全腹有压痛。神经系统检查:浅反射及腹壁反射减弱,浅感觉存在,深反射减弱,膝反射及跟腱反射未引出,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化验检查:WBC9.2×109

/L,N0.59,L0.41。脑脊液检查:压力高,糖低,蛋白高,细胞数高,氯化物显著减少,查见抗酸杆菌。X线检查:双肺上部各有一个结节状阴影,边缘见模糊的云雾状阴影。讨论题:

⒈患者的主要病变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⒉本例的症状、体征、化验阳性是怎样引起的? ⒊本例各病之间的关系如何?

病例讨论(二十四)病史摘要:

患者,男,37岁,因上腹部肿块4月余来我院门诊检查。胸透见横膈抬高,以右侧为著。胸透后下楼时突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即紧急抢救。

体检: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心音弱,心率慢,血压测不到,肺呼吸音粗糙。肝左叶肿大,下界剑突下三指,有饱满感,边缘清楚。经抢救无效,半小时后死亡。

尸检所见:

心包显著扩大,18cm×16cm×12cm,内含暗红色“脓液”约1500ml。肝重800g,左叶中部见一12cm×10cm×10cm之单房性“脓肿”,内含咖啡色粘稠“脓液”,有似烂鱼肠的腐臭味。“脓肿”膈面肝组织及膈肌菲薄,与心尖部心包紧密粘连,并见一通向心包腔的穿孔(直径1cm)。回肠末端有数个溃疡,形状、大小不一,最大者2cm×1.5cm,边缘略呈潜行性。腹腔内含草黄色液体约70ml,肠系膜淋巴结普遍肿大,质软。

显微镜检查:于肝“脓肿”及肠溃疡周边部分查见阿米巴滋养体。讨论题:

⒈从病理学角度分析本病的发生、发展及死亡原因?

⒉本病例的病理诊断及其依据是什么? ⒊总结本病例的病理临床特点?

1.临床检查参考值:

成人心脏 男:300g 女:250g 2.临床检查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成人(4~10)×109

/L(4000~10000/μl)

儿童(5~12)×109

/L(5000~12000/μl)中性粒细胞(N)0.50~0.70(50%~70%)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淋巴细胞(L)0.20~0.40(20%~40%)单核细胞(M)0.03~0.08(3%~8%)红细胞计数(RBC)

男性4.0~5.5×1012

/L(400万~550万/μl)

女性3.5~5.0×1012

/L(350万~500万/μl)血红蛋白(Hb)

男性120~160g/L(12~16g/dl)女性110~150g/L(11~15g/dl)3.临床检查参考值:

体温(T)36.3~37.30

C 血压(BP)

收缩压≤18.6kPa(140mmHg)舒张压≤12kPa(90mmHg)心率(P)60~100次/分 呼吸频率(R)16~20次/分 4.临床检查参考值: 动脉血氧分压(PaO2)

12.7~13.3kPa(95~10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7~6.0kPa(34~45mmHg)5.临床检查参考值:

血清总蛋白60~80g/L(6~8g/dl)白蛋白40~55g/L(4~4.5g/dl)球蛋白20~30g/L(2~3g/dl)白蛋白 /球蛋白比值1.5~2.5:1 谷丙转氨酶Reitman法(40Kμ)6.临床检查参考值:

2小时酚红排泄总量>55%

上一篇:计划生育个人工作总结参考下一篇:关于校园的优秀作文:美丽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