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软件入账研究论文

2024-06-12

企业财务软件入账研究论文(共7篇)

企业财务软件入账研究论文 篇1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与化解, 是当下及以后我国经济工作所要面临的关键任务, 亦是必须解决的棘手的现实问题。一直以来, 企业财务风险都是我国经济所面临的极为关键风险之一。此风险的生成, 既有企业外部法律及经济环境变动因素的影响, 又有企业内部体制及管理所存有缺失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已然迈进高财务风险阶段, 发展趋势前景堪忧, 化解与防范财务风险工作刻不容缓。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 完善内控体系

(1) 需抓好企业内控体制的构建, 保障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监控体制的有效完善, 牢筑防范及化解财务风险首道防线。 (2) 需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控工作程序, 分清监控职责, 落实分级责任制。 (3) 需创设及规范财务风险报表分析体制, 抓好月份流动性分析与季度资产质量及企业负债率分析。 (4) 财务风险监控中需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与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部门的效用。

(二) 创设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体制

提升管理层财务风险意识, 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理念保障。管理层重视财务风险, 且创设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体制, 财务风险的防控方能有保证。 (1) 创设风险责任制。主管层对经营风险需担负总责, 关注风险管理, 重点抓好重大财务收支的决策。 (2) 充分发挥总会计师监管效用。作为第一管理者助手的总会计师, 财务管理为其重要职能。 (3) 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监管效用。规范财务管理, 拟定切实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手段, 健全资金管理体制, 防控贷款及担保的规模。 (4) 创设完善的内财务监察约束体制, 对签证体制的审查务必仔细, 通过合同管理机构与法律咨询机构审查签证之后经济合同方可加盖合同章。

二、实施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措施

(一) 开展科学的投资决策, 防控投资风险

财务决策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 主观决策及经验决策会让失误的可能性极大提升。为防控财务风险, 企业务必采取有效合理的决策手段。决策时, 需考虑对决策有影响的各类因素, 尽可能采取定量计算与分析手段且以科学的决策模型展开决策。需提升财务决策有效性水平, 杜绝因决策失误埋下财务风险隐患。财务决策亦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成效, 主观决策及经验决策皆会提升决策失误机率。为防控财务管理的决策风险, 务必不断健全有效的决策手段。决策时, 需科学展开可行性研究, 全面、真实、客观地考虑、分析及衡量影响决策的各类因素, 考虑即将获取的利益同时需兼顾风险, 综合采取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法等手段与模型, 展开有效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需展开详细分析, 且选出最佳方案。只有在对上述问题展开充分研究的前提上, 方可给出正确决策, 方能有效降低决策失误埋下的隐患。

(二) 创设完善岗位责任制, 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创设完善全岗位责任制, 是防范、化解财务风险的关键手段, 亦是保障财产安全、保障财务活动合法性及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有效措施。依企业实际状况, 需合理地创设财务会计岗位, 拟定岗位责任制, 且赋予各岗位权责, 让彼此牵制, 降低工作失误, 提升工作效率, 加大分工与协作力度。需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提升财务活动规范性及财务信息可靠性, 对财务运作中呈现的缺陷及不足进行客观准确的批露, 以此来降低风险。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 是对运作系统内部控制体制的再控制, 经对财务控制展开评价督促其不断完善, 力求深入提高财务管理风险防控力度。

(三) 强化ERP (企业资源管理计划) 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ERP基于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 采取信息技术完成企业资源一体化管理。作为现代管理思想及手段的ERP应用于企业管理财务, 采取计算机转变传统财务管理业务程序, 给予企业统一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平台, 扶助企业搜集供应商、客户、分销商等信息。在ERP状态下, 各类资料可随时更新并且互相联动, 相关人员皆能随时了解即时资讯。常规而言, 制约企业竞争力因素极多, 可极关键的因素在于对内其对各类信息的及时了解, 对外资讯、现状变化的及时掌控。在ERP状态下, 各类信息的集成会给科学化决策带来重要信息。在ERP没有导入前, 知识库里的信息资讯多为局部片面、失真、过时信息, 此种状况的发生, 排除其他因素, 信息集成体制缺失及不足为关键因素。此外, 昔日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组织增减转换时, 需用大量时间进行修改、串联。应用ERP后便可极轻松地展开衔接, 预算规划精准、控制到位, 让实际数字和预算的差异剖析迅速容易。ERP内的会计子系统和ERP其他子系统彼此融合, 会计子系统又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及成本会计于一体。此种系统的彼此整合, 利于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做出前瞻性的剖析及预估。

摘要: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必须要面对的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因存在不足而埋有风险隐患, 想完全消除风险隐患是不现实的, 对此企业管理层必须实行合理有效的举措进行防控。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企业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CPA考试委员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2.

企业财务软件入账研究论文 篇2

一、采用总价法处理现金折扣的偏差

总价法是以假设企业在正常情况下未能享受折扣为前提, 在企业享受折扣情况下, 将折扣视为理财收益, 冲减财务费用。

[例]某企业赊购原材料一批, 价款5万元, 增值税0.85万元。现金折扣条件是2/10, 该企业采用总价法处理现金折扣, 会计分录如下:

1. 购入时:

2. 原材料入库时:

显然, 在企业未享受折扣时, 入账价值和实际付款成本均为50000元, 二者之间不存在偏差;在享受折扣时,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50000元, 企业不含税的实际付款额为议49000元, 原材料并不是以实际付出的成本入账, 入账价值与成本之间产生了1000元的偏差。

二、采用净价法处理现金折扣的偏差

净价法是以假设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享受折扣为前提, 将未能享受的折扣作为理财不当而付出的代价。记入“财务费用”。

承上例, 采用净价法处理时会计分录为:

1. 购入时:

2. 原材料入库时:

3.10日内付款, 享受折扣:

4. 未享受折扣:

采用净价法处理, 在企业享受折扣时,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和实际不含税付款额均为49000元, 二者之间无偏差;而在企业未能享受现金折扣的情况下,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49000。企业不含税的实际付款额为50000元, 此时, 原材料并不是以实际付出的成本入账, 入账价值低于成本1000元, 二者之间产生了偏差。

三、采用改进后的净价法处理现金折扣, 可消除偏差

改进后的净价法也是以假设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享受折扣为前提, 将未能享受的折扣作为购进存货的追加成本, 记入“物资采购”账户。

承上例, 采用改进后的净价法的会计处理为:

1. 购入时:

2. 入库时:

3.10日内付款, 享受折扣:

此时,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等于实际付出的不含税成本, 均为49000元。

4. 若未享受折扣, 分录为:

此时,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50000 (49000+1000) 元, 等于不含税的实际付款额 (成本) 。

该方法是在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净价法基础上, 将未享受折扣额作为“物资采购”而不是以“财务费用”入账, 使未能享受折扣而多付出的这部分代价追记为存货的入账价值, 而不是作为理财费用入账, 从而使存货的入账价值真正等于实际付出的不含税成本。

摘要: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对现金折扣的处理采用总价法, 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与存货准则的规定产生偏差, 但若采用净价法处理也同样会产生偏差, 本文就此问题加以阐述。

企业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关系研究 篇3

(一) 财务杠杆原理

财务杠杆, 又称融资杠杆, 是指企业对资本成本中固定资本来源的利用程度。

(1) 财务杠杆作用。所谓财务杠杆作用是指利用财务杠杆在提高股东每股收益 (EPS) 中所起到的作用。财务杠杆能起到作用是因为在资金总额和资本结构既定的条件下, 企业需要从息税前收益 (EBIT) 种支付的利息、优先股股利和租赁费用是固定的。当EBIT增大时, 每一元利润多负担的固定费用相应减少, 从而给每一股普通股带来额外利润, 这种由于财务杠杆多带来的额外利润, 称之为财务杠杆利益。当企业的EBIT减少时, 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将会增加, 从而给每一股普通股带来额外损失, 我们称之为财务风险。可见, 财务杠杆的作用具有正负两种效应, 作为企业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正面影响, 发挥负债经营的作用, 为企业的所有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2) 财务杠杆系数。为了有效地反映出财务杠杆的作用, 我们通常引入一个变量, 即财务杠杆系数。该系数反映了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两者之间的关系, 即:DFL= (△EPS/EPS) / (△EBIT/EBIT) 。式中, DFL为财务杠杆系数;EPS为普通股每股利润;△EPS为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额;EBIT为息税前利润;△EBIT为息税前利润的变动额。如果不考虑优先股股利, 该式可表示为:DFL=EBIT/ (EBIT-I) 。通过上式不难看出两点:财务杠杆系数表明息税前利润增长引起的每股利润的增长幅度;在资本总额、息税前利润相同的情况下, 负债比率越高, 财务杠杆系数越高, 财务风险越大, 但预期每股利润也越大。

(二)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 它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利用财务杠杆可能增加了股东每股收益大幅波动的可能性, 进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 甚至破产的可能性。如前分析, 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 企业的EBIT下降, 并且举债经营过程中, 息税前收益率小于负债利率, 企业就会获得财务杠杆损失, 即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 由于存在负债利息, 必然使该系数大于1, 即存在一种放大效应。该系数越大, 普通股每股收益相对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也越大, 表现为当息税前利润率下降时, 普通股每股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从而财务风险也越大。反之, 财务风险就越小。

二、财务杠杆与风险关系的影响因素

(一) 息税前利润率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息税前利润率越高, 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此息税前利润率与财务杠杆系数呈相反方向变化。

(二) 负债的利息率

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 负债的利息率越高,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反之, 财务杠杆系数越小, 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变化呈相同方向。

(三) 企业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一个企业全部资本的价值构成和比例关系。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债务资本所占的比重越大, 负债比率越高, 则债务利息越大, 表现为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 财务杠杆系数越小, 因此, 负债比率与财务杠杆系数呈相同的方向变化。

财务杠杆的效应是具有双重性, 有正负两种效应, 而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 还有很多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 并且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 因而进行财务风险管理, 对企业来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企业要做的是结合本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财务状况, 选择不同的筹资战略, 尽可能发挥财务杠杆的积极效应, 带来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 尽可能回避和转移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管理

(一) 适度举债, 合理利用财务杠杆

通过上述分析, 负债的存在是产生财务杠杆效应的前提。企业在筹资过程中, 适度举债, 能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尤其是当企业生产运营状况良好, 息税前利润率远高于负债的利息率时, 财务杠杆在起正作用, 此时应加大债务比重, 扩大财务杠杆系数, 更好地发挥财务杠杆的放大效应。但随着负债的增加, 负债成本上升, 财务杠杆效应放大的同时, 财务风险亦提高。特别是若此时企业发展不稳定, 获利能力下降或波动较大, 进一步举债带来的将是财务杠杆的负面影响。当息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时, 尤其是当息税前利润率远低于负债利息率时, 财务杠杆的放大效应使得这种负作用更明显, 会使得企业偿债能力受到很大压力。此时企业就不能一味追求财务杠杆效应的扩大, 应尽量降低债务比重, 以减小财务杠杆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回避财务风险。因此, 企业举债的数额应掌握在一个合理的界限, 既能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又能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在不同阶段, 财务杠杆系数、财务杠杆作用和财务风险呈现出不同的关系, 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时应慎重考虑。

(二) 优化资本结构

最优的资本结构, 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目前企业主要的筹资方式为债务资金筹集和权益资金筹集, 一般情况下负债的资金成本要低于权益资金成本。随着负债的增加, 负债资本在企业资本构成中的比重上升, 从而是综合资本成本率下降。并且, 适度举债可获得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 因此, 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实际上反映了企业最佳负债范围的确定。企业可从两方面下手来优化资本结构:从静态上, 筹资时首先考虑内部筹资, 如可加大留存收益比率, 降低负债比率, 降低总体上债务风险来优化资本结构。从动态上, 从息税前利润率与负债利息率的比较入手。即当息税前利润率下降时, 降低负债比率, 从而减少财务杠杆系数, 降低财务风险;而当息税前利润率上升时, 适度提高负债比率, 从而提高财务杠杆系数, 提高息税前利润率。

(三) 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降低收支风险

降低收支性财务风险的根本方法是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努力提高息税前利润率。如果盈利能力提高了, 企业收支风险就会降低。为此,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第一, 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 抓好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开发新产品, 扩大企业市场占有额, 确保企业处于发展上升阶段;第二, 要建立好企业良好的激励机制、开发机制和销售机制;第三, 提倡实行多样化的经营, 多样化投资, 这是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 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 应对自身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有充分而准确的估计, 全面考虑财务杠杆大小及影响因素, 适时调整,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保证企业充分利用财务杠杆, 尽可能发挥财务杠杆正面作用并积极限制其负作用的产生, 从而企业所有者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软件入账研究论文 篇4

一、关于折现率确定中存在的问题

201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会计》在对《固定资产准则》进行全面阐述和解析中提及有关折现率并认为:“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延期付款债务特定风险的利率。该折现率实质上是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由于购货方无从得知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 且影响供货企业确定必要报酬率的因素很多, 如果仅凭主观臆测折现率, 不同会计人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这样同一项业务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容易出现人为操纵利润, 扭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实际经营成果, 从而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这不仅违背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也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 作为销货方, 通过分期收款销货方式能够迅速地将潜在的消费者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者, 为企业的产品打开销路, 因而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促销手段。但是由于收款期限较长导致其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增大。因此, 销货方在制定该项产品的售价可能会超过其正常销售价格。销货企业定价=正常销货定价+分期收款形成的溢价。此时不能简单地按照金融市场中存、贷款等利率计算确定的, 影响分期收款溢价 (即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 形成的因素有:1.销货企业产品产销率。企业产品销售形势较好时, 其对分期收款形成的溢价要求可能会较高 (因为其不用担心产品库存积压, 更愿意采用正常信用条件销售) , 反之可能较低;2.销货企业产品销售 (收入) 质量好坏。企业产品销售回款快、赊销少时, 其对分期收款形成的溢价要求可能会较高, 反之可能较低;3.购货企业的品牌及其在社会中的形象。品牌及社会 (市场) 中的形象是企业一项重要无形资产, 这将对销货企业在其资信评估中产生实质性影响, 对于具有良好社会形象的, 其对分期收款形成的溢价可能会较低, 反之可能较高;4.作为一项重要营销手段, 为争取获得 (更大数额) 采购, 其对分期收款形成的溢价要求可能较低甚至趋于零。5.销货企业资金充裕程度。销货企业资金紧张需要对外融资情况下, 其会综合考虑外部融资成本, 对分期收款形成的溢价要求可能会较高, 反之可能较低。因此, 影响销货企业分期收款溢价的形成不只是货币时间价值和延期付款债务特定风险两个因素, 同时还有该企业财务状况及相关的营销策略手段等诸多因素, 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改进建议

笔者以为购货企业应通过询问、取得销货方免息期信用销售或现销 (即一次性付款价格, 销货方可能因购货 (财务状况) 企业信用等级、规模、品牌形象等诸因素不同其制定的免息期信用销售或现销价格也有所不同) 时的定价作为购买日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即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并以此 (合同约定的各期支付的价款之和与现销商品的定价差额) 作为其将来确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依据, 这不仅能够客观反映经济业务实质, 还更有利于会计人员实际操作, 避免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发生。因此, 有必要将上述方法在《固定资产准则》中加以明确。

三、案例分析

以下通过举一实例进行说明:

【例】甲、乙公司于2010年1月签订一份总价为50 000000元 (不考虑增值税) 需要安装的设备购销合同。合同约定设备款采用分期支付, 每半年支付货款5 000 000元, 付款期限为5年 (2010年--2014年) , 付款日期为每年的6月和12月。设备于合同签订当月运抵甲公司并进行安装, 发生安装费491 166.76元, 同年12月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假设该设备询价时取得不含增值税现销价格为44 000000元。

甲公司各年账务处理如下:

(一) 根据询价清单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

单位:元

*尾数调整:129 210.81=5 000 000.00–4 870 789.19, 4 870 789.19为最后一期应付本金余额。

(二) 计算各期未确认融资费用如表1

假设各期支付价款现值之和等于设备现销价款的折现率为r, 则:

采用内插值法可求得6个月的折现率r=2.39%

按实际利率法 (r=2.39%) 来计算信用期内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 见表1。

(三) 2010年该设备处于安装、调试期,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符合资本化条件, 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010年6月甲公司账务处理:

2010年12月甲公司账务处理: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固定资产的成本=44 000 000+1 051 600+957233.24+491 166.76=46 500 000 (元)

(四) 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2011年及以后各期的融资费用计入财务费用

2011年6月甲公司的账务处理:

企业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篇5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利用负债来调节权益资本收益的手段。合理运用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额外受益。财务额外收益, 即为财务杠杆利益。由于财务杠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 也伴随着不可估量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 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 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 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 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二、当前导致财务杠杆过大存在的问题

由于财务风险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而且财务杠杆系数则是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体现, 那么影响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因素, 也必然影响财务杠杆利益 (损失) 和财务风险。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影响两者的三个主要因素:

(1) 息税前利润率:由财务杠杆的定义可知,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息税前利润率越高, 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由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定义可知,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息税前利润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却是呈相同方向的。

(2) 负债的利息率: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 负债的利息率越高,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反之, 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 而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即负债的利息率越低, 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提高, 而当负债的利息率提高时, 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降低。

(3) 资本结构:负债比率即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也是影响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 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相同。即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 负债比率越高,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三、由财务杠杆分析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通过财务杠杆分析,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 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在我国, 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 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企业负债规模大, 利息费用支出增加, 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增大。

(2)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 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 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 投资无法按期收回, 固定资产周转比率减低, 企业举债比重越大, 财务杠杆效应越强, 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 企业赊销比重大, 应收账款缺乏控制。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 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 扩大市场占有率, 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 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 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 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 盲目赊销, 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明显减低, 造成应收账款失控。

四、合理利用财务杠杆, 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对策

(1) 优化资本结构。优化资本结构, 就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 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时的资本结构。优化资本结构, 可从两方面下手:首先, 从静态上优化资本结构, 增加企业主权资本的比重, 降低总体上债务风险;第二, 从动态上, 从资产利润率与负债利率的比较入手。在资产利润率上升的条件下, 自动调高负债比率, 从而提高财务杠杆系数, 提高资本利润率。

(2) 注重投资决策。正确的投资决策, 能给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而投资的失误, 不但给企业带来损失, 更严重时, 甚至引起破产。特别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企业的决策者必须谨慎的进行分析, 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因此注重投资决策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资金结构, 是控制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

(3)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提高效率, 扭亏增盈, 降低收支风险。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第一, 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 抓好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以市场导向, 不断开发新产品;第二, 狠抓企业的内部改造, 扩大企业市占有额;第三, 要建立好企业良好的激励机制、开发机制和销售机制;第四, 提倡实行多样化的经营, 这样可以减少给投资项目之间的联系, 也是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

五、结语

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 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 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企业除了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 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设置财务预警系统外, 还必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从而有效地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 确保企业经营的良性化运作, 提高其抗御风险的能力,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摘要:本文从财务杠杆与风险关系影响因素出发, 研究了我国企业资本结构过程中, 财务杠杆及其效应, 就企业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防范进行探讨, 提出了若干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杠杆,资本结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满博宁, .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回避[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24) .

[2]、陈薇, .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探讨——基于企业资金结构分析及财务杠杆原理[J].消费导刊, 2007, (9) .

浅淡电子凭证在会计入账的可能性 篇6

一、电子凭证正式成为有效会计凭证的可能性

(一) 电子凭证纸质化已经实现

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我国政府结合国情, 采取了政府引导, 市场推进的发展模式, 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条件日益成熟。截至2014年12月, 中国网民手机网购、手机支付、手机银行等手机商务应用用户年增长分别为63.5%, 73.2%和69.2%, 远超其他手机应用增长幅度;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1亿, 较2013年底增加5953万人, 增长率为19.7%;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从48.9%提升至55.7%;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04亿, 较2013年底增加4411万人, 增长率为17.0%;全国使用互联网办公的企业比例为78.7%, 全国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企业比例为24.2%。 (1)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日趋成熟, 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广泛建立, 支付宝、财富通、微信、快钱、银联支付等已经成为日常支付的首选工具, 特别是年轻人, 轻轻松松付款已成为一种潮流, 而付款时, 收款方会出具付款凭证, 这些凭证通常都可以打印出来, 如各大银行开通的网上银行, 付款、转账、购买理财产品时都会打印出电子回单, 月末还可以打印电子对账单进行对账。事实上, 电子票据已经开始试水。作为发改委等八部委在全国选定的电子发票试点项目的承办单位, 苏宁于2012年8月启动电子发票试点项目。2015年, 支付宝电子凭证功能上线, 新推的电子票据功能支持余额资产、收支明细、电子回单等证明开具, 统计显示, 支付宝电子凭证功能上线仅1个月时间, 已经有超过30万的申请量, 种种迹象表明, 电子凭证正式纳入会计凭证, 是可行的。

(二) 电子凭证做为记账凭证有一定的法律依据

早在1993年,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下属的国际支付工作组全面审议了《电子商务示范法》, 其第5条:不得仅仅以某项信息采用数据电文形式为理由而否定其法律效力、有效性或可执行性;第9条:对于以数据电文为形式的信息, 应给予应有的证据力。这一界定标准无疑为电子原始凭证的有效性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在国内, 我国《合同法》也将书面合同形式扩大到数据电文形式。第11条: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 (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 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在国家政策方面, 2015年,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 其中提出加快推广使用电子发票, 支持四众平台企业和采用众包模式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者按规定开具电子发票, 并允许将电子发票作为报销凭证。这一切都显示, 国家对电子凭证作为正式书面凭据, 是允许且提倡的, 电子凭证与纸质凭证电子化进程已逐步推进, 筹建票据交易场所已指日可待。

二、电子凭证的优缺点

传统书面原始凭证有手写笔迹各异而易于辨认、多联复写便于牵制、权威机构打印而不易修改、印鉴唯一而难以仿造等特性。而电子凭证也有着传统凭证不具备的优点:方便快捷是它最大的优点, 不受时间限制, 不受人员约束, 一部电脑、一台打印机, 随时随地就能打出凭证。电子平台确认, 真假防伪识别简单, 交易透明度高, 公开可查, 电子号码不易改动等等。消费者在电子商务过程能轻松地保存、查询交易信息, 并能实现低成本维权。电子凭证节约环保, 电子发票节省的隐形社会成本和能源消耗令人难以相信, 如某知名电商, 2013年净营业收入为693.4亿元, 全年普通发票总用量约1.25亿张, 平均每张发票开具递送等费用约1.6元, 在不计算人工、库房等其他费用, 仅发票开具寄送费用就高达2亿多元, 如果这些发票中有50%是电子发票, 节省的资金就高达1亿元。电子凭证虽然方便又快捷, 但是也有着自己的缺点, 与传统凭证相比, 首先, 电子凭证具有易于精确复制、多次打印的特点, 虽然原件与复制件在特性上无本质区别, 但每复制一次, 失真的风险就增加一分;其次, 电子凭证在生成、传输、接收、储存、复制的每个阶段都容易发生变化, 可能会出现数据异常, 且容易泄漏;第三, 电子凭证具有易删改性, 在存储、传输、复制过程中易遭到删改、破坏, 从而损害电子凭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虽然电子票据目前也发生了风险案件, 但与纸质传统票据相比, 及长远角度来看,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作为支付手段的相关凭单与票据的电子化, 电子原始凭证的确认也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电子凭证入账的设想

电子凭证做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出具的票据, 其可靠性受到会计人员的质疑, 会不会应运而生专门造假的网站?网站人员的专业素质等都会使凭证不规范?入账的真实性、安全性受到很大的考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个人觉得可以借鉴下淘宝网的做法。在网上购物刚刚兴起时, 买家怕上当受骗, 付了钱, 没收到货怎么办?卖家怕货发出后, 钱收不到, 钱货两失, 对于陌生人, 没有相互信任时, 这确是一个难题, 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这时第三方中立平台------支付宝应运而生, 买家先将钱打到支付宝中, 收到货满意后再通知支付宝将钱付给卖家, 卖家也不用担心货物补有着这样一个中立方, 双方都很满意。而支付宝利用巨额资金的时间差, 也赚个盆满钵满。

让我们也假设, 有这样一个第三方平台 (暂且叫它K台吧) , K台一定要由国家权威机构设立, 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实行联网, 电子凭证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生成后, 消费者需要发票的, 可将此凭证发送到K台, 由K台统一审核, 审核通过后, 加上它认可的二维码或是更先进的防仿电子技术后, 由消费者自行从K的官方网站打印出纸质电子凭证, 由于K台是政府公立网站, 有着权威性、防伪性、公信性, 经财政、税务、审计部门认可, 即可做为原始凭证直接入账, 当然, 财会人员及相关部门可以用手机扫码或是登陆网站查询真伪。

在K台上, 还可以探索政府税收的模式, 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类食品消费领域, 自助加油站、自助洗车等, 人们往往不索要发票, 造成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 有了K台后, 消费者在网上订的快餐、自助加油点加油, 点击索要发票后, 消费信息自动进入K台, 打印出凭证, 而K台也可依据凭证进行税收, 对于消费者而言, 举手之劳, 对于国家来说, 则是一大笔税收收入。在金融行业上, 低频大额交易及高频小额交易在人工操作情况下, 风险大、成本高、利润薄, 是慎之又慎的业务, 利用电子票据业务恰恰降低了成本, 减少了风险, 提高了效率。

电子凭证的种种优点与快捷方便之处, 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 电子商务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它生长的过程中, 也许有着很多挫折, 但是, 做为一名会计人员, 我深深地希望, 会计工作能与时俱进, 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利用日益成熟的各种技术, 使原始资料日益完美, 期待着有一天, 原始凭证真正电子化, 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

[2]《电子商务示范法》.

企业财务软件入账研究论文 篇7

一、月末估价入账材料较少情况下,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月末对于材料已到并验收入库,而结算凭证未到的材料,应当估价入账。如果该企业材料的收发是按照计划成本计价,企业在月末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时,是否包括暂估入账材料存货的计划成本。

某企业月初结存某种材料计划成本为200元,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超支差异为4元,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元,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为超支差异20元,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00元,月末暂估入账的材料计划成本为1000元。

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500×2%=10

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本月发出材料成本差异=500+10=510

上述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月末暂估材料没有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中不包括暂估材料的计划成本。

二、月末大量购买材料情况下,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

企业在月末存在大量暂估材料的情况下,就可能出现将这一部分材料用于本月产品生产的情况。如果这部分材料未承担成本差异,按此计算出的产品成本,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如果月末估价入账材料的计划成本大于月末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则说明估价入账材料已被耗用,除将本月材料成本差异全部转销外,还应当按照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本月耗用的估价入账材料的成本差异,以便正确计算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

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为5000元,月初结存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差异60元,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5000元,其中月末暂估入账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00元,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为节约差异80元,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为15000元,计算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15000+15000×(-1.4%)=14790

上一篇:经济扶持下一篇:甲醇汽油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