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疑似病例

2024-10-01

麻疹疑似病例(共6篇)

麻疹疑似病例 篇1

2013年12月9日21:30, 我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报告1例麻疹疑似病例, 为及时掌握发病原因, 阻断传播途经, 我中心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疫情防控及采样, 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综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确诊为一起麻疹散发病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方法

使用卫生部统一制定的疑似麻疹病例调查表, 以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的GB15983-995《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为诊断标准。

1.2 基本情况

患儿2012年12月3日在县中医院出生, 于出生当天在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一剂次乙肝疫苗后转入离县城西北方向52 km处的溪口镇下庄村居住, 该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 241户村民, 常住人口776人。父母于2013年7月到县城工作, 将其带在身边, 现居住于义宁镇宁红大道樟树下。据患儿父母陈述, 之前因下庄村至溪口镇路段整改, 且多阴雨天气, 道路泥泞, 交通不便, 一直没有带患儿至镇中心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继续接种, 转入县城居住后因患儿经常低热, 至发病时没有为小孩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1.3 三间分布

患儿年龄为1岁, 2013年12月3日出现发热症状, 按感冒居家治疗, 12月9日颜面部及躯干部相继出现丘疹, 高热持续不退, 转入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进行诊治。溪口镇下庄村老家500 m内有7户居民, 常住人口20名, 比较稀散, 没有免疫规划适龄儿童, 在该村其他组 (距患儿居住地500 m以外) 有麻疹应种儿童6名, 其中有4名儿童按时接种了二剂次麻疹疫苗, 2名儿童到了麻疹加强免疫月龄没有进行复种, 仅接种一剂次麻疹疫苗, 该村没有麻疹病例发生记录。现住地 (义宁镇宁红大道樟树下) 密切接触的4个小孩, 最小6个月龄, 最大5岁;1人按时接种了二剂次麻疹疫苗, 2人自述在外地进行了疫苗接种, 但接种证已在搬迁中遗失, 麻疹疫苗接种史不详, 4名儿童健康状况均良好。

2 临床表现

患儿初期表现为持续低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黏膜炎症状, 中期有丘疹、高热持续不退、咳嗽、眼睛红肿、流泪、畏光、鼻塞、口腔黏膜斑 (Koplik斑) 等体征。丘疹初期主要散在颜面部及躯干部, 而后迅速增多, 扩散至全身, 甚至手心, 查体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 肝及脾大, 肺部闻干、湿性啰音;后期发热开始减退, 全身症状减轻, 丘疹呈粟粒样大小, 疹间皮肤正常, 稀疏分明, 有部分脱屑, 留褐色色素斑。

3 实验室检查

3.1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4.3×109/L, 中性粒细胞比41.9%, 均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 淋巴细胞百分比47.4%, 高于正常值参考范围, 提示病毒感染。

3.2 血清学抗体检查

双份血清Ig M和Ig G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 麻疹Ig M抗体检测阳性。

4 结果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确诊为一起麻疹散发病例。

5 讨论

继人类成功消灭天花后, 世界卫生组织将麻疹列为下一个拟被消除的传染病。中国卫生部制订下发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 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 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1], 并决定于2010年9月11日—20日在全国统一集中为适龄儿童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2]。此次麻疹病例的发生可谓正处于风口浪尖, 提示我们尽快总结经验教训, 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5.1 继续坚决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及强化免疫

疫苗对大多数传染性疾病发生具有保护作用是既定的事实, 只有建立起全人群的免疫保护屏障, 才有可能实现消除麻疹的宏伟目标。

5.2 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免疫规划工作

尽管辖区内历次督导检查结果显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 高于国家要求的以乡 (镇) 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的目标, 但是边远、贫困、人口流动性大的区域仍然存在免疫规划薄弱人群和免疫空白儿童[3]。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淡薄;“超生游击队”依然是免疫规划工作的难点、盲点, 这就要求多部门通力合作, 在坚持计划生育的同时, 也要重视超生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

5.3 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督导[4]

特别要加强边远、贫困地区免疫规划工作督导, 消除免疫空白点, 在搞好基础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 适时做好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工作。

5.4 网点建设[4]

设立村级接种点既可解决当地交通不便的难题, 又可缓解集中式接种门诊工作量大、人员配备不足、接种环境拥堵的窘境。但是村级接种人员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和培训,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接种信息及时汇总上报, 同时疫苗冷链运输、保存也要得到保障。

5.5 加强流动儿童管理

流动儿童接种工作难度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5,6], 异地接种, 信息难以及时更新共享, 到了接种时间即使入户接种却找不到人, 而流往外地的儿童又没有包含在外地工作的前期摸底调查内, 这种情况司空见惯。因此, 应联合各有关部门, 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加强多方沟通, 接种信息及时上传共享。

5.6 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敏性

及时发现麻疹疫情,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对易感人群进行应急接种, 做好疫情监测和疫点处置, 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5.7 加强预防接种宣传[7]

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如采用录像、图片和文字教材、宣传横幅、宣传车、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社区宣教等宣传方式, 下基层进行摸底调查, 进行面对面的宣教, 使家长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主动到接种点接受各类疫苗的预防接种。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S].2006-11-10.

[2]卫生部.2010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S].2010-07-26.

[3]卓家同.边远贫困地区免疫规划现场督导中的社会动员及其效果探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8, 24 (6) :582-585.

[4]郭飚.中国免疫规划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与对策[J].中国免疫规划, 2006, 12 (5) :415-419.

[5]黄彩虹, 陈雅红, 詹惠春, 等.泉州市2003—2008年出生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6 (5) :80-82.

[6]郑雪英.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常见问题与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7 (4) :72-73.

[7]刘玉珍.如何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提高接种率[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19) :343.

1例术后疑似恶性高热病例报道 篇2

【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00-01

患者,男,3.5岁,以“睡眠打鼾伴张口呼吸3年余”为代主诉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打鼾、张口呼吸,伴有呼吸暂停及憋醒,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咯血,无气促、呼吸及吞咽困难。曾行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鼻咽部CT示双侧扁桃体、腺样体肥大。专科检查:双扁桃体3度肥大,表面无脓栓,耳、鼻检查未见异常。心肺听诊无异常,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八项检测未见明显异常;胸部正位片无异常。初步诊断:1.腺样体肥大;2.双扁桃体肥大。入院第四天于全麻下行双侧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手术麻醉时予枸橼酸芬太尼0.1mg及咪达唑仑2mg静脉麻醉诱导,丙泊酚150mg/h、瑞芬太尼150μg/h配合七氟醚30ml吸入麻醉维持。手术过程顺利。术后2h患儿出现发热,体温达39 ℃,给予安乃近及地塞米松针退热处理,体温下降不明显,术后4h患儿体温高达40℃以上,抽搐发作,表现为四肢强直,牙关紧闭,给予地西泮5.5mg.iv,并气管插管,复苏气囊加压给氧,转入PICU治疗。患儿深昏迷狀,自主呼吸弱,皮肤黏膜苍白,持续心电监护,心率高达180次/分,经皮氧饱和度约为90%,存在呼吸衰竭,血气分析提示明显酸中毒。立即行全身物理降温,给予补液加强抗炎对症治疗。手术次日肌红蛋白(MYO)值上升到2000ng/ml,肌酸激酶-MB同酶(CK-MB)达191U/L,乳酸脱氢酶(LDH)由300上升至722,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由220升至508 IU/L。详见表1。

麻疹疑似病例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清标本来源

齐齐哈尔市部分县 (区) 疾控中心2007年对麻疹疑似病例调查并采血, 送市疾控中心检验科病毒室待检。

1.2 试剂盒来源

德国维润赛润研发有限公司和珠海经济特区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ELISA法检测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

2 结果

(1) 麻疹IgM、风疹IgM抗体测定结果:对2007年疑似麻疹病例646例血清标本同时检测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 麻疹IgM抗体阳性276例, 风疹IgM抗体阳性23例, 全阴性138例, 未采血209例。 (2) 麻疹IgM抗体阳性、风疹IgM抗体阳性与患者年龄的关系:我市按卫生部计划免疫程序接种麻疹疫苗, 但是为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 在全市范围内对4岁的儿童复种1针麻疹疫苗。因此646例分组统计基础免疫0~8月龄组、复种1针9~47月龄为1组、免疫间隙4~6岁组、复种2针7~14岁组, 中学生及大学生15~23岁组及成人>23岁组。统计结果, 0~8月龄、7~14岁组和>23岁组麻疹IgM抗体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44.2%、47.7%、48.6%, 是当前麻疹主要发病对象;7~14岁组、14~23岁组风疹IgM抗体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4.7%及13.4%, 是当前风疹主要发病对象。

3 讨论

检测疑似麻疹病例646例, 阳性率42.7%, 检出率偏低。笔者认为原因有: (1) 采血时间不当, 测定结果未达到IgM抗体滴度分布高峰, 从而出现假阴性。一般说来麻疹IgM抗体的高峰在出疹后7~14d左右, 能在体内维持1个月左右。 (2) 在麻疹疑似病例中风疹占有一定比例。提示我们应密切注意风疹的流行与监测, 以便制订预防措施, 减少发病。646例麻疹疑似病例中, 麻疹IgM抗体和风疹IgM抗体皆阴性的有138例, 这其中可能有假阴性病例, 也可能为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 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另外, 未采血者占有一定比例, 影响了结果分析。

麻疹IgM抗体阳性率成人>23岁组最高48.6%, 其次为7~14岁组47.7%及0~8月龄组44.2%。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表可知, 成人组的病例多为外来人口, 由此提示我市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大年龄段人口的接种上, 尤其是外来人口;其次为7~14岁组, 提示我市的学龄段麻疹7周岁复种工作是否该持续, 以进一步保护学龄儿童;最后是0~8个月龄组, 提示我市的麻疹初始月龄是否该提前接种1针或者对育龄期妇女接种麻疹疫苗, 从而提高婴儿从母亲体内获得高麻疹胎传抗体, 而保护婴儿8个月龄前不感染麻疹病毒。

风疹IgM抗体阳性率15~23岁组、其次为7~14岁组, 说明现阶段齐齐哈尔市风疹患者主要集中在大、中、小学校学生。因此笔者认为应对在校学生及育龄期妇女进行风疹疫苗接种, 提高风疹抗体水平, 控制风疹发病。

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是诊断某些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因此笔者建议: (1) 对每个麻疹疑似病例要同时检测麻疹IgM抗体与风疹Ig M抗体, 科学鉴别麻疹与风疹, 为及时控制疫情提供依据。 (2) 加强有条件的县 (区) 级麻疹与风疹血清学实验室建设, 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以便及时对麻疹疑似病例检测IgM抗体作出诊断。采取应急措施, 防止疫情蔓延。 (3) 提高血清学标本采集质量, 避免细菌污染, 溶血, 送检及时并详细填写个案调查表, 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杨志伟, 张建, 张兴录, 等.我国不同地区麻疹流行特点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8, 19 (2) :84~88.

麻疹疑似病例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0年秦皇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清学实验室接受的本市各医疗单位采集并上送的临床诊断疑似麻疹病例的早期血清标本。

1.2 检测方法

所有送检标本均按照麻疹监测方案的要求,采用酶联免疫捕获试验(Capture-ELISA)方法,同时检测麻疹和风疹Ig M抗体。

1.3 试剂来源

麻疹试剂:珠海经济特区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风疹试剂:深圳市科润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麻疹Ig M抗体、风疹Ig M抗体检验细则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操作,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4 结果判定

麻疹:血清标本用空白孔调零,在酶标仪450 nm波长处测定样本吸光度值(A值),S/N值=样品A值/阴性对照平均A值,若S/N值≥2.1时为麻疹Ig M抗体阳性;风疹:血清标本用空白孔调零,在酶标仪450 nm波长处测定样本吸光度值(A值),样品A值>临界对照A均值为风疹Ig M抗体阳性。

1.5 判断标准

(1)麻疹实验室确诊的疑似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血清学诊断麻疹Ig M抗体阳性。(2)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1个月内未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风疹Ig M抗体。

2 结果

2.1 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的符合率

2010年共检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210例,检出麻疹Ig M抗体阳性135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为64.29%,检出风疹Ig M抗体阳性30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为14.29%。

2.2 麻疹、风疹实验室诊断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

麻疹主要集中在5、6月份,共发病89例,占总发病例数(135例)的65.93%,以6月份最多(46例,占34.07%)。风疹也主要集中在5、6月份,共发病25例,占总发病例数(30例)的83.33%,以5月份最多(15例,占50.00%)。本市麻疹、风疹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符合呼吸道传染病春季高发的特点。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见表1。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3 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的年龄分布

麻疹病例年龄最小3月龄,最大48岁。135例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以1岁及以下组最多(69例),发病较多的还有20岁以上组、6~10岁组。风疹病例年龄最小9月龄,最大32岁,30例实验室诊断风疹病例以6~10岁组最多(9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的年龄分布见表2。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4 实验室诊断病例的性别分布

210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中男性128例(60.95%),女性82例(39.05%);135例麻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中男性82例(60.74%),女性53例(39.26%);30例风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中男性16例(53.33%),女性14例(46.67%);不同性别麻疹、风疹确诊率见表3。不同性别麻疹确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1,P>0.05),不同性别风疹确诊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8537,P>0.05)。

3 讨论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流行。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人感染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人是唯一宿主,且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加以预防,因此,消除麻疹在理论和技术上是可行的[2]。

210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中检出麻疹Ig M抗体阳性135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64.29%;检出风疹Ig M抗体阳性30例,风疹Ig 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4.29%。麻疹和风疹的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在5、6月份,符合呼吸道传染病春季高发的特点。麻疹的发病年龄最小3月龄,最大48岁,以1岁及以下组最多;小儿麻疹发病率高可能与来自母体的抗体不能保护婴儿到预防接种月龄有关[3],而这一时期是婴儿麻疹病毒的易感期。成人由于抗体水平下降,有一部分人甚至失去了麻疹抗体,使得发病率增加。要加强麻疹的健康教育,动员群众自觉参与和配合麻疹防控工作,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风疹的发病年龄最小9月龄,最大32岁,以6~10岁组最多。麻疹、风疹实验室确诊率与性别无关。

麻疹实验室需要采集第2份血样标本来重复检测Ig M以排除第1份样本中出现假阴性的可能,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2次采血的困难,给麻疹和风疹的准确诊断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本研究尚不能完全代表本市麻疹和风疹的发病情况。

麻疹和风疹Ig M抗体阳性率与采集血标本时间有关,一般认为在患者出疹后10 d(7~14 d)采血,麻疹和风疹特异性抗-Ig M阳性率最高[4,5]。本市监测标本的阳性符合率低的原因可能与采血时间有关,需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加以注意。

我市正处于加速麻疹控制时期,而作为与麻疹最易混淆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做好风疹的控制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发病,同时对麻疹的监测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减少风疹对儿童的危害,减轻麻疹疑似病例监测工作的负荷,做好风疹疫苗的免疫工作同样也很关键[6]。

参考文献

[1]牛桓彩,马文军.昌平区2006年麻疹和风疹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2):2285-2287.

[2]韩喜荣,刘洪喜,陈玉峰.2005—2007年海淀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抗体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9):1842-1844.

[3]施小萍.198例麻疹病例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1):40-43.

[4]梅琴,同顺清,刘丽萍,等.江西省1999年风疹流行情况的实验室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0,6(6):341-342.

[5]王常银,许青,徐爱珍,等.山东省1999年麻疹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0,6(6):348-350.

麻疹疑似病例 篇5

关键词:麻疹,风疹,流行特征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1]。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常见,成人也可发病[2]。风疹临床症状与麻疹相似,是干扰麻疹诊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血清学监测在麻疹、 风疹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是麻疹的确证与风疹鉴别的首选方法。 本文运用酶联免疫法对哈尔滨市南岗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 M抗体检测,了解本地区麻疹、风疹的流行趋势的变化规律,为正确制定麻疹、风疹的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疑似麻疹、风疹病例血清来源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各医疗单位。采集标本后,冷藏4~8℃ 送检至哈尔滨市南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经血清分离立刻检测或 -20℃冰箱保存待检。人口资料来源于南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科。

1.2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麻疹、风疹Ig M抗体,检测试剂盒为德国维润赛润生产, 操作方法和结果判定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3统计分析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检验水平 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2010-2014年共检测血液标本671份,麻疹Ig M抗体阳性170份,总阳性率25.34%;自2010年麻疹阳性率逐年下降,2012为最低,以后又逐年升高。风疹Ig M抗体阳性185份,总阳性率27.57%; 自2010年麻疹阳性率逐年升高,2012为最高,以后又逐年下降。各年度麻疹和风疹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79,P<0.05; χ2=113.97, P<0.05)。5年麻疹Ig M抗体阳性男性94名,女性76名,性别分布无统计学意义。(χ2=3.405,P>0.05);5年风疹Ig M抗体阳性男123名,女性62名,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05)。见表1。

2.2麻疹、风疹发病年龄分布各年龄组麻疹Ig M抗体阳性均有分布,麻疹Ig M抗体阳性主要分布在1岁以上年龄组,占麻疹Ig M抗体阳性总病例数的93.53%(159/170),不同年龄组的麻疹Ig M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65,P<0.05,)。风疹Ig M抗体阳性主要分布在1~40岁年龄组,其中10~30岁年龄组占风疹Ig M抗体阳性总病例数的78.38%(145/ 185),不同年龄组风疹Ig 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47,P<0.05)。见表2。

注:各年度麻疹 Ig M χ2=116.47 ,P<0.05 ;各年度风疹 Ig M χ2=113.97,P<0.05;不同性别麻疹 χ2=3.405,P>0.05;不同性别风疹 χ2=0.005,P>0.05。

注:麻疹年龄分布:χ2=136.265,P<0.05;风疹年龄分布:χ2=14.347,P<0.05。

2.3麻疹、风疹发病时间分布麻疹、风疹病例发病时间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春夏季高发。麻疹除10、11月份无病例其余月份均有发病,每年3月份开始增加,主要发病时间分布在4-6月份,5月份为发病高峰,3-7月份发病率占全年的94.12%;风疹全年均有发病,3月份开始增加,主要发病时间分布在4-6月份,5月份为发病高峰,3-7月份发病率占全年的91.89%。见表3。

3讨论

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使用和计划免疫实施,麻疹的发病规律被打破[3]。从各年麻疹Ig M抗体检测阳性率来看,2010-2012年呈下降趋势,而2012-2014年呈上升趋势,应引起各级部门重视。这可能与气候因素、环境因素、易感人群、疾病的发生规律等有关。另外由于南岗区地处哈尔滨市经济、文化等中心,人流密集,人口流动性大,给计划免疫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并且辖区内拥有各大著名的医院,医院日常门诊量极大,从而导致易感人群的不断累积,成为麻疹的致病基础。计划免疫的开展,使得部分麻疹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于与风疹混淆。在疑似麻疹、风疹病例中同时开展麻疹Ig M抗体及风疹Ig M抗体的检测很有必要,为疑似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实验室依据。从各年风疹Ig M抗体阳性率来看,2010-2012年逐步升高,而2012-2014年呈下降趋势,与各年麻疹阳性率趋势刚好相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实验结果显示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普遍易感,与国玲等[4,5]的报道一致。

从发病年龄分布看,麻疹Ig M抗体阳性主要分布在1岁以上年龄组,可能与未及时接种、加强免疫、婴儿体内母传抗体消失过早等相关。另外20~40岁的中青年麻疹Ig M抗体阳性率较高,这群人大部分是在疫苗时代出生的,随着年龄增加体内抗体水平逐渐下降甚至消失,成为麻疹的易感人群,要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应加强这部份人群的强化免疫,提高其免疫水平。风疹发病年龄与麻疹的相似,风疹Ig M抗体阳性主要分布在1~40岁年龄组。其中10~30岁年龄组以在校学生为主,教室拥挤,人群密集,增加了疾病的传播机会[6]。另外,风疹多数病例病情轻微,病程较短, 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较小,患病学生可以在校内自由活动,相互间的密切接触,易造成疾病的蔓延[7]。

一起疑似羊痘病例的调查分析 篇6

纸坊尧原先是一个村,后撤并到英明村,距英明村2km,所有农户在2012年搬迁到英明村,纸坊尧现在是一个空村,现在只有6户13口人居住在此处,各自饲养1群羊,羊存栏165只。

1病例介绍

2014年10月2日纸坊尧小学院内居住着千阳县城关镇城内村的1个养羊户,向柿沟兽医站询问是否有羊痘疫苗,引起了站上人员的重视,站上随即派人到纸坊尧小学去查看,发现有6只羊在圈内,其余60多只已在山坡上放牧,在站上人员的再三询问下,畜主说,他的这几只羊可能是疑似羊痘病毒。经站上人员检查观察,检查症状;体温升高至41℃、呼吸和脉搏加快、眼睑、嘴唇、四肢和尾内侧及阴唇、乳房、阴囊和包皮上,都形成了丘疹,突出于皮肤表面,随着连续几天的观察,丘疹逐渐扩大,变成灰白色的隆起结节,结节在几天内变成水疱,水疱内容物起初像淋巴液,以后变成脓性,几天后干燥成棕色痂皮,痂皮脱落后遗留一个永久的凹陷疱痕。有一个羊在舌和齿龈痘疹形成了溃疡,据畜主说其他个别羊的背部和腹部也有零星的大小不一的红色结节。经向畜主询问,最近几个月有无购进,畜主讲没有购进,但畜主交待,他听说宝鸡西山地区的羊大部分是这样的,讲他们有时放牧时就和西山放羊的相遇,站上及时向县站汇报,县站派出了技术人员和站上人员一同对病羊做了检查,从检查结果及畜主的说明和周边羊群得病的信息,诊断为山羊痘病毒感染。工作人员及时和畜主商量对所有病羊进行隔离,并对羊舍和运动场及饲喂用具等进行了清扫及消毒。并对畜主交待至少每天清扫消毒1次,在10月3日对其所有的羊群及周边6户88只羊进行了山羊痘疫苗免疫注射工作。

2治疗

把病羊患部的水疱刮烂,用2%的高猛酸钾溶液清洗,再涂抹碘甘油。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配伍氨苄西林稀释肌肉注射,每天2次。同时肌肉注射痘毒康注射液,在饲料中搭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病毒的药物,经治疗后有4只羊好转,在第5天在其他村找了几只健康羊,抽取了其血清,给病羊全部肌肉注射,每只5mg,在2周后全部痊愈。

3小结

通过对此一起病例的治疗,总结出羊痘预防应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饲养管理,抓好秋膘春补。

(2)做好羊舍及运动场环境卫生整理,保持清洁、干燥。

(3)每周进行1次消毒,经常更换消毒药品。

(4)做好防疫工作,在做好本地区免疫计划中的免疫接种,应每年注射1次山羊痘免疫接种。

上一篇:教学及考核中药学论文下一篇:转型背景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