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教法与学法

2024-10-14

初中数学的教法与学法(共11篇)

初中数学的教法与学法 篇1

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要求比较高,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还不够完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会大大影响学生对初中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提出, 现代初中数学教育的教法和学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 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 因此, 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和引导者, 不仅要采用科学有趣的课堂教学方法教授学生数学知识, 还要通过适用的教法让学生学会采取相应的学法, 从而更好地完成初中数学的学习。对于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 他们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接受能力快,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把握好这一点, 努力创新数学教学的方法, 活跃数学课堂教学的气氛,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从而树立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一、初中数学教法的创新

科学有趣的数学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交流, 从而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数学教育, 因此, 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对此, 通过在数学实践教学中的经验总结, 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多媒体与课堂相结合, 实现电教教学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领域, 电子化教学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推崇。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不同,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性。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以板书为主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 使得数学课堂具有极大的趣味性。多媒体这种电子教学的应用,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新奇, 因此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直观形象的事物展现出来, 便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学生有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自然能主动学好数学课程。所以, 多媒体与数学教学课堂相结合, 实现电教教学, 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使数学与生活结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 还应该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 在几何知识的学习中, 对于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几何模型。在几何模型制造的过程中,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几何模型的印象, 有利于课上数学知识的讲解和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此外,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指出数学知识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对以后数学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

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交流与教育的基础。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注重题海战术, 关心数学知识的讲解, 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学方法的一种, 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 学生才能将对老师的兴趣转化到课程的学习中来。教师通过沟通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树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数学学法的改革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会教”, 还要帮助学生“会学”。因此, 教师要在教法创新中对学法进行改革, 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1. 自主学习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比如, 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课上鼓励学生上台进行知识讲解等, 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习惯, 进行自主学习。

2. 回想学习法

回想学习法就是让学生在每节课结束以后, 把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回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 找出重点知识点, 并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找到对应的题目进行解答。这种回想学习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印象, 增强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3. 螺旋上升学习法

所谓的螺旋上升学习法, 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循序渐进。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一步到位的,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讲求由易到难, 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 初中数学是初中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从而取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江正明.关于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思考[J].教育界-2012.

[2].刘超.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3].张文贵.初中数学教学的“教法”与“学法”[J].试题与研究 (新课程论坛) -2010.

初中数学的教法与学法 篇2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重视教法,也要注意学生学法指导,而教师的教只有通过调动学生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也就是要使学生学好物理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21世纪的新教学模式有所变换,在全面实施二期课改的同时,真正体现“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的理念,使教学双边活动生动活泼起来,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教学方法更科学化、人性化,使我们的学生乐于学,勤于学,在乐中求学,在学中求乐。近年来,尤其是实施二期课改以来,我就初中物理教学的教法和指导学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

一、采用形式多样的基本概念“六问”法

初中物理是以概念教学为主,如何搞好概念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而枯燥乏味的概念教学,方法不是很多,其中基本概念“六问”法值得一试。所谓基本概念“六问”法,就是对基本概念的编排意图、方法、思路捉摸透彻,即在教学中搞清以下六个问题:(1)物理学中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2)是怎样引入这个概念的?(3)它的定义是什么?(4)单位是什么?(5)物理意义是什么?(6)这个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这六个问题搞清楚了,一般说来,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也达到了比较清楚的程度。下面就“匀速直线运动与速度”一节为例来谈谈我的做法:

1、我们在讲物体运动时,要比较哪个运动得快,哪个运动得慢,我们又是怎样来表示的?怎样来比较的呢?

2、一个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长短,能否确定它的运动快慢?如果只看物体运动所用时间的长短,能否判定它的运动快慢?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两个因素,即路程和时间,以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大小来作比较,或以通过相等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来作比较,由此来引入概念。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用公式表示即v=s/t,由此可以看出,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的单位来定的,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则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

5、速度是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如某物体的速度为“10米/秒”,表示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1秒内所通过的路程为10米。

6、这个新引进的物理量“速度”可以用哪些物理量来量度呢?它的大小由什么来决定呢?这个比值仅用来量度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而不是决定速度大小的原因。

事实证明,通过该教法的实施,所任教班级中的学生对速度的概念理解透彻,解题得心应手,方法多,正确率又高,而且同学们也很喜欢这样的教法,层次分明,主题明确,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学习成绩当然有了保证。

然而在具体实施该教法的过程中,老师的诱导和启发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为学生铺设符合知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和合理的思维坡度。以求指导在点子上,使每一个演示、每一个设问、每一个实验都成为学生寻根究源、主动求知的媒介物,使新知识的获得成为学生思维的必然结果。作为老师切不可把现成的答案或思路和盘托出、强行灌输,而应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自求而得之”。所以,在实施“六问”法时一定要熟悉学生的思维特征,遵循思维规律,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因势利导,及时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我们的教学过程应面向大多数学生,使教学的进度、深度和广度在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接受。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复习:一般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复习觉得最困难,常常因概念多,公式多,单位多而不知所措。针对这一现状,老师要具体指导:首先把初中物理学大致划分为光学、力学、声学、热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六大块,将题型按填空、选择、作图、实验、计算、简答六类来复习;然后将每一知识块的章节标题、主要内容、公式、定律串成一条主线,并罗列成表格;并把各部分的重点知识详细展开出来,配上例题示范,再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题性讲座,并采用个别辅导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们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后将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计算、综合应用,结合六类题型充实到位,构成一幅物理知识框架图。为使学生有条理、分重点地理解消化,老师还应结合教材和考纲要求将知识具体化,生动有趣地讲授,注重实验的演示,并创设良好的情景,插入一些艺术性、趣味性、幽默感的语言,使知识框架宛如一部“物理电影片”,学生很容易将其中的每一个“情节”重现出来,从而知识也就牢固地掌握了。此外,在听课感受“情节”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融入“情节”中,参与活动,使知识更牢固地为学生所掌握。我把这一方法定名为“电影”重现法。

在复习阶段,巩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切不可搞题海战术,而应精选习题,并做到讲深、讲透,要求学生做到深刻理解知识后,再做习题,切不可仿抄例题。要搞一些记忆复习,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同时还要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使广大学生把知识梳理通畅,灵活运用,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解题:在解题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是:(1)一题多解。物理学中,有些习题有多种解法。教师要启发学生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真正理解各已知条件的意图,善于挖掘隐含条件和排除多余条件,做到解题灵活多变。(2)一题多变。教师在做例题或示范解题时,要把题目讲活,可以把题中的已知条件改为求,而把求改为已知条件;或是将物理条件改换;还可以是题型变换,这样把旧题变为“新题”,方能给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引起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解题思路。

三、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教给学生是教师在考虑教法和学法时必须注意的。

1、由个别到一般。初中物理中这一方法的应用较为普遍。

2、抓矛盾主要方面。有些是问题的核心而有些是可以略去不计的,如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知识解授时,我们要抓住的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而不考虑玻璃泡本身的热胀冷缩。

3、“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初中物理中的任何一个现象都有它的二重性,既对立又统一,有对人们有益的一面,也有对人们不利的一面。如摩擦这一现象,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但若没有摩擦,世界又将不成其现在的世界。

4、类比法。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原来不易理解的物理现象或规律变得容易掌握,如学习电压概念时,用学生熟悉的水压作比较,来成功地引入电压;又如在学习电荷间相互作用和磁极间相互作用时,采用类比法也可以形象地把知识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

5、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如列方程组、列表、画图象、控制变量法等。这些方法能准确、简洁、明了和直观地表示物理的变化规律,也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我设计了几个例题:例1:一轻质均匀直杆长1.2米,左端挂20牛的重物,右端挂40牛的重物,要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支点应距左端多少米处?例2: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用列表格和画图象会很明了,又有利于学生记忆。例3: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用得很多,如在“欧姆定律”一节学习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即当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成反比,最后归纳得出欧姆定律I=U/R。(解题过程略)

以上介绍了初中物理教与学的一些方法,那么怎样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将老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的体会是这样的:

1、强化。对上述介绍的教学方法要进行反复强化。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学会了这些方法的重要性,直至使我们的学生主动来向老师征求科学的学习方法。

2、同化。在教学实际过程中,老师应反复回顾运用过的各种方法,及时地让学生回忆什么时候用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这种方法牢固地掌握,为自己的学习所实用,既起到复习作用,又达到概念的同化,使新知识很快地被理解、消化。

3、深化。对介绍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复应用,不断深化,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学习更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觉得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此不再惧怕物理,而是酷爱物理学,对学习物理充满激情,去感悟物理学的真谛。只有这样,我们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既教会了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又教会了学生自我寻找答案、自我学习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理念。

4、感化。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倡师生感情交流,发扬教学民主,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老师要允许而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说出不同的见解,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并要注意老师向学生学习,使“三人行,必有吾师”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只有这样,学生就会心情舒畅,认真钻研老师的提问,积极开动脑筋,整个教学进程也就会在紧张、愉快、生动、活泼、亲近的气氛下进行,学生在自愿、愉快、主动的心态下求知,师生间的感情才能达到和谐,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共鸣,我们的教学就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回顾近几年来的教学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科学方法是获取成功的最好途径,尤其是在二期课改期间,我坚持采用以上的学习方法,同我的爱生们一起学习、一起研讨、一起生活,几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认为物理老师上课新颖别致,讲授清晰,生动有趣,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些年来,有效利用每一堂课,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每位学生懂得怎样学好物理,所教班级中不及格人数越来越少,平均分、优秀率越来越高,在历届中考中平均分均名列区前茅。

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探讨 篇3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教育方法 学习方法

数学是一门基础方面的自然科学,虽然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初中数学无非是些方程式,只需要套套公式求个解,这些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这些问题摆在初中生面前时,对于逻辑思维尚在成型阶段、而且在家里都是小皇帝似的学生们,这些题目相对来讲还是需要耐心地培养学生们的思维和习惯。新课改后,教材上的难度降低了许多,而且也更注重在学生学习时的兴趣和开放思维的培养,但是这些教材对于以后面临中考的学生们并不足够,教师们也因为惯性思维于传统教学的重难点、多做题,觉得这些教材上的东西学生看看就足够了,课改了,心态却没有改变。下文从新课改后的现状出发,联系初中学生数学能力,从实际出发,提出我对现在初中教学教法与学法的建议。

一、课改后初中数学教育现状

当前,仍然有些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却对于新课程的标准认识不够深入,而且依旧重视对学生做题能力的训练,忽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比方说,以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式数学题为例,教师对学生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从无到有解答出它的结果,但是很多教师因为缺乏耐心,以自己的思维揣测学生思维,认为这些很小的很细微的地方一看就懂,就直接把解题过程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思考,不懂的要学生自己问,可是作为初中生,他们年纪尚小,从小到大的学习早就让他们有些人产生了能不学就不学的厌学心理,这时更加考验的是教师换位思考的能力,从学生本身能力出发,参考他们的心里活动,细致的引导学生。

此外,有的学生本身对数学就没有太大兴趣,更是因为从小学开始数学基础就很差,更没有教师的帮助与鼓励,由此,升入初中,甚至产生放弃数学的念想,所以初中教育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每个教师都不应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学生没有好坏之分,每个学生都是需要教师去帮助去浇灌的对象,这时,教师更应该肩负起祖国园丁的任务,多多关照成绩不好的学生,下工夫下时间辅导学生学习数学。

二、对于初中数学的教育方法认识

(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初中是一个人性格和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数学学习方面应该做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理解并形成学习的过程,学生不能直视掌握几个数学公式、几套做题规律,还要学会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积极性,而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学习数学,巩固数学,进行自我检查、校正、评价。自然而然的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摇头背书似的醍醐灌浆,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发挥自身智力提供并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需要

教师,不是好为人师,在我们的教师教育学生时,应该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要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为学生的智力和认识的发展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或帮助,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的习惯。

三、对于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认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尽其所能的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正是因为学生作为主体的重要性和其中包含这的主动性,教师更要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帮助学生找到关于数学的学习方法。

(一)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内容

第一,教师要形成良好的利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指导,其中包含有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诸多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对学生起到辅助指导的作用;第二,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方法上指导,如要求学生自定学习计划的能力、强调学生对课程的预习的重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第三,指导学生看书读书学书的方法;第四,学生不能只是听课,还要从中学会对数学知识的表达,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做笔记、绘图表以及心得体会的方法;第五,面对数学公式这样的需要记忆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编成歌谣,背诵起来朗朗上口。

此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试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表达能力以及学生信心的培养,这些都是关乎着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原则

学习原则的要求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学习任务以及学习经验总结形成的,这些原则起着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指导改进,提高其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作用。

1.自主学习法

作为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教师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教师可以拿出一定的课时鼓励学生上台做知识讲解;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面对数学题时主动动脑思考而不是第一时间寻找答案。

2.螺旋上升式学习法

顾名思义,“螺旋”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扎实稳当的学习。初中生心智尚不成熟,而且经常受到社会环境中的天才之说,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天才,所以说教师更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偶尔还要出些难题给学生们,打击他们的不断膨胀的骄傲,进而达到量的积累,以期质变。

3.系统化的学习方法

作为学生每天都要上一整天的课,每天都在接受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就像绳子一样,要有规律的结合才能达到学习目的的最大化,可是面对各学科间的教材联系并不强烈,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杂糅进各学科间的联系,把知识搓成麻绳。在教和学中体现为,把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系统化有机联合,加强各学科间基础知识的联系,统筹整体知识,完成由小系统到大整体的进化。

4.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实践出真知,初中学生整天埋头在题海、教材中,年纪轻轻就已经暮气沉沉,但是作为孩子的玩性还是存在的,教师应该把握学生这点,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实例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的牢固。比如,现在的学生喜欢快餐,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数字后的名字就可以拿汉堡、冰激凌、薯条来代替,事物在人的脑海中会产生印象,作为本能需要的食物要比间接需要的知识更容易被接纳。

参考文献:

[1]明经海. 关于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探讨[J]. 学周刊,2013,(05):74-75.

[2]程永林. 启发诱导 创设情境——优化中学数学教學教法与学法的探讨[J]. 新课程(中旬),2013,(11):33.

[3]顾峻梅.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法与学法的互促优化[J]. 数学教学通讯,2012年.

[4]谢文孝. 中学数学教学策略[M]. 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年.

关于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探讨 篇4

一、初中数学教法的创新

科学有趣的数学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交流, 从而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数学教育, 因此, 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对此, 笔者通过在数学实践教学中的经验总结, 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多媒体与课堂相结合, 实现电教教学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领域, 电子化教学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推崇。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不同,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性。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以板书为主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 使得数学课堂具有极大的趣味性。多媒体这种电子教学的应用,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新奇, 因此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直观形象的事物展现出来, 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学生有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自然能主动学好数学课程。所以, 多媒体与数学教学课堂相结合, 实现电教教学, 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数学与生活结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 还应该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 在几何知识的学习中, 对于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几何模型。在几何模型制造的过程中,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几何模型的印象, 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外,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指出数学知识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继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这对以后数学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

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交流与教育的基础。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注重题海战术, 关心数学知识的讲解, 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学方法的一种, 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 学生才能将对老师的兴趣转化到课程的学习中来。教师通过沟通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数学学法的改革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会教”, 还要帮助学生“会学”。因此, 教师要在教法创新中对学法进行改革, 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1. 自主学习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比如, 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课上鼓励学生上台进行知识讲解等, 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习惯, 进行自主学习。

2. 回想学习法

回想学习法就是让学生在每节课结束以后, 把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回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 找出重点知识点, 并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找到对应的题目进行解答。这种回想学习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印象, 增强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3. 螺旋上升学习法

所谓的螺旋上升学习法, 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循序渐进。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一步到位的,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讲求由易到难, 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 更是一门艺术。面对全班几十名同学, 数学教师更像一名指挥家, 掌控着全局的开篇和结尾, 所以只有我们掌握了合适的教学方式, 科学地授课, 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初中数学是初中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并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从而取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江正明.关于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思考[J].教育界, 2012.

[2].刘超.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初中数学的教法与学法 篇5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法;学法

初中数学的学习主要强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但从初中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来看,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对教法的选择以及对学生学法的引导,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初中数学教学应具备整体性、动态性和多向性的特点,这是传统教学忽略的地方,也是其薄弱环节。因此,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把握好初中数学的课程标准,优化初中数学的教法与学法,是当前课程改革环境下的大势所趋。

一、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我国的教学现状面临着诸多问题,以初中数学这一科目来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还延续着原来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对于新的课程标准的把握还不够准确,仍是以“灌输式、复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题海战术”的训练方法进行学习成果的检验。可以说,这样照本宣科的教法,不仅使得课堂气氛沉闷,还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相对应的,很多初中学生,他们不仅是学习方法不得当,而且自身的学习态度极度的不端正。先天条件有限,后天努力还不足,使得学习效果事倍功半。所以,要向切实提高教学成绩,必须从教师必须从自身和学生两方面着手,在初中数学的教法和学法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二、优化初中数学的教法

课标指出:“初中数学教学旨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而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所有处于教育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面临的任务与挑战。所以,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教法迫在眉睫。下面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师生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由此可见,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重在让学生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性、组织性。与此同时,为了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在把握新课标的基础上,将原来的“复制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替换为“互动式”“反馈式”的教学模式,将原来的教师主体,替换为学生主体,着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关键。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以往的教学理念,着重强调数学知识的获得,因而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获取知识,这样“灌输式”的教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而且缺少了数学思维上的进一步培养。但是,众所周知的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必须改善教学方法,适当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思考,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不断完善,这对于提高课堂趣味性、动态性、多向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帮助。初中数学尤其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初步培养,因此,初中的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适当地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以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優化初中数学的学法

1.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都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而态度决定成绩。在一线工作的数学教师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各个班级的学生,智商差异并不大,但是不同的学习态度得到的成绩却是相差甚远。可以说,有机会进入正常的初中学习的学生,在智商上差异都是很小的。所以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大多数的原因源于学生后天的学习态度。所以,学生必须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不论自身的数学基础如何,都要通过努力使自身的数学成绩再上一个台阶。

2.提高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取的好成绩的必备能力,也是新课标推崇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的能力。但是正所谓自学能力,主体当然是学生自身。所以教师的帮助只能算是辅助,学生还是应该从自身做起,尝试着培养自学能力。并通过不断地练习及教师的帮助,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自然且熟练的运用自学能力,帮助自己在课堂外进行学习,其中包括预习、复习、巩固性学习等。要知道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知识的扩展程度却是无限的,所以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的关键。

3.加强复习巩固

课堂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在堂课上,教师和学生的重点主要是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知识,但是现实情况是不允许师生完全达成目标的。学生不可能仅仅只是利用课堂时间就将知识牢牢掌握的,还要通过更加周密的复习,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不仅如此,学生在复习中,通过回忆课堂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加深自己对课堂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理解,而且还能了解到自身在该课中存在的知识盲点。要知道数学知识是相互穿插,互为基础的,掌握好复习的能力,是对自身数学学习能力的良好辅助。

随着科技时代的全方位覆盖,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不仅如此,教育界顺应时代的要求,对于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及厘定。面对经济社会的市场需求,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新课标。为了能够达到新的教学目标,教师及学生都需要做出不同程度的努力。在自身教法与学法上进行要进一步的优化,只有这样,教生共同努力,初中数学教学才能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我国的教育事业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郝艳改.关于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探讨[J].教育科学学周刊,2013,(8):101-101.

[2]吴翠婷.数学教法与学法探析[J].语数外学习,2013,(5): 67.

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法与学法 篇6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 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 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 用得好是好方法, 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 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 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 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所以,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

语文教师要做到科学的教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 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一般能力, 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 一般能力强, 才能有好的教法。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方法得当, 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特殊能力, 特殊能力强, 方法才能优化, 成功才有保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 最重要的应该是具有阅读、写作的基本能力技巧,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二、学生要有高效的学法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 语文课最有可能, 也最需要学生学习的是自主性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并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来指导学生。这些方法是:

1. 重在学生自己对语言、对生活的感受。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 学生难以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只能起点拨、启发、梳理、指导的作用, 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反复体味之后才能灵活运用。古人提倡吟咏、朗诵, 目的也是在提高对语文的感受力, 通过咏、诵, 溶入情感, 感受会较深刻。语文课因其面广, 头绪多, 特别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分析、结合、整理、融汇, 特别需要独立思考、心领神会。

2. 重在学生平时的有心积累, 检查复习时的总结提高。

语文知识, 字、词、句, 有以系统的完整的同一的形式存在的, 而更多的却是以不系统、不完整、不统一的形式存在的。语文能力也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积累应是经过思考心有所得之后的积累, 不是随意的积累。要在思考中阅读, 在阅读中思考, 在思考中写作, 在写作中思考。读写要字字留意, 句句关心。经过思考有所得然后有意识地积累之, 语文知识才会与日俱丰, 语文能力也会逐年提高。

3. 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 关心社会、关心世事。

有生活乃有语文, 语文是为服务生活、服务社会而存在的。离开生活、离开社会, 不能学到活的、有用的语文。

4. 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 不懂于前就不能晓于后, 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 对于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 的确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循序渐进, 基础打不好, 煮夹生饭, 到头来还要重煮, 还要从头学起。

三、教法和学法要有机统一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 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 学法里体现着教法, 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 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 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不可相互代替。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是有机统一的, 这一点是现代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的最大特点之一, 我们的有效课堂均需寓学法于教法之中。近年来, 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 学法、教法改革研究逐渐引起高度的重视。其实, 教学方法理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因此, 提出教法与学法的密切配合, 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 更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这种思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之, 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会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 只有做到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 才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 教法与学法的探究已成为教育科研的重要议题, 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被视为改革成功的主要标志。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 是摆在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 现对此谈几点浅见。

漫谈初中化学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 篇7

一、努力改进教法, 开拓学生学习思维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个作用紧密结合的过程, 也就是传播知识、发展思维与培养能力的辩证统一的过程。如何使这个过程做到科学、优化, 经过实践——反馈——再实践的过程, 课堂教学初步形成“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法。

“读”, 是各个环节的基础, 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 每章节教师都应列出阅读提纲, 教会学生围绕提纲阅读课本内容, 思考疑难, 找出答案。

“做”, 是加强实验教学, 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感知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 是发展思维的基础。根据初中学生兴趣广泛并喜欢自己动手的特点, 尽可能地利用实验组织教学, 让学生有更多实验的机会。

“议”, 是读与做这两个环节的深化, 也是师生交往的阶段, 旨在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多思考, 多发问。

“讲”, 是水到渠成的阶段, 也是知识点梳理、交代规律的环节。学生在读、做、议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感知, 如果能得到老师点拨, 必将产生质的新飞跃。

“练”, 是知识实验阶段, 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 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练, 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做到“读做议”中有练, 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针对性编选基本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 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练习, 这样既照顾到大多数, 又有利于对尖子生的培养。

二、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初三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法, 有一个认识和适应过程。有的学生说:“学化学跟学英语一样, 枯燥无味。”把化学看成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 这就暴露了学生中有一个学习方法的认识问题。因此, 我们为师者不能一味向学生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 而是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交给学生开启化学知识宫殿的“金钥匙”, 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1.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多动手

在教学中, 要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多提几个为什么, 让学生用眼看, 动脑想, 动口议。

在实验中, 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在每一个实验中, 都从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反应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处理方法几个方面加以研究,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实验去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观察去掌握实际现象, 去说明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学会用实验去鉴别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如学习“提纯、除杂”的问题:要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 部分学生习惯考虑到CaCO3能与盐酸反应制CO2 (溶于盐酸) , 便设计加稀盐酸溶解去掉CaCO3, 而忽视了CaO与盐酸的反应。这时教师设计一个验证性实验, 让学生动手试试, 通过观察到二者全部溶解学生恍然大悟。比教师声斯力竭地讲多次效果好。

2.激发学生多思维、多质疑、多发问

在教学过程中, 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联系实际, 勤于思考的习惯。每学习研究一种新物质时, 教师要尽可能将其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学习该物质的性质、用途。这样学生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 因耳闻目睹、身临其境, 有感知的第一手材料, 学习兴趣浓、学习劲头足。他们的思维能力很快得到极大的激发, 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提出来, 通过教师对问题的分析解答, 大大强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并使相关知识也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和延伸。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步步增强, 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日益养成。

3.指导学生会记忆、会整理、会收藏

学好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学生初学化学时, 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接踵而来, 所以教师必须重在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协同学生归纳记忆方法和记忆诀窍。如指导学生学会多用“简化记忆”:过滤操作在点“一帖、二低、三靠”, 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一写、二配、三等、四注”;“关键词记忆”:催化剂“一变、二不变”,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这样做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能使不少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两者可以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内容丰富充实, 教师指导得当的课外活动, 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展开智慧的翅膀, 动脑、动手、多思、多做, 从中受到鼓励、启示, 诱发兴趣和灵感, 产生创造欲望,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学完氧气后带领学生去修配厂实地了解氧气的用途。蓝蓝的氧炔焰在工人师傅的手中一会儿用来焊接零配件, 一会儿用来切割钢板, 学生看过后学习兴趣快速提升, 求知欲望大为加强, 为后来的课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如2008届, 学完CO2后组织学生带着“为什么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 干旱与洪涝泛滥成灾”的问题去2007年严重遭遇洪灾的学校邻近村考察。学生通过调查、走访、查看, 发现该村大面积森林过度砍伐, 植被严重遭到破坏, 导致绿色植物吸收CO2能力下降, 加上光秃秃的山头对水分涵养能力极差, 遇上暴雨, 山洪直流急下, 洪涝灾害自然难免, 正好印证了“CO2的温室效应”。一大堆学生脑海中的疑难问题, 一次实地考察, 一下迎刃而解, 学生受到鼓励、启示, 诱发了兴趣, 为以后的学习增添了强劲动力。

四、总结

“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法是教学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行之有效、常用不衰的好的教学方法, 是一种古老而常青的教学指导思想。只要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发展智力”的原则, 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培养具有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 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各个要点, 认为应重在课堂教学初步形成“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法, 这是现代素质教育中所提倡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通过用“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法改革,学法指导

参考文献

[1]张淑红.浅谈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探究性教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2) .

初中英语词汇教法和学法初探 篇8

一、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 根据其心理规律进行单词教学

首先,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 人的遗忘从识记后便开始, 先快后慢。因此, 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这一规律不断地进行复习。复习的时间间隔应是先短后长。教师应在第一次记忆后隔二十分钟记一次, 第二天再记第三次, 一周后再记第四次, 一个月以后记忆第五次, 这样进行多次的重复不但能形成长时间的记忆, 而且效果较好。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例子:如果你盯着一个人连续看三个小时, 但以后再也看不到他了, 那么也许一两个月后你就把他的长相给忘了, 但是如果你把这三个小时分配到许多天中, 每天只看那个人一两分钟, 这样下去, 你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的长相。具体做法就是先规定自己一天所背词汇的数量, 然后在一天中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词汇通背一遍, 相隔的时间不宜太短, 背熟后隔几天后再把这些单词背一遍。如此循环下去, 会收到很好的记忆效果。

其次,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不断注意学生的心理动态。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有的学生学习习惯很好, 而有些学生的学习是凭一时兴起, 高兴的时候会表现好一些, 不高兴的时候就不用心。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注意那些学习心理不稳定的学生, 经常给予提醒, 不断鼓励, 要求其上进。这样不仅会让这一部分的学生有学习的兴趣, 而且使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大大提升。一举两得, 良性循环, 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会感受到教学的成功与快乐。

再次,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学习心理对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好的学习心理会促进其学习效果, 相反, 则起阻碍作用。因此, 作为英语老师, 在教学中我们要时刻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 让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获得最大的收获。比如, 在记忆单词或词组之前, 必须让学生怀有强烈的记忆欲望。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两个班里要求用10分钟记忆30个单词。在一个班里, 我通过一些方法调动了学生强烈的记忆欲望, 让其有意识地去识记单词, 结果在十分钟之内记住了85%, 而另一个班只是像平常那样的教学, 十分钟之后只记住40%。显然记忆的效果明显不同。此外, 有了愉悦的学习心情, 学习才会自主。我曾教过一个差班, 在单词教学前, 我总是有意识地找一些可以表扬的事情, 如作业、卫生等, 当他们的情绪处于活跃状态时, 我就抓紧时机教授新单词, 因为此时他们的记忆效果最好。所以, 作为英语教师要做有心人, 学会创设机遇, 利用时机, 让自己的教学获得最佳效果。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和习惯, 让其自主地记忆单词

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和习惯, 让毅力和习惯来支配学生的单词学习。一个人毅力的强与弱、习惯的好与坏决定着单词学习的成与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英语教师的任务之一。那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毅力和习惯呢?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开动脑筋想出好的方法和对策是非常重要的。我在一次外出学习中获得了一种方法:有一位教师曾接过一个非常差的班级, 期终考试的班级平均分是39分。班里的问题学生也很多, 作业不做是家常便饭。领导找她接班时, 她犹豫过、推脱过;上第一节课之前她担心过、害怕过, 但思考并打定主意后, 她看到了一线希望。她决定用新课标中提到的激励法、赏识法开启她新的教学旅程。第一节课, 她用10分钟左右借机“大肆”表扬了班里的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了她与前一位老师的不同。课结束后布置了作业, 要求学生抄写今天所学的单词。第二天上交的作业本依然很少。她课后找来了没交作业的学生, 问其原因, 回答各式各样, 出乎意料, 甚至是不可理喻。不过, 她之前就打定主意, 不动怒、有耐心, 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合情合理的、能让学生接受的处理。处理结果是, 每人选择自己的对手进行单词记忆pk赛, 赢的同学可以获得一张“免抄单”“免做单”“全免单”, 不抄写当天的英语单词、不做当天的英语作业、不做当天所有科目的作业。为了更好地利用“免抄单”“免做单”“全免单”, 每次她根据学生的默写情况在上面分别写上这样的话:“你用你的努力赢得了片刻轻松”“你用你的努力赢得了一时轻松”“你用你的努力赢得了彻底轻松”;后来又发明了“快乐周末单”, 即如果学生这一周的单词默写都比对手好, 周末的作业可以免做, 并且在这些单子的背面写上了激励的话, 开始用汉语, 后改用英语。在实行的过程中, 教师不断地推陈出新,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热情程度不断加大作业量。其结果是, 学生背单词的热情高涨, 连课间都忙于记忆, 弄得其他科目的教师提意见, 说影响了下一节课的上课。这样, 她所带的班级第一次期终考试平均分达到了69分。在这些方法的实行中, 教师首先调动了学生的热情, 并想办法让其连续不断地持续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积累, 不断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英语学习中单词的方法很多, 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单词记忆方法的积累, 并不断地教其运用, 以提高其记忆的效率。我所收集到的方法有“运用读音规则记忆法”“字母组合变化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分类记忆法”“重复记忆法”“语境记忆法”“图表记忆法”“象形记忆法”“感官记忆法”“游戏记忆法”“对称图像思维记忆”等等。如果能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好的话, 他们的单词记忆效果一定会很好。

初中数学的教法与学法 篇9

一、通过多媒体例子切入勾股定理

切入点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面对一节课的开始, 教师如何设计能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教学内容, 教师如何设计能让学生更对教学内容感兴趣, 成为目前教师教学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初中生正处在一个各方面都在成长的阶段, 他们自身对待多媒体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利用学生对多媒体的好奇心来引入知识点, 学生将会更加自然的进入到学习当中。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下面的一组视频: “第一个视频: 依据中国铁路乘坐法规定, 乘客不能携带长度超过2米的物品, 一次小刚手持一根2米2的竹竿上火车, 乘警却‘视而不见’, 这是为什么? 第二组视频: 小明家今天搬家, 当搬到一个橱柜时遇到麻烦了, 橱柜非常高, 垂直抬进去肯定不可能进去, 但是斜着抬能否抬进去呢? 小明经过测量后很快得出答案, 可以抬, 经过实践, 顺利将其抬入家中。”两组视频播放完毕后, 教师询问大家: “大家有没有发现视频中和我们同龄的同学非常聪明啊, 谁知道他们是运用了什么原理呢? 其实不难, 只要大家认真听我今天讲的内容, 大家也可以很轻松的像他们一样厉害。”通过这种方法, 学生自然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 于是就会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仔细和认真, 从而牢固地将学习内容掌握住。

二、借助多媒体将抽象的勾股定理具象化

尽管目前在初中检测学生学习优异的标准是以考试成绩这一结果来判断的, 但实践表明在初中教学中, 学生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努力掌握并研究学习的相关技巧和方法, 才能将一个好成绩延续下去, 而如果一个学生一直持有考试以“蒙混过关”的方式取得好成绩的话是不现实的, 即使有一次取得一个好结果, 也不会持久下去, 为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

勾股定理作为一个抽象的、静止的理论知识, 在教学中却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有时它会和很多其它的知识点综合起来, 这对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是非常困难的。而要想让学生有所突破, 将这一原理具象化、形象化成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在实践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与数学计算公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将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形象, 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及具体应用, 渐渐地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将这一原理的知识结构渐渐积累起来。比如, 在讲授勾股定理的证明这一重点环节时,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在黑板上给大家演算计算过程, 学生在下面用心听讲即可, 这种教学方法相对比较枯燥, 学生有时听不懂也不敢提问。而当我们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时, 完全可以把这种枯燥的验算过程具象化, 比如我们将课本上证明勾股定理的图片事先准备好, 然后用播放Flash的方式让学生一步步的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这样既节省了时间, 又提高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是最近几年中国教育提出来的一个新理念, 它的宗旨在于将课堂完全还给学生, 一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彻底改变过去教师讲课, 学生听课的被动思想, 让学生在主动探讨、积极学习、创新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教学内容, 并能够将教学内容更灵活地进行利用。初中学生本身对多媒体有着极强的好奇心,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使用多媒体来实现生本教育。

首先, 在上课前, 教师可以先布置这样一道题目: “一棵大树在一次暴风雨后被吹成两半, 已知折断的大树底端与大树树根的举例为30厘米, 折断的大树高为40厘米, 问这课大树有多高。”随后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大家看下这道题应该如何解答, 被折断的大树与地面和树干呈什么形状, 而要想求大树的高度, 我们首先应该获取哪些信息?”“折断大树的长度”学生纷纷回答, “对那么如何求被折断的大树的长度呢? 这需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要学的原理。”其次,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讨论时可以利用教师分配给每个小组的电脑进行资料的查询。当学生们一起学完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后, 教师可以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题目通过网络传到每组的学生电脑中, 每组学生根据电脑中题目的内容共同探讨并尝试进行解答, 并将答案通过网络传给教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给予批阅, 并对做得最快、最好的小组进行表扬。教师通过上面的方法可以将孩子对多媒体的好奇心完全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每个小组的同学通过电脑不仅可以掌握勾股定理, 还可以相互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 以达到灵活掌握和学以致用的效果。比如, 学生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磋商, 如何说服彼此, 如何表达意见, 如何做出让步等等, 这些技能在传统课堂中难以学到。

四、总结

总之,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世界逐渐步入电子时代, 电脑及其相关多媒体技术成为这一时代的代表, 将它们合理地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 能够为学生还原一个异彩缤纷的具象世界, 让原本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更加具象, 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学习兴趣。另外, 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更轻松的感受到学习之外的内容, 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浏览所学内容的历史概括, 了解不同人对这一数学原理的认识程度, 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多媒体锻炼自学能力, 逐渐养成一种自我钻研学习知识的能力。勾股定理这一知识点在初中数学中是一大重点和难点, 学生能否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将会对以后学习有极大的关系。勾股定理是一个几何知识, 学习这类知识必须在一个较为具象的环境中才能够更加轻松, 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讲解这一原理, 将更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 所以初中老师不妨可以多尝试着使用新技术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曾喜萍.浅谈多媒体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5, (1) .

[2]陈秋剑.大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8) .

浅析初中语文的教法与学法 篇10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

语文教师要做到科学的教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

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一般能力强,才能有好的教法运用与语文教学实践中。

其次,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方法得当,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特殊能力,特殊能力强,方法才能优化,成功才有保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应该是具有阅读、写作的基本能力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除了具备这几种能力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扬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把情感交流当做课堂教学和谐统一的溶剂,要打破教师和教材的框框,师生之间积极的双边活动,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联想,推理和发现,还要善于用眼神、微笑等身体语言传达对学生的爱,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也要运用肯定语言,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所做的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语文教学中,应尽量利用高科技成果为语文教学服务,全面启动声像设备,多渠道、多触点、多媒体进行视、听、说多功能训练,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全都调动起来,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加课堂容量,加大课堂密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生要有高效的学法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的自学。我们可以发现并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是:

1、重在学生自己对语言、对生活的感受。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难以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只能起点拨、启发、梳理、指导的作用,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反复体味之后才能灵活运用。古人提倡吟咏、朗诵,目的也是在提高对语文的感受力,通过咏、诵,溶入情感,感受会较深刻。语文课因其面广,头绪多,特别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分析、结合、整理、融汇,特别需要独立思考、心领神会。重在学生平时的有心积累,检查复习时的总结提高。

语文知识,字、词、句,有以系统的完整的同一的形式存在的,而更多的却是以不系统、不完整、不统一的形式存在的。语文能力也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积累应是经过思考,心有所得之后的积累,不是随意的积累。要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写作,在写作中思考。读写要字字留意,句句关心。经过思考有所得然后有意识地积累之,语文知识才会与日俱丰,语文能力也会逐年提高。

2、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世事。有生活乃有语文,语文是为服务生活、服务社会而存在的。离开生活、离开社会,不能学到活的语文,有用的语文。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不懂于前就不能晓于后,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的确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循序渐进,基础打不好,煮夹生饭,到头来还要重煮,还要从头学起。做到新旧联系,温故知新。

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为一个系统。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这就需要树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如文言虚词,读到初三课文中的文言虚词就要联系初二、初一课文中出现的同类文言虚词,加以比较,深化认识。要学会自主学习。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养成在学习中自觉遵循科学的规律,自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如自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學习时间,合理选择学习方法等等。

3、教法和学法要有机统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是有机统一的,这一点是现代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的最大特点之一,我们的有效课堂均需寓学法于教法之中。近年来,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学法、教法改革研究逐渐引起高度的重视。其实,教学方法理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因此,提出教法与学法的密切配合,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更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之,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会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做到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才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识字的教法与学法 篇11

关键词:识字教学,教学方法,低年级,识字方法

识字是学习的基础,是小学语文的基本功。识字过程安排得合理,字就能学得快,记得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再加上我们的学生基本都是维吾尔族学生,识字对于民族小学生来说就更难了。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必须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引导他们自主识字,大量识字。

一、在课堂识字教学中,通常采用的识字方法

(1)象形会意识字法。在教独体字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简单的特点,把事物原来的样子临摹到黑板上,让学生看像什么。学生看懂图意后,自己试着画一画,再写出这个字,就很快发现这些字其实与图画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口、日、田、月、山、网……”笔画稍多的独体字,如“鸟”,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是小鸟的眼睛。

(2)正反义词识字法。如在教“来—去”“高—矮”时,让同学做示范,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教“大—小”“前—后”“多—少”“上—下”“黑—白”“长—短”时出示图片,先让学生自己发现, 然后说出反义词,一个带一个串连记忆。

(3)猜谜语识字法。猜谜语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也能让学生长知识,开阔眼界。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双木不成林———“相”;两个王先生今天来弹琴———“琴”;王奶奶, 白奶奶坐在石头上———“碧”;花了一角钱,买了一把刀,杀了一头牛———“解”……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4)比较识字法。汉字中有不少音形相似或者相近的字,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经常弄错,为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字, 我常用比一比的识字方法加以区分。如:字形相似的字, 鸟———乌、己———已、令———今,可以对这些字进行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好记了。

(5)在识字教学中,“加一加”和“减一减”的识字方法我用得较多。如在教独体字时,“口”加一笔变成什么字?我先让学生摆小棍,自己探索,结果发现并认识了“日”,给“日”字加一笔又是什么字?让学生自己发现,结果又认识了“旦”“甲”“田”“目”“由”“申”这些字。在教合体字时,有时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教学生识字。如:直+木 = 植、鸟+口 = 鸣、下+虫 = 虾, 学生很容易掌握。与此同时,老师再用减一减的方法继续加强识字,提问学生“植”去掉偏旁是什么字?让学生互相考考对方,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6)形声识字法。形声字绝大多数是左形右声,右形左声, 或上形下声的字,下形上声的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如“姑”“娘”“妈”“奶”等,左边表意,右边表音。女字旁的字和女人有关;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如“打”“抱”“拍”“抓”“摸”“拥”等; 草字头的字和草有关,如“草”“苗”“花”“荷”等。“湿”“潮”“汗”“江”“海”都是三点水的字,它们都和水有关;“口”字旁的字和口有关,如“吃”“喝”“喊”“叫”等。还有,虫字旁的字和虫子有关,木字旁的字和树木有关,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等。根据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

(7)字配“画”识字法。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给字配上“思维动画”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学“闪”这个字时, 可以让学生示范:一个小孩在门口闪了一下,学生既快速记住了字形,又灵活理解了字义。如:坐,可出示图片,两个人背靠背坐在地上。再如:闻,可出示图片,有个人听到门外有动静, 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

二、教给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1)借助拼音识记生字。汉语拼音是学习字音的工具。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借助拼音识字,多读,多认,反复认读,加深记忆,也可以多鼓励学生看一些带有拼音的课外书籍,以此来提高识字量。

(2)查字典识记生字。当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多鼓励学生自己查字典识记生字。在学习生字时,让学生课前先查出生字,并给生字组词。这样能帮助理解文章内容,不仅加强了学生识字的自信心,还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识字

识字不能仅限于课本,学生识字要经过一个反复的过程, 才能牢固记忆。平时,我让他们轮流收发作业本,逐渐来认识班上学生的名字。另外,我们校园里也有一些资源可以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校园中的告示牌,标语等都是识字的素材。

识字,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如:让孩子看电视识字,利用广告牌、商店名、食品包装袋等识字。我们的学生以少数民族居多,有的家长不太会说汉语。所以,我经常要求家长,当带着孩子去街上时,多问问孩子那上面写的是什么,以此来考察孩子的识字能力,从而让识字为生活服务。许多小学生都有爱吃零食的习惯,不妨让他们多注意,看看是不是过期了、食品的主要配料等。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不常用的字也认识了,还增强了生活能力。

上一篇:主持人的采访艺术下一篇:同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