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空间(共9篇)
国内空间 篇1
一、众创空间的定义及特征
(一) 众创空间的定义及其创时代性。
2015年国务院李克强在召开主持的会议上提出了对众创空间发展的支持政策, 并且登门造访了3W咖啡等多个创业社区。一时间这个名叫做“众创空间”的平台在国内发展得风生水起, 成为创业者聚集的港湾。那么, 什么是众创空间?所谓众创空间, 就是在顺应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的需求下, 以市场化为主导, 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并通过专业化服务和多样化途径搭建通往各个领域的桥梁, 给创业者提供的创业交流、项目孵化的创业文化共享社区, 是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型服务平台的统称。当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促进全民创新创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最迫切需求。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 中国企业面对的竞争严峻, 守旧的企业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 而众创空间就是企业转型的助推力;另一方面数以万计的求职者在寻找合适工作的时候不断碰壁, 踏上艰难的创业之路。众创空间给创业带来了福音, 它为创业人士披荆斩棘, 提供了梦寐的创业条件。
(二) 众创空间运作模式的特色。
众创空间对于城市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只有更好地去熟悉它, 才能真正享有它的魅力多姿。它的运作特征为:
1、盘活闲置资源。
众创空间将闲置资源集中起来, 同时充分利用物业, 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创业办公环境。在这些包括3D打印机等的高科技设备中, 其中还有不少是由创客会员资助的。在这里, 大家共享资源, 按照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可用资源, 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多元参与式。
众创空间的主体是大众, 因而其结构往往是松散的、基于兴趣或协作的弱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 创新的范围被扩大, 创新组织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大型企业通过众创空间寻找有利资源, 也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创业人才;小微企业利用众创空间降低创业成本, 提升企业活力;高校通过众创空间走向广阔的市场, 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此外, 还有一些中介服务机构也在创业产业链中得到了发展。
3、互联网“创新2.
0”。互联网创新型变革毫无疑问给大众创业带来了开放式的环境, 使创新资料能够平等便利地被所有创客使用。只要点击鼠标, 人人都能享有互联网带来的惠利。创客们利用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也搜索别人的创新成果, 互联网成了他们交流学习的载体, 给创新带来了零距离、高效率的飞跃。
4、一整套服务体系。
众创空间不是咖啡吧, 也不是简单的孵化器。它通过线上线下全面的专业化服务, 从小的创意、点子萌发和汇集, 提供了包括创业培训、市场信息共享、咨询和规划建议、交流会、项目工程孵化、客户中介、发展渠道提供、推广宣传等一系列服务。除了整个过程的一条龙服务, 众创空间还将交通因素、产业链因素等考虑在内, 是一整套服务体系, 为创客提供贴心尽善尽美的创业环境。
5、创新高效率。
众创空间带有半公益性质, 孵化半成品项目是它的使命。因此, 它常常设有天使基金等投资项目, 给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也是一种鼓励, 期望创客们能在竞争中高效率地创业。在这种情况下, 创业者也不再是孤独地奋斗, 而是和志同道合地人一起优势互补、讨论进步, 当然有利于他们更有效率的创业。
6、盈利模式。
从盈利角度, 众创空间若是仅依靠赚取办公租用的差价是难以生存的。尽管一些众创空间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 但是想立足一方领土还需要有自己的盈利方案, 如对一些项目进行投资、占股以及收取招聘宣传费用、提供融资服务等等。
(三) 众创空间运作模式的类型。
众创空间给创业者带来了实质性的支持, 是他们温暖的家园。而这些家园, 是地理位置, 是文化底蕴, 或是发展结构, 使它们具有不同的运营模式, 主要有天使孵化型、垂直产业型、天使孵化型、地产思维型、活动聚合型、媒体驱动型、企业平台型、产业链服务型这几种。
1、开放空间型。
开放空间型主要特点是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和全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它与各个创投机构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以提高融资效率;同时, 积极营造创业生态圈, 以打造特色孵化器品牌。在这里创业者整合创业资源, 开拓思路, 进行互助交流, 并最终提高孵化效率。
2、垂直产业型。垂直产业型主要是专门为某一产业提供服务, 通过帮助创业者实现技术落地, 促进该产业的进步, 其是对于某一领域的专业化服务平台。这种类型的众创空间主要是实现定向孵化, 为特定产业带来进步和升级。因此它一般由政府主导, 旨在发展某一产业。
3、天使孵化型。
天使孵化型主要是辅导培训的模式, 它为创客会员们引进成功创业者或投资者, 请他们传授经验、共享资源, 成为创业导师, 帮助创客真切地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提高创业成功率。通常他们还会对看好的企业进行投资, 如“天使基金”, 为创客提供支持和动力, 这同时也是一种双赢。
二、众创空间现存问题
众创空间发展迅速, 但由于其在国内还处于初创期, 尚存在弊端和不足。经分析总结,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众创模板落实困难。
国内众创空间城市和城市之间以及地区和地区之间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 对于一些兴起的众创空间模式的形成, 涉及到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形成的借鉴作用相对较少。另外, 一些空间仍设有包含户籍和文凭的门槛, 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低门槛、零门槛, 不少外地户籍、农村户籍、低学历者止步在外。
(二) 盈利能力较弱。
部分企业盈利能力较弱, 一些企业虽然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有一定量的顾客量, 但事实上不以盈利为其主要目的, 所以就导致这些众创空间的生存受影响, 有些甚至是依靠外来或政府的资助和补贴来维持。这与形成和发展众创空间的初衷相悖, 需要加以改进。
(三) 新生物面临难题。
众创空间是一个新生的产物, 比较脆弱, 发展中会碰到很多困难。首先在初期, 企业的熟悉度不够, 需要大力宣传, 同时还会受到其他发展较好较成熟的企业竞争带来的压力和影响。之后发展中对公共环境、设施、制度等方面的依赖性较大, 对政府政策的依靠性太强, 独立性和原来企业相比较弱, 面临一定的挑战。
(四) 经营对能力要求较高。
众创空间是一个时代科技发展产物, 对知识和技术、人才等方面要求也相对更高。在过程中, 需要对人才不断进行培养, 一定程度上会加大企业发展的成本。同时, 管理和运营模式上要有所创新, 对创新能力提升较为严苛。创新工场成立时, 李开复曾表示, 即使是创新工场, 也无法轻易孵化出世界级的公司。这无疑会对众创空间的发展带来较大的难度。
(五) 预期成果的压力。
李克强在提出“众创空间”这一概念后, 大家都对这一产物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包括兴起或准备发展的企业。一时间众创空间各地丛生, 在过程中会遇到从未设想过的难题, 会因前期的压力而导致决策的失误, 更可能导致众创空间过剩却没有实现其实质性的效果, 造成发展停滞。
三、嘉兴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及建议
(一) 嘉兴众创空间发展现状。
在嘉兴, 众创空间逐渐引起了一股热潮。嘉兴政府对创新创业活动支持力度大, 创业人士的热情高涨。现已有二十几家众创空间, 如北斗创客家、零一智慧谷、智富城“贝壳咖啡”等已经被认定为市级众创空间, 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 嘉兴高校中也已经成立多个创客中心为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服务, 比如嘉兴学院内设有创客吧和书吧。去年12月, 嘉兴政府出台了《意见》, 对众创空间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策略, 希望通过招引国内知名众创空间来嘉兴开办“分空间”, 快速培育并形成示范推进型众创空间。在政府的引导下, 大量的创业者加入这个行列, 众创空间正在走向越来越好的方向。
(二) 嘉兴众创空间发展建议。
嘉兴作为一个二线城市, 在激烈的竞争前, 必须牢牢响应时代的要求, 借鉴周边重点城市成功的众创空间实例, 大胆迎接挑战, 把握机遇。对此,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市场主导、政府为辅。
政府在众创空间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必须接受它只是一部分的事实。在市场主导下, 政府不过是一个配角, 应当做的是参观和面对面交流, 而不是过度地去干涉其发展。让市场保留自己的竞争力、优化能力和选择能力, 才能保证众创空间源源不断的活力。
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落实政策。
嘉兴政府应当重视对众创空间的资助, 对其办公房、水电等基础设施予以补贴;对已有“众创”平台加强组织引导, 帮它们做推广宣传, 以吸引更多创业人才的加入;大力引进各类天使基金, 对优秀创业者予以投资和奖励, 以此调动创业人士和企业的创业积极性, 等等。
3、加强产业集群化, 优化资源配置。
嘉兴处于上海和杭州之间的一个优越地理位置, 应当抓住机遇, 引进先进设备和创业人才, 并在他们优先的发展下得到辐射, 努力抓住机遇。另外, 还应当打通各产业间的桥梁, 加强集群化, 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同时, 做到合理、高效地使用网络信息, 降低信息的收集成本, 使得供求对接更便捷。
4、坚持科技的领导性, 培养创业人才。
嘉兴发展众创空间必须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重点, 扩大“双创”的源头供给, 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 使科技人员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我们既要向重点城市引进人才, 又要重点培养自己的人才。政府大可以从高校出发, 利用当代大学生这股新生力量, 建设创业的后备军。如此“就地取材”, 不仅获取信息、网罗人才便捷,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下社会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5、服务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坚持服务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众创空间离不开“互联网+”, 同样也离不开实体经济, 在信息、资源变得易得的情况下, 新兴技术和产业就成为了另一把利剑, 促进龙头骨干企业的研发、生产等, 更易带动和催生新产业、新业态。
四、结语
综上, 众创空间是一个服务于创业人士的综合平台。它独具的特色, 给孵化项目、带动城市创新创业带来助推力。国内重点城市众创空间发展出色, 但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嘉兴在借鉴重点城市经验发展众创空间的同时, 应当认真分析, 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政策。同时, 政府须努力落实政策, 加大支持力度, 加强产业集群化, 优化资源配置, 坚持科技的领导性, 培养“两创”人才, 以服务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宇宏.众创空间[J].宏观经济管理, 2015.4.
[2]刘志赢, 徐青祥, 徐毅.众创空间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2.
[3]清科研究中心.众创时代下的创新型孵化器[J].国际金融, 2015.7.
[4]张臻.解密众创空间:众创空间能否坚守“小而美”[N].华东科技, 2015.5.
国内空间 篇2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中国当代小剧场演出空间布景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学
院:传媒学院
学生姓名:XXX
学
号:XXXXXXXX
专
业:舞台美术设计
方
向:XXX
年
级:XXX
完成日期:XXX年X月X日
指导教师:XXX
摘 要:论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当代小剧场演出空间布景的发展及未来趋势问题。首先分析和阐述了小剧场的由来,并对近些年来中国小剧场的空间布景相应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在国内小剧场舞台布景现状,研究了中国国内小剧场空间布景发展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小剧场 话剧 戏剧 舞台剧 现状 空间布景 发展
目录
一、小剧场的形式以及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国内小剧场的演出空间布景的发展 ……………………………………..……2
三、灯光及其道具设备的使用在舞台空间中的运用...............................................4
四、小剧场的空间布景的转变方向...........................................................................5
五、小结.......................................................................................................................5 参考文献„„„„„„„„„„„„„„„„„„„„„„„„„„„„„„7 附录 致谢 I
中国当代小剧场演出空间布景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序言
小剧场的起源:
小剧场源于西方,现在已经从一开始的“形单影只”变成了席卷中国话剧界的一阵狂潮,尤其是1995年北京人艺小剧场建成后,小剧场话剧发展得如火如荼,甚至已经大规模地影响到了流行文化。
小剧场话剧风格多样,形式活泼,与社会互动性强,大大拉近了艺术与观众的距离。小剧场话剧操纵灵活,涉及题材广泛,制作周期短、演员少、各个环节成本都低。小剧场话剧的灵活操作,也让更多的话剧新人找到了真正适合他们生长的土壤。
[1]
小剧场戏剧运动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是西方戏剧反商业化、积极实验和探索的产物。1982年,导演林兆华第一次将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搬上了首都的戏剧舞台,这是中国小剧场话剧运动的开端。在随后的几年中,小剧场戏剧的影响悄然渗透于全国各地,导引人们在话剧出现危机、大剧场的演出不甚景气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观、演距离,进行小规模的探索和实验,来实现话剧自身的突破与提高,招引观众重新回到剧场。
一、小剧场的形式以及特点
(一)小剧场的形式:
当时的小剧场话剧运动虽然是在较小的观演空间进行的演出,但其观演模式还是传统镜框式舞台结构。真正的小剧场话剧是从80年代开始的。
新时期探索性小剧场话剧,演员表演越来越生活化,几乎完全摆脱大舞台腔调。但场景则突破传统现实主义模式,追求假定性戏剧风格的时空自由转换,大量动用象征、隐喻、荒诞、变形,追求人的内心世界外化和潜意识的表现。
演出方式也追求贴近观众心理和物理距离,突出人的意识觉醒,追求探索实验性小剧场话剧的多元化审美需求。
新时期小剧场话剧是从实际出发,为话剧的生存而探索的艺术实践。89年艺术形式受中国当代戏剧的探索性、实验性和反叛性风潮影响。
90年代后期,各种新兴科技产品、材料的运用使舞台美术表现力大大提高,话剧舞台美术,在市场的推动下重返大舞台、大剧场。在对现代派和中国传统戏曲的双重借鉴吸收融会与创造中走上中国现代民族戏剧之路。
[2]
(二)小剧场演出的特点:
形式活泼:小剧场话剧风格多样,形式活泼,与社会互动性强,大大拉近了艺术与观众的距离。
投资灵活:小剧场话剧操纵灵活,涉及题材广泛,制作周期短、演员少、各个环节成本都低。
土壤肥沃:小剧场话剧的灵活操作,也让更多的话剧新人找到了真正适合他们生长的土壤。
二、国内小剧场的演出空间布景的发展
中国戏曲的舞台美术素以服装、化妆、砌末为其主要因素。现代概念的布景,是在外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沿着两条线索进行;①传统戏曲改良和改革剧目中的用景发展;②话剧布景的发展。中国话剧布景产生和形成于1907~1930年。1907年在上海演出的《黑奴吁天录》,开创了中国戏剧演出使用布景的先河。稍后,南国社演出的《湖上的悲剧》等剧中,多采用中性幕布加道具的布景形式,力求表现中国社会生活的场景。20年代初洪深、林徽音留美学习舞台美术,是最早接受舞台美术专业训练的人员。1923年洪深归国后,在他导演、指导设计的《少奶奶的扇子》演出中最早使用了三面墙硬景,并有严整的平面图。1924年余上沅、赵太侔等从美国留学归来,1925年在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开办戏剧系,设立了舞台美术课程,为中国培养了贺孟斧、张鸣琦等第一批舞台美术人才。
[3]30年代初至1937年是话剧在中国生根发展的时期,左翼戏剧运动的演出、定县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实验演出以及天津、北平的业余和专业戏剧演出,都为中国布景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一时期的演出设计已显示了一定专业水平和对多样化形式的探索。1932年,洪深编导并指导设计的《五奎桥》使用了三度空间阶梯式的平台结构的布景。1933年演 出的《怒吼吧,中国!》(导演:应云卫,设计:张云乔),演出规模大,构图有气势,布景形式完整,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演出和设计水平。在《西线无战事》(设计:许幸之)中还使用了转台。在北方定县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演出中,使用了以抽象景片同实景相结合的形式。舞台设计家徐渠、赵越以及赵明、池宁、钟敬之等在这一时期开始了舞台美术专业活动。
1937~1949年,是中国布景艺术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演剧活动大多处于流动的演出环境。演出场所不一,各种演出形式并存,因地制宜地解决演出造型处理是这一时期舞台美术的重要特点。反映当时布景艺术水平的是那些演出环境稍为安定的上海、武汉、桂林、重庆等地,它们演出较多,比较注意布景设计与艺术质量。适应演出实践的需要,刘露著的《舞台技术基础》一书于1948年出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了一支庞大的舞台美术队伍,他们在专业创作和全国规模的剧院(团)的组建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从1950年起,高等戏剧院校陆续开设舞台美术系,培养了大批舞台美术专业人才。1981年初,成立了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中国的布景设计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能够反映建国初期艺术水平的设计作品有《保尔·柯察金》,(设计:陈永亻京)、《龙须沟》(设计:陈永祥)、《白毛女》(设计:张垚等)、《俄罗斯问题》(设计:刘露)、《怒吼吧,中国!》(设计:孙浩然等)等。1956年全国第一届话剧会演中,《万水千山》(设计:赵森林等)、《西望长安》(设计:陆阳春等)等剧的设计获得一等奖。《一仆二主》、《小市民》、《柳芭芙·雅洛娃娅》、《桃花扇》的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为这次会演演出造型的艺术总结,出版了《舞台美术研究》一书。
会演后至60年代初,开始了对演出形式和布景形式多样化的探索,陆续出现了一批形式各异的布景设计,如《蔡文姬》(设计:陈永祥)、《霓虹灯下的哨兵》(设计:周洛等)、《纸老虎现形记》、《抓壮丁》(设计:张正宇等)、《激流勇进》(设计:崔可迪等)、《李双双》(设计:毛金钢等)、《天鹅湖》及《海峡》(均为齐牧冬领衔设计)等。1963年北京举办的舞台美术作品展,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创作成果和水平。[5]1957年在《暴风骤雨》的演出中开始了中国对幻灯投景的试验,1964年《东方红》大歌舞演出时,大面积幻灯投景实践成功,成了演出造型的重要手段。此后中国大面积幻灯投映技术日臻完善,并逐渐引起了国外同行的注意。“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中国的戏剧演出几乎停止。直到1976年戏剧艺术开始复苏。1980年底1981年初全国第一届舞台美术理论座谈会、1982年首届全国舞台美术展览会以及专业刊物《舞台美术与技术》的出版发行,是这一发展阶段的突出标志。在创作实践上,冲破了多年形成的思想束缚和对艺术创作方法的狭隘理解,开拓了戏剧观念,开始了对多样化演出形式和布景样式的自觉追求。《舞台美术文集》、《充满符号的舞台空间》等书籍的出版,专业史论人才的出现和培养,反映了舞台美术理论研究工作的发展。
1986年中国正式成为国际舞台美术中心成员,开始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1987年参加了在布拉格举办的第 6届国际舞台美术四年展并获得“传统与现代舞台美术卓越结合奖”。[6]
三、灯光及其道具设备的使用在舞台空间中的运用
(一)小剧场灯光的运用
舞台灯光是演出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情节的发展对人物以及所需的特定场景进行全方位的视觉环境的灯光设计,并有目的将设计意图以视觉形象的方式再现给观众的艺术创作。
中国宋代以后,舞台上就曾使用过人工照明,清代张岱的《陶庵梦忆》有文字记载,彩灯也始于宋代。刘辉吉在演出《唐明皇游月宫》时就使用过灯光变化。清代后期,宫中和民间都在演出“灯彩戏”。光绪十年(1884)慈禧寿诞时,一次演出就用去蜡烛448枝,而民间演出的《牛郎织女》也用了许多喜鹊灯。辛亥革命后,中国剧场一般使用汽灯或电灯照明。从1933年上海上演《怒吼吧,中国!》时起,中国舞台上开始建立了舞台聚光投射系统。1954年后,先后建成了一些符合国际标准的剧场,引进并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舞台灯光系列,发展了中国独特的幻灯表现艺术。
舞台灯光在现代舞台演出中的作用:①照明演出,使观众看清演员表演和景物形象;②导引观众视线;③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情感和展现舞台幻觉;④创造剧中需要的空间环境;⑤渲染剧中气氛;⑥显示时、空转换,突出戏剧矛盾冲突和加强舞台节奏,丰富艺术感染力。有时也配合舞台特技。
[7]
(二)小剧场道具设备的运用
道具“这一名称,是40年代越剧改革中,从电影、话剧中借用过来的。当时,为了与比较写实的布景吻合,以及与写意和写实相结合的表演艺术的需要,对舞台上常用的道具,如刀、枪、剑、棍、马鞭等,加以改良,达到美观、轻巧,适合女演员使用。而 对另一些道具,就直接采用生活用品,或仿真制作。其时,越剧界出现了兼职主管道具的演职人员,他们开始向”王生记“家具店租用红木家具,向电影厂借用道具,或去旧货店及豫园小商品摊档购买生活用品。特殊需要的道具,按图样到灯彩店去定做。灯彩店师傅原来都是做冥器和喜庆灯笼工艺的,由于长期制作越剧道具,有的在建国后就加入到越剧的行列中来。如鸿生灯彩店学艺出身的浦菊初,1955年参加了上海越剧院,成了专职制作越剧道具的舞美工作人员。道具制作师,采用翻模脱胎、篾扎纸糊、立粉彩绘、刻花裱托等工艺技法,制作出各式各样道具。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酒杯、花瓶,形态逼真。《情探》中的龙王、神像,《北地王》中的先祖列宗,都用篾扎纸糊后彩绘,似庙里真菩萨一般。《打金枝》中的龙凤宫灯、宫扇,富丽精致。《孔雀东南飞》中的古代辇车,大木轮下隐藏小铁轮,车夫推动自如,演员坐辇走圆场,既生活又美化。《红楼梦》中的花篮、薰炉、立地花瓶等,都是既逼真又美观,令观者舒心悦目。越剧的道具,具有”轻“、”巧“、”美“、”牢"的艺术特点,为戏曲界同行所称道,如明角灯。各地不少兄弟剧种剧团,均曾派人到上海越剧院来学习过道具制作。1981年9月,上海越剧院演出的《凄凉辽宫月》中的道具(由中年技师李其实制作),获首届上海戏剧节道具奖,首开道具获单项奖的先例。
[8]
四、小剧场的空间布景的转变方向
在时代高速发展的如今,人们在物质上得到不断的满足,同时对精神上的满足也有了更多的需求。小剧场的发展在现今已初具规模,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发展中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我希望提升对剧场舞台空间布景发展的同时,在演出空间上的改变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近些年来LED布景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舞台LED大屏幕可将一个画面切分为多个视频画面播出、显示屏可独立、结合、任意组合使用播放相关大背景、大屏幕可根据演出需求分区显示,并可实现图文的迭加、背景画面用视频信号处理器播放或合成同一画面显示、可对人物特写播放、可做文字滚动播放、或插播播放、可水平推移视频画面屏风,也可上下升降成为文字、个性视频画面、亮化、美化舞台背景及舞台地面、通过软件设计及系统控制达到业主要求的其他要求、优势、可采用框架结构设计,拆装方便、可靠,易于维护应用与各大型娱乐场所及大型活动场合
[9]
五、结语:
过去,观众们都是通过舞台上镜框式的布景来观看各种演出和戏剧画面,但今天,一切都得到了改进,舞台设计师已经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和限制,立体化、人性化的舞台 给观众以更多的剧场感受,观众与表演区的关系得到了彻底的改变,表演变得越来越融入观众之中,现场的感觉越来越成为导演追逐的目标所在。相信随着布景技术的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舞台表现的手法会更加多样,舞台也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参考文献
[1]《舞台美术设计实践与技巧》
[2]《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舞台美术设计作品(1952年——2007年)》
[3]《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舞台设计论集》 胡妙胜著 知识出版社 1985年12月第一版
[4]《舞台设计创作论》 徐翔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年11月第一版
[5]《小剧场戏剧论集》 王正、田本相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2年3月第一版 [6]《当代西方舞台设计的革新》 胡妙胜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打印 外国文献: [7]《世界戏剧艺术欣赏——世界戏剧史》(美)布罗凯特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7年北京第一版
[8]《空的空间》(英)彼得.布鲁克著 刑历等译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6年12月北京第一版
[9]《谈现代舞台空间的表现力》(苏)奥.列麦兹 孙德馨译 《戏剧》1990年1、2期
致 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国内空间 篇3
城市公共休憩空间满足了人们的生理与心理的双重需求,不仅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人们提供休息的空间,而且还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场所。城市公共休憩空间增进了人们的情感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愉悦性,满足了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21世纪的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和户外休闲活动越来越注重。其中,室外公共座椅则是城市公共休憩空间中最重要的公共设施,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户外休闲功能,而且其本身就可作为一处景观小品,兼具美观与实用双重价值。因而集休息、交流、观赏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共座椅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公共设施;公共座椅;休息文化广场;城市家具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41-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室外公共休憩空间作为城市公共设施中的一种休息设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中,已经不仅仅是普遍意义上的城市公共设施,而且还具有艺术观赏功能,包含着娱乐休闲文化、美化环境和促进人类交流的潜质。就此背景笔者对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及研究意义进行分析。
国外的广场发展的时间较长,无论是从最早的起源来说还是人们对其使用上,所以国外广场在公共设施的位置设置、城市文化的运用、设计实施等诸多环节上有自己的一套理论,特别是他们将广场公共设施的设计紧密的与广场文化以及城市文化相联系,使其与周围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相结合。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引起城市建筑拥挤,密度过高引起城市人居环境恶化,城市居民对改善人文生活环境、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极其迫切,建设城市广场被认为是改善人们生活环境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广场建设是90年代逐步开始并取得显著成就,各大、中城市纷纷建设自己城市的广场,同时休息广场的公共设施设计与实施也与广场的建设同步发展,吸取了国外大量经验并应用了很多的设计实例。
但是近几年广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共设施的设计却渐渐跟不上发展的脚步,设计自身的不合理及设计实施的不合理正在极大地制约着广场公共设施的发展。其特别表现以下三点:
首先,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我国在文化休闲广场公共设施的设计上盲目的学习国外所谓的“先进经验”,并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地方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挖掘的不够,设施的设计缺乏文化理念,使得设计远看似有,近看却无。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依赖于地方传统文化,而广场的公共设施更是这种文化的具体体现,特别是文化休闲广场的公共设施让人们在徜徉广场当中时感受那份文化的气息。只有将自己国家、城市的文化与设计紧密结合,才能有好的设计。
其次,对于设施位置设置的不合理,使得设施的使用率较低,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全部作用,或成为一些素质低下的人的发泄工具,更甚成为一些流浪汉的水床。
最后,管理维护的制度上存在问题,一些广场设施投入使用后并没有专人进行维护,使得很多设施的使用年限被人为地减少,让国家与政府重复性地投资,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冲到城市中,城市虽说在不断扩张,却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城市中“无序化”的问题日趋显露,公共设施的发展速度跟不上城市的现代化进程,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深化,城市公共设施的品种和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城市公共设施在欧洲被他们称为“街道的工具”“园地装置”“城市的配件”;日本人则称其为“步行者道路的家具”。看到这些称呼,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对这些设施的重视。在我国,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大量增加,作为公共设施“主力”的户外公共休憩空间的数量和样式也会相应地大量增加。通过对我国城市户外公共休憩空间设计的研究,发现有的户外公共休憩空间在设计上存在着很多弊端,人们在认识上也存在很多误区,以至于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户外公共休憩空间是城市中使用分布广而又与人群接触频繁的公共设施,它因其独特的功能特点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户外公共休憩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要素之一,在实现它自身功能的基础上也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特色和风采,体现着市民的生活质量。户外公共休憩空间的特点在于“公共性”和“交互性”两个特征。户外公共休憩空间不仅在城市公共空间给人们提供休息,还满足了人们的交流,交流除了可以解决城市快节奏,还可以缓解人情冷漠的问题,比如广泛的交流能增加人们的感情、增进彼此的了解。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情冷漠在城市中越来越明显,人们缺少交流、缺少理解。户外公共休憩空间可以起到使高速运转的人群静止下来的作用,其中公共设施在公共休憩空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UniversityatBuffalo,TheStateUniversityofNewYork,2000.[2][美]尼尔·科克伍德著,杨晓龙译.景观建筑细部的艺术:基础、实践与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诸葛雨阳.公共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国内亲子空间创意家居产品前景 篇4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 父母如何有效的与孩子更加亲密地互动起来, 充当好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现在年轻一代的父母多数为80后和90后, 并且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 同时在网络全球一体化的今天, 对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有着新的认识和见解, 如今更多的人开始重视亲子互动, 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孩子是否身心健康完全可以通过尽可能地多陪伴他们娱乐, 多陪伴他们学习来实现, 同时孩子的爸爸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成长起来, 亲子空间创意家居产品能够不受时间和场地的约束, 实现父母因为工作、学习、应酬而不能有效的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强烈的愿望。同时, 体现出亲子教育本身的优势, 父母可以体会到亲子互动的幸福感, 启发孩子的智慧, 引导和挖掘孩子的潜力。
一、现实条件
由于国内房地产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住房面积不大的特点来看, 家庭空间极其有限, 在有限的家庭空间里, 卧室的空间最为狭小, 特别是儿童房。那么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到底需要多少空间才可以完成, 仅仅依靠一件或是两件产品是否能达到亲子互动的目的, 明确的目的性贯穿着整个设计制作的过程。
首先, 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处在快速成长阶段, 孩子的身高以及行为都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改变, 为了满足孩子的使用, 在设计亲子空间创意家居产品的整个过程里都将贯穿符合孩子的人际工程学, 满足孩子各个方面的需要。
其次, 在不同的功能划分上面做出明显的区域特征, 满足孩子和家长的互动行为
再次, 在色彩的搭配方面应该选择能够吸引孩子目光的颜色, 颜色越贴近自然越好, 这样既不会刺激到孩子的眼睛, 也不会让孩子觉得厌烦。
最后, 可移动式的组合形式的家居是亲子空间创意家居产品设计过程考虑的重要环节, 这样既可以使空间布局具有多样性, 又可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要。
小户型室内设计中家居设计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房产经济推动下普遍住房面积小的特点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小户型住房由于空间的限制导致家居产品安置问题的出现, 大量传统家居产品的放置使得住房面积拥挤。所以传统的家居产品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小户型室内设计的需要。亲子空间创意家居产品设计研究作为当前一种新型的个性化产品模式是国内社会发展的必需品, 也是家居市场未来竞争当中强有力的生力军。亲子空间创意家居的出现不仅可以很好的利用空间, 还能满足家长与孩子互动娱乐的情感诉求, 更重要的是还能满足对家居价值实用性的要求。
深层次的分析亲子空间创意家居产品设计研究在小户型住房当中的应用, 充分认识和了解亲子空间创意家居产品的实际意义, 不光可以满足现在国内家庭的现实需求, 同时也将体现家庭室内设计的多样性和个性, 满足现在年轻父母的精神需求。但一味的去追求个性化和新颖也将是亲子空间创意家居产品设计最致命的误区。只有符合当前社会背景的大环境, 解决当前时代的问题才是亲子空间创意家居产品设计的最终意义。
二、家居设计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家居产品伴随着我们一生, 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起居, 学习娱乐, 这是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就开始的, 所以家居产品是我们所离不开的, 对我们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让家居成为家长和孩子之间和谐成长的媒介。
1.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相应的变化, 与此同时孩子的心理特征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不同的性格特征的孩子都将具有两面性, 即“冲动和稳定”“强势和温柔”, 容易受外界影响, 对细微的事物的观察强于成年人, 有着跳跃性思维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创造力。传统的家居设计会压抑孩子的性格, 呆板的布局和灰暗的色彩会使孩子的好奇心减退, 缺少热情;优良的创意性家居产品可以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良好的功能区域划分也可以使孩子在早期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得到培养。
亲子空间创意家居产品也有使用周期, 大致可划分为三岁到八岁, 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属于学龄儿童, 幼儿园到小学期间为一个周期。孩子在这个时期各个方面成长较快, 身心都有很大的发展, 针对这一现象, 亲子空间创意家居产品应该具有可以调节的功能, 满足孩子在各个阶段的需要。
2.由于更多的孩子在早期就能拥有独立的个人卧室的原因, 一岁到三岁由于不能自理, 不能独立, 需要家长的陪伴和照顾, 所以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卧室没有发挥作用, 孩子必须和父母一个房间。三岁以后孩子有了一定独立能力, 这个阶段儿童房才真正意义上的发挥了作用, 但是通过调查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才算拥有了自己的房间, 那么通过这一现象对于亲子空间创意家居产品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年轻家长在亲子互动家居产品方面的消费, 大多数还是以家居材质的环保与安全性为主, 确保了这两个因素后才会针对所需要的功能进行比较, 最后才是颜色的选择。材料的环保和使用的安全是我们在亲子空间创意家居产品设计当中的重中之重, 也是亲子创意产品的准则, 必须准守且不可违背的。由于国内市场中亲子创意家居产品缺少的情况下, 消费者在购买家居产品的时候没有更多的选择, 所以使得传统家居产品占据市场中的大量份额。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这次亲子空间创意家居产品设计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推动整个家居市场的快速发展。
在特定的社会现状中年轻一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我国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 因为这将影响着未来来的社会发展问题。独生子女组建的新的家庭, 将来面对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独生子女所养育的独生孩子也将是严峻的社会问题。从这几点考虑, 产品的立足点非常明显,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交流, 增进孩子与父母的感情, 使传统的家庭教育与国际接轨, 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成长, 不再是硬性的填鸭似教育对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剑刚.儿童家具[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04) .
[2]梁启凡.家具设计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08) .
[3]胡育.试论亲子教育的内涵与功能[J].教育科学, 2002 (03) .
国内空间 篇5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认为, 中国钢铁业正在进入一条“低增长和微利”的轨道。在即将到来的2011年, 中国钢铁业的生产和消费都会有增长, “但幅度不可能很大”, 钢铁行业可能已经到达一个阶段性的“顶部震荡区”。这种并非短期的状况, 将促进中国钢铁业寻找转型升级的动力。事实上, 业内不少分析机构的分析师都认为, 中国钢铁业是典型的“两头受挤”行业, 即一头受到上游大宗原材料成本的挤压, 一头受到供给总量过大而带来的市场供需压力的挤压。
有数据显示, 从2005-2010年, 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从94.18升至125.8, 涨幅仅为33%;而同期的进口矿价从每吨67美元“狂涨”到145美元, 涨幅高达116%。因此, 随着“两头受挤”的状况持续, 中国钢铁业也正在进入一个赢利相对艰难的时代。
国内空间 篇6
1 国内外城市社区健身设施空间布局的现状比较
1 . 1 国内城市社区健身设施空间布局的现状
伴随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及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体育设施,大型的体育赛事也随着不断出现,进而促进了城市的体育设施建设。在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体育设施得到了完善,但是在中小型城市中,尚还缺少相应的体育设施。
从宏观角度讲,国内的城市社区健身设施空间布局有了一定的规划布局。从微观角度来看,城市社区健身设施,只是分布在一些居民居住小区的简单健身路径和一些公益性的公园。只有在极少部分的高端成熟居民社区才会有一些例如:体育馆、游泳馆、健身俱乐部等配套设施。由此可知,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缺少便于大众健身、娱乐的体育设施,且许多居民小区中的体育设施也相对比较欠缺,具有体育设施的小区其规模结构也缺少相应的合理性,这对人们进行体育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使国内城市、社区中的健身设施空间布局实现合理化、规范化,必须将体育设施的建设重点放在大多数居民所需的地方,如小区内、一些小型的体育活动场所或健身中心中。
1 . 2 国外城市社区健身设施空间的布局现状分析
在美国城市社区健身的设施建设体系中,占据最主要地位的是社区公园中健身设施的建设。美国的国家公园服务机构与森林服务机构在1956到1966年,对其社区公园的健身设施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具体规定如表1所示。
日本在1989年同样也建立新的城市社区健身设施建设的具体标准。(1)社区体育健身中心体育设施建设必须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层社区、市区町村、都道府县。且还对各个层次的城市社区健身中心提出不一样的规定、要求。(2)其新标准中强调应建设可以进行多种体育活动的球场、运动场,进而才有利于各种体育项目的有效开展。(3)新标准还对城市社区健身中心的附属设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比如规定基层社区健身中心必须建设相应的更衣室、护球网、会议室、健身房等开展体育项目所需的设施。另外,还要要求社区体育中心、市区町村级体育中心应建立观众席、保健咨询室、资料室、研修室等所需的附属设施。(4)该标准中还强调社区健身中心建设应结合文化活动来进行。
2 国内外城市社区健身设施空间布局的比较分析
2 . 1 国内外城市社区健身设施功能运用的比较
通过上述现状的调查,国内的城市社区健身设施由早期的露天篮、排球场和简易运动场,逐渐有了如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社区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这些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的健身需求。但在功能运用上相对比较单一和独立,相关配套设施缺乏,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不高,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的区域没有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因此,对城市社区居民健身方式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在国外,健身设施的功能复合化是国外当前的一个主要趋向,其与体育设施的建设方法相关。对体育活动设施的内容、规模及选址进行综合考虑后,在建设体育设施时不但要让其服务于各种比赛,而且还要兼顾到社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年轻人的参与,进而以此来活跃社区体育、生活氛围,使社区健身所需的设施需求得到满足。
2 . 2 国内外城市社区健身设施设计模式的比较
国内的城市社区健身设施设计分三个环节,包括设计、投资、使用。但长期以来,这三个方面没有协调统一起来,脱节想象非常严重。投资部门往往只重视建筑、建造过程中的资金投资,却没有充分调查市场需求,且没有了解建成之后的具体使用情况,致使投资的目标缺少明确性。另外,设计者对投资者的要求言听计从,通常都是将满足投资人员的要求当作设计的目标,却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因此,新建的居住区中虽然配置了相应的健身房、运动场,但是其根本就没有根据具体的规划、使用需求来进行设计、建设。
国外城市社区健身设施的设计阶段的组成部分主要是策划和设计,且策划工作通常是由工程师、建筑师、体育学家等相关人员共同协商完成。首先由策划小组了解、分析工程概况之后,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策划方案,并和建筑师共同商讨,找出工程中存在的限制,分析出工程可能达到的预期效果程度。再由建筑师与工程施工的专业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最终的策划方案,交由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进而才可以使设计成果合理性得到保证。
2 . 3 国内外城市社区健身设施相关法律法规的比较
现阶段,国内已有保证体育设施建设达标的法规,如国家体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机构1986年11月29日所颁布的相关条例规定中,其明确规定根据各个城市人口密集的程度,首次对城市的所有训练房、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等体育设施的用地定额、占地面积、规划标准、人均面积、观众规模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往往缺少有效的监督及保护措施,进而导致体育设施的建设达不到相关达标。
在国外,如美国、英国、日本等,也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此配套的还制定出了一些相应的监督和评价机制。这就有效的监测和管理城市社区健身设施整体布局的规划、设计、建造等,以及投入使用后的有效可行性。
3 结论
国内空间 篇7
在我国辽阔的国土空间上,市场对制造业的聚集发挥着重要作用[1]。美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内需市场促使它们形成要素高度聚集的核心区,该核心区是位于美国东北部的制造业带[2]。而我国与美国不同的是,我国不是由单一市场导致了制造业的聚集,我国是在国内外市场共同作用下导致制造业的高度聚集[3,4]。当前由于我国沿海外向型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速在减缓,国内市场对制造业的空间格局将发挥怎么样的影响?我国制造业还会聚集在沿海地区吗?国内与国际市场如何共同影响我国制造业的聚集?对以上问题的解答,将有助于我国在制定全国经济发展战略时更好的发挥国内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有关制造业聚集与两个市场的关系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5,6,7],但目前的研究是从城市层面或区域层面来研究制造业的聚集,所刻画的聚集并不是新经济地理所指的大规模聚集[8],而且对聚集水平的测量受行政单元的影响,由此不能揭示中国产业聚集的空间全貌[9]。其次,如Krugman&Elizondo(1996)[5]的研究,当国内与国际市场共同影响制造业的聚集格局时,导致了其制造业聚集中心的移动与扩散,此时基于区域层面的聚集测量的缺陷则更加明显。同时,目前的研究还没有从空间可视化角度清晰揭示国内与国际市场是如何相互作用于我国制造业聚集格局的。为此本文首先使用空间统计方法(标准差椭圆和标准距离)从全国大地理范围和连续空间视角来分析制造业的聚集程度和范围等特征,其中利用我国制造业标准差椭圆与均值标准差椭圆(每个城市赋予相等的权重)进行对比可以识别出我国制造业是随机变化的或是聚集的,并且通过分析2003~2011年标准差椭圆的特征变化,可以初步确定制造业聚集与国内外市场潜在的联系。其次为了进一步证实两个市场与制造业聚集的确定关系,本文利用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制造业聚集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最后本文通过分析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变化来揭示在我国复杂的经济环境背景下,国内与国际市场是如何相互作用来影响我国的经济空间。
目前市场的可视化研究已广泛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10,11]。而本文运用标准差椭圆和标准距离方法[12,13]可以定量识别并以空间可视化的方式刻画出制造业及国内外市场的全域结构和空间变化格局,目前该方法已逐步运用于经济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可视化分析[14,15]。我们可以依据标准差椭圆的形态、展布性与密集性等指数判别市场格局的收缩与扩张,该方法比新经济地理实证分析常用的市场潜能[16]、市场邻近(或获得)以及到市场的距离更能全面地展示市场空间的轮廓[17,18]。这是标准差椭圆方法首次用于我国制造业空间聚集与市场关系研究,而通过该方法我们可以清晰地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视化,揭示出市场本身的空间行为。
2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2.1 基于标准差椭圆和标准距离的空间统计方法
标准差椭圆(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缩写为SDE)和标准距离(Standard Distance,缩写为SD)能够直观地描述变量的多维度特征,下面主要以标准差椭圆和标准距离方法运用于国内市场空间格局分析为例进行变量的说明。
标准差椭圆的圆心(用坐标对表示)能够描述国内市场的重心即到全国最近的点,标准差椭圆的面积能够描述市场的相对展布范围,标准差椭圆的长轴方向能够描述市场的方位即主要展布方向,标准差椭圆的短轴与长轴之比能够描述市场的形态。另外,标准差椭圆的面积能够覆盖68%的市场规模所对应的市场空间,单位面积上标准差椭圆变量的规模能够描述它的密集水平。标准距离以标准差椭圆的圆心为参照点,能够计量市场的相对展布范围,与标准差椭圆的长轴、短轴的长度之和相关[19]。
假设一个全国市场空间由n个呈离散分布的城市点(城市区位)构成,第i个城市点的坐标为pi(xi,yi),wi为城市i的市场规模,W为全国的市场规模,P(珚Xw,珡Yw)为全国市场的重心的加权平均中心,计算公式如下:
标准差椭圆的长轴长度用沿长轴方向的标准差πx表示:
标准差椭圆的短轴长度用沿短轴方向的标准差πy表示:
式中:x′i和y′i为各点距离市场重心即椭圆圆心的相对坐标。
标准差椭圆的面积A=ππxπy;单位标准差椭圆面积的市场规模反映市场的密集水平,用密集指数I表示,I=W/A;标准差椭圆的长短轴之比r可以反映市场空间的形状,r=πx/πy。
标准距离SD反映市场空间内市场分布偏离重心的程度,代表市场空间展布的平均范围,其计算公式如下:
研究所涉及的SDE、SD空间计算主要基于ArcGIS10.0平台,全国市场空间为Albers投影坐标系(中央经线105°,标准纬线25°、47°);制造业聚集与市场的实证分析主要基于Eviews6.0展开的。
2.2 数据选取及说明
本文的研究数据为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全市数据,研究时间区间为2003~2011年,数据主要来源于2004~2012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城市区位经纬度数据来源于中国地图出版社。其中国内外市场与制造业聚集的实证研究涉及中国263个地级市,国内外市场及制造业空间格局的研究涉及中国272个地级市。
模型中主要变量的定义如下:(1)模型中zzy表示制造业从业人员数;(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sr)来表征国内市场;(3)外商直接投资(fdi)表示国际市场(开放市场),然后根据当年的年平均汇率将美元单位换算成人民币单位;(4)wage是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5)人力资本(edu)采用各地级市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
3 我国制造业空间聚集趋势变化
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格局见图1。2003~2011年全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呈现东北———西南空间格局,标准差椭圆内部的地区是制造业分布的主体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长三角和珠三角大部分地区。与均值标准差椭圆对比分析可得我国制造业呈现明显的聚集格局,总的来说,制造业空间格局可概括为向沿海移动,且空间收缩密集化。
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标准差椭圆较均值标准差椭圆比较可知,无论是长短轴长度还是面积均小于均值椭圆,说明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是非均匀的、是聚集的。同时从制造业空间展布的距离来看,2003~2011年该距离持续减小,从897km减小到832km。通过计算我国制造业标准差椭圆的密集指数可知,该指数从2003年的13.48(人/平方千米)提高到2011年的20.58(人/平方千米)。从标准差椭圆长短轴变化范围来看,2003~2011年其长轴和短轴均不断减小,长轴从1094km减小到992km,短轴由640km减小到632km,长轴减小距离大于短轴减小距离,说明制造业在南———北和东———西方向均呈收缩趋势,从标准差椭圆长短轴的收缩及标准距离的减小,可以推断标准差椭圆内部制造业就业人数增长快于外部,并且该椭圆内部相邻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增强,国内市场对制造业的聚集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标准差椭圆内部城市是最邻近国内市场的。
从重心的移动轨迹来看(图2),2003~2011年我国制造业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主要位于阜阳和六安市境内),移动了168km,其中向正南方向移动163km,向正东方向移动42km。在东———西方向,2003~2009年,制造业重心持续向东移动,2009~2010年重心往西移动了1.6km,2010~2011年重心又保持往东移动趋势。在南———北方向上,2003~2011年重心持续保持往南移动趋势。由此推知国际市场对制造业的聚集也具有显著作用,拉动着我国制造业往沿海聚集。
本文基于具体的城市数据计算得到,在研究的272个城市中,2003~2011年制造业就业人数占全国比重增加的有114个城市,其中有74个城市位于标准差椭圆内(约65%),标准差椭圆内部的城市制造业就业人数占全国比重平均增加0.34%,其外部城市该比重平均减小0.32%。至此进一步解释了标准差椭圆收缩聚集趋势。同时我们也得到长三角、珠三角和湖北湖南部分城市2011年制造业就业人数占全国的比重较2003年增长最快,而标准差椭圆外围东北及西北大部分城市制造业就业人数占全国比重减小。以上城市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变化,促使2003~2011年制造业的空间分布总体呈收缩趋势,且重心往东南移动,制造业的空间聚集格局与国内外市场存在潜在的关系。
4 制造业聚集与国内外市场:实证分析
为了进一步证明上述制造业聚集与国内外市场的潜在关系,接下来本文运用2003~2011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与区位数据引入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根据NEG推论,制造业空间聚集的动因,主要源自比较优势、规模报酬和运输成本等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与国内外两个市场搅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因此要判断国内外市场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须与别的因素综合考虑。较为简便的做法是,借助一个模型对引起制造业空间集聚的诸因素或多个变量同时进行回归分析,以观察诸因素中国内外市场系数的显著性。出于简便起见,本文参照刘修岩等(2007)关于影响制造业聚集控制变量的选取,设立如下基本计量模型:
其中,下标r表示地级市,t表示年份;zzy是被解释变量;fdi和sr是本文关注的解释变量,表征国际与国内市场;wage、edu和portdum是控制变量;μrt为随机误差项。本文之所以引入职工平均工资、人力资本和港口城市虚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首先外商直接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能会与该地级市的人力资本、地理条件(港口城市与否)和职工平均工资有关,而且许多研究表明这些变量对制造业空间聚集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计量模型中加入这些变量会减小回归结果的偏误。
表2给出了各地级市制造业2003~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第(1)列和第(2)列为2个解释变量对制造业聚集进行回归,由于Hausman检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因此须选择固定效应模型。第(3)和第(4)列涵盖了2个解释变量和3个控制变量总的回归结果,同理,由于Hausman检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因此须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注:因变量为2003~2011年地区制造业就业规模zzy;*、**、***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性。
从表2不难看出,无论是单独估计还是与其他控制变量通盘估计,国际开放市场与国内市场与制造业区域集聚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前文通过空间格局变化所提出的猜测。我们进一步比较国内外市场二者的系数大小和显著水平可以看出,国内市场与制造业区域集聚之间的关联性,要明显大于国际市场。具体来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别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每提高1%,制造业区域集聚程度分别提高0.7647%和0.0929%。也就是说,当国内市场一体化有所发展时,国内市场在强化对外开放所导致的制造业区域聚集格局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5 国内外市场空间趋势变化
由以上分析可得国内外市场与制造业聚集的肯定关系,为了进一步可视化两个市场是如何互动作用于制造业聚集的,接下来本文利用空间统计方法(标准差椭圆和标准距离)分析国内外市场的空间格局变化以寻求答案。
国际市场空间向内陆扩张密集化。从2003~2011年我国FDI的空间分布格局可以得到(图3),各年份FDI的标准差椭圆整体向我国西北方向扩张。2003~2011年标准差椭圆短轴不断增大,长轴波动较大,但整体呈减小趋势,且短轴增大距离大于长轴减小的距离,说明FDI在南———北方向呈收缩趋势,在东———西方向出现了扩散,同时也说明我国FDI空间分布呈现更加优化、均衡的态势。从FDI空间展布的标准距离可以看出,2003~2011年该距离整体在增大,从765千米扩大到808千米。从以上特征表明,2003~2011年中国FDI在空间上呈扩张的趋势。但通过计算FDI标准差椭圆的密集度可以得到,从2003年的6.19(万美元/平方千米)扩大到2011年的11.95(万美元/平方千米),不断增大的密集度表明FDI在我国空间上是呈扩张密集化的。2003~2011年我国FDI重心总体向西北方向移动,移动了226km,其中向正北方向移动了182km,向正西方向移动了134km。
国内市场空间向沿海收缩密集化。从2003~2011年我国消费市场的空间分布格局可以得到(图3),各年份消费市场的标准差椭圆在空间上变化不大,但其长、短轴均呈减小趋势,长轴减小了18km,短轴减小了12km,说明消费市场在南———北和东———西方向均呈收缩趋势。从消费市场空间展布的标准距离可以看出,2003~2011年该距离从884km减小到了870km。因此从以上空间特征可以得到,国内消费市场在空间上是呈收缩态势的,且其密集度也是在不断上升,从2003年的214(万元/平方千米)提高到了2011年845(万元/平方千米)。2003~2011年消费市场重心整体移动距离较小。2003~2011年重心往东南方向移动了2.5km,其中2003~2007年重心往东南方向移动了8.2km,2007~2011年重心往西南方向移动了7.1km。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3~2011年随着国际市场向内陆扩张,与国内市场的空间核心范围越来越趋近,说明国际市场的作用力已不局限于沿海地区,国内与国际市场正逐步实现一体化共同作用于全国经济空间。国内外市场的统一融合也对我国经济在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聚集与集中将发挥巨大的驱动作用。同时我们得到了制造业在我国空间上是向东南方向收缩密集的,与国内市场的空间变化特征是一致的,而与国际市场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至此也再次证明了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发展将共同作用于制造业的聚集,但随着国内市场的收缩密集化对制造业的聚集较国际市场将发挥主导作用。
6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将空间统计方法和计量回归模型相结合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大规模聚集的程度和范围等特征,同时识别了制造业聚集与国内外市场的潜在关系,最后通过对国内外市场格局的定量分析可视化了两个市场的空间关系。至此,可将结论归纳如下:
(1)2003~2011年我国制造业主体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其中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了168km,总体向沿海收缩聚集。制造业标准差椭圆空间收缩过程说明椭圆内部相邻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增强,国内市场对制造业的聚集发挥着重要作用。
(2)基于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共同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聚集,在内需市场需求逐渐旺盛和国际市场对我国经济拉力日渐减缓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对制造业聚集格局较国际市场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市场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不仅不会带来制造业的再分散,反而会推动制造业集聚程度的继续上升。
(3)2003~2011年我国国内市场往沿海收缩聚集,但变化范围十分有限,国际市场向内陆扩张密集化,国际市场对我国的经济作用正在超过沿海,国内外市场的空间核心范围越来越趋近,二者在空间错位中逐步实现一体化发展态势,共同驱动我国制造业空间聚集。
国内空间 篇8
一、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 铁矿石进口持续攀升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我国社会消费结构的转变,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1996年, 我国粗钢产量突破1亿吨, 首次跃居世界产钢第一位。2003年、2005年、2006年和2008年, 又连跃四级, 相继突破2亿吨、3亿吨、4亿吨和5亿吨。2009年, 我国粗钢产量达到5.68亿吨, 预计今年将突破6亿吨。从1996年至今, 我国粗钢产量已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位。
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持续快速增长, 铁矿石资源短缺的状况日益突出。虽然当前国产矿石产量已居全球首位, 并且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但由于矿石品位过低, 国内矿石资源仍不能满足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必须依赖大量进口。
2002年, 我国铁矿石进口突破1亿吨。2003年, 进口总量达1.48亿吨, 超过日本, 成为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2004年、2006年、2008年又相继突破2亿吨、3亿吨和4亿吨。2009年, 铁矿石进口急剧增加, 出现跨越式突破, 由2008年的4.4亿吨, 直上6亿吨。从2003年到2009年, 我国铁矿石进口由不足1.5亿吨增加到6.3亿吨, 6年间翻了4倍。同期粗钢产量从2.22亿吨增长到5.68亿吨, 增长1.56倍, 进口铁矿石的增长大大快于钢铁产量。目前, 我国铁矿石进口贸易量, 已占据全球铁矿石贸易总量的75%, 对外依存度已上升到60%以上 (2009年逼近70%) 。
二、铁矿石进口不断增加, 进口物流蕴含巨大商机
目前铁矿石运输已成为全球海运业的核心业务, 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已占据全球散货贸易总量的26%左右。中国铁矿石贸易量占据全球铁矿石贸易总量的40%以上, 并占据铁矿石贸易增量的80%以上。中国进口铁矿石, 主要通过海运抵达国内。近年来我国铁矿石进口, 通过海运到达国内的比重, 一直稳定在98%左右。中国铁矿石巨量进口, 带来了国际海运市场的繁荣。
目前世界三大矿商, 以及包括国际投行在内的国际投资机构, 都在插足海运市场, 它们通过多种手段操纵着海运价格, 以此牟取暴利。例如, 国际上三大矿商经常采用两面手, “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 人为拉高或打压海运费。一方面, 它们通过在市场上大量租船来推高运费, 为铁矿石谈判造势;另一方面, 又通过将租来的运力集中投放市场来打压运费, 以便以较低价格和航运公司签订长期包运合同垄断海运市场。在这样人为操纵下, 国际海运市场价格经常剧烈波动。以2009年为例, 反映国际海运价格的波罗的海指数 (BDI) 在圣诞节时滑落到3005点, 比起11月19日当年的峰值4661点下跌了35.5%, 而在三个月前的9月1日, BDI指数还在2423点的低谷。与BDI指数同样大起大落的是铁矿石运价。以15万载重吨、运行于巴西图巴朗-上海宝山的好望角 (CAPE) 散货船为例, 2009年9月1日的运价是29.08美元/吨, 到11月18日逐渐涨到47.10美元/吨, 12月24日又骤降到27.09美元/吨。
由于市场需求持续上升, 加之受到人为操纵, 近年来海运费持续上涨。2002年以前的铁矿石海运费, 曾经长期在10美元/吨以下, 但自2003年以后, 随着中国铁矿石进口大量增加, 海运费不断上涨, 尤其是最近三年涨势特别突出, 涨幅最大时甚至超过铁矿石本身。例如, 在2007年5月下旬, 从巴西运往中国的铁矿石价格约为每吨20美元, 但是海运费的价格一度超过了60美元;更有甚者, 2008年6月5日, 巴西图巴朗港至中国北仑/宝山港、澳大利亚西澳港至北仑/宝山港海运费分别创下108.69美元/吨和50.85美元/吨的天价记录。2009年, 巴西到中国的海运费曾在6月和11月份两度达到每吨43.04及42.18美元的高位。2009年12月末, 巴西和西澳到中国的海运费分别为27.09美元/吨和11.05美元/吨, 同比上涨206.1%和100.91%。今年海运费价格继续维持较高水平。目前, 巴西图巴朗-北仑/宝山平均海运价格保持在25美元/吨以上;西澳-北仑/宝山平均海运价格在9美元/吨以上。
海运费持续上涨, 已构成我国钢铁企业的巨大负担。多年来, 我国铁矿石的长期协议谈判都是以fob (不含海运费的离岸价) 结算, 对运费的涨落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但近年来, 随着海运费涨幅明显超过铁矿石, 铁矿石进口物流成本日益受到重视。据国内钢铁企业反映, “对钢企来说, 长协矿价小幅上涨几美元, 还不算伤筋动骨, 但海运费的暴涨, 动辄就是十几美元甚或几十美元, 这对钢厂的成本影响要甚于铁矿石本身涨价”。
三、面对巨大商机, 国内物流企业要急起直追, 力争作为
目前, 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巨头垄断了国际铁矿石行业, 控制着全球铁矿石的产品供给, 掌握着铁矿石的定价权。我国从三方进口的铁矿石比重累计达到80%以上。由于在资源上受制于人, 在价格方面, 我们没有太多的主动权。但在铁矿石进口物流方面,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内的物流资源, 紧紧把握商机, 力争更大作为。
当前, 世界航运市场基本掌控在少数几个航运大国和地区手中, 前10名依次为希腊、日本、德国、中国、挪威、美国、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英国。中国虽是航运大国, 但铁矿石专业运输船型偏小。目前承运中国进口铁矿石的最大船型在16万吨左右, 有的还用7万吨的巴拿马船型。由于在运力上劣势明显, 目前中国进口铁矿石主要由国外船东承运, 国内船东仅承运了进口总量的5%左右, 所以并未享受到海运费上涨带来的巨大收益。
从目前来看, 国际铁矿石三巨头, 不仅控制着全球铁矿石资源, 掌握着国际市场铁矿石定价权, 同时也在对铁矿石海运市场争取话语权。例如, 巴西淡水河谷正在着力加强自有船队建设。2009年, 淡水河谷宣布与我国江苏熔盛重工签署合同, 建造12艘巨型铁矿石运输船。今年, 还订购了15艘二手船和近10艘其他新船。淡水河谷将矿商和船东的角色集于一身, 在今后与中国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将会掌握更多话语权。
面对这种状况, 国内物流企业要充分整合物流资源, 紧紧抓住商机, 这不仅仅是物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也是保障我国铁矿石进口安全的需要。为此, 我国物流业必须夯实内力, 急起直追。
一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 由于我国物流设施还很不完善, 在进口铁矿石采购成本中, 江海运输、仓储中转等环节物流成本已超过了50%。大量进口铁矿石, 因卸矿能力不足, 压港严重, 到港铁矿石卸港后, 由于铁路运力不足, 有的港口又不得不靠汽车长途转运, 增加了运输成本。
去年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明确指出:“加强重要矿产品港口物流设施建设, 改善大型装备物流设施条件。”要以此为契机, 加强我国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考虑到我国冶金产业布局情况和沿海港口的条件, 今后要重点围绕渤海湾、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等区域建设进口铁矿石运输体系。为尽可能降低进口铁矿石的物流成本, 沿海港口要加快建设20万吨及以上吨级的码头。
除了加强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外, 还必须加快大型运输船建设。我国铁矿石专业运输船型偏小, 相比全球720多艘载重13万吨级以上的好望角型船 (CAPE船) 的数量, 我国自有好望角型船数量仅为30多艘。有的公司还在用7万吨级的巴拿马船型来承运铁矿石。由于运力上劣势明显, 核心的话语权只能掌握在铁矿石商和国外船运企业手中。比如, 目前, 日本三大航运企业———日本邮船、川崎汽船和商船, 通过签订长期运价协议 (COA) 和扩大运能等方式, 已经逐步拥有了通过对运输价格的期货买卖控制运价的能力。
二要提高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大势所趋。要提高物流信息化, 促进物流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市场化, 借此加快物流信息处理时间, 提高选取、分析、发现新机会的能力以及科学的决策能力, 进而提高物流效益。
在物流信息化的研究方面, 日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例如, 神户炼铁厂开发了原料运输船运行计划系统, 该系统采用最优化方法, 考虑与船只相关的条件, 编制原料运输船运行计划, 确定每只船运输货物种类、数量及各船在港口内装卸顺序, 从而提高原料运输船的工作效率, 降低运输费用, 更有效地利用原料场地。
三要做好运输方式与运输路线的优化
运输是物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 运费成本在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在一般的综合分析计算中, 运输费用在社会物流费用中的比重在50%左右, 有些产品运费甚至高于生产费, 所以节约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选择最优的运输方式与运输路线, 减少运输数量, 缩短运输距离, 避免交叉迂回运输等浪费, 对于减少物流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对来说, 铁矿石的本身价值并不是很高, 客观上造成了运费在铁矿石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运输环节在整个物流系统中的重要性更为明显。再加上进口铁矿石的数量巨大, 比一般原材料要大很多, 而且涉及到海运、铁路、公路、内河航运等多种运输方式, 这些特点导致在进口铁矿石物流中, 对其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进行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国内空间 篇9
2013年我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将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资源禀赋、优势互补的合作空间,为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贸易、旅游、教育、科技等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因此,我国沿线省份,尤其是坐落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地位的西部地区要抓住这个机会,在提高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而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大通道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省份,资源丰富而经济落后于东部、中部地区。虽然,政府不断增加的投资规模刺激当地经济的增长,但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将是适应新常态、顺利进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工作中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发展过程,是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保证。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合理的投资结构来撑托,在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投资结构具有先导性和指导作用,对整个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积极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引导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演进。同时,借助相邻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辐射效应,进而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由欠发达地区变为发达地区。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通过深入研究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效应程度能够有效调整投资结构,最终达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目标。因此,在考虑空间因素影响下,分析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效应,对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相关文献综述
通常所说的投资结构是指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学者们始终重点关注的经济问题之一。但国内外研究两者关系的相关文献却不多。国外一些学者做过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相关研究。如,Kydl等认为经济主要随投资的波动而波动,De Long、Podrecca等发现固定资本与增长率、产出结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影响[1,2,3]。Aschauer、Munnell等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研究固定资产中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并发现其对地区生产率及经济增长存在促进作用[4,5]。Kleiner等结合市场结构理论,指出公共服务领域投资的偏向对产出的发展趋向存在明显的影响[6]。
国内研究者较关注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进行相关研究。进行定性分析的主要学者有:郑新立认为通过调整投资渠道,扩大基础设施与科技投资力度来解决阻碍产业升级的投资结构问题[7];何大安、李杰等认为升级产业结构优先考虑投资结构,投资结构的合理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水平[8,9];范德成、刘勇等指出产业结构的演进与投资结构的变动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10,11]。进行定量分析的主要有:张丽峰、曲三省等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投入于不同产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对三次产业产值的影响程度不同[12,13];耿修林从投资所有制结构角度,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相对大于工业,投资方向对产值具有滞后影响的结论[14];沈春苗等从政府投资偏向角度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当一般性基础设施投资呈现积极效应时,继续扩大的高级基础设施投资的短期效应为负,长期效应正[15]。
从相关文献可知,国内外的学者大都以理论性或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为主,从投资的来源结构、所有制结构等角度,分析其对三次产业产值或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未考虑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效应以及投资结构的空间效应,投资结构可能会通过扩散效应使当地的经济活动转移到相邻地区。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在固定资产中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其现有投资模式是否适应产业结构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非常深刻。因此,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投资结构中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和非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角度,对全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市①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
2 模型的构建
投资的流向不仅影响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变迁,还进一步影响到相邻地区的产业结构。因此,本文在考虑空间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一般包括SLM和SEM模型,前者表明本省产业结构变动受到外省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后者表明本省产业结构变动受到外省产业结构变动随机冲击的影响,即如下:
Y,X分别代表因变量和外生自变量矩阵,β是X的参数向量,ρ,λ用来表示空间滞后和误差回归系数,ε,μ是随机干扰项,W是空间权重矩阵。
结合以上基础模型,分别引入核心变量和控制变量,为缓解异方差现象将所有变量取对数,并建立如下模型:
STRi,t,Ki,t,Ci,t分别表示被解释变量、核心变量和控制变量;β1、β2分别代表估计系数。
为了保证检验的稳健性,分别采用地理距离相似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度两种权重矩阵来衡量区域之间的“相邻”程度。其公式分别为:
(1)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W1)
用两个地区之间地理距离的倒数来表示;
(2)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W2)
用各地区2003年的人均GDP来计算。
3 数据和变量的选取
本文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指标的统一性,选用2003~2014年全国30省市(黑龙江近几年分产业从业人数相关数据缺失)和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样本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相关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区市统计年鉴。
3.1 被解释变量
产业结构(STR),分别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间的合理程度,资源在各个产业间的耦合质量,也称要素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的平衡度。常用结构偏离度(SDEV)来衡量,公式为:
其中,Y、L、i表示产出、从业人数、各产业。结构偏离度绝对值大,表明该地区平均劳动生产率较低,即产业结构的合理度低;反之则反[17]。
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度量指标较多,本文选用服务业与工业产值之比来表示产业结构向服务化发展的趋势,其值处于上升状态,意味产业结构在升级。图1为2003~2014年全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变化趋势。
图1可知,全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结构变动的总体趋势基本保持耦合状态,其产业结构偏离度趋势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意味着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逐渐提高。这可能与我国重视产出的同时重视资源配置效率有关。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呈现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我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效应后,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重视逐步推进服务业的发展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水平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看,产业结构合理化上升速度高于高级化增长速度。
3.2 核心变量
(1)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为了更清楚的反映投资结构方向,本文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分为硬性基础设施(PUBH)和软性基础设施投资(PUBS),分别用这两种投资与总固定资产投资之比来表示。(2)其他非公共基础设施投资(NPUB):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以外的其他领域投资额在当年总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来表示②。
3.3 控制变量
(1)政府干预(GOV):选用政府公共预算财政支出在当年GDP中的占比来检验政府参与度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2)对外开放度(OPEN):进出口总额与该地区GDP的比例来表示。(3)人力资本水平(HUM):以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表示,即HUM=6S1+9S2+12S3+16S4,其中S1,S2,S3,S4分别表示6岁及以上人口中小学、初中、高中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所占的比重。(4)城镇化率(URB):以城镇人口在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来表示。
4 实证分析
在空间计量研究中,首先要判断对象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本文用Anselin的OLS回归残差的Moran I指数来检验空间相关性,其公式为:
Wij,e分别表示模型残差和空间权重矩阵,通过标准化Moran's I指数得到Z统计量的值来判断模型是否存在空间效应,其取值范围[-1,1],越接近1表示观测对象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越强[18]。此外,通过比较拉格朗日乘数及其稳健型结果来选择空间计量模型的方式,检验结果见表1。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
表1的检验结果显示,基于两种空间权重矩阵下Moran's I的检验结果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否定了原假设,表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其次,通过比较LM Lag、LM Err值,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在地理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之下分别采用SLM和SEM模型,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在地理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之下分别采用SEM和SLM模型更合适一些。通过Hausman检验,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检验。估计结果见表2和表3。
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而言,如果解释变量和空间溢出弹性系数为负,表明能够降低本地区或相邻地区产业结构偏离度,即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参数的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
从表2可知,两种模型中的空间权重系数均为负,并且除了全国的以外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变动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积极效应。如,模型1中,相邻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变动1个单位,空间溢出效应使本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同方向变动0.02%、0.53%、0.75%、0.79%左右。尤其是西南、西北地区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明显;对全国来说,硬性基础设施投资和非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产业结构偏离度弹性系数为正、软性基础设施投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表明投资结构的变动对全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效应不明显;而对经济带来说,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偏离度效应系数均为负,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每增加1单位的硬性、软性基础设施投资和其他投资分别能够提高本地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1.33%,0.27%,2.33%左右。其中,其他投资效应最大;3种投资对西南、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均存在促进效应。其中,非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促进作用大于其他两个变量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西北地区产出弹性最大,仅次于硬性基础设施投资的效应。
与第一个模型比较,第二个模型的空间权重系数,除了全国的以外,绝对值变小,而核心变量系数绝对值有所变大,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作用方向不变。其中,非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弹性系数最大,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其1单位的增加能够带动本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3.28%左右。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也均存在积极作用。
控制变量中的政府支出在两个模型中对全国和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正向作用,而对西南地区呈现负作用;地区开放度和城镇化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呈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的效应均不显著。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参数的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
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而言,如果解释变量和空间溢出弹性系数为正,表明能够提高本地区或相邻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
从表3可知,两个模型的估计结果基本相同,其空间权重系数均为正,且都通过1%显著性检验,表明外地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本地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如,对模型3中的经济带而言,相邻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变动1单位,空间溢出效应使本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同方向变动0.7%左右。
在模型3中,硬性基础设施投资产出弹性系数为正,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表明硬性基础设施投资对本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西北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每增加1单位的硬性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提高本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1.53%左右;软性基础设施投资对西南地区的效应较大,其产出弹性为0.312,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非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全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具有消极效应,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尤其是西南地区来说具有积极效应;如,每增加1单位的非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使经济带和西南地区高级化水平提升1.12%、3.25%左右。
控制变量中对全国和西北地区而言,人力资本的效应系数最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化率对经济带和西南地区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地区开放度对西北地区的促进效应不显著,而对其他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均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
5 结论和建议
本文运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分析了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与全国比较,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非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积极作用最大,尤其是对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西南地区高级化的作用较大,而对全国呈现出消极效应;硬性基础设施投资对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积极作用最明显,而软性基础设施投资对西南地区产业高级化的贡献较大。表明调整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结构能够提高本地和相邻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他控制变量中开放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而人力资本的促进效应不显著;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促进效应明显的是开放度和人力资本。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交通、通讯、能源、金融和制造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极其重要,需要的投资额度也很大,但投资配置的不合理将会产生资源的冗余现象。因此,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合理调整投资的主要方向,继续扩大硬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同时,应适当调整其他领域投资规模,改善通道环境。要注重科技进步在提高投资效应及结构调整的优化作用,适度的加大科教卫生和福利业的投入,重视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加大西北地区投资力度,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水平。此外,应提高区域开放的层次,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打造高效、便捷、畅通的通道,为促进与各地全方位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摘要:本文运用全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区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与全国比较,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非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积极作用最大,尤其是对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西南地区高级化的作用较大,而对全国呈现出消极效应;(3)硬性基础设施投资对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积极作用最明显,而软性基础设施投资对西南地区产业高级化的贡献较大。表明调整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结构能够提高本地和相邻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