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白酒企业论文(精选12篇)
中小型白酒企业论文 篇1
一、泸州中小型白酒企业的经营困境
(一) 产品品牌缺乏文化内涵
目前泸州各类中小型白酒企业采用低成本战略, 复制成功企业的品牌运作模式, 快速进军全国市场甚至国外市场, 投机性较强, 企业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随着中小型白酒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 产品同质化越发严重, 产品缺乏文化内容, 在竞争中优势下降, 遇到发展的瓶颈, 甚至导致企业停滞发展。
(二) 渠道建设滞后
由于许多白酒中小型白酒企业的创建时间较短, 市场开拓、渠道建设等许多环节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对于渠道的管理也较多注重短期收益, 更多在乎渠道网点数量而忽略了经销商的培养与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 造成渠道的不稳定性, 造经销商的流失, 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瓶颈。
(三)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管理混乱
中小型白酒企业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 企业决策靠管理者的经验来进行判断, 缺乏科学决策。产品在开发过程中, 缺乏创新, 对于企业库存更是管理混乱, 企业无法实现团队的系统培训, 只能边实践边摸索, 问题不断, 却无法及时解决, 直接影响了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二、如何打造泸州中小型白酒企业竞争力
(一) 品牌文化建设
品牌是企业产品的象征, 品牌文化是产品的“灵魂”, 白酒品牌意识与文化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焦点。泸州中小型白酒企业可以从以下角度加强品牌文化建设:
1. 地域文化。
泸州地处川南地区,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冬暖春早、气候温和。特别有利于原粮发酵。泸州有许多的历史、地理资源值得挖掘。
2. 名人、典故。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名人喝名酒, 名人助成名酒品牌。企业可以通过挖掘泸州的历史人物与企业的资源相结合, 通过考察论证后进行编撰。
3. 儒、道文化。
白酒的文化, 是中国文化。用儒家文化来打造中国酒企业, 用儒家文化来打造中国酒, 对内对外都是最理想的选择。企业可以自我挖掘, 快速树立品牌形象。
4. 养生文化。
保健酒随着人们消费意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得到重视, 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也形成了保健酒的龙头。企业可以通过产品研发, 拓宽产品宽度, 不断完善产品系列。
5.“福”文化。
在中国人心目中, “福”是一个吉祥字。福文化与酒文化有了巧妙而完美的契合点。福气因美酒而锦上添花, 美酒因福气而愈发醇香。
6. 时尚文化。
时尚、健康、文明, 是当下盛行的酒饮理念。白酒行业应从顺应新消费群体的组成结构及心理需求的变化着手, 抓住新兴消费群体的个性化诉求。
(二) 渠道模式的管理与创新
1. 根据市场特征, 明确企业渠道建设方向, 优化渠道组合, 重点打造样本市场
企业应通过优胜劣汰, 最终一个区域市场内将会只保留几家优秀经销商, 和多家分销服务商, 形成有序的市场机制。根据产品特征, 细分市场, 样板市场的打造是企业做强渠道的一种突破, 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为后期渠道的拓展提供参考和推动。
2. 提升服务意识, 建立与经销商的共赢模式, 稳定现有渠道
建立和经销商畅通的信息交流沟通平台, 加强服务意识对于经销商的需求, 企业要备案, 并由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加强对经销商的培训, 对于经销商的共性需求, 企业应主动承担责任。最终提升经销商的忠诚度, 稳定现有渠道。
3. 加强渠道创新, 提升渠道竞争力
加强市场的细分。中低端人群正在追求质量和服务, 高端人群正在追求精神价值。高端推广会员制、定制式营销等模式。对于中低档消费者, 企业采取县城——乡镇——村级市场的结构建设新型渠道, 以县为中心设立办事处, 可以更好地挖掘网络的宽度和深度, 充分覆盖市场, 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三) 团队建设
1. 系统、科学地引进人才
充分利用报纸媒体、电视媒体、关系介绍、人才市场、招聘会、网络等多种媒体, 要根据企业所需, 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
2. 创新观念、以人为本、细节管理
成功的企业, 在产品的开发上, 都做到了生产一代, 研制一代, 储备一代。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和储备也要有基本的策略, 并且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 使企业的人才队伍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3. 中小企业应当以人性化管理为主, 共创和谐团队
管理者要站在员工的角度看起, 施行柔性管理。大企业的公司理念、文化, 能让员工觉得自豪, 员工自身的观念、意识就非常主动, 而中小企业在发展, 难免有些“照顾”、管理上照顾不到的地方, 所以倒不如对不同的员工要因材施教, 根据自身能力去展开工作, 多一点关心, 少一点呵斥, 解决好员工住宿、保险等切身问题等, 让员工感觉到温暖。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泸州中小型白酒企业发展时间较短, 在品牌文化建设、渠道建设、团队建设、管理制度及管理水平上还有一定的不足, 但是通过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的支持, 相信随着泸州白酒产业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小巨人”企业将成长起来成为正在的“巨人”, 泸州的白酒产业将出现“百花齐放”的盛况, 成为名副其实“风过泸州带酒香”的“酒城”。
摘要:泸州白酒产业快速发展, 中小型白酒企业是骨干力量, 但其发展面临着来自自身经营与同行竞争的压力。需要在品牌建设、渠道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 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最终才能实现由小到大的转变。
关键词:竞争力,中小企业,白酒
参考文献
[1]陈乾坤.中小型白酒企业的市场突围途径[J].江西食品工业, 2005.3
[2]胡展源.酒文化是白酒行业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营销传播网
中小型白酒企业论文 篇2
文化是白酒产品的灵魂,是白酒产品消费价值的核心支撑点,中、小型白酒企业在历史性文化诉求方面,很难形成强势的文化动力。企业只有通过“边沿性”文化的凸显来弥补整体文化价值体系中的缺陷,才能逐步形成同行业巨头抗衡的高内涵竞争素质,以取得短期性或者地域性整体竞争力的超越目的。一旦这种文化诉求得以成功,中、小型白酒企业就如同有了一对起飞的双翼,企业整体发展也有了明确的方向性和战略性,避免了盲目发展或者无序发展的成长风险,同时也具备了持续性发展的源动力。
一、地域文化聚焦
中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地区都存有一定的消费个性偏向和文化个性偏向,比如:当地的历史文化人物、历史古迹、风景名胜或者在当地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消费价值理念,这些因素都能在区域市场中形成一定的消费理念聚焦。中、小型白酒企业应当在充分分析区域市场消费习惯和整体消费个性理念的基础上,抓住区域文化的精髓脉搏,尽量不要渴求全面或者广义的适应,最好的东西往往也是具有片面个性的,只要能够代表一定预期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文化,就能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种文化地域现实价值的实现。如山东济南“趵突泉”白酒品牌,它借用泉城济南的“泉”文化得以消费群体品牌的认可以及市场的认同,在无数外来“侵略者”狂轰乱炸中保持了长久的发展优势,每年的销售额都在数亿元以上,
二、概念文化聚焦
随着白酒消费市场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人们对新概念白酒的认同率在不断升高,这几年先后出现的奶酒、枸杞酒、荔枝酒、纯净酒等等,都是中、小白酒企业通过个性文化诉求得以成功的范例。虽然这些“概念”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市场消费主流,但是概念营销企业现在所取得的市场业绩,已经大大超越他们以前单纯操作白酒时的业绩,这就充分证明了新“概念”的市场价值。中、小白酒企业在产品概念确定时一定要避免极端化的思路,走向企业发展的误区,其所诉求的“概念”应该具有比较广泛的认同消费群体,在确定好这一“概念”后,再全力聚焦运作,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三、个性文化聚焦
个性文化代表“酒鬼酒”和“小糊涂仙”酒的成功,为中国白酒业带来了一股个性文化潮流,跟风者层出不穷,这些跟风者里面大都是中、小型白酒企业,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有取得超越被模仿者业绩的品牌。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个性文化的“个性”和复制的风险性,包括“酒鬼”和“小糊涂仙”的一系列副个性文化品牌也没有取得超越的现实,主要是因为个性文化消费价值“极端”的显现。个性文化是消费价值理念的一种“极端”代表,它不具备广泛性和普遍性,否则也称不上“个性”,中、小型白酒企业假如选择个性文化路线,就不应该去刻意诉求市场成功者的文化内涵,只有使其自己的品牌文化寓意具备了自己所独有的个性代表,才能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独特的消费价值个性,突现产品或者品牌的优势,实现真正的个性文化成功诉求。
白酒企业如何应对涨价潮 篇3
2009年8月1日起,随着《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试行)》(下简称《办法》)的正式实施,白酒企业或集体涨价的传闻已经称为现实。现在看来,无论是高端品牌还是中低端品牌,都做好了涨价的准备,一场价格风暴山雨欲来。此次白酒涨价的背后动因何在,白酒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
各路企业,涨声一片
沱牌曲酒成为首家公开表示提价的白酒企业。2009年7月31日晚,沱牌曲酒发布公告称,从8月1日起对“陶醉”、“舍得”系列产品的对外售价在原价格基础上涨6.5%~10%。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后茅五剑更是不甘人后,五粮液此前已向全国一级代理商下发调价通知,其中,52度五粮液批发价将上调为578元,市场零售价将上调至638元,比之前的零售指导价上调40元。剑南春则每瓶涨了40元。
涨价的不仅仅是行业巨头,一些区域性强势品牌也跃跃欲试,安徽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日前也发布公告称,决定从8月10日起对“地蕴醉三秋”、“柔和种子酒”和“祥和种子酒”系列产品的对外销售价格在原价基础上上调10%~18%。这是“新政”实施之后第二家公告提价的白酒上市公司。
截至目前,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水井坊、沱牌等品牌的白酒价格开始上涨,其中茅台、五粮液涨价幅度较大。而低档白酒厂家大部分没有选择涨价,在各大超市,低档白酒基本维持8月1日之前的价格。
集体涨价的幕后推手
1转嫁税收负担
白酒企业涨价的直接原因是,《办法》实施之后,部分企业的税收负担加重。在白酒企业,产品生产出来,通常采用内部营销的方式,先以“出厂价”卖给专业的白酒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加价后出售给经销商等渠道成员。税务部门对企业征税时,其税基通常是销售公司的销售收入,这也成为不少白酒企业“合理避税”的一种方式。而此次《办法》规定,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70%以下的,税务机关应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而对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高于对外销售价格70%(含70%)以上的,税务机关暂不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
中国对白酒行业征收的消费税包括“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消费税都在生产环节征收,从量税是按生产的酒量征收的税款,而从价税是按销售的价格进行征收的。国家税务局此次调整的是从价税,将税基由原来的20%提高至厂家对外销售价格的50%至70%,对规模较大的大企业则提高至60%至70%。
假如一个品牌白酒的出厂价为30元,销售公司批发价为100元。以前的标准是按照出厂价征收,只需上缴消费税:30元×20%(从价税率)=6元。按照新规,以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即销售公司批发价)和最低计税价格进行计算,上缴消费税为:100元×50%×20%=10元。这样一来,就增加了4元的成本。
实际上,《办法》的核心是在原有白酒消费税政策基础上核定最低计税价格,防止一些白酒生产企业利用关联单位偷漏税,不存在对消费税的政策调整。对于依法缴纳税款的企业来说,《办法》的实施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但由于采取关联交易,“合理避税”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做法,《办法》的出台确实对这些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转嫁税负,部分企业的“涨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金融危机下的成本上涨
如果说《办法》是涨价的直接导火索,那么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原材料成本上涨,也是白酒企业涨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粮食为例,2008年6月的价格1400元/吨,现在已经涨到了2800元/吨了。事实上,从去年11月起,酿酒所用的原材料价格就已经上涨,但为什么现在企业才开始调价呢?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企业应对市场都会有一个缓冲期,比如,各大企业在日常生产时会储存一定的粮食,一般的粮食储备在几个月左右,这也就造成了原材料涨价和产品涨价之间会有一定的时滞。
3高端品牌的身份游戏
在产业经济学中,有一个“三法则”学说,其意思是:在任何一个行业或区域市场,如果人为干预不多,任由产业自然整合、进化,最后通常会出现三类企业,即产品线齐全的三大通才型企业、中小型的专家型企业和高不成低不就的壕沟型企业。实际上,三大通才型企业也就是三个最强大且最有效率的公司,它们控制着70%~90%的市场份额,而其他企业只能在10%~30%的市场缝隙里求生存。
“三法则”在白酒行业同样适用,2002年以前,在中国的高端白酒市场上,茅五剑一直垄断着前三位,没有哪个品牌进行过公开和成功的挑战。然而2002年水井坊和国窖·1573开始掘金比茅五剑还高端的市场,这意味着茅五剑在高端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受到了现实的挑战。
也就是说,如果茅五剑无动于衷,不及时地保护既得的市场占有率,就意味着有可能被水井坊或国窖·1573挤出前三名。垄断着品牌稀缺的品牌资源,茅五剑自然不会拱手相让,更何况高端品牌是一个白酒企业的旗舰,旗舰倒了,也就意味着企业的整合力量被削弱,一个被斩了“首”的企业怎么能成为行业巨头呢?所以,三巨头也迅速以价格为杠杆,以品牌为依托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划时代的高端之战。或是提价,或是推出定位更高端的子品牌(如剑南春公司推出的金剑南),以期在高端白酒市场占据主动权。
对白酒巨头而言,适时提价是一种有效的市场策略。其实,“茅五剑们”占据了高端白酒市场80%以上的份额,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形成垄断。不仅如此,企业还通过调整供给的方式形成饥饿销售。以茅台为例,现在的实际产能是每年2万吨,但最近几年,每年销往市场上的酒大概为8000吨,他们通过大量窖藏的方式来导致市场的紧缺,越是买不到,越有助于价格的上升。
如何化解涨价压力
目前中国消费税按“价内税”的方式征收,税金包含在商品的零售价中,消费者在购买烟酒等商品时,很难知道自己缴了多少税金。而在欧美等国家实行的是“价外税”,消费税和商品价格分别列出,你会很清楚自己在购买时缴了多少钱的税。因此,欧美国家很容易利用消费税来调节消费行为。
涨价或是降价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应当根据本企业的营销战略、市场状况、竞争对手来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涨还是不涨?如何化解压力?
1关键点:品牌溢价和消费偏好
此次《办法》颁布后,税价的上涨,并没有让所有的白酒价格上
涨,白酒厂家对此次税率的调整作出了不同的反应。一般来讲,涨价还是降价与产品的价格弹性密切相关,弹性较小的产品,涨价有利于增加销售收入,弹性较大的产品,降价有利于销售收入的增加。而价格弹性与品牌域(近似品牌的数量)成正相关关系,与消费者的品牌偏好成负相关关系。
比如,茅五剑的品牌资源较为稀缺,品牌溢价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因此相对来说,其品牌域就比较小。消费者购买茅台五粮液等高端品牌主要是因为在日常公务、商务宴请应酬中主要还是以这些酒为主,因此价格上涨几十元至一百元,人们的刚性需求并不会减少。而低档白酒以家庭消费为主,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竞争比较激烈,厂家会尽量避免提高价格。
对中小品牌而言,品牌域相对较大(替代品比较多),消费者的偏好度比较高,因此,当行业巨头涨价时,就要保持冷静。事实上,一些曾经在当地名噪一时的品牌就是死在“涨价”这柄双刃剑上。而区域性强势品牌弹性适中,是否涨价应当在综合考虑区域市场消费环境的基础之下,对旗下各子品牌进行分别考量,比如产品线通常分为形象产品和冲量产品,对于形象产品而言,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品牌形象,因此适当提价有利于品牌形象提升,而如果是跑量产品,提升价格之后很可能对产品销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提价就显得不明智了。
2缓解压力:精益管理与营销创新
丰田之所以能够超越通用成为世界汽车业的霸主,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优良的产品,从本质上讲,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是一种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企业文化。精益文化在白酒企业同样适用,消费者同样偏好性价比较高的产品。无论是哪类企业,在涨价之前,首先要对整个生产体系进行审视,看是否能够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浪费等手段降低成本,绝不能盲目涨价。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和渠道成员联动,在适当调整利润分配比例之后,化解成本上涨的压力。
白酒的成本不仅仅来自于制造环节,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销售环节。比如进店费、销售费用等。对于不敢轻言涨价的中低端品牌而言,完全可以通过增加销量的方式来缓解涨价的压力。首先,白酒企业可以通过成立合资销售公司以缓解少部分税收增加的压力。其次,高端品牌涨价后,肯定会留出一定市场份额给中低端白酒,这样,二、三线白酒企业可以通过“不涨价并迅速提高市场份额,同时改善品牌形象”的方式减轻税负。
此外,由于产品涨价通常会在短期内影响产品的销售,白酒企业可以适当推出新产品,并为新产品合理定价,这不仅可以化解成本上涨的压力,同时还能够完善产品线并占领细分市场。白酒企业不仅要在中高端有一个绝对强势的产品作旗舰,还要在其他几个规模价格带上有强势的领军产品,如138元~198元/瓶价格带,60元~80元/瓶价格带,40~50元/瓶价格带,25~35元/瓶价格带,光瓶酒价格带等。不仅要做单个产品的强者,同时还要在整个产品线上突出几种强势产品,只有这样,对竞争对手的防御壁垒才会更立体、更牢固。
未来:区域性品牌面临严峻挑战
在中国,白酒行业已经连续10年强劲增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白酒行业依旧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市场调查机构尼尔森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中国18个重点城市大卖场中的白酒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5.8%,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与此同时,洋酒白兰地和威士忌出现了负22.4%和零增长,啤酒和红酒分别为负9.2%和2%。
实际上,白酒行业从整体来看并未受到经济形势太大的影响。2008年,白酒行业利润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19家,而2007年只有10家。这19家企业利润总额为143.24亿元,占到全行业利润总额的66.81%。这种强势一直延续到了2009年,据中信证券统计,2009年前5个月,白酒制造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67.4亿元,同比增长21.95%;实现利润总额107.46亿元,同比增长9.22%。
可以预见的是,到2015年,中国青壮年比例将高达60%,而35岁到44岁年龄段是白酒消费的集中人群,这一群体将刚性支持白酒行业的市场需求规模。在未来行业整体增长的背景下,行业内的竞争格局却日趋激烈,利润和销量将进一步向优质的品牌资源倾斜,一些区域性品牌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小型白酒企业论文 篇4
今天的中国白酒制造行业正日益呈现出规模化、品牌化、和垄断化的竞争趋势, 竞争异常激烈。在高端白酒市场垄断竞争格局初现, 基本为四川和贵州等传统白酒品牌垄断, 2009年, 高档白酒市场基本为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水井坊、剑南春等少数全国性品牌寡头垄断, 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水井坊五大品牌在高端白酒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1]。然而在中低端白酒市场则面临群雄格局的激烈竞争场面, 全国各大白酒产区的如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二线品牌和地方品牌企业以及低端白酒业积极投入竞争, 市场竞争正进入战国时代。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格局下, 具有传统优势的宜宾白酒面临着更大的威胁:作为酒都的宜宾, 除了五粮液作为白酒产业的第一品牌一枝独秀外, 其他白酒企业却面临着品牌竞争能力低下, 发展战略犹豫不决的尴尬地位, 与紧邻的泸州产区相比, 宜宾在品牌结构上有中国名酒1个, 驰名商标2个, 四川名牌9个, 著名商标8个;泸州有中国名酒2个, 驰名商标3个, 四川名牌10个, 著名商标12个, 宜宾明显处于劣势, 发展滞后。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宜宾的中小白酒企业如何正确选择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确立方向, 实现品牌突围, 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正是希望能够通过分析宜宾中小白酒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以及对宜宾6家具有一定规模白酒企业的品牌发展思路和具体执行策略的深入访谈调查, 寻找宜宾中小白酒企业品牌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找出符合本土企业发展的品牌战略, 为宜宾白酒企业品牌发展之路探明方向。
二、宜宾中小白酒品牌发展的外部环境
1、行业竞争格局。
由于中小白酒企业的品牌竞争主要集中于中低档白酒市场, 因此, 中低端市场的竞争格局是宜宾中小白酒企业关心的首要环节。
(1) 中端白酒品牌市场机会与威胁共存。自2008年开始, 随着高端白酒市场竞争升级, 白酒巨头间的争斗开始转移阵地, 在中档酒市场的较量成为热点。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放缓也刺激了白酒产品结构的调整, 高端白酒的消费受到抑制, 消费者的消费档次开始有所下滑, 不少高端的领先企业也大力推广中档品牌占领市场, 提高盈利能力, 如五粮液推出六和液, 泸州老窖力推特曲系列, 而茅台则加大力度做迎宾酒和王子酒, 使得中档白酒市场竞争更加激烈[1]。而原有的低端白酒由于赢利能力低, 同时担心长期处于低端或者只立足于原酒生产容易受到中高端企业长期的利润挤压, 或者垄断企业后向一体化发展的影响, 失去生存基础, 也使得这些企业将产品开发重心移向中档品牌白酒[3]。目前, 中端市场还没有形成强势的领袖品牌或者垄断品牌, 高端酒提价后的市场空间也使得大多数低端白酒企业看到了市场机会, 行业30%-50%的毛利也吸引了众多低端白酒竞相加入竞争行列, 如宜宾高州酒业的金潭玉液和叙府酒业的叙府品牌都在力争进入中档品牌市场, 竞争将会愈加激烈。
从上述市场格局可以发现虽然中档白酒面临着竞争对手多, 竞争激烈的问题, 但是由于中档白酒的市场空间巨大, 市场细分的格局和空间依然巨大, 况且缺乏市场领导者和垄断品牌, 行业仍处于发展期, 具有极大的发展机会。
(2) 低档品牌白酒市场格局。在低档白酒市场, 特别是城乡市场, 基本是区域性品牌在进行竞争, 在中国白酒的主产地四川市场, 就有成都、宜宾、泸州各地的区域品牌约30-40个, 使得区域性低端品牌在低档市场依然较为集中, 虽然低端品牌利润微薄, 但竞争也比较激烈。尽管如此, 但由于全国低端白酒的销售市场依然巨大, 如果能够占领较大市场份额, 通过低成本发展, 同样可以使企业获得极大的市场空间和盈利空间。国家统计局公布2008年的数据显示, 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白酒产量为569万吨, 估计全国各地的实际白酒产量可能在750万吨以上, 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1, 412亿元, 高档白酒销售收入约180-200亿元, 剩下1200亿元市场为中低档酒占领[1]。同时由于五粮液等行业领先企业由于产品结构调整, 放弃了低端品牌, 留下了极大的市场空间, 说明低档市场仍有极大发展机会。
2、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
除了行业竞争状况外, 其他影响宜宾白酒企业的外部因素主要是金融危机、禁酒令实施和国家对白酒消费税率调整以及物价可能上涨引起的机会和威胁。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禁酒令的实施使得白酒的销量有所下滑, 消费税率的调整, 但使得企业的成本有所增加, 但部分高端白酒涨价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除此之外, 宜宾市政府的发展政策也对宜宾本土企业的发展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宜宾市政府从2008年以来, 一直致力于打造酒都品牌, 使其成为城市的名牌, 政府正从政策、税收、融资环境等多方面推动整个白酒产业和企业的品牌提升, 为中小白酒企业的品牌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宜宾本地企业品牌建设状况
1、市场定位和策略。
为了充分了解宜宾中小白酒企业品牌发展的状况, 我们对在宜宾具有一定规模的6家中小白酒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然后结合产品的情况进行了市场调研。研究发现除红楼梦企业正致力于开发全国市场外, 叙府和华夏酒业主要集中于四川和重庆的省市级市场的开发, 而其他企业则只能立足于宜宾地区甚至当地县城的市场, 因此目标市场基本都是区域市场, 策略可以基本认定为市场集中化策略。
2、企业整体战略与品牌策略。
目前宜宾的六家白酒企业由于都采用传统的五粮配方酿制, 再加上宜宾独特的水源和气候优势, 使得宜宾白酒具有浓香甘冽, 品质优良的独特竞争优势。因此, 企业生产的原浆酒 (俗称散酒或原酒) 成为省外其他白酒企业的调味基酒或者为别的企业贴牌生产的原料, 产品供不应求, 所以企业并不存在生存危机[2]。然而, 由于基酒和贴牌生产的价格较低, 缺乏品牌优势, 企业将面临盈利能力弱, 长期发展缺乏无形资产储备以及其他企业发展壮大的竞争压力, 所以现在企业基本在发展散酒和品牌白酒战略上徘徊。除红楼梦酒业公司由于80年代曾是全国知名品牌, 因此战略重心集中于重建全国性的红楼梦品牌, 大部分企业选择基酒加品牌策略, 即企业一方面通过出售原浆酒保证企业的生存发展, 另一方面也通过建立自己品牌的瓶装白酒, 提高盈利能力, 防止企业失去竞争优势。其中, 叙府酒业以散酒为辅, 集中于发展品牌产品, 其他企业则集中于发展散酒, 品牌发展为辅。但是由于品牌推广需要完善的管理理念、人才队伍和庞大的资金需求, 多数企业相关条件匮乏, 因此品牌发展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对于发展品牌缺乏信心, 在原酒尚有市场空间的环境下, 多数企业的战略重心多集中于扩大产量, 通过原酒的生产提高盈利能力, 品牌发展徘徊不前, 品牌发展正处于探索阶段[3]。
3、品牌建设与推广。
从品牌建设的角度看, 目前宜宾的六家本土企业基本都建立了系列品牌, 从调研中发现, 每家企业都有超过2个以上的产品品牌, 每个品牌下又有几种甚至实际十几种名称相关或不相关的系列产品, 每个系列产品又会根据酒精度数不同分出不同的产品, 因此, 每个企业基本都有20种左右以上的产品品种。现在, 企业产品价格基本维持在10-500元之间, 覆盖高中低档全系列, 除此之外, 企业通常还开发有一种价格千元以上的极品酒, 但基本无人问津, 属于一种名义产品。以高州酒业的金潭玉液品牌为例, 除去1880元的极品酒外, 该品牌下拥有满堂系列、窖藏系列、和谐系列、“坛”字系列、陈年酒系列、年份酒系列、星级酒系列、淡雅香型系列等多种产品, 有的产品与金潭玉液名称关联, 有的并无联系, 然而相对于五粮液和茅台等高端白酒品牌, 企业的这些价格不菲的品牌产品, 实质上还是处于中低品牌地位, 高价位的产品销量极低, 品牌建设呈现出很多发展中的问题:
(1) 品牌建设缺少规划, 结构混乱。由于宜宾的中小白酒企业都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因此多数企业都存在不同时期的品牌产品, 形成了各种新旧时期的产品系列和品牌, 由于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贪大就全的心理, 既不愿放弃旧有品牌, 又想开放新品牌, 既想保持旧有市场, 又想占有新市场, 因此盲目跟风五粮液等大企业的多元化、立体化的品牌策略, 将一些品牌内涵低、甚至不相关的原有产品也装入某一品牌之下充数;除此之外, 企业还经常进行简单模范别的企业策略, 常常是哪种产品畅销, 企业马上就换名创造一种新品种, 最后导致品牌系列产品过多, 定位混乱;品牌延伸、发展过快, 品牌体系内价格混乱、, 很多产品价格重叠;品牌内涵缺乏, 特征、形象不明确, 管理混乱, 从而使得消费者认知混乱, 很难以形成品牌记忆, 根本不上品牌忠诚和美誉。
(2) 品牌内涵缺乏核心。尽管宜宾各家中小白酒企业都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 如红楼梦酒业的红楼文化, 竹海酒业的竹文化等等, 然而各家企业都没有找到最能代表产品核心本质和精神的关键词来凸显自己的产品和文化特征, 如竹海的产品代表什么品质和精神, 品味产品是在品味什么文化, 企业和消费者都难以准确界定, 品牌最核心的精神合文化匮乏, 自然难以区别于其他产品, 长远立足于竞争行列也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进而导致企业只能不断创建新的品牌, 更加加剧企业的品牌体系的混乱。
(3) 宣传推广重心不突出。由于现在白酒市场竞争激烈, 产品的各项费用居高不下, 各家中小企业更是面临资金短缺、融资难的窘境。由于企业品牌结构混乱, 产品缺乏内涵, 因而企业的品牌推广策略难以兼顾市场和时间的变化, 所以很多企业往往集中力量推广一个新产品, 就会陷入创造了一个新品牌, 推广一个新品牌, 就挤掉一个老品牌的窘境。由于还存在企业盲目学习五粮液和茅台等大项企业的多元化品牌推广模式, 即在多种渠道、空间和时间全方位立体推广多种不同品牌, 结果导致消费者更难以识别, 品牌认知度低而混乱。
(4) 营销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强。在宜宾各企业产品品质都很优良的良好条件下, 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是推广品牌、赢得市场的关键环节。然而, 现在多数企业还缺乏系统的策略规划和执行体系。除了在地方电视台进行广告宣传外, 人员推销仍旧白酒销售的最重要手段, 他们肩负着宣传企业品牌文化, 合理推荐产品、引导消费的重要作用, 是白酒产品很重要的促销手段。然而现在多数企业的促销覆盖面很广, 但对促销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销售和促销人员对企业、产品的文化和特征缺乏深入了解, 很难起到推广品牌, 促进消费和认知的目的, 销售人员素质和管理都有待加强。
四、品牌发展战略的分析和选择
1、品牌战略的SWOT分析。
通过前面对宜宾现有中小白酒所面临的行业和企业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们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其外部环境产生的机会威胁和企业自身的机会和威胁进行总结。同时通过SO、ST、OW和OT策略的归纳分析, 寻找出解决当前宜宾中小企业品牌发展困境的策略。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宜宾白酒酒质优良, 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宜宾酒都的品牌优势。企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内部品牌规划和品牌宣传推广策略上, 企业产品线长而混乱, 资金和品牌营销、推广能力不足, 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收效不足, 风险高。而从外部机会和威胁看, 宜宾中小白酒企业的机会主要在于宜宾政府正着力打造酒都品牌, 扩大了宜宾白酒的外部知名度和销售机会, 同时由于省外白酒市场对宜宾基酒的销量增加, 使得企业原酒销售供不应求, 为企业的品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外由于涨价后的价格空间与中低端市场的低垄断, 为宜宾白酒企业的品牌发展提供了空间, 而企业现阶段面临的威胁则主要是品牌建设高成本投入产生的经营风险, 以及失去发展机会后的长期生存威胁。因此, 需要将企业的品牌发展优劣势与机会和威胁进行结合分析。
2、品牌策略的选择。
结合企业的优势与机会 (SO分析) , 我们可以发现中小企业的最主要机会在中低端市场, 因此, 企业可以发展中低端品牌, 同时可以利用酒都的整体品牌优势进行借势推广;结合企业的优势和威胁 (ST分析) , 由于品牌推广的成本高, 风险大, 竞争激烈, 因此企业需要采用稳定发展的品牌策略, 同时还需要强调品牌的差异化特征, 应对同类竞争对手;结合企业的劣势与机会 (WO分析) , 企业需要加强外部合作, 引进资金、品牌管理和营销经验, 同时调整品牌结构, 集中化发展;WT分析则同样说明企业需要通过外部联盟和合作引进先进的经验, 规避风险, 稳定发展。因此, 综合SO、ST、WO、WT策略可以发现, 图二, 企业品牌市场更适合定位在中低端市场, 由于企业资金、人才和管理经验的不足, 企业更适合调整产品结构, 缩短产品线, 通过外部联盟式的集中化品牌策略进行品牌建设和推广, 即企业在总体发展战略上应该采用借助外部合作、引进资金、人才和先进的管理、营销经验, 稳定基酒发展保证生存, 在具体的品牌发展战略上采用集中化战略, 将有限的资源放在中低端市场的重点品牌的推广和建设上。
四、结论
针对宜宾中小白酒企业竞争力不强, 品牌发展滞后的现象, 本文通过对六家规模企业品牌建设的访谈调查分析发现, 宜宾的中小白酒企业普遍存在品牌发展战略不坚定、品牌建设缺少规划, 结构混乱、品牌内涵不足、宣传推广乏力的弊端, 因此, 通过SWOT分析方法, 从SO、ST、WO、WT四个方面对企业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总结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首先, 宜宾中小白酒企业应该利用宜宾重点打造酒都品牌的契机, 通过外部合作方式, 引进资金、人才、管理和营销经验, 在稳定发展基酒的基础上, 鉴定不移地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接下来, 在品牌发展上应该选择集中化战略, 放弃大而全的市场理念, 确立重点目标市场, 精简产品系列和结构, 集中有限的资源打造强势而统一的白酒品牌, 促进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和业绩。
摘要:征对宜宾的中小白酒企业普遍存在品牌发展战略不坚定, 品牌建设缺少规划、结构混乱、推广乏力的弊端, 本文通过对宜宾六家规模企业品牌建设的访谈调查, 结合SWOT分析方法, 认为宜宾中小白酒企业应该利用宜宾重点打造酒都品牌的契机, 通过外部合作方式, 引进资金、人才、和先进的管理、营销经验, 在稳定发展基酒的基础上, 鉴定不移地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在品牌发展上应该选择集中化战略, 放弃大而全的市场理念, 确立重点目标市场, 精简产品系列和结构, 集中有限的资源打造强势而统一的白酒品牌。
关键词:宜宾,中小白酒企业,品牌战略
参考文献
[1]2009-2010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研究报告[J/OL].糖酒快讯, 2010-03-29.http://info.tjkx.com/News/0000152A20/index1.html.
[2]杨波, 郑中华, 白如彬.宜宾白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酿酒科技, 2010, (1) .
[3]杨波, 白如彬, 徐强.宜宾中小白酒企业品牌营销策略分析及对策建议[J].酿酒, 2010, (3) .
[4]杨廷栋, 吴家杰, 胡向阳.品牌战略:中国名优白酒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江苏洋河集团实施名牌战略侧记[J].酿酒科技, 2002, (6) .
[5]黄丽秋.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 2006, (21) .
[6]颜光华, 林明.外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 (4) .
[7]张阳, 余菲菲.企业战略创新研究方法的探索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8) .
中小型白酒企业论文 篇5
一为产品本身的缺陷问题;
从市场反馈的信息碎片整理中,我们发现了很多白酒产品本身的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⒈很多产品质量不稳定,有的消费者怨声载道;
⒉包装不上档次,原材料成本太高,造成终端价格尴尬;
⒊产品诉求没有亮点,终端拉动十分困难,
作为现代的白酒品牌,应当首先保证质量稳定,包装设计与产品定位相吻合,价格定位应准确;这样产品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关于消费诉求,应从产品个性和酒文化等方面多做文章,没有个性和文化就没有品牌的内涵沉淀,也就不会有强势的市场。
二为营销队伍与网络搭建问题;
拥有好的团队,不见得就会有好的渠道建设,没有好的团队,就不用谈网络搭建问题了,所有说,中小型白酒企业欲作好市场就必须培养一支训练有素、具备强悍执行力的营销团队,关于营销团队的建设和营销体系的建设,很多营销高手均有详细的讲解,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三为营销思路与资本实力问题。必须转变营销观念,中小型白酒企业应学会运用先进的营销思路与策略,争得区域性市场运作规则的制定权、竞争的主动权,以次来摆脱“资本战”的困扰。
我认为只要解决三个问题,实现良好的内部协作,根据市场反应迅速调整思路,就完全有可能走出创业困境,快速达到延续与发展壮大!但如果仍按传统落后的思路运作,没有训练有素执行高效的营销团队、出奇制胜的创意和灵活可行的推广方案,想迅速作大市场是不可能的。接下来,笔者再着重阐述一下市场功略执行要点:
⒈先进的营销理念:以全方位的差异化营销做系统支撑。
欲在众多的白酒品牌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求我们在产品形象差异化,服务差异化,渠道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广告差异化,公关差异化等方面标新立异。
⒉实效的营销策略:变低水平的粗放式营销为高层次的实效营销。
从白酒市场发展态势来看,中小型白酒企业更应该注重:
⑴、注重渠道和终端建设,适时适地的实效广告拉动;
⑵、注重综合服务,弱化单纯的利益驱动;
⑶、注重策略性的实效沟通,避免单纯的促销小姐的死绞滥缠;
⑷、注重品牌形象的建设,逐步培育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最终达到培育忠诚度的目的。
⒊“步步为营式”市场规划:实施“点――-线――-面”的策略,不做短期“流行”产品,经营长期品牌产品。
中小型白酒企业必须有长远打算,即:不能为眼前利益所驱使,也不能为眼前困难而浮躁,
必须实施步步为营的策略,抓住一个市场,作扎实一个市场;切忌被表面的良好发展态势所迷惑,想“一口吃个胖子”,从而出击多个市场,把市场战线拉的过长,出现没有人才有效进行维护和推广,造成进退两难的态势。操作规程概要如下:
A。市场网络搭建策略:
⑴、占领战备高地,以点带线、扩面的策略
中小型白酒企业应该在评估自己经济实力的情况下,确定自己的目标区域市场,确定出自己的重点市场和游击市场。
⑵、采取迂回战术,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的抢占区域市场作战策略
我认为:中小型白酒企业开发市场时,应避开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据白酒行业分析得出,在二、三级市场的竞争较为弱势,所以中小型白酒企业抢先占领这部分市场,并集中优势资源和兵力,采用步步为营的“堡垒战术”,打好攻坚战,进行有计划、有效、有序的市场推进,稳步建设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
B。市场推广策略思路
⑴、因地制宜,采取区域市场个性化的推广策略
各区域市场消费观念、渠道情况等有一定的差异,即使是在同一个区域,各终端的形态也千差万别,应该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推广策略来启动运作各区域市场。
⑵、适时适地的广告拉动策略
针对中小型白酒企业,笔者不主张采用高强度高密度的广告投入的办法来运作区域市场,但在必要的时候,适时适地的投入实效性的广告,使广告效果转化成市场效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广告形式为:配合公关活动进行或配合促销推广活动动等进行投放,以达到终端拦截的效果,然后投放形象广告,来提升品牌形象力,培育品牌的美誉度。
总而言之,中小型白酒企业在运作市场时必须拥有过硬的产品和强悍精干的营销团队,并勇于敢于创新,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巧练“事件炒作之外功”,苦练“营销管理之内功”,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有效资源,争作区域性强势品牌,然后遵从“点―线―面”市场运作策略,逐步作强作大!
白酒企业,莫让“奢侈”乱了阵脚 篇6
中国白酒市场刮起的这股“奢侈风”,最具说服力的字眼无疑是“涨价”。
“涨价”背后,推手是谁?我国的白酒企业是否已具备打造奢侈品的实力?白酒品牌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
为何涨?
以茅台为例,今年初,茅台酒陆续提价,近期甚至于一个月涨一成。其它高端白酒亦纷纷加入涨价行列。
对于白酒疯狂涨价的原因,不同的人士有不同的解释。
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素明认为,供求关系和成本提升是近期白酒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巨大的高档白酒消费市场使行业前几位厂家的产品供不应求,厂家自然要提价。另外,今年酿酒原辅材料价格上涨了30%多,提价也是消化这一成本的手段。
经销商对于需求旺盛引发的涨价有着进一步的阐释:送礼的人增多,对高端白酒的需求大增,引起市场供给紧张。某经销商如此解释:高档白酒主要的消费群体并不是大众消费者,而是单位团购、公司宴请、节日送礼等,由于“面子”原因,涨价对这些消费者影响不大,然而高端白酒带来的价格上涨预期,使得中低端白酒销售商囤货牟利,造成市场供货紧张。
有媒体对此的评论更是一针见血,本应是寻常人家中餐桌上的饮品,现在却成了紧俏、高价的奢侈品。在高价白酒超越市场供求关系走出的离奇曲线背后,谁在买单,谁是幕后推手?答案也许不言自明:就是不计成本的公款吃喝,和畸形的送礼消费方式!
不论外界如何认为,更多的企业对高端白酒市场的前景保持乐观,且认为这是缘于市场消费升级。他们认为,涨价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从原料到工艺再到文化附加值的挖掘,以及自己品牌奢侈品的塑造这些都有关系。
事实果真如此?
高价等于奢侈?
供求关系、成本提升、消费升级等,不可避免会促使白酒价格上涨。但价格疯长是否就表明已跻身入奢侈品行列?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它不是市场占有率越高身价就越高,恰恰相反,正因为一物难求,而更显其奢华本性。它是一种文化现象,需要时间的积累、素养的熏陶。
当然,奢侈品必然会是一种天价产品。换句话说,高价格与奢侈品是完全可以划等号的。
瑞士手表、LV女包、卡地亚珠宝等,都是天价产品,绝非普通大众所能消受得起的,就如现在的高档白酒,已经成为特定人群的消费品。
法国花了百年时间,培育出世人耳熟能详的LV、Christian Dior、Chanel、Hermès等世界级的大品牌,意大利顶级男装品牌Zegna的第四代掌门人在介绍这个家族品牌时,可以自豪地从太爷爷那辈儿谈起。相比之下,中国的白酒品牌未必有国际奢侈品巨头那样的深厚背景。
不可否认,中国白酒文化多姿多彩,几千年来的发展,留下了印有明显历史烙印的中华文化。而受产地的限制,很多白酒成为一种不可复制的产品,如茅台。但主打历史酿酒工艺、传统文化品牌的白酒,却鲜有在此基础上的品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这与大家认为的奢侈品相差甚远。
同时,我国作为一个白酒消费大国,行业的激烈竞争一直存在,价格战也时有发生,其中最明显的促销活动便是佐证。另外,白酒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需要大量的日常销量支撑,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资金流,而高价只会降低销售额,销售额的下降自然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
所以,笔者不看好白酒行业向奢侈品方向发展。
为何“奢侈”?
为何如今的众多白酒厂都在向奢侈进军?在笔者看来,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
首先,低端白酒市场的惨烈竞争,迫使企业进行所谓的“奢侈转型”。且这些品牌在快消品和奢侈品间游离不定,价格不菲,但既没有复杂的工艺,在产地、原料、创始人的独特性要素上也不够凸显,反而是靠过度包装赢得市场。
另外,短期利润的追求效益,也是白酒产品定位于奢侈的主要原因。
奢侈品应当是限量生产,但中国高档白酒却陷入了产能不断扩大、品质没有提升的恶性循环。虽然价格提升,成为了特定人群的消费品,短期内收到了大量的效益,但市场的短线热炒和不规范操作,只能是暂时现象,市场与消费者的日益成熟,会让越来越多的白酒奢侈品“原形毕露”。
进军“奢侈”的中国白酒,与已站立在世界奢侈品制高点的名牌,也有了明显的不同之处。中国的白酒是先涨价后“奢侈”,而如今的奢侈品牌是先“奢侈”后涨价。顺序的不同,让人不禁为中国白酒的“奢侈之路”捏了一把汗。
发展之道
在笔者看来,虽然中国的白酒适合产生、造就奢侈品,对于多数酒企,产品定位于高档或许更加切合实际,而要向高档酒的定位发展,品牌建设是必经之路。
目前我国的每一个高端白酒品牌都有自己的历史传承,比如茅台的国酒身份和政治光环、五粮液浓香天下、水井坊古微生物群、国窖1573“自明代一直沿用的国宝窖池”……但这些厂商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
而且,国内的高端白酒都缺乏品牌营销的理念,基本依靠原有的江湖地位,更多的陷于价格战、渠道战等低水平竞争,而对品牌内涵和文化传统都未能进行有效的推广,这是高端白酒品牌发展的一大弊端。
那么,未来中国的白酒企业该如何发展?
笔者认为,以粮食为原料的产品,在提倡低碳、节能的消费背景之下,在消费者心理上,并不占有优势,而这也正是白酒企业建立品牌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企业在生产工艺上、技术上下功夫,打造节约、环保的品牌。
另外,对于历史文化的挖掘也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国白酒走出国门、抢占国际市场的关键所在,因为中国的酒文化是独特、不可复制的,也是最能吸引外界眼球的地方。
最后,笔者建议中国的白酒企业不要盲目地跟风,使行业陷入到价格战的泥潭之中,从而迷失了自身的产品与品牌定位,错失发展机遇。
奢侈品和奢侈品牌需要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打磨,需要几代人的奋斗。但中国企业偏重短期利益的心态只会适得其反。
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产品、对品牌的规划,或许如今的中国酒行业的高档酒生产商都具备生产奢侈品牌的基因,但如果不能对自身有一个理性的规划,最终的结局只会是偏离跑道,成为行业的落伍者,甚至是被淘汰者。
白酒企业文化营销策略应用研究 篇7
中国是白酒生产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白酒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产量从1978的143.74万吨增长到1996年创纪录的801.3万吨。1994年到2003年,国家对白酒行业的发展调控,白酒总产量逐年下降。2003年,白酒产量缩减为305.6万吨。随着国家做出有利于白酒行业的政策调整,白酒行业开始复苏。2007年,全国白酒总产量为494万吨,总产值为1241.96亿元。
目前,全国有白酒企业35000余家,产量和产值排名行业前五位的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泸州老窖和沱牌集团占行业销售额的40%。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各大全国性的知名白酒厂商都关注中高端白酒市场,推出主打产品。五粮液集团推出新品五粮液,茅台推出贵州茅台,剑南春集团推出金剑南、泸州老窖推出的国窖1573以及全兴酒业推出水井坊等。区域性的白酒企业也试图通过选择差异性市场细分变量,不断进行市场细分,选择一个有利的细分市场。对市场无效细分、过度细分和无法针对细分市场采取有效的营销方式导致了白酒行业严重的营销问题,曾经出现了“一年喝倒一个品牌”的惨状。
二、文化营销在白酒行业的应用
1. 文化营销理论研究与应用
最初有学者将文化营销定义为企业经营活动中针对企业目标顾客面临的文化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文化适应策略;王方华、伏宝会、肖志兵在《文化营销》一书将文化营销定义为:“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这突破了仅把文化作为营销的一种外部环境的理念,围绕目标顾客,将文化融入到营销理念中,包容于营销战略之中,形成一种新的营销理念和方式。
文化营销的实践应用有三个层面,即产品文化、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具体而言就是将企业的产品、品牌和企业自身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赢得消费者的认同,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品牌的营销,围绕青少年的“酷”、时尚等文化特色,运用“酷”的品牌诉求去迎合目标消费者群体的文化需求,最终实现通信产品文化、品牌文化与目标消费者文化的完美结合。
2. 白酒企业文化营销
中国一直就有酒文化,而且中国人往往将酒与诗、与情相联系,酒的消费事实上也不仅是一种物质消费,更是一种精神消费,酒文化与白酒是无法分开的。激烈的行业竞争促使白酒企业进行营销创新,价格促销、广告宣传、渠道公关等各种营销策略都被广泛的采用。文化营销就是在酒文化与这种背景下在白酒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的。
白酒企业不断去发掘、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文化价值,然后将其提炼为白酒产品、品牌和企业的文化,使之与消费者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相匹配。金六福的“福”文化,茅台的“国酒文化”,剑南春的“唐文化”,国窖1573的“年份文化”,孔府家酒的“家文化”无一不是对传统的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进行挖掘,将之与酒品牌相联系,迎合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消费者的成就感,最终达到营销的目标。
文化营销在白酒行业的实践应用主要有两个关键点,即白酒品牌核心价值提炼和核心价值传播。
(1) 核心价值提炼,即文化诉求点的挖掘。市场定位理论的实质是目标顾客差异化和顾客价值差异化(余伟萍,2007)。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是整个白酒文化营销的核心,需要找准目标顾客的文化价值需求和精神需求并进行深入挖掘,最终提炼出有效的、独特的文化诉求点,满足消费者的这种需求。“金六福”抓住中国消费者对‘福文化’的认同,孔府家酒围消费者对“家文化”需求,剑南春针对消费者“唐文化”的仰慕,打造独特的、有意义的白酒品牌文化或企业文化,满足顾客的文化价值需求和情感需求,最终牢牢地把握了市场。
在进行核心价值提炼和挖掘同时,白酒企业也要注重企业文化价值的创建和挖掘。“酒王”五粮液对企业的文化价值的进行深入挖掘,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提炼了多个文化诉求点: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独有的600多年明初古窖——年份文化;独有的五种粮食配方,独有的酿造工艺——酿造工艺文化,独有的中庸品质——儒文化,使五粮液成为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
(2) 核心文化价值传播。白酒企业提炼了核心文化价值之后,必须通过合适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对其进行传播。
第一、整合内、外部资源,充分利用传播渠道。白酒企业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杂志四大传统传播媒介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户外广告牌、售点媒体等非传统的营销传播渠道,将白酒品牌的核心价值传播给顾客。五粮液在推出金六福酒的时候,牢牢把握了中国大众的“求福”文化需求,整合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户外广告等传播渠道,将目标消费者包围在“福文化”之中,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
第二,合理策划和利用各种活动和新闻事件,进行有效的品牌传播。白酒企业如果能充分利用各种新闻事件或其他活动,即将事件营销和文化营销相结合,不但可以大大节约营销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白酒品牌传播效果。全兴酒业对水井坊荣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授牌和水井街酒坊遗址当选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最古老的酿酒作坊”等事件都进行了事件传播策划,让“天下第一酒坊”的美誉扬天下;剑南春集团利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对公司的参观访问新闻事件,进行传播策划,提升了剑南春的高品位品牌形象,也为其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白酒行业文化营销的误区
文化营销在白酒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采用文化营销,整个白酒行业已经呈现出“文化营销泛滥”的趋势。实践表明文化营销在白酒行业的应用存在以下误区。
第一,文化“泛滥成灾”。目前,绝大多数的中高端白酒都是进行的文化定位,而真正有意义的文化价值的却不多。有了“家文化”、“福文化”、“诗文化”便有了以后的“生日文化”、“婚宴文化”、“年份文化”和“礼文化”“健康文化”等等,可能还会有以后的“毕业文化”“离婚文化”。众多的文化价值诉求中有意义的、独特的核心价值的却不多,能真正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就更少。
第二、迷信“文化”,忽视产品质量。一些白酒企业成功的挖掘了一个文化价值诉求点,便专注于使用各种传播手段进行狂轰滥炸,获取顾客的认同,忽视产品质量和产品创新;有的企业甚至购买散装原浆进行勾兑,然后以“文化”为幌子,通过“文化营销”牟取暴利。
第三、盲目进行文化概念炒作。一些白酒企业在进行核心文化诉求点挖掘时,忽视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进行盲目的概念操作。金六福在成功推出广“福文化”后,提出了又所谓“六福人家”,还提炼了“六福人家畅饮型顺喝”的广告诉求。这也许是金六福的“福文化”特色的延续,将中国人讲究福的特点推到高潮。但到底什么是“六福人家”?什么是顺喝?消费者完全无法理解,更谈不上认同。这仅仅是一个文化概念的炒作,根本没有给顾客带来文化价值,不能满足顾客的文化需求,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结束语
作为一种创新的营销策略,文化营销在白酒行业的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白酒企业在进行文化营销时,必须了解消费者的文化价值需求,对产品、品牌的核心文化价值进行挖掘,提炼独特的、有意义的核心文化价值诉求点,有效利用营销传播方式去满足消费者的这种文化价值需求。
摘要:文化营销在白酒营销中应用非常广泛, 即白酒企业利用白酒产品文化、品牌文化迎合顾客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 从而获得顾客的认同。白酒企业成功地进行文化营销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准确地提炼白酒产品和品牌的核心文化价值, 二是围绕核心文化价值进行有效的传播。白酒企业进行文化营销时, 必须避免滥用文化, 迷信文化和进行单纯的概念炒作等文化营销误区。
关键词:白酒企业,文化营销,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酿酒网www.niangzao.net
[2]Hofstede, Geert:Cultural constraints in management theories.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993 (.2) :81~94
[3]王方华伏宝会肖志兵:文化营销.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8:42~43
[4]余伟萍:品牌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5]江志明:房地产业的文化营销.房地产营销, 2004.4:48
中小型白酒企业论文 篇8
1 白酒行业发展概况
随着消费者消费意识的增强, 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去年“塑化剂事件”、“禁酒令”、限制“三公”消费、军委禁酒令以及高库存等一系列问题, 高端白酒开始不再受到欢迎。白酒行业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3年众多一线白酒业绩下滑、销量不佳的局面给中小型白酒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市场销量走俏。随着高端白酒市场的销售受阻, 让众多白酒企业开始关注中低端市场。高端白酒企业也开始主推中端白酒, 高端价格也在间接降价, 以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 中端市场成为热捧的对象[2]。
电子商务自出现以来就高歌猛进的势头向前发展, 至今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形式。电子商务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购物并能以线支付的方式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和追捧, 80后、90后更是成为电子商务的消费主体。随着电商产业的迅速发展, 酒类产品纷纷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 打造电商营销渠道[3]。加上目前白酒实体店销售形势不佳的局面, 打造电商营销渠道已经成为众多白酒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白酒企业的重要选择。
2 中小型白酒企业电商现状分析
电商的快速发展, 使得众多白酒企业纷纷试水, 并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电子商务在辅助实体店进行销售时还为白酒企业的品牌塑造、传播、促销和分销渠道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白酒企业还可以在互联网上与消费者直接进行双向的互动, 并提供更多能够满足消费者实际需要的白酒产品。除了淘宝网、天猫商城外, 也涌现出了一批专业的酒业电子商务平台。例如, 酒仙网、酒多网、也买酒、酒美网、淘宝酒类旗舰店, 同时还有相关的购物网站如当当网、1号店、京东商城等也相继推出了酒类板块。
尽管电子商务日渐成熟, 但是还是存在较多问题, 比如电子商务对传统渠道的价格冲击, 白酒作为易损品不宜少量物流配送、易破损, 消费者对酒品的担忧, 还有与多数品牌电子商务商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物流配送能力、白酒生产企业的议价谈判能力、专业的运营能力以及没有建立系统的盈利模式等方面。
2.1 参与者多但投入规模小
各类白酒企业及一些大型经销商纷纷开始试水电商, 各大名酒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的网站。由于网店成本低、门槛不高, 不少小型投资者利用手里的资源组织一部分产品开始开店, 规模小而散, 电子商务推广无力、流量受限、点击率持续走低, 其最终结果就是让网站成了摆设, 最后变为品牌推广和宣传的宣传工具。实际上, 酒类电子商务要良性运作, 研发软件系统、海量推广是高点击率的前提和保证。但能做到这一点的酒类电子商务企业还不多。
2.2 重展示而轻销售
酒类电子商务的发展, 也实现了一定的销量。除了散客零散购买外, 团购也支撑了酒类电子商务的大部分市场。虽然各大酒水网站的销售额递增, 但总体而言, 当前的酒类电子商务销售功能还很弱, “重展示、轻销售”的情况还很普遍。由于线上销售不利, 不少经营酒水网站的人不得不改变初衷, 转而开设线下实体店、电话销售等形式进行弥补。
2.3 经营不规范
酒类产品良莠不齐, 价格混乱, 是当今酒类网站共同面临的问题。由于酒水品牌多、产品线庞杂, 再加之假酒、贴牌产品的出现, 进一步扰乱了经营秩序, 从而导致网销市场秩序混乱, 消费者信任度严重下降。同时, 低价促销是电子商务与传统渠道竞争的惯用手段, 这也直接导致电子商务渠道和传统渠道的冲突, 价格混乱, 最终影响了线下实体市场的正常经营。
2.4 配送难
网上购物的售后服务, 主要体现在送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上。电子商务是面临全国许多省会、城市, 现阶段, 白酒电商几乎做不到自己的配送, 大多都是依托第三方物流, 但由于包装的易碎性和重量大, 消费购买数量不多等, 导致物流成本上涨。送货不及时, 破损率相对较高, 也很难做到退换货服务。因此物流配送成本高、售后服务差依然是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难题。
3 中小型白酒企业发展电商的必要性
对于传统的白酒行业而言,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思路、新模式, 能够有效提高酒类企业的竞争优势。以现代化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手段为基础, 利用互联网在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方面的特长, 将在成本节约、企业宣传、信息获取、渠道开发、企业管理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3.1 企业生存的需要
目前的白酒生产能力已经远远大于消费者的需求。行业过剩的现象已经非常明显, 行业的优胜劣汰不可避免, 所以白酒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品牌内涵, 打响品牌知名度, 不断扩充自己的市场渠道, 以新的姿态出现在这个大市场之中才能有立足之地。单凭传统媒体广告提升白酒品牌价值的时代渐渐过去。电商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企业要生存, 要拓展市场, 传统营销模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必须借助新的手段——电子商务, 才能脱颖而出。
3.2 对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
白酒业遍布全国各地的网状销售渠道, 使得它的消费者散步在全国各地。由于酒业公司的销售体系规模都比较庞大, 特别是异地机构的增加, 使得各类费用的支出也就相对的增加了, 从而在经营和管理上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负担。那么如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下属机构的管理、提高客户订单的反馈效率、合理调配货物, 降低运输储存成本、全面了解各地业务数据、安排生产计划、销售信息的及时反馈都促使我们必须对传统落后的营销网络进行改革。因此白酒行业尽快实现电子信息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3.3 提高服务质量的需要
由于销售面积过大, 必然增加企业获得消费者、代理商、经销商反馈信息的周期和难度。同时, 消费者也很难及时向企业直接反馈质量、服务等问题, 延长了企业根据市场情况, 调整生产、经营政策的时间。同时, 白酒业交易数量大, 销售面积广, 容易给假冒伪劣产品有可乘之机。在国家有关部门打假过程中, 被查出的白酒业假冒产品一直居于前列, 不仅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而且损害企业形象, 给白酒业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况且, 白酒产品的质量问题还关系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对白酒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如果白酒企业充分发展电子商务, 利用网络建立自己的站点, 就可以及时更新网页, 在网上发布各种促销策略, 客户也可以随时访问该站点, 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来检测产品的真伪, 而不受营业时间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新的网络防伪技术也可以使企业迅速掌握各地假冒伪劣制造情况, 制定相应措施。
4 中小型白酒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实施
各种类型的白酒企业相继开展电子商务, 大型企业依靠着强大的资金实力, 成立了专业的电商团队, 但是对于中小型白酒企业而言, 又应该如何开展自己的电商业务呢?
4.1 网络营销应选择合理的产品
众所周知很多的白酒企业是高、中、低端酒都生产, 中小型白酒企业要想有效进行电子商务, 必须全方面考虑。低端酒由于价格低, 利润较小, 而物流、配送等销售的主体, 如果低端酒做电子商务那就必须尽量做团购, 以取得赢利。高端酒, 也不适合做网店的主销产品, 因其本身的定位价格较高, 生产数量较少, 目标客户是针对高端消费者, 所以网店销售效果不会太好。中端酒, 利润较高, 因其中档的价位和包装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 同时又有比较好的企业形象, 更适合在网店销售;另外, 作为一种战略手段, 企业在设计开发支线品牌的时候, 也可以针对电子商务的特点, 设计一些只在网络销售的品牌, 只在网络渠道进行销售, 开发网络销售渠道和新的经销体系, 使其与传统模式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 提升品牌知名度。
4.2 选择适合自身的网络渠道
许多大型企业都靠着自己的资金与强大的团队实力自己进行电商的开发, 而对于中小型白酒企业, 因其自身资源有限, 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台进行电子商务。目前网络渠道较多, 国内有淘宝网、易趣、酒仙、京东、1号店、一拍网等著名的大型电子商务网站, 他们为企业或个人提供了很好的电子商务平台, 企业只需要在上面注册自己的网上商店, 刊登自己的供求信息, 就可以很好的推广企业品牌, 这样, 企业就可以花少量的投资就可以很快地进入电子商务。中小型白酒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渠道。
而目前而言, 较多的中小型白酒企业则选择较为专业的酒仙网作为企业的宣传销售平台。利用第三方平台做电商, 门槛相对较低, 有现成流量, 可以省去自己做网站, 弥补自身的不足。但成熟品牌最终的模式还是建立自己的官网, 目前国外的一些大品牌基本上采用自建网络营销的模式, 这样对渠道有所控制, 也方便推广自己的品牌。不过自建的模式的周期较长, 中小型白酒企业可以通过先利用第三方平台, 待公司规模发展壮大之后再进行其他模式的创新。
4.3 展开系统性促销
中小型白酒企业想要做好电商, 吸引消费者, 必须做好网络宣传和促销工作。很多企业在做促销时经常没有连贯性, 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就去实施和尝试, 使得消费者认知不清晰。另外, 很多企业做促销的时候容易走极端, 要么只考虑自己而不考虑电商网站。每年, 各大电商网站都会做一些主题性活动, 比如节日、店庆等, 这些活动会产生非常大的流量波峰, 这个时候, 如果我们能用对接的合适主题促销参与进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小型就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促销:
1) 定价促销:统一价促销、特价式促销、满额促销;
2) 回报式促销:免费试促销、回扣返利促销;
3) 纪念式促销:利用节假日、周年庆等周期性特价促销;
4) 奖励促销:抽奖、电子优惠券;
5) 限定式促销:限时限量促销;
6) 赠送类促销:买送礼品、积分、红包等。
4.4 物流问题
配送难——订单小、成本高、效率低、易破损。这是现在白酒电商物流最大的难题。据了解, 在现阶段, 酒水电商几乎做不到自己的配送, 大多都是依托第三方物流, 但由于包装的易碎性和重量大, 消费购买数量不多等, 导致物流成本上涨;送货不及时, 破损率相对较高, 也很难做到退换货服务。因为白酒本身的属性, 它对保存、运输等过程要求都很高, 运输中的保护措施要求严格, 以及破碎带来的巨大损失都要求酒类电商提升物流质量、配送技巧等。酒类的包装也不同于其他产品, 各式的填充物使其成本要比普通产品高出近一倍。在“精细”的保存、运输、包装的同时, 还要求快速的送达顾客手中, 这一切都对白酒电商的物流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这一系列问题, 中小型白酒企业可以将物流业务进行外包, 包括一些有物流业务的电商平台, 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 分摊物流费用。
4.5 白酒的电子商务, 一定要做好口碑
在中国这样的国情, 假酒屡见不鲜, 仿冒产品几乎可以乱真。如何让消费者相信通过网购买到的酒是正品?这是白酒电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选择合适的电子商务平台, 是打造良好信誉, 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必要手段。并不是在淘宝网或者阿里巴巴开个网店就是电子商务的全部。再者选择一个合适酒类销售推广的平台同样重要, 这也是酒品立体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有很多酒类等专营网站, 销售的酒类也很多, 相对那些什么都卖的网络商城, 这类专营酒类的平台, 由于针对消费者的担心, 一般对酒类品牌的验证比较完善, 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假酒上线销售, 对消费者的保护也做得较好。
4.6 开通企业微博、微信
随着消费者目光的转移, 电商宣传模式也随之转变。从博客到现今的微博、微信, 互动性的逐步递增令电商马不停蹄, 各种隐形广告通过微信、微博传递, 中小型企业也将在微信微博平台上大战拳脚, 以备不时之需。各中小型企业都应该开设企业账号, 进行微营销。企业可以在微信上完成销售, 商家根据用户发送上网需求推送相关的信息, 用户点击其中的图片或文字链接, 进入商家网站WAP版, 浏览、选择并购买商品。新浪微博、微信和网购人群的重合度高, 是高价值的网络推广平台。
5 结束语
总之, 中小型白酒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企业特点, 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企业的电商之路, 在电商路上不断去寻找高效的宣传、促销方式, 从而提升中小型白酒企业的竞争力。
摘要:随着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 白酒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 企业由传统的大流通向商超、名烟名酒店、餐饮消费终端到团购, 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逐渐在寻找新的发展模式。电子商务随着电子金融系统的完善和物流系统的发展开始进入黄金时期。以阿里巴巴、淘宝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引领电商的发展。中小型白酒企业如何利用电子商务用来应对这样的背景环境下的企业发展, 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中小型白酒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选择合理的产品, 适合自身需要的网络渠道, 展开系统性促销, 将物流承包于第三方, 利用新媒体进行推广。
关键词:中小型白酒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毛小民.白酒电子商务矛盾中前行[N].华夏酒报, 2011-05-30 (7) .
[2]谭晓林, 周建华.影响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关键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3, (1) :182-192.
中小型白酒企业论文 篇9
白酒是我国的一个传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白酒的生产以粮食为主要原料,而我国又是人口众多、粮食短缺的国家,所以我国通过对白酒课以重税来限制其发展。总体上,白酒生产企业的税收支出占其总支出的50%以上,而消费税又占税收支出总额的50%左右。因此,白酒生产企业加强对消费税的纳税筹划,对其生存、发展乃至盈利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白酒生产企业委托加工与自行加工的税负不同,又为其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
一、白酒生产企业委托加工与自行加工的相关税法规定
国家通过征收消费税对一些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进行限制,而白酒类产品又是消费税税负比较重的消费品。国家对白酒类消费品税收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目的在于“扶优限劣,扶大限小”,使中国白酒企业逐步走上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
2001年,国家为了加强对白酒产业的管理,对白酒消费税政策进行调整,规定从2001年5月1日起,白酒企业的消费税实行按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税的方式征收消费税,对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除分别按25%和15%的从价比例税率征收消费税外,还需要按0.5元/斤从量定额征收消费税。很明显,这对低价白酒的生产及其不利,由于低价白酒往往由小规模白酒生产企业生产,此次调整加大了企业的纳税成本,所以此政策调整不利于小规模白酒生产企业的发展。同时停止执行“对外购或委托加工酒及酒精产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销售时已纳消费税进行抵扣”的政策,也就是说。对于外购或委托加工已税的酒及酒精产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销售时,不能扣除外购或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已纳的消费税税款。很明显,这对需要先外购或委托加工已税的酒及酒精产品,然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白酒生产企业十分不利。
2006年,国家对白酒消费税政策又作了比较大的调整,主要是取消了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差别税率,从2006年4月1日起,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从价计征的比例税率由原来分别的25%和15%,统一为20%,从量定额税率仍为0.5元/斤。整体上来看,与原政策相比,新政策有利于以生产粮食白酒为主的大中型企业,不利于以生产薯类白酒为主的中小型企业。
二、白酒生产企业委托加工与自行加工的纳税筹划经典案例
案例1:2008年3月10日,甲公司签订一笔生产500吨白酒的业务合同,议定销售价格1000万元。要求在2008年5月10日前交货。由于交货时间比较紧迫,公司有两种生产方案:一是加班由自己来生产这批白酒;二是委托另外一家酿酒厂乙公司生产,并可于2008年3月20日与乙公司签订加工协议,并可在当日将原料发给酿酒厂。其中原料价值250万元,若自行加工,则加工成本为220万元,若委托加工成定型产品,则加工费也为220万元。请对此业务进行纳税筹划。(从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除消费税、所得税外,其他税费不考虑)
[方案一]委托加工成酒精,然后由本公司生产成白酒销售。
假定甲公司以价值为250万元的原料委托乙公司加工成酒精,双方协议加工费为150万元,加工成300吨酒精运回公司以后,再由本公司加工成500吨本品牌的白酒销售,每吨售价2万元,公司加工的成本以及应该分摊的相关费用合计为70万元(220-150=70)。
(1)甲公司在向乙公司支付加工费的同时,向受托方支付由其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2)甲公司销售白酒后,应缴纳消费税为:
1000 X 20%+500 X 1000 X 2 X 0.5÷10000=250 (万元)
(3)在委托加工酒精方式下,应支付代收代缴消费税21.05万元,公司缴纳消费税250万元,公司的税后利润为:
(1000-250-150-70-21.05-250)×(1-25%)=194.21 (万元)
[方案二]委托加工成高纯度白酒,然后由本公司生产成白酒销售。
甲公司以价值为250万元的原料委托乙公司加工成高纯度白酒,双方协议加工费为180万元,加工成400吨高纯度白酒运回公司以后,再由本公司加工成500吨本品牌的白酒销售,每吨售价2万元,公司加工的成本以及应该分摊的相关费用合计为40万元。
(1)甲公司在向乙公司支付加工费的同时,向受托方支付由其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
=(250+180)÷(1-20%)=537.5 (万元)应缴消费税
=537.5 X 20%+400 X 1000 X 2×0.5÷10000=147.5 (万元)
(2)甲公司销售白酒后,应缴消费税为:
1000×20%+500 X 1000×2 X 0.5÷10000=250 (万元)
(3)在委托加工高纯度白酒方式下,应支付代收代缴消费税147.5万元,公司缴纳消费税250万元,公司的税后利润为:
(1000-250-180-40-147.5-250)×(1-25%)=99.38 (万元)
[方案三]由委托加工环节直接加工成定型产品收回后直接销售(全部委托加工方式)。
甲公司将酿酒原料交给乙公司,由乙公司完成所有的制作程序,即公司从乙公司收回的产品就是指定的本品牌白酒,协议加工费为220万元。产品运回后仍以原价直接销售。
(1)当公司收回委托加工产品时,向乙公司支付加工费,同时支付由其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纳消费税为:
(250+220)÷(1-20%) X 20%+500 X 1000×2×0.5÷10000
=167.5 (万元)
(2)在全部委托加工方式下,甲公司收回后直接销售时,本公司不缴纳消费税,只需支付代收代缴消费税为167.5万元,公司的税后利润为:
(1000-250-220-167.5) X (1-25%)=271.88 (万元)
[方案四]由公司自己完成该品牌的白酒的生产制作过程。
即由公司自己完成本品牌的白酒的生产制作过程。
由公司自己生产该酒,其发生的生产成本恰好等于委托乙公司的加工费,即为220万元。
(1)该公司应纳消费税为:
1000 X 20%+500 X 1000 X 2×0.5÷10000=250 (万元)
(2)在自产自销方式下,应缴纳消费税为250万元,公司的税后利润为:(1000-250-220-250)×(1-25%)=210 (万元)
通过表1经比较可知,此业务的操作方式以方案三最佳,方案四次之,方案一再次之,方案二最差。
通过此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首先,应税消费品委托加工与自行加工的计税依据不同,委托加工时,受托方(个体工商户除外)代收代缴税款,计税依据为同类产品销售价格或组成计税价格;自行加工时,计税依据为产品销售价格。在通常情况下,委托方收回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后,要以高于成本(成本一般等于组成计税价格)的价格售出以求盈利。不论委托加工费大于或小于自行加工成本,只要收回的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低于收回后的直接出售价格,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税负就会低于自行加工的税负。对委托方来说,其产品对外出售价格高于收回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部分,实际上并未纳税。
其次,我们还应注意税收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方式的影响。为了避免重复征税,原来的白酒消费税政策规定外购或者委托加工所缴纳的消费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可以按规定抵扣。这个规定,类似于增值税的抵扣原理,所以无论生产环节多少,消费税的税收负担不增加。但为了调整白酒产业,税法规定,从2001年5月1日起,一方面,对外购或委托加工已税酒和酒精生产的酒,其外购酒及酒精已纳税款或委托方代收代缴税款不再予以抵扣;另一方面,还要从量征收消费税(酒精除外)。这样从以上两个方面造成消费税负担增加,而且,生产环节越多,税收负担增加的幅度越大。这就启示我们,像白酒这样的应税消费品的生产也要注意减少流转环节。
通过案例1,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若必须采取委托加工成半成品,待收回后继续加工的方式,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合并上游企业的方式来降低消费税税负。
第二,若是可能,我们尽量采取委托其他企业加工成定型产品收回后直接销售的方式。若这一方案不可行,我们就采取自行加工的方式。我们切不可采用委托加工成半成品,待收回后继续加工的方式。
三、白酒生产企业委托加工与自行加工的纳税筹划拓展案例
(一)通过合并变“委托加工”为“自行加工”的纳税筹划
根据案例1所得结论,为了避免重复纳税,我们可以考虑将提供酒及酒精的上游生产企业合并,则由原来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变成“自产应税消费品”或“自行加工”。而自产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征税。这样第一道环节消费税将得到免除。
案例2:A公司为白酒生产企业,由于业务需要,必须委托D公司为其加工酒精300吨,原料由委托方提供,原料价值为250万元,支付加工费15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收回的酒精全部用于连续生产白酒500吨,不含税总售价为1000万元,当月全部实现销售。A公司收回的酒精后加工的成本以及应该分摊的相关费用合计为70万元。(数据同案例1,除消费税、所得税外,其他税费不考虑)
[方案一]委托加工成酒精,然后由本公司生产成白酒销售。
(1) A公司在向D公司支付加工费的同时,向受托方D公司支付由其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应缴消费税
=(250+150)÷(1-5%)×5%=21.05 (万元)
(2) A公司销售白酒后,应缴消费税为:
1000×20%+500×1000×2×0.5÷10000=250 (万元)
(3)在委托加工酒精方式下,应支付代收代缴消费税21.05万元,公司缴纳消费税250万元,公司的税后利润为:
(1000-250-150-70-21.05-250)×(1-25%)=194.21 (万元)
【方案二】通过合并上游企业D公司,变“委托加工”为“自行加工”。
(1) A公司销售白酒后,应缴消费税为:
1000 X 20%+500 X 1000 X 2 X 0.5÷10000=250 (万元)
(2) A公司的税后利润为:
(1000-250-150-70-250)×(1-25%)
=210 (万元)
由此可知,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缴消费税21.05万元,多得净利润15.79万元。
当然,在白酒生产企业合并上游企业时,需要考虑被合并企业股东的意愿,且须满足一定条件,并且合并会有风险,也有成本,特别是前期投入非常大,这就需要我们综合考虑。此外,A公司如果不采取合并D公司的方案,而是投资新建一个生产酒精的项目,也能达到节税的目的,只不过这需要增加投资成本。
(二)通过分立变“自行加工”为“委托加工”的纳税筹划
根据案例1所得结论,既然委托加工成定型产品收回后直接销售的方式为最佳方案,我们可以这样考虑,在不影响企业信誉、销售量等的前提下,将企业分立为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双方各自委托对方加工成定型产品收回后直接销售,这样可持久地减轻消费税税负。
案例3:A公司为白酒生产企业,预计2008年生产并销售白酒1000吨,销售价格2000万元。其中原料价值500万元,若自行加工,则加工成本为440万元,若委托加工成定型产品,则加工费也为440万元。(除消费税、所得税外,其他税费不考虑)
【方案一】由A公司自己完成该品牌的白酒的生产制作过程。
(1)该公司应纳消费税为:
2000×20%的1000 X 1000 X 2 X 0.5÷10000=500 (万元)
(2)在自产自销方式下,应缴纳消费税为500万元,公司的税后利润为:(2000-500-440-500)×(1-25%)=420 (万元)
[方案二】将企业分立为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B公司和C公司,双方各自委托对方加工成定型产品500吨收回后直接销售,且其品牌不变。
(1)当B公司收回委托加工产品时,向C公司支付加工费,同时支付由其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纳消费税为:
(250+220)÷(1-20%)×20%+500×1000×2×0.5÷10000=167.5 (万元)
同样,C公司应纳消费税也为167.5万元。
(2)在全部委托加工方式下,B公司收回后直接销售时,本公司不缴纳消费税,只需支付代收代缴消费税为167.5万元,B公司的税后利润为:
(1000-250-220-167.5)×(1-25%)=271.88 (万元)
同样,C公司的税后利润也为271.88万元。
由此可知,B公司和C公司组成的集团总体净利润=271.88×2=543.76 (万元),比自行加工的方式下的净利润420万元多出123.76万元。
可见,对于白酒的生产方式,我们尽量采取委托其他企业加工成定型产品收回后直接销售的方式。若这一方案不可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不影响企业信誉、销售量等的前提下,将企业分立为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双方各自委托对方加工成定型产品收回后直接销售,这样可以获得持久的减税效果。当然,分立企业也需要发生一定的费用,这就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例的筹划是假设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进行的。现实中,我们只能把B公司和C公司的小部分业务各自委托给对方,且委托加工的收取加工费必须公允、合理,以此规避筹划风险。
中小型白酒企业论文 篇10
协同商务 (Collaborative Commerce) , 它被誉为下一代的电子商务系统, 其基本思想最早是由Gartner Group在1999年提出的, Gartner Group对协同商务的定义是:将具有共同商业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起来, 是通过对与整个商业周期中信息进行共享, 实现和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的需求, 同时也满足企业本身的活力能力。通过对各个合作伙伴的竞争优势的整合、共同创造和获取最大的商业价值以及提供获利能力。协同商务, 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目的不仅是管理企业内部的资源, 还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 将客户、供应商、代理分销商和其他合作伙伴也纳入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 实行信息的高效共享和业务的整体链接。
协同电子商务具备两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群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电子化, 提高企业群各种业务活动的效率。第二层次的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 打破组织间影响知识创新与传播的障碍, 激活企业群的隐性资产, 创造企业群的知识协同效应, 这也是协同电子商务的最重要的目的和本质。
二、白酒企业建设协同电子商务的意义
(一) 满足白酒企业特殊的信息化重点
白酒企业生产工艺模糊, 白酒企业的信息化不象其他生产性企业, 生产的过程可以精确到具体的数据管理, 但是对于销售和对客户、供应商的管理成为白酒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众。因此, 白酒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在供应链的购、销、存部分, 以及与财务的集成应用。白酒企业建立协同电子商务, 可以将客户、供应商、代理分销商和其他合作伙伴也纳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
(二) 为白酒企业获取实时的市场信息
白酒市场目前状况已经转为了供大于销, 白酒企业必须增加市场营销, 加强终端销售。在年底和节假日期间, 是销售的高峰, 通常又是先发货后结算, 以便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此时更需要及时了解区域市场和是否有充足的备货。正由于此, 白酒企业进行网络化的管理, 建立协同电子商务, 获得实时的市场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三) 提高白酒企业整体库存管理水平
白酒企业一般下设有许多分公司和仓库, 地理位置分散, 由于传统的库存管理落后, 仓库储存量的设置没有统一的安排, 储运部难以获得各仓库的实际库存, 客户去指定仓库提货时提不到货, 而其他仓库却有较充裕的库存。因此影响企业整体库存管理水平, 增加整体营销成本。建设协同电子商务能够随时了解存货在各仓库的收入、发出及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汇总、分析。
(四) 使白酒企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具有良好沟通
传统的财务管理落后, 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不能很好沟通, 造成结算拖延、库存与账目不符等弊端。企业的财务部门对各购销业务的发生情况无法做到有效监控, 白酒行业的销售特点是先发货后结算时, 经常因为客户的信用度低而以增加了坏帐损失。企业的财务部门对各地办事处的财务管理也无法做到有效监控。财务部门负责按预算控制各地办事处的费用支出, 得不到各地当月的实际支出, 由于没有可行的系统甚至办事处负责人也不能及时得到这些数据, 因此, 各地办事处费用超支成了常事。建设协同电子商务实现远程录入、查询、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有关会计数据, 实现远程操作, 使企业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实时沟通, 对对各地办事处进行有效监控。
(五) 使白酒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相融合
协同电子商务改变了白酒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局部封闭运作状态, 以崭新的按照规范流程、高度协调的整体动态集成运作, 同时对外及时掌握产品销售信息、提高市场相应的速度, 从而提高白酒企业的整体销售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 将客户、供应商、代理分销商和其他合作伙伴也纳入企业管理之中, 使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面貌得到改变。
三、利用SAP开发白酒企业协同化电子商务系统
根据白酒企业自身特点, 以及SAP的主要功能, 作者认为利用SAP开发白酒企业的协同电子商务系统结构, 及其特点如下所述。
(一) 白酒企业协同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应包括以下主要部分:
1、企业内部协同平台:
提供人事、项目、产品、客户、财务等一体化管理功能。
2、企业外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
采购网和销售网, 使得企业的外部资源可以通过外网与内部的员工进行协同工作。
3、外网 (公众门户) :
以获得全球有关白酒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动态实现白酒企业的自我宣传。同时供应商和客户都能登入系统进行电子化交易和信息查询。
(二) 白酒企业协同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和应用平台
1、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以客户为中心, 旨在为客户提供满意、忠诚的服务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主要功能:以客户为焦点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客户为中心更高层次的生产过程;员工、生产过程及信息将与客户保持着平稳、无间断的联络, 创造有价值客户关系。
2、企业资源规划系统:
对企业资源计划做了重新定义。主要功能: (1) 自助服务———创新的业务角色支持功能, 为员工和管理人员授权, 加大激励力度、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 (2) 财务功能———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以及财务供应链管理实现自动化。深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提供帮助。 (3) 人力资本管理———管理员工生命周期、部署人力以及对管理员工流动等功能, 帮助您最大化人力潜能。 (4) 运营管理———一套综合物流管理功能, 对诸如采购到付款和制造到订单的业务循环进行优化。 (5) 分析功能———通过对企业战略管理、运营分析、人力分析和财务分析从头到尾的完整支持, 为企业提供强大的业务信息和运营绩效管理平台。
3、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可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主要功能:支持众多商业合作伙伴间的协同工程与客户定制开发, 并提供完善的项目管理, 质量管理与财务管理等。
4、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
实现了企业内以及供应商之间采购和购置流程的自动化, 提高了对供应链的洞察力, 并且使客户能够全面地了解全球的费用支出情况。主要功能:允许多级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制造商协作完成核心供应流程。 (1) 战略外购与采购———制订供应战略, 分析花费, 选择供应商, 管理合同。 (2) 运作采购———自助服务采购, 计划驱动的采购, 服务采购。 (3) 供应商协作———供应商注册、订单协作、设计协作、协作补库、供应商连接。
5、供应链管理系统:
可协助管理整个供应链网络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主要功能:从供应链规划到物料询价、从需求计划到产品配送, 及时获取客户需求并共享整个供应链中的信息, 准确预测存货短缺发生的可能性, 确保计划和执行的同步, 创建协同化的供应链网络。
(三) 白酒企业协同化电子商务平台具有的特点:
一是强大的集成性:流程的集成、数据的集成、组织架构的集成、应用的集成、技术的集成。二是交互式的处理流程:企业内部业务交互式处理流程、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的外部业务交互式处理流程。三是全球化的应用:支持多种不同语言的版本和多种货币、税务、资产负债表规定, 您的业务可具国际性优势。四是开放式的系统。五是强大的报表开发平台。六是灵活的报表定义及编译器。
摘要:基于网络化的白酒企业协同电子商务系统是企业实现全球化的互动与协作, 以网络化带动信息化, 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优化、整合与配置, 共享信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整体最终使白酒企业经营管理面貌得到改变。
关键词:协同电子商务,白酒企业,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林榕航.电子商务学系列教材——电子商务学概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玉.论E企业的协同电子商务模式[J].物流科技, 2007, (6) .
[3]董瑞洪.基于B2B的协同电子商务系统[J].甘肃科技, 2005, (6) :27-29.
[4]杜江萍.协同电子商务:21世纪的商务模式[J].江西社会科学, 2002, (9) :14-15.
黑龙江白酒企业人才管理现状浅析 篇11
【关键词】 黑龙江白酒人才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引言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己经成为现代企业规划和发展以及实现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基本动力和源泉。从理论上看,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个领域中,人才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核心内容,是系统性的评价工程,具有承接性和总结性的特征。一个企业具有良好人才管理功能体系,能够让管理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部门员工的工作绩效,发现实际工作与期望目标之间的距离。此外,良好的人才管理对指导我省的白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及解析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也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
人力资源源管理分为六大模块:人员招聘与培训管理、岗位设计与培训、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和人力资源规划,这六大模块指导着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表现为对人才的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对企业的特殊价值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资资源无法取代的。
2. 黑龙江白酒企业人才管理现状
人才管理一旦出现问题有可能引起公司生产销售能力下降,甚至可能对本公司的经济运行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目前黑龙江白酒企业人才管理现状包括以下几方面:
2.1基本管理混乱。过分的在职消费;信息披露不规范,而且不及时,报喜不报忧,短期行为;工资、奖金等收入参差不齐,侵占利润;转移企业资产;大量拖欠债务,甚至出现亏损等。
2.2人员流失严重。白酒企业均为民营企业,由于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利益分配、福利保障、精神文化建设、激励等方面的问题,使其难以留住优秀人才,跳槽现象比较普遍。
2.3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人才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协调的艺术,而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目前一般还在独自为政,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内功修炼不够。
3. 黑龙江就业存在问题成因
3.1“内部人”控制
人力资本,特别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及重要性人所共知,很多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确存在许多弊端。据调查,黑龙江省白酒企业约90%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在家族成员中,中高层管理人员约40%是企业主的朋友或家庭成员。而“自己人”的素质有些不适应专业化的工作,造成企业的低效率。
3.2薪酬分配模式落后。
应该说,这点是人员流失的重要的原因。显然,薪酬待遇问题是员工决定是否离职时所考虑的首要的因素,薪酬待遇高,可以抵消其它很多方面的不足。
3.3选用人才不当
一是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这是黑龙江白酒企业最为常见的现象。黑龙江白酒企业往往是家族企业,他们常常将重要的职位交给自己的家族成员,这往往意味着效率低下和冗员,进而又会使有才能的人对企业产生失望,从而选择离开。二是选用人才的失误。在聘用和甄选人才上,未将最适合的人才聘用或是被选用的人才职业道德(或品德)不佳,这也是导致员工日后离开企业的原因之一。
3.4不注重员工的发展与培训
一个有上进心的员工,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常常会审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发展前景,而黑龙江省白酒企业招聘员工后基本上急于让员工上岗,并不进行系统详尽的培训和对员工的职业规划,如果企业不能够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员工就会考虑作出新的选择。
3.5缺少远景规划
一个公司缺少远景规划的问题,或者可以通俗的说成是公司老板缺少一种给员工描愿景的能力,在看不到公司未来的希望、想不到公司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情形下,员工只能另谋高就。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讲,必须明确公司自己的战略方向,明白自己在未来是干什么的,并且要做到向员工及时传递这些信息、分享这些信息。目前黑龙江白酒企业整体发展良好,但是这些公司基本上远景规划只有推出新产品,缺少整体远景规划。
3.6缺少管理
公司有人格魅力强的老板,员工为什么还会离职呢?本质上这是一个公司缺少管理的问题,或者说公司的管理变成了老板一个人的管理,老板的人格魅力取代了制度,黑龙江白酒企业的这种趋势势必会形成溜须拍马的企业文化,导致一些优秀的员工为寻求更好的发展而离开。
4. 提升黑龙江白酒企业人才管理能力的措施
4.1确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黑龙江白酒企业需要把物质层文化、行为层文化、制度层文化、核心层的这四层精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科学性、艺术性归纳总结企业远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战略、企业口号等。依据已提炼出的理念层和企业实际需求,设计企业行为规范,包括员工行为规范、服务规范、生产规范、危机处理规范、典礼、仪式等。
4.2激励机制
员工激励机制,也称员工激励制度,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员工与企业相互作用的体现。黑龙江白酒企业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激励机制:一是可以运用工作激励,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决策、管理等,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管理者要把物质激励与形象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予先进模范人物奖金、物品、晋级、提职固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形象化激励能使激励效果产生持续、强化的作用,所以树立典型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4.3企业远景规划和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
黑龙江白酒企业需要为自己设置一个五年、十年、更远的规划,这样可以稳定员工。员工职业生涯是员工个人职业的发展和变化历程,包括员工职业生活的内容、职业生活的方式和职业发展的阶段,在职工入职时进行培训的同时也要为员工或者帮助员工制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
4.4构建良好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可以通过四个方面去实现:
4.4.1工作标准健全、精细。
4.4.2绩效管理需要沟通与反馈。
4.4.3正确引导员工理解绩效管理。
4.4.4注意绩效管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总结
黑龙江白酒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抓好人才管理,从而进行好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做好目前的市场,使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企业健康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宁玉.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第三版)[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 胡祖胜.企业引入绩效管理的关键因素[J].学术,2012.2.
[3] 王瑞永.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设计全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纳税筹划研究 篇12
由于白酒的生产主要以粮食为原料, 而粮食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要素, 所以白酒自古以来就一直被课以重税, 限制其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税收政策, 从宏观上看, 对白酒行业产生的是限制性政策。
1994年以来, 国家对白酒行业的消费税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 目前所使用的消费税政策主要来源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1年和2006年发布的相关规定。2001年5月11日, 财税[2001]84号文件规定:对粮食白酒、薯类白酒在原按25%、15%征收消费税的同时再按实际销售量每斤 (500克) 征收0.5元的定额消费税, 同时停止执行外购或委托加工已税酒和酒精生产的酒抵扣上一生产环节已纳消费税的政策。2006年3月20日财税[2006]33号文件规定:粮食白酒、薯类白酒的比例税率统一调整为20%。粮食白酒降了5%、薯类白酒提高了5%。
二、白酒生产企业纳税筹划方案设计
(一) 降低计税价格的筹划。
降低计税价格是消费税纳税筹划的最主要方法, 在税率无法改动的情况下, 降低计税价格也就可以减少应纳税额, 达到降低税负, 取得纳税收益的目的。降低计税价格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
消费税属于价内税, 单一环节征收, 即消费税纳税行为的发生在生产领域, 包括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 而在以后的流通领域或者终极消费领域, 包括批发零售等环节中, 由于价款中包括消费税, 不必再缴纳消费税。这就给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纳税筹划带来了空间。筹划时, 可以将原来的白酒生产企业通过分立的方式一分为二, 分离为生产和销售两个独立核算的企业。分离后, 生产企业将生产出的产品以低价出售给销售公司, 销售公司再以高价对外售出。这样, 就将应在生产环节实现的毛利转移到流通环节, 降低了计税价格, 从而减少了消费税的缴纳, 而销售公司由于处在销售环节, 只缴纳增值税, 不缴纳消费税。这样使集团公司消费税税负降低, 而增值税税负则保持不变。虽然《消费税暂行条例》明确规定, 纳税人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计税价格;但“明显偏低”标准不确定, 操作性较差。因此, 只要适度降低内部结算价格, 就可以取得节税利益。
举例:蓝天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著名的白酒生产企业, 主营白酒的生产和销售。白酒的消费税税率20%, 定额税率为0.5元∕斤。公司设有非独立核算的销售分公司专门负责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产品销售, 销售分公司对酒业公司的贡献仅限于销售业务的开展, 年销售收入为3亿元, 产品成本为1亿元, 共计5, 000万千克。现考虑将销售部门独立为生产企业的全资子公司, 生产企业在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加价40%作为结算价格, 将产品销售给新设立的销售公司, 销售公司再以3亿元的正常市价对外销售出去。设立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前后集团公司应纳消费税情况如下:
(1) 设立独立核算销售子公司前蓝天酒业公司应纳消费税税款:
应纳消费税=30000×20%+5000×2×0.5=11000 (万元)
(2) 设立独立核算的销售子公司后生产企业应纳的消费税税款:
应纳消费税=10000× (1+40%) ×20%+5000×2×0.5=7800 (万元)
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成立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后, 消费税的税基降低, 集团公司应纳消费税税额减少。
2、运输业务外包。
价外费用包括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包装物租金、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等诸多费用, 这些费用都构成缴纳消费税的计税基础。运输装卸费属于价外费用, 是酒类企业很大的一项支出。因此, 企业可以将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进行分拆, 以降低消费税的计税价格。具体操作时, 可以采用单独为购货方开具运输发票的方案。如果单独为购货方开具运输发票, 并相应地降低销售价格, 公司支付的运费具有代垫性质, 这样就可以降低税基, 而且购货方也可以接受, 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
(二) 规避纳税环节的筹划。
白酒生产企业的生产一般需要经历基酒、勾兑、包装三个环节, 随着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发展, 有的白酒企业专门负责基酒生产, 有的专门侧重于勾兑和包装。而国家税务总局2001年明确规定停止执行外购或者已税酒和酒精生产酒已纳税款或委托方代收代缴准予抵扣政策。
根据这一政策, 委托加工的或外购的粮食白酒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时, 这批粮食白酒就应该缴纳两道消费税, 即在委托加工环节或者生产环节交一次消费税, 再在企业委托加工收回用于生产最终产成品进而销售环节再交一次消费税。可见, 采用委托加工和购进基酒方式生产白酒的税负显然要比自制基酒生产白酒的税负重。
由于自产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征税, 用于连续生产非应税消费品的应当视同销售。如果我们可以将“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或“外购应税消费品”变为“自行加工应税消费品”, 则可以规避第一个环节的消费税。因此, 白酒生产企业应考虑产业链整合的问题。即通过收购或者兼并基酒企业的方式, 避免重复征收消费税。
举例:某地区有两家大型酒厂甲和乙, 它们都是独立核算的法人企业, 甲企业主要经营粮食类白酒, 以当地生产的大米为原料进行酿造, 粮食白酒的消费税税率20%, 定额税率为0.5元/斤。乙企业以甲企业生产的粮食酒为原料, 生产系列药酒, 假定药酒的销售额为4亿元, 适用10%的消费税税率。甲企业每年要向乙企业提供价值2亿元, 计5, 000万千克的粮食酒。经营过程中, 乙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和人才, 无法经营下去, 准备破产。此时, 乙企业欠甲企业货款共计8, 000万元。经评估, 乙企业的资产恰好为8, 000万元。由于乙企业生产的药酒市场前景很好, 甲企业领导人经研究决定对乙企业进行并购, 则并购前后甲、乙企业应纳消费税情况如下:
(1) 合并前甲、乙企业应纳消费税款:
甲企业应纳消费税=20000×20%+5000×2×0.5=9000 (万元)
乙企业应纳消费税=40000×10%=4000 (万元)
合计应纳税款=9000+4000=13000 (万元)
(2) 甲企业对乙企业进行并购时, 由于两家企业之间的行为属于产权交易行为, 按税法规定, 不用缴纳营业税。企业合并后可以将经营的主要方向转向药酒生产, 这样做就能减少粮食白酒这一中间纳税环节, 并且药酒的消费税率低于粮食白酒, 企业应缴纳的消费税税款将减少。
假设药酒的销售额为4亿元, 销售数量为5000万千克。
合并后应缴纳消费税款=40000×10%=4000 (万元)
合并后少缴纳消费税款=13000-4000=9000 (万元)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 甲乙企业合并后可以少缴纳消费税, 少缴纳的税款恰好是甲企业生产粮食白酒应缴纳的消费税款。
(三) 延迟纳税的筹划。
白酒生产企业为及时满足全国市场销售的需要, 通常在企业所在城市之外的一些中心城市设立有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和中转仓库, 为便于产品调度, 中转仓库可由销售公司进行管理。这种情况下, 白酒生产企业应视同将产品出售给销售公司, 需要在出售时计算缴纳消费税。而酒类产品存储时间一般比较长, 因此企业相当于在对外实现销售之前提前缴纳了消费税。为了延迟纳税, 外地的中转仓库应收归白酒生产企业所有和管理, 这样生产企业在对外地仓库转移产品时, 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 则通过当地税务机构批准, 可以不作销售处理, 自然就不必计算和缴纳消费税, 从而可以获取一定的货币时间价值。
(四) 分开包装不同税率酒类产品的筹划。
在酒类产品销售旺季, 企业为了促销, 通常会将不同酒类产品打包销售, 比如, 将白酒、枸杞酒、果木酒包装成一个礼品盒出售。由于白酒消费税适用的是复合征税的办法, 从价税率为20%, 从量税为0.5元/斤, 而枸杞酒和果木酒属于“其他酒”, 适用于10%的比例税率, 因此白酒的税负较重。而企业将这三种产品组合包装后, 按照税法规定, 消费税应当从高征收, 即组合产品都应当按照20%的从价税率征收, 同时还应当根据这三种产品的总重量按0.5元/斤征收从量税, 从而人为地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因此, 白酒生产企业应考虑将不同税率的酒类产品先分开核算销售, 然后再组合包装的方式, 避免不同税率产品适用高税率纳税的情况。
三、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纳税筹划风险分析
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纳税筹划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政策风险。消费税纳税筹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的过程, 消费税纳税筹划的成功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收政策的变动幅度以及变动频率。近年来, 我国消费税的税收政策进行了几次重大的调整。国家税收政策不仅具有时空性而且具有明显的时效性。为了适应改变了的经济环境, 旧政策不断地被新政策所取代, 导致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 使长期纳税筹划产生风险。类似政策性变化引起的纳税筹划失败的例子在酒类生产行业举不胜举, 例如秦池酒厂, 就是没有依据政策的变动及时做出纳税筹划调整而导致企业走上没落之路。而全兴集团通过中低档品牌“全兴大曲”转换为高档品牌的“水井坊”的成功转型就是积极应对国家税收政策的成功案例。因此, 实施纳税筹划方案时, 对于消费税修正的趋势和内容, 必须加以密切关注并适时对纳税筹划方案进行调整, 以使企业行为符合税法的规定。
四、结语
白酒生产企业在进行消费税纳税筹划时, 除了利用正确的方法外, 还必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因为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同时必然会增加相关费用, 包括财务人员培训费、税务咨询费、企业经营模式转换费等。只有纳税筹划带来的收益大于筹划的成本时, 筹划方案才是可行的。此外, 企业还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依据具体情况分别设计不同的纳税筹划方案, 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运用纳税筹划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筹划, 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姒建英.白酒生产企业设立销售公司的纳税筹划新探[J].商业会计, 2010.2.
[2]杨建军.白酒企业消费税的纳税筹划研究[J].酿酒, 2006.4.
【中小型白酒企业论文】推荐阅读:
中小型环保企业论文06-19
中小型企业海外上市论文08-02
中小物流企业论文07-27
中小企业发展论文08-29
现代中小企业论文06-17
西藏中小企业论文07-28
中小企业集聚论文09-05
中小企业财务论文05-16
新疆中小企业发展论文09-21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论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