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类电视娱乐节目(共4篇)
公益类电视娱乐节目 篇1
大型电视娱乐公益音乐节目《梦想星搭档》于10月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作为央视品牌节目《梦想合唱团》的姊妹篇, 《梦想星搭档》延续了公益的内核, 将公益主题与电视娱乐节目的竞赛机制相结合, 开创了新的传播策略。无论从娱乐节目, 还是公益节目的角度来看, 《梦想星搭档》都将成为在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式的过程中本土化的一个成功范例。
本文即以《梦想星搭档》为例, 通过研究当下公益节目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现状, 阐述中国电视公益娱乐节目的传播策略和社会价值。
一、电视公益节目的发展
公益, 是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
电视公益节目是指以电视媒体作为传播媒介, 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 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形成扶危济困和良好社会风气, 具有公益性质的电视节目形式。广义上, 只要服务目的与宗旨具备公益性的节目都属于电视公益节目。[1]
我国的电视公益节目在2006年以前数量较少。2006年央视推出《圆梦行动》等节目后, 电视公益节目便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势发展着。
2007年, 央视推出《春暖2007》系列活动, 开始打造媒体的公益品牌。随后, 几乎每个电视频道都有了自己的公益品牌, 如北京卫视奥运公益节目《志愿者》、湖南卫视的《勇往直前》等。在公益电视节目发展的初期, 节目的主题和表现形式相对单一。
随着这一节目形态的不断发展, 电视公益节目开始寻求一种观众更加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于是将娱乐和公益结合, 电视公益节目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节目形态———电视公益娱乐节目。《梦想合唱团》、《梦想星搭档》就是这一节目类型的成功范例。电视公益娱乐节目是将公益、娱乐二者进行结合的电视节目形式。通过娱乐的形式, 传播公益主题, 传达公益理念, 弘扬主流价值观。
但纵观电视公益娱乐节目的近几年发展, 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 重娱乐、轻公益
一些电视公益节目, 虽然以公益为主题, 却在内容上淡化了公益性, 为了赢得高收视率, 节目更注重表现娱乐化的“秀”。如湖南卫视的《勇往直前》, 节目在叙事过程中, 以娱乐明星为卖点, 公益奖金为噱头, 大手笔地描绘了明星的表演, 却忽略了公益的内容, 本末倒置。
(二) 节目模式千篇一律、公益辐射范围小
我国电视公益节目在节目构成上同质化现象严重, 多采用“慈善+娱乐+游戏”的模式。[2]节目环节设置缺少冲突和悬念。早期此类节目并没有将电视的媒介优势和公益的内容完美结合, 要么只重视关于公益的纪实, 忽略了节目的环节设置, 吸引不了受众, 要么则反之。纪实类公益节目有的成为煽情和眼泪的混合物, 竞技真人类公益节目逐步变味成物质和攀比的附属物。[3]而公益覆盖面也相对较小, 公益行动并没有整合打包, 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 长期持续进行。
二、《梦想星搭档》的节目构成
《梦想星搭档》是以公益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在公益宣传的过程中, 融入了娱乐元素, 是以表演类真人秀节目为载体进行公益传播的电视节目。
(一) 设计系列化公益主题
作为此类公益娱乐节目的第二季, 《梦想星搭档》继承了《梦想合唱团》的公益形式, 但在公益内容的针对性上, 其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传统的电视公益节目, 虽然在“公益”的大前提下进行内容设置, 但总体来看, 其每一期节目之间呈离散状态, 即其受助对象的针对性不强, 每一期节目之间的联系也不密切。而《梦想星搭档》在进行公益传播时, 将公益内容进行整合, 围绕“为了孩子”这一主题, 将公益内容分为6个项目, 涵盖了孩子的“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 如“爱里的心”公益项目———帮助西藏阿里地区前天性心脏病孩子、“烙印天使”公益项目———关注烧伤儿童、“天使妈妈”公益项目———关注全国孤儿生存现状等, 系列化的主题设置跳出了传统公益节目只能为一个类型或若干个体进行帮助的单一模式, 不仅对受助对象进行了全方位的帮助, 而且加强了每期节目之间的联系。
将电视公益节目的主题进行系列化的设置, 使得公益节目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整合。系列播出的公益节目涉及面更广, 公益主题更加鲜明。在季度主题的大前提的归纳下, 以及每一期节目通过换届比拼对该主题的演义中, 《梦想星搭档》相对于传统的电视公益节目, 节目自身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虽然《梦想星搭档》引进了国外的节目模式, 但是其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和创新, 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公益主题, 让公益成了节目的主要元素。通过娱乐的方式呈现, 整合地、系列地播出, 这有利于央视塑造自己的节目品牌, 发挥电视台的宣传力量, 承担社会责任。彰显央视综合频道作为第一媒体的平台作用:引导正确的舆论, 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
(二) 以纪实与娱乐的表现元素丰富节目形态
电视公益节目一般都以纪实为主、娱乐为辅的形式出现。而《梦想合唱团》和《梦想星搭档》首次以纪实和娱乐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纪实短片的再现强调了公益的内容, 而娱乐则作为公益的传播载体, 扩大了公益的影响范围。可以说娱乐只是该节目环节的表现形式, 而纪实才是节目内容的展现方式。
电视娱乐公益节目使得娱乐元素从节目内容发展成了节目的表达途径, 成了公益内容的载体。这让电视娱乐节目在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方面有了更好的途径, 更重要的是, 这为公益的表达也提供了一个更加具有可看性, 更符合电视媒介优势的传播方式。
从形式上来看, 《梦想星搭档》突破了传统思维下固定的个人表演竞争模式。节目引入了组合、团体的元素, 选手以组合的方式进行演唱表演, 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公益互帮互助的特征。节目刻画了明星选手们根据节目的公益主题改编歌曲的过程, 其中不乏有选手们因此而发生冲突的场景, 竞争的娱乐性和公益纪实的严肃性相结合, 突破了传统娱乐性公益节目娱乐内容和公益主题分离的障碍。
从节目的内容上看, 《梦想星搭档》不再类似《我是歌手》、《我为歌狂》等表演类真人秀节目模式。相对于传统的表演类真人秀节目的环节设置, 该类型节目的比拼竞赛和淘汰不再是节目发展的主要冲突, 它们更适合被视为节目的悬念之一, 来充实节目构成, 而节目的冲突设置主要通过公益主题来展现, 即通过展现孩子们的生活困境来设置冲突。
《梦想星搭档》在展现了歌手的表演状态的同时, 也展现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的困境, 观众在听歌的同时, 感悟到的是社会的关爱和孩子们所具有的正能量, 感人至深。
从受众角度来看, 《梦想星搭档》选取的参赛选手都是受众较为熟知的明星, 如齐秦、齐豫等, 更有通过《超级女声》、《我是歌手》等真人秀节目一炮而红的江映蓉、黄绮珊等, 因此, 相对于央视以往的高水准的受众定位, 该节目的演员构成更加适合大众口味, 扩大了受众范围。
(三) 引人入胜的冲突和悬念设置
作为公益节目, 《梦想星搭档》突破了公益节目的传统模式, 重视电视这一媒介的自身特点。传统的公益节目常常被悲伤沉重的氛围笼罩, 以激发观众的同情心。而《梦想星搭档》的整体氛围要更加积极向上和活泼, 沉痛的气氛得到了中和。
《梦想星搭档》重视节目的环节设置。较此前明星竞技类节目不同, 其参赛阵容是由16位风格鲜明、路线迥异的明星组成的8对全新组合, 如众多明星、音乐发烧友心目中的殿堂级偶像齐豫齐秦姐弟, 很少在娱乐节目上出现的李泉、古巨基等。选手们通过碰撞磨合选定参赛歌曲, 用音乐与歌声向其它7组搭档发起挑战, 通过积分赛和淘汰赛, 每两期角逐出一组冠军来启动和代言一个关于孩子的公益项目。
表演、竞争和淘汰极大地调动了观众对节目的热情, 而每两期角逐出一组冠军的规则更成了悬念之所在。
这样的竞争模式, 是对表演类真人秀节目的节目设置的模仿和改造, 将真人秀节目富有的多冲突特点和扣人心弦的悬念融入了公益节目中, 从而产生了娱乐公益节目这一类型, 使得公益节目更有看点, 更符合电视的媒介优势。
从参与选手来看, 节目的参赛选手本身就具有冲突性。如程琳、阿鲁阿卓, 这一组合由于两人年龄及性格差异, 从一开始合作就出现了困难重重, 互不妥协的状况。此外, 黄绮珊、萨顶顶等都是近来备受关注的歌手。节目的歌手知名度高, 组合类型种类不一, 歌手在表演中的不凡出演, 老歌新唱等, 都成了这一公益节目的看点。
《梦想星搭档》充分挖掘了表演类真人秀节目的特点, 在节目中还展现了歌手选择歌曲, 改变歌曲的过程, 注重歌曲背后故事的表达。歌手们通过歌曲表达自己的公益情怀, 让公益有了娱乐的高潮和活力, 同时也让娱乐找到了更好的传播正确价值观的途径。
三、电视公益娱乐节目的社会传播价值
中国娱乐节目, 一直在引进别国火爆的电视节目形态, 多呈现出一种“一夜成名”的价值观。而近年来, 该类型节目在引进的基础上, 加大了本土化的力度。这其中, 《梦想星搭档》的本土化较为成功, 这改变了自《超级女声》以来, 中国真人秀节目娱乐至死的趋势, 展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电视公益娱乐节目, 表达的是参与者发自内心的真实需求和情感, 包涵着深刻的社会传播价值。[4]
(一) 弘扬主流价值观, 体现媒体社会责任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 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类似小悦悦等事件的发生也让大家对社会道德产生了信任危机, 对真、善、美产生了怀疑。电视, 一直是国家弘扬主流价值观, 缓和社会矛盾影响范围较广的媒介平台, 但近年来, 电视节目在价值观的传播上却出现了“泛娱乐化”的倾向, 尤其是拥有较高收视率的表演选秀类节目, 却常常以“毒舌”、“黑幕”、“一夜成名”搏得观众眼球, 娱乐节目的意义和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方向背道而驰。
电视公益娱乐节目的出现为“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提供了突破之道, 它大力弘扬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并通过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人性的真、善、美, 社会的真情传播给观众, 节目的公益内容不仅弘扬了积极乐观、团结互助的力量, 而且对于对社会道德产生信任危机的老百姓来说, 电视公益娱乐节目恰好是慰藉其心灵的一剂良药, 该节目的出现吻合了当下中国观众的需求, 体现了电视媒体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理论认为, 大众对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沉溺会导致其社会活动能力的丧失。电视公益娱乐节目改变了娱乐节目为了娱乐而娱乐的现状, 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观众被以往娱乐节目的表层视觉感受所麻醉的窘境。娱乐不再只是节目的内容, 而成了节目表达内容的途径, 这既是观众乐于接受的传播方式, 也能够体现电视的媒介优势。通过娱乐的方式传播公益主题, 使得电视媒体能够以一种轻松的形式传递社会道德风尚、倡导社会公益, 扩大公益参与者的范围。通过节目广泛、深入地传播, 它传播了社会积极向上、乐观的正能量。这正是当下电视媒体用实际行动来弘扬主旋律, 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 彰显媒体主流价值观的表现。
(二) 彰显公益活力, 体现“增能”意识
如果将当下那些标新立异、怪诞、背离社会伦常达到令人咋舌效果的电视节目比作“雾霾”, 那么电视公益娱乐节目则是阳光下的瑞丽。传统的公益节目, 常以“煽情”、“沉重”的氛围影响观众, 企图让观众感同身受, 加入到公益活动中来。而在电视公益娱乐节目中, 娱乐不再仅仅是娱乐, 节目氛围也不再像传统的公益节目, 将“悲苦”、“同情”等关键词设置为节目的主旋律, 而是通过娱乐比拼的环节产生了积极向上的情感。这种乐观的感情张力引发了观众有关主流价值观的深度碰撞。[5]
电视公益娱乐节目不仅激发了人们帮助他人的热情, 更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增能”意识。“增能”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社会弱势群体自身的能力以及改变其弱势的地位, 它强调发掘受助者自己的潜能, 强调每一个人都有处理其问题的能力。电视娱乐公益节目将受助者包围在轻松的氛围中, 用娱乐的积极方式展现受助者的正能量, 展现受助者自救的能力, 同时弱势群体自立自强的事迹又激励着观众, 二者相互影响。
电视公益娱乐节目常通过明星和草根牵手, 歌手与梦想牵手等方式展现公益主题, 受助者也能参与其中, 这让节目有了利用平民语态进行表达的基础。让老百姓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 能够更加接地气地传递身边的正能量, 将朴素的价值情感传递给社会。
(三) 创新节目形态, 塑造媒体品牌形象
电视公益娱乐节目是我国对国外娱乐节目引进并本土化的成功范例, 它丰富了电视节目形态, 拯救了娱乐节目“泛娱乐化”的倾向。它通过娱乐讲述普通人的故事, 展现人性的光辉和公益的精神。
电视公益娱乐节目通过电视媒介的自身优势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推波助澜, 提升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 这是当今电视媒体正在积极探索的一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路径。[6]
该类型节目赋予了综艺娱乐节目新的生命力, 公益元素和娱乐元素的结合不仅符合了我国电视节目的政策导向, 同时也和我国的基本国情相契合。目前, 电视公益娱乐节目在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同时, 也获得了较好的收视率和影响力。
新的节目形态不仅传播了信息, 娱乐了观众, 更教育了大众, 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充分履行了电视媒体传播社会价值观的使命。电视公益娱乐节目无论从模式上、内容上, 还是形态上都有了突破和创新, 从而吸引了大家极高的关注, 成功地展现了媒体人对公益梦想的不懈坚持, 展现了受助者的坚强执着, 更展现了社会人对公益事业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塑造了媒体自身的品牌形象。
注释
1[1]艾君.从央视歌手大赛诞生看文艺市场的变迁[EB/OL].北京广播网, http://topic.rbc.cn/08zt/hczg/wtws/200811/t20081128_987321.htm.
2[2]胡长全.我国电视公益节目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传播, 2010 (1) :165-166.
3[3]王炎龙, 易薇, 电视公益传播的困境激起策略探析[J].光电时空, 2010 (1) :136-138.
4[4]卢小波.从<梦想合唱团>看节目的品牌创新[J].电视研究, 2012 (7) :53-55.
5[5]本土创新, 传递真情, 彰显公益活力——<梦想合唱团>创新论坛纪要[J].电视研究, 2013 (3) .
6[6]孙敏.浅议电视公益节目的现状及社会价值[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2 (10) :94-95.
公益类电视娱乐节目 篇2
关键词:电视游戏,竞技类节目,平民娱乐化,途径
一、电视游戏竞技类节目平民娱乐化含义
电视游戏竞技类节目平民娱乐化, 是指游戏竞技节目中趣味性元素的加强和受众范围的扩大与数量的增加, 节目的参与者不再局限于明星, 普通受众也能参与。而在其参与的过程中, 首先, 电视人以平等的身份、平和的态度、平视的视角融入电视节目内容和节目制作中, 无门槛的参与体现了这类节目的吸引力和传播优势。电视游戏竞技节目的平民化现象也是一种“娱乐民主”现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 对于电视游戏竞技节目的观众而言, 除了满足游戏需求外,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用来积累公共话题的素材。他们观看各类游戏竞技节目并喜欢对一些明星发表自己的看法。受众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就是为了避免自己成为“透明人”, 共同的话题与互动, 才能满足受众对“归属感”的需求。
二、电视游戏竞技类节目平民娱乐化的途径
电视游戏竞技节目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其节目平民娱乐化, 就必须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 充分抓住观众的节目心理, 使观众能够在观看游戏竞技的同时, 感受到游戏竞技带来的娱乐。而在电视游戏竞技类节目平民娱乐化的过程中,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
(一) 节目形式的多样化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游戏作为一种极为古老、极为普遍的社会生活现象, 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与此同时, 在人们生活的过程中, 人生来就有一种游戏的天性。对游戏, 人们总是怀有原始的冲动和强烈的渴望。由此, 电视游戏竞技节目在录制的过程中, 应深入抓住观众这一“游戏”心理, 实现自身节目的多样化。除此之外, 电视游戏竞技节目要想从根本上实现节目的平民娱乐化, 还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善以往的节目形式, 在游戏节目上多下功夫, 针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游戏形式, 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吸引观众的好奇心, 从而提高自身节目的收视率。例如:湖南卫视中的《奥运向前冲》游戏竞技节目, 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 参与者能够与观众打成一片, 同时观众能够为参与者不断的鼓劲、加油以及出谋划策。正是如此, 才从根本上提高了这一节目的平民娱乐化程度。
(二) 节目形式的个性化
随着我国电视节目的迅速发展, 国内电视游戏竞技类节目也在不断兴起。然而一些节目在录制的过程中,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就是无法提高收视率及观众的参与度。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一节目没有自己的特色, 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及参与度。由此, 就需要电视游戏竞技节目在录制的过程中, 要有自己的特色, 同时能够用特色的节目去吸引观众的好奇心, 从而能够使其积极地参与到节目中。此外, 电视游戏竞技节目在录制的过程中, 其“个性化”不仅是节目的特色之一, 同时也是节目的“看点”所在, 而其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电视游戏竞技节目的平民娱乐化, 就必须在游戏竞技节目录制的过程中, 突出节目的“个性”及“特色”, 同时还应加强观众的参与度, 使观众能在参与中激发起对游戏竞技节目的喜爱。如此, 不仅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 同时还真正实现了节目的平民娱乐化。
(三) 节目形式的广泛化
不同的观众对电视游戏竞技节目的要求, 且对节目性质的需求也不同。而电视游戏竞技节目在录制的过程中, 要想实现节目的平民娱乐化, 就必须在游戏竞技节目的基础上, 确定节目所要针对的人群, 并针对这一人群的心理特点做出仔细的分析, 从而在选择游戏竞技项目的过程中, 能够从根本上满足这一类人的心理需求。此外, 节目形式的广泛化不是针对所有的电视观众, 而是指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 应针对节目锁定的人群心理, 在其特点的游戏心理下, 制定出与之相适合的游戏竞技节目。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调动观众的参与度, 才能实现游戏竞技节目的平民娱乐化。
(四) 节目形式的内涵化
观众在参加游戏竞技节目的过程中, 不仅仅为了从中获取快乐, 同时还想在参与的过程中, 调节日常生活中的压力, 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由此, 在电视游戏竞技节目录制的过程中, 节目除了要提高观众的娱乐程度外, 还应在节目中深入一些内涵, 使观众通过节目参与, 感受到节目的不同之处及节目的特色。并从中总结出一定的道理。例如: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挑战性节目《4+4》中, 则通过全家总动员参与一定的挑战, 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后达到目标。在这个节目中, 不仅能看出参与者的智慧、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竞技水平等, 还能使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 感受到全家的力量。不少参与者在事后感言:“正是有家人的陪伴, 才能完成挑战。”由此可见,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游戏竞技节目的平民娱乐化, 就必须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 融入相应的节目内涵。
综上所述, 电视游戏竞技节目的平民娱乐化, 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 同时还能提高人们的游戏参与度。因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游戏竞技节目在录制的过程中, 能够不断创新游戏竞技方式, 同时立足于观众的实际需求。使节目深入人心、发人深省,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电视游戏竞技节目的平民娱乐化。■
参考文献
[1]金丹元.电视与审美——电视审美文化新论[M].学林出版社, 2005.
[2]蓝凡.电视艺术通论[M].学林出版社.2005.
公益类电视娱乐节目 篇3
与风靡一时的韩国影视剧一样, 韩国的非剧类电视娱乐节目也开始迅速在我国“全线走红”。国内已有多家电视台引进播出韩国的综艺、娱乐类节目, 如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引进了《情书》, 其他几个韩国娱乐性黄金节目, 如《X-MAN》、《夜心万万》, 也陆续登陆国内多家电视媒体。
观众在欣赏节目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 也感受到了韩国文化的无处不在, 但是因为传递文化的方式很巧妙, 并没有觉得生硬和说教之嫌, 而这也正是节目制作单位的用心之处。从韩国非剧类节目的实践来看, 其节目的文化植入方式是个复杂、系统和技巧性很强的工作, 从节目的宗旨、内容的选择、方式的表达、细节的考究等方面都在传递着“大韩民国”的理念。
一、文化定位:健康、乐观、和谐
文化定位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 根据本国、本地区、本单位文化发展历程、发展战略、人员构成、目前管理方面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等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对文化中的某些要素进行重点培植和设计, 使之在公众或竞争者心中留有深刻印象, 从而树立起具有自身独特个性。“所谓‘文化定位’, 正是基于文化的多元化和差异性特征, 选择有效的具有各自特点的大众传播, 从而满足社会大众不同层面和不同阶层的文化需求。”简单来讲, 文化定位也就是确定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文化定位是文化传播的前提。
韩国非剧类电视娱乐节目很明显地向受众传达了一种积极健康的理念、态度、精神。这无疑和它文化定位有关, 这种定位可以概括为健康、乐观、和谐。
较之日本、欧美和我国内地以及港台地区的电视娱乐节目, 韩国非剧类电视节目普遍较为健康, 老少咸宜, 很少炒作低俗、偷窥隐私、弄虚作假的问题。它的爱情是优美的, 情节是有趣的, 嘉宾是相对真实的。节目不走庸俗路线, 依然娱乐了大众, 受到观众的欢迎。
明星婚恋节目《情书》曾创造了收视史上的奇迹, 也创造了网上下载、异国受众争相观看的奇迹。究其原因, 除了节目趣味性强外,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节目的健康娱乐的定位。《情书》从头到尾, 内容都非常积极健康, 从不谈绯闻花边, 也不打色情擦边球, 主持人也不说粗话或者讲黄色笑话, 而是让艺人们真正投入进去的方法来展现有趣的一面。
韩国非剧类电视节目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向受众传达着一种理念就是:乐观。比如通过艺人的访谈、游戏、表演等, 为想了解艺人生活的观众打开了一扇神秘的门, 艺人的艰辛成长过程、繁忙日程、艺人在每个节目中的全力以赴, 都在传达着积极、向上、坚强的生活态度, 通过讲述艺人背后的故事和展示艺人节目现场的表现, 向观众传达着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
在韩国的非剧类电视娱乐节目中, 普遍存在着教化意义, 包括对各种社会秩序的规范、对礼仪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等, 这些都在时时传达着一种和谐社会的信息。“当主持人或出演者普通话不标准时会遭到善意的嘲笑并得到纠正;有大前辈出演时全体起立欢迎。”当有人习惯性地用日常朋友间的语言对话而没说敬语时会像观众道歉;开车时一定首先确认安全带;在那里, 电视娱乐节目不仅仅是一架娱乐机器, 也是一强大的传播媒体, 正在担负着应有的教化职责, 实现着更多的社会意义。
二、内容节目结合文化设置
自从韩流风席卷中国之后, 韩国潮流元素备受部分中国人的追捧, 穿衣韩范儿、韩剧热播、韩星大红等都是受其影响。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 2012年中国国庆长假期间, 中国游客涌入韩国。韩国旅游发展局估测, 该年中国国庆长假期间, 有10万多名中国游客来到韩国, 创历史之最。中秋节和国庆节的假期最长可达8天, 在此期间, 中国游客的消费额达到2000亿韩元。
现在非剧类电视娱乐节目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特别在韩国这一政府积极支持、推动旅游事业发展的国家, 非剧类电视娱乐节目以其特有的娱乐性、时尚型、流行性、体验性成为这一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一环。
韩国非剧类电视娱乐节目还不失时机地在剧中将韩国本土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 剧中所展现的城市、住所、饮食、生活习惯等, 都表现了独特的韩国文化魅力。从婚丧嫁娶到衣食住行、风土人情, 展示了不同时期韩国社会的风俗画卷;从韩餐的烹饪技法, 到生活常识、医药知识等, 自始至终渗透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文化信息。
在韩国非剧类电视娱乐节目可以看到美食也是着重展现的文化, 《家族诞生》中每顿饭都是艺人们自己完成, 其制作过程正是展现韩国美食文化的绝佳途径。最后是文化方面, 很多时候会将场地定为历史博物馆、自然科技馆, 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和科技发展最好的去处自然是博物馆和自然科技馆, 因此韩国综艺节目是将韩国文化推向世界。
《奇迹的胜负史》、《准备好了》这样的节目内容直接与传统文化相关。《在奇迹的胜负史》中, 拍摄地点选择在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 全部演出者身着传统朝臣服饰, 以传统称呼“娘娘”、“大官”互称, 节目内容也围绕着传统文化展开, 开篇利用传统器具进行游戏, 继而仿照传统习俗进行出演者之间的谈话对决。《准备好了》则选择古代学堂作为拍摄场所, 出演者身着古代学生服饰, 在制作组的授意下学习汉字、成语等, 并接受考试。
三、寓教于乐, 快乐传递
大众文化的杰出理论家杰姆逊看来, 所谓大众文化, “概言之就是后现代时期文化的另一种称谓”, 他断言, “大众文化属于后现代世界的层面”, 其特征则为“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文化。杰姆逊的观点, 指明了大众文化与“后现代”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读出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 实质乃是传播消费和快乐主义相结合的精神指向。
娱乐节目要想得到传播并深入人心, 必须突出“娱乐”的本体价值, 把能否引起观众快乐情感视为第一目标。韩国有这样一种说法, 电视人是全体国民的工人, 他的工作就是让全体国民快乐起来。他们认定,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中, 人们的兴趣、观点以及利益诉求各异, 剩下的最大共同点便是娱乐。韩国人一般有这样的共识:娱乐的本质就是让人轻松快乐。可见电视娱乐的意义可以表达, 但这些都必须以娱乐的形式展现。韩国非剧类电视节目的制作较为明显地重视快乐形式的表达。
在传播韩国的摔跤文化时, 为了让节目看上去更有趣, 节目往往经过一些改变, 如“输的摔跤”、“打破气球的摔跤”等。所谓“输的摔跤”就是在男女对抗的时候, 为了平衡男女之间的力量, 让比赛具备更多的可看性, 规定输的一方胜利, 即双方要千方百计地输掉比赛才算是赢得最终的胜利。“打破气球的摔跤”则是在比赛双方的腰上系一个气球, 在摔跤的过程中谁的气球最先爆掉即为失败。这些创意的加入让传统的游戏多了一些现代的元素, 在提升了游戏的趣味性中也传递了文化。
韩国户外体验节目《家族的诞生》选择农村作为拍摄地点, 制作组每期选择一个家庭, 送老人们出去旅行, 而家族成员替老人做家务、农活、看家, 这也是“家族诞生”的由来。节目流程共有六个环节, 每个环节均配合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展开, 包括农活、饮食、礼仪、风俗等, 按照农家的每日作息表依次进行, 像一首流畅的乡土叙事诗, 为观众献上全新的视听体验。观众在欢声笑语中也接受着节目所传达的源远流长的孝文化:关注老人, 关心老人, 关爱老人。
四、细微之处见精神
韩国的非剧类电视节目在对外宣传本国文化形态方面的意识非常强, 大到节目的定位于内容安排, 小到出演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都分外注意对文化、礼仪的尊重与传达。韩国人崇尚儒教, 尊重长老, 长幼有序。看韩国娱乐节目能看到整套非常严密的礼仪体系, 对于年长者或是刚见面者, 必须要使用敬语, 只有在对方允许下才可以使用平语, 其对长幼顺序十分看重。在节目中出演者之间都会使用敬语和标准语, 在重大节日时会穿传统服饰并行跪拜大礼。
在野外生存类节目《两天一夜》长达几年的节目史上, 如果需要饭前准备或饭后需要收拾碗筷, 永远都是年龄最小的成员在做, 《家族诞生》睡前起来关灯的永远都是年龄最小的成员。其他节目也是如此。出演者都会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电视机前的观众的影响。
五、结语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 在西方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奈把文化看做是软实力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认为文化是一种可以和政治、军事相提并论的, 可以对国家的政策和发展起巨大作用的因素, 体现了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的特殊地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各项硬实力发展水平较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国软实力建设长期以来受重视程度低, 相对欧、美、韩、日等国家而言起步较晚, 竞争力不强。我国虽是文化大国, 但却不是文化强国。如何改变我国文化现状, 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韩国非剧类娱乐节目传播文化的方式和技巧的成果给我们带来启发, 只有结合本国的实际, 发掘优秀的文化, 按照现代娱乐产业的规律进行制作, 满足观众寻求快乐的心理需求, 才会获得广泛的关注, 文化的传播也才有可能成功。
摘要:随着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的走红, 人们也再一次领略了韩国娱乐节目的影响力。除了国内出现的购买韩国版权的娱乐节目, 更有大量的韩国本土娱乐节目借助电视台和互联网得到广泛的传播。这些节目在传递着快乐的同时也传递着韩国的文化。解读韩国非剧类电视娱乐节目的传播方式, 把握其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 展现了媒体与大众互动过程中的文化逻辑, 对于我们厘定电视娱乐节目的意义坐标系统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本文就韩国非剧类电视娱乐节目的植入、承载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非剧类电视节目,文化植入,价值观念,快乐
参考文献
[1]李瑞植, 邱秀桐.我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解析[J].新闻前哨, 2004 (6) .
[2]刘星辉.“文化定位”:大众传媒与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2) .
[3]王憬晶.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4] (美) 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公益类电视娱乐节目 篇4
2008年8月湖南卫视新一档的娱乐节目《天天向上》正式播出, 其定位为“大型礼仪、功德脱口秀”。节目开播以来由于其节目形式独特, 主题和内容创新而吸引了众多的关注, 无论是收视情况还是口碑都获得了不错的成就。在目前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落俗、竞争越来越激烈、受众的审美越来越疲惫的环境下, 这一节目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为电视娱乐节目的良性的转向提供了一种思路。
一、愚乐:娱乐节目的顽疾
娱乐是大众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娱乐节目逐步受到各个电视台的重视, 这既是受众中心化的趋势, 也是电视台自主经营的必然产物。然而在十余年的发展中, 娱乐节目的诟病越来越多, 内容越来越空洞、越来越浅薄, 无聊的噱头越来越多, 目前大多数的电视娱乐节目肤浅无度, 缺乏思想, 只图表面浅层次的感官刺激和享乐, 可以说越来越愚乐了。愚是节目自身的低俗愚蠢, 也是对受众品位和良知的愚弄。
二、功德与脱口秀:《天天向上》的主要特点
首先, 是在内容设置上, 《天天向上》整合了各种资源, 呈现内容的多元化, 将传统和现代生活的特点, 以文化的风格来传达并呈现在观众面前, 不仅邀请了知名艺人, 还邀了各个领域的专家、不同职业的嘉宾来参与节目, 向观众展示了各种职业和团体, 比如名校风云系列、各大社团、戏曲名家、配音演员、广告明星系列、空姐、体坛冠军等。各个领域不同的嘉宾的参与, 丰富了节目的内容, 覆盖了不同兴趣的受众。
其次, 在节目形态上, 《天天向上》综合了大型综艺和娱乐脱口秀节目的特点, 其主导形态是娱乐脱口秀, 却融合了众多节目的表现元素, 在形态设计上不拘一格。
三、寓教于乐:给受众不一样的视野
《天天向上》作为娱乐节目无疑是成功的, 既给受众带来了愉悦的享受, 又避免了节目的庸俗与空洞, 特别是对于节目主题和嘉宾的选择, 摆脱了以往娱乐节目中泛滥了的明星议题, 而是请来许多生活在受众身边的人作为嘉宾, 把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作为议题, 带给了观众多元的视野, 使观众在感受快乐的同时了解到了所不知道的精彩的平凡人生;以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嘉宾职业秀为节目内容, 通过嘉宾访谈与表演等形式, 让观众了解各种行业中所蕴含的文明礼仪、探寻行业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让观众对那些平日既熟悉又陌生的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节目突破了以往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的制作模式与操作理念, 既笑料百出, 轻松幽默又不失文化内涵与丰富的知识, 传递给观众的是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给人以思想上和知识上的启迪, 这也是《天天向上》成功的地方。
四、契机:尝试摆脱愚乐的尴尬
从上面的介绍和分析不难看出, 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要做好做强, 仅依靠简单模仿欧美日韩版的娱乐节目而忽视对文化与思想品质的追求是肯定不行的。目前, 国内的综艺娱乐节目同质化竞争越来越严重, 观众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从电视节目中获取浅层的娱乐了, 多元化的需求越来越明显, 这要求电视节目要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 不仅在形式上创新, 更要在内容品质上创新, 而且这种创新是需要具有思想内涵和实质内容的, 因此许多电视台都在努力尝试对娱乐节目更深层的开发。湖南卫视身为娱乐节目的领头人, 在经历复制模仿等过程后, 开始做深度的尝试, 《天天向上》就是一个不错的先例。
五、良性转向:娱乐节目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
首先, 这是我国电视媒体性质的要求。电视媒体在我国的媒体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影响力已经不用多言, 因此国家对于电视媒体的掌控必将越来越严格, 在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面前, 电视媒体所要承担的责任更多, 所面临的困难更大。从若干个娱乐节目的被叫停到电视购物广告条例的出台, 国家对电视节目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关注已越来越多, 制度上也越来越规范。因此, 电视娱乐节目必须要逐步摆脱庸俗的愚乐尴尬, 向着既要好看又要对社会负责的方向上发展。
其次, 这也是由受众需求变化所决定的。目前的观众, 无论是本身的素质还是心理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对于娱乐节目而言, 受众的心理已经不能与几年前同日而语, 从欣赏表演到自身展现的要求, 从最初的明星艺术到明星八卦再到自己的明星欲, 从最初的任人摆布到现在对于话语权的要求等等, 都表明受众的需求在发生着变化。发生这一变化与媒体的影响有着不可摘除的责任, 一方面是受众引导着媒体, 另一方面也是媒体指导着受众, 两方面相互作用, 导致了如今在电视媒体领域, 媒体抱怨受众越来越难伺候、而受众则抱怨电视节目越来越不好看的局面。但变化已经发生, 电视媒体特别是更新换代非常快的娱乐节目, 必须面对受众的更高要求, 将受众往健康向上的方向上引导, 否则审美疲劳的频率会越来越快, 而且节目越低俗, 其生命期就越短。■
参考文献
[1]周尚梅、刘剑飞《从〈天天向上〉看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 《新闻界》, 2009年第2期
【公益类电视娱乐节目】推荐阅读:
中国电视公益节目09-09
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10-30
电视文化娱乐类节目09-01
娱乐性互动类电视节目11-18
浅谈我国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发展01-16
电视娱乐谈话节目08-01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10-30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05-14
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06-09
娱乐节目对电视的影响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