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产业发展(精选8篇)
中国玉米产业发展 篇1
2014-2018年中国玉米产业投资战略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2014年世界玉米行业发展状况分析1
第一节2014年世界玉米行业发展综述1
一、世界玉米科研动态及进展1
二、2012/2013全球玉米产量预计3
三、全球玉米供需形势分析4
第二节2014年美国玉米行业发展概况7
一、美国玉米资源开发利用回顾7
二、美国玉米消费结构变化分析8
三、美国2013玉米净出口销售量10
四、美国玉米大豆产量恐超农业部预估的最高值
第三节其它国家玉米发展动态16
一、德国16
二、巴西18
三、墨西哥21
四、印度23
五、阿根廷24
六、南非26
第二章2014年中国玉米产业运行环境分析31
第一节2014年中国玉米产业政策分析31
一、世界粮食安全31
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32
三、中国粮食发展形势和粮食政策34
四、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的信贷资金支持政策37
第二节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40
一、中国GDP分析40
二、玉米生产价格指数分析42
三、殴债危机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45
第三节2014年中国玉米产业社会环境分析48
第三章2014年中国玉米行业发展形势分析50
第一节2014年中国玉米产业发展分析50
一、我国玉米行业发展回顾50
二、中国已形成三大玉米生产区53
三、我国玉米流通格局浅析55
第二节2014年中国玉米市场发展分析57
一、政策与需求博弈国内玉米市场57
二、浅析库存高企环境下的玉米市场发展59
三、殴债危机对玉米市场影响分析60 13
一、现阶段国内玉米市场形势分析6
3二、后期国内玉米市场走势分析64
三、国内玉米市场储备轮换面临的问题及策略66 第四节近几年中国玉米生产数据分析70
一、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增减70
二、全国杂交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增减7
3三、全国玉米亩产量75
第五节2014年中国玉米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77
一、我国玉米行业消费遇阻77
二、中国玉米产业经济发展策略79
三、我国玉米行业发展对策80
四、加快国内玉米生产发展的三大举措82 第四章2012-2014年中国玉米市场监测分析87第一节2012年玉米市场监测分析87
一、2012年3月份玉米市场监测87
二、2012年6月玉米市场监测88
三、2012年9月玉米市场监测90
四、2012年12月玉米市场监测93 第二节2013年玉米市场监测分析96
一、2013年3月玉米市场监测96
二、2013年6月玉米价格监测98
三、2013年9月玉米价格监测10
1四、2013年12月玉米市场监测103第三节2014年玉米市场监测分析10
5一、2014年玉米市场监测105
二、2014年3月玉米市场监测107
三、2014年4月玉米市场监测108
四、2014年玉米市场监测110 第五章2014年中国玉米贸易发展分析115
第一节2014年中国玉米贸易发展概况115
一、我国玉米贸易格局和出口政策变化趋向11
5二、玉米净进口趋势对产业的影响分析116
三、应对我国玉米贸易格局和政策变化的策略118
第二节2014年中国玉米国际贸易政策变迁分析12
2一、中国玉米国际贸易政策的变迁过程12
2二、我国玉米国际贸易政策变迁的背景125
三、国际贸易限制措施对中国玉米贸易的影响分析127 第三节中国玉米进出口数据分析129
一、中国玉米进出口总体数据129
二、中国玉米主要省市进出口数据1
31三、中国玉米主要国家进出口数据132
第四节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玉米出口的影响分析13
5二、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玉米出口关系分析
三、中国玉米出口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建议第五节生物质能源发展对玉米贸易安全的影响分析
一、国外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与我国玉米贸易形势
二、国内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与我国玉米供求趋势
***5
三、国内玉米政策调整以应对贸易安全隐患147 第六章2014年中国玉米期货市场运行动态分析150第一节玉米期货交易的产生及主要交易所150
一、玉米期货概况150
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1
53三、大连商品交易所155
第二节2014年中国玉米期货交易相关概述157
一、玉米期货合约简述157
二、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交割质量标准159
三、玉米期货交易风险管理办法160
四、玉米期货交割程序及有关规定162 第三节2014年中国玉米期货发展的意义166
一、大连玉米期货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66
二、期货交易有效推进玉米产业健康发展169
三、玉米期货有效提高产业效益171
第四节2014年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发展分析173
一、世界玉米期货市场概述17
3二、中国玉米期货市场概述175
第五节2014年玉米期货套期保值概况177
一、玉米期货套期保值的要点177
二、玉米期货套期保值的关键179
三、玉米期货套期保值案例剖析180
第七章2014年中国主要玉米品种发展走势分析184第一节优质蛋白玉米184
一、优质蛋白玉米研究状况184
二、优质蛋白玉米的营养价值及用途186
三、我国发展优质蛋白玉米的意义189
四、优质蛋白玉米发展前景分析191
第二节甜玉米19
3一、甜玉米简介193
二、发展甜玉米的意义19
5三、甜玉米产业发展综述196
四、甜玉米发展前景分析198 第三节糯玉米202
一、糯玉米的特性及生产技术20
2二、我国糯玉米食品产业发展概况20
5三、我国糯玉米产业结构调整策略207
第四节青饲玉米21
1一、青饲玉米简介21
1二、发展青饲玉米的经济效益
三、国内外青饲玉米生产状况
四、青饲玉米发展前景分析
212214 217
第五节转基因玉米220
一、转基因玉米种植状况220
二、中国已具备转基因玉米产业化的条件22
2三、转基因玉米未来的发展趋向225
第六节其它品种228
一、高油玉米228
二、爆裂玉米230
第八章2014年中国玉米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235第一节2014年中国玉米产业竞争现状分析23
5一、中美玉米竞争激烈23
5二、中国玉米在亚洲的竞争236
三、河北省玉米竞争力的实证研究238
四、东北玉米市场竞争激烈241
第二节2014年中国玉米产业提升竞争力分析244 第三节2014年中国玉米区域发展分析24
5一、吉林245
二、黑龙江247
三、内蒙古248
四、山东250
五、河南2
53六、西藏255
第九章2014年中国玉米产业上市企业竞争性财务分析258第一节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58
一、公司简介258
二、公司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分析26
1三、公司竞争力分析26
3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264
第二节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67
一、公司简介267
二、公司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分析268
三、公司竞争力分析270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273 第三节万向德农股份有限公司276
一、公司简介276
二、公司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分析278
三、公司竞争力分析28
1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28
3第四节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28
5一、公司简介285
二、公司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分析287
三、公司竞争力分析288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290
第五节甘肃荣华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9
4一、公司简介294
二、公司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分析297
三、公司竞争力分析299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300
第六节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30
3一、公司简介303
二、公司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分析30
4三、公司竞争力分析306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309
第七节略··············312第十章2014年中国玉米加工产业发展分析314第一节美国玉米加工行业发展分析及启示31
4一、美国玉米加工行业发展概述31
4二、美国玉米加工业的发展经验317
三、美国玉米加工行业发展的启示319
第二节2014年中国玉米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321一、我国玉米加工业发展历程321
二、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32
3三、我国玉米深加工规模分析324
第三节2014年中国玉米加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327
一、国内玉米深加工业存在的问题327
二、玉米深加工业风险分析328
三、玉米深加工业过快发展带来的问题330第四节2014年中国玉米加工业发展对策334
一、我国玉米加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33
4二、中国发展玉米深加工的对策337
三、中国玉米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339
四、玉米深加工业发展应注重技术创新340
第五节2014-2018年中国玉米加工行业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一、未来玉米加工行业发展展望3
43二、我国玉米深加工业未来发展趋势34
4三、未来我国玉米的加工重点346
四、中国玉米加工产业发展前景乐观349第十一章2014年中国玉米加工产品发展分析353第一节玉米淀粉353
一、玉米淀粉市场概况3
53二、我国玉米淀粉市场发展分析355
343
第二节燃料乙醇359
一、我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359
二、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概况360
三、我国燃料乙醇产业竞争激烈362
四、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36
5五、我国生物燃料乙醇行业发展的对策367 第三节玉米塑料369
一、玉米塑料简介369
二、国外玉米塑料发展状况371
三、国内玉米塑料发展进展372
四、玉米塑料替代化工塑料发展展望37
4五、玉米塑料发展前景分析377第四节玉米肽380
一、玉米肽简介380
二、玉米肽的应用状况38
2三、玉米肽的发展前景分析385
第十二章2014-2018年中国玉米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389
第一节2014-2018年中国玉米行业发展预测分析389
一、中国玉米高产创建目标及要求389
二、中国玉米产业发展规划391
三、我国玉米市场竞争格局预测分析392
第二节2014-2018年中国玉米产业市场预测分析39
5一、玉米产量预测分析39
5二、玉米需求预测分析396
三、玉米进出口预测分析398
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玉米产业市场盈利预测分析402 第十三章2014-2018年中国玉米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404第一节2014-2018年中国玉米产业投资环境分析40
4一、宏观经济预测分析40
4二、殴债危机影响分析406
第二节2014-2018年中国玉米产业投资机会分析410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玉米产业投资风险分析41
1一、市场竞争风险411
二、政策风险41
2三、进入退出风险414第四节专家投资建议418 图表名称(部分)
图表: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图表: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图表: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图表: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分析图表: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分析 图表:万向德农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万向德农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万向德农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万向德农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分析
图表: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分析 图表:甘肃荣华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甘肃荣华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甘肃荣华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甘肃荣华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分析 图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分析 图表:2014-2018年中国玉米产量预测分析 图表:2014-2018年中国玉米需求预测分析 图表:2014-2018年中国玉米进出口预测分析
图表:2014-2018年中国玉米产业市场盈利预测分析图表:略····················
中国玉米产业发展 篇2
玉米全程机械化就是玉米从播种、管理、收获、籽粒干燥、粮食流通全过程全部实现机械化, 从而把农民从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实现秸秆还田, 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是农民节本增效的最佳选择。那么当前玉米全程机械化存在哪些问题?进展如何?
一、当前实现玉米全程机械化的主要“难题”是什么
记者调查发现, 我国玉米产业实现全程机械化, 面临的主要问题,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玉米籽粒收获问题
当前, 玉米全程机械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籽粒收获。与小麦籽粒收获相比, 我国目前玉米主要收获方式还是靠人工。每当玉米成熟季节, 人们需要抽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抢时、赶时收获。收获早了, 籽粒灌浆不足影响产量;收获晚了, 有些品种会自己倒伏, 有时赶上连续降雨, 容易发生霉变。收获时要经过繁重的掰果穗、运输、晾晒果穗、脱粒、晒粒、收粒、清选、出售、运输、储藏等环节, 需要投入人、财、物费用150~300元/0.067 hm2左右。如何实现能像收小麦一样收获玉米籽粒直接出售, 一直是政府、科技、农民、粮食、流通领域共同关心的课题。
2. 玉米果穗和籽粒晾晒问题
日前, 相关媒体陆续报道玉米晾晒形成的玉米“黄金大道”占用公路、严重影响交通问题, 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户集中收获玉米, 而玉米含水量高必须进行晾晒至籽粒适宜脱粒的含水量后才能脱粒, 脱粒后把籽粒含水量晾晒至安全储藏的含水量14%以下才能安全入库。而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专用晾晒场所越来越少, 从而造成玉米收获后晾晒难、脱粒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农村晾晒场地逐步由村内转移到了国道、省道、县道、乡村道路等柏油马路及其他空闲地, 不仅带来了严重的交通堵塞, 还对所晾晒玉米造成污染, 影响玉米品质。所以解决农民玉米收获后果穗和籽粒晾晒问题, 成为亟待解决的又一难题。
3. 玉米秸秆焚烧问题
在我国传统农业环境中, 玉米秸秆曾作为重要的能源, 是农村农民取暖、烧饭的主要燃料;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农村燃料逐渐转变为煤、电、天燃气、太阳能等能源, 而处理玉米秸秆已经成为农户繁重的生产负担。为了图省事, 农民便在玉米秸秆大部分晾干后直接焚烧, 造成浓烟滚滚笼罩大地, 成为我国环保污染的重大问题, 严重影响飞机起降, 加重雾霾天气, 焚烧秸秆已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焚烧玉米秸秆主要有以下危害:
(1) 污染空气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有数据表明, 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升高。而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对人的眼鼻喉刺激较大, 轻则咳嗽、胸闷、流泪, 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2) 引发火灾, 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焚烧秸秆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 尤其是村庄附近, 一旦引发火灾, 造成生命危险和严重的财产损失。
(3) 加重雾霾雾霾引发交通事故, 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4) 破坏土壤结构, 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在农田焚烧秸秆时会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 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 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 土壤水分损失65%~80%。
二、如何实现玉米全程机械化
解决上述问题, 必须实现玉米产业的种植、管理、玉米收割机籽粒直收、籽粒烘干全程机械化, 建立收购、烘干、运输、储存等收后烘干流通联合体系或合作社, 就可实现像小麦一样直接地头卖玉米湿粮, 从根本上解决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所有“难题”。为此, 记者采访了相关农户、粮贩、烘干塔主、专家、企业、管理部门, 就相关问题寻求答案。
我国玉米像小麦一样籽粒直收主要取决于2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玉米品种的技术创新, 二是玉米收获机械的技术创新, 两者缺一不可。近年来, 虽然玉米摘穗收割机发展很快, 技术水平完全成熟, 苞叶剥光率可达到95%以上, 个别果穗仅剩的三两片内层苞叶, 不影响玉米脱粒。但还未能真正解决农户晾晒果穗、晾晒籽粒、秸秆处理等, 一次性解决直接卖湿玉米的问题。玉米籽粒收割机技术创新, 成为迫切需要。据记者了解, 截至目前“华溪玉田”、“喜盈盈”、“沃德”等品牌的玉米籽粒收割机研制获得成功, 技术基本成熟, 已在陕西渭南、河南驻马店、河北沧州等地市得到大面积推广, 为我国玉米籽粒直收创造了机械条件。
玉米种植农户———河北省安平县马店乡邓庄村邓金旺认为, 玉米收割机籽粒直收, 直接卖湿量, 是我们多年的梦想!摆脱了玉米收晒脱的烦恼, 我们农民就成了真正的老板!省下的时间打工, 每季可多挣三五百块钱!
粮贩———河北省安平县马店镇王六市村颜山认为, 收玉米湿粮卖给烘干塔, 每1 kg可赚1毛多钱, 一季下来可赚5万多块钱, 非常开心, 很多人都想做!
烘干塔主———河北安平县马店镇马店村张彦辉认为, 建造一座100 t的玉米籽粒烘干塔, 一次性投资40多万元, 可以拿到政府补贴五六万元, 一座烘干塔现在一季可赚120多万元, 打算再建几座烘干塔。
玉米收割机制造厂———新乡华溪玉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凡伟认为, 小麦收割机改换玉米割台, 就可以像玉米专用收割机一样实现玉米籽粒直收, 收割机主只需投资2.8万元左右, 而且政府还有补贴。我们的玉米割台收割原理已由原来的全喂入式改为半喂入式, 同时增加了剥皮机, 籽粒直收质量大幅度提高, 玉米籽粒含水量35%以下的硬质品种都可以收, 破碎率在5%左右, 含水量28%左右硬质品种破碎率就在1%左右, 农机部分的技术已经成熟, 随着烘干塔的普及, 半喂入式玉米割台改装的小麦玉米两用型收割机、玉米收获机也会迅速普及。
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北京市农科院玉米专家赵久然研究认为:近年来实现我国黄淮海玉米全程机械化一直是困惑我国农业界的难题, 机收籽粒需要品种、收获机械和烘干仓储等多环节互动共促。第一按照大面积机收籽粒的要求, 从已审品种中筛选;第二是加快符合要求的苗头品种试验和审定, 试验中应增加实际机收籽粒现场检验;第三是加快更好的适宜机收籽粒的品种选育。这两年机收籽粒的实践表明, 含水率在30%左右, 只要籽粒破损率低, 收获后能够及时烘干或晾晒完全可以。
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秋认为, 选育出适宜籽粒机收高产玉米新品种是企业的主要责任。
记者了解到, 实现玉米籽粒机收所需要的必须条件是玉米品种成熟时必须具备脱水快、易脱粒、产量高等特点, 特别是能保持成熟后10 d以上不倒伏的突出优点。为顺应玉米生产发展, 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的需要, 当前很多玉米种业正致力于选育玉米籽粒直接收获的新品种。
中国种子协会秘书长李立秋也对相关问题非常关心, 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考察工作, 并利用中国种子协会联系全国主要种业公司的优势做了大量的工作, 积极倡导主要种业公司投入人力、物力, 重点解决适宜籽粒收获的玉米品种问题。据李立秋介绍, 他非常熟悉的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机收籽粒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走在全国种业同行的前列。
记者了解到的我国著名玉米育种专家王义波研究员等专家共同创办的北京联创种业公司, 致力于我国玉米产业的升级发展。近年来, 该公司投入巨资, 引入国外一流分子育种家, 不断克艰攻难, 终于在玉米全程机械化引领性新品种创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培育成适合机械化收获、抗倒伏、脱水快的新型自交系50多种, 培育成适合全程机械化、抗倒伏、脱水快进入省和国家级区域试验的玉米新品种10多种, 最具代表性的联创808在2014年升入国家黄淮海区试第二年, 同时进行生产试验, 并同时升入国家东北、华北、西南、西北区试, 有望成为极少见的通过我国四大主产区审定的适合全程机械化的新一代玉米新品种。
著名育种专家王义波认为, 实现全程机械化是玉米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记者了解到, 2008年王义波通过考查发现, 美国现代玉米种质丰产性好、脱水快、硬质胚乳、适合机械化等诸多优点, 便立即在其基础上组建了适合机械化的育种材料。
2011年9月, 王义波随农业部种子局副局长马淑萍为团长的中国种子协会考察团赴美国孟山都、先锋、先正达等公司和大学考察。回国后不久, 经过详细的论证, 明确提出适合全程机械化玉米新品种的育种目标、主要技术指标和技术路线。
“2012年10月4日, 农业部种子局马淑萍副局长一行, 应邀考察了北京联创种业河南育种基地, 听取了联创种业适合全程机械化玉米新品种选育的育种目标、技术路线和育种效果的工作汇报。本就以干练著称的她, 在听完王义波两个半小时的工作汇报后, 感到非常振奋、非常激动, 触动了她关于中国玉米发展的敏感神经。她做了长篇发言、询问、质疑、评价、鼓励与赞许, 以至于她讲了近一个小时。”王义波回忆到。
王义波说:“2014年联创种业申请的———‘适合全程机械化玉米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科技专项, 获得北京市立项支持。2014年联创种业申请的农业部种子工程项目———‘适合全程机械化玉米新品种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 获得农业部立项支持。”
按照王义波的设想, 要实现我国玉米的全程机械化, 就是在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适合全程机械化玉米新品种的同时, 联合玉米播种机厂家、玉米籽粒收割机厂家、烘干塔经营者、玉米籽粒收购和储运企业共同为种植农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从而实现农户“坐地收钱”的理想。
2014年8月22日, 联创808在江苏大丰县南阳镇广丰村用小麦收割机改装玉米割台后的收割机进行的玉米籽粒直收机获得成功, 收获时籽粒含水量34%, 到场的经销商和农户异常振奋!10月6日河北省安平县马店乡邓庄村邓金旺种植0.207 hm2联创808, 种植密度5 500株/0.067 hm2, 经过玉米收割机籽粒直收, 由粮贩直接买走, 经过地磅称量折合湿重单产1 166 kg/0.067 hm2, 湿粮价0.4元/kg, 折合每0.067 hm2收入1 865元, 现场测水含水量28.0%, 按14%标准水分每0.067 hm2折合干籽质量976 kg, 籽粒破损率、丢穗率、掉籽率极低, 种植农户、粮贩、烘干塔主、参观农户、专家、企业、管理部门, 甚是欢欣鼓舞!
2014年10月2日, 农业部专家组组长赵久然等专家, 在山东省齐河县进行高产创建验收, 齐河县华店镇后拐子村赵金城种植的联创808玉米新品种0.4 hm2小面积高产攻关, 种植密度5 500株/0.067 hm2, 其中0.2 hm2实打实收折合单产1 084.3 kg/0.067 hm2, 引起与会专家给予高度关注。按照这种“机播+籽粒收+粮商田头收粮”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模式成功的典型不胜枚举;山东省平原县桃园办事处王芽子村尹建强按此模式种植联创808单产1 089 kg/0.067 hm2;山东省高青县唐坊镇元河村张树种植联创808单产1 010 kg/0.067 hm2;河南省虞城县李老家乡崔庄村崔长力种植联创808单产1 050 kg/0.067 hm2;河南省通许县长智镇枣林村宋明忠大蒜茬种植0.07 hm2联创808, 实收密度7 100株, 实收实打折合单产135.3kg/0.067 hm2;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南阳镇广丰村农民种植联创808单产910 kg/0.067 hm2;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程集镇刘井全种植联创808单产量880 kg/0.067 hm2。北京联创种业玉米全程机械的试点已经取得初步的成功, 有待进一步大力推广。
三、结束语
糯玉米在中国的产业化发展浅谈 篇3
关键词:糯玉米,支链淀粉,产业化
引言
糯玉米是玉米的一个亚种,是由wx基因发生突变形成的一个特殊玉米类型,起源于中国。1908年上海传教士Farnham将糯玉米从中国带到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后,因于日本切断了美国从远东进口木薯粉的供应线,美国便利用糯玉米做淀粉原料,促进了纺织、造纸工业的稳定发展,糯玉米的商业生产便应运而生。
糯玉米的支链淀粉含量在95%~100%之间,利用生产普通玉米淀粉的加工设备,以糯玉米为原料,在不增加任何人力物力的条件下,可生产含95%~100%的纯天然支链淀粉,且质量优于利用直链淀粉转化,是生产变性淀粉的主要原料。其中,变性淀粉是近几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产品,用途广泛,国外已开发出3000多个品种,而我国只开发出50 多个品种。
2005年,郑州市黄河农场种植了13.3万平方米的糯玉米,但由于选用品种、隔离设置等不当,结果不是很理想。造成糯玉米产业化发展受挫。但根据国外糯玉米发展形势,就此谈谈糯玉米在中国的产业化发展。
糯玉米的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
(一)、糯玉米的营养价值
糯玉米籽粒中的淀粉,完全是支链淀粉,而普通玉米(不论硬粒型还是马齿型玉米)籽粒中的淀粉,则是由大约72%的支链淀粉和28%直链淀粉所构成。糯玉米淀粉在淀粉水解酶的作用下,消化率可达85%,而普通玉米的消化率仅为69%。
糯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籽粒中的水溶性蛋白和盐溶性蛋白的含量都较高,而醇溶性蛋白比较低,赖氨酸含量要比普通玉米高16%~74%。因而糯玉米籽粒的蛋白质质量比普通玉米高得多,大大改善了籽粒的食用品质,提高了营养价值。糯玉米的鲜嫩果穗特别适合于食用,鲜食糯玉米的籽粒粘软清香,皮薄无渣,内容物多。它一般总糖含量为7%~9%,干物质含量达33%~58%,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肌醇、胆碱、烟碱和矿质元素,比甜玉米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适口性更好,而且易于消化吸收。常食糯玉米,还有得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防止肠道疾病和癌症的发生,保健效果好,是老弱病人和婴幼儿的良好食品。因此,糯玉米作为蔬菜、水果玉米开发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玉米产业。
糯玉米籽粒作为粮食食用,不仅营养丰富,而且风味和口感均别具特色。煮成的糯玉米粥,粒如珍珠,软粘稠糊。如配以红枣、红小豆和桂圆等,可制成珍珠百宝粥,易于消化,调节人们的食物结构。它的籽粒是加工八宝粥的优质原料。糯玉米粉的营养成分高,其中蛋白质含量为10.6%,氨基酸含量为8.09%~8.33%,分别比稻糯米粉高2.75%和0.83%~1.07%。因此可制作人们喜爱的粘性小食品和用作食品增稠剂,改善日常膳食结构,丰富食品种类。
(二)、糯玉米的经济价值
(1)、糯玉米的工业用途
糯玉米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利用糯玉米,可酿造风味独特的优质黄酒。用它加工淀粉,可生产近100%的纯天然支链淀粉,并可省去普通玉米加工支链淀粉过程中淀粉分离或变性加工等工艺。支链淀粉,可广泛地应用于食品、纺织、造纸、粘合剂、铸造、建筑和石油钻井等工业行业,现已发展成为重要的高分子原料。在国际市场上支链淀粉是一般淀粉价格的1.4~1.7倍。在食品工业中,支链淀粉可用于食品的增稠和保型,能稳定冷冻食品的内部结构,在天然果汁中可悬浮果肉。在造纸工业中,支链淀粉作为纸张的增强剂和新型产品涂覆纸的涂覆料。在粘合剂中,支链淀粉可代替泡化碱,可用以制造瓦楞纸,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是贴标、壁纸、封箱带的涂胶。在纺织工业中,支链淀粉是各种纤维的上浆剂。在制药工业中,支链淀粉是打片的赋型剂。在铸造工业,支链淀粉是铸造砂型的粘合剂。在石油钻井中,支链淀粉用于防止泥浆中水分散失,携带起地壳中的石屑,使停钻时石屑悬浮不下沉,从而保护井壁免遭塌陷。
(2)、糯玉米的饲用价值
由于糯玉米的消化吸收率高,用作畜、禽饲料,其价值比普通玉米明显提高。用糯玉米喂猪,其日增重显著增加;用糯玉米饲喂奶牛,产奶率比普通玉米高12%,并使奶中的黄油含量显著增加。另外,糯玉米的茎叶也是上等的青饲料。鲜穗采收后,糯玉米的茎叶仍然青嫩多汁,碳水化合物含量在30%以上,蛋白质含量为2%左右,脂肪含量为0.5%~1.0%,是奶牛、肉牛和羊的优质饲料。它既可以青饲,又可青贮,从而使糯玉米的茎叶得到综合开发利用。
3、糯玉米的经济效益
种植鲜食糯玉米,销售鲜穗每亩经济收益在1000元以上。糯玉米鲜穗的上市价格,比普通玉米鲜重的价格高30%以上,每穗价值0.40~0.50元,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鲜穗2500个以上,经速冻加工后,每667平方米穗价值可达1.5元以上,另外,每667平方米还可收获2000~3000千克玉米茎叶作青贮饲料,又可收入200余元。收获糯玉米,用来加工糯玉米面或为支链淀粉加工厂提供原料,单价可比普通玉米高30%,每667平方米比普通玉米增加纯收入20%~30%。
国内外糯玉米产业化发展现状
在美国,发展糯玉米是从工业玉米的角度来考虑的,糯玉米生产主要是为湿磨淀粉工业提供原料。资料表明,美国糯玉米淀粉产量占整个湿磨淀粉产量的8%-10%,年生产能力为16~20万千克,价格比普通玉米淀粉高1倍以上,每年创造数十亿元的产值。目前,糯玉米在美国已形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年播种面积达40亿万平方米,占其玉米总面积的1%~2%,特用玉米播种面积的60%以上。
20世纪90年代,我国糯玉米育种研究工作受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刺激逐渐开始起步,业已取得一定成绩和育成一些杂交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但我国目前糯玉米生产主要服务于大中城市对鲜食玉米的需求,育种者主要培育强调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特别是口感)的鲜食糯玉米品种。但我国的玉米支链淀粉用量很大,目前主要靠进口。据统计,仅用做涂胶生产各类标签纸的支链淀粉,全国每年所需量就达数百万吨。近几年来,也开始用原淀粉生产变性淀粉,但设备少,生产量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一些工业部门还利用原淀粉,但因有效成分比例小,必须增大用量,对本来有限的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有些不能用原淀粉代替的部门,必须从国外进口。
nlc202309030540
我国糯玉米产业化发展缓慢的原因
1、加工业处于空白状态。
我国糯玉米的加工企业,无论是鲜食玉米的加工,还是糯玉米淀粉加工,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不能满足我国对糯玉米产品的需求,从而阻碍了糯玉米的生产。
2、对Wx基因与糯玉米产量关系的错误认识
由于糯玉米起步晚,初期推广的品种多数为农家种,未经改良的糯玉米品种,由于抗病性差,根茎倒伏严重,产量很低,早期的研究认为,糯玉米的子粒产量远远经不上普通玉米。因此,人们往往将蜡质标志基因wx视为糯玉米产量的限制因子。
3、种植区的特殊要求
糯玉米是排它性很强的玉米,糯玉米品质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这就决定了糯玉米的排它性。即在一个糯玉米种植区内不能随便种植别的玉米,否则就会因为生物学混杂,而失去糯玉米的专用品质,变成经济价值不高的普通玉米。过去糯玉米推广不强调隔离种植,出现一个地点多个品种, 造成事与愿违的推广结果。
4、没有严格按照推广程序进行推广
发展特用玉米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有一定风险的推广活动。应通过试验、示范、培训而后再进行推广。我国选育、引进的糯玉米新品种已达60多个,分别适宜不同的生态区,根据用途分食用型(包括(鲜食)、加工型和加工、食用(或鲜食)兼用型3种。推广时不经过严格的试验和生产示范筛选,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5、被动式推广
被动式推广,由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到位,致使产品不合格或过量而滞销,不能使农民得到预期的经济效益,而挫伤了农民规模种植糯玉米的积极性。
在中国发展糯玉米产业化的对策
1、大力发展糯玉米加工企业。
糯玉米深加工项目是近年农业产业化投资热门,国家科技部、国家计委都把糯玉米加工列为技术招标首选项目,这将为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带来绝好机遇,将开创以糯玉米为原料直接加工生产支链淀粉的玉米深加工新局面。我们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糯玉米加工企业。
2、通过试验论证改变人们对wx基因与糯玉米产量的关系的错误认识。
近年来,随着育成品种产量上的突破,人们在认识上有了改变,认为控制糯玉米的wx基因仅仅是改变了玉米胚乳淀粉的性质,对产量并无多大影响,所以新育成的糯玉米杂交种产量潜力都很大。例如,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育成的鲜食、加工兼用型玉米品种苏玉糯4号,2000年在扬州大学作物栽培生理实验室所做的糯玉米产量试验中,单产干籽粒每667平方米/629.8千克(3月下旬播种,定苗每667平方米/5000株)。同年,在河北承德长城种子公司冯营子试验基地所做的糯玉米产量试验中,单产干籽粒每667平方米/595.9千克(5月上旬播种,定苗密度每667平方米/3500株),两者产量基本一致,且达到普通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水平。2007年河南省农科院的糯玉米鉴定试验,折合每667平方米产500千克以上的杂交组合有20个。糯玉米产量有了突破,才有可能作为工业原料用种,从而促进糯玉米加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糯玉米淀粉工业。
3、种植结构的调整
要实现糯玉米产业化,必需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按照糯玉米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光温特性,抗逆性和社会适应性。选用高产优质类型的品种划区隔离种植。在适宜天然隔离的区域种植糯玉米品种。如我国的部分山区,具备天然隔离带,比较适宜种植糯玉米。
4、改无序推广为有序推广
无序推广是农业推广的大敌。有序推广是指维持正常推广持续,防止推广失误的法宝。凡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而后扩散的推广叫有序推广。发展糯玉米是一种科技含量高,有一定风险的推广活动。为了吸取无序推广普通玉米推广中的教训,推广糯玉米,必须选择适宜本生态区种植且又符合生产目的的品种,在严格的试验、示范后再进行推广。
5、通过参与式农业推广做好糯玉米产业化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重视推广对象的主动参与,并在参与中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代农业推广,无论参与产前预测(推广论证)、产中指导(指导物化技术)、产后服务(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推广活动,都是一个不断的互动过程。这就决定了要把糯玉米的应用推广工作搞好,绝不能采用见物不见人的被动式农业推广,必须采用以人为本,见物又见人的参与式农业推广。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发展糯玉米产业已是一个世界性发展趋势。我国已经加入WTO,又是糯用玉米的发源地,理应成为糯玉米产业大国。但在数量农业时期,只重视数量不顾品质,致使糯玉米不可能得到应有发展。现在我国已将发展糯玉米列入议事日程,就此判定糯玉米必将成为我国未来玉米和玉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糯玉米的应用推广能够成为我国玉米经济一个新的亮点,我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因为手中资料不多,结论可能偏颇,敬望同行、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50项技术[C].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谷明光,黄克虎.重视工业专用型高淀粉玉米品种的选育[J].玉米科学,2001.
[3]宋同明.发展特用玉米的意义、潜力与前景[J].玉米科学,1996(4).
[4]段民孝,等.玉米子粒淀粉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2.
[5]宋锡章.发展专用品种、提高玉米效益[J].玉米科学,2000,(3).
[6]许崇香,李长文。糯质玉米的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1995(3)
[7]杜连起编著.特种玉米加工技术.金盾出版社2002.
[8]曹广才.黄长玲主编.特用玉米品种、种植、利用[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9]谢孝颐,等.糯玉米育种概论[J].玉米科学,2003专刊.
[10]宋同明。糯玉米与wx基因[J].玉米科学,1993(2)
[11]周洪生编著.玉米种子大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2] 陈见超等. 特用玉米的发展趋势与农业推广 [J].玉米科学,2003增刊.
[13]陈见超.发展玉米生产确保稳粮增收[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
[14]刘洪先.美国玉米经济发展策略[J].世界农业,2000.
[15]高启杰.现代农业推广学[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16]谢孝颐.糯玉米育种现状、产业化前景及提请关注的几个问题[M].载中国玉米品种科技论坛,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1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国外农业科技资料—美国对特用玉米的利用和研究(内部交流材料)[C].1985.
[18]谢孝颐,等。糯玉米研究概况[J].江苏农业科学,1990(增刊).
[19]谢孝颐,等。糯玉米的综合利用[J].作物杂志,1993(2).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厅机关服务中心)
中国玉米产业发展 篇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培育壮大财源的关键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主导产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更决定着财源建设水平。基于此,综合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和现有基础等因素,青冈县把玉米、畜牧、特色绿色和林业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四大主导产业”。尤其把玉米产业作为“一号”主导产业突出出来,实施了建设玉米工业城的决策。我们做出这样的决策,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从资源、区位条件和群众基础上看,把玉米作为培育壮大财源的主导产业来开发,具有较大的先决优势。青冈县位于松嫩平原腹地,耕地面积215.6万亩,处在举世闻名的寒地黑土地带核心区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区位条件,使我县跻身全国粮食主产区之列。源于地力因素、种植习惯的影响,玉米在青冈已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始终是种植业的当家品种。近年来,玉米面积年均稳定在130万亩左右,今年,更是历史性地达到140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65%。2004年玉米总产达9.45亿斤,秸秆总产量39亿斤,玉米芯总产量4.05亿斤,已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百万亩绿色玉米生产基地县和全国高淀粉玉米原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县。通过与省农科院、东北农大深入开展“县院(校)共建”活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良种普及率达90%,标准化生产面积达71.4%,工业专用糯玉米达5万亩。可以说,丰富的玉米资源、优良的玉米品质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为我们建设玉米工业城、通过开发玉米产业精深加工项目培育壮大财源提供了坚强保证。
第二,从加工格局和企业阵容上看,呈集群式发展、链条式延伸态势,深度开发能力不断提高,玉米加工业成为工业经济和县乡财政的擎天支柱。一是形成了玉米产业企业、项目集群。目前,全县已建成龙凤玉米、昊天食品和天成化工等玉米产业化加工企业6户,建设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15个,总投资15.3亿元。仅2005年,就实施了以50万吨玉米综合加工为主导、以热电联产、污水处理等项目为配套的8个玉米产业化加工项目,总投资10.5亿元。玉米系列产品已达到20多种。热电联产、污水处理和塑编袋等配套项目不断跟进。玉米粒、玉米芯、玉米秸秆全部纳入了加工链条,实现了吃干榨净。2004年,新口径工业产值实现5.3亿元,税金实现2121万元,分别是处于工业发展最低谷的1996年工业产值和税收的2倍和15倍。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口径工业产值和税金实现3.09亿元和1241万元,同比增长34.9%和43.1%。玉米加工业,成为青冈财源建设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二是骨干企业实力日益强壮。龙凤玉米开发公司已成为全县玉米产业开发的支柱企业和财政增收重要依托。自1999年到青冈投资以来,已投入项目建设资金13亿元。今年,该企业重点建设了50万吨玉米综合加工、热电联产、5万吨谷氨酸和污水处理4个项目,达产后,企业将形成年加工玉米100万吨,生产玉米淀粉60万吨,各种副产品24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亚洲单厂处理玉米最大企业。三是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作为绥化市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的品牌之一,我县的玉米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龙凤玉米公司的玉米淀粉和麦芽糊精完全是按订单生产,并且保持零库存,省内玉米淀粉市场的65%已被其垄断。“尽美”牌玉米系列产品不但国内畅销而且远销美、俄、韩、日、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玉米淀粉、玉米蛋白粉出口销量达到3.5万吨,创汇890万美元,占全市出口创汇额的24.6%,玉米产业真正成为青冈财政增收的擎天支柱。
第三,从对县乡财政和群众增收的拉动能力上看,发展壮大玉米产业、建设玉米工业城是培植财源、促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体现在县乡财政增收上,2004年,全县玉米加工企业共上缴税金1297.2万元,占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的27.1%。仅龙凤玉米公司,自1999年投产以来,已累计上缴税金达6000多万元,比2004年全县财政收入还多1200多万元,成为青冈财政收入的“台柱子”。龙凤玉米、中和天成等企业兴建的8个玉米产业化项目全部达产后,玉米产业将实现总产值18亿元,利税1.1亿元,两年内,可在财政上再造一个青冈。体现在群众增收上,随着龙凤玉米开发公司等企业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玉米“卖难”问题彻底解决。每公斤玉米收购价格比周边市县高0.04元,每年可促农增收1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玉米产业的.收入占48%。同时,全县所有玉米工业企业已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近2000人就业,年创收1700多万元。体现在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上,全县的运输、包装、建筑、水电等产业都受益匪浅。目前,玉米产品年货运量达到100万吨,运输业收入5000万元,增税200元;企业年用电量达到4300万千瓦时,电业收入2107万元,增税80万元。真正起到了“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作用。
第四,从发展环境和外力支持上看,软硬环境建设同步推进,借力兴业已见成效,青冈县成为玉米产业发展的热土和摇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项目吸引力,就是变相增加财政税收。在软环境建设上,青冈把每年的8月28日定为招商引资节,多次修订《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设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八条“高压线”,出台了行政执法的“十不准”规定,通过召开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千人大会,公开曝光和严肃处理了9名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干部。尤其对玉米产业的重点开发项目,严格兑现政策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项目走、人员跟着项目走的承诺,对龙凤玉米公司等重点企业设立驻厂服务办公室,解决生产、销售、资金、征地等难题100多项,极大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和动力。在硬环境建设上,以强化功能、完善配套为目标,使近两年的城市绿化总量、城镇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专门辟建了玉米工业园区,完善了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在保证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用水的前提下,把第一水源地无偿提供给龙凤玉米公司使用;积极对上争取为龙凤玉米公司修建绥安路青冈过境段公路,为开发玉米产业提供了硬件保障。在争得外力支持上,近几年来,加深了与省发改委、省农科院、哈工大、山东诸城外贸集团等部门、院校和企业的合作,为玉米产业加快发展赢得了大力支持。目前,在玉米产品系列加工上,同青冈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已达6家。良好的“金牌”环境和源源不竭的外力支持,使青冈成为玉米产业的投资热土和兴业宝地,也使玉米产业真正成为青冈财政的“摇钱树”。
第五,从人才开发和储备上看,干部和企业家队伍创业兴业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为发展壮大玉米产业、培育壮大财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优秀干部和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加以培养、开发、利用和储备,为打造开发玉米产业、培育壮大财源提供了不竭动力。一是全力打造项目开发型干部队伍。为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在开发玉米产业、培育壮大财源上发挥领头雁作用,我们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发展型”领导班子和项目开发型干部队伍建设,邀请专家对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组织优秀干部参加哈洽会、参观省农科院科技园区,选派60名干部到哈工大去“充电”,依靠省农科院、东北农大的支持,已培养出近百名农业科技推广的骨干人员常年活跃在农业科技推广一线,使各级干部引资金、上项目、促增收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全县已涌现出项目开发型干部典型135个,为玉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探索了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职能转变。把税改后“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职能向哪里转”作为重要课题来破解,在抓产业、上项目、办企业、搞服务、促增收中加快了干部工作职能转变的步伐。县乡村各级干部都把开发玉米产业、建设玉米工业城作为兴财政、富农民的重要依托,自上而下形成了抓玉米产业发展的完整领导体系和机制,各级干部在指导生产上当技术员,在产品销售上当推销员,在选项立项上当信息员,在城乡联动,合力推进玉米产业化发展上发挥了突出作用。2004年,全县各级干部共联系、洽谈玉米产业项目13个,领办创办玉米科技示范园区5个,玉米系列加工企业4个,创税1605元。三是充分发挥企业能人的聚拢效应。在坚持“适合产业发展即为人才”的评价标准和对外埠人才实行柔性引进模式的基础上,把人品正、脑筋活、胆识大、素质高的玉米产业带头人纳入县里重点管理和优先扶持对象,已培养出以龙凤玉米公司总经理王术贵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家队伍。从而为玉米产业的深度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全市寒地黑土经济发展战略统领下,提升玉米产业主导地位,建设玉米工业城符合政策导向、县情实际、群众意愿和发展趋势,已经在推动青冈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和培育壮大财源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经受住了时间、市场和实践检验,是青冈实现摆脱贫弱、跨越发展目标的现实选择和根本途径。
二、今后五年青冈开发玉米产业、培育壮大财源的总体构想
(一)总体思路
如果说2003年以来是我县通过开发玉米产业培育壮大财源的定位、探索、起步阶段,那么今后五年,青冈将迎来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时期。我们在充分论证、调研的基础之上,确定青冈县今后五年发展玉米产业、建设玉米工业城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筑区域特色新优势、推动跨越发展和发展寒地黑土经济的总体要求,以提升产业化、推进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为发展方向,坚持市场导向、结构优化、骨干带动、技术支撑、环保节能的原则,实现玉米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和链条式延伸,使玉米产业真正成为青冈经济振兴、财政增收的重要支柱。
(二)发展目标
到2008年,新建成9个玉米产业化加工项目,全县玉米加工产业税金实现8385万元,为2005年的493%。自2005年开始,力争经过两年努力,在财政上再造一个青冈,经过三年努力,再造一个现在的山东诸城外贸集团。到2010年,来自玉米产业的税金达到1.31亿元,为2005年的7.7倍。
(三)推进措施
1、以科技为支撑,着力扩大基地规模。具体要做到“四化”。专业化。根据加工企业的需求和市场反馈的信息,依靠省农科院、东北农大等科研单位的支持,及时调整种植方向,大力开发优质专用加工型玉米原料。重点推广熟期适宜的东农250、龙单26、龙单13等高淀粉玉米品种,到2008年,使全县的玉米良种覆盖面达到95%以上。规模化。调整区域布局,集中连片扩大玉米生产基地面积。到2010年,全县要落实玉米种植面积150万亩,其中高淀粉玉米120万亩,胶质玉米30万亩。科技化。深入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区高产攻关示范带的典型引带、宣传载体和培训基地作用,带动基地建设科技水平的提高。标准化。坚持整地、投入、良种选择、播种技术和田间管理等生产全程高标准,使标准化生产面积尽快达到100%。
2、做大做强加工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以精深加工项目为牵动,全力壮大龙头企业阵容,延伸产业链条,用大项目群体,构建玉米工业城骨架,推动玉米产业裂变式发展。继续坚持项目开发与招商引资一体化推进,积极借助山东诸城外贸集团等大企业的支持。在保证今年新建的50万吨玉米综合加工、热电联产等8个玉米产业化系列加工项目投产达效的基础上,在未来5年内陆续上马5万吨谷氨酸、5万吨柠檬酸、热电联产二期工程、2万吨山梨醇、3万吨味精、5000吨低聚糖、10万吨生物降解塑料、5万吨羧甲基淀粉、2万吨玉米色拉油、3000吨衣康酸、10万吨玉米秸秆饲料、2万吨苹果酸等15个玉米产业化加工项目,逐渐形成以龙凤玉米开发公司为龙头,其他深加工企业为支柱,辐射周边市县,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玉米加工企业集团。争取5年后成为上市公司,把青冈建成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基地。
3、采取科学营销策略,精心培育知名品牌。按照产品推广与品牌塑造同步推进的思路,加大对玉米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引导龙凤玉米公司等玉米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品牌知名度。尤其是对于“尽美”牌玉米淀粉等产品,要与全市开拓“寒地黑土”品牌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要靠“尽美”品牌的知名度,打出青冈的玉米品牌,带动其它玉米产品创市场的能力。从而拉动我县玉米产业向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氮气气调储藏玉米的发展论文 篇5
摘 要: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油生产中有重要地位。本研究综述玉米储藏特性及氮气气调储藏玉米的机理、特点和研究现状,为安全储藏玉米提供依据。
关键词:玉米; 储藏; 氮气气调
玉米作为动物的主要饲料来源、人类的重要工业原料、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作物。我国玉米的种植区域分布很广,且玉米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占粮食总产量的22.4%。近年来,随着玉米产量逐年增加,安全储藏对于维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玉米储藏特性及现状
1.1 玉米的储藏特性 玉米具有籽粒呼吸旺盛、吸湿性强、易酸败、易霉变、易生虫及耐储性差等特点。
1.2 玉米储藏现状 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采用整仓散装储存玉米的方法,合理选择熏蒸方式和剂量,保持粮堆内有效的磷化氢浓度,同时加强日常管理,采取综合立体的控温储粮措施,隔热效果明显,能有效延缓储粮品质陈化,并且能增加仓容,提高进出仓作业速度,降低保管成本和劳动强度。王若兰、狄艳芳[1]对房式仓玉米安全储藏研究通过21个月的实仓实验对高水分玉米(水分含量14.3%)进行研究,认为高水分玉米采用化学熏蒸可以达到杀虫抑霉目的、机械通风可以达到降水降温目的,两种储藏技术配合应用可使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安全储藏。刘勇献、苏娅[2]将真空干燥技术引入到粮食干燥领域,研究高水分玉米低温真空干燥生产工艺和设备,300 t/d生产试验表明,低温真空干燥能使高水分玉米达到安全储藏水分以下,出机玉米硬度高、品质较好,与传统的热风干燥方式相比,低温真空干燥能解决玉米干燥后裂纹率高的问题,节约能耗20.0%左右,因此玉米真空干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 氮气气调储藏的机理及研究现状
2.1 氮气气调储藏的机理、特点及方法 气调储粮是指人为地改变正常大气的气体成分或调节原有的气体配比,将气体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维持一段时间,从而达到杀虫抑霉延缓粮食品质变化的`粮食储藏技术[3]。迄今国内外已确认,气调储粮在粮食生理学、生物学、品质控制以及杀虫抑霉等方面均较之常规储藏有更具明显的优越性和储藏效果。气调储藏属于绿色储粮范畴,长期使用优点比较突出,气调储藏具有不用或少用化学药剂达到杀虫防虫、防霉止热、延缓粮食变化的优点,减少了粮食的化学污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储粮稳定性,气调储粮也可用作偏高水分粮的安全度夏及高水分粮的应急储藏。
但是,目前在我国的推广使用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大多数应用气调储藏的粮仓气密性达不到气调仓的要求,所以多采用塑料薄膜密封粮堆的方法保证气密性。
气调储藏的途径分为生物降氧和人工气调2大类,生物降氧可通过粮堆生物体或人为培养的合适生物体的呼吸,将塑料薄膜帐幕或气密仓内粮粒空隙中的氧气消耗殆尽,达到缺氧的状态。人工气调则是应用一些机械设备,如分子筛、化学药剂或外购气源等,使仓内大气达到高氮低氧的状态。当氮气浓度达到97.0%以上时,霉菌受到抑制,害虫也很快死亡,能较好地保持粮食品质。
2.2 气调储藏研究现状 谭衡彪、张海马[4]对水分为14.3%~15.2%的东北玉米进行机械通风五面密闭储藏与常规储藏进行对照试验。采用间歇机械通风五面密闭储藏,既能较好地控制玉米水分、温湿度、微生物及害虫,使玉米安全储藏顺利度夏,确保粮食品质,又能节支增效。刘兴[5]在密封包装粮粮堆中,采用先抽真空再充氮气的方法,改变粮堆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充入的氮气会杀死或抑制储粮害虫和霉菌的繁殖,并降低粮食呼吸作用及基本的生理代谢。这种方法可以增强粮食储藏稳定性,减少化学熏蒸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许德存[6]通过多次实验证明,采用自制富氮储粮机生产的氮气充入粮堆,经膜下循环回风网络,使粮堆氮气浓度达到95.0%以上。由害虫观测系统发现,害虫在虫笼死亡有一个过程,并且虫种不同,窒息死亡时间也不同。玉米象12~15 d全部杀死;谷蠹和赤拟谷盗13 d后才爬行缓慢,18 d完全死亡;螨虫18~20 d全部死亡。被窒息杀死的害虫从仓取出后,在相对湿度75%、28 ℃条件下,培养21 d均未出现活虫。同时能降低粮堆上层温度,保持储粮品质,实现绿色储粮,提高产品附加值。
临朐县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6
关键词 玉米生产;现状;对策;山东临朐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075-02
临朐县地处鲁中山区沂山北麓,为低山、丘陵、平原交错地带,山区丘陵面积占87.2%,是一个山区农业县。玉米是临朐县的主要粮食和饲用作物,临朐煎饼是著名的特色小吃,华良种业是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玉米生产在临朐县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临朐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由于受经济、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及种植习惯的影响,玉米单产一直低而不稳,种植效益较低。因此,如何提高玉米单产、改善玉米品质、提高玉米综合利用率、加速临朐县玉米产业升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产现状
1.1 生产概况
临朐县既是农业大县又是畜牧强县,玉米是临朐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畜牧养殖业的主要原料。由于玉米种植相对容易,产量较高,临朐县农户仍有较强的玉米种植意向;加之该县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全县玉米秸秆需求量大,玉米生产发展相对平稳。据统计,2015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2.71万hm2,总产14.87万t(表1)。
由表1可知,近3年来,临朐县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均呈递减趋势。分析原因主要是现阶段,受国际粮价的冲击,玉米价格持续走低,种植玉米效益相对较低,相当一部分优质粮田改种其他经济作物或转作其他用途;同时,自2013年以来,临朐县遭遇连续干旱等极端天气,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产,导致该县玉米的种植面积减少,总产降低,单产不高。
1.2 品种不断优化
近年来,临朐县农技人员加大了优质玉米良种的引进、推广力度,主推郑单958、浚单20、隆平206、伟科702、金海5号、华良78等优质玉米品种,种植面积达到玉米种植总面积的70%以上,玉米品种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更加合理。
1.3 技术逐步推广
近年来,临朐县在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阳光工程培训等项目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观摩会、田间学校、技术明白纸、网络等方式,重点推广“一增四改”“一防双减”、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适期晚收等关键技术。2015年,辛寨镇谷城千亩方示范田,平均产量达11 653.5 kg/hm2,五井镇万亩方示范田,平均产量达10 686 kg/hm2,这些高产典型有力地带动了周边的种植农户,促进了玉米关键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
存在的问题
2.1 种子市场杂乱,优质专用品种少
种子市场放活,种子经销商多,种子种类繁多,一个门店销售多达10余个品种,全县销售玉米品种数40余个,越区品种、套牌品种不乏存在,购种农民选种能力低,盲目用种现象严重。优质专用型玉米品种少。同时,国外种子充斥种子市场,如先玉335,我国玉米种子市场将受到严重威胁[1]。传统地方老品种被淘汰出局,不利于玉米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2.2 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土壤地力条件差
临朐县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完善,部分设施年久失修,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能力弱,特别是山区丘陵旱地 “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现实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根据最近一次土壤普查,全县一级耕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5.93%,三级以下耕地却占到55.09%。近年来,土杂肥、农家肥等传统有机肥使用量急剧减少,地力下降明显。
2.3 土地零星分散,栽培管理粗放
临朐人均耕地仅466.67 m2左右,土地以一家一户零星分散种植,留守种田的多是文化素质偏低的妇女和老人,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市场意识淡薄,盲从心理严重。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农田耕作方式简单粗放,一部分农田基本不投入、不管理。一些偏远山区地块甚至撂荒,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2.4 机械化程度不高,产业化水平低
临朐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2015年,全县玉米机播面积9 333.3 m2,机收面积9 333.3 m2,机械单粒精播仅2 333.33 m2,山区丘陵地块玉米播种、管理、收获、脱粒仍是人工作业。玉米产业化未能在临朐县形成规模,缺少玉米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工厂零星分布,加工技术落后,加工能力低,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附加值低,玉米产业化水平低。玉米机械化程度不高、产业化水平低,制约着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发展对策
3.1 加强监管,适度发展专用玉米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管理行为,严查假冒伪劣种子,净化种子市场,让农民买到放心玉米种子。因地制宜,积极引进、示范、推广高产、优质、高抗玉米品种,适度发展专用玉米,推广高油、高蛋白、高淀粉、饲用玉米品种,促进农民增产增收[2]。
3.2 加大投入,提高玉米生产综合能力
一是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丘陵山地以节水抗旱为重点的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改善玉米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力推广施用优质农家肥、经济绿肥和秸秆还田技术,做到培肥地力,改良土壤。二是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积极完善农技推广、市场信息、专业化服务三大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把科技成果送到农民手中。三是加大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和作业环节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各项粮食生产政策的扶持力度,突出对适宜丘陵山地作业的高效、低耗、节能中小型农业机械扶持力度。四是积极发展、扶持种粮大户和种田能手,注重扶持玉米专业合作社以及玉米行业协会的发展,积极培育和扶持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玉米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3]。
3.3 强化培训和服务,实现玉米生产科技化
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培训体系,健全县、镇、村、户四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建设,通过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三大培训工程”,培育一批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能够合理地运用农业生产新技术、及时把握市场信息的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狠抓玉米各个生产环节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做到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技术措施到田到地,技术要领到户到人,帮助农民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实现玉米生产科技化,使全县玉米生产健康协调稳步发展[4]。
3.4 加快土地流转,推进玉米产业化
中国玉米产业发展 篇7
1 以色列农业发展的特点
以色列农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基础条件如此恶劣, 以色列农业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好的效果, 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1.1 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农业科研体制
以色列农业增产的96%靠科技, 其高度发达和集约化的农业是以强大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作为后盾和支柱的。政府每年用于教育的支出占GDP10.4%, 研发经费占GDP的4%, 均位居世界前列。
1.2 实用高效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
将科技的制高点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的制高点, 就要将先进的技术尽快的推广出去。以色列农业科技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实践证明也是很成功的。目前, 以色列已建立一整套由政府部门、研发机构和农民合作组织紧密配合的农业研究和推广体系。
1.3 独特的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由于长期与周边国家或民族发生冲突, 以及自然资源的匮乏, 只有联合在一起才能抵御不利的条件, 所以犹太人形成了两种独特的农民组织——基布兹和莫沙夫。
1.4 高素质的农业生产人员
以色列把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基本财富, 12年的免费义务教育使农民的素质大大提高, 以色列农业生产者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了47%。在农业上除正规教育外, 还大力发展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和技术培训。
1.5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节水灌溉及施肥系统
以色列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光照充足, 水资源及其匮乏。基于这些条件, 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和精准农业。通过计算机收集棚内感应系统采集的数据, 自动控制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光、热、二氧化碳、氧气等, 应用IPM系统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用CO2发生器产生气体, 果树嫁接技术、剪枝技术的集成应用保证了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1.6 先进的农产品采后保鲜技术和健全了市场流通体系
以色列农业先进性不只是体现在各种生产过程上, 也体现在采后处理与保鲜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 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色列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公司对收获的农产品保鲜技术、加工技术、加工机械设备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
2 我国玉米产业的育种和推广建议
以色列的农业发展可以说是立足现实不利条件, 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研究工作, 注重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 政府在农业的各个领域大力扶持, 这些都给我国玉米研发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2.1 加强合作加快新品种选育步伐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科学技术的源头就是研发, 然后推广和使用, 泛泛的来说就是产学研, 研发在我们国家是集中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 科技成果的90%来源于它们, 所以源头就是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产业指那些参与推广的企业, 最后终端使用技术的是农民。但在我国由于科研与推广存在脱节, 加之科研经费不足, 在我国还不到GDP的1%, 这主要是农业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几乎都来自于政府。而在以色列除政府外, 还有基金会、各种农民组织和私人企业的投资。还有我国的农业科研机构, 重复设置, 很多单位开展同一项研究工作, 使政府本来就很少的科研投入, 还有科技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
2.2 提高农民素质鼓励土地流转
我国现有农业经营主体和方式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由于多年教育投入不足等原因, 造成目前农民文化水平低, 科技意识差, 青壮年劳动力少, 接受新技术慢, 阻碍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还有农村普遍采用土地承包分散经营的方式, 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 力量分散、薄弱, 土地规模过小, 小块土地分散耕种, 不利于一些大型综合性的农业技术和机械化的应用。同时, 分散的农户也没有足够的物力、财力, 承担起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的能力, 加入“WTO”后, 这些远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加强农民素质教育, 建立规模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实现农业经营体制的突破, 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3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引导农业的发展
在以色列农业的发展过程中, 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全民教育、品种的创新、节水滴灌、温室栽培、推广培训、产品出口等各方面给予引导和扶持, 充分体现了政府调控职能和市场主体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推进农业发展上, 政府也要给予更多的引导和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2.4 健全农业推广体系, 完善农业推广运行机制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必须要有健全的推广体系、完善的运行机制、良好的推广方法, 因此, 必须在现存的农业推广体系的基础上尽快地建立起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多功能、直接服务基层的农业推广体系, 完善各推广机构的运行机制。
2.5 稳定农业推广队伍, 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素质
为搞好农业推广, 建立一支既有一定数量又有较高素质的农业推广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要稳定队伍, 充实人员, 确保农业推广人员有足够数量, 出台相关政策, 鼓励农业推广人员到基层去工作, 另一方面要通过培养、继续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 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素质, 重视农业推广人员脱产学习和在职进修工作, 鼓励农业推广人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提高业务能力, 开阔视野, 拓宽知识面和专业技术的深度和广度, 不断丰富推广经验, 提高农业推广技能, 提倡“献身农业、服务农民”的奉献精神, 发扬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3 结语
中国玉米产业发展 篇8
关键词:玉米;生产成本;地区差异;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2.4 文献标识码:A
The Empirical Study on Interlocal Differences about Maize Production Cost in China
CHAI Bin-feng ZHENG Shao-feng LI Zhe2
(1.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43007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uses the cost decomposition model to estimate the interlocal difference of maize production cost in China in the aspects of seedling expense,farm fertilizer expense,fertilizer expense,livestock expense,indirect expense and labor expense. The result indicates labor expense,seedling expense,indirect expense and fertilizer expense have a large influence on the interlocal cost. But as a result of various local resource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human relations and technical level difference, various factors may vary in size and direction. It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optimizing corn production layout 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superiority principle, development highly land-use capability and labor-intensive corn production.
Key words:maize;production cost;interlocal difference;empirical study
一、引言
由于生产条件、自然生态条件和需求刺激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玉米主要分布于玉米带,即从东北黑龙江起,穿过华北大平原,直达云贵高原南端的一条地带,相对集中于辽、吉、黑、蒙、冀、鲁、豫、晋、陕、川、云、桂、黔13个省区。2005年13省区玉米播种面积2 246.4Hm2,占全国的85.23%;产量11 934.7万吨,占全国的85.64%。在整个玉米带中又分成三个主要的玉米产区:东北春玉米区(文中简称东北区)、黄淮海夏玉米区(文中简称黄淮区)和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文中简称西南区)。但是在三个主要的玉米区中普遍存在种植玉米生产成本过高,效益过低的现象,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加上玉米种植区分布不平衡,使得生产的比较优势不能转为为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低成本优势,是一种潜在的优势;竞争优势则是产品价格、质量及营销绩效等综合体现的市场竞争力,是一种实际显现的能力。二者是不同的,拥有比较优势不等于拥有竞争优势。所以应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玉米的生产,而不应单纯根据自然条件是否有利于玉米生长。这种产区间产量的严重不平衡影响着全国玉米总产的提高。以下笔者将对各地区的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进行实证分析,旨在对影响中国各地区玉米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发挥的因素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并试图就调整和完善玉米生产的地区发展战略提出政策性建议。
二、成本区域比较的文献回顾
目前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文章或著作有很多,理论性研究几乎都提及成本对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证研究中,大多数则是从作物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出发进行研究,很少涉及到基于农产品成本的比较优势。而对农产品生产成本收益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主产国家的成本比较,二是成本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却较少有国内农产品生产区域间成本差异的比较,即使有,也只是简单的静态分析,并且在这些研究中,大多数着眼于单项成本的分析,只有少数系统地分析了成本结构,为成本分析提供合理的框架。姜洁、安晓宁(1998),安晓宁、姜洁(1998)、在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进行适当分区的基础上,选择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通过区域比较优势指数的测定和建立区域比较优势模型对玉米生产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定量分析,并依据区域比较优势理论构建模型对玉米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发挥进行实证分析。孙世贤(2000)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论述了中国玉米生产发展的基本策略。冯巍(2001)在充分论述中国玉米生产概况与前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面向21世纪的玉米产业发展策略。闫丽珍、成升魁等(2003)把各玉米生态区的成本数据进行静态的直接比较和用子项目成本的百分比分析了成本结构,从而得出中国玉米带的生产成本及收益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规律。司伟、王秀清(2004)运用成本分解模型估测了农户经营规模、单产(综合反映技术水平及自然条件)和生产要素价格等因素对中国糖料(甘蔗和甜菜)生产成本地区间差异的影响程度。闫丽珍等(2004)在统一的成本核算模式下,用分解法对中美玉米生产成本的历史变化及现存差异进行了研究。
本文的特点在于,在合理的成本结构框架下,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动态地考察我国玉米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并在揭示各地区成本差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对我国整个玉米主产区进行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我国玉米生产的效益,增加市场竞争力。
三、成本差异理论模型①
假设有两个地区J和K。ACj(Pj)是以J地区要素价格Pj为基础计算的J地区玉米的平均生产成本曲线。ACk(Pk)是以K地区要素价格Pk为基础计算的K地区的平均生产成本曲线。J点为J地区的平均经营水平,玉米种植农户平均产量为Yj,相应的平均成本为ACj。而E点为K地区的平均经营水平,玉米种植农户平均产量为Yk,相应的平均成本为ACk。如果J地区的要素价格水平高于K地区,则Pj 在实际估计中,可以根据上述理论方法进行计量经济分析,从而具体分析造成成本差异的各项因素贡献程度有多大。在分析地区间成本差异形成原因时,成本差异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经营规模差异、要素价格差异、技术水平和自然条件差异。在玉米生产成本差异的研究中,可以从经营规模、各项投入要素的价格、技术水平和自然条件等方面揭示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各自的作用程度。 四、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计委价格司编写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1975-2005年)中的数据。在实证分析中对数据进行了处理。数据处理方法为,成本和要素价格差异=某地区的单位产品成本(用工作价、税金和要素价格)/各地区单位产品成本(用工作价、税金和要素价格)的平均值。其中,成本是每亩主产品含税生产成本;要素价格=每亩某种要素费用,要素的种类主要包括种籽秧苗费、农家肥费、化肥费、农药费、畜力费、机械作业费、排灌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用工作价。税金=(每亩含税成本-每亩生产成本)。用工作价主要采用的是全国统一工价法计算得来的。具体的数据处理方法是:首先,把13个省分成三个玉米生产区:东北春玉米区(辽、吉、黑、蒙)、黄淮海夏玉米区(冀、鲁、豫、晋、陕)和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川、云、桂、黔);然后,把各省的数据以各省的每亩主要产品产量占各省的每亩主要产品产量总和的比例进行加权平均后,再对各个玉米生产区包含的省份数进行加总得到各个玉米生产区的数据。最后,再用各个生产区的数据除以全国平均的数据,得到实证分析要用的数据(即三个玉米生产区层面的数据)。 五、实证模型的建立、估计和结果 (一)实证模型的建立 为了分析玉米成本构成的各个要素对玉米成本差异的影响程度,本研究以每亩产品含税成本作为被解释变量,每亩种籽秧苗费(SEED)、农家肥费(FMFERT)、化肥费(FERT)、农药费(PESTICIDE)、畜力费(LIVESTOCK)、机械作业费(MACHINE)、排灌费(IRRIGATION)、其他直接物质费用(包括农膜费、燃料动力费等,OTHERDIREC)、间接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小农具购置修理费等,INDIRECT)、用工作价(LAB)和税金(TAX)作为解释变量,构建自然对数线性模型。之所以构建自然对数模型是由于变量的自然对数的变化是计算变量百分比变化的最佳办法,加上自然对数还能够体现变量百分比变化之间的关系(当用lny对lnx做回归时,系数表示x每变动1%时y变动的百分比)。在经济学上,在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取对数后,回归的系数就是弹性系数。设置对数变量的方法可以得到变量间不变的弹性系数,能够更好地衡量各成本构成要素对各地区含税成本的影响程度。该模型实际上是通过分析各项影响因素的差异对成本差异的影响来间接地估计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由于是跟全国平均值相比,所以是相对的,只是反映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成本高低的原因和作用程度。对数线性模型的形式如下: (二)模型的估计 在得到三个玉米生产区层面的数据以后,三个地区分别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由于采用的是一个时间序列的数据,所以在进行模型估计前必须按照时间序列的应用步骤一步一步进行。首先需要检验序列平稳性,确定时间序列齐次性的阶数,即序列需要差分多少次才可以成为平稳序列,这个判断又是通过检验序列和其差分序列的自相关函数而做出的,在这里用的是单位根检验中的ADF检验法。然后在模型的形式确认之后,就要进行估计。如果时间序列的观察个数相对模型的阶数而言比较大,参数估计可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之后,应该对模型的确认进行诊断检验,这依靠查看已估模型残差的自相关函数,各阶滞后的自相关和偏相关值都接近于零,并且Q统计量的P值比较大的话,表明残差不存在序列相关(高铁梅,2006)。 1.单位根检验 检验序列平稳性的标准方法是单位根检验。在实践中常见的有3种单位根检验的方法:Dickey-Fuller(DF)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ADF)检验和Phillips-Perron(PP)检验。本研究对时间序列平稳性的检验选择了ADF法,检验的结果如表1。 根据表1中ADF法的检验结果,对表中有一阶单整序列,二阶单整序列的数据分别先进行1阶,2阶差分变化,然后再和没有单位根的序列值一起进行最小二乘法(OLS)估计。 2.模型的估计 将差分处理后的数据和没有单位根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前,对数据的各序列进行了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存在一阶自相关,检验结果在这里省略。为了消除自相关问题,使用了一阶自回归,就是在三个方程中都加入了AR(1)这个变量,这里用的计量软件是EViews5.0,估计结果如表2,表3和表4。三个地区模型的估计结果都较为理想。 3.模型确认的检验 这个主要靠检验已估模型残差的自相关函数,看其是否存在序列相关。这里同样用的是EViews5.0软件。对估计出来的三个方程的残差分别进行了检验,看它们各自的Q统计量、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图,结果三个方程都是各阶滞后的自相关和偏相关值都接近于零,并且Q统计量的P值比较大,表明残差不存在序列相关。即表明用差分处理后,再采用一阶自回归修正后的方程的估计结果是有效的。 (三)模型估计的结果 1.东北区玉米生产成本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这个地区的模型估计结果中绝大多数系数都很显著,且方程的回归效果和整个方程的显著性很好。模型的计量结果表明,在东北春玉米区中,种籽秧苗费、化肥费、农药费、畜力费、间接费用、用工作价和税金对该地区玉米的含税成本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其弹性系数都大于0.1。其中,种籽秧苗费、化肥费、畜力费、用工作价和税金具有正的相关关系,其余的与其有负的相关关系。用工作价的弹性系数最大,为0.563。这说明每亩用工作价每变动1%时,玉米每亩含税成本将变动0.563%。种籽秧苗费的弹性系数是0.345,表明种籽秧苗费的变化也将引起玉米含税成本的较大变化。化肥费、农药费、畜力费、间接费用和税金对这个地区的玉米生产成本也有较大的正弹性系数。这可能由于东北春玉米区农户种植玉米的规模比起全国其他地区而言相对较大,他们的玉米生产成本中的化肥费、农药费、畜力费、间接费用和税金较之全国其他地区所起作用较大。因为在一定种植规模上,农户的化肥费和农药费等是一项必须的、较大的成本支出。农药费和间接费用对玉米含税成本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这可能由于这个地区农户的种植规模大,所以在玉米的播种、防虫防病上,普遍采用的是机械化或者规模化作业,这就要求有较多的农具和农机。如果这些农具和农机减少,相应地这些农具和农机的折旧和维修费支出减少的话,农户将花费更多的人工在管理玉米生产上,从而增加玉米的生产成本。由此可见,在东北春玉米区,种植规模比较大及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相对节约是这个地区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在这个地区,要继续保持和提高生产的比较优势,就应该在维持和扩大现有的种植规模上,相应地实施和推行规模经济所需要的机械化的打农药、施肥等配套设施,以便更好地进行规模化生产,进一步节约成本。 2.黄淮区玉米生产成本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模型的估计结果(表3)表明,在黄淮海春、夏玉米区中,种籽秧苗费、农家肥费、畜力费、机械作业费、间接费用、用工作价和税金对玉米的含税成本有正的影响。其中,用工作价和种籽秧苗费的弹性系数较大,分别为0.443和0.228。这表明,在这个地区中,玉米的含税成本主要是由这两种成本构成要素组成的。要想降低这个地区玉米的含税生产成本,就必须从控制用工作价和种籽秧苗费入手。化肥费、农药费、排灌费、其他直接费用与玉米含税成本呈负相关关系。按照成本构成的原理来看,这几种费用的增加应该会使玉米总的生产成本增加,应该与总成本是正的相关关系,而计量结果正好相反。在呈现负的相关关系的这些因素中,化肥费对玉米含税成本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弹性系数为-0.163。这表明化肥费在这个地区的玉米生产成本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至于符号为负,可能是由于农户在这个地区普遍使用化肥施肥,从而使在玉米生产中的用工数量比普遍用农家肥施肥要减少,所以化肥费相对高,用工就相对少,从而玉米生产的总成本就会降低。再加上用来计量的数据是用来同全国平均值相比的,是相对的,化肥费具有负的弹性系数这可能还反映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黄淮区的化肥费对玉米总成本的影响是负相关关系。除了上述三个因素的影响作用较大外,其余的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太显著。原因可能在于在这个地区玉米生产区中,这些因素对成本的影响力相对与全国平均水平而言,差异并不太大。因此,要提高这个地区玉米的竞争力,降低玉米的生产成本,关键在于培育出高产,省工的新品种和实施配方施肥。 3.西南区玉米生产成本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农家肥费、农药费、畜力费、间接费用、用工作价和税金对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玉米的含税生产成本的影响比较大,这估计结果符合了西南山地丘陵地区种植玉米的生产活动的特点:由于地块小,交通不便,多用人工和畜力进行耕作,因此,在生产成本中,这些因素的弹性系数较之全国平均水平而言应该相对大些。其中,用工作价的弹性系数最大,为-2.350。这与其它两个地区较大的正弹性系数不同。这可能由于西南山地丘陵的地块特点适合人工耕作,如果减少了人工,代之以机械等其他耕作方法的话,生产成本反而会提高;而间接费用也呈现较大的负相关系数,这也可能同样由于这个地区的地形特点(西南地区耕地分布零散,且山地丘陵多)决定的,主要靠人工耕作的特点决定了在耕作时必须借助一定的农具(如锄头,手拉车等小型农具),这样,间接费用越多,相对每亩上的用工数量就会越少,生产成本也降低了。而税金也呈现较大的负相关系数可能由于一旦税率过高,加上这个地区玉米产量本身就不高,农户在税率提高的同时,会尽量降低其价格高的投入物,多用价格低的投入物,甚至不投入,不生产玉米,以保证亏损尽量减少。农家肥费具有较高的正弹性系数,可能由于其对农户而言,其是自产的,价格相对低,从而用量多的缘故。在这个地区,减轻税赋,提供小型农具补贴,多用畜力耕作,就会相对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农户种植玉米的效益。 4.三个地区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 从表2、表3和表4可以看出,首先,在不同的玉米生产区,影响玉米含税成本的主要因素及其弹性系数的大小和符号不一。用工作价在三个地区中对生产成本的影响都是最大,但是在东北区和黄淮区是呈正的弹性系数,而在西南区呈更大的负的弹性系数。这表明全国的现有的玉米生产成本的构成中,人工费用的作用最显著,但由于各生产区的地形和地块的特点不同,加上种植规模的不同,因此,在不同的地区所表现的弹性系数的符号不一样。各个地区生产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主要体现了三个地区不同的地形和玉米生产活动的特征,如畜力费在西南山地丘陵区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黄淮区和东北区(为平整地形较多)。其次,在东北区和黄淮区中,农家肥费和化肥费的弹性系数的符号相反。这表明,在这两个地区,两种要素是互补的关系。由于地形不同,两者对成本的影响作用力刚好相反。在东北区土壤的肥力要比黄淮区肥沃一些,再加上东北区农户普遍种植玉米的规模比黄淮区的农户要大一些,在这样的条件下,用化肥施肥可以使玉米生产的单位产量用工量持续下降,有利于规模化生产。所以,在东北区的农民的玉米生产成本中化肥费的影响大些,而且化肥费越多,生产成本越高。在黄淮区,情况相反。由于地块小,适合人工耕作,用化肥施肥和农家肥施肥所耗的用工量相差不多,但是化肥价格高于农家肥几十倍。因此,在黄淮区,农家肥应该是农户施肥的首选。在这个地区,农家肥费对生产成本有正的影响。最后,从三个地区各自模型的估计结果的总体结构来看,东北区和黄淮区的模型估计的效果较好,而且在各个成本构成要素中,对总生产成本影响重要的因素只有关键的几个,其余的因素的影响就不是很重要了。这说明,在这两个地区,同全国平均水平而言,生产玉米存在着比较优势。只要能够控制这些重要因素在成本中的所起的作用,就能够使这两个地区玉米生产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而使生产的比较优势变成生产的竞争优势。而在西南区,几乎全部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起玉米生产成本的较大变动。这就表明了,在这个地区如果要想获得生产玉米的比较优势,就需要对各成本构成要素进行全面控制。一般而言,重点控制要比全面控制相对可行和有效多了。因此,西南区不存在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在成本方面。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笔者运用了成本分解模型估测了每亩种籽秧苗费、农家肥费、化肥费、农药费、畜力费、机械作业费、排灌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用工作价等因素对我国玉米生产成本地区间差异的影响程度。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到如下三个结论以及由此得出的对策: 第一,不同地区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不同,如在东北区是用工作价、种籽秧苗费和间接费用;在黄淮区是用工作价、种籽秧苗费和化肥费;而在西南区是用工作价、间接费用和畜力费。这表明,在每个地区的玉米生产中,造成成本地域差异的原因与我国各地的资源和人口状况有较大关系。各地区资源、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科技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影响各自成本差异的重要因素是不同的。因此,政府应该利用比较优势原理在农业内部进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调整玉米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并根据比较优势的变动不断进行产业的升级换代,从而使玉米生产的布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第二,从三个地区的模型的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出,用工作价,种籽秧苗费,化肥费,农家肥费和畜力费对成本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而且模型的估计结果也很显著。这表明,我国的玉米生产还处于小规模的生产。在我国多数地区,玉米生产属于粗放型的大田作业,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属于一种简单再生产。从用工作价,种籽秧苗费等具有较大的弹性系数,而那些代表现代科学技术的机械作业费,其他直接费用(包括农膜费,燃料动力费等)具有较小的弹性系数就可以看出。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玉米生产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在农业科研和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只有不断开发出农民接受的,经济实用的新技术,新种籽等,加上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江河治理),才能使农民更好地使用新技术发展玉米生产。 第三,一些相同的因素在三个地区各自的模型估计结果中呈大小不一,符号不一的弹性系数主要的原因在于各地区资源、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科技水平的差异。而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各地区的耕地的条件和零整程度的不同。如由于东北区地广人稀,玉米的种植规模大,就有利于发挥玉米便于机械耕作的特点。因为规模化生产需要用机械或畜力进行耕作,而化肥施肥比用农家肥施肥效率高得多。因此,在东北区,化肥费相对于其他两个地区的弹性系数要大的多。这也表明,我国的玉米生产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土地密集型产业(严瑞珍和程漱兰,2001)。可见,各个地区玉米生产的效益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地的投入量。因此,在调整我国玉米生产布局上,不能只依赖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优势,还要看在各生产区内能否发展起对土地利用程度高,劳动集约型的玉米生产。在以后的玉米生产结构调整中提高玉米的品质,玉米生产中对土地的利用率。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玉米生产布局调整。我国的玉米生产应该建立在比较利益选择和区域优势变化的基础上,根据要素禀赋和资源特征立足于比较优势的发挥,充分挖掘各地区的玉米生产的增长潜力,在努力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玉米生产总体水平的增长。 注释: ① 这个模型在司伟、王秀清,《中国糖料生产成本差异及其原因分析》里的模型修改而来。 参考文献: [1] 姜洁,安晓宁.中国玉米生产趋于比较优势的模型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1). [2] 安晓宁,姜洁.三大粮食作物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之二[J].调研世界,1998(7). [3] 孙世贤.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玉米生产问题[J].种子,2000(5). [4] 冯巍. 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玉米产业[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4). [5] 闫丽珍,成升魁等.中国玉米生产成本收益的区域分布规律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3(6). [6] 司伟,王秀清.中国糖料生产成本差异及其原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4(2). [7] 闫丽珍,成升魁.中美玉米生产成本的动态比较[J].中国农村经济,2004(8). [8]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1975-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9]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0]严瑞珍,程漱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粮食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古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