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食品企业(精选12篇)
小型食品企业 篇1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有着民以食为天的传统, 食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在食品科技的成熟应用、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政策支持不断扩大内需的利好条件下, 我国的小型食品企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中的主力军, 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我国食品企业亟待突破成本效率的瓶颈。因此, 为了促进小型食品企业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会计核算及管控, 以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 提升企业在食品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一、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概述
1. 含义
成本会计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 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 严格划分各种生产经营费用界限, 通过一系列的归集、汇总与分配, 计算出该时期内各种产品或劳务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以及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的管理行为。
2. 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工作
(1) 完善原始记录。会计人员通过原始凭证对各类成本项目进行归集汇总所核算出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分析, 了解成本实现情况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可见, 原始资料记录是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 在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 必须保证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为企业决策提供最客观的依据。
(2) 实施有效的定额管理。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条件来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成本额度, 并在生产流程中不断修订、不断调整, 尽量确保实际开支的成本与成本额度保持一致, 以此衡量企业成本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经营活动是否取得一定成效, 来确保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3) 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成本会计核算是企业针对每一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本完成情况的一个有力分析和重要考核, 而规章制度则是企业为了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需制定有关规章、章程和规则。因此, 企业要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 作为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和有力保障。
二、小型食品企业的特点
食品企业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尤其是小型食品企业:其一, 生产品种多、批量小, 收发领退原材料的过程繁复, 中间环节浪费严重;其二, 原料供应和产品的销售往往受到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 从而导致企业的生产数量不稳定;其三, 原材料、产品受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保质期短, 浪费率高;其四, 产业层次低, 科技含量小, 并且产品在销售和运输环节中成本费用高, 导致总利润空间小。基于以上特点, 小型食品企业在成本会计核算和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困难。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今天, 小型食品企业必须不断增强经营管理意识, 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 运用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手段节约成本, 提升劳动效率, 获取最大化利益, 以强化食品企业的经营管理。
三、小型食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控存在的问题
1. 成本会计核算与管控之间的分离
企业的成本核算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环节, 但受到传统会计成本核算模式以及食品企业自身原始记录混而杂的影响, 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 企业的财务工作者只负责本企业的成本核算, 没有设立专职成本管控的财务人员来分析成本核算数量信息的真实意义;再者, 各部门之间只是单纯的从事本部门的工作, 对财务部门核算的数据不闻不问, 各部门之间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全局控制体系。由此可见, 当前的小型食品企业管理者未能意识到核算数据与管控决策之间的联系。如果不能对成本核算数据进行准确的、科学的分析, 便无法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来对本企业的成本进行合理的管控。
2. 缺乏管控意识
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不同于现代科学管理理念, 其理念主要表现为产品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各部门之间互不沟通, 工作、管理意识仅局限于各部门内部, 基本上不考虑企业其他工作环节, 采取自我工作模式。如:采购部门只负责原材料采购, 对原材料的数量、运输、保管成本不予考虑;生产部门只负责产品的生产和质量, 不承担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成本;销售部门只负责产品的销售, 不考虑产品在销售过程中所需费用。在此情况下, 企业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企业的成本核算形同虚设, 没有发挥其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对企业发展成长的积极作用。
3. 成本会计核算与管控规范性差, 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
由于小型食品企业普遍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 从事的业务范围也较为简单。因此, 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特别是在责任追究、监督考核等方面, 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差, 存在制度缺失的情况, 导致企业成本财务管理较为混乱, 影响财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对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造成一定误导。虽然有些企业已经采用ERP系统对财务进行核算, 但使用范围较窄, 企业相关会计人员缺少对现代化操作和管理的知识储备, 能够使用的人也很少。缺少科学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核算方式, 不仅增加了成本费用, 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全面提升小型食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目前, 小型食品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和成本管理在实际应用中, 还存在一系列不足, 严重制约其良性发展。因此, 有必要结合小型食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现状及其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以此提高小型食品企业的成本核算水平和信息管理质量, 推动小型食品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快速发展。
1. 加强成本会计核算与管控之间的有机结合
成本会计核算是小型食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耗费的真实体现, 是加强小型食品企业成本管控的基本工作。因此, 成本会计核算为成本控制对提高小型食品企业效益做出巨大的贡献, 对小型食品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型食品企业会计人员将准确的成本核算数据信息提供给成本管控人员, 成本管控人员通过准确的成本核算数据进行分析并制定企业管制制度, 加强成本控制, 然后将有效的成本控制反馈到成本核算中, 两者有机结合来, 最终实现成本会计核算与管控的实际效果, 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形成一个长期的、有效的良性循环。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决策者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做出战略决策的原始依据。企业内部应该对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进行明确分工, 优化各经管机构职能, 建立一套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使每个员工都被纳入受控状态, 做到各部门各环节相互监督、相互协作, 形成权利相对集中而又分工明确的金字塔型管理、决策模式, 并切实落实会计核算责任制, 以提高成本会计核算在食品企业管理中的效率。
3. 构建科学的成本会计核算制度, 加快成本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在小型食品企业中, 构建合理高效的成本核算程序和科学的审批制度, 以确保成本会计核算过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是其顺利进行会计核算与决策分析的关键。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小型企业想要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 取得经济效益, 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成本会计核算质量。加快ERP技术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变革, 将视野延伸到产品市场开发、技术研发和客户需求方面, 让科技设备操作和成本管理进入企业的常规流程;定期对成本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使现代化专业人才成为企业中坚力量, 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以此为管理信息提供可靠的技术、人才支持。
五、总结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又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只有在成本会计核算以及成本管理等工作落到实处, 才能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成本费用, 才能加快企业资金的高效运转, 从而降低企业总成本, 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 小型食品企业要重视企业成本核算工作, 不断更新管理理, 明确外部环境, 努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并加快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增强小型食品企业的竞争力, 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近年来, 由于社会经济和现代会计方法的不断更新, 小型食品企业现存的传统核算管理模式对其发展造成严重制约。本文在对企业成本会计核算进行概述的前提下, 分析小型食品企业成本核算的特点, 发现小型食品企业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方面现存的问题, 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本文希望通过对小型食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方面的论述, 提高小型食品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 进而实现其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小型食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管控
参考文献
[1].石景卉.食品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2] .于瑾.论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财税研究, 2016 (22) .
[3] .郭宇梅.食品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管理纵横, 2012, 35 (080) .
[4] .吴秋燕.论食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控的改善.财经界, 2014 (15) .
[5] .崔钟月.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对策分析.财务审计, 2014 (9) .
小型食品企业 篇2
合法亮证经营
必须持有效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方能制售食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经营场所应亮证照经营。禁止无证及超许可范围、超供餐能力制售食品,并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接受社会监督。不得擅自变更加工布局及场所用途,新、改、扩建加工场所或变更许可内容,须先经过监管部门审查通过再进行。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餐饮单位法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确保饮食安全。设置食品安全管理员,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实施内部检查管理并记录,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制定本单位《汪清县小型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要求详见我局网站http:///食品安全。
员工卫生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包括新招、试用、临聘)须持有效《健康证》方可上岗。参加培训,掌握食品安全法规及岗位知识。工作时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分餐直接入口的食品前,应戴好口罩、使用专用分餐工具。-1-
食品采购索证验收制度
须到许可证照齐全的合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及其原料、食品添加剂、和一次性餐饮具、洗消剂等食品相关产品。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采购的,须查验留存供货商资质证明(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生肉禽类应有检疫检验合格证明);从固定供货商(含个体经营户)采购的,应查验留存供货商的资质证明;从合法超市、农贸市场采购的,须留存购物清单。以上均须留存购物凭证(发票、收据、进货清单等)。并按要求的内容建立进货台账,统一格式详见汪清县《食品进货索证和台账登记本》模版。严禁使用非食品原料、过期、变质或标签不符合要求、来源不明、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水产及其制品加工食品。
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熟制食物须烧熟煮透,尤其是肉、奶、豆浆、蛋及其制品,大块食物的中心温度不低于70℃;冷冻肉类在烹调前应完全解冻;蔬菜烹调程序:一洗二浸三烫四炒,有效预防农药残留中毒。
环境设施管理制度
加工场所面积与冷藏等设施数量应与供应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有相应的防霉、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洗涤设施。水池、操作台、工用具、功能区应分类使用、标识清楚,设备应正常使用。垃圾桶应加盖,防止溢漏;下水道加盖、保持畅通;加工场所内外卫生保持清洁干爽;不得在加工场所内饲养活禽畜。
预防食物中毒制度
(一)加工经营过程避免生熟交叉、混放;
(二)烹调食物应烧熟煮透,外购熟食(熟肉等)和隔餐冷藏食品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
(三)制作凉菜、烧卤熟肉、生食水产品、西式糕点、裱花蛋糕等直接入口的较高风险食品,必须有相应许可项目,并应严格按要求做到“五专”(专人负责、专室制作、工具专用、消毒专用和冷藏专用);未经清洗的生食品不得进专间,刀具、砧板、切片机等工用具、空气每天使用前均应消毒并记录;操作人员加工前应洗手消毒;
(四)贮存熟食品应及时热藏或及时冷藏,在常温下(10℃~60℃)保存熟食,从出品到食用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五)应谨慎提供并严格按要求加工四季豆、豆浆、深海鱼类、贝类等食品;深圳市特别规定禁止餐饮业使用硝酸钠、亚硝酸钠;不得使用发芽马铃薯、河豚鱼等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动植物,有效预防四季豆、瘦肉精、雪卡毒素、豆浆等中毒。
餐具清洗消毒制度
餐具必须经有效的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盛装生食和熟食的容器必须分开;消毒后的餐具应放置于专用保洁柜保存,避免受污染。使用集中消毒企业餐饮具的,应向供应商索取营业执照、消毒合格证明,不得使用无执照、无标签的集中消毒餐饮具,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使用的一次性发泡餐盒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餐饮具。
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严禁违法添加硼酸、硼砂等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明矾、泡打粉、小苏打、臭粉等食品添加剂包装标签上应注明中文“食品添加剂”字样。含柠檬黄、日落黄等合成色素的吉士粉、油性色素等不可添加到面粉、糕点、肉类加工。要求食品添加剂使用人应熟悉使用知识、设有专人管理、专柜存放、有称量工具和使用记录。
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篇3
从战略高度重视小型微型企业群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是2011年6月,在工信部、国家统计局等四部门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第一次提出微型企业之说。二是中小企业及微型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分布广泛。目前我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约11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约3600多万户。三是新划型标准确定将个体工商户纳入划型标准范围参照执行为个体工商户应属微型企业范畴,国家扶持小型微型企业的普惠性政策也应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群体提供了政策依据。四是按照新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微型企业从业人员占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部法人企业从业人员的38.7%,三分天下有其一。五是按照新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标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减少约40%,小型微型企业数量得到显著增加。六是量大面广的小型微型企业群体在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培育企业家创业成长、加快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中央频出“重拳”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中央在财政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定向政策和专项措施,主要有国务院的“国九条”、“国四条”,银监会的“银十条”及“银十条”补充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营改增”改革试点方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的免征3年管理类、登记类等22个行政性收费通知等。这些政策措施中一大亮点是中央财政出资150亿元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解决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9年来国家层面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和无的问题。即便是每年30亿元,5年到位,其意义为各地方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提供政策依据。银行发行小型微型企业专项金融债更是惠企力作,为中小银行找准定位和加快发展提供了机会。
实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政策环境优化的良好预期。
开展《中小企业促进法》有关制度立法后评估工作补充和完善扶持微型企业的法律法规,为微型企业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
应将微型企业纳入中小企业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制度的范畴。工商管理部门应在实施《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办法》中,尽快出台个体工商户升级企业的鼓励办法和实施细则。
建立面向小型微型企业服务的“社区银行”。小型微型企业处在经济社会基层,可借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区银行成功经验,在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便利融资、解决贫困和帮扶失业人员就业等方面发挥其独特作用。
政府购买服务的中介组织要把结构性减税和信贷政策倾斜的定向宽松政策真正服务到小型微型企业,通过技能培训、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使小型微型企业得到个性化服务,发挥对政府的支撑服务作用,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
小型食品企业 篇4
小型光谱仪属于光谱仪器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在设计本论文的小型光谱仪之前,首先在此对整个光谱仪器领域做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光谱仪器的本质是实现复色光色散分光和采集的仪器,其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根据光谱仪能够正常工作的光谱范围可以分为:真空紫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 可见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红外及远红外光谱仪。具体划分如表1所示。
若根据光谱仪的具体工作原理,则可以分为两大类: 经典色散型光谱仪和调制变换型光谱仪。
1经典色散型光谱仪,让入射光通过入射狭缝,然后采用棱镜或者光栅进行色散,最后收集色散后的光强信号。 这种光谱仪根据采样元件的不同,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包含机械扫描机构,采用光电倍增管单次扫描接收一个波长的光强信号,通常被称为单色仪;另一类则是内部不设置扫描结构,仅采用光电阵列探测器来一次性的接收一定波长范围的光强信号。
2调制变换型光谱仪,是非空间色散的仪器,让入射光通过圆形入射孔径,先经过系统的调制变换(干涉调制或哈达玛变换等),然后一次性采集受调制的光强信号, 接着再经过计算解调得到实际测量的光谱。
总的来说,经典色散型光谱仪结构上较为简单,同时发展也是比较成熟,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经典色散型光谱仪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受到入射狭缝和色散能力的制约; 而调制变换型光谱仪结构比较复杂,其中包含了大量运动机构,但是,分辨率和信噪比不会受入射孔径的限制,通过扩展孔径和调制的方式可以得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光谱信号,更多的应用于远距微弱光强的探测领域。
2设计原理
考虑到本论文设计的小型光谱分析仪的便捷性问题, 设计将采用拉曼光谱仪的设计方法。
拉曼光谱仪工作原理:
当一束频率为v0的单色光照射到样品上后,分子可以使入射光发生散射。大部分光只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从而发生散射,而穿过分子的透射光的频率,仍与入射光的频率相同,这时,称这种散射称为瑞利散射;还有一种散射光,它约占总散射光强度的10-6~ 10-10,该散射光不仅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而且该散射光的频率也发生了改变,从而不同于激发光(入射光)的频率,因此称该散射光为拉曼散射。在拉曼散射中,散射光频率相对入射光频率减少的,称之为斯托克斯散射,因此相反的情况,频率增加的散射,称为反斯托克斯散射,斯托克斯散射通常要比反斯托克斯散射强得多,拉曼光谱仪通常大多测定的是斯托克斯散射,也统称为拉曼散射。
散射光与入射光之间的频率差v称为拉曼位移,拉曼位移与入射光频率无关,它只与散射分子本身的结构有关。 拉曼散射是由于分子极化率的改变而产生的(电子云发生变化)。拉曼位移取决于分子振动能级的变化,不同化学键或基团有特征的分子振动,ΔE反映了指定能级的变化, 因此与之对应的拉曼位移也是特征的。这是拉曼光谱可以作为分子结构定性分析的依据。
3电子设备构想
本设备构想共分4部分组成,分别是:激光光源、光路、 信号接收单元、光谱云数据库。
(1)激光光源
本构想采用中心波长为785±0.1nm, 输出功率>500m W, 半波宽<0.15nm的小型激光器。
(2)光路
典型的拉曼光路设计,所需元器件较多,光路较为复杂,对于光路的空间要求也较大,如图2所示,实线为激光信号,虚线为拉曼信号。
考虑到设备需要满足小型、便捷的特点,对典型的拉曼光路进行优化改良,光路图构想如图3所示。
激光光源设计用光纤来引导向小透镜的焦点, 那么激光通过透镜后,将会形成平行光, 平行光透过大透镜聚焦到检测食品上, 同时用大透镜收集拉曼信号, 在不考虑反司脱克司方向的信号情况下, 采用高通滤光片,将无用光信号过滤,然后通过光纤输出光信号,最后将光信号传至接收单元的入射狭缝。
(3)信号接收单元
本构想的信号接收单元是由入射狭缝、 成像镜( 球面反射镜)、 光栅、CCD组成。 其中, 狭缝宽度设计为10μm, 反射镜( 成像镜) 的球面曲率半径为60~100mm, 光栅采用平面光栅( 闪耀波长795~1045nm, 光栅刻线1200G/mm),CCD有效长度为25mm, 另外鉴于(1045nm-795nm)/0.2nm=1250, 因此水平像素需要1250以上。
光路设计将采用Czerny-Turner的光学系统,那么根据光栅线型分辨率公式可知:
其中: λ—波长(nm),x—线性尺度(mm),β— 干涉角或出射角(°),k—条纹级数,n—光栅刻线密度(G/mm),LB—光径长度(mm)。
那么令dλ= 1045nm-795nm=250nm,dx为CCD宽度25mm,k=1,n=1200G/mm,LB=60mm, 从而计算出 β 约为43°。
根据典型光栅公式:sinα+sinβ=10-6kn (2)
其中:α 为入射角(°),β—干涉角或出射角(°), k—条纹级数,n—光栅刻线密度(G/mm)。
令 β=43°,从而计算出 α 约为16° ~35°,将数据带入(1)式,重新计算得光径长度LB约为59.7mm。
那么根据上述计算结果为基础,可对各光学元器件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调整和测试,最终得到满足要求的光路。
(4)光谱云数据库
与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光谱分析仪不同,本论文设计的小型食品光谱分析仪将不再自带数据处理和记忆功能,而是通过USB连接口连接手机或电脑等移动设备,利用移动设备的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移动设备须预安装数据处理软件)。这样既可以大大地减小设备的体积、降低成本, 又可以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经过移动设备初步处理的数据将通过移动设备连接至互联网,连接到提前搭建好的食品光谱云数据库中,并与数据库数据进行计算比对,最终将结果反馈至用户的移动设备。
4结束语
本论文设计的是一种基于拉曼散射原理设计的小型食品光谱分析电子设备,设备最大特点在于小巧、操作便捷,另外消费者可通过本设备连接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连接数据库,然后利用本设备检测出的光谱图与数据库数据进行计算和比对,从而让消费者可初步检测消费食品表面是否残留有重金属、农药、抗生素, 甚至可测量食品是否含有地沟油成分。
小型食品企业 篇5
来自:杭州集控
如今,ERP软件种类繁多,许多企业不知如何选择,笔者写此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ERP。此文中没有对目前的ERP产品做任何优劣比较,因为笔者始终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因此就有了这篇文章。翻开各个ERP公司的产品介绍或者成功案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数据,成功实施某某ERP之后,可以为企业带来如下经济效益:如库存下降xx%;制造成本降低xx%;采购提前期缩短xx%等等,为企业描绘一副美丽图画。可是又有谁去验证这些数据是否属实呢,答案是无法验证。
一方面国家在这方面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就是说无法可依。比方说消费者买了一台空调,如果认为空调不制冷(相当于使用了ERP之后库存没有下降xx%),可以送到技术监督检验部门,只需要花很少一点儿钱就可以得到较为权威的检测报告,这个报告一般都具有相当效力,而且,甚至当你对这个报告还不够信服满意的话,可以送到国家级技术检验部门检验,这样将得到最权威的检验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将明确标明,产品是否合格,以及各项技术指标实际是多少。说完了这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无论是省还是国家级技术监督和检验部门都是依据国家的空调质量标准而进行的相应检验,进而得到权威结论。同样道理,对于ERP来说恰恰缺少了这样的标准,让用户无从知晓到底库存下降多少,成本下降多少才算达到合格的标准,也正是因为这样没有标准约束和规范产品,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百分比统计数据,因为这些数据来自不同的ERP厂商以及他们彼此不同的软件产品。总之,没有国家标准是问题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ERP厂商众多,很难全面考察,给盲目选择埋下伏笔。笔者将ERP厂商划分为3个阵营,第1阵营是在中国市场的国外ERP厂商,特点是市场范围是全球,中国市场只是一部分,代表厂商有SAP,ORACLE;第2阵营是中国国内的厂商,他们的特点是市场范围仅在国内,中国市场就是他们的全部市场,国内的某个省成为他们的重点市场,代表厂商有用友,神州数码;第3阵营是各省市本地的ERP公司,他们的特点是市场范围就在本地区或本省,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公司有数百之多。面对如此众多的选择,企业一时没有了招法也
就不奇怪了。
那么如何选择一个适合企业的ERP呢?再举个简单例子说明这个问题,人们在买汽车的时候,只要一接触汽车一般都会知道,奔驰汽车绝对是好车,可是最后市场上并不是只剩下奔驰一种,还有比奔驰差好多的车也都在销售,原因很明显就是不仅要看到奔驰的售价和性能,还要计算购车以后的费和税,更重要的是以后的运营费用,要知道奔驰的好性能还需要与其匹配的司机,零部件等等,这些费用也是非常可观的,以及他的车库,保安等等,全都是应当考虑的事项,权衡以上内容之后想必您已经清楚了自己是否需要这个牌子的汽车。少有人盲目买车,即只考虑解决眼前问题,就买了车,结果买完以后又有了新的问题。这就是对买车做了全面考察的结果。
买车时不易犯的错误在选择ERP时却常常发生,此错误就是忽视了产品后面的众多因素而导致的。企业总是盯着选中的ERP产品,然后竭尽所能(准备好购车款),将其迎娶回家,而大大忽视了这购车款后面将要花费的人力和物力。大家都知道好车一定需要好司机,当然车仅有司机是不够的,只是这里用司机比喻而已。那ERP的好司机是什么呢?对于一个高效运行的ERP系统,下面这3类人是不可缺少的,很像司机的作用:
网络工程师。ERP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管理平台。网络工程师的作用在于保障操作系统以及系统硬件正常运行,维护和管理WAN/LAN,为ERP以及其他所有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系统提供最基本的硬件保障。
数据库管理员。任何ERP都必需数据库,经过认证并且有工作经验的DBA(数据库管理员),对于系统的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用在于提供数据安全和运行保障。
ERP管理员,这类人员即要精通本企业的业务有要熟悉ERP软件,其作用在于维护ERP系统正常运行。
笔者认为这3类人员对ERP系统来说好比汽车需要司机一样重要,其他人可多可少,而这3类人一类都不能少。他们的作用在于维持和保证日常运营,就像在好的汽车厂商也只能负责把汽车交到顾客手上之前的质量,交付之后就全靠顾客自己维护和保养了。ERP也是一样,厂商只能负责软件交付之前的质量,交付以后基本上要靠顾客自己了,而且ERP的培训和上线的时间比较长,换言之,驾照也不是1个月就能拿到的,ERP上线和学驾照有相似之处。企业往往缺少上述一类或者多类人员,没有他们ERP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即使再好的ERP产品也是白费。随着ERP系统的应用规模增加,上述的这3类人员的数量也应该相应增加,反之则减。对于采用了ERP以后的企业来说(采用SAP等国际产品的企业这个问题更明显),还不可忽视地产生了另一个新问题,就是除了要保持ERP运行是件困难的事以外,还要想办法保持这3类人员的稳定,要知道,他们都是目前炙手可热的人才啊,他们要是离开企业,将给企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发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全面考虑产品后面的众多因素,犯了一个盲目买车的简单错误。
其实关键在于选择适合企业的ERP,笔者总结了如下几条规则,帮助企业也做出正确的决策:
明确需求,不盲目。
不要盲目追求,随大溜,明确自己的ERP需求,无法明确,就问自己是否需要ERP。要知道如果你的产品销路不畅,产品功能和服务还急需改进,技术人才持续流失等等,ERP不能为你解决这些根本的问题,即使上了ERP,产品还是销路不畅,产品功能和服务还是没有改进。而技术人才流失,更会让你陷入数据混乱无序的沼泽。这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是否需要ERP的问题,而不是选择那种ERP的问题。真正需要ERP的企业应该是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已经进入缓慢增长的企业,这时候需要一种的新理念推动企业再次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时期,那么ERP就是这种新的理念。
ERP的标准自己定,只买适合自己的ERP。
首都小型工业企业生机勃发 篇6
股份制和三资企业是主体
在北京市的小型企业中,国有企业呈递减趋势,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迅速增加。小型国有企业由2004年的392家减少到2009年的206家。2009年,私营企业为2303家,比2004年增长37.6%,股份制企业2029家,增长38.9%;“三资”企业1162家,与2004年基本保持不变。从经济总量看,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是主导。从2004年至2009年,小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增速快于小型企业平均增速6.1个百分点;小型私营企业年平均增长6.3%,快于小型企业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小型“三资”企业年平均增速仅为0.7%;小型国有企业年均下降9.5%。
汽车、电子等行业成为小型工业的主产业
2009年,小型企业主要分布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领域中。在这些行业中,大中型企业以高端的最终产品为主,而小型企业主要以同行业内基础产品和配件生产为主。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分别实现增加值173.4亿元和91.5亿元,分别占汽车制造业的63.8%和33.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大型企业主要以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和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为主,小型企业在该行业的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等领域占主导,实现增加值分别占同领域的57.6%、82.6%。
产品内销占主导
北京市小型企业的产品以内销为主。2009年,全市小型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653.5亿元。其中,国内销售产值2495.8亿元,占小型企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94.1%;实现出口交货值157.7亿元,所占比重仅为5.9%,低于大中型工业10.6个百分点。
集群发展于城市发展新区、工业开发区
随着首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全市各区域更加注重根据自身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发展经济,小型工业企业集群集约化发展日趋明显。2009年,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2亿元,占全市小型工业企业的2.9%,比重比2004年降低3.5个百分点:城市功能拓展区为176.1亿元,比重为31.8%,降低11.8个百分点,城市发展新区为301.8亿元,占比54.5%提高14.5个百分点;生态涵养发展区为59.3亿元,占比10.7%,与2004年基本持平。
小型工业企业已成为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但是资金周转不畅、科技创新不足,产业升级缓慢、劳动力成本负担较重,人均报酬低是当前束缚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小型企业迎来内控规范“春天” 篇7
《规范》共分为五部分, 分别对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建设实施、监督评价以及保障机制等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包括5大类共12个问题, 涵盖《规范》的适用范围和定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原则、内部控制建设的程序和内容、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和实施保障机制等方面。
对于非上市的小型企业而言, 《规范》的定位是为小型企业在建设和实施内部控制体系时提供指引性的参考建议, 目的是帮助非上市小型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推动非上市小型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规范》针对小型企业的需求, 对小型企业内部控制采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小型企业不用拘泥于具体的形式和手段, 只要实现控制目标即可。同时, 对于部分内部控制手段采用非强制性要求, 便于小型企业采用最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手段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切实为小型企业降低成本。
小型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研究 篇8
薪酬制度设计是薪酬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知识体系、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欠缺, 小型企业一般没有能力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薪酬激励体系。因此研究小型企业的薪酬制度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理论意义。
二、小型企业薪酬制度设计
薪酬制度是根据国家法律和政策制定的与薪酬决定和薪酬分配有关的一系列准则、标准、规定和方法的总和。薪酬制度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的薪酬制度是指国家对企业工资运行进行调节的法律、政策和措施的总和。微观的薪酬制度是指企业内部薪酬管理的标准与规定。企业的微观薪酬制度必须以国家的宏观薪酬制度为指导。
1. 小型企业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
(1) 薪酬制度设计缺乏理性的战略思考。在薪酬制度设计时, 企业对整个薪酬界定缺乏理性的战略思考。薪酬制度设计上的战略导向原则, 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使企业薪酬体系或薪酬计划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许多小型企业对自身发展战略思考不多。
(2) 薪酬制度系统性低。小型企业现行薪酬制度可能忽略各薪酬成分之间的关联性, 降低薪酬制度战略意图的集中导向作用, 导致薪酬制度结构设计不够系统化。
(3) 薪酬制度考核流于形式。薪酬制度考核虚设分两种情况, 一种没有把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挂钩, 另一种是有考核并规定了如何与分配挂钩, 但考核不可实施或者无效。
(4) 薪酬制度存在不公平。公平是薪酬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准, 小型企业在设计薪酬制度时只注重薪酬的多少, 忽视了对薪酬界定的程序公平的关注。
(5) 薪酬制度设计方法陈旧。表现在:不重视市场薪酬调查;薪酬评价形式单一;薪酬设计缺乏激励性;薪酬设计缺乏先进的理论作支撑。
2. 小型企业薪酬制度设计原则与方法
(1) 小型企业薪酬制度设计原则。增加薪酬弹性, 关注个人业绩;维系核心员工, 重视长期激励;贯彻公平原则, 合理拉开差距;关注员工成长, 加强薪资沟通;拓展培训途径, 健全激励机制。
(2) 小型企业薪酬制度设计方法。设计合理公正的企业薪酬制度, 需要设计精确的薪酬流程, 以保证薪酬制度的正确执行。科学、规范的小型企业薪酬设计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1) 制定薪酬策略。小型企业薪酬策略的制定应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前提, 符合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
(2) 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确定薪酬的基础。结合经营目标, 管理层在业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 明确部门职能和职位关系, 以“工作”为中心对岗位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说明, 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3) 岗位评价。岗位评价 (岗位评估) 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内公平性问题。它有两个目的, 一是比较企业内部各个岗位的相对重要性, 得出岗位等级序列;二是为进行薪酬调查建立统一的岗位评估标准, 使不同岗位之间具有可比性, 为确保工资的公平性奠定基础。
(4) 薪酬调查。薪酬调查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外竞争力问题。薪酬调查的数据, 要有薪资增长状况、薪酬结构、奖金和福利状况、长期激励措施及未来薪酬走势分析等。
(5) 薪酬结构设计。确定人员工资时, 综合考虑岗位等级、个人的技能和资历、个人绩效。在工资结构上与其相对应的, 分别是岗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确定岗位工资, 需要对岗位做评估:确定技能工资, 需要对人员资历做评估;确定绩效工资, 需要对工作表现做评估;确定公司的整体薪酬水平, 需要对公司盈利能力、支付能力做评估。
(6) 薪酬评估与修正。在制定和实施薪酬制度过程中, 及时沟通、必要宣传或培训是保证薪酬制度成功的因素之一。小型企业人力资源部可以利用薪酬制度问答、座谈会、满意度调查等形式, 充分介绍公司的薪酬制定依据和薪酬设计各步骤结果。
三、总结
对员工来说, 薪酬是他们从企业获得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相对满足的过程, 是维持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因此, 薪酬能够极大地影响员工行为和工作绩效。薪酬是连接雇主与员工的主要联系纽带, 因此对于小型企业来讲, 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对于吸引并留住人才, 以及组织业绩都会产生极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新建:企业雇员薪酬福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年, P89
[2]刘军胜:薪酬管理事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 P247
[3]佘蓓莉:中小企业薪酬体系设计[J].乡镇经济, 2007.09:P41~44
小型化工企业物流模式探讨 篇9
近年来, 随着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 也带动了化工物流业的繁荣。根据化工物流本身的特殊性, 如何抓住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化工物流产业, 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中小型化工企业, 在相对较高的经营成本下, 其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受到威胁, 但在化工物流领域却潜力巨大。因此, 科学合理的理顺化工物流各环节的关系, 强化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多种物流管理模式, 降低化工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成本, 以此来有效的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二、小型化工企业物流业现状[1]
化工物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化工企业的原料和产成品一般量较大, 且常常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等特点。因此, 化工物流在生产、仓储、运输过程及安全管理等方面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 小型化工企业物流现状具体如下:
(1) 化工企业管理者重生产、轻物流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物流模式的建立, 管理机构的设立, 流程的设置, 规章制度的要求等方面研究不细, 要求不严。
(2) 物流作业方式原始。很多小型化工企业物流过程停留在手工操作的阶段, 物流过程中的车况和装卸设备差, 不符合危化品运输要求, 使运输效率和作业质量较低。
(3) 企业内部供应链的信息平台没有建立, 数据没有实现共享, 物流数据存在更新慢、不完整、不准确的缺点, 常常无法实现有效的库位管理, 从而使管理者不能准确掌握物料在仓库中的分布状态等重要信息;
(4) 外包业务隐患大。为控制物流成本, 中小化工企业往往选择资质不全、抗风险能力差、缺乏诚信度的小物流企业甚至个体运输户完成外包作业。这些不正规的外包物流作业半径小, 提供的专业服务内容少, 卫生状况堪忧, 安全隐患严重。在物流作业过程中, 诸如液体泄露、粉尘污染、堆放杂乱、空间拥堵等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
(5) 生产物流链布局不合理。小型化工企业小批量多次采购比例高, 自然成本就高。如果生产物流链的布局不合理, 就易于造成能源的浪费。
三、小型化工企业物流模式的构建
1. 物流第三方外包服务模式[2,3]
小型化工企业外包物流服务选择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预选阶段, 即了解外包企业自身的物流服务需求、期望的绩效水平、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及其公司背景、业务范围和服务方式。从众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中选出能较好匹配企业要求的几家候选公司, 进入第二阶段的模型精选。第二阶段中对物流服务供应商做深入分析, 要求其具备安全程度高、服务价格有竞争力、固定资产投入多、服务个性化程度高和信息处理能力强等特点。
小型化工企业选定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流程可分为3步:
第一步:供应商资质审核。首先由采购人员进行供应商能力审核, 包括营业执照, 固定资产规模, 服务表现, 增值服务提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等;然后由安全部门负责人员对供应商进行安全审核, 包括各类安全资质, 安全管理流程, 实施经验和紧急事故处理能力等;原则上, 上述2项审核内容为基础考核目标。
第二步:完成供应商的选择。采用招投标方式, 采购人员通过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沟通, 确定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的形式和要求, 业务量预估和其它招投标必要信息;随后制作物流需求建议书, 计划招投标实施时间表, 并报管理层批复;然后设定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并完成实际评估。根据评价指标的评估结果, 运用恰当有效的选择方法, 完成供应商的最后选择, 并与被选定的物流服务供应商签署相关的物流服务合同。
第三步:物流服务合同实施和绩效管理, 具体包括: (1) 双方协商制定出操作标准流程 (SOP) 和绩效考评系统 (KPI) ; (2) 物流供应商准备人力物力, 并积极参与化工企业安排的各项操作前培训; (3) 双方定期对服务绩效考评进行回顾和总结; (4) 投诉或处罚事宜处理等。
2. 小型化工企业物流集群发展模式[4]
小型化工企业一般存在数量多、物流整体发展层次偏低的特点, 基本没有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工物流模式。因此, 化工物流集群化发展则是提高小型化工企业物流水平的良好途径。目前, 化工物流集群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传统经营思想, 化工企业物流投入相对不足, 导致物流集群化发展基础弱, 使产业集群区域内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少, 配套的物流业务内容简单, 专业化工物流人才匮乏。
3. 小型化工企业物流园区运营模式[5]
小型化工企业物流园区的出现是化工产业规模化, 集群化发展的产物。化工物流园区为化工产业提供配套的物流服务, 具有监管部门多、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 有多种物流运营模式可供选择。化工物流园区运营模式, 将使小型化工企业在集群化发展的基础之上, 进一步实现高效、安全的运营, 并且产生更大的集体经济效益。化工物流园区运营模式主要考虑以下3方面的因素。
第一, 安全管理。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化工物流园区物流基础设备设施的运营时, 通过建立规范详细、符合专业特点的操作规程, 使得管理更有针对性。
第二, 设备设施布局。对于化工物流园区集中式布局模式, 可集中设置危险货物装卸、仓储作业区, 使得危险源相对集中, 便于进行安全管理, 统一购置安全检测、报警、消防、救援等设备, 体现规模化布局优势。
第三, 从业人员素质。物流企业负责化工物流园区物流基础设备设施的运营时, 配备有经验丰富的运营团队, 由专业人员进行危险货物的装卸、储存作业, 可有效地控制作业过程、规范人员操作。
4. 小型化工企业绿色物流模式[6]
在小型化工企业物流过程中, 常常出现非绿色的物流操作模式, 特别是运输和生产过程中的非绿色现象比较严重。在运输物流方面, 大部分小型化工企业只注重工厂区域的安全、环保, 一定程度放任了危险品运输无证经营、无证运输、超载超限。此外, 信息技术相对落后, 现代物流技术在化工危险品运输企业的应用还很有限。在小型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 仍然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生产模式为主。
小型化工企业应该构建绿色的物流模式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它是保证安全运输的关键所在;第二, 合理规划、设计危险品物流网络。第三, 把好运输车辆关卡。企业要严把关, 保证运输车辆有较好的技术状况;第四, 建立事故施救信息网络和应急预案;企业应把化学危险品置于合理的地理位置, 通过加强对危险品物流操作的管理, 选择优化的危险品运输路径和操作方式, 使危险品物流既能符合企业的经济效益, 又能兼顾社会效益。
小型化工企业生产物流绿色化措施:实施清洁生产企业要不断完善清洁生产组织机构, 加强领导并不断完善和健全环境管理标准及规定。首先, 企业应该建立环境现场管理、三废治理生产过程污染物控制、环境监测以及环境保护检查考核等方面的系列标准及规定。还要采用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使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同国际标准接轨。其次, 要优化现场管理, 严格执行工艺技术、工艺操作以及安全操作三大规程, 使操作规范化, 生产现场达到消除跑、冒、滴、漏的要求, 避免物料、能源资源的流失和造成污染。总之, 企业必须优化其管理体系, 保证与清洁生产的一致性以及保证清洁生产的持续推进。
四、物流模式评价
小型化工企业在构建物流模式的基础上, 同时应该制定出科学的物流评价体系。物流评价体系一般包括物流要素诊断及物流流程诊断两方面。首先, 从物流环节本身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配合两个方面, 对企业物流运作的现状进行诊断。其次, 应用物流系统理论, 针对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等各个物流环节进行诊断。
五、结束语
小型化工企业通过对其物流模式的改进, 将使其在安全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 小型化工企业选择构建怎样的物流模式, 也应该因地制宜, 依托其本身环境的有利条件, 实现合理物流模式的构建。
摘要:我国小型化工企业物流的水平还非常落后, 根据小型化工企业自身的特点, 完善其物流体系, 是提高小型化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利途径。本文探讨了几种适合于小型化工企业物流管理的操作模式, 并指出其物流模式评价的要点, 借此希望对小型化工企业在构建企业物流模式时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物流管理,化工企业,物流模式,物流评价
参考文献
[1]赵洋.中小化工企业的物流管理现状探析[J].经营管理者, 2010, (24) :67.
[2]曹俊峰.M化工企业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案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3.
[3]董迎新, 王云青.化工企业第三方物流外包探讨[J].现代营销, 2011, (5) :148.
[4]刘长军.湖南化工物流集群化发展策略分析[J].物流科技, 2011, 34 (7) :8-10.
[5]蔡运磊.化工物流园区运营模式及运营安全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2.
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探究 篇10
目前国际上对于中小企业规模的界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各国都有自己的界定标准。我国于2003年2月19日由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发展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规定》中从职工人数、销售额、总资产三个方面分别对工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住宿餐饮业等七大行业中小企业标准进行了划分。其中小型企业标准如表1所示:
二、小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存在问题
1. 业主观念落后, 创新动力不足
我国企业创技术创新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所设立的研究机构, 高等院校等科研院所。而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的中小企业却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有效地发挥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2. 资源投入不足
对于任何类型企业来讲, 创新投入的基本要素就是人、财、物的投入。这三个主要因素已经严重的制约了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首先, 资金方面。一般而言, 小型企业的总资产都在4000万以下, 这些是包括了不可短时间内变现的资产, 再扣除基本的日常运作费用, 企业单凭自己的资金实力没有足够的钱来进行技术创新投入。而商业银行一般也不愿参与风险相对较大的投资中。其次, 人才方面。我国的科研人员基本上集中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部分在企业中的科研人员也都集中在国有大型企业之中, 小企业严重缺乏创新所需的人才。最后, 物资方面。一般技术创新需要组织专门的创新攻关小组并配备尽可能好的设备。但是小企业中大多以迅速获取利益为目的, 并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3. 信息收集能力差
要想进行技术创新, 必须有足够的市场信息, 能够充分把握好该领域发展的基本方向, 和发展前沿。才能不走冤枉路, 才能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创造出较多的价值来。否则, 都是重复已有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没有任何意义。而小企业根本不具有这方面的信息收集能力。相反大企业可能会有专门的市场调研机构, 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渠道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由此看, 还没有进行人财物的较量, 但是从创新信息手机上已经决定了小企业创新的艰难。
4.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2006年我国发布了《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 其中明确指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既然国家在大的方向是确立了企业在国家创新中的地位, 那么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国家对中小企业, 特别是小企业的支持和鼓励远远不够。主要还是靠市场来完全运作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在政府的支持方面, 可以采取给予小企业一些税收优惠、鼓励银行放贷等措施。
三、如何促进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1. 增加经济投入, 拓宽融资渠道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之前, 首先必须要对企业现有资金流进行分析, 看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企业的技术创新。而对于小企业而言, 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足够的完全自有额外资金来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小企业提供贷款。政府可以组建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 专门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也要积极融资, 对于技术创新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评价分析, 吸引一些风险投资进入, 或者是与其他企业进行联合创新。从而做到风险共担, 既降低了创新所带来的风险, 又得到企业所急需的资金。
2. 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为鼓励小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政府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税收政策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政府部门可以组建一个由不同行业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鉴定团。对小企业的创新成果, 无论是有实际应用价值还是潜在应用价值, 进行价值的评定。测算出该项技术的价值量, 然后在税收中对于此项创新的价值进行冲减。比如, 可以用创新所带来价值的50%来抵消部分税收。这样可以更大提高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3. 企业业主加强合作创新意识
小企业本身实力势单力薄, 虽然可以做出一些工艺或者小的技术方面的技术创新, 但对于较大型的技术创新项目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这种情况下需要企业积极地展开合作创新。既可以与其他相关企业合作, 也可以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尤其是与高校合作, 这也符合国家鼓励产学研结合的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各种政策优惠。通过合作创新也可以为企业培养一批具有更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4. 加大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
由于小企业自身的信息收集能力极差, 不能对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有效地手机。中介机构在这方面可以很好的发挥起作用, 来满足小企业部分需求。许多中小企业对该行业的最新的研究没有了解, 可以通过中介机构来咨询, 从而确立自己企业技术研究、创新的出发点和起点。同时中介机构还可以为企业技术创新合作伙伴的选择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和其自身的建议。中介服务机构还可以发展为一种信息转换平台, 使其成为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的中间转换器。
四、结语
对于企业技术创新, 其影响因素很多, 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讲, 本身在企业技术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同。对策的选择, 要根据企业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决定, 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摘要:文章主要从业主观念、资金、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小型企业在技术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小型企业,技术创新,主要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段远鹏.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及对策.科技管理研究.2009 (2) .
[2]百度.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小型食品企业 篇11
关键词:中小型股份合作制企业 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取之不尽的物质与精神支柱。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企业好比一个没有个性的人,很难引起人们注意。所以,没有文化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下是毫无竞争力的。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的整個经营管理活动中,以软性管理为主要实施方式。企业文化的塑造需要精心的长期建设。一旦形成,企业文化就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发挥难以估量的影响及制约作用。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宣传、为企业培育独具特色且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架构,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之必需。
1 企业文化的定位
企业文化是指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中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独立、稳定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所形成的群体意识、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热情、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念、同心协力地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而且也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的手段。对中小企业尤甚。
那么,如何来定位企业文化才更利于工作呢?
首先,需要在企业范围内,找出企业文化定位的参照物。如:企业战略、生产经营、人力资源、利益分配、公共关系和行政管理。既然是参照,企业文化范畴的内容和特性将是上述几方面都不具备的。
其次,深入了解企业文化的特点:非决策的、非制度的、非管理的、非经营的、非功利的,其着眼点主要是员工的精神及思想状态问题。
最后,我们必须明确企业文化的目的。要在企业内部倡导与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和谐的精神氛围。这是企业文化各项工作的核心。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体现了企业文化的价值,就会对企业各方面的工作起到良好积极的推进作用。
企业文化的定位必须以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为挤出,同时注重培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建设是持续发展培育的过程。中小型股份合作制企业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时,必须要包括文化发展战略,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应该有总体的设计,重点培养企业精神,使企业的化发展称谓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另外,要注重企业文建设的长远规划,在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要有与之适应的文化的支撑和推动。
2 企业文化是根据市场需要动态发展的
企业文化的构建来源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更来源于市场。只有深入的了解市场与竞争,我们才能知道何种企业文化是最有个性和亲和力的,何种企业文化最有利于品牌的塑造,何种企业文化最具有竞争力,最有利于企业不断发展前进。企业文化是具有社会性的,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动态发展。
3 企业文化的构建
3.1 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3.1.1 企业家和领导者要发挥先导作用。对中小股份合作制企业而言,企业规模小,员工少,管理社会化水平比较低,并且有些企业由于是从经营业绩较差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其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则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示范效应。所以提高管理者吱声素质,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企业经营者要不断更新自身理念。当今经济社会,市场环境变幻莫测,中小型股份合作制企业如果要在新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就需要在站在时代的前沿,用发展的目光看市场,用国际标准要去自己的产品,使之更适应市场。这种前瞻意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作为企业经营者,首先要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一致。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①更新经营理念。经营理念包括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使命等。面对现今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和逐渐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果仍用传统方式来管理企业,在不久的将来企业必将被社会淘汰。为了企业更好的适应世界市场,企业经营者必须要有战略眼光,紧跟时代脚步,与国际接轨,使企业更加贴近市场,更适应世界市场的发展。
②更新人事管理观念。彻底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任人唯贤,用实力说话,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公平、公正、文明、竞争的文化氛围。
其次,企业管理者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由于中小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管理社会化水平较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作用至关重要,其担负着倡导、传播、推行企业文化的重任。只有企业管理者具备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较强的能力,才能正确决策,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与之同时企业管理者的心理状态、个人品位等综合素质会对企业全体员工起着导引作用,影响员工的价值取向,从而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共识与凝聚力。同时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应充分利用自身威望,利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来传播文化,并且利用手中权力.自上而下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3.1.2 提高员工素质。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没有一家企业之依靠领导者就能完成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不需要有广泛的员工基础,鼓励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逐步使企业文化深人人心。通常而言,中小型股份合作制企业员工素质会较低与大型企业,这是由中小型企业的先天特点决定的。越是如此,企业越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员工素质,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培养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全民参与、全民互动的良性发展道路。
3.1.3 创建良好企业环境。①内部环境的建设——改进工作环境。在企业允许的条件下,应该创造尽可能的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舒适的工作环境能更好的为企业贡献,他们也为更珍惜自己的工作,以在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为荣,更能激发员工责任感,进一步将人的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也是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②外部环境的建设——塑造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社会公众在与企业接触中所获得的总体印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是企业的巨大的无形资产。中小形股份合作制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以大规模生产和低成本为中心的企业战略,重新树立以顾客为中心、满足顾客需求的经营理念,使正面、积极的企业形象深入人心,从而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与顾客。
3.1.4 注重企业文化的传播。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内部员工需要了解和接受,更重要的是在一定时机为社会和顾客了解并接受和认可。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可以塑造企业的公众影响力,是社会进一步了解与接受我们的企业和产品,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企业在进行广告策划时,不要住注重宣传企业的产品与外在形象,应当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蕴含其中,利用产品的宣传将自己的企业文化一并传播出去。传播企业文化的途径有很多,各个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1.5 将职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进行整合。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一旦形成价值观,便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员工会主动积极地承担责任、自觉修正个人行为、主动关心企业发展、维护企业形象。企业银弹坚持不懈的对员工进行企业价值观的灌输与引导,使所倡导的价值观被全体员工接受和认同,让每名员工以企业价值观为行为准则。行为准则。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很长的累积过程,需要给予不断地强化。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必须要让员工明白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不断对员工行为实施强化,员工会在日复一日的引导中接受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将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进行整合的主要方式有:
①宣传。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宣传企业价值观,使企业价值观通过耳濡目染深入员工心中。②培训。培训。企业通过上课、集体活动等形式对员工进行教育与训练,是员工逐渐树立正确的、与企业价值观相呼应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协助精神、企业责任感。③感召。即确立企业的标识、旗帜、口号等。中小型股份合作制企业特别要重视通过特有的相对稳定的与其他企业相区分的仪式来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感知和认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3.2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互配合 企业文化究根结底是企业管理的工具,企业发展的动力。只有与企业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软调控功能。
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全面的、系统的分析所指定的长期的、总体性的规划。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在不断调整。而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战略的变化而一同变化的。企业战略的变化通常是企业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结果。此时,企业领导者必须懂得及时调整企业文化,以配合或推动企业战略的转变。
通常来讲,在当今社会,企业文化需要坚持诚信意识、创新意识、个性意识以及树立品牌意识等观念。
3.2.1 诚信意识。诚信是企业的经营之道、立命之本。由于中小型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各种特点,使得企业信用成为企业的生命。诚信不只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更是企业长久屹立在世界市场的生命源泉。从长远看,如果企业奉行“金钱至上”的信条,长此以往,一定会丧失信誉,从而失去市场。而在现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没有市场就意味着企业的生命走到终结。另外,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上市难的问题,其背后所掩盖的本质是信用难。解决信用问题,必须树立“诚信”理念,建立诚信文化。中小型股份合作制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诚信文化,提高企业信誉,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因此,企业在文化建设事业中应坚持全面的诚信理念,着重构建重质量、重服务、重顾客的文化理念和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要有效地贯彻诚信理念,必须坚持几条:一要兑现承诺,二要真实不欺,三要讲求公正,四要遵守法律,五要公平交易。
3.2.2 创新意识。在现今时代,知识革命层起彼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型股份合作制企业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根据市场变化及自身经营特点,不断地积极大胆地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包装创新、顾客群体创新、市场创新、经营方式创新、融资创新和企业形象创新,塑造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经营的基础,企业经营活动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企业只有在不端创新的过程中,才能快速发展和壮大,离开了创新,企业连生存都成问题。
但是,创新并不时盲目的,而是实践提出了创新的需求,在实践中才有创新的行为。当某种经营方式、管理机制在现实中明显缺乏活力,那就有了改革的必要,从而有了创新的需求,在这种条件下,创新才有现实意义。
3.2.3 个性意识。中小型股份合作制企业想要在当今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并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树立特色意识。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企业必须在经营竞争中突出自身的个性特点,強调自身比别人做得好的,或者别人没有的优势,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同样,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也要更具企业小而灵活的特点,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在强调优势时,要强调比较优势,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做大、做强、做全的绝对优势,不要亦步亦趋地追赶人家,而要扬长避短,以优势取胜。
3.2.4 树立品牌形象意识。在现今愈见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一定要有树立品牌形象的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竞争,也可以归结为品牌的竞争。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产品质量差别越来越小,人们越来越追求品牌的享受。这里所讲的品牌,并不是狭义上所讲的单纯的广告知名度,而是指以品牌为文化载体,其中凝结的企业的精华。文化是品牌的灵魂,文化赋予品牌以魅力,品牌所包含的文化,是一种特殊的、高品位的、富于自我个性、具有强大崇拜力的东西。无疑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信用的标志,也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经营手段。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四种理念,另外,对中小型股份合作制企业来讲,还应该具有主动市场理念、应变理念、“竞合”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3.3 以人为本,制度化与柔性化管理相结合 人是企业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能够形成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的的工作环境。只有员工受到了重视与尊重,工作成绩获得认可,员工才会为实现自我价值而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并被诱发出工作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从而形成一个所有员工积极工作、奋发图强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上主要表现为柔性化管理。
相较于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则被称为“刚性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对于中小型股份合作制企业而言,是企业从“人治”向“法治”过渡的关键。
首先,企业需要“刚性”管理。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行有序、权责明确的有力保障,它使员工处于规章制度的硬性约束之中。其次,坚持制度管理原则的同时,也要提倡柔性化管理。中小股份合作制企业尽管管理层次少,但等级分明,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进行柔性管理,可以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激发员工热情,使企业的集权与分权相统一,提高员工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最后,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小型股份合作制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要注重人本管理,将刚性和柔性管理有机结合。
3.4 创建学习型组织 未来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协作竞争结盟取胜的双赢模式。而这一切都与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分不开。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企业的整体学习气氛,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横向网络式的、高度柔性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中,企业文化中必须包括不断学习的观念。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氛围,创造开放、平等、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首先要让员工了解企业现状,明确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自己在其中的定位。而这就需要在企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员工通过不断地学习,重新认识自我、创造自我。这有利于更加充分的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激发员工更大的工作热心,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潜力,不断超越自我,最大程度发挥团队精神,提高企業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自我超越及监理共同的愿景,实现企业的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蓉晖.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4.
[2]吴炳洪.论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D].武汉:武汉大学,2005.
[3]秦梦华.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构建方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3,(11).
中小型企业网络设计探讨 篇12
一、网络系统的要求
1. 功能性:先进的体系结构和设备;成熟的技术;足够的备份冗余;具备必要的容错能力。
2. 可扩展性:产品选型和设计时要考虑已经能预见升级方向, 提供的扩展方案要保护现有设备投资。
3. 实用性:
对安全、管理和功能等方面的设计不应损害用户使用网络的便利性, 不降低用户网络的业务服务质量和通讯性能, 网络功能和服务是方便实用、切实可行的。
4. 可管理性:
网络的建设必须保证网络运行的可管理性。要求可发现网络拓扑、实时监控网络性能、管理维护设备配置, 并可迅速简便地进行网络故障的诊断。整个网络系统必须满足便于安装、便于管理、便于维护、便于使用的要求。
5. 安全性:网络的各个环节要尽可能多的提供安全保密措施, 以此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6. 经济性: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 节省投资, 即选用性能价格比优的设备。
二、网络拓扑结构
一个中小型企业具有多部门、多业务、多用户的特点,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不同类型网络应用程序的需要, 应该采用分层架构设计, 即核心层、分布层 (汇聚层) 和接入层。这样一来, 既简化了交换网络设计, 又提高交换网络的可扩展性。
1. 核心层。
核心层通常只有一台交换机, 核心层的功能主要是实现骨干网络之间的优化传输, 负责整个网络的网内数据交换。核心层一直被认为是流量的最终承受者和汇聚者, 所以要求核心交换机拥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性能。
2. 分布层。
分布层一般是2~3台交换机, 主要负责连接接入层接点和核心层中心, 汇集分散的接入点, 扩大核心层设备的端口密度和种类, 分布各区域数据流量, 实现骨干网络之间的优化传输。分布交换机还负责本区域内的数据交换, 分布交换机一般与中心交换机同类型, 仍需要较高的性能和比较丰富的功能。
3. 接入层。
接入层作为二层交换网络, 提供工作站等终端设备的网络接入。接入层在整个网络中部署交换机的数量最多, 它具有即插即用的特性。
三、网络vlan技术的应用
现行普通的网络解决方案是建一个大局域网, 所有电脑同出于一个局域网内, 这样的组网方式优点是非常简单, 而且技术上容易实现;但是随着接入点的逐渐增多、业务对带宽的需求和人们对网络访问速度需求的膨胀, 这样的组网方式缺点不可避免的暴露出来:广播风暴大量产生会造成网络拥塞, 极大降低网络访问速度;数据传输是共享的, 而一些关键部门的数据是不希望被大多数人知道或者是不能让外人知道的, 这是一个潜在的科技风险;方便数据传输的同时也容易造成病毒肆虐, 从而影响整个局域网络安全, 这又是一个潜在的科技风险。例如局域网遭受ARP病毒攻击, 不仅影响安全还会造成网络拥塞。
为此, 提出一种新的组网方式, 即采用虚拟局域网 (vlan) 技术组网。基于端口划分VLAN工作组, 不仅可以将每个组的广播风暴限制在指定端口, 做到隔离广播风暴, 而且VLAN工作组彼此不能直接通信, 保证数据传输安全, 也限制病毒在局域网内的传播。通过这样的组网方式, 真正实现打造“千兆到楼宇, 百兆到桌面”网络环境的设计理念。
四、网络的冗余性
一个好的中小型企业网络设计方案目的是实现网络访问高速度、高可靠、高安全, 设计链路和设备冗余是必要的。在网络环境中设置这样的冗余既可以避免单点故障造成的网络瘫痪, 也可以实现负载均衡, 从而达到设计目的。
在设计时应考虑为网络留有适当的冗余度, 硬件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冗余模块, 以提高网络容错能力。
接入层交换机与分布层交换机的连接采用链路冗余备份, 分布层交换机与核心层交换机的连接是设备冗余———双机热备份。最后, 核心层交换机通过边界路由器接入Internet网, 实现局域网与外网的连接。通过这样的链路和设备冗余, 从而达到网络访问高速度、高可靠、高安全目的。
接入层交换机和分布层交换机、分布层交换机和核心层交换机以及核心层交换机与路由器连接的本端端口都是线路连接的主干道, 应设置为trunk口;核心层交换机与路由器连接的对端端口为该局域网的网关端口, 其上加载的IP地址为该局域网的网关IP地址。
五、网络设计的容错性
1. 设备容错性:
所选用设备必须具有全容错结构, 一台设备中单个电源、单个风扇的故障不影响设备工作, 单个模块的故障不影响其它模块的正常工作;设备应具有热修复能力, 即当设备的某些部件发生故障时, 可以带电更换而不影响设备其它部件工作, 新更换部件可直接投入工作而不必重新引导整个设备。
2. 网络结构容错:
不能因某台设备的故障而影响到整个主干网络的正常运行;任意一条链路的中断不能使得主干网络的任何部分中断工作。
六、安全防护
安全防护包括设备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日常维护等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设备物理安全:所有设备应放置在指定安全位置, 做到防水、防火、防盗、防潮、防磁、防辐射、防雷击、防静电等。
网络安全:局域网内采用划分vlan工作组和要求接入点设备都安装防病毒软件来实现, 边界路由器通过设置ACL访问控制列表来实现网络安全。
日常维护:建立日常巡查制度, 及时发现网络运行中的故障并排除, 甚至可以安装网络监测系统, 如入侵防御系统 (IPS) , 发现有人恶意接入网络时能自动报警。
七、网络设备的选型
网络设备选型原则:可靠性、安全性、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