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稻直播栽培技术

2024-09-17

杂交中稻直播栽培技术(精选7篇)

杂交中稻直播栽培技术 篇1

水稻免耕直播栽培能够省工、省力、节水、节本,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肥料利用率,并且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紫湖镇经过多年的中稻免耕直播栽培,取得良好的效益, 现将中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一、播前准备

1.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生育期适中、抗性好、耐肥、抗倒伏品种,如新两优6号、两优培九等。

2. 田块选择。

以油菜茬口田最为理想,沙土田、漏水田、排灌条件差田块不宜选用。

3. 大田整治。

油菜收获时留茬高度不超过10厘米,收割后,将油菜秸秆埋于沟内,用土覆盖,将两畦变成一畦。

4. 灭茬除草。

油菜田在油菜收获后5~7天后,亩用克无踪300毫升,冬闲田在播种前15~20天亩用农达300毫升,对清洁水50千克细水喷雾。

5. 灌水泡田。

油菜田施药后2天,冬闲田施药后15天灌深水泡田,泡田时间5~7天,泡田结束,整平畦面。

二、播种

1. 播种适期。

5月10日左右。

2. 浸种催芽。

播种前进行选种、晒种和浸种消毒, 催芽至种谷露白。

3. 定量播种。

播种时畦面不能有积水, 要带秤下田, 按畦定量均匀播种, 亩大田播种量1.5千克。

4. 封闭除草。

播后亩用幼禾葆250克对水喷雾, 进行杂草封闭。

三、大田管理

1. 水分管理。

齐苗前坚持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杜绝畦面积水。幼苗期保持板面湿润,露灌结合,干湿交替促扎根,分蘖期浅水勤灌,当苗数达计划总苗数90%时及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晒田采取多次轻晒,露晒结合的方法,孕穗期保持水层至齐穗,灌浆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

2. 杂草防除。

视田间杂草状况进行一次杂草防除,如果杂草仍较多,可进行人工防除。

3. 排苗均苗。

如果播种不均匀,或出苗不全,可在3~4叶期进行人工均苗。

4. 肥料施用。

播前亩施1000千克有机肥作基肥,二叶一心施苗肥,亩施45%配方肥25千克加尿素5千克,四叶一心施分蘖肥,亩施尿素8~10千克加氯化钾5~8千克。为防倒伏,后期一般不施肥,如明显缺肥,可采取根外追肥。

5. 病虫防治。

根据病虫情报及时施药,重点抓好稻蓟马、螟虫、飞虱及纹枯病、稻曲病防治。

杂交中稻直播栽培技术 篇2

为了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以往制种杂交稻采取先父后母栽插,父本比例小,母本比例较大,由于母本栽插适逢6月下旬,此时温度较高,所以栽插不仅人员紧张、劳累,而且成本高。怎样才能保证制种杂交稻父母本花期相遇又节省劳力和成本呢?临海农场制种技术人员和农机人员经过反复试验,把宽3.6米、中间带开沟机的三麦精量直播机改装成水稻直播机,在直播制种杂交稻母本时(催芽后),只在播种机左右两边的一边播种,使直播的母本稻行幅为1.8米(含沟)宽1垄。实行这种一边1.8米宽带沟的播种,有两个作用:一是能加快进排水速度,利于出苗前后的管理,使秧苗出苗整齐,较好地控制父母本秧苗长势,从而提高花期相遇率;二是利于父母本花期传播授粉。采取这种播种方法,在拉花授粉时,东边拉粉的人要跑在前边,进行错位拉花粉,这样有利于花粉的传播。

今年,该场采用水稻精量直播机播种制种田母本稻后,不仅省工省成本,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在炎热天气大批量地雇工移栽母本稻的难题。由于采用精量直播机播种,加上科学管理,花期相遇率达到70%,异交结实率比人工移栽的制种稻高出8%~10%,每亩平均产量250千克,实现纯利润1200多元。

杂交中稻间栽糯稻技术 篇3

1 杂交稻间栽糯稻的主要方式

通过多年的间栽糯稻实践, 至2007年, 笔者认为:有两种间栽种植糯稻方式, 一是大田里的“带间栽”。即以两行 (宽行35 cm, 窄行25 cm, 退窝20 cm。) 杂交稻, 在宽行间栽一行糯稻 (退窝60 cm) , 连续栽3个宽行的糯稻, 3行糯稻以错窝式栽植, 成为8行杂交稻, 3行间植糯稻。1宽行35 cm人行道, 便于下田施药、施肥管理。这样的复合体为一带, 称之为“带间栽”。二是小田“边际间栽”, 即宽度5 m以下的田块都称“小田”, 顺田边栽两行杂交稻 (窄行25 cm, 退窝20 cm。) , 留一宽行35 cm, 在宽行里栽植糯稻 (退窝30 cm) , 只要小田四周田坎、田壁高度不超过1 m的田块, 四周均可间栽糯稻, 这种绕边间栽方式, 称为“边际间栽”, 更有利于采收。

2 主要技术要求

(1) 糯稻品种选择: (1) 熟期短于杂交稻、植株高于杂交稻, 如:高竹秧秆糯或高秆大糯谷等品种。 (2) 抗稻瘟病和纹枯病。

(2) 适期播种:糯稻较杂交稻提前1~2天, 用温水 (55℃) 加75%三环唑5 g浸种24小时, 然后捞出洗净后, 再用清水浸种48小时;捞出湿润, 应用高温 (38℃) 破胸崔芽法, 待成“眼屎包”, 即可播种。育秧方式:一是旱育秧, 应用旱育保姆剂包衣, 稀播育成大苗秧。二是水育秧方式, 稀播匀播, 地膜覆盖, 育成中苗。待杂交稻栽后, 及时间栽糯稻。

(3) 科学施肥:间栽糯稻的田块较纯杂交稻田块多施3%~5%肥料。底肥:每667 m2用50%沃津牌BB肥20~25 kg, 敌克松150 g;栽后7~10天施一次分蘖肥, 施尿素4~5 kg、锌肥1 kg;在糯稻破口期施尿素6~7 kg。

(4) 病虫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以预防为主, 在苗期用20%三环唑1000倍防治稻瘟病, 在圆杆期用20%井岗霉素35 g/667 m2防治纹枯病。5月下旬用5%锐劲特20~30 mL/667 m2防治一代二化螟。7月上旬用20%扑虱灵1000倍防治稻飞虱和用5%锐劲特20~30 mL/667 m2卷叶螟, 同时用20%井岗霉素35克/667 m2防治纹枯病, 用20%三环唑1000倍防治稻瘟病。

(5) 适时收获:以割穗为主的方式, 在8月中下旬及时收获间栽糯稻。

3 杂交稻间栽糯稻的发展前景

目前, 在金桥镇有稻田1000多hm2, 杂交稻间栽糯稻按种植每667 m2增收75 kg计, 全镇一年可增收112.5 t糯谷。间栽糯稻是一个农业生产上的结构调整方法, 也是一条发展糯稻业的特色之路, 间栽糯稻在所有稻区均可种植, 起到增产增收作用。

4 杂交稻间栽糯稻的技术优势

(1) 可以避免尽作优质高秆糯稻的倒伏。

(2) 可以避免尽栽糯稻诱发稻瘟病和纹枯病, 杜绝了稻瘟病和纹枯病中心病团危害, 造成糯稻无收现象。

杂交中稻直播栽培技术 篇4

水稻生产是渠县农业的支柱产业, 常年种植水稻面积35. 33万hm2。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县推广三系杂交稻, 但产量始终徘徊在400kg /667m2左右。为了确保粮食安全, 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 只有提高单产才能稳定总产, 增加农民收入。为此, 渠县农科所牵头制定了渠县超级杂交中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栽培技术实施方案, 2013年, 跃寨村3个组48户, 面积5. 93hm2, 平均单产682kg /667m2; 2014年跃寨村3个组51户, 面积7. 07hm2, 平均单产712kg /667m2。2014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连续高温伏旱, 时间长达15d以上, 此时正是水稻抽穗扬花阶段, 使水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8月22日, 经省、市、县有关部门组织专家验收, 最高产量达824kg /667m2, 平均712kg /667m2。全县推广Y两优1号面积2667hm2, 平均增产150kg /667m2, 增产水稻6000t, 按稻谷市场价2. 7元/kg计算, 增加农民收入1820万元。

通过2年的“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实施,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渠县超级杂交中稻Y两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 为渠县水稻提高单产, 稳定总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1选用良种

Y两优1号是超高产、耐肥、抗倒伏、多抗、米质优的优良品种, 是农业部连续4年的主推品种, 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该品种分蘖力较强, 株型松紧适中, 具有典型的超级稻冠层、矮穗层, 植株冠层形态具有“长、直、窄、凹、厚”的叶片特征, 且穗层较矮, 重心降低, 不易倒伏。上面的3片功能叶直立, 叶片夹角较小, 互不遮荫, 大田生长通风透光性好, 有利于合理密植, 更好地利用光能资源, 增加有效穗, 降低田间病虫危害程度。

2培育壮秧

2. 1适时播种, 旱育壮秧

旱育秧在跃寨村推广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一般在3月5 ~ 10日利用晴天做好苗床, 培肥苗床土壤, 施用腐熟农家肥, 并要对土壤消毒调酸, 施清水粪。种子经消毒处理, 清水泡4d, 哑谷播种, 双膜覆盖 (地表层、拱层) , 加强苗床管理, 保证苗齐、苗壮, 不烧苗。

2. 2适时播种, 田膜育秧

我地在水源方便的地方可以采取田膜育秧, 一般于3月15 ~ 20日, 气候回升到15℃ 时播种。播种前选好秧田, 清除杂草, 施足底肥, 平整秧田, 开沟0. 5m, 开厢1. 4m宽, 厢面无积水, 厢面亮底2 ~ 3d, 不开裂, 保持沟内有水。种子稀播、匀播, 秧苗有1 ~ 2片时厢面保持“花花水”。4月10日左右揭膜练苗, 预防秧苗徒长, 在栽秧前7d施1次送嫁肥, 如有病虫应施药防治。加强秧田田间管理, 合理关水, 合理施肥, 培育多蘖壮秧。

3合理密植, 适时移栽

3. 1合理密植

通过我地几年来推广超级杂交中稻的实践, 本地合理密植的密度, 一般以1. 1 ~ 1. 2万窝/667m2左右为宜, 有助于获得高产。中低产田采用30cm × 16. 7cm宽行窄株, 东西定向, 拉线定植移栽, 每栽8个宽行后就留0. 5m宽行作人行道, 并作为施肥杀虫防病的作业通道, 这也加大了大田的边际优势, 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 改善田间小气候。

3. 2适时移栽

4月22日开始移栽, 5月2日移栽结束。移栽时浅水栽秧, 入土2 ~ 3cm。浅水栽秧是水稻分蘖早生快发的重要条件, 能提高低节位分蘖, 多分蘖, 成大蘖, 增加有效穗, 减少无效分蘖。如果灌水过深, 会损失基部的有效分蘖及产生的有效2次分蘖, 使单株有效穗减少, 直接影响大田产量。

4科学配方施肥

渠县农科所根据跃寨村的土壤情况, 制定了不同施肥时期的配方施肥方案, 组织县乡两级农技干部和退休农技干部到现场, 针对不同农户田块计量发放到田间后施肥。

4. 1施足底肥

4月15日从水库抽水灌田, 浅水灌溉, 施足底肥, 平整田块, 清除杂草, 农家肥与化肥配施。农家肥主要为羊粪、兔粪、油枯、菜场的蔬菜下脚等, 施肥量为1000kg /667m2左右, 水稻测土配方肥三元复合肥有效养分含量48% ( N18、P15、K15) , 施用量40kg /667m2。

4. 2施分蘖肥

在移栽后7 ~ l0d施10kg /667m2尿素和10kg / 667m2“稻田生物宝”, 除草、防坐蔸, 促进水稻早分蘖, 保证一般大田分蘖达到20 ~ 25万苗/667m2。

4. 3巧施穗肥

在6月20日左右, 当水稻主茎幼穗分化进入Ⅱ 期时施三元复合 (肥含量45% , N15、P15、Kl5) 10kg / 667m2, 尿素5kg /667m2, 促进枝梗分化, 为大穗的形成打下基础, 增加穗粒数, 增加结实率, 降低空壳率, 提高千粒重。

5科学管水

跃寨村3个组的水稻田从水库统一于4月15日抽水灌田, 每个田块保持浅水栽秧, 合理促控, 深水活棵, 浅水促蘖。6月15日左右当分蘖苗16 ~ 18万苗/667m2时, 晒田控苗, 提高肥料利用率, 改善田间小气候, 减少病虫害。晒田时间7d左右, 控苗复水5 ~ 6cm。7月下旬至8月上旬高温伏旱期间, 于7月21日统一在水库抽水灌田, 保证了水稻抽穗扬花对水分的需求, 改善了田间小气候, 为水稻高产丰收打下了基础。收获前7 ~ l0d放水晒田, 保证机器收割, 切忌断水过早, 影响产量。

6统防病虫害

采取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 药剂防治为辅, 实行统防统治。 通过培育壮秧, 健身栽培, 提高植株综合抗性, 两系超级稻比三系杂交稻的抗性强。根据我地稻田病虫害历年发生的时间和规律, 制定预防措施和药剂防治时间, 统一宣传、培训, 统一发放对路的农药到农户, 督促农民及时施药到田间, 不留死角。

5月15日左右防治水稻一代螟虫、稻蓟马、稻水象甲, 用25% 毒唑磷乳油100m L/667m2对水60kg /667m2喷雾于稻田;6月20日左右用50% 井岗霉素水溶性粉剂150g /667m2对水100kg /667m2, 在早晨有露水时喷于稻株中下部;7月5 ~ 10日预防穗颈瘟稻田病和二代螟虫、稻雹虫、稻纵卷叶螟, 采用一枪药的方法, 用75%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g / 667m2加毒唑磷乳油100m L/667m2对水50kg喷雾防治。

7讨论

2015年6月份由于阴雨天气多, 光照不足, 低温时间长 (持续1个月左右) , 导致水稻分蘖慢, 分蘖时间长, 营养生长期延长, 植株变高, 水稻抽穗期推迟5 ~ l0d。

杂交中稻直播栽培技术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选用抗倒性好的品种福龙两优29。

1.2 试验地点

设在松溪县郑墩镇新铺村, 试验地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直播稻面积0.33 hm2, 手插稻面积0.33 hm2, 直播稻田与手插田相邻。

1.3 试验方法

直播稻的福龙两优29组合于5月25日直播 (催芽至露白) , 采用分畦定量稀播匀播, 用种量1.5 kg/667 m2, 播后20~25 d及时查苗补苗, 移密补稀, 30~35株/m2左右, 基本苗2万/667 m2左右。

手插稻的福龙两优29组合于5月25日播种, 6月25日手插秧, 秧龄31 d;手插规格22.1 cm×26.4 cm。

1.4 栽培管理

1.4.1 直播稻管理

直播稻适量施肥、科学运筹, 即基肥每667 m2用过钙、碳铵各25 kg, 结合旋耕全层施肥;第一次追肥于6月10日进行, 每667 m2施氯化钾、尿素各8 kg, 第二次追肥于播后30 d (6月25日) 进行, 施三元复合肥15 kg。直播稻成功的关键在于除草, 全生育期除草2~3次, 第一次于直播后一周进行, 直播后20~25 d再进行一次, 最后看田间草相补除一次。

科学管水, 浅水勤灌, 适时适度搁田, 改善稻田中后期群体通风透光条件, 壮茎秆深扎根, 实现防倒增产。

在立苗前以湿润为主, 做到足水养胎, 浅水分蘖, 湿润灌浆, 适时搁田、断水。整个大田治虫两次, 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1.4.2 手插稻管理

手插田在管理上做到科学施肥和管水。施肥用总量的50%~60%作基肥, 20%在移栽后7~10 d追施作分蘖肥, 20%~30%在幼穗分化初期追施作促花肥, 齐穗期视水稻生长情况根外追肥。

大田水分管理采取浅湿灌溉为主的方法。即浅水插秧返青, 营养生长期实行间隙性灌溉, 在拔节 (计划苗数) 期进行多次轻搁田;进入生殖生长期, 浅灌勤灌, 干湿交替;灌浆后期以干为主, 干湿交替, 保持根系活力, 减少穗期病害, 提高功能叶的光合作用能力;收获前5~7 d开始断水。大田防治病虫害两次, 与直播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直播稻福龙两优29全生育期为138 d, 手插福龙两优29为135 d, 直播的比手插的长3 d (见表1) 。

2.2 农艺性状

直播稻福龙两优29株高138.2 cm, 比手插的福龙两优29株高高7.4 cm;穗长相差不大, 分别为24.5 cm、23.8 cm;有效穗直播的为16.55万/667 m2, 比手插的17.99万/667 m2, 少1.44万/667 m2;直播的每穗粒数比手插的多50.6粒;结实率分别为82.7%、81.5%, 直播的比手插的稍高;千粒重分别为30.5 g、29.5 g, 相差1 g (见表2) 。

2.3 产量表现

直播稻福龙两优29实收产量582.7 kg/667 m2, 比手插的533.3 kg/667 m2高49.4 kg/667 m2, 增产9.26% (见表2) 。

2.4 抗逆性

2015年本试验田均未发现稻瘟病, 但零星发生纹枯病。

3 小结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上, 直播的比手插的长3 d;在农艺性状上, 直播稻的株高明显高于手插稻, 每穗粒数也比手插的多, 但直播稻的有效穗比手插的稍低, 其他性状相差不大;在产量上, 直播稻的实割产量比手插的产量增产9.26%。

由此说明, 推广直播稻与手插稻对比, 直播稻不但增产 (增产10%左右, 增收150元左右) , 而且方法简便, 省工高效 (每667 m2大田节省插秧劳动力1.5 d, 节省雇工225元) 。只要掌握好栽培技术 (施足基肥、分畦定量播种、适当提早烤田、化学除草等) , 就可省工节本, 获得高产。因此, 直播稻栽培法可在闽北中稻区逐步示范推广。

摘要:中稻直播栽培与手插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上, 直播的比手插的长3 d;在农艺性状上, 直播稻的株高高于手插稻, 每穗粒数也比手插的多, 但直播稻的有效穗比手插的稍低, 其他性状相差不大;在产量上, 直播稻的实割产量比手插的增产10%左右。同时, 直播栽培方法简便、省工节本, 可在闽北中稻区逐步示范推广。

杂交中稻直播栽培技术 篇6

1 技术路线

围绕一季化杂交中稻地区旱育中苗直栽秧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 提出了“适期精播、规范管理、宽行密株、早栽早管、配方施肥、科学除草、合理灌溉、防病治害、穗均高产”等技术路线, 从1995年, 开始不断探索旱育秧与高产栽培的技术研究, 在1997年, 四川省绵阳市建华乡就全面推广了旱育秧, 经过近20 a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明确了水稻旱育中苗秧及高产栽培的技术规程。

2 旱育秧中苗直栽秧的表现

旱育中苗直栽秧与两段寄插相比, (1) 苗床期出叶较慢、苗体偏小, 但低位分蘖和根数上明显处于优势; (2) 旱育中苗秧全株可溶性总糖、地上部茎鞘和叶片贮藏的碳水化合物、比两段秧显著提高; (3) 同秧龄的旱育中苗秧根系鲜、干重的绝对值低, 但根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的指标均显著高于两段秧; (4) 旱育中苗秧移栽时根系和叶片中的GA、CTK、IA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两段秧, 而叶片中的ABA和根系中的ABA、IAA则极显著高于两段秧, 移栽后3 d, 旱育秧叶片和根系中的GA、CTK、IAA含量迅速增加, 并极显著高于两段秧, 而ABA含量大幅降低, 有快速生长的趋势; (5) 旱育中苗秧移栽后, 根系生长具有暴发力, 新根发生数和最长新根数均极显著多于两段秧, 从返青至抽穗期都具有优势, 但发根强度随时间椎移而减弱; (6) 旱育中苗秧在移栽后出叶速度明显加快, 移栽后35 d叶龄进程相当, 最终, 旱育秧总叶片数比两段秧多0.6张左右, 尤其是低位一次分蘖优势明显。总的群体动态有前期早发, 中期稳长, 后期缓降的特点, 利于提高大穗率。

3增产节资增效

3.1 增产

据1995-2004年的实际测产表明:示范村8 a的613 hm2旱育秧中苗直栽水稻平均每667 m2产626.7kg, 比8年的8 hm2两段秧平均每667 m2产588.1 kg, 每667 m2平增产38.6 kg, 增产6.6%。其中2002年示范社4 hm2旱育中苗秧平均每667 m2产667.5 kg, 比面上2 800 m2两段秧增产102.2 kg, 增产18.1%。

3.2 省工

统计表明:每667 m2旱育中苗直栽秧比两段寄插水育秧节约用工5~8个, 折合到大田 (旱育中苗1∶ (14~16) , 两段寄插水育秧1∶ (7~9) ) 每667 m2节育用工个1.3~2个;大田移栽时每667 m2节省用工1.5~2.2个工 (即做秧田、寄插、拔秧、挑秧省工) , 合计每667 m2大田节育用工2.8~4.2个。

3.3 节资

(1) 旱育中苗秧每667 m2大田成本比两段秧减少支出15元左右 (主要减少了施肥量、农药费) ; (2) 平均每667 m2大田节约用水90~120 m3。

3.4 增效

(1) 每667 m2大田旱育中苗秧比两段秧节约秧田33 m2, 小春油菜按建华乡平均产量和平均销价格计, 增收19斤×2.6元/斤=49.4元; (2) 节约用工4.2个, 节支增收210元 (按当地业主平均每人用工工资50元/d计) ; (3) 减少肥料、农药投入15元; (4) 稻谷增收38.6 kg×2.6元/kg=100.36元。合计每667 m2大田增收374.76元。

4 主要配套技术

“五改两抓”:一改旱育小苗为旱育中苗;二改标准培肥调酸法为多样培肥调酸法;三改粗放播种为精细播种;四改粗放管理为规范管理;五改单株栽插为双株栽插。“两抓”:一抓苗床期育秧管理技术落实;二抓本田移栽质量与管理。

4.1 旱育中苗秧技术规程

4.1.1 改旱育小苗为中苗, 选好备足苗床地

苗龄50 d左右, 苗床要背风向阳、排灌方便、肥沃疏松、管理方便的菜地或空闲地为佳。苗床与大田之比为 (40~48 m2) ∶667 m2, 即1∶ (14~16) 。

4.1.2 改标准床土培肥调酸法为多样性

“临培法”是在播种7 d前, 苗床施入50~70 g/m2壮秧剂;或每667 m2施入过磷酸钙100~125 kg、尿素7.5~10 kg、钾肥5 kg、人畜粪水1 500~2 000kg (或腐熟的有机肥1 000~1 500 kg) , 利用酸根离子、或有机酸、腐殖质吸湿、调酸、保墒及培肥, 或将过磷酸钙降为30~40 kg, 每667 m2另施硫磺粉10~15 kg (即25 g/m2) 调酸培肥, 然后翻耕2~3次均匀混入10 cm深床土中备用。

4.1.3 床土消毒

在床土培肥调酸翻耕时, 用敌克松或甲霜铜2.5~4.0 g/m2 (每667 m2 1.7~2.8 kg) 对成800倍药液均匀喷洒第1次, 做厢时和播种覆土盖种后再分别用该浓度药液喷洒第2、3次进行床土消毒。

4.1.4 精细播种

按开厢→灌水→均匀播种→覆土盖种→除草 (消毒) →盖膜进行。 (1) 按1.75~1.95 m开箱, 厢面宽1.25~1.35 m, 厢沟宽0.5~0.6 m, 将厢面刮平, 大土粒刮在厢与沟的交界处做成3~5 cm的小埂, 大土块刮入厢沟内敲细, 并取走沟内余土集中过筛, 厢沟深8~10 cm, 过筛细土盖膜保存留作盖种, 大土粒还入沟内用作压膜; (2) 播种前1 d必须用水灌透灌饱厢面, 收旱后用光滑的平板轻压平整厢面播种; (3) 旱育中苗最佳秧龄50 d左右, 每667 m2大田备足优质、高产、抗性强的稻种1~1.5kg, 每0.5 kg稻种需厢面10~12 m2。根据前茬和当地气候特点确定适宜播期, 要避开抽穗期的高温伏旱或灌浆期的低温阴雨。开始浸种时用强氯精按1∶1 000倍液浓度浸种12 h防治线虫、恶苗病, 后用清水淘净、再浸种48 h后播种, 或采用“干湿”催芽法待胚根露白 (即白天浸水, 夜晚沥干摊开保湿吸气, 连续4~5 d胚根自然长出) 后均匀播种。芽谷或吸足水的湿谷按50 g/m2播种; (4) 播种后盖上一层过筛细土, 以不现谷为度, 再消毒一次。然后用新野 (旱秧净) 按l0 m L/67 m2对水5 kg的剂量均匀喷雾除草, 对一年生杂草防除效果在93%以上, 40 d秧龄无杂草; (5) 盖膜保温保湿。一般拱条长1.85~2m, 拱距0.8~1 m, 拱高0.4 m, 微膜宽2 m, 膜拉伸压实, 防止大风揭开薄膜。

4.1.5 规范管理

(1) 播种后至二叶期以保湿保温为主, 不揭膜; (2) 二叶一心期开始揭开微膜两头换气、降温、降湿炼苗, 1~2 d后厢面喷施800倍液的敌克松或甲霜铜防治立枯病, 后用15%的多效唑1 000倍液喷施以促根壮苗、抗旱, 操作结束盖膜时仍将膜两头拱开, 秧厢较长的, 可在两边每隔2~3 m对拱开窗, 以通气、降温、保湿抗旱, 保持膜内水汽的循环, 防止大雨淋湿厢面而引发生理性立枯病的发生, 拱膜的管理直至栽秧前1 d才能取走; (3) 三叶一心后的管理上, 一是在厢面发白, 早晨叶片仍有卷曲时, 就用清粪水浇灌, 以浸湿4 cm左右深的土壤为宜, 因腐熟的人蓄粪水含有大量的腐殖酸和有机质利于调酸保墒, 但不能饱灌, 更不能用清水饱灌; (4)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分别用吡虫灵、敌杀死和三环唑防治蚜虫、飞虱、螟虫和稻瘟病; (5) 拔秧前1 d浇一次足水, 利于起苗少伤根, 并带土、带药, 抢时早栽。

4.2 宽行密株, 抓好大田管理

4.2.1 科学施肥

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 每667 m2用水稻专用复合肥总肥量40~45 kg, 基肥、苗肥、壮秆肥和穗肥的施用比例为4∶3∶2∶1。移栽返青后每667 m2用速效肥碳酸氢铵15 kg作追肥, 能比尿素或复合肥提早见效4~6 d (尿素或复合肥要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化) , 利于促进低位分蘖的早生快发, 形成多叶大分蘖。

4.2.2 抢时早栽、宽行密株

小春收获后抢时整田栽秧, 建华乡要求在6月5日前移栽结束为好。一般行株距为 (27~30) cm× (13~17) cm, 每667 m2 1.6万丛左右, 每丛插2~3棵主茎苗, 每667 m2基本苗12.5万~14万株。匀株浅插, 注重质量, 靠基本苗和第1次分蘖增加大穗的比重。试验表明, 在同等条件下, 不同品种的主茎和第1节位分蘖结实粒数在180~320粒, 第2次分蘖和第二、三节位的分蘖在120~230粒, 分蘖次数越到后和节位越高, 结实粒数越低, 甚至成为无效分蘖。

4.2.3 科学管水

坚持“浅水栽秧, 薄水分蘖, 够苗晒 (晾) 田”的原则。每667 m2苗数达到23万左右时开始排水晒田, 控制分蘖再发, 促长多叶大分蘖、壮杆、壮根, 提高土壤透气性。长势弱、沙质田以迟晒、晾田、湿润灌溉为主;基本苗足、长势旺、施肥水平高和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粘壤土田块根据情况早晒、重晒;孕穗期足水灌溉, 避免影响减数分裂, 减少空、瘪粒;齐穗后湿润`灌溉壮籽防早衰, 蜡熟末期适时断水。

4.2.4 抓好病虫草防治

杂交中稻直播栽培技术 篇7

一、技术背景

四川盆地东南部浅丘平坝河谷地区现有冬水 (闲) 田2 000万亩 (含重庆市) 左右, 其中, “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800万亩左右。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等教学、科研单位及农技推广部门, 开展了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研究, 筛选出强再生力品种, 对再生稻的生态及高产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提出了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宽窄行栽培、重底早追、防治病虫、施促芽肥、喷施“920”等基本技术, 对指导再生稻生产, 增加稻谷产量起到了较大作用。然而, 再生稻仍然存在产量低、年度和地区间不平衡等技术问题。为此, 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于2001~2008年继续开展了杂交中稻的库源结构与再生力关系, 及其高产稳产技术的研究。根据最新研究结果, 并结合川东南冬水田地区的生态、生产条件, 研究集成了“川东南冬水 (闲) 田区‘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

二、基本原理

“杂交中稻—再生稻”是一个高产高效系统, “头季稻群体质量高、再生稻发苗多、再生稻安全齐穗”是该系统获得高产的重要基础。相应的技术原理:一是通过再生力鉴定方法确定强再生力品种运用;二是头季稻要适当稀植, 通过健壮个体提高群体质量;三是施粒芽肥并用培育壮芽, 为多发苗创造条件;四是通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确定粒芽肥施用量。

三、实施效果

2007年在川南的泸县、合江、纳溪、隆昌、富顺、荣县、翠屏7个县 (区) 进行了示范, 头季稻、再生稻平均产量分别为617.9kg/亩和156.1kg/亩, 比非项目区分别增产17.7%和40.6%, 平均增收240.3元/亩。辐射区面积105万亩, 头季稻、再生稻平均产量分别为572.4kg/亩和136.4kg/亩, 比非项目区分别增产11.3%和30.1%, 平均增收160.7元/亩, 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四、适宜区域

本技术适用于川东南海拔350m以下浅丘、河谷冬水 (闲) 田。未来5年每年推广400万亩, 累计推广2 000万亩, 两季亩增产稻谷150kg, 亩增收250元。累计增产稻谷300万t, 增收50亿元。

五、技术规程

1. 品种选择

选择头季稻产量高且抽穗开花期耐高温的强再生力杂交组合。目前生产上以II优602、准两优1102、冈优1577、特优航1号、B优827等组合为主栽品种, 另以川香858、Ⅱ优498、内香2550、宜香优1577、宜香优2292等为搭配品种。

2. 育秧技术

(1) 旱育秧的育苗技术 (1) 苗床准备:苗床地应选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水源方便的蔬菜地。苗床用地要固定, 有利于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每亩本田需净播种面积15~20m2。播种前按1m2苗床地施入5~10kg腐熟人畜粪水培肥土壤。 (2) 整地作厢:在播种前2~3天选晴天, 按1.8m开厢, 厢宽1.2~1.3m, 走道宽0.5~0.6m, 厢高5~10cm, 厢长不超过15m。要求苗床表面平整、土细、无杂草。同时把走道中的床土取出用谷筛过筛, 集中堆放, 盖种备用。 (3) 播种期:常年日平均气温稳定在8~10℃时即可播种。一般比当地湿润育秧高产正常播种期提早10~15天播种为宜, 再生稻适宜区为2月下旬, 再生稻次适宜区为2月底3月初。 (4) 播种量:每亩本田用种1kg。 (5) 种子处理:浸种前晒种1~2天。播种前将稻种浸种8~10小时, 捞起沥干后按1kg稻种用旱育保姆350g拌种, 拌种时要求拌匀, 要让旱育保姆完全粘附于种子表面, 以保证药效。 (6) 播种:拌种后应及时播种。播种前, 将床土浇水达饱和状态, 按1m2撒播150~160g, 撒种要求均匀。播种后用细床土盖种, 并将床土浇透水, 如发现种子露出, 再用细床土补盖。最后用“旱秧净”或其它旱育秧专用除草剂对水喷雾并按水田地膜育秧方法盖膜。 (7) 防鼠:播种前2~3天和播种后, 在苗床周围摆放灭鼠药。

(2) 苗床管理 (1) 出苗期:播种至出苗重点是保温保湿, 一般不揭膜, 苗床干燥应补水。 (2) 一叶期:控温保湿, 防止高温烧苗。当膜内温度超过25℃时, 应打开两头降温。苗床土失水发白, 可适量喷水。若苗床露出谷种, 还应用细床土补盖种1次。 (3) 二叶期:重点是通风炼苗, 控水防病。膜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 晴天适当开膜降温降湿, 苗床应保持干燥, 即使苗床出现龟裂现象, 只要叶片不卷筒, 就不必浇水。秧苗长到1.5~2.0叶时, 用稀释1 000倍“敌克松”溶液喷施苗床, 防止立枯病。 (4) 三叶期:保湿降温、施肥促蘖、炼苗控高。当秧苗长到2.5叶时, 1m2苗床土用尿素15~20g、氯化钾10g对水3kg均匀施雾或泼施, 施用后必须立刻用清水洗苗, 防止肥料灼伤秧苗。也可用猪粪水对尿素泼施。 (5) 四叶以后:除雨天外, 应注意通风炼苗, 先是日揭夜盖, 后逐步过渡到全天揭膜炼苗, 以适应外界环境, 增强抗逆能力。但不能让雨淋苗床, 以防秧苗徒长。

(3) 地膜湿润育秧土壤肥力较高的高产稻田且生育期不是太长 (比汕优63±3天) 的品种, 以采用地膜湿润育秧为佳。育秧方法按湿润育秧方法。

3. 头季稻高产栽培技术

(1) 适时移栽常年日平均气温达到14~15℃, 4叶左右即可移栽, 适宜区在4月上中旬。

(2) 栽秧方式根据稻田肥力水平在三角形栽培法和超稀植栽培法中任选一种。

(3) 三角形栽培法中下等肥力田, 按 (34~45) cm× (34~45) cm规格的双三角形方式栽培, 其中小三角形是边长为8~10cm的等边三角形, 每穴栽单株。即每亩栽秧5 000~6 000穴, 每穴栽3株呈等边三角形 (如下图所示) 。

(4) 超稀植栽培法大肥田, 按33cm×33cm规格, 每亩栽6 000穴, 每穴栽1株。中上等肥力稻田, 按30cm×23cm, 每穴栽2株。中下等肥力稻田, 按30cm×20cm, 每穴栽2株。

(5) 配方施肥水稻超高产栽培要达到高产目标, 其施肥必须做到配方施肥。 (1) 施肥总量:每亩施纯氮12~14kg, 过磷酸钙50~70kg, 氯化钾10~12kg (或等量的其它钾肥) 。 (2) 推荐施肥 (农家肥为主) :每亩施人畜粪水1 500~2 000kg、土杂肥 (以草木灰为主) 500kg、尿素10kg作底肥。栽秧后7~10天, 亩追施尿素7~10kg。 (3) 推荐施肥 (化肥为主) :每亩施含氮量13%~15%尿素型复混肥 (BB肥) 50kg作底肥。栽秧后7~10天, 亩施尿素10~15kg。

(6) 病虫防治技术水稻生育期间及时作好稻蓟马、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稻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具体防治时间以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为准。要选择低残农药, 不超标准施用。根据多年生产实际, 稻螟虫与纹枯病一般要防治2次。第一次的防治适期在最高苗期前后, 防治稻螟虫亩用杀虫双水剂0.25~0.5kg对水75kg喷雾;防治纹枯病亩用井岗霉素2包对水75kg喷雾。第二次防治适期在孕穗期前后, 防治方法与第一次相同。注意施药时田间应保持一定水层。

4. 再生稻关键技术

(1) 早施重施促芽肥育壮芽头季稻齐穗期施粒芽肥 (尿素) 15~20kg/亩, 但应根据头季稻抽穗期的长势看苗决定施与不施或施多施少。对长势旺、稻株含氮量高的田块应少施或不施;反之则多施。其中头季稻着粒数较多的品种要求促芽肥施用量多而早。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日本生产的叶绿素测定仪, 测定剑片上1/3、中部和下部1/3处的SPAD值, 并取平均值, 如果叶片SPAD值达到或超过47.1, 可以不施促芽肥。

(2) 见芽收割头季稻促发苗头季稻完熟期是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收割头季稻的适宜时期, 休眠芽开始破鞘现青是确定适期收割头季稻的最好方法, 它较之以籽粒成熟度确定头季稻收割期更方便、准确, 而且可缓解高温伏旱对发苗的影响。

(3) 高留稻桩确保安全齐穗川东南气候特殊, 早春温度回升快, 秋季低温来临早, 再生稻要高产稳产必须以穗数多取胜,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高留稻桩。生产上一般要求留桩33~40cm, 保证在9月10日前齐穗开花, 结实率稳定在80%以上。

上一篇:降解菌筛选下一篇:肋骨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