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共12篇)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 篇1
电视节目创新,是个老话题。《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及《我们相爱吧》,不断引进的韩国综艺在国内掀起人气热潮。而说到最近很火的电视娱乐节目,无非也就是这几档节目了。2015年已过一半,各大卫视综艺节目又将开始卯足全力争夺现有的那一方领地。这种竞争日趋白热化,不光是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等几个财大气粗的电视媒体希望刷新收视率,很多地方台也跃跃欲试,争取分得真人秀的一杯羹。
这些被老百姓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节目看似Made in China,实则是拿了外国的format,虚有其表。从韩国引进节目的外交角度分析,中韩友好关系确实更近一步,但从电视节目流动性的角度来说,中国接盘韩国节目,无疑是从上流动到下的表现。中国综艺处在一个很被动并且位置又低的处境中。除了从韩国引进,近年来流行的新型节目也大都是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一些节目的翻版,节目雷同互相模仿已为业内诟病,节目创新远远满足不了播出要求。试想一下,假如可借鉴和引进的国外节目越来越少,是不是也意味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也越来越少。
中国电视节目创新为什么这么难?中国真的不能制作出自己的一套能取得口碑和收视率的节目吗?当然不是。在中国电视节目的从业者中,不乏大量的优秀人才,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对电视节目的满腔热血。很显然,中国综艺节目缺乏原创性的原因并非出自人的问题。那到底问题是出在哪个环节上了呢?笔者认为阻碍中国电视节目原创性的原因大致有两点。
1 电视节目辛迪加(syndicate)在中国还没成型
电视节目辛迪加是一个节目分销系统,节目分销商把同一个新节目或旧节目的播出权分别卖给不同的电视台,以“一稿多投”的办法来扩大节目影响,增加节目价值。这种制播分离的模式使单个节目实现了网络化播出,节目得以效益最大化。像《奥帕拉》,在美国有200多家电视台周一到周五都会在下午播出。除此之外,这档节目在境外还有100多家电视机构用户。
辛迪加式的经营模式在中国却一直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内各级电视台本来是作为各级党政机构的宣传机器而建立的,节目当然以自制自播为主。但一个中等城市电视台的覆盖人口不过百万人左右,即使是收视率很高的节目的广告时段价格也很低。而那些自制的节目在激烈竞争条件下,通常只有不足5%的收视率,有些甚至达不到1%;低收视率意味着低经济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电视台只能压低成本。而低投入低质量的节目无法吸引观众,从而进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中。省市台的情况比地方台好不到哪儿去。又快又好又省钱的体制内模式,造就了与其冒着风险花大价钱创新,不如借鉴已经成功的节目模式。
2 审核机制有待完善
国内各级电视台在审核原创性综艺节目时,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电视台要自上而下都紧绷神经。创作既有收视率又有社会效益的电视节目谈何容易。党的十八大以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可是,文化上的创新从来都是建立在比较宽泛的接纳度上。2015年年初热播的《武媚娘传奇》播了几集之后停播,“减胸”之后才得以复播,足以证明现在这种宽泛的接纳度还不够宽泛。
当然,在这里也不得不提一点的就是中国电视的受众群整体上来看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不高。电视节目要提高收视率就要取悦这部分观众,就要别出心裁想方设法来迎合他们。所以,有了《非诚勿扰》的马诺,有了《百科全说》的张悟本。
在这种大环境下,笔者认为一味地接纳也是不可取的。电视节目应有不同的受众定位,不能一刀切。而在审核机制上,也应有明确的分级制度。
总结了外界客观原因之后还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多元的Made in China的电视综艺节目。未来中国电视节目的组合创新可以从跨节目形态、跨媒体手段和跨艺术形式这三个层面着眼寻找突破口。节目创新不光在节目形式上更应在节目内容上。越过边界,往往就产生想象力。
3 结语
中国现在的电视娱乐节目虽然还处在探索阶段,但是模仿也好借鉴也罢总比止步不前好得多,且模仿也是所有行业发展的推动力。对观众而言,一种新形式的节目多了,可选择性也就大了。笔者相信经历了最近几年国内电视节目大量引入阶段,在学习先进的生产制作流程后会逐步进入创新阶段,进而制作出大众满意且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电视节目。
摘要:《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及《我们相爱吧》等韩国模板的中国电视节目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受欢迎。现今,中国电视行业的这种拿来主义的成因是什么?面对收视率之战日趋白热化,未来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
关键词:电视节目创新,辛迪加,电视节目审核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昶,甘露,黄慰汕.欧洲优秀电视节目模式分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出版社,2010(8).
[2]田明.电视娱乐产业战略发展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
[3]程蔚东.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品质提升的路径[J].视听纵横,2010(5).
[4]萧盈盈.中国电视娱乐的产业动力与文化责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9).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 篇2
中文标题、中文摘要、关键词-------------------------2 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关键词-------------------------3 前言---------------------------4
一、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5
二、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分析-------------------6
(一)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取得了长足发展----------6
(二)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存在诸多问题------------10
三、我国电视娱乐节目问题存在的原因------------13
(一)旧时的传媒体制阻碍了娱乐节目的创新---13
(二)“收视率至上”影响节目质量----------------13
(三)传统文化与后现主义文化影响节目内容---14
(四)电视人追逐利润导致节目缺少内涵---------15
(五)受众的多变导致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多变---15
四、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势------------------16
(一)寓教于乐,绿色娱乐---------------------------16
(二)以创新为主,借鉴为辅------------------------16
(三)提高传播的文化内涵和格调------------------17
(四)满足受众的需要与引导受众进步相结合---17 结束语----------------------18 参考文献-------------------18 致谢辞----------------------20
浅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今天电视娱乐节目地位直线上升,其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升温,研究的视野、角度、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拓展和延伸,在众多电视节目中,电视娱乐节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目形式。自90年代以来,电视娱乐节目成为了荧屏“主力军”。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影响力日益增大。论文深入研究了电视娱乐目的特质及发展现状,指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不足以及造成这种不足的原因,并据此探讨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中国;电视娱乐;现状;趋势;受众
The Entertainment Programs,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Television Abstract: Today ,the status of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straight up, his theory has becoming more, point of view of research, methods have a greater expans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many television programs,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programs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presents to the audience.Since 90 years,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beat a lot of other shows on main.Chinese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programs after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went into the “entertainment first” circle.Papers from the original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programs to further study the nature of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programs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points out the lack of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programs and resulting lack of reasons for thi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analysis from four of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programs trends.Key words: China;TV entertainment;status quo;trend;audience
前言
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经过几个时期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平民“娱乐时代”。最初的娱乐节目是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联欢时期——歌舞兼具,主持人与观众没什么互动;然后是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游戏娱乐时期——主持人和观众部分互动、以明星的参与作为卖点;接着以《幸运52》为代表的益智时期——观众走上舞台,成为节目中的主体,与主持人进行互动,但是这种互动的门槛较高,需要之前的审核和初试;而后的“超级女声”则代表的是平民造星时代,这类娱乐节目的特点是平民参与和评判过程的完全公开化。节目的全程跟踪式直播是吸引人们眼球的亮点。这种形式的娱乐节目打出的是“平民参与、观众做主”的口号,肯定了娱乐本身的平民性以及与大众进行亲密接触的可能性。
当前,我国电视明显呈现出了泛娱乐化态势,娱乐节目更是到了“娱乐致死”的境界。各个电视台不管是省级的还是地方的似乎看到了甜头纷纷模仿,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很多娱乐节目抛开了应该承担的责任,低俗的、恶俗的、庸俗的、低趣味的娱乐节目大行其道。很多专家都在说“中国的娱乐节目是怎么了?”论文针对这一现象,对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进行研究。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然后深入研究了发展现状,并对现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据此基础上预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电视娱乐节目就是指“通过电视这一特定的传播媒体传播的,大众广泛参与的,以审美性、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1]美国是电视娱乐节目的发祥地,在美国的电视理论中,电视娱乐节目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外延上,电视娱乐节目包括:电视剧、艺术晚会、体育、谈话、音乐电视(MTV)、游戏等多种类别。现实中,综艺游戏节目,黄金时间电视剧、情景喜剧、谈话节目、猜奖节目等构成了电视娱乐节目的主体,其中综艺游戏节目一直是娱乐节目的重头戏。
电视娱乐节目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节目形式:综艺类娱乐节目、音乐类娱乐节目、娱乐咨询类娱乐节目、谈话类娱乐节目、游戏类娱乐
节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要求的不断变化,娱乐节目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以它独特的综合性、参与性、媒介性及艺术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至今,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已出现了综艺类、速配类、益智类、博彩类、游戏类、真人秀等多种形式,其模式和内容在不断更新,以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以《正大综艺》《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综艺节目类型,它将歌舞、相声、小品等艺术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创了我国综艺节目的先河,相声、舞蹈、歌曲、杂技,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可以在这里看到,但是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却很少。节目主持人行为表情过于死板、语言过于正规化,基本都停留在稿件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有极大的局限性。对于观众来讲,这些节目仅仅是一个观赏,而且是一种审美。观众与节目之间有一道鸿沟——观众只能仰望着这些美轮美奂的“展品”。主持人成为了舞台的“操控者”。
第二阶段是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类娱乐节目,以明星的参与作为卖点,主持人和观众部分互动。观众已经从早期审美转向一种“审丑”,人们看这类节目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是为了看明星出洋相。观众从心理上变成了一个评价者。舞台与观众之间的鸿沟已经开始退化,主持人也不再是绝对的中心。
第三阶段是以《幸运52》《开心辞典》为代表的益智博彩类节目,观众被请上舞台,与主持人进行互动,成为了节目中的主体,观众看节目时既不是审美也不是审丑,在演播厅直接面对王小丫和李咏的竞答者是观众熟悉的、如他们一样普通的人,这个时候观众已经和他们有了一种平视的态度,节目已经走向了平民化。可是这类互动的条件较苛刻,在节目录制之前需要进行选拔和审核。
第四阶段是以《超级女声》《我型我秀》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平民走到了观众的面前,而且成为明星。像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何洁等众多明星都是被《超级女声》打造包装出来的平民明星。“这类娱乐节目的特点是平民参与和评判过程的完全公开化,特别是节目的全程跟踪式直播吸引了众多的眼球。”[2]观众的参与度极高,因此也可以说真人秀娱乐节目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 5
表达展现自己的舞台,也是很多人眼中可以一夜成名的跳板,同时观众拥有了一定的决定权,为自己喜欢的选手投票、留言,这样的方式无疑把舞台外的观众拉到了舞台内,拉进了明星与观众的距离和观众与舞台的距离,对观众来说,舞台和明星们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所以越来越多的观众参与了进来。“我国现在的电视娱乐节目还没有完全从第三阶段和地四阶段分离开来,可以说两者都拥有一定的受众,齐头并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已经进入了一个平民娱乐时代。”[3]这种形式的娱乐节目的口号是“平民参与、观众做主”,肯定了娱乐本身的平民性以及与大众进行亲密接触的可能性。
二、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取得了长足发展
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在我国的大众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电视娱乐节目的收视率在我国一直占有很大的份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逐渐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受众。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视娱乐节目作为大众的一种休闲方式,其社会需求也日益增大。在竞争激烈的传媒阵营中,电视娱乐节目自身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变化。在目前,毫无疑问,娱乐节目的好坏已直接影响或关系到一个电视台的生存。
1.日益重视节目的娱乐功能,帮助人们舒缓身心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可以说很多人都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每个人都需要放松,于是电视娱乐节目就成为了人们发泄放松的一种工具或者手段,更确切地说轻松热闹的娱乐节目迎合了人们的普遍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充当了简单意义上的廉价“心理调节器”。
以前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说教色彩很重,甚至完全没有娱乐的特点,舞台上主持人连笑都有尺度的规定,只能微笑,公众看完此类节目不能感到彻底的轻松和愉悦,反而感觉内心憋得慌。娱乐节目,顾名思义,就应该以娱乐为主。1997年7月13日,《快乐大本营》在湖南卫视新鲜出炉,成为国内标志性的娱乐节目,随之而来的还有明星+游戏这一娱乐新概念,风行全国的电视娱乐热潮席卷而来。存在就是合理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出现,契合了社会转型期的大众普遍心态,是文化转型期与价值重建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现象与结果。由于市场
化、商品化与城市化潮流的冲击,人们旧有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观念在逐渐改变,轻松、简单、快乐、宣泄、减压成为社会上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需求。
现在,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已经不再是为了传达某种观念,也不再是一种艺术的追求,而更多重视节目的娱乐功能。有的娱乐节目甚至没有其他内涵,就是一种纯粹的娱乐;这样的娱乐节目能够帮助现代社会饱受压力的人们舒缓心情,振作精神,以便更好地投入新一轮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2.日益重视与观众的互动
今天电视节目的价值还主要是由收视率来决定的,收视率决定了广告费,而收视率又是由观众决定的,因此对于当今的电视传媒来说观众就是上帝,观众才是衣食父母。在计划经济下的“计划电视”时代,电视人虽然也存在对产品质量优劣、受观众欢迎程度高低的考量,但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生产方式,它基本不用估计市场“销路”,效益回报。它的产品可以悉数面世,“畅销”无阻,电视客观上完全处于卖方市场的位置。所以根本就不会有让观众参与来提高节目收视率的概念。
如今中国经济已进入到了市场经济时代,那么电视业就相应地跟着进入到了“市场电视”时代,电视业的娱乐性被承认,电视节目的商品价值被认识,并通过市场得以实现。电视节目走入市场,即意味着真正走进观众,走进社会,成为商品经济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意味着它开始走向世界。电视产品要换回的是观众的收视率,收视率是电视产品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如果说广告是目前电视盈利的手段的话,那么,广告投入看好的是收视率,而收视率又取决于观众对电视产品的欢迎程度。收视率意味着隐性广告投放,是电视产品价值实现的一种置换中介。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不管你承不承认,电视产品商品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特别是随着有线网络的普及,各个电视频道展示在同一个“市场”平台上,而观众则是市场上完全自由的浏览者和“选购者”,他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取舍。电视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操控者,而是电视市场中参与竞争的普通一员。任何成功的娱乐节目,为了能让自己在众多的“商品”之中有立足之地,不做乌合之众,它在决定做节目之前都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市场调查,研究受众的心理需求,所以说它的市场目标、市场定位非常明确,它是为特定观众群的具体需要而量身定做的,故拥有固定的受众群。为了不流失观众,节目就必须让观众参与进来。
同时,现在的观众也已经不满于单单地看别人“耍宝”,他们也都想进入节
目中参与节目,各大电视台,不管是中央电视台还是省卫星电视台抑或是小小的地方电视台都想方设法满足观众的参与欲望,让观众感觉到自己也是这个节目的一份子。像《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众多娱乐节目都很注重观众的参与度,每期节目都会有一个环节让观众与明星和主持人近距离接触。像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和央视的《非常6+1》更是让观众直接参与,满足观众的“明星瘾”。很多人都说现在的电视娱乐节目就是“平民式娱乐”,因此各个娱乐节目一定会顺应潮流地拉拢观众。
目前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与观众的互动形式主要有电话互动、现场互动、网络互动。
3.借鉴外国形式,融合多种元素
众所周知,西方媒介的传播经营理念对我国的传媒有很大的影响,西方电视节目从节目形式、内容以及运作方式都对我国电视节目的演变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几乎我国每一种新推出的节目都有着西方同类节目的影子,在娱乐节目的发展中尤其如此。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明星+表演”模式的综艺节目形式,“观众+游戏+巨奖”的竞猜节目形式以及现在收视率极高的真人秀节目形式都明显的有着西方节目的影子。从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看到了《美国偶像》,从益智博彩类节目《开心辞典》看到了《谁想成为百万富翁?》。
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起步较晚,因此也就需要借鉴国外的多种电视娱乐节目的形式,然后再融入多种元素,包括带有本土色彩的中国元素。像09年的《超级女生》就将中国的很多元素融入其中,每期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而且这些主题中绝大多数包含有我们中国自己特色的内容,比如有一期的主题就类似于“红歌会”,选手必须唱中国的民歌或者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歌曲,这样不但可以考查这些选手的演唱功底,而且还能让更多的人通过这样一个收视率极高的节目了解喜欢具有中国特色的歌曲,这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由此可见,如今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不仅仅是只借鉴外国的形式,也能够将中国元素融入其中,使节目能够更好地为中国观众所接受和喜欢。
(二)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存在诸多问题
1.受众高度参与,拉拢了受众与传媒人之间的距离,但部分节目立意不高导致舆论导向错误
以电视选秀节目为例,2005年的“超级女声”在一片喝彩和议论声中创造
了惊人的收视率。后来像“梦想中国”、“星光大道”、“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舞林大会”和“红楼选秀”等节目也迅速占据了诸多电视台的黄金时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和造势,为电视台提高了收视率、赢得了效益,同时也为大众开启了走上电视荧屏的大门。中国人手多机多,一个“选秀”节目往往能在全国赢得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报名者,并获得数百上千万的手机短信“投票”。电视选秀,让普通民众体验了既能“当运动员”又能“当评委”的参与快感。
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节目,门槛挺高,所以当“选秀”节目一出来,其低门槛甚至是零门槛的特点立刻吸引了无数的眼球,引发了最广泛的参与。加上最终的胜利者主要是由大众的手机短信投票选出,更激起了人们的参与意识。如此一来受众与传媒人之间的距离就明显接近了。很多节目为了让观众参与进来,不惜降低节目内涵,从而就导致了节目立意不高,甚至还会导致舆论导向错误。所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认为:“不少娱乐节目走向通俗,靠拢庸俗,以致屈就低俗的倾向已经十分明显。特别是电视机构从被动求取收视率到主动媚俗更是十分危险。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的文化本性,让有文化的观众疏离电视,让电视人进一步追求无聊,进而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趋于狭隘,让老百姓的思想懒惰,沉浸在低级的娱乐状态中。”[4]电视节目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在背后作引导,不明白其传播主旨是什么,选取的题材立意不远,最终会“告知”大众一些错误的认识,传播一种不正确的导向,从而带来一些隐形的社会问题,不利于整个社会健康、良性地发展。
古有周幽王为博得美人一笑点燃烽火戏诸侯,如今的电视娱乐节目为了博得观众一笑也是不惜一切代价,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尽情地“展现”自己,任何出格的行为只要是想得出他们就做得出。在国内这样的节目还比较少,但很多娱乐节目还是在一步步地引领观众忘记一切地狂欢。根据巴赫金的说法,“狂欢节就其意义来说是全民性的,无所不包的,所有的人都需加入亲昵的交际。总的来说狂欢是对现代性的反叛,在狂欢中,人们通过消解现代性以获得暂时的平等甚至于自由的状态,这种状态更着重于心理层面。”[5]以《快乐大本营》《越策越开心》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名声大震》《舞动奇迹》《奥运向前冲》《奥运宝贝向前冲》《智勇大冲关》为代表栏目的湖南电视娱乐节目已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电视景观。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来加以审视的话,这些娱乐节目显现出一定的狂欢化特征:大众参与性、狂欢化广场语言、脱冕与加冕。这在一 9
定程度上体现了巴赫金狂欢理论所表述的现代都市大众文化趋势。这种都市狂欢诉求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如今的电视娱乐节目正在向全民狂欢努力,很多节目不惜降低节目品味来满足观众对狂欢的需求。但是任何事物矫枉过正,也会物极必反。大家发现中国的电视现在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绝对鼓励纵容满足观众内心不太健康的阴暗面,把欢乐建立在别人的尴尬痛苦之上。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电视娱乐节目到处都是游戏、作乐、捉弄人,到处都是主持人港派十足的张牙舞爪、山呼海叫,一点正经没有,一点文化没有。没有自责没有反省没有内疚,好象不如此就不足以表现对过去僵化教条无趣的电视节目的反叛和决裂!没有想到这种弥漫在游戏中的玩世不恭气氛的喧染,会不会给观众带来的麻木和思考的退化?狂欢过后留给观众的到底是什么?像很多选秀节目鼓励全民狂欢,可是最终却有可能导致很多观众不切实际地想通过选秀节目一夜出名,比如有的学生放弃学业参加一些选秀节目,有的人还放弃自己原本的工作去参加选秀节目,这样的结果就是过度狂欢的缺陷。
2.对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节目中的文化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在的很多娱乐节目都注意引进的同时加入中国元素,最多的就是把中国文化融入到节目当中。比如《开心辞典》中的问题大部分都与中国文化相关,最显著的一次是举办了有关国学的知识问答比赛,在这个比赛中让很多人都对中国的国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再比如最擅长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湖南卫视在08年推出的脱口秀娱乐节目《天天向上》更是将娱乐与中国文化联系起来,其中的一个环节就是请一老一少演员边演艺边讲述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包括中国的一些礼仪、道德等等。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和喜爱,这种让观众边笑边学的娱乐节目更是倍受推宠。最近湖南卫视又新推出了一档名为《以一敌百》的娱乐节目,这档节目在目前看来也是相当有文化水准的。
上面说的三档节目都是比较好的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节目之中,但是有的娱乐节目虽然也在试着传播一些中国文化,文化含量却并不高,像有些选秀节目中的文化含量就较低,比如最初的《超级女声》,节目中除了比赛还是比赛,看不到一点中国文化,整个节目由于缺少内涵看上去要档次就低了很多,但是后来的《超级女声》在比赛的同时就加入了中国元素,像是在某个环节让选手只唱中国的民歌之类的,这样除了比赛还让中国的民歌文化发扬光大。同时节目的内涵也上升了不少。所以提高节目的文化含量,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
能看到到中国文化的精粹是提升节目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3.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克隆抄袭之风导致节目周期性短、生命力弱
如今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正处于生机盎然的阶段,每一档好的娱乐节目推出后都会掀起一股“龙卷风”,比如湖南卫视今年推出了一档名为《我们约会吧》的男女速配节目,马上很多电视台也跟着推出类似的节目,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但节目形式却跟湖南卫视的差不多,整个过程都如出一辙,就连用灯决定男生去留的形式都是一样的。“电视业一心追求作出广受欢迎的娱乐节目,而且迷信之称此类节目的唯一共识就是保持现状,追随现有的成功先例。其结果是所谓的新节目,无非是老套子的重新配置。种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使电视上的节目全都大同小异,看上去都差不多”。[6]
知名学者孙健说:“有些节目几乎就是原版,开场、音乐、音响效果甚至连主持人开场说的话都是一样的”。[7]此种完全“取之用之”的经营理念使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一度陷入泥沼,休闲大餐变成了“残羹冷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流失了观众,还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如今的电视台为了降低成本,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观众,不断模仿红火的电视娱乐节目,热衷于追风赶潮,甚至形成了一条“欧美——日韩——港台——国内一线电视台——国内二线电视台”的流行风。像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由于引进时创新太少,07年停办,像有的电视台举办的一些选秀节目也没能红火多久。因此每一档新节目推出后如果只是模仿没有创新那么这档节目是不会存在多久的。像最开始的《超级女声》就是把《美国偶像》原封不动地搬过来,除人变了,其余的都没有多大的变化。由于国情、文化、传统、习俗以及收视习惯的差异,很多在海外很火的娱乐节目,移植到国内后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即便是大体接近、开端良好,但由于受众的欣赏口味、需求和竞争这几个变量,这些娱乐节目的命运也充满了变数。比如05年的《超级女声》很火爆,观众好评如潮,但是06年的《超级女声》却遭来了观众的怀疑和批评,原因就是两年搞的都是一个样,所以07年停办了,再后来不得不改版。其实美国的很多节目也都是模仿其他地方的节目,像《美国偶像》《百万富翁》也都是从欧洲引进的节目形式,但是美国却把这两个节目的影响力扩大到了全世界,同样是引进与吸收,美国是把节目做出了异质性,而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却走不出同质化的怪圈,这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思考的。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外娱乐节
目的运营模式和节目构想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并且通过这种模仿催生了很多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但是如果只是模仿,不加入自己的思想元素,总有一天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会走进一个死胡同,因此要想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成为一棵长青树,就得在模仿中创新,走出别人的模版,真正体现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三、我国电视娱乐节目问题存在的原因
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之所以会存在这么多的问题,是与我国的国情分不开的。
(一)旧时的传媒体制阻碍了娱乐节目的创新
我国的媒体起步都比较晚,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媒体基本上还处于一个传播者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媒体事业才逐渐发展,电视娱乐节目也是改革开放后才渐渐有了雏形。受到传统的“传媒是宣传工具”的影响,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在有些方面还不敢大胆地创新。所以就只好模仿其他国家的娱乐节目,而模仿中又很少有创新,就导致了前面所讲的“借鉴外国形式,融合多种元素,但融合过程中创新性较差”。
(二)“收视率至上”思想影响了节目的质量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尚不发达,我国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现在的市场经济的一个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很多机构也必然要改革。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媒体的所有开支都来源于国库,电视节目基本不会在意观众的看法,但是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这就要求各大媒体都得自己养活自己,国家只是起到一个宏观调控的作用。如此一来传媒都得自负盈亏,如今的各大电视台的收入基本上来自于广告,而广告商投入广告的标准是电视台的收视率,这样就导致了一切向收视率看齐。电视台的收视率主要依靠的是娱乐节目,所以各大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就得想方设法地吸引观众从而提高收视率。办好一台好的电视娱乐节目是需要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首先要对受众进行调查研究就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加之如今的受众的品味每天都在变化,所以要想推出一档全新的好的娱乐节目是不容易的。很多电视台由于缺少资金,也没有更多精力去策划新的节目,所 12
以模仿成了一条抢走观众的捷径。在模仿过程中难免就会出现雷同缺少创新的情况。
(三)传统文化与后现主义文化影响节目内容
首先,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我国有着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史,大多数中国人接受的都是传统的中国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相同,中国大众文化具有娱乐性、平等性、参与性及商业性等特点,但这些并不是中国大众文化的全部。由于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体制,中国大众文化服务于全体中国人民;其次,中国几千年的农业传统使得如今的中国大众文化比起西方大众文化的表现多显保守。西方后现代主义研究及其大众文化理论与实践能够启迪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简单地将西方后现代主义及大众文化理论移植到中国是不恰当的,电视台在引进别国的电视节目时如果没有考虑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只是一味地模仿那就注定了失败,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为什么周期性都很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中国人的观看习惯,节目没有融入中国文化,缺少内涵,最终流失了观众。
其次,自20世纪中叶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大众文化开始被以高雅文化为主导的西方世界所接受,并逐步成为其主流文化。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同样扮演着使大众文化合理化的角色。自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中国不断加强与世界的联系,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中国,并开始为中国大众所接受。在其反中心、反英雄主义精神的影响下,一直为中国知识分子所崇尚的精英主义文化的主流地位开始被大众文化所动摇。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电视娱乐节目就从精英形式向大众形式转变,从最初的有着精英性质的电视娱乐节目,到现在雅俗共赏的大众娱乐节目,电视娱乐节目的性质和内容都发生着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如今的80后、90后们受后现代主入文化的影响极大,如今的电视娱乐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就是这些80后、90后们,这就导致很多的电视娱乐节目抛弃了所谓的精英文化,把目光转向了通俗的大众文化,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有些电视娱乐节目把握不好度,把低俗也当作通俗加入节目当中,大大降低了节目的文化层次,甚至有些节目的内容还相当低俗。
(四)电视人追逐利润导致节目缺少内涵
如今的电视人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的,为了争得更多的观众,电视人也是绞尽脑汁,为了最短时间抢走观众,电视人在克隆其他电视台的节目时
也来不及想要怎么样才能留住观众。主持人是电视娱乐节目的核心,很多主持人自身的修养和文化内涵就比较低,那么整个节目的内涵也就不会显得有多高。主持人和节目从来都是如影随形,如果娱乐节目不实现创新,娱乐主持人的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虽然我们鼓励和期待原创,将娱乐真正地“本土化”、“民族化”,但是要实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编创人员必须深入大众文化,深入生活,深入受众,多观察,多搜寻大众喜闻乐见的且有需求空间的娱乐元素。杨澜曾说:“美国仅有200余年的历史,但它的历史和人物传记可以支持整整两个频道,至今已播出了五六年,收视率一直在上升,利润也一路上升。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其丰富无比也灿烂无比的文化可以支撑无数个系列,关键在于电视人的眼光、视角和制作手段。”[8]电视人需要以虔敬的态度,向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去寻找、挖掘和探索,不仅要把住市场和观众需求的脉,更要引导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与社会氛围。
(五)受众的多变导致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多变
当今的电视娱乐节目都是围绕着我们受众而改变的,所以受众的观赏习惯和爱好无疑是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风向标。据陆地所著的《解析中国民营电视》中的数据显示:受众看电视的目的,娱乐占53.8%、消磨时间45﹒1%、获取资讯36%、掌握时尚潮流25.5%、宣泄情感增进情感18.4%、满足好奇心17.2%、增加与人聊天的话题9.4%、解决生活难题4.5%。[9]受众对娱乐节目这种强烈的需要使这个时代成为电视娱乐化时代,电视娱乐节目理所当然地承担起“解压阀”的重任。[10]加之受众地位的变化也是娱乐节目风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消费者身份的大众地位迅速提升,观众不再是单向审美的观众,而是双向互动的主体,电视娱乐节目恰恰迎合了这种互动的需要。“就传播角度而言,电视娱乐节目进行的是一种多点对多点的群体式的传播,讲求的是情感的互动和交流,所提示的是群体性娱乐活动,提供的是一个可以充分拓展的时空,观众是游戏节目的再创造者。”[11] 如此一来,电视娱乐节目就会随着观众的喜好而变化内容和形式,有的人说如今的电视娱乐节目低俗是因为观众的低俗。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是某些受众的需求导致了一些电视娱乐节目性质上的偏差。
四、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娱乐节目被逐渐开发、重视、放大,娱乐类节目已
经成为仅次于新闻类节目的第二大收视焦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应该克服上述问题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一)寓教于乐,绿色娱乐
“电视娱乐节目是电视文化的四大功能之一,通过收看电视娱乐节目获得休息和消遣,这是人民群众非常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电视给人们带来娱乐的这种广泛性,决定了电视文艺节目必须从满足观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出发,努力做到丰富多彩,雅俗共赏。”[12]所以现在大家都是呼吁电视娱乐节目应该寓教于乐,绿色娱乐。所谓寓教于乐指的是电视娱乐节目不应该只是娱乐至上,娱乐中应该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能够学到知识。比如在节目中直接或间接地告诉观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也就是说融入一些积极的元素,如诚信、孝顺„„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天天向上》就将一些传统的积极的思想融入节目之中,让观众在看节目的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东西。绿色娱乐指的就是娱乐节目的内容不 应该传播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电视娱乐节目传播的内容应该是积极的向上的。一档节目是有很多把关人的,这就需要每一个把关人都要把好关,坚决将不健康的东西不带到节目中。
(二)以创新为主,借鉴为辅
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要想很好地发展就一定要创新,借鉴是可以的,但是并不是说要原封不动地拿过来。特别是在电视节目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是长胜的一个众所周知的重要秘诀。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内容贫乏、形式单一,恶意模仿与相互克隆是导致娱乐节目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娱乐节目《欢乐总动员》的策划魏永刚认为:“如今国内综艺节目的制作和改版都面临着盗版的问题,一个综艺节目的优秀创意一产生,很多人就会不假思考地模仿,而不是学习、创新。但其实只有动脑筋的综艺节目才能生存,简单模仿,观众并不买账。”[13] 的确,“学我者生,似我者死”[14],只有在竞争中不断创新,才有生存的可能。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这是所有节目成功的通用法则,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地、主动地吸收外部文化的因子,保持清醒与开放的心态,跨越模仿直接到源头去吸收原料和养分,把能代表我们特色的中国元素完美地整合到节目中,这样才能做出更好的娱乐节目。
(三)提高传播的文化内涵和格调
内容肤浅、格调庸俗已成为人们对娱乐节目的一大诟病。“思想淡出对话,内容淡出形式,感性驱逐理性,夸张取代真实,搞笑胜过幽默,表象打败内涵,形而上的关怀让位于形而下的自娱自乐”,[15]娱乐传播“繁华”的背后是思想和艺术的“贫乏”。“如今的电视一味追求娱乐效果,有人还主张电视就是娱乐,当娱乐成了全部目的后,电视就开始失去它的价值。”[16] 杨滨先生在《评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的庸俗化倾向》一文中说:“目前的所谓电视娱乐节目,已经是艺术之树上的病枝,享乐的麻醉剂,刺激收视以谋取金钱的商品。它们垄断着荧屏,逐斥着真正的艺术,它们以娱乐来以偏概全地冒充艺术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多元化功能与性质„„丰满鲜活的艺术传统正在枯萎,尸骸标本式的华丽‘艺术’将成为我们后代子孙的精神食粮。”[17]
一个节目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做支撑,那么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如果说,没有传播的文化是死文化的话,那么,没有文化的传播就是死传播。”[18] 事实证明,娱乐传播也需要文化内涵的支撑,电视绝不能从“只讲政治”这一极端走向“只讲娱乐”另一极端,在当下“传媒文化的消费特性、市场价值、娱乐功能等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尤其在新兴媒体方兴未艾之际,异质的、感官化的、更具炫惑魅力的‘意象形态’价值被高度张扬,而传媒文化本该拥有的审美品格追求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漠视”[19] 的语境下,电视娱乐节目更要坚守电视的文化品格,坚守娱乐底线,致力于提升电视娱乐节目的品质和品位,做到“不肤浅、不流俗,有深度,有品位”,或说“通俗而不庸俗,用情而不滥情、娱乐而不愚乐,平凡但不平庸”。
(四)满足受众的需要与引导受众进步相结合
要想获得更多的受众,电视娱乐节目一定要更深地了解我们的受众,了解我们的受众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从而根据受众的需要来调整节目的风格和内容。但是一个好的电视娱乐节目,不能只看重收视率和广告效益,还要通过节目的内容引导受众。电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教育功能,因此通过电视娱乐节目让观众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总监张红生在谈及如何成功推出《震撼一条龙》娱乐节目时,清楚地表现了电视娱乐节目制作人的受众意识。他说,在策划这档节目时,就明确地给它定位为:真正符合现代观众需求的新节目。该节目推
出一年后,其收视率之所以增长了31.7%,是因为它满足了观众“参与的欲望”、“求新的欲望”、“收视欲望” 和“心理期待”。张红生说:“不以评优评奖为指向,而是以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为指向;不以突出艺术水准为指向,而以满足观众休闲收视为指向,是电视综艺节目生产者和管理者进行的一次比传统综艺节目更为彻底的视角转换。”[20] 电视娱乐节目要真正地做到满足各种受众的需要,以特色节目满足特定受众需要,比如《绝对挑战》。这档“以白领人士向管理者转化事件为依托全面展示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主题的主持人版块式大型演播室真人秀话题节目,将受众锁定于知识白领阶层,满足了知识白领的需要。”[21]所以各个节目就观众需要娱乐,那么电视娱乐节目就是要做到与民同乐。此外现在的观众越来越多地需要一种可以展现自我价值的节目,因此各种节目就应该尽可能地满足观众的这种需要,让观众也可以通过节目一展风采。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国内电视娱乐节目已经从“明星时代”走入“大众时代”,电视节目“生存还是灭亡”的大权越来越明显地掌控在普通大众手里。但媒体是不是因此就要对大众的需求进行简单迎合呢?
自从传媒自负盈亏以来,观众就是上帝,所以电视台就尽量地满足受众的需要,可是在满足受众需要时也要注意传媒自身的责任,引导受众进步是必须的。受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现在的人们都越来越追求金钱各名利。从当前很火的两档男女速配节目《我们约会吧》和《非诚勿扰》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人的择偶标准,如果对方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这个人一定会是被争夺的对象,特别是如果一个男嘉宾什么都有,那么为他亮灯的美女一定很多,如果这个男嘉宾说自己正在创业中,那么没有多少美女会承担一起跟他奋斗的危险。由此可见,如今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念已经物质化,那么娱乐节目就应该在节目中指出某些价值观念的不合理,宣扬高尚的价值观如诚信,特别是要引导年轻的下一代,让他们能够通过娱乐节目提升自己的价值观。
娱乐节目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受众放松,虽然电视是机械的,但是做电视的人是有文化的。因此好的电视娱乐节目应该让观众在放松的同时学到知识,比如在节目中加入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像《天天向上》一样,让观众在笑声中学到东西,这样受众进步了,同时节目自身的品位也提高了。电视是一个文化平台,它的责任就是满足观众精神需要和提升情感要求,这也是电视人应该秉持的职业道德。
结束语
在中国,娱乐传播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当下消费主义盛行、电视庸俗化日趋严重的语境中,电视娱乐节目只有不断创新,从追求形而下的“快感”迈向形而上的“美感”,致力打造富有品格内涵的“绿色娱乐”,才能开拓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娱乐节目做为电视节目的一种重要形式,应当担负起教育的责任,节目不能仅仅只为博得众人一笑,而是应该让观众在笑声中收获有价值的东西。节目内容应该远离低俗、庸俗,节目形式应当不断创新,不要一味地模仿,应该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娱乐节目。
参考文献
[1] 邵培仁,潘祥辉.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J].嘉兴学院学报,2005,(5):24.[2] [3]于丹.“浙江卫视风格化打造研讨会”专家领导发言精选[J/OL].http://news.sina.com.cn/ 2005年5月12日.[4] 周星.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J/OL].银海网,http:///zhuanjia/article/2005/5/10,10:24:3.[5] 周星.狂欢:自由生命的张显——论巴赫金的狂欢理论[J].巢湖学院学报,2004,(5):32.[6]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78.[7] 孙健.娱乐资讯与民族精神的传承[J].青年记者,2004,(9):47.[8] 杨澜.凭海临风[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9):128.[9] 陆地.《解析中国民营电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2.[10] 托德·吉特林.《在黄金时段中》[M].番佐恩公司,1983:156.[11] 张小争.娱乐:中国传媒业改革与发展的突破[J/OL].中华传媒咨讯网,http://info.mediachina.net/news/index.php,2009年9月28日 [12] 时统宇.电视影响评析[M].新华出版社,1999:96.[13][14] 魏永刚.《欢乐总动员》十一前整改谨防三面埋伏[N].北京晨报,2004年9月22日.[15] 刘智.新闻文化学[M].新华出版社,2001:47.[16] 戴婧婷.湖南卫视台长欧阳常林:电视娱乐节目就是要与民同乐 [J].中国新闻周刊,2005,(12):23.[17] 杨滨.评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的庸俗化倾向[J].世界传媒实验室,2006,(8):28.[18] 李瑞植,邱秀桐.我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解析[J].新闻前哨,2004,(6):39 [19] 杨峭立.论传媒文化的精神品格 [N].光明日报,2005,4.11.[20] 张红生.《震撼一条龙》:电视娱乐节目生产走向的一次探索[J].现代传播,2005,(2):39.[21] 靳智伟.《绝对挑战》开播带来什么? [J/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m,2005年5月14日.19
致谢辞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 篇3
在当代这个消费盛行的社会里,消费文化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行为。随着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的共生与流行,越来越多的大众文化成为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的源泉,人们通过大众传媒来消费大众文化。上个世纪90年代,作为将大众文化搬上荧幕的电视交友娱乐节目曾在大江南北风靡一时,但是不少类似的交友节目最终却败下阵来。而今以冯氏电影《非诚勿扰》为创意点的江苏卫视新派电视交友娱乐节目《非诚勿扰》自2010年年初开办以来,收视率节节攀高,无论社会对这档节目是褒是贬,她还是赢得了广泛而成功的社会影响力,可以说一轮新派的电视交友将引爆整个电视娱乐市场。《非诚勿扰》节目让我们看到了其内在与社会环境发展紧密相连的文化价值,特别是作为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时代下所凝聚的一种和谐力量。
电视交友娱乐节目传播机制的立体化
电视媒体是交友娱乐节目传播最合拍的技术平台。电视以自身独特的制作传播特点为广大的参与者或受众提供了话语平台,就像提供了一个传播磁场,吸引了人们蠢蠢欲动的内心世界,刺激人们尽情地释放自我。《非诚勿扰》节目正是以电视媒体为传播载体,通过视觉化影音化的包装设计,将现实生活的内容再现于荧幕上,以仿象的世界呈现给受众,赢得受众的共鸣。电视媒体既是交友节目的背后策划,又是传播者、传播载体。画面中的每个人物都是被电视公开的话语传递者,一个由电视营造出的交友公共场便成为电视的卖点。
大多数电视交友娱乐节目传递的主要内容是游戏的娱乐,是男女间搞笑的滑稽的对话,缺乏更多的理性和人文内容。虽然是娱乐节目,是相亲节目,但是内容的超娱乐化、过俗化,往往只是一笑而过,我们也需要更多能够引导社会价值取向和提供社会思考的内容。在大多数《非诚勿扰》的fans中,他们更多看重的是节目中给人以思考、醒悟、启发的内容,可以说是在欢乐里思考着人生内容。《非诚勿扰》抓住社会的亮点热点,内容紧密地贴近大众群体,让娱乐不脱离我们的生活内核。因为我们的时代太娱乐,人们的心志被愚乐得处在崩溃的边缘,若还是仅为狂欢的内容而娱乐,为纯感性的内容而娱乐,那么剥去娱乐的外衣我们剩下的只是精神思想的枯枝败絮。
当代社会随着80后、90后的人们成为社会的主流,社会以及媒体对他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格外得关注,特别是触及终身大事的问题上,像“剩男剩女”这样的高频词随处可见,“剩男剩女”已经成为新型的大众文化,在我们身边肆虐地流行着。可以想象社会中“剩男剩女”这样的群体在新的成长环境以及新的传媒环境下,原本就具有的时代性格会在外部的逼压下促使他们主动地走向舞台,走进交友节目的荧幕中,成为婚恋交友的平民化明星。这是一个广告的时代,参与节目的人们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公众话语平台上向全国推销自己,表现为更加个性的征婚广告。《非诚勿扰》中的每位嘉宾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有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职业背景,不同的家庭经济背景,最重要的是形形色色的各种婚恋观和家庭观。参与者在舞台上要面对突然袭来的惊喜、争执、打击等等状况,而这一切都是参与者诚心诚意地摸寻合适伴侣所必须付出的。
依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为了满足自身的心理需要而主动选择观看电视节目。受众观看电视交友娱乐节目一定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身心需求,比如休闲、放松、引发思考、规范比较等等。《非诚勿扰》的受众群体各年龄层次的都有,主要集中在年轻群体,正是由于对爱情婚姻向往和恐惧的年轻群体的存在,他们背后的父母也希望从节目中获得启发,在面对这档节目的时候一方面受众通过画面以及紧张有趣的相亲过程获得身心愉悦,另一方面受众在嘉宾对某些问题的回答中和性格色彩分析专家的提问解释中得到更多现实的深入人心的思考。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现在所面对这类节目的受众绝大部分都是受过良好教育,具备一定素质层次的,在社会中喜欢思考、喜欢有人能够给予共同理解的人群,通俗地说,人们面对的是越来越自恋的自己,所以节目要给予受众更多的人文关怀。
《非诚勿扰》节目从传播的功能上看,一是提供娱乐,二是监视环境,三是反映生活。
提供娱乐这是由节目本身的娱乐性质所决定的。监视环境主要体现在对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思想精神等各方面的质疑与探讨,把这种功能嫁接在娱乐之上,顺其自然地为受众头脑注入对环境监视的疫苗。正是传媒文化的日常生活化,大众化才使得节目必定是反映真实生活的,反映得如此逼真生动,间接勾起受众对生活的反思与重新体悟。三者的合力实现了节目动情引向的功能机制。
传播机制循环图
技术的支持、心理的满足、功能的实现最终又为传播的社会机制释放了更多的话题,引发循环的讨论,如此不断循环下去促进一个立体化的交友娱乐操作平台的发展。
电视交友娱乐节目的传播价值
历史的发展把我们推进了以物质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消费漩涡,在这里我们的大脑都被消费的概念清洗了。如今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高速发展,人类已经掀起了社会变革的第三次浪潮,这一次我们面对的是泛滥的信息洪流以及日益同质化的信息文本。作为能够生产产品的大众传媒电视,面对由于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而带来激烈的生存竞争,电视媒体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依靠高收视率来提高广告收入和经济效益,这也正是在以商业逻辑为指引下的生存的真谛。
电视只有生产出受众喜闻乐见的,适合受众口味的产品,才会拥有去和广告商交换的受众资本,最终获得足以维持生存发展的广告资本。因为社会的传播环境的碎片化、小众化,这为电视交友节目以一种新的姿态重返人们的内心世界提供了生存机遇与活力。就《非诚勿扰》来看,它将节目定位于提供邂逅而不包办婚姻的娱乐服务上,将受众市场定位于80后、90后已经、正在或即将走进婚姻殿堂的人们,将节目的话题牢牢地锁定在社会、网络流行的有关婚恋的话语及现象。正是在明确细分市场和精准定位基础上,节目自开办以来,收视率节节升高,之前有连续3周黄金档收视率达到省级卫视第一的纪录。婚恋节目收视率能够有所突破也充分证明了收视率反映观众需求和习惯的变化,依据商业逻辑的判断与创意必然是成功的。
这是个品牌至上的时代,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都被无数的品牌包围着,所有的品牌都渴望得到消费者的芳心。在目前传媒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尤其是电视媒体为争夺电视机前的我们而煞费苦心地改版、创新、抢占资源,尽一切可能留住它的受众。因此,电视媒体品牌的树立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不仅仅是现代媒介经营的前沿意识,更是电视媒体可持续发展,走向和谐的动力源泉。电视媒体通过线上线下多样的手段来全方位传递自身品牌形象,以其在这个微利的空间里获得公众的忠诚与信赖,电视形象的传递从自身的优势上看就是在节目上的创新与整合,因为节目是最直接达到受众那里的,电视媒体准确的定位配合以优秀的电视节目,以视觉化的方式将媒体全面的形象传达给受众,让受众也能充分理解和感受到媒体的发展方向,总之,深入人心的电视媒体品牌背后必定有着支撑其出色品质形象的优秀节目。
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前沿电视媒体江苏卫视,整体品牌定位从“情感”升级为“幸福”,提出“情感世界幸福中国”的品牌口号。对于《非诚勿扰》节目的创办也正好配合了整体的定位,在突出节目关注社会、关注人们幸福的基础上并与其他节目共同为“幸福中国”的定位提供了有力的支点。
数字化生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利用数字化多媒体实现传播互动成为当代的主流,随着web2.0的广泛应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的互动整合成为媒体共生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发布、信息反馈、互动交流、品牌推广、营销事件等有助于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这为新媒体带来了丰厚的广告效益。新媒体通过对传统媒体提供技术支持以获得一定的宣传效应。《非诚勿扰》节目在整合互动资源方面,与网络媒体的合作上,坚持与新浪、网易、腾讯、百度这四大门户网站展开合作;在互动平台上,设置官方网站的投票、留言板块,与优酷、56.com等视频网站合作;作为婚恋交友节目,还得到中国最大婚恋交友网世纪佳缘以及百合网的赞助与技术支持。节目的报名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的方式,受众可以在电视和网络上同时收看节目,受众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获得嘉宾的相关资料,最突出的要说是在虚拟社区、论坛、博客里有关节目、嘉宾、主持以及某些观点的讨论铺天盖地地涌现。有记录显示该节目在百度的日网络搜索量曾超过22万,排名第一。以上可见,《非诚勿扰》为相关媒体链带来了丰厚的效益和火爆的人气,证明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整合互动的市场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爱情不是游戏的性质决定了婚恋交友不是单纯的游戏,单纯的游戏形式那是对节目的敷衍。大众越来越需要贴近他们生活、理解他们生活、引导他们生活的实际内容,并想在娱乐中汲取智慧。感受生活、拥有生活、享受生活是人生存的最大目的、最大奢望。《非诚勿扰》的成功在于它注重娱乐的同时而不媚俗,关注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让受众内心深处浮起强烈的认同感,成为沟通年轻群体的桥梁,赋予节目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节目中有以下几个创新处:一是设置了诚信、文雅、有学识、有丰富阅历、沉稳幽默的主持人孟非,配合了节目名称非诚勿扰并依靠主持人很好地控制现场,不以吵闹来取悦受众。二是安排了一个很专家的人物就是性格色彩分析师乐嘉,这个人物以尖刻的提问与启迪的回答可以说使得整个现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是场上的24位女嘉宾以及轮流出场的男嘉宾,先由女嘉宾选择男嘉宾,即女生权利,当然表现了女士优先的原则,只有当经过三关女嘉宾的考验后还有灯未灭即进入男生权利,由男生选择心仪的女生。这样的交换其实符合人类进化的自然规律,男生为了满足自己求偶的欲望,必然会主动去挑战,接受对方的考验。四是通过不同男嘉宾的VCR包括基本资料、成长经历、理想女生、朋友的评价反映出不同求偶者的心态和背后的故事,这也正好满足当代大众对隐私的窥视需要。总之富有社会生活、文化思虑内涵的《非诚勿扰》整体的包装策划坚持了时代主流的价值取向,摆脱俗不可耐的境遇。
有人说过,通过电视能够看到人生,通过电视能够感悟人生。电视将社会、生活、历史、自然等等都以大众的方式传播给受众。电视整合了我们的社会文化,提升了再现文化的能力。《非诚勿扰》中的参与者来自天涯海角,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由于现代生活工作压力大,很难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圈内找到合适的伴侣,所以希望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广告的平台实现自己的心愿,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现实的境况。
尽管中国的80后、90后在开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当代文化的多元化使他们开放、个性、叛逆、有独特的思想,但是我们在节目中也能看到他们的宽容和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恪守,比如孝顺、勤俭、刻苦、志气、历练等,这些都具有文化内涵的身影。通过感悟媒介表现出来的“他人”生活来进行社会化,这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特征。传播学家格伯纳提出的“共鸣效果”指出:电视节目中的内容、观点若与受众自己所持观点相近,那么培养效果就会有扩张的趋势。节目面前的大众会以某些嘉宾的观点、价值观来对照自己的生活,也会对与自己不符的价值观进行内心的反思,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人生,认识个人发展的现实。当交友娱乐中的人文内涵,符合伦理道德的婚恋观在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受众心理世界的时候,有利于重塑受众的价值观,调整社会心态,稳定社会秩序,弘扬和谐的精神理念!我们会发现与幸福息息相关成为《非诚勿扰》具有十足魅力的最大社会原因。
尾记
浅谈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 篇4
二是娱乐节目内容过于单调无味, 模仿味道偏重。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目前, 我国电视台依然按照省市县的三级行政格局分布, 相比高度垄断的国外传媒行业, 中国电视台上星的卫视就有上百家。虽然中国地域辽阔, 各地方地域特色浓厚, 上百家卫视的娱乐节目应该是百花齐放, 各有特色。 但是, 随着制作领域的市场化以及卫星电视面对全国有线用户的需要, 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往往呈现出“千篇一律”的节目类型。
为了降低原创节目的播出风险, 电视台往往盲目跟风那些热播的节目类型。如《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等婚恋、 选秀节目带来的高收视率, 各大卫视纷纷效仿, 这种栏目播出量的增多并没有给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带来创新和高品质, 而是一时间各种婚恋交友、“唱歌选秀”节目满天飞, 以至于“草根”明星成为各大栏目争抢的对象。面对此现象, 国家广电总局在2011年下半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 规定自2012年元旦起每个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娱乐节目每周不超过两档, 全国卫视总数控制在九档以内。这个“限娱令”的出台, 不仅打击了各大卫视雷同、粗制滥造的电视节目, 也及时的遏制住了中国娱乐节目不良的发展前景。
三是, 一些从业人员认知水平和专业素质缺失。在全球娱乐产业的版图上, 单论综艺节目形态多样性和“好玩”程度, 中国与日韩和欧美之间至少有10年的差距。电视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很大的差距。就拿《爸爸去哪儿》为例, 虽然是引进的节目, 在制作流程上有韩籍人员指导, 但是在拍摄上, 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 外景拍摄画面抖动, 多台机位穿插过程中出现错误等, 没有达到专业水平的岗位要求。 未来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出路与策略:
一、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
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开播的周播节目《爸爸去哪儿》, 以五组明星父子的户外真人秀为噱头, 精良的画面剪辑和后期制作, 羸得收视率与关注度齐飞。《爸爸去哪儿》虽然是从韩国购买的版权, 但是它并没有过度依赖“拿来主义”, 它在海外版权的基础上又加了本土改造的“娱乐转基因”, 也激发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不少观众和教育学家, 都开始通过它来反思父亲角色在中国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爸爸去哪儿》成为社交网站焦点, 微博话题讨论数已超1200万次;从《中国好声音》、《星跳水立方》到《谢天谢地你来啦》、《最美和声》, 2013年是从外国引进版权最多的一年, 从别人已有的成功经验中吸取灵感, 结合中国观众的收视习惯和文化习俗进行“本土化改造”, 本身也可视为一种创新。
《爸爸去哪儿》一反“主流”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室内录制形态, 将节目现场搬至风景秀美的户外, 节目内容也是将关注点聚焦于童真的孩子身上, 希望挖掘明星背后的真实生活情态。“小清新”的节目形式和“温情”的节目内容吸引了大批年轻的父母关注, 也一改人们对于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审美疲劳。回归家庭, 关爱孩子, 这是《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宗旨。伴随着《爸爸去哪儿》的大热, 必然引起中国电视节目生态的大改变, 将会越来越从繁华的热闹走向平静的生活细处。
二、加强立体化、分众化的传播策略。
立体化传播是指跨媒体传播。在数字化和全球化影响下的全媒体时代,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必须建立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整合营销推广架构——结合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等进行交叉整合传播。
分众化是指对娱乐节目的重新定位, 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职业层次、教育层次的人群, 实行娱乐节目的专业化、 小众化的窄播, 在细分市场中赢得市场。它的最大优点是受众将真正享有信息选择权。因此, 在今天的娱乐节目格局中, 盲目跟风已经不行, 创新是娱乐节目的当务之急。
三、媒体应该重视和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娱乐导向。
虽然娱乐节目目前是以收视率来论成败, 但是对所有电视媒体来说, 社会责任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在中国现有这个特定的发展时期背景下, 我们的娱乐节目内容应该是什么样的, 很值得大家研究分析。现在的节目, 为了追求收视率而冲击社会道德底线, 面临的问题很值得大家思考。这就要求电视综艺节目的从业人员对节目要有创造, 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要有较强的艺术创造能力和高瞻远瞩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节目。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前景美好, 空间广阔。只要中国电视业能在“拜师”的过程中, 摸索出海外先行者们“成功的秘诀”, 并时刻怀有创新意识, 只需假以时日, 也定能孵化出带有“中国制造”标签的优质娱乐节目。
参考文献
[1]韩卫娟:《中国当代电视娱乐节目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7 (4)
[2]高晓莉:《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形态创新》, 《西北大学学报》, 2007 (6)
电视娱乐节目策划书 篇5
在我们的新综艺节目定位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下现在的市场。
当你采访一些上班族,年纪在28以上的观众,他们最喜欢什么综艺节目,他们会告诉你焦点访谈,幸运52,开心辞典,但他们更多的选择是新闻。
如果你的采访对象是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观众,你让他们答出脑里立刻想到的综艺节目,他们会说:情书、康熙来了、动物世界、我猜、超女、挑战主持人拉,其实他们看的范围比较广,无所谓特定的喜欢。
如果你的采访对象再往下,开始关注初高中学生时,他们会一脸神往地告诉你,超女!我型我秀!梦想中国!快乐大本营!……
综艺节目个例分析:
一、情书。从bt 下载情况就知道这个韩国综艺节目的受欢迎程度。在此,我想就一个普通观众的感受来谈谈我对情书的看法。
大学的时候,总会有比高中多更多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影视综艺。一般好看的节目只要一个人或者一个宿舍认同了,就会流传开了。互相在网上传递,或者用bt 从网上下载。情书就是别人介绍我看的综艺节目。然后一发不可收拾,我几乎把所有的情书都下来看完了。呵呵,当然也没有完全看完,我最喜欢的是情书的第一季。到了第二季的改版女主角增多,再到后期没有了申大妈参加节目,我也感觉像网上有人形容的那样“像上厕所没有厕纸一样”,特别郁闷。现在情书已经第三季了,虽然策划方努力再改版,申大妈也回来了。但我已经不会再穷追不舍,因为最经典的第一季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情书第一季从第一期就邀请了神话组合去参加,明星的魅力加上搞笑主持人姜东虎、申正焕、千明轩的能力让整个情书的气氛好看好玩又融洽。当时是实行“众星捧月”制。安排九个男艺人担任追求者,再邀请一个当红女明星成为这九个人追逐的公主。
我十分佩服这个节目策划人。他把节目游戏环节安排得太贴题了,而且也留有了让艺人能完全展示出自己的空间。
情书做为一档爱情配对类综艺节目,在女杰等其他节目的存在下,并不显得主题新颖。但在第一季中,他只安排了一个当红女艺人的参与,让节目形成众星捧月的格局就十分成功,让情书有了爱情的味道。
每个女孩子心里都有一个梦,一个成为爱情公主的梦。在梦里,她很美丽,有很多的追逐者,这些追逐者很优秀,却只倾心于她一个人。他们使出各种本事来吸引她的主义,希望来获取她的芳心。因为由此至终她都是他们眼里最美丽最倾心的公主,所以他们就算遭到了拒绝也不会放弃,会越挫越勇。但当所有的过程都已经过去的时候,她已经选出了属于她的小王子,其他落选的追求者又会绅士般地祝福她。――从此大家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呵呵。
而在游戏环节的安排上,又把追求者的魅力完全展现了出来。
绅士去迎接来从南瓜车上走下的美人儿。看到美丽的公主,他们心动,叫他小宝贝,亲爱的,甚至孩子他妈(爆笑ing~),为了她眼神的停留,他们个个都变身成眩舞王子,然后向她献上美丽的鲜花……
再后面的游戏互动环节不是每期都相同的,但都十分搞笑、有看头。不得不说的是集中营的故事。
公主经过第一轮的筛选选出了两个和她约会的.人后,剩下的爱情勇士心酸又不泄气地高喊着:爱情会回来的!被姜东虎踢进了冰冷残酷的爱情集中营来磨练成为一个越挫越勇的男子汉。
集中营环节几乎是那个号称韩国颧骨最好肩膀最窄的男子――申大妈的个人展场。
在这里,申大妈的搞笑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这个长相并不“偶像”但智慧是神赐予的男人还有着广阔的心胸和孩子般爱闹的脾性。
集中营的惩罚是残酷的。申大妈会毫无保留地贡献出他32岁的体力以及还是白皙的皮肤,让做为观众的我们暴笑到肚子痛。
情书所有的游戏环节都安排得很成功。在这里所有的明星都还原成一起长大的邻家大男孩。他们没有了现实世界中的一切烦恼,一起追求心中美丽的公主,一起欢快地嬉戏。他们玩的所有游戏我都觉得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游戏模式的变形。所以已经长大的他们,开始在浑浊的社会中追逐属于他们的名利的他们在这里却是毫无负担的。
男孩子之间的情素、友情。我们女的未必都懂,但我们总高兴能看到他们孩子般放肆、纯净、透明到底的笑脸。
也许上面的点评已经把我“申迷”的身份完全暴露出来:),我承认,但这同时也说明了做一档综艺节目,主持人的魅力该有多大。主持人控制了整档综艺节目的气氛,()他的个性也定位了综艺节目的特点。做综艺节目,只能是做一个大体的策划,剩下的一些细节,就要看主持人的急智了。而这些细节,牵引着观众的总体感受。
主持人的魅力掩盖一切的综艺节目是康熙来了里的那个率性女人――徐熙娣。宁财神就说过,像康熙来了这样的综艺节目完全靠主持人的魅力,大陆做不起来。
我们真的做不起来么?
完全是康熙来了抄袭版的娜可不一样在湖南台与观众见面大受欢迎后,我们应该怎么审视当今的综艺节目呢?如果只是一味地抄,像湖南台一样抄了台湾香港抄美国韩国,也能大受新生代的欢迎,在全国掀起热潮,让严肃如央视的老大哥也按耐不住要改风格抢观众眼球。但中国综艺节目什么时候才能走向国际。让韩国他们也抄抄我们,追追中国星呢?
综艺节目的开发,针对人群不同,定位就不同。全国人民口味不同,综艺节目肯定是多样化呈现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说什么样的节目一定会大受欢迎。但我们只要有能钓住部分人胃口的噱头,印上时代特征,就会有了成功的希望。
成功的综艺节目的关键字除了一个种植灵魂的主持人还有什么?
*主题策划合理*定位准确*属于自己的独有特色魅力*配合的嘉宾*有时代特点*感动*知识性*有看头*娱乐感强*明星参与……
如果要节目还能更商业化一点,有短信收入和更多的赞助商
那关键字就要增加*观众参与*揉和观众心中的梦*亲切平民化又能给平凡人梦想实现的希望*塑造出能让全民动员的号召性人物……
那现在我们策划一档新的综艺节目,一定要抽取一些上面的关键字,创新之外应用一些综艺节目成功的因素来减低风险性。
以前见很多综艺节目都是照抄成功综艺节目的游戏环节。但我始终认同一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就像韩国情书里的游戏环节,之所以一推出就能让观众接受并爱看,除了有一帮能快速上手把这些游戏玩会的智慧男孩以外,我觉得还可能因为这些游戏都是韩国的男孩子小时候自发玩的游戏的变形,所以让人有亲切感,容易让观众接受。
所以说,照抄抄得了噱头和新鲜感,抄不到神韵。
我们的综艺节目要成功,就一定要有超前的理念和创新,还要不落俗套地加一句“走中国特色综艺主义路线”。
好了,现在我们开始进入我们的新综艺吧。
在整体策划上,我首先选择的切入点是当代大学生。
他们有思想,爱搞怪,喜欢新事物,敢于尝试。
他们是新生儿,属于独生子女的一代,父母以他们为生活重心,在孩子离家在外求学以后,他们渴望多了解他们的生活,知道他们接触的事物,迫切希望拉进父辈和子辈之间的距离。
他们是初高生等小孩眼里的榜样,这些小孩会在他们身上寻找他们未来的影子。
他们是青春的代表,有一切踏入社会的人不断舍弃的纯真、锐气、朝气。
他们是网络的新宠儿,不自觉地在现实社会以外的虚拟的世界里游弋,而这个虚拟世界以后将会成为媒体的主平台。
他们有太多的理由成为新综艺节目的主角。
新生代综艺节目是完全让网民“当家做主”,顺应民意的一档综艺节目。
现在一些连续剧已经采用边写边拍的模式,剧情的延伸采取了网民的意见来编写。我想综艺节目也能以这样的模式来迎合大众口味。
已经成为新生一代的印记。电脑已经越来越普及化,电脑渗透了各个领域。电视已经渗入到了网络,而网络思想、语言已经成为了时代特征。
现在,一些传统综艺节目已经跟不上了新生儿的思想。鲁豫有约是著名的访谈类节目。但在采访“网络红人”那期,让我看到了两个时代的分水岭。
“网络红人”的采访对象是后舍男生和非常真人。这些采访对象都是大学生,他们搞怪,真实,敢于寻求不同的方式展现自我。虽然陈鲁豫一头干练的短发,但她问题的不到位让我觉得她的思想与接触的事物已经与新生一代脱节了。
做为新生代的一员,我们渴望关注的目光,我们要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我们要与思想一致的人对话。
新生代综艺节目具体方案:
节目的名字就决定了这档综艺节目的多样性。它每期的主题都可以不同,由网上、社会新关注的事情来决定主题。但“好玩、时尚、代言新生代思想”是它的特色。
比如说现在汉服又重新流行,我们可以安排一期节目为汉服秀。由汉服的爱好者穿着他们设计的服装来讲述他们的故事,策划模拟穿越失控的游戏环节。
又比如说香港翡翠台的美女厨房这档综艺节目大受欢迎,我们可以来一期是“我的厨房我做主”的创新菜式厨艺比赛。这些菜式可以像小燕子的“狗血喷头”一样有着奇怪的名字,菜式可能是一些户外爱好者一次肚子饿极后的大杂烩。
又又比如在网上闹得热热闹闹的对立追星族,“黎姿派”和“佘诗曼派”。我们可以开一个明星辩论会。
再比如我们可以访谈新职者:漫画同人志、网络歌手、彩铃编写者。
还比如在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邀请大四生,学校老师来谈一下院校、专业和就业的关系。建议一下高中毕业者应该怎么样选院校选专业。
反正我们的主题都是新的,是潮流的,是最新流行的事物或者最热门的事情。我们希望展现自己,也希望辈看了会更了解我们,和我们有共同话题。
除了每期的主题是由网上、社会新关注的事情来决定以外,还有主持人,是我们的主持人。主持人方面实行“1+1”模式。
其中的“1”可以是当红明星,著名主持人,也可以上往期主持得好的主持人。而这些主持人能主持得几期就看网民对他的支持声高不高,会不会让他下台。
还有一个“1”是根据每期的主题不同由网民自我申请,最后由短信平台票数统计来决定的主持人。比如主题是汉服兴起的一期节目,就要有一个熟悉汉服装,汉服装爱好者的主持人。只要你认为你自己够资格,你就可以在网络上申请成为这期的主持人(节目主题一般预先在网上告示)你可以用文字、图片、音乐、或者FLASH等等方式来说明你要申请成为主持人的理由,然后由投票和节目总策划方来决定。
由于“1+1”其中一个“1”是能把握大局的比较老练的主持人,另一个“1”位置永远空缺,可以让每一位不是明星的你来填补。
那这个综艺节目就能成功进行商业转型。
短信平台已经是电视台赢利的重要渠道。但并不一定每个节目都要成为超女一样的选秀节目。因为无论赛制有多长,总有比赛结束的一天。短信平台又得另劈新路。
那新生代主持人“1+1”的模式就给节目组提供了一个固定的短信收入平台。明星梦的更平民化会让很多人跃跃欲试,“平民明星”总有亲友团,崇拜者来帮他拉票。
节目与网络的严密结合也可以促进网站的盈利。
网络电视已经逐渐成气候,网络电影也已经产生,相信不久,网络电视就不只是转播电视节目或者是循播热门影视、节目而会有网络电视台自行制作的影视综艺节目。我们这款综艺节目的新颖性因素,就可以成为网络电视的领头军。
在内容安排上,人们总会喜欢关注热门的事物,而且相信节目气氛也会十分放得开。新生一代,特别是大学生中不缺乏主持人材(尉迟林嘉就是一个案例),如果主题是他们熟悉的,那他们会更放得开。并不一定每档综艺节目都需要明星来充场,在节目的起步,我们肯定给不起出场费。我们学生(新生代人物中)就有很多有明星气质的人(比如后舍男生)。他们也能控制局面,疯起来,用他们的独特魅力带动节目。但我们也不完全排斥明星。当节目主题涉及到明星,需要到明星的时候,我们节目又成熟起来给得起出场费,我们也可以邀请明星来增加噱头。
策划是节目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在节目有总体策划的同时,又有热心的网民免费给我们提供点子,我相信可以参与会让他们更关注。
总而言之,实行起来就会不断改善。行动起来就会有进步。
电视娱乐节目发展新思考 篇6
《爸爸去哪儿》节目创作背景
在现如今的电视荧屏上,多元而深入的竞争迫使电视娱乐节目“娱乐至死”的态度发生反转。实践反复证明,那些舍弃思想性,没有人文关怀,一味迎合受众视觉快感需求的节目,以及那些以制造话题、噱头来引发短暂关注的做法,因其社会正面导向功能缺失,因此无法获得受众的良好口碑。近年来,荧屏上的竞技类真人秀节目虽然始终存在,但大多都流于同质形式而不得不草草收场,尤其是2013年前三个季度的电视荧屏上充斥着太多的“这歌声”“那歌声”,满是“梦想”和“煽情”的东西,着实让受众对真人秀节目表现出无力接受的疲态。
2013年10月11日22点,湖南卫视重磅推出一档名为《爸爸去哪儿》的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仿佛一阵清风拂来,让受众眼前一亮。根据泽传媒统计,截至10月14日,该节目的收视率就上升至1.374,该日(10月14日)泽传媒指数也达到8.1分(满分为10分)。在首期节目中,林志颖、田亮、郭涛、王岳伦、张亮五位明星首次公开展示作为爸爸的一面,他们的宝贝Kimi、Cindy、石头、Angela、天天等几名“星二代”也在一期节目之后瞬间受到受众的关注。
《爸爸去哪儿》电视原版来源于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原版在韩国收视率极高,在2013年1月份首播时收视率就突破10%。该节目诞生的背景,源于韩国近年来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社会现实,节目制作人希望通过这档节目,让那些不愿意要孩子的年轻夫妻得到启示,同时探索科学的教育方式。韩国原版节目中,5位明星父亲带着自己的子女一起度过两天一夜的旅行,在旅行中,父亲们认真聆听子女们的心事,向子女们表达无限的父爱;湖南卫视版的《爸爸去哪儿》也延续了这一亲情路线。据泽传媒统计,2013年10月14日《爸爸去哪儿》在视频网站点击量累计达到3323万次。
而湖南卫视版的节目并未刻意地设计感人情节,也没有走传统说教的平淡路线,更没有长篇大论地讲故事——节目讲述的就是在三天两夜的行程里,5个明星爸爸和他们的子女在乡村共同生活的实况纪录。《爸爸去哪儿》的收视率在娱乐节目中独占鳌头,并且凭借8次的重播次数,刷新了《我是歌手》创下的纪录。这本身就说明,没有什么比真实更有力量,没有什么比真情更能打动人心。
探究《爸爸去哪儿》的成功要素
节目模式创新。《爸爸去哪儿》属于目前非常热门的户外娱乐节目模式,与传统的真人秀节目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国内基本没有同类型的节目,因为此类节目的制作对拍摄团队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大量专业的摄影、收音器械,大量的工作人员及后勤保障,还要面对各种环境、各种突发情况,协调各种角色的配合,以完成全天全程全角度跟拍。如今受众已经厌恶了泛滥的情感作秀,平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则更能得到受众的青睐。《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受众可以跟随镜头一窥明星的“隐私”,明星们的生活起居、待人接物、各种情绪的临界点以及在面对亲子教育和交流情感问题时尴尬的表情……可以说,《爸爸去哪儿》是真人秀节目模式的转折点。
准确定位目标人群。如今,年轻的电视受众比例持续增加,他们的审美需求也逐渐影响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方向。《爸爸去哪儿》主打的亲情牌正是切中了要害,节目的目标受众是处于生育高峰的“80后”,即将面临生育的“90后”和准备要二胎的“70后”,该节目满足了社会不断增长的对亲子教育话题的需求。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星不仅要在户外生存,还要面对房屋、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分配的不平等的情况,明星父子(女)在面对这些不平等待遇时产生的反应以及如何处理,也是节目的一大看点。在节目中融入伦理、人文关怀等要素,恰恰满足了主要目标受众的精神需求。截至2013年10月28日,《爸爸去哪儿》在泽传媒全媒体微博的粉丝数已经高达98万。这些受众都希望能从该节目中找到代入感,学到东西并解决一些问题。
对《爸爸去哪儿》的理性思考
由“速食娱乐”向“返璞归真”的理念转变。释放压力、给受众带来愉悦感是娱乐节目的基本属性。如今的受众已逐渐对“作秀”没有了心理认同,更希望感受淳朴、自然的清新之风,获得有共鸣的真实情感体验。湖南卫视顺应潮流,在《爸爸去哪儿》中放大了“真”,掩盖了“秀”,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让受众在一场没有刻意煽情的亲子秀中感受到了温情教育。节目中,王岳伦的女儿Angela特别懂礼貌,当她做错事了会主动向其他小朋友或大人道歉,被大伙称赞“这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小姑娘”;而田亮的女儿Cindy则十分有爱心,不仅一人完成了很多任务,还照顾年纪小的妹妹,在和小伙伴一起做任务时,拎起了很重的篮子,让网友大呼是个善良的“小女汉子”;林志颖的儿子Kimi,其可爱的模样深受“粉丝”们怜爱;模特张亮的儿子天天,会懂事地安慰爸爸说,“我觉得你做的每一个菜都好吃”;郭涛的儿子石头在这群孩子里年龄最大,则表现出一副大哥哥的样子,处处都很照顾其他小伙伴……所有的这些场景都缔造了《爸爸去哪儿》在全媒体社交方面的高话题数。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电视节目,都必须具备人文关怀因素,对社会大众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据泽传媒的数据显示,2013年10月20日《爸爸去哪儿》全媒体收视率再创新高,达到3.509,在第二期(10月18日)开播前的全媒体累计盛赞数已达284万,而恶评数仅有4850条,盛赞比率达80%以上。
坚持本土化的创新更为重要。近年来,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一直都在走“山寨”路线,鲜有优秀的原创娱乐节目问世。其中,收视火爆的节目大多是引进国外版权,比如《中国达人秀》《星跳水立方》《中国好声音》等。我国的娱乐类节目起步相对较晚,学习国外成熟的节目模式和制作经验是发展的必然过程,但是完全照搬、没有本土化创新的节目是没有生命力的,因为价值观、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在国与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水土不服”是很难避免的,而《爸爸去哪儿》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的本土化改造。韩国原版节目节奏缓慢,内容单调,更注重明星的搞笑表演和作秀。而湖南卫视版的节目在剪辑上更为紧凑;内容设置上更为丰富,不仅将孩子带到了更艰苦的环境,还布置了更多样化的任务;最重要的改变是,节目偏重于父亲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将温馨、真实的亲子教育作为节目的最大看点。所以,湖南卫视版的节目在带给受众欢乐的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意义。真人秀节目让人有瞬间的感动不难,但要像《爸爸去哪儿》那样,不仅让人有频繁的心灵撞击,还能有看完后的沉静思索,就显得很不容易了。引进节目是一个吸取精华、开拓视野的过程,是和国际电视界接轨的过程,但是一定要经过电视人的深度思考和再次加工,才能打造出更加本土化的娱乐节目。
展现人性的美好,传递正能量。在这个习惯于宏大叙事的年代,太多文化产品都忽略细微关怀;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少数人遭遇信仰危机的年代,孩子正在成为无数人内心最为呵护、最为敬畏的“宗教”;在这个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角色分工的社会,又有无数的爸爸们在淡出幼儿教育。特别是“80后”“90后”初为人父母,这代年轻人要继承传统亲情伦理,又要在亲子关系中增添更多符合这个时代的文化元素,会面临诸多现实难题。很多年轻的父母,甚至还没能完全从孩子的身份中转型过来,他们原本也缺乏笃定的价值观,缺乏理性的生活方式,他们又如何能既为孩子提供安全呵护,又能传递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这本身就需要一个公共文化平台来进行交流、互动与传播。从包括各种社交媒体在内的各种平台的反馈来看,《爸爸去哪儿》无疑极好地完成了一次“议程设置”,让更多人发自内心地参与进来。
电视娱乐节目通过制造视觉狂欢和议题焦点,片面追求娱乐效果的发展路径是难以长久的,而只有那些包含价值引导和人文关怀元素,并具有社会整合价值的节目,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爸爸去哪儿》就是一个很好的样本。虽然娱乐节目的内容、形式、受众群体各有不同,但衡量其是否具有价值引导作用和人文关怀精神的标准则是具有普适性的,那就是能够消解和扭转当前社会不良的风气和思想趋向,能够彰显真善美和展示人性的光辉,能够满足受众需求以及调试受众心理,能够唤起受众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以及传递正能量。
作者单位 郭弘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转型分析 篇7
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转型的三种模式
(一) 内容和形式的转型:从“独乐乐”到“众乐乐”到“草根化”
90年代初最红火的电视娱乐节目当属央视在1990年开播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当时的娱乐节目有个共同点, 即明星和主持人是舞台的绝对主角, 明星进行舞台表演, 主持人是节目的中心和主轴, “舞台”和“话筒”成为电视观众可望而不及的“神圣”, 传播学意义上与传者具有互动功能的受众在这里成为一个纯粹的“看客”或“他者”。这种“独乐乐”传播形式虽然单调, 但对于当时文化生活极度缺乏的中国人来说, 却无异于一个精彩纷呈的万花筒, 充满着莫大的吸引力。
90年代晚期, 这种单纯欣赏性的娱乐节目遍地开花, 受众的兴趣也渐渐转淡, 电视媒体急需开辟新的娱乐形式。一些邀请明星来跟观众互动做游戏的节目应运而生, 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是其杰出代表, 中国娱乐电视开始步入“众乐乐”的时代。《快乐大本营》开播于1997年, 一改过去明星独自在台上表演观众只能旁观的形式, 变为请明星当嘉宾, 与观众一起做游戏, 让明星深入到观众中间进行互动, 让平时高不可攀的明星成为和蔼可亲的游戏伙伴。这种新颖形式对观众有很强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很快在全国刮起了一股“快乐旋风”。
进入21世纪, 人们对娱乐的需求越来越高, 自我意识越来越强, 更多的人渴望自己能作为主角站在舞台中央, 而不是作为嘉宾的配角, 这一时期的娱乐节目更注重展现普通受众的风采。如益智类节目《开心辞典》、选秀类节目《超级女声》等, 都是以普通人为关注焦点, 为他 (她) 们提供一个表达自己的平台, 淡化了主持人和嘉宾的作用。在这类节目中, 参加节目的选手成为主角, 主持人成为控制节目节奏和场上气氛的调节器。在节目过程中, 选手的表情、语言、动作都被给予特写, 给予一个主角应有的地位, 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凭借电视这个公共平台脱颖而出, 成为家喻户晓的“红人”。
(二) 竞争策略的转型:从同质化竞争到差异化生存
纵观国内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史, 可以说就是一部克隆模仿史, 这也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最大弊端。一档优秀节目出台, 很多媒体立刻一哄而上, 拼命仿制, 把节目本来有限的收视率和利益迅速榨干, 直到这种节目形式被观众彻底厌倦, 再也无法榨出一滴利润。
1997年《快乐大本营》的播出获得了巨大成功, 最红火时平均收视率曾达到33%, 广告价格甚至超过中央电视台的平均价格。这样的成功立刻引发了全国电视的“仿效”热潮, 各地省级卫视和城市台在短时间内纷纷上马以“快乐”为宗旨、以“游戏”为内容的综艺节目, 如北京台的《欢乐总动员》、江苏台的《非常周末》等。在这样的狂轰滥炸下, 观众对无所不在的“快乐”由惊喜迅速转为厌倦, 各地的“快乐”节目收视都开始大幅下滑。时到今日, 全国屏幕上已经看不到几个“快乐”节目了。
同样的事情不断重演, 可以说, 每一个大红大紫的“榜样”后永远都跟着一大帮追随者。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在中国的几乎每一档优秀的娱乐节目顶多只有几年的生命周期, 在多次两败俱伤的竞争中, 内耗损失巨大的电视媒体开始以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娱乐创新, 希望从更理性更冷静的角度制造娱乐, 变恶性竞争为良性发展。一些富有远见的电视台开始正视现实, 寻求对策, 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探索符合本土观众口味的娱乐节目形式。
2006年湖南卫视推出大型真人秀互换节目《变形计》, 成为这个以娱乐为主的卫视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变形计》并非完全原创, 灵感来自国外同类节目《换妻》, 但跟简单的克隆已有天壤之别。《变形计》借鉴的仅仅是互换这种形式, 从风格到内容则完全是国产的。节目关注的是当下转型期我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城乡差别、教育鸿沟等, 通过孩子的纯真生活用镜头直接表现出来, 产生极大社会影响和深远的教化意义。
除了将社会热点、共同关注的题材融入娱乐节目之外, 湖南卫视08年推出益智类节目《以一敌百》更显示出差异化生存的技巧。益智类节目在我国兴起有十多年的历史了, 但基本形式都是如出一辙, 是一种同质化很严重的节目形式。而《以一敌百》打破了这种僵局, 采取的是一个人与一百人PK答题的形式, 选手只有将这一百人全部击败, 才能获得全部奖品。与传统益智类节目相比, 《以一敌百》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对抗, 而非千篇一律的人与题目的对抗, 而且层层推进的挑战模式将使节目的气氛更加紧张激烈。更为重要的是, 这档节目是湖南卫视从荷兰Endemol公司花重金引进, 并拥有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节目版权, 可以合法地进行本土化改造的一档节目, 版权意识罕见地出现在我国地方卫视的节目创意之中。其实湖南卫视并非首吃螃蟹,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这几年已经开始贯穿在一些大台的节目制作和理念当中, 面对国外优秀的节目样式, 国内的电视媒体开始冷静地进行实际分析, 不盲从不跟风, 有选择地合法地取其精华。尊重知识产权, 才能杜绝抄袭, 才能更好的保护节目。保护同行的智力成果, 让节目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实际上也是保护电视媒体自己的将来, 也更益于电视媒体自身的健康成长, 这也是电视媒体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 追求目标的转型:从一味追求收视率到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上世纪70年代末, 国家取消了对媒介的财政支持, 媒介必须自己到市场去寻求经济来源, 收视率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当市场逻辑成为主宰, 标志着受众数量的收视率变成了电视台的生命线, 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转化为对受众的追逐, 电视台节目的生产和销售就不可避免地执行市场经济商品的通用原则, 即什么节目受众最多, 就生产什么, “金钱乃是评判所有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一个公分母”。[1]出于对经济效益和利润原则的考虑, 不少电视节目在娱乐方面出现了价值取向的偏离, 过分注重大众文化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商业价值, 弱化甚至不惜消解文化产品特有的人文价值, 如对港台的一味模仿、过分娱乐导致人性的冷漠、甚至缺乏基本的道德操守和起码的人文关怀。娱乐节目在获得较高收视率的同时, 也导致了很多诟病。
一些重视自身品牌维护和发展的电视媒体开始考虑向更高层次受众提供更优质的娱乐节目, 如湖南台和东方台打出了要向“高品质娱乐”转变的旗号, 力图在保证收视率的同时强调社会口碑, 给社会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以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引导。一些披着娱乐的外衣, 但却加入了国计民生、社会公益等元素的娱乐节目在这几年逐步出现, 如湖南卫视的《变形计》以城乡教育差距和城市网瘾少年为关注对象、《勇往直前》以明星为公益事业挑战自身极限为诉求、东方台的《劳动最光荣》则以明星的号召力, 弘扬勤奋吃苦的精神。
观众在观看这些节目的时候, 一方面享受到了乐趣, 随着节目的紧张刺激或轻松搞笑或悬念迭出的进程而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有效地拉升了收视率;另一方面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勤奋向学奉献爱心等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电视机前的观众, 尤其是对青少年有着积极的人生引导作用, 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制作播放此类节目的电视台, 在获得丰厚广告回报的同时, 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方向
(一) 引入多个评估分析体系, 全面衡量节目
过分倚重收视率, 必然导致媒体唯受众需要马首是瞻, 而不管这种需要是正当的还是低级的。当节目风气一滑再滑, 高素养的受众只能离开电视去寻找新的娱乐方式, 受众市场必将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哀现象。收视率作为衡量一个节目的指标, 对电视媒体了解观众收视行为的特点、把握节目传播效果、指导传播实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它却绝不是衡量一个节目好坏的唯一指标。
在全国观众总量增长有限、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的背景下, 靠单纯的卖收视点已经很难维持电视广告的持续增长, 一些富有远见卓识的电视媒体不再局限于收视率这一个指标, 纷纷从更高定位来要求自己。比如从2005年开始, 央视就大力倡导频道的品牌价值, 从卖收视率转为向客户销售品牌影响力, 以达到提高广告创收的目的。再比如凤凰卫视, 在内地允许落地的范围极其狭小, 收视率几乎谈不上, 但内地知名广告商仍然踊跃投放广告, 主要原因就是凤凰卫视的品牌影响力以及社会上的良好美誉度。随着受众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受众消费的日益理性, 我们应该采用更理性的评判体系, 观众满意度、社会美誉度等多项指标体系均应纳入其中, 从更全面更科学的角度进行衡量。
(二) 放弃机械模仿, 重视知识产权, 加大创新力度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模仿复制风从它诞生之日起一直伴随至今, 与我们相反, 欧美很多经典娱乐节目的生命都很长, 他们有很严格的知识产权法规, 被克隆被复制的几率极小, 观众的审美期待可以延续很长时间。
同样的娱乐, 因为国情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等的不同, 观众接受程度会有很大差别, 简单硬搬是没有生命力的。国内很多电视媒体已经把节目创新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 希望能生产出带有自己明显风格的产品, 真正获得观众认可。节目创新主要指两方面, 一是原创, 二是在购买版权的基础上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改动, 积极加入本土元素, 使之更加符合本土观众的胃口。无论哪种方式, 只要有创造性的新东西出来, 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就是值得鼓励的。
(三) 讲究品质的娱乐同样也是讲究责任的娱乐
娱乐节目的功能主要是带给人快乐, 使人放松, 但并不意味着娱乐节目放弃了社会教导。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 娱乐节目既要照顾电视媒体传播方式的特殊性, 又要考虑到其对社会大众思想潜移默化的渗透性。中国人口多, 普遍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 电视节目娱乐的基调如何把握, 应根据我国的国情, 建立在我国广大电视观众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对节目认可度的基础上。
这几年的娱乐实践也表明, 娱乐节目并不是一味低俗就能赢得受众, 一些高品质的娱乐节目既获得了广告商的青睐, 也赢得了社会的如潮好评, 同时还树立了品牌的良好形象, 可谓是一举三得。作为老百姓每天都要接触的信息源, 中国电视传媒的娱乐节目应该建立在社会价值体系之中, 与国家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同质同构。
三、结语
娱乐节目从电视诞生之日一直伴随着我们, 已经成为大众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自古就强调“寓教于乐”, 似乎能让人在娱乐的同时也受到教育才是最好的娱乐。但很显然, 娱乐不是教育, 不能用教育的标准去衡量, 否则娱乐节目的发展将被限制在一个很狭窄的范围, 难以成长。我们应该给予电视娱乐节目以充足发展的空间, 在资讯发达而唾手可得的今天, 过分限制娱乐并不能阻塞人们追求快乐和宣泄的渠道, 并不能让道德典范覆盖大众;相反, 如果过分严苛, 只能是窒息我国娱乐节目的生命, 而让大量的外国娱乐节目占领国内市场。
国外有很多纯娱乐节目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狂热喜爱, 如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等。很多年轻人看着这些国家的娱乐节目长大, 对这些国家有了新的认识。这些纯娱乐的东西在给人们带来欢笑和轻松的同时, 也给自己的国家树立了正面的形象, 并大大拉动着本国的经济增长。娱乐节目的关键不是在于是否能教育人高雅, 任何一个娱乐作品都有高雅的一面, 也有低俗的一面。文化市场, 只要产品有竞争力, 不违背社会基本价值观, 即使低俗一点, 也应该给其发展的空间。我国娱乐节目目前正处于一个转型期, 一批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娱乐节目正在逐步出现并获得观众认可, 如果能够善加引导,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前景非常乐观。
摘要: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盛行于上世纪90年代, 很长时间内都呈现出单调、同质化竞争、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等弊端, 在给大众带来欢笑的同时也饱受诟病。这几年, 中国电视媒体迫于种种压力, 从自身实际出发, 进行娱乐转型, 其中一些电视媒体已经逐渐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转型,恶性竞争,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及创新 篇8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现状,创新
一、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现状
(一) 娱乐节目相互模仿
在制作与策划电视娱乐节目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突出个性特征的原则, 但是现在国内娱乐节目相互模仿的问题普遍存在, 在模仿和克隆时缺乏创新意识。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是模仿美国知名娱乐节目《美国偶像》, 随后这档节目成为了国内众多电视台争相模仿的对象, 全国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了诸如《莱卡我型我show》、《加油好男儿》、《绝对唱响》、《好声音》等各种音乐选秀类娱乐节目。从《超级女声》的风靡到各种类似节目的推出, 到如今除了央视的《星光大道》因自身努力创新而依旧活跃在受众眼前, 其他的很多节目都已经销声匿迹了。
(二) 娱乐节目过于“愚”乐
娱乐节目的主要功能即是提供娱乐给现代人减压, 但也有部分电视娱乐节目其内容肤浅低俗, 一味注重“乐”, 一些主持人为了迎合受众心理, 千方百计的“逼问”嘉宾说出自己不愿意讲的私生活, 甚至还会利用各种方式来让嘉宾出丑, 让他们在舞台上打情骂俏, 甚至一些节目还要求嘉宾到台上做一些低俗不堪的游戏来博取收视率。像这类似肤浅的表演仅仅满足少部分观众的好奇心, 一笑而过之后观众无法从中收获任何有益的东西。真正有内涵有思想的观众在观看一次之后是不会再选择这档节目的。
(三) 缺乏“教化”作用
在很多电视娱乐节目的策划设计时并未给节目找到准确的定位, 从而造成了很多电视娱乐节目立意不深、主旨不明, 在为观众提供瞬间愉悦之后也让让观众心灵逐渐的空虚和麻木, 起到了一种非常差的舆论引导作用。甚至一些电视娱乐节目还会传播错误导向, 对一些青少年观众带来不良的影响。如类似一些热门的选秀电视节目, 暗示了观众对于其他问题的冷淡, 让很多青少年抱有了一种一夜成名的观念, 让青少年对“成功”产生误解, 导致他们的心态愈加浮躁, 有的学生不惜放弃学业而参加选秀, 而有的选手不惜重金拉票或者通过其他非正当途径来获得名次等等。这些都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 不利于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
二、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思考
(一)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
娱乐节目应该坚持电视节目的文化品格, 坚持娱乐的底线, 努力增强电视娱乐节目的内涵与品位, 努力做到不流于表面, 不流于低俗, 有文化品位, 有深度内涵;或者可以说要做到通俗但不能低俗、用情但不能滥情、娱乐但不能愚乐[1]。电视文化不仅仅说的是电视节目的文明化, 更是电视媒体的脱俗化。电视节目对于受众人格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引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视媒体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对人与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并行的。电视节目属于大众传播媒介之一, 必须要肩负起构建良好媒介文化的职责, 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些“精神麻醉剂”用一些“娱乐鸦片”来麻痹广大受众。
(二) 建立科学的节目评价体系
在很多地方电视台中, 通常对电视娱乐节目都采取三审制度, 通过三级审查和过滤, 而各个省上节目还必须要接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及省级广播电视中心的监督管理。在相关部门直接监督管理的环境下, 很多专业人士也提出了要想杜绝电视娱乐节目的低俗化, 还必须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除开目前的收视率、收视份额的指标以外, 我们还建议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设置“社会满意度”的额外指标, 从而让上两个指标所导致的唯经济效益论有所改变。监督管理部门应该针对电视娱乐节目科学的设置底线, 如果节目内容跨过这一底线, 则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警告或者处分, 同时追求相关责任。
(三) 巩固电视娱乐节目品牌
随着国内广播电视业务的不断发展, 观众的观赏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 观众真正需求的是具有较强生命力且内容丰富充实的电视节目, 以内容为先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和市场环境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在内的信息传播行业所坚持的标准与共识。在电视娱乐节目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 即便是更多更新的节目抢夺了市场份额, 只要相信节目内容做得好, 节目品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新兴的电视娱乐节目就会逐渐转变成为相对固定的节目, 也会逐渐成为电视节目类型中的固定成员。虽然久而久之观众会失去对娱乐节目的新鲜感, 但是节目品牌的树立会让观众将电视娱乐节目慢慢的当作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默认存在的事物, 更加有利于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
(四) 提升电视娱乐节目内涵
要改变现阶段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强化电视节目的人文关怀, 不能够仅仅为了娱乐而娱乐,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让娱乐节目能够深入到受众心中, 更加注重人的内心, 将娱乐节目的减压功能与教育作用融合起来, 将电视娱乐节目打造成为一档集合趣味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的文化营养节目, 将有深度有内涵的节目呈现在观众面前[2]。
我们知道, 大众传媒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例如说我们可以通过电视节目的方式对目前各种文化现象进行反映, 从而发挥出文化传承的功能。电视娱乐节目应该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打造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娱乐节目。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 作为电视节目制作人员, 我们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借娱乐节目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媒介文化氛围。
结语
总而言之, 对于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我们应该理性对待, 正确认识, 不仅要正视电视娱乐节目所具有的自身功能, 了解到它对现代人的“减压”作用, 有意识有目的的为满足观众娱乐需求来策划娱乐节目, 更好的给面临种种压力的现代人减压;同时我们在提供娱乐时必须要把握好适度性的原则, 正确的引导观众的审美消费观念。尽可能的避免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而让电视娱乐节目流于表面, 忽略了观众内心更深层次的需求。寓教于乐应该是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策划制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们在给越来越多受众带来快乐的同时, 还应该将知识与文化融入其中, 让观众在一笑而过之后能够获得些许启迪。
参考文献
[1]张思阳.浅谈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J].青年文学家, 2014 (01) :33.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 篇9
关键词:新时期,娱乐综艺节目,创新思路
在新型电视媒体行业发展的背景下, 媒体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升级, 媒介的沟通渠道愈发广泛, 加快了新媒体时代的步伐。在新时期下, 对电视媒体娱乐综艺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 加强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是适应新时期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 是时代的要求。为了满足时代的需求, 新时期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 当前我国电视娱乐综艺节目的类型
1.1 游戏智能类电视娱乐节目
目前, 在我国的电视媒体平台上, 游戏智能类电视娱乐节目占据了很高的份额。现在在山西广播电视台热播的《勇敢者游戏》、《冲关大峡谷》等游戏类节目获得了好评, 通过这样益智类游戏的出现, 来挖掘人们的冒险精神和挑战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还有《非诚勿扰》、《一站到底》、《非你莫属》等游戏智能类的娱乐节目。另外, 《中国汉字书写大会》节目也一个得了很高的人气, 这档节目纯属于智能文字类的节目, 对于观众丰富汉字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 一经播出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1.2 真人秀类电视节目
一提到真人秀类节目, 相信大家首先会想到如今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中国梦想秀》等人气居高不下的节目。真人秀的节目横扫各个电视台, 各大频道纷纷推出了真人秀类的节目。山西广播电视台的《歌从黄河来》、《老梁故事会》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赢得了超高的收视率。央视也推出了《梦想星搭档》也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通过这些真人秀类的节目能够给观众一种真实的感觉, 在娱乐的同时能从中总结一些体会和心得, 有利于增强观众的欣赏水平。
1.3 娱乐资讯节目
关于电视娱乐综艺节目, 不得不提娱乐资讯类节目, 像《娱乐星天地》、《娱乐乐翻天》、《娱乐无极限》等娱乐资讯类节目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娱乐资讯类节目主要是针对娱乐圈的最新资讯和娱乐大事件进行报道, 利用了明星的人气和影响力, 使得观众趋向于对娱乐资讯的关注, 掌握娱乐圈的新闻资讯和娱乐事件成为当前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娱乐访谈节目
在电视娱乐综艺节目中, 娱乐访谈类节目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娱乐百分百》、《康熙来了》等娱乐访谈类节目在电视娱乐综艺节目中也占据了一定的影响力。通过这些娱乐访谈类节目, 了解明星的成名史和辛酸历程, 利用明星的特殊影响力来提高收视率和关注度, 以明星的经历作为参照, 激励人们要勇于奋斗和坚持。
2 目前我国电视娱乐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
2.1 数量过于泛滥
当前我国电视娱乐综艺节目总体上是数量过多, 导致各大卫视的综艺类节目都成为主导类节目。综艺节目的数量泛滥, 使得整个电视广播媒体呈现一种混杂的发展趋势。很多电视台都有向综艺卫视发展的趋势, 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 这两个频道现在都有两个主打节目,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达人秀》, 这两个节目在中国的反响很好。另外东方卫视同时还推出了《舞林大会》、《百里挑一》等综艺节目, 频道的综艺元素过于浓重, 整个频道节目的分布不均。例如, 每逢重要节日, 各大卫视都要退出很多的娱乐节目和联欢晚会[1], 使得观众不能够专注于一档节目, 造成节目的关注度都相比下降, 节目众多会导致观众审美疲劳, 失去对节目的兴趣, 影响节目的收视率。现在过春节已经改变了传统的集体看央视春晚, 而是各大卫视都别出心裁的举办属于自己的春节联欢晚会, 各具特色的联欢晚会充斥着各个卫视的各大舞台, 分散了央视春晚的收视率和关注度。电视节目中娱乐元素过多, 像一些纪录片和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占有的份额太小这是当前的主要现象。因此, 娱乐节目的数量过多会导致观众审美疲劳, 最终使娱乐节目的收视率下降。
2.2 节目类型太过混杂
如今, 电视娱乐综艺节目的类型过多导致整个电视传播媒体系统混乱, 各式各样的综艺节目覆盖着各大卫视, 有一种鱼目混杂的感觉。在一个频道会存在很多种类型的娱乐节目, 值得表扬的是各大卫视都对卫视的娱乐节目进行了创新和改良, 这样的创新精神值得提倡。但是, 要想创新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之内进行创新和改编, 可是现在很多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着夸张、无厘头的情况。例如, 将传统的戏曲节目进行改编, 不管是从服装、造型, 还是节目内容, 都失去了京剧的精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应当保持传统形式, 不宜胡改乱改, 造成文化精髓的丧失。将原有合理的表演模式夸大其词, 失去了节目的本质特点, 对节目的关注度造成很大的影响。
2.3 效仿能力强, 缺乏创新
在电视娱乐节目中会存在一种属于电视媒体特有的发展趋势, 就是一种类型的节目火爆之后, 随后会出现很多类似的节目, 使得节目出现了严重的克隆现象[2], 同种类型的节目泛滥之后, 会出现节目收视率下滑的现象。像《中国好声音》的热播, 引发了众多卫视相继效仿, 像《中国最强音》、《中国好舞蹈》、《中国梦想秀》等相似类的节目争相出现。这样选秀类的节目, 在形式上、内容上几乎如出一辙, 创新性明显减小。这样的节目都是大同小异, 邀请明星作为导师, 各团队进行对抗比赛, 最终确立冠军所属。类似节目的大量出现, 使得节目类型缺少特色, 缺乏创新, 内容空洞, 随着时间的推移, 观众的关注度会越来越低。在原有节目上进行创新和改造, 不效仿他人, 特色鲜明, 会赢得大批量的观众, 达到提高频道收视率的目的。
2.4 主持人表现存在不足
主持人的表现决定着整档节目的节目效果, 决定着节目的影响力和收视率。现在的主持人在进行节目主持时很多过于死板, 不能够将自身的情感与节目效果相融合, 甚至会存在主持风格和节目类型严重不搭的现象。例如, 在一项娱乐节目主持过程中, 主持人始终中规中矩, 是娱乐节目的娱乐效果难以表现。如果以山西广播电视台的《越唱越红》为例, 在节目直播过程中, 主持人很形式的讲完了自己的台词, 并没有与台下的观众进行互动, 没有做到烘托气氛, 使节目的效果大打折扣。在选择主持人时, 会选择端庄、大方、文质彬彬的形象, 但是对于娱乐综艺类主持人的选择应当适应娱乐节目的氛围和环境, 应当具备一些娱乐元素和本身的幽默感, 而不是从头到尾都是本着只完成任务的工作态度进行主持。作为主持人, 应当将自身的特点与节目相融合, 一节目要求的表演形式进行主持, 有利于娱乐环境的维持和营造, 达到节目效果, 获取较高的收视率。
3 新时期电视娱乐综艺节目的创新思路
3.1 加强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加强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是新时期我国电视娱乐综艺节目的重要内容之一[3]。对于新时期电视娱乐综艺节目的创新与改革, 对于节目的内容及形式的改革尤为重要。内容的新颖性和全新的节目形式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方式。如今, 我国电视娱乐综艺平台上的节目还存在一定的传统型, 像山西广播电视台, 娱乐节目相对较少, 缺乏创新性的想法和节目形式, 使得节目呈现一种空洞、单一的状态, 得不到观众的广泛关注。因此, 丰富和创新综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成为当前娱乐电视媒体的主要任务。在内容上要进行丰富和充实, 将内容可以分为竞赛类、音乐类、访谈类、资讯类等多方面的内容, 将各个节目进行清晰地分类, 有利于观众寻找感兴趣的综艺种类, 对于综艺的类型进行调理的划分和延伸, 各项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更新和创新, 是内容更充实。更丰富。在形式上, 要服务大众。如今的综艺节目形式过于单一, 面向的群体大多是年轻的观众, 在其他年龄段的观众存在理解上的障碍和意识上的错误认知, 导致不同的群体对于综艺节目的不同关注度。我们应当对传统的节目形式进行合理的创新和改造, 将综艺节目的形式转变为各个年龄段都能接受的表现形式, 有利于缩小意识观念的差距, 成就全面的综艺节目。
3.2 加强频道的自我定位
对于每个卫视频道而言, 都有属于自己频道的风格和表演形式, 因此加强各个频道对自身的价值定位是促进电视娱乐综艺节目的创新的有效方式之一。例如, 湖南卫视是公认的综艺类频道, 《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百变大咖秀》等高收视率的节目都出自湖南卫视[4]。湖南卫视的频道品牌形象是“快乐”, 相信大家在电视上都听到过那句熟悉的“快乐中国, 湖南卫视”。湖南卫视将“快乐”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百变大咖秀》这三档主打节目无一不透漏着“快乐”两个字, 将快乐至上的主题进行了完美的演绎。这就是湖南卫视特有的频道品牌形象, 将频道进行了自我定位, 发展属于自己的频道品牌风格, 方便了观众的兴趣选择, 有利于品牌形象的推广和宣传。加强频道的自我定位, 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 首先应当树立优质的品牌形象观念, 找寻频道的栏目定位, 实现频道品牌形象的确立。
3.3 控制节目数量, 提高节目品质
目前, 我国的电视娱乐综艺类节目存在着节目繁多、冗杂的现象, 控制节目数量, 提高节目品质是当务之急。对娱乐综艺类节目加以控制, 防止数量过多导致节目泛滥影响观众的观看兴趣。根据频道的自我定位, 设立频道形象品牌, 只设立和频道品牌相符的综艺节目, 严格控制频道的节目数量。在控制节目数量的同时, 加强对节目质量的控制, 实现新时期对我国电视娱乐综艺节目的要求。对于全国电视娱乐媒体而言, 应当减小娱乐综艺节目的种类冲突, 对于综艺类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要求, 减少相似节目的出现, 以阻止由于相似节目的冲击而带来的收视率的影响。新时期对于电视娱乐综艺节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综艺节目的审批要更为严格, 提高对综艺节目的质量要求, 对娱乐节目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检验, 是综艺节目的节目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3.4 提高主持人的个人能力
主持人的个人能力主导着整个娱乐综艺节目的成败, 因此提高主持人的个人能力是重要内容。主持人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反应能力以及烘托气氛的能力。首先, 作为主持人应当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 表达要简单、扼要, 抓住内容中心进行简单的概述, 积极培养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 做好基础性工作是对主持人的基本要求。其次是临场反应和发挥能力。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 如果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主持人应当随机应变, 挽救节目现场。主持人的临场发挥能力是决定一档节目的重要环节, 在节目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情况, 对于这些状况的处理, 是考验主持人的个人反应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主持人在私下里可以列举在节目中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了解处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进行自我演练, 以达到锻炼自己能够处理突发事件的目的。对于娱乐综艺节目来说, 节目的现场气氛非常重要。作为娱乐节目的主持人, 应当发挥自身“调味剂”的作用, 活跃现场气氛, 发挥自身的幽默感, 是娱乐节目能够始终以快乐的氛围继续下去。在节目中寻找幽默点也是对娱乐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考验和要求, 要寻找新鲜的话题进行讨论, 适当的加入娱乐元素, 可以加入明星新闻、娱乐资讯等方面的涉及, 以至于容易找到共同话题。
4 结论
在现代化发展迅速的新时期, 信息技术实现了较大的跨越和发展, 对于电视娱乐综艺节目的要求也愈来愈严格。如今, 我国电视娱乐综艺节目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通过加强和完善整个娱乐综艺节目系统, 相信在新时期, 一定会实现对我国娱乐电视节目的创新和改革, 促进我国电视媒体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沈静.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走向分析[J].东方艺术, 2012, 8 (6) :121-122.
[2]李瑞植, 邱秀桐.我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解析[J].新闻前哨, 2013, 8 (6) :94-95.
[3]魏南江.主持人:个性化表达≠个人化言说[J].新闻记者, 2012, 11 (8) :82-83.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 篇10
一、流行的“病毒”
电视行业是一门“勤行”, 要求从业人员手脑勤快并以富有时效性和艺术水准的节目取胜;它更是一门“变行”, 必须时刻根据市场需要和观众审美的变化对节目进行调整和创新。正所谓“穷则变, 变则通”, 创新的价值也正在于此。可谁都清楚, 偷懒容易, 创新太难。在这个问题上, 中国电视从业者们充分践行了“高效务实”的“偷懒逻辑”:创新难, 那么就奉行直接的“拿来主义”;提高艺术难, 那么就以“洒洒狗血”赚人眼球, 以装丑、扮丑博人一乐了事。正如现实中所见, 抄袭和“卖丑”如流行病毒一样在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中横行无忌, 极大侵蚀了本应健康的节目肌体。
电视节目抄袭, 多表现为不顾及自身客观情况, 照搬或沿用其他节目的核心创意、节目形式、结构方法和运作经验, 并在时效性上呈现出明显的“跟风”特征。细数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各个阶段, 从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游戏类娱乐节目, 到以《幸运52》、《开心辞典》为主力的益智类娱乐节目, 再到以《超级女声》为滥觞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 以至近年兴起的婚恋求职类节目以及以草根才艺为卖点的真人秀节目, 抄袭之路可谓从未断绝。当然, 批判抄袭并非否定模仿, 更不是拒绝合理借鉴。模仿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艺术本身就是对自然和生活的模仿。[1]适当模仿与合理借鉴可以为娱乐节目的创新提供丰厚的创意资源储备。但“真理再进一步就是谬误”, 当我们进行节目研发或改版时, 对于既存经验和节目形态加以借鉴时务必要把握好“度”, 否则极易沦为照搬和抄袭。其实, 如何从制度层面界定“抄袭”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相较之下, 美国版权法专家尼默教授的“抽象概括法”较有参考价值: (1) 将只构成抽象思想的部分排除出去; (2) 将构成逻辑和实用性的排除; (3) 使用场景原则将标准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排除; (4) 将公有领域的部分排除; (5) 将剩下部分的相似性进行分析。[2]“抽象概括法”从排除法角度把娱乐节目通用的总体创意、推进规律、场景构成以及娱乐元素逐个剥除, 最后通过对节目具体形态的核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判定是否存在抄袭。此外, 通过对当下娱乐节目的抄袭现象进行分级剖析, 笔者发现目前大家所诟病的重点往往不是针对“一级模仿” (即通过购买国外节目版权并合理地“中国化”移植) , 而更多是针对国内其他卫视和电视台对移植成功的节目进行盲目跟风并简单搬抄的“二级模仿”现象。如果说“一级模仿”还能让人看到电视工作者在国外娱乐节目本土化方面所做的努力, 那么“二级模仿”的简单粗暴则完全无法为我们所接受。随着各台逐利欲望的日益高涨, 娱乐节目的“抄袭周期”也越来越呈现出“短龄化”趋势。例如婚恋求职和“达人秀”节目去年还遍地开花, 享受娇宠, 而今以“好声音”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迅速上位并成为主流节目之一。这也从侧面也显示出中国娱乐节目的抄袭“病情”正在不断加深。
朱光潜先生认为, 丑也从属于审美范畴, 不过丑和美属于其两个极端。[3]对于拥有广泛受众的电视娱乐节目来说, 弘扬娱乐精神也必须以追求“真善美”为前提, 坚决抵制“假丑恶”。但事实上, 如今娱乐节目往往建立在消费离奇, 戏谑主流的基础上, 往往带有物质崇拜的特征。节目中经常出现以百般“丑”状作为卖点的奇怪现象, 比如放大人性丑恶面, 宣讲低级趣味, 鼓吹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 调侃个人隐私和身体缺陷等有悖传统伦理和道德的现象。“卖丑主体”无论是嘉宾评委 (屡见不鲜的“毒舌点评”) 、参与选手 (多人次当众“崩溃”和“晕倒”) 、还是主持人 (尤以港台“名嘴”为甚) , 他们的丑态横行一再挑战娱乐的底线, 甚至是道德的底线。“卖丑”现象不仅凸显了中国电视工作者创新能力的匮乏, 同时暴露了他们在艺术修养和职业操守上的双重缺陷。
复杂的媒介生态环境滋生并惯养了中国娱乐电视的“流行病毒”, 而抄袭和“卖丑”现象如今已成过街老鼠, 人人喊打。除了表面显见的诸多恶果, 由其引发的深层毒害更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
其一, 艺术性的自我矮化。以抄袭取代原创, 用“卖丑”去定义“娱乐”, 这些无疑都是娱乐节目在艺术上的自我矮化。有人说起娱乐节目就避谈艺术性, 认为娱乐节目只要能以通俗形式满足平民的娱乐需求那就已足够。笔者对于这种看法持不同意见。娱乐节目固然是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语境下的产物, 但也不能忽视对于自身艺术品格的建设与培养。艺术创作“介于似与不似之间”, 离不开模仿, 更不能忽视原创。原创性应该被划归娱乐节目的固有属性之一, 创新更应该成为其永恒不变的追求。概括的说,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要始终坚持弘扬人性的“真善美”, 同时体现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艺术构思。制作出来的节目不雷同, 不低俗, 讲格调, 有层次, 这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娱乐精神”。
其二, 引发审美疲劳, 缩短节目生命。机械重复他人带来节目形态的同质化, 而僵化雷同的节目流程和形式必将大大削弱节目的收视价值。“卖丑”行为固然在短时间内可以博人一笑, 但长此以往必然会引发厌恶心理, 最终被观众抛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道理非常通俗浅显, 却恰恰昭示了目前电视娱乐节目雷同化后, 自食其果的现实。比如, 真人秀节目在国外风行已久且衍生形态甚多, 以《美国偶像》、《生存者》、《变脸》等为代表的知名节目至今依然风靡全球。相比之下,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类型单一以及设计粗糙等弊端显得非常突出。曾几何时, 中国银幕已惊人一致地被各种粗制滥造的才艺展示节目 (以专业或草根为号) 所占据。当年“超女”泛滥之后是一堆“快男”, 如今各类“达人”和“好声音”左右逢源, 有的选手竟能够同时成为几家电视台的座上宾!电视台就像是一只只莽撞的苍蝇, 伺机而动, 不管是臭鸡蛋还是剩菜根都一哄而上, 直到催生出观众的厌恶和反感情绪才算作罢。《新闻调查》在庆祝其开播十周年时曾提出要“创建百年老店”, 那么娱乐节目又当如何?像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这样能够坚守十几年的娱乐节目实属难得, 但又寥寥可数。抄袭和“卖丑”使大批娱乐节目只能一炮走红, 却又摆脱不了过早夭折的结局。而节目生命周期的缩短不仅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 更带来新一轮的恶性循环:心态浮躁的节目主创不再苦思于创新, 而只想“赚一把”, 抄袭和“卖丑”成为其“顺手利器”。
其三, 破坏良性竞争秩序。盲目跟风与扮丑“卖丑”的风气日盛, 严重了破坏了各电视台之间的良性竞争, 甚至有“逼良为娼”的可能。这是一种非常畸形和不正常的竞争关系:抄袭者和”卖丑”者招摇过市, 大获其利;而本分创业者却声誉无保, 利益渐失。于是, 出于生存和谋利的需要, 为拼收视而不择手段成为电视台之间默认的“潜规则”。长此以往, 何谈民族特色, 更无所谓艺术追求。
其四, 助长腐朽价值观。当初的“马诺事件”和“闫凤娇事件”无疑“捧红”了《非诚勿扰》, 后虽遭广电局等官方话语的强力喝止, 但其消极示范效应早已随着病毒一起流行。以“彰显真实人性”为名炒作拜金、利己主义等腐朽价值观一度成为很多节目“内容出新”的王牌。正如王小丫在第十六届上海电视节上所提到的, “媒体把这些东西 (“卖丑”行为) 放大甚至渲染的话, 我在想这就是一种错误。把人性的劣根带上了真实的光环, 告诉我们说这就是生活, 这就是真的。如果说当丑恶带上了真实的花环之后, 是不是追求真正的真善美就成了伪善的。我还是认为媒体应该把最好的导向给观众, 媒体是有责任感, 是有价值观的。”这席话无疑该引起我们重视和思考, 娱乐节目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导向作用永远不应该被收视率和广告打败。
二、表象的背后及应对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究竟为何会如此“安逸”和“偷懒”?直接来说, 无非是为了谋求更高的收视率和经济利益。这本来无可厚非。但考虑到电视媒体特殊的社会文化属性, 片面强调其经济属性显然不合适。这也直接凸显了当前电视行业的规划战略和体制建构正遭到“资本逻辑”的强力裹挟, 表现为功利化的投机主义和短视主义。对此, 我们不能讳疾忌医, 要从根本的体制层面给仍处于“发烧”阶段的中国娱乐电视开出几剂对症药方。
(一) 加强监管和版权保护。
电视娱乐节目虽立足于娱乐大众身心, 却同样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舆论监督。对于抄袭和“卖丑”, 除了要依靠观众、传媒和主管部门的合力监督, 更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强化节目审查和管理职能, 对娱乐节目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加以规范。然而, 仅靠行业自律和广电总局的“三令五申”和“点名批评”显然远远不够, 主管部门应该多一些扎实调研, 联合立法部门尽快出台节目版权保护制度和相关法律, 护罚分明, 以改变中国电视版权保护领域的“真空”状态。在界定娱乐节目“抄袭”嫌疑时, 应积极借鉴包括“抽象概括法”在内的有益经验, 依照个案分析原则并落实到娱乐节目的具体模板上。通过对节目模板的量化与分层, 在统一的量化标准和分层上将相关对象进行比较分析, 做到有理有据。不过, 从既往经验看, 娱乐节目的版权保护必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应在不断地修改完善中摸索前进。
(二) 健全节目运行和评价体制。
关于这点, 笔者想对各大卫视采用的“制片人制度”和“末位淘汰制”提出一些看法。制度推行的本意是为了激发从业者的竞争和创新意识, 增强其业务水平。但事与愿违, 制片人不同于主抓业务的编导, 他们中有很多人临时被任命上岗, 对节目发展策略缺乏把握。在以收视排名为本位的“末位淘汰制”的生存恐吓之下, 他们往往会被催生出急功近利的投机观念:只看排名, 至于手下编导是否剽窃他人创意, 主持风格是否过火, 嘉宾选手的言行是否得体则通通不顾。功利化的价值导向必然将导致抄袭、卖丑、制度“变质”等诸多问题。所以, 必须打破唯收视率是从的一元标准, 而以其综合竞争力作为节目评价的主要参照。在笔者看来, 综合竞争力应至少包括收视排名和品牌价值 (经济效益) 、受众选择 (社会效应) 以及业界评判 (原创和艺术价值) 等方面, 并在可操作性不断不断改进, 以成为行业普遍认可的新行标准。
(三) 推行制播分离。
在中国, 电视剧最早实现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分离, 如今像《娱乐现场》等一些娱乐资讯节目以及访谈节目成为少数先行者。目前绝大多数电视台还没有实现娱乐节目的制播分离, “前店后厂”和“自产自销”的现存模式极易滋生优越意识和偷懒心态, 使得娱乐节目主创在策划节目时并非立足于精心原创而是对现有成功节目进行简单的“照猫画虎”, 交差了事。笔者并不怀疑一些实力雄厚的电视台在制播一体的体制下也能把娱乐节目办得风生水起, 但从实效和长远考虑, 制播不分家对于部分卫视以及实力孱弱的地方台相当不利。与专业娱乐公司相比, 无论是在融资投入还是人才吸引方面他们都毫无优势可言。与其花小钱粗制滥造倒不如与优秀制作团队合作分红, 从而把主要资源集中在自己拳头产品上, 提高自身竞争力。尽管目前制播分离在体制管理和可操层面还存在一些障碍, 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 笔者相信这样的节目会逐渐地多起来。
(四) 强化频道精确定位。
当电视台 (卫视为主) 的整体定位与眼前利益发生矛盾时, 往往会出现前者为后者让步的现象。这种自打耳光的行为, 显示出决策层在发展战略上缺乏远见和进取精神。娱乐节目的引进和打造必须严谨慎重, 必须将其划归到频道整体定位的范畴内进行考虑, 而非看到节目能赚钱就立即上马, 强行起飞。当然, 也有相对成功的例子:江苏卫视近两年来上升势头强劲, 综合实力已由第二方阵边缘升格到第一方阵主力, 在娱乐节目方面已能与“老大”湖南卫视一较高下。研究江苏卫视娱乐节目的构成, 无论是《非诚勿扰》、《老公看你的》还是《非常了得》, 整体来说都紧扣频道的“情感”定位, 节目包装也相当统一, 配合其他节目例如《情感剧场》、《人间》、《万家灯火》等一起构建起“情感江苏”强大的品牌效应。
三、余论
新世纪以来, 中国电视包括娱乐节目在内都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同时也暗藏着令人忧心的危机, 像《快乐大本营》、《年代秀》和《谢天谢地你来啦》这样有明确艺术格调追求的娱乐节目还是属于少数。因此, 当抄袭和“卖丑”以“越骂越强”的畸形现象屡禁不止, 我们无疑应对当下电视娱乐节目制作所涉及的宏观体制、媒体环境和创作观念进行检讨, 并就其未来发展做好充分的思想觉悟和应对措施。
因此, 除了要健全评价体系, 明确频道定位, 完善版权制度, 加强监督审查之外, 广大电视从业者要加强行业自律意识和版权保护意识, 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热情投身于电视娱乐节目创新事业。寄望于此,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未来才会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艺术模仿自然———苏格拉底.
[2]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关于“电视节目版权”的界定.
电视娱乐节目在内地发展形态探析 篇11
关键词:娱乐节目; 发展形态; 探析
中图分类号:G229.20 文献标志码:A
一、电视娱乐节目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形态
电视娱乐节目是指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和大众参与的,以审美性、娱乐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电视娱乐节目表现为:以观众观赏为主的综艺晚会型,在与观众相互交流中形成娱乐氛围的益智型,有特定规则的以竞技竞赛项目为核心的游戏型,有一定情境设计的以纪实手段完成的真人秀型,以满足观众表演欲望并为其提供舞台的表演秀型等多种形式。
上述节目类型在娱乐节目的发展过程中更迭出现,我们经过梳理和总结,将电视娱乐节目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大体划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晚会式的表演。90年代初期,在各地省级电视台还未上星,全国范围的收视频道较少,节目类型单调,娱乐方式匮乏,观众娱乐化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融合了歌舞、小品、相声、曲艺等多种节目形式的晚会式周播节目《综艺大观》,的确让观众眼前一亮。这种晚会式的综艺节目源于“春晚”,是舞台文艺演出的电视化表现。
另一种代表节目《正大综艺》的特点在于:外部世界的万种风情和演播室内的欢声笑语互为补充,将好奇作为维持观众持续观赏的动力。“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口号也映证了这一点。同时,这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档自创的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综艺节目,它也首次在节目中体现出益智的特征。在1994年的收视调查报告中,收看《正大综艺》的人群属于高学历受众,这说明在当时《正大综艺》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始终保持了传媒在引领大众,为大众安排议程的最佳位置。
在90年代末期到本世纪初,《正大综艺》能带给观众的好奇越来越少,《综艺大观》的表演也愈来愈乏味,支持观众继续关注的动力和期待感逐步削弱,这也不可避免的遭遇了“末位淘汰”,尴尬停播。
第二阶段:“快乐”的明星游艺。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晚会型的综艺节目风光不再,省级卫视纷纷上星,落户于各大中城市,选择忽然增多的观众不满足于每周看类似的演员阵容,内容无味和形式单一的歌舞和小品,主持人的煽情也显得不那么诚恳。于是,随着1996年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开播及走热荧屏,一波由当红一线明星——主要是港台明星为节目嘉宾,由青春、开放、活跃的主持人为节目自身品牌,以竞技游戏为平台的游戏类娱乐节目迅速侵占了各个省级卫视的周末黄金档,形成了全国电视的“快乐系列”。
在这次 “快乐狂潮”中,观众首次作为节目内容的一部分站到舞台上,与明星一起参与游戏节目,并且从最初的“审美”发展到对明星的“审丑”阶段,也是第一次完成了现场观众与嘉宾,电视机前观众与节目的多方互动。游戏本身的竞技性和游戏结果的未知性,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也吸引了他们加入到节目进程中来的兴趣。这种加入对电视机前的受众是一种刺激,这样的娱乐方式,契合了观众从参与和互动中得到激励、放松、愉悦的期待心理。
当然,在电视节目的娱乐功能被大幅度放大的情况下,它的文化内涵、认知和教育功能以及审美情趣都受到了抑制,而感官的刺激、游戏、娱乐、消遣等功能就在无形中被突出和强化,这为此类游戏综艺节目逐渐在收视率“繁荣”的盲区中遗失精神内核,埋下了衰退的隐患。
第三阶段:益智竞赛开心拿奖。90年代末期到新世纪初期,观众们不再满足于看明星做游戏,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收视率下降为缩影,快乐潮开始大范围的退烧。代之而起的是各位主考官挂着“你确定么”的招牌式微笑,带领着电视机前跃跃欲试的全国观众进入了电视的“益智竞赛”时期。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幸运52》和《开心辞典》为代表,电视的知识性、信息性、趣味性、竞技性以及即时传播和寓教于乐的特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形成了每个周末全国观众希望通过答题实现家庭梦想的盛况。
《幸运52》是央视根据英国BBC制作的益智博彩节目《GOBINGO》模式的本土化改造而成,主创人员通过重新设置参与者积极表达自我的勇气、广博的知识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获得奖品的形式,将原型节目中博彩性质消解为个人和家庭梦想的完成,用奖品和擂主等精神奖励来模糊国人对“金钱”“利益”的规避,使节目的立意积极健康,符合中国人含蓄的“获得”意识。“2000年中国电视节目榜”《幸运52》一举获得“年度电视节目”、“最佳游戏节目”“最佳游戏节目、主持人”三项大奖。在首届大学生电视节上,《幸运52》被评为“最具生命力”的节目之一。[1]
《开心辞典》是继《幸运52》之后,央视经济频道以《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为基本原型,再度进行了针对中国内地受众具体情况的本土化改造,将电视手段的卖点和社会文化心理的卖点区分对待,保留电视手段的卖点,改善社会心理的审美文化,节目将“家庭梦想”这一理念引入制作以及播出的流程,在突出竞技性趣味性的益智游戏环节时,强化了家庭融合的观念,打造了整个节目积极、健康、和谐、活泼的风格,加上主持人小丫和佳明的亲和力和观众缘,使得在许多国家的《百万富翁》纷纷“破产关张”之后,《开心辞典》依然使中国观众“开心”。
第四阶段:平民的娱乐饕餮——真人秀。2000年6月,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栏目开播,揭开了中国内地版真人秀节目的开端。当观众电视荧屏上看不到过瘾的电视剧,也疲惫于新闻事件的重复轰炸之后,发现了完全虚拟和完全真实的中间地带——新鲜的真人秀节目。
从湖南卫视超女“海选”到“PK赛”,从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到央视声势浩大的《梦想中国》、《非常6+1》,近年来,平民选秀成了“真人秀”节目甚至娱乐节目在中国内地的代名词,原先单纯的观众在这些节目中第一次被赋予了决策性的关键角色,也前所未有地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火爆场面。
这些现象背后,我们看到真人秀节目在引入中国内地短短几年间,所经历的一个蜕变或者说是本土化的一个过程。初期在内容上仍旧是照搬国外的野外生存体验,与国内观众的主要生活体验脱节。现在发展到“零门槛”的选秀活动,让观众从简单的观赏者成为节目内容的构成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另外,在将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的过程中,内地的制作者摈弃了国外常有的将隐私、性、暴力、八卦等消息的发布设为卖点的做法,而是以国内受众的收视心理习惯为权衡,制作出相对来说主题健康,易于被老百姓接受的节目。
关于真人秀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前景,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所认为:“真人秀节目更多地是一个移植形态,中国文化跟真人秀的本质之间是有一定差异的,这种形态要在中国成为非常主流和大众化的东西,尚待时日。”[2]对于这样一种尚未完全定型的节目类型,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它进一步“本土蜕变”。
二、电视娱乐节目在中国内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类型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在取代与被取代的循环过程中,由于竞争的加剧,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一切以收视率为先的偏激的制作观念等原因,使娱乐节目存在的隐患问题一一浮出水面,为监管部门和社会舆论所诟病,逐渐消解了娱乐节目本身的优点和功能。
(一)存在问题
1.娱乐节目低俗化倾向日益严重。当前娱乐节目的低俗化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以性为看点,打擦边球。一些娱乐访谈、综艺类节目经常用荤段子、暧昧字眼和暴露镜头来吸引观众。2003年被叫停的湖南娱乐频道的天气播报节目《星气象》,由着艳装的“星姐”躺在沙发上主持,在全国引发了关于“色情报天气”的争论。(2)以残忍为噱头,发掘人性之恶。近年来在国内流行的娱乐节目,多以隐私、残酷竞争、博彩等为看点,刻意暴露人性弱点和阴暗面,挑战道德底线。2005年旅游卫视的某节目中,播出了“猫能否从四层楼摔下而安然无恙”的一期节目,遭到了观众和网友的一片恶评。(3)极尽窥探之能事,挖掘明星隐私,让高不可攀的明星们当场现形、尴尬不已。一些节目常在明星不知情的情况下,设计出一些游戏情节,以试探他们的真实反应,展示明星们不容易让人看到的另一面,不少明星出尽洋相。一些艺人也会心照不宣地提供些素材,以赚取眼球,提高人气。(4)以恶搞整人来娱乐观众,颠覆传统的文明理念。当“审丑”成为新潮流,电视娱乐节目与网络八卦联手将芙蓉姐姐和孔庆祥打造成为新一代流行的话题,在主持人不怀好意的提问和被访者毫无顾忌的“示丑”中,观众或笑或骂,收视率直线上升,刺激了节目制作者继续进行。
这些手段和方式,置电视节目的社会影响力于不顾,完全放弃了电视作为一项传播资讯工具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抛开了电视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主动遗失了传媒的文化内涵。
值得关注的是,此类向着低俗化发展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制作方,往往有自己的托辞。他们认为是受众的需求,造成了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向。但是,事实是这种被培养出来的“收视惯性”他们难辞其咎,一个庸俗的节目是由主创率先主动媚俗,为了一小部分可能会喜欢庸俗化娱乐的受众,而损害大多数受众正常的文化需求。
另外,娱乐节目的庸俗化带来的危害不仅仅在于电视节目本身,它会让有文化的观众更加远离电视,让电视人和观众都在进一步的追求无聊,让电视在与尚没有丧失文化底蕴的其他媒体竞争中不战而败。
2.在模仿中失去创新意识和能力。擅长于模仿并不是错。一味跟风,模仿后不进行“本土化”改造,完全放弃自我创新,是目前某些娱乐节目为观众和市场离弃的主要原因。
学习先进者的经验是制作电视节目的优点,《超级女声》之于《美国偶像》,《幸运52》之于《GOBINGO》,都是模仿中出新意的成功范例。湖南卫视作为“娱乐中国”的先锋,他们最早期的想法和概念,都来源于对港台和国外节目的取经,然后,根据收视人群的定位分析,来确定改造的方向,通过本土化的加工,使得节目符合国人收视习惯的个性和特色。
现在一些娱乐节目,由于需要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完全不顾照搬痕迹的生硬俗套。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模仿香港10年前的《综艺60分》一炮打响,于是就有了一系列“快乐”节目粉墨登场。这些节目看似丰富多彩,但其运作模式却基本相同,无非是做一些老套的游戏和有奖竞猜,中间插播歌舞表演和大量广告。同样,引领“婚配热”的《玫瑰之约》和《相约星期六》则明显是台湾《非常男女》的大陆版,而《非常男女》据说又是抄袭日本的娱乐节目。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省级电视台模仿、复制《玫瑰之约》的就达30家之多。“超级女声”之后,各电视台出现了的一连串“超级”节目。
综合实力不强的中小城市台的自办节目若想尽快跟上潮流,取得不错的市场份额,模仿是捷径,可能会带来新节目播出初期被观众迅速认可的优势。但是,不具备个性和特色的克隆出来的复制品,总会在被时间的检验里被击溃,即便侥幸的存活下来,在观众的印象里,也形同鸡肋,仅仅是被模仿的原型节目的附属品和偶尔替代品。
(二)问题原因
电视娱乐节目出现这样的弊病,归结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举办的针对娱乐节目低俗化的座谈会上,常务副会长李丹将娱乐节目低俗化的原因归结为三:时下文艺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良莠不齐;文艺娱乐节目的策划定位出现偏差;各地广播电视台对于怎样处理媒体社会责任和收视率、收听率等经济效益的问题把握不一。
诚然,电视节目制作主体应该对节目的日益低俗负责,但是我认为还应该综合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变迁对电视以及其他媒体的影响给出一个辩证的多方面的原因。
经济的快速增长带给国人越来越多接收讯息的渠道和手段,我们开始习惯“多媒体”的生活方式,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以及广播和报业等传统媒体近两年来的重新红火,加上加入WTO以后内地的电视制作单位要与境外媒体分食可能正在缩小的受众和市场,这一切都带给电视巨大的生存压力。
与电视的压力相关,城市中的大部分受众也承受着自身的生存压力,这也导致电视本身的功能发生了一些偏移。人们打开电视,更愿意看到可以放松神经的节目,它的娱乐功能在当今的时代被大众认可,成为受众和电视之间完美的契合点。
于是,娱乐节目的发展速度超越了正常的程序和过程。而广告商的插手和电视台接近企业性质的商业运作,致使娱乐节目中应该存在的“人文内涵”被“娱乐化”,而纯粹的“娱乐”又被“商业化”了,逐渐演变成了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一件“商品”,商业逻辑下的“消费一切”的观念和做法,已经背离了电视人职业操守的底线。
现在的电视娱乐市场,在电视与商业和合谋制造出的娱乐语境中,观众得到满足,广告商得到市场,节目制作方得到收益,各有所需,各取所得,达到了一种“虚假繁荣”的局面。
(三)问题对策
电视娱乐节目要健康的发展下去,需要社会舆论、监管部门和受众的共同监督,需要媒体从业人员对自身素质和责任感有深刻的认识,治愈娱乐节目当前的弊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消除误区:并非低俗才有收视率。作为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好的电视娱乐节目能让人释放个性,宣泄情绪,传达主流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现在许多电视娱乐节目的从业者都有一种思维上的惯性,认为节目要有收视率就一定要低俗。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时统宇认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应该在触及人的心灵、情感上好好做文章。而目前,这类节目整体上缺少思想文化含量,缺乏让人感动的东西。对此,电视人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认识到只有花样翻新的娱乐,而没有情感的感染,到头来终究会走进死胡同。只有传达出健康、向上感觉的电视节目才有生命力,也才能为电视台赢得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随着受众审美心理日益的日常化,电视节目也将趋向平民化,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的转变也将愈加明显。大众喜欢的东西将成为娱乐节目所锁定的目标内容,但这并不是说电视节目要盲从于大众。事实证明,大众的收视习惯是可以被培养出来的,这就给日后媒体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引导大众,为其安排议程,也要将大众的关注作为节目的关注,让节目真正成为受众的“娱乐”而非“愚乐”。
娱乐节目并非抛弃文化,而是将文化的内容用娱乐的方式来传达,这需要一定的技巧,这也是众多娱乐节目制作者的矛盾所在。我们当然不是要求娱乐节目来说教,我们要相信大众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受众会从一个“寓教于乐”的节目中看到主创的境界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有利于让有文化的观众逐步回归到电视机旁。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 篇12
《我是歌手》是湖南卫视在2013年1月18日开播的中国第一档由歌手参加的音乐比赛节目, 每周五晚22点档播出, 此档节目汇集了中国当今乐坛的众多资深实力唱将, 其中也有新生代的人气歌手, 节目旨在打造一档中国独一无二的音乐盛宴。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了众多观众的疯狂追捧, 截止到现在已经播出了十三期。为什么一个节目刚刚推出了几个月就能引起如此的轰动?说到底就是湖南卫视紧跟娱乐时代的步伐, 结合本土的创新意识。《我是歌手》的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快乐中国、娱乐天下”宗旨的理念创新引领娱乐潮流
在中国一提到娱乐节目, 观众会自然的想到湖南卫视, 会想到它的众多娱乐节目像《快乐大本营》《百变大咖秀》《娱乐无极限》《智勇大冲关》等。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理念就是“快乐中国、娱乐天下”, 在这个娱乐理念的指引下, 湖南卫视积极地购买了韩国MBC电视台的热播综艺节目《我是歌手》, 并将其引进到中国。湖南卫视节目上坚持自己特有的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是指思想观念的创新和思维方法的创新。形态和内容都是附着于理念的, 是理念的具体化表现。电视节目创新的根本是理念的创新, 只有体现了这些先进的文化理念, 电视节目创新才可能走得更长远, 走得更精彩1。”在这样的创新理念下, 湖南卫视也加入了新的节目宗旨和元素, 就是拒绝在娱乐节目的恶意炒作、树立真诚做节目的理念。所以《我是歌手》在节目的整个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清新、纯净的音乐感觉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认可。
二、娱乐内容和形态的创新保证了节目的时代性
湖南卫视除了在电视节目的创作理念上积极创新外, 同时也在娱乐的内容和形态上积极的探索着自己的特有实践。“内容创新是指不断地寻找生活中具有新颖性、变更性、时效性和突发性的素材, 让受众耳目一新2。”《我是歌手》在娱乐节目的构成元素上进行着积极的探索。“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即对节目构成要素、节目结构和播出方式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一方面是指要赋予原节目形态的内涵, 另一方面是指要产生新的节目形态3。”以往的音乐娱乐节目, 在节目元素构成上比较单一, 除了歌唱以外没有能点燃观众兴趣点的新的元素, 所以很难博得观众的喜爱。而《我是歌手》在内容上突破了平民选秀的定势思维, 让成名的资深歌者登上选秀的舞台, 让他们在观众熟悉的舞台上进行音乐的交锋。自然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形态创新和内容创新相辅相成, 节目基本元素的重组和变动往往会导致新的节目要素和节目类型的出;而特定的内容元素或节目类型又需要特定的节目格式来表现4。”创新的内容通过娱乐化的手法富有节目新的内涵, 满足了大众所具有的好奇心和窥探明星歌者背后的普通看不到的内容。比如, 明星上场比赛之前的准备情况, 比赛后的一个短暂的情感抒发, 都是在别的节目里面所看不到的。正是这样的内容创新元素的加入, 满足了大众的口味。节目在表现的空间上扩展了明星的展示内容, 这个平时不常见到的场面把观众的观看欲望带到了极限。另外这样的明星台前幕后的展现内容, 也缩小了高雅文化和平民娱乐文化之间的代沟, 成为大众平日生活里面的一种新的娱乐形式。
三、模仿创新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当今电视娱乐节目的弊端就是存在大规模的抄袭模仿现象, 一个卫视办火了一个节目, 铺天盖地的电视台就会开始竞相模仿。而湖南卫视则摒弃了这样的恶性循环。“模仿创新是指电视机构以市场率先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为榜样, 进一步开发和生成富有竞争力的电视节目, 进而参与到市场竞争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5。”《我是歌手》虽然是是由湖南卫视引从韩国的MBC电视台引进来得一个音乐娱乐节目, 但是却在模仿中求生存, 在模仿中求发展。《我是歌手》旨在打造一个在中国一线的音乐天王天后的具有很强时代性的娱乐节目, 这样的明星选秀音乐节目也开创了中国娱乐音乐节目的新的里程碑。原来的韩国版本的节目时在韩国的黄金时间播出, 而在中国由于湖南卫视在娱乐节目制作中具有的优势, 而把《我是歌手》放在了每周五晚上的22点播出, 虽然时间不是黄金时间, 但是由于节目的品质优良, 仍然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
现今, 娱乐风暴在中国电视节目中越刮越猛烈, 中间出现了一些节目内容质量低俗的电视节目。但是湖南卫视一直坚守自己的娱乐理念和创新的思路, 将湖南卫视的娱乐风暴刮遍了全中国。并且继续在整个中国的娱乐节目起到了领跑的地位, 靠的就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精神。相信在这样的创新理念的指引下, 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仍将在全国娱乐节目的制作中处于霸主地位。
参考文献
[1]尹鸿.冉儒学.陆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推荐阅读:
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06-09
中国电视公益节目09-09
中国第一个电视节目09-28
电视娱乐谈话节目08-01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10-30
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10-30
公益类电视娱乐节目12-09
娱乐节目对电视的影响08-06
电视文化娱乐类节目09-01
娱乐性互动类电视节目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