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投资

2024-09-28

国内投资(共12篇)

国内投资 篇1

一、引言

自从中国实施对外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尤其是在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国内储蓄和净出口方面。其中外商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一般以制造业为首, 投资点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设备的更新, 优秀企业家的流入, 资本的扩张均离不开外商直接投资。但是,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内投资不仅仅有挤入效应, 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挤出效应。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及作用

(一) 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

外商直接投资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也被称为国际直接投资, 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 以控制经营管理权为核心, 是与国际间接投资相对应的一种国际投资基本形式。换句话说, 外商直接投资就是外商企业以盈利为目的, 对东道主国家的企业、消费市场、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投资的一种行为。

(二) 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

外商直接投资最主要的是对东道国的影响, 尤其是对东道国国内投资的作用, 包括外贸总额、贸易结构、外贸顺逆差额等。例如, 当东道国资源匮乏或经济萧条时, FDI对东道国资本形成和累积、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经济的复苏等方面起着非常强力的促进作用。但是当东道主资源丰富时, 外商企业与我国本土企业相互竞争, 便会导致劳动力和优秀企业家的流失, 金融市场资金紧张, 从而造成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国内投资起着抑制作用。

三、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FDI的挤出效应进行论证

(一) 金融市场角度

金融市场就是资金融通市场, 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 广而言之, 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根据宏观经济学模型, 在借贷市场中, 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共同决定利率。当资金供给一定时, 若外商企业对东道国贷款进行投资, 对资金的需求增加导致利率上升, 从而使本国企业贷款的机会成本上升, 最终导致国内投资下降, 这就是FDI对国内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渠道之一。

(二) 产品市场角度

产品市场是指可供人们消费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交换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在产品市场中, 只有同行业才存在一定的竞争, 不同行业的企业还会存在合作的关系, 例如同为休闲服饰的两家服装店开在同一个街道口, 便存在强烈的竞争关系, 有时还会发展为恶性竞争。而同一家商场中的服饰店与餐饮业可能无竞争关系, 若相互之间存在互利价值, 则可能还会发生合作关系。

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也是如此。若外商直接投资于我国已经存在并且相对不成熟的行业, 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竞争力比较强, 技术水平, 人才管理都比较优秀, 则会导致我国本土企业的盈利额下降, 追加的投资大量减少。若我国本土企业的技术比较成熟, 竞争力强, 则这种挤出效应就不是非常明显。还有一种情况是不会出现挤出效应, 而是产生挤入效应, 即新兴市场。新兴市场是指东道国没有涉足的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开拓市场, 创造价值, 为我国本土企业提供了架构, 使我国本土企业也纷纷加入到此行列中, 便形成挤入效应。

厦门的产品市场, 挤出效应远高于挤入效应, 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的变化走向, 散客经营的厂商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竞争趋于恶性, 使得粮食的运输成为主要运营。由于粮食是必需品, 所以需求曲线比较平缓。在大丰收时节中, 容易出现“贱谷伤民”的现象。在非丰收时节, 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又拥有更好和更加低廉的产品, 这样就导致外商直接投资挤出厦门国内在产品市场中的投资额。

(三) 劳动力市场角度

劳动力市场, 又称人才市场, 指劳工供求的市场。当劳动力市场稀缺的情况下, 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提供丰厚的工资, 或者丰厚的福利待遇时, 会导致本国企业优秀人才和劳动力的外流, 形成挤出效应。外企之所以待遇高于我国本土企业, 其主要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有效, 技术水平新颖, 以及东道国给予的优待和特权。目前, 中国劳动力市场饱和度一直在上升, 外企的增加提高了中国的就业率和中国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所以FDI的挤出效应在劳动力市场中不明显。

厦门是由渔村发展而来, 从改革开放以来, 均是以旅游业、渔业和民营企业为主, 而非机械制造业为主。而FDI主要是抑制我国国有企业生产, 尤其是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劳动力产生威胁, 所以厦门劳动力流失不显著。

四、政策启示

第一, 厦门可以适当的引入新企业, 增加外商直接投资, 为外商直接投资提供适当优惠政策。与此同时, 提防挤出效应的发生, 因为外商直接投资对厦门的挤入效应不大, 若大幅度扩张, 必将引起挤出效应。

第二, 增加本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管理效率, 人才培养, 技术改革, 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利用厦门的独特地理优势, 增加国内外的沟通, 引进尖端设备和管理方法, 这不但有利于企业发展, 而且还随之增加厦门国内投资, 利于厦门整体发展。

第三, 加强信息流动, 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损失, 政府进行必要的引导, 使各行各业的企业或人员合理安排, 避免造成恶性竞争或者不必要的损失。这样可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对厦门这样一个资源稀缺的城市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

第四, 拓宽厦门国内投资的渠道, 尤其是在金融市场, 只有增加了融资的方法, 才能扩大投资。目前, 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 均是以政府行为作为主导, 这就束缚了厦门的国内投资, 不但厦门国内投资受FDI的挤出影响, 有时还会受到本国政策的影响。只有拓宽融资渠道, 如适当学习国外的融资模式, 才能打破束缚, 增加厦门总投资额, 继而拉动厦门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培罡, 周应恒, 殷志扬.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出 (入) 效应:产业组织视角[J].经济学季刊, 2009, 12 (4) :1-3.

[2]王志鹏.外商直接投资“挤入”还是“挤出”了国内投资[J].当代财经, 2010, 1 (52) :1-5.

[3]李稻葵, 梅松.中国经济为何偏好FDI[J].国际经济评论, 2007, 4 (6) :1-4.

[4]杨柳勇.沈国良.《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分析》[J].统计研究, 2013, 4 (15) :1-4.

[5]江小涓.关于外资规模的若干理论思考[J].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 1999, 2 (5) :1-4.

[6]邹慧君.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分析[J].岛职业技术学院报, 2000, (1) :1-20.

国内投资 篇2

【发布文号】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34号 【发布日期】2017-12-18 【生效日期】2018-0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交通运输部

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 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34号

《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已于2017年12月13日经第24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月19日起施行。

部长李小鹏

2017年12月18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内投资主体投资民用航空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国家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鼓励、支持国内投资主体投资民用航空业,促进民用航空业快速健康发展。

国内投资主体投资民用航空业,应当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有利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内投资主体投资民用航空业,应当符合国家和民航产业发展政策,有利于促进公平、有序竞争。

第三条国内投资主体投资民用航空业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国内投资主体包括国有投资主体和非国有投资主体。

国有投资主体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授权的国有资产投资机构、国有独资或者国有控股企业、其他国有经济组织。

非国有投资主体是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其他非国有经济组织和个人。

本规定所称民用航空业包括以下领域:

(一)公共航空运输;

(二)通用航空;

(三)民用机场,包括民用运输机场和通用航空机场;

(四)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五)民用航空活动相关项目,包括航空燃油销售储运加注、飞机维修、货运仓储、地面服务、航空食品生产销售、停车场经营、客货销售代理、计算机订座系统服务、航空结算及其他相关项目。第四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及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对国内投资主体投资民用航空业实施监督管理。

民用航空业在放宽投资准入的同时,对各类民用航空企业的管理政策实行同等待遇。

第二章投资准入

第五条国有投资主体和非国有投资主体可以单独或者联合投资民用航空业。但本规定有明确限制的,应当符合其要求。

第六条对国内投资需要特别管理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保持国有控股或者国有相对控股。其中,国有相对控股应当由单一国有投资主体及其控股企业相对控股。

第七条民用运输机场是公共基础设施,鼓励各国内投资主体多元投资。但是纳入民用航空发展规划的国际枢纽和区域枢纽(以下简称枢纽机场)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民用运输机场(以下简称战略机场)应当保持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或者国有相对控股。其中,国有相对控股应当由单一国有投资主体及其控股企业相对控股。

第八条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投资建设或者运营民用运输机场的,应当同时符合国家有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的规定。

第九条一家民用运输机场、航空燃油销售储运加注企业、计算机订座系统服务企业,及其关联企业,投资全货运航空公司以外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投资比例不得超过5%。

前款所述企业及其关联企业投资全货运航空公司,不得控股或者相对控股。

前两款所述关联企业不包括公共航空运输企业。

第十条一家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及其关联企业投资枢纽机场或者其共用航站楼,投资比例不得超过25%,并且不得相对控股。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在有共用航站楼和停机坪的机场可以在符合机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投资建设、运营、拥有或者租用专用航站楼和停机坪。

第十一条一家枢纽机场及其关联企业投资本机场范围内的航空燃油销售储运加注企业及其设施,投资比例不得超过25%,并且不得相对控股。

枢纽机场中,一个机场只有一家航空燃油销售储运加注企业时,一家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及其关联企业投资该航空燃油销售储运加注企业及其设施,投资比例不得超过25%,并且不得相对控股。一个机场已有一家航空燃油销售储运加注企业时,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及其关联企业投资建立或者参股另外的航空燃油销售储运加注企业不受投资比例限制。

前两款所述机场航空燃油储运加注设施,是指航空燃油专用卸油站、场外场内航空燃油专用储油库、场外航空燃油专用输油管线、机坪航空燃油管线、航空燃油运输车、加注车、机坪加油系统及航空加油站等。

第十二条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主要由中央政府投资。空中交通管理部门不得投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之外的其他民用航空业领域。

第十三条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民用运输机场兼任高级管理人员。民用运输机场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兼任高级管理人员。

第三章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公共航空运输企业、民用运输机场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未按规定保持国有股比要求的,由民航局或者地区管理局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航局或者地区管理局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民用运输机场、航空燃油销售储运加注企业、计算机订座系统服务企业,及其关联企业,违反本规定第九条,违法投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

(二)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及其关联企业违反本规定第十条,违法投资枢纽机场或者其共用航站楼的;

(三)枢纽机场、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及其关联企业,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违法投资航空燃油销售储运加注企业及其设施的。

第十六条空中交通管理部门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违法投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之外的其他民用航空业领域的,由民航局或者地区管理局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七条国内投资主体投资民用航空业,法律、法规要求取得许可的,应当按照规定向相关主管部门申请取得相应的许可。

第十八条本规定所称控股是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所占比例大于50%。

本规定所称相对控股是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所占比例不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投资主体,并且通过股东协议、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或者其他协议安排能够对企业实际支配。

第十九条本规定所称关联企业是指企业与另一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另一企业)有下列关系之一的:

(一)相互间直接及间接持有其中一方的股份总和达到25%以上的;

(二)直接或者间接同为第三者所拥有或者控制股份达到25%以上的;

(三)企业与另一企业之间借贷资金占企业自有资金50%以上,或者企业借贷资金总额的10%以上是由另一企业担保的;

(四)企业的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一半以上或者有1名以上常务董事是由另一企业所委派的;

(五)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由另一企业提供特许权利(包括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等)才能正常进行的;

(六)企业生产经营购进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包括价格及交易条件等)是由另一企业所控制的;

(七)企业生产的产品或者商品的销售(包括价格及交易条件等)是由另一企业所控制的;

(八)对企业生产经营、交易具有实际控制、或者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它关系,包括家族、亲属关系等。

第二十条本规定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第二十一条对国内投资主体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处理措施及其执行情况记入守法信用信息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公示。

第二十二条投资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本规定中对国内投资需要特别管理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枢纽机场、战略机场范围由民航局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规定并对外公布。

第二十四条本规定自2018年1月19日起施行。民航总局于2005年7月15日公布的《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试行)》(民航总局令第148号)同时废止。

国内翡翠收藏投资有“钱”景 篇3

藏翡文化独具魅力

中国是玉的国度,玉被看成美好、高尚、富贵和神灵的象征。人们佩玉、赏玉、玩玉、收藏玉,从完璧归赵的 “和氏璧”到孔子的君子“玉德说”,再到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中国人对玉的认同达到了无以替代的境地。

翡翠是玉石之王,原产于缅甸,自明末清初进入我国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高速发展期,首先是乾隆时期,其次分别是慈禧太后和宋美龄时期,翡翠在中国有着广泛的消费基础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市场潜力极大,只要留意观察周围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将金饰品换成了玉器饰品。

现代玉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文化定位问题。宁波大学教授金涛认为,中国玉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但现在已经从俗走向了雅。玉文化在文化定位上和佛文化的结合是一项必要的措施。余姚市旅游局局长范立书也认为玉文化在中国可谓博大精深,而佛教是中国的第一大宗教。“玉”和“佛”文化的整合打造,必然能够占领市场 。

市场投资有前景

据中国宝玉石协会2001年调查统计,中国的翡翠产业从1998年的3000万人民币迅速增长到2001年的100亿元人民币。总的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前几年国内出现了“黄金热”、“铂金热”、“钻石热”等消费高峰。近年来的“黄金珠宝”降价打折潮,让消费者对“黄金珠宝”类产品信心锐减,消费心理更趋成熟,全面进入理性消费时期。市场迫切需要高品质、价位适中的品牌宝玉石饰品,这种情形将形成21世纪的消费重心,一股 “翡翠热”将如飓风一般席卷国内市场,翡翠必将掀起消费高潮。

“福圣·真玉”

致力打造翡翠NO·1品牌

“福圣·真玉”实业公司是一家集宝玉石开采、生产、设计、开发、销售及品牌连锁经营为一体的大型珠宝企业。公司现有标准厂房15000多平方米,从业人员1100多人,设计、生产的市场畅销品种达30000多款。产品只选用缅甸上等翡翠原料,经国际级设计师精心设计,经39道工艺精雕细琢,将中华古老的玉文化与现代加工工艺完美融为一体,使每件饰品成为凝固的艺术。并以“玉”和“佛”文化的整合打造,从而拉近了佛与人的距离。佛的力量,贴心而入,让亿万信徒乃至平常百姓有了心灵的圣地。

“福圣·真玉”实业公司本着“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坚持以“专家经营,带证销售”的经营理念,让消费者买得实在,买得放心;公司深深知道:当我们为客户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我们的利润随之而来……

专业人士大看台

国内农机领域10大投资机会 篇4

是的,与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相比,农业是个抗风险能力低,投资期长,见效慢的领域,所以那些“赚快钱“的公司一般不会涉足这个行业,但是反过来看,农业虽然抗风险能力低,但是它的风险系数也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农业投资期长,见效慢,但是农业受到国家重点扶持,虽然投资期很长,但是能保证有稳定的收益,所以近几年不断有大公司、大集团开始涉足农业,比如联想集团的蓝莓产业。

农机行业是农业产业的一个子行业,受益于国家对农业领域的大力扶持,在2004—2013年经历了波澜壮阔的“黄金10年”,但是从近期表现看,这个行业好象未出现任何颓势,相反,不但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而且吸引力仍在增加,比如2013年就有行业外的“大佬”要扎堆进入行业的传言。工程机械行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要进入农机行业,其中,中联重科先下手为强,在2013年11月率先进入重庆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农机装备制造基地。汽车行业奇瑞、吉利也已进入或正在进入农机领域,可见农机行业的确很被外界看好。

笔者预测,农机行业在度过“黄金10年”之后,很快将迎来“钻石10年”,大资本大企业集团的进入将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所以下一个10年,农机行业将会是质量增长的10年,同时这10年也将酝酿着无数的商业机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当前市场的需求趋势,让我们做一些大胆的预测,以期给想抢占市场先机的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1 粮食烘干类设备

粮食烘干类设备本来不算什么新产品,国内几十年前就有企业在生产该类产品,但是国内农业的规模化发展为这个产品品类赋予了新的生命,同时也极大地扩展了这个产品的使用领域和市场空间。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一户小规模化农业生产不存在对烘干类设备的需求,那个时期,只有国有大型农场和粮食收储机械对大型的烘干类设备有需求,但随着土地流转带动的农业规模化发展,合作社拥有数千亩甚至数万亩的土地,每年收获季节,一个合作社集中收获的数万斤,甚至几十万斤、几百万斤粮食不可能通过自然晾晒达到存储的水平,这个时期就会产生对烘干类设备的需求。

预计未来1 0年将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土地确权之后流转速度将加快,同时为了鼓励农业规模化发展,国家也将出台积极的政策来推动土地流转,土地的集中化、集约化使用势必加快农业规模化发展,这将为粮食烘干类设备提供广泛市场空间。

预计烘干类设备将向粮食加工通用类和药材、经济类作物等专业化两个方向发展,其中粮食烘干类设备将向固定式和移动式两个方向发展,像收获类设备一样,未来粮食烘干设备也极有可能会形成流动式跨区作业,这将提高该类产品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将加快培育烘干类产品的市场,所以希望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积极推动烘干类设备的跨区作业。

2设施农业装备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设施农业从种类上看,有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个类别。设施园艺按技术类别一般分为玻璃/PC板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4类,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从经济效益看,设施园艺亩均收入要远远大于露天种植收入,如山东寿光地区利用简易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的农民平均收入要高于露天种植5倍以上。

某种程度上,国内农业仍在靠天吃饭,但随着后期土地使用成本、用工成本的增加,土地使用者为了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收益,发展设施农业将成为必然,同时设施农业过程可控,产品成品质量可追溯,这能很好的满足今后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巨大需求,所以从产和需两头看,设施农业的前景都无限光明。

近两年农机补贴政策也都十分关注设施农业的发展,各个地方将设施园艺、设施养殖设置纳入地方补贴范围,如大棚用的卷帘机几乎成为了标准补贴产品,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将奶牛养殖设备纳入了补贴范围,南方地区这几年也陆续开展了对水产养殖设施的补贴。

随着土地向少数人手头集中,除留够粮食种植所需地土地外,大量的土地将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经济作物,其中许多作物将通过设施农业设备来保证其产出,所以设施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装备也将大有用武之地。

3 保护性耕作装备

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

近几十年,我国传统的机械耕作活动增强,农作物产量大幅度上升,但是土壤退化、沙尘暴猖獗、河流污染,种植成本上升,形势的变化逼迫人们去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保护性耕作取消铧式犁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和营造机能,是机械化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进而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

从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保护性耕作看,好处多多,如可以减少劳动量,节省时间,节省燃料,减少机器磨损,改良土壤的可耕作性,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水质,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保护性耕作需要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免耕施肥机、圆盘耙、灭茬机、喷药机以及其它单式与复式机具。

保护性耕作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但现今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即要考虑当地的适应性问题,也要考虑农民的观念转变,由于与传统的精细化深耕深松农业生产模式差异太大,所以这种先进的模式在国内要大面积推广需要一个过程,这个期间将不断增加对保护性耕作设备的需求。

另外土地流转之后,为了提高土地的收益,新一轮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土地开荒浪潮必将到来,同时也将造成土地表面植被的破坏、土地过度利用等问题,这也将产生对保护性耕作设备的需求,只不过这种需求要在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4 农机电商业务

“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说过。当前电子商务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击着传统产业,农机行业是个相对更落后的行业,但农机行业电商化也迫在眉睫。2013年有经销商开始在淘宝卖农机配件和小型农机具,农机资讯媒体推出了“易售宝”电商业务,国内农机流通行业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流通行业的老大吉峰农机也推出了“吉峰易购”电商平台,据了解中国一拖、福田雷沃等大型生产企业早几年前都在部署自己的农机电商业务,农机行业电商业务表面看风平浪静,但事实上已经到了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了。

农村的电商软硬件条件也已经基本具备,比如村村通工程开通了大部分地区网络,快递公司的网点下沉到乡镇,邮政银行、信用社解决了电子商务的支付问题等。另外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加快分散的农户将向县城、乡镇或集中居住点居住,集中居住将减少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更有利于电子商务硬件和软件的提供,所以由国家推动的城镇化建设将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外在巨大引擎。

整体看,农村电子商务已经到了爆发的前夜,对于农机企业,农村电子商务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农机行业下一个竞争的领域应该在电子商务了。

5 后市场业务

农机的后市场就像寓言故事“狼来了”一样,已经被人喊了好多年了,但是事实上国内一直没有真正形成后市场,不但农机没有,载货汽车与工程机械行业也没有。

一个行业后市场的形成不是靠政策推动的,也不是靠炒概念炒出来的,后市场形成一个最主要的条件就是产品的保有量,前市场和后市场的区别是前市场通过买卖产品来获取利润,而后市场是通过服务来获取收益,所以后市场的核心元素是服务,而服务的对象就是已售出产品。

据统计当前拖拉机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 000万台,其中18.4 kW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接近650万台,联合收获机超过了250万台,其他的大中型高端机具则无法统计。

巨大的保有量为后市场的快速形成准备了物质基础,随着这些设备不断进入大修期之后,农机后市场的规模和空间将越来越大。

未来10年将是农机后市场逐渐形成和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后市场总量不断增大的过程,农机企业需要快速转变经营思路,可以借鉴国外企业走过的后市场之路,据统计,农机产品整个生命过程中,前后市场价值比是3:7或4:6,农机厂商想要得到那剩下的6成或7成的利润,就要认真去布局这个即将到来的后市场。

6 金融工具与业务

全球最大的农机制造商约翰迪尔有3大业务,其中金融服务是其第3大业务,每年对约翰迪尔贡献巨额的收入,对于有志于做大做强的企业,未来的发展不可避免的要涉及金融工具与金融业务。

对于农机企业,无论是制造商抑或是流通商,金融工具都可以帮助其更容易的促进产品的销售,尤其是价值很高的产品,离开了金融工具几乎没法完成交易,如吉峰农机在新疆地区销售价值400万元的德国罗霸甜菜收获机,如果没有金融工具支持,个体用户肯定是没有能力消费这个产品的。

另外农机企业也可以发展自己的金融业务,推出自己的金融产品,比如一拖集团的“东方红商贷”、吉峰公司的“吉信通”。

金融工具不但是很好的促销工具,同时作为一项业务也可以帮助其它的企业销售产品,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业务。

随着国内合作组织客户势力的崛起,高价值、成套、批量产品的需求将成为一种趋势,这将为金融工具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近期不断有金融机构开始进入农机营销环节。

7 精准农业、智能化农业所需装备

“精准农业”一词源于英语“Precision agreculture”该技术是以3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为核心,根据土壤特性和作物生长发育需要,调控差异,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壤、产量潜力,从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

精准农业作业包括收获作业土壤取样、秋季整地、土壤处理、春季播种、变量喷药和田间调查等环节。

与传统农业相比,精准农业、智能化农业所需的装备除了传统的动力、收获及其它农机具产品外,GPS系统、数字传播电台、智能化中央控制单元、电脑与移动传输终端等设备,另外大量的软件系统。

说穿了,精准农业,智能化农业就是高科技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的“高、精、尖”技术将运用到现代农业上,与此同时,大量的高端设备也将配置到农业生产上。

农业的智能化是必由之路,我国农业要想赶超发达国家,唯一的捷径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高精尖设备来装备农业,这样才能缩小发展的差距,甚至可以超越发展。

8 农用飞行器

2012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农机装备制造大国,传统农机装备和中低端产品在我国绝大部分能自主生产,但是高、精、尖的产品与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差距很大,需要快步赶上,因为高端农机装备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比传统农机更高效的工作或完成传统农机无法完成的作业任务,无人驾驶飞机也有类似的优势。

具体讲,农用无人飞机自身优势很明显,相对于人工,作业效率高,如在喷洒作业上比人工高出30~60倍,价格低廉,现在国内10万元以内的飞行器已经很常见,体积小巧,适合流动作业,操作简便,易于学习等。

从农业生产的需求本身来看,无人机可以在大田作物、经济类作物、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等生产多个环节使用,在作物生产全过程中也能使用到无人飞机,如事前的农田信息监测,事中监测农药喷洒,事后农业保险勘查等。

农业规模化发展有利于无人机的推广使用。近几年国家在推动土地有序流转,据统计2012年全国土地流程面积达到21.5%,条件较好的地区农田基本上已经集中到少数的合作社里,从公开报道的信息分析,国内最大的农业合作社拥有的土地已经超过6 700 hm2,拥有数千亩土地的合作社数量很多,这些合作社规模说大不大,说小不少,在作业环节,使用专业的农业飞机不经济,而使用人工和机械作业又周期长效率低,如果使用小型无人飞机作业,一是有能力购买,二是作业效率高,可以保证不误农时,稳定的提高收益。

需求数量预测。在更多的公司介入无人机的研发与推广后,在公司的努力下,预计国内无人机市场培育期将缩短,后期国家农机推广部门也将重视无人机产品的推广与扶植,预计不久无人飞机也将进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目录范围内,有了补贴资金的支持,农用无人飞机的消费门槛将降低,推广速度会加快。

预计201 5年国内对农用无人飞机的需求量将达到2 000台,2020年不会低于5 000台,如果农用飞机的作业功能可以扩展,那么预计这将是最保守的数字。

9 大功率动力装备

相对于精准化设备、智能装备、设施农业所需的装备,动力装备仍是今后很长时间需求量最大的主要农机产品。动力装备在国内主要是指拖拉机产品和收获类机械产品,这类产品都是给其他机具提供动力输出。

从需求趋势看,未来5~10年,国内对动力产品需求结构升将不断升级,其中在大功率高效率动力设备需求比例将不断增加,具体看,147 kW拖拉机产品将成为国内主流的动力产品,东北、新疆地区对220.5~367.5kW产品有强劲的需求,内地的合作社等组织化用户很快将把132.3kW拖拉机作为其标准配置。

收获类产品而言,中原地区将向5~10 kg/s喂入量的谷物联合收获机发展,东北、新疆地区将向10kg/s以上喂入量产品发展。

1 0 复式作业机具

动力产品再好,如果没有配套的农机具,国内的农机化水平也不能有效的提高,据统计,当前国内主机与机具配套比例约1:2.5,而发达国家是1:5,有些国家甚至可以达到1:15的水平,在国内1:2.5的水平其实主要是包括一些中小型的农机具产品,大型农机具配套比更低,而配套大型动力产品,复式作业,经济实用,高效率的复式机具配套比则更低。

当前国内农机具主要是单一作业机具,规模化农业的发展将为复工作业机具,尤其是大型多功能复式机具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国内投资主体改革的原因探究论文 篇5

一、停损策略的的意义

很明显,股票市场跌宕起伏,股价波动频繁,投资者常面临巨大的股票投资风险。在股票投资中,不管是具有老资历的股民还是新股民,都不可能做到每次买卖股票都会盈利,而且这其中的亏损或者盈利都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推移甚至会出现转换。但是股票投资老手与新手不同点在于,当发现自己购买股票失误,出现亏损时,会及时卖出,避免自己被套牢,实现停损,进而将损失停滞在最小值上;但新手往往会寄希望于股票价格的重新上涨,往往看着价格进一步下跌却迟迟不肯出手卖掉,只有在价格着实涨不回来时,才忍痛将股票做空,但此时往往已遭受巨大的损失。在股票交易中存在着一个浅显易懂的“鳄鱼原则”,交易员在正式进入股票市场前,都会积极训练这一交易法则。这一法则的产生于鳄鱼的吞食方式:鳄鱼咬住猎物之后,猎物越是挣扎,则对鳄鱼来讲越有利,其捕获的.也越多。可以假想在被鳄鱼咬住脚之后,你会试图挣扎,如果用手去试图解脱脚,则手和脚都会被鳄鱼咬住,此时越是挣扎反抗,则被咬住的也越多。所以此时的方法就是牺牲一只脚,唯有如此才能生存下来。这一法则在股票市场中有着广泛运用,即所说的停损策略。用市场语言来转述,就是讲:当明白已经投资失误,产生损失时,应当避免进行更多的操作或者找理由借口,而应当赶快了解并出场,避免更大的损失发生。作为股票投资技巧,部分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中会灵活运用这一策略,因而也就只有部分人能在股票市场中站稳脚跟。打个比方,对投资者而言,停损常意味着发生亏损,及时地进行停损操作可以停止进一步损失,避免亏损扩大化,如同一把快刀,虽然会流血,但可以确保生存,并实现化被动为主动,在后续市场中重新寻找机会。

在购入股票时,投资者一般都是经过了谨慎的选择,仔细分析之后才确认购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所买入的股票,购买者一般都较有信心,但市场瞬息万变,一旦该股票价格出现下跌,购买者常会期望落空。正所谓“谁都会收回利润,但要学会停止损失还仍需时日”,意思是讲,按照高于购买价卖出股票就会获得收益,这一点无论新手老手都能做到,但是如果你购入股票之后,出现价格下降时,及时寻找合理价位将其卖出,避免进一步损失,就不是每个股民所能做到的了。辩证地看待盈利和损失,明白盈利之上有更大的盈利,同样地,损失下面也有更大的损失。常是一念之差,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这需要投资者灵活把握停损,当机立断,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发生。正如投资家索罗斯讲的那样,“如果在市场投资中,你的投资已经被市场证明是错的了,那此时最好的选择便是以退为进,此时尤其要学会保存实力,以此来确保生存,切不可铤而走险,因为外界因素的感染或者个人意气用事而误导自己在市场中的交易活动。”由此可见,设置停损点,学会停损策略意义的重要性。在股票市场上,要学会风险管控,对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计划,在股票投资中应当去创建一条停损线,如果触碰到这条线,应当尽快撤离。投资者应当明确自己的亏损点,知道自己在建立头寸之前愿意输掉多少,并乐于兑现,而不能像垒金字塔一样去不断添加资金。

二、停损策略的应用

股民通过合理设置停损点,就可以避免出现无限亏损的情况,将亏损限定于有限范围中,进而实现亏损最小化。一般而言,停损点的设置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固定比例法,另外一种是股票价位参考法。第一种方法是指通过设置总资金的百分比额度来划定停损空间,第二种则是按照股票的价位情况来决定股票的做多或做空,相比较第一种方法,这一种方法更具有技术上的限制条件。在设置停损点时,要观察并找出近期股票价格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并将其作为设置停损点的重要参考。例如某新股刚刚上市,股民跟进之后,该股股票价格出现下跌而不是上涨的情况下,设定合理科学的停损点,对于投资者尤其是做短线、波段投资的股民而言,意义重大。假设已经买入股票,价格下跌已突破该股近段时间的最低值,就应当重点考虑如何将该股砍仓出逃;同样如果是将该股出仓之后,该股后期经过调整,行情又慢慢上扬,则股民在之前的突破前面最高值卖出的基础上,会产生踏空,此时也需要进行停损操作,只不过,与前面的停损卖出不同,此时应当是停损买入。总的来说,如果是多头,在设置停损点时,尽量将其设为低于最近时间最低值的数值;而对于空头,在设置停损点时,应尽量将其设置为高于最近时间最高值的数值。所进行的停损操作应在股价创新低后去进行,而进行的追买停损,则是在股价创新高之后去进行。“倾巢之下没有完卵”,股民在进行停损操作时,应密切关注股市大环境大背景,观察大的形势之后在考虑停损操作。毕竟个股与大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动关系,相互影响。如果大盘形成了大头部,投资者此时应当即可将股票分批卖出,以此来回避风险,因为此时波段调整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相反的,如果股票行情在低迷长时间段之后,萧条萎靡,大多数投资者都已失去信心时,如果再按照停损策略做空该股,则不太合适,往往会出现一卖出,该股就会上涨的情况,此时应当抛弃“股票跌破支撑价位,应当卖出停损”策略。

三、结语

国内投资 篇6

关键词:创新资本工具 权益工具 债务工具 可续期债券 永续中票 优先股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与成熟,金融创新日趋深化,国内创新资本工具不断涌现。2013年10月,武汉地铁集团成功发行了“13武汉地铁可续期债”,标志着酝酿已久的中国版永续债正式诞生;12月,国电电力在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成功注册并发行了永续中票。与此同时,2013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6号),以期进一步丰富企业融资工具和拓宽融资渠道。今年4月以来,广汇能源、浦发银行等上市公司先后公布了优先股发行预案。

本文拟对上述三种最典型的创新资本工具——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与优先股的特点、财税处理及适用的发行人等问题进行介绍和探讨,并就市场对三种创新资本工具的投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

概念与特点

(一)可续期债券与永续中票

可续期债券,是指在传统企业债券基础上嵌入续期选择权,并设定若干年为一个周期,发行人可无条件选择在某一周期末将债券续期的债券。理论上,发行人可无限续期以使该债券永久存续,这与国外的永续债券类似。

永续中票,是指无明确到期期限,并在某一年或几年末赋予发行人赎回选择权,若发行人不行使赎回权,将永久存续的中期票据。

可续期债券及永续中票都可以看作是中国版的永续债,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无固定到期期限,即在发行人赎回之前,债券将持续存在;二是可续期债券可以补充项目资本金;三是通过特定条款设计,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可以分类为权益工具或金融负债。

(二)优先股

优先股,是指依照公司法,在一般规定的普通种类股份之外,另行规定的其他种类股份。其股份持有人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利润和剩余财产,但参与公司决策管理等权利受到限制。

优先股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优先分配利润,即优先股股东先于普通股股东获得股息;二是优先清偿财产,即优先股股东的清偿顺序先于普通股股东,而次于债权人;三是权利受到限制,即优先股股东一般没有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权,而仅在个别情况下享有投票表决权。

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问题

(一)会计处理

根据《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创新资本工具会计处理的核心问题是,发起人将其初始确认为金融负债还是权益工具,同时投资者的会计处理通常应与发行人的权益或负债属性分类保持一致。

1.发行人对创新资本工具的会计处理

创新资本工具的会计分类,核心是判断其发行条款中的一些约定是否使发行人承担交付现金、其他金融资产或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义务,若有该义务,则金融工具分类为负债,否则分类为权益。

(1)权益类创新资本工具的会计处理

如果发行人不承担支付义务,则应将其分类为权益工具。在账务处理时,根据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贷记“其他权益工具——永续债、优先股”科目。同时,在存续期间分派的股利或支付的利息,作为利润分配处理。

(2)债务类创新资本工具的会计处理

如果发行人承担支付义务,则应将其分类为债务工具。在账务处理时,按其面值贷记“应付债券——永续债、优先股(面值)”,面值与实际收到价款的差额计入“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利息调整)”。在存续期间,按照摊余成本对债务工具进行后续计量;对于当期支付的利息或分派的股利,作为借款费用处理,即资本化的部分计入相关资产成本,费用化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根据《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对于公开发行的优先股,要求强制分红,按照相关规定应将其分类为金融负债。同时,对于具有强制付息条款的可续期债券和永续中票,发行人承担了支付现金的义务,也应当分类为金融负债。

2.投资者对创新资本工具的会计处理

投资者在考虑持有的创新资本工具是权益工具还是债务工具时,通常应与发行人的权益或负债属性分类保持一致。

具体来说,对于发行人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或优先股,投资者应将其作为权益工具投资进行会计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规定,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若发行人将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或优先股作为债务工具,则投资者应将其作为债务工具投资进行会计处理,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期限不确定,一般不划为持有到期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或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二)税务处理

现阶段,有关部门还未针对创新资本工具的税务处理问题出台具体的规定。2013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关于企业混合性投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对混合工具的企业所得税问题进行了规定。该公告规定,符合一定条件(如固定利息、有明确的投资期限或特定的投资条件、不具有选举与被选举权等)的混合金融工具,发行人支付的利息,应该在应付利息日确认利息支出,并按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根据上述规定,在具体的实务操作中,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可将应付的利息金额作为利息支出,进行税前扣除。目前,优先股的税务处理办法尚未明确。

适用的发行人

(一)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适用的发行人

正如前文所述,与普通企业债券相比较,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的特点包括无固定到期期限、可用于项目资本金及通过特定条款设计可以分类为权益工具等。

鉴于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的基本特点,其符合三类发行人的需求:一是处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发行人。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资金回流慢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如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企业)的主要特征,而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的无固定到期期限正好符合该行业的经营特征。二是项目资本金不到位或到位不足的企业。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武汉地铁可续期债券的批复,可续期债券募集资金可以用于项目资本金,所以一些资本金不到位或者到位不足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以通过发行可续期债券来补充资本金。三是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通过特定条款设计,发行人可以将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分类为权益工具,所以拥有降低资产负债率需求的企业(如某些国有企业有通过资产负债率考核标准的需求)也是潜在需求主体。

(二)优先股适用的发行人

企业发行优先股,旨在改善财务结构和拓宽融资渠道;同时,优先股的特点和政策特征,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对优先股的发行需求。根据《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公开发行优先股的,除商业银行补充资金之外,要求固定股息率、强制分红、股息可积累且不能转换为普通股;而对于非公开发行优先股,《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仅强调优先股不能转为普通股,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具体规定。

根据优先股的发行规定,并结合财政部对优先股会计处理的规定,只有商业银行用于补充资本金而发行的优先股,可以不强制分红和股息不累积,并分类为权益工具,而其他公司公开发行的优先股,应当分类为金融负债。鉴于此,四类企业更适合发行优先股:一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尤其是资本充足率较低的商业银行,出于满足资本监管要求的需要,对发行优先股具有较大的需求。二是现金流充裕但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如电力热力、土木建筑、石油石化等企业具有良好现金流,但资产负债率较高,其可以非公开发行固定股息率的优先股,在吸纳更多资本的同时,能够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三是资金不充裕且具有并购重组需求的企业。其可以根据并购双方的需求灵活设计,解决企业并购重组的实际困难,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活动。四是发债额度用满的企业。其可以通过发行优先股进行融资。

投资需求分析

目前,债券市场上的投资者主要为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鉴于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不同,各类投资机构对创新资本工具的投资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

(一)商业银行对创新资本工具的投资需求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银监会令2012年第1号)规定,商业银行对一般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而对工商企业股权投资的风险权重为400%~1250%(见表1)。由此可见,现行资本监管办法对商业银行投资权益资产有较大限制,而对投资债权资产的限制相对较小。因此,对于分类为金融负债的创新资本工具,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权重的考虑,或将具有更大的投资需求。

表1 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权重表

投资资产风险权重

1.对一般企业的债权100%

2.对符合标准的微型和小型企业的债权75%

3.股权

3.1 被动持有的对工商企业的股权投资400%

3.2 因政策性原因并经国务院特别批准的对工商企业的股权投资400%

3.3 对工商企业的其他股权投资1250%

但同时笔者认为,投资者购买优先股与普通股所承担的风险有较大区别,建议监管部门制定更为明确、细致的风险权重标准,以区分评价投资者对于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投资行为。

(二)保险公司对创新资本工具的投资需求

保险公司对创新资本工具的投资需求,主要取决于保监会对保险资金运用比例、保险偿付能力指标的限制。

1.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的限制

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保险资金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且重大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净资产;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不受投资比例的限制。同时,投资单一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均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因此,从资金运营比例限制的角度看,保险公司投资分类为债务工具的创新资本工具受到的限制相对较小。

2.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的限制

保险公司投资不同会计属性的资产,会对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8〕1号),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即资本充足率,是指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率,其中实际资本为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最低资本根据保监会《关于实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有关事项的通知》来确定。公式如下:

其中: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2号:投资资产》及《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6号:认可负债》对保险公司投资资产及负债的认可标准进行了规定,具体见表2。

表2 保险公司投资资产及负债的认可标准

项目分类认可标准

认可资产金融债券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的非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金融债100%

资本充足率低于8%的非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金融债90%

AA级以上(含AA级)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100%

AA级以下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90%

企业债券(含可转债)AA级以上(含AA级)企业发行的企业债券100%

AA级以下企业发行的企业债券90%

资产证券化产品AAA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100%

AAA级以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90%

权益投资未被证券交易所实施特别处理的上市股票95%

证券投资基金

其他权益工具0%(另有规定的除外)

认可负债一般负债100%

对外担保/保证形成的或有负债50%

次级债剩余年限在1年以内的80%

剩余年限在1年以上(含1年)2年以内的60%

剩余年限在2年以上(含2年)3年以内的40%

剩余年限在3年以上(含3年)4年以内的20%

剩余年限在4年以上(含4年)的0%

根据表2,保险公司投资创新资本工具时,其会计分类直接影响着保险公司认可资产的计算,从而影响偿付能力充足率,即保险公司投资分类为债务工具的创新资本工具,对其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影响较小;而投资于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创新资本工具,可能会减少认可资产,从而降低偿付能力充足率。

根据保监会《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及《保险资金投资债券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其投资行为有较大影响。具体来说,如果保险公司上一会计年度末或投资时上季度末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50%,则不得投资股权;如果保险公司上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则不得投资无担保非金融企业(公司)债券,已经持有上述债券的,不得继续增持并适时减持;如果保险公司上季度末偿付能力处于120%和150%之间,应当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严格控制投资无担保非金融企业(公司)债券的品种和比例。

(三)证券公司对创新资本工具的投资需求

证券公司投资创新资本工具,受到证监会《关于调整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的规定(2012年修订)》的约束。

根据表3,在计算净资本时,证券公司投资企业债券扣减的比例明显小于投资股权时应扣减的比例。基于此,与投资权益工具相比较,证券公司投资债务工具受净资本的约束更小。但是,划分为权益工具的创新资本工具并不属于股票的范畴,现行的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办法没有就其扣减比例进行明确规定。

表3 证券公司计算净资本扣减比例

项目扣减比例

1.股票

1.1 上海180指数、深圳100指数、沪深300指数成分股10%

1.2 一般上市股票15%

1.3 未上市流通的股票20%

1.4 限制流通的股票20%

1.5 持有一种股票的市值与该股票市值的比例超过5%的40%

1.6 ST股票50%

1.7 *ST股票60%

1.8 已退市且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股票80%

1.9 已退市且未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股票100%

2.企业债券(包括公司债券)

2.1 有担保5%

2.2 没有担保10%

(四)基金公司对创新资本工具的投资需求

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相比较,监管部门对基金公司投资行为的限制相对较少。根据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2012年修订)》,6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的,为股票基金;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债券的,为债券基金;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为货币市场基金。因此,股票基金倾向于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创新资本工具,而债券基金倾向于分类为债务工具的创新资本工具。

(五)社保基金对创新资本工具的投资需求

社保基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投资者。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12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理事会直接运作的社保基金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其他投资需委托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并委托社保基金托管人托管。

对于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社保基金,《暂行办法》对其投资行为进行了限定(见表4)。表4显示,《暂行办法》对社保基金投资企业债限定了较小的比重,而对投资股票限定的比重较大。基于此,社保基金或许对流动性更好、收益率也相对稳定、股性更强的优先股具有更大的投资动力,而对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的投资需求相对较小。

表4 社保基金投资资产及投资比重

投资资产投资比重

1.银行存款和国债≥50%

1.1银行存款≥10%

2.企业债、金融债≤10%

3.证券投资基金、股票≤40%

4.单个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社保基金资产投资于一家企业所发行的证券或单只证券投资基金,不得超过该企业所发行证券或该基金份额的5%;按成本计算,不得超过其管理的社保基金资产总值的10%

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及基金公司在投资创新资本工具时,其投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工具的会计分类属性。其中,商业银行受到的限制最大,出于资本管理的考虑,应更倾向于投资分类为债务工具的创新资本工具;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创新资本工具时受到一定的资本约束,但影响不大;基金公司及社保资金受到的约束最小。

综上,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与优先股等创新资本工具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国内资本市场的融资品种,可以更好地满足发行人的融资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且还为市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标的。随着创新产品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市场配套措施的不断落实,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与优先股等创新资本工具一定会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债券融资部

国内投资型寿险的现状分析 篇7

关键词:投资型寿险,风险,监管

一、我国投资型寿险的现状

在2006到2007一年多的时间里, 中国股票、基金市场实现了强劲上涨。寿险行业受到股市冲击, 出现了资金分流。退掉保单买股票基金, 成为保费收入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据保险同业公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5月份环比数据来看, 全国寿险保费收入除3月份外, 下降明显, 下降比率分别为11.56%、38.27%、3.5%。广州的寿险保费收入从去年同期的49.81亿增加至58.53亿, 增速达17.52%。但同一时期累计退保额也从去年同期的7.03亿元增至11.71亿元, 同比增幅66.60%。因此, 开发与资本市场投资密切关系的保险产品, 成为各家保险公司减少冲击的最好方式。保险公司呈现积极进入投资连接保险行列的态势, 先是外资公司打头阵, 后有中资公司纷纷跟进。从2007年初开始, 保监会已经批复的投连账户超过百个, 达到130余个, 而已经开始进行运作的投连账户数目也达上百个。据上海理财博览会上的消息, 目前上海市场有近七成的保险公司在销售投连险, 在售产品 (包括个险和银保两个渠道) 超过了23个, 整个寿险市场出现了由投连险主导的局面。

二、我国投资型寿险产品存在的风险

投资型寿险产品在我国的推出, 对于拓宽保险服务领域, 提高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 化解经营风险, 促进公司技术进步和增强竞争力等方面都有诸多益处。但是当利用某种工具来化解经营风险时, 又会产生其他的风险, 投资型保险产品在我国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1、政策风险。

投资型寿险产品是保险产品向资本市场的渗透, 是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相互融通的产物。中国现行的《保险法》、《证券法》和其他一些相关法律法规, 都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投资型寿险产品带来的新的民事或经济法律关系, 缺少法律法规的调整和规范。不确定的因素构成了经营投资型寿险产品的另一种风险。

2、投资风险是投资型寿险产品的最大风险。

投资型寿险产品上市后, 保险公司被允许通过封闭式证券基金间接进入股票市场, 开放保险资金间接进入股票市场, 提供了取得较高投资回报的机会。但是, 由于成熟度不高、投机性较强的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极大, 在中国股票市场缺乏有效的规避风险的工具之前, 周期性波动带来的投资风险, 无论对证券基金或保险资金都具有潜在的威胁。

3、金融风险是投资型寿险产品现金流动方面的风险。

投资型寿险产品的销售业绩会受到保险人定期公布的投资收益情况的影响, 受股票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保险人的投资收益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起落, 在股票市场低迷、投资收益下滑时, 销售情况可能下降。在特定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大量投保人要求退保, 从而导致大量资金流出, 造成现金流动危机。

4、监管风险。

由于投资型寿险保险金额、现金价值与保险资金相互关联, 保单现金价值用于购买基金单位, 因此其投资运作又带有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属性, 从而在监管时更具复杂性。相关规定要求由证监会管理其投资运营, 由保监会管理其他条款费率。但在实践中容易产生监管重叠或是监管空白, 而且制定投资型寿险产品的监管细则也具有较大的难度。

三、规范我国投资型寿险产品市场

2001年下半年, 沪股从2000点以上一泻千里, 开始了长达5年的大熊市。就在这时, 平安保险推出的国内第一只理财投资连接保险产品, 吸引了第一批个人投资者。然而股市暴跌随后引发了针对投连险的投诉和抗议风波, 酿成中国保险业史上的危机。我国投资型寿险产品市场尚未完善, 需要明确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1、明确投资型寿险产品性质的法律界定。

我国《保险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身保险合同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投资型寿险产品具有保险属性, 同时投资运作也带有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属性。我国目前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依据式国务院证券委员会1997年11月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规定》。此类寿险产品除投资运营方式外, 其它性质与传统寿险产品基本一致, 建议保监会与证监会联合对投资型寿险产品的经验做出明确规定。

2、增大投资型产品的信息披露程度。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1年12月6日颁布了《人身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 并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中国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在销售人身保险新型产品时, 向客户出据经中国保监会备案、用非专业语言表述的产品说明述, 以维护消费者利益。

3、拓宽投资型寿险产品资产管理渠道。

国际上保险公司采用的资产管理方法有两种:一是保险公司作为基金发起人成立开放式投资基金:二是保险公司购买其他开放式投资基金。我国应当在时机成熟时允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一起成立开放式投资基金。

4、加强投资型寿险产品相关资产投资运营的监督。

投资型寿险产品相关资产必须设立与保险公司其他资产独立的分离账户。这就必须有独立的第三方对投资运营结果进行公正的评估, 需要明确基金法人、基金托管人、基金管理人、投资人的权利和义务。证监会应重点管理分离账户相应投资基金单位价值的准确性的公允性, 而保监会应管理在相应基金单位价值下的保险金额和保单现金价值确定的正确性。

5、

规范投资型寿险产品的营销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从事投资型寿险产品营销的业务员必须具备保险和证券的双重从业资格。

参考文献

[1]、刘妍芳.寿险投资及其监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2]、陈东升.中国寿险业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3]、韦生琼.人身保险.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4]、魏巧琴.人身保险学.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对国内信息化投资概况的分析 篇8

关键词:信息化,投资,固定资产,R&,D,分析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同步发展“新四化”中,信息化是新增的内容,这表明信息化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中国信息化由此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信息化要发展必然需要加大投资。据报道,在中国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将近一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于消费和出口的总和。那当前国内信息化的投资情况如何呢?由于在现今的统计分类中,还没有关于信息化的分类,所以我们遍查国家省市县无论统计还是工信部门,并无信息化投资的数据。

下面,我们试着从横向——固定资产投资、R&D经费、企业投资、政府投入等四类数据,纵向一一数据最为完整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入手,逐步对国内信息化的投资情况进行探索和分析,争取得出一个较为清晰的国内信息化投资概况。

1 从横向数据看国内信息化投资情况

(1)从2011年国家公布的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速度(表1),按农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三化”,将表中19个统计大项及其小项归类其中,得表2。

由表2看出,在“三化”中,2011年农业化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信息化的3.1430倍,工业化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信息化的59.6997倍;或者说,2011年信息化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农业化的31.8168%,是工业化的1.6751%;即2011年信息化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农业化的三分之一,工业化的五十分之一弱。

为了更强化反映信息化所涵盖的内容,我们将原隶属于工业化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工业化中剔除,加入到信息化中,得表3。

由表3看出,在“三化”中,2011年农业化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信息化的0.9145倍,工业化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信息化的16.6615倍;或者说,2011年信息化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农业化的109.3492%,是工业化的6.0019%;即2011年信息化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化相当,是工业化的十七分之一。

(2)在2011年国家公布的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见表4,按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将表中的3大项及其小项归类其中,得表5。

注:本表中工业行业分类按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划分。

由表5知,2011年工业化的R&D经费投入是信息化的5.3689倍;或者说,2011年信息化的R&D经费投入是工业化的18.6257%,即2011年信息化的R&D经费投入是工业化的五分之一弱。

(3)根据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大型工业制造企业信息化投资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为0.16%,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为2.21%。

(4)《2011年中国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指出,2010年政府行业IT投入达486.1亿元。通过网络可查到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全年工业完成投资额98716亿元(表6)。

可以看出国内当前无论政府还是企业,信息化投入只占GDP或销售收入的1‰-1%,与工业投资相比至少差两个数量级。

2 从纵向数据看国内信息化投资情况

(1)表7列出了2006-2012年七年间全国“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的数据。我们在其中选取“制造业”中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数据来代表信息产业的投资情况,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数据来反映信息化的投资情况,以此来分析七年来国内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趋势。

由表7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产业)六年总的固定资产投资是18028亿元,平均每年为3004.667亿元,平均增速为28.2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信息化)七年总的固定资产投资是15614亿元,平均每年为2230.571亿元(列19个统计大项的第12位),平均增速为10.82%(列19个统计大项的最后一位,表8)。

在表7中,计算“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制造业”的比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总投资”的比例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总投资”的比例,即计算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制造业和总投资中的变化情况,得表9。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2012、2011年为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速度,2010—2006年为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无数据的内容是因国家统计局未公布该年度的该数据。

(2)从纵向数据可知,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比例是在逐年减少的。其中,信息产业占比在2009年快速下降后,企稳回升,应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信息化投资占比却是在逐年下滑,与金融危机的影响应无什么关系。信息产业、信息化,以及信息产业与信息化的增速变化情况数据(表9)反映出信息产业的投资明显高于信息化,说明信息产业出口较好,但对信息化的拉动却有限。

3 总结及建议

(1)代表国内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额每年平均为2230.571亿元,平均增速为10.82%,在19个统计大项中投资额列倒数第四,增长速度列倒数第一,说明国内信息化不但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低,且增长速度乏力。信息化较工业化的固定资产投资有1到2个数量级的差距,且信息化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是在逐年减少的。

(2)目前国内政府信息化投入占GDP的比例为1.22‰,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五类城市政府信息化投入占GDP的比例依次为2.88‰、0.98‰、0.69‰、0.33‰和0.01‰。反映出各级政府在信息化的投入方面普遍偏少。

(3)当前国内信息化为什么发展缓慢、网速全球排名逐年靠后,都与其投资严重不足直接相关。这个问题放到工业、城镇乃至农业化中去考量,都会说是因为投入不足,需加大投资。但到了信息化,似乎信息化是高新科技武装的,犹如魔杖在手,只需挥挥手它就会大发展;好像信息化可以超越经济规律,不用投入或少投入,也能产出。

(4)投资严重不足,已明显阻碍了国内信息化的发展。国家应该像对教育投入一样,对信息化的投入做出明确规定,切实为国内信息化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否则,一个弱小的信息化如何能够带动庞大的工业化,实现“两化融合”呢?如何保证“新四化”的同步发展呢?

参考文献

[1]马龙.中国信息化的困局.中国信息界·智慧城市,2013.8,第258期。

[2]马龙.宽带为何不宽.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11,第90期。

国内投资 篇9

关键词:FDI,国内投资,Granger检验,协整分析

一、前沿

就FDI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最早可追溯至新古典增长模型, 后经内生增长理论及新贸易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就FDI与东道国国内投资的研究也散落在这些研究成果之中, 目前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看, 尚无形成统一的结论。

Mac Dougall (1960) 在研究FDI的一般福利效应时, 首次把技术外溢效应作为FDI的一个重要现象进行了分析, 认为FDI对国内投资具有技术示范效应, 有利于国内投资的技术效率提升。Koizumi&Kopecky (1980) 构建了一个国际资本长期流动的模型, 用于研究FDI对一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投资的影响。该模型假设外资中内含的技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 能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投资的积累。而E.Borenszatein、J.De Gre-gorio、J-W Lee (1998) 等学者建立了一个动态均衡分析模型, 他们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有着明显的挤出效应。Markesan和Venables (1997) 发现FDI与国内的投资具有互补性。由FDI带来的革新将增加而不是减少原有的技术租金, 即通过知识的外溢总体上会提高要素的报酬, 国内投资对应的产出也将扩大。

国内学者诸如陆建军 (2003) , 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存在“挤入”效应。杨柳勇、沈国良 (2002) 认为, FDI对内资存在“挤出”效应。王志鹏、李子奈 (2004) 认为, 在中国FDI对内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存在明显的地球差异, 东部外资对内资存在“挤出”效应, 在中部外资对内资存在“挤入”效应。薄文广 (2005) 利用1980—2003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 对中国FDI、国内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 其认为国内投资和FDI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1]。

二、外商直接投资在华概述

在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引下, 中国积极创造条件引入外资,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投资企业不断增加, 投资领域逐渐多元化, 已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截至2008年底, 中国共吸收外商投资项目659 800项, 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15 717.96亿美元, 是1985年14.6倍。中国利用外资的规模多年稳居世界前列, 并有持续扩大的趋势。据商务部统计, 尽管全球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大幅下滑的背景下, 2009上半年中国吸收外资金额同比下降, 但在全球FDI总量中的占比没有下降, 中国仍是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首选地, 2009年1—5月, 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40.5亿美元, 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 890家。

从三大产业合同使用外资情况看, 第一产业占比仅为1.9%, 第三产业比重为41.4%, 第二产业比重高达56.7%。从产业内部看, FDI对一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农业, 尤其是种植业上, 而对林业、牧业和渔业等部门的投资极少;在第二产业中, FDI主要集中于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 高达53.1%[2], 工业化趋势非常明显;第三产业内部, FDI对房地产业投资占23%。由此可见, 跨国公司对中国第一、二、三产业的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房地产业两大块, 这与中国几十年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制造业迅猛发展有关, 同时也与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趋势基本吻合。

三、FDI、国内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模型

1. 理论模型。

根据John.Maynard.Keynes总需求决定理论,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总需求包括:消费 (C) 、投资 (I) 、政府支出 (G) 和净出口 (NS) 四部分, 即:

其中, 消费和投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投资又可以简单的划分为国内投资与FDI。为分别考察国内投资和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我们将公式 (1) 简化为只包含GDP、国内投资、FDI和国内消费四项, 建立如下模型 (为消除异方差, 所有变量均取对数形式) :

以上模型中, GDPt代表年度国内生产总值, PIit代表年度国内投资, 即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减去FDI的余额来近似代替, CSit代表年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表示消费, FDIit代表年度外商直接投资et是误差项。

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为判断FDI、国内投资与GDP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我们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log (FDI) 、log (PI) ) 、log (GDP) 分别进行检验,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 检验结果如下:

由以上检验结果发现, log (FDI) 和log (PI) ) 均构成对log (GDP) 的格兰杰原因, 而log (GDP) 不是log (FDI) 和log (PI) 的格兰杰原因, 同时log (FDI) 和log (PI) 之间也无因果关系, 这个结论与实际经济意义是相符的。

3. 协整检验。

利用ADF方法, 对变量log (GDP) 、log (PI) 、log (CS) 、log (FDI) 进行平稳性检验, 结果见表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所有变量均是一阶单整序列, 我们可以进行协整回归, 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我们在对协整回归的残差进行ADF检验, 检验结果如下表4。

检验结果表明, 残差RESID的ADF检验统计值在各种显著水平下均通过检验, 即残差不存在单位根, 可以认为是平稳序列。因此我们可以说变量log (GDP) 与变量log (GDP) 、log (PI) 、log (CS) 、log (FDI) 之间确实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 协整回归方程为:

利用 (3) 的回归系数以及样本数据, 我们计算出变参数βt在1982—2008年对GDP的投资弹性系数Investment E-lasticity, 简称IE, 如图所示。

模型 (3) 的回归结果显示, 国内投资PI对GDP的平均弹性约为0.35, 即国投资每增长1%, 将带动GDP增长0.35%, 国内消费CS对GDP的平均弹性约为0.48, 即国内消费每增长1%, 将带动GDP增长0.48%, 国内投资与国内消费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拉动作用事十分显著的。而对FDI的变参数计算发现, 其对GDP的投资弹性系数介于0.12~0.17之间, 表明FDI每增长1%, 将会带动GDP增长0.12%~0.17%, 明显低于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对GDP的带动作用。

同时, 我们从图1可以发现,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FDI对GDP的投资弹性大致处于0.14~0.17之间, 其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较大, 实际上,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资金短缺时代, 对外资的需求比较大, 另一方面外资增长的速度也比较快, 1990年外资流入总额是1982年的6倍多, 而国内投资这一时期增长为3.6倍。20世纪90年代以后至今, 外资的弹性系数大致介于0.12~0.14之间, 其对GDP的带动作用有所下降, 反映了中国经济在一段高速增长后, 国内资金已经逐渐充裕, 国内投资的主导地位日益明显, FDI的作用明显下降, 但是从总量上和增速看, 中国FDI的流入是逐渐扩大的。此外, 2004年后, FDI的投资弹性系数又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2008年底已经达到0.15左右, 这一方面反映了近两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了的投资预期收益的上升, 吸引了更多的外资, 另外随着加入WTO各项承诺的兑现, 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 跨国金融资本的大量流入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资流入的一个重要特征, 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因金融危机持续低迷情况下, 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稳定的经济增长环境, 成为国际资本首选的避风港。

尽管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有限,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FDI的投资效率低于国内投资。同样, FDI的投资弹性系数较小也不能说明FDI的效率低, 这是由于内外资在绝对数量的巨大差距造成的。为进一步分析内外资的效率问题, 我们引入两个指标:投资—产出效率 (The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 per Output Units, 简称EIPOU) 和产出利润率 (Output Margin, 简称OM) , 即

由于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因此, 用工业产出和利润指标来比照国内投资和FDI的投资—产出效率是比较适当的。从图2、图3中可以看出, 无论是投资的产出效率或是产出率润率, FDI的效率都要明显高于国内投资、尤其是单位产出的投资效率上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事实上, 国内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依旧沿袭了过去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高耗能、高污染、重规模、轻效益, 重复建设十分严重, 资本—产出比例较低,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因此加快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可持续性和环保型转变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对的重大战略任务[3]。

四、结论与启示

在对FDI、GDP、国内投资、国内消费模拟的基础上, 我们发现, 国内投资PI和国内消费CS对GDP的平均弹性分别约为0.35和0.48, 远高出FDI对GDP的平均弹性0.2~0.3个百分点, 这说明, 国内投资与国内消费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拉动作用事十分显著的, 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限的, 中国一直以来是一个内需拉动型经济体[4]。但是通过引入单位投资的产出效率和产出利润率两个指标, 我们发现FDI的投资效率相比国内投资而言要高一些, 尤其是单位投资产出效率, FDI要平均高出国内投资1~2个百分点。

第一, FDI与中国企业相互竞争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外商投资企业必定会与中国国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稀缺自然资源和金融资本等生产要素[5]。很多情况下, 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其产品和国内差别不大, 技术也不是最先进的, 之所以来中国投资, 除了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大, 市场容量大, 投资报酬率高以外主要是为了利用中国廉价的生产要素, 因此会形成与国内企业对人才、熟练技工、进出口许可证、贷款等要素资源的争夺。

第二, 提升国内资本的效率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 国内资本无论在产出效率还利润率指标上都明显落后于FDI, 这种效率的差距不单单是核心技术的差距, 也是管理理念、投资体制和企业组织制度的差距[6], 实际上就是本土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因此, 在推进中国企业改组改制、转变经营理念等方面, 我们还大有文章可做。

参考文献

[1]博文广.FDI、国内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分析和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 2005, (9) :21-24.

[2]外商直接投资数据统计[EB/OL].商务部网站, www.mofcom.gov.cn, 2009.

[3]王晶, 余为政.FDI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 2006, (10) :45-46.

[4]刘文勇, 蒋仁开.FDI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4) :10-11.

[5]代谦, 别朝霞.FDI、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 2006, (4) :15-19.

国内投资 篇10

外商直接投资既给东道国带来了资本流量, 也给东道国带来了稀缺的无形资产, 所以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 甚至发达国际也加入了争夺外商直接投资资源的竞争行列。但是要评估外商直接投资对某个国家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效应, 这样的分析是不够的, 因为随着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增加, 外商直接投资的边际效应会发生递减。因此, 评价外商直接投资是否给一国的国内投资带来了挤出效应是评价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效应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 资本相对匮乏。因此, 吸引外资以增加中国资本存量, 促进中国资本形成就成了一个重要的任务。而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 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电力煤气积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二产业, 因此, 本文主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二产业国内投资的影响。由于影响国有资本的非市场因素较多讨论不易, 我们主要关注FDI对私人资本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传统对外商投资的研究利用“两缺口模型”, 认为外国投资能弥补发展中国家储蓄小于投资及外汇不足两个缺口, 但中国目前不存在这样的缺口。另一种研究的视角是“溢出效应”。E.Borensztein等 (1998) 研究认为外商投资的溢出效应取决于本国的人力资本存量, 在本国的人力资本存量达到一个最低限之上后, 才能对外资的技术溢出形成充分吸收, 促进本国投资和经济增长。但在竞争性行业中, 只有存活下来的企业才有可能吸收外资的技术溢出。因此, 这里关注的是外资对本国投资的影响。陆建军 (2003) 利用各省份数据建立计量模型, 得出外资对东部省份有挤出效应, 对西部省份有挤入效应的结论。

三、分析

对企业家投资决策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利率, 而是回报率。设第二产业生产函数满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可见, 资本回报率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而下降, 外商投资的引入降低了资本回报率。

已经提及, 对企业家投资决策影响最大的是回报率

故此, 外商投资引入降低国内资本回报率的同时, 减少了国内投资Id。

外商投资本应增大总需求从而引致更多的投资。但在行业间劳动力无法充分流动及工资率增长缓慢的情况下, 资本量的增大只会导致回报率的下降, 从而挤出国内投资。这是因为行业间劳动力无法充分流动导致资本增长率高于劳动力增长率,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下降, 产量的增长小于资本量的增长;而货币工资率增长缓慢, 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对产品需求的增长小于产量的增长。这两者导致了资本量的增长高于对产品需求的增长, 从而高于利润的增长, 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利润率太低导致了国内投资, 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不足。

实际上, 由以上分析可见, 任何资本存量的增长都会在本文既定前提下降低资本回报率, 从而减少下一期的投资。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 各地为了吸引外资, 纷纷制定各种优惠政策, 尤其是税收优惠。这使得本地民营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绝对劣势, 从而被挤出的总是本地民营企业。而外资企业的投资收益是外国人的收入, 属于GDP但不属于GNP。外资企业在竞争中的获胜, 其利润以外国投资收益的形式汇出, 实际上是减少了本国人的收入, 进一步降低工资增长率, 而这又反过来影响到消费需求, 减少企业利润, 更进一步挤出了本地民营企业的投资。

四、计量检验

此处简化罗长远等 (2004) 的计量模型, 采用1991—2003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 方程中, i表示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 民营企业投资所占的比重, fdi表示GDP中外商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若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有挤出效应, 则应为负值。线性回归结果为:通过检验, 说明外资对民营企业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五、结论

在目前中国储蓄显著高于投资的情况下, 不应再认为中国资本匮乏而盲目引进外资。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流动受到限制, 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 利用税收优惠吸引外资只会夺走国内民营企业宝贵的投资机会, 进而减少中国的居民的投资收益和总收入, 减少国内的总需求, 并由此而减少国内企业的总利润, 再反过来减少中国的投资机会和投资需求。此外, 提高利用直接投资的质量, 鼓励随外资的进入而输入国内稀缺资源, 对竞争性的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实行国民待遇是我国今后利用外资政策调整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陆建军.FDI对中国国内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 2003 (9)

[2]罗长远, 赵红军.外国直接投资, 国内资本与投资者甄别机制[J].经济研究, 2003 (9)

国内投资 篇11

但是,流动资金持续充裕足以支撑市场。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单就中国的公众存款便有两兆亿美元。若公众支持现时市场,这将远远高于中国股市的市值。另外,在现时的市况下,大部分投资者都倾向买入下调的股份,因此泡沫爆破的机会很微。就算真的出现爆破,都应来得短暂而急速。加上中国股市市值只有本地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比起美国的1.45倍和日本的1.07倍而言,仍是相对地低。由此可见,外国投资者仍对在中国投资感兴趣,在市场调整之后尤甚。作为策略投资者,笔者建议应静候时机,或在短期内投资在些逃离市场波动的项目上。

四项措施降温股市

另外,中央政府最近亦公布了四项措施为股市降温,但我们认为仍不足以阻碍对市场充满憧憬的内地投资者。

第一,市场欢迎有关合资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的措施。目前H股比A股以折让价买卖,但同一公司的股份价值不应存在差距。相信不少内地投资者买入估价过低的H股,然后借助估价过高的A股赚取利润,已能进账不少。虽然市场对消息反应热烈,但短期影响应只属温和。

第二,美国国会主张保护主义,在进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举行前,人民币每日双边交易区间由±0.3%扩大至±0.5%,其实是象征式的政治决定。自2005年引入制度以来,0.3%的区间一直维持不变,直至最近急升,才首次达到上限。

尽管中央政府可能容许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但最近公布的措施却未必是升值加快的保证,因为交易区间只适用于单日波动,对长远货币走势的指引有限。因此,对货币及股票的影响十分轻微。

第三,最近的宏调,将存款利率调高27个点至3.06%,而借贷息率则被调高18个点至6.57%。由于借贷息率仅上升18个点,低于预期,加息对实际经济的影响亦非常有限。

此外,要减慢银行存款流向股市的速度,同时消除最近市场对存款增长放缓的忧虑,以及控制股市急升,则必须令存款的孳息曲线更具吸引力。不过,对于追求回报的国内投资者而言,利润幅度仍未算吸引。

第四,准备金率会再提升50个点至11.5%,为11个月内第八次。不过,银行于3月底的平均比率已达到13%,比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高出两个百分点,因此其净影响亦不受投资者重视。

商品投资现潜力

但值得留意的是,2007年初商品大幅调整,惹来市场推测商品已重整完毕,投资者应将资金转移于其他金融资产,趁商品价格反弹时离场。虽然部分商品易受天气及政治因素影响多于相关的需求及投资周期波动,使商品价格波幅扩大。不过,鉴于商品的长远需求强劲但供应有限,笔者相信商品仍具投资潜力。

首先,中国及印度等大部分新兴市场的工业化进程持续,进一步推高全球商品的消耗量。就像与中国同属生产国的南韩,铜及铝的全年人均消耗量分别约为38磅及25公斤,而中国在两者的数字仅为6磅。如果中国跟随南韩的经济发展步伐,将会对全球商品需求带来重大影响。此外,虽然商品供应不断增加,但长远供应量仍然有限。

30年来,商品价格持续下跌,自然使近年的资本开支亦随之下降。即使近年勘探采矿及投资金额大增,但成功开采的矿源却极少,使采矿投资的预算成本甚高。再者,采矿业精简架构,宁愿透过并购扩大产量,也不进行勘探开采,使供应持续紧张。最后,全球通胀趋势大致向上,此走势通常促使市场选择商品及公共事业股作为对冲通胀的投资。话虽如此,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有减慢迹象,加上供应情况改善,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将减少,工业商品于未来六个月的周期性因素仍然欠佳。

国内投资 篇12

随着风险投资在我国的不断发展, 对风险投资的理论研究也逐渐深入。以前国内关于风险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风险投资的宏观领域, 比如传播风险投资相关概念和知识、介绍国外风险投资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探讨我国开展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国外风险投资运作对我国的启示以及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对策等。近年来, 国内风险投资微观领域的研究不断增多, 如对风险投资的运作机理、契约关系、治理机制等方面展开了研究。

治理是处理不同利益关系的方式, 风险投资包括三个主体, 风险投资者、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 并且三个主体形成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即风险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的委托代理关系, 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的委托代理关系。风险投资治理机制的研究也正是从这两个委托代理关系展开的。

2风险投资机构的治理

2.1组织形式

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公司制、有限合伙制和信托基金制, 在国外, 风险投资机构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有限合伙制。有限合伙制内在的制约和激励机制, 与风险投资过程中内在的风险特性和收益特性间, 有着极其相似的耦合性, 有着其他企业制度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郭明杉, 杨波, 2008) 。

在激励机制方面。有限合伙制在于利益捆绑, 普通合伙人即风险资本的经营管理者可得到管理费和利润分配, 这种激励方案是在契约中就予以明确规定, 而且在整个存续期内不能改变的, 这种激励方式和强度具有事先“内置化”的性质 (豆建民, 2000) 。另外, 由于有限合伙制基金的存续期是有限的, 管理者为了能长期从事风险投资业, 就必须不断筹集新基金。如果管理者的业绩好, 投资人就会选择他发起的基金投资, 而业绩不好的管理者则很难再筹集新的基金, 这是有限合伙制有效的外部激励机制 (梁欣然, 2006) 。

在约束机制方面, 有限合伙制的约束机制主要体现在为满足风险资本的流动性和增殖性, 要求风险资本家在合伙企业中所承担的责任条款和限制条款。作为一般合伙人, 风险资本家需要承担无限责任, 因而其个人的财产也处于风险中 (刘志阳, 施祖留, 2003) 。风险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之间的限制性条款包括限制风险基金投向公共证券和一般的债务融资, 限制单向投资项目的投资额, 限制风险资本家向投资对象投人个人资本, 限制基金间的关联交易 (姚佐文, 2001) 。

2.2风险投资家报酬机制

对风险投资家最直接最重要的激励机制是报酬机制。风险投资者可以实施与经营业绩相联系的报酬机制, 风险资本家的报酬结构由固定报酬和可变报酬组成。 (蒋卫平, 2006) 。但是风险投资家的报酬与其经营绩效密切相关存在着一个障碍, 即风险投资家的收入有可能在短期内大幅度波动, 这种波动使风险投资家的收入面临更大风险, 他在谈判契约时便会要求委托人给予更高报酬以弥补这种风险, 这就使谈判更趋复杂化。那么, 应给予风险投资家的收入多大稳定性或者让风险投资家的收入在多大程度上与经营绩效挂钩, 学术界尚无定论 (谈毅, 冯宗宪, 2000) 。解决的办法一是可以通过可变的管理费率, 即契约规定在其运作初期采取比较高的费率, 随后逐渐降低费率, 这种安排能鼓励风险投资家尽快归还投资者的投资资本。二是在利润分配过程中采用“爪回”条款。“爪回”条款的设置是为了将风险投资的报酬和投资者目标联系起来, 在风险投资声誉家收到业绩报酬之前, 允许投资者收回他们的投资本金和管理费 (陈灏康, 2006) 。

2.3风险投资家的声誉约束机制

在经理市场上, 风险资本家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基于他长期工作业绩建立的职业声誉, 风险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很大程度上动态地显示了他们的能力和努力程度, 市场能使风险资本家始终保持深层危机感, 从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 (曹兴, 王福民, 2003) 。风险资本家的职业生涯是否得以延续取决于其是否有能力在风险资本市场不断募集风险基金正常运作所必需的资金。而风险资本家的筹资能力主要有赖于由已往业绩所形成的职业声誉。拥有良好的职业声誉的风险资本家更容易赢得投资者的青睐。因此, 风险资本家为建立良好的职业声誉, 必须努力工作, 不断提高风险投资基金的业绩 (蒋卫平, 2004) 。但是, 风险资本家市场的健全是形成声誉机制的前提, 否则, 风险投资家的自我监督和投资者的外部监督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3风险投资企业治理

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是适应风险企业发育成长早期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高度的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风险企业治理结构的主题应是通过合适的制度安排, 减少和缓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最大限度地实现二者利益的趋同, 进而促进投资者在风险企业中的资产得到应有的保护和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目前, 国内学者对风险投资企业治理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1融资工具选择

关于融资工具的选择, 从风险投资家的角度来看, 最关键的问题是确保投资与变现;从风险企业家的角度来看, 最关键的问题是确保后续融资的可获得 (封思贤, 2005) 。风险企业融资合约中最常见的融资安排是可转换证券。当风险家和风险资本家的联合努力有助于提高项目的收益时, 双方的努力程度与投资的数量相关, 并且证明当投资者的投资比例低时, 她必须被赋予普通股, 而当其投资比例高时, 她获得可转换债券或优先股 (唐伟, 2005) 。目前国内对于风险企业的各个阶段应采取何种融资方式并无一致看法, 曹兴和王福民 (2003) 认为在企业发展不太稳定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成长期、扩张期, 采用可转换优先股有优势。

3.2分阶段投资机制

分期注入资金是风险投资家所能运用的重要监控机制 (陈灏康, 2006) 。一般情况下, 创业投资公司对创业企业的投资都是分期进行的, 这样可以根据企业的进展情况决定后续融资的时机与投资额度。如果企业运行良好, 风险比前一阶段降低, 创业投资公司会乐意追加投资;如果运行情况不佳, 创业投资公司可能减少甚至停止后续投资, 或提高资金价格。通过这种方式, 风险投资企业相当于获得了在下一阶段放弃投资或重新评估企业并提供后续融资的期权 (劳剑东, 郑晓彬, 李湛, 2001) 。同时, 当风险企业家滥用资金或努力投入不足达不到合同所约定的绩效时, 通过拒绝继续投资对风险企业家形成巨大的压力, 同时对企业家的声誉形成不好影响, 使其很难再获得其他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企业家为了获得企业所需的后续资金, 必须按照合同的规定运作企业并投入有效的努力 (曹国华, 潘蓉, 2007)

3.3参与风险企业管理的相机治理机制

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经济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 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所达成的合约往往是不完备的, 即所谓“合约有缺陷和遗漏条款” (谢德仁, 2001) , 它既不可能预期到所有情况, 也无法详尽地规定各种情况下各方的责任与权利。为了减少风险企业家的机会主义行为, 同时为风险企业提供必要的管理支持, 风险资本家通常会以适当的方式直接参与企业管理 (余晓东, 2002) 。直接参与管理是除明确契约的保护外, 减少代理风险最有效的风险投资治理机制。参与管理的风险投资治理不同于一般公司治理, 它是一种相机治理模式, 即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是可以分离且不必完全对应。对于风险投资家而言, 通过董事会席位或者合同赋予的特别条款对各方面施加影响,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企业而是为了降低风险, 增加回报 (曹国华, 潘蓉2007) 。

3.4其他治理机制

股权结构激励。高新技术风险企业一般倾向于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 其股权结构可简单划分为物质资本与知识资本二者所占的股权比例。作为物质资本的风险资本所有者与作为知识资本的高新技术成果所有者在签约组成企业之前都是平等的产权主体, 都有平等的权利索取剩余。但技术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不可或缺性, 为保证在企业后续扩股融资中, 无形资产所占股份的比例不被稀释, 应把技术发明人所占股份比例写进合同里, 确保其股份比例不变, 以充分调动技术方的积极性 (豆建民, 2000) 。

浮动股权比例。为了减少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潜在的利益冲突, 使二者的利益实现最大限度的趋同, 风险投资合同可以规定浮动股权比例条款, 即规定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享有的股权比例将视风险企业的经营业绩而相应浮动 (吴昊, 2003) 。具体而言, 当风险企业的实际业绩超过预定的标准时, 则提高风险企业家的股权比例, 降低风险资本家的股权比例;反之, 当风险企业的实际业绩低于预定标准时, 则降低风险企业家的股权比例, 相应地提高风险资本家的股权比例。上述股权分配制度对于风险企业家的激励效应在于:风险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 风险资本家对企业的控制权越大。

4结论及展望

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梳理, 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对风险投资治理机制的研究围绕风险投资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展开, 对组织形式、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已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 但也存在着不足。第一, 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引进”国外有效的治理机制, 没有考虑我国的具体政治经济环境, 探讨适合我国风险投资的有效治理机制。第二, 大部分的研究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 缺乏实证的支持和数据的检验。

综上所述, 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 需要我们具备更广阔的理论视角和更细致的研究设计。对于风险投资治理机制进一步的研究, 需要结合我国风险投资的具体情况, 研究风险投资治理的特性, 建立风险投资治理体系。创业板的即将推出将丰富我们的研究方法, 提供良好的研究平台。

参考文献

[1]谢德仁.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2]郭明杉, 杨波.风险投资有限合伙制激励约束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 2008, (2) .

[3]豆建民.风险投资:基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分析[J].财经研究, 2000, (10) .

[4]梁欣然.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基金的运行机制[J], 中国科技投资, 2006, (5) .

[5]刘志阳, 施祖留.风险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的制度变迁:一个适应性假说[J].重庆大学学报, 2003, (4) .

[6]蒋卫平.人力资本财务激励与约束创新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6, (5) .

[7]谈毅, 冯宗宪.风险投资家报酬机制的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0, (3) .

[8]陈灏康.风险投资中的委托代理风险及其治理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06, (2) .

【国内投资】推荐阅读:

国内投资银行06-01

国内的05-25

国内借鉴05-28

国内监管05-29

国内销售06-11

国内城市07-04

国内应用07-08

国内背景07-09

国内要闻07-29

国内实际07-30

上一篇:中国企业三种人下一篇:储罐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