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学法指导

2024-08-29

初中生数学学法指导(共12篇)

初中生数学学法指导 篇1

孔子曰:教学相长。一语道破教与学的真正内涵:互相协调, 共同促进。因此, 教师除了注重自己的教以外, 更应注重学生的学。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如何教会学生学习, 而要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必须先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 对症下药。本文针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探讨数学学法, 以提高学生数学效率。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现状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 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当前初中生, 特别是初一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读、听、思、记、写”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主要表现在:

1. 阅读能力差往往沿用小学学法, 死记硬背, 囫囵吞枣, 像浮萍溅水, 一摇即落。

根本谈不上领会理解, 当然更谈不上应变和应用了。这严重制约了自学能力的发展。

2. 听课方法差抓不住要点, 听不入门, 顾此失彼, 精力分散, 越听越玄, 如听天书。

如此恶性循环, 厌学情绪自然而生, 听课效率更为低下。

3. 思维品质差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 不善于分析、

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以致思路狭窄、呆滞, 不利于后继学习。

4. 识记方式单调机械识记成份多, 理解记忆成份少。

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 往往满足于记住结论, 而不去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 不去弄清结论的来龙去脉, 更不会数形结合, 纵横联系, 致使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5. 表达能力差格式混乱, 表达不清。

尤其是几何解证, 对三种语言 (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 不能融会贯通、相互转换、作图失准、条理不清, 缺乏数学应有的严谨、逻辑性、条理性。

6. 畏难情绪严重一遇难题 (综合性强、灵活性大的题) 便不问津, 或互相抄袭, 应付了事。

针对学生存在的上述缺陷, 教师应继续保持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转化少数数学差生, 数学差生分为智力型数学差生和情节感型数学差生, 对智力数学差生的转化对策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诱发并强化学习动机;进行强化记忆训练, 让其熟练各种记忆方法, 筛选适合自己性格和个性的学习方法;反复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 让其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 培养思维品质。对情感型数学差生要抓住兴趣缺乏这一环节, 调动情感状态, 优化外部环境, 充分挖掘数学中的趣味和奥妙及应用, 介绍有趣的数学故事,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帮助其在战胜困难的实践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初中生数学学法指导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就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导“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在教学中居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主读书, 必须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 学生才能由“读会”转为“会读”。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翻译, 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怎样读数学, 这是读法的核心,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学生读书:

(1) 粗读。即先浏览整篇内容的枝干, 传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然后边读边勾、边划、边圈, 粗略懂得教材内容, 弄清重难点, 将不理解的内容打上记号 (以便求教老师、同学) 。

(2) 细读。即根据章节的学习要求细嚼教材内容, 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因果关系,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3) 研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 并归纳要点, 把书本读“薄”, 以形成知识网络, 完善知识结构。这样, 当学生掌握了读法“三部曲”, 形成稳固习惯, 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读书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

2. 开导“听”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讲是信息的输出, 学生的听是信息的接收, 只有调谐学生的“频道”, 使接收与输出同频, 才能获得最佳收效。

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听法的开导, 教师首先应从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入手来集中学生注意力, 使其激活原有认知结构, 打开“听门’, 专心听讲。这样, 才能把接收的“频道”调谐到教师输出的“频道”, 达到同频共振, 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其次, 要开导学生注意去听教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过程;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末的小结。这样, 让学生会抓住要点, 延着知识的“生展线”来听课, 就能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 引导“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要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 需要教师科学的指路引导。

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思法的引导, 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四点: (1) 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 使学生学会联想。 (2) 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 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综合, 使学生学会转化。 (3) 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 引导学生追根究源去思索, 使学生学会深思。 (4) 从回顾解题分歧过程来开展评价, 引导学生去分析错因, 便学生学会反思。

4. 传导“记”

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 是与其有无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相关, 而学生对良好记忆方法的领悟, 尚需教师的传授指导。

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记法的传导, 教师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 摒弃“满堂灌”, 以避免学生死呆背。其次要善于结合教学之际, 来传授记忆方法。如通过对知识编成顺口溜, 使学生学会去联想记忆;通过绘制直观图, 使学生在以形助数中, 学会数形结合记忆;通过对发掘知识的本质属性, 使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同时, 学会凭特征记忆;通过归纳概括所学知识, 使学生学会按知识结构来系统记忆;通过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使学生学会循线索记忆。此外, 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确各种记忆的价值、效果、适用范围, 以使他们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

5. 指导“写”

作业书写最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因此, 必须充分重视。深究学生书写条理混乱的原因可知, 教师教学起始时不重视写法指导是一主要导致因素。因此, 精心指导学生怎样写, 才有助于其驾驭知识, 正确解决问题。为此, 应切实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教学。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 克服学生在“读、听、思、记、写”等方面的缺陷, 创设正迁移条件, 矫正学生学习障碍;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 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益,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益。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逐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学生平时及升学考试中均正常发挥, 取得较好的成绩。

初中生数学学法指导 篇2

王佳

让学生乐意去学习,并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而又感兴趣的事来做,这并不是喊在口头上的口号,而是现代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众多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变过去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今天的“学海无涯乐行舟”。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份快乐,关键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意识到位,激发全体学生兴趣

我国早已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全面发展,并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而培养学生兴趣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我们要改变过去的“我教你学”的状态,让学生乐于学,学的乐。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不仅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而且要时刻思考:如何将所传授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如何对题目进行巧妙的启发与分析,如何让学生进行大胆的讨论与尝试,如何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有了这些意识,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活泼、灵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他们就会很快地参与进来。然后老师给予赞许的目光和热情的鼓励,学生就会受到感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其理”。但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首先教师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及时帮助学困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

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再次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知识,娴熟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用爱心、细心、诚心让学生树立信心,真正赢得学生信任。老师一次交心的谈话 ,一句中肯的评语,一回无意的表扬、鼓励,甚至一次善意的“欺骗”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老师眼中就是最棒的,这种成功的心理暗示会一直激励他们前进!

二、设计新奇的导语,引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每堂课的开始就应设计一个好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例如:在七年级《平方差》这一节,可这样设计:同学们,你能在半分钟内口算出下列两个代数式的值吗?① 48×52,②103×97同学们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两个式子,想口算出结果,也有的同学在努力寻找其中的规律。但半分钟过去,没有同学口算出来。这时老师说:“我可以在半分钟内口算出来,这两个代数式的值:第一个是2496,第二个是9991。我是如何算出来的?是不是老师聪明些吗?这时同学们争着回答:“不是,你肯定用了什么方法!”老师接着说:“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里有什么方法?”这时的学生就产生了渴望掌握这种方法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了自觉主动的学习要求和兴趣。

三、设计精心的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数学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数学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 ,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四、让学生参与,增加学生兴趣

我们要改掉过去的“我讲你听”的上课模式,这样的模式易让学生厌烦,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讲学生听”。在做一些习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如仍有学生弄不明白,可请一些已经弄明白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这在学生心理觉得:自己讲给自己听,要特别认真讲,也要特别认真听。这跟老师讲的意义不一样,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品尝了参与的快乐,学习兴趣也进一步提高了。总之,教师若能在教学中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设计一些新奇有趣的问题,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

谈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篇3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的、有效的学,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中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数学教学不仅要追求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更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启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树立“以学定教”的观念,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效率。

一、预习方法指导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新课的准备工作,也是学好新课的重要环节。而学生一般不懂得正确的预习方法,不知从何着手,怎样预习,只是认为看看书,做做习题就完事了。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对预习的这种曲解,为了防止学生走入这个误区。教师要指导学生:1、看书理解,展开联想,联想新旧知识的关系,对于难理解的作出记号,带着疑问听课;2、做练习初步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3、参考教师的预习提纲进行预习。例如,在预习“分式的基本性质”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列出以下提纲,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①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想出分式有什么性质吗?怎样用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质?②联想分数的通分和约分,由课本例2你能想出如何对分式进行通分和约分吗?③尝试做课本第10页的练习。④做提高练习:9a2+6ab+b2/(3a+b)。预习提纲一般设置三至四个问题,太多反而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在预习提纲中插一两道提高练习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展开讨论、探索。这样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听课方法的指导

由学生的心理特点可知,初中生的自我约束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不可能每一节课都由始至终专心地听。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听课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1、听知识的形成过程;2、听重点、难点分析;3、听思路和方法;4、听课前导入和课后小结;5、听辨析容易出现的错误。而教师特别要注意讲课的艺术性,掌握最佳讲授时间,利用具体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听之有趣,听之有效。

三、记笔记的方法指导

初中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他们一般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什么就抄什么,全记下,但收效不大;二是什么也不记,以听代记,这样有些关键的东西隔了一段时间就忘记了,增加复习巩固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正确地指导学生记笔记:1、记要点、记疑点;2、记思路、记方法;3、记典型例题的解法;4、记知识之间的联系;5、记小节。笔记要简洁,要服从教科书,服从听课,还要定期整理笔记,在笔记指导下进行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提问题的方法指导

提问,一般学生认为是教师提问,学生答,极少有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没问题提的学生是学不好的,这样教师就要通过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向教师提问,然后教师作答,学生直接领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不妨在黑板上写出这样三条式子:①2+a>2,②2+a=2,③2+a<2。由于受小学算式的影响学生总认为①是对的,③是错的,至于②则可能认为对的或错的都有,如果教师指出①②③都对。学生很容易就问:为什么呢?明明都加多了一个数又怎会等于和小于本身呢?教师从。为正数、零、负数这三方面分析回答,学生自然就理解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提问题:1、不理解、不明白的可以问;2、有疑问的可以问;3、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可以问;4、与本节课有关的可以问。通过提问领会知识的实质,通过提问开阔视野,巩固知识。

五、练习、作业方法的指导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教师应让学生多做练习、作业,让学生真正理解、巩固、深化知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1、练习、作业前要复习和回顾有关知识,有关解题思路和方法;2、对问题作出解答以后要学会反思,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3、解题时必须注意三性,即是解题的正确性、合理性和简洁性;4、认真阅读教师对作业的批改,专心听教师讲评,找出解题中容易产生错误的原因。逐步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规范的表述。

六、复习总结方法的指导

教师应加强复习与总结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做到看、找、列、编。看:看书、看笔记、看解法、看练习、看作业出现错误的地方,通过看熟悉课文,理解要点,掌握方法,纠正错误;找:找出重点、难点、疑点及时消化,不要让疑难积累;列:列出知识点,列出知识结构图、列出不同的思路和解法;编:编写有关学习小节,动手写学习经验和一些简单的小论文,互相交流。这样,学生不但巩固掌握某一单元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类比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知识。

总之,在初中阶段,抓好学法指导不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益,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也应该研究如何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寓学法指导于课堂之中,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在求学时期乃至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篇4

一、引导学生预习, 细心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是学生学好数学的第一步, 非常重要。但是,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 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 预习仅是流于形式, 草草看一遍, 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接受, 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 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 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 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加强互助学习, 共同提高

同学的含义就是共同学习, 学生中有优等生有差生,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外, 更应该充分利用优等生这个教育资源, 进行好生差生配对, 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 它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 关注了差生的发展, 构建了团结, 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的, 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它也弥补了教师课后辅导时间不足的缺陷。

三、课内重视听讲,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的学习必须狠抓课堂, 而一部分初中生不注重课堂学习。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 顾此失彼、精力分散, 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 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 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 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四、指导学生思考

学会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 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 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在思维方法指导时, 应使学生注意:多思、勤思, 随听随思;深思, 即追根溯源地思考, 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善思, 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五、适当多做题,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勤学苦练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要想学好数学, 多做题目是难免的, 但不是烂做搞题海战术, 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 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 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 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六、指导学生记忆

初中数学方法指导资料 篇5

学生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展,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计算,而是数学内容进一步拓宽、知识更一步深化,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要求学生在认知结构上发生根本变化.通过学习《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课程,我认为最可借鉴之处是

一、初中生课前数学学习方法指导:1.1.做好课前预习,讲究“细”、“全”。

一看: 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读: 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认真思考,注意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标记,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

三做: 在对预习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要求学生利用课外参考书做一定数量的练习(要求是有答案的练习).数量是 3到 5道题,要求包括至少三种不同的题型(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证明题、作图题等).学生通过不同的题型的练习来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教材要求掌握的程度,同时通过练习来发现自己真正存在的知识疑惑.2 .明确数学学习要求.

(1)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①读概论,记住名称或符号. ②阅背诵定义,掌握特性.

③举出正反实例,体会概念反映的范围. ④进行练习,准确地判断.

⑤与其它概念进行比较,弄清概念间的关系.

(2)数学公式的学习方法.

①正确书写公式,记住公式中字母间的关系. ②懂得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推导过程.③用数字验算公式,在公式具体化过程中体会公式中反映的规律.

④将公式进行各种变换,了解其不同的变化形式.

⑤变化公式中的字母所蕴含的内容,达到自如地应用公式.

(3)数学定理的学习方法.

①背诵定理. ②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③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

④应用定理证明有关问题. ⑤体会定理与有关定理和概念的内在关系.

有的定理包含公式,它们的学习还应该同公式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进行.

二、初中生课上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在每节上课前的十到十五分钟,可以安排“ 答学生问—知识发布会”教学环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也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一问多答,2、听好每一节课,讲究“精”和“透”。课上数学学习主要是“ 听课” 方法的指导.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 “看”、“听”、“思”、“记”的关系..“看”就是上课要注意观察,观察教师的板书的过程、内容、理 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听”是学生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

(1)听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

(2)听新知识的引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

(3)理解教师对新课的重点、难点的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问).

(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思”是指学生思考问题. 没有思考,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古人说的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讲解,学生不仅仅只是会做,而且要经常思考;在思考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明确: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要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如:本节课教师为什么要这样讲?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树立辩证意识,学会反思. 可以说 “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层次掌握,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考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记课堂笔记. 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结合教材来记,要掌握记录时机.

(2)记要点、记疑问、记易错点、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老师所补充的内容.

(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记笔记有助于将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

(四)《初中生课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3、注重知识小结,讲究知识全面整合。

初中生在课后学习是数学知识应用和深化的关键过程,是学习的继续和深入.数学知识之间具有种种联系,如果学生了解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就能达到由此及彼的作用.重视课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可以达到知识结构严密化、记忆牢固、思维灵活多样、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易产生新的联想等作用..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中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作用.

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浏览教材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及笔记,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熟记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地进行一题多解,提高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作业的书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水平.经过多年的初一教学,发现初一的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

(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2)如何将推理思考的解题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出来.

(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刚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今后的学习都十分重要..课后复习巩固方法的指导.

(1)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我们都知道,要想学好数学,做一定量的题目是必需的,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对于一些易错题,可要求学生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错误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学生在解题时做到精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考试的关键时候,学生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会充分暴露,故指导学生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2)细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学生对概念和公式的学习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单项式的概念(数字和字母积的代数式是单项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单项式”.

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三是,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建议:更细心一点(由观察特例入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都能够应用自如).

(3)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更应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学会自己做.当学生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学生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

二、初三以后,老师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建议:“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4)收集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学生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平时学生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教师指导学生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学生做了这件事,学生就会发现,过去他们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他们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建议: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宝贵的金子,只有挖掘、冶炼,才会有收获..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教师可以在课上先结合习题给以指导,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逐渐地,学生上完课后能够会反思了,也有了些主动性.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还可以通过建立“数学学习反思卡”来进行.“反思卡”按评价指标分为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按时间分为课上课下.

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数学,是数学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作为一个数学教师,除了精通数学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广览各种学习方法的精要所在,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达到新课程要求标准.

浅谈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预习;指导;检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90-01

数学学习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熟悉而且陌生的事情。熟悉是因为我们从学说话开始,父母就教给我们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我们从上学开始就开始学习背诵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乘法口诀表;说到陌生,只是因为,我们每学期学的内容都是全新的东西,老师问的永远是我们不会回答的问题。然而,经常听到学生和家长抱怨:孩子学习非常认真,每天作业做到很晚,可是考试就是考不好。也有的学生因为怕考不好,而畏惧考试,更害怕学习数学。当然这与他们的数学成绩不好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他们能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开开心心的学习数学,并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我想他们一定会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的。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对学生们进行有效地数学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在学生学法指导上的一点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课前预习目标明

根据我校“学讲方式”这一教学模式,教师们在教学新知之前需要指定符合本节课目标的预习作业,这种预习作业一方面不能太难,学生完全不会,他们就不会真正的去完成,只能抄抄应付一下,另一方面也不能太容易,太容易的内容,学生一看就会,根本不需要做,更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无论是哪一种预习作业都不能起到真正让学生预习新知的作用。当然也有老师认为:学生不知道预习,学生也不会预习。于是,很多老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只是随心所欲,应付了事,要么让学生背背概念,要么让学生预习课本多少页到多少页。这种作业太宽泛,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背诵概念那是最原始,最简单,最无用的方式,如果学生能够理解概念所要表达的内容,根本不需要死记硬背,概念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达到会灵活运用的目的。预习作业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加上具有挑战性的要求,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法时,教师就准备了一份简单却充满诱惑的题目:

在气温观测中,我们会遇到气温上升和下降的问题。例如:

(1)如果气温每小时上升2摄氏度, 那么3小时后的气温比现在(高或低),你知道(高或低)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

那么3小时前的气温比现在(高或低),你知道(高或低)多少吗?

(2)如果气温每小时下降2摄氏度, 那么4小时后的气温比现在 (高或低),你知道(高或低)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

那么4小时前的气温比现在 (高或低),你知道(高或低)多少吗?

你能在得出答案的基础上列出相应的式子吗?

这种预习作业表面上看相当的简单,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很容易就得出水位上升可以看成正数,水位下降看成负数。学生要想列出相应的式子,这就得认真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这一章节。看似简单的填空题,却包含了所要讲解的重要内容,可见老师的智慧和良苦用心。

二、课中指导练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阵地。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指导、练习不到位的现象。

1、数学概念理清楚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概念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学生们很难理解。教师就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形象的,学生易于理解的东西。不能要求学生直接背诵概念,如果孩子们只是唱歌似的背诵,他们不能理解,更谈不上运用了。概念、定义的学习应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正确、灵活的运用,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2、练习具有针对性 这里的针对性不仅仅指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题,还特指教师根据学生个人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内容让学生完成。俗话说:贪多嚼不烂。数学学习当然也遵循这一规律。数学课堂要求教师精讲精练,要求教师每讲一个知识点,就要配以相对应的练习,让学生练会、学透。每一个知识点都要由易到难设计各种不同的习题,让学生完成,通过练习,教师可全方位的了解本班学生的接受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有的老师为了赶时间、赶进度,往往忽略了班级中一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他们跟不上老师和其他优秀学生的步伐,长此以往,他们变得越来越差。这就要求教师针对这部分学生设计稍微简单的练习,使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做到的。

三、课后检测勤反思

课后反思是针对一节课的教学方法、学生状态、学习效果等进行的一个总结,这就要求教师要勤观察,多思考。观察孩子们的课堂反应、学习状态和练习效果,针对观察的结果,思考自己本节课的得与失。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好的方面及时调整。当然对于学习者来说,课后的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表现来总结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也可以根据自己在当堂检测中的错误,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巩固。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我提高、进步的重要环节。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学法指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需要我们教师因人施教、逐步到位。这样,随着学生不断获得“渔”,他们的“鱼” 才能更丰富、更完善。

参考文献:

[1] 《数學课程标准解读》,刘兼、孙晓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论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篇7

一、预习方法指导

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为“预习—听课—完成作业—复习”四个环节。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新课的准备工作, 也是学好新课的重要环节, 它包含着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并在认识中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及区别。学生通过新课的预习, 能提高听课效率, 增强知识的同化与迁移的能力, 坚持长期的预习实践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优化认知结构, 容易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二、听课方法指导

由学生的心理特点可知, 初中生的自我约束力较差, 注意力容易分散, 他们不可能每一节课都由始至终专心地听。因此,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听课活动中来。在听课的过程中, 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做到“五到”。耳到:就是专心听讲, 听知识的形成过程;听重点、难点分析;听思路和方法;听课前导入和课后小结;听辨析容易出现的错误;另外, 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 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眼到:就是认真观察, 看展示的学习目标;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 手势等动作, 生动而深刻地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心到:就是用心思考, 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 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 解决疑难的。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 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三、记笔记的方法指导

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要记好课堂笔记。初中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 他们一般存在着两种倾向:一般是老师黑板写什么, 自己笔记上记什么, 而且往往因为记忽视了听、看、思, 这样, 虽然笔记很全, 但效果不佳;二是什么也不记, 以听代记, 这样有些关键的东西隔一段时间就忘记了, 增加复习巩固的难度。因此, 教师要正确地指导学生不能被动笔记 (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 , 而应主动笔记 (自己选择内容来记) : (1) 记教师的独创之处; (2) 记教师点拨的学习方法; (3) 记未听懂的内容和产生的新问题; (4) 记知识之间的联系;笔记要简洁, 要服从教科书, 服从听课, 还要定期整理笔记, 在笔记指导下进行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记下这些便于进一步思索, 甚至求师、求书、求同学协助解决, 这样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四、练习、作业方法的指导

练习、作业的完整过程, 应包含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忆”, 即学生在练习、作业前要复习和回顾有关知识, 有关解题思路和方法;第二阶段是“做”, 即学生自己认真把练习、作业完成;第三阶段是“听”, 即认真阅读老师对作业的批改, 专心听老师对题目进行讲评;第四阶段是“思”, 即在课后要结合老师的分析, 对自己所做过的题目进行反思。在实际练习、作业中, 有一些学生只把注意力放在第二阶段上, 以为题目做好了, 自己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大部分学生能把练习的过程延伸到第三阶段, 很注意老师在课堂上的分析, 但老师分析完了, 自己听懂了, 也就“万事大吉”了;很少有同学能把练习、作业的过程前后能延伸到第一、四阶段。而恰恰这两个阶段又是最关键的阶段。因此, 教师要加强指导学生练习、作业应经历这四个阶段, 并且要强化回顾与反思。学生只有经过自己思考, 加以消化、吸收, 才会真正地变成自己的知识与能力, 逐步养成独立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规范的表述能力。

五、复习总结方法的指导

浅议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篇8

一、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 才能学会学习, 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因此, 教师要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要有学法指导意识, 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学法因素, 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 找出规律, 循序渐进地掌握、运用学习方法。

二、学习方法的科学性

教无定法, 学无定法, 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科目, 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即使是同一科目学习方法也是多样的。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必须使学习方法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情境相适应, 能为学生所掌握,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 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 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识水平,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 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 要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和矫正自己的学习方法, 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尤其要特别关注后进生, 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 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从而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所以, 教法必须与学法紧密结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法选择教法、改革教法, 注重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研究教法, 学生怎样学, 教师就怎样教, 以学法定教法。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 而且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四、学法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状态如何, 常比智力高低更能预测他们的发展, 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是一切学习活动和智力活动的激发剂, 是促进学生有效掌握学法的重要保障。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也指出, “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慧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 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 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代替不了的”, 并提出“动机原则”“强化原则”等教学原则来保证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充分调动和发挥。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 还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从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五、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中读、说、思、记、写的方法

1.教导“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读书, 指导学生学会读的方法, 使学生从读会到会读。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解数学语言, 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读数学的方法。首先, 粗读。粗读即先浏览整篇的主要内容, 然后边读边圈点勾画, 粗略读懂教材内容, 弄清重难点, 将不理解的内容做上记号。其次, 细读。细读即根据章节的学习要求细读教材内容, 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因果关系,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最后, 研读。研读即持发展的观点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 归纳要点, 以形成知识网络, 完善知识结构。

2.指导“听”。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专心听讲、学会听讲。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听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 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过程, 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对概念体系的串联, 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 对疑难问题的解释等, 从而使学生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提高学习效率。

3.引导“思”。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活动。教师要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教师首先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使学生学会思考。其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综合, 使学生学会转化。最后, 通过回顾解题分歧过程来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便学生学会反思。

4.指导“记”。教师要注重改进教学方法, 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 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 教师将知识编成顺口溜, 使学生学会联想记忆法;通过绘制直观图, 使学生学会数形结合记忆法;通过归纳概括所学知识, 使学生学会按知识结构来系统记忆。此外,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各种记忆方法的价值、效果、适用范围, 以使他们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记忆方法。

5.指导“写”。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怎样写, 从而使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此, 教师应切实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首先,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教学语言的解释, 又要注重必要的句法分析, 这是理解、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其次, 教师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 使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说法要规范, 以利于思考和表达的规范、书写、作图也要规范。

参考文献

[1]吴效针主编.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 2003.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学法指导探究 篇9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会预习就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如果做好课前预习, 带着问题或兴趣进课堂, 那么就会产生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和思维习惯, 有利于集中精力应付新课的重点和弄不懂的难点.

首先, 读.拿过教材后, 先将预习内容浏览一遍, 了解本节要学习什么内容, 确定出预习的重点, 然后根据重点内容再进行精读.在预习过程中, 对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的理解是最重要的, 它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预习这部分内容时, 重点不是放在对它们的记忆上, 而是放在对它们的理解和推导上.不仅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它们的内涵, 也会进一步用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来表达它们的实质, 更要结合已有的知识对它们进行证明, 并达到会对公式进行适当的变形, 也会判断定理的逆命题是否成立的目的.

其次, 思.在预习过程中, 同学往往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 可以在书上记录一些自己的看法及不明白的问题, 以便上课时, 通过老师的讲解、同伴们的合作, 充分探究知识的内涵, 从而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形成符合自己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例如, 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时, 对于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背得烂熟, 等应用时却见到同位角就相等, 就因为没好好思考, 这使学生课前预习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

最后, 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目的.在预习过程中, 要求在预习完知识点后, 再预习例题, 并将课本中配套的简单练习做一下.课本例题的选取是极有代表性的题目, 它的难度通常不太大, 多是对所学新知识的简单应用, 在理解概念、定义、定理及公式的基础上, 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为了巩固预习效果, 需要做适量的练习, 教材中简单的、与例题相似的题目是我们自学时最好的练习.

二、指导学生听课方法

首先, 要重视听法指导, 使学生学会听.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 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听教学重点和自己理解上的难点, 尽可能地利用直观教具、学生身边的事例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 多角度地思考理解重点难点内容, 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与交流活动, 并根据课堂上师生的小结记好笔记.

其次, 积极展开思维.课堂上, 学生要紧跟老师的思路, 积极展开思维预测的步骤, 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教师的指导要准确、及时, 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法, 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 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 发展自己的能力.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认真独立完成作业, 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 应养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 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 一时难以解出, 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 尽量自己解决.

最后, 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 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 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听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 层次分明, 要杜绝“注入式”、“满堂灌”, 一定要掌握最佳讲授时间, 使学生听之有效.这样, 让学生抓住重、难点, 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 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 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 要想学好, 多做题是难免的, 这样能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 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 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 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 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首先,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指导.特别对数学文字题应注重读题, 必要时做到“三读”:第一遍通读;第二遍复读, 同时勾划出重点词和数量;第三遍重点读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最后再动手解题.

其次, 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重题目所体现出的思维方法, 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式.数学是思维的世界, 有着众多思维的技巧, 所以每道题在命题、解题过程中, 都会反映出一定的思维方法, 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注重这些思维方法, 时间长了头脑中便形成了对每一类题型的“通用”解法, 即正确的思维定式, 这时再解这一类的题目时就易如反掌了, 同时, 掌握了更多的思维方法, 也为做综合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最后, 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基础知识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 除此, 我们要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解题的基本方法是解题的工具.所以, 在学习了一定的内容之后, 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法和要点.

例如,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有: (1) 直接开平方法, (2) 配方法; (3) 公式法; (4) 因式分解法.

以上的方法除了能解一般的方程外, 也可以作为一些分式方程、无理方程和高次方程的解题工具. (解法略)

当然, 对于一些易错题, 可备有错题集, 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 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 以便及时更正.

浅析初中数学基础学生学法指导 篇10

一、教导“读”

粗读。粗略懂得教材内容, 弄清重难点, 将不理解的内容打上记号 (以便求教老师、同学) 。细读。即根据章节的学习要求细嚼教材内容, 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因果关系,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研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 并归纳要点, 把书本读“薄”, 以形成知识网络, 完善知识结构。这样, 当学生掌握了读法“三部曲”, 形成稳固习惯, 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读书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

二、开导“听”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讲是信息的输出, 学生的听是信息的接收, 只有调谐学生的“频道”, 使接收与输出同频, 才能获得最佳收效。

三、引导“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要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 需要教师科学地指路引导。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思法的引导, 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四点:1.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 使学生学会联想。2.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 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综合, 使学生学会转化。3.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 引导学生追根究源去思索, 使学生学会深思。4.从回顾解题分歧过程来开展评价, 引导学生去分析错因, 使学生学会反思。此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 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学会“思在知识的转折点, 思在问题的疑难处, 思在矛盾的解决上, 思在真理的探求中”。这样, 就能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达到思悟思, 融会贯通。

四、传导“记”

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 是与其有无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相关, 而学生对良好记忆方法的领悟, 尚需教师的传授指导。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记法的传导, 教师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 摒弃“满堂灌”, 以避免学生死呆背。其次要善于结合教学之际, 来传授记忆方法。如通过对知识编成顺口溜, 使学生学会去联想记忆;通过绘制直观图, 使学生在以形助数中, 学会数形结合记忆;通过对发掘知识的本质属性, 使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同时, 学会凭特征记忆;通过归纳概括所学知识, 使学生学会按知识结构来系统记忆;通过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使学生学会循线索记忆。此外, 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确各种记忆的价值、效果、适用范围, 以使他们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

五、指导“写”

作业书写最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因此, 必须充分重视。深究学生书写条理混乱的原因可知, 教师教学起始时不重视写法指导是一主要导致因素。因此, 精心指导学生怎样写, 才有助于其驾驭知识, 正确解决问题。为此, 应切实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教学中, 既要注重对教学语言的解释, 又要注重必要的句法分析, 这是理解、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由于数学语言不像日常用语那样能在生活中得到直接印证, 换句话说, 如果不是在特定的教学研究环境, 一般难以使用其语言, 因此, 其特定的语义、句法规则, 使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为此, 其一, 必须明确数学语言的语义, 使学生正确理解其含义。如通过比较、区分和弄清一些易混淆的词语, 如“大于”与“小于”, “都不”与“不都”, “有一个”与“至少”等等;其二, 要明确符号的指代, 提示符号的特征。如对符号, 不仅要指明所代表的对象, 指明的几何意义, 提示它的非负性, 还应与其它相关的表示方法相联系, 加深学生的认识。其三, 加强句法分析, 由于数学语言有一定的逻辑结构, 其概念符号需要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了解这些句法规则是学生会用数学语言的必要条件, 因此, 在教学中要进行必要的“咬文嚼字”和对比分析, 如“两数的和的平方”与“两数的平方的和”等, 要作仔细地分辨, 帮助学生体会、区分、理解, 进而会灵活运用, 对一些长句。还要作必要的分解。要注意语言规范, 这是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的保证。其一, 说法要规范。以利思考和表达的规范, 如“在直线上顺次截取”, 不能说成“在直线上截取”;其二, 书写、作图要规范, 如 (x+5) 千克, 不能写成x+5千克。画图也要规范, 直线要直, 垂线要垂, 锐角要锐, 不能乱来。加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互译和转换, 这是促进学生理解数学语言, 学会灵活运用的有效手段, 为此, 首先在概念和定理教学中应多采取转换成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练习。其次, 应采用多种形式的互译训练促进三种形态语言的灵活转换能力。如:读图填空训练、读句画图训练等;再其次, 要逐步强化语言的训练。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 克服学生在“读、听、思、记、写”等方面的缺陷, 创设正迁移条件, 矫正学生学习障碍;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 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益,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益。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逐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学生平时及升学考试中均正常发挥, 取得较好的成绩。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对学生充分了解, 对症下药, 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自主,读,听,思,记,写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数学学法有效指导探析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

0040-0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认识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又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如何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兼顾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数学题目,学会审题、解题,继而提高自主探究及学习的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课题。

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题目

与文字阐述部分相匹配的活动是阅读,数学题目包含了文字性的阐述,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针对一道数学题反复地讲解,习惯于“满堂灌”。这样的教学既枯燥乏味,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生渐渐丧失阅读数学题目、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科在很多学生面前成为最坚固、无法被攻破的“碉堡”,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为教师缺乏指导学法的意识,教师只是将自我说教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方法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另外,许多教师及学生认为只有文科科目的教学才会涉及阅读。其实不然,数学是由大量的符号、公式、数字组成,准确理解符号及公式的意义与内涵,需要学生读懂数学语言。因此,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不同,它更多的是阅读题目的要求、阅读概念的形成过程、阅读数学原理的例证、阅读解题的过程等,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阅读,才能帮助学生攻破数学关隘。

在2014年的各地中考命题中,材料命题已经成为中考数学命题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试题设计有相当一部分是材料题,即给出一个恰当的素材,这些材料有的是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有的是以社会问题为背景,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或根据材料进行计算。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把一张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两刀,分成3张小纸片,使每张小纸片都是等腰三角形,你能办到吗?请画示意图说明剪法。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画出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的三分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若两种方法分得的三角形成3对全等三角形,则视为同一种)。”这道试题就需要学生掌握正确阅读试题的方法,才能正确解题。数学阅读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有“粗读”“精读”“深读”等。最简单的阅读方法就是“粗读”。粗读主要是了解数学概念,能通过粗读理解数学公式的来历,运用范围和步骤等,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不用过多地思考和计算的阅读过程。“精读”是在粗读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学习内容的反复阅读,达到理解和认识学习内容的目的。阅读过程是边阅读边思考的学习过程,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活动。“深读”是对数学原理运用方法的阅读,主要是对数学试题进行阅读和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方法的过程。例如,对数学公式的运用过程的阅读,对解题步骤的阅读等,就是一个深读的过程。数学的深读在教学中的运用相对较少。数学阅读要根据教学内容具体安排阅读的方法和阅读的程度。

由于数学的阅读理解题注重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将很快成为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数学阅读理解题的一个最大特点是考查内容是学习过的知识,只是题型来自课本之外。比如,新课程实施后,许多省市区的中考试题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数学阅读理解题,这就是最好的证明。阅读性试题的出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阅读数学能力的培养。由于数学阅读和其他学科的阅读不同,从教材到试题都缺乏趣味性和形象性,因而需要教师利用好“阅读理解”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和思考。

二、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常常忽视解题方法的传授,只是单纯地针对一道题去讲解该道题的解决办法,割裂了该道题的外延。由此,造成学生只会解这道题、不会解这类题型的后果。在这种教学状态下,有许多学生还不会思考,只是简单地反复做题,靠死记硬背去学习数学。因此,学生学得辛苦,教师也教得很累。怎样才能让数学学习变得快乐起来?怎样才能使教与学相得益彰?这应成为教师需要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事物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也极高。换句话说,对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思维,尤以进行数学习题训练为最甚。对于习题训练来说,思维能力便是解题能力,解题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而能力的形成是以有效的方法作为依托的,对于解题能力的形成来说,解题方法的锤炼是无法避开的关口。可以说,数学的解题方法直接影响解题的速度和效果。帮助学生提炼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的习题训练中求得正确的思考和解题方法,应成为现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使学生在习题训练中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题。

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打牢了基础知识才能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去解数学题,最终掌握学习方法。比如,对于“有理数的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平面图形”“幂的运算”“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如果我们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学习方法,就能使学生在打牢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数学的理解,提高数学学习自信心。学习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习数学也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步到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解题去代替分析,用作业去代替学生的理解过程,以为能在反复的做题中掌握解题方法,但实际上这种盲目的灌输式教学,由于学生没有充分地经历学习的积累过程,因而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教会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学习数学,既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直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对于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有很大作用。新课改后很多教师都注重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并结合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来开展数学教学。例如,在学到“商品利润”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尝试买一些商品摆在教室里,标上价格让学生扮演成购买者来购买商品,并将这些商品作为奖励给表现最积极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情境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又如,在学到“概率”的内容时,教师拿出一个装上三种不同颜色乒乓球的盒子,让学生随机摸出乒乓球,并计算出相应的概率。这样,学生既能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又能在实践中轻松地掌握该知识。

三、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学会分析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学会利用数学原理分析数学习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解题方法。由于初中数学的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单纯靠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因而有时候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例如,教学“函数”这一内容时,如果教师单纯地跟学生讲y=kx+b,每一个y的值都对应唯一一个x值,那么学生就难以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而借助多媒体,能把图像的变化展示出来,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每一个函数的y值都有唯一一个x值与之相对应,这样抽象的内容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由于分析数学原理和解题条件难度较大,因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是数学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图像的变化性来加强直观判断,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圆”的一章中像“变动的圆”这样的知识点无法通过黑板来表现,而利用多媒体则可以很直观地表现动态的圆,学生也很容易理解。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去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提倡数学学习和多媒体应用相互结合,发挥最佳的教学效应。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媒体来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将一些较难的计算题输入计算机,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利用计算机上自身具备的评价和反馈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上的解题答案分析,了解这些难题的解题过程和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

方法是进行有效实践的最强力支柱,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解题。这既是现代数学教学所倡导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初中数学学习现状及学法指导探析 篇12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现状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 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当前初中生, 特别是初一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读、听、思、记、写”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主要表现在:

1. 阅读能力差.

往往沿用小学学法, 死记硬背, 囫囵吞枣, 像浮萍溅水, 一摇即落.根本谈不上领会理解, 当然更谈不上应变和应用了.这严重制约了自学能力的发展.

2. 听课方法差.

抓不住要点, 听不入门, 顾此失彼, 精力分散, 越听越玄, 如听天书.如此恶性循环, 厌学情绪自然而生, 听课效率更为低下.

3. 思维品质差.

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式, 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以致思路狭窄、呆滞, 不利于后继学习.

4. 识记方式单调.

机械识记成分多, 理解记忆成分少.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 往往满足于记住结论, 而不去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 不去弄清结论的来龙去脉, 更不会数形结合, 纵横联系, 致使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5. 表达能力差.

格式混乱, 表达不清.尤其是几何解证, 对三种语言 (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 不能融会贯通、相互转换, 作图失准, 条理不清, 缺乏数学应有的严谨, 逻辑性、条理性.

针对学生存在的上述缺陷, 教师应继续保持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转化少数数学差生, 对智力数学差生的转化对策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诱发并强化学习动机;进行强化记忆训练, 筛选适合自己性格和个性的学习方法;反复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 让其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 培养思维品质.

二、初中生数学学法指导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就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导“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在教学中居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主读书, 必须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 学生才能由“读会”转为“会读”.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翻译, 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怎样读数学, 这是读法的核心,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学生读书:

(1) 粗读.即先浏览整篇内容的枝干, 述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然后边读边勾、边画、边圈, 粗略懂得教材内容, 弄清重难点, 将不理解的内容打上记号.

(2) 细读.即根据章节的学习要求细嚼教材内容, 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因果关系,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3) 研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 并归纳要点, 把书本读“薄”, 以形成知识网络, 完善知识结构.这样, 当学生掌握了读法“三部曲”, 形成稳固习惯, 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读书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

2. 开导“听”

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听法的开导, 教师首先应从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入手来集中学生注意力, 使其激活原有认知结构, 打开“听门”, 专心听讲.这样, 才能把接收的“频道”调谐到教师输出的“频道”, 达到同频共振, 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其次, 要开导学生注意去听教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过程;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末的小结.这样, 让学生会抓住要点, 沿着知识的“生长线”来听课, 就能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 引导“思”

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思法的引导, 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四点: (1) 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 使学生学会联想. (2) 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 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综合, 使学生学会转化. (3) 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 引导学生追根究源去思索, 使学生学会深思. (4) 从回顾解题分歧过程来开展评价, 引导学生去分析错因, 使学生学会反思.此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 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学会“思在知识的转折点, 思在问题的疑难处, 思在矛盾的解决上, 思在真理的探求中”.这样, 就能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达到会思悟思, 融会贯通.

4. 传导“记”

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 是与其有无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正相关, 而学生对良好记忆方法的领悟, 尚需教师的传授指导.

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记法的传导, 教师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 摒弃“满堂灌”, 以避免学生死背.其次要善于结合教学之际, 来传授记忆方法.

5. 指导“写”

深究学生书写条理混乱的原因可知, 教师教学起始时不重视写法指导是一个主要导致因素.因此, 精心指导学生怎样写, 才有助于其驾驭知识, 正确解决问题.为此, 应切实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教学.

(1) 在教学中, 既要注重对教学语言的解释, 又要注重必要的句法分析, 这是理解、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因此, 其特定的语义、句法规则, 使学生理解起来困难. (2) 要注意语言规范, 这是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的保证.其一, 说法要规范, 以利思考和表达的规范.直线要直, 垂线要垂, 锐角要锐, 不能乱来. (3) 加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互译和转换, 这是促进学生理解数学语言, 学会灵活运用的有效手段.为此, 首先在概念和定理教学中应多采取转换成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练习.其次, 应采用多种形式的互译训练促进三种形态语言的灵活转换能力.

上一篇:网球教练下一篇:自动捕捉准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