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

2024-08-20

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精选8篇)

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 篇1

秦优10号系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配制的三系杂交油菜品种, 2006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国审油2006003) , 适宜在长江下游的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区的油菜主产区种植[1,2,3]。该品种是近几年来淮安市油菜种植上苗头较好的品种, 通过几年的种植推广, 目前全市种植面积4 000 hm2, 占全市总面积的20%左右, 从2006年引进种植以来, 表现出较好的稳产性和丰产性。

1 种植表现

该品种为甘蓝型双低油菜半冬性质不育三系杂交种。在市县种植全生育期约230 d, 熟期与秦优7号相当。幼苗半直立, 叶片大、较薄, 生长势强, 春发快, 茎杆粗壮。株高170~180 cm, 分枝部位40 cm左右, 匀生分枝, 一次有效分枝数10~12个, 二次有效分枝7~9个, 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400~500个, 每角粒数20~25粒, 千粒重3.5 g, 籽粒黑色, 成熟时色泽黄亮, 品质优良。据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该品种平均芥酸含量0.24%, 硫甙含量28.56μmo L/g, 含油量42.76%, 属双低优质杂交油菜[4]。2006年秋, 淮安市引进种植200 hm2, 通过优化栽培, 平均产量3 075 kg/hm2, 高产田块达3 750 kg/hm2, 2007年秋, 平均产量2 880 kg/hm2, 比秦优7号增产12%, 表现为产量高、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

2 高产栽培技术

淮安地区地处种植油菜的北沿, 每年冬天冻害普度发生, 培育壮苗是菜苗安全越冬的基本条件, 也是油菜丰产的基础。

2.1 直播定苗

9月底至10月初大田施45%复合肥750 kg/hm2、尿素150 kg/hm2、硼砂7.5~15.0 kg/hm2, 结合耕翻施入土中, 开沟做畦, 畦面呈龟背式, 宽度3.0~4.5 m均可, 开好内外“三沟”, 达到旱能抗、涝能降的要求。用种量为4.5 kg/hm2左右, 要保证适宜的墒情, 确保一播全苗, 要及时间苗, 分2次进行, 第1次于2片真叶时梳理窝堆苗、拥挤苗、密集苗, 第2次在4~5片真叶时按留苗20株/m2左右, 均匀分布, 去坏苗留好苗、去弱苗留壮苗, 干旱时要浇水补墒增墒[5]。

2.2 育苗移栽

2.2.1 育苗。

9月上旬选择最近1~2年内未栽种过十字花科作物、附近靠近水源、能排能浇、管理方便的田块作为油菜的苗床, 按大田1/5留足苗床, 做成1.3 m宽的畦面, 畦沟宽30 cm, 苗床施腐熟农家肥30~45 t/hm2、高浓度复合肥 (15-15-15) 750 kg/hm2, 撒施后浅旋入土。9月中旬, 苗床用油菜种子6.0~7.5 kg/hm2均匀撒播。若遇旱, 播种的前一天浇水, 第2天浅旋耕后播种。播后浅盖籽, 深度0.5~1.0 cm, 确保一播全苗。出苗后及时拔去堆子苗, 达到苗不挤苗;1片真叶时保持苗距3.0~6.5 cm, 达到叶不搭叶。三叶期定苗, 苗距8.0~9.5 cm, 留苗110~130株/m2。三叶期苗床用15%多效唑750~1 200 g/hm2对水750 kg喷雾。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及蚜虫等。移栽前5~7 d, 苗床用碳酸氢铵120~150 kg/hm2作送嫁肥。移栽的前一天浇足起身水。

2.2.2 移栽。

10月上中旬大田施农家肥22.5 t/hm2和含硫、硼高浓度复合肥750 kg/hm2, 结合耕翻施入土中。若复合肥中不含硼, 则施硼砂7.5~15.0 kg/hm2。开沟做畦, 畦面呈龟背式, 宽度3.0~4.5 m均可。开好内外三沟, 达到旱能抗、涝能降的要求。10月中下旬, 苗龄30~35 d, 苗高20 cm左右时移栽, 行距40 cm, 株距18.5 cm, 确保实栽12.0万~13.5万株/hm2。大小苗需要分开移栽。栽时浇足活棵水, 清理好内外三沟。

2.3 大田管理

淮安地区每年种植移栽期间不利天气较多, 在11月上旬应注意及时地查苗补缺, 确保种植密度。11月10—15日前后, 用15%多效唑750~1 200 g/hm2对水600~750 kg喷雾, 11月中旬施碳酸氢铵75~150 kg/hm2促小苗、捉黄塘, 促进平衡生长。12月中下旬施农家肥15 t/hm2或尿素12.5~150.0 kg/hm2, 春后施尿素150.0~187.5 kg/hm2, 开花前施尿素45 kg/hm2左右。在冬前开沟的基础上, 春后要及时清理三沟, 保持排灌畅通, 防止雨后受渍, 以利根系生长。移栽成活后或直播定苗后, 要抓紧晴天中耕松土, 以利降湿、通气、增温, 增强土壤供肥能力, 促进根系发展。中耕时, 行间深, 根旁浅, 并进行除草和培土壅蔸, 增强抗寒防倒能力, 增强根颈不定根的发生。一般可中耕培土2~3次[6]。由于淮安市越冬期油菜冻害较易发生, 所以越冬期间注意培土壅根, 覆盖稻草防冻。

2.4 病虫草害防治

淮安市油菜主要病虫害为“两病一虫”, 分别为病毒病、菌核病、蚜虫, 应注意及时防治。菌核病可选用菌核净、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或复配剂之一于初花期至盛花期用药防治, 发病重的用药2~3次, 时间间隔为7~10 d, 用药时可结合加入叶面肥, 防早衰。油菜田可结合中耕进行除草, 春后也可用化学方法防治杂草。

2.5 适期收获

油菜终花后25~30 d、全田有2/3角果呈现淡黄色、主轴中部角果的种子呈该品种固有色泽时, 抢晴天收获, 确保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周宇, 车艳波, 程枫叶.沿海旱作地区双低油菜秦优10号超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8) :72-73.

[2]吴文花, 胡锡国, 李斌.秦优10号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1 (5) :132-133.

[3]唐永晖, 滕振勇, 陆佩兰.油菜新品种“秦优10号”引进试种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 2011 (1) :39-41.

[4]张存銮, 张丽林.高产优质杂交油菜“秦优10号”[J].上海农业科技, 2009 (6) :81.

[5]李英, 陈进, 谌国鹏.双低油菜秦优10号试验示范及栽培技术要点[J].汉中科技, 2009 (6) :21-22.

[6]蔡琴.秦优10号油菜优化栽培及需注意问题的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 2009 (4) :235-236.

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 篇2

关键词: 油菜;秦油88;选育;制种技术;高产;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4.3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3-0099-03

油菜是产油效率较高的油料作物之一,菜油占国产植物油产量的50%以上[1],在我国食用油供给中占有重要地位。油菜根系发达,能分泌有机酸溶解土壤难溶磷,同时生长阶段的落叶等可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是种地和养地相结合的作物,也是其他作物的良好前作[2]。同时,与其他油料作物相比,我国油菜主要作为冬季作物种植,可以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减少与粮食作物争地矛盾。因此,在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提高油菜单位面积种植效益、进一步提高油菜生产能力,既对保障我国食用油的供应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农作资源,促进我国作物生产可持续性发展。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应用“油菜高油种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杂优利用模式育成的秦油88油菜新品种,分别于2013、2014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和陕西省审定,适宜黄淮流域冬油菜区栽培种植。该品种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油菜区试,平均产量达3 946.5 kg/hm2,含油量48.44%,均名列第1,成为陕西省关中灌区有品种试验以来,单位面积产量、产油量和含油量均最高的品种。该品种高产、高油、优质、秆硬、抗倒,适合机械化收获,对促进适宜生态区油菜种植增产增收意义重大。为了充分发挥秦油88的优势,研究制定出1套适宜秦油88的制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以期达到良种良法相配套。

1 品种选育及特征特性

1.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996年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核不育系5012A与自育的双低优良品系O1304杂交,F1套袋自交,从F2选不育株与可育株兄妹交,后连续兄妹交育成核不育系02N305。2004年用该不育系与自育的双低优良株系加219作杂交,经连续单株选择与双低品质选择相结合,并连续单株定向选择高含油量。于2006年育成双低优良品系Cy1328。2008年对Cy1328利用化学杀雄技术诱导雄性不育,于2008年育成诱导雄性不育系YD2013A。

1983年用加拿大双低材料Tower与自育的优良品种7211杂交,于1989年育成双低新品系7792-95。同年用7792-95与经多代系选育成的具有早熟中杆的772杂交,翌年又用772回交,随后在多年自交选育中将田间性状选择与室内品质选择相结合,并定向选择高含油量,于2002年育成双低优良品系Y249。将秦油2号恢复系垦C1在放任授粉条件下,连续单株定向选择,并从2001年起分别在春油菜区和大荔冬油菜区交替播种,进行生态育种,于2002年育成双低春垦C1。2003年春用春垦C1与Y249杂交,经连续多代田间单株选择与室内品质选择相结合,定向选育高含油量,于2008年育成双低优良品系Cy1168。

秦优88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2008年育成的高油双低优质油菜杂交种,其组合为:双低诱导型不育系YD2013A×授粉系CY1168。参加2012、2013年国家油菜区试,2年平均产量3 367.5 kg/hm2,比对照提高2.66%;2年平均产油量1 560.0 kg/hm2,比对照提高12.07%,2年22个试验点中,19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比例86.36%。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油菜病害与抗病性课题组进行菌核病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2012年为低感,2013年为低感。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表明:芥酸含量0.05%,油饼中硫苷含量18.65 μmol/g,含油量46.37%。2013年参加国家油菜黄淮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537 kg/hm2,比对照提高2.77%;平均产油量1 623.15 kg/hm2,比对照提高11.65%。该品种于2013年通过国家黄淮区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13022),于2014年通过陕西省审定(审定编号:陕审油2014005)。

1.2 品种特征特性

本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子叶肾脏形,裂叶,叶色绿,叶缘浅锯齿状,角果成熟微紫色。国家区试平均株高174.77 cm,一次有效分枝数7.7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53.8个,角果粒数23.1粒,千粒质量3.17 g,种子黄褐色。

1.3 生物学特征

本品种呈弱冬性,在陕西关中东部秋播全生育期242 d左右。长势强,耐肥,杆硬抗倒,较耐菌核病,轻感病毒病。

1.4 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

本品种适宜在黄淮流域及类似生态冬油菜区域种植,一般产量约3 000 kg/hm2,高产田可达3 750 kg/hm2。

1.5 品种主要优点、缺陷、风险等及防范措施

本品种优点为产油量高,豐产性较好,品质达双低标准,抗倒性强,适宜机械化收获,熟期一般;缺点是低感菌核病,因此在生产中要注意防治菌核病。

2 秦油88制种技术

2.1 安全隔离

化学杂交制种应设有1 500 m左右的安全隔离区。隔离区范围内不得种植非父本油菜品种和十字花科收籽蔬菜作物,前茬应为非十字花科作物。一经发现有非父本的自生油菜和上述蔬菜作物,均应及时彻底清除。

nlc202309040926

2.2 适宜的行比

合理的行比是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证明,在花期相遇好、花粉量充足的条件下,冬油菜区父母本行比应为2 ∶2,行距40 cm;父本的种植密度为9.75万~12.75万株/hm2,而母本的种植密度应适当增大,一般按12.75万~17.25万株/hm2密度留苗。

2.3 种植标志作物

在母本行地头点种非油菜标志作物,如点种小麦或玉米等,有利去杂化杀。

2.4 去杂去劣

抓住能显现亲本典型性状的关键生育时期,把不符合亲本典型特征的杂株除去。如越冬期、蕾薹期可按照叶色和苗相进行。对于母本行中个别杀雄不彻底植株的花枝应在初花期去除。

2.5 调节花期

父母本花期能否相遇良好,直接关系到杂交制种产量的高低。研究证明,SX-1能使油菜的花期推迟2~4 d,因此在选择强优势组合时,最好使母本花期比父本花期提前3~4 d。如不能相遇可采用父本打薹的措施,延迟其父本花期。

2.6 药械准备

提前准备好喷雾器(性能良好、清洗干净、无滴漏)和专用塑料防护罩及喷头,杂交剂SX-1由陕西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统一监制配发。

2.7 专业队组建

由于化杀制种喷药技术性较强,各制种公司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提前组建专业队,喷前做好技术培训。

2.8 母本杀雄

把握好SX-1的喷施时期和方式,实行低剂量2次喷药。在油菜薹高20~25 cm且主花序最大花蕾长度2 mm时第1次施药,喷施浓度为6.5 mg/kg;喷后3~4 d打掉主薹和倒1~2分枝;第1次施药后11~14 d进行第2次施药,喷施浓度为7.0~7.5 mg/kg。冬油菜区每次用药剂量为 210~225 kg/hm2。

2.9 辅助授粉

辅助授粉是提高制种产量的重要措施,一般在初花至盛花期于晴天或多云无风的10:00至12:00,用绳拉或缠有布条的拨竿将父本花粉赶落到母本柱头上。也可按照制种田放蜂的技术要求适量放蜂,并于父本近终花时及时撤走。

2.10 适期收获

当母本角果有80%左右黄熟时父母本分别收获、堆垛、脱粒,防止混杂。

3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3.1 播前准备

油菜的播前准备工作是保证油菜出苗整齐一致和优质高产的基础,对油菜生产意义重大,一般包括地块的选择、土壤整耕、科学施肥等环节。因油菜种子籽粒较小,顶土能力差,所以通过土壤耕整,使其达到“深、细、碎、平、墒、净、肥、匀”,上虚下实的待播状态。

3.1.1 地块选择 为了保证品种的双低优质品质,防止混杂和减少病虫危害,应选择前茬为非十字花科作物的中上等肥力田块,集中连片种植。

3.1.2 土地耕整 旱地土壤耕作应采取“浅耕灭茬防径流,提早旋耕多蓄墒,合口过伏保底墒,雨后耙磨少跑墒,播前细整保口墒”等技术环节,提倡复式作业,尽量减少作业层次,已达到蓄水保墒、伏雨冬春用之目的。稻田耕作的要求是:及早排水,适时翻耕晒垄,平整土地,开沟作畦,播种或移栽前化学除草。

3.1.3 科学施肥 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施好硼肥。油菜属喜磷作物,缺硼又会导致花而不实症,所以一定要重视磷肥和硼肥的施用。若产量达200~250 kg/hm2,一般需施纯氮180~210 kg/hm2;磷肥用量可按氮肥量的一半施用;缺钾地区要适当补施钾肥;硼肥可施硼砂7.5~11.25 kg/hm2作基肥或将高效速溶硼肥在蕾薹期分2次喷施。

3.2 适期播种、移栽

适期播种、移栽是保证油菜发芽迅速、苗齐苗全、冬前健壮,安全越冬,春发稳长、经济性状发育良好的必要条件,也是调节油菜生长发育,增强抗逆性,夺取油菜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秦油88的适播期是当旬平均气温下降到18~19 ℃或冬前>0 ℃有效积温达900 ℃时的始期为直播适期,一般在9月中下旬。育苗移栽苗床播期比直播提前7~10 d,苗龄30 d左右即可移栽。播种过早,可能出现冬旺,抽薹早花;反之,菜苗太小,二者均不利于安全过冬。

3.3 田间管理

3.3.1 合理密植、培育壮苗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土壤质地、肥力、播期、气候及耕作制度灵活掌握,综合考虑,确定留苗密度。应使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粒质量4个产量因素的矛盾得到协调统一,以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养分的吸收运转力和群体生产力。3~4叶期要适时间、定苗,或用播量控制留苗密度,注意拔除株间杂草,浅锄松土保墒。水肥地留苗密度18万~21万株/hm2,旱、薄地和晚播田留苗22.5万~30.0万株/hm2。

3.3.2 适时中耕 中耕松土能改善土壤通气状况,调节土壤湿度,在雨后浅中耕可保墒防旱,在湿度大时深中耕可散墒提温,同时还可除草清行,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油菜发根发棵。直播田在定苗后、移栽田在成活返青后及时进行第1次浅中耕,促根又促叶,这次要浅锄,主要是锄松根部周围的土壤,使根部通气良好,加速新根生长。春季气温回升到3 ℃以上时,可及时浅耕松土清心。

3.3.3 防冻保苗 黄淮区域的气候特点决定了该区域油菜栽培中关键的措施之一就是防冻保苗,在培育壮苗的基础上还必须采取防冻措施,确保菜苗过冬。旱田油菜通过培土可以使油菜与干燥寒冷的空气接触面减少,也减少根茎的水分蒸发,把油菜的缩茎段保护在土层或覆盖物之中,温度变化小。早灌越冬水,因为冬季干旱,油菜需水,同时灌水后土壤含水量高,能平抑地温,防冻保苗。水田可以在油菜5~6叶期,喷施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 kg/hm2,防止高脚苗,培育壮苗,提高后期的抗寒、抗旱、抗倒能力。

3.4 防治虫害

nlc202309040926

3.4.1 油菜不同生育期的主要害虫 油菜出苗期:以蟋蟀、蝼蛄、金针虫、蛴螬、地老虎,沙潜(网目拟地甲)等地下害虫为主。冬前苗期:以菜粉蝶、芜菁叶蜂、跳甲和蚜虫为主。春季油菜返青至蕾苔期:以油菜茎象甲和跳甲为主。油菜花前至成熟期:以蚜虫、小菜蛾、潜叶蝇为主。

3.4.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要彻底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以杜绝和减少虫源。如有灌水条件要适时早灌返青现蕾水,使部分越冬害虫被泥桨或水淹致死,该措施尤其对跳甲、茎象甲及蚜虫防效较好。

(2)化学防治:必须适时适量,科学配药施药,以降低害虫抗药性,提高用药效果。防治地下害虫:播前可用3%氯唑磷颗粒剂拌细干土撒施,然后耙耱整地,对沙潜、金针虫和蛴螬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毒饵诱杀,将50%辛硫磷乳油或90%敌百虫晶体粉剂分别以饵料量6%、1%、1%的剂量拌成毒饵,拌时先用适量水将农药稀释,然后撒在炒香的麦麸、豆饼或玉米碎粒等饵料上搅匀,堆闷2~4 h即成,在傍晚撒于田间或垄上,撒成小堆或条带状,用量22.5~37.5 kg/hm2,可有效地诱杀蝼蛄、蟋蟀等地下害虫。药剂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于傍晚喷施,用量450 kg/hm2对防治幼苗期的沙潜及地老虎二龄以下幼虫效果较好。

防治油菜茎象甲:在冬前10月中旬可结合对菜粉蝶等其他害虫的防治喷药,以消灭部分越夏成虫。春季必须抓住越冬成虫出土活动的关键时期在产卵前消灭,即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油菜返青起苔期)进行喷药防治,各地可因地形、气候差异具体掌握最佳防治时期。第1次喷药防治后,根据虫情隔1周可再喷1~2次。每次喷药液450 kg/hm2,常用药剂及浓度为:20%氰戊菊酯、20%丰收菊酯或48%毒死蜱乳油1 000~1 500倍液。若防治错过时机或防治不力,成虫已产卵于茎髓,则可用菜油或废机油与40%久效磷乳油或氧乐果乳油按3 ∶1混合,并用棉球蘸药液均匀涂于产卵孔下方薹上,防效较好。其他害虫的防治:在害虫初发期及盛发期用高效氯氰菊酯、氧乐菊酯或氰·辛乳油1 500倍液450 kg/hm2 喷雾,对各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3%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 450 kg/hm2 防治,对于小菜蛾用2%的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450 kg/hm2防治和其他药物交换使用效果更佳。另外对于潜叶蝇成虫可采用3%红糖水加0.5%敌百虫可湿性粉剂在油菜田间点喷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3.5 防治病害

油菜品种秦油88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霜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的防治方法:(1)水旱轮作,减少病源量;(2)用10%的盐水选种,剔除病籽和菌核;(3)清理三沟,排水防渍,降低湿度;(4)摘除老、黄、病叶;(5)药剂防治,在苗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防治霜霉病,初花期用500~1 000倍液防治菌核病,每隔7 d 1次,连续 2~3次,每次喷药液450 kg/hm2;防治菌核病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0.45~0.60 kg/hm2,或2%宁南霉素水剂800倍液450~600 kg/hm2喷雾防治,均匀喷到植株各部位。油菜花期是最易感病期,也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关键时期。当病茎株率达1%以上或病叶株率达10%以上时,须及时施药防治。667 m2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450~600 kg/hm2喷雾防治。

3.6 收获

3.6.1 人工收获 当油菜充分成熟,即全田约有80%左右的角果皮呈现淡黄色,主轴大部分角果籽粒呈现品种色泽时收获,收割后堆垛4 d左右促后熟,选晴天脱粒,并及时晾晒防止霉变。切忌割青,降低产量、含油量。

3.6.2 机械收获 油菜机械收获分为联合收获、分段收获2种方式。各地应根据油菜种植方式、气候条件、种植规模、田块大小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收获方式。联合收获对于直播油菜在适宜的收获时机可以获得较好的收获效果;分段收获对于移栽油菜能够获得稳定的低损失的收获效果。收获期多雨或有极端天气的地区,采用联合收获存在气候风险,采用分段收获安全性高;小规模、小田块直播或移栽油菜,采用联合收获更显便捷的优势,可优先选择。采用联合收获方式时,应在全田90%以上油菜角果外观颜色全部变黄色或褐色,完熟度基本一致的条件下进行。采用分段收获方式时,应在全田油菜70%~80%角果外观颜色呈黄绿或淡黄,种皮也由绿色转为红褐色,采用割晒机或人工进行割晒作业;将割倒的油菜就地晾晒后熟5~7 d(根据天气,晾晒时间可以再延长),成熟度达到95%后,用捡拾收获机进行捡拾、脱粒及清选作业。

4 讨论

目前国内外油菜育种科技发展的趋势是品种优质化和油菜生产的高效化。食用油菜生产要求在双低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油菜籽的品质,即高油酸低饱和脂肪酸和低亚麻酸品种。从含油量看,每增加3百分点,相当于提高了8%左右的油菜产量。各育种單位都十分重视高含油量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品种的选育, 先后育成了1批含油量50%左右或更高一些的优异种质材料,所以选育高含油量的品种已不是高不可攀。我国目前采用优质+杂优的技术路线选育高油、高产、优质、抗(耐)病的杂交油菜新品种,不仅能缓解我国食用植物油供需的突出矛盾,而且可为清洁的再生能源提供部分工业原料[3]。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培育的秦优88就是利用自有的化杀专利技术,育成的高油双低优质油菜杂交种。研究制定高效栽培技术具有必要性。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日益加速,农村人口快速下降,劳动力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的油菜栽培技术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情况,已不适应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需要。农户迫切需要作业工序简单、用工少、劳动强度小的高效、科学的栽培技术[4]。笔者从事高油高产油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多年,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1套适宜秦油88的高效栽培技术,基本实现了良种良法相配套。若能在油菜大田生产上确保这套制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的实施,可为该品种在适宜区种植实现高产高效提供技术保障。由于受到区域性和气候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应该因地制宜地改进。

参考文献:

[1]张 芳,程 勇,谷铁城,等. 我国油菜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4):15-22.

[2]刘文祥. 广南县油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EB/OL]. (2010-6-3).http:llwww.ynagri.gov.on/ws/gn/news6165/20100603/420620.shtml.

[3]王汉中.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2):300-302.

[4]田建华. 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育丛书——油菜[M]. 西安:三秦出版社,2014:128.

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 篇3

1 当地油菜发展概况

近年, 广西油菜生产发展较快, 20世纪50~60年代, 广西油菜种植面积大约为4.0万~5.34万hm2, 平均产量只有300kg/hm2~450kg/hm2;20世纪80年代种植面积增幅不大, 平均产量为750kg/hm2~900kg/hm2;90年代广西油菜生产发展迅猛, 1995年油菜种植面积达到20.4万hm2, 平均产量为1275kg/hm2, 部分县区平均产量达2250kg/hm2;21世纪以来油菜种植面积大约为6.8万hm2, 平均产量在1275kg/hm2~1500kg/hm2之间[1]。其中地处桂西北石山地区的南丹县, 位于云贵高原边缘, 为了提高耕地质量, 达到用地养地相结合, 冬种油菜已成为当地农民的种植习惯, 是当地第一大冬种生产作物。2001年南丹种植油菜约0.264万hm2, 产油菜约0.2737万t;2002~2005年种植面积均在0.33万hm2以上, 其中2005年种植0.39万hm2, 总产达到0.4427万t;2006年种植0.468万hm2, 总产达到0.4531万t;2007年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0.405万hm2) , 2008年种植0.47万hm2, 产量达0.455万t[2];2010年种植油菜0.33万hm2, 产油菜仔0.51万t;2011年种植0.227万hm2, 其中杂交油菜种植面积达到了0.0133万hm2, 油菜总产量达0.53万t, 实现产值2625.5万元, 农民从油菜种植中人均收入107元。现南丹县已将冬种油菜生产作为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点, 把油菜生产纳入该县的农业重点产业的建设。2010年该县通过油菜高产示范基地建设, 其中冬季双低杂交油菜平均产量为2646 kg/hm2, 每1kg油菜籽按5元, 油菜产值13230元/hm2, 增产46.5%, 每1hm2增加产值6150元,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效果明显。

2 南丹县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2.1 选择优良品种

双季稻田宜选择早熟品种, 直播油菜宜选择耐密植、抗病、抗倒性好的品种, 移栽油菜宜选择冬春双发、抗倒性强的品种;通过多年试验, 在南丹, 得油16号、宝油517、油研10号等品种适宜作为该地油菜高产示范区双低杂交油菜主推品种。

2.2 培育壮苗

根据双低杂交油菜品种的生育特性, 合理安排育苗时间, 播种时间为9月20~30日。育苗方法主要采取旱育保姆拌种旱育苗。播种量为每1m2苗床播3~4 g油菜种子, 大田用种量为100 g左右。育苗后及时做好苗床水肥管理和病虫草防治措施, 做到苗匀、苗壮。

2.3 合理密植

移栽前先将苗床淋一次水, 保证油菜苗在起苗时少断根, 多带泥。定植时按行距33 cm×25 cm进行挖穴栽植, 苗要栽正、栽匀, 然后淋足定根水, 7 d后及时查苗补苗, 确保全苗。

2.4 合理施肥

采取有机肥和无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施肥办法, 一般中等肥力的田块, 要获得3000kg/hm2产量需要施纯氮150~180kg/hm2;磷、钾肥用量可各按氮肥用量的1/2施用。油菜移栽后7~10 d, 用0.5%~1%尿素水溶液或沼气液或人畜粪尿等进行淋施作提苗肥, 有农家肥的可在油菜行间施放, 移栽后20~30 d, 用450~600 kg/hm2复合肥加30kg/hm2硼砂进行全田撒施, 油菜进入现蕾抽苔期需重施一次苔肥, 用沼气液或腐熟粪水22500~30000kg/hm2, 或碳酸氢铵300~450kg/hm2兑水淋施, 蕾期用硼砂1500~2250g/hm2兑水900kg/hm2喷施。油菜苗期既怕旱又怕渍, 遇到干旱以淋水或放半沟水润灌为好, 封行后保持湿润, 遇到干旱需及时沟灌, 灌水不浸过畦面;结荚后期雨水较多, 田间湿度大, 要注意排水。

2.5 科学防治病虫害

油菜虫害主要有:蚜虫、跳甲虫、菜青虫、芜青叶蜂、小菜蛾等, 可用敌敌畏等农药喷杀。主要病害有:猝倒病、菌核病、灰霉病等, 可用井冈霉素、多菌灵等农药防治。提倡使用微生物杀虫剂防治。

2.6 适时收获

在全田每株角果有70%~80%退绿现黄, 主茎中部角果呈黄色时趁晴收获。

3 科学发展南丹双低杂交油菜的几点建议

3.1 大力推广油菜新品种、新技术应用

重点推广优质高产双低杂交油菜品种, 可选用生育期为220d~230 d左右的晚熟品种作当家品种。大力推广育苗移栽、测土配方施肥、免耕栽培技术、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

3.2 加强农田基础建设

南丹县农田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差, 排灌溉功能较差。必须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

3.3 发展农民销售协会

帮助群众发展农民销售协会组织, 帮助群众解决销售难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

3.4 引导油菜加工企业向高新发展

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运作, 形成有效的运作方式, 不断提高群众积极性和经济收入。

3.5 延长油菜产业链

因地制宜地开展“油菜→食用菌 (凤尾菇) →肥料”等循环农业模式, 循环利用油菜废弃桔秆, 一可有效地解决大量废弃桔秆由于焚烧而造成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问题;二是采菌后的菌筒可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还田, 变废为宝;三是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南丹食用菌生产的栽培料都是从外地调入, 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四是进一步延长油菜的产业链, 增加经济效益, 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五是促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4,5]。

参考文献

[1]谭冠宁, 韦本辉, 李丽淑, 等.广西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广西农业科学, 2007, 38 (05) :582-584.

[2]吴平, 潘慧, 刘永贤, 等.广西石山地区油菜固定厢沟免耕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07) :174.

[3]石峰, 刘永贤, 罗先造, 等.南丹利用油菜、红高粱秸秆发展食用菌的前景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 (19) :119, 176.

[4]韩忠, 刘永贤, 覃丹宁.南丹县油菜、红高粱生物桔秆二次循环利用初探[J].

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 篇4

1 苗床选择

油菜苗床地应选择离水源较近的早熟水稻腾茬田, 或2年以上没有种植过油菜及十字花科作物的旱地, 要求土质疏松, 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苗床面积按苗床与大田1∶5配置。

2 苗床整地施肥

适墒耕整苗床, 播种前1d耙地并精细整地, 做到墒面土实, 无暗宕, 无大坷垃, 床平土细, 土肥均匀。为便于管理, 要开沟作畦, 实行三沟 (厢沟、围沟、腰沟) 配套。苗床做成沟厢式, 以厢宽2m、沟宽20cm、厢沟深15cm为宜。遇到干旱天气, 进行灌水或人工浇水造墒播种。结合整地施尿素187.5kg/hm2、三元复合肥 (15∶15∶15) 300kg/hm2和硼砂22.5 kg/hm2作面肥, 切忌施夹杂混有菜籽的场基土杂堆肥[3]。于移栽前1周, 看苗情施送嫁肥, 趁雨天撒施或浇施尿素75kg/hm2。

3 播种

育苗移栽一般为9月5~15日;直播栽培最佳播期为9月25~30日。大田备足优质种子1.5kg/hm2, 苗床地播种量为6.0~7.5kg/hm2, 大田直播播种量控制在3.0~4.5kg/hm2。为保证稀播匀播, 可掺细砂土或炒熟的商品菜籽, 与种子混匀后, 进行分厢定量人工均匀撒播, 播后盖1层薄细土, 也可以用播种机定量均匀条播。

4 苗床期管理

4.1 间苗定苗

苗床出苗后, 一至二叶期开始间苗2~3次, 疏理丛苗与拥挤苗。三叶一心期定苗, 定苗时应遵循“去弱留强, 去病留健, 去杂留纯”的原则, 拔除杂草、异生苗、弱小苗, 保留健壮苗。均匀留苗80株/m2左右。直播大田根据地力条件、播种期及出苗情况综合考虑种植密度, 一般留苗18.0~22.5万株/hm2。

4.2 化控

三叶期视苗情用150mg/kg多效唑750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施, 可抑制地上部生长, 培育矮壮苗。

4.3 及时防虫

主要防治蚜虫和菜青虫, 可用10%吡虫啉 (蚜实净) 150g/hm2对水喷施。

5 移栽

移栽苗龄控制在35d以内, 最多不超过40d。移栽苗素质目标为 (即壮苗标准) :苗高16~18cm, 绿叶6~7片, 根颈粗0.5~0.6cm, 直观叶色青绿, 无高脚, 叶片厚。

5.1 肥料运筹

按“足施基肥, 重施腊肥, 早施薹肥”为原则, 氮肥按基肥∶腊肥∶薹肥为5∶3∶2的比例合理运筹, 磷、钾、硼肥一次性基施。按氮∶磷∶钾的合理配比为2∶1∶1, 适当增施硼肥。施尿素150kg/hm2、三元复合肥 (15∶15∶15) 300kg/hm2和硼砂22.5kg/hm2。对于冷浸田块, 应增施15~30kg/hm2锌肥。

5.2 大田耕整

大田耕整2~3次, 结合耕整施腐熟的农家肥15t/hm2作底肥[4]。免耕移栽田提前7~10d施除草剂灭草。开好三沟, 沟土均匀覆盖厢面, 做到明水能排, 暗水能滤, 降低田间湿度, 增加土壤通气性, 促根下扎。

5.3 适时移栽

适时早栽, 要求10月底前移栽完, 不栽立冬苗。移栽时严把移栽质量关, 做到边起苗边移栽, 行要栽直, 根要栽稳, 棵要栽正。栽后及时浇施定根水或灌水, 切忌漫墒。遵循“肥田早栽宜稀, 瘦田迟栽宜稠”的原则, 一般移栽密度为行距33cm, 株距23~27cm, 栽植12万株/hm2左右。采用人工移栽, 尽量带土, 并浇定根水, 不栽隔夜苗。为确保商品菜籽的品质标准, 必须集中连片种植, 建立固定的商品生产基地, 积极鼓励发展订单生产, 实行区域化种植。为避免串粉, 在双低油菜和非优质油菜及其他十字花科作物之间, 设立800~1 000m隔离区。

6 越冬前管理

及时查苗补苗, 保证活棵全苗。油菜活棵后要疏松土层1~2次, 达到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 促进油菜生长的目的。防除禾本科杂草, 可用10.8%高效盖草能300~450m L/hm2对水600~750kg/hm2喷雾;防除阔叶型杂草, 可用50%高特克悬浮剂375~525m L/hm2对水600~750kg/hm2喷雾。优质油菜苗期生长快, 叶片嫩绿, 易遭虫害, 要注重蚜虫和菜青虫的防治。

7 越冬期管理

要达到单株绿叶数10~12片, 叶面积指数2.5~3.0的越冬苗目标, 应于越冬期进行1次培土壅根, 以提高土壤通气能力, 增强抗寒能力。1月下旬追施腊肥, 施尿素150kg/hm2。遇干旱天气, 特别在寒潮来临前要灌水防冻1次。

8 薹花期管理

春后雨水较多, 要保持三沟畅通, 明水能排, 暗渍能降。苔肥用量要视土壤条件、油菜长势而定, 一般施尿素75kg/hm2。及时抓好病虫草害防治, 严格控制禁用农药和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薹花期要加强防治菌核病, 在油菜初花期至盛花期用50%多菌灵2 250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2~3次, 喷药部位重点放在植株中下部茎叶, 兼治油菜霜霉病。同时结合防病, 可喷施1次2‰的磷酸二氢钾和3‰的硼砂水溶液。薹花期长势长相为生长稳健、分枝多、开花旺、无病害、不早衰, 叶面积指数为3.5~4.0。

9 适时收获

9.1 收获适期

油菜终花后30d左右, 当全株2/3角果呈黄绿色, 主花序基部角果呈枇杷黄色, 种皮变成品种固有黑褐色泽时, 为适宜收获期。此时应抢晴收获, 防止角果籽粒遇阴雨在田间霉烂发芽, 造成损失。机械收获要酌情适当推迟3~5d。

9.2 脱粒

收获后可在田间、荒 (坡) 地摊晒, 或运到场基堆垛后熟。3~5d后抢晴天脱粒, 晒干风净后及时入库, 商品菜籽含水量控制在10%以下。堆垛后要注意防水防渍防霉变;在收割、堆垛、脱粒过程中, 注意防止机械混杂或人为掺杂。

摘要:介绍了皖油27号的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包括苗床选择、苗床整地施肥、播种、苗床期管理、移栽、越冬前管理、越冬期管理、薹花期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 以为皖油27号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低杂交油菜,皖油27号,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峰, 余华胜, 石继权, 等.双低杂交油菜皖油27号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8 (10) :126-127.

[2]陶侠林.双低杂交油菜皖油27的特征特性和保优、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16) :3953-3954.

[3]王晓燕.油菜需肥规律及科学施肥[J].种业导刊, 2008 (7) :22-23.

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龙溪镇田坝村实施, 海拔820 m, 地势平坦向阳、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等, 前作水稻。

1.2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为油研50, 由贵州省油料研究所提供。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 小区面积20 m2 (5 m×4 m) , 重复间0.4 m, 小区间0.2 m, 设5个处理。 (1) 处理A:双株2000穴/667 m2, 移栽规格0.67 m×0.50 m; (2) 处理B:双株2500穴/667 m2, 移栽规格0.67 m×0.40 m; (3) 处理C:双株3000穴/667 m2, 移栽规格0.67 m×0.33 m; (4) 处理D:双株3500穴/667 m2, 移栽规格0.67 m×0.29 m; (5) 处理E (CK) :单株5000株/667 m2, 移栽规格0.67 m×0.20 m。

1.4 试验经过

9月8日播种, 采取“三精三一”的育苗技术播种;10月15日移栽, 叶龄6.5叶, 移栽时每667 m2施N、P、K、B油菜专用复合肥50 kg, 同时每667 m2施尿素5 kg对清粪水1200 kg淋窝, 促活棵定根;11月10日, 每667 m2施尿素10 kg对清粪水1400 kg作开盘肥, 同时中耕除草。翌年1月15日, 每667 m2施尿素12 kg、钾肥10 kg窝施作腊肥, 同时中耕除草雍土上行;3月1日, 每667 m2补施尿素5 kg作薹花肥。苗期防治菜青虫和蚜虫, 开盘期防治霜霉病, 花期防治菌核病各1次, 5月22日收割。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从表1中看出, 以处理C双株3000穴/667 m2 (6000株/667 m2) 产量最高161.0 kg/667 m2;其次是处理D双株3500穴/667 m2 (7000株/667 m2) 产量157.5 kg/667 m2;处理E (CK) 单株5000穴/667 m2产量153.3 kg/667 m2, 居第三;处理A双株2000穴/667 m2 (4000株/667 m2) 产量最低, 134.3 kg/667 m2;其次是处理B双株2500穴/667 m2 (5000株/667 m2) 产量为148.7 kg/667 m2。

2.2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 (表2) 表明, 杂交油菜双株不同密度栽培处理间, 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F值=8.294>F0.05=3.838、F0.01=7.006。经差异显著性分析, 从表3中看出, 处理C、D、E与处理A达极显著水平, A处理与处理B达显著水平, 处理B、C、D、E之间不显著。

2.3 生育期分析

从生育期记载表4中看出, 杂交油菜双株不同密度栽培方式, 生育期最大相差3 d, 以处理A最长250 d, 处理D最短247 d, 其它处理相差不大。

2.4 冬前苗势考查分析

从苗势考查表5中看出, 苗高处理D最高53.62 cm, 处理A最矮39.5 cm;总叶数和绿叶数处理E最多分别为10.6叶、10.0叶, 黄叶数处理D最多1.6叶;茎粗处理A最粗1.61 cm, 处理D最小1.28 cm;最大叶长宽处理A最大23.6 cm×18.7 cm, 处理D最小21.5 cm×17.6 cm;667 m2叶面积处理D最大1719.6 m2, 处理A最小534.4 m2;单株鲜重处理D最重239.0 g, 处理A最轻115.0 g;单株干重处理E最重25.6 g, 处理A最轻12.9 g。

2.5 经济性状分析

从经济性状考查表6中看出, 株高处理A最高195 cm, 处理E最矮189 cm;有效分枝处理E最高51 cm, 处理A最矮46 cm;主花序处理A最长73 cm, 处理E最短66 cm;一次有效分枝个数处理A最多9.1个, 处理D最少7.4个;单株角果数处理E最多478角, 处理D最少334角;角果粒数处理E最多22.0粒, 处理D最少18.2粒;千粒重各处理相同3.8 g;理论667 m2产量处理C最高169.8 kg, 处理A最低142.7 kg;实测667 m2产量处理C最高161.0 kg, 处理A最低134.3 kg。

3 小结

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 篇6

一、目前主要种植品种

1. 青杂2号(303)。

青杂2号(303)是继青杂一号(青油331)后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育成的又一高产优质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0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33天,亩产一般230~280千克,高产可达每亩300千克以上,比青油14号增产28%以上,抗性中等,耐寒性较强,轻感菌核病。适合海拔2800米以下的地区种植。

2. 青杂3号(E144)。

青杂3号属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春性特早熟杂交油菜品种,全生育期108天,比对照青油241早熟10天左右。株高146.0~151.0厘米,有效分枝部位21~25厘米,子叶呈心脏形,幼茎绿色,心叶绿色,无刺毛。抽苔前生长习性半直立。植株呈帚型,匀生分枝。属春性特早熟甘蓝型。平均亩产175~225千克,比对照青油241增产35%。抗旱、抗寒、抗倒伏性中等,轻感菌核病。

3. 青杂5号(305)。

青杂5号 (305) 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培育成的又一高产优质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于2006年9月14日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青海一般亩产260~280千克,高产可达每亩300千克以上,全生育期134天。品质达到国际双低标准,该品种耐旱、耐寒,抗菌核病、抗倒伏性较强。适合青海海拔2800米以下和甘肃、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无霜期较长的地区种植。

4. 青杂7号 (249) 。

由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培育的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7号”,为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比青杂3号早熟3天,含油量46.32%,品质达到国际双低标准。经过三年的生产试验,“青杂7号”在海拔2750~2950米一般亩产为220千克左右, 高产可以达到每亩260千克,亩产值在880元左右, 比青杂3号每亩增产14.4千克, 每亩增收57.6元。

二、主要栽培技术

根据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气候特点及杂交油菜的特征特性,在大田生产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栽培技术来夺取高产。突出“两早”--适时早播、尽早管理;巧施“三肥”--重施基肥、稳施薹肥、补施花肥;狠抓“三防”--防草害、防病虫害、防花而不实;适时收获。

1. 突出两早

(1)适时早播。在高海拔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3℃,表土层解冻4~5厘米时为适宜播种期,一般种植时间为3月中旬~下旬。这时早春温度低,气温回升慢,土壤水分和养分供应平衡,苗期长,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形成壮苗,使植株分枝多、角果多、粒重而形成高产。

(2)尽早管理。主要是指田间管理。一是播种后,土壤墒情不足时及早浇水抗旱保出苗。二是早间苗、定苗。在幼苗3~4片真叶时间、定苗。三是及早防病虫害。四是适时追肥。

(3)巧施三肥。杂交油菜的需肥量比较大,一般情况下生产50千克油菜籽需要纯N4.5千克,对N、P、K的吸收比例一般为5:2:3,对硼敏感。在各个生育期的需肥量也不尽相同,基肥使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70%左右,苗期追肥占15%,薹肥占15%。

(4)重施基肥。基肥亩施有机肥1.5吨,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硼砂2千克。或使用油菜配方肥。

(5)稳施薹肥。在间苗、定苗时结合松土除草施复合肥10千克,蕾薹期要施花肥,施尿素5千克。

(6)补施花肥。在油菜初花期亩施磷酸二氢钾0.1千克、硼砂0.2千克,对水50千克喷雾,可防止油菜植株早衰,增加籽粒千粒重。

2. 狠抓三防

(1)防草害。草害对油菜生产的危害较大,需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可进行人工中耕除草和用除草剂除草。中耕除草可结合间苗、定苗进行。常用的除草剂是播种前处理土壤的除草剂,如氟乐灵等防除禾本科杂草,使用48%氟乐灵150毫升/亩,对水40千克喷雾。在春耕时,随喷随耙混土,2天后再播种。

(2)防治病虫害。病害主要是菌核病,虫害主要有黄条跳甲、茎象甲、露尾甲、蚜虫、角野螟。

菌核病防治方法

防治菌核病,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农业防治:轮作倒茬;做好制种区的菌核病防治工作;选用抗病丰产杂交油菜品种;平衡施肥;合理密植,防止倒伏。

药剂防治:播种前用适乐时2.5%悬浮种衣剂按800~1000毫升/100千克种子包衣(每袋10毫升装包衣2袋油菜即可)。在现蕾期和初花期,用20%百-菌核净5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最好喷二次以上。

(3)油菜“三甲”(黄条条甲、露尾甲、茎象甲)的防治

播前拌种条播:利用锐胜70%可散性粉剂按500克/100千克种子进行播前拌种,防治黄条跳甲、茎龟象。

喷药防治:黄条跳甲、茎龟象于油菜苗期-抽薹前用黑光灯杀虫剂25~30毫升/亩或4.5%高效氯氢菊酯25~35毫升/亩,对水30~45千克喷雾。露尾甲在油菜开花前,成虫集中在杂草花上危害时,或大量成虫侵入油菜田而未产卵时,用4.5%高效氯氢菊酯25~35毫升/亩或2.5%敌杀死14~20毫升/亩,或黑光灯25~35毫升/亩,对水30~45千克喷雾防治,隔7~9天再喷一次。

(4)角野螟的防治

于油菜终花期开始用具有触杀、胃毒作用的拟除虫菊酯类的高效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功夫)、氟氯氰菊酯(保得)等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幼虫。每亩用高效氯氰菊酯25毫升+15毫升敌敌畏,对水50~75千克进行喷雾防治,隔7天进行第二次防治。

3. 防花而不实。油菜出现花而不实的症状,主要是土壤养分中缺乏硼素。

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 篇7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黔油12号属半冬性中迟熟类型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209 (直播) ~233d (育苗移栽) , 从出苗至现蕾基本营养生长期94~99d, 现蕾至成熟133~134d。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 约占生育期的40%, 现蕾至初花68~71d, 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主要共生期。从初花至终花27~29d, 花期较集中。终花至成熟34~38d。出苗时子叶心脏形, 幼苗生长习性为半匍匐, 叶色深绿, 腊粉较重, 叶片呈倒卵圆形, 叶柄着生1~3对护叶, 无柄叶半抱茎着生, 叶形呈尖三角形、较宽。根系属密生根系, 主根粗壮, 支根发达。成熟期株高约175cm、根茎粗6.5cm、一次有效分枝9~1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约450个、角粒数20粒左右、千粒重约4g。

1.2 品质性状

黔油12号为双低杂交油菜品种, 经贵州省理化测试研究中心测定表明, 其杂种1代芥酸含量0.5%, 饼含硫代葡萄糖苷25.2μmoL/g;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 其商品菜籽的芥酸含量0.64%、饼含硫代葡萄糖苷35.10μmoL/g、粗脂肪42.48%。黔油12号杂交种子及商品菜籽品质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符合黔西县双低杂交油菜产业化发展要求。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苗床准备

按苗床与本田1∶6的比例选足苗床地。选择肥沃、平坦、向阳、疏松、排灌方便 (最好是半沙半泥土质) 的地块作苗床。排水早、土质适合的稻田也可作苗床, 禁止使用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旱地作苗床, 以防止感染病害。碎土开厢, 苗床地1.67m开厢, 沟宽0.33m, 深0.27~0.33m。开厢后充分整细整平, 做到“细、平、实”、干湿适度。苗床翻地后, 施过磷酸钙375kg/hm2, 或复合肥750kg/hm2, 草木灰3 000~4 500kg/hm2, 腐熟圈肥15~30t/hm2, 加适量灰渣肥作底肥掺入土中与表土层拌合 (不要深施) 。

2.2 适期播种

育苗移栽, 播种期8月20~30日, 播种做到稀撒匀播, 将种子分厢定量, 并拌合适量草木灰或细泥沙均匀撒播。播后立即泼施清粪水3.75t/hm2, 并用作物秸秆覆盖苗床, 以保持苗床湿度和温度, 以利种子出苗整齐一致。

2.3 精管苗床

播种后3~5d及时检查种子发芽、插脚情况。在子叶即将平展前, 及时将覆盖物取走, 以防止形成高脚苗。出苗后及时用药物防治蟋蟀、蚂蚁、跳甲虫害等。苗床勤排灌, 干旱时用清水或清粪水抗旱, 保持苗床湿润, 确保全苗, 防止老苗;雨水多时注意理沟排水防渍。及时间苗定苗、除草。追肥宜早不宜迟, 追肥数量和次数根据幼苗生长情况确定, 一般追肥2次, 当幼苗有1片真叶时施追肥, 用清粪水3.75t/hm2与尿素15.0kg/hm2搅匀后施用。移栽前7~10d施送嫁肥, 用清粪水3.0t/hm2与尿素15kg/hm2搅匀后施用, 用0.4%硼砂溶液1.5kg/hm2喷施。

2.4 移栽

移栽田应于移栽前7d左右耕耙平整, 水田及早开沟排水, 降低土壤湿度。土壤干湿适度时翻耕, 深度15~20cm, 经两耕两耙或三耕三耙后整地碎土, 做到表土细碎平整, 干湿适度。开沟宜深, 以利排水。需起畦时注意低地高畦、高地低畦。底肥以有机肥为主, 注意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 平衡增施氮、磷、钾、硼肥, 一般施腐熟土杂粪或人畜粪15.0~30.0t/hm2, 氮磷钾复合肥600kg/hm2, 硼砂15.0~22.5kg/hm2。苗龄35~40d, 苗4叶1心至5叶1心时进行大田移栽。移栽前1d对苗床浇水1次, 以便用小铲取苗时, 多带土, 少伤根。按苗大小分类移栽, 做到苗正根直, 做到边取苗、边移栽, 用细泥土压紧根系。上等肥力田栽植7.5~10.5万株/hm2, 中下等肥力田栽植10.5~15.0万株/hm2。移栽时应注意:一是带土取苗。移栽前1d对苗床浇透水以便取苗, 取苗时多带土少伤根。二是分类取苗、分级移栽。按苗大小分类取苗, 分级移栽, 先栽大壮苗, 后栽小弱苗。三是栽苗做到行直根紧棵正, 泥土要压至最下叶着生处, 做到边起苗边移栽, 高脚苗的高脚部分要深栽入土, 水分过多的黏重土壤使用混合后的灰肥和细泥土压根栽植。四是栽后用清水或清粪水根施作定根水, 天气干旱应持续浇水直至成活。

2.5 大田管理

移栽成活后 (移栽后约15d) 进行第1次追肥, 用清粪12.0~24.0t/hm2, 加尿素90~120kg/hm2对清水浇施, 或用尿素75~105kg/hm2穴施 (宜降雨后进行) 。追肥结束后即进行中耕除草, 深度3~5cm。冬至前后重施追肥, 看苗追肥, 土瘦苗差应及时追肥, 用清粪水22.5~30.0t/hm2, 堆渣肥12.0~22.5t/hm2, 或腐熟油饼600~750kg/hm2, 或用尿素150~225kg/hm2穴施, 并结合中耕除草, 培土壅根。当薹高15cm左右时施清粪水30.0~37.5t/hm2, 或尿素120~150kg/hm2穴施。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如遇特殊暖冬春前出现个别早花时, 可摘除主茎顶尖, 并立即追施速效肥1次 (猪粪水或尿素) , 结合中耕松土促进中下部分枝生长。注意避免霜冻发生时中耕, 以免损伤根系, 加重冻害程度。如未底施硼肥, 可于此期结合中耕穴施, 用量15.0~22.5kg/hm2。蕾薹肥施用注意看土壤肥力和苗情施肥, 掌握达到早发稳长、不早衰、不贪青的目标施肥。土壤肥力差、苗肥较少、油菜长势弱、薹茎呈现紫红色且有早衰趋势的油菜要早施重施薹肥;抽薹时叶片较大、薹顶低于叶尖的油菜长势旺, 应少施或不施薹肥。施用时间宜在越冬期 (1月中下旬) 薹高10cm左右时进行, 可起到冬施春用、防止早花的效果。蕾薹期喷施1~2次0.2%浓度硼砂溶液750kg/hm2, 可增加结实率;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0.3%浓度磷酸二氢钾溶液作叶面肥, 可防止早衰、增加粒重。如遇暖冬气候, 春前出现早花时, 可进行摘薹处理, 摘薹后即追施速效肥, 结合中耕松土, 促进中下部分枝生长。注意后期及时防治蚜虫。

2.6 适期收获

终花后约30d、全田有2/3的角果变黄、主花序中部角果籽粒呈现黑褐色、分枝上籽粒为褐色时即可进行收割。以分枝上的籽粒变色, 而主花序角果未炸裂时为收割适期。阴雨期间收割应采用割头收割, 置放于油菜秸秆上晾晒, 防止发芽霉变;天气晴朗时应进行带杆收割晾晒, 有利于后熟和增加粒重。晾干后选晴天及时脱粒收获。

参考文献

[1]饶勇, 肖华贵, 陈静.双低杂交油菜黔油12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Ⅰ.密度及生育特性研究[J].耕作与栽培, 2002 (6) :15, 23.

[2]陈静, 饶勇, 肖华贵.双低高产抗 (耐) 病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2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Ⅲ.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优化栽培技术[J].种子, 2002 (6) :102, 105.

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 篇8

1. 青杂3号 (E144) 。

青杂3号属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春性特早熟杂交油菜品种, 全生育期108天, 比对照青油241早熟10天左右。株高146.0~151.0厘米, 有效分枝部位21~25厘米, 子叶呈心脏形、幼茎绿色、心叶绿色、无刺毛。抽苔前生长习性半直立。植株呈帚型, 匀生分枝。属春性特早熟甘蓝型。平均亩产175~225千克, 比对照青油241增产35%。抗旱、抗寒、抗倒伏性中等, 轻感菌核病。

2. 青杂7号 (249) 。

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培育的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7号”, 为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 比青杂3号早熟3天, 含油量46.32%, 品质达到国际双低标准。经过三年的生产试验, “青杂7号”在海拔2750~2950米一般亩产为220千克左右, 高产可以达到每亩260千克, 亩产值在880元左右, 比青杂3号每亩增产14.4千克, 每亩增收57.6元。

3. 青杂4号 (025) 。

青杂4号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培育的甘蓝型油菜波利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 春性、早熟, 属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莱。该品种2005年12月通过青海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全生育期106天。子叶呈心脏形。抽薹前生长习性半直立。株高145厘米, 植株呈帚形, 匀生分枝, 单株产量10.2克, 角粒数24.3粒, 千粒重3.45克, 含油率45.2%。每亩平均产量180~200千克。耐旱性、耐寒性、抗倒伏性中等。轻感菌核病, 抗根肿病。适宜于海拔3000米左右地区种植, 也可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复种。

二、主要栽培技术

1. 播期。南门峡地区适宜播种时间为4月中上旬。

2. 播种密度。亩保苗3.0~3.5万株, 间定苗时间为油菜3~

4叶期。

3. 施肥。

总共施肥按无机肥每亩7.5千克尿素和7.5千克二铵的标准施肥, 包括种肥、基肥和追肥。有机肥1.5~2方。

4. 草害防治。

草害对油菜生产的危害较大, 需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可进行人工中耕除草和用除草剂除草。中耕除草可结合间苗、定苗进行。常用的除草剂是播种前处理土壤的除草剂, 如氟乐灵等防除禾本科杂草, 使用48%氟乐灵150毫升/亩, 对水40千克喷雾。在春耕时, 随喷随耙混土, 2天后再播种。

5.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 黄条跳甲。俗称土圪蚤, 主要以黄曲条跳甲和黄宽条跳甲数量较多, 危害严重。成虫危害子叶和真叶叶片, 造成细密小孔。尤其春季干旱条件下, 该虫对油菜幼苗为害最重, 常造成大面积毁种。

(2) 油菜茎龟象。属鞘翅目, 象甲科, 俗称油菜象鼻虫, 是油菜上的重要害虫, 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农业区。主要在油菜茎中钻蛀为害。

(3) 油菜露尾甲

(1) 一年一代, 以成虫越冬在田边杂草和枯枝落叶中越冬。 (2) 成、幼虫取食油菜花粉、雄蕊、花柄及萼片, 致蕾、花干枯死, 不能结实。成虫为害重于幼虫。 (3) 油菜进入蕾期时, 成虫开始迁入油菜田, 成虫多把卵产在未开花的花蕾上, 贴附在雄蕊处, 每蕾上产卵l至数粒, 6月进入为害盛期, 花中有很多卵和幼虫, 幼虫为害期20天左右, 老熟后入土筑室化蛹, 当年部分羽化, 成虫在10月开始越冬。针对“三甲”为害目前主要采取播前拌种条播及苗期喷雾防治的方法。

播前拌种条播。利用锐胜70%可散性粉剂按500克/100千克种子进行播前拌种, 防治黄条跳甲、茎龟象。

喷药防治。黄条跳甲、茎龟象于油菜苗期-抽薹前用黑光灯杀虫剂25~30毫升/亩或4.5%高效氯氢菊酯25~35毫升/亩, 对水30~45千克喷雾。露尾甲在油菜开花前, 成虫集中在杂草花上危害时, 或大量成虫侵入油菜田而未产卵时, 用4.5%高效氯氢菊酯25~35毫升/亩或2.5%敌杀死14~2毫升/亩, 或黑光灯25~35毫升/亩, 对水30~45千克喷雾防治, 隔7~9天再喷一次。

(4) 油菜角野螟 (茴香薄翅野螟)

为害特点。幼虫吐丝卷叶, 取食为害角果, 受害荚上出现孔洞, 幼虫进入夹内取食籽粒, 造成空夹, 减产严重。

防治方法。于油菜盛花期开始用拟除虫菊酯类的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成虫, 角果期防治幼虫。每亩用高效氯氰菊酯25毫升+15毫升敌敌畏对水50~75千克进行喷雾防治, 菜田四周最多, 中间少见。7月下旬幼虫已开始孵化。初孵幼虫多在油菜角果上活动。

(5)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是青海省油菜的主要病害, 近几年随着油菜面积的增加有越来越重的趋势。从出苗到成熟前都可发病, 多发生于茎基部, 后变为长条形, 略凹陷, 中部变为灰白色。天气潮湿时, 病斑发展较快, 上生白色絮状霉层, 病害后期, 病茎表皮腐烂, 皮层纵裂, 极易折断, 病茎中有黑色老鼠粪便状的菌核。不仅影响油菜产量, 而且使品质和含油率下降。

防治菌核病, 应以农业防治为主, 药剂防治为辅。

1.农业防治。轮作倒茬;做好制种区的菌核病防治工作;选用抗病丰产杂交油菜品种;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密植, 防止倒伏。

2.药剂防治。播种前用适乐时2.5%悬浮种衣剂按800~1000毫升/100千克种子包衣 (每袋10毫升装包衣2袋油菜即可) 。

上一篇:雷达分析下一篇:工业企业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