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采访艺术

2024-10-14

主持人的采访艺术(精选12篇)

主持人的采访艺术 篇1

技巧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电视显示窗口和窗口, 是电视工作者辛勤的汗水结晶集中代表。采访是一个记者的基本技能;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零件, 播一体的主持人, 采访也应该是他的看家本领。电视主持人访问不仅重点介绍各种获得新闻的问题, 从各个角度, 在各级建立信息, 捕捉信息, 但也总是注意调整计划的气氛, 节奏的把握, 控制程序, 程序流程时间。因此, 我们可以说, 主持人的采访, 实际上是主机网站采访。采访, 椅子。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采访艺术话题。

首先, 采访准备。准备更充分、更活跃, 采访, 采访的效率更高, 更大的成功机会。采访准备工作主要有:

1、话题内容的选择

主持人采访, 谈, 谈这一步,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本价值取向的具体方案, 指导原则和程序的基调, 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功或失败的谈话节目。一个很好的话题本身可以引起观众的注意。你可以把初步规划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使采访达到了预期效果, 甚至更好,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对生活话题, 深度控制。

2、了解采访对象及相关背景材料

宿主程序是领导者, 采访对象的距离, 了解自己以及敌军, 使对方信任你, 你的问题很感兴趣, 愿意跟你谈。访谈研究对象, 不仅熟悉主体的生活故事, 职业, 专业知识, 文化素养, 而且还了解采访对象的性格, 兴趣爱好, 家庭, 朋友, 等等, 像海伦说:“一个人访谈, 试图了解他, 知道作为一个老朋友。当遇到, 但也找到捷径, 沟通双方思想的桥梁。

3、设计采访提纲

主持人采访嘉宾, 最终目标是观众, 而不是简单的对话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一般的新闻采访对话过程是不同的, 为广大观众播放, 所以我们必须最大限度的有效性,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的数量每时间。然后, 在编写过程, 需要制定一个高质量计划的采访, 采访提纲是主机执行一个面试指南。访谈大纲设计应该有足够的应变解。其次, 现场面试技巧。电视节目主持人在采访过程中的声音是直接传达给观众, 访谈和广播的效果几乎直接相关的基本风格, 也无法调整。因此, 主持人在采访实践, 必须有一些方法和技术。

(1) 学会倾听

面试本身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而互动生成和维护交流的前提。学习倾听:主持人是尊重采访对象, 创建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 即良好的背景。二是帮助主人掌握更多的信息。主机在听的过程中, 还应对所听到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 并能被“强迫”记忆, 找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只有这样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协调对话, 更好地把握真理的核心, 然后修改问题, 已在核心。主机的思维去前面的参与者和观众, 在“听”的过程中, 信息迅速作出判断;三的话语内容的预测, 并在瞬间, 制定对策接应语言——继续问, 或停在这里, 或转换角度, 继续话题。

(2) 节奏控制

电视节目主持人在采访时必须注意把握节奏, 整个面试时间安排, 调度, 做到胸有成竹, 如广播和电视节目都严格控制, 确保信息的数量每单位时间和节目质量。主持人采访大致分为几个部分, 每一部分是问几个问题, 可能增加的地方的几个问题, 知道分数。在全局的控制, 不能长期在所有的小细节。主持人脸上的卷轴, 侃侃而谈甚至偏见的面试, 能熟练运用幽默的语言和手势转换话题或及时中止的话题。

(3) 提问的手法

电视节目主持人采访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的水平, 问题最能展现主持人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成功的问题是由精心设计的, 熟练的。在掌握了大量的背景信息, 主机必须精心设计, 巧妙的提问。设计问题, 首先要知道什么人, 什么是重点?面试材料有哪些?观众想知道吗?主持人会说什么?使用适当的, 独特的问题, 挖掘的主题, 把握采访询问方向, 通过语言交流或碰撞来吸引观众, 传递信息。

电视节目主持人采访往往受时间限制, 问题应该是有针对性的, 具体的, 明确的, 简明的。避免大而空, 让人一旦错过了一点线索, 混乱, 难以控制。或不是几句话能告诉, 但在一个词来回答它。比如说呢?你的意见呢。, “你此刻的心情吗?”, “你能说几句话吗?”这样的话, 术语的真正让对方为难, 不利于受访者的回答。

因此, 采访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 这个问题应该是明确的, 具体的, 简单的, 不是大和抽象, 笼统和模糊, 让人错过了这一点, 不能解决, 难以控制。或不是几句话能告诉, 但在一个词来回答它。

(2) 语言的“精”和“泛”的结合。所谓“精”, 指的是简单, 直接切入点;所谓“淘金”, 指的是问题的提出, 一个句子, 短语。”潘“不多言, 不空, 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后来, 方便进入主题, 这在采访中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 电视主持人采访是一种艺术, 是其质量的节目,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直接相关的成功或失败的访谈节目。主持承担这一任务, 除了强化责任意识, 要有意识提升面试技巧, 提供他们自己的综合素质的。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 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2]李元授、廖声武:《节目主持人概论》,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1日第1版。

[3][美]查尔斯.J.斯图尔特:《访谈的艺术》,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主持人的采访艺术 篇2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采集新闻而进行的调查或访问活动,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如何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沟通呢?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态度的被采访者,应采取有效的沟通艺术。

一、迅速接近采访对象

根据不同的情况,记者与采访对象接近的架“桥”艺术各有千秋,一般需要注意的是:

1.采访前,对采访对象有所了解。这方面的准备很重要,记者对采访对象的有关情况掌握得越透彻,判断就能越准确,就越能找到感情上的通道,便于架设接近的“桥”。

2.尊重对方,以礼相待。记者态度谦恭、落落大方,将使采访对象产生愉悦、畅快的感觉;记者态度不好或脾气浮躁,将使采访对象产生厌恶情绪,会对记者表示冷漠与反感。在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态度要谦逊诚挚,不卑不亢,从人格上尊重任何采访对象。在记者面前,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是采访对象,都是平等的,应扫除等级观念和自傲、自卑等心理。

3.诚实守信,说到就要做到。守信的记者能获得采访对象的信任。守信包括以下方面:预先约定了采访时间、地点,一般不要变更,记者应按时赴约,以示诚意与礼貌;对个人隐私或采访对象讲明不能传播的内容,记者都要为之保密;记者答应为采访对象办的事,应照办不误,若临时发生困难,也应及时说明情况。这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就能建立起互相信任、协作的关系,为今后采访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

4.记者要表现出应有的思想和知识修养。记者的谈吐、举止,要注意文明修养,大方而不做作,说话通俗而不庸俗。记者的仪表应端正庄重,除外貌整洁外,更要注重内在气质,尤其在采访中要注意神态与坐姿、立姿。

二、采取适当的应变对策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注意采访对象的一举一动,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有的采访对象初次见到记者,可能显得拘谨、局促,表现出眼光飘忽,目不正视,或搓着双手,或坐立不安。这时,记者就要通过闲谈、说笑来缓和对方的紧张心理。记者采访中随机应变,灵活采取适当政策,总的原则是:采访对象喜时,乘兴追问;采访对象怒时,促其冷静;采访对象疑时,释疑解虑;采访对象悲时,给以安慰;采访对象疲劳时,适可而止;采访对象拒谈时,暂不强求。

三、新闻采访中的心理感应规律

新闻采访这一特殊的调查研究,其中充满着复杂奥妙的心理感应活动。新闻采访中的心理感应规律,大体上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访对象社会需要的程度,制约着采访的局面。很显然,采访对象之所以乐意接待记者采访,热情洋溢、滔滔不绝甚至不厌其烦介绍情况,是出于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或者称为精神的社会的需要。反之,采访对象不愿接受甚至拒绝记者采访,往往认为没有需要或者对自己的利益有所损害。因此,记者采访满足采访对象社会需要的程度,制约着采访的局面。

2.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记者与采访对象,双方的第一印象如何至关重要。采访对象往往是从记者的提问和谈吐中感到记者的思想水平与为人品格,因此,高明的记者大多重视第一问题的设计,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记者平时在基层采访工人农民,若是初次见面,寒暄内容可以是家庭成员生活状况等。若是家访,还可以从家庭摆设、庭院花草等聊起。这需要记者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从聊天中逐渐转入正题。

3.自己人效应与异己人效应诱导着心理沟通的成效。“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是自己人效应与异己人效应的通俗化解释。记者与采访对象谈话,应努力寻找共同语言,即共同感兴趣的事物,共同的观点与情感等。这样,心理上产生共鸣,双方产生好感与亲近感,心理距离就会大大缩短。

4.采访谈话需要稳定的情绪。情绪,是一种随感觉而来的心理状态。访问谈话中需要稳定的情绪,即愉快的安静的放松的情绪,而不是不快的狂躁的紧张的情绪。有经验的记者反对在旅馆房间、会议室中访问人,因为这些都是人员杂乱、不得安静的地方,不利于情绪的放松。采访谈话是记者了解事实经过与真相、收集新闻素材的主要途径,目的性强,因此不允许与采访对象东拉西扯、漫无边际、离题甚远。

主持人的采访艺术 篇3

陈竞自己掐指一算:他做主持人已经有八年的时间了,这个时间跨度在别的行业可能早有建树,可不知怎的,陈竞总觉得自己像个新人,更谈不上什么经验。在外行人看来主持人这活儿挺好干的,动动嘴皮子能卖多大力气?可这些年干下来,陈竞却总抱怨自己嘴皮子不利落,主持人这活儿真不好干!

当本报记者采访陈竞,请他介绍主持文化娱乐节目的“独家秘籍”时,他谦虚地说自己一直处于学习状态——向有经验的、资历更深的老主持人学习,自己并没有什么“秘籍”可言。于是记者就先与他闲聊起来,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主持《每日文娱播报》不到两年的时间,陈竞已经采访了大大小小近百位明星嘉宾,而说到他采访过的嘉宾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所谓的“独家秘籍”自然蕴藏其中!

采访前要做足功课

陈竞说:主持人的核心功能无非两个,一是采访,通过采访还原一个真实的故事;二是调节现场气氛,通过主持人的沟通让演播现场活起来。刚开始做文化娱乐主持人时,陈竞觉得采访还不简单吗,提前做功课列出问题,现场举个话筒冲嘉宾乐一乐就行了!好家伙,第一次正儿八经的采访就给陈竞上了一课——那次是做陈建斌的专访。

在演艺圈里陈建斌是出了名的有个性,很多编导都替陈竞捏把汗,一开始陈竞不以为然,陈竞觉得自己准备得很充分了,信心满满地来到了采访地点,可当陈建斌迎面走过来时,陈竞盲目的自信瞬间蒸发,原本胸有成竹的准备也好像被抛到了九霄云外,陈建斌严肃地对他说:“抓紧时间,我后面还有别的采访!”陈竞本来已经设计好的“你好”等开场白也一下子被噎了回去,好吧,那就开始提问吧,陈竞问:“您主演的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今年热播,您的家里人爱看吗?”陈建斌冷冷地回答说:“我家里人不看电视。”陈竞叉问:“那您看了吗?”陈建斌又冷冷地回答说:“没看。”第一轮对话下来陈竞浑身冒汗,急得在心里直说:“他怎么不回答我的问题呀?”这时候正巧录制现场出了点小故障,一时间陈竞心里更焦虑了,正在这时陈建斌的一个小细节却被陈竞看在了眼里——陈建斌拿出手机看了看,还跟他带来的工作人员说起了自己写的打油诗,于是陈竞突发奇想:“要不先跟他聊聊诗?他曾经在别处接受采访时还说过自己的这个爱好呢!”于是陈竞就试探着跟陈建斌聊了起来,没想到一聊到写诗,他就打开了话匣子,先说自己喜欢的书,又说自己为什么爱写诗,聊到这陈竞乘胜追击:“您追蒋勤勤时给他写诗了吗?”“当然!”陈建斌自豪地说。“您还记得吗?能给我们念念吗?”陈建斌二话没说拿出手机来……于是一个独家采访的画面就这样诞生了!聊完陈建斌感兴趣的话题,陈竞按着准备好的提纲往下问,这一回有问必答!

这次采访无疑是成功的,陈竞的领导和同事都没想到会拍到这么好的专访,陈竞自己认为这次成功得益于他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好——先了解了被采访人的各种兴趣爱好,如果他事先不知道陈建斌喜欢写诗,还真不知道这次专访是什么结局!

采访陈建斌确实是给陈竞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过后他对这次做了一次深刻的总结,他认为:采访的目的就是还原一个真实的故事,但这个目的仅仅只是记者的,讲故事的人没有义务配合你,怎么办?主持人得用最短的时间被采访人信任你,让他心情愉悦,让他想跟你倾诉。生硬的提问只会让人厌恶,从被采访的对象出发,先寻找他感兴趣的话题,打开他的倾诉欲,后面的难题才会迎刃而解,这个办法陈竞屡试不爽。

时隔几个月陈竞再次采访陈建斌时,他们俩已经成为了朋友,相谈甚欢!

调节现场气氛,随机应变

作为一名文艺节目主持人,遇到明星大腕的机会非常多,每位明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都应该十分了解,这对主持节目时随机应变调节现场气氛非常有好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明星大腕都擅言辞。

论节目主持人的采访艺术 篇4

1 语言规范是做好主持采访的基础要求

节目主持人的采访并不是与被采访者进行简单的对话,而是通过主持人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即更高层次的口头语言,认真与采访对象交流。应该具备两个特性,一是规范的普通话。采访中使用的语言要求规范准确、逻辑性强、讲究艺术。同时,还要符合口语的通俗易懂,灵活生动,亲切自然的要求。不规范的语言会影响采访所要达到的效果,影响与嘉宾之间的交流,进而影响到节目的质量;二是准确精练的语言。对于主持人而言,准确是要建立在内容真实的基础上,因为离开了真实的前提,辞藻越华丽,调唱得越高,就越可能失去受众的信任。

2 前期准备是做好主持采访的前提条件

前期准备是采访前必须做的一项功课,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角色互动,将心比心,提升采访质量。一要大量搜集素材。主持人采访时面对的是不断变换的人和事,要想适应工作的需要,就要培养自己敏锐的感受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这样才能保证采访效果,而这需要建立在对素材的大量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二要制定采访计划。结构是支撑节目的“骨架”,在采访中,主持人不能因为是即兴而谈就信口开河,而应在有限的节目时间里说得层次分明。这就需要提前归纳材料,确定要点,选准角度,做好策划,才能把节目做得有条有理;三要善于创新求变。独特的剖析是节目成功的要素之一,采访者对于被采访者了解得越透彻、越深入,才越可能获得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对话才可能出特色、出新意,在主持人独特的采访过程中提升节目的内涵。

3 谈话技巧是做好主持采访的根本保障

一是要态度真诚,以受众感受确定采访方向。

人们喜欢真诚的人,愿意和真诚的人打交道,在采访中也是如此,所以主持人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看成是受众中的一员。首先,要从受众的接受心理考虑他们最想知道什么?选择哪些对象,以什么角度才能帮助受众最容易了解情况,营造什么氛围才能找到与受众和谐的心理契合点;其次,要随时注意采访现场出现的情况和采访对象的状况,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调整相互关系,互相发生影响,寻找感情的桥梁。

二是要平等交流,注重掌握采访主动权。

平等交流决定了主持人采访时的角色定位,只有摆正与采访对象的位置,才能在面对平民百姓时不会俯而视之,面对领导、专家时又不仰而望之,这样才能让每一位采访对象与主持人在平等的平台上做更好的交流沟通。此外,要充分发挥主持人的主导性作用,注意驾驭节目,控制节目流程,成为节目的主宰者。

三是要重视现场信息传递,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节目主持人的现场采访要通过两种符号即语言和非语言向受众传递信息。(1)场所。主持人采访的场所选择,要考虑到采访对象的心理和采访效果。一般来说,选择采访对象熟悉的场所进行采访容易消除对方紧张的心理,而且使交谈气氛平和,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电视采访,要么在办公室,要么在采访对象家中的书房。(2)衣着。主持人现场采访时的衣着打扮,要随采访场景的不同而不同,庄重的场合穿着不宜太随便,朴素的场合穿着不宜太花哨。总之,采访中要做到衣着得体,这样会增强采访效果,切忌刻意修饰,浓妆艳抹,追求时髦,这样会给采访对象造成心理上的反感。(3)举止。主持人落落大方,文明礼貌,谦虚谨慎,朴实无华的举止风度,可以使采访对象产生一种信任感而且受人尊重,也是获得和采访对象交谈的重要手段。(4)眼神。在采访时,应注视对方,用眼神和对方交流,仔细倾听对方说话,并随时用观察的眼光,思考的情绪做出反应,让对方感到采访的诚意,以调动对方谈话的热情。另外,采访时直视对方,如是批评性报道,可以让采访对象无法逃避你的问题,使采访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4 应对技巧是做好主持采访的最高体现

所谓应对技巧指的是主持人临场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时,能迅速激活平日的储备,口出智语,化险为夷。笔者认为,这是主持人采访艺术的最高体现。应对技巧对于主持人在采访中的发挥很非常关键,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每次采访都像主持人所设想的那样进行,万一出现采访对象不配合的现象,就需要主持人现场即兴提问,且提问后认真聆听对方的话语,从而寻找能与之交谈的契机和方式,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听话听音,分辨对方话语中想表达的内在涵义,还应该从对方的话里觉察到某种情绪后接过对方的话头进行补说、纠偏。

5 结语

主持人的采访艺术 篇5

摘要:新闻采访是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以新闻采访在电视播音主持课程中的应用为例,在实训课中借助新闻采访,既有益于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实战业务能力,对于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很有借鉴价值。新闻采访与写作和电视播音主持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专业课程,但是课程内容有交叉之处,新闻采访实训方面可以联合授课,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相关高校可借此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教师,切实提高学生的新闻职业能力。

关键词:新闻采访;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播音主持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应以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为主导,以实际的操作验证抽象的理论知识,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主持能力乃至组织能力、团队精神。总体设计方面,教师授课时应采用分组实践的方法,这主要是因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过于声势浩大,教师难于操控,既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不符合新闻采写的规律。尽快实现向应用型院校的转型发展,既是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专业性的重要体现,也是通过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新闻采访授课方式及重点内容

1.1 新闻采访授课方式

在电视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新闻采访实践课采用的是每4~6 名学生为一组的分组授课方式,学生结成采访小组,以学习共同体的认知自由选题,以团队的精神力量自主策划,并且由教师指导实际的采访与写作。各组学生均可按采写流程接受全程训练,组内学生互相切磋,相互取长补短,养成团队精神,同时保证教学效果。毫无

疑问,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使学生养成高品质的人格精神,同时其采写技能也会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1.2 新闻采访教学重点

有效的沟通交流技巧是新闻采访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与相关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对于教师而言,提供指导和讲解是沟通交流技能“发送”或“告知”的部分,这对于传递信息、人员或团队的组织是必需的。对于有效的沟通交流技巧,有的研究者做了如下论述。第一,计划要说的话。在提供有效的指导和讲解之前,教师应该总是从计划要讲的话开始,并且以清晰和简短的方式表达,要使用对方容易理解的语言来计划自己要讲的话。第二,获得注意。要使指导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开始讲话之前,要获得对方的有意注意。获得有意注意的方式有很多,如口哨、举手、语音提示等,无论采用什么方式,目的都是要引起对方的注意。为使所有的听者都能注意听到讲解,应该确保所有的人都在听到和看到的位置上,同时要排除干扰因素,如在室外训练时的阳光、噪音等。第三,语言简洁。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讲解和指导。第四,检查理

解的程度。要在每次的讲解和指导后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教师的意图,不能只是简单地提问他们,要确保他们真正理解。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检查理解程度,让他们说出来要练习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或者重复教师所说的话。

新闻采访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意义和途径

如前所述,新闻采访与写作和电视播音主持在新闻采访实训方面可以联合授课,从而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然而,前提是要有高素质的应用型教师帮助学生提高新闻职业能力。因此,提升新闻采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水平是重中之重。

2.1 新闻采访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意义

如果把新闻采访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进行分类,可分为理论性知识、专业扩展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理论性知识如哲学和逻辑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对于各个学科都有着较大的指导作用,能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专业扩展知识也是教师应掌握的知识,主要应包括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美学和计算机等方面。实践性经验知识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工作实践中获得的,主要包括专业技术、教学水平、管理和社会经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二者可以被视为日常教学实践工作现实的两面,二者的关系可以通过教师用实践性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可以说,教师拥有实践性知识的多少决定其工作能力的高低。教师具备一定实践性知识的意义在于:(1)教师的实践知识影响着其执教行为,进而影响教师的职业发展;(2)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定型作用,直接影响新闻采访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可以自发地运用这种框架和模型去分析、说明、论证和评价新闻,乃至成为处理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因如此,有人认为教师的执教能力是指教师在认识、反映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具备的各种本领的综合。

2.2 新闻采访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途径

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与发展究其本质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有四种形式:接受学习、体验学习、观察学习、反思学习。还有群体互动的层面,通过与周围环境及人员的交流互动而获得。实践性知识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无法 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和正在发生的历史,也不可能 教师独特的个人生活史和性格特质等个性化因素,需要结合教师个人生活经历与执教理念,所处的实践环境、所经历的关键、遇到的重要他人,以及个人反思和教师与他人的对话,整体提取和理解其实践性知识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因此,在学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把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作为问题的主线,希望从中既能看到教师个体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又能清晰地揭示教师个人的变化过程。教师的经验知识与理论知识是教师通过不同的途径习得的。考察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得途径可以发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取有多种方式,至关重要的是教师自身要懂得职业能力嫁接,从各种渠道嫁接自己所需要的实践性知识,以便更好地应用到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为本行业作贡献,促进实践教学良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其他因素可能会对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有很大的影响,但关键还是教师自己。执教理念是教师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在已有的知识和亲身体验基础上,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践性教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而不断思考总结而形成的哲学思想和观念认识体系。执教理念的坚持决定了其相对稳定性,但不是绝对静止不变。其次,教师需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就体现在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都给予同样的尊重,在情感上给予同样的关注。学生的水平虽有高低,在人格上却是平等的。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很容易只会注意到一个或几个优秀的学生,这可能是思维习惯和偏好使然,并且这样感觉舒适。但是,事实上,每一名学生都想获取优异的成绩,只要他们付出了努力,无论结果如何,就应该得到肯定,理应受到同样程度的重视。(1)对教师进行培训,或开展定期针对性短训,规定教师的必修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的科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师评价制度。(2)教师不仅要在新闻采访的实践中学习,还应建立自己的学习。专业扩展知识也是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主要应包括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美学和计算机等方面。(3)建立教师学习型组织,实现经验资源共享,彼此合作,互相促进,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对教师实践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研究极具现实意义。实践中,教师总不免遇到问题或疑惑,此时,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实践经验、同事间的互动与专业对话、科研人员的协助都成为其进行问题决策与判断的依据。(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交流学习,构建或参与基于网络的体育学术论坛、体育博客(Blog)和 QQ 群等,扩展教师对外交流学习的渠道,共同提高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结论和建议

新闻采访与写作和电视播音主持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专业课程,但是课程内容有交叉之处,新闻采访实训方面可以联合授课。新闻采访教师应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教学相长。笔者认为,新闻采访的教学模式应是:由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自由组合,结成 5 人左右的采访小组,分组进行自由选题和自主策划,通过采访与写作的实践性学习,全方位锻炼学生的采写技能。这是一种“在行动中反思”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实践技能,如此方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现对新闻采访教师提出两点建议:(1)积极开展案例研究,通过对话与交流明确新闻采访实践对于每个学生的意义,同时基于对现行教育的质疑以及反思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不断积累实践教学经验;(2)进行教育考查,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考查是教师跳出自己的视野和认知局限的重要举措。教育考查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能给教师启迪,以使他们把先进的理念和自己原有的实践性知识相结合,完善自己的日常教学,增长教育智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考查活动结束后还要做好教育考查的后续工作,后续工作可以通过研讨会等方式引导教师进行反思,结合教育考查对其自身的不足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记者型节目主持人的采访技巧 篇6

采访的准备

1.应做到采访目的、整体框架心中有数。任何采访都有目的,在采访开始之前,先要弄清楚这次采访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收获怎样的一个效果,然后按照这个目标组织采访,做到对采访目的和整体框架都心中有数,这是进行采访前首先要做到的;否则可能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

2.分析受访对象,把握采访心态。采访对象是采访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也是新闻事件的知情者,他们的回答和受采访时的心态直接关系到采访的质量,因此,对采访对象的分析就成了采访准备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外围了解、收集被采访对象的相关资料,做好不同情况下的提问准备,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3.理清采访思路,预期采访进程。预期采访进程,也就是采访计划的制定,包括采访的时间、地点、需要的灯光和道具,以及怎样的方式进行采访,等,这是对采访过程的整体规划。

4.设计具体问题,组织采访语言。不管采访前如何准备,最终还是要落实在采访中,即落实在采访问题上,采访成功与否关键在主持人的提问和对语言的组织,主持人准备的问题是否是采访对象想说的、采访对象想说的、对受众有没有意义、记者的问题能否让对方谈出最精彩的事和最有代表性的观点等等。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在提问时要激发采访对象谈兴的同时,也反映出主持人采访所做的工作。

采访中的技巧

1.问好第一个问题。如果主持人提的第一个问题能使得采访对象有好奇感,特别想回答,那么,后边的采访也就会顺利,反之,则会对后来的采访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说,问好第一个问题是非常关键的。比如,对一时还不能集中注意力的采访对象,主持人可以用笼统的提问开头,让采访对象在不经意的回答中慢慢进入状态。还有就是在一些比较激烈话题的采访中,也可以用一个含义广泛的问题开头,然后缩小话题,最后进入正题。

2.引导采访进程。一些采访对象面对主持人的话筒不免有些紧张,有时对主持人的提问表现得茫然,不知所措。这个时候,主持人千万不能着急,更不要误判,以为采访对象不配合、不合作,而应该力争做到:他紧张你放松、他冷淡你热情,他言者无意你听者有心,抓住机会,一举突破。营造良好的轻松的氛围,采访会顺利进行,甚至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3.适时追问。在采访中,采访对象不配合采访的状况经常发生。这时,主持人就要根据情况运用追问的技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追问并不是咄咄逼人,而是在适当的时间运用追问的技巧,应保持应有的克制,理性的追问,达到彻底了解事实真相的目的。

4.抓住细节。新闻图像的真实、生动的细节,往往是表现人物、事物和表达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依靠运用生动感人的细节,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从而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同样,细节作为新闻事实中的一个细微的片断,主持人在采访中注重细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5.有质疑意识。采访时主持人始终应以质疑为基本态度,也就是说主持人的质疑应该建立在“观众想问什么”的基础上。记者要避免主观诱导、揭人隐私、咄咄逼人等不当的采访方式。电视新闻节目需要的是采访顺利进行,而作为观众来说,他们更喜欢看到平等的、亲切的、人性化的采访,所以记者首先要善于倾听。

另外,记者型主持人的着装仪表,应该得体大方。采访农民、工人等群体,不应穿着太时尚前卫;采访官员、专家型等人物,记者装扮应该整洁干练…这些细节不仅体现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尊重,也显示着记者的敬业、专业。

记者型主持人的新闻采访技巧 篇7

关键词:记者型主持人,新闻,采访技巧

在当今社会,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不断的提高, 电视媒体不断地发展。使得电视新闻节目也将沿着这样的发展趋势而发展着, 进而新闻采访是最能体现出记者主持人的在新闻采访中的一项基本功能和特点。同时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采访中有着很重要的, 无可替代的地位。新闻采访的技巧是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一些很有效的访问手法, 是在新闻采访中直接获取信息素材、了解事实真相的重要方法。记者主持人只有了解这些方法和技巧, 采访时才会更加的顺当。为此我们就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中采访的技巧进行以下的分析。

一、记者型主持人的概念和特点

1.1、记者型主持人的概念

在我国有很多优秀电视新闻节目, 而从中有很多的著名主持人都是记者出身的, 他们在现场采访和主持时, 比一些不是记者的主持人更具备采访和编辑方面的能力, 对新闻事件的本身有更好的把握度和分析能力。而在电视新闻节目中, 集记者和主持人这样的双重身份与一身, 通过自身的采访和深入的调查了解事实真相, 并能在电视新闻中担当一般的主持人。当作为采访的执行者时, 记者型主持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的他是新闻事件中的叙述者和参与者, 带领着广大听众们进入事件发生的地点, 了解发生的事件真相等。起到了引导和讲述的作用。另一方面, 记者型主持人对事件进行深度的分析和评论, 让广大观众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事实的真相, 才会认识到事件对社会上的影响。我们把这样的主持人称之为记者型主持人。

1.2、记者型主持人的特点

通过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采访中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技巧来了解的事件的发展事态, 进而奠定了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采访中的地位。所以才有了以下的各项特点: (1) 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采访中了对新闻事件有着独到看法和见解, 进而展现得了其自身的个性特点。 (2) 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采访中应该具备对新闻事件动态的洞察、节目录制中的驾驭能力以及自身的职责素质。 (3) 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采访中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认真细致的挖掘真相的能力。 (4) 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采访中要做到把记者和主持人这样的双重身份相互结合的作用。 (5) 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采访中要做到对各类突发事件的人和物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爱护。 (6) 记者型主持人要在新闻采访中不管遇到任何突发事件和复杂的环境都不要浮躁, 一直要保持着一个冷静思维和一颗平静的心。通过以上的各项特点我们觉得作为一个电视的主持人应该具备语言叙述、筛选挖掘各个新闻信息等优势, 都是记者型主持人的重要本领。而要在这些特点和优势之下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和广大群众们服务。

二、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采访中运用的技巧

1、记者型主持人在采访前的多方面准备的技巧

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采访前应该在很多方面做准备。 (1) 在采访前应该做到把去采访的目的和采访的整体框架都了然于胸, 这样才不出现现场迷惑的现象。 (2) 采访时要准确地分析受访的人物, 把握住受访人物的心态问题。这样才会能够在同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新闻材料。 (3) 在采访时要时刻理清采访的思路, 对采访时的整个过程进行计划的制订。 (4) 在采访时要组织采访的语言, 设计采访时的所提出的各个问题。通过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 才能有效地反映出主持人在新闻采访时的各方面的技巧上的准备。

2、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采访中运用的技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信息方面的需求是越来愈大了, 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是越来越多了, 故而我们记者要在新闻采访中寻求更好的方法和巧妙的技巧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我现就新闻采访的技巧来进行阐述。

第一, 在新闻采访时要问好采访人物的第一个问题。如果主持人在对人物提出第一个问题的时候, 被采访人特别想回答, 感到特别好奇。那么我们的采访往后就会更加的顺利, 反之就会对采访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说在采访时问好第一个问题是最为关键的。

第二, 在新闻采访时要对采访人物进行引导采访。一般时候采访人物在面对主持人的话筒是难免会紧张, 有时面对主持人提出的问题不知道所措。而就在这个时候我们主持人千万的不要着急、不要误判。我们要做到采访人物紧张我们放松, 采访人物冷淡我们热情等, 就抓住这样的机会来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采访才会更加的顺利和成功。

第三, 在新闻采访中我们结合时间适时适量的进行采访。在一般的采访中, 都会遇到采访人物不配合的状况。而这时主持人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追问的技巧。而这里的追问不是在咄咄逼人, 而是在适当的时间里运用克制和理性追问技巧来了解事实的真相。

第四, 在新闻采访中我们要抓住采访过程中的各个细节。新闻中图像上的真实生动的细节, 一般都是表现在人物、事物和表达主题这些重要组成部分上, 它能灵活地运用生动感人的细节, 来增强画面上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从而升华到主题上的作用。同时, 细节作为新闻采访中主持人应该注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第五, 在新闻采访中我们要始终保持着有质疑的意识。采访时主持人应该始终保持着质疑的态度, 也就是说主持人的质疑应该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想问什么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而我们记者要尽量避免揭人隐私、咄咄逼人以及主观诱导等不正当的采访方式。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需要的是采访顺利地进行, 而作为广大的观众来说, 他们更为喜欢看到平等、亲切和人性化的采访, 故而我们记者主持人要做到倾听的思想准备。

三、结语

总之新闻采访就是一门艺术, 而作为记者型主持人的我们就应该善于从人民的视角来考虑问题, 与被采访的人物处于平等的关系, 让采访的人物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和信任。进而达到了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 往更深入的方向进行交谈。而采访的技巧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我们要在往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地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蓝鸿文.新闻采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程彦华.浅谈电视新闻采访技巧[J].新闻传播, 2010 (6) .

浅谈记者型主持人的采访技巧 篇8

一、记者型主持人的定义

记者型主持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不仅要具有采访技巧, 还要具有主持技巧。为此, 对于这种集记者与主持人的身份于一身的记者型主持人更加要对其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严格的要求。在整个新闻事件中, 记者型主持人充当新闻事件的叙述者和参与者, 他们作为事件播报的引导者, 让观众能够全面地了解新闻事件的真相, 并通过他们对新闻事件进行的深度分析和评论, 让观众能够从新闻事件的表象了解到新闻事件的最终本质, 也是对整个社会产生的不同的影响。

在我国诸多的电视新闻节目中, 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记者型主持人, 如《焦点访谈》的主持人方静、《新闻调查》的主持人杨春等, 他们以其自身专业的采访主持技巧, 深入到新闻事件现场, 为观众呈现出一期期具有极大新闻价值的新闻报道, 同时他们成功的采访方式也为电视新闻节目赢得更多的社会观众, 促进了电视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

二、记者型主持人所应具备的采访技巧

(一)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 明确采访目的, 制订采访计划

任何一档新闻采访都要有充足的前期准备, 记者型主持人不同于纸媒类主持人, 特别是现场直播类的新闻报道, 对记者的应变能力要求非常严格。所以记者型主持人在进入新闻现场进行采访前, 要有充足的准备工作, 明确采访目的, 理清采访思路, 要弄清楚采访此次新闻事件, 所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目标, 采访的事件要达到怎样的社会反响, 获得最大的新闻价值。对将要进行采访的新闻事件, 还要找到相关的新闻素材, 便于对新闻事件能够深入掌握, 制订完善的采访计划。记者型主持人的采访方式并非一人而为, 需要摄像、灯光、道具等的辅助, 在采访出发前都要进行仔细的检查。

2. 保持良好的采访心态, 设计合理的采访问题

记者型主持人具备良好的采访心态是对新闻播报质量的重要保障, 特别是对于突发类新闻事件, 如台风天气、地震现场等, 在不同的环境、场景中, 记者型主持人在镜头前都要保持好自己的职业素养, 作为受众的引导者, 客观地参与到新闻事件中, 准确把握采访对象, 合理设计采访问题, 组织好采访语言, 在镜头前呈现出最佳的采访效果。

3. 适时适量地追问

在采访的过程中, 记者型主持人要用恰当的采访方式, 有几种不正当的采访方式一定要避免, 如新闻采访中的主观诱导, 记者型主持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思维, 在对采访对象访问时, 进行提示性的引导, 达到自己想要播报的新闻效果, 反倒造成新闻失实了。记者型主持人要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 在采访中要多顾忌采访对象的心情, 要跟采访对象进行沟通, 不要在不被允许的情况下, 还要对其隐私问题进行追问, 在采访对象伤口上撒盐, 造成不良影响。记者型主持人还要充满人为关怀式的采访, 不要在追问中咄咄逼人, 激怒采访对象, 采访中要注意采访的节奏感。

4. 抓住新闻细节, 有质疑意识

记者型主持人要对新闻事件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 不放过任何一个与新闻事件有关的细节, 无论是在表达的采访人物上, 还是在表达的主题上, 都要依靠生动感人的细节处理, 从而增强新闻播报的真实感, 增强新闻效果的感染力, 促进新闻主题的升华。在整个新闻事件中, 要始终保持质疑的态度, 建立在“观众想问什么”的基础上进行采访, 从而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揭露新闻事件背后的事实真相, 捕捉到更为充分的证据, 使新闻播报更具有实用价值。

三、记者型主持人应具备的自我修养

此外, 一档好的电视新闻节目, 不仅需要记者型主持人的综合采访技巧, 也需要记者型主持人对其自身进行不断的修养。电视类新闻媒体需要的主持人风格是不尽相同的, 为了吸引受众眼球, 在记者型主持人自我修养上也要有适合不同节目类型的主持人风格, 如有专题类节目记者型主持人、娱乐搞笑类节目记者型主持人, 真人秀节目类的记者型主持人等等。

记者型主持人要主动适应变化, 与电视节目形神一体, 要准确定位节目报道所要产生的社会反响, 要能动地适应所要采访的各行各业。主持人所要保持的气质要与节目的内涵融合在一起。在日常新闻采访培训中, 要不断增强记者型主持人的实践经验和采编能力, 增强他们对新闻事件的敏感性, 这样才能准确抓住新闻事件的中心价值。

记者型主持人对新闻事件进行调查, 向观众展示事实真相, 离不开其自身的采访技巧。他们不但要拥有新闻采访的基本功能, 还要在不同的新闻事件中巧用新闻技巧, 使有效的采访手法能够提炼出最具价值的新闻报道, 便于在第一时间为观众呈现出事实的真相, 更好地完善电视新闻体系。

参考文献

[1]程彦华, 浅谈电视新闻采访技巧[J].新闻传播, 2010, (6) :12-13.

[2]杨继光, 刘鸿.论体验式采访[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 (2) :22-23.

[3]宋兴明.民生新闻采访线索的获取途径[J].今传媒;2008, (6) :19-20.

[4]陈东兴, 卢秀梅.“形”、“质”结合真正有“系”、“列”——浅谈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系列报道[J].今传媒;2011, (4) :27-28.

主持人的采访艺术 篇9

几乎在所有的新闻和娱乐节目都是以主持人“问”与“听”的形式得到的产物, 所以, 在节目中, 如何把握问的方式, 采取何种问的技巧, 怎样进行问的沟通, 如何选取听的重点, 怎样得出听的结论等对于主持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主要的重要性为以下几点:

1) 消除采访嘉宾的负面情绪:在采访中常常会出现采访嘉宾精神紧张焦虑不自然, 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抵触情绪。而良好的沟通技巧能消除采访嘉宾的负面情绪, 积极引导嘉宾顺利进入正常的采访状态, 最终实现采访的顺利进行;

2) 增加采访活动的可观看性: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能后准确的把握观众的心理, 了解观众想看和想听的, 再通过具体的采访技巧, 创造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 从众多的采访节目中脱颖而出, 最终也增加了节目的收视率;

(3) 准确传达采访嘉宾的观点:在采访中, 优秀的主持人能通过有技巧的“问”全面的挖掘采访的深度, 通过“听”找到嘉宾所述内容的真实意图和重点, 最终准确的向观众传达采访嘉宾的观点, 获得适于向大众传播的采访事实内容。

2 主持人采访中“问”的技巧

2.1 提问前的技巧

1)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在采访前, 主持人要全面了解与采访嘉宾和采访内容有关联的所有基本情况,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详细的了解被采访人的性格、重点经历和近况等, 对于采访内容, 要了解其现实的情况和历史的背景。然后确定采访的主题, 制定详细的采访方案, 采取有效的采访技巧;

2) 采访环境的营造:在采访中, 要注意主持人的举止仪表, 通过积极端正的态度和大方文雅的仪表在被采访嘉宾心中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采访外部环境要根据采访的内容进行设置, 争取让嘉宾感到受到尊重和重视, 积极营造出温暖舒适的采访环境。

2.2 提问中的技巧

1) 与嘉宾建立良好的关系:在采访活动中, 由于采访嘉宾在社会中的职业及地位等特点, 采访嘉宾常常会形成一种对于媒体和主持人的思维定式, 而这些思维定式导致了主持人和嘉宾间缺乏语言的有效交流和思维碰撞。所以, 主持人可以通过一些嘉宾所喜爱的话题拉近与嘉宾的心理距离, 最终引导嘉宾进入自己正常的采访轨道中;

2) 形成有特色的风格:在采访活动中, 有特色的语言风格才能使主持人能够在广大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中脱颖而出。在采访的语言风格上, 可以机敏睿智, 可以辛辣尖锐, 还可以生动有趣、可爱活泼等等。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 可以令广大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影响和更大的兴趣, 最终可以使节目的可看性和观众的接收度都大幅提高;

3) 全面深度的挖掘:主持人在采访的过程中切记不要单层次单角度的采访, 这样就不能实现采访结果的全方位和立体化。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就会导致的采访内容过于片面和肤浅, 严重的话甚至会出报道失实。因此, 当采访主题确立后, 要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以层层递进的方法进行深入的采访挖掘。这样就可以在主题确立后充分挖掘出更多、更真实、更独家的信息;

4) 积极运用肢体语言:在采访中, 除了语言技巧要把握好之外, 肢体语言的积极运用也能达到良好的采访效果。当采访嘉宾对于采访话题开始滔滔不绝的表达时, 主持人可以侧身尽量靠近采访者以表示认真的倾听。当嘉宾谈到的问题很严肃时, 主持人可以正襟危坐以表示对于嘉宾话题的尊重。当嘉宾谈到悲伤痛苦的事情时, 主持人可以轻拍嘉宾手臂以表示安慰。总之, 适当并积极的运用肢体语言能够有效的帮助嘉宾打开话题, 增加与嘉宾的亲切感;

5) 时时引导嘉宾进入环境:在采访中, 常常会出现所谈话题偏离了采访主题的情况, 所以, 主持人在采访时要积极的对嘉宾的话题进行引导, 对于情绪消极的嘉宾要积极进行解释并提高其采访兴趣。对于不太善于交流的嘉宾, 要调整好语速, 顺利跟上其思考和谈话的速度。对于所述内容偏题的嘉宾要冷静引导, 不能出现焦躁不安甚至冷语打击的情况。最终帮助各类嘉宾顺利的进入正常的采访轨道上来;

6) 准确把握采访表情:主持人要通过对于采访内容的理解, 准确确立采访的感情基调, 并且时时根据嘉宾的谈话内容调整表情, 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眼神的交流, 通过眼神中的兴奋表达出感兴趣, 通过眼神中的愉快表达出开心, 通过眼神中的肃穆表达出尊重等等。

3 主持人采访中“听”的技巧

1) 把握嘉宾正确的表达内容:在实际的在采访中, 常常会出现嘉宾由于紧张而出现语序混乱和表达不清晰, 由于嘉宾不配合而出现的胡言乱语和敷衍等情况。此时主持人就要能“听”出嘉宾语言组织上的错误和语言表达上的偏差, 正确的把握嘉宾的真实表达内容和意图, 并及时的向观众进行解释和补充说明, 并及时采取对策, 帮助嘉宾回归到正常的采访轨道上来;

2) 提取出嘉宾表达内容的重点:有的嘉宾由于过于善于言谈, 在采访中常常会滔滔不绝的表达自己的各种观点, 其中不免就会出现偏离主题的内容和不合理的言语, 此时, 就要求我们主持人能过从嘉宾的大篇幅言论中发掘出其中的重点内容和重要观点, 并及时的帮助嘉宾进行补充说明, 防止嘉宾的言论出格。

3) 重点把握“听”的节奏:主持人在采访中, 一定要注意以嘉宾为中心。主持人需要做的就是摆出问题, 然后听取嘉宾观点, 最后进行补充说明。但采访的时间却是有限的, 这就要我们主持人能掌握“听”的节奏, 当嘉宾的观点表达完毕后及时进入下一话题, 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采访信息。

4 结论

综上所述, 优秀的主持人采访对于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舆论导向, 促进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在采访中如何把握“问”和“听”的技巧, 对于我们广大的广播电视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鹏.记者采访艺术三谈[J].中国地市报人, 2009, 9.

[2]李晓历.采访对象是记者之师[J].新闻传播, 2009.

概述主持人现场采访的把控能力 篇10

提问, 看似简单, 实则不然。著名记者柯天在《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中写到"采访是一种应世最高的艺术, 也是新闻学最微妙而又最困难的技术。说起来并没有也一定的格式, 只能说, 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提问, 是现场采访中的重要环节, 现在的观众有时偏爱某一档电视节目, 其实有时并不是关注节目的内容本身, 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是节目主持人的提问艺术。那么我们在进行现场采访中提问应该注意下面几个环节:

1、提问要做到精心准备

在瘦肉精事件中, 记者都做了充分而精心的准备, 尤其是对事件的背景和事情发生的后果都做了充足的分析, 因此在采访时做到了有备无患。还有就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采访, 记者需要快速的到达现场, 了解事故发生的背景, 如果时间仓促的话, 可以根据已知的背景资料, 拟写一个简单的提纲, 提炼出自己想要的问题, 必要时可以加入自己的参考意见, 但必须要客观公正。由这我们可以看出记者的访前准备必不可少, 因此, 访前准备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

2、提问要简单清晰

在采访的时候, 记者必定会对被采访者提出问题, 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在采访的时候一定要对那些敏感的话题, 讲究原则注意自己的言辞举动。务必要做到记者所肩负的责任。第一, 在采访时口气要和蔼, 态度端正, 以便消除被采访者的心理负担和紧张, 使谈话处于一种轻松的氛围。第二, 提出的问题要恰到好处, 不能使对方心生反感, 但与此同时要把握住问题的关键, 在涉及到概念的时候一定要清晰, 要有说服力。第三, 提出的问题本身要通俗易懂, 使被采访者能够轻易理解题目本身的内容, 在面对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采访时要注意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不能毫无顾忌的随意发问。第四, 提问时涉及到的时间、地点、数字等方面内容时一定要详实准确, 不准确的应当及时对数据进行核实。保证问题本身的质量。

3、在提问中适时引导, 确定采访主方向

记者的采访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还原事实的真相, 并将真相告知对事件关心的人们。因此, 在采访中记者要时刻注意被采访者对问题做出的回答, 如果回答的结果偏离了问题的主题, 就应当及时提醒被采访者要回答问题的关键, 不能偏离题目的内容。

4、提问要具体

记者对提出的问题要负责, 因此, 这就要就记者要将笼统、模糊、抽象的一些事项, 经过自己的加工使问题简单, 容易使回答者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 所以记者本身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提问技巧。

二、倾听在现场采访中的重要性

倾听是一种美德, 也是一种技巧, “鲁豫有约"之所有很高的人气, 这是因为主持人陈鲁豫在主持节目的时候很注意倾听, 大家会发现陈鲁豫常常是很认真的倾听被采访者的讲述, 给人一种很安静的感觉, 就是通过这种静静的倾听, 她会发现被采访者所述说的事情中大量有用的信息, 她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整理, 很快就会再后面的问题中对此提出新的问题。她的倾听使嘉宾感到被尊重、被理解, 从而使嘉宾畅所欲言, 使得受众为其肺腑之言所打动。如果陈鲁豫没有很投入的倾听被采访者的讲述, 那么她的节目也就不会获得成功。

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 与之相关的广播电视事业也在不断的快速发展, 致使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优秀节目主持人, 这些主持人被人们中之所以喜爱, 并不是因为多么的英俊潇洒、美丽漂亮, 而是因为他们所作的节目都非常有深度, 都被在节目中主持人所表现出来的主持技巧所折服。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当年的实话实说中的崔永元。由此可见, 倾听是多么的重要, 特别是主持人能够将从被采访者的讲述中分析出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所以, 记者在采访时也经常使用, 这样做往往容易使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也更容易得到更多的有价值信息。

在现场采访中的在倾听方面有四个要点:

1、真诚倾听

只有真诚的倾听的主持人, 才能够被观众所认可。尤其是在谈话类的节目中, 往往那些真诚倾听的主持人更能把握谈话节目的精髓, 通过与观众的互动, 很容易就会感染在场的观众。

2、用心倾听

凡是成功的主持人都能够做到用心倾听, 因为, 这些主持人在做节目的会关注到每一个细节, 如果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倾听, 往往就会忽略掉其中的细节, 对在后面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也会大大折扣。所以, 用心倾听应该是主持人必须做到的。

3、有目的地倾听

显而易见, 主持人带着目的去倾听, 可以掌控整个的谈话主题, 保证所作的节目始终围绕中心话题展开, 同时还要记住观众想听什么, 通关话题的展开, 知道观众的意愿。

4、边倾听边思考

主持人在倾听的同时也要对自己所得到的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思考, , 在思考中倾听可以增强主持人的主持能力, 只有这样的主持人才可以把握节目的关键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曹可凡、王群:《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

[2]陆锡初, 等.节目主持艺术通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8年。

[3]闻闸:《播音主持训练280法》,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年。

[4]林可行:《主持人社交技巧》, 改革出版社, 1999.205。

[5]窦文涛:《真情面对-明星三人行》, 现代出版社, 2000年。

[6]杨澜:《为何执着-杨澜工作室》, 现代出版社, 2000年。

[7]时间乔艳琳:《 (实话实说) 的实话》,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9年。

[8]代树兰:《电视访谈话语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

[9]中国播音主持网www.byzc.com/

[10]谈晓明:《主持人现场提问的语言艺术》, 《湖北社会科学》, 2010, 7

[11]编导网http://www.ibiandao.com

主持人的采访艺术 篇11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提问;提问原则;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 G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64-2

0 引言

电视新闻的呈现是在大量新闻素材的基础上总结、分析而来,而采访活动就是电视新闻素材获取的过程,采访活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的最终呈现效果。电视新闻的记者通过各种提问技巧,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记者主体的个人素质直接关系到采访活动的成败。因此,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更多的提问技巧,从而有效提高采访工作的有效性,为电视新闻增加亮点。

1 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应该遵循的原则

电视新闻报道受新闻记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对记者的专业素养以及临场应变能力要求较高。采访是电视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之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记者的采访能力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采访活动本身也是一场交流、沟通活动,记者与被采访者在交谈的过程中,获取到有用的新闻信息,但是要明确记者在这一交流活动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引导受访者说出更多的有效信息是其根本目的。这也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的工作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使采访工作更加的有效、规范。

1.1 遵循计划性原则

采访活动在正式开始之前,记者应该做好这次采访工作的准备工作,以保证采访工作的有效性。首先,新闻记者要全面了解受访者以及采访的缘由,并且做好采访提纲,明确采访目的。换而言之,采访记者必须明确自己的采访目标,并且制定有效的提问策略,从而获取新闻事件所需要的有效信息。一般采访工作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只有在采访之前就做好采访规划,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完成采访任务。

1.2 遵循研究性原则

电视新闻的采访工作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被访问者是独立的个体,有自身的思维意识,记者要想获得有用、真实的新闻信息,必须仔细研究受访者,例如研究受访者在某一新闻事件中担任的角色以及他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性等,综合、科学地评价受访者,这将对采访活动的顺利开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1.3 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则

电视新闻采访的活动中记者和受访者是平等且相互独立的,而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是基于两者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相互尊重是采访活动开展的基础原则,记者也只有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提出规范、合乎情理的问题,使受访者主动坦露更多的新闻信息,提高采访工作的有效性。无论受访个体是什么身份、处于怎样的新闻事件中,记者在开展采访活动时一定要保证自身的客观性,避免提出的问题引起受访者反感。

1.4 遵循倾听原则

电视新闻采访活动中受访者是新闻信息的来源,也是采访活动的主体,记者在这项活动中只是出于引导者、倾听者以及记录者的位置。因此采访记者必须具备倾听的素质,给受访者留有充足的时间讲述新闻事件,不要喧宾夺主,这也是对受访者起码的尊重。并且记者的倾听也会更好地激发受访者的倾诉欲望,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采访活动。

2 电视新闻采访记者提问类型

在电视新闻采访活动中,提问是记者获取有效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而提问方式也直接关系到采访活动的成效。下文将对电视新闻采访记者的提问类型进行简单地分析。

2.1 封闭式提问类型

封闭式提问中,记者占据主导角色,而受访者只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即可。这种提问方式下,受访者基本上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即可,适用于采访时间短、受访对象过于内向或者比较敏感的情况下。例如,在采访新闻事件的目击群众时,对其是否目睹的全过程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可快速了解受访者在这一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对新闻事件的态度,使采访活动清晰明了。

2.2 开放式提问类型

开放式提问类型,主要以受访者为主,使受访者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适用于比较活泼的受访者或者比较活跃的新闻事件中。开放式提问有利于拉近受访者和记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深一层地挖掘新闻信息,增加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也将耗费更多的采访时间。在电视采访中这种采访方式最常见的问句就是“您对这件事有什么样的看法?”“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等,都是典型的开放式提问。

2.3 引导式提问类型

引导式提问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技巧性,主要是指记者通过铺垫设计等提问方式,获得受访者本不愿意透露的信息,从而增加采访活动的看点或者获得更加有效的新闻信息。受访者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处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采访活动中,不愿意过多地透漏某些新闻信息,尤其在直播的时候很容易冷场,这时候就需要记者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采用有效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主观态度表现出来,从而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3 电视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提问技巧分析

电视新闻采访活动本质上就是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提问技巧的应用可以更快地达成交流的目的,获得有效的新闻信息。因此,电视新闻记者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应用提问技能,将应用技巧更好地应用于采访活动中。

3.1 提高提问的逻辑性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电视采访也不例外,新闻记者的提问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比如,由事件的表象逐步深入其本质,一步步引导观众的思维走向,从多个角度切入问题、追求速度却忽视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会使受访者思维混乱,不知所云,从而阻碍采访的正常进行。

在电视新闻的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的提问应该围绕一个主题、一个角度,对被采访对象进行具体而细致的提问,但也要有重点,做到详略有致,避免重复提问,为采访节约时间成本;在采访时,新闻记者不要单纯只追求被采访者“是”或“否”的回答,而要在引导和追问中尽量获取有价值的细节和亮点。

3.2 合理应用提问方式

在上文中已经对电视新闻记者较为常用的提问类型进行分类,大体上可以简单地分为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以及引导式提问三类。这种三种提问方式的使用环境也各不相同,例如,封闭式提问可以快速获得受访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态度,访问活动快速、明了,但是这种访问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开发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截然相反,它给予受访者者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其更好地表达。在具体的采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境,不要一直使用某一种提问方式,要综合应用各种提问技巧,相互补充,从而达到最好的采访效果。并且记者还要根据受访者的文化水平、思维方式,及时地调整表达方式,促进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善于抓住疑点

新闻采访工作本身就是一个获取或者深入挖掘新闻信息的过程,而新闻事件中的疑点更是深入挖掘新闻信息的关键。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新闻事件中的疑点,为进一步挖掘新闻信息创造机会,从而获得更多的新闻价值,这也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记者在抓住疑点疑问的过程中,切忌咄咄逼人,更应该就事论事,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提出问题、表述问题,从而避免受访者反感,以便采访工作顺利进行。

3.4 提高问题的具体性

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提问的问题要具体,让采访者有话可说,不能向被采访者询问一些空洞的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过大,被采访者难以回答,容易造成尴尬的气氛,不利于采访的继续进行;或者有些被采访者回答的是空话、套话,那就失去了采访工作的意义,难以挖掘有效的新闻价值。新闻的采访者要注意发问的时机,勾起被采访者的回答兴趣,引导采访者回答出具体、实际的内容。只有设置具体化的问题,采访者才能作出具体的回答,新闻记者才能据此总结归纳出有效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采访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技巧性,电视新闻记者要正确认识提问技巧的重要性,在提高自身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采访实践不断总结、分析谈话技巧,从而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获得更加真实、丰富的新闻信息,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参 考 文 献

主持人的采访艺术 篇12

(一) 记者型主持人的概念

简单地讲, 记者型主持人既能通过采访和调查了解事实真相, 又能担当出境、主持、评论角色。作为采访的执行者, 是新闻事件的叙述者, 带领大众进入新闻事件, 了解事实真相;同时, 作为新闻的评论者又能对事件进行深度的分析与解读, 形成一个更加丰富翔实的节目框架, 让观众对事件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

(二) 记者型主持人的特点

记者型主持人同时参与新闻采访、现场出境、现场掌控、事件评论、节目制作的整个流程, 扮演了记者和主持人的双重角色。 (1) 由于其双重身份的结合, 给予观众更加真实的参与感、更强的说服力。 (2) 对新闻事件动态的洞察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挖掘真相的能力、节目制作的驾驭能力以及自身的职业期待素质。 (3) 在追求客观、守护真实、秉承公正的基础上, 具备对不同新闻事件中不同的采访对象给予恰当的人文关怀和爱护的职业素养。

(三) 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电视发展至今, 再用分工来划分记者与主持人已是片面肤浅的。概括来讲, 它首先要求记者型主持人要有能力去发现新闻, 准确地判断什么信息值得放大, 什么信息应该放弃。其次, 采访中, 要有能力去驾驭现场, 保持客观的立场, 剥离事件真相, 兼具基本的人文关怀, 形成特色的节目风格。不仅如此, 还要有将出境、对事件的了解调查、深度的评论串联起来的能力, 呈现最完美的报道节目。

所以, 作为记者型主持人, 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采访中保持客观, 如何挖掘事实真相以及采访能力和主持能力如何协调配合, 均匀有度。只有真正认识自己的角色扮演, 才可能明了他人, 洞察事件, 满足受众需要。

二、以柴静为例, 看记者型主持人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的采访特点

(一) 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柴静采访过很多弱势的采访对象, 面对他们, 柴静往往会静静地倾听, 温柔地与采访对象交流, 这是她的采访中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的具体体现。比如在《双城的忧伤》中, 柴静面对的是一群试图服毒自杀未遂的孩子们。对这些孩子, 柴静身体前倾, 轻声提问, 最终了解到导致这些孩子们相约自杀的原因, 在揭示孩子们相约自杀背后的隐情外, 传递得更多的是“生死”“理解”、“自尊”等含有哲学意味的主题。

(二) 在细节的把握中倾听对方的声音

细节, 小中见大, 一个真实的、动人的细节有万钧之力。在《双城的忧伤》中, 柴静通过“看”、“背靠背”、“笑”这样的细节, 在不断地追问下, 使人们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灵魂, 看到了双城自杀孩子们痛苦的背后。采访实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相互往来的艺术,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多种适宜的技巧、方法, 调动一切智慧让对方敞开心扉。只有真诚耐心地倾听, 才能够更关注对面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而不是拘泥于采访前准备的既定框架, 也才会感受到谈话带来的创作感, 才能使节目框架更加真实丰满。

(三) 对采访对象心理变化的恰当把控

新闻采访是与人打交道的活动, 记者在采访中会遇到不同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记者要在有限的采访时间里将自己的心理活动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融为一体, 也不能强制采访对象接受采访。采访中, 我们常常会遇到采访对象拒绝采访的情况, 记者要通过巧妙的说服将采访对象的心理调动起来, 使之内心斗争, 变对抗为合作。

(四) 真情实感的释放和合理控制

很多人认为, 记者对新闻的报道原则是客观中立的, 就不应该加以个人的情感, 相反, 情感的释放是必要的。新闻不是无情物, 它带着一种人文情怀, 将记者自身的感动传递给观众, 让受众在不知不觉中对新闻事件和人物本身具有积极的情感。在《双城的忧伤》中, 柴静主动蹲下身去为小男孩擦眼泪, 因为那时那地, 她感受到了小男孩的痛楚和委屈, 作为一个记者所做出擦眼泪的举动, 不违常理, 也不会损害新闻事件的客观性, 相反, 给人以更多的温暖, 传递出的是社会正能量。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央视推出电视访谈类节目《东方时空》开始, 中国记者型主持人走上了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屏。他们突出的采访能力、驾驭现场的个性特点、对事态发展的全面深层次把握, 无一不让亿万观众拍手称快, 水均益、白岩松、柴静等众多记者型主持人更是受到观众的普遍喜爱。本文将从记者型主持人的特点、角色定位去探讨其充满人文关怀的独特采访特点。

关键词:记者型主持人,人文关怀,角色定位,采访特点

参考文献

[1]蓝鸿文.新闻采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程彦华.浅谈电视新闻采访技巧[J].新闻传播, 2010 (6) .

[3]江虹.新闻采访技巧探讨[J].社会纵横, 2007 (7) .

[4]孙玉胜.十年[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上一篇: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下一篇:初中数学的教法与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