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术前讨论的相关规章制度

2024-10-26

医院术前讨论的相关规章制度(共3篇)

医院术前讨论的相关规章制度 篇1

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1、根据手术分级制度规定,二级以上手术均应开展手术术前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记录,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2、每周2、5为全科术前讨论时间。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对将要进行的二级以上手术、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疑难手术进行讨论。

3、除提交全科讨论的手术外,其他手术应在各病区或小组进行,由小组主治医师主持。

4、术前讨论前填写术前讨论单,由术者签字。

5、术前讨论时经治医师应做到对术前讨论患者准备必要、充足的材料,包括化验、造影、ct等,管理制度《医院术前讨论制度》。有重点的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

6、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术中术后并发症、意外以及防范处理预案、术前准备、麻醉方式等。

7、各级医师充分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8、科主任最后指导、完善制定出的治疗方案。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者应进行多次讨论。

9、各级医师必须遵守、落实科主任制定的诊疗方案。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记录本及病历中。

10、术前谈话和签署《手术同意书》依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进行。

11、术前1天由各病区经治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并送交手术室统一安排手术。手术通知单由专业组主治医师或科主任签署。

医院术前讨论的相关规章制度 篇2

1 心脏大血管手术特点

心脏大血管手术种类较多,主要包括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瓣膜置换术或修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支架置入术或主动脉置换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手术等。

心脏大血管手术难度大、时间长、风险高,术前对病情的各种评估对于保证手术安全和患者顺利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完成术前关键项目,能够减少术前评估中的遗漏,切实提高手术质量。

2 术前关键项目选择

手术前关键项目包括很多,我院根据心脏大血管手术的特点,选择了如下指标作为术前关键项目,列入手术前红灯系统。

2.1 术前病历完成情况

包括入院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入院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48小时内有主治医师查房、入院72小时内有副主任以上职称医师查房、完成术前讨论。术前及时、准确地完成病历重要内容,对于医师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和掌握手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手术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以护士站记录的入院时间为计算依据。

2.2 完成术前知情同意

包括手术知情同意和麻醉知情同意等。为保证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要求必须在术前向患者清晰地阐述手术名称、风险、可选择的其他治疗方式、麻醉方法和麻醉风险,由患者做出是否手术的决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因年龄、身体状况等不能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由其法定监护人签署。

2.3 完成术前必须的检验检查项目

包括血型、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肝功能、肾功能、心脏超声、胸片等。术前的检验检查项目是患者术前状况的真实反映,任何的遗漏都有可能给手术带来极大的风险。

3 术前红灯制度的实施

3.1 术前红灯制度的范围

因急诊手术时间紧,其必须完成的项目与择期手术差别很大,我院实施的术前红灯系统只针对择期手术,对于急诊手术不适用。

术前红灯系统包括成人、小儿、大血管支架等所有在手术室完成的择期心血管外科手术。

3.2 术前红灯制度的实施

我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比较完善,能够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准确判断病历是否及时完成。将术前红灯系统嵌入手术一览表内。对于术前关键项目中的病历完成情况,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的判断,在术前红灯系统中对不能按时完成的病历采用亮红灯的方式提示。在手术室的明显位置设立手术红灯系统显示屏,让接手术患者的人员能够及时、方便地看到哪些手术亮了红灯,发现有亮红灯的手术,暂停接患者。电子病历系统记录术前红灯情况。

对于知情同意项目和术前必须的检验检查项目,采用手术室接手术患者人员全面检查和医疗质量监管部门抽查的方式进行督查。手术室接手术患者的人员要在病历中检查知情同意和术前检验检查项目是否完成,如发现未完成,要暂停接患者,并记录在专用的表格中。医疗质量监管部门抽查运行病历,发现缺陷,及时记录。手术室记录的术前知情同意项目和术前必须的检验检查项目的缺陷,汇总给医疗质量监管部门。

3.3 结果确认与系统的改进

为防止电子病历系统出现误判情况,医疗质量监管部门人员对术前红灯系统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程序开发部门,不断完善。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和改进,该系统目前运行良好。

3.4 结果的应用

医疗质量监管部门将电子病历系统的红灯记录、手术室接手术患者人员现场检查和医疗质量监管部门抽查记录汇总在一起,每月反馈给外科系统管理委员会,作为外科医疗组长和病房主任考核的指标之一。对于问题较多的医疗组长,采取谈话、停职、撤职等方法进行处罚。

4 取得的效果

该系统实施1年多以来,外科术前关键项目完成率明显改善。从每天有10个以上的手术术前红灯,到目前每个月只有几个术前红灯。

4.1 全院医生对术前关键项目重要性的认识大幅提高

在该系统实施前,医生只关注医嘱和检验检查结果,没有量化的清单和控制手段。实施该系统后,医生明确知道术前关键项目包含哪些内容,而且系统对是否完成术前关键项目逐一核查,没有任何的遗漏,上级医师能够有效地发现哪些手术患者没有完成术前关键项目。该系统与医生的考核挂钩,更大大提高了完成术前关键项目的依从性。

4.2 对医疗质量提高和减少医疗差错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术前关键项目是否完成对医疗质量非常关键。心血管外科手术风险大,手术时间长,如出现术前关键项目的遗漏,将会对患者手术安全和预后产生风险。术前关键项目的确保完成让医生对手术患者的病情有全面的掌握,能够充分发现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4.3 为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诊疗环节质量控制提供了思路

诊疗过程中的环节质量对患者的诊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环节质量不容易控制。该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和医务人员现场检查的方法,对术前关键项目的完成情况实现了全面监控,为环节质量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5 讨论

采用信息化手段监控病历质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如何对影响医疗质量的术前关键项目实现有效监控,仍是质量控制人员的棘手问题。我院为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前关键项目完成的情况对保证我院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实施外科术前红灯系统,大幅提高了术前关键项目完成的依从性,医生对术前关键项目的意义的认识程度得到了提高。

该系统将病历、检验检查的自动检查和人员现场检查知情同意实施情况相结合,并采取暂停手术和纳入考核指标等措施,实现了闭环管理,有效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

摘要: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时间长、风险高,要求更好地完成术前风险评估和术前关键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采用手术室、医疗质量监管部门督查和电子病历系统全面检查的方式,实施外科术前红灯制度,有效保障了术前关键项目的完成及手术安全,起到了减少医疗纠纷的作用。

关键词:专科医院,术前红灯制度,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静,杨少清.加强医疗质量全程控制,推进医院全面发展[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0(2):158.

[2]阳红,胡剑超,樊宏,等.关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9):1160-1161.

[3]裘以冰,赵淑媛.环节质控对医疗安全与质量的保障作用[J].中国医院,2006,10(8):65-67.

医院术前讨论的相关规章制度 篇3

【关键词】三级医院;分级诊疗制度;医疗改革;应对措施

一、前言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我国的相关部门加强了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在此过程中,作为医改事业的重头戏,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为核心的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构建,对医院的实际运行状况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三级医院如何高效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带动社会效益的取得,促进百姓看病问题的解决1 分级诊疗制度研究的背景

1.分级诊疗制度的意义

作为我国医疗改革事业的重头戏,分级诊疗指的是我国的各级医疗机构依据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难易程度对各类疾病进行分级,并承担不同级别疾病的治疗。在分级治疗的制度之下,常见病以及多发病往往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进行诊治,而疑难病或者是危重病则在大型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2.分级诊断政策要求

为了进一步促进分级诊疗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根据这项的政策方针,促进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的构建,并进一步促进“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的形成,

3.医院的具体作法

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四川、青海等省市也已经按照文件中的主要思想核心,结合自身地区发展的状况,对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了整合,为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奠定了基础,促进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实施分级诊疗的效果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开展,使得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事实上,分级诊疗制度的实行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一方面,有效的解决了我国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的缓解,有效的环节了社会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另一方面,分级诊疗制度的开展还缓解了我国三甲重点医院的就诊压力,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的形成。

三、实施分级诊疗后给三级医院带来的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的各省市加强了对于分级诊疗制度的贯彻落实,并由此实现了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促进了相关效益的获得。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三级医院的发展也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关于分级诊疗背景下三级医院的发展状况,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门诊业务量减少

分级诊疗的不断推进,虽然有助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渠道,但是对于却对三级医院的门诊业务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以四川华西医院的门诊业务为例,进行相关的分析。据悉,该医院于2014年10月开始推行分级诊疗,在后期的3个月中,该院的门诊业务量逐渐发生了变化,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如下。

通过对于上表的数据分析可以得知,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推进,华西医院的门诊量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不仅如此,其门诊量占全省公立医院诊疗总人次的比重也分别下降0.19%、1.41%。与之相对的是,县级医院的门诊业务量逐渐上升,上升趋势为0.84%。

2.医院收入减少

随着三级医院的业务量逐渐萎缩,其最终导致的是医院的收入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事实上,我国的财政部门在早些年就已经开始实行财政的差额拨款。这些情况的出现就使得依赖常见病、多发病的三级医院出现不同程度的收入减少问题,使其成为分级诊疗制度下的受害者。为此,相关部门以及人员需要加强对于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

3.医务人员流动加剧

近年来,我国加强医疗事业改革、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出台了多种政策,诸如2014年底出台的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意见通知。此外,我国于2015年上半年提出了“互联网+”战略,使得大量的资金以及人才资源涌入互联网医疗领域,并促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

事实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使得优资医生资源成为了无互联网医疗中被争相抢夺的核心资源。而三级医院在推行分级诊疗的过程中出现了业务收入减少等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优质医疗人员逐步涌入到互联网医疗事业中去,由此导致了三级医院医务人员的流动性将逐步加剧。

4.人员管理难度加大

由于医疗事业自身的特点,使得医疗领域中的政策、技术、架构等方面的变革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以贯彻落实。基于这一特性,我国的各级医院需要加强对于长期性规划的构建,继而以此为基础促进自身的发展,实现组织的稳定性。

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以及推行,使得三级医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医务人员的流动,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使得医院管理难度逐渐加大,并对医院的发展规划以及实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三级医院面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解决办法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落实,我国的三级医院要想获得自身的发展,促进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取得。其需要加强对于该制度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关于三级医院面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解决办法,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完善分级诊疗政策

此外,在促进三级医院贯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于分级诊疗政策的完善。以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该院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遵循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的指导原则,对分级诊疗政策进一步完善,并在此过基础之上构建起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制度,实现急慢分治。此外,在具体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该院还加强了对于肿瘤、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的分级诊疗,并独立设置的病理、检验、影像、血液透析机构相关技术标准,进一步促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开展。

2.加强急危重症以及疑难杂症诊疗服务的发展

在分级诊疗制度推行的过程中,三级医院需要加强对于诊疗服务功能定位的明确。基于该制度的核心思想,三级医院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急危重症以及疑难复杂疾病等诊疗服务的提供,并促进急诊门诊的建设以及发展,促进危急重症、疑难复杂疾病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实现“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的建立。

3.提升医疗的学科建设水平以及医疗技术能力

在贯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过程中,三级医院需要进一步提高手术人次占床位比以及手术科室的含金量,实现对于重大疾病的质量。在此过程中,三级医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的引进。

此外,三级医院还需要依据科室手术量对外科病区床位进行合理的调控,并加强对于公立医院床位调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仅如此,三级医院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医学科学、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促进三、四级手术量的提升,提高医疗的运行效率。

不仅如此,三级医院还需要加强对于门诊就诊速度的提升,并实现自动化的就诊模式,简化相关的操作,促进就诊效率以及质量的提高。

4.加强基层医疗设施建设

为了进一步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构建以及完善,需要我国的相关部门加强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以及设施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国家加强财政补贴,加强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从而为百姓小病在基层奠定基础,缓解三甲医院的就诊压力,促进医疗事业的有效发展。

5.实行定向培养,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此外,我国的医疗单位还需要加强对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定向培养,从而以此为基础促进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增强百姓对于基层医疗技术的信任。不仅如此,三甲医院还可以定期开展对基层医疗的一对一扶持,通过去基层医疗机构,解决百姓的看病问题,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构建和实施,促进相关的社会效益的取得。

五、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分级诊疗的内涵,并就三级医院在执行分级诊疗制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促进了社会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姚泽麟.政府职能与分级诊疗——“制度嵌入性”视角的历史总结[J].公共管理学报,2016,(3):61-70+155-156.

[2]刘钢,吴浩,李宁燕,王建辉,田爱红,张广强,韩琤琤,李玉玲,张志军,孔令伟,李卫民,刘世军,王尚才.“分级诊疗制度”主题研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6,(16):1917-1923.

[3]陈睿莹.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路径探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10.

作者简介: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设计研究论文下一篇:完型填空600核心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