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中小河流

2024-06-22

北方中小河流(精选7篇)

北方中小河流 篇1

0 引言

砂石因其良好的硬度和稳定的化学性质, 常作为必不可缺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房屋、道路、公路、铁路、工程等领域, 尤其近几年高速公路建设、高铁建设、城市建设都需要质优量足的砂源供应。设计人员作为采砂实施方案编制人员, 必须按照国家已有规定、法规、地方采砂规划、河道治理规划等有关文件编制河道采砂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辽宁某中型河流采砂段 (以下简称QH段) 实施方案实例探讨一下北方中小河流采砂实施方案编制的重点要点。

1 采砂实施方案编制主要工作内容

采砂实施方案编制要充分掌握采砂区域自然情况、河道特性及河砂质量的基础上, 分析砂石开采的合理性及适应性, 结合委托单位砂石需求总量及分年需求量, 进行开采储量计算及分年实施, 提出开采控制指标, 并预测砂石开采可能引起的不利影响, 作出防护方案设计和采砂作业、采砂管理方案。

2 重点要点

1) 采砂区选择。项目委托方应首先和河道管理部门沟通, 根据采砂规划和项目所需砂砾粒径和总量两方面考虑, 由河道管理部门在河道可采区划定采砂段。本次实例选择的QH段已经列入《开原市河道采砂规划报告 (2014年—2016年) 》可采段, 故此段的边界范围和采砂可行性得到满足。设计人员在河道管理部门划定采砂段基础上, 明确清晰布置采砂区范围, 理清QH段与周边砂场和在册耕地边界 (也包括农民小开荒耕地) 、与周边河道防洪工程的边界、上下游穿跨河建筑物保护范围边界等, 最终确立QH段范围界, 给出GPS坐标 (见图1) 。

2) 河道演变分析。北方中小河流限于历史原因, 水文站数量和布置大多位于大河干支流, 中小河流资料相对较少, 很多是无资料地区, 因此对采砂段河道演变定量分析比较困难, 一般以定性分析河道演变原因和演变程度为主。QH段右岸有堤, 上游有拦河闸, 下游和跨河大桥起河势控导的作用。从图2平面套绘图能看出, 该段河道自2012年较2003年向右岸略有偏移, 从整体趋势分析此段河道自然演变影响不大, 河势变化主要由于人为原因, 采砂活动等情况造成。可以预见, 在采砂规划实施年限内, 此段主要河势影响因子还应为人力因素, 河道自然演变影响不大。QH段采砂典型设计断面见图3。

3) 采砂方案制定。根据地勘和河道大断面测量资料确定采砂方案 (确定开采深度、开采断面、不同粒径砂量、弃料处理方案等) 。要点在于综合考虑, 方案要合理, 尽量降低采砂影响, 增加达标净砂产出量。QH段初始划分三个采砂区, 采砂二区开采后, 水流会加剧下游电力线塔架B的基础冲刷, 此处河道主槽较深, 采区边坡基础位于河底砂层, 开采后防护技术难度和费用较高, 超过了采砂的经济效益, 故在采砂方案中放弃了采砂二区, 只保留了采砂一区和三区, 修改后采砂区域见图4。

4) 采砂影响分析。采砂方案确定后, 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其一, 分析现有河势稳定影响情况, 突出管理部门对采砂控制指标的监管, 控制采砂对河势稳定的不利影响;其二, 通过采砂活动对左右岸、上下游河道工程 (堤防、桥梁、橡胶坝等) 和涉河工程的影响分析, 确保采砂活动对防洪及河道工程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应明确河道禁采时段和水利部门对采砂活动的中止权限;其三, 对现有河道治理规划、第三人权益、采砂区附近重要工程应实地调查、言之有物, 确保采砂活动遵守现有规划, 不损害第三人权益, 对采砂区附近重要工程采用相关行业工程规范设计相应防护措施确保基本无影响;其四, 从有利影响、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采砂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 主要说明不利影响, 并制定可操作有针对性保护措施。

5) 采砂作业方案和管理。首先明确采砂作业施工条件、机械参数和设备配置;其次明确采砂作业时间 (辽宁省北方工程施工时间主要为每年3月15日~11月15日, 下雨及大风等恶劣天气禁止进行作业;汛期 (6月20日~8月20日) 停止采砂活动) , 防洪预案和应急抢险预案编制由水利主管部门预审;最后按实际情况编制采砂工业流程、施工布置和作业管理方案。

6) 防护措施。本次QH段采砂防护措施主要有采砂后的岸坡防护和对两个采区之间的电力塔架周围进行防护 (见图5, 图6) , 以防止冲刷基底, 影响塔架安全。

最后应制定相应的采砂场安全管理制度条例。

3 结语

北方河道采砂实施方案编制和实施涉及到建设管理部门、河道管理部门、采砂施工队伍、采砂段周边第三人、采砂段其他部门工程 (如电力塔架、穿河通讯线缆、输油输气管线) 等多单位协调, 因此编制河道采砂实施方案应慎之又慎、协调考虑多方面重点要点, 予以妥善解决。

摘要:从采砂区选择、河道演变分析、方案制定、影响分析、防护措施考虑等多方面出发, 并结合实际案例, 分析了北方中小河流采砂实施方案编制的多个重点要点。

关键词:北方中小河流,采砂,影响分析,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SL 423—2008, 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S].

[2]GB 50293—1999,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S].

[3]辽水江河[2014]42号, 辽宁省河道采砂管理实施细则[S].

北方中小河流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819号)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列入国家规划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绩效考评。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绩效考评,是指对中小河流治理的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运用定性定量结合的评价方法、科学的量化指标和统一的评价标准,综合考核和评价中小河流治理的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第四条 绩效考评遵循公平、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第五条 绩效考评实行项目法人自查、市县初评和省级复评相结合。

省财政厅、省水利厅负责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绩效考核工作的监督、指导,组织开展全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绩效考评复核,核定考评结果。

各市、县水利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绩效考核初评,督促各项目建设单位做

— 1 — 好绩效考核自查工作。

各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做好绩效考核自查工作,及时报送有关考核信息和材料,及时提供备查资料,配合上级部门的检查和考核工作,并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并及时整改。

第二章 考评依据和内容

第六条 绩效考评工作依据:

(一)中央和省级财政、水利部门颁布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考核措施;

(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规划;各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土地预审、环境保护批复等前期工作文件;投资计划文件、资金拨付文件;招标备案及总结报告,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文件和材料;

(三)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反映资金筹措和使用管理、工程建设等有关统计数据、通报;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财政、水利部门的有关批复文件、目标责任书、承诺文件、评审检查结论,以及工程结算、验收等相关材料等;

(五)其他相关资料。第七条 绩效考评内容:

(一)项目组织:主要考核工程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目标任务分解及相关责任制落实情况、实施方案制定、统计及信息宣传等情况。

(二)项目管理:主要考核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基本建设制度执行情况、质量和安全体系建立情况和效果、工程实体质量情况及工程验收、管护机制建设等情况。

(三)资金管理:主要考核市、县投入情况,包括财力安排及通过其他方式筹措的资金,以及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投资控制等情况。

(四)实施效果:主要考核项目预期效益完成情况,包括防洪除涝标准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方面。

第三章 考核的程序

第八条 绩效考核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分级实施。根据投资计划下达和资金拨付情况,分批次进行考核。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该批次项目计划下达一年后、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时进行。

第九条 根据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的统一安排,绩效考核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1、各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本办法要求,完成绩效考核自查工作,根据项目绩效考核评分标准(具体见附件)上报自评打分和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材料,经县(区)水利部门会同财

— 3 — 政部门审核后报送市级水利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由市组建项目法人的,项目法人将考核材料直接报市级水利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初审。

2、市水利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绩效考核自查情况进行初评,并将自查报告和市级初评意见报送省财政厅、省水利厅。

3、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结合初评意见,开展复评核定工作,确定考核结果。

4、公示并公布核定后的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 考核结果运用

第十条 项目绩效考评实行100分制(具体评分标准见附件),分三个等级:总分80分及以上的为优秀;60~80分的为合格;60分以下或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不合格:

1、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治理任务的;

2、在审计、稽察和其他相关检查中发现质量、进度、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大问题的;

3、项目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质量事故的,或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的。

4、项目法人在自评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第十一条 绩效考评结果是对市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工作的综合评价,对项目绩效考评结果为优秀的,省财政厅、水利厅将在全省范围内予以通报表扬,对考评结果不合格的项目进行通报批评,并将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绩

— 4 — 效考评结果将作为安排中央和省级投资的重要依据。对考评不合格的地方减少或停止安排该地区水利项目和投资。

北方中小河流 篇3

河流段提出整改措施的需要。水质综合评价就是根据各水质指标值对某水体的水质等级进行综合评判[1], 为水体的科学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在地区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起着水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水环境的综合评价也是对污染积极的作用。目前进行水质综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单因子指数评价法[2]、综合指数法[3]、模糊数学法[4]、神经网络评价法[5]和模糊综合评价法[6]等等。其中模糊综合评价中的隶属度能够清晰的

反应出水质指标所属类型, 可以将诸多指标建立联系, 进行很好的评判, 但是在权重的确定中, 这些方法往往具有主观性, 不能够很好的进行确定指标的权重, 本文寻找了一种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结合模糊综合评价, 对水质进行了很好的评价。

2 研究方案

2.1 水样的采集

根据水质综合评价的需要, 分别在该河流的上游, 中游和下游3月~6月之间进行了5次取样, 为了防止在采集水样的时候数据的正确性, 因此采样点的选取避免了回水区和排污口。采集水样均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91-2002) [7]的规定的方法进行采集、处理、保存和定量分析测定。水质分析标准中主要是氨氮、总磷、总氮、COD、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六项监测指标。

2.2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主要应用改进后的模糊综合评价对河流水质全方位的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价主要是构造出等级模糊子集, 然后把反应事物的一系列的指标进行量化, 最后利用模糊评价原理对水质进行评判。

2.2.1 评价标准

利用国家颁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7] (GB3838-2002) 规定的指标进行评价。主要将水质分成了5项指标, 分别如下: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它们对应的6项检测指标标准如下表:

2.2.2 模糊矩阵[8]的建立

在水质评价中, 有一些指标越大越好, 有一些指标越小越好, 但是在此次选择的评价的指标中, 都是越小水质越好, 因此可以建立如下的模糊评价的隶属度[9,10,11]函数如下:

当j=2 , 3, 4时候,

当j=5时,

根据所测得的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浓度, 可以得到该时间内的隶属度的值, 最终可以的得到一个m×55的模糊矩阵:

2.3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评价中的权重

2.3.1 层次分析法[12,13]

权重的确定在模糊综合评价中的作用很大, 权重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最后的评价结果。层次分析方法是一种确定权重很有效的方法。在哪些定量指标很复杂的情况下的确定是很有效的。通过层次分析法中的权重系数确定可以很有效的将各个变量之间进行互相联系并且使他们之间更加有条理化, 对客观实际指标的模糊判断, 对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的表示, 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全部元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系数。

2.3.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2.3.2. 1 确定目标和评价因素

首先需要确定评价因素, 例如有n个评价指标x={x1, x 2, (43) (43) , xn}

2.3.2. 2 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元素的值是采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 这些值得确定一般可以根据专家给出相关量或者问卷调查等等一系列的方法。当相互比较因素的重要性能够用具有实际意义的比值说明时, 判断矩阵相应元素的值则取这个比值。即得到判断矩阵S= (u ij) p×p。

2.3.2. 3 计算判断矩阵[14]

在求解最大特征根λmax的时候, 可以利用用Mathematica软件进行计算判断矩阵S的最大特征根, 以及这个判断矩阵对应的特征向量A, 此特征向量就是各评价因素的重要性排序, 也即是权系数的分配。

2.3.2. 4 一致性检验

最后需要对评价模型进行一致性检验, 即:需计算一致性指标

根据表格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它是用随机的方法构造500个样本矩阵, 构造方法是随机地用标度以及它们的倒数填满样本矩阵的上三角各项, 主对角线各项数值始终为1, 对应转置位置项则采用上述对应位置随机数的倒数。然后对各个随机样本矩阵计算其一致性指标值, 对这些CI值平均即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当随机一致性比率时, 认为层次分析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 即权系数的分配是合理的;否则, 要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 重新分配权系数的值[15,16]。

2.4 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判:B=AR[16,17]。根据得到的结果可以直接判断水质的类别, 在最终的求解结果中, 其中最大的值为最后的决定水质的好坏的因素。

3 河流水质的评价

3.1 河流检测的相关数据

根据采样测定得到河流上游, 中游和下游3方面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3.2 权重的确定

根据收集几位专家学者的意见, 以及结合当今国际上观点[18], 最终确定他们之间的权重关系, 构造出判断矩阵如下:

用Mathematica计算得到判断矩阵S的最大特征根得λmax=6.00407。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得到一致性检验指标为:

由于判断矩阵是一个六阶矩阵, 根据下表[19]:

可以得到RI=1.24, 计算一致性比例:

因此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将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处理后, 可以得到向量见的关系, 也就是6项指标之间的权重为:

3.3 河流不同流域的水质评价

根据上面所测得的数据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 可以得到模糊矩阵:

可以大体得到从上游到下游水质的等级好坏的模拟图像:

4 数据分析与结论

从评价的结果可以看出, 上游的水质基本达到国家三级水质标准, 属于较好的水质, 并且在五级最差水质上占据的比例很小, 在一级水质标准上仍然占有一定比例, 因此上游只要注意保护环境, 多植树, 培养一些水生植物, 上游的水质将会向国家二级水质转化。

中游的水质较上游相对而言差了一点, 主要变为四级水质, 但是同样的在一级水质中仍然占据比例, 只要注意污染的防治, 多在水中栽种水生植物, 水质仍然会转好, 但是如果不保护, 仍然向河道里倒入大量的垃圾, 水质将会更加恶化。

北方中小河流 篇4

1 事故突发

北方某市级监测站在进行常规监测中, 发现位于某县的监测断面重金属超标, 为慎重起见, 监测站领导立即决定对该断面进行加密监测, 并在该断面上下游增设监测断面, 经监测确认, 在该断面上游存在重金属污染源。迅即写出简报向市环保局应急办报案, 市环保局接报后立即向市政府作了汇报, 随机启动了环境突发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有关人员迅速赶往现场, 并向该断面所在县委、县政府做了通报, 命令他们迅速组织人员立即赶赴现场, 尽快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采取能够采取的措施, 尽量避免污染物的进一步扩散。

2 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尽快确定污染物的位置是决定该事故处理成败的关键, 经过市、县、乡、村组织的拉网式排查, 终于找到这次事故的“罪魁祸首”, 一家被关停的小冶炼厂。擅自恢复生产偷排投放。污染源周围现场情况见图1。

3 启动应急监测方案, 确定主要污染物

通过对设置的各监测断面多频次监测 (一小时报一次数据) 和对厂家的资料分析确认主要污染物为Pb, 见图2。

4 处置方案

为了尽可能的减小污染范围, 采取了以下措施:截:在XX渠上游设坝, 截断上游流水。堵:在XX渠与XX河的汇合口, 设坝堵住污染废水的进一步下泄。因XX渠上游水的流量较大, 故决定挖引渠入XX河, 减少XX渠拦截坝的压力,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奋战, 基本上把受污染的水控制在XX渠中, 只有少量的污水进入主河道, 见图3, 保证了主河道的水环境质量。

5 含铅废水和底泥的处置

含铅废水的处置方法, 目前有化学沉淀法、絮凝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电解还原等方法, 实际采用了聚合氯化铝铁 (PAFC) 絮凝法, 操作方便, 合适于大量含铅废水, 经处理后监测, 可保证水质达标。受到铅污染的土壤采用深挖法进行处理, 将受到污染的土壤和底泥一并送至有处理能力的厂家处理将现场彻底处理干净。

6 结语

本文通过对这次事故处理得出以下结论: (1) XX市环境监测站的快速反应为这次事故的处理赢得了时间。经过多年的应急演练, XX市环境监测站的人员素质仪器设备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实战能力更强了。 (2) 各级领导的重视保证了处置行动的得力和高效, 采取的截、堵、断、引。非常实用有效, 使污染范围减少到最小。 (3) 加强污染源的管理:易发生事故的如化工厂、冶炼厂、造纸厂等敏感厂家、临近主河道、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地带的敏感企业要进行更严格监督检查, 确保没有跑、冒、滴、漏现象。对关停的企业要实行真正关停, 防止其死恢复然, 引起突发事故。 (4) 加大应急演练的频次和深度, 使演练更加实战化, 环保、安监、公安、消防、场地工程配合更加默契。

参考文献

[1]罗毅, 陈斌, 等.2011全国应急演练技术文集[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10-214.

[2]徐广华, 等.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与应用[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82-283.

[3]王绍文, 蒋凤友, 等.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M].冶金工业出版社.

[4]刘亚修, 曹睿, 许猛.杭州市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3, 39 (52) .

广西中小河流治理初探 篇5

近年来,中小河流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逐渐成为广西洪涝灾害损失的主体,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已成为当前防洪减灾的重要内容和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2009年10月水利部、财政部印发了《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启动了一批重点中小河流治理的试点项目,广西有161条中小河流、123个试点项目和159个一般项目列入该规划。为促进广西中小河流治理的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在水利部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对广西中小河流治理进行全面部署,一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列入“十二五”规划,可以预见在以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广西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将全面展开,因此对治理措施进行探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 广西中小河流基本情况

广西境内河流众多,分属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桂南沿海诸河和红河流域四大流域和六大水系。境内河流的主要特征是:山地型多,平原型少;水量丰富,季节性变化大;水流湍急,落差大;河岸高,多弯曲,多峡谷、险滩;河流含砂量少;岩溶地区地下伏流普遍发育。据统计,广西境内集水面积在5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 210条,境内河流总长44 496 km(省级、国界河流折半计算,下同),河网密度为0.188 km/km2。其中,集水面积在200~3 000 km2的中小河流共有312条,其中山丘河流158条,平原河流38条,其他河流116条。312条中小河流涉及广西全部14个地级市,沿河中小河流干流分布的县城城区有39个,沿岸分布的乡镇驻地有350多个,还分布有众多的村屯及肥沃的耕地。广西中小河流基本情况见表1。

目前,广西中小河流沿岸除部分县城城区外,绝大多数乡镇、村屯和农田都没有设防,只是通过天然的河岸阶梯、陡坎或者群众自发围建的土堤抵御洪水,防洪标准很低,防洪工程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即使是已建有部分防洪防护工程的县城城区,其防洪标准、防洪范围也无法满足要求,治理要求很迫切。

3 广西中小河流灾害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灾害特点

3.1.1 汇流快,预测预报难度大

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小,蓄洪能力有限,洪水与暴雨存在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且河流比降大,汇流速度快,易产生水位骤涨骤落,给预测预报带来较大的难度。

3.1.2 峰高量大,破坏性强

中小河流流域洪水源近,水流急,峰高量大,流速快、来势猛,水位涨幅大,破坏性强,暴雨过后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3.1.3 地质地貌复杂,极易诱发山洪灾害

中小河流流域地质地貌情况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洪涝灾害严重,尤其是广西地处丘陵山地及岩溶地区,发生洪水时极易诱发山地灾害。

3.1.4 区域性明显,灾后恢复困难

中小河流流域洪水影响范围不大,往往只是局部区域,但分布面广,对区域内造成的灾害明显,经常引起大片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坏严重。而广西中小河流流域沿岸县城、乡镇经济相对落后,缺少资金和物资支持,给灾后恢复带来严重困难。

3.1.5 时空、地域集中

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带,境内无冰川,冬季河流无封冻现象,中小河流流域灾害基本都是暴雨洪灾,与雨季同步。从时间分布上看,广西中小河流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约占全年洪涝灾害总数的95%,其中夏季多于秋季。从地区分布上看,夏季洪涝灾害桂北多于桂南,秋季洪涝灾害桂南较多,桂东次之,桂西北较少。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防洪标准低,洪水出路不足

近年来国家增加了对水利事业的投入,但主要用于大江大河和大湖的治理,中小河流流域治理的投入不足,一直没有得到系统整治,现状工程标准与规划要求相差较远。广西中小河流干流沿岸,县城防洪工程都按10~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但基本没有竣工;而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对河流设防,通过天然的河岸阶梯、陡坎或者群众自发围建的土堤抵御洪水,防洪标准很低,防洪工程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遇到常见洪水就可能发生洪涝灾害,且洪水出路不足,经常出现“中流量、高水位”的局面。

3.2.2 违章设障严重,管理难度大

长期以来,“重建轻管”现象依然存在,不少水利工程管理不善,效益衰减,工程管理严重滞后于工程建设,成为制约水利工程抗灾减灾效益发挥的重要因素。在广西一些中小河流流域问题尤其突出,地方为了追求眼前短暂的经济利益,盲目开发、乱采矿石、拦河设障、挤占河道,一旦发生洪水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2.3 预报预警系统不完善

中小河流流域内气象、水文、地质监测预报设施目前无法满足测报的需求,已建成的测报系统大多存在技术设备落后、标准不统一、信息传播时间长,且部分预报预警设施陈旧,通信可靠性降低,管理不到位,对上游雨情、水情的预测、预报结果不能及时传到决策机关,预报结果严重滞后于洪灾发生的时间,影响防洪调度、抢险决策等。

3.2.4 防灾意识不强

一些单位的流域防灾责任制还停留在纸面上,尚未得到落实。部分群众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缺乏防灾安全知识,避险自救能力不强。有些地方房屋等设施就近建设在存在地质隐患的区域或不利地形内,甚至以房屋充当挡水墙。随意侵占蓄洪的低洼地,发生暴雨时极易产生洪涝灾害。

4 河流治理原则

4.1 统筹协调,综合治理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有效防御洪水,又安排好洪水出路,统筹处理好中小河流治理与城镇发展、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统筹协调好中小河流治理河段与河流下游防洪标准的关系,统筹衔接好中小河流治理与山洪灾害防治的关系,统筹兼顾中小河流治理与河道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排涝,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因地制宜的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的要求逐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

4.2 突出重点,量力而行

以保护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沿岸城镇和基础设施、大中型灌区的防洪安全为目标,以洪水风险较高的农村地区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优先安排有河流规划和具备前期工作基础的项目,既要考虑中小河流近期治理的需要,又要量力而行。要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段开展治理。

4.3 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小河流防洪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目标。从当地的防洪实际出发,找准需要治理河流的重点河段、关键环节与薄弱部位,采取经济、适用、有效的措施,优先解决最突出的问题,讲求治理效益。做到总体目标、任务与措施相协调,建设规模与发展机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

4.4 明确事权,分级负责

广西地处中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国家将对广西的中小河流治理给予适当补贴。中小河流治理的主要责任在地方,从治理的前期设计工作准备、资金筹措、项目建设及竣工验收,到后期工程的实际运行管理和维护、河道及河势管理、生态环境功能维护,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落实好责任,确保中小河流治理能使重点地区或区域内的防洪安全保障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5 中小河流治理

5.1 治理工程措施

根据广西中小河流情况、灾害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小河流治理考虑“宽窄结合、深浅兼顾、随弯就势、重点防护、生态优先”的建设思路,具体措施包括河道整治、河道清淤、护岸等。首先,合理确定防洪标准。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堤防设计规范要求,并结合实际,合理、客观地确定防洪标准,适当规避风险。对于一条河道来说,如果上游沿河各乡镇、村屯都把风险降为最低,那么下游河段的防洪将受到严重压力。其次,避免单一的工程措施治理模式,退还、恢复侵占河道。河道是经多年自然形成的水流通道,它的功能不仅是输水,而且是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生存的空间,但由于人口增多,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积累,洪灾损失不断加大,导致对河道进行被动治理,单一工程措施改变河道自然状态,打破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衡。因此,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宜采用“以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防护措施为主”的治理模式。

中小河流河道横断面相对于周边地面多呈凹型,有明显的岸坡;洪水陡涨陡落、冲刷能力强、持续时间短。对其综合治理的措施主要有:①根据治理标准要求,按照河道走势清理河道,特别对于垃圾堆积、城建侵占河道的城镇河段,以及围河造田、造鱼塘的农村河段,应尽可能按原河道进行恢复。②在顺直河段岸坡直接埋植,实施生物措施,行数根据岸坡的高度和坡度确定。③在河道弯段,由于水流对凹岸冲刷严重,需采用工程措施进行护岸,并进行原土覆盖,再在护岸脚进行草皮等植物种植。对于冲刷特别严重的河段,需在弯段首端开始至末端修建石笼潜坝等防冲刷工程措施,高度根据河道深浅确定,但不宜太高,并在坝后做好生态植被种植等。④对于河道下切严重、岸坡陡峭、河岸崩塌严重的河段,宜采用浆砌石、混凝土等工程措施进行护岸。⑤中小河流河道的堤防不宜过高,视保护对象情况建可溢流的堤防(如浆砌石、混凝土面板等形式的堤防),降低建设、维护成本,减少风险向下游经济更发达区域转移。

5.2 治理非工程措施

(1)健全中小河流分级管理体制,将各级政府在中小河流治理中的职责明确分解到各个河段,并建立合理的考评与奖惩制度。

(2)建立长效的建设与维护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自觉保护河流,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地方政府对有利于全局的方案给予补贴。

(3)对山区河流进行风险区划,建设雨量、水位等实时监测系统,建立预警预报机制。当超标准洪水发生时,组织区域内的老百姓有序、有计划地避洪避险。

(4)加强河道管理和监督,规范河道采砂管理,避免侵占河道进行开发建设,维持河道的天然行洪能力。

5.3 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保障。在县(市、区)政府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将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工作纳入任期目标考核内容,按分级负责的原则,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对于建设项目,应设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有序组织技术施工设计、招标、投标、监理、质检和验收等工作。

(2)资金来源保障。广西为西部落后地区,在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的同时,各市、县政府地方财政应加大配套资金力度,并鼓励群众投工投劳、自筹资金治理,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起多元化、多途径、多层次的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投资体系。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费、水污染防治费等作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运行管理经费,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运行管理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保障中小河流治理建设正常开展和治理工程正常管理运行。

(3)社会参与保障。中小河流治理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群治工程,不仅需要科学的工程治理措施,还要加强工程维护和河道管理,而河道管理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离不开环保、航运、渔业、市政等部门的支持,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实施,因此要大力发动群众参与。同时,河道管理单位要加强河道巡查,把巡查中发现的违章行为分重点违章和普通违章区别对待,对重点违章行为立即进行查处,并通过报纸、电视等宣传媒体曝光,达到教育违章者、震慑违法人员和宣传水法规的目的。对于普通违章行为则采取水法规宣传结合“以案说法”的形式对当事人进行教育,从而达到转化违章行为的目的。

(4)完善法律法规。以国家基本法律法规为基础,尽快研究出台有关广西中小河流治理建设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用法律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中小河流治理建设方面的责任、义务,以及投资政策。

6 结语

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是水利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广西应在做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前期规划及设计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并积极探讨适应广西当前实际情况的中小河流治理举措,促进中小河流治理的持续、有效开展,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摘要:广西境内降雨量充沛,中小河流众多,加上中小河流水资源和水电的过度、无序开发以及污染物排放量的大量增加等原因,使中小河流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逐渐成为广西洪涝灾害损失的主体,而且中小河流存在着水污染加剧,河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河流的健康生命。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在分析广西中小河流灾害特点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中小河流治理的原则,探讨广西中小河流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中小河流,灾害,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SL 201—97,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Z].2009.

[3]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广西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工作大纲[Z].2010.

[4]张晓兰.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 2005.5(1):68-70.

[5]王明军,包广来,许月光.中小河流治理与管理问题[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36(1):125-126.

[6]张振权.山区中小河流治理中水土保持措施和探讨[J].吉林水利,2007(8):48-49.

加强中小河流治理保护措施研究 篇6

1 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缺乏全面及系统的规划

当前我国对一些大河大江的治理工作非常重视, 针对性的专项规划如生态水土保持、流域防洪及水资源的利用等已经出台, 有的规划则正在加紧建设。但是在中小河流治理的问题上, 则是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是:中小河流量大与面广等自身原因导致相关部门对其管理的权限较为分散, 所以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就会缺乏全面而又系统的规划。按照我国河道管理的相关规定, 中小河流应由省市或者是县乡级河道管理处对其实施管理[4]。但是通常情况下, 同一条中小河流会流经不同的市县, 由不同的河道管理处对其实行分段管理。由不同的河道管理部门对一条河流进行管理, 很容易各自为政、出现问题互相推诿责任, 对整条河流治理的全面规划与统一认识不足等问题。在具体的治理工作方面, 各个管理部门的具体标准不能够统一, 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是在表面上得以解决, 但是问题的根源还是存在, 所以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得到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小河流治理, 水环境保护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1.2 城市中小河流的生态系遭破坏统, 河流引起的洪涝灾害严重

在城市建设中, 由于盲目建设而缺少长远规划, 导致城市建设侵占河道的现象。河道被侵占, 水面就会减少, 最终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 导致洪涝灾害。近些年来, 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城市中土地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大, 受经济利益的诱惑, 一些人忽视生态环境的建设。为了能够多得一块地, 开发商不惜侵占河道及其蓄滞洪区, 把市区内原有的河道排水方式变成管道排水方式。被侵占后用于商业目的城区河道, 已经不会再有河流的生态功能, 这使得城区河流的水域面积迅速减少, 天然的调蓄功能遭到破坏, 致使中小河流排水不畅, 容易发生淤积现象, 并将洪水的通道堵塞。又因为蓄滞洪区的土地被侵占, 致使原有的排涝设计已无法满足现有的防洪要求, 河道的排涝设施及能力已变得不足。上述原因是导致暴雨淹没街道的重要因素, 是一种人为产生的洪涝, 增加城区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城区河道遭到盲目侵占后, 外运的道路被隔断, 垃圾与各种杂物容易淤积在内河当中, 不易被清除;再加上城市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排入中小河流, 使得河道的水环境加速恶化。违章建筑导致了沿河环境的脏乱差, 河流的生态系统因此遭到严重破坏。此外, 还有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在对河道进行清淤时, 外运道路被阻塞, 导致河道清淤工作无法进行。

1.3 中小河流的上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河流上游的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是一个应该引起充分重视的问题。导致河道淤积的主要原因为上游带来的泥土。如果河道的上游得不到治理, 那么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只能是治标, 而达不到治本的效果, 最终对河流治理所投入的人力与物力, 被白白浪费掉, 得不到应有的成效;所以在治理小河流中实行全流域的整体治理才是解决存在问题的根本。就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而言, 还大量存在着超坡度的耕种情况, 这种种植习惯会给下游带来更多的泥沙淤积, 再加上农民秋季收割完作物后, 在地头上遗留了大量秸杆等物, 这些废弃物会被汛期的洪水直接冲往河道, 然后就淤积在了河道之中, 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淤积在了城区中的河段。近些年兴起的农家乐, 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快速发展;于是在山沟里就兴建起许多的休闲山庄, 为了迎合旅游人的需求, 旅游山庄中修建了不同型式、不同大小的各种蓄水设施。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山庄兴建的水库都没有经过管理部门审批, 更没有经过资质部门的论证研究与设计;一旦这些非正规蓄水设施发生了决口垮坝等状况, 将会对下游造成很大的危害。

2 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加强对中小河流治理的全局规划

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做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 是治理中小河流的基础。社会进步发展, 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正在变多。但是在对水资源的使用过程中, 并没有注重对水资源的保护。中小河流的流域内水资源不能满足需求, 水环境的污染、洪涝灾害及水土流失等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目前, 处在中小河流域的一些地区, 正在以牺牲水环境为代价来谋取经济的发展, 这样的做法极不利于中小河流的治理。在对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多种问题进行解决时, 要把全局规划作为指导的基础, 并按照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及标本兼治的方针对中小河流进行逐步的防洪减灾、防治水污染及利用水资源方面的治理。在规划时, 对治理目标、标准、内容及措施等要明确;对于中小河流的上下游与左右岸之间的治理关系要处理好, 预防一些只顾局部利益的行为的发生, 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就盲目拦河设障、盲目开发、侵占河道及破坏河流的生态环境, 以使中小河流域的生态安全、防洪安全及供水安全得到保证, 促进中小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实现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2 中小河流的全流域综合治理要加强

河流是现代城市的文明发源地, 现代城市的景观也以河流为重要依托。但是因为城区的规划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致使城区内的河道生态功能遭到严重破坏, 城市中的中小河道变成了污水与洪水的主要发源地, 对市民的生活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并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5]。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指导中小河的治理工作, 在治理过程中, 坚持生态建设与水利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 两者要同步规划、实施及发展。在城区河道的建设中, 要遵循“绿依水及水依城”的基本方针, 在城区内建立良好的滨水环境与河流景观, 把特色水景观环境作为城区建设的基本目标。此外, 还要注意在源头上对中小河流进行治理, 尽量减少能够流入河道中的淤积物, 因为要保持水质的清洁, 就必须从源头上开始做起;对水环境保护管理的一体化步伐要加快, 做到统一规划、管理, 建立起一个高效统一的有序管理体制, 让中小河治理的工作变得更科学及完善, 造福于更多的百姓。

摘要:本文分析了城镇化建设中小河流治理, 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并就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水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王君峰.黑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9 (01) :328-329.

[2]张晓兰.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 2010 (09) :571-572.

[3]王明军, 包广来, 许月光.中小河流治理与管理问题[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9 (12) :729-730.

[4]管振范.浅谈城市中小河治理中的几个问题[J].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1 (12) :535-536.

培育商业组织,实现中小河流根治 篇7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有治理中小河流的专门组织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社会实践中, 生产力的发展与分工和社会化的提高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提高中小河流治理能力, 也必然要体现生产力这一关系。

(1) 中小河流治理要有相对稳定的专门的治水队伍, 以及富有成效的劳动管理。中小河流数量多、流域面积大, 中小河流治理的劳动量大。

(2) 中小河流治理劳动有自身的特殊性。降水和河流呈周期性变化, 有的年份异常。河流都比较长, 劳动的空间大, 地区差异大等等, 江南丘陵的中小河流水流急, 携带能力更强, 河道内主要成分是沙石, 采用大规模的“阵地战”治水方法的同时, 还要针对性实施持久的“游击战”。

(3) 中小河流治理主要目标是防洪和抗旱。第一:清除河道内的淤积泥沙, 消除“地上河”, 使河床的高度稳定在历史低位, 满足泄洪要求。利用河道内的淤泥分期加固已有的大坝, 使圩堤成为永久性的防洪设施。这里所谓的永久性, 是指即使降水异常, 圩堤也不会崩溃。第二:在低位河道上修筑抗旱设施, 最大限度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

分工和社会化发展, 客观上要求社会有专门的组织来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从社会现实方面看,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地方上不得不仓促招聘一些建筑施工企业, 选择重点河段集中治理。非专门性组织治理中小河流暴露出诸多问题:

其一, 非专门性的组织, 管理的事情一般比较多, 具体治理中小河流的力度有限, 不能对所辖河流治理提出针对性措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顾此失彼。

其二, 完全依靠非专门性的组织治理中小河流, 可能会制约中小河流治理社会化的发展。把土木工程设备直接应用于河流治理, 排斥治理河流专用设备的产生。

其三, 治理中小河流河流的能力亟待提高。治理能力最终要通过相关的设施及其功能体现出来, 而永久性的旱涝有保证的水利设施罕见。

倒圩, 或者说“破圩”, 是圩区人早已习惯日常用语语。意思是圩堤承受不住被约束在河道内洪水的压力而崩溃, 倒圩是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的标志。

二、依靠专门治理河流的商业组织实施中小河流治理, 是治理中小河流的战略方向

市场经济机制下, 专门治理中小河流的组织具有商业公司的共同性, 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是完成防洪治水的社会任务。

第一、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的强烈需要, 是治理河流商业组织产生和成长的坚实基础。

(1) 中小河流的现状不能适应未来防洪和抗旱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后, 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防洪圩堤。这些圩堤对于防洪抗灾, 保证农村生产和生活的稳定起到过重大作用。但是, 长期以来, 完全依赖农业社会经验修建圩堤的缺点也暴露出来。

圩堤束水的同时, 也约束了沙石的移动。河流能够改变地貌的功能因圩堤而发生了变化:水流携带的沙石也只能在狭长的河道区域内沉积, 河床以缓慢速度上升。“地上河”使原来的圩堤束水功能下降。

(2) 为避免洪水和干旱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要求由治理河流的商业组织建立永久性的坚固防洪大坝。

修筑永久性坚固大坝, 消资大, 时间长。由治理河流商业组织完成这一明确的目标, 能得到广泛的认同, 体现整个社会的强烈要求。

(3) 永久性圩堤, 对于人们坚定端正信念, 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具有广泛而现实的意义;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 以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二、治理中小河流的商业组织内在的趋利动机、企业竞争的外在压力为其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

按市场规则从事活动。在一定时期向社会报告可以检测的工作量, 尤其是主要技术指标, 包括主河道清理的沙石清理量, 完成的圩堤加固量和抗旱设施修筑。众多的中小河流, 能够为治理河流的商业组织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实现利益最大化。沙石本身就是建筑材料, 在河道清理过程中, 可以直接上市交易;河水更是越来越重要的资源, 其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第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为治理河流商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培育河道清理公司是当务之急

为什么治理河道的商业组织迟迟未能出现?中小河流治理的市场机制也未形成?

其一, 河流治理机制的形成依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从根本上讲, 人是通过社会生产力来协调与自然矛盾, 其中包括中小河流治理和由此而形成的治理河流的能力。社会生产力和治理河流能力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后者只是前者的子系统, 不能完全用社会生产力取代治理河流能力, 治理河流能力也不完全体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治理河流的能力也有潜在和实现的区别, 一定时期, 治理河流的实现能力改变了社会和自然的关系, 其中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河流问题的矛盾。因此, 治理河流的实现能力提高是解决矛盾的关键。从这个角度讲, 治理中小河流的过程, 就是不断发掘潜在治理河流能力, 使之成为治理河流实现能力。

发掘过程不是无原因的自发过程。究竟在什么状态下发掘, 能发掘到什么程度, 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程度, 制约了中小河流的治理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其二、中小河流治理制度, 同主体对中小河流的认识直接关联。其中, 主体需要和动机的强弱直接诱发治理行为。对需要和动机起决定作用的是对治理中小河流的价值评价。

(1) 经济体制转型后, 国家和集体以及村民都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 利益机制抑制了人们对于治理中小河流的动机, 排斥了人们对于治理中小河流的正确评价。

(2) 经济体制转型后, 社会的价值评价也发生了转化。中小河流的治理可能会加重地方经济的负担, 短期不能明显体现经济效益。“不划来”、“吃力不讨好”的心态都会影响到人们对中小河流治理的科学认识。

(3) 受传统治水思维定势的误导。面对中小河流治理的多重矛盾, 特别是有些远超过预期的压力, 加上治理工作举步维艰, 治理成效甚微, 人们不得不认同已有的认识。一些地方总是抱怨气候异常, 降水过多;河里有水, 叫嚷干旱。似乎中小河流出现的问题是必然的, 中小河流存在不可治愈的问题。

治理中小河流的商业组织会不会自发产生?答案是否定的。一般企业的商业活动, 能够拥有可以移动的自控的产品, 通过自主交易获得利益。

培育商业组织, 实现中小河流的根治是社会发展艰巨任务, 为此:

第一, 通过重新评估, 正确认识中小河流治理隐藏着和谐发展的重大价值, 为治理中小河流进行充分的思想准备。 (1) 采用统计技术, 通过对比分析, 从中看到中小河流治理的经济价值。 (2) 从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对治理河流商业组织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充分认识中小河流治理的战略意义。 (3) 把中小河流治理同社会文明发展联系起来, 重视政治价值。

第二, 地方政府是中小河流治理的监督者。鼓励和支持治理河道商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协调可能出现的矛盾, 维护其合法的利益;制定河流治理的指导性规划, 引导商业组织按社会发展要求治理河流。

第三, 中小河流治理的商业组织可以采用河道清理股份公司的形式进行试验。从规模上看, 先小后大。从治理目标来看, 先期有明确的目标。

中小河流不能根治, 总是会带来灾害。亡羊补牢, 为时未晚。社会发展呼唤治理河流的商业组织, 开创中小河流根治的新阶段。

摘要:提高中小河流治理能力, 需要培育专门的商业组织。治理河流的商业组织适应了社会发展要求,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社会应当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 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 保证专门治理中小河流的商业组织稳定运行, 最终实现中小河流的根治。

关键词:商业组织,中小河流,根治

参考文献

[1]陈雷.人民网新闻, 2011.7.15

[2]中小河流治理急需全面提速。中国日报网.2011.7.13

上一篇:中国人眼中的西方世界下一篇:ESP旅游英语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