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企业成长悖论(共10篇)
科技型企业成长悖论 篇1
企业成长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课题。但由于关注的角度不同, 对企业成长概念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异。从价值角度看, 企业成长是企业获取超常回报的能力, 代表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从资源的有效配置角度看, 企业成长是不断探索、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过程;从企业成长来源角度看, 行业
总的来说, 虽然不同角度对企业成长有着不同的理解, 但综合看来企业成长无非就是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它是企业所有者、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1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现状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 新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 美国70%以上的专利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的, 是大型企业的两倍之多;2012年据我国发改委统计,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了80%以上的新产品和75%以上的新技术, 占我国专利数的65%以上[1]。但是,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主要分为企业内部因素与企业外部因素。
1.1 企业内部因素
企业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家能力、创新能力、资金等方面。
企业家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战略与决策, 对企业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目前, 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家能力较大型企业家能力较低, 中小企业的领头人能力较我国进入WTO前有所提升。对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 企业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文化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企业员工、战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2]。
企业较高的创新能力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 主要从事的是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与服务, 科技含量比较高, 有较高的附加值,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 必须与时俱进, 努力改善自身产品的性能或研发新产品, 扩大经营范围, 满足不同人群的社会需求[3]。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最根本资源, 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分为内部与外部资源, 内部资源主要包括自有资金, 外部资源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转, 科技型中小企业首先要保证资金链的正常运转。
1.2 企业的外部因素
企业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与法律、社会环境、行业发展等因素。
国家颁布的政策、法律既可以促进企业发展, 又可以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国务院批准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用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文化、地域环境, 企业所生存的环境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例如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企业与经济落后地区的企业发展是不一样的[4]。
企业的发展与行业发展息息相关, 只有整体行业发展良好, 才会促进企业的成长。为了维持行业发展的秩序, 我国创立行业协会来维持行业环境, 这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调配不当
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从事的是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与服务, 需要的资金较多, 一旦资金链发生断裂, 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科技型中小企业盲目投资的情况屡屡发生, 导致资金不足以支持企业的正常运行, 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2.2 内部治理机构不完善
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数处于成长期与萌芽期, 内部治理机构还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在: (1) 职责分离机制不够健全, 关键岗位往往一人多做, 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 如此, 就起不到相互监督的作用, 导致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2) 经营者的选拔、激励和约束机制尚不健全, 其高层的经管人员不少是由政府部门任免, 或是人情岗位, 缺少现金、灵活的激励机制。
2.3 营销管理不够完善
企业营销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如果一个企业只注重企业自身产品、服务的好坏, 而不注重营销管理, 会阻碍企业发展。目前, 我国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还不够完善, 不太重视营销方面的管理, 导致企业员工的营销观念不够强, 营销手段落后, 甚至有些企业不愿意花太多钱来做营销, 最终导致企业产品得不到好的市场。
3 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问题的决策
3.1 合理调配资金 , 保持资金流畅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首先应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 合理分配资金, 使资金链保持正常运转。其次在对项目投资前, 应做好市场分析与调查, 不要盲目投资, 再次企业应留有适当的自有资金, 以防资金短缺时及时供给, 但又不能闲置太多资金, 增加企业成本。
3.2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治理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 首先要对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责、权利加以明确, 避免一事多做或无人承担的情况发生。其次, 对于关键岗位应由不同的人担任, 加强内部监督。再次, 在优化调整部门与岗位时, 应从人员的综合素质考虑, 禁止设立人情岗位。
3.3 加强企业营销管理
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销管理, 首先, 应做好市场调查, 根据市场调查, 确定适用群体, 科学、合理的做好定位;其次, 合理规划营销成本, 做好预算, 对产品加以宣传, 提高产品知名度, 以促进企业发展;再次, 在注重销售的同时, 还应注重产品的售后服务, 及时解决顾客在使用产品与服务中遇到的问题, 并加以反馈, 进而改良产品与服务, 提高顾客满意度, 最终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
4 结论
企业成长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 管理者应注重企业成长能力, 要综合各个方面, 整体提高企业的成长能力, 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扩大市场份额, 从而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能力, 促进其长期稳定的发展。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日益兴起, 已逐步取代传统产业, 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组成部分, 其自身的成长不仅关系到高技术企业的发展, 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科技的发展。本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高新技术企业
参考文献
[1]政府培育市场.国家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五周年述评[N].科技日报, 2004, 10.
[2]郝孟琪.企业成长能力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4, 26.
[3]吕一博, 苏敬勤, 等.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8, 1.
[4]郭宇静.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J].消费导刊, 2009, 19.
科技型企业成长悖论 篇2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持续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以追求创新为其核心,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知识密集型的中小规模经济实体。[1]
1、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分析
企业成长性是企业成长能力的综合表述,是企业所具有的不断挖掘未利用的资源而持续实现潜在价值的能力,是判断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依据。[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体现在其自身的潜在发展能力及企业所属行业的成长性两方面。
1.1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属行业成长性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行业的确定通常是以市场及核心技术为依据,其行业差异的典型表现为产品类型、生产技术和市场特征的不同。相较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源优势,资本金小,产品品种少,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对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和技术依赖性强,行业经营环境会直接对中小企业形成冲击和压力。因此,从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来评价中小企业所属行业成长性具有必要性。
行业的成长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种子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老化期。处于老化期的行业由于产业升级或产业技术革新可能会进人新一轮的生命周期循环。Gerry Johnson and Kevan Scholes(1993)认为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是由8种因素决定的,它们是:市场增长率、增长的可能性、行业内产品线的宽度、厂商的数目、各厂商市场占有率的分布情况、顾客的忠诚性,行业进人障碍和技术的发展状况。[3]
1.2科技型中小企业内在成长性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内在成长性是指企业的竞争力和成长潜力,是中小企业成长的根本所在。
企业竞争力是强于竞争对手整合企业资源形成的可持续占领市场、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时刻存在,决定了企业在竞争中生存、成长[4],可以用利润总额、销售收入总额、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指标表示。
企业成长潜力是企业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内,通过改善企业组织结构、整合资源使企业在未来实现“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的潜在能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大小、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程度由其决定。企业成长潜力集中体现在企业发展空间和发展速度上[5]。成长潜力会随时间和企业发展而不断改变其内容,在适宜的环境下会与成长环境系统各子系统互相作用、影响,转化为推动企业成长的竞争力[6]。
通过对企业所属行业的成长性以及内在成长性的分析,结合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成长性的评价,从以下几方面指标衡量企业的成长性。
衡量企业成长性高低的指标有:
(1)企业竞争力。主要通过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市场份额、企业的经营效率等。其中,企业经营效率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所占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利用能力及有效性,反映了企业成长的可持续性。经营效率的评价指标有组织结构的合理性、生产体系的完善程度、设备的先进性、企业内各种资源的可获得性及其利用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资产周转率等。
(2)成长潜力。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比率、企业文化等衡量。
2、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性分析
企业的持续性是企业生命在时间、空间、途径、动态及利益分配上的不断延续,将“生存性”、“成长性”、“再生性”作为企业成长的持续性体现。就企业组织生命体来说,“生存性”是企业能够保持自身组织机制健康,持续生存与正常运行;“成长性”表现在企业的扩张和拓展;“再生性”主要是企业的创新、变革实现新的跨越提升,创造出新的企业生命。
从企业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持续性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大维度。
2.1科技型中小企业时间维度的持续性
从时间维度来说,作为企业成长的持续性体现的“生存性”、“成长性”、“再生性”表现为企业持续成长性状的递进性(见图2-1)。
此时的企业通常在初创阶段体现得最为明显。对初创企业来说,经营的焦点首先是生存,只有保证正常的生存才能谋求进一步的成长及再生。只有生存才能为下一步奠定基础。
2.2科技型中小企业空间维度的持续性
从空间维度上,“生存—成长—再生”还具有某种“共存性”(见图2-2)。
图2-2企业持续成长的共存性
此时表现为企业的同一整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上述时间维度的递进关系相对照,这是一种空间维度的共存关系,它在企业演进的各个阶段都有所体现。
上述时间、空间两种关系特性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企业生命整体动态特征。“生存—成长—再生”在企业生命的全过程中同时存在并互动着。从时间维度作为参考的话,企业的“生存性”占主导地位,而“成长性”和“再生性”处于相对附属的状态;从空间维度作为参考,则“成长性”、“再生性”占据主导,成为企业持续成长的主要方面。
综上,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与持续性的分析,明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所体现的成长过程及成长表现,为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转型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罗亚菲.洪荧.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2005(5):76.
[2]黎志成.刁兆峰.论企业成长力及其形成机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10):86-88.
[3]韩太洋.企业成长理论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2(5):82-86.
[4]蔡宁.陈功道.论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及其衡量[J].2001,(1):32-34,经济学研究.
[5]黄建.企业持续成长评价和预警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证分析,2006年博士论文,厦门大学.
科技型企业成长悖论 篇3
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中小企业最具有活力与发展潜力的企业,对于推动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稳定,提升综合国力,加强国际市场环境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企业家是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促进企业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同时,还是将科技成果转化成商业化价值的重要渠道之一。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企业家应具备何种能力、企业家能力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并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一直都是政府、企业和学者们长期探讨和研究的重难点。因此,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促进企业成长方面的企业家能力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特殊性以及企业家能力对于企业成长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能探讨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带领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与特点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
综合表1归纳的研究成果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及客户需求为根本,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附加值的企业。从定量的角度来说,企业人员不超过500人,每年用于研发投入资金占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科学家、高级工程师人数占总员工人数比例不少于30%等的企业定义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归纳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
1. 以技术创新为主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以及70%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D e Jong,Freel(2010)等提出,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发展更高效生产工艺,地方政府应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革,促进科技型企业的成长。
2. 企业的R&D投入大
《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指出,在研发投入方面,高新区内企业2011年内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4 052亿元,R&D费用达2 269亿元占到全国R&D经费支出的34.7%,R&D投入强度(R&D/G D P)为5.4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8倍。
3.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大
张玉明(2011)、董红(2013)指出,民营科技型企业平均寿命为2.9年,每年约有上百万家民营企业面临倒闭,超过一半企业会在3年内灭亡,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企业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4. 高成长
黄桐城、杨建(2002)认为,科技型企业产品具有高的技术附加值和产品专利,使得企业具有更高的竞争优势,从而得到更快的成长。
5. 融资难
胡海青、崔杰、张道宏(2015)认为,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商业信用对融资约束具有U型影响,商业信用对投资具有倒U型影响,但影响不明显。科技型中小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市场风险、经营风险都高于一般企业,从而限制了企业从以追求资金安全的金融机构筹集资金以及面向大众的大规模融资渠道,如发行股票、债券等的可能性。
综上,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以技术创新活动为主,为维持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在R&D上的投入远超一般性企业。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包括财务风险本身的难度性与复杂性,创新者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使得企业的生存面临很大的挑战与风险。但通常是,如果企业在高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成功,必然带来高成长与高回报。
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与其说是特点,不如说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想获得成功所必须克服的困难。
二、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家能力维度
(一)企业家能力
企业家作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对于推动企业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科技成果转化成商业价值提供支撑和保障。吴文华、汪华(2008)发现,科技型企业企业家能力作用于企业绩效,使企业获得快速成长。
那么什么是企业家能力?鲍莫(1968)认为,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下,企业家能力被认为是一种特定的要素禀赋,通过市场机制协调各种资源。但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忽视了现实经济中的不均衡性,因此,低估了企业家能力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许多学者打破了新古典经济理论中企业家能力固定不变的角色,试图赋予企业家能力不同的内涵。基于企业效率,Leibenstein(1968)认为,企业家通过利用现有的资源,降低X非效率;Coase(1937)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家具有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内部交易成本的能力。基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K night(1921)认为企业家能力是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强调企业家在不确定环境中的决策力与风险承担力。基于企业资源配置的能力,K or,Y.Y.(2005)等强调企业家配置资源的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作用,认为企业家配置和使用各种经济资源进行生产得到最佳经济效益的能力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企业家除了合理有效地配置与利用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外,还承担企业在运营管理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此,企业家能力不是单一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集合。
(二)企业家的能力维度
科技型企业家属于企业家的特殊群体,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一般具有较强的技术背景。相比一般型企业家,对于科技型企业家能力结构特征的研究较少,因此,对科技型企业家能力维度的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已有的研究,本文将企业家能力分为机会能力、关系能力、组织能力、战略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技术能力。
1. 机会能力
机会能力是企业家发掘市场中可以为企业赢利的潜在价值的能力。Snell R,Lau A(1994)指出,即刻意识到外部机会是企业家应培养的重要能力。K irzner(1973)指出,企业家是追求利润,能够迅速抓住市场机会的一群人。
2. 关系能力
关系能力是利于企业获取资源、减少决策风险,实现产品或服务市场化的能力。Peng(2003)通过关系基础的战略使得企业的效益得到增加。王烈认(2001)认为,企业家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需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成为企业凝聚力的核心。
3. 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在投入相同的情况下,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能力。Chandler,Jansen(1992)等认为,企业家组织管理能力对于企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家组织能力对于企业的绩效存在正相关性。陈雄鹰、彭莹莹(2014)等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家的组织能力对于改善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效果。
4. 战略能力
战略能力是指企业家根据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随机制定战略经营目标的综合能力。Snell R,Lau A(1994)认为,企业要有一个待完成的目标,或着为了完成目标企业制定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项国鹏、王进领(2009)对浙江省200多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企业家战略能力在企业家能力中具有重要地位。
5.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企业家的基本能力,企业家需要不断学习知识并经验总结。王庆喜(2007)以254家浙江省制造业企业为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企业家能力的7个维度,其中创新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主要指从模仿到创新,不断学习接收新的思想知识。
6. 创新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往往是成功企业家所特有的品质。张迎春、李萍(2006)实证分析得出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与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成正相关关系,企业家的技术创新活动成果使得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7. 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是指企业家所具备的一种专业技能,支撑企业技术创新活动。Baum等认为,企业家较强的技术行业能力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较好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科技型企业家与一般性企业相比其管理能力较弱,但一般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对于科技型企业家的培养,应针对其能力短板进行提高,对其提供科学的管理能力培训以及予以制度、社交资源上的支持将更有利于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与成长。
三、基于企业家能力的企业成长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特殊性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分析,王守安(2005)认为,科技型企业是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成长,在成长过程中有增长率高、研究费用投入大、高技术产品附加值等特点。与一般性企业相比,其每个发展阶段都可能遇到更多的风险而面临倒闭,经历成长各个阶段并最后蜕变成功的企业只是其中的极少数。
刘晓明、李湛(2009)等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民营经济与科技发展结合的典范。其中,技术创新活动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与大型企业相比,张慧杰(2006)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源占有性、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都要劣于大型企业,更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与冲击,需要企业家具备快速判断市场走势以及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同时由于其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且扁平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企业家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与成长。
(二)企业家能力对于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
首先,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家需要通过整合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把握企业未来发展方向。M an(2002)等提出,(1)应对外部的市场环境竞争因素主要通过企业家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而企业内部资源以及结构因素是通过企业家的组织能力。(2)企业家能力基于外部与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制定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其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田晓霞、程秀生(2005)分析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中企业家所发挥的作用,认为技术创新能力至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其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杨扬(2014)认为,企业家能力对于企业创新和企业绩效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企业初创、生存和发展中,企业家能力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最后,在企业的运营中,企业家为企业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员工的能力素质与企业发展要求相匹配。企业的价值体系为社会带来良性发展。秦敏、郑燕(2007)将企业家能力分为企业家能力的“杠杆效应”和“整合效应”两部分。(1)企业家能力的“杠杆效应”,即透过企业家能力对于企业其他层级(高层、中层、基层)的能力具有杠杆放大作用,这种放大作用为企业创造价值并带来利润。(2)企业家能力的“整合效应”。张军书(2003)认为企业家能力的“整合效应”即企业家对企业内的生产能力、营销能力、技术能力等各种资源的集合,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内部各种资源。
综上所述,企业家能力作为企业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动力,可合理有效地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近年来,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转变、结构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相关文献的整理,对当前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家能力及其企业成长的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探究。发现其中大多数都是针对一般性企业家能力的研究,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家能力的研究为数不多且大都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的实证研究。另外,有关科技型企业家能力究竟如何影响企业成长并未得出具体的答案。本文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家能力及其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的探究,得出有关其能力的7个维度,以及企业家能力对企业成长影响的作用方式,希望对于未来学者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SNELL R,LAU A.Exploring local competences salient for expanding small business[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4,13(4):4-15.
[2]杨扬.企业家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J].学术探索,2014,(10).
[3]杜雯翠,高明华.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能力与经济增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36(8):3-11.
[4]汪锋,方炜俊.促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
[5]Teece,Pisano,Shuen.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7).
[6]陈雄鹰,彭莹莹,王彦芳.科技型中小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5).
[7]汪锋,方炜俊.促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
科技型企业成长悖论 篇4
2.“上海微视的人与流动率要尽可能小!”“让员工的利益第一!”——夏丽青为上海微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提出了的目标和口号。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服务,一向是第三产业——服务业所要注意的事情;工业,尤其是现代的高科技企业,因着高科技产品本身的高可靠性,对客户的服务似乎并不那么的重要;而且,很多处于初创时期的高科技企业,往往一味地去追求技术的先进,认为似乎只要技术过关了,自然可以独步市场——服务?只要技术过硬,客户非我的产品不能买,自然可以以我为主了——卖方市场,谁怕谁!。
但是,贬低服务的观点在上海微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经理夏丽青女士看来,却并不那么正确。夏丽青说:“越是科技含量高的初创企业,越要讲服务。”
——而且,夏丽青女士所讲的“服务对象”,还包括自己的员工——这恐怕更为一般的初创高科技企业的“老板”难以理解了。
上海微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是北京微视新纪元科技有限公司的上海分公司。上海微视公司坐落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多种优惠政策的支持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上海微视在自主研发产品的同时,代理和经销JAI公司, COMPUTAR公司,SPACECOM公司,OPTART公司,CCS公司等一些知名品牌的工业级摄像头、镜头光源和图像处理软件等,以图像处理、医学影像应用、工业检测、安防监控、模式识别、等领域为主要经营方向;同时,还代理北京微视新纪元科技有限公司的视频图像采集板卡、模块、系统、软件、高速、高清晰度摄像头等产品,以及北京微视凌志的产品,如加拿大MATROX公司,美国ATMEL公司,PULNIX公司,FORESIGHT-IMAGING公司,德国BASLER公司,日本TELI公司的产品。它是我国千兆网摄像头技术领域内少有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
在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夏丽青女士一贯强调服务的重要性。正如前文所提过的那样,上海微视的产品由于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在很多时候他们似乎完全没有必要迁就客户。但是,夏丽青认为,作为一个初创企业,如果因着手中产品的强势而忽视服务,并因之让客户群形成了对企业的不好的印象,那么,当未来企业有了竞争对手之后,如何才能保证客户能够继续与自己保持合作呢?初创企业成长的道路上,随时都可能冷不防杀出一个拦路虎,没有对客户周到的服务保驾护航,那么,前途真可谓是一片荆棘啊——如履薄冰、兢兢业业,才是一个初创高科技企业应有的行事态度和风格。
目前,上海微视的公司人员已由最早的五六人翻了4倍,达到了20人的规模。如果一个远在外地的客户运行微视的产品出现了故障、机器不能打开,而这在电话中企业客服人员已然使出浑身解数而依然无法解决,夏丽青会立刻决定派技术服务人员远赴当地去解决问题:
技术服务人员不辞辛苦到了客户那儿一看,真是有一点儿哭笑不得——原来一个让谁都想不到的原因折腾了双方多时:客户没有插电源。
客户自然哑然无言,对自己的低级失误感到非常的不好意思;但很快,就竖起大拇指,对上海微视的周到服务赞不绝口。正是这许多的“赞不绝口”累计起来的“滚雪球”效应,成为不断推动上海微视成长的外因——而内因,正是夏丽青女士一直坚持的强调“服务”理念。
强调对客户的服务恐怕是其他许多高科技初创企业也能认识到并实践的,但夏丽青女士比一般初创高科技企业老板对“服务”认识深刻的是,她把“服务对象”扩展到自己的员工的身上。她认为,对初创高科技企业而言,凝聚人心是十分重要的,昨日进一两个、近日出三四个的团队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而把员工利益与老板利益相对立的观点更是有失偏颇。所以,她提出了以下目标和口号:“上海微视的人与流动率要尽可能小!”“让员工的利益第一!”——员工服务企业,企业也要服务员工,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有优良的身体健康状况、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正是把尊重员工乃至服务员工的理念实际地贯彻到企业的运作中去,上海微视可以说是真正形成了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一起向着更远大的目标前进。
当然,这样的“服务”多数是出现在对员工业务能力的耐心培养等工作方面。而事实上,可能出于夏丽青女士人生阅历和天生性格的缘故,她在生活上对团队中那些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青年人的关怀和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一次,团队中一位小姑娘被一只狗咬了一口,惊恐使她不知该如何应对突发情况,只是哭着赶到办公室,光知道流泪。细心的夏丽清一进办公室就问清缘由,随后亲自带她去医院就诊——还好,狗狗的牙齿其实并没有伤及这位小姑娘的皮肤。为此,夏丽青女士特意发通知给全体员工:如果有紧急情况发生时,请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公司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手机会24小时为大家开着——因为不少外地的员工在上海无亲无故,公司是他们唯一的亲人。
夏丽青女士常常说,她不希望自己的员工再去别处找工作;要把员工当作自家人,对外地来的员工则要让他们感受到上海的温暖。
有这样的意识的领导,怎么能够不得到下属的真心拥护,企业又焉能不大踏步地发展呢?
科技型企业成长悖论 篇5
考虑到现阶段我国银行贷款在科技型企业融资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现阶段要解决我国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问题,首要的是解决商业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贷款问题。而解决贷款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解决银行和科技型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信用评估体系并不适用于科技型企业,不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大增加了银行科技贷款的不确定性,因此必须构建科学的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因为科技型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成长性,评估体系不能仅仅局限于贷款企业的当前信用状况,而应当更注重其成长性,因此应当构建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性评估体系。该体系的构建有助于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申请做出更为全面的评判,对企业发展进行全方位、动态评价,有效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为金融界与企业界搭建信贷、投资与合作的桥梁,提高科技型企业融资可得性,还可以使银行融资贯穿于科技型企业发展多个阶段,实现连续资金支持。对于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银行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人员、知识,作为企业的财务、战略顾问,深入渗透到企业的各种管理和决策活动中,实现“融资”向“融智”的转化。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也会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和规模,将获利能力从建立在资金基础上拓展为建立在“资金、资源、智才”上,增强银行竞争力。同时也会使银企关系更为紧密、牢固,有利于提高银行的发展潜力。
1 我国科技型中型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
本研究将评价目标层次化,构建关于我国科技型中型企业成长性的递阶层次评价体系。
1.1 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科技型中型企业的成长性是一个质变和量变相结合的多元复合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内涵、外延和决定因素也在不断地演化。为了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合理,更具有说服力,本研究在考虑科技型中型企业成长特点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通用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绝对值与相对值相配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统一、历史性评价和行业内外比较相协调的方法,从成长的时空立体角度设置多个测试点对我国科技型中型企业的成长状况和潜力进行评价[4]。
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国内知名银行的高管与科技型中型企业高管访谈的形式,在影响科技型中型企业成长性的众多因素里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对我国科技型中型企业影响最为显著的六大因素:战略管理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资本运营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社会支持能力。具体而言,我国科技型中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层: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科技型中型企业成长性为目标层;战略管理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资本运营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社会支持能力六个关键因素为准则层(6个一级指标);通过对准则层关键因素的详细分析,进一步确定具体的指标层(58个二级指标)。
在二级指标的测度过程中,由于各指标值量纲不同,必须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于定量指标,由于目前对评价我国科技型中型企业成长性的各项指标尚无成熟统一的标准值,本研究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方法如下:设样本中型企业第i个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为xundefined和xundefined,因为本研究选择的指标均为正指标(数值越大表示越好),因此指标的评估值得分(改进的功效系数)如公式(1)所示:
undefined
对于定性指标,本研究采用专家会议法将之量化并赋值,其分值根据需要分别分为五个档次 [100,90,80,70,60]、四个档次[100,80,70,60]、三个档次[100,80,60]和两个档次[100,60]。
本研究构建的我国科技型中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5,6,7,8,9,10]:
注:1)名词含义:(1)中型企业:具体划分标准见《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财政部2011年6月联合印发;(2)企业家:从事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企业所有者;(3)管理团队:民营企业部门经理及以上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集合体;(4)新产品:民营企业近三年新推出的产品;(5)自主品牌:由企业自主开发,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归企业所有的品牌。2)数据来源与计算依据:(1)会计数据均以会计报表为计算依据;(2)其他统计数据来源于同年度国家或省市经济年鉴、金融年鉴、统计年鉴。
1.2 指标体系各项指标的权重
在准则层对目标层以及指标层对准则层影响权重的赋予中,本研究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首先,通过专家会议法对各层指标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其相对重要性,采用SATTY1-9标度法(见表2)构造判断矩阵A;然后,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各层面判断矩阵的行几何均值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即可得到指标权重向量W;最后,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和一致性比率CR,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若一致性比率CR≤0.1,则可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很高,行几何均值归一化向量即为指标权重向量,否则需重新构造判断矩阵[11,12,13]。
下面以一级指标权重的赋予为例进行说明。一级指标含义如表4所示,分别以W1、W2、W3、W4、W5、W6代表战略管理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资本运营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社会支持能力的判断值,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如表5所示。
据此构造判断矩阵A如下:
undefined
由判断矩阵A,根据公式(2)可求得Y1=1.6984,Y2=3.2031,Y3=0.8736,Y4=0.6813,Y5=0.6934,Y6=0.4454。
undefined, i=1,2,……6 (2)
∑Yi=Y1+Y2+Y3+Y4+ Y5+Y6
=1.6984+3.2031+0.8736+0.6813
+0.6934+0.4454
=7.5952
因此各指标的权重Ri根据公式(3)可计算出分别为:0.223 6,0.421 7,0.115 0,0.089 7,0.091 3,0.058 7。
Ri=Yi/∑Yi, i=1,2,……6 (3)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求解方法如公式(4)所示:
undefined, i = 1,2,……6 (4)
求解出的特征根如表6所示:
undefined, i=1,2,……6 (5)
=1.3973+2.7397+0.7392+0.5520
+0.5710+0.3681=6.3673
一致性指标:
CI=(λmax- n)/(n-1) (6)
undefined
根据表7可求出随机一致性比率:
undefinedundefined
一致性程度很高,权重系数可接受。
各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均以同样方式进行确定,并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评价体系的最终合成权重见表8。
1.3 评价模型
本研究对我国科技型中型企业成长性的评价最终以得分的高低进行体现,得分计算方法如公式(8)所示:
undefined
S为最终得分,i为评价体系的第i项指标,Si为第i项指标的得分,R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S在60分到80分(不含80分)之间,企业成长性不理想,银行贷款面临风险较大;得分S在80分(包含80分)以上,企业成长性较好,银行可以考虑长期合作。
2 总结
科技型企业成长悖论 篇6
科技型企业近几年已经迅速成长为企业中最为活跃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群体,其高度的产品技术含量和创新性,以及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具有较高的收益,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和鲜明的角色。然而,我国的科技型企业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严酷考验,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和约束,在这诸多的影响因素中,稀缺的资金资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投资、规模扩大等方面的成长发展。 而科技型企业资金的匮乏在发展初期尤为严重。 单一狭窄的融资渠道、单薄贫瘠的创业资金和迫切的资金需求让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现阶段的中国是转型经济国家,金融体系还很不完善,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非常普遍。 相较于大型的传统企业,科技型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更甚。融资约束严重制约着科技型企业的成长,而企业的成长又分为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对资金的需求程度以及融资渠道等都有很大的差别,融资约束的程度也有所差别。初创期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大,外部融资约束紧,融资渠道也很窄[1]。因此,在企业的初创期,分析和研究融资约束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尤为重要。
鉴于以上因素,本文以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关系进行研究分析。选取中国创业板企业上市前3年相关数据作为实证样本,并按照科技型企业的定义进行筛选得到样本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法利用数据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约束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1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20世纪70年代,Weston和Brigham提出早期的金融成长周期理论[2]。根据这个传统的金融成长周期,企业的成长周期主要分为6个阶段, 有创立期、三阶段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对于企业成长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都会面临不同的金融环境和融资约束,会有不同的融资条件和融资渠道。本文研究的企业为初创期科技型企业, 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
Fazzari等 ( 1988) 第一次提出融资约束的概念[3]。他认为在不完善的现实市场体系下,企业的内外部融资成本往往存在差异,外部融资成本一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而高外部融资成本可能会导致企业无法负担,因此企业就不能获取充分的资金资源,致使企业无法作出最优的投资决策, 对内部资金的依赖性过高。科技型企业融资取得的资金很大部分用于R&D投资,只有通过R&D投资企业才能确认自己的核心技术,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而在中国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下, 信息的不对称和R&D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使得科技型企业很难在内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获取足够的外部资金资源,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更倾向于选择效益更为显著地大型传统企业进行投资,因此科技型企业必须支付较高的融资成本来获取资金资源或者相应的减少研发投资决策,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发展。对于科技型企业,Reyes ( 2004) 研究发现融资约束程度越高,企业R&D投资的强度和规模上就会越小[4]。李延喜等 ( 2007) 也研究证明了融资约束对投资、企业成长的制约作用[5]。顾群、翟淑萍 ( 2011) 指出: 科技型企业 融资约束 的程度与R&D投资呈负相关关系,而且在融资约束程度高的情况下,R&D投资对企业成长的促进力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6]。因此,融资约束的存在对科技型企业的R&D投资和成长性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霍江林 ( 2014) 在研究评价中小企业持续成长能力的过程中提出资源获取能力,尤其是企业融资能力是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基础[7]。韩旺红、马瑞超 ( 2013) 认为国内的很多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综合的发展能力较弱[8]。而导致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因素中,融资约束问题被认为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据此本文提出假设: 融资约束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具有负面影响。考虑到企业成长周期的影响,在这里选择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其融资约束程度越大,企业的成长越缓慢。
具体而言,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约束主要体现在企业外源融资的难以取得,外源融资一般又分为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两种,因此,在研究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时,主要从企业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以及企业的整体偿债状况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权益净利率、利息保障倍数和资产负债率3个指标来进行描述,根据本文的假设及指标特点,提出以下子假设:
子假设1: 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权益净利率对企业成长应当具有正面影响,即权益净利率越高,企业融资约束越小,企业成长越迅速。
子假设2: 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对企业成长应当具有正面影响,即利息保障倍数越高,企业融资约束越小,企业成长越迅速。
子假设3: 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成长应当具有负面影响,即资产负债率越大,企业融资约束越严重,企业成长越缓慢。
2研究设计
2.1变量选择与定义
国内外研究学者在衡量融资约束的时候曾经采用过包括股利支付率、利息保障倍数、企业规模、综合财务状况等指标。根据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以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为成长和发展重心的特征[9],本文选取利息保障倍数、权益净利率和资产负债率3个指标作为企业融资约束的替代指标。
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可以分解为企业盈利性的提升、发展能力的增长、营运能力的提高以及社会效益的增加几个方面,对于每个方面都会有不同的指标从不同的方面对其性质进行衡量和描述。对于本文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企业成长变量,我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选取指标,然后根据指标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成长影响的重要性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最终得到一个综合的企业成长评测值。根据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特征,排除指标间的显著相关关系,最终选取总资产利润率作为企业盈利能力的评测指标、选取R&D投资和净利润增长率作为企业发展能力的评测指标、选取应收账款周转率和现金流量比率作为企业营运能力测评指标、选取员工薪酬和所得税费用增长率作为企业的社会效益的评测指标。
2.2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在综合计算企业成长的评价值之前,将选取的所有的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根据实际值与标准值的关系,可以把指标分为极大型指标、 极小型指标、稳定型指标和区间型指标。对于已选取的衡量企业成长性的7个指标来说,主要使用的是极大、极小型指标无量纲化公式,得到各指标的无量纲化数据用以实证检验。
2.3指标权重的确定
由于已选取的7个指标对企业成长影响程度不同,要想得到企业成长的综合评价值,必须根据每个指标对企业综合成长值的重要性程度对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得到一个汇总的综合评价值。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成长中,盈利性和发展性是最重要的标志,而科技型企业独有的R&D研发投资更是企业成长的象征性指标,相较于这两个性质而言,企业的营运性和社会效益在综合评估中占据稍小的比重。根据因子的重要程度排序,7个指标按重要性程度从强到弱依次是总资产利润率、 R&D投资、净利润增长率、所得税费用增长率、 现金流量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员工薪酬。
根据AHP层次分析法,通过判断矩阵进行列向量归一化处理、矩阵行向量相加、矩阵归一化得特征向量、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到0. 3358,0. 2287,0. 1699,0. 1244, 0. 0695,0. 0466,0. 0250这7个权重值。
2.4模型的建立
根据理论分析,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成长与其融资约束状况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Y是被解释变量企业成长,X代表不同的解释变量。β0是常数项,β1~ β3是回归系数,表示当解释变量即融资约束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时被解释变量的改变量。ε 是随机干扰项。
3实证检验
3.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参照 《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和 《屮国高新技术产业年鉴》中对科技型企业的界定,选取了创业板中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作为实证样本,然后统一选取每个企业上市第一年的财务数据作为实证数据。最后选取了32家企业2009年的数据、109家企业2010年的数据、121家企业2011年的数据以及71家企业2012年的数据,共333个实证数据。本文的数据来自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网易财经、深圳证券交易所等,对每部分财务数据都进行了对比和核查,确保实证信息准确可靠。
3.2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进行相关回归分析之前,对实证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所有指标的样本数据值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知,初期科技型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的标准差较大,说明各个企业之间的利息保障倍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不同科技型企业在初创期对债务的偿还能力有很大不同,吸引债权人融资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而利息保障倍数中最小值和平均值均为负数,查其年报可知,企业息税前利润为正,但是财务费用为负,说明企业的利息收入大于相关的利息支出,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资金并没有完全有效率地运用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建设上,有较大比例的资金处于被限制的状态。资产负债率指标的标准差也相对较大,进一步说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之间债务的偿还能力也有较大的差距。相比较而言,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之间的权益净利率和成长综合评价值差距较小, 说明企业的两个指标取值相对来说比较集中。
3.3相关性分析
对所有变量进行Peason相关性分析,观察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如表2所示。
*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 05 level ( 2 - tailed ) .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 01 level ( 2 - tailed ) .
通过如表2所示的相关性分析表可知,利息保障倍数、权益净利率和资产负债率与企业成长综合评价值均有比较显著的相关性关系。利息保障倍数与企业成长综合评价值在0. 05的置信水平上相关,其相关系数为 - 0. 115,属于负相关关系。权益净利率与企业成长综合评价值在0. 0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 613,属于正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与企业成长综合评价值在0. 0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为 - 0. 148。
3.4回归分析
由相关性分析可以得知,实证的3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都存在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和验证这些相关关系,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了一元回归分析。
a. Predictors : ( Constant ) ,资产负债率 ( % ) ,利息保障倍数,权益净利率; b. Dependent Variable : 企业成长综合评价值
通过如表3所示的模型整体线性回归表可知, 模型的整体线性回归已通过检验,在0. 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回归模型的线性拟合度较好,调整后的R方达到44% ,说明实证的解释变量融资约束对被解释变量企业成长的整体解释度达到44% , 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好。
在模型整体线性回归通过检验的情况下,对于每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
a. Dependent Variable : 企业成长综合评价值
通过如表4所示的模型整体线性回归表可知, 利息保障倍数、权益净利率和资产负债率3个指标都通过了检验,其中权益净利率和资产负债率的Sig. 值都是0. 000,说明这两个解释变量与因变量的回归关系都十分显著,而利息保障倍数的Sig. 值为0. 008,在0. 01的水平上与因变量也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3.5结果分析
对于融资约束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在1% 的水平上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由此可知,在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成长中,融资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要想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可以稳健地成长,尽力避免融资约束的制约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利息保障倍数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Sig. 值为0. 008, 在1% 的水平上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而t值为负数,说明利息保障倍数与企业成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与本文的假设不符。分析样本数据可知,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有很大一部分是负值,这是由于企业利息收入大于企业利息支出所致,而其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闲置资金存款利息收入或是企业放贷利息,可见资金并没有得到充分投入到企业的建设发展中去,这对于规模尚小、经营尚未成熟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来说,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对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权益净利率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Sig. 值为0. 000, 说明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且t值为正,表明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本文的假设相符。对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来说,权益净利率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外部资金,进而促进企业的成长发展。
对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资产负债率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Sig. 值是0. 000, 且t值为负,表明二者存在负相关关系,与本文的假设相符。对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来说,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弱,投资者会减少对企业的资金供应,企业的融资约束越严重, 制约企业的成长。
4结论及对策建议
4.1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可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融资约束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存在着显著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企业今后的盈利水平、缩小企业的发展空间、 延缓企业的成长速度。因此,对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来说,如何在现阶段的融资现状下促进企业的成长变得尤为关键。而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约束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外部融资,良好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是吸引外部融资的重要前提条件, 改善企业自身经营状况是减少企业融资约束的根本方法。
另一方面,在研究中发现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说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很大的差异。而资产负债率与企业成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即偿债能力强的企业成长较偿债能力弱的企业迅速。
此外,由于样本企业存在利息保障倍数为负值的现象,实证结果与本文提出的假设不符。这说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中存在资金利用效率显著低下的问题,部分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没有充分投入到企业成长的建设中去, 从而制约了企业的成长。
4.2对策建议
( 1) 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是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综合竞争实力急待大幅度提升,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创新、完善经营和管理体系、拓展市场、引进先进的资源等。但是在资金需求较大的背景下,大多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却出现大量的闲置资金,资金的运用效率过低,大大制约了企业的成长。因此,企业要想快速健康地成长,首要的问题就是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尤其是资金资源,运用到企业发展建设中,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与成长,而不是仅仅看看短期持有资金的增加。
( 2) 提升自身融资条件。由实证结果可知, 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效率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成长。而对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来说,之所以面临融资约束的困境主要是因为企业经营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高,而这些风险性很大部分来源于企业的技术产品的不成熟性和经营体系的不完善性。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技型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而初创期的企业技术和产品往往并不成熟。企业应当致力于科技的创新研发,不断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人才,增强原有的科技创新力量。另一方面,不成熟的经营管理团队和体系也是影响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外部融资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细化各项管理和控制指标、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监督、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从而建立企业公开公正严明的形象, 增强融资机构对企业了解度和信任度。同时,信息不对称是企业融资的一大瓶颈,外部融资者很难在已有的信息制度体系下获取全面准确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信息,因此,企业应该尽最大可能向外界提供自己真实的经营管理状况,实行透明化和公开化的管理,尽量减少与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 3)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对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来说,融资渠道仍然过于狭窄,企业的外部融资过于依赖银行贷款等传统借贷渠道,实际操作中往往会败给大型国有企业。因此,现有的融资环境中,固有的传统融资渠道和融资体系很难满足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需求,应当尝试拓展融资范围,尝试包括关系融资、民间借贷等方式。虽然这些非传统融资方式可能会为企业带来高的融资成本,但是初创期是科技型企业发展起步的重中之重,资金筹集问题是首要问题,是成长期和成熟期取得足够外部融资资源的基础。因此,企业必须谨慎衡量高融资成本与充足资金资源及企业发展成长之间的利益得失,合理抉择融资渠道。
科技型企业成长悖论 篇7
面对复杂的全球化商业环境, 如何获取技术创新所需的资源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单个科技型企业在短时间内往往很难拥有技术创新所需的足够资源, 并且, 仅靠内部化获取和调动资源不仅效率低下, 而且往往缺乏竞争力, 因此, 迫于技术创新的需要, 通过与其他企业或组织, 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教育培训机构、研究开发机构、金融机构等建立正式和或非正式的合作关系, 并由此构筑起企业的外部网络, 借助网络关系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迅速获取和共享网络资源以实现技术优势的互补, 以此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资源约束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和策略。
可以看出, 面对技术创新加快带来的不确定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健康快速成长的关键在于如何动态有效地构建、优化、调整外部网络, 并借助外部网络获取资源以更好地迎合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的需要。但是, 如何通过构建有效的外部网络实现成长却是大多经营者与管理者们面临的重要困惑,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因此, 深入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网络化成长模式, 对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活率, 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好更快成长与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网络化成长的动因分析
战略适应理论认为, 企业只有通过识别和利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 并选择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战略及行为方式才可能使企业取得较高的绩效, 否则企业将会因业务活动受制于环境而无法实现成长。由此可以得出, 外部环境的变化将会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成长。事实上, 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 新技术不断更替使得技术创新不断加快, 消费市场呈现出多样化,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外部环境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 主要表现为技术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两个重要维度。
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成长压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当依托外部网络充分吸收各种资源优势, 以此更好地识别和利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 同时结合自身的资源与能力状况对自身的成长战略进行定位, 不断实现产品的持续改进以及生产效率的逐步提升, 主动迎合技术创新日趋加快的需要。同时,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由于自身的资源状况存在差异性, 这也就使得其对外部环境机会的解读是不同的, 并且由此定位的成长战略也是不同的, 这也就意味着不同成长战略下技术创新的内涵是不同的, 技术创新所需资源的种类与数量也是不同的, 这就使得外部网络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需要进行优化与调整, 最终使得重构后的网络形态能够更好地填补资源缺口, 更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实现。可见, 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对外部网络的优化与调整, 获取所需的资源, 实现技术创新, 并由此推动了企业的不断成长。
三、“资源需求—网络特征—企业能力”的综合匹配模型
权变理论强调企业的管理决策要适应企业自身的特点, 换言之, 科技型中小企业网络化成长的过程中并不存在惟一最优的网络模式, 不同的网络模式均可能对企业的成长带来积极影响。
基于权变理论, 我们构筑了“资源需求—网络特征—企业能力”的综合匹配模型 (如上图) 。科技型中小企业首先应当能经由外部网络获取到技术创新所需的资源, 紧接着, 这些网络资源需要经由企业的消化吸收, 并实现与原有的资源的有效整合, 才有可能达成技术创新。当外部网络与技术创新的资源缺口不相匹配时, 外部网络就需要进行优化调整;当流入到企业内部的网络资源不能实现有效的消化吸收与整合时, 企业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组织学习提高企业自身能力。而只有当外部网络形态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缺口相匹配, 并且, 企业能力与外部网络资源相匹配时, 企业才能获取到技术创新所需的资源, 同时, 又能有效地实现网络资源与原有资源的有效整合, 顺利达成技术创新, 并最终实现企业不断成长。
四、结论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资源需求—网络特征—企业能力”的综合匹配模型, 初步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网络化成长模式, 对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动态地构建有效网络模式的意识和技能有一定的帮助。
摘要:本文立足于资源基础观, 通过定性研究, 构建了“资源需求—网络特征—企业能力”的综合匹配模型, 初步探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网络化成长模式。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网络化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新春.企业集群化成长的资源能力获取与创造[J].学术研究.2002[7]:10-12
[2]侯海东, 王瑞杰.资源网络拓展中小企业成长空间[J].经济论坛.2004[1]:65-68
[3]Hansen, E.L.Entrepreneurial Networks and New Organization Growth[J].Entrepreneurship:Theory and Practice, 1995[19]:7-19
[4]Gentler, M.S.Tacit knowledge and the economic geography of context, or The undefinable tacitness of being (there) [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3, 3[1]:75-99
[5]Breschi, S.&Lissom, F.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local innovation systems:a critical survey[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1, 10[4]:975-1005
科技型企业成长悖论 篇8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天使投资基金”投资了近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广泛分布于新材料、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数据通信及防伪技术等众多领域,企业大都拥有核心技术,技术领先,有些还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谓个个握有金刚钻,有着无限的发展潜能。如果发展壮大了,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可是这些企业大都处于初创期,规模小,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组织管理不规范、销售渠道不畅、融资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生存、成长和壮大,因此研究其成长路径变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现实状况是: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起步较晚,相应的理论研究也比较滞后,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学术界对其成长规律的认识也相当匮乏。本文依据自己的工作实践,从资本运作的三个方面:引入战略投资者、适度运用财务杠杆、合理企业并购,探索几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途径和方法,抛砖引玉,以期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者、创造者以及投资界带来一点启发。
2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期“引入战略投资者”,不仅能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还能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拓宽销售渠道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期大都面临三个问题:管理不规范、销售渠道不畅、融资困难。管理问题、销售问题虽然可以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来解决,但过程比较慢、成本也比较高,对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来说很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在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现时还比较先进的技术,用不了多久,就有可能落后了,这需要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不断开拓创新,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占领市场,获得先机。
企业的发展战略一般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联系,并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调整。企业的发展阶段,一般要经过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与之相适应。
从企业的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征以及需求而言,引入战略投资者、借力发展,不失为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金玉良方,是企业融资、改善经营管理、拓展销售渠道的主要方法之一。
2.1 战略投资者概述
所谓战略投资者,是指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具有资金、管理、市场、人才优势,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拓展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并致力于与企业长期投资合作,以谋求获得长期利益回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境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其特征有以下几点。
(1)与被投资者业务联系紧密,拥有促进被投资者业务发展的实力。
(2)长期稳定持股。战略投资者持股年限一般都在5~7年以上,追求长期投资利益,这是区别于一般法人投资者的首要特征。
(3)持股量大。战略投资者一般要求持有可以对公司经营管理形成影响的一定比例的股份,进而确保其对公司具有足够的影响力。
(4)追求长期战略利益。战略投资者对于企业的投资侧重于行业的战略利益,其通常希望通过战略投资实现其行业的战略地位。
(5)有动力也有能力参与公司治理。战略投资者一般都希望能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通过自身丰富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应特别关注其与公司的“资源互补”“长期合作”“可持续增长与回报”等各类投资属性。具体地说,只有符合下属特征的投资者才是合格的战略投资者。
(1)资源互补。投资双方处于相同或相近产业,或者双方的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或投资者在行业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实力,足以帮助被投资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能够形成规模经营效应或互补效应,或通过业务组合规避不可预测的各种经营风险。
(2)长期合作。战略投资者因其投资量大而成为公司的重要股东,有能力、意愿和时间等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寻求与企业在优势领域的合作。
(3)可持续增长和长期回报。战略投资者因长期稳定持有公司股份,而与被投资企业共同追求可持续增长,并以此取得长期战略利益和长期回报,而非通过短期市场套利取得回报。
2.2 案例分析
成立于2012年10月的合肥高新区“天使投资基金”(以下简称高新“天使投”)是一只专注于战略投资的政府投资基金,由合肥高新建设投资集团公司独资设立,目前由高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合肥高新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专业运营,其目的旨在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投后增值服务,助推高科技企业成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高新“天使投”在业界有着良好的声誉、丰富的管理经验、优秀的管理团队、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众多的融资渠道。目前投资戈瑞电子、海闻机器人、合聚新材料等近30家中小科技型企业,大多占股在10%以上。高新“天使投”追求与所投资企业长期合作,共同成长。旨在通过注入资金、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广泛的资源渠道帮助企业成长,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扶大做强一批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为高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迄今为止,高新“天使投”所投资企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势头强劲,短短的几年里,就有宏晶微电子、戈瑞电子公司已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上市,海奥电气、合聚新材料公司已完成股改,即将挂牌上市。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有更多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上市交易。
由此可见,引入战略投资者对于提升公司形象,优化股权结构,规范公司治理,提高公司资源整合能力,捕捉上市时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企业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也需要对其进行全方位评估,尤其要考虑它与企业自身在治理规则、战略管理理念、企业资源整合、运营和管理方法、企业文化契合等各方面的互补性,并对企业控制权作周密安排,以避免“引狼入室”。
3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适度负债,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将为企业带来额外经济利益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应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战略方向和战略规划。在财务方面,融资方式应从权益融资向债务融资过渡,适度举债,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
我们知道,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财务杠杆也是如此。
3.1 财务杠杆概述
笔者梳理了西方的理财学和我国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定义,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其二,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其三,由于负债经营而存在的固定财务费用而导致普通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笔者认为,财务杠杆兼具以上三方面特征。
企业适度负债,合理运用财务杠杆,能给企业带来诸多利益:首先能使企业以较小的自有资金获得更多的可用资本,直接使资本的可用范围增大;其次能使企业优化资本结构,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额外收益,提高企业价值;最后定期的固定利息费用能使企业合理节税,使所有者财富增加;等等。
3.2 案例分析
笔者曾参与一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讨论会。该公司欲筹集400万元以扩大生产规模,筹集方式拟采用增发普通股或长期借款方式。若增发普通股则计划以每股10元的价格增发40万股。若采用长期借款,则以5.5%的年利率借入400万元。该公司现有资产总额2000万元,负债比率40%,年利率4.5%,普通股100万股。预计增加资金后息税前利润240万元,所得税率为15%。
与会者经过讨论,决定用财务杠杆的方法来分析,到底采取什么方式增资合理。计算如表2所示。
两种融资方式的无差异点分析:
EPIT=113(万元)
两种融资方式下的每股收益:
方案1:每股收益=1.24元
方案2:每股收益=1.55元
计算结果得出:无论从无差异点,还是从两种融资方式下的每股收益看,负债融资都好过权益融资。采用负债融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将变为(2000×40%+400)/2400=50%,经综合分析评估,此比例在该公司的风险可控范围内。因此建议该公司采用长期借款融资,以此获得最大收益。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大凡管理好的企业资本结构,总要保持一定数额且比例合理的负债资金。在资本总额和结构比例不变的前提下,不论当期利润实现多少,从利润中支付的利息费用皆是固定的。所以当利润增大或减少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利息费用就相应地减少或增大,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收益或损失。这种杠杆效应不是扩大企业生产经营、增加投资规模等因素所致,而是由于资本结构改变所引起。不可否认,由于财务杠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在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可估量的财务风险。因此合理运用财务杠杆是关键,反之过度负债,则可能导致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因此认真研究财务杠杆并分析影响财务杠杆的各种因素,搞清楚其作用、性质以及对企业权益资金收益的影响,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的基本前提。企业应随着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企业内部各种因素的变化,适时监控和调整负债比例,使企业资本结构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随着企业的成长壮大,科学地运用财务杠杆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健康、快速地成长壮大的途径之一。
4 科技型中小企业合理利用并购,发展壮大自己,提升市场竞争力
综观世界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通过并购等资本的市场化运作方式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并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壮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了解和掌握并购的含义、作用、方法,对企业做大做强意义重大,应引起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高度关注。
4.1 企业并购概述
企业并购的含义是指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之一。
企业并购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并购后双方法人地位的变化情况,可分为收购控股、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按被并购企业意愿划分,可分为善意并购和敌意并购;按并购双方行业相关性划分,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其中,横向并购是指生产经营相同(或相似)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实质上是竞争对手之间的合并,可以扩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消除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纵向并购是指与企业的供应商或客户的合并,即优势企业将与本企业生产经营具有上下游关系的生产、营销企业并购过来,形成纵向一体化,并购双方往往是原材料、零配件的供应者或产品购买者,可以加速生产流程,节约运输、仓储等费用。混合并购是指生产和经营彼此没有关联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主要目的是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等。
实践中并购可以使企业产生战略协同效应,具体为:产生经济协同效应,可以使企业迅速实现规模扩张,实现纵向一体化,获取市场力或垄断权,达到资源互补和优化配置;产生管理协同效应,可以使企业节省管理费用,提高运营效力,充分利用过剩的管理资源;产生财务协同效应,可以使企业偿债能力和取得外部借款的能力提高,降低筹资费用,并实现合理避税等。
4.2 案例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企业并购的含义,体会并购的作用,笔者选取近年来我国新三板资本市场并购案例,整理分析,以享读者,以期相关企业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2014年12月17日,江苏亚威股份有限公司以非公开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以近1.4亿元的交易对价,收购无锡创科源激光装备股份有限公司94.52%的股权。自此拉开了二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旅程。
江苏亚威股份有限公司,主营金属板材加工成型机床业务,是国内少数几家能提供完整的中高端平板、卷板加工一揽子解决方案的专业金属板材成形加工的机床企业之一,2011年成功上市,是国内锻压机床行业第一股。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对高端装备的新需求越来越强劲,但亚威公司相对传统的制造技术,仅是“机+电+液(压)”的组合,已不能适应高端装备制造的需要,亟待转型升级。因此引进先进的激光加工技术,成为亚威公司突破增长瓶颈、实现新的跨越的关键。
无锡创科源激光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三维激光切割系统业务,属于国内企业在该领域中的先行者,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广泛应用在汽车配件、仪表仪器、军工产品等领域中。由于资金和管理上的劣势,近年来业绩起伏较大,增长趋缓,无法跟上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
通过本次并购,亚威股份与无锡创科源实现了优势互补,产生了“1+1>2”的战略协同效应,具体表现在:(1)产品协同。收购完成后,亚威股份获得了无锡创科源激光切割技术,缩短了研发进程,一举进入三维激光切割领域,完善了现有产业链,实现了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无锡创科源获得资金支持,得以加大投入,加快对激光集成应用的深度开发,满足市场对激光集成应用的旺盛需求。(2)人才协同。亚威股份拥有一支汇集了一大批国内机械领域一流技术人才的研发队伍,收购完成后双方将共同使用亚威股份的研发平台,对无锡创科源研发体系建设、研发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无锡创科源长期专注于激光加工领域,形成了一个集激光工艺、CNC控制、机器人应用等方面的专家团队,与亚威股份现有的平面激光研发团队形成高度互补和协同。(3)财务协同。亚威股份作为上市公司,经营稳健,资金实力较强,亚威股份入注后将对无锡创科源进行增资,并通过担保等方式助其大幅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竞争能力。(4)管理协同。亚威股份公司已经形成了科学、有效、完备的人力资源、质量管理体系、财务内控、产品研发及标准化等管理体系,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并购完成后,将助推无锡创科源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管理思路和管理风格,提升团队的管理能力,全面提高管理水平。(5)市场协同。亚威股份拥有完善的国内国际销售网络和良好的业界声誉,有助于无锡创科源的产品销售;而无锡创科源在汽车领域已有相当的客户基础,亦为亚威股份现有产品进一步渗透汽车行业提供帮助……
可见,两者的结合产生了很好的互补效应,缩短了产品研发进程,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上述结果表明,并购对于企业发展作用之大显而易见。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需求,作出合理的选择:如果企业在本行业中有竞争优势,产品供不应求,可以考虑实施横向并购,并购同行业的企业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如果企业对现有的原材料采购或者产品分销不满意,可以考虑纵向并购,即进入上下游行业;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很难实现预期的增长,那么可以考虑实施混合并购,即并购一家不同行业的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经营风险。
总之,科技型中小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快速成长,除了不断提高技术和研发能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拳头产品外,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资本运作方式,科学地借用外力发展自己也非常重要。本文所述引入战略投资者、巧用财务杠杆、合理企业并购,如运用得当,能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管理不规范、销售不畅、融资困难的问题,不断增强壮大自己,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能使企业的核心技术的发明创造者,从日常琐碎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专心致力于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科技型企业成长悖论 篇9
【关键词】囚犯悖论;战略联盟;博弈策略
我国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随着生产逐步融入全球性经济环境中,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以及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更使企业在开拓市场,巩固旧市场方面困难重重。一个企业要想在经济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已远远不够是难以完全左右和垄断全球市场。
企业联盟方式有多种,但是这些形式总的组织结构就是由一个盟主来协调管理制定运作操作方法,各企业根据盟主公布的方案,自愿选择是否加入联盟参与活动。形成一种主—从对策或称为Stackelberg博弈。
一、企业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
战略博弈模型是企业构建战略联盟和战略联盟管理的科学工具,可用来分析战略联盟的可行性、联盟各方的利益权利分配以及战略联盟的管理。
假设行业内参与博弈的主体共n个,如果第i个主体加盟,则可以预期联盟增加的总体收益值F(i)。这里把各主体的作用看作是相同的。另设盟主在i个主体加盟时分配给成员的得益值为G(i),则盟主的得益值为F(i)-G(i),每个成员所分得的部分为g(i)=G(i)/i。企业动态联盟运行模型可以看作是上下级之间的完全信息的诱导博弈。成员将在某种特定的规则下决定自己是否加盟,而盟主则要选定适当的规则使得在此环境下有适当的i个主体加盟,而此时盟主的得益值F(i)-G(i)达到最大。
当有i个主体加盟时,将其状态记作x(i),这时有n-i个主体未加盟,这些主体依靠自己运作的利益值为h(i),由于市场经济整体性与关联性,h(i)与状态x(i)有关,也是i的函数,它们的关系:当状态处于某点x(i)时,如果有h(i) 这样的状态称为均衡点。对于端点来说h(0)≥g(1),x(0)为均衡点的条件是h(0)≥g(1); x(n)为均衡点的条件是g(n)≥h(n-1)。 对于相邻的状态x(i)与x(i+1),若g(i+1) 二、总结 一、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我国的战略管理研究相对比较滞后, 大多数企业对战略的了解、诠释都很肤浅, 更不用说采取有效的战略行动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 我们处于一个“战略的时代”, 战略时代要求企业具有信息化与综合化的能力, 这意味着企业决策要从业务管理转向战略管理, 在企业发展的整体性、方向性和长远性的目标上, 确立企业发展战略的管理决策机制。管理科学化对于企业决策体制的要求在于建立战略管理机制, 确立战略决定体制的原则, 即企业组织形式为战略目标服务。在二次创业阶段上, 战略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联想、华为等一些大公司已经开始把制定战略当作首要工作。对于民营科技企业来说, 企业发展战略如何与国家产业导向协调一致, 如何顺应企业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是企业发展必须明确的重要认识问题。 战略意识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 随着市场进入领域的不断放宽, 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标准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民营科技企业面临着进入新领域和规范经营的挑战。民营科技企业需要转变以往的管理思维, 放眼于世界, 从世界、产业、行业发展状况来审视自身企业的定位, 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企业在发展中, 不仅关注眼前, 更高度关注未来;不仅关注环境提供的机遇, 更注重自身与环境之间始终保持良好的协调。在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 民营科技企业应采取主动合作, 先学会和国际巨人同行的本领, 带来自身的资本增值, 领会他们的经营管理理念, 抢占一定的全球市场份额, 羽翼丰满了以后, 才具备与其竞争的可能性, 才能进一步生存好、发展好、实现新飞跃。 民营科技企业要用战略意识思考品牌, 树立品牌战略, 创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著名品牌,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 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和市场发展规律。民营科技企业不仅要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更要追求产品的适用性, 服务的满意性, 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基于“成长三要素”构建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 如何创建企业的竞争优势,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必须重视的战略性问题。新的竞争法则表明: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仅仅是由一个要素决定的, 而是由某些关键要素高度集成的战略系统所决定。有研究表明, 优势资源、管理机制和核心能力是民营科技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基础要素, 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或不协调, 都会导致民营科技企业成长平台的失衡, 从而延缓或阻碍其成长的步伐。 这个战略系统的始点是优势资源, 它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管理机制是保证,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才能形成有效的整合力、专注力和扩展力, 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在已有的基础上实现新的成长和更大的成长。优势资源的整合力以良好的管理机制为基础, 通过使民营科技企业在更大规模上激活生产要素, 加速企业做大做强。这种通过优势资源的整合、优化重组生产要素推动企业成长的力量可以称之为整合力。接着, 以良好的管理机制为基础通过专注于企业具备的特长或优势的领域来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构建有利于民营科技企业在所进入的领域居于强势地位, 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种强势地位或较强的竞争力能够不断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增强其在客户中的忠诚度, 推动企业自身不断成长。这种推动企业成长的力量就是专注力。拥有了核心能力后, 民营科技企业便可以以核心能力为基础, 通过核心能力强大的辐射力。推动进入新的行业或新的市场, 实现产品和市场扩张。这种扩张借助于企业的优势资源, 但一经实现便也成了企业的优势资源。这种依靠扩张推动企业成长的力量可以称之为扩展力。 面对激烈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环境, 这个战略体系还要依赖于整合力、专注力、扩展力这三种驱动力来实现其整体协调, 以保证三个支撑点的适合度与平衡度, 这是民营科技企业成长平台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从而使企业拥有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 三、正确处理企业与环境的动态互动联系 每个企业的优势资源与核心能力、战略发展目标、核心竞争力以及动态环境分析四者之间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民营科技企业应从企业自身的优势资源和能力角度出发, 根据本企业的战略意图, 结合外部的动态环境, 由企业家及利益相关者共同制定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具体行动举措, 正确处理好优势资源、核心能力及战略发展目标的协同互动。首先, 民营科技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资源或能力的缺口;其次是企业获取外部资源和核心能力时应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协同互动;最后, 企业培育自己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时必须要结合发展战略目标, 只有这样, 才能有的放矢。最为重要的是, 企业所处的环境是动态性的, 这就要求民营科技企业基于优势资源角度的核心能力也要有一个动态的提升和发展过程, 并且其有效性取决于是否与动态环境协同互动。在进行竞争优势分析时, 关键的思想是外部动态环境分析与优势资源、核心能力的协同互动。对各种产生竞争优势的要素, 在整合过程中要与外部的环境紧密协调, 避免出现闭门造车的战略举措。在战略实施过程中, 要适时与动态环境协同互动, 使核心能力得到保护和提升。此外, 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也应从内部进行管理创新, 重塑企业的组织、文化、制度等内部因素, 为企业构建竞争优势提供良好的氛围。 四、科学地进行二次创业民营科技企业的持续成长对策 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