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国际有风险

2024-08-13

北方国际有风险(通用5篇)

北方国际有风险 篇1

国际货运代理是进出口贸易运输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 也是整个国际货物运输的组织者和设计师, 它能够根据委托人托运货物的具体情况, 设计最优的运输方案, 提供各方面的专业咨询和建议, 能及时掌握货物全程的运输信息, 随时向委托人报告货物在途的运输情况, 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货代的业务范围一般包括:国际海运 (集装箱整箱、拼箱, 散货) 、国际空运、陆运、报关、报检等方面。由于其涉及到的业务关系方多、业务流程长, 面临的各种风险复杂, 而作为整个行业而言, 竞争十分激烈, 如何认识风险和规避风险是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

一、配仓风险

国际货代赢得市场的关键是服务快准好。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做好准时配仓, 规避配仓风险。

货代公司在配舱环节关键是要作好几个日期的配合工作。一般是根据实际工作中的船期表来真正掌握配舱。以班轮海运出口为例, 掌握了以下几个日期的关系就基本可以做到出口环节的船期、装柜、报关等紧密衔接, 为货主提供快捷优质的全方位服务。

为此, 我们节选了一份APL公司出口到欧洲航线的深圳起步的班轮船期表为例:

1. 若信用证规定的最迟装运期限是装船期不得迟于2008.01.22, 根据船期表, 我们分析了以下几个关键日期:

(1) 船期表上的预计离港日期 (ETD) (也是提单上显示的开船日期) ;

(2) 截关日期;

(3) 备货日期 (装柜日期) ;

(4) 预计到达目的港日期 (ETA) 。

基本顺序是:备货日期 (装柜日期) 早于截关日期早于ETD。

2. 根据上表, 我们来逐个分析:

(1) NYK Andromeda 057W这班船的ETD为01.22, 为了信用证能顺利结汇, 应先明确最迟应配上这班船。

(2) 根据第一点推出第二个日期:截关日期简称CLOSING DAY。表中对应NYK Andromeda 057W这班船的CLOSING DAY (CY SHEKOU 12:00 CLOSING 2008.01.20) 为01.20。通常CLOSING DAY比ETD早1天~2天, 船公司在这两天内在装货港码头将这批在截关时间前交了海关放行条给船公司的货物装上船。换一句话, 我们必须在截关日期前通关。

(3) 第二点的截关日期非常重要。为了能再此日期前通关, 我们必须提前装好柜, 准备好单证, 开始报关。这个阶段完成一般需要2天~3天, 所以装柜日期一般比截关日期提前2天~3天, 这就是第三个装柜日期的时间顺序。

(4) 对于第四个日期:预计到达目的港日期 (ETA) , 也有的信用证不是规定最迟装船日期, 而是规定最迟到达日期, 那么这时候看船期表选船的时候要先对应符合ETA早于信用证规定最迟到达日期的那水船, 再套用以上——截关日期——装柜日期的相同步骤。是一样的道理。

二、提单风险

顺利走船后, 接下来就要考虑目的港放货的问题。国际海运中提单是物权凭证, 一般情况下是收货人用以向目的港船代理提货的凭证。提单风险种类繁多、花样层出不穷, 做为国际货代, 更是要练就一付火眼睛睛, 认真防范提单风险。常见的提单风险有以下几种:

1. 电放提单的风险。

对收货人而言, 由于“电放”提单省去了单据在邮寄途中和在银行间周转的时间和费用, 加快货物流转, 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和费用, 客户能够快捷提货, 所以比较受收货人的欢迎, 常会要求电放。但这种放货方式对发货人和承运人而言都是风险较大的。对于发货人, “电放”后, 货物所有权即转移给收货人, 发货人即丧失了对货物的控制权, 收货人在卸货港凭提单副本或提单传真件就可以提货, 如果收货人提货后拒付货款, 则“电放”就会使发货人面临货、款两空的巨大危险所以.如果发货人对收回货款没有保障, 则不宜采用“电放”。

防范做法 (1) :对于承运人, 应注意保证在为货主做“电放”时已经收回了其签发的全套正本提单, 没有额外的正本提单在外界流转。

防范做法 (2) :在采用货代提单的情况下, 出口方若做“电放”, 应该尽量选择国内声誉好、实力强、操作规范的大公司做代理。国际上一些知名的航运公司如MAERSK、NYK、APL、CMA等在球都有自己的代理机构, 建立了各自的完善的内部网络系统.使电放通知通过数据联网, 做电放时比较安全。

防范做法 (3) :采用海运单代替“电放”。海运单 (N o n—negotiable Sea Waybill) 是一种在本质上和电放没有什么区别的放货方法。但是“电放”是航运界的一种行业习惯做法, 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惯例来调整;而海运单无论在国际贸易还是在国际航运方面都有章可循, 如国际商会制定的 (INCOTERMS) 、国际海事委员会制定的《1990年国际海事委员会海运统一规则》等, 一旦发生争议, 这些惯例、规则对于当事人解决争议将会提供一定的依据。

2. 记名提单风险。

美国法院普遍遵循:承运人可以将货物交给记名提单中载明的收货人, 而无须要求收货人交出提单。因此在贸易实践中, 应慎用记名提单, 熟悉各国关于记名提单的法律规定, 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以维护出口商的权利。

防范做法 (1) :信誉有十足地把握, 没有收款保障的情况下, 尽量不做记名提单, 尤其是在与美国客户做生意时。

防范做法 (2) :如果托运人一定要选择记名提单, 出口商可以让承运人是否必须凭正本提单提货用文字在提单上明确表示出来, 如在提单上加注“where nontransferable/negotiable, the carrier is entitled to deliver the goods to the Ramed consignee without surrender of an original bill of lading, and is obliged to do SO unle SS the shipper requests otherwise before delivery takes place”。

防范做法 (3) :由于《美国1916年联邦提单法》关于记名提单的规定与中国《海商法》关于提单的定义存在明显的差异, 我们在实际运输业务中应尽量争取依据中国海商法。建议在记名提单上加注“此提单适用中国海商法”字样, 保证记名提单物权凭证的属性不被侵犯, 以法约束承运人必须凭正本提单放货。

三、分承包方风险

在整个货代作业环节中, 通常货代公司将不同的具体业务分包给专业分承包方, 分工协作, 共同完成国际货物运输过程。防范分承包方风险, 简单地说, 就是如何选好分承包方的问题。这其中较重要较普遍的分承包方是报关行、拖车公司。

1. 挑选报关行, 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 报关费用:质优价廉者得。

(2) 报关服务:报关行是否拥有为你所从事的行业清关的知识及经验, 他能收集到什么样的资源为你的服务?如果你的产品需要特别的文件 (如禁止进口服饰再转运的文件) , 报关行是否能顺利的满足这些需求?报关行是否接受过足够的训练满足复杂评估及记录的要求?报关行与仓储、运输以及其他与物流服务相关的公司的业务关系如何?报关行处理多个港口业务的能力如何?负责客户工作的员工的工作素质如何?从业时间有多长?报关行能否提供情况类似的进口商的成功范例?

(3) 报关行与海关的关系:是否牢固?特别是他是否符合海关对报关行业务提出的所有要求?

2. 挑选拖车公司, 主要考虑质优价廉者得。

一般情况下固定做一两个车队, 质量时间都较有保证, 还引入了良性竞争。服务有保证, 价格也优惠。

国际货代业务流程长, 除了上述分析的一些主要风险, 在操作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突发的因素, 以不变应万变, 因此买保险的工作非常重要, 认识风险和规避风险, 我们才得以长风破浪、顺利远航。

摘要: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流程长, 面临的各种风险复杂, 涉及到的业务关系方多, 行业竞争十分激烈, 如何认识风险和控制风险是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本文从配仓风险;提单风险;分承包方风险三个方面分析国际货运代理如何规避国际货物运输中的风险。

关键词:国际货运代理,风险防范,配仓风险,提单风险,分承包方风险

参考文献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中国气象出版社, 2003 (1.)

北方国际有风险 篇2

[内容提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之下, 国际投资活动迅速发展,国际投资风险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如何防范国际投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国际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了防范各种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国际投资

风险

防范

从事国际投资的过程也就是预测风险的过程、避免风险的过程,一个有效的投资者无不对风险有着充分的认识。有投资就有风险,相对国内投资而言,海外投资的风险更大。在海外投资首先遇到的首先就是政治风险。它同其它经济风险、技术风险一样,是投资风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比在国内投资更多的利润,但却只能在某种选定的风险水平上寻求收益,其收益与风险并存,对于这一点,投资者必须要有心理准备,以便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把国际投资风险尽量减少到最低。

国际投资中面临的风险种类很多,主要有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和经营风险。下面分别从这三方面对国际投资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一、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的产生是由于各种无法预料的政治事件的变化,导致投资国投资环境的变化,使国际投资者的投资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引起政治风险的因素有若干种,主要的有:1.东道国政局的变动如政府主要领导层的变动,主要党派之间的争斗引起的政局动荡。2.东道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宣传教育。3.东道国政府对外投资政策的变动。4.战争风险,某些东道国与邻国关系恶化,全国长期处于战争状态。

对于这种风险的防范措施主要有:1.搭建和谐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区域政治环境和国家政治环境。这三个层次的环境是互相影响的,局部的不稳定会导致整体的不稳定,所以三个层次的环境的和谐稳定离不开各国人民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联合国、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等国际组织的努力。2.建立国际投资咨询机构。为了帮助企业及时分辨国际投资有无政治风险,政府就需建立一个风险评估和咨询机构,为其提供大量资料和研究以供判断。3.妥善构建我国国际投资保险制度。完整的国际投资保险制度的建立应用应以我国与东道国签订的双边投资保证协定为前提。

二、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由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而引起投资者收益的不确定性。当一个投资者将手中的货币投资于某种外国资产时,由于难以预料的汇率变化,会使他意外的受到外汇损失。由于跨国企业日常大量使用各种外币,所以,汇率风险在企业正常业务的各个方面都可能会出现。

这种风险的防范措施有:1.优化货币组合。在选择的货币组合中,可以采用“硬币”和“软币”组合的方法,使升值的货币所带来的收益用以抵消贬值的货币所带来的损失。在交易中对方若是坚持选择货币,则可以通过协商,根据汇率市场的情况,增加外币保值条款,使买卖双方互不吃亏。2.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是指通过买卖远期外汇来避免或减少风险的一种方法。国际企业可以利用远期外汇交易卖出或买入一笔价值相当于将要收回或支付数额的外汇期货,以防止汇率发生不利变化带来的损失。3.短期外币信贷安排与货币透支。这一措施是指国际投资企业在事先同某家金融机构达成一项信贷安排,贷款的币种在有外币应收款项下采用该种货币,即先将贷到的外币资金在即期外汇市场上兑成本币,等外币账款收到时再归还银行;而在有外币应付账款时情况正好相反。这种方法除起融资作用外,还可以预防汇率变动的风险。

三、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国际投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由于不可抗力的影响或由于企业决策上的失误而使投资者不能从企业获得正常收益的可能。造成国际投资企业经营风险因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1.对不可抗力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进行企业经营,都有遇到诸如地震风暴雷电引起的火灾等因素侵害的可能性,会将一个企业瞬间抛到破产的边缘;2.生产所需的东道国原材料价格上涨;3.未料到的竞争对手在东道国大量出现,使跨国投资企业失去相当多的市场份额; 4.企业技术失去了初期的优势由于东道国出现了替代性新技术,使跨国投资企业的生产率相对落。

这种风险的主要防范措施是:1.主动回避风险。事先预测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程度,判断导致其实现的条件和因素,在国际投资活动中尽可能地避免它或改变投资的流向。2.转移风险。国际投资者通过若干技术和经济手段将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一是投资者可以向保险公司投保,以缴纳保险费为代价,其损失由保险公司承担;二是在国际上寻找利益相关者,可以利用筹集资本的机会把风险分散到投资所在国或其他国家,以及国际金融机构或公司的持股者、客户身上;三是设法把投资所在国国内的子公司的原料、零部件等市场与其他国家市场连在一起,减少经营风险。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篇3

摘要:本文提出我国承包国际工程项目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三维空间法与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定性与定量化分析,得出国际工程项目中各类风险的重要性程度。最后针对国际工程项目中存在的政治风险、设计风险、合同风险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际工程;风险评估;风险应对

引言

基于“走出去”的发展目标,我国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境外所承担的国际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从签订合同额来看,截至2011年合同额达到1423亿美元[1]。随着工程规模的扩展和项目复杂程度的提高,项目建设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1.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发展与现状

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统计报告显示[2],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最多的前三位国家分别是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委内瑞拉。虽然我国企业已经在国际工程市场上占有了一定的席位,但走向国际建筑市场对我国企业也是一种挑战。如2009年,我国某企业与沙特阿拉伯签订的轻轨工程项目遭遇到了巨大的亏损。在工程建设项目,特别是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做好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2.国际工程风险评估分析

2.1三维风险空间理论

建立风险空间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前提,三维空间法能反应风险在建设中的动态过程,且风险空间对风险因素表述全面,有利于进行定量计算,三维坐标体系构成包括:横坐标(以R标示)为项目的风险因素,纵坐标(以Q标示)为项目目标风险损失,竖坐标(以A标示)为项目建设活动。风险空间的风险集表示方法为:

R={R×A×Q}式(1)

其中,表示风险空间集合,R为风险因素集合,还可继续划分为{R1,R2,…Rn},Q为风险损失集合,可继续划分为{Q1,Q2,…Qm},A可继续划分为{A1,A2,…Ah}。

2.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可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其一般步骤为:建立层次分析结构→建立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

以某大桥工程为例,建立层次分析结构:R={设计风险,施工风险},Q={成本目标,质量目标,工期目标},A={基础工程,上部结构工程}。通过各层元素两两比较,可建立比较判断矩阵,其反应了针对上一层次因素,本层次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比较。经过一致性检验后,进行层次单排序,即计算出某一次层次相对于上一层次某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层次总排序,即是根据层次结构,由下而上进行计算,得出最低层因素相对于最高层(即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假设总排序计算如下表1所示:

表1层次总排序结果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B4与B2相对目标层所占的权重较大,因此我们可以判定在进行桥梁总承包时,应特别注意上部结构工程施工风险与基础工程施工风险。

3.国际工程风险应对措施

工程项目风險应对措施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自留等[3]。

3.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所在国在宏观政策上的调整,二是项目所在国政权的不稳定,变现内战、战争以及政权更迭等。政治风险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发生是承包商无法抗拒的,因此只能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对于法律法规的调整,承包商应做到事前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国的政策环境,如前往中国驻当地大使馆进行信息咨询,并对项目可能遭遇的政治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2设计风险

针对各类工程项目,各个国家对其设计标准皆有差异,由此带来的风险损失可能是巨大的,这一点在EPC项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项目建设前期,应对项目所在国的设计标准有较为明确的理解,尤其是在与我国标准有差异的方面,更应该引起重视;在设计阶段做好图纸的校核工作,避免出现图纸的错项、漏项等情况;做好项目设计方案的比选工作,严格审查方案的经济型与可行性;最后,应该做好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工作,设计单位应进行设计交底。

3.3合同风险

国际工程项目中,合同风险主要分为合同另一方的信誉风险与存在于合同条款中的风险。针对信誉风险,需要承包商通过各种渠道对业主的信誉与资质进行详细的调查,尤其对第一次合作的业主应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于信誉良好但实力不济的,可采用第三方支付担保或者业主先期支付部分费用的方式来实现风险减轻。对于合同条款风险,需要配备经验丰富的合同编制人员,一方面核对条款信息的明确性,另一方面,应对合同中规定的变更及索赔部分引起重视,合理进行风险转移。

4.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从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将AHP法与三维空间法结合起来,探讨工程项目各类风险的重要性,接着提出了国际工程中常见风险问题的应对措施。由于本人在国际工程项目中的实践经验有限,因此在本文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纠正与改进。(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侯静.国际工程承包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2]http://www.chinca.org/cms/html/main/col144/2014-04/18/20140418090449962348149_1.html

北方国际有风险 篇4

一、从基本属性上看, 国际舆论风险具有衍生性和建构性

1. 衍生性

“舆论风险之根在于社会风险”, 国际舆论风险属于次生风险, 是社会事件或基本风险的衍生性后果之一。通常, 国际舆论风险的社会根源有自两个方面。

第一, 来自于现实的、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这些事件在发展过程中就充满着矛盾和风险, 一旦被国际舆论进行“焦点凝视”, 不同的国际舆论主体出于其国家利益诉求, 会对其做出不同的解读, 必然会引发出新的未知风险。2008年发生的中国与日本之间“毒饺子”事件, 就是国际舆论风险衍生性特征的典型例证。

2008年1月, 日本媒体分别报道千叶县与兵库县的两户人家, 因食用我国河北天洋食品厂生产的速冻水饺而“中毒”。日本媒体相继渲染有数百名日本民众身体发生不良反应, 日本《产经新闻》更是发表了题为“中国饺子受害申报人数逼近500人”的报道。自此, 中国出口日本所谓“毒饺子”事件引爆了国际舆论强烈关注。此后两年以来, 由此事件引发的国际舆论风险不断, 中国制造、中日贸易、中国食品安全乃至中日关系均受到了冲击和影响。

第二, 来自于社会的基本风险 (或称硬风险) 。“‘硬’风险是一种实体性风险, 像战争、生态环境恶化、经济风险、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贫富分化、利益冲突等方面的威胁和危险, 都属于‘硬’风险。” (1) “硬”风险通常的存在状态是隐形的, 其一旦被国际舆论所关注, 便会被国际社会或有意或无意进行“舆论塑造”, 从而诱发国际舆论风险。

所以说, 无论是社会事件, 还是社会风险, 一旦被国际舆论关注, 就会衍生出国际舆论风险。

2. 建构性

风险社会理论学家贝克指出, 风险“既是一种客观事实, 又是人们的一种认识体验。”风险是可以被自由地想象或随意地界定, 也就是说, 风险具有建构性特征。再者, 国际舆论是国际社会对某一特定问题的意见表达, 而其意见是基于不同立场和视角基础之上, 具有明显的主观建构性, 其作为危险因素引发的国际舆论风险自然也具有建构性特征。

2008年2月15日, 日本《周刊朝日》刊出了耸人听闻的标题:“中国杀人食品工厂的真实状态”。而同样是日本媒体的《周刊东洋经济》的报道就比较客观理性, 2008年2月16日, 该刊以“毒饺子骚动与危险妄想的谎言”为题发文指出这肯定不是中国食品的质量问题, 而只是一个特殊“案件”, 并称“中国产食品并不危险”。同样的事件, 不同的舆论声音, 代表着不同的视角、观点和立场。基于不同立场的风险建构, 其后果则有着明显的不同, 前者会导致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恐慌, 后者则有助于消费者能够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中国食品。

二、从表现形式上看, 国际舆论风险具有伴随性和动态性

1. 伴随性

政治、经济、文化等硬风险是社会发展过程自然孕育生成的, 有着独立的发展过程。但国际舆论风险则不同, 它因社会事件或社会基本风险的舆论聚焦引发, 伴随着舆论发展;随着舆论变动而变动;随舆论渐趋消散, 其损害后果发生的可能性也随之下降。它不能脱离舆论而独立发展, 是一种伴随性风险。

2. 动态性

国际舆论风险的动态性是通过舆论的动态性表现出来的:

第一, 国际舆论的社会时空不断变化, 国际舆论主体对事件的评价, 总是从此地到彼地, 相互呼应, 从今天至明天, 不停地流动, 其引发风险的时空也处于变动之中。

第二, 国际舆论主体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出于不同的立场, 有的加入, 有的退出, 有的转变立场, 因而伴随的风险也就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

第三, 国际舆论的内容也具有动态性, 国际舆论主体议论的对象和目标不断转移, 或不断发生详略的变化, 导致其风险也随时变化。国际舆论风险的风险主体、风险客体、风险内涵都可能变化,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总之, 国际舆论风险的伴随性与动态性是与诱其产生的国际舆论纠结在一起的, 关于某一问题的国际舆论的起伏跌宕, 直接导致其国际舆论风险的变动。

三、从风险过程上看, 国际舆论风险表现出复杂性和不可控制性

1. 复杂性

第一, 诱发风险的国际舆论本身就有着复杂性。国际舆论源于社会事件的国际关注, 并恰好契合某种国际社会意识或期待。而这样的事件何时发生, 如何发生, 如何被传播, 国际社会的舆论关注有何种目的, 有何种期待, 国际舆论的演进模式是什么等等, 都有着极强的复杂性。

中日毒饺子事件曝光后, “日本大众传媒近乎于全力渲染。最初的十多天里, ‘毒饺事件’每天都成为各报头版头条。电视更是日以继夜报道, 其间不乏不负责任之煽情言论。部分日媒还质疑中国举办奥运会能力, 进而谈论中国人的国民性” (2) 。有媒体评论说, 毒饺事件由一个个案, 发展成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严重影响了日中贸易往来和外交关系, 无非是个由头, 这种舆论争执的背后却是中日历史冲突、文化隔阂和国民情绪等复杂情绪的表达。

第二, 国际舆论风险变动过程具有“蝴蝶效应”的传播机制。某种社会风险或社会事件, 偶然情况下博得国际媒体的关注, 往往会成为引爆国际舆论风险的导火索, 进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在舆论的旋涡中, 其事态发展往往呈现出非线性和非逻辑性的表征, 其风险性会以几何倍数增加, 并迅速扩散, 其风险后果往往令当事者无法掌控, 难以预测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

2. 不可控制性

2007年6月份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发出中国产牙膏含过量二甘醇警示。“对此, 美国媒体普遍报道———中国是违反美国相关食品安全规定最严重的国家。于是新一轮‘中国食品恐慌’在美国发源, 借着西方媒体‘煽风点火’, 从美洲一路东进, 沿着纽西兰、澳大利亚一直‘吹’到了东南亚各国。” (3) 因为食品安全风险的人类共通性, 一国发生的食品安全舆论, 会很容易在另外的国家引发舆论反响, 诱发舆论风险。

对于国际舆论风险, 难以掌控之处在于:一是无法确定同一舆论诉求会在什么时间, 在哪个国家, 以什么样的舆论诉求发生。二是由于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 针对同一问题的国际舆论会有不同的着力点和社会期待, 其导致的国际舆论风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幅度有多大, 其后果是什么?都是不可控制的。

四、从风险后果上看, 国际舆论风险具有消极性和高风险性

消极性风险是不想面对又不得不面对的风险, 基本没有收益的可能性。国际舆论风险本身就是社会硬风险和危机事件引发的衍生风险, 用通俗白话讲它有类似于“火上浇油”的消极作用, 自然是没有收益可能的消极性风险, 这是其高风险性的表现之一。2008年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 路透社曾这样报道:“三鹿于上周暂停生产, 并召回大量产品。但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 (Helen Clark) 周一表示, 在新西兰政府和北京主动取得联系后, 中国的地方官员们才开始有所行动。” (4) 这样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报道直指对我国政府的危机治理能力, 对国家形象造成伤害。

其二, 国际舆论风险的高风险性还表现为风险关联性。国际舆论风险的威胁力量不在于单一风险、不是孤立的存在, 而在于具有传染性, 不同风险之间往往相伴而生, 相互尾随, 互为因果, 并伺机转换。关联风险成串堆积, 引发连锁反应和危机。

其三, 国际舆论的高涨或逆向发展, 会导致舆论风险的进一步积聚, 若其达到一定“阈值”, 将会引发受众恐慌, 其后果的损害性将超出想象。“受饺子中毒事件影响, 中国产蔬菜、鱼类和贝类等生鲜食品对日出口将大幅下降。” (5)

五、从长期影响上看, 国际舆论风险具有惯性和扩散性

1. 惯性

国际舆论风险惯性源于舆论惯性。舆论惯性是指“旧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能量延续。” (6) 主要表现在把过去的印象、经验绝对化, 进而形成刻板成见, 以陈旧的观点评判现实事物, 是舆论在异己时空中的延续传播。

舆论惯性, 无论表现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还是刻板成见的意识表述, 都只能说他们是旧舆论带给新事件的国际舆论风险因素。旧舆论引发的风险, 在舆论惯性下, 也具有了相应的历史惯性。

2008年日中“饺子事件”日渐平静后, 有媒体指出, “不排除在某些情况下‘饺子事件’在日本国内被重新炒热的可能”。2010年1月共同社以《饺子事件发生近两年解决恐遥遥无期》为题刊发报道, 日本《朝日新闻》1月28日报道题为《毒饺子事件至今尚未水落石出》, 均将责任再次指向中国方面。以媒体为代表的日本舆论重点渲染的还是日本民众对中国食品的不信任感。这样一种舆论的惯性导致了其舆论风险也呈现出惯性发展, 中日贸易、中日交往等均受此所累, 再次承担风险。

2. 扩散性

国际舆论风险具有扩散性, 这种扩散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从区域性风险向全球的蔓延;二是全球性的风险向某个区域渗透。

全球化状态下的信息和交通空前发达, 一切社会要素都能在全球范围内自由传递, 国际舆论风险也同样会得以无限扩散。而且, 它的扩散影响不仅局限于舆论客体本身, 也会扩展到其它利益相关者。“在日本媒体曝出中国产饺子引发中毒事件之后, 31日, 韩国也采取行动, 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饺子进行清查。” (7) 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结语

国际舆论风险作为传统风险与国际舆论的共生性风险, 具有鲜明的特征。它是由社会事件或硬风险衍生而来, 是一种生成机制复杂、惯性极强的消极性、伴随性风险, 具有鲜明的建构性、不可控制性、高风险和扩散性特征。■

摘要:国际舆论风险是社会事件引发国际舆论聚焦的产物, 是传统风险与舆论的共生性风险。本文以中日毒饺子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为例, 分析了国际舆论风险的基本特征。指出国际舆论风险是由社会事件或硬风险衍生而来, 是一种生成机制复杂、惯性极强的消极性、伴随性风险, 具有鲜明的建构性、不可控制性、高风险和扩散性特征。

关键词:国际舆论风险,特征,日本毒饺子事件

参考文献

[1]张涛甫:作为一种“软”风险的舆论风险[J].http://news.fudan.edu.cn/2009/1009/22444.html, 2009, (10) .

[2]卓南生:中日民间情感何以落差大?——兼论2008年中日相互报道[J].新加坡:《联合早报》, 2009年1月3日.

[3]中国牙膏海外受阻“食品安全威胁论”持续蔓延[J].国际金融报, 2007年6月22日.

[4]毒奶粉已导致六千余婴儿患病——卫生部部长[J].路透社中文网, 2008年9月17日.

[5]毒饺子事件或引发贸易战对日出口需预防风险[J].中国经济网, 2008年03月22日.

[6]刘建明、纪忠慧、王莉丽.舆论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

[7]郭芳:日毒饺子事件引发连锁反应韩开始清查中国饺子[J].环球时报, 2008年2月2日.

[1]格雷姆.伯顿.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外资银行风险监管国际经验论文 篇5

关键词: 外资银行 风险监管 巴塞尔协议

金融全球化不可避免地会对银行业的经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银行业务的跨国化增强了经营风险,也增大了监管的需要。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全面开放银行业,按照入世承诺,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银行业将经历一个艰难而充满希望的调整阶段。但我国的风险监管体制与风险监管发达的美、英、日、法等国相比,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何改善和加强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监管,控制外资银行带来的金融风险,已经成为摆在中国金融监管机构面前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国际外资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拥有比较健全发达的银行业,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渊源各不相同,各国纷纷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银行监管体制。通过研究美国、英国、这两个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风险监管的经验,对我国建立符合新开放时期的现代化银行监管制度是不无裨益的。

1、英国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1)比率风险监管体系

1997年,英国银行在1987年的《银行法案》授权下制定出“比率和比例风险监管体系”,所谓的比率风险监管体系是风险测评、监管措施、价值评估的综合体系,它是由英国金融服务权力机构(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SA)对银行业务、风险纪录、宏观经济环境做出综合性评估,以制定有效的监管计划和使用恰当的监管措施。

FSA参照COMELB指标和COM指标对银行进行风险初步测评。COMELB指标包括资本、资产、市场风险、盈利、债务、业务六个方面;COM指标包括控制、组织、管理三个方面。风险测评的目的在于系统地识别银行业务的固有风险,评估其风险控制的充足性和有效性,明确其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对这些银行的监管体系。通过对银行商业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将银行分为四个等级(A、B、C、D),对 A、B等级的银行只需要对其风险控制做出适当的监测,对C、D等级的银行则需要采取监管措施。FSA可以对C、D等级的银行采取如下监管措施。如要求银行提供全面的会计师报告、成立FSA的专家小组对银行财政、信用领域进行检查;向跨国银行的母国监管者收集相关信息、与银行高级管理层进行审慎性会晤及特别性会议讨论银行未来发展计划等。在下一次风险测评之前,FSA会对风险测评、监管体系、监管措施的使用做一次价值评估,以保证银行已完成必要的整改工作、FSA已完成监管体系中所预定的工作和监管措施被正确的执行。此外,FSA还对其监管阶段工作的有效性做出评估和复查所有银行是否仍然符合立法的最低标准。

(2)习惯法

在立法方面,尽管在欧共体各国的中央银行中,英格兰银行的独立性较差,但它却在银行监督方面比之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在英国,法律常由“习惯法”替代,金融管理机构与信贷机构间的关系更多地使用“道义劝说”或“君子协定”原则来理顺,而不是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方式。70年代以来,英国已正式结束了银行业的“自我管制”状态,代之以用法律的形式对银行实施管制,外国银行机构也不例外。“1979年银行法”生效后,管理走向正规化,但是对大型银行的管理仍沿用传统方法,很少采取强制性措施。目前英国管制外国银行的法律依据主要有《1987年银行法》、1971年《竞争和信用管制条例》等。

2、美国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作为拥有悠久管理外资银行历史和丰富经验的大国,美国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体制上有其独特之处。

(1)双重评估体系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对外资银行的评估体系上多半采用单一制,即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适用同一种评估体系。而美国对其国内银行适用的是国际通行的“骆驼评级体系(camel)”,即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和流动性五个方面进行评估。对外资银行,则考虑到外资银行的分行和代理行不是独立的法人,许多因素(如资本调控或资产流通等)都受制于总行,采取的是“roca”等级评估制,即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管理、作业调控、遵守法规、资产质量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将重点放在风险评估、风险跟踪、风险控制上。在美国通货监理署(OCC)现行的监管体系中,骆驼评级和风险评级是两个并行的体系,他们一起构成风险监管的整体方法,二者之间有一些区别。camels是对历史形成的存量也就是运行结果进行评价,风险监管(评级)是对经营过程的控制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前者出现的背景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后者主要针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2)var(value at risk)风险测定方法

1995年12月美国金融机构正式将jp摩根公司发明的var风险测定方法作为银行风险测定和管理的工具使用。var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置信度下,给定的资产组合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值。与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相比,var方法主要用以测定市场风险,风险监管的实质是重视对过程控制的评价。(3)争取实现统一立法

在立法方面,当前各国银行目睹并经历了不断加剧的银行国际化分支运作,银行界也在呼唤着实施统一的国际化资本法规,以维持一个健康的国际银行操作环境。美国的立法机构已经单边制定了两个法规,即1978年的《国际银行法规》(IBA)和1991年的《外国银行的强化监控法规》。《国际银行法规》中对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做出总体性规定。其目的在于让大量的外国银行受到类似于美国国内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并减少人为的不必要的银行机构间的竞争。

二、巴塞尔协议体系给国际外资银行风险监管带来的影响

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通常所说的“巴塞尔协议”),该协议设定了资本充足率。通过对资本充足率的规定,银行业监管机关可以加强对商业银行资本及风险资产的监管,也对衍生工具市场的监管有了量的标准。加上1997 年 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共同构成对外资银行风险性监管的基本规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指出监管者应当制定和利用审慎性法规的要求来控制风险,其中包括资本充足率、信贷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其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监管等。

2001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资本协议的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此次协议被称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包括欧洲银行界在内的国际银行界对新资本协议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有关风险的范围在协议中不断扩充:从信用风险到市场风险,进而又涵盖了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名誉风险等其他风险。这是监管当局对日趋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的必要应对,是走向全面而准确监管的步伐。

作为国际银行界的监管准则,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针对风险管理提出的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为将来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监管指明了方向。内部评级法比标准法更能敏感地反映信用风险,但同时也意味着商业银行要在资产组合层面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并相应地进行经济资本配置。欧洲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将在新协议影响下面临不同的选择路径。这种选择也将对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概括而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推出为国际银行业的风险监管提供了统一的框架标准,为银行业风险有效监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协议及其补充文件倡导的原则和方法对银行业的监管方向有着深远的影响,规范了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并成为国际银行业风险监管的指导蓝本和实践框架。

三、国际外资银行风险监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完善我国的外资银行准入制度,选择资本雄厚,经营业绩、资产状况良好,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具有丰富管理经验、良好经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具有先进的IT技术和国际网络优势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高素质的外资银行大都资金雄厚,有利于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管理先进、控制经营风险的能力强,能够做到稳健经营。且资信较好,能遵守法规,注重公平竞争,重视自身市场形象。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二,充分考虑中外资银行的差别。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市场化金融体系构建进程,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在资本结构、经营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各异。这就要求我们在相关风险监管指标的制定和监管某些选择方面,要根据各个银行所处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强、灵活度大的方案,进行分类监管。同时,在逐步融入国际金融大环境的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也不再仅限于信用风险,而是要迎接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来自各方的考验。因此,在制定监管指标时应具有预见性,充分考虑到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银行可能面临的各种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其他风险,为未来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留有足够空间,不至于使监管法规陷入被动的境地。

第三,加强科学的外资银行风险评估体系化研究。外部监管与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相结合,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关系由对抗型向协作型的转变,是银行监管的趋势。银行内部风险模型的建立不仅是银行自身经营的必要,也是确保监管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除了可以参照国际上通行的“骆驼评级体系(camel)”外,考虑到目前在中国境内的外资银行三种形式(外国独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中外合资银行)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外国银行分行,可以参照美国的做法,与国内银行的“camel”评价体系相区分,采用“roca”等级评估制,将重点放在风险管理、作业调控、遵守法规、资产质量上,以加强风险控制。

第四,完善与健全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法规。参考国际监管经验可以看到先进的监管体制离不开成熟的法规的配合。2002年以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还停留在是否合规的事后检查阶段,缺乏以预防为主的风险性监管。2002年2月1日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初步确立了我国外资银行风险监管的指标体系,然而,与风险监管发达的美、英、日等国相比,我国的风险监管体制还显得极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在外资银行监管方面的立法层次比较低,在风险监管方面并没有出台相关专门性规范。面对开放时期可能的外资银行数量激增,我国应制定出风险监管的总体政策和量化指标,设立专门的类似于英国FSA的监管机构来执行这些法规。

【参考文献】

上一篇:拉曼光谱下一篇:电视新闻杂志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