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2024-05-23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共10篇)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篇1

六、病例讨论制度(包括疑难、术前、死亡病例讨论等)

(一)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根据病情决定参加人的范围,可以由本科室、有关科室或院内进行病例讨论。

2、涉及多科室参加的讨论,会前通知有关人员,约定时间、地点,按时参加,由主治医师准备病历和有关材料。

3、由科主任或医务部派人主持,科室各级医师(包括本科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均应参加。经治医师报告病历,上级医师补充发言,明确讨论要解决的问题。讨论应将中医药内容作为重点之一。

4、经治医师在《疑难病例讨论本》中做好每位专家的讨论记录,主持者根据讨论的意见,对于诊断、治疗方针和必要的检查,作概括总结,记录材料经过整理,归于病历内。

5、各级医师认真执行讨论会诊意见。

(二)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是外科系统对即将接受

治疗病例的一种会诊形式,执行术前讨论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医疗质量,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手术安全。通过对某个病例的诊断分析、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式、术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或术式的改变、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讨论,实现个性化治疗。同时,通过讨论可以完善病历内容,积累疑难复杂病例的治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1、术前讨论的形式

所有在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要经过术前讨论。术前讨论分医疗组内讨论、全科术前讨论、院内术前讨论。

(1)医疗组内术前讨论是指患者病情稳定、手术难度不大的一、二级手术,由医疗组长主持,医疗组内所有医师参加术前讨论,并将术前讨论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载。

(2)全科术前讨论是指由医疗组长提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或主任委派的主任医师主持。病例选择:

a、三级以上手术必须经全科讨论;

b、一、二级手术,但病情较复杂,预计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手术; c、属于本科室开展的新型手术项目,或开展较少,预后难以确定的手术; d、为确定病变性质的探查手术或术中可能改变术式的手术; e、患者一般状态差,或涉及多个脏器疾病的手术; f、确定需要外请专家的手术;

g、属于本科室少见病种或罕见病种的手术; h、有教学、科研意义的手术;

i、部分特殊患者,因社会需要提请术前讨论的手术。

(3)院内术前讨论是指需2个或2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完成手术治疗的病例,由医务部主持,召集相关学科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进行术前会诊,确定手术方案。

2、术前讨论完成的时限

(1)组内和全科的术前讨论至少应于患者手术前1天完成,具体时间由医疗组、科室自定,一般多在晨会后进行。

(2)多科室术前讨论一般应于术前2天进行。

3、术前讨论程序(1)组内术前讨论

a、经治医师准备术前讨论资料,包括完善病历,将病程记录完成到会诊当日、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单已置于病历中。

b、经治医师汇报病例,简略报告主诉、病史、主要体征、辅助检查、组内诊断、拟采用麻醉方法和术式名称。

c、主治医师提出手术方案,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置措施。d、带组教授(医疗组长)总结归纳,确定完整的手术方案。e、经治医师将术前会诊内容详细记录于病程记录中。(2)全科术前讨论

a、参加人员:科内所有医师,特殊病例请麻醉科医师参加;必要时请医务部或主管医疗副院长参加。

b、经治医师准备资料、汇报病历,做到准确、简练,需要查体的需提前通知患方,手法需轻柔、准确,步骤清晰、明了,准备必要的检诊工具,可采取多媒体形式,也可以口头汇报。

c、主治医师、带组教授指出本例手术的难点所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d、讨论内容包括:进一步明确诊断、手术适应症、术式、麻醉方法、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术后注意事项等,同时交流类似手术的经验。会诊意见由主治医师记录和整理,经上级医师审阅后同意,记于术前小结和病程记录内。

e、其他组医师发表意见,至少2个副教授以上人员发言。

f、主任或主任委派的主持人总结发言,提出针对会诊病例的个性化手术方案。g、主治医师将讨论内容整理好,请上级医师审阅后准确详实记于病程记录及“术前小结”中。同时,将科内讨论情况简要记录于《术前讨论记录本》中。

h、经科内术前讨论后,如果同意实施手术,科主任在“术前小结”的审批经过栏目中签字,科室共同承担手术风险;如果科内讨论不同意手术,科主任不在术前小结审批经过中签字,而医疗组实施手术,出现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科室不承担风险,医疗组承担风险。科主任因故不能参加术前会诊时,由科主任指定的教授代理主持并签字。

i、夜间、节假日急诊患者需要手术时,由当班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主持紧急术前讨论,明确手术目的、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的应对措施,必要时请医疗组长或科主任参加手术。

(3)院内术前讨论

a、多科室术前讨论是院内会‰诊的一种形式,主治科室提前3天向医务部递交书面的院内会诊申请单,医务部通知相关科室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参加术前讨论。

b、参加人员:提请讨论的科室主任主持,患者所在医疗组的所有医师、护士长、相关科室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麻醉科副主任医师以上麻醉师。提请科室的其他医疗组医师可以参加讨论。

c、经治医师汇报病例,主治医师补充,带组教授提出目前诊治上的难点和诊疗意见,相关科室医师就本学科情况发表意见,应明确手术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措施,以及手术后在本学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相关解决方法。参与人员应基本取得一致意见。主治医师将各学科意见记载于病程记录中,请上级医师审阅,签字。同时,将会诊情况简要记录于《术前讨论记录本》中。

d、急诊手术涉及多个科室时,由首诊科室请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请示总值班或医务部予以协调。

4、患者病情交代问题

(1)手术前讨论结束之后,应由本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向家属交代病情。(2)交代病情需详细、准确、全面、真实,用词得当,将手术讨论的基本问题、相关风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解决方案向家属交代,取得家属的理解。

(3)如家属对术前讨论有异议或有其他要求,需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及时沟通解决。

(4)术前讨论交代之后,如有需要,将交代问题落实纸面,并需取得家属对病情知情的签字。

(三)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讨论时限

(1)一般情况下,患者死亡1周内进行;特殊情况(医疗纠纷、猝死病例)应及时讨论,形成初步意见,同时动员家属做尸检,凡同意尸检的家属必须在尸检志愿书签字,然后保留于病历中。尸检病例,应在收到尸检报告后一周内进行讨论。

(2)凡死亡病例,医师均应询问死亡患者的家属是否同意尸检,如不同意尸检,死者亲属应在病历首页“是否同意尸检”栏内进行签字。

2、参加人员

(1)一般死亡病例,由科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部派人参加;(2)疑难病例或有纠纷病例,由科主任主持,科室所有医师和有关的医技、护理人员参加,特殊情况请医务部派人参加。

3、讨论内容

讨论死亡原因、病理报告、死亡诊断和治疗抢救是否适当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4、讨论程序

(1)经治医师汇报病例,包括:入院情况、诊断及治疗方案、病情的演变、抢 救经过等。

(2)主治医师、医疗组长补充入院后的诊治情况,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3)其它医师发表对死亡病例的分析意见。(4)科主任对讨论意见进行总结。

5、讨论内容简要记载于《死亡病例讨论本》中,详细内容经主治医师整理后,以“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的形式置于病历中,带组主治医师、医疗组长或科主任及时审

阅签章,出科归档。

医院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篇2

1.死亡病例应在一周内进行讨论;特殊病例,如死因不明、医疗纠纷、意外死亡和刑事案件等死亡病例应在24小时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报回后一周内进行讨论。

2.死亡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高级职称医师主持,科内所有医生、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参加。对疑难死亡病例,必要时由医疗主管部门组织院内外讨论。

3.死亡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死亡诊断等,与会人员认真分析讨论,探讨诊治中是否存在缺陷,有无可吸取的经验教训,最后由主持人归纳总结。

4.死亡病例讨论内容包括:诊断、诊治经过、死亡原因、诊断是否正确、有无延误诊断或漏诊、处理是否适时、死亡原因和性质、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

5.为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学发展,凡死因不明、家属有争议、特殊罕见病例及涉及法律时,均应尽量主动做好死者家属工作,争取尸检。

6.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1)讨论要有完整的客观讨论记录,科室应建立专用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讨论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称、讨论发言内容、讨论总结意见等,由经管医师记录,主持人签字确认。

(2)经治医师根据客观讨论记录整理成病程记录归入病历。同时做好死亡病例登记。死亡通知单报医疗主管部门。

病例讨论制度 篇3

病例讨论制度

1.临床病例讨论

1.1选择适当的在院或已出院(或死亡)的病例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讨论会。

1.2 临床病例讨论会,可以一科举行,也可以多科联合举行。1.3 每次临床病例讨论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作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预作发言准备。

1.4 开会时由主治科室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作总结。

1.5 临床病例讨论会应有记录,可以全部或摘要归入病历内。2.出院病例讨论

2.1定期(每月1~2次)举行出院病例讨论会,作为出院病历归档的最后审查。

2.2 出院病例讨论会可以分科举行(由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或分病室(组)举行(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主持),经管的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参加。

2.3 出院病例讨论会对该期间出院的病历依次进行审查。a.记录内容有无错误或遗漏。b.是否按规律顺序排列。

[键入文档标题] 2011年7月17日

c.确定出院诊断和治疗结果。d.是否存在问题,取得那些经验教训。3.疑难病例讨论会:

3.1 凡遇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

3.2 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4.术前病例讨论会:

4.1 对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4.2 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疗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参加。4.3 订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4.4 讨论情况记入病历。一般手术,也要进行相应讨论。5.死亡病例讨论会:

5.1 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患者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一周进行。

5.2 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疗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参加。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篇4

一、凡死亡病例应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进行讨论,特殊情况应及时讨论;

二、尸检病例及有关病理检查的病例待报告出来后进行,但不得超过二周;

三、讨论由科主任或其他负责医师主持,医护及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医教科派人参加,讨论情况应记入“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和病历中;

四、死亡病例讨论要有死因分析和经验教训记录。

1、讨论会要有完整记录,各科必须建设立专用死亡讨论记录本,在进行死亡病例讨论时,指定人员在死亡讨论记录本上按要求进行记录。

2、死亡讨论记录本应指定专人保管,未经主管院长或医务科同意,科室外任何人员不得查阅或摘录。

手术术前讨论制度 篇5

一、做难度较大及大手术和新开展的手术,都需认真讨论和周密准备,并邀请麻醉科及有关人员参加。

二、讨论内容由经治医师报告病案(包括一切检查资料)。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指征及术式、麻醉与输血选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参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范》)等以及术前准备情况,然后由分管主治医师补充。

三、术前提出手术方案,预计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其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讨论时参加人员应充分发表意见,全面分析,任何意见均应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最后尽可能达到意见统一,并作出明确结论。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篇6

(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适用于以下情况:入院1周以上诊断不明或者疗效较差的病例;住院期间相关检查有重要发现可能导致诊疗方案的重大改变;病情复杂疑难或者本院本地区首次发现的罕见疾病;病情危重或者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病例以及科室认为必须讨论的其他病例。

(二)讨论应由各医疗组提出或者科主任指定,科主任或医疗组长主持,本科(组)医师、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参加,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特殊情况也可邀请职能部门人员、医院领导参加或者由医院组织全院性讨论。

(三)讨论前由经管住院医师将相关医疗资料收集完备,必要时提前将病例资料整理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讨论时由经管医师简明介绍病史、病情及诊疗经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详细分析病情,提出开展本次讨论的目的及关键的难点疑点等问题;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案例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并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讨论由经管医师负责记录和登记。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范文模版) 篇7

一、為了規範死亡病例の討論,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準,特製定我院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二、凡死亡病例,一般應在一周內進行討論,特殊病例,如死因不明、醫療糾紛、意外死亡和刑事案件等死亡病例應在二十四小時內進行討論,屍檢病例,待病理報告發出後一周內進行討論。

三、死亡病例計論會由科主任主持,參加人員由科主任決定,原則上科室全體醫護人員參加,必要時由醫務科參與,請院內其他科室專業醫師參加,對急危重及疑難死亡病例,必要時由醫務科組織院內外專家及院領導等有關人員參加。

四、死亡病歷討論由主管醫師彙報病情、診治及搶救經過、死亡原因初步分析、死亡診斷及診治中可能存在の缺陷等,與會人員認真分析討論,總結診治經驗。吸取經驗教育訓,最後由主持者歸納小結。

五、死亡討論內容包括:診斷、診治經過、死亡原因、殘廢診斷,明確診斷是否正確、有無延誤診斷或漏診、處理是否適時和及時、死亡原因和性質、應吸取教の經驗教育訓和改進措施。

六、為提高醫療技術和水準,促進醫學の發展,凡屬死因不明、家屬有爭議、特殊罕見病例,有科研價值及涉及法律時,均應儘量主動做好死者家屬工作,爭取屍體解剖。

七、死亡討論制度

1、討論會要有完整記錄,各科必須建設立專用死亡討論記錄Fpg

Fpg 本,在進行死亡病例討論時,指定人員在死亡討論記錄本上按要求進行記錄。

2、死亡討論記錄本應指定專人保管,未經主管院長或醫務科同意,科室外任何人員不得查閱或摘錄。

3、討論情況應按時用病歷專頁記錄,內容包括:討論日期、主持人及參加討論人員姓名、專業技術職稱、討論總結意見等,經治醫師根據討論發言內容進行綜合整理,經科主任或主持人審閱簽字後,附到病歷上同時做好死亡病例の登記上報工作。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篇8

1.疑难危重病例,应组织全科讨论。

2.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案,分析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好应急防范措施。3.讨论情况均应记录在册,与麻醉记录一并保存在病例中。4.及时向医疗部报告、备案。5.做好解释工作,并签好麻醉协议书。

术前讨论分析总结 篇9

本院部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管理,医务科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分别进行了监管和督查。1—11月共抽查手术科室运行病历50份检查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落实情况,其中外科20份,2份手术前影像与实验室检查资料不全;骨伤科15份,1份术前讨论记录不全;妇科8份,1份手术前体格检查不全;肛肠科7份,均病情评估完整。

一、做的好的地方:

1、科室危急重病人,均在科主任的组织下及时完成了术前讨论,降低了手术风险,确保了手术安全,得到患者家属的好评,避免了医疗隐患及纠纷的发生。2、94%的病例术前讨论准备充分,所需医疗材料齐全,所经管医师能提前将患者医疗资料归纳总结汇报。

3、参加讨论人员层次分明,能体现出不同级别医师的水平,有利于年轻医师的进步。

4、术前讨论时各级医师能根据患者病情就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发言踊跃,重点突出,不同意见能及时提出,经积极讨论后最终能拿出对患者最有益的治疗方案。

5、讨论结束后由经管主治医师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并告知会诊专家的意见,多能取得良好的结果。并及时记录讨论结果。

二、存在问题

1、个别讨论内容记录信息不全。

2、病情评估资料不全。

3、护理人员参加讨论人数少,且就护理方面提出问题及建议少。

三、改进措施

1、手术科室加强学习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

2、鼓励年轻医师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言,加强对年轻医师的业务理论培训学习,同时结合病例查阅相关文献,提高理论水平。

3、积极联系护理人员参加讨论。

4、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希望通过电子病历进行实时监控。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篇10

姓名:张应德

性别:男 年龄:65岁入院日期:2016-09-11 主诉 :右下肢烧伤并疼痛约2小时

入院查体:T:36.7℃

P:72次/分R:20次/分 BP:180/100mmHg 表情痛苦,神志清楚,头颅无异常,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双侧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燥,可闻及干湿啰音机哮鸣音,心率72次/分,律齐,腹部平软,右大腿下段以远肿胀,表皮撕脱,大部分创面苍白水肿,弹性降低,无渗液,少部分创面粉红,可见血管栓塞。诊断:

1、右下肢深II°-III°烧伤 面积6%

2、慢阻肺急性加重

3、高血压病

既往慢性咳嗽,咳痰10余年,妹每年发病3月以上,高血压病史8年,未予合理药物治疗。

诊疗计划:

1、科护理常规、外用湿润烧伤膏

2、头孢美唑+左氧氟沙星抗感染

3、不他奈德平踹

4、非洛地平将血压

5、适当补液,止痛,对症治疗

6、三大常规,肝肾功,电解质等相关检查

7、交代病情

病情告知:住院期间随时可能发生破伤风,创面感染,感染性休克,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危及生命,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危及生命,创面一旦感染,烧伤深度加深,后期可能植皮或瘢痕形成,其治疗时间长,费用高。

于2016-09-11 23:10患者突发胸闷、呼吸急促,喘息、心率增快,立即予心电监护、中流量吸氧,地塞米松20mg+二羟丙茶碱0.5g+5%GS抗炎、平喘、地塞米松10mf静推,呋塞米20mg静推利尿,请呼吸内科及ICU会诊及对症抢救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呼吸内科会诊诊断考虑为:1 慢阻肺-哮喘重叠综合症?

急性左心衰?

3肺栓塞?

呼吸内科会诊建议:完善血气分析、D-D,心肌标志物、脑纳钛,胸部CT等检查,解痉、平喘对症支持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016-9-12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14.3^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6.6%。

2016-9-17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17.61^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1.2%。

护理诊断:1.患者及家属不配合治疗。

2.右下肢发生感染

讨论: 1.与费用过高有关 2.医患沟通不到位 3.合理运用抗生素

上一篇:广播策划书下一篇:仁爱版英语单词表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