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旱育秧技术(精选12篇)
杂交水稻旱育秧技术 篇1
目前, 杂交水稻栽培技术多种并存, 主要有水育秧人工栽插、塑料软盘育苗抛秧、旱育稀植、盘育机插、直播、无盘旱育抛秧。现将前5种育秧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杂交水稻无盘早育秧技术的优点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 多种栽培技术的缺点
1.1 水育秧人工栽插技术落后
水育秧人工栽插方式, 大田单位面积用种量大, 为18.75~22.50 kg/hm2, 秧龄长, 为35~40 d, 秧苗素质差, 缓苗期长, 用工多, 劳动强度大, 产量低, 效益差。
1.2 塑料软盘育苗抛秧操作难度大
水稻塑料软盘育苗抛秧技术已经推广20年了, 它是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一次革命, 改变了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栽插方式, 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还有省种节时等优点, 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 它还存在一些缺点、问题, 尤其对杂交水稻来说, 表现更为突出。一是生产成本增加, 操作程序繁多。软盘抛秧需要塑料软盘、薄膜、竹拱等材料, 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 用软盘作载体育秧, 工序多, 要备营养土, 需破碎、过筛、装盘、摆盘、压盘等;操作要求严格, 若秧床不平、盘孔不通、缺水等易导致花皮秃, 成秧率低。二是均匀播种难度大, 秧苗素质差。因杂交水稻用种量少, 用软盘抛秧播种时易造成一穴多籽、空穴多现象, 播种不均匀。若想用人工均匀播种, 则费工费时。另外, 盘土少, 苗密导致秧苗瘦弱, 整体素质差。三是秧龄弹性小, 不便操作。软盘盘孔较小, 承载营养土有限, 为秧苗供养有限。最佳抛栽秧龄为20~25 d, 过早易出现“苗断、球散”现象, 过迟抛栽, 根系多下扎, 易发生串根结块, 导致拔秧难, 影响抛秧速度, 耗时费工。四是增产潜力有限。用软盘育秧, 秧苗素质差, 单穴基本苗多, 分蘖后期群体过大, 通风透光差, 病虫害相对较重。由于群体过大, 后期营养供给不足, 导致无效穗过多, 有效穗穗小、结实率低, 籽粒不饱满, 因此增产潜力有限。
1.3 旱育稀植增加用工和劳动强度, 盘育机插有局限性
旱育虽然提高了秧苗素质, 但人工稀植增加用工和劳动强度, 相对抛秧增加了生产成本。目前, 农业生产以一家一户分散性经营为主, 机插适合大户规模经营。同时, 机插受土壤、地形、时间等影响, 有一定的局限性。
1.4 人工直播产量低
杂交水稻直播方式, 大田单位面积用种量大, 为19.5~24.0 kg/hm2, 密度难控制, 植株抗性差, 易感病虫害, 易倒伏, 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较其他育秧方式偏低, 产量低。
2 杂交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的优点
2.1 生产成本降低, 易操作
软盘抛秧方式, 育秧需用塑料软盘作载体, 需软盘750~1 050片/hm2, 大田用种量不低于15 kg/hm2;而无盘旱育抛秧, 育苗不需要载体, 直接在苗床播种, 大田用种量10.50~11.25 kg/hm2。可减少生产成本投入600~750元/hm2。
2.2 操作更简便, 省工节时
软盘抛秧, 育秧要提前备营养土, 要破碎、过筛、装盘、摆盘、压盘、浇水等, 耗时耗工, 操作麻烦;而无盘旱育抛秧, 育秧时苗床选择和整个育秧方式与旱育秧基本一致, 大田需苗床375~450 m2/hm2, 床面宽1.2~1.5 m, 沟宽30 cm, 沟深20 cm, 四周开好排水沟, 做到雨止沟干。播种前先晒种, 将稻种浸泡2~24 h后, 捞出沥去多余水分, 以不滴水为宜, 不必催芽, 按1 kg种子与旱育保姆350 g拌匀, 即拌即播种。播前墒面浇透水, 播后覆盖细土, 施用除草剂后盖膜。出苗后管理同旱育秧[1]。
2.3 秧苗矮壮, 素质好, 利于抛秧
用软盘育秧, 由于土少, 苗密, 肥水供给受限制, 以致秧苗瘦长、素质差, 抛后发棵慢;采用旱育保姆无盘旱育抛秧技术, 因采用水稻旱育秧专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为稻种包衣, 解决了育秧过程中土壤调酸、供水、供肥、病虫害防治、秧苗矮化等一系列问题, 使每株秧苗根部都形成一个“小药库”、“小肥库”、“小水库”的“蓄水泥球”。出苗率提高10%~15%, 成秧率提高15%~20%, 提高了秧苗成苗率;秧苗单株带叶数增加40%~60%, 不定根数增加60%~80%, 苗高降低8%~10%, 苗体墩实矮壮, 促进了根系生长和秧苗矮化, 培育了壮秧;抛栽后易发苗, 表现为早发快长的优势, 几乎无返青期, 发棵快[2]。
2.4 增产潜力大
由于采用旱育, 秧苗矮壮, 素质好, 抛后无返青期, 分蘖节位低, 大田苗数宜控制在24万~27万根/hm2, 有利于通风透光, 增强抗性, 减少病害[3]。无效分蘖相对减少, 成穗率高, 易形成大穗、大粒、高结实率, 夺取高产。经多年对比试验, 软盘抛秧平均产量为8 100 kg/hm2, 无盘旱育抛秧平均产量为9 300 kg/hm2, 比软盘抛秧增幅1 200 kg/hm2, 增幅14.8%。
3 杂交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注意事项
3.1 选用秧床
旱育苗床要肥、软、厚、黏, 以利培育壮秧和便于拔秧抛秧[4]。建议建立固定苗床, 着力增肥床土, 或选择菜园地作 (上接第82页) 苗床。
3.2 播期播量
大田用种量应控制在10.50~11.25 kg/hm2, 最多不能超过15 kg/hm2, 苗床与大田比宜为1∶ (20~25) , 否则影响秧苗素质。江淮地区播种期最好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目的是避开后期高温热害。
3.3 水分管理及秧龄控制
苗床不适宜使用大水漫灌, 否则不利于起苗;抛在时大田宜浅水 (1~2 cm) , 水深易造成漂苗。秧龄宜控制在25~30 d, 最多不超过35 d, 秧龄过长不利于促高产。大田抛秧基本苗数控制在24万~27万根/hm2, 合理稀抛, 主攻大穗大粒夺高产, 其他田间管理同软盘抛秧。
摘要:分析了多种杂交水稻育秧栽培方式所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杂交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的优点, 并提出了杂交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杂交水稻,无盘旱育抛秧,优点,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杨淑玉.水稻栽培新突破——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 2003 (5) :7.
[2]王荣忠, 罗彬, 张体淑.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 2003 (3) :34.
[3]高振文.水稻移栽新技术——无盘旱育抛秧[J].农民致富之友, 2009 (3) :3.
[4]朱建林, 肖俭银, 宋艳华, 等.湘潭县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 2010 (4) :23-24.
杂交水稻旱育秧技术 篇2
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可以成倍地提高作业效率,是集约化培育壮秧的有效途径。水稻工厂化育秧的主要程序包括播前准备、精量播种、苗期管理三部分。现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简要概述如下:
一、播前准备
1、育秧棚及秧田的选择:要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背风向阳,排灌良好,土质疏松的偏酸性、无农药残留的旱田或水田地,方便运输的地块建设育秧大棚;大棚规格一般为100m*7m*2.5m;大棚与本田比例为1:70-80,棚内秧床要整平,育秧前清除棚内杂草,刮平后压实,摆盘前浇足底水。棚内中央留一条30-50cm过道,以方便后期棚内管理工作。
2、准备床土:床土应该选择不黏,不沙,疏松,通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无草籽,无病虫源的肥沃土壤,一般选取菜园土。
选好土以后,需要进行过筛,这里使用的筛子,筛眼为5-8毫米,营养土要求颗粒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土粒达60%以上,此外,营养土要求不能太干或者太湿,一般抓一把土,能稍微团结在一起,一碰能撒开,这个湿度是最为合适的。过湿需要在阳光下进行晾晒,过干则可以适当喷水,然后我们需要加入30%水稻育苗基质,进行混拌,提高土壤肥力,一般使用的是含钾较多的复合肥,混拌比例为3:1左右就可以了,一定要混拌均匀。配臵好的过筛营养土每200公斤与壮秧剂2.0公斤比例混匀即可装盘。
二、精量播种
1、播种期:根据插秧时间、机械作业能力及水利条件分期播种,秧龄控制在30-35天,不可苗等地。在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6℃、棚内温度在10℃左右时开始播种。一般我们首批秧苗4月1日前后即可播种,间隔7-10天分期播种,每盘播湿籽125克(2.5两),后期播种110克左右。
2、播种流水线准备工作:将机具放臵在平坦的可接入水源,较宽阔的场地上,调节机架高低,使机架达到水平位臵,将水管一端接入水源,通过手柄控制阀调节水量和水压,电源要接到高处,避免进水,出现电路短路,发生危险。注意秧盘在流水线上运作时会出现卡盘的现象,如遇卡盘,应及时调整。
3、浇水:播种流水线上自带有浇水程序,播种时水要浇透,以秧盘底面有水滴渗透出来为宜。
4、覆土盖种:每盘备土4公斤,其中每盘底土量3公斤、覆盖土1公斤,播种后盖土厚度1.0厘米,育秧盘底土覆土深度应控制在2cm左右,覆土过深易导致因秧盘温度上升过慢而造成种子霉烂;表土覆土深度在0.5cm左右,以盖没芽种为宜,流水线在覆土过程中如遇覆土不匀,应用人工及时补撒,防止因芽种裸露造成秧苗后期盘根不稳。
注意事项: 操作时,请穿着合适的服装。检查机器时,必须先关掉电源,避免发生危险。开机前,要试一下保护开关是否安全有效,发现问题要处理后才能工作。接通电源,打开铺土播种覆土装臵的开关,将事先准备好的秧盘放在机具作业的起始端,将事先准备好的床土倒入铺土箱和覆土箱,利用铺覆土箱左侧的调节板手柄调节床土的厚度与覆土的厚度,将事先准备好的稻种装入播种箱内,根据各地农艺要求,调节播种量,以及播种的均匀度,秧盘顺着工作台上的输送带经过铺土装臵、撒水装臵、播种装臵、覆土装臵,即可完成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将完成作业工序的秧盘送入温室,进行育秧。
最后将所有的秧盘育好苗后,开始用丁、扑合剂封闭灭草,一般利用喷壶喷洒,这样水量较小,营养土容易保持平面,有利于提高出芽率。
由于苗的最适温度在30℃左右,才会顺利发育,所以我们还要进行覆膜,将准备好的塑料膜铺在育秧盘上。到这里,我们整个播种过程就完成了。
三、苗期管理
1、出苗前主要注重水分和温度的管理,从而保证水稻健康顺利的发芽,促进早发芽,早出苗,出齐苗。
育秧棚温度水分管理(分四个时期)
(一)播种后至出苗(青头),保温、保湿,确保出苗整齐,每天必须检查盘土水分,缺水应及时浇水,棚内中午温度保持30-32℃,超过35℃时通风降温,防止高温蒸芽烂种。
(二)齐苗(青头)至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要控制在25-28℃。超过30℃通风炼苗,齐苗后要减少喷水次数,不可不喷水,此期管理好的秧苗根长是苗高的二倍,一叶一心期结合喷水每平方米浇移栽灵2毫升,防治靑枯、立枯病。
(三)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控水控温,促进扎根,防止徒长。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关注天气预报,晴天早8时通风下午4时关闭风口。阴天中午打开2小时通风换气,外温低于10℃时,缩短通风时间及提早关闭通风口,以免秧苗受冷害,发生生理障碍。此期若通风不够,温度高湿度大,形成徒长苗,易得立枯病。
(四)二叶一心至移栽,促进生长,培叶促蘖,此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0℃上下,要逐渐加大通风口,使秧苗逐渐适应棚外温度,夜间温度高于12℃时可不关风口昼夜通风。进入二叶一心期后,蒸发量大,秧苗生理需水多,容易缺水,要增加喷水次数延长喷水时间。
插秧前3-4天追施送嫁肥。结合浇水每平方米撒施硫铵1两,可促使水稻发新根,移栽后成活快、分蘖早,有利于高产。一般秧龄在30-35天即可插秧。
2、苗床追肥:秧苗2.5叶期后如发现脱肥,可通过叶面追肥补施低浓度的N、K肥,喷后及时用清水洗苗,以N素肥料为主,追肥后清水洗苗。
浅谈水稻旱育秧技术 篇3
【关键词】李浩寨水稻种植;水稻旱育秧
李浩寨乡属于典型的农业乡,粮食生产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全乡共有耕地9 472亩(1亩约为667m2,下同),其中水田8 715.18亩。海拔在31~32m,平均海拔1 778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干湿分明,无霜期300d,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降雨量600mm左右。常年粮食种植面积20 700亩左右,其中水稻种植面积6 000亩。因为李浩寨乡属于山多地少的半山区,水源比较缺乏,多年来在育秧方式上存在着用种多、移栽秧苗质量差、投入与产出比例严重失调情况。因此,1995年,李浩寨乡农推站引进了旱育秧育苗技术。旱育秧技术在生产应用中具有“三早”(早播、早发、早熟)、“三省”(省工、省水、省秧田) “两高”(高产、高效)效应,特别是干旱越来越严重、水资源越来越短缺的情况下,大力推广旱育秧对促进我乡水稻生产必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当地农户对旱育秧及旱育秧大田移栽生产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所以近几年来旱育秧育苗技术在当地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实施。
1 农户对旱育秧的认识误区及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1.1 误区一:旱育秧苗矮小,无法实现深水栽秧
丘陵区特别是提灌区因抽水困难、费用高,加上以前的两段秧多为大苗移栽,农户一般只在移栽时抽一次水。为保证秧苗成活,这次抽水量都较大,稻田淹水较深,一般在10cm以上。而旱育秧苗因普遍较浅,在常规淹水深度的条件下,不但移栽困难(淹水太深易浮起来),还因淹水深、温度低影响前期长势,很多农户则因此而放弃旱育秧。对这种认识,关键是要转变农户“非要抽那么多水才能保证秧苗成活”的习惯思维,让其知道旱育秧苗抗旱能力比两段育秧苗和水育秧苗强得多,少抽水、浅水也能保证秧苗成活。
1.2 误区二:土里育秧,管水更麻烦
大多数农户认为水稻只有在水里才能正常生长,在土里育秧时更要时刻保证土里有水。这种认识往往造成两种后果:一是认为必须要经常浇水,比田里浇水更麻烦,干脆就不采用;二是即使采用了,也担心秧苗干死而经常浇水,反而造成苗床湿度过大、温度过低,病害严重甚至死苗。对这种认识要加强技术培训,做好示范田,让农民认识并切身感受到旱育秧苗床不需要也不能经常浇水。
1.3 误区三:担心秧苗被晒死而不揭膜
不少首次采用旱育秧的农户,往往在大晴天都不揭膜降温,从而造成高温烧苗。这其中,有的是忘了揭膜,有的则是不敢揭膜,他们担心揭膜后阳光直射晒死秧苗。一旦因没揭膜造成膜内高温烧苗,又会对技术本身产生怀疑和排斥,并影响其他农户对技术的认识和采用。对这种农户,只要让其将手伸进膜内感受一下高温并和揭膜后的温度对比就可以解除其“阳光直射会晒死秧苗”的顾虑了。
1.4 误区四:延长盖膜时间会使秧苗长得更高、更好
生产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农户在秧苗达到4、5叶时都不揭膜。这种秧苗在外观上比揭膜早的秧苗更长、更嫩绿,不少农户则认为这种秧苗是好秧苗。实际上,这种秧苗因长期盖膜,光照不足、高温徒长且炼苗不够,虽长得高,但素质差、抗逆性差。而2叶以前揭膜,长势矮壮、颜色深绿的秧苗才是素质好、适宜能力强、抗逆性强的健壮秧苗。
1.5 误区五:用了“旱育保姆”秧苗长势更差
“旱育保姆”具有“调酸、消毒、营养、化控”等作用,对旱育秧正常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其含有多效唑成分,控制了秧苗徒长,秧苗虽矮小,但很健壮、分蘖早。没有使用“旱育保姆”的秧苗则容易徒长,秧苗瘦高,但素质差、分蘖迟。而不少农户恰恰认为秧苗要长得高才好,认为使用了“旱育保姆”的秧苗“不肯长”,所以他们不敢用“旱育保姆”,造成秧苗素质差。
1.6 调酸用磷肥和苗床底肥 施用不当造成肥害死苗
肥害死苗是生产中最常见、影响最严重的问题。按照标准技术规程,应当提前10d以上对苗床进行调酸和施底肥,且施肥后要翻挖3次,以保证肥料和床土混合均匀。而实际操作中,由于大多数农户都是临时腾土做床,施底肥后一两天就播种,加上劳动力缺乏,很少做到翻挖均匀。还有的不按技术要求施用了未腐熟的农家肥、渣肥等,从而造成肥害死苗或长势受阻黄化。而从秧苗需肥规律来看,只要3叶后及时追肥,就完全能保证其生长需要。因此,对那些临时腾土、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我们则采取撒“白水秧”的办法,即底肥不施任何化学肥料,只施少量清粪水(但不能有粪渣),这样不但非常安全,对秧苗长势也基本没有影响。
1.7 对敌磺钠、旱育保姆(多·多唑)、除草剂等旱育秧专用物资的使用重视不够
用敌磺钠进行苗床消毒是旱育秧技术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很多农户对土传病害认识不够,加上平时很少使用敌克松,不熟悉这种农药,市面上也难以买到,所以根本就没有进行土壤消毒,以致苗期立枯病等病害发生严重,甚至死苗,从而导致以后不敢再采用旱育秧。同样,对旱育保姆(多·多唑)、除草剂也认识不够,舍不得投入,认为即使不使用也没有多大问题。而当苗床杂草难以控制不得不人工除草或秧苗缺铁黄化时,又认为旱育秧又麻烦,效果又差。
2 加快旱育秧推广的对策建议
2.1 消除认识误区
转变农户“非要抽那么多水才能保证秧苗成活”的习惯思维,让其知道旱育秧苗抗旱能力比两段育秧苗和水育秧苗强得多,少抽水、浅水也能保证秧苗成活。要加强技术培训,做好示范田,让农民认识并切身感受到旱育秧苗床不需要也不能经常浇水。操作时让农户将手伸进膜内感受一下高温并和揭膜后的温度对比,解除其“阳光直射会晒死秧苗”的顾虑。向农户讲清楚秧苗长期盖膜、光照不足、高温徒长且炼苗不够,虽长得高,但素質差、抗逆性差。通过实验让农户知道“旱育保姆(多·多唑)”含有多效唑成分,能控制秧苗徒长,使用后秧苗虽矮小,但很健壮、分蘖早。在肥料施用上结合农户实际情况采取撒“白水秧”的办法,即底肥不施任何化学肥料,只施少量清粪水(但不能有粪渣),这样不但非常安全,对秧苗长势也基本没有影响。加强宣传指导农户使用敌磺钠、旱育保姆(多·多唑)、除草剂等旱育秧专用物资提高旱育秧的生产质量。
2.2 传授育苗技术及大田移栽管理技术
2.2.1 制定科学育苗技术与苗期管理技术措施
2.2.1.1 苗床选择:应选择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的菜园地或旱地做苗床,切忌选用冷浸田、胶泥田和碱性田。一般每公顷大田需苗床375~450m2。
2.2.1.2 苗床的制作与施肥:苗床要在育苗前2个月翻耕晒垄、整理,视田块水分情况建成高苗床、低苗床和平苗床,床宽一般1.2~1.4m,长度不能超过8m,沟宽0.4m,床面要平整、翻碎。施肥分苗床培肥和播前施肥。苗床培肥:在播种前1个月,苗床用腐熟农家肥45t/hm2、过磷酸钙900~1 200 kg/hm2、氯化钾450kg/hm2,结合整地施入土中,保持湿润培肥。播前施肥:播种前10~15d,苗床施入腐熟农家肥30 t/hm2、尿素18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195~300kg/hm2,按耕翻、施肥、碎土的程序进行,在翻锄3次后(深度为10~15cm),将所施肥料与10~15cm深的表土充分搅拌均匀,否则易产生肥害。
2.2.1.3 苗床消毒、调酸:苗床土壤偏碱和带菌是引发立枯病、造成死苗的主要因素。
为有效防止立枯病发生,播种前应结合整地消毒进行调酸。床土调酸时间安排在播种前25~30d,调节土壤pH值至6.0以下。一般每降1个pH值单位,施硫磺粉1 005kg/hm2,施后均匀翻入10~15cm的土层中,然后用清粪水充分泼湿床土。
2.2.2 种子处理和催芽
品种选择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大田用早季杂优30~37.5kg/hm2,单季或晚季杂优15~22.5 kg/hm2。播种前用三氯氰尿酸800倍液浸种12h,以防止水稻恶苗病发生。为加快生长、避免烂种,浸泡后的谷种要实行催芽,催芽程度以刚破胸露白为好,露白播种。晚季旱育秧切忌干谷播种。
2.2.3 播种、化学除草、盖膜
2.2.3.1 播種:播种前苗床要反复多次浇水,使15cm厚的表土充分吸收水分并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用碱性水。播种前再浇1次水,经土壤消毒和轻轻镇压床面后即可播种,播露白谷种200~250g/m2。播种期根据插秧时间而定,早季田秧龄35d左右,晚季根据品种的要求而定。
2.2.3.2 覆土、化学除草:播种后覆盖2cm左右的盖种土(用30%的腐熟细粪与70%的细土混合均匀)。盖种土要潮湿,覆盖要均匀、严实,不要使用火灰、草木灰等碱性土。盖后喷洒旱秧除草剂或禾草丹化学除草。
2.2.3.3 盖膜:早季或单季稻播种后要及时盖膜,以拱架式为好。拱架高40cm,薄膜要使用新膜,四周用土压实,以防大风揭膜使水分蒸发而影响出苗;同时要在田周围撒毒饵防鼠。
2.2.4 苗床管理
2.2.4.1 温度管理:早季或单季盖膜的秧苗要实行见苗通风,如在出苗前温度过高,要适当通风降温以防烧芽。秧苗转绿后要逐渐加大通风量,以免床内温度过高使秧苗旺长或烧苗。在此期间早晚要盖严薄膜,以防低温受冻。秧苗长出2~3片叶时逐渐进行炼苗,之后视天气情况适时揭膜。
2.2.4.2 水分管理:在育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用水。浇足底水后一直到出苗都不须浇水。当出现早晚秧苗无水珠、床土干燥、午间叶片内卷等3种情况之一时,才能在早晚适当浇水,要一次浇透,切忌天天浇。叶龄为4~5叶、苗高为14~18cm时可进行秧苗移栽。移栽前要浇透水,用手拔或铁铲起苗,尽量多带土、少伤根,以缩短缓苗期。
2.2.4.3 立枯病防治:立枯病是水稻旱秧的主要病害,施用壮苗剂和苗期喷洒敌磺钠是防止该病的主要措施。在苗龄为15d左右,喷洒1次敌磺钠,揭膜后喷施2~3次,可有效控制立枯病。
2.2.5 大田移栽
2.2.5.1 大田准备:结合翻耕施农家肥22.5t/hm2、尿素180~195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氯化钾120kg/hm2做底肥。进水泡田后机耕整田、浅水平田,以提高整地质量。
2.2.5.2 合理密植:早季田株行距16cm×18cm,每丛2苗。插秧要做到“三浅”,即浅水平田、浅水插秧、插浅秧,才能充分发挥旱育秧的“暴发”效应,插秧时水层不能超过3cm,栽插深度不能超过2cm,以秧苗不倒为宜。
2.2.5.3 大田管理:田间管理以浅水管理为主,有条件的地方采用间歇式灌溉,以促进分蘖和秧苗早生快发,插后7~10d用除草剂结合追肥进行除草。浅水促进分蘖,够苗时晒田,减少无效分蘖,可在幼穗分化前期追施尿素60~75kg/hm2。同时要根据当地病虫草鼠害搞好防治工作。
2.3 改变方式方法,加强宣传
要农户接受旱育秧,须让他们充分了解、掌握旱育秧技术,这就要加强宣传培训。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农民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仅靠传统的开培训会、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很难让农民掌握新技术。必须改进方式方法,不能只是说给农民听,还要做给农民看,多举办有直观感的现场培训、多媒体培训。同时,针对农民“眼见为实”的特点,在刚刚推广旱育秧技术的地方,不要强求集中的规模,而要做好分散的示范点建设,并保证技术规范和效果,通过分散的示范点来带动更多的农民。从我们的经验看出,在一个乡镇集中搞几十亩示范片,远不如每个村搞1亩示范点。
2.4 创新组织形式,搞好综合服务
分散的农民造成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工作难度大、效果差、效率低。组建、依托协会或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将极大提高旱育秧技术的推广速度。从我们在简阳市东溪镇的推广情况可看出,采用“专家+协会+农户”的模式在3年时间内就使全镇旱育秧技术得到普及。因为成立协会后,农民由一个人变成了一个整体,使得规模推广成为可能。同时,可由协会统一提供的“旱育保姆”(多·多唑)、除草剂、敌磺钠等配套农资,既方便了农户,又保证了配套农资的使用。协会的农民技术员还可对会员进行全程技术指导,这样就避免了技术失真。
3 结语
旱育秧推广是我乡多年来一直难于突破的一个难题,在传播旱育秧技术的时候,必须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让农户从认识误区中走出来,从而科学的接受、科学的操作、科学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卢向阳,彭丽莎. 补篇名 [J].作物学报,补年,卷,页码.
[2]赵国平,敬金星. 补篇名 [J].作物杂志,补年,卷,页码.
[3]张振铖. 补篇名 [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12),补页码.
[4]王强盛. 水稻旱育秧壮苗生理及肥水管理[J].南京农业大学,补年,卷,页码.
[5]韩孝顺. 补篇名 [J].云南农业科技,2011,(5),补页码.
水稻旱育秧技术 篇4
1. 早播早栽
旱地土壤比湿润稻田的热容量大、升温快、地温高, 播种期可比湿润育秧提早10~15天左右。旱育秧苗移栽后扎根和恢复生长快, 受低温寒潮影响小, 春后日均气温达到14℃以上即可移栽。
2. 早熟高产
由于旱育秧苗素质明显比湿润秧苗好, 移栽后分蘖早、分蘖多使有效穗数增加, 植株营养生长期延长形成大穗, 是旱育秧高产的重要原因;而栽期早、早期分蘖多可使成熟期比湿润秧提早5~7天。
3. 适宜区域广
旱育秧适宜于冬水田区域, 尤以中、低产田和高海拔地区增产效果更显著。主要原因是肥力低、温度低类型田块, 采用秧苗素质好的旱育秧在移栽后因其所具有的分蘖力强、早期分蘖多的特性, 大幅度提高了有效穗数从而增产。
二、旱育秧操作技术
1. 整地作厢
旱育秧苗床地以选用地势平坦, 土质肥沃、疏松的沙壤类蔬菜地为最佳。冬闲地在播种前1月左右, 深挖后1m2育苗地泼施腐熟人畜粪水10kg、过磷酸钙0.2kg进行培肥和炕土。播种前2~3天按厢宽1.5m、沟宽0.5m规格开沟作厢, 厢面做到土细、平整、无杂草。
2. 适期播种春后日均气温回升到8~10℃后即可播种。播种技术是旱育秧优势体现的关键环节。
(1) 催芽播前3~4天用25%“多菌灵”1000倍液浸泡24小时进行杀菌消毒, 捞起后用清水透净, 再用清水浸泡48小时, 待种子充分吸足水分后进行催芽至粉嘴谷。用旱育保姆粉剂育秧具有培肥、杀菌、壮苗等作用。方法是:将种子浸泡20分钟至10小时, 捞起后按旱育保姆粉剂与种子以1∶3比例拌种, 注意拌种均匀, 拌后及时播种, 避免种子粘连。
(2) 泼透底水播种前厢面用清水浇透苗床至表面积水。
(3) 均匀播种按1m2用150g左右种子均匀撒播, 播后用细土覆盖种子, 厚度1cm左右。
(4) 防病防草盖种后用“托布津”和“旱秧净”厢面喷施进行杀菌和除草, 预防病、草害。
(5) 搭架盖膜压严苗床四周, 提高保温能力。
3. 苗床管理
旱育秧苗床管理要点:一是控温。按高温出苗, 适温长苗, 降温炼苗原则进行。方法是在2叶前一般不揭膜, 2~3叶期晴天揭开苗床两端通风透气, 三叶期后开始逐步揭膜炼苗, 防止秧苗徒长;二是控湿。播种后保持苗床高温高湿以利出苗, 2~3叶以保湿为主, 三叶后只要叶片不卷筒则不需泼水;三是控病。旱育秧苗2~3叶期后“立枯病”发生较为常见, 要注意苗床观察, 发病后立即用敌克松1000倍喷施;四是施肥。3叶期后每m2厢面用尿素20g、氯化钾10g对水3kg均匀泼施, 以促进分蘖和提高秧苗素质。
三、旱育秧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 出苗慢
旱育秧播种后久不出苗, 主要有苗床湿度不够、苗床温度不够、种子催芽较差等原因。解决措施一是苗床播种前泼透底水, 播种后喷水补湿;二是种子催芽至粉嘴谷后播种, 并做到催芽整齐;三是适期播种, 苗床覆盖地膜保温并压严四周防透气降温。
2. 出苗少
旱育秧出苗少的因素主要是种子质量差和上述出苗慢的原因有关。解决措施一是选用上年生产的新稻种作种, 播前晒种1~2天, 用饱满种子播种;二是泼透底水、催芽播种和搞好苗床保温。
3. 死苗多
水稻旱育壮秧技术的施用方法 篇5
水稻旱育壮殃技术主要包括选地做床、培肥床土、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及秧田管理等诸多方面,缺一不可.
作 者:水文义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刊 名:中国科技财富 英文刊名:FORTUNE WORLD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5 关键词:★ 旱厕改造总结
★ 水稻受灾救助申请范文
★ 旱麓,旱麓诗经,旱麓的意思,旱麓赏析
★ 马铃薯复种水稻高效栽培技术
★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剑河县山区水稻旱育秧技术 篇6
关键词:旱地、育秧、苗床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27-1
旱育秧是一项耐寒、抗病、增产、高效、省水、省工、省种的育秧新技术,该技术在今年大旱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优点是秧苗素质好,根系活力强,秧苗植株矮壮,抗逆性强,大田分蘖早、成穗率高、结实性好,技术操作简单易学,有利于山区、坝区水稻育秧。其技术操作如下:
1 苗床选择
育秧场地的好坏关系到能否培育壮秧,旱育秧是直接在接近无水条件下育秧,对苗床土壤要求高,苗期不进行灌水。当土壤缺水时,先要通过洒水、灌水等方法补水。因此,选择有水源、地势较好、土地肥沃、排水方便、背风向阳的田块、菜园地作为育秧场地。不能选择排水不良、土壤板结的田块。应选择土壤透气性好,肥力高、土壤结构好,疏松通气的田块或菜园地作苗床,要求育苗床必须达到肥、松、细、软、湿、厚的条件。
2 床土培肥
床土培肥依田地肥力而定,播种前10-15d,每平方米苗床施入腐熟猪牛粪5-10kg或大粪10kg或沼液、沼渣10kg,尿素5-10g,硫酸钾(或氯化钾)20-30g。按耕翻—施肥—碎土的程序进行翻耕,后再翻3次(深度为10-15cm),将所施肥料与10-15cm深度的表土充分搅拌均匀,否则易产生药害。
3 床土消毒
床土消毒主要是喷洒敌克松或立枯灵或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药液的办法,目的是杀死土壤中的立枯病菌,增强秧苗抗性,促进秧苗生长。如用敌克松一般在播种前每平方米床土用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5g对水3kg,稀释1200倍左右,均匀喷洒在床面上消毒。
4 苗床的的制作
4.1 苗床面积的准备
旱育秧地苗床的面积,一般杂交水稻每亩大田需净苗床是:中苗(4.0-5.5叶)移栽的需15m2,大苗(5.5叶龄以上)移栽的需20m2。常规稻每亩需净苗床是:中苗(4.0-5.5叶)移栽的需30m2,大苗(5.5叶龄以上)移栽的需40m2。
4.2 苗床分厢
要求厢面宽1.2-1.5m,沟宽或走道宽20-30cm,厢面长可根据田块而定,一般最长不宜超过15m。
4.3 平整苗床
苗床要精翻细耙,达到厢面平整,床土细碎,土肥混合均匀,使肥料充分地拌和在15cm土屋中。
5 播种前要做好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包括晒种、精选种子、浸种、消毒(用消毒剂、强氯精泡种)、催芽等环节,播种有两种方法:
5.1 用浸种、催芽的方法播种
中迟熟品种组合播种期宜早些,播种量应根据秧龄而定,秧龄在30d的每平方米播种量是(干谷)40g左右,秧龄在40d的每平方米播种量(干谷)30g左右,播种前苗床浇足水,使土表层10cm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播种力争均匀,确保床面床边落籽疏密一致。
5.2 用旱育保姆播种
方法是:(1)浸好种子,将精选好的种子在清水中浸泡8-12h,气温低,浸种子的时间宜长,气温高浸种子的时间宜短。注意在浸种过程中随时更换清水,避免浸种时发生恶溴现象,影响种子的发芽。(2)播前包衣。按每袋(500g)“旱育保姆”拌種子1.5kg的比例,将种衣剂先倒入大瓷盆中,然后将浸好的稻种慢慢的加入瓷盆中搅拌滚动包衣,直到将包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稻种包衣后稍为晾干即可播种。上述两方法都是用木板将种子轻压入土中,再用事先准备好的过筛细土(每平方米苗床准备5kg)盖种,要求盖种均匀,不见种子即可。盖种后喷一次透水,使表土充分湿透,并对露种的地方要重新盖土,最后搭低拱架覆盖薄膜,用长2-2.2m、宽3cm的毛竹片,做成薄膜小拱栅,拱膜周围用土压实,防止薄膜被风吹走。温度超过35℃时两头揭膜通风降温,使膜内温度保持在35℃以下,同时注意保湿。
6 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的重点是温度和水分管理,其次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6.1 苗床的管理
(1)播种—齐苗,应保温保湿,促进齐苗。当温度超过35度时必须两头揭膜通风降温,防止烧芽。但在下午3-4点钟前盖膜。(2)齐苗—1.5叶应开始降温炼苗,采用“两头开门,前后开窗,一边揭开,日揭夜盖,最后全揭”的办法进行炼苗。即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揭开部分薄膜,保持膜内温度在25-30℃左右,3点后盖膜。(3)1.5—2.5叶是控温炼苗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性立枯病和青枯病的发生时期,晴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揭膜通风,使床土干燥。阴天可开口通风,膜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
6.2 苗床的水分管理
(1)播种至现针前以保温、保湿为主。(2)现针后,严格控水,促进根系下扎,早上揭膜,下午盖膜,进行炼苗。(3)3叶期即可揭膜:一般晴天上午揭膜,阴天下午揭膜,雨天雨后揭。此时若遇低温寒潮,则延长盖膜时间,等到寒潮过后再揭膜,当气温稳定通过13℃以上时便可全部揭膜。
6.3 合理追肥
苗床追肥应看秧苗的长势而定,秧苗长势较弱或缺肥时,应补施一定的肥料。主要用尿素对水浇施,切不可干施,施肥后再用清水洗苗,或用沼液浇施苗床效果很好。移栽前7天每亩苗床追尿素5-8kg作送稼肥,同时施用三环唑等预防叶瘟病带入大田。
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 篇7
1 苗床准备
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 必须选择适宜的地块作苗床, 并加以培肥, 培肥应以农家肥为主。标准为手握成团、泥不黏手、落地即散, 直观指标为肥、细、松、软、厚。提倡选用菜园地, 实行水稻育秧、蔬菜种植、油菜育苗一田化, 既能培肥地力熟化土壤, 又能培育壮秧、壮苗, 缓解用地茬口的矛盾。苗床面积根据移栽大田数确定, 一般为1∶30~40, 即1 hm2大田准备300 hm2左右苗床。
2 整地作畦
秧床整地作畦要求上细下粗、上实下松。在播种前施肥并耕翻1~2次, 耕翻深度在15 cm以上, 做成畦宽1.2~1.4 m、沟宽50 cm、沟深20~30 cm的畦, 且苗床四周开好围沟, 以保证排水通畅。畦整平后用2.0 kg壮秧剂加干细土20 kg充分混拌撒施25 m2苗床, 再反复耙匀于0~5 cm深的土层内, 用木板压平, 浇透水即可播种[1]。
3 播种
按播种50 g/m2计算总用种量, 用25%使百克乳油2 500倍液浸种36 h即可直接催芽, 催芽至露白后将破胸谷均匀撒播在床土上, 可采取分畦称量多次撒播的方法, 确保床面落籽疏密一致。撒播后用木板轻轻镇压, 使种子三面入土[2]。再用过筛细土分几次用手撒覆在苗床上, 将种子盖严, 厚度应以不露籽为宜, 厚约0.5~1.0 cm。土撒完后用漏壶式喷雾器喷水, 能使苗床水分充足, 种子顺利生根发芽。最后插高20~30 cm的拱架, 盖好薄膜, 四周压实防止透风。
4 苗期管理
4.1 温度管理
秧苗一叶一心期前棚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 一叶一心期至二叶一心期以25℃为宜, 三叶一心期以20℃为宜[3]。晴天下午棚内温度过高时, 要揭两头通风降温, 以防烧芽。阴雨寒流时则要盖好压实。三叶期后除阴雨天外可日揭夜覆, 增加秧苗抗逆性。移栽前3~5 d撤膜。
4.2 水分管理
旱育秧三叶期内以旱为主, 以促其根系发达、长成壮秧, 尽量做到床土不开裂不浇水、秧苗不卷叶不浇水。三叶期以后要适当提高床土水分含量, 保持土壤湿润, 切忌用大水漫灌。阴雨天要盖膜挡水, 并及时排干畦沟水, 达到最大限度地控水。
4.3 施肥
旱育秧苗床的供肥量能基本满足秧苗正常生长, 三叶期后若补肥则应同时补水。用尿素100倍液10 g/m2均匀喷施, 再用清水喷淋洗苗, 移栽前几天可按尿素75 kg/hm2标准适当施送嫁肥。
4.4 秧苗期病虫害防治
二叶一心期用敌克松1 000倍液预防立枯病, 对秧龄长或分蘖弱的品种, 一叶一心期用150~200 mg/kg多效唑喷雾。秧苗期间重点防治稻蓟马和二化螟。栽插前2 d喷洒锐劲特等长效农药, 带药下田。
5 大田管理
大田翻耕整地时要整平, 薄水现泥。旱育秧苗矮壮, 3.5~4.0片叶、秧龄30~35 d即可移栽, 中小苗移栽后无缓苗期, 活棵快。插秧时浅水浅插, 栽插2~3 cm深, 秧苗带土与泥平, 不可埋心。在适宜范围内宜稀不宜密, 注意稀植, 栽插24万~27万穴/hm2, 一般1穴1本, 如单株带蘖少的可插双本。施肥应根据水稻不同生长季节期所需的营养元素量、土壤肥力等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提倡测土平衡施肥, 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40%, 氮∶磷∶钾一般为1.0∶0.5∶1.0。严格控制氮肥用量, 增加磷、钾肥和有机肥用量。施肥总量为有机肥30 t/hm2、纯N 210 kg/hm2、P2O5600kg/hm2、K2O 150kg/hm2、锌肥15 kg/hm2。要施足基肥, 早施分蘖肥和穗肥, 喷施粒肥。活棵前、孕穗期和扬花期灌浅水, 其余时间以保湿为主。当茎蘖数接近适宜穗数的85%时开始晒田, 晒到泥不陷脚且开裂, 灌水再晒到拔节, 可以控制无效分蘖, 促进根系下扎和壮秆健株, 注意抽穗扬花灌浆期要保持浅水层, 随后干干湿湿, 时露时灌, 保证在成熟前7 d左右不断水。
6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坚持综合防治、达标防治的原则, 在农业、生物、物理防治的基础上, 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严格科学地使用农药, 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同时选准对路药剂, 把握防治适期, 正确使用施药方法, 执行安全间隔期, 才能确保好的防治效果[4]。
水稻生长期应加强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等病虫害防治。稻纹枯病是真菌危害叶片及叶鞘形成病斑, 防治适期为分蘖后拔节前, 防治指标为病丛率20%左右, 在防治措施上应着重改善栽培管理, 浅水勤灌, 适时烤田。稻曲病是真菌侵染谷粒使谷粒变质, 防治适期为孕穗后期, 防治措施上应避免在病田留种, 及早除去有病小穗以防蔓延。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对稻纹枯病和稻曲病防效较好。水稻二化螟易造成枯鞘、枯心和白穗, 要重点抓好秧田期1代二化螟和大田期2代二化螟的防治, 卵孵高峰至枯心形成前为防治适期, 防治指标为有卵1 500块/hm2。稻飞虱群集在稻株下部吸食汁液, 水稻被害后在分蘖阶段茎秆下部形成褐色秧苗逐渐枯死, 在抽穗期和灌浆腊熟期造成倒伏、谷粒空壳或半实粒, 防治指标为1.5万头/hm2以上, 喷药时要均匀对准稻株中下部, 无水田块可在晴天中午高温时拌毒土撒施。稻纵卷叶螟幼虫躲在叶苞内啃食叶肉, 剩下表皮, 形成长短不一的白色条纹, 造成水稻减产, 防治指标为750头/hm2, 傍晚防治效果较好。
7 适期收获
当90%的稻谷黄熟时为收获适期, 过早过迟均会影响外观和品质。收获的方式以机械收脱为好, 不宜堆捂或机械碾压。
参考文献
[1]陈梅平, 郑福明, 刘凯.水稻直播生产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 (6) :31-32.
[2]胡昌高.机插水稻栽培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 :94-96.
[3]王嘉宇, 张世春, 徐正进, 等.减源疏库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和结实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 2007, 22 (6) :81-86.
杂交稻机械化育秧技术 篇8
1 品种选择
为保证秧苗安全成熟, 根据机插秧的生长发育特点, 以熟期稍早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为佳[1]。以江苏省沭阳县为例, 5月15—20日进行落谷, 宜选用生育期在135~143 d、国审适应气候条件的杂交稻品种, 如Ⅱ优084、Ⅱ优1259, 栽插时间在6月15日前后, 确保9月5日前安全齐穗。
2 机插秧苗育秧
在水稻机插秧生产中, 为保证秧苗成活, 返青快, 根据水稻栽培的农艺要求、高性能插秧机栽插作业特点, 机插秧苗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秧块标准。秧块的长、宽、厚分别为58.0、28.0、2.5 cm。秧苗分布均匀, 根系盘结呈毯状, 适合机械栽插[2]。二是秧苗个体健壮, 基茎粗扁, 叶挺色绿, 根多色白, 植株矮壮 (株高12~25 cm) , 无病虫害。机插秧苗采用中小苗带土移栽, 一般秧龄为15~20 d, 无论秧龄如何变化, 一般都在3.5~6.0叶龄内移栽。
(1) 育秧材料准备。为使育秧顺利进行, 根据机插秧的生产面积, 做好秧池田的准备工作, 同时根据生产需要准备育秧材料。
(2) 营养土准备。育秧前要准备营养土, 一般菜园土壤肥沃疏松可在过筛后直接作床土。其他可作床土的土壤取土前施腐熟人畜粪30 t/hm2、25%氮磷钾复合肥900~1 050kg/hm2, 或分别施硫酸铵、过磷酸钙、氯化钾450、600、75kg/hm2[3]。在床土过筛时添加旱秧壮秧剂, 每100 kg细土加入0.5~0.8 kg。营养土p H值以5.5~7.0为佳, 若土壤p H值偏高, 为降低土壤p H值, 可增施过磷酸钙调节土壤酸碱度。施后连续机旋耕2~3遍, 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一般每盘准备营养土4 kg, 另备经过培肥但未施入化肥的过筛细土1 kg, 需营养土1 500 kg/hm2, 经过培肥但未施入化肥的过筛细土375 kg/hm2。播种前5~10 d将营养土与壮秧剂按100∶1.25的比例充分混匀后堆闷。
(3) 秧床准备。秧田∶大田为1∶80~100, 一般每1 hm2大田需准备秧池田105~150 m2。选择背风向阳、田面平整、排灌分开、邻近大田的熟地作秧田。播前10 d做秧板, 苗床长度根据生产需要确定, 宽1.4~1.5 m, 秧板间留宽、深分别为20~30、20 cm的排水沟。秧池外围沟深50 cm, 围埂平实, 埂面一般比秧床高15~20 cm, 开好平水缺。为使秧板面平整, 可先上水进行平整, 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 使板面沉实, 播种前2 d铲高补低, 填平裂缝, 充分拍实, 使板面达到“实、平、光、直”[4,5]。
(4) 备盘备种。大田备58 cm×28 cm×2.5 cm标准的塑料软盘240~270个/hm2, 需备杂交稻种15.0~18.0 kg/hm2, 进行软盘育秧时, 采用机械育秧流水线需备足硬盘, 用于脱盘周转。
(5) 无纺布。机插大田需准备2 m宽无纺布19.5~24.0 m/hm2。
3 杂交稻育秧播种
杂交水稻盘育秧播种机2BL-280A型育秧试验数据及操作:一是顺次铺盘。在硬秧盘上放置软盘, 从进秧盘区依次放盘, 根据落谷面积计算软硬盘数量, 杂交稻需240~270个/hm2。二是匀铺营养床土。调节好覆土箱控制器, 铺装准备好的床土。要求床土排量稳定性2.998 6 kg/盘, 标准差0.24 kg/盘, 变异系数8%;盘内底土层厚度为2.324 cm, 标准差0.082 95 cm, 变异系数3.57%。三是精量播种。Ⅱ优084、Ⅱ优1259于5月25日播种, 平均播种量为每盘75.566 7 g, 每盘排种均匀性平均值为3.1粒, 每盘排种稳定性平均值75.566 7 g, 标准差1.58 g, 变异系数2.090 9%;空格率5%, 均匀度合格率89.5%。四是匀撒覆土。播种后均匀撒盖籽土, 床土厚度平均为2.324 cm, 标准差0.829 5 cm, 变异系数3.57%, 覆土排量稳定性为0.833 6 kg/盘, 标准差0.123 3 kg/盘, 变异系数14.791 2%。覆土厚度均匀性平均值0.21 cm, 盘内土面平整以盖没芽谷为宜。注意使用未施化肥、壮秧剂但经培肥的过筛细土, 盖籽后浇透水, 再补喷敌克松预防水稻立枯病。五是依次铺盘。播种覆土好的秧盘从出秧口取出后, 依次铺盘于畦面。六是覆盖无纺布。秧畦上铺好秧盘后, 从秧畦一边铺无纺布, 要求无纺布覆盖好后, 略多出盘边, 间隔0.5 m用泥块压紧, 起到保潮、保温、促齐苗作用, 同时防治灰飞虱在苗期危害, 预防黑条矮缩病及蓟马、二化螟的危害。
4 秧田管理
(1) 温度。播种至立针, 膜内应保持高温、高湿, 适宜温度30~32℃, 超过35℃时开小口通风降温。齐苗至一至二叶期, 膜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 高于28℃通风降温。3叶以后逐渐揭膜通风炼苗, 达到与外界相同的气候环境。
(2) 水分。秧苗期以半旱式水管为主, 二叶期前以保墒为主, 促出苗, 三叶期后以旱为主, 床土不发白或秧苗不卷叶不洒水, 反之则洒水, 洒水以早、晚为好。
(3) 施肥。三叶期以后, 每长1片叶施1次肥, 可喷1%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 施肥后再用清水冲洗2次以防“烧苗”。
(4) 病虫害防治。地下害虫用3%呋喃丹颗粒1.5 g/m2拌毒土撒入秧田诱杀。稻蓟马、稻蝗、二化螟等害虫, 可在秧田后期用氧化乐果或杀虫双水剂对水进行喷雾防治。出苗后, 可补喷移栽灵、敌克松预防立枯病、青枯病, 或用稻瘟灵等药预防稻瘟病的发生。
摘要:介绍杂交稻机械化育秧技术, 包括品种选择、机插秧苗育秧、播种、秧田管理等方面内容, 以为杂交稻机械化育秧提供指导。
关键词:杂交稻,机械化育秧,秧田管理
参考文献
[1]方存金, 许天生.水稻机械栽植技术应用与出现问题的探讨[J].福建农机, 2006 (2) :11, 13.
[2]朱德峰, 陈惠哲, 徐一成.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北方水稻, 2007 (5) :13-18.
[3]朱纪林, 沈静, 朱壮根.水稻机械化直播种植的实践与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 (15) :8-10.
[4]陈军, 张备, 孙银林, 等.浅析水稻机械化直播高效种植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 (2) :103, 107.
水稻旱育秧丰产栽培技术 篇9
1 培育壮秧
1.1 水稻肥床旱育秧
1.1.1 苗床地制作。
选择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疏松透气、地势平坦、水源方便的菜地或水浇地作苗床, 一般需要450 m2/hm2左右。苗床地培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每年都要进行。每年冬季前, 用优质农家肥10 kg/m2、普钙250 g/m2均匀施入苗床, 播种前10 d再施入普钙100 g/m2、尿素30~50 g/m2或三元复合肥50 g/m2 (10∶10∶10) 、硫酸钾20~30 g/m2。未进行冬前培肥的, 则播种前10~15 d内苗床施入腐熟优质农家肥10 kg/m2、普钙300 g/m2、硫酸钾30 g/m2进行湿润临培。播种前2 d, 开好四面排水沟, 理出墒面, 高埂低墒, 一般墒宽1.5~1.6 m, 墒高30~40 cm, 埂高13 cm, 墒面平整土细无杂物, 结合理墒开沟准备少量细土, 过筛后播种盖种用。在苗床地浇透水的情况下, 用70%敌克松2 g/m2对水1.2 kg均匀喷施于苗床上, 播种盖土后用敌克松1 g/m2对水1 kg均匀喷施在盖土上, 若有地下害虫, 则用呋喃丹40 g/m2拌土撒施10 cm厚的土层中防治地下害虫。若用壮秧剂, 则用量以1.5 kg壮秧剂拌匀撒约20 m2的苗床为宜, 反复耙下2 cm的苗床, 整平地, 浇透地水再播种[1]。
1.1.2 播种盖膜。
选用适宜乐业镇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良种, 如滇优15号、滇粳优12号、楚粳26号等。播种前3 d, 用施保克1 500~3 000倍液浸种48 h, 捞出后用清水洗干净晾干催芽至露白为宜。播种的日期按移栽秧龄不超过60 d来确定, 播种量按芽种70 g/m2, 均匀撒播后轻轻镇压, 使种子三面入土, 盖1 cm厚的细土, 盖严种子后, 再盖0.5 cm厚的细粪 (粪土比例为1∶1) 保湿。用60%丁草胺3 000 mL/hm2对水375 kg喷在细粪土上防除杂草。用竹片或细竹棍制作高20 cm左右的平拱架, 用打孔白膜或蓝膜覆盖, 四周用泥土盖严实, 以防大风吹起薄膜。
1.1.3 苗期管理。
播种前已经进行透水浇灌, 一般在出苗前不浇水, 若保水力差的地块就必须浇水, 保证出苗所需水分, 出苗后叶片早晚无水珠或午间叶片打卷时, 选择傍晚或上午喷浇水1次, 以浇湿苗床上5 cm为宜。小秧开始出苗, 穿针见绿时, 中午必须通风, 以防煮根烧苗, 一般用4~5 d时间炼苗, 开始炼苗时, 白天把薄膜的两头打开通风, 晚上盖严, 一般到2叶1心时揭膜。揭膜时用敌克松1 g/m2对成10%的药液喷施, 施后用清水洗苗, 并按磷酸二氢钾2 g/m2进行叶面喷施。旱育秧必须实行旱育旱管, 水分过多, 育出的秧苗移栽大田后的爆发力弱, 则失去旱育秧的意义, 水分过少, 秧苗会卷曲枯萎, 因此水分管理上应视土壤水分状况和秧苗状况来确定浇水的时间和次数。按秧苗长势状况, 合理施肥, 秧苗长势弱, 必须补施一定肥料, 用尿素25 g/m2、普钙35 g/m2、敌克松1 g/m2对成10%水溶液喷施。适时防治病虫鼠害, 拔除杂草。
1.2 软塑盘育秧
采用561孔软塑盘,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地下水位30 cm以下、肥沃偏酸性的菜地、水浇旱地和砂壤土作苗床, 需苗床195 m2/hm2。苗床整理和种子处理与旱育秧基本相同。选择黏度适中无草籽的肥沃土壤过筛后, 一部分与壮秧剂充分拌均匀留装盘底, 一部分留作盖土用, 一般1.5 kg壮秧剂拌土210 kg, 装150盘。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良种, 如滇优15号、滇粳优12号、楚粳26号等。严格控制播种量, 以秧龄确定播期, 秧龄控制在35~45 d为宜, 用精量播种器30 kg, 播900个软盘, 移栽1 hm2大田。将拌装秧剂的土在盘孔中装1/3深度, 然后用精量播种器进行播种, 对漏孔进行人工补播, 以减少空穴率, 然后再用未拌壮秧剂的营养土盖种至盘面。要求干摆盘, 将播好的软盘直摆4盘, 或横摆2盘在整好的苗床上, 盘底周围用细土垫实, 盘面覆盖薄土, 盖严盘空间空隙。用大水快灌快撤湿坠底, 并用压板压塑盘表面。使盘底与苗床充分接实。化除、盖膜和苗期管理与旱育秧基本相同[2]。
2 大田移栽
大田翻耕做到田平泥化, 表层无杂物, 整地时施农家肥22.5 t/hm2、磷肥600 kg/hm2、碳铵450~750kg/hm2或尿素225~300 kg/hm2一次性施入, 具体用量应视田块肥力状况作适当调整。移栽时秧龄为45~60 d, 5叶时移栽最好。旱育秧:在海拔冷凉稻区, 采用 (23+10) cm/7~10 cm规格双行条栽, 栽单苗, 若无分蘖可栽2苗, 移栽深度不超过5 cm;软盘育秧, 在海拔冷凉稻区采用 (27+13) cm/7~10 cm, 中海拔温凉稻区采用 (27+13) cm/7~13 cm规格双行摆秧[3]。
3 水肥管理
移栽时, 田水做到似有似无, 栽后3 d灌水, 水深不超过1.5 cm, 在全天苗够期稍前, 控制最高分蘖数, 减少无效分蘖数, 提高成穗率和大穗率, 孕穗期灌水稍深, 其余时间应采用浅水管理。按照水稻生长规律适时追肥, 掌握前促、中健、后保的原则:即分蘖肥在栽后7~10 d施尿素90~105 kg/hm2或碳酸氢铵330 kg/hm2, 促早生快发。追拔节肥要巧, 叶色正常落黄, 追施尿素75~120 kg/hm2, 以提高成穗率, 使穗大粒多, 如始穗期用磷酸二氢钾3 kg/hm2对水600 kg喷洒, 使籽粒饱满, 做到前促不过旺, 中健不疯长, 后保不早衰。施肥时视土壤肥瘦和品种增减追施肥数量, 粳稻宜多施, 籼稻宜少施, 杂交稻宜多施, 常规稻宜少施, 矮秆宜多施, 高秆宜少施。
4 病虫草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根据田间状况, 适时防止病虫害。在苗期分蘖盛期、抽穗期用硫环唑等农药对稻瘟病进行防治。水稻打苞后, 田块前一天发现有1株抽穗时, 用井冈霉素375 g/hm2对水600 kg喷施防治稻曲病。移栽5~10 d, 用精草星或田草星375 g/hm2拌细土撒入田中除草。
5 适时收割
水稻收割的早晚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 收割过早, 尚未达到充分成熟, 千粒重下降, 米质变劣, 收割过晚, 在水稻收割过程中容易造成断枝落粒, 并且碾米时碎米增多, 在确定收割时间时, 可从稻穗的外观看, 主要有3个特征:谷粒全部变硬;穗轴上下干黄;有2/3的枝梗已经干枯;达到该3个标准, 说明谷粒已经充实饱满, 植株已停止白谷粒运输水分达到完全成熟, 应及时收割, 精打细收, 做到颗粒归仓, 最终实现高产丰收[4]。
摘要:总结了水稻旱育秧丰产栽培技术, 包括培育壮秧、大田移栽、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割等内容, 以期指导水稻大面积生产技术的推广。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丰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王翔.抛秧种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4 (1) :15-16.
[2]蒋良才, 赵玮.水稻软盘旱育抛秧的技术组装[J].安徽农业科学, 2000 (3) :297-300.
[3]黄义德, 王子才.皖西大别山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1999, 27 (1) :20-21.
肥东县水稻旱育秧技术 篇10
1 苗床选择
(1) 苗床选择。很多农户秧床选择随意, 造成后期缺肥病虫害多。一般苗床应选择在浇灌方便、向阳的旱地 (一般在自家菜园内) , 按照相同的大小规格打好苗床, 床底要压实, 如果不压实, 根系入土深, 后期拔苗困难。然后铺上配制好的床土, 一般畦宽1.2~1.4 m, 沟宽0.4~0.5 m、沟深0.3 m。在苗床四周开好围沟, 以便排水[1]。
(2) 苗床底肥要足。应根据园田肥力状况, 一般在冬前施腐熟好的农家肥5 kg/m2。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少施磷肥, 不施草木灰, 否则会发生水稻黄 (白) 化病。
(3) 苗田与大田比例选择。二者的正常比值为1∶30~40, 即1 hm2大田用苗床300 m2左右。很多农户由于苗床准备不足就增加播种量, 发生挤苗现象, 造成苗小苗弱, 影响后期产量。
2 种子处理
先将种子晒3~5 d, 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然后进行选种, 风选后再盐水选种。很多农户选种时不愿将秕谷去掉, 造成哑谷、缺苗、病苗、死苗现象。播前消毒浸种, 首先用杀菌剂消毒4 d, 再用水温为15℃的酸水 (p H值3.5~4.0) 浸3~4 d, 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催芽, 可大大降低水稻苗期立枯病的发病率。一般催芽温度在30℃左右, 如用酸化水浸种子, 20~22 h就可破胸, 当80%种子破胸露白后就可放到阴凉处待播种。最好使用水稻旱育保姆, 按每1 kg稻3 kg旱育保姆的比例。
3 播种期选择
油菜茬一般在5月5日播种。小麦茬5月15日左右播种。
4 播种方法
部分农户凭感觉播种, 造成稀疏不匀, 苗大小不一。一定要称种到畦, 均匀撒播, 然后轻压, 使种子入土。一般杂交中稻播量为50 g/m2。用乐斯比0.02 m L/m2喷施防地下虫。盖干细土, 以不露籽为宜, 不能太厚, 否则, 苗弱细小。播后盖土后若土壤水分不足, 应喷水淋湿盖种土。
5 土壤封闭
播后畦面晾30 min左右, 再用“野老”旱秧除草剂 (42%丁·唖乳油) 15 mg/m2对水100 g/m2进行均匀喷施, 不可重喷或漏喷。然后盖膜, 膜架高20~30 cm, 用竹竿作支架, 膜两边用泥土压实, 并用编织带固定, 防止大风。
6 苗床管理
(1) 温度管理。出苗前温度不能超过35℃, 1叶1心前不超过25℃, 1叶1心至2叶1心前不超过20℃, 若超过上述温度, 应于晴天9:00前揭膜能风降温, 以防烧芽, 但应在15:00—16:00前及时盖上。2叶时可揭膜炼苗, 揭膜炼苗时应先浇水后揭膜, 如遇阴雨天应及时盖上。移栽前3~5 d应撤膜。
(2) 水分管理。2叶1心前一般不浇水, 坚持旱育旱管, 只有当秧苗叶片早晚叶尖无吐水现象或中午叶片打卷时, 才能在9:00前或傍晚浇1次水, 浇水量要小, 以浇湿3 cm表土为宜。雨天要盖膜挡水, 并排干畦沟内的水, 最大限度地控水[3]。拔苗前8~12 h应浇1次透水, 浇水面积视1 d栽插的大田面积而定, 切忌超面积浇水。浇水后时间过长, 秧苗根系下扎, 造成拔苗难。若浇水时间过短, 将造成秧苗根系带土过多, 造成断根, 增加拔苗难度以及运输重量。
(3) 施肥管理。旱育苗以底肥为主, 一般不追肥。若秧苗缺肥, 叶面发黄, 可在2叶1心揭膜炼苗时喷尿素12.5~25.0g/m2或在拔苗前3~5 d追施送嫁肥5.0~7.5 g/m2。
(4) 病虫害防治。秧苗期主要防治稻蓟马和二化螟, 施1次“博得”防治稻蓟马, 拔苗前3~5 d用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750 m L/hm2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 L/hm2对水675 kg/hm2喷雾[4,5]。
摘要:从苗床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期选择、播种方法、土壤封闭和苗床管理等方面总结肥东县水稻旱育秧技术, 以为水稻旱育秧提供指导。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安徽肥东
参考文献
[1]曹晖.浅谈简阳市水稻旱育抗灾增产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010 (8) :21.
[2]范周琼.水稻旱育秧有关技术的试验研究[J].科学之友, 2011 (8) :164.
[3]何春先.如何把握好旱育秧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012 (1) :16.
[4]张振铖.浅谈水稻旱育秧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 (12) :18.
水稻旱育栽培技术 篇11
摘要:目前生产上大力推广的水稻旱育栽培技术指的是采用旱地育秧方法,培育出具有较强抗寒耐病性的秧苗,比较适合高纬度、温度较低的东北地区。
关键词:水稻旱育栽培;苗床准备;播种;秧苗管理;幼苗移植;大田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10
旱地育秧比常规育秧的播种时间早5~20天播种。由于旱地育秧对水分的要求比较低,因此,育苗床的选择相对比较广泛,成本较低,可以适当扩大苗床面积,秧苗的密度也可以相对降低,从而增加秧苗的生长空间,促进秧苗植株的发育,培育出的秧苗较常规育苗根系发达、低位、多蘖、矮壮,对逆境的适应性比较强,移栽后能够迅速缓苗,分蘖发生早且数量多、节位低,有利于形成大穗,增加水稻产量,从而促进水稻栽培的增产增效。
1 播种前的苗床准备
1.1 苗床选择与培肥
苗床应选择土壤较肥沃的地块,属微酸性或酸性土壤的菜园地是最佳选择,要求苗床的排灌条件方便,位置背风向阳最佳,地块的地下水位低。育苗床的标准多为宽1.2米,长10米。
1.2 苗床土壤的处理
播种前要做好苗床培肥,生产上一般是施用腐熟的有机肥,用量为每平方米8~10公斤,同时配施无机肥尿素20克、磷酸二铵50克,硫酸钾25克,将肥料均匀撒施在苗床内,然后耙入3~5厘米的土层内。该技术要求育苗床土壤pH值为4 5~5.5,可通过1%的硫酸水进行调解,苗床土准备好以后可以用70%的土菌消可湿性粉剂进行消毒。喷洒辛硫磷等药剂防治地下害虫,播种后也可以选择杀草丹或旱秧净等专用除草剂对苗床进行除草。
2 播种
播种时间多是依据计划移栽期和所采用的秧苗移栽方法来确定的。生产上一般是在气温稳定超过10℃时播种。播种前先进行种对所选择的种子用25%施保克乳油或35%恶苗灵进行消毒,最后浸种催芽,等芽的长度约0.5厘米的时候即可播种。根据计划移栽时秧苗叶龄或分厢时的秧龄来决定播种密度。如果计划在秧苗为叶龄4.1~4.5叶,秧龄35~40天,苗高17厘米,要求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200~400克,杂交稻的播种密度应为100克/平方米。也可采用钵盘育秧,生产上常用的穴盘标准为462孔,每个盘可装1.4公斤的土,均匀摊开,厚度一致,播种量为每盘干种60克、湿种80克,均匀地撒在土表面。播种后应在苗床或穴盘的表面覆盖一层过筛的细泥土,只要种子不外露即可,然后及时将苗床封闭覆膜。
3 秧苗管理
出苗期苗床的管理应以保温保湿为主,一般保持膜内温度不超过35℃。如果出苗前苗床的土壤干裂,可以喷水以湿润苗床。出苗后要及时揭去地膜,但最好保留拱膜。幼苗在1叶期应将苗床内的温度保持在25℃以下。2叶期适当进行通风促进苗床环境干燥,有利于促进幼苗的根系生长,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寒潮低温天气可以将苗床的白天温度控制在20qC左右,要求保存苗床的土壤处于不干旱变白的状态即可,如果秧苗在早晚能够出现露珠,可以暂时不浇水;秧苗进入3叶期应当开始进行炼苗控水,目标是叶肥促根;4~8叶期应当严格控制浇水量,如果叶片不出现卷曲现象可以不浇水。如果遇到高温天气应及时揭膜进行通风降温。春季育苗期经常遇到倒春寒现象,此时应及时盖膜。
4 适时用药、追肥
1叶期到2叶1心期,可以在苗床内喷施敌克松2.5克/平方米1000倍液预防幼苗立枯病,用5%的烯效唑1000倍喷苗1次抑制秧苗的徒长;2.5~2.8叶期追施“断奶肥”,可选择1%尿素和0.3%硫酸钾混合喷施,经过一定时间后再用清水进行洗苗;4~8叶期可以根据当前幼苗的长势进行追肥2—3次,可每平方米用尿素10~20克加沼液2公斤对水泼施,经过一定时间后再用清水洗苗。
5 幼苗移栽
幼苗移栽前要对大田进行湿润翻耕,同时结合耙面肥将稻田耙平,然后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将其沉实1~2天。可以选择浅水插秧,起苗操作时应当尽量避免伤害根,最好采用带土移栽,具体方法是在移栽的前一天下午将苗床浇透。移栽密度为每亩1.0~1.5万丛。
6 大田管理
6.1 大田肥料管理
氮肥总用量,早晚稻籼稻品种一般每亩10公斤纯氮,单季稻籼稻类每亩12~14公斤纯氮,长江中下游单季粳稻每亩15~18公斤纯氮,东北地区地力较高的每亩7~9公斤纯氮。亩施过磷酸钙30~40公斤,做基肥;亩施氯化钾肥10~15公斤,基肥和穗肥各50%。基肥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尿素5~10公斤;分蘖期亩施尿素7~10公斤促进分蘖;在穗分化期亩施尿素7~10公斤;抽穗开花期亩施尿素2~3公斤,结合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增加粒重。
6.2 大田水分管理
分蘖期以湿润灌溉为主,苗后排水晒田抑制无效分蘖,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湿润水分,抽穗扬花期保持3厘米左右浅水层,灌浆成熟期及时灌溉。
6.3 病虫草害防治
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 篇12
1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的特点
1.1省工、省力、省水
由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高昂, 用工季节雇工难, 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解决了常规旱育秧育苗过程中起苗前繁重的人工浇水工序和起苗时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问题, 减轻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作业效率, 可缓解在水稻生产中一定要壮劳力才能种田的问题。在苗床厢底应用孔径1.0~1.5 cm的呢绒网, 一方面为秧苗生长提供充足的水肥, 另一方面解决了常规旱育技术在搬运秧苗的过程中需消耗大量劳动力进行浇透水、起苗和捆苗的工作。同时, 该法培育出的秧苗适用面广, 可用于人工移栽、旱育直抛和机插秧, 适用方便灵活, 成本低廉。
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在育秧过程中节水, 特别适合于水资源匮乏地区。
1.2 经济、社会效益高
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 每个长10 m×宽1.1 m的标准苗床厢在常规旱育秧育苗的基础上增加成本5 元左右, 即增加了呢绒网的使用成本, 但呢绒网可重复使用, 投入成本会随着呢绒网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降得更低。以每1 hm2大田需一标准苗床厢来计算, 与常规旱育技术相比, 从播种、管理、移栽环节可节省1 个劳动力, 且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 以目前当地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100 元/d计算, 相当于增加纯收入1 425 元/hm2以上。以当地水稻生产的平均产量6 000 kg/hm2, 稻谷价2.40 元/kg来计算, 相当于增产624 kg/hm2, 直接增加经济效益在10%以上。
成本低廉, 使用灵活, 可因地制宜, 给山区水稻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 故可增加水稻种植面积。
2 育秧技术
2.1 苗床地选择
以土地平整、土质疏松、通风向阳、水源方便、靠近移栽大田或本田的偏酸性土壤地块作苗床。
2.2 营养泥制作发酵
在播种前20~30 d对苗床地进行翻犁, 就地取用土壤进行营养土配制, 先将土块碎细, 按本土∶充分腐熟的有机肥=7~8∶1, 加入占营养土总质量0.3%的复合肥、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 充分拌匀后于育苗前20~30 d用清粪水湿润堆制、密封发酵。
2.3 苗床厢的制作
堆制发酵好的营养土应疏松肥沃、营养均衡、无病菌虫卵及杂草种子。将苗床厢底整理平整, 或在预作苗床厢的地面上铺用发酵好的营养土平整后作苗床厢底, 在厢底平面上铺一层孔径1.0~1.5 cm的呢绒网 (宽1.1 m, 长度依实际情况而定) , 再将堆制腐熟好的营养土平铺在呢绒网上, 厚度为3~5 cm。
2.4 精细播种
2.4.1 播种时间。当气温回到10 ℃以上时即可播种, 在黔北地区播种时间宜在清明前10 d至清明时节为宜。
2.4.2 种子处理。播种前1 d将种子去掉瘪粒, 消毒后用清水浸种20~24 h, 每隔3~5 h换1 次清水;也可用温水浸种2 h左右即可, 播种前30 min将水沥干。
2.4.3 播种。若用浸泡好的裸种播种, 要先将苗床浇透底水 (用手指压下苗床表面, 指坑内有水即可) , 然后每厢苗床用50 g敌克松对水100~150 kg进行苗床淋施消毒, 将种子按每标准厢 (长10 m×宽1.1 m) 播种500 g, 均匀地撒播在厢面上, 用木板将种子与厢面压平, 即谷粒全部压入厢面细土中, 盖上1 cm厚发酵好的细土 (以不露种子为宜) , 再喷洒旱育秧苗前除草剂后搭架盖膜, 密封四周[2]。
若用旱育保姆对浸泡好的种子进行包裹处理, 即可省去苗床用敌克松消毒环节, 需注意在用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处理时, 稻种与旱育保姆的重量比应为2~3∶1, 要先将旱育保姆加入木盆或塑料盆内, 边加种边用木棒搅拌, 使其种子外的旱育保姆包裹均匀[3,4], 其他播种环节同上。
2.5 苗床管理
根据天气、秧苗生长状况, 通过揭膜通风或薄膜覆盖调节苗床内温度, 出苗前膜内温度不超过35℃不揭膜。幼苗出齐后, 保持苗床见干见湿;也可以通过控制苗床浇水量、选择无纺布等及通风换气来调节苗床温、湿度;苗床表面见白时要补充水分, 阴雨天实行全覆盖薄膜, 防止暴雨冲刷。高山地区早晚温差较大, 在白天温度高时, 及时揭开小拱棚的两头和在边膜上支起2个对称的1 m长小孔, 进行通风降温, 必要时加盖遮阳网, 防止高温伤苗;傍晚或下午时要覆盖好薄膜保温, 防止夜间低温冻苗。2叶1心时进行第2次苗床消毒 (使用旱育保姆拌种可省去此环节) , 中后期适当补充养分以防止脱肥, 移栽前2~3 d可用稀释沼液或清粪水追施1次送嫁肥[5]。
2.6 大田移栽起苗
秧龄的大小须根据移栽的方法确定。起苗时将育苗前铺在营养泥底的呢绒网从边沿轻轻向上提起, 将苗床上的秧苗绑成小捆或将剪成1 m的呢绒网与秧苗一起向内卷成筒状, 外用绳子捆绑, 运送至大田移栽即可[6,7]。移栽入大田后的水肥管理与常规旱育秧管理一致。
参考文献
[1]熊玉堂.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M]//贵州省农推总站技术推广手册.1999:3.
[2]邹乾东, 黄艳.水稻旱育秧栽培管理技术[J].南方农业, 2014 (12) :31-32.
[3]吴明, 王兴平, 廖必长.旱育保姆在水稻半旱育秧上栽培对比试验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1) :47-48.
[4]刘运强, 万晓芹.“旱育保姆”在水稻育秧上的效果[J].农技服务, 2007, 24 (4) :3-28.
[5]魏兰发, 姜永莉.水稻旱育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4) :41.
[6]汪春, 张锡志, 丁元贺, 等.基于稻草制造钵育秧盘水稻栽植机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05 (8) :66-69.
【杂交水稻旱育秧技术】推荐阅读:
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06-03
超级杂交水稻06-15
杂交稻机械化育秧技术09-28
水稻旱育秧培育技术10-14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07-29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08-17
水稻育秧期的管理技术10-05
水稻育秧06-11
水稻集中育秧论文05-19
机插水稻育秧分析的论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