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生产(精选11篇)
油菜生产 篇1
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包括油菜生产的机械化耕整地、开沟、栽种、排灌、植保、收获、干燥及秸秆还田等技术, 重点是油菜的机械化栽种和收获。
1 油菜机械化直播技术
油菜机械化直播技术是采用专用或兼用油菜直播机直接将油菜种子播于大田的轻简栽培技术。
1.1 播期及茬口选择
冬油菜机械直播田块, 应选择前茬作物茬口较早的地块, 我市直播油菜的播期应控制在10月20日以前, 适期早播有利高产。
1.2 田块整理
播前对田块进行旋耕整地或灭茬处理, 前茬为稻作的土壤要经适当日晒, 使土壤疏松, 适合机播作业, 并在播种前3天喷施除草剂。
1.3 播前准备
1.3.1 基肥的施用。根据本地高产油菜的农艺要求, 合理计算基肥的施用量, 采取种肥混播方式施用基肥的, 宜选用吸水性差的颗粒肥料, 以防止化肥在种箱内结块, 同时要严格控制肥料用量。
1.3.2 种子选用及用量。选用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矮杆、株形紧凑、分枝较少、结角相对集中、成熟期基本一致、角果相对不易炸裂、生育期较短的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双低”品种, 播种量一般为150~200g/667m2, 9月下旬机直播的定苗1.5万株, 10月上旬机直播定苗约2万株, 10月中旬以后的定苗约2~2.5万株。
1.4 播种作业
1.4.1播种机调整。选用油菜直播机直接播种, 播种前必须根据本地区农艺要求的播量, 调整并测定机具的亩播量, 确定播量刻度位置。播前应进行排种能力、种排量稳定性、各行排量一致性的调试。
1.4.2播种深度调整。机具下田后要按说明书的方法进行播种深度的试验、调整, 直至达到农艺要求的深度。一般播深控制在5~10mm。
1.4.3 播种作业。机具作业时要保持直线性;油菜的边行不要靠沟太近, 约有10~15cm的距离;要注意排种离合器的正确操作方法, 不要出现漏播现象;拌肥播种时, 由于排量加大, 要经常注意观察种箱内的种、肥存量, 及时添加, 确保不断垄、不缺株。
1.4.4 田间管理。浅旋播种后, 随即进行机开沟。沟土均撒于畦面, 遇天旱及时洇水, 确保出齐苗, 适时间苗定苗。
2 油菜机械化移栽技术
油菜机械化移栽是用油菜移栽机械将油菜钵苗或裸苗移栽到大田中的作业方式, 其中育苗和移栽环节是关键。
2.1 苗床育苗
油菜育苗方法主要有苗床育苗、营养钵育苗和穴盘育苗三种形式。我省油菜移栽主要采用苗床育苗, 即将油菜种子直接播撒在平整好的苗床上, 等秧苗长到一定高度时拔出菜苗, 进行移栽。移栽时的壮苗标准:秧龄25天以上, 苗高15~25 cm, 3~5片绿叶, 叶色浓绿, 根茎粗0.6cm以上且粗直不弯曲, 根系发达, 无病虫害。钵苗苗体直径≤4cm。
2.2 移栽
机械化移栽是使用拖拉机配套的移栽机或专用移栽机按农艺要求, 将育好的油菜裸苗或钵苗, 定苗定穴移栽到大田中。移栽油菜的密度在6000~8000株/667m2。
2.2.1 移栽时间:机械化移栽应适龄早栽, 10月下旬~11月初为最佳移栽期。
2.2.2 大田质量要求:移栽田块要求平整, 田面整洁、细而不烂, 耕深20cm左右, 碎土层大于8cm, 碎土率大于90%, 不留大的孔隙, 含水率控制在30%左右。
2.2.3 小苗准备:将要移栽的油菜苗苗高应控制在15cm~25cm (4叶1芯为宜) , 过高过低移栽时均会产生夹苗、拔苗、伤苗、翻倒、漏栽等现象, 过高部分在不伤苗芯的前提下可切除, 并做到随到随栽。
2.2.4 移栽作业:根据当地高产栽培农艺要求, 调节好相应的作业株距和移栽深度;投苗手应进行适当培训, 做到配合默契;挑选操作技术熟练的驾驶员, 选择适宜的移栽行走路线, 控制好移栽机的直线度和邻接行距, 确保机具作业质量。
2.2.5 作业质量监控。移栽作业过程中要监视和控制栽深的一致性, 达到深浅适宜;作业质量既要保证大田适宜的基本苗达到5000株/667m2以上 (视各地情况而定) 。同时必须达到以下要求:漏栽率≤5%;伤苗率≤4%;翻倒率≤4%;均匀度合格率≥85%。
2.3 机械化开沟
移栽后要高标准开挖整修好田间一套沟, 确保排水畅通, 减轻湿渍危害。机械化开沟首先要确定好畦面宽度, 不能大于2m宽, 最适为1.2~1.5m, 太宽不利抗旱浇水;太窄造成覆土过多造成小苗损伤, 不利于安全出苗, 影响油菜成活率。
2.4 管理
移栽油菜的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如施肥、防治病虫害等, 与直播油菜的田间管理基本相同。
3 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
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主要有机械化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两种, 可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化控, 调节成熟度, 便于机收, 减少损失。
3.1 收获方式
株型小、密度高、成熟度一致的直播油菜宜采用联合收获作业, 株型大的直播油菜或移栽油菜家采用分段收获。
3.2 收获期
油菜的成熟度直接关系到机械化联合收获的作业质量, 一般机收油菜要比人工收获期推迟5~7天, 在黄熟后期至完熟期最为适宜, 此时成熟度为85%~95%, 不但籽粒饱满, 种皮色泽好, 粒重和含油率较高, 而且易于脱粒。
油菜植株的含水率也是适宜机收的重要指标, 雨后及遇早晨露水多时植株含水率较高, 宜凉干后才能收获。在生产实践中, 天气晴好要提前下田作业, 遇阴湿天气宜推迟作业时间。
3.3 机械准备
根据油菜株型和倒伏情况, 调整拨禾轮的位置和转速 (适宜转速21~25r/min) , 以减少对油菜的撞击, 根据油菜的成熟度, 调整脱粒滚筒的转速和凹板间隙, 提高脱净率、降低破碎率。
3.4 机收作业
3.4.1 喂入量的选择。首先根据油菜生长密度和产量选择喂入量, 对密度大和产量高的田块, 不能全幅收割, 适当减小割幅和前进速度。其次根据油菜植株含水率和表面湿度选择喂入量, 中午或阳光较好时, 含水率和表面湿度较低, 适当提高前进速度;上午或傍晚时, 含水率和表面湿度较高, 适当减小割幅和前进速度。
3.4.2 操作要求。由于油菜秸秆粗大, 含水率高, 油菜叶、油菜籽、油菜荚壳和秸秆屑, 很容易粘结和堵塞清选筛面, 作业中, 机手必须经常检查筛面是否堆积物过多, 筛孔是否堵塞。
3.4.3作业质量。机械化收获的作业质量影响到油菜的实际产量。作业质量必须达到以下要求:损失率≤8%;破碎率≤0.5%;含杂率≤5%;可靠性有效度≥95%。
3.5 收后油菜籽的处理
机械化收获后的油菜籽的含水率较高, 应及时晒干或烘干。如天气阴雨, 必须及时采取, 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摘要:油菜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粮油作物, 因油菜品种、茬口等因素影响, 机械化生产处于较低水平。就机械化直播、机械化移栽、机械化收获, 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规范。
关键词:油菜,机械化,生产
油菜生产 篇2
关键词 油菜;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大田准备;机械化种植;田间管理
油菜机械化生产要合理选择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品种,做好种子处理,种植、田管、收获时要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的结合等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油菜生产发展。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各地应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种植制度、综合性状优良的主推品种中选择具有抗倒伏、抗裂角、抗病、株型紧凑等适合机械化作业特性的油菜品种,如核优56、宁杂11、秦油7号、秦油10号、华协102、荃油8203。
油菜直播时,必须选用高质量的种子并进行精选处理,要求种子水分不高于9%、纯度不低于95%(杂交种90%以上)、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90%以上(杂交种80%以上)。
播种前,应晒种4~6 h,以提高发芽率[1];然后针对当地各种病虫害可能发生的程度,选择相应的防治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处理,及时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提高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
2 大田准备
前茬作物收获时,将秸秆粉(切)碎并均匀抛撒,再用秸秆还田机旋耕灭茬还田,也可使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复式机具作业,田块表面应无过量的残茬。
少免耕直播油菜要求前茬水稻的留茬高度≤20 cm。
开沟机作厢宽度应与播种、收获机械作业宽度相适应,厢沟、腰沟、边沟配套,沟深15 ~20 cm,沟上口宽不小于25 cm,沟底宽不小于15 cm,沟壁坚实,沟直底平。
开沟深度、宽度应根据当地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作业习惯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
在有灌排条件的地方,要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排灌,以保证顺利播种[2]。
在播种前,应根据当地农艺要求及土壤肥力,合理确定肥料的.施用量。
基肥施用量为总施肥量的50%以上,硼肥、氮肥、钾肥应根据当地土壤特性及肥力条件进行配施。
在采取种肥混播复式作业机具施用基肥时,应选用不易吸水的颗粒肥料,防止烧种。
3 机械化种植
3.1 人工撒播机开沟覆土
人工撒播机开沟覆土是一项适合安徽省的简便易行的油菜机械化种植技术,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条件下,通过人工混肥撒播油菜籽后,再利用开沟机进行开沟覆土技术。
播种量为2.25~3.75 kg/hm2,播期推迟、土壤墒情差的田块应适当增加。
播种时要求油菜种子撒播均匀,无明显漏撒,开沟间距应略小于开沟机抛土幅宽,覆土厚度以不露籽为宜,最大覆土厚度不超过3 cm;开沟作业时土壤墒情应适宜,以保证抛土细碎均匀,利于出苗。
开沟机具一般有2种,一种是5.880~11.025 kW马力手扶拖拉机配套单开沟机进行开沟,既适合大田作业,也适合小田和不规则田块开沟作业;另一种是36.75 kW以上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单开沟机或双开沟机进行开沟作业,该机型动力强、工作效率高,适合大田作业。
各地应根据当地区田块面积及机具保有情况选择适宜的作业机具。
3.2 机械直播
机械直播播种行距25~30 cm,播种量为3.75~4.50 kg/hm2,播种深度2.0~2.5 cm。
油菜出苗株数应不少于37.5万株/hm2。
播种期推迟、土壤墒情差时应适当加大播种量。
机械直播机具一般选用11.025~14.700 kW马力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油菜直播机,或者选用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具有一次性完成浅耕灭茬、播种、施肥一体化的联合播种机进行播种。
也可选用11.025~14.700 kW马力手扶拖拉机配套的稻麦浅旋耕条播机,播种时加入适量流动性好、颗粒均匀的尿素或三元复合肥混播。
播种作业质量应符合下列指标要求:漏播率≤2%;各行播量一致性变异系数≤7%;行距一致性变异系数≤5%。
4 田间管理
油菜籽产量在2 250~3 000 kg/hm2的田块,施纯氮(N)195~225 kg/hm2、五氧化二磷(P2O5)75~105 kg/hm2、氧化钾(K2O)90~120 kg/hm2、硼肥11.25~15.00 kg/hm2。
磷、钾、硼肥及60%的氮肥作基肥,其余氮肥用于追肥。
越冬期间(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追施蜡肥,施尿素82.5~97.5 kg/hm2,油菜现蕾至薹高3~5 cm时(1月下旬至2月上旬)追施尿素75~105 kg/hm2,蕾期脱肥田块再追施尿素75 kg/hm2。
除草一般分2次进行,首次是在开沟覆土后,用禾耐斯或乙草胺喷施厢面,封闭杂草。
除草效果不好的田块可于间苗结束后,用高效盖草能或精克草能、高特克或好施多等防除禾本科、阔叶类杂草。
油菜生育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应根据“病虫情报”选用对口药剂,及时安全用药[3]。
苗期主要防治菜青虫、跳甲和蚜虫,春后主要防治菌核病、霜霉病和蚜虫,其重点是防治菌核病。
在植保机具选择上,可采用机动喷雾喷粉机、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手动喷雾器等机具进行机械化植保作业,机械化植保作业应符合喷雾机(器)作业质量、喷雾器安全施药技术规范等方面的要求。
5 收获及秸秆还田
油菜收获主要有联合收获和分别收获2种方式。
油菜联合收获通过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油菜的收割、脱粒、茎秆分离、油菜籽清选等作业。
目前,常用的油菜收割机主要是稻麦油三用联合收割机更换油菜割台并加装秸秆粉碎装置后进行收获。
联合收割机作业前,需加装竖割刀、前伸割台,更换清选筛,调整拨禾轮位置和转速、清选风量等。
联合收获的最佳收获期是在油菜籽9成熟,即接近完熟期时收割。
适割期特征为:全田植株叶片基本落光,角果黄熟,籽粒深褐色,侧枝角果籽粒浅褐色[4]。
油菜分别收获是指采用人工割晒后,利用联合收割机对油菜进行脱粒、清选的过程。
进行脱粒的联合收割机可以直接采用稻麦联合收割机进行作业,脱粒前需要拆卸割刀,对脱粒滚筒转速、清选风量作适当调整。
采用分别收获方式时,应在全田油菜70%~80%角果外观颜色呈黄绿或淡黄、种皮也由绿色转为红褐色时人工收割;将割倒的油菜就地晾晒后熟4~5 d(根据天气,晾晒时间可以再延长),待成熟度达到95%,再利用联合收割机进行脱粒。
联合收割作业质量应符合总损失率≤8%、破碎率≤0.5%、含杂率≤6%的要求,割茬高度应根据农户要求控制在10~30 cm;秸秆切碎长度≤10 cm,且均匀抛撒田间。
6 收获后菜籽处理与保存
联合收获后的油菜籽含水率高,极易发生霉变,应采用烘干机及时烘干,无烘干机的地区应及时晾晒,以防霉变。
长期存放菜籽应将其含水率降至8%以下。
7 参考文献
[1] 郑香玲,彭洪伟,谢仙鹏,等.丘陵旱地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9):108-109.
[2] 焦建,李国英.旱地油菜垄膜沟播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9):40.
[3] 刘传旺,严振旺,林敏莉,等.油菜新品种试种概况和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6):112,127.
机械化生产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 篇3
摘 要:根据市场需求,目前我国油菜发展的趋势是机械化、优质化。立足于强杂种优势、优质高产为指导思想,采用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通过基因重组,互补聚合优良性状,将油菜常规育种技术、轮回选择和细胞质雄性不育技术相结合,选育出具有不育性彻底、经济性状优良、恢复率高、强杂种优势、增产潜力大的新组合。
关键词:油菜;机械化;优质化;杂种优势;高产;新组合
中图分类号:S882.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9.034
Abstract: According to market demand, the trend development of rape in China was mechanization and optimization.Based on the strong heterosis, good quality and high yield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the combination of ideal plant type and heterosis utilization, through genetic recombination, excellent characters, complementary polymerization will ra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 in conventional breeding technology, recurrent selection and technology combination, bred with sterility thoroughly, economic characters, superior high recovery rate, strong heterosis, yield potential of the new combination.
Key words: rape; mechanization; the varieties; heterosis; high yield; new combination
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世界的1/3。近年来,我国油菜总产量每年在1 200万t左右,需求2 000万t,自给率严重不足。在优质高产油菜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传统的油菜栽培方式严重阻碍了我国油菜的产业化发展。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效率低、用工量多是造成油菜生产成本高和效益低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油菜产业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必须变革现有的油菜生产方式,实施简化栽培,推广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是保证油菜增产、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因此,我们把高产、优质、高油、多抗、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油菜品种作为我们选育品种目标。
1 目标性状的选择
1.1 早熟,成熟期一致
早熟性是油菜机械化生产的一个重要性状,特别是在我们豫南稻区,一般来说,水稻插秧在5月下旬,5月中旬油菜就要收获,油菜达到九成熟是机械收获的最佳时期,一般要比人工适宜收获期晚一周左右,所以选育早熟的油菜品种有利于下茬作物的田间安排。熟期一致是指同一植株上下角果成熟一致,植株与植株之间角果也要成熟一致,有利于机械脱粒,降低损失率。
1.2 耐迟播
在我们信阳地区,秋熟作物主要是水稻,尤其粳稻占很大比例,由于水稻收获较迟,影响油菜适期播种,容易造成生长量不足,对油菜产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我们选择品种要对迟播有很好的适应性,直播通过密度的补偿作用仍能获得较高产量。
1.3 适于直播,耐密植
油菜株型高大,株型松散,分支过多,不利于油菜机械收获的分行、切割,影响收获效率,增加损失率。直播油菜品种密度较高,个体分枝数减少,分枝长度变短,单株角果数减少,这就要求适合机械收获的油菜必须适合直播,在高密度种植的情况下产量才能有保障。
1.4 抗倒伏
倒伏是影响油菜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机械化收获油菜要求品种抗倒性好,在油菜成熟期不会出现倒伏,油菜如果倒伏,下层油菜得不到光照、成熟晚甚至腐烂,造成上下层油菜角果成熟不一致,而且倒伏的油菜采光、通风性变差,容易造成病害发生,增加机械收获损失率,影响产量。
1.5 耐裂角抗菌核病
一般来说,角果每增加一粒,产量增加15%,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油菜品种,机械收获高损失率和菌核病是影响油菜机械化收获和产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机械直播,密度增加,角果期如果雨水较多,通风透光不好,菌核病极易发生,对油菜产量带来严重影响
2 适合机械化生产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
低芥酸、低硫苷、高含油量和高产是油菜品种生存的基础。选育过程中,在加大选育株系产量选择的同时加强育成高代品系的多点试验,保证高产的同时兼顾品种的广泛适应性。对芥酸、硫苷、含油量指标严格系谱化,在各世代严格套袋自交的基础上实行定量追踪检测,及时淘汰不合格株系。我们在后代筛选过程中强化对适中株高、株型紧凑及抗倒伏等目标性状的选择。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如下。
2.1 恢复系的选育
从我们42个自交系选种圃中选择出具有株高中等、株型紧凑、花期集中、成熟度比较一致、早熟、抗倒伏、抗裂角等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理想材料,通过系谱法,选择单株套袋自交,经过多代自交纯化,品质检测,通过强优势组合的筛选与杂交种的鉴定,选育出了具有强杂种优势、恢复性强而稳定、高配合力的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各具特色优质自交系H303、H304、H306、H313、H316、H321等。
2.2 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我们利用自育的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作母本,用自选的优质、早熟及高抗的质不育系的恢复系作轮回亲本,通过杂交、测交、回交及自交相结合的方法转育出了具有高含油量、高配合力、不育性彻底稳定的优质早熟、广亲和性的质核互作型不育系H102A及其对应的保持系H102B,H103A及其对应的保持系H103B。我们用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把现有的具有高产、优质、早熟和高抗等符合机械化生产的理想株型的自交系转育成新的不育系。
2.3 强优势杂交组合筛选与杂交种鉴定
2012年在信阳市农科院试验园区油菜育种试验地我们进行了新品种的测配,品比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试验,共计20个品种,3次重复,每个小区20 m2,随机排列,对照品种为华油杂62。见表1
2012年以双低质核互作型不育系H102A和H103A为母本配置测交组合10个。新组合产量鉴定时,发现组合H102A×H313整体经济性状较好、抗逆性强、熟期适中、产量优势明显,恢复率和恢复度均为100%。平均单产3 553.5 kg·hm-2,居20个新组合第一位,较对照杂华油杂62增产10.6%,将该组合定名为信油杂2012。
2.4 产量表现
2013—2014年度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3219 kg·hm-2,居13个参试品种第2位,较对照杂双6号增产14.53%,达到极显著水平,8点试验6增2减;2014—2015年继续试验,平均单产3 097.5 kg·hm-2,居13个参试品种第1位,较对照杂双6号增产10.37%,达到极显著水平,8点试验7增1减。
参考文献:
[1]王汉中.中国油料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4):100-105.
[2]邓建华.油菜机械收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业机械,2003 (8):42-42.
[3]李殿荣,田建华,陈文杰,等.甘蓝型油菜特高含油量育种技术与资源创新[J].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2):83-87.
[4]杜德志,姚艳梅,胡琼,等.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优势[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31(2):114-121.
[5]程辉,王友华,余新春,等.促生长专用肥浸种液在稻茬免耕油菜上的施用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06(2):55-56.
[6]赵合旬,张春雷,李光明,等.油菜高产规律研究与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2 (6):45-48.
[7]程辉,王友华,刘祥臣,等.双向同步选育油菜质核互作型不育系7103A的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9,15(1):25-27.
[8]范春丽,王颖,陶澜,等.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材料的筛选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 (9):42-44.
[9]李玉芳,官春云.油菜菌核病菌侵染的组织病理学、致病及抗病机制的研究[J].作物研究,2005(S1):327-331.
[10]黄泽素,王通强,代文东,等.甘蓝型油菜不育系黔黄303AB育性遗传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3(2):26-28.
[11]张晓伟,高睦枪,原玉香,等.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1(2):7-10.
安徽油菜生产机械化提速 篇4
近年来, 安徽省农机部门积极推进油菜高产创建活动, 以轻简栽培和机械化生产为方向, 强化农机农艺配套, 全面提升油菜生产水平。目前, 全省油菜联合收割机达到684台 (比2008年增加368台, 增长116%) , 油菜开沟机26 890台 (新增3 789台, 增长16%) , 油菜直播机598台 (新增246台, 增长70%) 。全省油菜种植面积79万hm2, 机播1.26万hm2, 同比增长120%;机收面积达8 200 hm2, 同比增长147%。
从2008年开始, 安徽省先后启动了部、省级油菜生产机械化项目, 通过在种植环节重点推广浅旋耕机条播配套技术, 适当发展免耕撒播机开沟栽培技术, 在收获环节重点推广联合收获及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以帮助种植油菜农民降低劳动强度, 减少劳动投入, 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节本增效同步, 努力促进油菜平衡增产。全省共确定全椒、居巢2个部级示范县和来安、宿松、庐江、寿县、广德、芜湖6个省级示范县, 建立有61个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点, 机播、机收试验示范面积超过667 hm2。
省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的探索 篇5
油菜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也是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的主要农作物,随着优质“双低”油菜品种的推广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油菜的种植面积也正呈逐年扩大的趋势。2000年我省油菜种植面积为1447.1万亩,2004年已达到了1504.1万亩,增长了4%,亩均单产已由2000年的108.4KG提高到2004年的119.67KG,增长了10.4%;总产180.0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14.80%。我省属全国油菜优势农产品区域,已经形成了沿江和江淮两大集中优势产区,是全国油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常年油菜产量居全国第二位,2000年油菜总产量156.8万吨,占全国的13.8。
由于油菜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水稻主产区,前茬作物为水稻,种植模式为稻--油。油菜的栽培方式有育苗移栽、直播(包括撒播、穴播)等,育苗移栽技术作为农业部门的主推技术是我省目前的主要栽植方式。
多少年来我省油菜生产一直采用以人工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除耕整地、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可以与水稻生产机械化实现机具共享外,其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几乎为零。以育苗移栽为例:在前茬收获后,用拖拉机或耕牛对田块进行耕翻,从起垄打穴、育苗、起苗、移栽洇水、施肥除草、收获直至干燥全靠人工作业。整个生产过程直接投入用工量12-13个工日,仅育苗移栽、收获、干燥等关键环节就需8-9个工日,已超过水稻全过程的用工量。使油菜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据__省价格成本调查队2001年调查统计每亩油菜纯收益仅为22.67元。每年油菜收获集中在5月中下旬,正遇江淮多雨季节,收割后的油菜籽常常因得不到及时的凉晒干燥造成大量油菜籽发热、霉变,全省每年造成的霉变损失在10左右。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收获季节的霉变损失,直接影响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制约了油菜种植规模的扩大和产出效益的提高。广大农民在水稻生产机械化基本解决的感召下迫切要求解决油菜生产机械化的问题,重点解决油菜栽植、收获、烘干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跳出传统的种植模式,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因此,探索适宜的油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减少用工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优质油菜的单产和效益,不仅是我省农机推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对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改善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认真开展油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
我站在省局的支持下,从“九五”末开始在油菜种植、收获和烘干等几个关键生产环节开展了试验示范工作,主要示范内容如下:
1、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示范
为进行油菜机收试验,指导全省的试验示范工作,我站制定了《__省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大纲》,并率先于2000-2001年在巢湖市居巢区两次进行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宣城、马鞍山、黄山、滁州、合肥、巢湖等市的有关县市按照该《试验大纲》也相继进行了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试验内容是对油菜机收的联合收获、分段收获两种工艺模式进行探索。油菜联合收获机械化工艺模式:该工艺采用改进的适宜油菜机收特点的稻、麦、油兼用型或专用型联合收割机,在油菜适收期一次性完成油菜的收割、输送、脱粒、清选等工序;油菜分段收获机械化工艺模式:该工艺采用人工或割晒机等将油菜收割铺放,利用作物后熟作用、晾晒2-3天后再由人工或机械拣拾将油菜喂入联合收割机进行脱粒、清选。
通过试验得到以下结论:
(1)、机械收获省工省时节本增效,促进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是一项使用工时多,劳动强度大的强体力活,收割1亩油菜需要1.5-2工日。采用机械联合收获每小时可作业3亩以上,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同时由于节约用工量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油菜联合收获的同时,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对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都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避免了农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
(2)机械分段收获工艺模式难以实施,联合收获为当前主要工艺模式。
机械分段收获工艺虽然有利于提高油菜成熟度,降低损失率。但相对联合收获多一道环节,且无相应机具:保有量较大的稻麦割晒机不适宜收割油菜,装有捡拾装置的油菜联合收获机在我省还是空白,因此目前还不具备实施油菜机械分段收获的条件。
目前的油菜联合收割机属于兼用机型,即在原有稻麦联合收割机基础上加装和更换部分装置和部件,实现稻、麦、油三用,有利于提高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性,因而具有较强适应性。
(3)准确把握适收期是降低损失率的关键。
油菜生产 篇6
【关键词】油菜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
长期以来,黄山区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相对落后,油菜从种植到收获基本靠传统手工或半机械化作业,尤其收获季节较紧,劳动强度大,人工收割要通过割、晒、运、脱等工序,损失较大,油菜收获期正处三夏农忙季节,农时紧,劳动力紧张,油菜得不到及时收获,如遇阴天下雨,油菜极易霉烂变质,影响菜籽品质,收割后产生的大量秸秆,村民大多采取就地露天焚烧的方法处理,因此产生大量的烟雾,不仅给优美的黄山风景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而且对油菜秸秆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因此,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切实解决油料生产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下面就黄山区油菜机械化生产和秸秆还田技术进行介绍。
1.黄山区概况
1.1黄山区自然条件介绍
黄山区地处安徽省南部,总面积1775平方公里,共14个乡镇79个村,耕地面积11.5万亩,其中水田10.6万亩,旱地0.5万亩,农业主导产业为粮油、茶叶、林业、畜牧业、渔业,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等,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润温暖,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区、国家园林城市,空气和水质常年达到国家一级、一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79%。黄山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油菜生产发育,2012年油菜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油菜籽产量3400余吨,三口、谭家桥、焦村等镇为该区油菜种植主要乡镇。
1.2油菜机收现状
2008年,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带动下,引进了第一台油菜籽收割机,机型为柳林4LYZ-1.0型,当年在新华乡开展了实验、示范、推广,机收面积200亩,2009、2010、2013年又分别在仙源镇、甘棠镇、三口镇召开油菜收获暨秸杆还田机械化技术推广现场会,进行推广示范,目前黄山区已拥有柳林、艾格莱、久保田等各类油菜收割机60余台,年机收作业面积达0.8万亩,沿合铜黄高速公路沿线三口镇、谭家桥镇已基本实现了油菜脱粒和油菜收割机械化。
2.油菜品种选择和机械化种植技术
2.1选择优良油菜品种
在油菜生产中,品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应尽量满足:一是品种优质、高产、高含油量,高抗菌核病、霜霉病、病毒病等病害的品种;二是适应收割机收获的品种。具体要根据各乡镇的生产、生态条件选择植株小而紧凑,分支少茎杆细,根系发达、生育期较短、有较强的抵抗病虫害和适生能力、耐寒抗旱,成熟期基本一致、角果不易炸裂的双低优良品种,可选择传统的白菜型油菜品种,生育期在150-160天或甘蓝型油菜品种,生育期在180天左右。
2.2油菜机械化种植
免耕撒播加机械开沟,即前茬作物收获后按照农业要求将一定量的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同时根据病虫害发生机率,进行拌种或包衣处理,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虫菌,然后晾晒4-6小时后收起,并根据土墒情况结合肥料施加一起撒播在适宜的板茬上。基肥的施加一般以土杂肥、粪肥为主,然后用开沟机开沟,将沟土抛洒,覆盖,其中机械开沟不仅是应用此项技术的基础条件,也是节本增效的关键措施。此项技术是油菜生产中集挖沟、抛土、覆盖一次性完成的机械化种植技术,具有节省人力资源、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种植成本的特点。播种期是影响油菜产量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播种期推迟,积温减少,营养生长期缩短,产量下降。一般适宜在9月下旬-10月上中旬,亩播种量控制在150-200g。
2.3技术要点
(1)施肥管理。基肥施加应特别注意,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30-40kg,尿素5-8kg、硼砂0.5-0.75kg为宜,均匀施撒于稻板田面上。在追肥时,应根据土墒情况、油菜长势、亩种植量等进行合理施肥。(2)质量要求。开沟一般畦面宽140cm,沟宽20cm,沟深15cm,覆土厚度1-2cm左右,覆土均匀;开沟要做到沟底平整、沟壁坚实、三沟相通。(3)适时除草在油菜种植过程中应适时进行除草,可以结合开沟覆土和间苗一起进行。开沟覆土时应使用禾耐斯或乙草胺喷施厢面,以封闭杂草生长,除去单、双子叶杂草。间苗期除草应在间苗结束后长出4-5叶时进行,可使用高效盖草能或精克草能、高特克或好施多等以除禾本科、阔叶类杂草。(4)病虫害防治。油菜常见病虫害有菌核病、霜霉病、菜青虫、跳甲和蚜虫等,可使用大功臣、虫杀净等进行防治,应特别注意油菜苗期和春后两个生长阶段。油菜生育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应根据“病虫情报”选用对口的药剂。(5)注意事项。作业时土壤含水量须不大于30%,使开沟的抛土能够细碎;开沟的抛土量决定畦面的覆土厚度,开沟须满足田间排灌和畦面覆土的双重要求。开沟畦宽一般以120-150cm较为适宜,不宜太宽,以免开沟泥土不能完全覆盖种子,同时还应注意开沟要保持笔直,以促进排灌。
2.4收获和秸杆还田
油菜的适收期要求较严格,若机收过早,则由于作物潮湿,含水率高,不仅机器作业负荷增大,而且籽粒与茎杆粘连,难以清选、分离,造成脱粒损失和含杂率上升;若推迟收获期,则由于油菜熟透后容易炸荚,造成割台部分损失增加。要掌握好油菜的收获时间 ,一般以90%的油菜角果颜色变成黄色或褐色为宜,确保成熟度一致,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期,以早、晚或阴天较为合适。油菜收获是油菜生产中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的作业环节之一,黄山区油菜机械化收获主要有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两种方式。分段收获即在油菜黄熟前期将油菜割倒,铺放5-7天,待油菜后熟干燥后,用收割机捡拾收获、脱粒、茎秆分离、油菜籽清选等作业;联合收获即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完成油菜的收割、脱粒、茎秆分离、油菜籽清选等作业。机械化收割后油菜秸秆直接切碎后还田,避免焚烧和堆放田边地头腐烂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土培肥、减少化肥用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油菜籽收获后,由于菜籽含水率高易发生霉变,应及时晾晒和烘干,注意保存。
3.黄山区油菜机械化发展前景
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能节本增效、助民增收,同时可有效地实现秸秆的切碎还田,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严重污染,有效保护世界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黄山风景区的生态,又能增加农田有机质含量。随着油菜开沟机、油菜收割机的大力推广,黄山区出现许多油菜种植示范片,2013年成功举办了黄山区“三口印象”首届油菜花旅游文化节,村民利用冬闲田、抛荒田种植油菜,油菜种植面积正进一步稳步提升,实现了农田绿色过冬,效益又好又省力。 [科]
【参考文献】
[1]杜辉,李汝莘,樊桂菊.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J].农机化研究,2002,(8).
[2]秦建国,袁潞潞.浅谈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应用前景[J].江苏农机化,2006,(5).
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7
选用抗倒抗病性强、耐密植 (30万株/hm2以上) 、早熟不早衰、植株较矮, 株型紧凑, 分枝较少, 结角相对集中, 成熟期基本一致, 角果相对不易炸裂、增产潜力较大的双低油菜品种。如蓉油系列、川油系列、油研系列、德油系列和绵油系列双低油菜品种。
播种前采用风选、筛选除去杂质和种子中的菌核。抢晴天晒种2~3天, 每天晒3~4h。播种时用10%~15%的食盐水浸泡种子2~3min, 清除上浮的病种和菌核, 取出下层饱满种子, 用水清洗, 摊开晒干后播种。
2 田块处理
2.1 翻耕
若翻耕种植, 应在水稻收获前半个月开始排水, 收获后适时翻晒, 播种当天耙细播种。整地应做到深、细、平、匀, 然后开好中沟和四周排水沟, 要求窄而深, 沟深应达到20cm以上。为适宜于机械收获, 厢面宽应在2m或2m的整数倍。
2.2 免耕
若免耕种植, 在水稻收获后, 开好四周排水沟 (田块较大的要开中沟) , 沟深应达到20cm以上, 排除田间渍水, 消除田间湿害。播种前10天左右, 每公顷用10%草甘磷7.5L~11.25L兑水750kg喷施田面, 杀灭田间杂草。如播前3天发现杂草未除尽, 用速效除草剂再除一次。
3 播种
3.1 播种机械选择
选择可精量播种和可调间距, 并可一次性完成播种、开沟、施肥、覆土的机具。如江苏云马2BF-4Y手扶式拖拉机、金阳2BF-3Y或50、70型2BF-6Y拖拉机等。小麦播种机也可用于油菜播种, 换漏种片和调节齿轮即可。
3.2 播种
机直播播期9月25日~10月15日为宜。田块干湿要适宜 (田间土壤能打散即可) , 过湿播不均匀。每公顷用N22∶P8∶K10的复合肥50kg, 每公顷用油菜籽2.25~3.75kg左右机直播。播完后可每公顷用5.25t左右稻草均匀覆盖厢面 (水稻收后的一半草) , 如稻草粉碎在田间也可不用覆盖,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
4 间苗和定苗
间苗时做到去弱苗留壮苗, 去杂苗留纯苗, 去小苗留大苗, 去病苗留健苗, 去密苗留匀苗。同时还要拔除杂草。间苗次数按播种稀密而定, 一般间苗1~2次, 每公顷留苗30万~45万株左右。机械选用适当、播种质量高一般不用间苗。
5 施肥
底肥占总用肥量的50%左右, 并以有机肥为主。一般在整地或播种时施用, 每公顷施腐熟人畜粪水15~22.5t, 钙镁磷肥750kg, 氯化钾225kg, 硼砂7.5kg, 尿素150kg。也可在机播时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复合肥, 每公顷用750kg。
追肥施用量占总用肥量的50%左右。油菜在6叶期左右及时追第一次肥, 隔20天左右追第二次肥。每次每公顷用腐熟人畜粪水9~12t, 尿素75~105kg左右。每公顷总用氮量控制在180~210kg。
6 田间管理
受旱时及时抗旱, 田间水分过多时, 及时清沟排渍。
6.1 主要病虫害
油菜主要病虫害有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白锈病、蚜虫、菜青虫、跳甲等。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原则,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 配合使用化学防治措施。
6.2 农业防治
实行水旱轮作, 与非十字花科轮作, 预防根肿病;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 做好田间清洁, 及时清除田边和田中杂草以及感病植株, 重施底肥、苗肥, 早施蕾苔肥, 开花以后不施氮肥;及时摘除老黄病叶, 搞好开沟排湿等。
6.3 物理防治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点, 可利用黄板等方法诱杀蚜虫、潜叶蝇等, 安装频振灯诱杀小菜蛾等趋光性害虫。
6.4 生物防治
利用寄生蜂等自然天敌, 选用杀螟杆菌、青虫菌或Bt乳剂, 防治蚜虫、小菜蛾、菜青虫、潜叶蝇等。
6.5 化学防治
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39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不允许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的农药, 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 且不同农药应交替使用, 任何一种化学农药在一个栽培期内皆只能使用一次。
菌核病在初花期当病株率达10%以上时用药防治, 每公顷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675~900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3kg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1.88kg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450~750g兑水喷雾;病毒病主要通过治蚜驱蚜预防苗期感病;霜霉病每公顷用58%甲霜灵猛锌可湿性粉剂1.13~1.50kg, 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5~1.50kg兑水喷雾, 兼治白锈病;蚜虫在苗期蚜株率达10%, 抽苔开花期花序或茎枝有蚜株率达10%时开始喷药防治, 每公顷用10%吡虫啉150~300g, 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90~120g, 或溴氰菊酯乳油225~300ml兑水喷雾防治, 兼治其它害虫, 同时预防病毒病;菜青虫在幼虫2龄以前施药, 每公顷用20%氰戊菊脂300~600ml或20%灭幼脲1号悬浮剂1 000~2 000倍或灭幼脲3号500~1 000倍喷雾。
7 收获
7.1 机具选择
根据当地情况和田块大小, 可选用大中型油菜联合收割机、小型油菜收获机或分段收获机。
7.1.1 田块大而平坦, 可选用大中型油菜联合收割机, 如:如久保田、艾格莱、金阳豹、星光、沃德等。可一次性完成切割、脱粒、风净、装袋和秸秆粉碎还田。
7.1.2 田块小且地势高差大, 可选用小型油菜收获机, 如:成丰、扬田脱粒等。可人工割晒、机械脱粒风净。
7.1.3 分段收获机, 割倒机如翔明4S-2000、上海向明等;捡拾脱粒机如上海向明、星光等。可用割倒机割晒, 捡拾脱粒机捡拾、脱粒、风净、装袋和秸秆粉碎还田。
7.1.4 全程收获捡拾脱粒兼用机械, 如上海向明、湖州星光等。
7.2 机收方式
全田有2/3的角果呈现黄绿色, 主花序中下部呈枇杷色, 籽粒呈固有颜色时为成熟期。
7.2.1 全程收获
大中型田块视不同品种, 成熟后5~10天, 在早晨9点以后, 或田间露水完全蒸干后, 用大中型联合收割机收获, 可一次性完成割倒、脱粒、风净、秸秆粉碎还田等工序。
收获宽辐不同联合收割机不等, 但最好实收宽辐比实际宽辐均减少20cm, 以降低损失率和阻塞机率。
收获留茬高度视种植情况而定。每公顷密度小于15万株的中等以上种植水平田块应留茬40cm左右;密度在15万~30万株的中等以上种植水平田块应留茬20cm左右;密度大于30万株的中等以上种植水平田块应留茬15cm以下。
收获时注意油菜籽含水量, 收获后油菜籽含水量<20%时收获时间短 (约105min/hm2) , 净度高 (2%左右) , 田间损失小 (3~5%) , 留茬低 (可小于15cm) ;收获后油菜籽含水量>30%时收获时间较长 (约225min/hm2) , 净度低 (5%左右) , 田间损失大 (10~20%左右) , 留茬高 (大于15cm) ;收获后油菜籽含水量>50%时收获时间长 (约450min/hm2) , 净度低 (8%左右) , 田间损失大 (20%以上) , 留茬高 (30cm以上) 。
对于留茬高于15cm的田块可用灭茬机灭茬一次。
7.2.2 分段收获
小田块在成熟后, 以晴天、早晚空气湿度大, 角果不易爆裂时人工收割, 田间晾晒5~7天后, 用小型机械脱粒收获。
大中型田块视不同品种, 成熟后以晴天、早晚空气湿度大, 角果不易爆裂时用割倒机先行割倒, 割时可基本贴地面切割, 省去灭荐工序。
田间晾晒5~7天 (油菜籽水份含量小于15%, 主茎发黄) , 用拣拾机拣拾脱粒, 捡拾脱粒机可一次性完成捡拾、脱粒、风净、秸秆粉碎还田等工序, 并可把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8 包装、运输和储存
按NY415-2000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籽标准执行。
参考文献
[1]黄海东, 田波平, 舒彩霞等, 基于免耕直播的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 农机化研究, 2008年6月, 第6期:222-224.
[2]浦惠明, 龙卫华, 高建芹, 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农艺技术研究江苏农业科学, 2009年, 第3期:48-50.
[3]郭娟, 油菜全程机械化实施重点, 农机科技推广, 2009.02:44.
[4]朱国美, 石继权, 黄福建, 油菜全程机械化栽培农艺配套技术试验示范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卷8期:2265.
中国油菜生产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篇8
关键词:油菜生产,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油料及其食用油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当前我国油料生产总体不足, 每年进口大量大豆、油菜籽、棕榈油等油料和食用油。以2008年为例, 当年进口大豆3744万t、油菜籽130.3万t和棕榈油528.4万t, 其中大豆的进口数量约为我国生产数量的2倍 (见表2) 。
大豆的大量进口使我国逐步失去了定价权。根据沈琼、刘小和等人的分析, 进口大豆与进口油菜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替代关系。油菜籽适应性广, 从我国的自然条件来看, 尽管气候和地理环境差异较大, 但各地基本上能满足油菜籽不同品种和不同类型的光热要求。因此, 大力发展油菜生产成为我国油料生产的一项策略。国家发改委在2010年1月11日发布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也明确提出, 要继续支持长江中游“双低”油菜带建设, 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生产。
依据斯密、李嘉图及H-O-V理论, 比较优势是产品生产、贸易及生产要素流动的基石之一, 也是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 分析并了解我国油菜的比较优势显得十分必要。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
1、研究方法
目前比较优势的测定方法有很多, 如显示性比较优势法、贸易专业化系数法、相对贸易优势系数法、国内资源成本法、工程成本法、基础会计法等, 本研究采用国内资源成本法, 即DR C方法。
国内资源成本是指一国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除可进口要素投入以外的全部国内生产要素投入成本。根据Bruno, Chenery, Pearson, Master和Nelson关于国内资源成本方法对于比较优势测定的观点, 本研究采用其中两个最基本的指标来评价产品的比较优势, 一个是社会净收益 (Net Social Profit, 即NSP) ;另一个是国内资源成本 (Domestic R esource Cost, 即DR C) 。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Uj表示j生产活动的产值;mj表示j生产活动的可进口性中间投入 (=进口化肥投入费+进口农药投入费) ;vi表示第i种产品的影子汇率, 即一单位美元所代表的真正价值;Ej表示j生产活动的外部效果;fsj表示生产活动所需第s种生产要素的数量;vs表示第s种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
另外, 取DRCCj=DR Cj/vi, 并称之为国内资源成本系数;取DRCC’=1-DRCC, 称之为比较优势度。显然, 比较优势度越大, 该国该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越明显。
2、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国内资源成本法计算需要的数据量大, 这些数据有些可直接从相关资料中获取, 有些则需要通过一定的处理和转换方式推导, 具体数据计算和处理方法如下:对亩产量、物质费用、土地费用、人工费、收购价等指标, 我们均取自《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2009) ;可进口性投入中的进口化肥投入费与进口农药投入费两项指标以及官方汇率则取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对外部影响, 我们取一般情况下的0值;对影子汇率, 我们取与官方汇率一致。另外, 为了同时了解大豆的情况, 我们在计算我国油菜比较优势度的同时还计算了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度。
三、中国油菜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根据DRCC研究的中国油菜及大豆比较优势情况 (见表1) , 从资源成本的角度来看, 近年来中国油菜的优势在不断增强, 而中国大豆则一直处于比较劣势。中国油菜的比较优势度从2005年的-0.07逐步上升到了2008年的0.43;中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度在2006年就达到了-0.35, 虽然在2007年曾经回升到-0.18, 但2008年甚至达到了-0.54。
(数据来源:根据2009《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及本人计算而得。)
四、中国油菜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依据我国油菜与大豆比较优势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从比较优势的角度, 中国油菜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可以成为我国发展油料生产的一项策略。尤其是, “双低”菜籽油营养价值高, 仅次于橄榄油, 被世界公认为是对人体最健康的食用植物油之一。“双低”菜籽所含氨基酸比例适当, 许多是人畜无法自身合成的必要氨基酸, 其蛋白资源利用的迅速发展也使其相对于大豆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但是, 中国油菜在发展过程中, 在价格、数量及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逐步提升中国油菜的竞争优势
我国油菜及其制品的主要劣势之一在价格。依据相关资料, 与大豆相比, 2008年我国每吨大豆的进口平均价约为490美元/t, 折合人民币约3400元/t。而每t国产油菜籽的平均价格在人民币3800元左右, 较高的原料成本使市场上菜籽油价格约比大豆油高15% (见表2) 。
在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波特系统地提出竞争优势理论之后, 人们将其作为指导分工和贸易的基本准则。一般认为, 造成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分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国际之间的名义汇率, 一是技术创新。
中国具有较强的油菜生产科技创新能力。我国以长江油菜带为核心的种植区不仅“双低”油菜种植正在普及, 而且全部为非转基因产品。我国“双低”菜籽油的精深加工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冬油菜也是我国一大优势。加拿大等国种植的是春油菜, 上市时间较我国晚。冬油菜还具有不与其他作物争季节和为其他种植作物增加农家肥的作用。此外, WTO“绿箱政策”规定我国可有8%的投入, 在这方面我国也有弥补价格劣势的巨大空间。在当前汇率比较稳定的情况下, 这些优势完全可以提升我国油菜的非价格竞争优势。
(数据来源:根据2009《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及本人计算而得。)
2、不断提高油菜籽收获质量
我国油菜籽的主要进口国为加拿大。2008年我国从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的价格约为600美元/t, 折合人民币约4100元/t, 略高于国产油菜籽价格。我国仍然进口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其质量的稳定性 (即芥酸和硫苷含量) 。我国油菜籽虽然在技术上达到了加拿大“双低”水平, 但在生产中质量还不稳定, 尤其是“双低”与“双高”混杂。
以中油为龙头研制的中油杂系列“双低”油菜品种, 含油量可达41%以上, 芥酸和硫苷含量可分别在1%、30μmol/g以下, 但目前仍未完全普及推广。另外, 农民在种植油菜时各种品种、“双低”与“双高”插花种植, 收获时混收, 也造成了油菜籽质量的不稳定。
种子源头也是影响油菜品质的重要因素。油菜是特殊作物, 如果种子多、乱、杂引起插花种植, 导致异花授粉, 会直接造成生产“双低”菜籽的品质下降。我国应严把种子关, 加大种子市场的管理力度, 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3、扩大油菜生产规模
我国各地基本上能满足油菜籽不同品种和不同类型的光热要求, 要充分利用这一条件扩大油菜种植规模。以2008年我国进口3744万t大豆、含油率18%来计算, 我国需要生产1872万t含油率36%的油菜籽, 才能生产数量相应的食用油。这些油菜籽以2008年134.90千克/亩的单产计算, 需扩大种植面积约13800万亩, 比现有9885万亩的种植面积要多约40%。要解决这些问题, 除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外, “三冬田”也具有一定的挖掘空间。据统计, 我国目前可以利用的“三冬田”可达3000多万亩。当然, 这些措施距离所需要的种植面积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的油菜生产还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
(注:本文课题项目:国家粮食局2010年度软科学课题;武汉工业学院项目 (08Y21) 。)
参考文献
[1]沈琼、刘小和:我国油料、植物油的进口特征及品种间的替代性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6 (5) .
[2]韩玮:国家发改委:多项举措要求武汉及城市圈成为“领头羊”[EB/OL].http://wh.bbs.house.sina.com.cn/thread-3200320-1.html, 2010-01-13.
[3]李崇光、于爱芝: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整合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油菜生产中常见障碍及对策 篇9
关键词:油菜,病态苗,高温热害,冻害,早薹早花,干旱,渍害
油菜是我国的传统作物。最初以油菜作食物利用, 始作蔬菜, 以后又以菜籽榨油, 成为人们重要菜食和主要食用植物油。现在油菜生产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是主要的油料作物, 是长江流域仅次于水稻的主要农作物。
由于油菜分布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相关极大, 栽培制度也不同, 全国各地的油菜播种期、收获期及油菜的品种特性差异也很大。从我国油菜生产的现状来看, 由于良种推广普及率低, 种植的品种多、乱、杂, 生产管理粗放, 生产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油菜生产的障碍, 严重制约着油菜生产的发展。
1 油菜病态苗
1.1 高脚苗
1.1.1症状在苗床里, 油菜苗子缩茎段, 即基部圆滑无菱的部分伸长到7cm以上, 这种苗子称为高脚苗。高脚苗的害处很多, 栽后容易落叶, 容易遭受冻害, 产量低。
1.1.2发生原因播种过密、间苗晚、留苗多, 致使通风透光差, 营养不良, 从而引起油菜缩茎段迅速伸长形成高脚苗。
1.1.3预防措施留足苗床, 苗床与大田的比例为1∶5;稀播匀播, 1hm2苗床只能均匀撒播7.5 kg左右种子;及时间苗、定苗, 1 hm2苗床只能留苗105~120万株, 合理使用苗床追肥防止旺长高脚;适龄早栽, 早中熟品种苗龄35 d左右, 晚熟品种苗龄40 d左右, 即可移栽;适当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幼苗3叶期左右喷施一次100mg/kg的多效唑溶液。
1.2 弯脚苗
1.2.1症状弯脚苗又叫曲颈苗, 是因为下胚轴, 即子叶以下到根毛着生区以上那段太细长, 不能支持苗子的地上部分, 幼苗倒伏后再向上生长形成的 (图1) 。
1.2.2发生原因苗床整地粗放, 播种量比较大, 盖土过厚, 土壤湿度太大, 温度高, 光照不足, 都会产生弯脚苗。
1.2.3预防措施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如苗床浅耕细整, 达到“平、细、实”的要求。播种后浇一次透水, 保持土壤湿润而不渍水, 齐苗后要进行适当炼苗。
1.3 瘦弱苗
1.3.1症状叶片小, 叶柄细长, 叶色淡, 光合能力差, 根颈细, 干物质积累少。长势瘦弱, 瘦弱苗移栽后叶片也会大量脱落, 返青发苗慢, 遇干旱、寒潮时容易死亡。
1.3.2发生原因一般是在播种过量, 苗床密度太大的情况下形成的, 由于出苗不整齐, 晚出的一部分苗就会受到早苗、大苗的荫蔽, 即在得不到足够阳光的情况下形成的。
1.3.3预防措施保证苗床整地质量, 保证种子质量, 特别是种子整齐度要高;适当控制播种量;注意合理施肥, 及时补充生长所需养分;适时早间苗、早定苗。
1.4 旺长苗
1.4.1症状旺长苗是指长势过旺的徒长型大苗。旺长苗的特点:苗过大, 绿叶数比较多, 但是叶柄很长;根颈比较粗, 但是缩茎段抽得比较长;含水量高, 根系相对而言不发达, 叶片内氮素比较高, 碳素水平比较低, 养分积累少, 组织柔嫩, 抗逆性差, 旺长苗移栽后, 叶片常常大量脱落, 返青慢、发苗迟, 容易受冻。
1.4.2 发生原因 主要是在苗龄比较长、施肥过猛、温度和湿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形成。
1.4.3预防措施为了防止出现旺长苗, 在苗床期间的施肥应保持在适当水平, 不能过多过勤;雨水较多或苗床地势较低时, 要注意排水防湿, 保证苗床适龄移栽。
2 油菜高温热害
2.1 症状
在高温天气下, 油菜刚出土幼苗根茎部出现缢缩, 轻的幼苗萎蔫, 重者死苗、造成出苗不全或缺苗断垄。
2.2 发生原因
油菜播种后苗期管理最关键, 高温季节播种的油菜, 播种后2~3 d即出苗, 在出苗过程中, 遇有天气持续干燥、土壤中缺水、中午阳光强烈, 气温升高, 会造成地表温度过高并且持续时间长, 靠近土壤表面幼苗的根茎部就会发生灼伤。
2.3 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热或耐热油菜品种。二是适期播种, 各地根据当地气候、品种确定播种期。三是苗期高温干旱年份要注意播前播后浇水, 尤其是浇水要适时适量, 及时降温, 保持土壤温度适宜, 必要时要再浇第3次、第4次水, 沙壤土容易缺水, 要注意多次浇水和加强苗期管理。
3 油菜冻害
3.1 症状和发生原因
油菜生育阶段不同, 受不同低温条件的影响、发生冻害的程度和状况也不同 (图2~5) 。
油菜冻害有4种类型:一是持续低温干旱, 加上大风, 土壤冰冻, 蒸发量大, 油莱叶片、根系受冻死亡。二是持续低温湿冻, 土壤水分过多, 土层结冰, 根部外露受冻, 造成大量死亡。三是叶片、薹茎受冻, 叶片萎缩枯萎, 薹茎破裂或者萎缩下垂。四是花期遇到低温霜冻, 表现为蕾花受冻症状与薹茎受冻症状。造成花蕾受冻后黄枯脱落, 整个花序出现分段结荚。
3.2 防治措施
3.2.1 选用抗寒性强的品种 通过引种试验, 确定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高产优质抗寒品种。
3.2.2改革种植方式改革油菜的播种方式, 大力推广油菜育苗移栽技术, 或者用早茬地直播油菜。同时, 根据品种特性, 实行早播、早栽, 培育壮苗, 增强抗寒能力。
3.2.3推广朝阳沟移栽油菜采取朝阳沟、向阳坡移栽, 蓄水保墒, 背风向阳, 有利于减轻冷空气对油莱植株的直接伤害。
3.2.4科学施肥生产上, —般氮肥要早施, 早施氮肥既能促进油菜早活棵、早发苗, 又能确保越冬时油菜生长老健;增施磷钾肥, 可使油菜细胞机械组织加厚, 增强抗冻能力。增施有机肥还具有防冻保暖作用。由于晚栽、晚播等形成的弱苗, 要早施提苗肥, 如将人畜粪便加水浇施菜苗等。要早施腊肥, 有利于增强防冻能力。
3.2.5中耕培土, 清沟沥水中耕松土, 培土壅根, 可以改善油菜田土壤环境, 调节土壤湿度, 提高地温, 还可以防止倒伏, 减轻草害及菌核病的危害。中耕的深度要因油菜长势不同而不同, 一般先浅后深, 对长势旺的地块要深锄, 长势弱的地块要浅锄, 在越冬前结合中耕培土壅根。另外, 对于春季低温阴雨发生比较频繁的地区, 要开好“三沟”, 及时清沟沥水, 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根系的健壮生长, 以提高油菜的素质, 有利于减轻倒春寒对油莱的影响。
3.2.6增加覆盖物冬前用土杂肥、草木灰、作物秸秆等覆盖油菜苗, 可以保持地温相对稳定, 减少叶面蒸腾, 避免冷空气对叶片的直接伤害, 还可以弥合土缝, 防止漏风吊苗。如覆盖稻草, 盖草3 000~ 4 500 kg/hm2, 既能保墒防冻, 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覆盖在畦面上的稻草, 遇到降雨也能自然落实, 一般不影响油菜的光合作用。
3.2.7喷施多效唑对因为播栽早、长势旺、有徒长趋势的油菜地块, 在12月20日前后喷施多效唑溶液, 可以使植株敦实, 叶色变绿, 预防或者减轻冻害。喷施方法:1 hm2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900 g, 对水900 kg均匀喷施在叶片上。注意不能漏喷, 也不能重喷。
3.2.8摘薹对有可能出现早薹、早花现象的地块, 要进行深度中耕, 损伤油菜部分根系, 可以延缓早薹、早花的发生。已经出现早薹、早花的油菜, 可在春节后选择晴天, 气温比较高时摘薹, 摘薹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 促进植株恢复生机, 减轻冻害损失。
4 油菜早薹早花
4.1 症状
油菜早薹早花是指油菜在冬季或冬季前出现抽薹开花的现象。早薹早花的油菜植株, 因为抗寒力明显减弱, 遇到冬季和早春低温天气, 非常容易受冻, 形成断薹死株或蕾、花、果大量脱落或阴角, 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
4.2 发生原因
一是品种的春性强, 二是秋冬季气温偏高, 三是栽培管理水平。在播种过早、肥水不足、苗床留苗过密、苗龄太长、田间管理粗放等不良环境下, 会促使早薹早花的发生。
4.3 防治措施
4.3.1 选用恰当的品种 选择春性不很强的品种。
4.3.2 适时播种 春性早熟或早中熟品种不能播种过早。
4.3.3中耕松土通过中耕疏松土壤, 一是可改善土壤通气和物理化学性质, 有利于油莱的生长发育;二是经过中耕松土, 损伤了一部分根系, 对油菜生长暂时有些抑制, 这样有一定延缓抽薹开花的作用。
4.3.4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施用氮肥, 能加强植株的营养生长, 而削弱其生殖生长。不过, 施肥要看具体情况, 如果播种早, 植株生长旺盛高大而已抽薹的, 则一般不宜施肥;对黄瘦的抽薹苗, 则应及时重施速效氮肥, 这样不但能预防或减轻抽薹开花, 而且对于春后的生长发育很有利。
4.3.5及时摘薹、摘花对已经抽薹的油菜, 要及时摘薹。对那些因播时过早造成疯长而提早抽薹的油菜, 在薹高30 cm以下时摘薹很有效。对那些生长瘦弱的抽薹植株, 及时摘薹也有—定作用。摘薹不但能挽救因提早抽薹开花所带来的损失, 对生长健壮的油菜还有促进分枝生长, 增加结果的作用。
油菜在冬季抽薹的情况下, 薹苗如果要长高16.7 cm, 在日平均温度10℃左右时, 一般要15 d左右的时间。摘薹后侧芽萌发重新进入抽薹期又需4~5 d。因此, 摘薹就等于使油菜的生长推迟20多天。这样不但抑制了主薹继续生长, 避免冻害, 同时又能促进分枝的萌发。对于生长旺盛的油菜, 这样做不但不会减产, 反而还能增加产量。
冬季摘薹要抓紧时间进行、在抽薹13~17 cm高时摘薹比较好, 这时可以摘去薹尖6~9 cm, 如果薹很高并且已开始开花, 这时摘薹就晚了, 因为这个时候植株木质化程度已经很高了, 并且常常空心, 摘薹后伤口不容易愈合, 空心处容易流入水而导致腐烂, 同时植株下部的腋芽生长力已经衰弱, 不容易长出大分枝, 难于弥补摘薹造成的损失。摘薹要在晴天进行, 以利于伤口的愈合。摘薹后必须及时追施速效肥料。瘦弱的植株, 摘薹后不及时迫肥, 反而会造成损失。
5 油菜干旱
5.1 危害症状
油菜发芽出苗期, 秋旱严重会影响油菜的出苗和全苗, 导致播种出苗期延长, 田间出苗率低, 缺苗多。出苗后干旱, 根系生长缓慢, 弱苗、小苗增多。移栽后干旱则使叶片发黄脱落, 从而导致冻害加重, 病虫害增多, 产量下降。越冬期干旱, 使油菜抗低温能力显著下降。开花结实期干旱, 影响油菜开花结实, 使油菜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降低, 产量低。
5.2 预防措施
5.2.1 品种选择 容易发生干旱的地区, 要注意选用耐旱性强的品种。
5.2.2灌溉防旱发芽出苗期, 浇水灌溉或沟灌, 大水漫灌易造成土表结壳和土壤下陷, 导致出苗困难和死苗现象。移栽或定苗后, 及时浇定根水, 保持土壤湿润, 以利成活。
苗期干旱, 可以引水沟灌, 或结合追肥进行灌溉, 促进发根长叶, 形成壮苗越冬。但是, 灌溉后要注意在土干后浅锄松土, 以切断毛细管, 保蓄土壤水分, 防止土壤板结而引起死苗现象。
冬季干旱和冻害严重的地区, 要适时冬灌, 既补充土壤水分, 又使土温比较稳定, 防止冬季严寒时产生冻害, 造成死苗现象。油菜长势差的地块, 冬灌要适当提早, 以促进生长。长势好的田块, 可以在土壤封冻前10~15 d灌水, 以便水分下渗, 利于中耕培土。
油菜蕾薹期需水量比较大, 春旱严重的地区要注意加强灌溉。开花期如果遇到干旱, 可以酌情进行灌溉。
6 油菜渍害
6.1 危害症状
6.1.1播种出苗期一是影响油莱的播种期, 不能按时播种;二是影响油菜的播种质量;三是影响油菜的出苗。
6.1.2苗期油菜容易受猝倒病危害, 烂根、死苗现象加重。
6.1.3开花结实期根系生理活力下降, 黄叶多, 株高降低, 分枝部位提高, 主花序变短, 一次和二次有效分枝减少, 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降低, 结实率降低, 尤其是角果数减少最多。病虫害、湿害加重, 油菜抵抗力弱, 导致减产。
6.2 防治措施
6.2.1 选择品种 注意选用耐渍性强的品种。
6.2.2排水防渍生产上推行的深沟高畦排水措施, 效果很好。在播种前或者移栽前结合其他管理措施的需要, 在田里开沟做畦, 畦宽150 cm左右。一般砂质土透水性良好, 可适当放宽厢面;黏重土透水性差, 畦面可窄一些, 在特别低畦和多雨地区, 为使土壤易于干燥, 可以采用窄畦拱背的方式。沟的深度, 畦沟26~33 cm, 腰沟33cm以上, 围沟50 cm以上, 以降低地下水位为主的, 围沟深要大于耕作层。为了使畦沟排水畅通, 在冬季降雪或者雨季来临之前, 要重视清沟排水工作, 要经常疏通田间三沟 (围沟、腰沟、厢沟) , 使田间排水畅通, 做到雨停田干。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田间地表水和浅层水危害, 有利于降低田间湿度, 对壮根防病, 保证油菜的正常生长有显著作用。
7 油菜收获后连续阴雨天
7.1 危害症状
油菜收获后如遇连续阴雨天, 湿菜籽很易发热长霉, 甚至发芽变质, 使出油率大大下降。
7.2 防治措施
油菜收获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时, 要对湿菜籽作及时处理: (1) 利用烘干设备烘干, 或把湿菜籽放在大锅内炒干; (2) 利用空房间薄摊晒干, 最好是搭架薄摊, 以利上下透风, 每隔2~3 h翻动1次。
临翔区油菜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篇10
1 油菜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1.1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早熟品种德油早1号、云油杂2号、临油1号。
1.2 稀植育苗技术
选用地势高爽、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土质疏松的地做苗床, 苗床与大田比1∶10。苗床播种前提前翻耕晒垡, 精细整地, 做到表土细碎紧实, 厢面平整, 2.5 m开厢。
播种前施足磷肥, 晒种一二天。每亩苗床播种0.5 kg, 并用种子重量0.2%~0.3%的多菌灵拌种。播种后盖1 cm厚的细粪土, 其上覆盖干净的稻草保湿降温。种芽破土后, 立即揭去覆盖物。
播种后5天内检查苗床水分, 力保全苗。齐苗后间苗一次, 疏理窝堆苗及拥挤苗, 做到苗不挤苗。三叶期定苗, 密度150株/m2左右。
看苗追肥, 三叶前以促为主, 三四叶期促控结合;5片真叶后控施氮肥, 苗床地肥沃、底肥用量足、幼苗叶绿清秀不发黄的情况下不需追肥, 反之则应酌情追肥, 适当控制肥水, 促使秧苗老健, 实现壮苗移栽。
1.3 规范化免耕移栽技术
前作收后及时平整地块, 不犁翻, 采用等行距免耕移栽。播种前一天按厢面宽5~6 m、厢沟30~35 cm四周开围沟, 中间开腰沟, 保证沟底平坦无障碍, 做到厢沟、围沟、腰沟沟沟畅通。
按30 cm×60 cm的规格打塘双株移栽或16 cm×50 cm的规格开沟单株移栽。苗龄25~30天移栽。移栽前一天苗床灌水, 以便于起苗。移栽时做到拔苗时不伤叶, 少伤根, 多带土。边拔苗边移栽, 不栽隔夜苗。大小苗分别移栽, 根和根颈要栽入土中, 苗正根直。移栽时要压紧, 根土紧密接触, 移栽后及时浇定根水。
1.4 简化高效田间管理技术
1.4.1 简化施肥:
控制氮肥施用量, 重施底肥, 早施提苗肥, 看苗追薹花肥。移栽时亩用尿素5 kg、磷肥30 kg、硫酸钾5 kg、硼肥1 kg作种肥;移栽后15~18天亩用尿素10 kg兑水浇施提苗肥;看苗势追施薹花肥, 一般长势差的田块亩追尿素10 kg, 长势较好的田块不必施用。
1.4.2 水分管理:
移栽后7天内注意保持大田水分, 防止太阳暴晒死苗。在整个油菜生长期保证给足适宜的水分, 灌水要速灌速排, 防止长期浸泡渍水。
1.4.3 中耕培土:
薹高8~10 cm时人工中耕培土一次。
1.4.4 化学防冻:
在花角期气温下降时, 叶面喷施独艳 (主要成分是甲霜噁霉灵) 预防冻害。
1.5 病虫草综合防控技术
移栽时施用地蚜灵预防和延缓蚜虫发生。花角期分墒交替进行药剂防治, 减少蚜虫的抗药性。移栽前3~5天亩用20%克芜踪150~200 mL在土壤表面均匀喷雾除草, 移栽后杂草二三叶期亩用12.5%盖草能40~50 mL兑水50 kg喷施。
2 油菜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应用效果显著
临翔区2011年油菜种植面积54300亩, 平均亩产202.0 kg, 全区开展油菜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示范推广41205亩, 平均亩产207.1 kg, 较非示范区亩增21.1 kg, 增11.3%。与传统栽培相比较, 每亩节约整地费用20元、种子50 g (15.0元) 、尿素10 kg (24.0元) , 减少农药投入24.0元, 减少中耕除草和病虫防治用工1个 (60.0元) , 平均每亩节约成本133.0元, 共节约成本548.03万元。以商品菜籽市场综合价5.0元/kg计:总增产869320 kg, 总产值434.66万元, 新增纯收益937.62万元, 科技投资收益率20.8%, 总节本增效982.62万元, 推广成效率76.0%。
双低油菜保优生产问题与措施 篇11
1 产生的原因
1.1 审定品种达到“双低”质量标准, 商品种籽没有完全合格是商品“双低”菜籽合格率低的重要原因
审定品种种子来源于育种者, 是他们研究水平的标志, 是可信的, 不容怀疑。商品种子来源于开发商, 其种子的种性质量与育种家的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导致的结果是商品菜籽“双低”合格与不合格的本质差异。我们在连续的质量跟踪检测中发现:送检的种子审定是“双低”, 但检测结果要么是芥酸超标, 要么硫苷不合格。一般认为种子不能实现“双低”, 商品菜籽一定不合格。2005年, 我们从市场上收集了5个“双低”油菜种子进行检测, 只有3个品种符合双低商品籽的要求, 其它两个品种一个芥酸超标, 一个硫苷超标。后来送检的品种基本能够达到“双低”标准。2011年秋播湖北省农业厅推荐的油菜品种种子全部达到了“双低”种子的质量标准, 其中16个品种的芥酸含量在<1%, 2个品种在1%~3%之间;硫苷含量在35μmol/g (饼) 以内的有16个品种, 2个品种在35~40μmol/g (饼) 。
1.2“双低”油菜保优栽培措施落实缺乏保障
农民种植双低油菜与双高的油菜在收购价格上没有差异, 这就让种植“双低”油菜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动力。相反种植“双低”油菜对技术要求更高。首先是出苗后的虫害比普通油菜重, 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田间缺苗。双低油菜芥酸和硫苷含量较普通油菜要低很多, 口感很好, 容易诱发虫害。其次是“双低”油菜含油量高, 产量也高, 对硼肥敏感程度更高, 经常出现花而不实的问题。近几年湖北育成的双低油菜品种, 产量提高, 含油量也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其在生育过程中对硼肥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需要较大量的增加硼肥的使用量。再次是“双低”油菜需要单独收获, 单独储藏, 加大了农民生产的负担。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田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农户具有生产自主权, 要实现统一品种, 集中连片种植难度较大。再是有的农户选用几个品种搭配种植, 更增加了双低油菜保优栽培的难度。
1.3 产品质量跟踪缺乏手段
目前, 湖北省县级单位基本上没有“双低”的检测设备, 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在油菜质量普查中, 湖北省只有钟祥、沙洋、武穴、浠水、荆州5个县市区参加。没有检测设备如何清楚自己产品是否合格就可想而知了。
1.4 加工企业没有优惠的政策吸引农民种植双低油菜
油脂加工企业在商品籽收购过程中, 更加重视产品的外在质量, 如净度、水分等指标, 直接影响到农民的销售收入, 而内在质量没有体现。农民种植“双低”油菜只能靠其种子本身的产量优势。
2 解决的办法
2.1 选择连续检测合格的种子
我市连续8年将生产的油菜籽和市场上销售的种子送检, 每年油菜籽检测都合格的品种不多, 更多的品种至少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商品籽在送检的时候被检测为不合格。
近几年, 为了加快我市的优质油菜生产, 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科研单位的支持下, 对进入我市的重点油菜品种种子及其产品进行了品质跟踪, 从中筛选出适宜我市种植, 产量表现良好, 品质优良的品种作为全市主导品种。通过该项措施的落实, 全市油菜籽的样品双低合格率在逐年提高。指定区域实现良种全覆盖的地方, 随机抽查油菜双低合格率能够达到百分百。
中粮祥瑞公司2004年落户钟祥后, 当年加工的菜籽油, 其芥酸含量平均为20%以上;2010年加工的油脂芥酸含量降低到了10%;2012年加工的油脂芥酸含量在8%左右。这个结果印证了我市推广双低油菜后双低合格率在逐年提高的现实。
2.2 推广合作社模式是生产合格双低油菜籽的有效途径
钟祥连续3年少量生产出合格的低芥酸菜籽油, 其中一个重要经验就是依靠合作社保证了产品质量。合作社是自愿组织起来, 有统一的思想和共同想法, 容易达成共识。合作社有共同的经济目标, 与其自身利益息息相关, 对产品质量更加重视。
生产上出现双低油菜品种种植后芥酸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双低油菜与普通油菜的机械混杂。合作社在共同利益的作用下, 在指定区域实现了统一品种布局, 为保证商品籽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钟祥科信油料作物生产专业合作社2009年注册成立, 2010年利用双低油菜籽加工的菜籽油芥酸含量为2.2%, 达到了低芥酸菜籽油的质量标准。其油脂中对人体有益的油酸、亚油酸分别为65%和18%, 总含量与橄榄油相当。2011年和2012年生产的双低油菜籽芥酸含量还有进一步的下降。2012年生产的菜籽油芥酸含量最低的达到1.6%。用种子与商品籽的芥酸进行比较, 在生产上, 商品籽芥酸比种子至少高了1.3个百分点。说明在合作社这种较严格的生产条件下还存在芥酸含量增加的风险。
2.3 需政府加大对生产的扶植力度, 在规定区域内实行统一供种
钟祥市2010年秋播在磷矿镇进行了试点, 在8个村统一供种, 落实面积1200hm2, 生产的油菜籽样本的平均芥酸含量小于2%, 硫苷含量小于35μmol/g, 效果显著。2011年秋播扩大到石牌、文集、磷矿等三个镇的15个村, 油菜籽样本合格率达到83%, 样本的平均芥酸含量为2.2%, 硫苷30μmol/g。这种措施落实需要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近几年, 我市在湖北省双低油菜生产专项资金的支持下, 市政府配套从油料大县奖励资金中拿出30%用于双低油菜种子的政府采购, 从源头上保证了油菜的品质。
2.4 小型化的油脂加工企业更容易生产出合格的低芥酸菜籽油
目前大中型油脂加工企业每天的菜籽加工量在800~1000t, 油脂的精炼需要400~500t, 而要达到这么大的生产量有一定难度。同时油脂加工企业在加工过程中要清理加工设备, 防止机械混杂, 大中型加工设备就更难。
物以稀为贵, 量少才有价值。低芥酸菜籽油对人体有益的油酸、亚油酸含量合计在80%左右, 与橄榄油差不多。其饱和脂肪酸含量在7%以内, 是最健康的食用植物油之一。据研究长期食用低芥酸菜籽油能够有效的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从而保证人体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高世海, 郑厚国, 柳喻, 程娟, 钟祥市油菜品质现状及优质油品牌创建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