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采访工作的实习报告(共13篇)
电视台采访工作的实习报告 篇1
电视台采访工作实习总结
提笔间,我真的是百感交集,感触万千。说实话,在电视台学习、工作的这些日子里,学到了不少在学校从未接触过的东西,不仅增长了自己的生活阅历,也学到了许多生活、社会经历:怎样做人、怎样工作、怎样与人相处等等;但最让自己钦佩和受用的是那种吃苦耐劳、不畏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一天踏进株洲电视台《触点》栏目办公室的门时,我对这个节目还一无所知,从何学起都不知道。也由于一些手续上的问题,原本打算学编辑的我因进不去编辑房而在办公室足足坐了一天。然后接下来的一星期,每天按时来电视台却学不到任何东西,这对怀着信心来求知的我打击很大。有时像上课点名似的在办公室打了个转就回家,人际关系也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后来,通过心情的调整,觉得自己不能把实习当做好玩,这毕竟关系到以后的前途问题,于是主动找栏目的记者说话,希望能带自己出去采访。既然不能做后期,就先做好前期吧。然后,有了第一次外出采访的经历。之后的一星期就跟着记者出去采访了。每天积极地行动是十分重要的,不要仅仅是记者出去采访你就跟出去一下、看一下,而是在去采访之前,尽量了解采访事件的信息,构思接下来的采访与拍摄,采访回来后,要写稿,跟着记者去编片,这里的每一项行动都要求你自己积极争取,因为对于记者而言,每天的工作都很忙很紧,你要大胆争取参与这里面的每一个过程,只有这样你才能全面地锻炼到采、编、写能力。
后期制作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到了栏目的编辑室,因为里面只有一套设备供编辑使用,所以我只能认真观察他的操作流程,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果然专业的老师就是不同,对镜头的运用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剪辑技巧上,画面剪得流畅,专题片艺术性强,蒙太奇用得巧。在操机水平上,速度快,非常熟练。以前在学校花两天时间编一个十分钟的片子,我就自鸣得意。在这呆了一个星期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渺小和无知。我还领悟到编辑人员不仅仅要技术过硬,而且个人修养上也要过关。一是要细心和耐心,把时间精确到帧;二是心态要好,避急躁,能够应对稿件的突然调整。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贫乏和在实际运用中的困难。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自己学的本来就不是很多,现在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付出自己更大的努力去学习、去历练,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丰富的色彩。
【范文网】
电视台采访工作的实习报告 篇2
一、隐性采访前做好知识准备
(一) 知识准备要做足功课
凡事都应该有事先的计划, 在隐性采访前做好知识准备, 即所谓的“做功课”。在隐性采访之前不但要做好功课, 还应该在这方面下大力气。不少人会忽视这一点, 他们以为在信息化时代, 只要网上百度信息, 就什么都能找到, 知识准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尽管百度之类的搜索引擎十分强大, 可以有效帮助记者简要地做好知识准备, 且可以应付一些简单的隐性采访。可是, 搜索引擎也不是万能的, 网上搜索出来的知识毕竟有限。在有的深度报道或者对专业细节特别重视的隐性采访中, 只依赖搜索引擎通常会导致采访失败。例如, 记者假装盗墓贼混入摸金校尉中暗中采访, 尽管可以从网上搜索出一些盗墓工具的用法, 也可以对盗墓过程进行一定了解, 甚至还可以假装专业盗墓者, 对古墓位置、风水朝向等进行研究。可是只具备这些常识就以盗墓者身份进行隐性采访相当危险。稍不小心就可能泄露身份, 以盗墓者抽烟为例, 通常普通人的烟是用食指与中指来夹, 而盗墓者是倒夹在拇指与食指间点烟, 烟头藏于手心, 其余三根手指则稍微靠拢手心, 而且手心是面向胸口的, 以便于烟头的亮光不会太明显。这些内行人的细节是在网上难以了解的。因此, 隐性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关键的是准备到什么程度就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知识水平要和扮演的人身份相符。身份不需要多完美, 有助于暗中采访就行。
(二) 知识准备要实事求是
隐性采访前的知识准备不仅要做足知识功课, 还应该符合生活实际, 与群众贴近。事实上, 不少新闻事件报料人就是记者最好的老师, 特别是在揭露一些社会黑暗腐败的报道中, 报料人通常就是行业中的人。记者在深入进行隐性采访时, 较好的选择就是跟着报料人学习有关专业知识, 或者让报料人帮忙安排接触渠道。
二、隐性采访前做好形象准备
所谓做好形象上的准备就是要做易容准备, 武侠小说的易容术可以改变人的容貌, 神秘感十足。然而, 隐性采访中的易容则并非是如此, 它主要有两个目的:首先是保护记者人身安全, 对于那些很少做隐性采访而出镜率较高的记者尤其重要。其次就是将自己的形象气质改变成符合采访中扮演的角色。第一个目的较为简单, 男记者只要变化发型, 女记者化点妆、戴上眼镜都容易改变容貌。能够认得出的人通常都只有与记者最亲密的人, 不然, 其他没有接触过或者接触极少的人是很难认出来的。原因还是在于记者在镜头上的形象与平时有差别, 另外, 外貌相似的人较多, 走进人群中是不容易被发现的, 何况是记者还十分注意改变自己的形象。相对较难的是要顺利达到第二个目的。在某个角色中扮演的时间长了也就具有了该角色的气质, 气质最难模仿。可能有人会认为气质是很虚的东西, 但是俗话说得好“穿上龙袍都不像太子”。原因何在呢?就在于太子的角色是万人之上, 傲视群体的, 有着很霸气的气质, 这种气质难以用语言说清楚, 不过的的确确存在。
但是, 隐性采访的调查对象不是太子, 不过人的气质因身份的不同而不同。要成功模仿并混入隐性采访对象的圈子, 难度还是比较高。因此, 记者必须对生活有特别的感悟, 要深入采访对象的生活中去真实体验, 并反复模拟对方的气质。因为隐性采访需要, 在一些重大新闻暗中调查中, 记者必须要长期地去适应某个虚构的身份, 甚至不当自己是记者, 去深刻体验别人的生活。[2]花费大量时间学习采访对象的气质固然重要, 但还可以学习一些小技巧。比如说笔者的一个同事, 曾经想混入地下黑作坊, 以当小工的方式进行隐性采访。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琢磨怎么扮演一个进城打工者。后来, 他一个月不洗澡并让自己身上充满汗熏味儿, 并让自己天天在太阳下暴晒, 使皮肤变黑, 然后再混入地下黑作坊, 并成功地进行了隐性采访。还有一个同事为了调查地下赌场, 他绞尽脑汁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看起来很像赌徒, 可是就是难以神似。有一天, 在进行隐性采访之前, 他熬夜看小说, 让自己眼睛通红, 然后同事们觉得很神似, 他才开始暗中调查采访并取得了成功。隐性采访的记者十分不容易, 为了成功采访, 他们要付出极大的牺牲来配合隐性采访。
三、隐性采访前准备好拍摄设备
隐性采访的拍摄设备准备是成功实现采访目的的关键环节。当前的科学技术十分发达, 新的偷拍机也花式百样。怎么选择与恰当运用偷拍设备, 是保证隐性采访节目顺利出片的核心。在各种各样的隐性采访设备选择中, 具有一定的讲究。要是扮演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却选择大气的偷拍手表, 或者背着运动背包型的偷拍机扮演潲水油收购老板, 都是不行的。要根据隐性采访场合来选择设备, 录像手表偷拍灵活且十分隐蔽, 但是难以长时间续航。在长期的隐性采访中, 这样的选择是行不通的。要是在光线昏暗的地方进行隐性采访, 那么偷拍设备应该具有红外夜视功能。要是在场地开阔的地方进行隐性采访, 那么就应该选择有广角功能的包型录像设备, 而不是使用小型偷拍设备, 如摄像眼睛或者摄像笔等等。要是在喧闹的地方隐性采访, 那么既要利用偷拍机, 还需要根据情况来决定是否应该带上有降低噪音功能的录音笔来录音。记者在隐性采访中经常会使用到暗访设备, 不过怎样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与搭配, 对于记者来说的确值得深入考究。
四、结语
对于隐性采访记者来说, 在进行隐性采访之前, 必须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 这和一般的新闻采访有很大区别的。所以, 从事此类工作的记者应该在采访前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各方面的准备, 为隐性采访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电视台采访工作的实习报告 篇3
关键词:新闻采访;提问方法和技巧;电视记者;分析
一、引言
新闻采访工作是由电视记者所执行的,通过整合被采访人提供的信息等,形成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的新闻报道。作为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重要的沟通形式,新闻采访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报道的效果,而电视记者所掌握的提问方法和技巧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采访的质量,灵活高效的提问方法和技巧能够迅速拉近记者与被采访人之间的距离,使新闻采访事半功倍,因此,对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工作中的提问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
二、电视在新闻采访中的工作原则
一份优秀的新闻报道需要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电视记者来完成。为了将新闻事件及时、真实和有效地向大众呈现,电视记者需要在灵活发挥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遵循采访工作的原则,以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具备敏锐洞察力,深入调查事件
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时效性是其最显著的特性,一条新闻若是错过了最佳的报道时间,很可能不再具有任何价值,因此,电视新闻记者首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新闻热点,并迅速深入实地进行调查[2]。在获取社会热点事件的过程中,电视记者还要快速分辨出新闻的要点,以此为突破点,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深入采访,这样才可以深度展现出该事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价值。
(二)采访目标明确清晰
在新闻采访中向被采访者提问,是制作完整电视新闻的重要部分,因此,采访问题是记者搭建新闻采访框架的重要元素。在具体的新闻采访过程中,电视记者可以依据事先列好的采访提纲,明确采访目标,有针对性地向被采访人提问,以最大限度地接近事件的本质。与此同时,电视记者需要随机应变,根据被采访人回答的内容提出生成性或者延伸性的问题,并注重用主旨性的问题将真个采访过程系统串联起来。电视记者应当充分意识到自身是主导整个采访过程的角色,但被采访人才是新闻采访的新闻主角。
三、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工作中的提问方法
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形式为正面提问法、迂回提问法、逼迫提问法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方法越来越灵活,电视记者在遵循新闻采访的整体原则的基础上,应当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积累提问方法和技巧,提高新闻采访的质量[3]。
(一)正面提问法
正面提问法是指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电视记者面向被采访者直接提出采访问题,表达采访目的,而不需要过多的铺垫和叙述,以尽快获得新闻事件的相关信息。正面提问法是新闻采访中最常背电视记者采用的方法,由于其直截了当的特点,在正面提问法中,最常使用的问题则是封闭性问题,是指让被采访人简短地回答“是”或者“否”就能全面说明新闻事件过程的问题,这一问题形式能在较短时间内让记者获取最多的信息。
(二)迂回提问法
通常来说,许多社会新闻事件都较为复杂,因此,电视记者往往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可以深入挖掘出事件的原貌和真相。在这一背景下,电视记者应当多采用迂回提问的方式,灵活找到还原事实真相的切入点,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减轻被采访者对记者的防备心理,循序渐进地展开采访过程。
(三)引导提问法
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往往还会遇到被采访人不配合新闻调查,甚至拒绝回答采访问题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电视记者可以使用引导提问法的方式。本着调查真相的目的,这种提问方式能够引导被采访人主动还原事件原貌,促进采访过程的顺利完成。
四、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工作中的提问技巧
对于不同场合的新闻采访,电视记者需要运用不同的采访技巧,以实现采访的最大效果,随着我国电视新闻采访不断深化改革,越来越多的电视记者重视并实践利用灵活多样的采访技巧。
(一)对话型采访需要善于提问
通常来说,对话型的采访往往需要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双方积极配合才能达到对方采访的最好效果。因此,电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善于提问,保证对话现场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从被采访人身上获得更多有效的新闻信息。在对话型采访中善于提问首先体现在问题的直接性和切题性。在恰当的采访语境中,电视记者对问题进行直接地提问能够使被采访人快速明了采访的目的,并做好回到问题的准备;此外,电视记者还可以通过漫谈引导的方式,创造出合适的采访语境,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可以从被采访者较为熟悉和关心的问题着手;另外,电视记者还要注重及时抓住事件的线索,并深入探究,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二)诱导型采访需要巧于提问
在诱导型采访中,由于被采访者往往不愿意直接向记者告知事件信息,记者需要有机结合各种采访技巧,在采访过程中巧设提问内容和方式,更快获得新闻线索。首先,记者可以尝试从新闻侧面切入核心,采用迂回提问法,将采访内容引导回事实真相。其次,记者可以利用借代反问的方式,在采访过程中巧妙地设置问题,甚至是被采访人不熟悉不喜欢的问题,引导被采访人反驳和解释,进而获得更多新闻信息。
(三)辩论型采访需要严于提问
由于辩论型采访的氛围常常较为严肃和压抑,电视记者为得到想要的新闻信息,应当在掌握采访原则的基础上,对被采访人进行严厉地提问。在这一过程中,电视记者需要注意其前后问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避免被被采访人发现漏洞,让被采访人跟随电视记者的思路进行回答,这要求记者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
五、结语
作为一项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作,新闻采访的进行必须在前期进行完善的准备,例如新闻资料和线索的搜集、采访问题的罗列、采访过程的策划等,并注重采访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具体的采访过程中,电视记者则需要依据采访目标,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和技巧,才能促进采访的顺利展开。在采访结束之后,记者则应当尽快与被采访人核对采访内容,以保证新闻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庞昊.电视现场采访中记者的提问技巧与策略[J]. 新闻研究导刊,2015,(23):94-95.
[2]徐飞.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方法与技巧探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15,(18):153.
电视台的采访作文550字 篇4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电视台的记者给盼来了。
记者一进门,我们立刻端端正正地坐好。王老师开始播放幻灯片,这次晨会课的主题是:如何使用压岁钱。接着王老师让我们谈谈压岁怎样合理使用,有的同学说:“我的压岁钱一半存银行,一半用来交学费,买一些学习用品”;还有的`同学说:“我的压岁钱用来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孩子”。……王老师说:“听了周端瑞的话,让我很感动。来!为他鼓掌”。
“好,今天的晨会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哦.对,对,对,还有一件事,来,上位,上位.要找两位同学采访一下,有自我推荐的吗?"
除了我和邱承祖,没人举手。
王老师又说:“女生,女生有人推荐吗?没人我点名了啊,骆艺研,男生有人推荐吗?”
“我!”
嘿,嘿,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比邱承祖快了0.01秒“取得了胜利”。
“好,就马颢宇吧。”
接着,我就被记者哥哥带了出去。
记者哥哥:“就说一些课堂上讲的东西。”
马颢宇:“哦”
记者哥哥:“我说开始就开始(10秒过去了)。好,开始。”
马颢宇:“我的压岁钱准备……”
记者哥哥:“不是说这个,是说有什么启发,先去整理一下思绪,女生先来。”
5分钟过去了……
马颢宇:“听了王老师的这一堂课,我深受启发,我知道压岁钱不要乱用,不要乱买玩具,要合理使用它。”
内蒙电视台记者来我校采访 篇5
3月4日,内蒙古电视台记者来我校对三一班的典型事迹进行了采访。三一班的常睿轩同学因车祸造成了行走不便,在班主任庞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常年坚持照顾常睿轩同学,尤其是林晓璐和刘姝瑶同学,每天扶常睿轩同学上学、放学,甚至多次把常睿轩送回家。班内的其他同学也都能主动帮助常睿轩,每天有人主动打扫他的座位下的卫生,看电影时有人主动扶他上楼,给他搬凳子,每天他的作业本也有人替他交,次次如此,天天如此。从他们身上,我们体会到了爱的意义,更让我们看到了雷锋精神在我们校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采访进行了将近2小时,贾记者对三一班孩子们的行为赞赏有加,通过本次采访更坚定了孩子们继续帮助常睿轩的决心和信心,学校也将学雷锋活动继续深入的开展下去。
五原县育仁小学
电视新闻采访稿 篇6
这是一篇《丁聪不老》作者:胡德桂 专业的人物采访稿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一见面丁老急忙让座,他的夫人沈大姐为我们沏上从杭州带来的龙井茶。话题自然是从丁老的健康谈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我问丁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80不老?”丁老乐呵呵地笑着说:“这个,真是有劳了我这位‘饲养员’!”说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在家里,沈大姐是名副其实的“家长”,里里外外忙个不停。特别是画展期间,丁老因身体不适住院,沈大姐家里——画展——病房轮着转,硬是办到画展圆满结束。
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我又问及丁老有何爱好,丁老朗声笑道:“既不养猫,也不喂鸟。”沈大姐插话说:“我也只种点草,容易伺候的。可他还要加上一个‘毒’字哩!”丁老接话介绍: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类植物,浑身有刺。他幽默地补充说:“凡属有刺的,当然都是‘毒草’嘛。”房间里的人似乎都心领神会,相视大笑。
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知道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曾长时间从事多种画报的编辑和舞台美术设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1957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中断了他的创作,直到20多年后的1979年,才又重新创作讽刺漫画。其时,“小丁”早已是花甲老人,然而,他竟真正来了个“青春焕发”,不断有新作问世。1980年后,出版了《〈阿Q正传〉插画》、《丁聪漫画系列》、《古趣图》、《今趣图》等等,新近又推出了《绘图双百喻》。这本书系陈四益先生写文,丁聪作画,原是《读书》杂志每期都登的图文,为该书作《序》的有王蒙、严文井、王朝闻、方成4位。此书虽系以古文形式写成,却句句道着今事,难怪读者如潮。
当我拿出《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请丁老签名时,丁老笑着说:“你别看这《辞典》上有我的名字,这只是挂个名哩。也别看我总是第一,因为我这个‘丁’字笔划最少嘛!”他一边说着,一边在书上题字。写完我一看,他还真写上了“挂名顾问丁聪”呢。大家都说丁老太谦虚了。p接着,我们又谈到怎样才幽默、如何才能引人发笑。丁老笑嘻嘻地说:“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作报告讲反腐败,人们觉得正常,不可笑;如果一个贪污受贿的人在台上大讲其反腐败,便产生了令人发笑的效果。但是,仅仅令人发笑是浅薄的,真正的幽默,是让人笑过之后要思考,想过之后要叹息,甚至要哭。幽默与讽刺,必须在笑声中藏着善意的机锋,去刺破恶,而且化解恶,这样才算是成功的。”
谈及丁老的笔名“小丁”,丁老的介绍是:小丁,简单好记、易写,国民党时期,不是成天抓壮丁吗?小丁,表示不是“壮丁”,是一个小男丁,亦即小人物之意。谈笑间,尽管丁老如一个小字辈一般欢快、活跃,我们还是尊称“丁老”,因为,怎么说也是面对一位80高龄的长者。
丁老绝无龙钟老态,更没有垂暮之年的情绪。他的创作是那么丰厚,当然是与他的生活积累和形象积累及至技巧磨炼有关,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并不是谁都能达到的。
电视台采访工作的实习报告 篇7
1 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1.1 新闻信息采集更加困难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使人们搜索信息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但是对于电视记者来说虽然新闻信息搜集的速度确实加快了,但是对于新闻信息的筛选难度却大大提高了。因为在大量的鱼龙混杂的新闻信息当中难免会存在着许多虚假的信息以及无用的信息,使电视记者在对新闻信息进行辨别与筛选的工作量大大的增强,使电视记者面临着新闻信息筛选的困难,而且有些新闻信息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使电视记者不能够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真实性比对,从而使电视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可能会报道一些错误的新闻信息,从而大大影响了电视新闻的社会公信力[1]。
1.2 对电视记者的个人职业技能要求更高
在传统的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采访记者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受访者进行提问,然后采访者来回答问题,最后电视新闻的采访团队再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后期的整理。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电视新闻记者不但需要与采访者进行充分交流,同时还需要熟练地使用多媒体传播的工具,通过互联网直播电视新闻采访过程进。同时,为了适应快节奏的新媒体时代发展需求,电视新闻记者还需要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电脑软件以及手机软件,来进行后期的电视新闻信息处理,因此可以说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对于记者综合能力的要求提升了[2]。
2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记者做好新闻采访工作的方法
2.1 明确采访目的
电视新闻记者在每一次采访时都要有一定目的性,不能漫无目的的随意采访与提问。为了提高电视新闻采访的目的性,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在采访之前明确采访目的,同时也要事先对采访目的的正确性及带来的节目效果进行分析,对于一些会带来不良影响的目的进行删除,使电视新闻采访能够满足广大观众们观看的需求,同时也能大大避免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把握不住采访核心要点使采访的内容出现走偏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电视新闻的采访质量。
2.2 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之前必须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比如:要事先明确好此次采访的目的,了解被采访者的兴趣与习惯,并能够把握观众们对于电视新闻信息关注的重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访。此外,还需要对于一些采访中可能会发生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以避免在采访的过程中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最后,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之前还需要准备好相应的采访工具,比如:话筒、笔、纸、电脑、手机与录音笔等在采访工作中可能使用到的工具,并且在采访之前还需要对采访的工具进行及时检查,以防止在采访的过程中出现故障,保证电视新闻记者能够顺利地进行采访工作[3]。
2.3 提高采访速度
由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电视新闻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块,因此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快采访的速度,使电视新闻信息的采访工作能够更快地进行,从而第一时间传播电视新闻信息。因此,广大的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努力地提升电视新闻的采访效率,在保证电视新闻质量的同时,加快电视新闻采访的速度,使电视新闻信息的传播能够占据先机的优势。
2.4 在采访过程中要学会察言观色
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要学会察言观色,要能够把握被采访者的情绪变化,并对采访的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整,比如:在被采访者情绪激动时,可以适当放缓采访的速度使被采访者能有一个情绪缓冲的阶段,同时也要根据被采访者的性格特点来营造符合被采访者性特征的采访氛围,使被采访者能够更好地倾述心中所想,比如:在采访比较沉默寡言的受访者时,要学会积极的换位思考,站在受访者的角度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提问,引导受访者对问题进行回答。最后,要学会倾听,使被采访者能够感觉到受到尊重,从而使采访的过程更加顺利[4]。
2.5 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随着新媒体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视新闻的处理不再是依靠整个团队分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了。对于一则新闻,记者不但需要自己进行采访工作同时也需要进行后期的处理工作,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自身专业素质的考验也越来越大,电视新闻记者不但需要有一定的采访交流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以及后期电视新闻的加工处理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一些电脑软件以及手机软件。然后,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传播新闻信息,同时还需要对广大观众们的讨论与反馈进行思考与整理,以了解此次电视新闻信息的采访质量,并有针对地进行改进,使自身能够符合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传播发展的需求。
2.6 创新新闻采访的表达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新颖的表达方式,而电视记者要想做好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采访工作就必须对这些新颖的表达方式有所了解,要学会摒弃过去死板陈旧的新闻采访方式,要将这些新颖的表达方式合理地运用到新闻采访工作中去,使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电视新闻报道在保证新闻报道质量的情况下不失时代感与新鲜感,使电视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工作时更加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使广大观众对于电视新闻报道能够产生亲切的熟悉感,从而大大增强电视新闻采访的时代性[5]。
3 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记者想要做好新闻采访工作,就需要明确地认识到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采访工作所面临的挑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升个人职业技能。首先,要积极提升自己作为一名电视记者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学会利用多渠道的新媒体资源来帮助电视新闻信息的传播。其次,电视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要做到明确采访目的,并要事先做好采访前的准备,以提高电视新闻采访的效率,同时还有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避免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再次,在保证新闻采访质量的基础上电视记者可以适当地提升采访的速度,并且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学会察言观色,能够对一些突发情况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使自己能够大概把握整个电视新闻的采访过程。只有做到这些电视记者才能够大大提升新闻采访工作的质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广大的电视记者想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就必须积极融入到新媒体之中,学会运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来进行电视新闻传播工作。同时,为了使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记者的新闻采访工作能够符合人们对于新闻信息阅读的需求,电视记者还需要积极提升个人的职业技能,使自己能够做好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采访工作。因此,本文在分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记者面临的挑战之后,对其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新闻采访
参考文献
[1]赵文华.新媒体时代记者新闻采访工作的应对与创新策略[J].新媒体研究,2016(6).
[2]程艳娜.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的采访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15(15).
[3]崔峰,隋少平.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J].西部广播电视,2016(10).
[4]傅超.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采访技巧探究[J].新闻传播,2016(9).
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研究 篇8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技巧;注意事项
中途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93-02
1.前言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方向的工作人员,我们时时刻刻都是在和采访者之间进行沟通,因此我们必须注意自己所提问的方式,既应该保证相关的新闻热点能够包含在内,又要尊重当事人的回答,向公众如实的展示采访的成果。但是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我们对于采访过程中提问的技巧和话语没有过多的进行研究,使得采访的质量受到了影响。新闻采访是否能够顺利的进行,最终得到的采访答案是否行之有效,对于我们的电视新闻来讲非常重要,而进行新闻采访的过程,就需要我们的相关工作人员和采访者进行接触和沟通,这其中所蕴含的提问技巧也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电视新闻采访的重要性及表现形式
2.1电视新闻采访的重要性
很多新闻工作人员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都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可能会使得被采访人员不便作答或者是提问的指向并不明确,因此我们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采访问题,使之更加容易回答。一般来说,工作表现比较优秀的采访人员在采访过程中只是提问几个问题,并没有过多的话语参与到采访之中,将重点放到了倾听采访者的声音上面,这是一种成功的提问方法。怎样实现这样的采访情况,就成为了我们研究新闻采访技巧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通过研究这个方面,我们才能找到适合采访的方式和方法,最终有利于实现电视新闻采访的进步。只有采访人员在采访之前进行相关的研究,对这些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范围之后,我们才能更加顺利的完成采访过程。
2.2新闻采访的表现形式
采访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直接提问的方式。我们根据一个社会热点或者话题对民众进行采访,就应该开门见山的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能够得出最为直接的结论,同样也比较节省时间。这样的形式对于一些知识水平比较高的人来说比较适合,毕竟他们的理解能力稍微要好一些,同时对于提问时间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我们直接将问题提出来,他们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不管是直接的回答还是通过这个问题进行拓展,都能得到很好的采访效果。
还有一种方式也比较常见,就是侧面的进行提问。这种方式就是由相关的采访人员对被采访人设定一个场景或者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背景的时间段,这样就可以让被采访者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得到一些感悟或者启示等,从而顺利的进行采访。也有一些采访过程中会陈述一些与事实有一定出入的故事,激发人们发言的欲望,这样就可以顺利的推进新闻采访过程。
3.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注意事项
3.1采访前需要做好准备
很多专业的新闻采访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一个经验,就是我们采访的过程其实并不重要,最为重要的是采访之前我们需要做的相关工作,这才是采访的关键之处。得出这个结论看似不符合逻辑,实际上是很好的概括了我们新闻采访的工作情况。如果没有在进行采访之前就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功课,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我们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就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甚至对于一些不知道的情况我们也没有办法进行接下来的提问和回答,这都会影响实际的采访质量,因此我们说采访的时候并不是最为重要的,我们应该多多关注采访之前进行准备工作。
我国现在的电视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各个电视台都推出了具有自己电视台特色的访谈类节目,其中比较受到民众喜欢的访谈类节目包括《焦点访谈》、《鲁豫有约》等电视节目,这些都属于脱口秀或者是访谈类型的节目,因为其中提问的问题是我们民众比较关心或者感兴趣的,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掉他们这些节目的主持人才采访或者提问的环节之中的失误等问题。比如有些主持人采访明星的时候,会问到一些艺人父母的情况,但是很多年纪偏大的明星的父母都已经过世了,主持人仍然提出这样的问题,就会影响采访的氛围,形成一种尴尬的气场,而采访也进入了僵局。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持人并没有认真的对这些问题进行之前的准备,就随口这样提问出来,既是对于提问的一种不负责任,对于热心的观众朋友也是一种伤害。
因此,我们采访人员应该在节目开始之前对提问的问题以及涉及到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解,将采访的主题确定下来,明确我们进行采访的目标,使得提问更加具有目标性。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采访人员也应该对采访的过程进行规划,到了哪个阶段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都应该有所区别和不同,因而我们应该通过掌控提问的进度来确定采访的进程。
3.2了解采访者的心理
我们要想顺利的进行采访,需要明确采访者的心态和所面临的问题,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才能得到我们采访所需的结果,并将之呈现在观众面前。采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进行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我们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他人,就不能实现沟通的顺畅。因此我们在准备了一些问题之后,应该将采访准备的重点放在当事人的身上,让他提供给我们更多的信息,这样才是采访进行的目标。
一些节目的采访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脾气和性格的人员,要想从他们这里得到更多的新闻内容,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采访。比如在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农民工话题上面,采访人员就需要关注自己的采访技巧。和农民工进行交流的过程一般不是非常的顺畅,他们沉默寡言,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实现采访的目标,就成为了采访人员必须克服的困难。于是很多的采访工作人员放弃了言语方面的交流,直接在行动上做出表率,他们在几天的采访过程中都一直和农民工朋友在一起,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感受和体会他们的生活,也就能够拥有更多的交流话题,这样再进行交流和沟通就会减少很多的障碍。
3.3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的提问方式有很多,但这些方式的使用都必须建立在了解实际采访情况的基础之上,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提问方法。针对性格比较开朗活泼的人员,我们就可以直接进行提问,在他们回答之后还可以提问一些其他方面的开放性问题,这样能够很好的提升实际的采访效果。针对性格比较内向的人来说,需要我们设计好采访中提问的步骤和环节,回答了相关的问题之后,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挖掘,能够得到更多有效的信息。如果我们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而选择了不合适的提问方式,最终的采访结果是会非常让人失望的,而且这样也会使得采访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双方都感觉非常的紧张。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注意在实际的提问过程中应该减少提问上的失误,尤其是一些比较笼统或者模糊不明的提问问题。一些采访人员在采访的时候会用“是”或者“不是”来进行提问,这样给予接受采访的人员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他们只需要按照你这个思路进行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就完成了,没有其他能够拓展的地方,这样的提问方式是比较失败的。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比较具有内涵的提问问题来进行采访,让他们既能回答问题,又可以没有压力的进行这个阶段的采访。
4.小结
新闻行业是一项特殊的行业,承担着向公众传达真实消息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只有在进行实际的采访之后,才能更好的做好我们的电视新闻节目。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应该明白采访对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提问之中的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促进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出受到广大人民欢迎的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 杨军,黄炎春.谈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J].理论观察.2012(02):11-12.
[2] 甄陈.浅谈新闻采访中提问的技巧[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1(02):13-14.
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的心得 篇9
十一周的学习,感觉最轻松的学习,就是听,学习。
听老师说许多个人经历,非常有借鉴性,也非常值得学习。老师很可爱,幽默风趣,阅历丰富,能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要说起半个学期以来的心得很多,想法也很多。
首先,感觉课好少,被好多事情冲掉了好多,好可惜,我们的课本来就比第一专业是新闻学的同学少了很多。当老师说课程讲完了以后,我还愣着,为什么我们冲掉了那么多,还可以提前一周结束!还有就是学二专的心得,我感觉学院好敷衍我们,最开始看见新闻学院的宣传牌的时候,我想大家都是奔着能多学点东西心修的二专,可以修了以后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在课堂上学来的东西好少,课程也很少,最无语的是,为了节约教学资源,居然是三个年级一起上,先上新闻编辑与评论再采访与写作。今天,看到新闻台湾一大学生大骂教育部长,指责其关于不应该发文“关心”参与反媒体垄断的学生,可是我们什么时候能维护我们该享受到的学习的权利,或者说我们也应该节约下老爹老妈的学费,可叹!
借用串说词的用法,刚刚谈的是比较沉重的话题,其次,说说轻松的。因为上学期上的是万忆老师的课,也是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论,万忆老师也是一位有趣的老师。两位风格差不多的老师让我们在私下小小忍不住放在一起对比了下,最后感叹,干到圆满的记者是不是都是这样:有点愤青,幽默风趣,不拘小节,会传授我们一些在社会上行事应该注意的行规,思维强劲,上课中接完电话,我们还没回神过来,老师马上就说下一段了,给我们感觉都是咱广西的新闻的大师,有次我们还开玩笑说:不知道两个老师到底谁比较厉害呢?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 篇10
1、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广播电视技术手段,为进行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而从事的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材料的职业性活动,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录制和拍摄;记者同步播报和出境;声画外的采访这三个层面。
2、新闻线索: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它有待于记者的发现与选择,并尽快通过写作及技术手段向受众传达客观的报道。它的含义由三个方面组成:它新闻要素不全;是一种信号;是一个由头。(或者写特点: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是一种能量;并不是事实的本质)
3、隐性采访:采访者隐去自己的真实身份、意图和手段、设备,在被采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深入新闻现场的一种采访活动。有一下特征:采访者身份意图和手段的隐匿性;被采访者对于采访的不知情;采访者对采访事件的亲历性。
4、电视新闻直播:利用电子设备将在新闻现场采集的图像、声音以及记者的采访报道等信息,同步公开向观众传播的一种即时播出的报道方式。它实现了信息生成、信息采集、信息传播和信息接受四个环节的完全同步。
5、广播新闻评论:按照声音传播规律或口说耳听的要求写作(制作)和播出的一种新闻评论节目样式,是电台用以阐述自己对于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一种新闻节目样式,包涵了两种内涵:广播新闻评论是新闻广播中的政论性体裁;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电台的政治旗帜。
6、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记者的职业特征。具有突至性、偶然性、创造性的特征。
7、非参与性公开观察:记者到现场亮明身份,留在现场以纯粹观察者的角度来观察事件的发展,记者不参与事件的任何活动的观察形式。这种方式在日常采访活动中用的最多。
8、电视实况转播:通过对新闻事件如政治会议、重大庆典等社会活动,可用一个机位或多个机位切换组接完成的新闻现场的客观记录,记者、主持人可不在现场报道,可画外解说。在我国早期多为文艺节目或体育节目。
9、录音报道:是“广播”记者运用实况音响或人物讲话的录音所作的新闻报道。它随着广播技术、录音设备的发展而诞生,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同时又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录音报道与所有新闻的共同之处是有客观事实,它与一般文字新闻稿的主要区别是有录音。
10、非参与性秘密观察:隐藏记者身份与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这种方式只适用于某些特殊题材或特殊场合、特殊对象。它的结果在屏幕上往往能够引起关注的兴趣和关注,但是也容易引起一些争议。
11、易地采访:记者到自己媒体主管部门所辖范围以外的地方去采访。对于记者来说,是熟悉新情况、了解新事物的好机会,也是打破封闭、开阔眼界的好办法。从社会各单位和部门来说,也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的有效办法。易地采访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12、演播室直播:指节目在演播室边播边传送的一种播出方式,通常以录播节目和演播室采访为主,同时插入现场直播的内容。事先为直播做好相关节目的策划与准备,包括节目串词与背景资料等。与录播节目相比,节目形式多样化,时效性也增强。
13、广播消息:运用电波传送的声音,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广播新闻体裁。这种体裁,实际上是消息在广播中的具体运用,或与广播媒介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以下特点:“短”、“快”、“活”。
进行广播电视采访时,记者要掌握哪些事实材料?
(1)宏观材料;(2)骨干材料;(3)背景材料;(4)典型画面(声音)和细节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主要有哪些形式?
(1)从采访形式上划分:直面采访、集体访问、现场观察、同步采访、路边随访、蹲点采访、查阅资料、书面采访、参加会议、改写、“普尔”式采访、代访;(2)从采访的性质上分:驻外采访、突击采访、交叉采访、跨行业采访、易地采访、立体采访、巡回采访、记者招待会、跟踪采访、体验采访、预约采访、新闻统计调查;(3)从采访的技术手段上分:录音采访、话筒采访、电话采访、出境采访、磁带采访、卫星电视采访、网络采访、演播室(演播室)采访、隐性采访
写作电视消息时,在表达上有什么要求?
(1)准确:词义要准确,切忌词不达意;准确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要符合现代文字规范;慎用绝对化、片面性和模糊的词语;要有政治敏感,提法要准确,注意遵守法律法规。(2)形象:运用一定的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手法;(3)具体:要具体,也不能事无巨细,正确处理好具体与概括、详细与简略的关系;(4)简明:删除一切空话、套话,反对将新闻事实“穿鞋戴帽”,力求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最多的信息;(5)口语化:要适合观众的听觉习惯。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定义。为什么它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
定义:按照声音传播规律或口说耳听的要求写作(制作)和播出的一种新闻评论节目样式,是电台用以阐述自己对于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一种新闻节目样式。原因:(1)新闻性:突出两个字“新”和“真”。(2)政策性: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新闻报道的基本任务,记者要有很强的政策观念。(3)全局性:带有一定的责任感。(4)广泛性:扩大采访范围。(5)时效性:时效是衡量新闻事实传播价值的时间维度。(6)连续性(7)公开性:采访过程和结果要公开。(8)创造性 什么叫“为耳朵而写作”的原则?
记者在写稿时除了考虑画面因素,还要考虑听觉因素。为耳朵而写是电视写作的又一个特点。由于电视新闻传播稍纵即逝,声音又伴随画面而出现,因而不能像文字新闻那样回味、重读。这是听觉语言的特点,也是短处。具体要求有:口语化;通俗易懂;朴实自然;简短清晰;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格调与文风。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线索有哪些来源与渠道?
(1)政务渠道;(2)社会渠道;(3)会议渠道;(4)传播渠道;(5)日常渠道 新闻线索的作用
(1)新闻线索是触发新闻敏感的外因;(2)新闻线索是决定采访去向的动因;(3)新闻线索是决定报道质量的关键。 现场报道应注意哪些问题
(1)新闻现场的选择;(2)进入现场的记者身份;(3)捕捉现场细节;(4)与摄像的配合 什么叫“为眼睛而写作”的原则?
电视是视听兼备的传播媒介,人们接受电视传媒的方式是通过电视屏幕进行收看。首先,观众用眼睛看画面,在看画面的同时接受着声音的传达。正因为这种声画结合的特点,决定了电视写作为眼睛而写的基本规则。为眼睛而写就是遵循视觉逻辑。具体要求有:少而精当;实而具体;主次分明。
广播新闻评论特点:新闻性、政论性。在处理广播传播特点和新闻评论体裁的关系时,要围绕个性发展,坚持“自己走路”的方针,形成自己的特点。
要求:1.内容精炼,长话短说。强调短小精悍,主要是为了适应听众专注收听的耐久力,要求短而有物,短而易知。“省文”:压缩文字;“省意”:精炼内容。
2.以情化理,情理交融。新闻评论以说理为主,但不排斥感情因素。道理反映思维,情感反映心理。在说理的过程中适当注入情感,可以唤起受众的共鸣,激发兴趣,强化道理的渗透力和说服力。
3.深入浅出,明白如话。除了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外,最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听众熟悉的事实和其他材料证明和说明论点,丰富论述的血肉,为听众创造经由具体、形象的材料去理解抽象道理的渠道。
还可以从语言、结构、导语、提出观点等方式进行评析。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或专业理念:P189-194
1、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2、提出新闻职业道德的必要性:(1)提出新闻职业道德是由我国新闻事业性质决定的:在我国,新闻事业具有上层建筑和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和“社会人”双重角色的把握。记者要把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把记者角色应尽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当出现角色冲突时,应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团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媒介利益服从社会利益;
如何提高电视新闻采访的艺术性 篇11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234-01
引言
电视采访是技巧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艺术。采访的艺术性往往是电视新闻报道中应注意的问题。宏观上应对新闻采访活动的特征及其共性进行把握,微观上对电视采访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再深入地了解并把握采访的方法、技巧及思维方式。电视采访作为一门艺术,不但要继承采访活动的历史性质,而且还要展现现代采访的新潮流。
电视新闻采访是电视新闻报道的表现手法之一,是记者运用一定的电子手段,认识客观事物,采集和挖掘新闻事实的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电视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前提是采访。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新闻作品的质量,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应该十分注意电视新闻采访的艺术,在采访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
1 实现采访艺术性的基础:访前准备
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是访前准备,被称为“静态采访”,记者确定选题后,为了准确无误的掌握宣传口径,研究与当次报道有关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最新的方针政策,从而体现最新的宣传意图。新闻界有句俗话叫“吃透两头”,意思就是记者必须坚持加强自身的政治和理论学习。我们要用“新闻眼”去发现新闻,搞好新闻报道采访前需要研究事件和采访对象材料,了解事件的背景,为采访做好准备。就是上要深刻了解黨和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方针、法令法规,下要了解民情。
为了使这项准备工作更充分,应当拟定采访提纲,列出所要提的问题。所提问题可依具体情况按时间先后或逻辑关系列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深入到被访对象所处的环境中去,和采访对象打成一片.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与距离感。
2 实现采访艺术性的若干问题
2.1 语言的技巧
语言艺术对于采访来说十分重要,语言运用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采访效果的好坏。根据不同的人记者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也正是人们所说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精心设计的提问以及语言技巧的灵活运用,这将成功的激起每一个被采访者倾吐述说的愿望,把得到的内容通过概括、归纳后,设计出能够触动被采访者“兴奋点”的提问。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尊重对方,注意礼貌,把自身与其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
2.2 提问的艺术
记者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针对性强、具体、简洁、明确的,而不是大而抽象、笼统而宽泛的,提问要尽量具体,问题需客观,记者必须始终清晰地认识到,以“个人的身份说话”和以“第一人称说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说话要把握好分寸。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电视记者应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尽可能获得真实、生动、新鲜的材料,捕捉最有价值的素材。
2.3 方式手段的多样化
在采访过程中为了全面了解情况,记者应经常与主管领导进行交流,包括工作过程、缺点、成绩、教训、经验、群众反映等;可以使用书面材料的形式,从现成材料中找一些线索的突破口:可以以开调查会的形式,对个别重点问题进行全面了解,丰富报道材料。总之,要进行立体式的采访,从多角度、多方位获得材料,力求报道准确、真实。
2.4 善于营造气氛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采访气氛,记者可以以聊天、谈话的形式进行采访,避免被采访对象精神紧张。为此,记者一定要控制好现场的气氛,包括控制好采访对象的情绪以及自己的情绪。如果记者顺着被采访对象的思路走,那么采访肯定会失败。记者要学会采取聊天谈心的方式,使被采访对象无意识的回答问题,这样获得的材料最富有真情实感,也最能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当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时,记者可以通过之身的表情或肢体语言来控制和影响对方的谈话。如果对方答非所问或不着边际,记者可以摇摇头或皱一下眉头,用表情或肢体语言来予以否定,以此来提示对方转变谈话思路。换句话说如果对方说的句句切合新闻中心。记者也可以用表情或肢体语言来表示赞许、肯定与兴奋,证明这正是记者所需要的新闻材料。记者自身的装束乃至言谈举止,都会在采访中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如果记者文明礼貌,谦虚谨慎,举止大方得体,态度诚恳热情,就相当于给采访对象安排了轻松愉快的情绪环境,这样采访工作自然会顺利进行。
2.5 注意细节
要懂得如何在采访中捕捉那些细微的闪光点,积累丰富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有了新的视角,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数据,具体的事实,只凭一般性的材料是很难写出新颖的新闻的。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没有宗旨。在采访过程中,要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深入掌握事实。当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后,经过一系列的筛选、分析、判断、提炼.思路才会逐渐清晰,一篇报道的主题才会明确起来。
3 采访同期拍摄与后期作品形成的艺术
电视新闻采访中,应努力提高记者的业务能力和职业修养。因为镜前采访是电视采访中最突出的标志。电视报道就是将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直接呈现在观众眼前。电视新闻记者在现代传媒中的角色定位更加丰富。记者的作用不在局限于采访和传播新闻消息,其现场交流、提问、访谈等动态活动也参与了新闻制作,其对观众的吸引力,也以成为了新闻制作及组成的一部分。
广播电视记者进行采访的手段,除了语言之外。还要依靠摄录器材。记者的观察、询问、分析、报道以及被采访者的现场表现、摄录器材的记录效果,都会影响着新闻素材的采访及传播。区别电视记者和文字记者的又一特点是其对器材的相对依赖性。对于广播电视记者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能熟练地操作摄录器材,这也是广播电视记者所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
电视新闻报道与技术手段紧密联系在一起。拍摄过程中,新闻画面拍摄准备不足,主体对象选择不清楚,推拉、摇拍等手段运用不合理,以及全景、中景、近景处理不当,都不能较好地反映新闻主题。电视新闻可以通过“等”、“抢”、“挑”、“偷拍”、“组织拍摄”等方法进行拍摄。作为新闻素材,一定要突出电视新闻特点。要拍好画面,使画面富于美感,规范工整:要精心搜集现场背景声,鼓励记者现场出镜,并交待新闻背景,点评新闻事件,这会增强新闻的可信性。只有采集到好的画面和各种声音的素材,后期才能制作出精彩的电视新闻。
4 结语
掌握并灵活运用现场采访提问的技巧,练就一门过硬的现场采访基本功,这不仅是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形势之所需,更是作为一名优秀的电视记者所应具备的素质。但这种素质的练就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实践,反复探索总结,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艳:《对改革开放以来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的思考》.《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12).
[2]盂旭舒:《电视新闻采访的语用区域》.《当代传播》2008(1).
[3]靳增武、马丽娜:《浅析电视新闻采访中的“霍桑效应”》,《新闻知识》2007(2).
[4]张默:《新闻采访与写作》/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电视台记者采访动机的激发及培养 篇12
1 采访动机的相关内容概述
1.1 采访动机的概念
采访动机是推动记者朝着相应的目标努力而产生的采访动力, 这是一种内在的动力, 动力的源头在于记者的内心, 使记者心甘情愿地进行采访, 而不会受到外部任何因素的影响, 且采访动机是建立在采访需要的基础之上而产生的。
1.2 采访动机的主要功能
1.2.1 指向性
通过对记者采访动机的有效分析, 了解到其有多种功能, 指向性功能是其中之一。在采访动机的功能方面, 指向性功能的发挥, 能让记者在内心设定目标与对象, 并朝着这个对象或目标开展采访工作, 就是采访的方向点与提问点是提前设定好的方向, 旨在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采访动机的指向性, 能设定相应的采访方向, 避免发生新闻点混乱的状态, 以保证电视台在编辑节目时能围绕相关的主体开展节目设计。例如:在现代节目多元化的电视荧屏上, 部分记者会选择环境方面的问题或事件进行采访, 而有的则选择文化、军事、政治或明星等方面, 其采访的动机与着重点不同, 进而呈现出的采访效果也不尽相同。
1.2.2 维持性
除了指向性, 采访动机的维持性也是其基本功能, 是指记者在开展采访工作时, 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但是, 记者必须按照自己的动机与方向进行坚持, 将动机作为重要支撑, 以维持采访工作的正常开展。这种功能是对记者采访动机的有效考量, 要求记者具有很强的信念与意志, 只要紧紧抓住采访的信念, 以采访动机为基本, 可为后续的采访工作提供条件, 同时在遭遇困难之余, 会有新的发现与突破, 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真实写照。
1.2.3 激活性
在采访动机产生时, 记者会产生采访的念头, 正是此念头会催发记者的积极性, 能让记者由静态转向活跃, 心理情绪高涨, 能开展一系列的采访行为, 激活性功能是必备的。
2 电视台记者采访动机的激发及培养措施
采访动机的强弱或直接影响着采访的质量和效率, 若动机强, 记者采访的积极性、投入力度也较大, 进而产生的采访效果也会更好, 反之, 则不然。因此, 为了提高采访的效果与质量, 应充分激发与培养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动机, 为电视台项目的不断完善与优化提供重要前提。
2.1 处理动机与采访质量的关系
为了充分激发与培养记者的采访动机, 应必须做好动机与采访质量关系的有效处理工作, 且二者呈现正比关系, 动机积极、良好会获得良好的采访质量, 若动机不良, 其采访质量也会受限。然而, 在实际的采访工作中, 却会遇到相对矛盾的问题, 记者必须做好采访动机与采访质量的有效平衡, 切记不可只为了采访动机而呈现出不一样的采访效果。例如:之前发生过的一次关于采访动机与采访质量的案例, 一城市遭受特大暴雨的袭击, 一家媒体记者抓拍行人, 将骑自行车摔倒的瞬间记录下来, 而记者的主要动机是提醒人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出行是很危险的, 但是却引来网上的一片哗然。当遇到此类现象, 作为一名记者, 应具备基本的道德品质, 应上前给予帮助, 并不是为了获取新闻题材而漠不关心, 致使采访动机与采访质量存在矛盾。
2.2 注重采访动机的内外结合
采访动机包含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两种。若想达到理想的采访质量, 必须强调采访动机的内外结合。内在采访动机是指记者本身就对新闻采访工作充满兴趣, 对新闻工作就有高度的热情与向往;而外在采访动机则是指记者在电视台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与规范下产生的动机, 如受众的需求、电视台的规定、奖金等等。若想提高采访质量, 只有将两者进行紧密的结合, 既是工作需要, 也保证记者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 是提高采访效果的重要途径。
2.3 充分激发记者的成就动机
每名记者都关心自己的发展与成就, 为了充分激发其采访动机, 应从记者的成就动机着手, 让记者内心都有一个重要目标。具有高成就动机的记者, 其所呈现的采访作品与新闻活动质量好、专业性强, 且能受到受众的追捧。因此, 若想激发记者的成就动机, 应调动记者的积极性, 激发其对新闻采访的兴趣, 营造更为放松、自由的工作氛围, 对记者成就动机的激发具有积极影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采访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是提升与锻炼记者职业能力的重要因素, 只有具备足够的采访动机, 才能为受众提供更为优质的节目内容, 增强采访的质量和效果。激发与培养记者的采访动机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经过漫长的培养与训练, 注重对记者工作热情与职业敏感度的有效激发, 让记者了解采访动机与采访效果间的关系, 将采访动机与记者的职业发展、成长相互挂钩, 可大大激发记者的积极性, 进而实现对记者采访动机的激发。
参考文献
[1]张莹.电视台记者采访动机的激发及培养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2) :112.
[2]刘念.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培养策略[J].科技与创新, 2015 (23) :34-35.
电视台工作实习报告 篇13
我进入的是总编室,在去之前听过很多关于实习生的传闻,说他们在单位要么被当成透明人,要么就净干些杂活,于是有点担心自己会和他们一样。
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担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
其实,不仅待人要“真诚”,对事也要“真诚”。
总编室在八楼,每当工作不多比较清闲的时候,我常常跑到五楼的栏目组,到那里去进一步感受节目的录制过程,从录制到后期制作,再到最后将节目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其中蕴含着许许多多需要我去观察和学习的知识。即使不能完全成为其中的工作人员,我也总是以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
节目组的摄像师在进行节目录制的时候,有几个镜头总觉得不满意,但又想不出好的修改方法。我于是把自己的意见诚心诚意的提出来。没想到,他竟欣然的接受了。在摄像师面前,我只是一个毫无经验的小字辈,甚至不是栏目组的工作人员,但是他非但没有流露出不屑的神情,反而接受了我的意见,这让我深切体会到,对待工作我们不应该论资谈辈,有意见或建议,只要对工作有利,都应该诚恳的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其实,只要你是真诚的,谁会在乎你资历小,又有谁会小看你呢?
在栏目组里,我认识了一位刚刚结束试用期正式工作的姐姐,她只比我大几岁,但是已经很有工作经验,过不久就要上手进行节目主持了,我从她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她告诉我,要想当“××”的主持人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不仅要去跑新闻写新闻,还要在主持时把所有新闻串联在一起,进行适当的过渡并且从中挖取深层次内涵做出评论,这不仅需要好的口才,更需要有见地有内涵的头脑。这让我进一步明白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努力学好理论知识的信念。
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会让我们学到更多。有时候我会跟随总编室的记者去跑新闻,从城市居民区到周边的村子,烈日炎炎下,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记者的辛苦。
在跟随采访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过的东西,那就是交流,沟通。这两个词看似简单,而且人人都会,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沟通。作为记者,要善于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要让被采访对象能够信任你,把积压在心里的话向你倾诉,这样才能使一条新闻能够丰满起来,而不至于只是个骨架没有内容。除了要善于交流沟通外,还要对别人真诚,只要你拿出真诚对待他人,尊重别人,别人也会谅解你,配合你。在一次采访中,采访对象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由于老人的耳朵不灵活,很难听见我们在说些什么,甚至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慢慢的将问题说给老人听,努力配合着老人,最终顺利完成了此次采访任务。我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不仅要有好的口才和清晰地思路,更要有充足的耐心,任何新闻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任何采访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这时就需要我们拥有一颗不焦躁的心,不能急功近利,只有这样,才会更容易和人们沟通,做出最好的新闻。
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实习期间,我锻炼了我的新闻写作能力。犹记得自己在写第一篇新闻稿时是多么不知所措:抓不准切入点,抓不住事件的重点,文字不够紧凑,一连改了好几次。不过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自己只是一名大一实习生,不可能第一次就写出专业记者的水平。后来通过认真拜读老师们的文章和自己被老师修改后的稿件,我渐渐领悟了电视新闻写作,也逐渐地认识到电视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在很大方面存在着区别。具体的说,是从它的报道格式,语言等方面有了较深地认识和体会。例如,在写电视新闻稿前,应先浏览一遍拍摄录像,做到心中有思路,新闻稿中,每一句都要提前想到用什么画面,如果旁白较多的话,要斟酌有没有画面对应。语言上面,要简练,通俗,流畅,尽量少用书面语。比如,尽量说谁“和”谁,而非谁“与”谁,使对白听起来亲切。虽然我只是练习写新闻稿,但是我却收获了很多。
为了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提高写作水平,我还在每天空余时间看以前节目的文案,看看其他记者的新闻是怎样写的,切入点都在哪里。就连看电视也不仅仅当作娱乐,看每一条新闻时,我会学习该节目新闻稿的语言,会注意整个报道的流程,会关注旁白和画面的搭配,而这些在以前我是毫无研究的。在老师们不厌其烦地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我已经能够把握和运用新闻稿了。总之,通过耳濡目染,我在台里真正学习到了经验,长了见识。
半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还是强烈地感受到了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辛苦和压力,充分了解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同时,我见证了传媒人的敬业精神,感受到了什么是专业态度铸造职业辉煌。不管气候条件如何,只要有任务,记者就得出发。无论是暴晒的晴天还是潮湿的雨天里,只要有新闻发生,就得迅速到达现场,加班赶稿更是家常便饭。不仅如此,身为传媒人,我们更需要一颗认真负责的心。就拿审片子来说,也许听起来这是一项简单轻松的工作,只要坐在那里看看片子就行了,其实不然。电视台里所有要播出的节目都要经过总编室的编排和审核,什么时候播新闻,什么时候播广告,什么时候播电视剧……不能有丝毫的差池。在审片子时,不管节目有多长多无聊,工作人员都要耐心的审下去,并且要保证节目的质量,尽力找出其中出现的失误。说实话,这是一项枯燥而艰巨的工作,我跟随工作人员审了一个周的片子,其中的酸甜苦辣,更是只有自己才能深切体会到。
充实而快乐的实习时光总是在匆匆忙碌中一晃而过,×月20日第一天实习的情形就如发生在昨天。追忆这段时光,觉得自己是在台里领导和老师们的共同见证下成长了许多,这次实习就像是影射我的一面镜子,它让我看到自己闪光点的同时,也毫无保留地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我知道自己在社会这个大坐标轴上还处在原点的左边,我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地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进一步完善自我,增强竞争力。
【电视台采访工作的实习报告】推荐阅读:
电视新闻采访工作论文06-21
电视采访的前期策划10-15
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05-15
电视记者的隐性采访09-09
电视新闻的采访策略09-21
电视台记者采访08-11
电视台采访发言07-17
电视新闻中的人物采访08-25
电视新闻采访07-07
电视新闻采访提问技巧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