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工业企业

2024-09-22

中小型工业企业(精选12篇)

中小型工业企业 篇1

1 前言

近年来, 济南市中小工业企业在济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得到了快速发展, 并在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进城市化建设、活跃市场经济、促进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截至2011年9月末, 全市中小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32万家, 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99.2%, 仅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下工业企业就吸收了全部工业54.8%的从业人员, 实现增加值94.86亿元, 为济南工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 随着国家调结构、转方式等宏观政策的实施和市场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中小工业企业缺少资金和融资困难的问题也显露出来。

据对部分中小工业企业融资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资金短缺问题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66.7%, 平均每家资金缺口约为413.6万元;申请过贷款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63.6%, 遇到融资难的企业占有过申请贷款企业的28.6%, 高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公布的7月份调查结果, 即全国有22%的中小企业未能获得过贷款的6.6个百分点。照此推算, 保守估计全市约有8000多家企业存在资金短缺问题, 缺口约在367亿元左右;还将有2400多家企业得不到金融支持。

2 中小工业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从企业层面看, 其自身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管理理念落后等先天不足, 造成了融资困难;从金融机构层面看, 银行过度垄断信用, 体制性的偏好使中小企业难以融资;从政府和宏观政策层面看, 存在着体制改革的非均衡性, 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制度和功能不健全、融资渠道少, 不能满足中小工业企业的融资需求。可以说, 中小工业企业融资难, 既与企业自身的缺陷有关, 又和金融体制、国家宏观政策等外部因素密切关联。

2.1 企业自身“底气不足”, 是造成其融资难的直接原因

(1) 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

调查资料显示全市54%以上的中小工业企业集中在通用设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农副食品加工、纺织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 其规模小、人员少、资本少, 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经营手段和信息交流均落后于市场发展, 缺乏对市场判断的前瞻性, 容易受经济波动的冲击,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普遍较弱。

(2) 组织管理相对落后。

中小工业企业多是以家族式起家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企业, 设备陈旧、技术老化、科技含量低、生产经营粗放、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组织制度建设滞后、缺乏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

(3) 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

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差, 是中小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在贷款行为中, 银行难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真实状况, 对其还款能力、借款投向难以把握和监督, 增加了银行放贷风险性。同时中小工业企业的贷款额度普遍偏小, 银行放贷调研耗费的人力、物力和得到的贷款利差极不相称, 导致银行不愿意放贷给中小工业企业。这也直接增加了中小工业企业信用贷款的困难。

(4) 抵押式担保能力不足。

在现行的金融政策下, 银行放款要求企业必须具备有效的抵押担保, 但大部分中小工业企业却缺乏贷款抵押能力。目前, 全市中小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平均仅为208.4万元, 满足不了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

(5) 企业信用文化缺失。

中小工业企业融资难, 还有着更为深层的内部原因, 即企业信用文化的缺失。一直以来, 多数中小工业企业都是家族式的内部控制管理方式, 个人意愿大于制度, 投机取巧思想作祟, 公平、守信程度低, 按规则办事意识差, 拖欠货款、骗贷、逃债现象普遍, 严重影响了银行对企业的信任, 制约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2.2 金融部门创新不足, 增加了中小工业企业贷款的难度

首先, 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的经营理念, 成为对中小工业企业“惜贷”的动因。长期以来, 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银行, 将其服务对象定位于“抓大放小”。尤其是近几年, 为压缩风险资产比重, 银行的信贷管理采取集约化经营, 主力资金投向了大型企业。资料显示, 到今年7月末, 全市工业贷款余额为2057.27亿元, 其中大型企业占用1368.31亿元, 中小企业贷款687亿元, 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3%。另外, 为强化风险管理, 银行普遍实行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 将信贷风险与信贷人员的职位、工资、奖金挂钩, 并追究终身责任, 因此, 信贷员均不愿冒险逆向选择, 这就增加了中小工业企业的融资难度。

其次, 金融机构创新力不足, 缺乏对中小工业企业融资服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银行信贷管理门槛高、条件多、审批时间长, 与中小工业企业经营灵活、资金周转快的特点相去甚远。在对中小工业企业风险定位、风险监测、解决信息不对称、客户管理等方面, 金融部门还没有较为先进的手段, 创新金融资源不足, 导致中小企业贷款缺失政策支持。

最后, 金融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 缺乏向中小工业渗透服务的能力。目前, 全社会的资本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一方面大型国企、传统产业领域或房地产行业存在融资过度, 资金使用效率低;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等中小企业群体急需的资本又供给不足。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 关键在于金融服务细分化不够, 专业化程度太低。而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金融机构中, 有专注于年营业额在100万~30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的票据贴现业务;有专门服务于亚洲籍中小企业业主的;有专注于服务于某类新兴产业或产业中的某些环节的;另外, 金融技术的相对落后、为中小工业服务的手段缺乏、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服务产品不多等问题, 都有待于金融机构的改革创新。

2.3 政策层面支持力度落实不到位

有资料显示, 处于三产高端的金融服务业的中、工、农、建等几大银行, 集中了全国70%以上的存款资金, 占据着70%以上的信贷市场, 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特别是在稳健货币政策下, 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大量积压, 形成沉重的利息负担, 另一方面发展的中小工业企业融资却越来越难, 形成了“有钱的放不出去, 没钱的又借不到”的格局。究其原因, 就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 造成宏观层面对中小工业企业融资的支持不够。

首先, 金融体制改革滞后, 缺少扶持中小工业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融资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解决, 但在支持中小工业企业的融资方面还没有很好的扶持政策, 特别缺乏专门为中小工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配套措施, 导致中小工业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或融资受阻。

其次, 现有的直接融资渠道不适用中小工业企业。企业直接融资主要有股票和债券两个市场。在股票市场上, 中小工业企业融资受规模限制 (按我国法律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为1000万元, 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 而全市中小工业企业平均资产总额只有842.9万元, 且大都不是股份制企业) ;在债券市场上, 中小工业企业几乎没有大规模技术改造等项目, 所以中小工业企业直接融资的空间较小, 而且目前的债券利率也使得中小工业企业难以承受。

最后, 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职能缺位。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 信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个人在市场中的交易范围、交易成本、交易风险和利益获得。但是我国尚无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公平的信用评估体系, 没有完备的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 因此合同违约、恶意逃债、偷税逃税、走私骗汇、假账、假货、假证等失信行为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缺失, 加大了社会交易成本, 从而也影响到中小工业企业的融资信誉。从某种程度上说, 此现状与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职能缺位有密切关联。

3 解决中小工业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中小工业企业融资难, 既反映了社会资源配置的结构性问题, 又体现了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导向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工业企业的融资难, 政府要有大作为。首先要引导和帮助企业进行自我完善, 减轻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其次要从强化金融市场竞争入手,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促进大型商业银行资金更多地转向中小企业;最后要立足中小企业融资长远发展, 建立科学的政策性金融机制, 完善以社会诚信体系为核心的法律制度环境, 形成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三方共同努力, 社会多方支持的融资环境, 方能破解中小工业企业的融资难题。

3.1 企业立足自我完善, 是解决融资难的根本出路

不可否认, 中小工业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劳动就业、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已经成为了活跃市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其经营管理落后、财务制度不健全、道德风险高, 还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所以, 中小工业企业只有强化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加强自我完善, 才是解决融资难的根本出路。

一要吸收现代企业科学管理要素, 改变传统管理模式, 优化治理结构, 跳出经营观念趋同、生产产品趋同的圈圈, 立足长远、自主创新、形成独特优势;树立遵纪守法、公平公正、诚实经营的形象, 以赢得社会公众、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信赖和支持。

二要加强财会基础建设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的财务会计制度, 确保财务信息的披露完整、真实、清晰, 减轻金融机构规避风险的顾虑。

三要拓宽融资视野, 不能只盯着银行, 要学会使用企业保留盈余、融资租赁、应收账款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或手段, 立足自身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3.2 金融机构立足创新, 是银企双赢的战略选择

解决中小工业企业融资难, 对金融机构来说, 关键在于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立足创新, 为中小工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另一方面要降低“排他性”、增强“包容性”, 尽可能地向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要快速发展小型金融机构, 构建多层次融资平台, 形成小型专营机构向分支机构和基层营业网点延伸, 向县区和集镇、商贸市场延伸, 构建从总行到分支行, 从城市到乡镇的多层次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体系, 制定授信额度小的工业企业贷款增幅考核指标, 做到客户层级下沉;加强对科技型中小工业企业的金融服务, 比如设立专为科技型中小工业企业服务的支行, 建立与创投公司、担保公司以及政府有关方面的联动机制, 缓解小型金融机构供给不足的矛盾, 以满足中小工业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

二要降低企业融资准入门槛,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发挥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与机制转换功能;鼓励风险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稳步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推进银保合作, 开发中小工业企业信用保险产品等。

三要发展新的金融机构和替代中介机构向受到金融排斥的中小企业提供和传递金融资讯, 增加中小企业接近金融服务的可能性;开发并提高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适当控制金融服务价格, 减轻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扩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3.3 政府在解决中小工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应发挥关键作用

随着中小工业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显现, 其融资难应当成为政府重点关注的经济问题之一。特别是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 更要关注中小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办法, 对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有些政策和办法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完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 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强化质量诚信建设、促进结构调整、提升专业化协作水平”的要求, 政府部门应站在大力推进中小工业建设发展的角度, 制定和实施适合于中小工业企业融资需求的结构性金融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工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从根本上突破中小工业企业贷款难的瓶颈。

第一要坚决落实国家稳健的货币政策, 抑制通胀水平, 控制原材料、能源价格,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以减缓中小工业企业增长的融资需求。

第二要实施对中小工业企业的“分类管理”, 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政策导向的中小工业企业的信贷支持, 帮助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尝试设立中小工业企业投资专项资金, 发挥其引导和放大效应, 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工业企业的信贷倾斜力度。

第三要结合济南工业发展和金融环境实际, 制定实施包括中小企业信贷配套抵押、担保、信用评级、财政支持等一揽子政策和制度, 防止“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发生。

第四要结合地域和企业特点, 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有资料显示, 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虽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 但最主要的形式还是提供担保支持。美国小企业管理局 (SBA) , 以其信誉为小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担保, 一般担保贷款总额的75%~80%, 其余部分由商业银行承担风险。其担保贷款最高限额为75万美元, 担保贷款的风险损失由政府预算列为风险处理。20世纪80年代初英法等欧洲一些国家也采纳了美国的做法, 通过立法规定政府可以按照一定程序, 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担保人可以是政府, 也可以是由政府给予财政支持的担保银行或基金, 需要贷款的企业要提交有关项目资料, 由政府指定的银行审查。日本也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设置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 为中小企业从民间金融机构借款的债务进行担保, 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全国性的“信贷担保协会”, 共同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

第五要建设有工商、税务、银行共同参与的中小工业企业信用体系,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 搭建信用信息平台, 提高企业诚信意识, 为中小工业企业信贷融资创造基础条件。

第六要广泛宣传, 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从抽样调查的情况看, 济南市中小工业企业, 尽管遇到了资金趋紧和融资难的问题, 但企业生产经营总体平稳, 没有出现浙江、广东等南方地区中小企业大面积关停、倒闭现象。因此, 正确的舆论引导, 避免由于错误的舆论导致决策失当。

摘要:中小工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是一个涉及资源整合与配置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在通胀预期较强的背景下, 由于原材料、煤电油运价格上涨, 人工工资普遍增加等因素带给企业的高成本, 使企业赢利水平和内部积累受到挤压, 导致了企业生产经营对外援资金, 特别是向银行贷款需求的增加, 但是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 中小工业企业融资需求的迅速增加和金融系统资金供给能力的不足, 扩大了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供给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好中小工业企业融资难, 将中小工业企业带出融资难的困境, 这不仅是企业自身需要面对问题, 也是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应该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切实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创新,市场机制

参考文献

[1]周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J].南方金融, 2007 (4) .

[2]鲍静海, 贾电轩.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基于保理业务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 (2) .

[3]张优勤.金融危机下再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商场现代化, 2009 (9) .

中小型工业企业 篇2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性调整时期,在新常态下,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工业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需求趋缓、生产产能过剩、综合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如何破解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工业企业的困境,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小工业企业;发展;调查

一、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概况

截止目前,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全区中小工业企业达 237 家,2017年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0.66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产值过10亿元企业13家、过亿元企业126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64.38亿元,同比增长 8.8%,工业固投完成 220.15 亿元,同比增长 20.9%;完成“小进规”工业企业 30 家,提前完成市级目标;我区稳居全省县域经济 10 强,2017 年居第 3 位。

二、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经营领域逐步拓宽

目前,全区已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机械钢结构、日用化工、环保新能源等 5 大产业板块,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合理,五大产业实现均衡发展。在发展规模总量的基础上,民营企业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以顺应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发展趋势,围绕“产品+服务”、“虚拟+现实”的先进发展方向,推动制造业模式创

新,由全能型生产向网络制造、云制造转变;着力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探索规模批量生产向定制化规模生产转变。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位于“大车都”工业板块的中心区域,周围 2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神龙汽车、雷诺汽车、通用汽车、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等多家整车生产厂家。为此,我们充分发挥毗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构建以汽车(商用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为重点培育产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其中,电子显示产业结构占比由最高峰的 63.25%降到 20.5%,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异军突起,占比达21.3%,装备制造产业悄然升级,占比达到 24.7%。

3.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围绕一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建设,抓开工、抓引进、抓储备、抓策划。在开发区举办了今年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促进了一批工业项目的开工和快速推进。建立工业项目落地联席会议制度,围绕项目开工建设,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协商、解决有关问题。研究工业项目落地机制,推动工业项目并联审批、多评合一,简化供地程序,提速项目建设。组织开展项目建设自查。组织有关部门对 2015 年已签约的 54 个亿元项目逐一清理,摸查项目建设进展、存在问题,明确具体举措和时限,力促其年内开工、投产达效。着力服务项目建设。协调报地、供电、消防、燃气等有关问题,力促项目早供地、早开工、早见效。目前,全区 79 个已

落户项目中,续建项目共 24 个,其中已投产项目 11 个,年内可投产项目10个,年内可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项目3个;新开工项目共21个,其中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的项目 15 个,已完成前期手续、近期进场施工的项目 6 个;完成布局预备开工的项目 28 个,其中已完成土地挂牌的项目 8 个,近期挂牌的项目 10 个,正在报地的项目 10 个。狠抓工业投资技改和备案入库。多次组织召开工作协调会,密集调度,实现了工业投资迅速止跌转正。1~6 月,全区 81 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 84.48 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达 42 个,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 34%。

三、促进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特色工作

1.园区建设提档升级,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推进省级开发区与省级经济发达镇一体化发展,打破区域界限,推动常福、奓山、沌口一体化改革,将开发区建设用地由 30平方公里扩展到 61平方公里,进一步拓展园区承载能力,按国家级标准打造新的蔡甸经济开发区。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园区建设。联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根据我区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和基础条件,编制完成《蔡甸经济开发区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国•武汉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规划》,聘请李培根院士为高端智能装备园高级顾问并揭牌。联合湖北省邮电规划设计公司编制完成《蔡甸经济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并顺利通过市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着力推动“两园”建设。在现有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规划基础上,着力打造 3000 亩现代新型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推动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等新模式的普及和应用。在联村工业园建设 700 亩小微科创园,重点扶持培育成长性好、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小微企业。创新建设模式,启动总投资额过 100 亿元的产城融合示范新城 PPP 项目,规划建设中心图书馆、文化中心、公园、城市商业体等配套设施,充分放大园区对项目、资本、人才等资源的集聚效应,高标准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新的蔡甸经济开发区。

2.积极推动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今年以来,蔡甸区紧紧围绕破解全区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努力在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瓶颈问题上做文章,多渠道、多举措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一是摸需求。制发《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调查表》,广泛征集企业融资贷款需求,建立区级融资贷款项目培育库,将“高成长、高技术、高规模”工业企业作为重点予以优先支持。二是搭平台。召开银企对接座谈会,组织多家银行与企业“一对一”、“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宣讲政策,畅通银企交流渠道。三是扩规模。为满足企业日益增长融资需求,联合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各新设 1 亿元“助保贷”资金,将区级“助保贷”资金池总规模扩大到 3 亿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贷款难题。四是降门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对 500 万元以内小额贷款,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直接确定贷款金额,帮助无抵押的小微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五是给补贴。加大贷款贴息项目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振企业发展信心。2017年共为 56 家企业申请贷款贴息,累积补贴金额 964 万元。今年已组

织52家企业申报成长型企业流动贴息项目,累积补贴金额1475万元。同时积极组织 11 家企业申报小微流动性资贷款贴息、组织 7 家企业申报融资租赁补贴,现已通过第三方审计公司进行资料审核,争取为企业早日落实扶持政策。

3.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针对企业销售难问题,我们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武汉名优创新产品展销会”、“中国(大连)轻工商品博览会”,以宣传推介我区重点企业和特色产品,其中恒生光电、安在厨具吸引了参观客商;荷香源藜蒿茶、蔡甸藕汤、侏儒山小磨麻油等特色产品也受到消费者热捧,如此助力于我区企业提升知名度,利于拓展市场。

4.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培育聚积发展动力

对创新创业问题。我们为创业者提供从创业项目选择优化、创业政策法规咨询到公司注册以及发展壮大的全程指导服务,通过指导引路,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助推企业发展。一是积极开展创业辅导咨询活动。采取现场答疑、电话交流、网络互动等方式,积极为创业者和中小企业经营者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疑难解答、项目推介、拓宽融资渠道等服务,引导鼓励创业者、中小企业经营者掌握政策、运用政策,增强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二是积极开展创业十佳的培育工作。深入挖掘创业典型,通过组织推荐磐电科技、香草花田、厨之道等 3 家企业申报武汉市创业十佳;推荐武汉市星光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申报武汉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进一步弘扬创业创新精神,培植创业创新文化,传播创业创新经验,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5.积极培育高新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组织举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科技政策培训会,宣传“两化融合”、高新企业申报、专利申请、税收减免等相关政策,营造有利创新文化的氛围,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围绕“中国制造 2025”,对标工业 4.0,积极培育高端装备、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中建钢构、冠捷等龙头企业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支持武汉瑞明投资 3.89 亿元建设绿色制造数字化车间。落实相关科技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申报高新企业。今年第一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 13 家(全区高企总数为 38 家),上半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 210.18 亿元,同比增长 12%。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组织开展“科技下乡”、“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科技周”等系列活动,提升公众创新意识。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建设工程,组织一批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成长潜力大的科技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建设。磐电科技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专利一等奖,人防工程、新中德塑机、臣基工程 3 家企业获批省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努力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加强与省海智离岸中心、市海智工作站对接,依托加宝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为主体设立“海智计划”蔡甸工作站,成为全市首批中国科协(武汉)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6.加强融资担保监管,防范企业金融风险

严格依照市经委要求,对我区获得经营许可证的两家融资性担保

机构开展风险排查工作,督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稳健发展,规范经营。防止资本金不到位,资本金抽逃、直接发放贷款、非法集资、高利放贷、非法理财、骗贷等问题的发生,规避高风险投资风险,确保公司运行平稳、合规经营。

7.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协调解决企业困难

积极组织中小、民营企业家与区领导对接,进一步摸清了企业实情,出台了针对“小进规”、“孵化器”、“展销会”等工作的专项补贴政策,同时通过手机终端服务,及时向企业推送最新政策和信息,并时时收集企业问题和困难,实行“一企一档、一企一策、一企一帮”,提供量身服务。积极学习先进经验,研究新政策、新措施,落实服务企业政策文件,开展精准服务。

四、工业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 2018 年蔡甸中小工业企业总体上保持了稳健发展态势。但受到金融环境和市场调节的影响,我区中小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

1.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滑

一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幅度大。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自 2017 年以来,基础性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尽管近期钢铁、塑胶原料等价格指数有所回落,但依然在高位运行。二是工业品出厂价与购进价“倒挂”加剧。近年来,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均持续上扬,但出厂价格指数涨幅明显落后于购进价格涨幅,价格倒挂使企业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直接使部分工业企业生产

经营成本上升。三是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近年来蔡甸企业劳动用工一直处于相对紧缺状态,尤其是一线操作工缺口较大,招工困难。

2.企业资金链趋紧,融资成本增高

中小工业企业资金面紧张,流动资金缺口增大。同时,由于现行贷款利率偏高,使中小企业财务成本平均提高两成。近年来,蔡甸区中小企业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但由于融资瓶颈难以突破,致使中小企业的规模效应迟迟不能显现。据调查,蔡甸区中小企业中,“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三有”企业占 60%以上,其中 80%以上的企业反映资金不足。全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超过 5 亿元。

3.工业用地指标压缩,企业征地困难

因我区土地规划调整要求,中法生态城、蔡甸街、张湾街等部分园区、街道的原有工业企业面临搬迁,同时新引进的企业也在排队等待供地,日趋紧张的工业用地指标与企业日益扩大的生产经营规模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其中部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效益良好的企业,由于迟迟得不到供地,不得不蜗居在狭窄的租赁厂房内,面对逐年增高的租金,企业经营成果不能沉淀,新技术、新设备也得不到施展,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4.引进项目质量不高,见效周期较长

受经济周期和市场环境影响,我区近年来引进的企业大多处于规划建设阶段,企业对市场波动较为敏感,投资热情度不高,甚至一些企业把建成的厂房出租牟利,不依约投产经营,使得招商见效周期较长,高成长型企业不足。

五、促进中小工业企业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

1.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

强化重大项目及优质项目招商,对看好的项目要盯住不放。以大型央企、世界 500 强、国内 500 强以及产业龙头企业为主攻方向,以产业优质骨干项目为重点,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提高项目引进质量。

2.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

完善招商项目落地机制,招商项目正式协议签署后,开发区第一时间启动项目布局,组织实施报地挂地程序。除去企业自身原因,从签订正式协议到土地挂牌开工,原则上不能超过半年时间。全面推广武汉市优化审批服务十条具体措施,对重点工业项目实施全程帮办代办,推进容缺审批、并联审批,实现工业项目边报地边审批。实施重点工业项目周通报制度,每周通报已签约投资过亿元工业项目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措施;确保优炫、美巢、新锐合金、三环三立、中设机器人、日辉达等 21 个项目尽快完成供地、开工,推动常福北区扇形区域内的 11 个正在报地的项目年内开工建设;积极协调今年上半年签约的伟巴斯特、平田精密、南京协众、常州联德等 18 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全部开工;力争上海国利、上药科园、盟盛(江淮)汽车、宁波库贴、易瓦特等重点工业项目年内全面建成。加快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安博等 5 个项目年内落地开工。进一步加强与格力集团高层的沟通,督促企业实质性启动建设。

3.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新成立行政审批局的工作职能,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和一个窗口服务审批,切实提高行政效能,降低我区工业企业行政审批成本,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继续深化“千名局级干部联系千家企业”、“双万双联”等走访活动,由区四大家领导带队,区各职能部门配合,切实了解企业困难,保证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对制约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要采取集中研究、重点突破的办法,真真切切地解决一批、突破一批,务求工作取得实效。

4.催生工业经济发展源动力

蔡甸区中小工业企业外向度较低,相对发达地区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支撑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稳固,这为我区实施“追转超”战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要在创新发展中寻找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进一步明确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方向,切实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我区企业产品知名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科技投入,创造区域品牌,扩大品牌效应,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提高企业和产品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中小型工业企业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创新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工业产业化格局的形成,需要从创新发展中来提升产业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在创新意识、创新设计能力上总体不足。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基于工业产品设计创新集群建设,为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广大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再造思路。

一、当前中小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主要问题

随着设计理念及设计管理国际化趋势的推进,当前多数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设计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念落后,影响创新思维的转变,特别是工业产品设计师乐于仿造,追求形式变化而缺乏创新力度更新,对自我产品设计产权保护意识不够,缺乏品牌意识,无法实现产品创新设计科学决策。二是设计师资及开发能力欠缺,特别是缺乏设计团队,各类产品设计同质化问题严重,导致设计水平陷入低层次恶意竞争局面。三是缺乏对产品设计品牌及知名度建设,尤其是忽视产品设计营销传播,如缺乏整体性设计规划、缺乏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度分析、缺乏目标市场的挖掘,缺乏营销方式的创新,对产品设计传播过度、力度不足等。

二、产业集群导向下对工业设计创新机制的影响

产业集群是基于特定区域,围绕产业共同性、互补性来实现企业、公司、科研机构、支撑体系的地域化聚集,作为一种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化对于实现工业产品设计产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供了服务载体。由于工业设计本身具有一定的商业性、规模性和组织性,隶属于工业生产性服务体系中,其核心是基于文化和创意,融合设计资源、设计教育、设计创意、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因此,从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创新机制构建上,立足产业集群,从高度专业化分工、社会化竞合关系搭建上来实现集群化发展,整合工业设计公司、企业、高校及企业相关链企业,从人才、资金、市场、信息、营销等方面形成创新型综合体,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挥产业集群的载体与组织优势,将工业设计创新作为系统化、群体化活动,实现集群内高度集中、集群外完善支撑体现,克服中小企业在工业设计创新上的人、财、物等资源的不足,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创新的有效组织方式。二是实现对集群内各类专业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如通过分工与协作来提升设计资源配置集聚效用;通过集体学习机制形成互动式、开放式创新机制;通过集群化来降低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创新成本;通过集群化实现工业产品设计创新的快速转移和协同发展。

三、基于产业集群来搭建中小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新模式

(一)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导向作用。从工业设计市场发展到设计产业成熟度研究,政府在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创新观念交流及产业化运作模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政产学研新模式的构建。其具体措施有几点:一是结合地域实际打造特色工业产品设计创新聚集区,营造设计创新特色,实现工业设计各主体的相对集中;二是围绕政府导向来完善工业产品设计创新服务平台,尤其是构建设计资源数据库,从工业设计人才、工业设计设施及教育培养体系上来搭建;三是积极协同工业产品设计创新力量,加大科研开发力度,特别是借鉴国外设计产业成功经验,推进设计产业集群化发展;四是立足区域工业基础,创建中小企业设计产业孵化基地,搭建工业设计咨询、融资等服务平台。

(三)依托市场来驱动产业技巧创新模式的稳定发展。中小企业在打造自身产品设计品牌与影响力上,必然需要从设计咨询与服务、品牌形象设计、品牌营销和传播等领域,依托设计产业集群优势,在政府的导向下,积极融入市场,特别是在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从保护知识产权、规范设计市场良性发展上,发挥市场在产业集群中的积极推动力,促进集群化、规模化、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中小型工业企业 篇4

1成本核算分析的重要性

价格竞争力的实质是单位产品成本的竞争,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成本核算分析过程, 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作业耗费情况真实反映的过程, 只有明确产品成本在各个作业链上发生的原因, 才能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及控制, 只有降低成本, 才可能降低价格, 企业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取得胜利。因此, 成本核算分析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成本水平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建立企业成本核算分析体系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数据量大、种类多、核算过程繁, 要能够准确的核算产品成本必须根据自身的设计、采购、生产加工工艺流程、销售流程以及企业管理目标的特点, 建立适合的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分析体系建立过程中各环节的基础数据一定要详细而全面、成本核算也要经历由片到面再到点的过程, 不能要求一步到位;在确定成本核算体系基本符合生产实际之后, 逐步进行成本细化及分析工作。下面以泰州市航宇电器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A企业) 的实际成本核算分析工作为例, 论述企业成本核算分析体系的建立及要点。A企业生产规模中型, 产品按主壳体材质分为铝、铜、不锈钢, 虽然壳体的材质不同, 但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基本是相同的, 同时A企业产品按照外形不同, 主要分为两大类:圆型连接器、矩型连接器;产品主要生产流程为:针孔、冲制件、橡胶件、绝缘体及大宗材料 (铝、铜、不锈钢) 的采购、大宗材料加工制作壳体及检验、壳体委外电镀及检验、进行零件装配和成品检验;企业采用按照工序分班组进行作业、产品交接生产的生产管理模式。

2.1财务人员要熟悉本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 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只有懂得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 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在核算与分析过程中对重要环节, 进行重点核算分析, 合理的归集和分配产品的成本, 这是做好成本核算及分析的前提。由于A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基本相同, 但主壳体有自己加工制作的, 也有直接采购的, 我们采用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 即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各项生产费用, 先计算出各步骤半成品成本, 最后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

2.2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品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计入产品成本计算对象, 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发生的各类产品的共同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对应科目, 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或分配标准在各产品间进行分配, 如电费应按照各车间分电表中的耗电量为标准实行分配等。工业企业“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一般有按生产工人工资或工时、按机器工时、按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按产品产量等进行分配。具体采用哪种分配方法, 具体要视生产实际情况由企业自行决定。分配方法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如A企业制造费用按成本中心进行归集, 再按该成本中心本期完工产品的数量进行分摊, 最终分配到具体的产品型号中。

2.3按时间节点, 清点车间在制品, 正确划分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制品成本。A企业车间人员每月要按规定的时间节点要及时进行在制品的清点, 盘点已领用尚未完工的原料数量, 为保证在制品核算的准确性, 要求车间人员在盘点过程中要做到细心, 全面, 准确, 避免出现多盘与漏盘现象, 材料核算员再根据车间盘点各材料进行核算, 计算出该部份材料的金额。对所有完工的产成品或半成品每月25号必须在ERP系统进行入库处理, 由于A企业产品的生产特点:产成品主要对各种零件进行装配, 在产品数量少, 金额小, 所以在产品的核算主要就是对材料成本的核算。所以当月产品对应成本是不包括已领但尚未使用的原材料部分。

2.4制定各部门成本核算流程和各项成本考核指标。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一直都被误认为是由财务和管理人员考虑的事, 且管理的过程往往局限在生产环节, 造成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狭隘与环节单一, 企业的成本管理自然难以取得成效。通过制定各部门成本核算流程和各项成本考核指标, 调动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加强了企业各部门人员成本控制的意识, 将企业生产成本及各项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更加直观化, 将企业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实际情况量化和指标化, 用以分析各项因素对企业成本的影响程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 对重点材料要进行重点核算与控制, 确定该成本控制点的衡量指标。例A企业通过建立《全过程数据统计表》对研发环节的投入, 采购环节每月材料的采购价格及采购量、生产部门生产环节材料辅料及低值易耗品的领用、质量检验部门不合格品的统计、销售部门在销售环节发生的成本、人力部门对人力投入的统计, 核算各个过程中产生的成本, 再将这些成本与产值, 销售等进行配比, 是否达到制定的考核指标, 再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 找出未达标的原因, 来服务于管理、服务于生产, 服务于销售。由于A企业金属封装外壳电镀主要材料是氯化亚金钾, 原料价值高, 并且是产品成本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将氯化亚金钾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情况的进行重点核算, 严格进行投入与产出的配比, 监控生产是否出现问题。另外在制定各门成本考核指标时一定要注意指标的合理性、相关性和可比性, A企业指标的制定是根据本企业历年的数据和经验, 以及同行业水平计算确定的。

2.5推行ERP管理与核算, 不断将成本核算工作细化。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数据量大, 过程繁锁, 单个产品的成本核算往往不够准确, 实行ERP系统管理, 使成本核算自动化, 且能够快速的提供各种成本数据, 准确的计算单个产品的成品, 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 同时将产品物料结构管理规范化, 提高产品质量。如A企业, 在ERP系统上线前, 成本核算是按产品系列和批次进行的, 而ERP上线后, 由技术部门设计并搭建每种产品型号的BOM表, BOM表对应该产品所需的零件、机加工件等类别, 相应的所需材料唯一化, 这样就可以准确计算每批产品中各种型号产品的成本。为成本分析提供准确细致的基础数据。

2.6进行成本分析, 编制成本分析报告。利用成本核算数据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成本分析, 将当期数据与同期或上期的数据进行对比, 抓住要点, 分析成本水平及变动情况, 找出变动的原因, 采取措施降低或控制成本,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成本分析报告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且要有数据做支撑, 加上图表形式, 让分析报告的使用者更直观了解本期企业成本。例A企业每月对采购成本总额, 与产值是否配比, 看其指标是否正常, 若异常再对期采购材料单价数量进行分析, 分析引起其变动的根本因素。

3结束语

总而言之, 成本核算分析体系的建立一定要符合本企业自身生产销售的特点, 在企业内外作业链上具有可操作性, 核算要注意准确性、合理性, 分析要注意重要性、连续性、可比性, 成本核算分析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企业发展, 提高企业竞争力。

摘要:成本核算是所有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 尤其是工业企业。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准确的核算结果、深入的成本分析会给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浅析企业成本核算分析的重要性和成本核算分析体系的建立及要点。

关键词: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指标

参考文献

[1]汪丽杰.中小型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分析体系的建立及要点[J].现代商业, 2013.

[2]陈东宁.关于加强完善成本核算措施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1.

对中小工业企业环保工作调研报告 篇5

企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等情况,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组织相关科室对全县中、小工业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县中小工业企业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对国家环保政策理解并支持,在生产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但却缺乏技术创新,对环保投入偏少,贯彻执行环保政策力度不够、难度较大。

一、中小企业环保工作现状

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上,认识早、起步快,制定了企业环保管理制度、成立预防污染工作小组、加强企业员工学习环保的法律法规;下大力度关停并转了一些污染严重的小企业,避免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如近年就关停了一些小水泥厂、小造纸厂和实心粘土砖瓦厂等企业,同时引导这些企业转而开发生产环保型产品,如环保空心砖等。从而保护了资源,减少了这类企业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总的看,近年来我县中小企业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企业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我县自2001年提出建设生态区以来,全县上下积极推进生态区建设,中小企业也在这样一个生态文化环境下逐步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与责任感。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95%家企业认为现有的环保政策是合理的。可见,我县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认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但对于落实执行环保政策则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困难,使其在具体落实环保政策时没能够做到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

(二)环保管理活动有序开展。从调查结果来看,有98% 的调查企业已经通过环保部门环评审批,并制定了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另外有2%家企业处于正在向环保部门报批阶段。这表明,我县中小企业自觉地在环保有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生产活动。

(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从被调查企业生产所产生的废物处置情况看,有92家企业表示企业生产所产生的废物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后排放,占总数的48%;有10%的企业表示其生产所产生的废物交由有关污染物企业集中处置;有20%的企业表示企业对废物进行简单处理后才排放(详见下图)。这表明,多数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对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之后才排放,而不会直接排放。

(四)环保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展开。被调查企业中,有47.4%的企业已经参加过政府环保相关部门组织的环境保护培训,另外有33.6%的企业打算参加这类的培训,仅有19%的企业表示其没有参加过环保培训,且也不打算参加培训。再是企业内部也积极组织员工参加环保培训,有107家企业表示已组织过员工参加环境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4.6%,有23.5%的企业表示计划将要开展这类的活动。

二、中小企业环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偏少。调查显示,有112家企业表示对环保有所投入,占总数的57.1%,另外有33表示其虽然目前尚未对环保有所投入,但已经有了投入计划。不过,企业对环保的投入都很少,在112家环保有所投入的企业中,对环保的投入不足企业营业收入1%的有77家,占有投入企业的68.8%;对环保的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的1%-3%的有26家,占有投入企业的23.2%;对环保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高于3%仅9家,占有投入企业的8%。这表明,企业目前虽然已经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也对环保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人力、物力,但企业对于环保的投入很有限,这必然影响企业保护环境的实际效果,使企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有所加大。

(二)企业资金短缺是导致对环保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企业发展中资金不足,导致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大打折扣。被调查企业中,有129家企业认为,企业在执行环保政策时遇到的主要难题是资金不足,占被调查企业的65.8%,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资金短缺时,必然会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企业经营上的发展壮大,而不是投入到不容易看到经济效益的环保方面。

(三)环保器材、设施配置及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在被调查企业中,仅有18.4%的企业已经购买了环境监测器材(即36家企业),有81.6%的企业没有购买环境监测器材且近期内并不打算购置,对于那些已经购买了环境监测器材或环保相关设施的企业,能让这些器材、设施真正发挥作用、良好运转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四)相关环保专业单位指导力度不够。调查

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96家企业中,有92家企业认为其在执行现有环保政策中遇到了缺少专业环保单位指导、环保技术匮乏等方面的困难,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6.9%。相关环保专业单位的指导力度不够,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严格按照环保政策执行,企业在遇到环保专业技术困难时没有相关单位指导,必然会打击企业执行相关环保政策的积极性。

三、建议和对策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生态环境是我县的一个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作为我县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应认真落实十七大精神,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治理的社会责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少地消耗资源,更好地保护环境,更多地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双赢”。

(一)加强对现有企业排污监管。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防止污染反弹,实现全县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污染。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分类名录》和环境功能分区要求,加强新建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和审批后的监督,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确保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总量指标之内。

(二)环保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环保工作指导。环境保护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可以产生高的环境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的行为。环保专业部门应多对企业加以指导,使其从中受益,企业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保中来,同时,由于企业的配合,环保部门的工作也将更加顺利地展开。

(三)“分区分类”布局发展产业。按照**县机械加工与车辆制造、钢铁、食品为龙头“三大产业”布局,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发展规划,凡布局不合理的坚决“卡死”。对待不同类型的产业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加快发展把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产业;大力发展具有环境、经济双重效益的产业;科学发展带动性强、有资源优势的产业,这类产业能通过合理布局、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手段实现达标排放;发展壮大对环境影响小的产业和环保产业。目标是使环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双重效益的环保型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实现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

(五)企业自身要加强环保工作。企业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上的投入,更要注意后续管理中技术和人员的支持,要努力培养企业自己的创新人才,开发自己的环保技术,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循环经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改造现有工业生产,提高产能,达到规模经济要求,增强企业环保设施能力,同时坚决淘汰落后技术及环保无法达标企业。

中小企业更需工业创新和智能制造 篇6

在当天举办的论坛上,盛景网联副总裁、盛景创新研究院院长陈勇担任此次论坛组委会主席,原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盛景网联合伙人杨跃承担任总顾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燕、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韩强、中关村丰台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孙永文、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等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做了精彩演讲。

变革时代需要构建新坐标体系

变革时代就是创时代,这个时代必须构建新的坐标体系。如今,每个经济大国都在构建自己新的发展战略,重塑坐标体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新资源配置的方式来培育新企业。

在有着三十多年科技创新服务经验的杨跃承看来,要构建一个全新的工业创新生态体系,这样的架构必定是一个生态型的坐标体系。如今的互联网都形成一个集群效应,在工业化上,将来也会有一个生态平台,这样的生态平台会是一个自组织的金融体系。如今在深圳,已经形成了一个创新的集群,制造业的高端化和生产化及产业的生态金融已经成为深圳显著的特点。而从阿里、海尔在近年来的发展实践中也不难看出,整个金融体系对外部的传统银行的依赖度正在逐渐减弱,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金融体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新趋势下,企业需要“导入创新型的资本金融体系,从传统的贷款要过渡到直接的融资方式,发展众筹、众包等。”杨跃承表示,在这方面,未来盛景会建成一个众包平台,将所有中小企业的难题放在平台上,向全社会发布,并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

对于“盛景工业创新共同体”的成立初衷与愿景,陈勇表示,“盛景未来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全国建立三百个实体、创新服务的集群中心,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全覆盖,将一万家卓越的服务商和百万中小企业进行对接,从而解决创新和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关键问题。”

在这一生态型的新坐标体系中,要想实现真正的工业创新,实现“中国制造2025”,就必须刚柔并济地实行中国版的工业4.0,也就是软实力和硬实力相结合。韩强认为,其中的软实力便包括知识产权、体制、价值和行为,尤其要包括工业精神的塑造。

“当技术创新完成以后,企业就需要在市场上把你的技术,通过知识产权工作做到更强,市场份额最大,需要利用知识产权作为帮你赢利的产品,这时就会涉及到了专利的保护。”陈燕认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专利的布局对企业也是尤为重要的。企业需要借助产业和技术领域的支持,判断出哪些新出现的专利有可能会在未来被产业化,从而提前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

互联网时代有很多的投资机会,盛景网联合伙人赵今巍认为,虽然在比较热的to C领域、O2O领域,有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技术创新比较少,更多的是通过投资烧钱和消费者联系,创造出相应的市场垄断地位。

“即使如此,我们依旧相信未来to C业务的投资会持续增长。因为从去年的消费领域的消费总额来看,中国是4.6万美金,预计到2020年我们可能会增加9万亿美金。其中,四万五千左右的市场是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在to B领域,也即是人和人服务方面的投资中,企业应用级软件、OA的投资机会会比较多。”赵今巍说。

赵今巍分析,其实to C和 to B有很大的差异性。对于to C来说,商业模式很重要,对于to B来说,需要有好的门槛和现实的盈利机会。这个机会其实就是工业互联网。一个传统的工业企业,能够在特定的行业里完成转型升级并垄断这个市场成为行业前两名,这就是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机遇。

如果说,中国在过去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达到国外水平,那么工业互联网则为我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2012年工业互联网提出,彼时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这条线上,大家能快速应用先进的技术来提升我们在产业里的竞争力,并且能够有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获得投资。

对传统企业家来说,上工业互联网有可能是找死,但是有可能会获得生机,获得更快的成长。但如果不拥抱工业互联网,就有可能会脱离整个大生产运营组织平台。 对盛景网联来说,为这些工业互联网的服务机构提供相关的一些投资机会,相关的一些媒体服务,相关的一些培训服务,相关的一些对接平台,就是他们想要做的。

各方搭台助力智能制造企业

高速成长

在工业4.0时代,中小企业不论从技术上,还是从资本上,还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上,都将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时代。

这一趋势已经引起了资本的关注。“我们的第一支基金就极为关注智能升级和智能制造,并看好它的大好发展前景。”明势资本的创始人黄明明在论坛上表示,自己很期待能够和工业升级和智能制造领域的企业家和创业合伙人交流,达成合作。

事实上,有些传统的工业企业,已经在特定的行业里面完成了转型升级,并且最后成为行业的前两名,这可以说就是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机会。赵今巍就对工业互联网呈现出来的不断增长的投资趋势非常看好。他表示,根据风险投资基金机构出的报告,全球工业互联网的投资增长趋势非常快,已经出现爆发性的增长机会。

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进行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养成一种分享经济或是合伙文化的思维模式。尚欣资本执行董事巫建军就对这两个行业在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投资机会非常在意。他认为,当你有足够大的胸怀包容团队,足够的勤奋不停地学习互联网带来的新挑战时,你才能做到很好的融合,同时能够让整个机制符合两个行业的融合过程中碰撞发生的一些阶段性的特点,这样才有可能把握住两个行业融合和碰撞产生的新机遇。

在工业创新这个巨大的翻盘时机到来时,也需要政府部门为其保驾护航,提供各种便利渠道和有力支持。据中关村丰台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孙永文介绍,丰台科技园已经建成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目前正在寻找那些高成长性、创新型的、基于工业制造真正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真实贡献的智能制造企业。“我们希望通过市场化的价值发现职能和手段,筛选出一些符合行业发展前景,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创新型高成长型企业,采用相同的方式为企业做好服务。”

而“盛景工业创新共同体”要做的,也是服务于创新型的中小工业企业,帮助他们对接优质的技术团队,对接工业领域的专家以及实战经验丰富的人才,同时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上下游产业的资源对接,连接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的方法论。陈勇表示,将来在工业领域里面,盛景工业创新共同体将是一支有影响力的力量,帮助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工业企业实现创新跟资本的结合。

中小型工业企业 篇7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羊毛产品加工国和羊毛消费国。全球每年约有35%的羊毛在我国加工,18%的羊毛产品在我国消费。从全球市场来看,毛纺产业存在这一定程度上的萎缩,其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在当前经济下行、新型面料替代和竞争企业的增多等因素的影响下,毛纺行业进入了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稳速增长的关键时期,其总体趋势为工序的简化工序、高速、高产和优质。齐二石、霍艳芳、刘亮在《21世纪我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应用的战略思考》一文中通过与国外对比,分析了我国工业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我国企业管理应用工业工程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展望[1]。齐二石、刘洪伟在《我国工业工程本土化研究与应用实践分析》一文中阐述和分析了适合我国情况的中国工业工程(CIE)的结构与内容,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以长春一汽轿车生产红旗方式的本土化实践成果,说明了CIE在我国重要的实践前景[2]。李斌在《5S管理在中小民营企业中的应用》一文就以工业工程中的方法———5S管理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为例,论述了从厂房布置与运输不适应、道路不畅、物品摆放及边角料处理等问题,通过施行5S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

1 中小型毛纺企业现状与特点

中小型企业在其规模、资产与设备等与大型企业相比,都具有较大差距。其投入资金少,雇佣人数与营业额都不大,其主要生产活动有业主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少。但其在生产活动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以江阴市好运来针织有限公司所涉及的委外加工企业为例,这些企业具有生产规模小、运转设备老旧、以粗放式生产为主、质量提升较为困难,成本控制难度大等特点。由于其生产规模与设备的限制,企业业主对生产现场的改进与投入不足。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受制于全球经济发展整体放缓、羊毛制品消费市场需求不足、成本的上升导致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使得本就利润微薄的毛纺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萎靡的情况下,更是带来冲击。因此,就需要在维持企业现状的背景下,对其生产线进行优化改善,提高其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并且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加工成本。

2 毛纺过程中一些问题

近年来,毛纺行业竞争激烈,要在竞争中取胜,有两个要素是必须考虑的:一是质量,二是价格,这都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质量和成本。因此必须进行相关的优化改造,例如在原有机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强化管理与技术。纺前工序的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了毛呢的产品质量。当前加工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质量上的难题,例如毛条中含有的草屑不易剔除,造成返工率较高和成品布因此出现瑕疵等等。因此,我们根据对好运来委外加工企业的走访,得到因果分析图1,总结如下问题。

2.1 原料及工艺问题

①原料中含草比例不同。近年来,国际上的原毛价格变幻莫测,有时候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选择一些含草量较高的羊毛,如匈牙利毛、英国毛等。再加上小企业对于羊毛的分拣还仅仅是人工简单分拣,不能剔除刺毛,这也无疑给生产过程中除草带来一定的困难。

②含草类型发生变化。S型和B/S混合型草比例增加。S型草(Seed and Shive),如大麦草、矛形草等,柔软细小,尤其是那些细长的芒刺,像纤维存在于羊毛之中,难于去除[4]。

③由于受原料供货周期影响,企业会根据对市场的预测,提前备货,留一些库存。但是根据订单的需要,加工不同的羊毛,一些原毛就长时间堆积在仓库。而剪下的羊毛不宜久存。因为贮存过久,羊毛油脂散失干枯,即会影响光泽和强度,容易断裂受损,严重影响了洗净毛的质量,导致洗净毛的长度和强度达不到要求,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与产量。

2.2 工艺操作和管理问题

①原毛开松不够。在对原毛进行清洗之前,仅仅将羊毛进行简单的分拣,原毛开松不够,导致毛块太大,草刺裹在其中,经过洗毛使其粘附得更紧。如果净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除杂的话,那么就给梳条除杂带来困难。

②工作环境清洁度差。不论是洗毛还是制条过程,车间环境卫生工作缺失,原料与杂物混合堆积。尤其是精梳机等机械,清洁度差,除杂机械起不到其应用的作用。此外,毛球落地或者毛条拖地,使得原料造成再次污染。

③机器与工人没有良好的协调。通过对某纺纱车间进行走访调研,我们发现:机器正常运转率为90%左右,有些机器由于原料用完或者其他工作故障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与之同时,某些工人在其它工位,不能及时发现,而有些工人却处于休息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工作效率低下,机器利用率偏低。

2.3 机械设备问题

①洗毛机无掉毛回收装置。在洗毛过程中,由于设备在运行当中,羊毛随着机械运动,会有许多羊毛随之浪费。对于掉毛,工人们一部分通过简单工具进行回收,一部分直接当垃圾毛处理。一般洗一吨羊毛约有3-5千克下脚毛(损失率约为5%),而在这些下角毛中,某些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②洗毛过程中无水循环回收装置。据了解,传统洗毛企业在洗毛过程中,四个洗毛缸中的水是要循环利用的,一天换一次。这样洗毛效率会随着洗毛的数量增加而降低,并且会造成毛杂的交叉污染。洗的过程中,由于杂物堆积,也造成水的浪费。

3 基于工业工程的改善

3.1 综合运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实现连续质量改进

在生产阶段,应采用结合先毛纺行业生产加工中的成熟方法进行质量改进,使其在某一特定的质量水平进行革,使其在更高的目标水平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在毛纺加工过程中各项质量指标基本都能达到要求,唯独含草率经常超标,致使制成率降低。原毛中的羊毛脂、羊汗、砂土等杂质在洗毛过程中能够比较容易的去除,但是植物性的草杂,因其与羊毛紧密缠绕在一起,洗毛时不易去除。如果草杂去除不净,则会给后道工序带来麻烦,例如:造成纱线不均匀、断头数量增加,染色时不易吸色,形成瑕疵。降低羊毛含草,提高洗毛效率,进而提高毛条制条以及降低后续工艺的难度,提高生产效率,除了在原料方面把好关,还要对其工艺和管理进行改进。羊毛含草高,为了有利于除草,上机回潮就应该放低。但是回潮率太低,就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飞花,也会产生静电。所以控制含草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①提高开毛效率。在人工初捡时,不仅仅要求工人将大块草块进行分拣,也要尽量将原毛进行充分开松,将大块羊毛进行分割,以保证洗毛时更充分的清洗。

②加入生物酶除草。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草杂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由于两者成分完全不同。在洗毛的最后一槽中加入适量的纤维素酶,利用酶的专一性的特点,可以对植物性草杂起到分解作用,并且不会对羊毛产生作用。如果工艺得当,对羊毛不会造成损伤。相比碳化法和机械法,酶处理具有其自身的优势。

如表1中所示可以看出,经过酶处理的羊毛,断裂强度和处理前变化不大。与传统机械法相比其制成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并且白度也有所提高。只是在平均长度和短毛率上有所降低。

注:处理前羊毛的断裂强度1.46c N/dtex,白度44.88%.

3.2 提高原料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将不良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不仅能保证质量,而且能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发生。在原毛入库时,根据原毛的批次不同,对其进行分析:分析其草杂类型、含草率、和其他数据进行统计入库备案。在加工时,根据不同批次羊毛,制定针对性洗毛流程,有针对性的对羊毛进行清洗。对于原毛库存问题,企业要按照原毛存储条件,改善原毛仓储环境。根据原毛性质的变化,在其性状未发生改变时,利用订单间歇期对原毛进行粗加工,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羊毛纤维的质量,进而保证后续加工的制成率,最后保证产品的质量。

3.3 对加工机械的改善

为提高机械效率,提高生产质量,保证产品在质量、成本和效益三者之间取得最佳的组合,降低产品成本,以提高工厂的经济效益。通过结合中小型毛纺类企业内外部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机械改善方案。

①对洗毛工艺的改进。通过对洗毛厂成本以及质量问题的研究,根据精益生产的思想,对其洗毛过程进行优化改善,对其洗毛机进行改造,应用多循环污水处理系统。传统洗毛工艺,分别经过开毛、喂毛之后就直接通过一至五槽对羊毛中的泥沙、油脂和其他杂物进行清洗。各个洗槽中,随着洗毛数量的增加,其杂质也会增加,因而降低洗毛效率。而改进后的机内水流及排污口的设置,不仅减少了污水的排放量,其机械内循环用水,也充分利用了水资源。

如图2中所示:洗槽Ⅰ为浸润槽,洗涤废水中有大量泥沙,杂草等杂质;洗槽Ⅱ为洗涤槽,主要洗涤对象为羊毛上的油脂,所以油脂含量很大;洗槽Ⅲ为洗涤槽,其油脂含量明显少于洗槽Ⅱ;最后洗槽Ⅳ、Ⅴ为漂洗槽,主要洗涤对象为残留洗涤剂及少量杂草等。因此我们将废水进行分级处理:重度污水:洗涤槽Ⅰ;中度污水:洗涤槽Ⅱ、Ⅲ;轻度污水:洗涤槽Ⅳ、Ⅴ。将水进行充分利用,其中油脂主要集中在洗槽Ⅰ与洗槽Ⅱ中,便于油脂的提取;耗水率由传统用水1:20降到1:10,甚至能降到1:5左右,即每吨洗净毛需用水5吨[6]。

②减少羊毛浪费。精益生产的目标之一就是零消耗,应用在中小型毛纺类企业中便是消除多余制造、浪费,实现零浪费。由于下脚毛过多,洗毛过程中部分羊毛随废水流出,我们可以在洗毛机中安装羊毛回收装置。简单来讲,就是在洗槽压辊旁边安装防溢出板,防止由于羊毛过多堵塞压辊而导致的羊毛溢出。在洗槽压辊安装过滤版,就是将羊毛与水分离开,在羊毛堆积到一定数量时,再放入槽中进行清洗,降低了下脚毛的数量,提高了洗毛的制成率,同时也降低了制成成本。

3.4 生产现场的精益化管理

①推行5S管理。5S现场管理在中小型毛纺类企业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机械故障,保证品质,减少返工率,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也可以改善员工精神面貌,使之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企业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推广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且列入员工考核之中,使员工认识到5S的重要性,例如将废料与原料及时分离、及时清理机械上分离的杂质、定时对厂房进行全面清扫和避免生产过程中毛条落地情况发生等等。

②合理的人员分配。小企业应该按照设备数量确定生产人员的需求数量,并合理分配工人。其基本的计算方式为:

③科学的人员配比,减少了因人员分配不足而造成的机械停滞、不正常工作等情况,提高机械的运转效率和使用率。同时进行多能工训练,在批量大、周期紧或者任务集中、生产不均衡的时期,多能工作者能减少企业以此产生的损失。

4 总结

当今国际竞争异常激烈,价格、环境、资源等问题日益明显。我国毛纺类企业面临多种困难。而中小型毛纺类企业本身就具有一些局限性,导致在生产中形成一些浪费、生产工艺跟不上先进企业。但是其数量和产量,所占的比例很大,如何提高这些企业的生产力对我国毛纺类企业发展和竞争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企业发展的动力就源于不断的实践、优化与创新,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这也正式实施工业工程的根源所在。在当今经济社会,企业全面推行IE势在必行。本文以好运来企业委外加工企业为例,阐述了工业工程给企业带来的益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齐二石,霍艳芳,刘亮.21世纪我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应用的战略思考[J].管理学报,2004(01).

[2]齐二石,刘洪伟.我国工业工程本土化研究与应用实践分析[J].管理学报,2010(11).

[3]李斌.5S管理在中小民营企业中的应用[J].轻工机械,2009(05).

[4]孙稚枫,钱国平.对降低草屑提高毛条质量的探讨[J].纺科技,2007(10).

[5]吴红玲,李志忠,蒋少军.羊毛生物酶除草杂技术的研究[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4(03).

中小型工业企业 篇8

一、中小型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分析的现状

(一)对成本核算的重视度严重不足

许多中小型工业企业往往比较注重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而对企业自身的生产管理或者经营成本却是缺乏核算管控,没有设置专业的部门或者工作人员进行成本核算,而只是由一些会计人员代替。在生产车间以及仓库等企业的核心部门,对成本核算的管理粗放,许多重要的资料都是随意摆放;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对成本消耗没有进行详细的记录,或者核算信息丢失,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核算不准确。企业的管理层对成本核算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基层人员没有成本控制的概念,工作完全流于形式,对企业的决策管理不能起到全面准确的支持作用[1]。

(二)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健全

一些中小型工业企业虽然建立了成本核算分析体系,但在具体的核算分析内容中上却没有做到健全,忽视间接成本等。例如,只是片面的对一些有形资产进行核算分析,忽视无形资产成本;在一些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中,无形资产并没有资本化,也没有登记入帐,直接造成成本核算不全面。

(三)成本核算分析方法并不科学

随着业务量加大、工艺流程改革等生产因素变化,一些中小型的工业企业依然采用过往的成本核算方式;没有全面了解生产流程,生搬硬套,不懂变通,不仅影响到了成本核算分析和效率和科学性,也不利于成本管理。

二、中小型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分析的重要性

对于中小型工业企业来说,成本核算分析的过程是对所属企业的生产管理或者经营的全过程中真实反映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更好管控,以及反馈出真实成本信息的过程,因此成本核算分析对于企业制定相应的成本计划和具体实施、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及实现预定目标成本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企业只有在准确核算出产品生产成本之后,才能考虑是否接单;准确的成本核算分析对于企业能够立足市场长远发展,提供了有效动力[2]。

三、中小型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分析体系的建立及其要点

工业企业的成本由于规模大,种类多,并且核算复杂繁琐,在建立体系的过程中要综合对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产品的特点以及企业的管理经营目标进行全面考量,而在体系的建立初期要以详细的基础数据以及粗浅的核算方式为主,通过这个方法可以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最后才能实现企业成本的进一步细化核算与分析。

本文以广州市金珠江化学有限公司的成本核算分析工作为例,分析其成本核算分析体系的要点及其建立方式:

(一)全面熟悉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选择适宜的成本核算分析方法

财务人员只有对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与流程进行全面的了解与熟悉之后,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并且适用的成本核算分析方法,对相应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进行重点核算分析,以实现产品的科学合理的归集与分配。

在广州市金珠江化学有限公司中,由于产品品种众多,生产工艺各不相同;为了使成本核算分析工作变得更为简单方便,公司采用工艺品种法来开展成本核算分析工作,也就是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技术所需要的成本来进行归集,再进行成本核算。

(二)制定出成本核算分析流程与相应的指标

通过对企业成本的全面了解之后,制定出合适的成本核算分析流程以及相应的指标,使得成本的归集与分配变得更加具有直观效果,同时产品的生产情况变得量化以及指标化,从而能够有效地计算出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消耗的成本情况,这是成本核算分析的基本数据,通过它来服务于生产管理以及企业经营,在这个过程中,其重点在于分析出企业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点,以该控制点可以计算出相对应的指标,这样就可以分析成本产生变动的主要原因。

例如,在氯化聚丙烯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聚丙烯、稳定剂、四氯化碳等的价格较高,相应的成本也较高,针对这种情况,只有在生产环节中对所消耗的成本进行详细的统计,从而计算出其相应的衡量指标,根据这个衡量指标可以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

(三)及时进行产品的盘点与清点,并清理掉不匹配的成本

在每个月的固定时间点要及时地进行产品的盘点,并清理那些已经领用但未投入生产的原料;同时还要清理掉所有那些不相匹配的成本。相关的盘点工作人员应做到盘点及时准确,对于已经报废或者返工的产品要实行分类盘点,注意在产品情况。安排相关的人员进行及时盘点的主要目的就是,使投入的所有成本与产品的真实成本能够互相对应。

(四)成本核算分析,编制成本核算分析报告

成本的核算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出来的相关资料来分析其构成变动情况,研究其产生升降变动的原因,从而得到成本控制的要点,以此来找出降低成本的主要途经方法;因此成本的核算分析人员要根据实际的指标数据进行详细对比,找出成本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而成本核算分析报告的编制一定要做到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内容,而且还要以数据来进行详细的对比,可制定出相应的图表的方式,有一种直观的感受,以此为基础使成本核算分析报告变得简单易懂。

某月氯化聚丙烯单位生产成本同比降低1104.09元/吨,下降6.21%,其主要要素价格和消耗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如表1:

从表中可以分析到,四氯化碳的价格和消耗下降、以及液氯和稳定剂消耗下降,是成本下降主要原因;但聚丙烯的价格上升有较大不利;燃料及动力成本同比增大188.60元/吨,主要因燃料油价格升高和消耗增大。通过每月每项单位成本变动情况,分析出了成本变动的根本原因,为公司的成本控制和生产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企业经营效益就来自于精细化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出成本核算分析体系,使得企业的生产管理变得更具有操作性,在成本管控上简单明了;中小型工业企业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出适合自身企业的成本核算分析体系。本文通过对中小型的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分析现状以及其重要性进行概况分析,探讨其核算分析体系的要点以及建立方法,以期对我国的各大企业的发展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工业制造大国,但行业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升高,多数工业企业利润空间低;因此工业企业要想提升市场竟争力,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通过技术创新,还必须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的成本予以控制,也就是要制定出相应的成本分析核算体系,以实现真正有效的成本控制。本文通过对中小型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现状以及重要性进行概况分析,探讨其核算分析体系的要点以及建立方法。

关键词:中小型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分析体系,要点

参考文献

[1]汪丽杰.中小型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分析体系的建立及要点[J].现代商业,2013,34:236-237.

中小型工业企业 篇9

一、从强化创新供给的激励机制建设角度保护中小工业企业

从我国中小工业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看, 虽然其提供了80%的新产品和70%的专利, 但是与发达国家中小工业企业相比, 还处于创新能力相对低下的状态, 需要从创新供给角度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逐步建立符合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创新供给激励机制, 推动中小工业企业多元化发展。从创新供给角度看, 首先, 要完善中小工业企业的创新法制环境, 让广大中小工业企业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 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推动中小工业企业的法制体系建设, 让中小工业企业的创新积极性能够充分释放, 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形成科研成果定价方法, 按照技术成果提成、技术持股、股票期权、职务技术成果的产权归属等方面建立创新机制, 确保中小工业企业创新水平能够得到全面提升。按照中小工业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要求,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 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工业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中小工业企业的科技成果。其次, 需要建立鼓励中小工业企业研发投资的税收环境, 税收环境对中小工业企业的投资影响很大, 政府需要对中小工业企业进行税收优惠, 建立适合中小工业发展的税收机制, 才能促使中小工业企业更好地实现科研成果投资转化, 对全面协调实现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再次, 要使用财政激励政策保护中小企业根本利益, 政府在中小工业企业购买先进技术设备, 开展技术研发的时候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 从根本上减轻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资金压力, 对其全面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二、从建立创新需求激励机制角度保护中小工业企业

从长期形成的模式看, 我国的很多创新政策都是偏向于供给激励, 因此很多情况下忽视了需求激励, 当前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 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激励, 才能有效保护中小工业企业, 促使中小工业企业的科学化发展。从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情况看, 一方面需要面向中小工业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优惠, 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对创新产品的需求。通过政府采购激励中小工业企业的创新需求, 提高中小工业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产品的制度, 全面提升中小工业的发展积极性, 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审批方法, 让自主产品能够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发挥优势, 对保护中小工业企业利益具有重要的帮助。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对采购方法进行改进, 让自主创新产品能够优先发展, 制定科学合理的自主创新产品标准和步骤, 建立自主创新产品优化机制, 为产品质量提升和技术能力提高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只有逐步改进政府对自主创新产品的需求审批程序, 才能给予中小工业企业创新产品的优先待遇, 形成自主创新产品采购目录, 推动中小工业企业需求创新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自主创新产品标准化制度, 从产品和技术标准出发, 从能耗、环保、性能、健康、保护消费者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 不断推进中小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按照绩效管理要求保护中小工业企业, 从加强需求和创新需求激励角度促使中小企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三、从构建研究机构和大学合作机制角度保护中小工业企业

中小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创新能力比较弱, 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与研究机构和大学合作, 确保其综合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小企业需要和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 从根本上提升中小工业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 为中小工业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实力支持。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联盟, 从多方面搭建合作开放平台, 保证各项体制机制符合公益性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 建立完善的公共技术平台, 推动产学研的全面结合, 提高技术联盟管理水平, 推动各项技术创新工作不断发展, 实现技术政策的模式创新。

四、从创新融资风险投资体系角度保护中小企业

中小工业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方面的问题, 需要从多方面的问题出发, 积极引导中小工业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不断产生新的产品, 促使中小工业企业各项事业不断优化。从体制机制角度看, 需要在筹资、机构、退出方面强化制度建设, 确保中小工业企业的资金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提高中小工业企业资金利用率, 为中小工业企业资金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最终为中小工业企业商业化发展提供重要的融资保证。中小工业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改善风险资本的结构, 保证中小工业企业的风险资金来源, 确保中小工业企业各项事业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提高体制机制的创新管理水平。政府需要建立保护中小企业的机制体制, 让一部分投资向中小高科技工业企业倾斜, 在中小工业企业风险投资的起步阶段, 政府需要通过基金的方式为其提供资金帮助, 形成风险投资基金, 为中小工业企业吸引更多的担保、海外资金参与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设立中小工业企业风险投资基金的角度看, 需要引导资金不断地发挥活力作用, 增强对中小工业企业的投资力度, 促使中小工业企业能够不断地壮大, 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 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产权交易制度建设, 为其资本步入多元化道路, 保护其各项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中小工业企业投入保障机制建设

政府需要通过机制体制建设, 建立中小工业企业发展保障机制, 通过这项制度建设, 可以保证中小工业企业的研发模式符合投入的要求, 从多方面控制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风险问题, 提升中小工业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 为其核心竞争力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从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出发, 积极引导中小工业企业多元化发展, 形成战略发展的总体思路, 提升中小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对市场目标进行战略调整, 推动中小工业企业的保障机制建设。通过对投入经费的管理, 可以不断优化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环境, 全面提升中小工业企业的体制机制建设水平, 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把技改投入和经营者考核挂钩结合在一起, 确保真正的投入规模符合机制体制的要求, 建立完善的经营考核制度, 确保中小工业企业的各项事业得到持续发展。中小工业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研发资源的共享体系, 确保研发资源的利用率能够达到最大化, 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建立线性研发结构, 保证系统内和系统间的前沿技术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

六、从人才保障机制建设角度保护中小工业企业

人力资源是中小工业企业的核心资源, 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把人力资源作为一项战略资源, 才能保障各项事业得到不断发展, 政府部门需要通过保障人才体系机制建设, 为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实现中小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角度建立机制, 确保研发人员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励, 推动中小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其综合竞争力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 技术人员的薪酬体系建设对中小工业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不断激发人才的动力, 发挥每个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研发人员不断掌握新技术、新方法, 在股权等激励机制下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研发新技术,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综合竞争能力, 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为中小工业企业实现高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 利润最大化是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目标, 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按照这个目标不断推动机制体制建设, 确保中小工业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发展。在管好人才、留住人才方面中小工业企业需要做好全面的工作, 政府需要进行有效地引导, 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激励人才各施其能创造良好的平台。

总之, 中小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需要政府积极引导, 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 确保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机制创新推动技术创新, 逐步提升中小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在新的市场环境下, 留住人才、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已经成为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因此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 政府需要为中小工业企业创造良好的人才引进平台, 积极推动中小工业企业的人才保障机制建设。通过研发新技术,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综合竞争能力, 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为中小工业企业实现高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从保护中小工业企业发展角度出发, 建立各项适合企业发展的体制, 才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良药, 在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下, 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完善制度, 提高其综合效益, 实现其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磊, 冯德连.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障碍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9 (4) .

[2]李德虎, 曾艳.公共政策创新的价值取向及路径选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5) .

[3]柳正球.谈集体企业的体制改革[J].新闻天地 (论文版) , 2007 (2) .

[4]马琳.加快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 (6) .

中小型工业企业 篇10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保证资料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是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 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手段。内部控制制度按其作用范围可分为两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建立的控制程序, 用于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并保护企业的资产完整性。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 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 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主要内容包括:货币资金控制, 存货控制, 固定资产控制, 投资融资控制等。内部管理控制也称经营控制或业务控制, 是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及其执行的有效性, 保证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而设置的各项管理程序和方法。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主要内容有:预算控制, 成本控制, 员工薪酬控制, 内部审计控制等。

2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我国的中小型工业企业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多数中小型工业企业具有生产规模较小、业务单一、经营灵活、效率较高的优点, 相对大企业而言, 具有一定的创新优势。中小企业大多数采用寻找市场空白、特色经营等经营策略, 具备较好的经营弹性。然而它们大多资本技术构成较低、规章制度缺失、家族式管理, 管理随意性大, 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严重。很多企业都将内部控制制度视为一纸空谈, 从而使内部控制成为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的盲点。

3中小型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分析与评价

3.1员工素质影响内部控制的深入执行

人是重要的内部控制因素, 员工素质的高低程度往往决定内部控制的成效。中小型工业企业经营活动单一, 经营规模小, 人员配置水平参差不齐。在企业的人员培训中关于内部控制的内容浅显且不系统, 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知识也十分缺乏, 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账目不清等问题。

3.2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为内部控制埋下隐患

中小企业的人员配置往往没有大型企业的专业对口, 各司其职, 往往发生一人身兼两职甚至数职的现象, 造成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 从而引起相关人员与企业领导之间串通舞弊的发生。同时企业岗位轮换制度执行的不及时给相关人员以权谋私提供了可乘之机。对于中小型家族企业, 企业领导集权现象非常严重。

3.3规范的管理结构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设立独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 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 发挥对公司财务和董事、利益相关者行为的监督作用。我国中小企业领导集权控制严重, 导致内部监督体系残缺不全、有关制度不够合理或流于形式, 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厉性。并且股东会、监事会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内审机构功能严重弱化。不规范的公司管理结构严重影响了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体制, 降低了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 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3.4对资产和资金的安全性考虑不足, 缺乏科学的决策制度

中小型工业企业因内部控制制度不甚完善, 因而在资产管理上暴露出很多弊病:

1) 对现金支出和收入审核不严, 造成浪费或者资金闲置;

2) 固定资产控制不严, 企业资金缺乏科学计划与决策, 没有运用财务管理知识对购置固定资产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与收益预测, 导致过量购置固定资产或者盲目投资等不科学的决策。在国际金融市场低迷, 市场需求时高时低的情况下企业难免会陷入财务困境;

3) 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 充分考虑赊销对象的经济实力和现有市场行情, 造成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 资金收回困难, 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4) 存货控制薄弱, 没有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监督, 以及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对物资采购合同执行中的审计执行不力。部分企业月末存货资金占用过多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使其失去了资金的机会利润, 形成存储损耗风险。

5) 对原材料、固定资产、半成品、成品等存货管理保管不善, 物资流失浪费严重, 给企业造成过多营业外损失, 降低企业利润。

3.5企业的风险意识淡薄, 内部控制不到位

中小企业的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对经营风险评估不够, 普遍存在着对内部控制熟悉不到位的现象。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缺乏的就是这种风险意识和机制。它们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 导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企业只能仓促迎战, 力不从心。

4完善中小型工业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措施

4.1提高企业员工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及相关素质

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员工对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 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首要条件。提高企业领导及员工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思想, 让他们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是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正常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在此同时, 企业必须重视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其一, 提高中小型企业领导的管理素质;其二, 注重专业技术培训, 大力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内部控制知识水平;其三, 注重后续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 使内部控制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更新、同时做到熟悉法规、客观公正。

4.2着重解决企业内岗位设置牵制性不强的问题

企业可以采取岗位牵制措施并制订严格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严防有关人员徇私舞弊的行为发生, 使各个岗位能够相互制约。企业还应建立健全内部相关人员的岗位轮换制度, 通过轮换, 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情况, 有效杜绝相关人员间的相互串通和舞弊现象的发生。这种轮换, 可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职位特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

4.3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 加强内部审计

只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保证在完善公司治理机构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对内监督作用, 确保内控制度不是形同虚设。同时, 企业可以采取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 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措施来保证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请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

4.4建立健全的资产安全完整维护体系, 防范财务风险

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防范中小型工业企业财务风险, 保持资产安全:

1) 严格现金管理, 定期核定库存现金限额、不得坐支现金、做到日清日毕、严防白条抵库。

2) 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应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运用, 对固定资产及其他投资要进行科学计划和决策, 权衡各种利益与风险, 防止企业盲目扩张。

3)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 例如应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等级评定, 审核客户的经济实力, 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催收制度, 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 严防坏账。对已经取得确凿证据后确认的死账、呆账, 进行稳妥的会计处理。

4) 加强存货控制。企业要尽量避免大量存货积压在库、加大存货周转率, 降低存储损耗风险。

5) 加强对各类财产物资的管理。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 维护安全。物资保管员应认真负责, 严把进货出库关, 防止企业财产流失造成损失。

4.5企业应该加强风险意识, 建立起可以识别、分析和治理风险的机制, 避免盲目扩张等行为

在金融危机结束之前, 企业经营面临较大风险。企业应该在加强投资控制, 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控制方面做足功夫, 防止融资、投资可能失败会造成的经营风险。企业应该制订一个具体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这样可以在风险发生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的损失, 例如, 可以制订物资采购风险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企业项目实施风险防范、技术风险防范、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等风险防范制度。鉴于金融危机的发生, 企业融资和投资会面临很大的影响, 企业的风险管理者应当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和策略适用条件制订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趋利避害”, 争取最佳财务状况, 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例如可以制订财务风险规避, 财务风险预防, 财务风险分散, 财务风险转移, 财务风险自留等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敏.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与监控技术[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19.

[2]张国康, 黄金曦, 罗彬.内部控制制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3:5.

[3]罗锐韧.财会业务百科全书[M].2版.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4:116.

[4]刘大勇, 李翠霞.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J].商业研究, 2008 (5) :65—68.

中小型工业企业 篇11

汪官蜀心里自有一笔账,如果按传统的办法,中小企业自建厂房,从购地到兴建,与从曙光都市工业园购买相比,花费至少高出数千万元,在园区内,全新的厂房可以以出租的形式提供,在减少成本的前提下,改变企业的成长状态,完成企业的升级。

“拿一家典型企业来举例,这家企业主要生产豆千、凤爪之类的休闲食品,以前只是在一栋很破旧的居民区生产,企业一直在小作坊的状态下运营。”汪官蜀说,在2009年进入工业园后,这家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现在已经进入了正规化运作。

在汪官蜀的蓝图里,曙光都市工业园将为中小企业打造更为强大的孵化基地,“我们的D区是创意产业区。已经建得差不多了。下一个园区会更大,有上百万平方米,以科技研发和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为主,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孵化服务。曙光工业园区就是针对中小企业开放的。”

从印刷厂到工业园区

“我是从国企走出去的,对创业深有感触。”汪官蜀对记者说。

1990年,改革开放进入十二个年头,“下海”创业的萌芽已经遍地开花。这时的汪官蜀还是重庆市民政局下一个国企单位的公务员,“我看到很多企业在改革开放中被淘汰,也看到很多企业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当时特别希望自己也走出去,体验改革开放的水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去创业,走出自己的路子。”

“下海”之初,汪官蜀在两家印务公司任职,这也成为后来二次创业的基础。1996年,他集资了3000元,开起了自己的印刷厂——重庆曙光印务公司。

“在当时,曙光印务绝对算是一个小企业,白手起家,也没有今天这样的创业园区的帮助,就自己摸索着搞了起来,走的就是中小企业加工工厂的路子。”

当日寸的中小企业,不少都存在小、散、乱的问题。“很多城市已经认识到中小企业的小散乱,中央也认识到中小企业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环节和杠杆,开始大力扶持和整顿,这些条件都为后来曙光模式的诞生做了铺垫。”

作为一家新诞生的印刷加工厂,曙光从两台胶印机起家,在蓬勃的出版市场中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汪官蜀并不甘于只做“为人做嫁”的加工业务,决定扩大生产线,打造自己的产业链。“2000年我凑资190万,建起了自己的厂房。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中小企业的创业环境得不到保证和配套,所以就逐步开始探索以自己建厂使用、多余厂房开始出租的模式,这个模式最后变成了现在的曙光都市工业园。”

专门为中小企业建设工业园区,这个思路来源于汪官蜀在创业时遇见的实在问题。中小企业需要融资、需要升级厂房、需要合格的工人,如果都要中小企业自己来解决,显然有点太过吃力。

汪官蜀有感而发,从中悟出了中小企业的需求和道理,那就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后勤保障和服务。“比起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才更需要工业园区的服务和管理。我们从服务的角度为中小企业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这也是曙光摸索出来的新的增值方式和服务方式。”

集优建设和服务横式

曙光工业园区一直遵从着“集优建设”的原则。中国现在的产业结构中,以电子、服装和机械装备为主体的制造业占据了主体地位,而近年来崛起的低碳、新能源和创意产业,其中也不乏新兴的中小企业。“这几个大类中都有中小企业,总量非常大,曙光模式就是要吸引他们过来,把资源集优化建设。曙光工业园区的建设符合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对环境的条件要求。我们用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体的工作思路打造中小企业产业园区。”

如今的曙光工业园,从最早的A区到2011年揭幕的D区,已经有五个大区,每个区针对入驻企业的差异,设有不同的主题,如c区的低碳产业和D区的创意产业等。

汪官蜀希望将曙光的建设模式和服务模式在今后的推进中不断扩大,进入更大的发展载体。“重庆曙光模式已经证明是不错的发展模式,下一步的重点是将曙光模式和经验推广到其他省市。现在安徽芜湖和陕西西安都在与曙光进行洽谈推广工作,利用当地的高新区资源,推进中小企业以集优化建设工业园区。”

园区建设好了,企业进来以后,如何对企业来做服务?汪官蜀的回答是:“根据我在办中小企业的时候遇见的实在问题,建立切实的服务模式。”他针对中小企业的需要设计了6件“杀手锏”——6个服务模式。

“第一个服务模式是搞好基础物业管理,第二是建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做好园中企业的支持,这些都是作为一个集优化的创业园区应该做到的基本服务。”

除此之外,融资问题~直是中小企业的心病。曙光工业园区针对这一需求,建立起了融资担保财务服务中心。“曙光工业园和六家银行设立担保公司。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共同对园区中的企业进行担保。担保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产业结构、发展情况进行基本了解,一般通过的企业将获得时间最长一年,贷款金额不超过200万的小额贷款。”

第四个服务模式,是建立综合政府服务平台,帮助引进的企业办理各项手续,搭建园区-政府-企业的关系平台,解决企业后顾之忧。“曙光工业园区是民营资本投资,我们是投资人,在跟政府合作中会谈到这个问题,以园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搭建服务平台。”

第五个服务模式,就是建立“三确保”工作组。确保进驻企业的消防、环境、安全的责任制,提供环境管理和消防管理和生产管理的责任制。保护进驻企业的固定资产不受意外事件的伤害。

第六个服务模式是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进驻的中小企业做在职员工培训和招聘员工的培训和定向定位培训。由工业园区跟当地的职业培训机构、政府共同打造综合培训中心。

未来的孵化器

如今的曙光工业园区,已经有300多家中小企业进驻,规模还在扩大。汪官蜀终极目标是2015年建成200万平方米的厂房,进驻企业总数量在1000户左右。“曙光工业园区和进驻企业的愿景是一样的,就是让进来的中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我们根据这个愿景,通过服务体系,在建设工业园区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小企业的认可。”

除了中小企业的孵化,曙光工业园区还肩负着重庆市政府“提振西部经济”的期待。“在西部内陆地区,中小企业的认知程度比起沿海地区来说总要低一点,科技含量低,发展程度也低。重庆有必耍作为西部地区的亮点来接纳中小企业,来解决西部发展问题。”

曙光模式的探索也有这样的需求,现在西部的轻工业和电子工业基础仍然薄弱,西部地区如果不增加创意能力和低碳研发能力的话,产品就会丧失基本的竞争力。“这两年曙光工业园区特意增加低碳和创意等新兴产业的圊区,就是为了帮助园区里的中小企业增加附加值。”

中小型工业企业 篇12

1 新疆兵团中小企业发展规模预测

中小工业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新疆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新疆兵团经济的发展水平。通过对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进行定量预测能更好的说明其发展趋势。

1.1 相关数据处理

预测以新疆兵团中小型工业企业总产值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处理和数学模型的选取,预测未来6年新疆兵团中小型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和年均增长速度。考虑到工业企业产品结构的复杂性,选取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Retail Price Index,RPI)对新疆兵团中小型工业企业的总产值进行调整。此外,由于新疆兵团统计年鉴中1995年及以后年份中小型工业企业总产值采用工业总产值新规定,故以1995年为基期,将1995—2008年各年度新疆兵团中小型工业企业名义总产值进行调整(如表1)。

注:根据历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1.2 理论模型的选取

为了建立理论模型对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发展进行预测,将1995年以来调整后的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变动用散点图来反映(如图1)。

根据散点图所反映的运行轨迹,选取幂函数模型(考虑二次和三次)和指数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①二次抛物线模型:X*=b0+b1t+b2t2;②三次曲线模型:X*=c0+c1t+c2t2+c3t3;③指数曲线模型:X* = d0 ed1 t。利用表1中1995-2008年的数据,使用OLS方法进行参数估计(t=l、2、3、……13、14),结果如下:

①二次抛物线模型:

X*=93.79875-16.88655t+1.940374t2

(5.374428)(-3.154705)(5.589967)

R2=0.920895,F=64.02812

②三次曲线模型:

X*=42.14672+18.48496t-3.756540t2+0.253196t3

(2.312169) (1.819197) (-2.429126) (3.727331)

R2=0.966892,F=97.34757

③指数曲线模型:

X*=45.388690 24*e0.100023t

(31.69744) (7.075678)

R2=0.806655,F=50.06521

根据以上结果对模型进行检验:

1)F检验。查F分布表可得,F0.01(2,11)=7.20,F0.01(3,10)=6.55。而以上三个模型的F值分别为64.028 12、97.347 57和50.065 21,很明显,这三个方程的回归结果都十分显著。

2)T检验。在2‰的显著性水平上,三个模型最高次项的T值检验如表2。根据T检验可以看出,二次抛物线模型和指数曲线模型较为显著,就显著性而言,这两者都是较为理想的模型。

3)估计误差分析。令t=14,利用这三个回归方程,分别计算2008年的估计值,并与观察值比较,计算相对误差,结果如表3。

根据估计误差分析,二次抛物线模型的估计误差约为5%,三次曲线模型的估计误差约为3.6%,两者相对于指数曲线模型是较为理想的模型。

综合以上各种情况,利用二次抛物线模型对兵团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进行预测较为理想。

1.3 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预测

利用上述二次抛物线模型:X*=93.79875-16.88655t+1.940374t2 ,对2009-2015年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如表4。

由表4可得,与2008年相比,2015年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从250.372 4亿元增加到594.886 134亿元,年均增长13.17%,低于2008年新疆兵团工业总产值21.38%的增长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相对于新疆兵团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应认真分析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保持其快速发展。

2 新疆兵团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部门支持不够,政策环境欠佳

目前,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的政策环境日趋完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但是,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受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新疆兵团对中小工业企业的政策扶持不力、倾斜不公。比如受过去“抓大放小”政策的影响,相关管理部门在财政、税收、信贷、企业用地等政策上明显向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倾斜[1]。第二,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政府服务的针对性不强,政府服务职能不到位。新疆兵团面向中小工业企业的融资担保、创业培训、市场开拓、法律咨询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起来,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第三,管理方式落后。由于中小工业企业的行业分布广泛,经济成分较多,新疆兵团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中小企业管理体制存在多头管理问题,容易造成“政出多门”、机构重复、职能重叠、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

2.2 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少且成本较高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是限制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致命因素[2]。对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资金短缺,无力进行技术改造和开发有市场有效益的产品,有44.9%的中小工业企业认为银行贷款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融资来源分析,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的经营资金82.2%来源于自有资金,仅有34.7%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另外有20.3%来源于民间借贷资本。因此,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内源融资的方式,外源融资困难,尤其是银行贷款特别难。

2.3 企业员工素质水平低,人才匮乏

与大型企业相比,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的人员素质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容乐观。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职工素质低、人才缺乏的问题。对新疆兵团118户中小工业企业调查显示,有16.9%认为企业经营管理层能力不足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虽然有了明显改善和优化,但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存在优秀年轻管理人才偏少、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另外,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非技术人员的比重较高。不仅如此,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人才培训和激励制度,造成人才储备不足,存在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大量流失的问题。

2.4 技术创新与应用水平低,产品缺乏竞争力

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受所在行业、技术水平、规模、发展环境以及企业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加之有助于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致使中小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明显迟缓。调查显示,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对于技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企业技术研究开发能力较低,有28.8%的企业认为技术开发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5 企业管理方式落后,水平低下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影响,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特别是缺乏科学有效的战略管理。一方面,经营管理缺乏科学性。由于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层能力和知识不足,导致企业还不太善于采用现代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管理总体上还处于“经验主义”和“接近现代管理”阶段。另一方面,经营模式僵化,经营战略开发不足。许多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营销观念淡薄,经营模式僵化,未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营销战略,根据产品成长的不同阶段,制定市场营销的基本目标,战略重点及其运用条件;企业普遍缺乏对市场的预测和把握能力,生产的盲目性较大,产品质量低且不稳定,产品滞销严重,难以发挥竞争优势。

3 加快新疆兵团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3.1 改善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中存在诸多不利于其发展的因素,各级部门应加大对中小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完善中小工业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例如,降低企业准入门槛,转变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财税制度,减轻企业负担,加强指导和协调,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3.2 建立和完善中小工业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

首先,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中小工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尽快建立以中小企业创业板为主导,覆盖风险投资市场、二板市场、公司债券市场多层次的企业直接融资体系[3]。其次,向民间资本开放银行业,筹建中小企业银行,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在新疆兵团高度垄断的局面,规范发展新疆兵团内部中小金融机构。最后,通过信用担保等途径帮助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创业融资目标,建立企业互助性融资担保基金,解决“企业贷款难,银行放宽难”问题。

3.3 健全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管好用好国家和新疆兵团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科技三项经费,加强对创业初期和创新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尽快设立新疆兵团“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计划”[4]。引导中小工业企业增加科技开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重点企业建立企业研发中心,使企业成为科技开发与投入的主体。依托新疆兵团正在形成的以新疆农垦农科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应用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联合。

3.4 加强中小工业企业自身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应该重视战略管理,对企业的发展作出全局性、系统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同时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育鲜明的企业文化。第二,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保障机制。以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切入点,采取企业互助、自我培训、政府参与等多种形式,依托高校教学资源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面向针对企业人才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种技术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到新疆兵团中小工业企业工作[5]。

参考文献

[1]邓荣林.中小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何长见,何毅.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系统性障碍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

[3]彭十一.经济转型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南开大学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中国中小企业蓝皮书—现状与政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5]蔡根女,鲁德银.中小企业发展与政府扶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6]孙淑萍.新疆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新疆财经,2005(3):3-11.

上一篇:陕西延安下一篇:案例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