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效需求

2024-07-18

国内有效需求(精选9篇)

国内有效需求 篇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促进信息消费, 拉动国内有效需求,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会议指出, 我国正处于新“四化”同步推进的阶段, 扩大内需要创新和拓展思路, 既要有效稳增长, 又要着力调结构, 持续稳中有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促进信息消费, 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不仅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制约、释放消费潜力, 而且会拉动有效投资, 带动新兴产业成长, 是利当前、惠长远、一举多得的重要举措。要注重用改革的办法促进产业发展, 把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结合起来, 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为节能环保产业和信息消费创造多元投入、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会议要求,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既要有政策支持, 更要创新机制,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包括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一要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政府公务用车、公交车要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同步完善配套设施。到2015年, 使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二要提升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推动高效锅炉、高效电动机等领域节能技术装备升级。加快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壮大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环保服务业。三要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 完善污水管网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 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四要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 健全法规标准, 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五是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继续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支持重点企业实施节能环保项目。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

会议要求, 促进信息消费, 要把握好市场导向、改革推进、需求引领、有序安全发展的原则,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一要实施“宽带中国”战略, 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推进光纤入户, 大幅度提高网速。提升3G网络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全面推进三网融合, 年内向全国推广。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二要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推进教育、医疗优质资源共享, 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 加快就业信息全国联网。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三要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鼓励智能终端产品研发, 通过创新供给引导消费。拓展新兴服务业态, 开展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四要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依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 提高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通过上述努力, 实现“十二五”后三年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 电子商务交易额大幅增加。

国内尿素市场尚未进入需求旺季 篇2

首先要辩证地看待尿素基准价是否含税的问题。提起此事可谓是一波三折,之所以如此形容,主要是因为发改委以及财政部对其解释口径的一再变化。国家财政部去年底公布了2011年新的尿素出口关税政策,其中明确规定淡季出口关税执行7%,离岸价不得超过2100元/吨的基准价,否则便要提高税点。从字面上看基准价是和离岸价之间的对比,而离岸价是已经缴纳过出口税金的价格。推断基准价理所应当也就是含税的。而在今年3月23日,业内又传出了基准价不含税的新闻。

原文如下:近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会同中石油、湖北宜化、中化化肥、鲁西化工有关负责人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反映当前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淡季尿素出口基准价偏低的问题。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认真听取了汇报,表示非常理解目前行业面临的困难。财政部并就淡季尿素出口价进行了解释,认为今年执行的基准价2100元应为不含税的价格,并表示日后会向海关做出解释。

这种说法明显否定了大家前期对于出口关税中基准价的认识。若按2100元/吨不含税计算,当中国出口离岸价达340美元的时候,到港价可以达到2035元/吨;但如果含税,到港价仅有1925元/吨。这110元的差价空间对于一直徘徊在成本线定价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次很好的炒作机会。因此,虽然相关的正式文件至今未出,可尿素出厂价却已迅速攀升。山东、河北等重要尿素产地的出厂报价均超过了1950元/吨,这足以看作非旺季情况下的警戒价位。此时,即便基准价不含税的价格也超过了2100元/吨,关税需按(1.07-基准价÷出口价格)×100%的公式计算。所以说,经销商应看到淡季出口关税的价格高线。即:超过1950元/吨尿素出厂均价已不适用于不含税的基准价。

另外,对于基准价是否含税的问题还有一个补充。据了解:从4月15日开始,不断有大公司终止了前期集港订单,这其中不乏像中农集团、开元集团这类农资龙头企业。情况似乎有些蹊跷。之后获悉,这些贸易公司转变操作模式主要原因依旧缘于尿素出口基准价含税的最新说法。个人认为:此次含税的说法比较可信,主要是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考虑。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3月居民消费指数同比上涨5.4%,创32个月以来新高,环比下降0.2%。其中,食品价格继续领涨CPI。国家统计局测算表明,3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对CPI上涨的“贡献”率在60%以上。简而言之:政府抑制CPI过快增长必定要控制农产品价格,一旦因出口使得国内尿素价格大涨,从而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进而便会影响到粮食价格。这层层相扣的关系不得不引起政府的重视。因此,关税问题就显得格外敏感,这时再来考虑基准价是否含税的问题似乎就明朗了一些。

国内旅游网络信息的需求浅析 篇3

在个性化旅游的大趋势下, 自助旅游者自行主导旅游全过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信息服务的依赖程度很高。在出行前作旅行决策时, 旅行者需要借助各种媒介 (旅游报刊, 互联网) 了解各地的旅游信息, 通过媒介提供的文字, 图片, 视频等各种综合信息来作决策, 设计自己的旅行线路, 交通工具, 入住宾馆等等。有关资料显示, 将上网查询作为了解旅游信息主要渠道的网民比例已达66.7%[1]。互联网已超过传统媒介 (电视、报刊和人际信息渠道) 而成为人们获取旅游信息的首选媒介。

1 选择携程旅行网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1.1 网络旅游市场份额

携程旅行网创立于1999年初, 是中国最大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 最大的集宾馆预订、机票预订、度假产品预订、旅游信息查询及特约商户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旅行服务公司[2]。目前, 携程网共有1900万名注册用户, 据易观国际研究表明, 中国网络旅游市场2007年第4季度总体市场规模达到7.163亿元人民币, 携程以51.9%的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占据第一, e龙位列第二, 占10.6%, 芒果网位列第三, 占10.2%[3]。

1.2 网民关注度

另据2008年4月11日百度发布了《百度风云榜·旅游行业报告》, 报告显示, 在网民关注的旅游预订网站中, 百度数据显示:携程以59.97%的关注份额位居榜首, 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三位的e龙网 (9.71%) 和芒果网 (7.02%) [4]。

1.3 旅游论坛活跃度

为了比较携程网、艺龙网、芒果网、同程网、新浪网旅游论坛的活跃度, 本人选取论坛中旅游者提问数、回答数多少作为参考指标, 并选取2008年3月15日上述网站信息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发现, 携程网的提问数为207, 回答数为522, 得分最高。

综上, 由旅游网站市场份额、关注度、论坛活跃度比较分析可知, 携程旅行网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 将携程网旅游论坛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2 自助旅游者对国内旅游目的地网络信息需求的分析

2.1 分析方法

本次网络信息调查时间为2008年3月23日~2008年3月26日, 调查地点在携程旅行网的社区栏有问必答板块。本文采用的是内容分析法, 以携程旅行网社区栏有问必答板块连续500个关于国内旅游目的地旅游提出的问题为调查样本。分别从吃、住、行、游、购、娱和归属地等方面, 结合网友提问的实际情况进行因子划分, 基本上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出自助游客对当前国内自助旅游目的地的主要信息需求。

2.2 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信息需求分析

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不同特色的旅游资源分布, 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对自助旅游者吸引程度不同。

为了更清楚地掌握自助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信息需求情况, 选取自助旅游者关注的旅游景点或旅游城市所归属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调查因子。

自助旅游者最关注的旅游景点或城市归属地前十名是:香港 (20.8%) 、浙江省 (10.2%) 、广西壮族自治区 (7.2%) 、云南省 (6%) 、海南省 (5.2%) 、江苏省 (4.2%) 、福建省 (4.2%) 、北京市 (4%) 、广东省 (3.8%) 、安徽省 (3.4%) 和澳门 (3.4%) (关注程度的统计用百分比例表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 我国旅游资源分布特点也决定了自助旅游者对我国南部地区的旅游热情明显高于北部地区。第二, 旅游业的发展与一个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关系密切, 自助旅游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整个市场环境的成熟, 对于我国国内而言, 自助游的发展很不平衡, 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此外, 由于短程旅游可以减少在交通、住宿上的时间, 费用相对较低, 因此在我国自助旅游市场中去往周边地区的短程旅行占多数, 即东南部自助旅游市场信息需求度高与西北部。

2.3 旅游景点或旅游城市信息需求分析

游客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 旅游景点或旅游城市是其旅行的核心内容, 因此是否能准确把握自助游客感兴趣的旅游景点或城市对提高旅游满意度起者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自助旅游者关注的信息实际情况将调查因子分为旅游景点和旅游城市两个方面。

海南三亚、广西桂林、浙江杭州分别以5.2%、4.8%、4.6%的比例成为最受自助旅游者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分析可知,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市场的开发程度, 具有当地特色、旅游形象鲜明、旅游环境良好的成熟旅游目的地已经成为自助旅游者的首选。此外, 我们还不难看出自助旅游者对旅游城市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对旅游景点的关注度。我国大多数自助旅游者的目光还只停留在从客源地到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上, 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体验旅游, 对旅游景点旅游信息需求度不高。

2.4 旅游六要素信息需求分析

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由旅游六要素 (吃、住、行、游、购、娱) 构成, 因此为了给自助旅游者出行提供有效信息了解其不同要素的关注情况显得尤其重要。

自助旅游者关注的旅游目的地提问信息分别归属于旅游六要素不同方面 (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 和其它问题, 因此分为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和其它共七个因子。旅游六要素每个要素又分别根据实际提问情况并结合借鉴文献[5]中因子划分方法分类。

在调查中发现某些自助旅游者对与旅游目的地的关注更加具体化, 比如他们在提问中会具体提出旅游目的地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多方面的问题。自助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交通、游览方面信息需求为81.6%, 远远高于住宿、购物、餐饮、娱乐等其它方面, 其中对于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信息需求为47.4%, 居各要素信息需求度排名第一位。这表明我国自助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 游客对最基本的旅游交通信息依赖程度最高, 对较高层次的娱乐、购物信息需求量较少, 还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体验旅游。另外, 自助游客对同样是基本信息的住宿信息问题明显少于交通信息, 这是由于我国酒店预定网络发展较完善, 游客可以提前便捷地了解并预定酒店。此外, 从表格中不难发现, 和以往不同, 自助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购物信息的需求度超过了餐饮信息的需求度。这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观念的转变, 国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在旅游业中也有所体现, 饮食在旅游者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 购物成为自助旅游者新的兴趣点, 即购物在旅游各要素消费中呈增长趋势。

3 结语

自助旅游在我国刚刚起步, 发展潜力巨大, 旅游网站能够将旅游与网络的价值在更高层面上得以升华, 使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服务消费、研究开发等活动在网络的背景下产生新的方式及流程;旅游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已经成为一部分自助游客出行前必要的选择和参考, 只是目前网站的功能还不够完善、游客还不能完全依赖网站来进行旅游活动的策划和消费。因此, 我们要在坚信旅游网站发展前途的基础上认真剖析网站的现存问题, 研究可行性对策, 改进现有功能, 开拓新的服务, 使旅游网站与传统旅游真正实现优势互补, 互相促进, 早日实现旅游跨越式发展和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2007百度风云榜旅游行业报告出炉[EB/OL].it168网.

国内有效需求 篇4

蒙速比指出,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向国际市场供应约70%的橡胶。这3个主要供应国近期同意在3个月内削减供应量。他说:“如果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和采取明确机制,我们希望橡胶价格回升。市场供应下降进而需求增长,有助于提振价格。”

他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但柬埔寨只销售给印尼、缅甸和泰国商家。他指出,作为世界最大橡胶生产国之一的印尼曾于2014年呼吁生产者维持售价不要低于1 500美元,因为每吨生产成本已经是1 500美元,生产者因此没有获得任何利润。

业内专家指出,由于供过于求和中国需求下降,今年初,每吨橡胶为1 030美元,但2014年每吨为1 700-1 800美元。

根据估计,全球橡胶产量为1 250万t。柬埔寨全国橡胶种植约38万hm2,其中一半属于家庭企业,其余为加工企业。

(摘自柬埔寨《高棉日报》,2016-05-26)

国内有效需求 篇5

一、生猪养殖处于盈利区间, 猪料企业对鱼粉需求缓慢调整

尽管随着近期生猪的集中上市, 国内猪价止涨企稳, 局部地区小幅回落, 但猪价在节日需求的支撑下仍然处于高位, 生猪养殖户的盈利区间多处于100~200元/头 (品种猪价格大部处于12元/千克附近) 。在生猪养殖效益相对良好的情况下, 目前国内猪料企业对于鱼粉仍然存在一定的需求, 但由于鱼粉价格进入历史高位, 多数猪料企业对于配方中鱼粉用量也存在调整。根据市场消息, 目前品牌化猪料企业对于鱼粉配方的调整幅度相对有限, 但中小型猪料企业存在大幅下调配方中鱼粉用量的行为, 部分饲企调整幅度达到50%以上, 其中大中猪料几乎采用无鱼粉配方, 而乳猪料对于鱼粉的需求也呈现下降趋势。

二、天气条件分化水产养殖格局, 华南水产料生产企业维持正常采购

进入9月中旬以后, 天气条件对于不同地区水产养殖的影响逐渐有所显现。由于华南地区的气温较高, 水产养殖季节也相比其他地区较长, 所以目前华南地区的水产料生产企业对于鱼粉的需求基本保持正常水平。而且由于2009年华东地区对虾产量下降, 推动了近阶段华南南美白对虾价格的坚挺趋升, 当地对虾养殖户的盈利情况也较为丰厚, 对虾料需求也存在利好;同时当地鱼料也处于投喂高峰阶段, 所以, 当前华南地区水产料生产企业对于鱼粉的采购积极性相比其他地区明显偏高, 并有利于支撑后期鱼粉需求市场。

三、华东以及北方地区水产养殖因季节原因临近尾声, 水产料对鱼粉需求平淡

和华南地区相比, 近期华东以及北方地区的气温较8月下旬有所下降, 可以说“秋意渐浓”, 部分地区早晚温差也明显拉大, 预示着当地的水产季节已经基本进入尾声阶段。由于2009年华东地区对虾养殖受到台风“莫拉克”冲击损失严重, 所以华东大部虾料生产企业都已停止采购原料, 当前华东以及北方地区的鱼粉需求基本以鱼料和特种水产料生产企业采购为主。在水产养殖尾声阶段, 大部分水产料生产企业不会轻易调整饲料配方, 且双节之前多数地区的淡水鱼料投喂仍处于高峰时段, 所以, 短期鱼料生产企业对鱼粉存在一定需求, 但在国内鱼粉高价下多以“即买即用”为主;另一方面, 大型水产料生产企业前期都备有一定的鱼粉库存, 鱼粉市场成交多以中小型水产料生产企业为主, 因此, 在资金条件限制下, 华东以及北方地区的水产料生产企业对于鱼粉需求相对平淡。

我国国内装饰五金的需求在回暖 篇6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装饰五金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更新, 各种各样的五金产品走进了消费者的视线。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运转, 追求五金的客源是更大了。尤其最近, 五金市场又有了新的动作和方向。五金市场的消费比例不断的增多, 大众化成为五金市场的消费主流。越来越多的五金企业涌现出现, 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据统计, 我国五金行业进出口总额达到749.23亿美元, 同比增幅达30.1%。其中出口总额为575.1亿美元, 同比增幅达31.4%;进口总额为174.12亿美元, 同比增幅26%。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表示, 将引导全行业调整策略, 加快转型和结构调整, 由出口为主转为“内贸外贸并举、国内外市场并重”的两条腿走路, 持续开拓国内市场。而这种积极的带动作用成效显着, 引发了五金行业的全面反弹, 尤其在内销上呈现出爆炸性增长, 实现了全行业27%的高速增长。对此, 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认为, 机遇主要来自于建筑五金的需求量递增。他表示, 随着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进行, 全国越来越多的地区也开始进入了装修的高潮期, 建筑五金的需求回暖, 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建筑五金产品的发展。

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五金行业的不断改革, 五金市场出现了新一轮的竞争趋势。消费者对五金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因此, 五金行业要发展, 必然要求新求精, 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五金市场的要求, 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这种趋势下, 五金市场必然能在竞争压力中不断发展, 五金市场进而才可以获得更好的未来, 让我国五金业成为经济支柱。

浅谈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源 篇7

爆发于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这场危机造成国际需求大幅下降, 通过贸易途径对我国对外依存度较高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冲击, 对外贸易增速急剧下滑。接踵而至,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又拉开了欧元区经济动荡的序幕。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作为中国最主要的两大贸易伙伴, 对华进口贸易均大幅减少, 加之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 多年来由于技术和体制等原因造成的出口产品结构单一, 附加值低, 加工贸易又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这些内外交织的因素使得中国近30年来依靠外需撑起经济高速发展半边天的局面已难以维持。

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表现出种种弊端, 加剧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的矛盾, 给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首先进一步加剧了投资与消费失衡的局面, 部分行业项目重复建设, 产能过剩状况相当突出。尤其是在政府行政力量的推动下, 重化工业增长过猛, 项目摊子铺得过大, 供求关系失衡。重化工业的过猛增长, 是投资对消费增长产生挤压的主要因素。其次投资增长过快导致流动性泛滥, 使生产要素价格上升, 资产泡沫严重, 引发高通胀。2008年为稳定经济增长, 出台的四万亿刺激投资计划引发了国内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连续四年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负利率”引发了储蓄搬家, 上演了2008至2010年国内房价的井喷式上涨。由于投资渠道的单一, 后来过度充裕的流动性又涌向了部分农产品, “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流传的俗语形象的表现了部分农产品价格过山车式的波动, 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 影响了百姓生活, 也使后续运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操作空间越来越小。第三, 投资规模过大使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尤其是重化工业项目的高额收益, 进一步诱导政府对经济进行过度干预, 使各种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被人为地配置到这些产业里, 加重了项目地区的资源环境负担。第四, 由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有一部分效益低下, 有的根本不计效益只为盲目追求GDP规模, 导致资源利用效率极低甚至严重浪费。同时政府为保增长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因此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接近16万亿, 使后续运用财政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第五, 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尤其是政府投资的项目,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 从立项到招标再到施工, 各个环节都极易产生权利寻租等腐败现象, 发生于2011年7月23日的甬温线重大动车事故就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鉴于种种情况, 决策层再一次意识到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0年10月18日, 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将扩大内需放在了十大方面建设的首位, 并且在“五年规划”的历史上, 首次将扩大内需作为一个独立的篇目。《建议》指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 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 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 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二、体制障碍是影响消费需求动力释放的内在因素

提振我国居民的消费信心要具备一定的先决条件,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消费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居民即使获得了较高水平的可支配收入, 却因要负担数额较大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住房等一系列的刚性支出而使手中的可支配收入大大减少, 就不得不减少或放弃用于满足家庭成员及个人在物质、精神、偏好等方面的消费支出。诸多体制因素恰恰是导致这种状况的结症之所在。

(1)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使居民的储蓄倾向大于消费倾向

目前我国养老、医疗保险的发展水平仍然处在一个“广覆盖低水平”的阶段上。城镇职工因《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比过去有了一定的法律保障, 但另有相当一部分社会群体仍没有被社会保障体系所覆盖, 包括与雇主有实际雇用关系的劳动者, 即使被覆盖, 保障水平也非常之低。面对现实的养老和就医, 社会保障所给予的帮助只是杯水车薪, 解决之道仍然是举全家之力, 更有甚者因病而至困, 这种状况在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体也多由此而形成。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双轨制”在拉大了养老金替代率差距的同时, 也进一步增加了财政支出的负担, 使原本由体制遗留原因造成的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缺口更没有了补水之源, 于是提高缴费基数、缴费比例, 延迟退休年龄就成了首选之举。另外, 城市中的自由从业人员, 其养老、医疗保险缴费完全由个人负担, 以中西部某省会城市为例, 一个月收入2500元的自由从业人员按当地最低缴费基数计算的全年养老、医疗保险费用也要占其全年收入总额的23%, 再加上用于日常生活的其他必要开支, 还有经济能力追求精神、文化、个人爱好及更高层次的物质享受吗?还是把所剩无几的钱存起来以备看病或孩子上学之用吧。

“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是挂在老百姓嘴边多年的一句怨言了, 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2009年, 我国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160元, 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5952元。一次住院费用相当于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1/3, 是农民年人均收入的1.12倍。两项费用分别为1991年的12.5倍和10.1倍, 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和14.5%, 比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增长率高10多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还在于体制。首先政府投入相对不足, 尽管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但总体上仍然不足。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0%, 但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额的3%。2009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占24.7%, 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 (平均为75%左右) , 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水平 (平均为55%左右) 。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 医疗卫生费用主要由家庭承担, 医疗费用缺乏分担机制。第二医疗卫生资源不足, 分布不均, 配置不合理, 本应为“金字塔”结构的医疗卫生体系, 在我国却呈现为“倒金字塔”型。70%左右的卫生资源在城市, 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 广大农村只拥有30%左右的卫生资源。第四公立医院趋利化, 目前我国71%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 承担的服务量占全国医院服务量的80%以上。由于政府长期投入不足,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 , 形成了“以药养医”的模式, 导致医院和医务人员忽视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的应用, 倾向于开大处方, 争相使用大型设备, 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费用, 致使医疗费用大幅攀升。第五我国仍有1亿人口没有任何形式的基本医保, 而且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仍然偏低, 个人自付比例仍占总费用的一半左右。加上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商业保险起步较晚, 覆盖人口和保障力度也不大。因此, 很多群众仍然要自费就医, 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的三重压力。第六药品价格虚高, 我国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加之监管不到位, 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 部分厂商利欲熏心, 采用违规手段虚报成本、肆意加价等现象严重。再加上医院主动控制药物成本的动力不足, 许多药企采取红包回扣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进入医院。近年来国家虽然连续20多次降低药价, 但许多企业采取换名、换包装、换成分比例、重新审批等办法避开国家的降价约束, 群众仍然感到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惠。

(2) 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导致家庭教育支出占比不断增大

“穷什么, 不能穷教育”这句话用来描述中国家庭对教育支出的观念可能比描述政府对教育投入的态度更加贴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受教育程度逐渐成为影响个人职业、收入乃至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 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庭“投资”的观念深入人心, 人们对子女接受教育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再加上独生子女普遍化, 人们都希望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必然造成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凸显, 因此家庭中为教育所支付的成本不断增大。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城乡, 但是教学水平、质量高的中小学毕竟较少, 因此“择校热”高温不降。在我国许多城市, 中小学择校非常普遍。择校费已经成为许多家庭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 另有各种为择校考试成绩加码的辅导班, 包括奥数、英语、作文等, 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进入大学阶段的教育, 每年的各项费用总额因学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等收入家庭, 供养一个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就读大学生的年支出占夫妻年收入总额的50%左右, 低收入家庭这个支出的占比则更高。所以“攒钱上学”这句老百姓的口头禅是我国家庭为教育支出的真实写照, 也是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又一大成因。其根源在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 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政策制度不完善, 影响和制约教育公平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等体制问题。

(3) 收入分配不公导致大部分工薪阶层无力增加消费支出

有没有消费能力关键看收入水平的高低。近年来,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的数据显示, 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 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 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 据统计, 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 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从不同群体之间看, 高收入阶层却财富增长较快,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而另一方面, 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超过4000万人, 低收入群体还有2.7亿人。中国已成全球贫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社会贫富差距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目前的接近1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2.52:1, 扩大到2011年的3.13:1。全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 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在1990年就已经达到0.445, 接近国际上公认的0.45警戒线, 农村居民基尼系数2011年达到0.3949, 逼近0.4的警戒线。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且十分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 被老百姓所诟病。高收入者消费需求增长空间不大, 而低收入者虽有消费需求, 但无力增加消费支出。结果就出现了“有钱的人不想消费, 想消费的人没钱”的局面, 使消费需求这个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发挥不出应有作用。同时收入分配不公还抑制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三、商品价格虚高是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直接原因

商品价格是决定需求量大小的最直接原因。价格的形成、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除市场供求对价格形成起基础性作用外, 成本、技术、政策、体制、心理预期、国内外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变化都将最终体现在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 从而反过来又影响消费需求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在向市场主导的转变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也存在或出现了一些价格扭曲、价格垄断、价格操纵等非市场行为。再加之政府、部分企业或经营者存在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和掌控销售渠道垄断优势, 使部分商品价格严重背离价值, 从而抑制了广大老百姓的消费需求。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房地产及依靠流通体系来实现价值转换的部分商品上, 而这些商品恰恰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且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生活必需品。

(1) 高房价严重挤压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高房价使内需增长面临长期抑制, 人们为了买房往往透支了几十年的消费, 使消费产生严重的结构性不足, 过度消耗中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 抑制社会中间阶层的扩大。中低收入的购房者往往只能靠自有资金支付首付款, 大部分房款靠银行贷款。就因为买了房、背了贷, 本来殷实的生活水平彻底发生了改变, “月光族”本用来反映过度消费的时尚年轻人, 现在却加入了新成员。贷款购房者在完成了购房和让房屋达到居住条件的支出发生后, 消费能力将锐减。因为这部分支出都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 包括房屋本身、装修、家具、家用电器等。购买后商品实物形态和使用价值将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 除质量因素外不会再发生其他的相关支出。而仅这部分支出已透支了购房者未来多年的消费能力。

另一种情况是投资、投机需求对商品房刚性需求的消费挤压。前者购房的动机在于等待升值或炒作赚取差价, 所以拥有多套住房的人并不是将每套房屋都进行装修、购置家具家电, 这部分需求所带动的仅限于钢铁、水泥等较少数建材行业, 而并不符合有些学者所宣扬的唯房地产论那样, 城市中许多已售出但却多年空置的商品房就足能说明问题。恰恰是投资、投机性需求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让以居住为目的的刚性需求者不是望房兴叹就是负债累累。如果房价回归合理区间, 投资、投机性需求将会转变为居住性需求, 这样房地产业才能带动更多相关的产业链, 房地产业才能健康发展并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正面作用。

(2) 商品流通体系混乱是高物价的一大推手

我国商品流通领域的一大特色就是异常庞大的流通及销售体系。流通环节众多, 流通渠道冗长, 更重要的是, 政府相关部门及各级供应商, 对商品从生产到流通, 再到销售各个环节, 步步设卡, 层层加码, 结果就是大幅度推高了商品的国内市场终端零售价格。商品从生产厂家到销售终端, 还要经过运输, 在我国运输费用也占商品销售价格的很大一部分, 其中过路费是大头, “收费站比服务站多, 过路费比燃油费贵”生动地反映了各地方政府道路收费的现状。商品经过长途运输, 好不容易运到商场或超市大门口, 进入上市阶段时, 还要缴纳一大笔费用。包括商场及超市征收的进场费、条码费, 摆上货架以后, 商场及超市还要依据该商品的销售额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俗称扣点;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管理费、广告费、节庆费、地堆费、水电费如此等等。此外, 商品进超市或商场, 非常困难, 经销商还要进行公关, 还要付出一大笔公关费。至此, 商品价格已经是制造成本的数倍, 流通体系的每一个环节都不乏获利者, 由此堆积起来的商品流通成本最终都是由消费者来承担。这样的价格形成, 消费者只能无奈地接受, 唯一能做的是压制自己消费欲望, 减少购买量。

以上观点是笔者对目前导致我国消费需求不足原因的几点认识, 不一定能全面反映出问题的所有成因, 如法制建设、税收制度、市场规模、消费偏好及价值观念等都会对内需产生一定影响。但不论从哪个层面来分析论证都可得出, 只有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消除影响社会公平和市场竞争作用发挥的体制障碍, 建立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崇尚劳动、鼓励创新的分配机制, 才能充分释放出潜在的消费需求, 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十二五”中国发展大战略》韩康.主编[1]《“十二五”中国发展大战略》韩康.主编

国内外物流需求预测研究概况 篇8

物流需求预测就是根据物流市场过去和现在的需求资料以及影响物流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合适的经验判断、技术方法和预测模型,对有关反映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的指标进行预测[1]。

物流需求源于社会经济活动,同时受物流供应系统的影响,因而它是社会经济活动派生的需求,与社会生产及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的各种经济因素的变化都会对物流供应产生重要的影响,物流需求也随之产生有规律而又随机的变化。季节性变化、生产力布局、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不同阶段等因素都是物流需求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因此进行物流需求的预测十分复杂,对预测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给物流需求预测带来了很大困难。

2 国外研究现状

2.1 综述

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时代早,物流发展起步早,国外学者物流研究起步较早,政府管理部门也十分重视对物流管理的研究,理论研究及实践都较为成熟[2]。

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市场总体情况是供大于求,且社会人口增长结构相对稳定,因此国外物流研究的重点是对企业物流需求预测,运用数量经济模型对货物服务等进行需求预测,同时国外物流研究更加注重对新的预测方法的探索;在物流领域里主要是从环境与经济的角度出发,统计工业生产原材料的流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指标体系,将经济指标与此指标结合使用。

2.2 物流需求理论研究

欧盟、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普遍采用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表示本国物流市场规模及总体水平,预测行业未来物流需求。国外的物流成本指标统计主要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这些成本统计指标在发达国家有较为详实的统计数据:美国统计年鉴将物流成本计算为存货储囤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的综合;企业自有仓库的仓储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等根据调研数据测算[3];存货持有成本则是用Alford—Bangs公式来测算[4]。

日本运输省流通对策部1977年公布《物流成本算定统一基准》,明确了以会计成本核算标准和整理方法作为物流成本计算标准,使物流需求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欧洲一些国家使用费用指标作为统计计算物流成本的费用,这些费用指标主要包括运输、仓储、订单清关及客户服务、管理费用和库存搬运费用。

2.3 物流需求预测方法

国外研究成果中已经通过引入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物流需求预测。其中主要采纳的方法包括指数平滑法、灰色预测法、边际分析法、神经网络法等;另外,回归模型的应用在预测物流需求上也相当普遍。

美国学者Donald J.Bowersox和David J.Closs)(1999)在《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一体化》中提出,物流需求预测有三大技术类别:时间序列、定性和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技术集中于在历史模式和历史模式的变化上进行预测。定性技术则使用专家的意见和特殊的信息预测未来。因果关系技术,如回归方法之类,则使用明确而特定的有关变量的信息,展开主导事件与预测活动之间的关系[5]。

Ramani.K.V.在《Interactive simulation model for the logistics planning of container operations in seaports》设计开发了一个交互式计算机模拟模型用以支持集装箱运输的物流规划。该模型解决了港口设备使用和协调的难题。同时,模型可以分析在集装箱运输的物流规划中不同策略的港口运作指标,通过合理的利用港口资源减少轮船周转时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i2,Oracle,anugistics,J.D.Edwards等公司提供一个标准的统计程序,对根据历史趋势做出预测的外部数据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如果一项预测在过去是较为准确的话,它就会比历史上不太成功的预测得分要高。该统计程序的使用者可从贸易出版物、咨询专家、贸易协会或经济指标中得到历史资料。

2.4 研究成果评价

发达国家的物流需求分析已经具备成熟的技术基础,对物流需求的预测研究主要集中于组合预测模型,在定量预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研究宏观物流需求依然存在不少的局限性:

(1)大部分模型与方法都要预先知道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然而实际许多对象具有复杂的不确定性、时变性和非线性的特征。

(2)缺乏将经济与物流需求预测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绝大多数文献集中在利用物流的历史数据进行物流需求预测,而非利用经济数据预测物流需求。

3 国内研究现状

3.1 综述

国内研究物流理论起步较晚,对物流需求研究主要是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且对物流需求研究大多由规划部门完成,而物流学者主要侧重于对物流成本、货运量的研究,因此在对物流需求预测方面见诸报端的文章数量并不可观。目前国内对物流需求分析的研究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物流市场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重要性、企业物流需求分析、物流规划的需求分析。然而在物流需求预测的理论以及方法研究上,国内专家学者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2 物流需求理论研究与方法研究

赵启兰,王稼琼,刘宏志在《物流规划中的需求与潜在需求分析》物流需求分析是区域物流规划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由于物流服务的多样性、物流需求主体的广泛性和物流需求的潜在性,因此,对物流需求的分析应是多层面的;物流需求分析包括物流需求的数量、时间、空间、结构和层次等;物流量应从物流需求的运输量、仓储量、配送量、流通加工量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定量分析[6]。

潘育新在《零售业连锁店配送中心的物流研究》中分析了配送中心物流规划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连锁店配送中心物流流程的设计,归纳出实际运作中的典型运行程序和物流作业流程,在此基础上对物流流程中的采购、存储、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这五个重要的物流环节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物流流程设计中所涉及的主要指标进行数量上的优化,通过编制不同的物流成本核算表来实现对物流成本的核算,以此检验配送中心的物流规划是否合理。

王晓原、李军讨论了灰色预测模型以及灰色预测模型在物流规模预测中的应用,建立了基于灰色预测理论的GM(1,1)模型,叙述了运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的详细步骤,并以山东省的物流规模预测为例进行了实际应用,最后用残差检验和后验差检验的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证明了预测结果的可信性[7]。

耿勇、鞠颂东、陈娅娜基于对经济与物流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提出的“经济一物流需求”转换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物流需求之间的复杂映射关系,它不同于简单的物流需求线性回归或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经济指标来对区域物流需求进行预测,为从经济与物流一体化的角度研究物流需求提供了新的思路[8]。

谢实海在《区域物流中心布局规划研究》一文中首先分析区域物流中心的含义、主要功能和建设意义,以及货物集散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控制系统等区域物流中心三大系统的相互关系。论文认为物流需求量是区域物流中心功能设计和规模确定的依据。文章参考宏观经济预测和交通需求预测有关方法,构造了多区间投入产出模型和空间价格均衡模型相结合的区域物流需求分析模型。同时,论文提出了两阶段物流量预测方法,以便简化需求分析过程[9]。

3.3 研究成果评价

纵观国内的这些研究成果,对物流需求研究预测无论是方法选择还是指标选取都较为单一,未能形成权威性的研究成果。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以及组合预测方法在预测误差的改进方面没有显著的突破。预测指标的选取基本还停留在货运量等的分析预测,对物流活动中包含的其他如仓储、包装等指标只有较少的定量研究。

4 中外物流需求预测的研究评价

综上所述,中外物流需求预测研究成果表明:

(1)作为物流规划方案与物流管理方案(如:物流园区设计、航空物流园市场分析、发展战略规划、选址、港口物流需求分析、库存曾理、物流总体规划等等)确定的重要依据,国内外都较早给予了关注和重视。

(2)已有的预测方法可以归纳为按时间特征分的趋势外推法、因果分析法;按对象因素特征分的集聚分析、非集聚分析,按构造模型过程分的行为模型和数学规划模式。然而理论上的研究方法有些在现实还不能够较好的实现,目前的绝大多数研究都可以归结为趋势和因果类方法,从对象出发的研究依然缺乏。

(3)由于以下客观原因,对物流需求进行分析存在一定困难:

第一,物流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呈现出更大的随机性,很多情况下没有规律可循;

第二,社会经济发展与物流需求之间的关系很难量化,而社会经济发展又是影响物流需求分析的主要因素;

第三,缺乏历史数据,现有数据的获取成本又偏高;

第四,已有的研究表明物流需求预测大多为单品种或特定行业的物流中间量的预测。对某一特定整体对象或者总体预测都未能实现。

摘要:现代化大生产在全球进一步发展,管理理念不断更新,生产制造模式变革深入。现代物流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国内外物流实践发展迅速,国内外学者对物流需求理论有一定的、有针对性的研究。文中通过总结国内外物流需求预测的理论与方法,对物流需求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国内外,物流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成果评价

参考文献

[1]Acevedo J.&Pistikopouios,E.N.Stochastic optimization basedalgorithms for Process synthesis under uncertainty.Computersand Chemical Engineering,1998,(2):64.70.

[2]国外统计年鉴[M].

[3]王佐.物流成本到底怎么算——兼论物流成本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4):16-21.

[4]Alford L P,Bangs J R.Production Handbook[M].New York:Ronald,1955基于因子分析的港口物流需求预测.

[5]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一体化[J].

[6]赵启兰,王稼琼,刘宏志.物流规划中的需求与潜在需求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2):92,95.

[7]王晓原,李军.灰色GM(1,1)模型在区域物流规模预测中的应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06.

[8]耿勇,鞠颂东,陈娅娜.基于BP神经网络的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J].

[9]谢实海.区域物流中心布局规划研究[D].东南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毕业论文,2001,03.

[10]物流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200l:2.

国内英语教学需求分析研究综述 篇9

一、国外需求分析简介

需求分析是决定特定学生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工具、技术和程序。Munby (1978;1978)提出情景交流需求,满足了语言用于交流的功能。Hutchinson和Water (1987)提供了需求分析的详细方法:主要涉及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包括必要条件、缺失条件和所需条件。学习需求包括学习者学习中的需求,包括分析语言的框架,即学习语言的原因和目的,成为了二语习得中记载的最多的模式。Dudley-Evans (1998)提出的需求分析模型除了包含学习者的需求外,还把教师和管理者对需求的理解也融入进去。他认为需求分析分为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客观需求指目标情景导向需求和导向需求,主观需求为过程导向需求和学习导向需求。这使得需求分析的内容扩大。Dudley的模型成为涉及角度最全的分析模型,使得课程需求分析不再随意化。Nunan (1999)把需求分析分为初始需求分析、动态需求、内容分析和过程分析。

其中动态分析是由课程开始后,由教师用非正式的研究方法,了解学生情况,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决策,满足学生需要。Nunan使需求分析更加细化。

至此,国外对于需求分析的理解和建模达到日趋完善的地步(陈冰冰,2009)。从国外需求分析的建立到完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需求分析需要定义需求分析的主体、内容、客观目标、主观目标、实际情况,还有实际效果与目标间的差距,还要定义动态的需求差距和静态的需求差距。

二、国内需求分析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对学生的外语学习展开了对需求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对需求分析展开了理论研究。余卫华(2002)指出需求分析的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倪传斌(2007)从理论核心性、层次性、可分性可测性、变化性和多维性对外语需求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他指出需求分析是应用语言学理论和教学的核心,它能为教育提供教学大纲。英语需求分析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内部层次上:位于底层的是普通心理学需求,位于中层的是个人和情感需求,位于高层的是情感中介和认知中介需求,而目前国际上的需求分析多与中高需求有关。需求分析可根据不同视角进行分类。需求分析还可以用问卷、访谈、日记、观察来测量。它还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等特点。这样的定性分析,从理论上界定需求分析的研究范围、方法、内容和角度,为需求分析在我国的理论研究的应用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

根据倪传斌对于需求分析的内容和角度的界定,我国学者近二十年来做了大量的需求分析上的研究。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包括外部的研究如研究态度、动机(秦晓晴、文秋芳,2002;高一虹,et al.,2003)、差异性(汪顺玉、张勇,2001)、性别(施珊珊、倪传斌,2009)等,还要有内部的研究有策略、衔接(倪传斌,et al.,1997)、教学大纲,中国学习者的需求、外国学习者的需求(倪传斌,2007)、少数民族的需求(曹幼南、向晓红,2006;黄静,2008)的分析等。

从研究方来看,需求研究的分析方法多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数据收集用问卷的方法为主要收集办法。分析数据的方法多为统计学中各种办法。有不少学者用了相当多的办法说明各数据间的联系。文秋芳(2001)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三次跟踪调查了南京大学1996年入学的英语专业学生可控因素(动机、观念和策略)及其关系的变化情况研究了英语专业学生可控因素(动机、观念和策略)及其关系的变化情况。秦晓晴用日记法对学生学习环境、课堂教学、语言能力和个人努力等方面进行分高低组后、归因(秦晓晴,2002);通过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LISREL)分析方法,获得了动机因果关系的最终模型(秦晓晴、文秋芳,2002)。倪传斌以学习需求为“突破口”,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误学习开展了的探索性的需求分析实证研究。汪顺玉发现研究需求分析的方法统计方法多为频率、百分数、平均数等。这些数据分析方法仅只能用单变量数据描述,并且数据拘泥于就事论事的描述,不能挖掘数据间的联系。所以对应分析法(汪顺玉,2004)正在用在需求分析中,可以较好地说明问题,他们为我们了解学生需求,提高产学效应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难看出,学者们做了需求分析方面的定量研究。他们用日记、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英语基础和他们对英语教师、学习策略、学习环境、教材、学习方式和方法等进行调查,采取高层次的统计分析法如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LISREL)等数据分析方式,得出与需求分析有关的结论。

研究的结论常涉及动机、策略、态度、课堂外学习时间等多层次相关因素。动机、观念、策略之间的关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动机影响观念和策略,观念也影响策略(文秋芳,2001)。外语学习动机的高低并非取决于孤立的动机变量,而是取决于整个动机变量系统(秦晓晴、文秋芳,2002)。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在学习环境、课堂教学、语言天赋和个人努力等方面的归因上存在着定性差异;高分组在解释归因时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低分组在解释归因时则存在差异;归因和归因理解上对外语学习动机产生直接影响(秦晓晴,2002)。

从研究对象来看,需求分析的对象多为本科生或研究生。如果用中国知网检索,会发现英语学习需求研究通常在本科院校中进行。也有把英语放在专业人员背景下进行的需求分析,但出现的频率很低。近五年来,有学者从动机的角度出发用归因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统计方式,研究英语专业的高职生的学习状况(龙绍赟,2005;龙绍赟,2010a;龙绍赟,2010b),但是由于样本仅限于英语专业的高职生,而没有涉及非英语专业的高职生,样本的数量非常有限。动机、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效果、语言天赋和个人努力研究分析等项目的研究还需要用大量的样本来进行统计分析后,实证研究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需求分析。不仅如此,如果本科院校研究中提到的低分组归因时显出多样性,那么非英语专业的高职生中英语学习需求会不会也显示相当复杂,也是未来需求分析的发展方向。所以,描述和研究非英语专业高职生中的英语学习需求也会成为我国二语习得理论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扩充。

三、需求分析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工学结合”的口号的倡导下,高职的英语教学开始了以基础英语、行业英语模块、考核为模块的行业英语教学研究。行业英语是面向高职生教授各行业的英语。它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行业英语的教学方法从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研究范畴。既然教学对象是高职生,就必须对高职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需求分析研究,以了解基础不同、兴趣各异的高职生;以此需求分析为基础,建设出满足学生兴趣的和行业发展需要的英语课程。

摘要:本文根据国外英语学习需求分析的发展规律, 综述对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学习需求分析的内容、角度、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和研究对象, 并指出英语教学需求分析在高职高专内的英语课程设置起着积极的基础作用。

上一篇:课堂讲解下一篇:节能环保新技术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