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技巧研究

2024-05-12

新闻采访技巧研究(通用12篇)

新闻采访技巧研究 篇1

电视新闻报道中核心的地方便是进行采访, 采访的内容是新闻要呈现的关键, 如何才能让采访进行的更有深度是每一个电视新闻记者的追求。优质的新闻采访不仅会提升新闻的价值, 并且可以更好地带动观众的情绪, 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应用可以提升新闻的价值, 让新闻变得更加优质。

1. 电视新闻采访前必要准备

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的采访时应该要对采访的内容、采访的对象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在采访时才会临危不乱, 提出有价值, 有深度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严重灾情的采访, 采访者一定要对这个地区发生的情况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预计地震的情况, 这样在进入灾区进行采访时才不会感到慌乱, 所以一名优秀的新闻采访者应该学会充分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资料, 它发生的前因后果, 不能采访者“想当然”地理解新闻或因为提高收视就对新闻造假。如果是对某个人进行采访时, 要对被采访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社会背景、个人爱好等等都做出充分的了解, 这样在采访时提出的问题才不至于会空洞, 在采访时要采访人民群众想要知道的重点问题, 这样才会提升观众看新闻的兴趣。

例如:河北电视新闻采访了刘骁悍巡视员, 在采访的时候向刘骁悍巡视员提出了“药安食美”社会共治平台研发与建设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现在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即食品卫生安全的问题, 可以看出采访者在采访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并根据人物的特点提出问题, 而问题又是人们现在关注的重点, 所以要想进行有益的采访, 事前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

2. 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电视新闻的采访环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它使新闻的内容更加的丰满。要想使电视新闻更加具有吸引力, 采访者的采访技巧是其中的关键, 而提问技巧更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采访中的提问, 首先, 要采用适当的提问方式, 例如:在采访开始的时候, 可以采用闭合式的提问方式, 这样可以减轻被采访者的紧张情绪, 在被采访者渐入佳境的时候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 这时可以调动被采访者的热情, 使采访的内容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采访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环节, 所以开放式的提问更利于提高采访的质量, 提高新闻的价值。其次, 提问要提得有度, 即对提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把握, 例如:在对国家的公职人员、学术专家等进行采访时, 因为他们的地位较高, 见多识广, 所以提问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深度和内容, 这样会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 并且提问的方式也可以直接采用开放式的问法, 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最后, 在提问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提问, 对于突发的情况, 例如被采访者紧张说不出话时, 一定要对他们进行引导, 给他们一些闭合性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情绪的缓解。作为一名电视新闻采访者, 提问是其中一项重要技巧, 采访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使采访达到较高的水平。

3. 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应用技巧

3.1 营造温馨和谐的谈话氛围

采访人员学会营造温馨和谐的谈话氛围是采访成功的关键, 所以为了营造这种氛围, 采访者就必须要学会与人进行真诚的交流, 即让人们感到你的尊重, 你的真诚, 并且在谈话过程中迅速的适应对方。电视新闻采访和其他新闻采访的不同, 便是被采访者必须要面对镜头和话筒, 这对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造成的压力可能会小, 但对一些普通人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所以为了减少被采访者的紧张情绪, 采访人员应该采用温和的方式, 一步一步地引导被采访者打开心扉, 通过聊天的方式, 亲和的笑容来拉近和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 通过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可以使被采访者快速的进入角色, 打开心扉, 这有利于采访的进行。

为了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 采访者的提问方式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采访者可以对被采访者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和闭合性的问题, 第一开放性的问题, 例如:“您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对于这样事情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等, 这样的提问方式会使被采访的人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这样的提问一般放在被采访者渐入佳境以后, 希望可以进行更多的讲解自己的想法的时候, 这时候提问会使采访更加具有深度。第二闭合性的问题, 即采访者提问, 而被采访者只有回答“是”或“不是”就可以, 这样的问题一般放在采访的开始, 这样会减轻被采访者的压力, 尽快地引导被采访者进入采访。所以营造和谐的氛围, 采访者问问题的方式也是一个重点。

3.2 采访人员的个人魅力

3.2.1 采访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采访作为电视新闻中一项重要的环节, 对采访人员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 虽然, 人们在镜头前看到的都是新闻记者的风采, 但是不能否定的一点就是采访者在幕后的默默付出, 一个好的新闻采访者应该要学会找到好的新闻素材, 并且根据具体的人或事提出有针对性, 有目的性的问题, 这样会使电视新闻更受人们的喜欢,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素质水平也在不断地进行提升, 所以作为一个采访者也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采访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向人们传递新内容, 新思想。作为电视新闻采访者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这会使采访者更适应时代的发展, 人们大众的需求。

3.2.2 采访人员的知识储备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 人们对新事物、新内容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 所以人们对电视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新闻采访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因为新闻采访人员每天要面对不同地位和不同身份的采访对象, 所以一定要及时地补充自己在各方面的知识, 并且对各方面的文化知识都进行一定的了解, 还要有会观察周围事物和人的眼力, 善于提出关键的新闻问题。

3.2.3 采访人员要有好的工作态度

作为一名采访人员, 要善于引导人们进行谈话, 因为采访者要采访被采访人的地位、职业等各不相同, 所以采访者在进行采访工作前要掌握采访和交流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对被采访的人要具有亲和力, 并引导他们进行谈话, 作为一名采访人员, 也应该从内心深处尊重每一个被采访人员, 对他们的态度应该一视同仁, 不应该因为对方的地位、职业等而产生不同的对待态度, 采访人员应该不卑不亢、坦然自若, 这样才是采访人员的真正素质, 只有采访者具有正确的工作态度, 才会成功地完成采访任务。并且采访的态度要真诚, 要想让采访者表达真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得到被采访者的信任, 所以采访者要和采访对象的心融合在一起, 这样才会走入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 才会得到有价值的采访报道, 如果在采访的时候没有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那么就失去了亲和力, 采访便会得到反效果。所以创造一个好的交流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记者在面对小区发生的问题时, 对产生矛盾的双方会用友好的方式进行采访, 积极地为他们提出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真正地走入到了人民群众的心里, 所以, 采访人员要学会重视自己的工作, 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 积极地为人们群众服务。

结语:

电视新闻采访不仅仅是为记者本身收集材料, 也是向人民群众了解事实真相的关键, 成功的采访不仅会提升新闻的价值并且可以更好地带动观众的情绪, 如果电视新闻记者能够很好地提高采访技巧, 就可以提升新闻的价值, 让新闻变得更加优质,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电视新闻重视采访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陈欣, 浅谈电视新闻记者现场采访的能力[J], 新闻采编, 2005 (06)

[2]冯林, 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J], 新闻窗, 2011 (04)

[3]范蓉, 胥爱华;电视新闻画面也要言“情”[J], 视听界;1997 (05)

[4]刘珊, 论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J], 魅力中国, 2009 (25)

[5]杨芳, 掌握采访技巧是记者必备的基本功[J], 新闻传播, 2010 (07)

[6]何婷婷, 浅谈访谈节目中的采访技巧[J], 华章, 2010 (36)

新闻采访技巧研究 篇2

摘 要:新闻的播报离不开信息的采集,也就是相应的新闻采访工作,对于从事新闻行业的人员来说新闻采访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根据我国目前新闻行业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采访技巧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对相应的新闻行业从事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采访;技巧;新闻;

新闻报道首先是对需要采访信息的认知,然后通过对时间的一系列研究探讨或是相应的采访工作,对时间进行深入的分析,相关问题的询问,对采访对象话语的记录,对采访者的细致观察,从而思考采访者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写作将采访信息进行整理以及阐述相关的观点。从实质上来讲,新闻采访就是找寻新闻热点,查找事实真相的调查活动,可以说是对对于社会事件的研究活动。

一、采访中需注意的事项

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并及时把握机会,准确捕捉到有效可靠的信息资源,及时抓拍重要图片。但社会新闻一般情况下是不可预测的,因此,要求记者必须掌握抓拍的技能和具有善于发现的眼光。要和新闻当事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和互动联系,这就要求新闻采访者在采访被采访对象时进行进一步沟通,沟通中记者要始终把自己扮演成为普通人的角色,不能刻意拔高新闻事件或篡改新闻事件的本质内容。新闻事件本身有其发展规律,不可逆转,不可导演,更不能为了提高效率而随意去改变当事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就应做好理论准备、政策准备、情况准备、知识准备及应急准备,收集相关资料,打有准备之仗,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对方的心理动向和弱点,拟定采访计划,调查纲目,检查相关文件等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尽职尽责地做好新闻采编工作。

二、新闻采访所需要的准备

(一)收集被采访者的资料

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会面之前,必须先收集被采访者的基本资料,对其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或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才能与被采访者在采访规定的短时间内,进行顺利有效的交流。

(二)遵循客观公正的采访原则

调整心态,把握正确的采访动机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而言,是采访的重要前提。正确的采访动机,需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采访内容的真实性,要求自己做到认真负责,报道出来的内容也要做到健康向上,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三)全面考虑采访的过程

新闻采访者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紧急的突发情况,这就需要采访者对采访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对采访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设想,并进行相应的备案。在工作时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确保采访工作能够顺利地完成。尤其需要根据采访内容,抓住问题的真相,做出吸引大众眼球的报道。

三、采访提问时需要的技巧

(一)拉近距离,投其所好

采访过程中需要我们了解被采访者的基本情况,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提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拉近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消除被采访者紧张拘谨的心态,营造一种和谐友爱的交谈气氛,促进采访的顺利进行。

(二)平心静气,欲速则不达

为了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有效的新闻素材,一些记者经常会一开始采访就唐突地问采访者自己想问的问题,过于开门见山,多少会让被采访者反感。所以要新闻记者要谨记欲速则不达,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采访方式有利于双方进行愉快的交流。

(三)学会随机应变

采访者要学会如何根据采访对象的情况来转换采访方式。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要注意观察采访对象的情绪和态度。例如,采访对象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此时就需要耐心引导,循循善诱,适当放慢采访节奏;如果采访对象的性格比较外放,就可以抓住时机,适当问些大胆的问题和敏感的话题。

(四)注意场合和时机

新闻事件常常五花八门,发生的地点也各有不同。采访环节的差异性也是需要采访者注意的。例如:在采访重大自然灾害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时,采访者要尽量体谅被采访者的心情,需要格外注意自己的采访方式,注意自己的措辞,不要加重被采访者的痛苦。

(五)站在对方角度思考

学会换位思考是采访者需要具备的采访技巧。不仅要尊重被采访者的身份和地位,还要尊重采访者的情绪和心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记者和被采访者地位是平等的,要做到不因被采访者身份低微而瞧不起他人,也不因被采访者位高权重而过分谄媚。被采访者的情绪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被尊重。

(六)切忌不懂装懂

采访前应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只有全面了解了采访对象的特征才能根据这些资料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而当采访时遇到不曾涉足的领域或话题时,可以谦虚的向对方请教,切忌不懂装懂。

(七)控制自身情绪

要顺利地完成一次采访,需要采访者保持良好的情绪。过于紧张可能导致采访过程中错误频出,影响采访的质量;态度不够和蔼,用词不够恰当可能会影响到被采访者的心情,使采访无法顺利进行。双方只有在亲切和谐的氛围中,才能愉快地交流,也方便采访者在适当的时机引入更多的提问技巧。

(八)正确的提问方式

采访者在与被采访者的交流中,是通过提问这种方式来实现新闻的采访工作。提问就是采访工作的中心。学会正确的提问方式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们顺利完成采访工作。首先,要认识到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然而,在尊重被采访者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其次,提出的问题要直接明了,不要冗长复杂,这样既节约采访的时间,又不会让被采访者产生厌烦情绪。再次,提问不要带有个人偏见,要保证报道的公正和公平。最后,问题一般分为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在大范围将问题定义,使被采访者的回答有一定选择性;封闭式问题是让采访对象对问题进行详细具体的回答。采访者要合理利用这两种提问方式来进行采访。

新闻采访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它也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一个过程,想要做好新闻采访工作,需要新闻工作者长期的经验积累,运用娴熟的采访技巧,具备独特的思维方式,同时表现出自己真诚与热情的态度,才能保证一份新闻采访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吴兵兵.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分析[J].科技传播,,(8):11,9.

[2]沈艳玲.浅析如何提高电视新闻采访技巧[J].中国科技博览,,(27):214-214.

[3]陈卓.试论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J].新闻研究导刊,,5(5):48.

小议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篇3

【关键词】采访准备;技巧;尊重;真诚;氛围

现代社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每天会带给你最真实的第一手的新闻材料,同时,他们的工作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在做新闻采访时提前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并且在做新闻采访时要注意提问问题的技巧,能够准确有效的抓到自己想要的点,同时在采访提问的过程中要尊重对方,时刻要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去和被采访对象交流,这样才能和被采访者更好的拉近距离,并且能够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从而让被采访者能够畅所欲言。这样新闻工作者才能在采访时得到自己想要的新闻材料。

一、 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前要提前做好采访准备。

我们每个人在某一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计划准备往往会进行的比较顺利,新闻工作者也不例外,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前提前做好准备会给其在采访时解决不必要的困难。首先,在新闻采访前要明确将要采访的对象,然后对采访的对象做一下初步的了解,其次,要根据采访的对象设置采访的问题,在整体上要整理一下自己采访的思路以便在采访时能够进行的比较顺利,相比之下比在采访时随机应变要好很多。因为只有这样有目的的去做某一件事事往往会事半功倍,所以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前一定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这是采访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 新闻工作者要注意采访时的提问技巧

新闻工作者在从被采访者身上获得新闻材料时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提问的形式来得到自己想要的材料,这就要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时要注意提问问题的技巧。首先,设定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和被采访对象息息相关的,提问的问题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精炼,提问问题的本身要以被采访者为主,争取用最少的问题获取最多的材料。其次,要提问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当問题具体时这样被采访的对象会更明白问题的意思,同时,问题的具体性也使得被采访者能够更全面的回答你提问的问题。最后,提问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前的准备一定要做好,对采访的对象能够深入的了解,这样在采访问题时才能更有针对性,提问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抓去被采访者身上的点,要时刻的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采访者要设置不同的问题,同时,同一问题也可以在不同采访者身上做出不同的问法。新闻采访者只有能够在采访时运用有效的提问技巧才能获取重要的新闻材料。

三、 在新闻采访时要时刻尊重被采访者

新闻工作者的言谈举止,礼节礼貌往往会影响到采访的效果。首先,作为一个新闻采访者是社会的公民,在当下社会要遵守公民道德,同时要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在做新闻采访时一定要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其次,当和采访的对象交流时,一定要抱着尊重的态度去采访他们,可以说你在采访他们时一定要以平等的姿态来进行采访,这样才能拉近你和被采访者的心理距离。同时,在采访时要注意自己的礼节礼貌,这样可以让被采访者知道你是一个尊重人的人,才能形成彼此的尊重,有利于采访的进行和效果。再就是要对采访者提问的问题不能太唐突,不咄咄逼人,提问的问题要得体,不能让对方太难堪。所有问题的提出都是要以尊重采访对象出发,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最后,当被采访者回答你的问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的倾听,同时要认真的记录,不要去随意打断被采访者的思路,让采访者能够侃侃而谈。

四、 在新闻采访时一定要态度真诚

在现代社会态度真诚往往是和别人沟通的关键,新闻工作者要想从采访对象那里得到想要的材料,必须要以真诚的态度去沟通,这样才能得到被采访者的信任。只有得到他们的信任之后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从而,被采访者能够讲出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样采访者就能更好的进入到被采访者的心灵深处,随而能够更好的获取更真实的更具有价值的新闻材料。要相和采访者拉近彼此的距离就必须要在情感上真诚的沟通和交流,要自觉的站在被采访者的角度上想问题,同时,要在采访时不能缺少亲和力,这样被采访对象就能更好的配合你的采访。

五、 在采访时要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记者在采访时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是采访成功的基本条件。 记者和被采访者可能不是一见如故,但是如果你能够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消除彼此的陌生才能够让被采访者更好的在一种和谐的提问环境中和你交心。所以,记者在和被采访者交流时一定要在良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这样记者才能获得很有价值的新闻材料。

结语:总之,本文通过对对新闻采访时的有效提问技巧的论述,让我们认识到新闻采访的提问本身是一门艺术,只有在新闻采访时做好准备,掌握提问的技巧,并能够在尊重被采访者的基础上真诚的去沟通,积极去营造一种良好的交流氛围,才能保证采访的顺利和成功,从而能够获取最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新闻材料。新闻采访掌握一定的技巧,必定能更好的适应当下新闻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立凤 等.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艺术[J].新闻传播.2009.11

[2] 牛翠翠.浅谈新闻采访中如何打开采访对象心扉的技巧[J].魅力中国.2009.8

[3] 雷海涛.试析电视新闻采访技巧[J].2010.4

(作者单位:富锦市广播电视台)

关于新闻采访技巧的研究 篇4

新闻传播对于维持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新闻主要是通过新闻采访获得各种素材资料, 新闻采访作为一项复杂的工作, 既包括了对于新闻线索的整理, 也包括了对于采访对象的访问调查。新闻采访是获取新闻素材的唯一有效途径, 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明确要求的采访, 才能真实地还原事件或者人物的真实状态, 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可靠,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 只有采取正确的技巧与采访方式, 才能保障采访的顺利进行以及新闻价值的实现, 本文正是基于此概述了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1. 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新闻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记者在获得新闻线索之后, 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对采访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与认识, 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 明确采访的地点、方式以及采访过程中涉及的问题, 如果没有在新闻采访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则容易导致采访难以达成预期效果。新闻采访工作的准备工作重点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对被采访的事情或者人物进行细致分析, 了解采访对象的心态。被采访者的心态与采访效果具有直接的关联, 为了保证采访的顺利与成功, 应提前了解采访对象的相关资料, 准确把握其对事物的态度以及采访时的心态。

(2) 明确采访思路, 预先制定采访计划。在充分了解被采访对象的大致情况后, 进一步明确采访思路, 并对整个采访过程做出计划, 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3) 预先设计采访问题, 清晰地组织采访语言。采访中记者的精力主要集中在采访问题上, 因此应抓住采访重点计划好采访问题, 并对采访语言进行组织, 要在准备阶段下足功夫, 以保证采访达到预期的效果。

2. 注意采访技巧

对于新闻采访工作而言, 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技巧是考量记者对于采访过程的控制能力、逻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重要指标, 记者不仅应在采访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同样也应不断完善自身采访技巧。培养采访技巧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在采访开始阶段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采访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采访的第一个问题, 应尽可能地使被采访对象易于回答, 避免问题过于尖锐导致被采访对象产生反感心理, 进而打击了其回答采访问题的积极性。

(2) 逐步形成采访过程中的全局控制, 引导采访

对于新闻的采访应逐步发挥新闻记者对采访过程的控制能力, 对于被采访对象表达含义不明确时, 应逐步引导, 避免过于急躁而造成被采访对象的不配合, 要形成轻松愉快的采访环境, 当出现被采访对象回答问题不搭边情况时, 应及时礼貌地打断, 将其引导到采访主体环节上, 保证采访质量。

(3) 注意有价值新闻的获取。在采访过程中, 应注意通过追问等一系列方式将采访过程具体化, 对于细节问题应及时增加提问量, 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数据或者没有听明白的问题, 应该追加提问, 以提高采访价值。

(4) 在采访过程中形成互动, 营造良好的采访环境。由于新闻采访过程是个自由状态, 是采访对象与采访者之间的一种互动交流, 如果没有双方之间的积极交流, 就难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因此营造双方良好的采访环境, 同时注重语言艺术, 才能保证采访的顺利成功。

(5) 察言观色, 注意细节的采访。在新闻采访过程中, 记者应实时注意被采访对象的表情变化, 分析其心理活动可能对采访造成的影响, 并努力消除其疑虑担忧, 保证新闻采访的真实可靠。同时, 应重点注意细节的采访, 细节有时候能够反映出大问题, 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 才能获得新闻事实的根源。

3. 加强新闻记者自身能力的培养

由于新闻采访是一种复杂的活动, 对于记者本身的素质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 要保证新闻采访的顺利进行, 新闻记者应不断学习, 加强自身采访能力以及采访技巧的培养。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加强语言功底的培养。记者的采访涉及到方方面面各个领域, 为了保证采访效果以及新闻的价值, 记者应加强自身语言功底的培养, 这样既有助于采访过程进行得顺畅, 也有助于通过朴实生动的语言将采访结果真实地呈现出来。

(2) 明确自身的政治观念以及道德立场。对于政治的理解能力直接关系到记者在采访工作中的客观态度, 因此在采访过程中应充分全面地了解事实真相, 坚定自己的政治观念及道德立场, 用事实说话, 客观真实地进行新闻采访。

(3) 培养不畏艰苦的意志。新闻采访有时面临较差甚至较危险的采访环境, 记者应具有不畏艰苦的意志, 能够吃苦耐劳, 才能保证采访的真实可靠。

结语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的一项基本工作技能, 成功地运用各项技巧是保证采访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采访的准备阶段细致地分析与策划, 在采访过程中良好地控制与引导节奏, 可以促进采访过程的顺利完成, 对于提高新闻采访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新闻采访事业的不断发展, 媒体对于新闻信息的采访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采访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采访技巧, 是保证新闻采访真实可信的关键手段。本文主要从新闻采访的前期准备以及新闻采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 概述了新闻采访的技巧, 并进一步提出了新闻采访对于记者自身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新闻,采访,技巧

参考文献

[1]曹帅丽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电视采访[期刊论文]商业文化 (下半月) 2010 (7)

[2]刘珊论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期刊论文]魅力中国2009 (25)

电视新闻报道的采访表现及其技巧 篇5

电视新闻报道不同于传统形式中的报纸和杂志期刊等文字式的新闻报道,而是一种声画结合与图文并茂形式下的实时媒体,它在为观众传播新闻图像的同时还需要有声音的同步传送。具体来说,电视新闻报道主要是由记者采访和电视摄影以及后期的剪辑制作等程序组成的,同时在新闻节目制作完成后还要配上合适的解说词,这样才可以把最完整的新闻报道展示给广大观众。此外,电视新闻报道在时间上也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较短的电视新闻报道不宜有太长的采访时间,而对于一些特定场合下的大型新闻报道,则需要新闻记者充分把握采访的原则和采访技巧,以获得最佳的新闻报道视角和传播效果。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的采访表现和采访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的采访表现

当前各大电视台的新闻报道节目涉及的题材大都是一些重大和复杂曲折的新闻事件,要提炼出好的新闻报道主题 就需要新闻采访人员积极做好新闻采访的策划与准备,并注意在采访中有效把握电视采访的原则,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访记者要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随着现代新闻传媒的发展,当前的电视采访不再是过去的单人采访,而是由两个以上新闻记者组成的采访小组。同时根据新闻事件和采访任务的需求,采访小组中还要有摄像、录音和采访等不同的分工,必要时还需要有主持人、灯光师和相关的技术人员。这就需要采访小组的成员在进行电视新闻采访时要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力求最优化的完成新闻采访的任务,进而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2.加强采访模式的革新,强化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一般来说,较为成熟的电视新闻报道常常有其固定的采访模式。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或避免采访中出现较大的错误,许多新闻记者在采访时经常依照电视新闻采访的固定模式和基本规律。这种采访形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采访工作的效率,但另一方面又限制了采访人员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在实际的电视新闻采访时,新闻记者要注意摆脱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加强对采访模式和采访手段的创新,并有意识地激发自身的创新精神,从而以创造性的思维来做出更多有新意的新闻采访来。

3.加强采访中的理性思考,避免空洞浮泛的报道

由于新闻采访记者自身水平的差异性较大,再加上实地调查研究精神的缺乏,使得许多新闻记者在采访时由于信息量不足而出现空话和套话较多的问题,导致缺乏对新闻人物和事件的深度分析,从而失去了新闻采访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新闻采访时,采访人员要注意对新闻人物和事件的具体考察和了解,加强新闻采访中的理性思考,注重自身对新闻事件的独特认识和见解,从而避免新闻报道的空洞浮泛。

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应注意的采访技巧

与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相比,电视新闻报道最大的优势即在于能够再造或者重现新闻事件的发生场景。在新闻报道强调临场感和时效性的今天,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切实提高自身的采访技能才能做出更好地新闻报道采访,从而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竞争力。1.重视调查研究,加强人脉关系的建立

调查研究是提高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主要途径,也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和新闻现象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闻采访之前,记者要能够深入生活,注重对社会事件的调查与研究,并在调查研究中培养自身的观察力和新闻敏感度,从而为观众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新闻来。此外,由于新闻记者职业的特殊性,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免不了要与社会上不同的人群打交道,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从而为更好地进行新闻采访提供信息保障。

2.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善于捕捉精彩的新闻画面

真实而精彩的画面是电视新闻报道节目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新闻记者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从而能够在采访时捕捉到精彩的新闻画面,以扩大新闻表现的视觉张力。同时,新闻记者在采访时还要善于捕捉新闻事件中的典型场景和现场精彩的画面,从而增强电视新闻传播优势。

总结

媒介融合下新闻采访技巧初探 篇6

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以下问题:

1.对于被采访的对象、内容了解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无从设问。

2.对象婉拒或谢绝采访,或是有难言之隐,认为采访者的报道,会对他产生不利影响。

3.对媒体报道有反感情绪,对采访对者不信任。

4.不愿抛头露面,怕接受采访后,遭到孤立或打击。

凡此种种,对于一位有经验的记者来说,都可以运用采访的技巧使之化解。笔者曾在暑假期间与本省各大媒体一线记者多次接触,意在对他们的经验技巧加以总结,在此活动过程中,收益颇多,愿与初临采访一线的朋友们分享。

做足功课

采访前尽可能多地了解被采访对象的有关信息,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思考研究对话方式和采访话题,预测采访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并准备好应对措施,这是新闻记者的必要功课。鲁迅先生说过:“急不择言的病源,不在没有想的功夫,而在有功夫的時候没有想。”不少初上岗位的新闻记者往往是接到采访任务,带上设备就走了,而见到采访对象,则无从谈起,导致在采访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出现尴尬的局面。特别是电视新闻的出镜记者,由于功课准备不足,心理压力很大,会在镜头前显得很局促,影响新闻的播出效果。

做足功课一般包括几个方面:

1.了解对象信息。包括新闻事件中可以在采访前了解到的新闻要素和主要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事件发生的背景等等,其中一项重要功课就是国家法令、当前新闻纪律对该类事件报道的有关规定。对于来不及准备功课的突发性新闻报道,也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事件的进度,被采访人的现状等等。

2.确定对话方式。采访者事前要根据事件或被采访人的情况,确定是随机采访还是深度挖掘,根据需要选择交谈或询问方式。

3.设定话题。采访者在了解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最好预先能设计出几套话题,以备不时之需。这样便可做到胸有成竹,根据自己的需要掌控采访现场或过程。

正面引导

对于采访对象不愿配合的问题,要首先摸清其心理,用正面引导的方式,设法“攻心”,争取他们的合作和信任。许多人婉拒采访,都是心里存有“疙瘩”,记者首先要获得采访对象的好感,帮助采访对象解开心结,从而实现进一步的沟通交流。还有的采访对象不愿将自己的情况公开报道,以免“自我吹嘘”之嫌,这时记者就要说明自己采访的原因,公开报道的作用和意图,引导采访对象实事求是地介绍情况,配合完成采访。

采用正面引导方式可以运用以下几个小技巧:

1.发现被采访者的长处并说出来。这种技巧不能简单理解为说好话,因为好话说的不当,对方的戒备心理就会更强,而是要发挥记者善于观察的本事,真正发现其长处,很真诚地表达出来。这样被采访者才能增强自信,以平等的姿态与采访者进行交流。

2.真诚解释报道目的。在遇到不予配合的采访对象时,新闻记者要说出采访的目的,用真诚打动采访对象,让其不自觉地开始配合采访。

3.及时鼓励。在采访中发现采访对象的观点明晰、立意新颖,要及时予以赞赏,进而引导他们围绕新闻报道的中心内容展开论述。

触及要害

对于那种戒备心很强的采访对象,记者要了解真实情况,打破采访对象的思想禁锢,激发采访对象接受采访。美国一知名记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记者掌握了一点被采访者不打算让记者知道的情况,那么这个记者就走运了。在采访中,记者巧妙地把这个情况抛出去,那就足以使被采访者停止盛气凌人或者捏造事实。”这句话充分说明,记者要注意研究自己的采访对象,特别是那种可能不会与自己很好“合作”的对象,既要明确需要采访的内容,又得掌握采访对象的“弱点”,必要时“施以小计”,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触及要害的方式实际上是对被采访者心理的一种掌控,其中的技巧性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1.激将法。对那些总想占据强势地位的被采访者,就故意让其觉得你总认为他对新闻事件的内容不甚了解的话语刺激他,让他在不经意间说出真实情况。

2.“哪壶不开偏提哪壶”。找准被采访者谈话中的漏洞,并指出来,这样对方会迫不及待地作出解释,而记者采访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咬住不放”。西方一位有经验的记者曾说:“对于一个大忙人,最好不要说你想采访他,只说想和他见见面。”现在,有的记者一碰上采访对象忙,表示没有时间接受采访,就打“退堂鼓”放弃采访,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而是要掌握采访对象的作息时间和工作规律,选择恰当的时机。越是这样,往往越是能够获得有价值的新闻。

4.“迂回包抄”。有的先进人物,绝不谈自己的成绩,新闻记者就可以先从采访对象的周围和侧面向他的同事、战友、朋友、家属进行了解,从而掌握大量生动的、有说服力的材料。

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应增强防范意识,特别是进行批评性采访报道,不可避免要触犯采访对象及相关利害人的利益,因此在进行报道时也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总之,在采访实践中,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规律,针对不同的心理,运用不同的技巧,以接近采访对象,打开采访局面,是采访成功的必由之路。

| 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编校:宋娟娟

新闻采访技巧研究 篇7

一、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为保证新闻采访的质量,记者在进行采访之前应该做好经常性准备和临时性准备,以此应对在采访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做好一个周全的采访准备对于记者是很重要的。在进行采访之前,记者需要明确在采访时自己的采访方向,针对自己的采访方向设计出大家热切关注的问题,避免在采访中因为一些因素使主题偏离。在准备新闻采访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采访问题的深刻性,不可以只针对事情表面提出问题,应着重问题核心。根据采访提纲,分清主次先后。

对于新闻素材最有效的采访方式就是根据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采访;在选择事件采访对象上面,应该选择事件中的当事人或者最有发言权的对象进行采访,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表达能力,简单明了的提出针对性问题,同时作为现场采访记者,需要得体的衣着不可奇装异服,应将观众的视线全部集中在受访者身上。最后,采访之前还应对所有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采访过程中不会出现设备故障。

二、采访中的倾听技巧

采访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是促进良好交流的基础。

首先,作为一个采访者,倾听被采访者的话语表现出了对他人的尊重,作为一个记者,通过认真倾听被采访者的讲述后借助眼神、表情以及点头回应等方式,能使被采访者在内心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其次,在进行采访过程中,学会倾听是对于记者基本素质的基本考察。在被采访者接受采访时,记者应掌握倾听的方法,建立心灵沟通的桥梁感受被采访者的心声,在被采访者进行叙述或回答问题时,记者不可以强行打断被采访者的思路,也不能强加无理提问。同时,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不可以进行断章取义,应在受访者将事件的整个过程叙述结束后再发表相关的观点或提问。

最后,记者在倾听过程中,不可以三心二意,应该注意倾听被采访者的叙述,以免遗漏重要的关键点,在倾听过程中礼貌的进行肯定回答,以此来表示赞同并积极鼓励被采访者继续进行谈话,以此从中获取更多的新闻素材和信息。

三、新闻采访倾听技巧

1. 建立信任关系。

在进行新闻采访时,作为记者应主动与被采访者进行沟通交流,获得被采访者的同意。采访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双方互相信任才可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作为记者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被采访者,做到采访的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交流。

2. 保证问题严谨性。

新闻需要保证内容简明扼要、播报及时,在进行采访提出问题时,问题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不可进行客套的提问。记者应该依据自己的采访经验,采取一个能够使受访者接受的方式进行提问,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来进行,避免单刀直入影响受访者的情绪,使整个采访毁于一旦。在采访时,记者应该着眼于全局,发出提问时要保持高度警惕,以一种风趣幽默的形式将提问带进对话之中,或者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进行谈话。最后,记者还要注重采访对象的年龄段以及所处环境,根据差异性,提出不同问题,可以获得更好地提问效果。

3. 把控现场情况。

为了提高新闻采访质量,记者必须在采访的同时注意对现场情况的观察。注意被采访者的行为情绪变化,如果被采访者一旦出现情绪激化,记者应以被采访者朋友的角度进行情绪安慰。同时,记者还要掌握被采访者的心理变化,当被采访者出现抵触情绪时,记者应该保持高度的耐心并进行一定的引导,在消除被采访者的抵触情绪的同时,将采访还未完成的部分继续进行,以此完成采访任务。

论新闻工作的采访技巧研究 篇8

1 掌握“问”的方式, 学会善问

采访过程中提问的技巧对于问题问得好与不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也是决定采访成败的重要因素。怎样提问?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问?这得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果记者去采访一位普通家庭妇女, 目的是了解普通群体的生活状况。就要考虑眼前这位采访对象, 首先对记者这次采访持什么态度?假如这位家庭妇女很崇敬记者的工作, 那么就会对记者产生一种拘束, 怎样打破拘束的窘境?记者可以调动全身的细胞来观察被访问者周围的环境, 从最细微的生活场景入手。如从这位妇女擅长的家常事物谈起, 进而营造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 鼓励被访者谈她熟悉感兴趣的话题, 并给以一定的引导。当然如果被访问者偏离该次访问的话题时, 记者可以礼貌的将其打断, 引导她回到主题。在面对此种情况的采访对象时, 记者一定要以一颗平和的心与对方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并且用鼓励、赞扬的口吻帮助他们完成问题的回答。下面就以大众人民生活为例, 分析记者在采写有关民生新闻的一些技巧:

2007年11月12日, [1]在《南方都市报》上刊登了一条“请兑现民生的支票”的新闻。期内容大概说的是市民由于抢购特价食用油而导致踩踏的事件, 事件的结果是造成3人死亡、31人受伤。10元钱特价油与平时售出油价的差距, 造成了如此大的伤亡事故, 不得不让当权者深思, 共享发展的成果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根本。记者在针对此类事件的发生时, 将如何采访报道, 是关乎新闻价值和舆论导向的关键。对于这样的事件, 记者应该广泛的撒网, 寻找与此次事件有关的各类群众, 通过不同的声音总结此次事件后的真正实质。记者到达现场后, 应该先找到受害人员, 然后再采访商家;最后访问旁观人群。这中间的采访技巧需根据人群立场的不同, 记者应该采取换位的视角对商家、受害者、旁观者进行提问。

具体采访技巧如下: (1) 面对受害者;记者需要以平等同情的姿态对他们进行采访, 尽量多用一些温和的词语与他们对话, 倾听中记者可以用带有感情色彩的句子进行疏导, 诸如:“你心里很难受, 是吗?”等等。因为这类人群属于低收入者, 通常他们更加需要社会的关注。记者要尽量以他们的声音为主, 来反映此次事件有关于实施政策的民生问题。 (2) 而面对商家;记者应该直接就事件的发生, 采取正面、追问、反面激问、借问等提问方式对商家发起促销活动的心理进行掌握, 重现10日发生的悲剧场景; (3) 面对旁观者;也可以说是有条件不去为10元钱争抢的人群。记者可用假设的提问方式引导这类人对此次事故的看法, 整个过程中因为面对的是持中间立场的人, 所以记者的采访最好以简洁、具体的方式完成采访。由于应对的是一次突发事件报道, 所以贯穿整个采访的主线都应该是“踩踏人”的报道, 采访紧扣主题, 如实、客观、公正的向受众揭示整个事件的过程, 以及向有关领导方面如实呈现他们需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总的来说就是需要记者根据面前的被访者快速转换视角与立场, 这样才能挖出一则新闻背后潜藏的东西[2]。

2 掌握“听”的技巧, 善于倾听

真正有价值的新闻, 不是记者在会客厅、会议室里能够采访到的, 而往往是从各种社交活动中, 从天南地北、无拘无束的谈论中听到的, 但不是“途听道说”, 而是要做到“去伪存真”, 掌握“听”的要点。首先要听全面介绍。当然全面是相对而言的, 并非单指一件事情的全部过程, 它也可以只是一段工作上的点点滴滴。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为帮助读者增强认识, 了解大致状况。其次要听到关键的问题, 也就是说作为记者应该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性, 能够及时抓住采访对象的突出问题。再次要听典型事例。往往人们最易被典型的东西感染, 所以, 作为采访者一定要抓住听众的心理, 在采访过程中要多听典型事例, 如那些能够触及灵魂的事例、令人信服的事例等等。然后还要听细节过程。细节是听来的, 更是问出来的。记者作为多数情况下事实发生的迟到者, 采访的内容大多都是通过提问方式, 以被采访者回忆的过程而获取被他们的真情实感, 所以记者要善于聆听细节, 从细节中获得信息。最后还要听分歧意见。俗话说:“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针对采访中所遇到不同意见和不同反映。我们的很多新闻记者采访时, 常常是蜻蜓点水, 只听好话, 而对不同意见没有多采多听, 通常也就写不出较为有价值的新闻。所以, 对于采访过程中的不同意见和不同反应关键是要做出正确的判断, 发现新线索, 挖掘新事例, 把握新闻事实[3]。

3 掌握“看”的诀窍, 善于观察

作为一名记者, 并不是说到新闻战线上才掏出手中的工具进行采访。其实, 抛开记者的身份, 我们也同样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 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小圈子里新闻素材到处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 不仅是要把眼光放到长远的人和事上, 更重要的是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这也就是在说记者对生活的独具慧眼, 一名优秀的记者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新闻。总的来说采访的本质其实就是采访者是对生活的发现, 一篇报道也就是记者观察生活得成果。通常职业的敏感会驱使记者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当然还要善于打破常规, 能够从自己采访的对象中挖掘新闻点, 寻找可见, 记者只要善于在采访中发现新闻点, 寻找新意, 挖掘深意, 才能真正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闻。

4 养成善记的习惯, 善于积累资料

积累对于每一位需要获得不断进步的人来说都是重要的一环, 而相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早日常工作中记者采访要通过脑记、手记, 或是用录音机来采录相关信息。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闻工作者可以用更多较为优越的方式记录信息, 但仍然还是会存在这样或是那样的弊端, 所以, 新闻工作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笔记。当然不是什么都记, 而要注意内容的选择, 讲究笔记的方法。如交谈时, 侧重于心记, 简化笔记, 善于思考和聆听, 从而不影响谈话的气氛。而交谈后要即使的追记, 着重于把谈话中的重点或是值得借鉴的内容记下。当然新闻内容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这些重要的新闻要素万不可遗漏。再次着重记好难点和要点, 群众情绪和上级精神的交汇点, 采访者容易忘掉的关键内容。新闻工作者要时刻谨记笔记不仅是采访的记录, 更是是积累资料的重要方法, 培养自身灵活运用各种笔记的能力, 养成善记的习惯, 善于积累资料, 对于提高记者采访业务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力果.新闻记者采访技巧浅谈.中国地市报人, 2012 (3) .

[2]刘庆春.基于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探讨.科技传播, 2011 (4) .

新闻采访技巧研究 篇9

关键词:提问,艺术,电视,新闻,技巧

采访艺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闻作品的质量, 因此积极探索高超的采访技巧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记者在实际开展采访工作的过程中, 应该着重把握好哪几个关键点呢,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和警醒, 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一、电视新闻惯用的提问方式

1. 开门见山式

采用开门见山式的采访方式一般是针对两种对象, 一种跟记者比较熟悉的人, 记者深谙被采访人的个性和特点, 在这种情况之下, 过分的客套和寒暄反而显得见外;一种是文化素质较高, 社会经验相对丰富的学者、领导干部等, 这些人很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 所以也没必要绕弯子。运用开门见山式的采访方式有很鲜明的两面性, 一方面它降低了记者提问的难度, 只要做到切题、到位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这种提问方式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 必须要时刻注意挖掘和引导。

2. 正面激问式

所谓正面激问式, 简而言之就是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 引导采访对象从“要我谈”转向“我要谈”, 进而顺利打开采访通道, 采用这种提问方式一般是针对心存顾虑不愿多谈或是自恃社会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而言的。

3. 启发引导式

很多被采访者在平时谈吐自如, 滔滔不绝, 但是一面对摄像镜头, 就很容易紧张局促, 对记者的提问表现得茫然不知所措, 面对这样的被采访者, 记者千万不要着急, 更不能误判认为被采访者是故意不配合, 在这种情况之下, 记者可以摆出一个内紧外松的姿态, 同时恰当运用启发引导的方式促使被采访者张口畅谈, 比如发挥“磨功”与采访对象闲聊, 使之放松心情, 放下戒备, 进而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加强对采访对象的启发和引导。

二、采访提问中应该把握的技巧

1. 采访要把握好逻辑, 抓住主线

电视新闻的采访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且由于受时间和环境限制, 致使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不可能像拍摄纪录片和写人物通讯那样共同生活、工作很长时间, 鉴于这种情况, 记者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关键问题, 始终围绕主线着手展开, 一旦被采访者偏离主线, 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策略把他拉回来, 并且在提出问题的时候, 要始终秉持由易到难, 由表及里, 由小到大的原则, 这样有助于问题的逐步深入, 否则一开始就把口子开得很大, 很容易使采访对象出现卡壳现象, 进而给采访造成困难。

2. 对被采访对象始终秉持尊重的态度

记者的态度和言谈举止不仅会影响采访的效果, 同时也会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媒体的看法, 因此记者在进行采访活动的过程中, 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秉持不卑不亢、尊重、礼貌的态度对待对方, 首先要注意对方的身份地位, 做到提问得体有礼貌, 使被采访者乐于回答, 切忌提问唐突、鲁莽或是不合时宜, 更不要错误地以为采用强势的方式或是咄咄逼人的态度就可以使被采访对象回答问题, 这样往往适得其反, 不但可能会导致采访对象拒绝回答问题, 还极易引起他们的反感情绪, 正确的做法是充分考虑采访对象的感受和情绪, 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 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敏感和隐私的问题, 更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 在征求对方意见的基础之上, 再以对方所能接受的方式提出, 这样可有效避免双方的尴尬和难堪。

3. 看清提问对象, 问题提问恰当适宜

所谓看清提问对象, 简而言之就是要注意观察采访对象的个性, 根据其性格特点采取适合他们的提问方式, 比如有的人性格开朗外向, 对什么话题都能畅所欲言, 面对这类采访对象, 记者可以少一点顾忌, 问题提问面尽量涉及得广一点, 但必须注意问得明白, 不要把问题提得不着边际, 否则很容易出现“跑题”现象, 对那些内向、敏感而又不善言辞的人, 记者要注意加以启发引导, 不要在采访伊始就提出一些棘手、繁琐的问题, 这样更容易使采访陷入一种尴尬、停滞不前的状态, 也使采访对象更不愿意进行开口接受采访, 鉴于这种情况, 记者可以尝试提一些采访对象喜欢的话题, 并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 启发引导他把心里话说出来, 总之, 记者在开展采访活动的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采取不同的提问策略。再者, 记者要注意问题提问的适宜性, 深入了解采访对象的身份, 使问题提得更加得体适宜, 试想一下, 如果记者跑到农村去问一个文化水平极低的农民对价格体制改革的看法, 不但会把采访对象置于尴尬难堪的境地, 同时记者也得不到满意的回答。

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 记者在开展采访活动的过程中, 要真正做到提问高超、巧用技巧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和总结, 因此, 记者和相关新闻人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采访活动中注意总结和学习, 相信经过长期的努力, 一定可以有效提高自身提问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长军.浅论新闻采访中的现场观察与提问技巧[J].黑河学刊, 2009 (04)

[2]梁文译.重视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J].新闻窗, 2011 (03)

对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研究 篇10

1 采访前的准备

1.1 了解受访者基本情况

新闻记者采访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高质量的新闻,为了保证采访的效率和工作的顺利开展,记者需要在得到线索之后分析受访者的心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首先,应充分了解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受访者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采访内容和计划;其次,也应充分考虑采访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只有充分了解了受访对象才能顺利进行采访。

1.2 采访问题和计划的制定

在了解了受访者的基本情况以后,新闻记者接下来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采访问题和计划,并确定合理的采访思路和方式。对于采访中要问的问题也应充分考虑,并将设计好的采访问题组织成相应的采访语言。在制定采访问题时,要以采访计划为基础,才能合理的运用采访技巧,提高采访质量。在制定完采访计划以后,要考虑采访问题的深度,并记录好所采访的问题。在多次采访的过程中吸取采访问题和采访计划的经验,对于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新闻记者应设身处地的考虑受访者的感受,对一些问题进行适当的变通,尽量减少问题的出现。

2 采访中采访技巧的应用

2.1 提问技巧

提问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与受访者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记者达到采访目的的重要方法,提问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采访能否顺利进行。一个记者的提问方式直接代表了其专业程度和人际交往能力。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受访者采用不同的提问技巧,根据采访者不同的特点进行提问。如果受访者比较健谈而且思路清晰,就可以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相反,如果受访者比较内向,并不善于沟通,对于这一类受访者应当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出问题,先和受访者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建立愉快和谐的采访氛围。在记者向受访者提出问题之前应站在受访者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是否太尖锐、是否具有采访价值,以及自己是否能得到想要的答案,为了更加有效的获取信息,可以采用提问、追问的提问步骤。

在提问时新闻记者应随时观察受访者的表情,如果刚开始采访时记者就和受访者交流比较愉快,就应马上进入提问的环节。如果在提问的过程中发现受访者的表情不太自然,则不要进行太深入的追问,如果穷追不舍就会造成受访者情绪上的反感,阻碍采访的顺利进行。

2.2 在采访中学会倾听

为了在采访中获得足够的信息,就应学会聆听受访者的故事,让受访者在采访过程中感受不到压力,充分的尊重受访者。只有认真的倾听,才能让受访者真诚的回答问题。不管记者面对的是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人,还是一些曾经犯罪或者道德沦丧的人,都应充分尊重他们,以一种平等和宽容的态度面对他们。

采访并不是简单地提问和回答,是记者和受访者在语言和心灵上的交流,要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受访对象在短时间内将记者视作知己,才能在提出问题以后得到满意的回答。

2.3 选择合理的采访方式

不同的采访环境应当采取不同的采访方式,而采访环境主要取决于新闻事件的性质和发生地点。对于一些特殊的采访环境要变换采访方式,如在车祸现场的采访时,如果现场有伤亡,不要立即对伤亡家属进行采访,应先对家属进行情绪上的安抚,在得到家属的同意之后再进行采访。

2.4 善于观察和思考

敏锐的观察力有利于记者进行有效的采访,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当注重观察采访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要注意受访者情绪的细微变化。例如,当提出问题之后,受访者表现出了比较为难的表情,就应采用一定的方法避开这个话题;如果采访者表现出了比较激动的情绪,则应该停止提问,先进行情绪上的安抚,等受访者情绪稳定以后再进行下面的提问。

3 做好记录和总结

3.1 记住采访的细节

对于采访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细节应当熟记于心,这对于采访后的经验总结非常重要。

3.2 结束后进行总结

在采访完成以后,应根据采访记录和记忆中的重要的细节对整个采访过程进行总结,吸取经验以保证下一次的采访更加有效和真实。

4 总结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采访记者,既要具有扎实的采访功底,又要具有优良的工作态度。此外,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做好前期工作,在采访中随机应变,在采访后做好相应的总结,保证采访的质量以及采访的顺利进行,向人民群众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探究 篇11

关键词 电视记者 采访技巧

通常来说,电视记者在进行实际采访时,记者能有效获取报道内容的重要途径是提问,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采访意图和报道效果的是采访记者提问技巧的高低。为了可以确保观众在观看节目后形成强烈的共鸣,从而达到报道的目的,这就需要进行高质量的采访,同时,这样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开掘报道内容内在的价值,这样可以使得报道的内容更加深刻化、具体化。

一、对记者自身素质的要求

通常来说,记者以用观念的形式认识和把握客观事实的主人身份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就这项活动自身而言,采访活动的主体就是记者。不管你是哪种媒体的记者,作为记者来说,就需要具有学、识、才三方面的修养,具体来说,就是除了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和政治理论水平作指导以外,还有真知灼见、有学问,同时,还需要精通业务。由于电视记者的业务需要和摄像机、话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电视记者还需要具备控制现场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在镜头前随机应变的能力。在镜头前,电视记者如果想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这就需要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可以确保对方充分明白自己的问题,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听得懂自己的提问。在进行实际提问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提问方式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浅显易懂同时又有特点的,不仅要做到高度的概括,而且还应该注意对细节进行把握。就新闻事件而言,通常来说,特别是突发性的新闻事件,经常会表现出较大的随机性,没有人可以预料接下来会出现什么事情;就采访对象的谈话来说,也表现出不确定性,同样,也没有人可以预料你的采访对象下一分钟会说什么话。因此,要想做一个合格的电视记者,应该需要拥有控制现场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如果一个仅仅懂得照本宣科的人,肯定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电视记者。在进行实际采访前,有时记者虽然做了一部分的前期准备,但是到了新闻现场后,会发现有些事情可能会和自己的预想不太一样,甚至出现明显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记者能够进行从容的进行应对。

二、访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一些重大策划报道、技术性强的报道,以及名人访谈时,在进行实际采访前,一定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第一,为了能够更好的判断哪些资料是有价值的,这就需要大量查找相关资料,充分利用网上搜索等方法,这样就可以找到采访对象的所有资料。第二,为了能尽可能的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这就需要拟订好采访提纲,按照目前已经掌握的材料,同时,进一步结合自己需要得到的内容,对采访完的提纲进行进一步的制作。当然,一旦出现不充分的准备时,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采访效果起到不利的影响,如果情况严重的话,可能会直接造成尴尬的局面。

三、采访过程中的技巧运用

1、创造和谐平等的交流氛围

采访者与被采访者,通常来说,双方的权利是对等的,在进行对名角采访过程中,一旦出现过于随便的言语,过于简单的称呼,没有把名角称呼为“老师”,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给人造成浅薄、缺乏素养的印象。这就会直接导致名角们出现轻视,不信任感,甚至说产生不愿与其深入交谈的现象。正因如此,在进行实际采访名角时,大家应该态度谦卑。反过来说,在对普通戏迷朋友进行实际采访过程中,考虑到他们很少接受采访,难免会在镜头面前出现紧张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记者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能过于重视言谈举止礼仪和提的问题过于文绉绉,这样将会直接拉开与被采访对象的距离,为了使得他们感觉到亲近,对普通的戏迷可以称呼成“伯伯”、“叔叔”、“婶婶”等,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同时,在与普通戏迷进行进一步的交谈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地方方言和戏迷易于接受的语言。

2、寻找兴趣点、逐渐深入

通常来说,采访对象有着不特定性的特点,这就直接造成记者在进行采访时,不能对被采访对象进行选择。比如: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组一名记者谈到,在的采访过程中,戏曲界的一些名角往往会被采访到,这里由于这些名角得到了观众的掌声和来自社会的赞誉声比较多,因此,在受到记者采访过程中,往往容易表现出对不十分愿意配合的情况。当然,这里有部分的名角通常会表现得较为配合记者的采访,这样整个采访过程也就显得较为轻松。当然,不可否认,还是会存在一部分名角不十分愿意配合记者的采访,当记者碰到这样的情况时,为了能够尽可能的激发出被采访者的访谈兴趣,记者只有尽可能地去寻找被采访者的兴趣点,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尽可能的做完整一些,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部分名角排斥记者采访的态度,然后,利用进一步交谈的机会,慢慢的深入到主题,最终,完成核心问题的访谈。

3、增强随机应变能力

在记者进行实际采访过程中,一般来说,记者应该先准备一些问题,然后在采访过程中按顺序的进行提问,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就需要记者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首先,记者需要进行仔细的观察,通过被采访者的表情及语气来改变采访切入点。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及时找到很好的方法进行处理时,这时就可以选择倾听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这主要是由于倾听是营造和谐的有力武器。同时,倾听也是对采访对象的一种尊重态度。

四、结论

总之,一个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是老一辈工作者给我们留下的巨大的财富。在记者进行职业活动过程中,一个十分最重要的环节是,在进行实际采访时,需要讲究技巧、方式、方法。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就必须掌握各种采访的技巧和方法,并进行灵活的运用,此外,还应该加强学习,视野开阔,关心政策,阅历丰富,并具备纵横驰骋的思考能力和敏锐的新闻捕捉能力。这就要求记者深入生活实际,深入到群众中去,时时将自己处于采访的环境中,事事留心,勤于积累。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闻采访的提问要素[J].记者摇篮,2009.4.

[2]公强.说说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J].新闻传播,2009.4.

[3]王家彬.采访提问的技巧[J].记者摇篮,2009.6.

[4]李思娆.浅谈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J].新闻传播,2011.9.

播音员主持人新闻采访技巧研究 篇12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 电视栏目也层出不穷。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媒体和观众的桥梁, 所受到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 电视台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的主持人一般是集采、编、播于一身的新型记者型主持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提高采访能力是主持人脱颖而出的关键。

二、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的特点

播音员主持人与其他主持人是相同的, 在出境采访的过程中不仅要直面观众, 传达给观众需要了解的新闻, 而且要向观众表现出本节目的创新意图。播音员主持人在整个新闻节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他们承担着组织、沟通、交流、传达等作用。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 播音员主持人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都需要具备主持人的职业修养。

(一) 具备良好的政治、文化以及道德修养

播音员主持人可以通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来提高政治修养。通过提高政治修养, 记者在亲临现场面对突发事件时, 可以很好地把握住舆论导向, 避免在新闻现场发出不正当的言论。播音员主持人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可以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 从而做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二) 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播音员主持人是连接电视新闻和观众的感情中介, 在主持新闻节目的过程中, 主持人不仅可以与受采访者进行直接接触, 而且是观看新闻直播的观众的引导者。播音员主持人在新闻采访过程中, 必须要完成现场采访、报道以及点评工作。在现场采访时, 不仅要有清晰的思路, 还要有超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 是每一个现场采访主持人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三) 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采访技巧

播音员主持人在现场采访过程中, 突发事件是时有发生的, 同时, 现场的情况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因此, 这就需要主持人具有过硬的应变能力, 在采访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采访方式, 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 以泰然自若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素质是能否顺利完成采访任务的首要因素。

(四) 具备融入新闻现场的能力

在新闻采访现场, 播音主持人的形象不仅是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可以给观众一种强有力的语言画面。主持人的形象不仅表现在穿着打扮, 而且包括主持人在融入现场时的体态和神情。主持人融入新闻采访现场的形象, 能够反映出主持人在新闻现场体现“真实美”和“现场感”的能力。

(五) 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

播音员主持人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 不仅要承担记者的身份, 而且担当着主持人的职责。因此,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 主持人需要与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进行协调合作, 从而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使节目愈加精彩。

三、播音员主持人需要掌握的新闻采访技巧

播音员主持人在现场采访时, 仅仅具有较高的自身素养是远远不够的, 播音员主持人还需要掌握适当的新闻采访技巧, 这样更有利于处理好采访的突发情况, 为完成任务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 做好充分的准备

播音员主持人在进行现场采访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中包括材料、知识以及心理准备。材料准备是在进行采访前, 明确采访对象, 并了解被采访对象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事件的内在关系;知识准备是指对采访事件相关的知识进行提前学习、准备;心理准备是指对采访的人和事进行合理的提前评判, 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有心理准备。播音员主持人在采访过程中, 需要运用适合对象和题材的方式, 抓住采访重点, 进行提前评估, 并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从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

(二) 端正自身身份

播音员主持人集媒体和观众的身份于一身, 电视广播的观众关心的不仅仅是新闻信息, 也包括主持人本身。因此, 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 通过真实感情来感染电视新闻的受众, 让受众更容易接受新闻报道。

(三) 亲临新闻现场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 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及时到达新闻现场, 通过实时考察, 并进行实时报道,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新闻的可靠性, 而且能够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从而使新闻的价值更高。播音员主持人在报道突发事件时, 亲临现场同步报道新闻事件, 是体现新闻价值的最佳方法。例如, 在交通事故发生以后, 对交通事故进行及时报道, 而且报道现场的环境、当事人的状况以及群众态度, 这样就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性, 提高了新闻的价值。

(四) 学会把握受访人的心理变化

播音员主持人在面对采访对象时, 要能够准确把握受访者的心理变化。主持人要能够根据受访者的心理, 适当地调整采访方式, 从而确保采访环境的融洽, 使采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在采访过程中能够对不同的受访者采取不同的采访方式, 是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的能力。

四、结束语

现场采访和现场报道是一门艺术, 因而作为这门艺术的核心部分——播音员主持人, 需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提升实践能力, 从而保证自身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捕捉新闻的能力。主持人只有提高采访技巧, 才能掌控采访局面, 提高采访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路广平.县级台播音员主持人新闻采访技巧探讨[J].网友世界, 2014, 03 (15) :344-345.

[2]田晓燕.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特色[J].新闻爱好者, 2010, 11 (09) :233-234.

上一篇:智能电网下的电力营销下一篇:自动化焊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