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财务指标

2024-07-26

银行财务指标(精选8篇)

银行财务指标 篇1

不良贷款余额=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之和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 / 各项贷款余额 × 100%

次级类贷款率=次级类贷款余额 / 各项贷款余额 × 100%

可疑类贷款率=可疑类贷款余额 / 各项贷款余额 × 100%

损失类贷款率=损失类贷款余额 / 各项贷款余额 × 100%

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余额 / 不良贷款余额 × 100%

净利润=扣除资产减值损失和所得税后的当年累计利润总额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 资产平均余额 × 100% × 折年系数

资本利润率=净利润 /(所有者权益 + 少数股东权益)平均余额 × 100% × 折年系数

净息差=(利息净收入+债券投资利息收入)/ 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 100% × 折年系数 非利息收入占比=(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 + 投资的非利息收益)/ 营业收入 × 100%

成本收入比=(营业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收入 × 100%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 / 流动性负债 × 100%

存贷比=各项贷款余额 / 各项存款余额 × 100%

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在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 + 库存现金)/ 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 × 100%

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 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

资本扣减项=包括商誉、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等

表内加权风险资产=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监管规定计算得出的表内加权风险资产

表外加权风险资产=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监管规定计算得出的表外加权风险资产

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监管规定计算得出的市场风险资本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 /(加权风险资产 + 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100%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净额 /(加权风险资产 + 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100%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累计外汇敞口头寸 / 资本净额 × 100%

现场检查平均机构覆盖率=被检查机构数 / 辖区内机构总数 × 100%

银行财务指标 篇2

平衡计分卡是1992年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卡普兰和复兴国际方案总裁诺顿设计的。平衡计分卡最突出的特点是:将企业的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绩效评价系统联系起来, 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评测指标, 以实现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绩效, 也称为效绩、成效、业绩等, 反映的是人们从事某一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或成果, 一般在工作中这也是我们评定薪酬的依据。绩效评价是对拥有、使用、管理与配置资源的效果进行的全面评价。绩效评价指标就是通过比较分析各个指标对特定主体行为的活动过程及其所产生的结果做出的一种判断。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有偿债能力评价指标、资产质量评价指标、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经营增长评价指标、营运能力评价指标等。

二、现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1.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全面

在商业银行中绩效评价的主体是评价行为的组织实施者, 在这个过程中评价的目的不同, 它评价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进行绩效评价的初衷也是在衡量商业银行的价值中建立一套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认可的、公平的绩效评价体系, 但是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未能考虑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在指标的设置中, 忽视了对客户服务态度、员工发展、内部风险、质量指标和内部管理, 以及内部控制等前瞻性指标, 最后也不能引导未来的发展趋势。

2.依据的会计信息的局限性

绩效评价过于局限在财务指标上, 追求的是短期的目标, 难以反映并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增强。银行的利润也偏重于对银行过去的经营成果, 也就缺少了对未来绩效的预测能力, 在平时人们的思维中通常会认为, 评价体系中的利润成分越高, 银行的短期目标就可能会越发膨胀。在财务指标的评价上, 财务指标评价无法衡量在新的竞争环境下银行成功经营的非财务性价值驱动因素, 如顾客满意度及忠诚度、新产品的开发能力、雇员专业素质及创新能力等。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现在一切的活动都以利益最大化为衡量标准, 不计较中间的实施手段和过程。

3.偏重银行内部评价缺乏动态科学指标

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偏重于对内部进行评价, 而对企业外部如顾客满意度、顾客保持率、顾客诚信率、顾客利润率等缺乏评价, 这样的指标长期以来使得银行缺乏对外部环境的分析, 导致战略短浅, 满足不了顾客的要求就可能会失去顾客的信任, 同时也就失去了一些顾客群, 最终脱离市场。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偏重对企业过去时间段的评价, 主要是针对一些过去的、静态的评价, 缺乏动态的指标, 所以对未来的评价不多, 对未来的发展远景和获利能力很难作出评价, 具有短期性, 导致经营缺乏长远的规划, 会与总体的战略出现不适的情形。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1.财务维度指标设计

平衡计分卡很好地将财务目标设定为长期目标, 解决了商业银行只注重短期目标的现状。

总资产收益率是税后利润和资产总额的比率, 总资产收益率最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 反映的是商业银行总体盈利水平的主要指标, 是评价资金营运与获取报酬水平的指标。商业银行要想提高银行的资产利润率, 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利润, 其次就是要对闲置资金的处置, 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处置, 最大限度地考虑投入产出的效果。

银行利差率是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差额与盈利资产的比率, 商业银行中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利息差, 它表示的是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差额。盈利资产是指未来能为银行带来利息方面收入的资产。这个比率可以用来权衡在一定资产的规模情况下, 商业银行在资金流动方面带来的盈利能力。

存贷款比率是银行贷款期末平均余额和银行存款期末平均余额的比率, 这个比率现在通常被很多银行分析家用来分析银行的流动性。此比率越高, 说明银行内部的流动性越差,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因为不具备流动性的资产占用了其中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该指标若出现越低的情况, 说明商业银行中稳定的存款可以用来发放新的贷款或者进行相应的投资。

不良贷款率是不良贷款余额和贷款总额的比率, 此比率越高, 说明商业银行的安全性越低, 它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应的也就越差;此比率越低, 说明商业银行的安全性也就越高, 相应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2.客户维度指标设计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和行业内外的竞争加剧, 越来越突出了客户在商业银行发展中的地位, 在确立客户类的指标之前, 首先要做的是锁定目标客户, 始终坚持以客户为导向, 最终为客户增加价值, 并争取多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经营理念。

(1) 客户满意度, 它指的是通过对一项服务和一个产品的感受与其期望值进行比较之后所得出的喜欢或悲伤的反映。对该指标的评价就是要确定金融产品和服务是否在银行经营中满足了客户的要求, 在商业银行中客户满意度是指在使用银行推出的产品或者接受银行进行的服务时所感受到的心里效果与它的期望值之间的相匹配程度。

(2) 老客户保有率是本期客户数量和本期新增客户的差额与本期客户数量的比率, 该指标不仅能够反映顾客的流失程度, 而且也能反映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和认可度。

(3) 新客户增加率是本期新增客户数量占本期客户数量的比率, 这一般可以从新开户数量和平时的存款量来衡量, 商业银行要想方设法来维持和保留老客户。

(4) 市场占有率是本行所有业务总量占本期同业业务总量的比率, 市场占有率可以细划为:存款业务市场占有率, 贷款业务市场占有率, 中间业务市场占有率等。该指标不仅反映了商业银行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实力和竞争地位, 同时也反映了商业银行在相同类别业务中的地位。该指标受网点数目、政府优惠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3.内部流程维度指标设计

商业银行要想提供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就要整合银行内部的业务流程。内部业务流程是提高商业银行绩效的非常有力的因素, 该指标的高效与否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提供给外部的客户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和质量, 这个指标是与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最显著的区别之一, 内部流程指标可以从差错发生率、服务质量与效率金融产品创新率三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1) 严格有效的内部制度是好的业绩的基本, 有时不经意的一个举动都可能将即将成功的业绩毁掉, 为了防范这种情况的产生, 商业银行要设置对账制度、设置权限、职责不统一等来加强对内控的建设, 将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

(2) 服务质量与业务办理时间, 服务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态度, 要耐心地为客户办理业务, 让客户体会到我们的真诚, 最终让客户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 这样才算做到了服务的顶级。日常业务的办理时间主要是考核员工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业务, 要把快速正确的态度作为绩效考核指标, 服务的时间越短, 客户的满意度就会越高。

(3) 金融产品创新比是银行新开发产品数量与银行总产品数量的比率, 创新产品收入比是创新产品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现如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环境, 各个银行间的产品相同度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 商业银行惟有掌握对手的市场动向, 抢先一步推出新的产品,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新的市场, 最终提高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和利润。

4.学习和成长维度指标设计

商业银行要不定时地对员工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 归纳分析一些影响员工满意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确保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银行员工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学习和成长维度推动着前三个维度的进步, 商业银行要想更好的实现财务、顾客和内部业务流程等维度目标就要更好的实施落实学习成长维度。这个指标是决定着商业银行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调商业银行在以后经营中必须不断的更新和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它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付亚和, 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许亚军.现代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3]王哲.平衡计分卡在国有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中的运用及思考[J].河北金融, 2008, (04) .

[4]姚亚文.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浅探[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09) .

银行财务指标 篇3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指标;商业银行;比较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0.0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0-18-03

一、引言

一国经济的繁荣和强大必将带动该国金融业的兴起和腾飞,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 是特殊的企业。商业银行作为社会金融体系的核心,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本文将从财务指标角度对我国的商业银行进行评价,以期找出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指标体系。

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度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评价结果前5名是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中国银行;2009年度全国性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排名前五位是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而在我国的上市银行中,招商银行连续两年被《亚洲银行家》评为“中国最佳零售银行”及“中国最佳股份制零售银行”,被《亚洲货币》评为“中国本土最佳现金管理银行”称号,是国内惟一获评最佳的商业银行,获得了大量机构投资者的重点关注。但是在综合考虑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主要财务指标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发展空间等因素之后,到底哪一家的发展态势更好呢?

二、几大商业银行的财务指标分析与比较

(一)银行的选择

目前,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数量繁多,本文只选取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信银行10家在各种类型的商业银行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银行进行分析比较。

(二)具体财务指标的分析与比较

1、最基本经营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

商业银行经营分析的财务指标纷繁庞杂,在复杂的财务指标体系中挑选出一套切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准确、合理、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的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准则,也是具体指标选择的基本依据。

(1)盈利性。在考虑银行的盈利能力方面本文主要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以及非利息收入比率3个指标,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招行的净利润增长率是较好的,其非利息收入是同行业中最高的,这样的数据很符合招行中国最佳零售银行的称号,同时也说明招行的竞争策略取得的成绩,这也是招行与同业的竞争优势所在。

(2)安全性。资本充足程度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关键因素。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资本充足率的最低限制值为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选择这一指标是因为核心资本是银行资本中最重要的部分,对各国银行来说是唯一相同的部分,具有资本价值相对稳定,其数据可以在其公开账目中查找等特点。

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比率高,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大;低则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小。银行不良贷款,是中国金融业最大的风险所在。国际通行标准认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警戒线为10%。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工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招行,但从其发展的时间及我国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来看,这也是不足为奇的。而从数据的相差不多来看,更可以说明招行的发展速度之快,且招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低于工行,说明招行在寻求一条稳步发展的道路,安全性较高。

(3)流动性。流动性比率指标是在侧重资产管理方针下,商业银行衡量流动性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比例越高,表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越小,但同时也意味着其盈利能力在降低。良好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提高降低经营风险防范的保证,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不得低于25%。

存贷款比率指标是用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来计算的,用以反映商业银行保持的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规定存贷款比率不得超过75%。

从银行的流动性来看,招行依旧位于前三甲,这与招行的经营策略密切相关。

2、市价比率分析

(1)市盈率

(2)市净率

(3)市盈率增长比率

3、理财能力分析比较

4、商业银行综合成长性分析

相关资料显示:研究所得构建以下的商业银行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总资产收益率(X1)、净资产收益率(X2)、净利息收益率(X3)、成本收入比(X4)、不良贷款率(X5)、拨备覆盖率(X6)、贷款总额准备金率(X7)、核心资本充足率(X8)、资本充足率(X9)、总权益对总资产比率(X10)、总资产增长率(X11)、净资产增长率(X1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3)、每股收益增长率(X14)、资产流动性比例(X15) 、拆入资金比(X16)、拆出资金比(X17)。该指标体系共1 7 个指标,只要考察商业银行以下几个方面: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性、成长能力、资产流动性,以上5个方面的指标完全可以反映商业银行的成长性状况。根据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成长性的分级排名如表8所示。

由上述表8、表9、表10可以看出,招商银行的发展潜力一直位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前列,且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招商银行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且发展态势良好。

三、总结

如前所述,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中实力较强、排名最靠前的两家,但从上述数据来看,这两家银行缺乏发展潜力,落后于其他的商业银行。相关数据显示,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以及招商银行的发展潜力较大。且在综合考虑以上10家银行的发展历程、发展速度、总资产,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市价比率等财务指标,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等因素之后,可以看出,我国最好的商业银行为招商银行。

同时,有关资料显示,2010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工商银行位列87位,中国建设银行位列116位,中国招商银行位居121位。这更是对招商银行为我国最好的商业银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招商银行可以超过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财务实力,更加坚定其作为中国基于财务指标的最好的商业银行的位置。其人性化的服务,会为其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胡观林.基于财务分析的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机制探索——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例[J].浙江金融,2009,(02).

[2] 董岩.如何利用经济增加值评价商业银行绩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11) .

[3] 郑明川、金漫.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四川会计,2002,(06).

[4] 周波.我国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现状与对策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01).

[5] 徐建斌.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性目标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J].金融论坛,2001,(03).

[6] 徐为人.国有商业银行财务指标贫困化增长的成因分析[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院报,2001,(01).

[7] 戎志温、李德海、减玉青.实行定量分析 正确评价商业银行经营业绩[J].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1999,(01).

[8] 傅胜华.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财务指标比较[J].上海金融,1999,(09).

[9] 王明华、黄治峰.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简介[J].财会通讯,1996,(09).

[10] 陈成富、梅宙本.综合评价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情况的四类指标[J].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11]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指标选择[J].湘潭金融,1996-4:16-18.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篇4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一览表

一:风险水平

(一)流动性风险

1.流动性比例:大于等于25% 2.核心负债依存度:大于等于60% 3.流动性缺口率:大于等于-10%

(二)信用风险

4.不良资产率:小于等于4% 4.1不良贷款率:小于等于5% 5.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小于等于15% 5.1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小于等于10% 6.全部关联度 小于等于50%

(三)市场风险

7.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小于等于20% 8.利率风险敏感度

(四)操作风险 9.操作风险损失率

(五)风险迁徙 正常类贷款 10.正常贷款迁徙率 10.1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10.2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不良贷款

11.不良贷款迁徙率 11.1次级贷款迁徙率 11.2可疑贷款迁徙率

(六)风险抵补 盈利能力

12.成本收入比:小于等于35% 13.资产利润率:大于等于0.6% 14.资本利润率:大于等于11% 准备金充足程度

15.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大于100% 15.1贷款准备充足率:大于100% 资本充足程度

16.资本充足率:大于等于8% 16.1核心资本充足率:大于等于6%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说明

一、风险水平

(一)流动性风险

1、流动性比例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及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 指标释义:

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黄金、超额准备金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资产方净额、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合格贷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在国内外二级市场上可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其他一个月内到期可变现的资产(剔除其中的不良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活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负债方净额、一个月内到期的已发行的债券、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利息及各项应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中央银行借款、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负债。

2、核心负债依存度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和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总负债×100%  指标释义:

核心负债包括距到期日三个月以上(含)定期存款和发行债券以及活期存款的50%。

总负债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总计的余额。

3、流动性缺口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90天内到期表内外资产×100%  指标释义:

流动性缺口为90天内到期的表内外资产减去90天内到期的表内外负债的差额。

(二)信用风险

4、不良资产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信用风险资产×100%  指标释义:

信用风险资产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内及表外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主要包括:各项贷款、存放同业、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资产、银行账户的债券投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承诺及或有负债等。不良信用风险资产是指信用风险资产中分类为不良资产类别的部分。不良贷款为不良信用风险资产的一部分,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定义一致;贷款以外的信用风险资产的分类标准将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下同)另行制定。4.1 不良贷款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 指标释义: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及《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文件)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

正常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类贷款定义为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类贷款定义为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对各项贷款进行分类后,其后三类贷款合计为不良贷款。

各项贷款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

5、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  指标释义:

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是指报告期末授信总额最高的一家集团客户的授信总额。

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向非金融机构客户直接提供的资金,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的保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表内业务,以及票据承兑、开出信用证、保函、备用信用证、信用证保兑、债券发行担保、借款担保、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未使用的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

集团客户定义按照《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第5号令)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5.1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  指标释义:

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是指报告期末各项贷款余额最高的一家客户的各项贷款的总额。

客户是指取得贷款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各项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6、全部关联度  计算公式:

全部关联度=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  指标释义:

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是指商业银行全部关联方的授信余额,扣除授信时关联方提供的保证金存款以及质押的银行存单和国债金额。本指标中关联方定义按照《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第3号令)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关联方包括关联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授信定义及集团客户定义均与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中定义一致。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三)市场风险

7、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 本指标计算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累计外汇敞口头寸/资本净额×100%  指标释义: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为银行汇率敏感性外汇资产减去汇率敏感性外汇负债的余额。

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8、利率风险敏感度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利率风险敏感度=利率上升200个基点对银行净值影响/资本净额×100%。 指标释义:

本指标在假定利率平行上升200个基点情况下,计量利率变化对银行经济价值(EVA)的影响。指标计量基于久期分析,将银行的所有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按照重新定价的期限划分到不同的时间段,在每个时间段内,将利率敏感性资产减去利率敏感性负债,再加上表外业务头寸,得到该时间段内的重新定价“缺口”。对各时段的缺口赋予相应的敏感性权重,得到加权缺口后,对所有时段的加权缺口进行汇总,以此估算给定的利率变动可能会对银行经济价值产生的影响。利率上升200个基点对银行净值影响是指在给定利率变动为上升200个基点的条件下,计算得到的对经济价值产生的影响。其中,时段的划分及各个时段的敏感性权重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标准框架确定。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二、风险迁徙

9、正常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 指标释义:

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9.1、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 指标释义:

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定义与正常贷款迁徙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正常类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9.2、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 指标释义:

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定义与正常贷款迁徙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关注类贷款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0、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 指标释义:

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次级类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1、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 指标释义:

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可疑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损失类的贷款余额。

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可疑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三、风险抵补

(一)盈利能力

12、成本收入比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成本收入比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100%  指标释义:

营业费用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利息净收入与其他各项营业收入之和。

13、资产利润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 指标释义:

净利润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损益表中净利润。

资产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余额。

14、资本利润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资本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 指标释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余额。

净利润定义与资产利润率指标中定义一致。(二)准备金充足程度

15、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信用风险资产应提准备×100%  指标释义:

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指银行根据信用风险资产预计损失而实际计提的准备。

信用风险资产应提准备是指依据信用风险资产的风险分类情况应提取准备的金额。其中,贷款应提准备依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银发[2002]98号)及相关法规确定;贷款以外信用风险资产的应提准备标准将由银监会另行制定。

信用风险资产定义与不良资产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5.1、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  指标释义:

贷款实际计提准备指银行根据贷款预计损失而实际计提的准备。贷款应提准备按照《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银发[2002]98号)及相关法规确定。

(三)资本充足程度

16、资本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  指标释义:

资本净额等于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之后再减去扣减项的值。

核心资本、附属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和市场风险资本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第2号令)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

16.1、核心资本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  指标释义:

核心资本净额等于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减去核心资本扣减项的值。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和市场风险资本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第2号令)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

附注说明:以上指标中项目的详细定义及填报要求依据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说明执行。

财务指标统计 篇5

变现能▪ 流动比率 力

资产管▪ 存货周转率 理 ▪ 营业周期

负债 ▪ 资产负债率

盈利能▪ 销售净利率 力

▪ 现金到期债务比 现金流▪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 量

财务弹

性 ▪ 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财务报表分析常用指标 篇6

1、销售收入及利润变化分析

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变化,分析其行业竞争结构及行业利润情况

2、盈利能力分析 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

对比历年比率变化原因并预计出未来一段时间的盈利状态

3、运营能力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及流动资产周转率等分析企业面临的运营风险

4、成长性分析

销售增长率与利润增长率

5、偿债能力分析

资产负债率及流动资产比率

6、成本费用分析

销售成本率、管理费用比率等

7、经营状况综合分析 环形图表分析各比率的变化

以上各项分析都用图表形式(柱形、曲线等)列示,下面加以文字分析效果会比较好。

财务分析常用指标

1、变现能力比率

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1)流动比率

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 / 流动负债合计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 意义: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分析提示:低于正常值,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2)速动比率

公式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 流动负债合计

保守速动比率=0.8(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 流动负债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 意义: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因为流动资产中,尚包括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因此将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再与流动负债对比,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低于1 的速动比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现,也不一定非常可靠。变现能力分析总提示:

(1)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可以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

(2)减弱变现能力的因素: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或有负债。

2、资产管理比率(1)存货周转率

公式: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 /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3 意义:存货的周转率是存货周转速度的主要指标。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2)存货周转天数 公式: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360*(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产品销售成本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20 意义: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到销售出去所需要的天数。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3)应收账款周转率

定义:指定的分析期间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3 意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

(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定义:表示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公式: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 / 应收账款周转率

=(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 产品销售收入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00 意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5)营业周期

公式: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360}/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360}/产品销售收入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00 意义:营业周期是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分析提示:营业周期,一般应结合存货周转情况和应收账款周转情况一并分析。营业周期的长短,不仅体现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还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6)流动资产周转率

公式: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 意义: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相当于扩大资产的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产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分析提示: 流动资产周转率要结合存货、应收账款一并进行分析,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结合在一起使用,可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7)总资产周转率

公式: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8 意义:该项指标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说明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加速资产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分析提示:总资产周转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经常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一起使用,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3、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是反映债务和资产、净资产关系的比率。它反映企业偿付到期长期债务的能力。

(1)资产负债比率 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7 意义:反映债权人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该指标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分析提示: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获取利润的能力也越强。如果企业资金不足,依靠欠债维持,导致资产负债率特别高,偿债风险就应该特别注意了。资产负债率在60%—70%,比较合理、稳健;达到85%及以上时,应视为发出预警信号,企业应提起足够的注意。(2)产权比率

公式:产权比率=(负债总额 /股东权益)*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2 意义:反映债权人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比例。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稳定。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

分析提示:一般说来,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从股东来说,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举债,可以将损失和风险转移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举债经营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在经济萎缩时期,少借债可以减少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3)有形净值债务率

公式: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5 意义:产权比率指标的延伸,更为谨慎、保守地反映在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不考虑无形资产包括商誉、商标、专利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的价值,它们不一定能用来还债,为谨慎起见,一律视为不能偿债。分析提示:从长期偿债能力看,较低的比率说明企业有良好的偿债能力,举债规模正常。

(4)已获利息倍数

公式: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

=(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通常也可用近似公式:

已获利息倍数=(利润总额+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5 意义: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利息保障倍数。只要已获利息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偿付利息。分析提示:企业要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才能保证负担得起资本化利息。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债务利息压力越小。

4、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投资人还是债务人,都非常关心这个项目。在分析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数等因素。(1)销售净利率

公式:销售净利率=净利润 / 销售收入*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1 意义: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分析提示: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必须要相应获取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销售净利率可以分解成为销售毛利率、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销售期间费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2)销售毛利率

公式: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15 意义: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

分析提示:销售毛利率是企业是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销售毛利率便不能形成盈利。企业可以按期分析销售毛利率,据以对企业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的发生及配比情况作出判断。(3)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

公式:资产净利率=净利润/ [(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意义: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润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

分析提示: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净利的多少与企业的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原因有:产品的价格、单位产品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可以结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来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4)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

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 [(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08 意义: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最重要的财务比率。

分析提示:杜邦分析体系可以将这一指标分解成相联系的多种因素,进一步剖析影响所有者权益报酬的各个方面。如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权益乘数。另外,在使用该指标时,还应结合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待摊费用”进行分析。

5、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第一,提供本企业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第二,有助于评价本期收益质量,第三,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第四,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流动性;第五,用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分析是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1)现金到期债务比

公式: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本期到期的债务 本期到期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付票据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5 意义:以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本期到期的债务比较,可以体现企业的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分析提示: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2)现金流动负债比

公式:现金流动负债比=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期末流动负债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5 意义: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分析提示: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3)现金债务总额比

公式: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期末负债总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25 意义: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分析提示: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较,与同业比较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这个比率同时也体现企业的最大付息能力。获取现金的能力

(1)销售现金比率

公式: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销售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2 意义: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流入量,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与同业比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的收入质量越好,资金利用效果越好。(2)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公式: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普通股股数 普通股股数由企业根据实际股数填列。企业设置的标准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意义:反映每股经营所得到的净现金,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该指标反映企业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超过此限,就要借款分红。(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公式: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期末资产总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06 意义:说明企业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把上述指标求倒数,则可以分析,全部资产用经营活动现金回收,需要的期间长短。因此,这个指标体现了企业资产回收的含义。回收期越短,说明资产获现能力越强。财务弹性分析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公式: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五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同期内的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8 取数方法:近五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应指前五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和;同期内的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也从现金流量表相关栏目取数,均取近五年的平均数;

资本支出,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取数; 存货增加,从现金流量表附表中取数。取存货的减少栏的相反数即存货的增加;现金股利,从现金流量表的主表中,分配利润或股利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取数。如果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该项目为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则取数方式为:主表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减去附表中财务费用。

意义: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满足资本支出、存货增加和发放现金股利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比率越大,资金自给率越高。

分析提示:达到1,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满足企业扩充所需资金;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部分资金要靠外部融资来补充。(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公式: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 每股现金股利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现金股利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 意义:该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其值越大越好。分析提示:分析结果可以与同业比较,与企业过去比较。(3)营运指数

公式: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经营应得现金 其中: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 非付现费用

=净利润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 本期提取的折旧+无形资产摊销 + 待摊费用摊销 + 递延资产摊销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9 意义:分析会计收益和现金净流量的比例关系,评价收益质量。

银行财务指标 篇7

科学公允地评价公司综合财务状况已成为各利益相关者的共识, 评价主体对于评价结果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会计信息的爆炸、财务指标的繁多、多重的综合评价制度又使得分析能力尚且不足的评价主体无所适从, 提高综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以及评价结果对于决策的有用性十分必要。因此, 如何恰当的选择财务指标是综合财务评价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现阶段, 各种综合财务评价方法对财务指标的选择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不同评价主体对财务指标的选择随机性加大, 且广泛存在着指标选择不合理的问题。

2 现阶段财务比率指标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近年来, 综合财务评价的方法不断丰富, 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也日益完善, 但企业在选择财务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2.1 缺乏反映企业未来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

传统的综合财务评价体系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时, 所选用的财务指标大多是传统的财务比率指标, 这些指标以会计数据为依据, 是对企业前期经营情况的反映。因此, 综合评价的结果是面向过去的, 即是对企业历史经营成果的评价, 缺乏企业未来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 随着企业股东多元化以及财务数据使用需求的转变, 这些财务指标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2.2 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明显, 造成评价内容被重复考虑

目前广泛使用的功效系数法、综合评分法实质上是加权的合成法, 运用这种方法的前提应该是各个加权成份之间的相互独立。而现阶段企业选择的财务指标之间显著相关, 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就造成了衡量内容的重复考虑, 必然会夸大缺乏独立性的指标的实际影响力, 而相应地另外一些相对独立的指标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程度, 这样必然会影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最终使评价结果不真实。单从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看, 包含的指标类型众多, 所包含的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强, 某些指标的衡量内容明显相互交叉重叠。例如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三项指标就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实际上这三项指标的功能几乎完全重叠。

2.3 评价主体不明确

在我国, 颁布业绩评价体系的初衷是服务于国家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 相当于股东对公司的评价。但业绩评价主体越来越多元化, 如债权人、供应商、中小股东等, 这些评价主体对财务评价的需求是不同的, 但现实中却没有出现专门服务于他们的评价体系, 因此除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往往就借鉴这两套体系进行评价活动, 这样得到的评价结果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决策需求。

2.4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未考虑行业因素影响

目前综合评价模型仍以混合行业研究为主, 忽视了行业特征的差异。行业不同, 资本结构、资产结构、费用结构、收入确认方式、盈利模式以及现金流入流出形式等会呈现出来不同的特征, 不同行业间的财务比率会有显著的差异。虽然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根据行业不同确定各行业的标准值, 依然没有在选择指标和确定权重时考虑行业因素。

2.5 未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有的指标体系在建立时只考虑体系的综合性, 追求衡量内容的全面性, 没有实际考虑特定评价主体的信息获取能力, 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如《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中使用了不良资产比率和技术投入比率, 需要用到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和本年科技支出合计, 这些数据在外部利益相关者看来都很难获得。

3 财务比率指标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3.1 依据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 其原因之一在于企业在进行财务指标选择的过程中对财务指标的选择依据尚不明确。结合综合财务评价的特点及目标, 选择财务比率指标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主体。即综合财务评价的信息使用者。评价结果是为评价主体服务的, 不同的评价主体对评价指标的需求是不同的, 因此, 企业在进行综合财务评价时应首先考虑评价主体的特点, 再选则相应的财务比率指标。

(2) 所处行业。如上文所述, 不同行业所反映的财务信息特点是不同的, 如果选取统一的财务比率指标笼统的反映企业经营信息是是不科学的, 不能反映行业特点, 也不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

(3) 评价期间。即企业在进行综合财务评价时应当确定评价的期间是面向过去还是面向未来, 现阶段企业选取的财务比率指标大多是面向过去的, 是对企业以前各期经营成果的评价, 缺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及相关财务指标的选择。

3.2 原则

企业在选取财务比率指标的过程中, 除了要参考上述依据外, 还应当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1) 全面性原则。传统的综合财务评价方法的内在要求是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获现能力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缺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 科学的财务比率指标体系要求在指标的设置上必须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保证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 相对独立性原则。如前所述, 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是企业进行综合财务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目前广泛使用的综合评分法、功效系数法等的应用前提是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 因此, 应该尽量保证指标之间的相对独立, 避免出现指标衡量内容交叉重叠的局面。

(3) 决策相关性原则。决策相关性原则指财务指标必须与经济决策相关, 以避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综合评价的目的是为特定的决策提供理性的财务信息支持, 为了达到这一点, 指标的选取必须切合决策需要, 即满足特定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4) 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指为计算指标而进行的数据收集要可行, 选用那些较容易被评价主体通过公开的途径及时准确获得的信息。如果某项指标对于评价结果很有用, 但获取这项指标数据非常不易, 一般来说应该放弃这项指标, 转而选取其他可以与这个指标反映基本相同信息并且易于获取的指标来替代。

4 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面向过去的财务比率指标的选择

面向过去的财务比率指标理论上来说属于传统综合财务评价的范畴, 即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获现能力五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分析, 之所以面向过去, 是因为企业在评价以上各项能力时依据大多为传统的财务比率指标, 这些指标来自于会计账户的数据, 通过选择相应的财务比率指标, 企业及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到企业最近一段期间的经营成果, 但与此同时, 仅仅根据这些财务指标以及所评价的企业能力, 信息使用者并不能够准确判断出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对于这方面的财务比率指标选择, 国内外的研究较多, 所构建的财务指标体系日益完善, 目前通用的财务比率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

对于表1的内容, 要说明以下两点:

第一, 表1为通用的财务比率指标评价体系, 并没有考虑评价主体和所处行业的影响, 因此企业通常并不能应用其直接进行综合财务评价, 而应当根据具体的评价主体, 同时结合所处行业的特殊性, 在上述体系中进行扩充, 提高财务比率指标的针对性。例如, 针对债权人的综合财务评价, 选取的财务比率指标应当突出偿债能力评价, 并额外提供现金流量对债务的保障信息;针对中小股东的综合财务评价, 则应当增加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有关盈利能力的指标。

第二, 表1中的财务比率指标并不需要全部进行反映, 原因在于上述指标之间是存在相关性的。根据选择财务比率指标的相对独立性原则, 若上述指标全部包含在评价体系当中, 反而会因指标间的重叠而造成评价结果的失真。就如何确定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 计算各指标的数值, 并应用SPSS等软件系统加以分析。例如, 流动资产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流动资产中比重最大的就是存货与应收账款, 存货与应收账款的营运状况几乎就决定了流动资产的营运状况, 所以这三个指标不能同时被纳入最后的指标体系, 最终选择哪个指标要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来决定。

根据上述财务评价体系计算得出的财务比率指标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 但正如上文所述, 这些财务比率指标并不能反映企业未来的信息, 因此还需要面向未来的财务比率指标来加以补充。

4.2 面向未来的财务比率指标的选择

所谓面向未来, 即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考量, 近年来, 决策有用观逐渐取代了受托责任观成为了财务报告的目标,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更加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 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决策, 因此, 企业的综合财务评价应当提供给信息使用者更多关于企业未来发展的信息, 这也是综合财务评价体系中所欠缺的。

因此, 需要在财务比率指标的选择过程中, 加入更多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 总结起来, 可分为两个方面的财务比率指标:创新能力指标和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

(1) 创新能力指标的选择。

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一, 随着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变, 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企业发展战略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创新行为往往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但由于其对经营当期的影响较小, 因而在传统的综合财务评价体系当中常常被忽略。

根据企业创新的对象以及创新过程, 可将企业的创新能力分为五个方面: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自主管理创新能力、自主制度创新能力、自主组织创新能力、自主市场创新能力, 相应的财务比率指标如表2所示。

表2仅为企业在评价自身创新能力时提供必要的参考, 企业在选取相关指标时, 应当根据企业自身及所处行业的特点对指标体系加以扩充, 但总体而言, 企业应当遵循科学的指标设置原则, 以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 以自主管理创新能力为观念, 以自主制度创新能力为支撑, 以自主组织创新能力为保障, 以自主市场创新能力为依托, 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2) 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的选择。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 通常情况下,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所有者和股东、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客户、政府机构以及社会公众等等。近年来,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受到广泛关注, 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自身与企业的利益关系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果, 会对企业当期及未来期间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 企业只有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 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在综合财务评价中应当加入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

由于传统的综合财务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为企业所有者, 因此, 此处讨论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不包括股东 (中小股东除外) 。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选取的财务比例指标如表3所示。

引入上述财务比率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贡献程度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进而可以评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在选取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的过程中, 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及相关原则选择恰当的财务比率指标, 同时还应当考虑特定的评价主体, 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确定所提供信息的侧重点。例如, 以客户为评价主体的综合财务评价应当增加有关产品安全与质量的财务指标, 如产品成本率、产品的修理退换比率等;以政府为评价主体的评价体系则应当重点突出企业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

对于上述面向未来的财务指标体系, 目前的研究仍然比较匮乏, 在企业的实践当中重视程度依然不足, 这也是现代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主要缺陷之一。随着企业利益需求的多元化,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经济决策过程中, 其所提供的信息甚至超过了传统财务比率指标所反映的内容。本文将企业面向未来的财务比率指标划分为创新能力指标和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两个方面, 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选择其他类型的财务比率指标。需要说明的是,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企业自身长足发展和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传统的财务评价也需纳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因此, 财务比率指标的选取应当以体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最终目的。

5 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现有的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财务比率指标评价体系, 提出企业在选取财务评价指标时应当综合考虑面向过去和面向未来的财务比率指标, 并且针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水平构建了相关的指标体系, 能够为企业在相关领域的评价活动提供参考, 属于在决策有用论下对企业综合财务评价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但与此同时, 本文仅仅提供了构建科学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所构建的仅为基本财务指标体系, 并未区分特定的评价主体及行业特点, 这也将成为未来完善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秀华.基于指标相关性的财务综合评价体系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2.

公司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指标分析 篇8

摘 要 财务指标分析是认识企业管理本质的锐利武器,也是企业领导层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指标的分析集中表现在善于透过现象和外部联系,以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揭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本质与规律,以及利用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来深入地考虑问题,进而系统化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 偿债能力分析 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获利能力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足额及时偿还的保证程度,它是衡量企业当前财务能力,尤其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短期存活能力,是衡量企业是否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一家企业不能维持其短期偿债能力,会更难以维持其长期偿债能力,即使过家企业盈利不错,也同样会面临因不能答付到期债务而导致的破产威胁。如果企业偿债能力低还会丧失各种投资机会,这不仅损害公司的竞争能力,还会致其股票价格下跌,提高投资者的风险。因此,这是企业债权人、企业的股东和潜在投资人都共同关心的一类指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1]。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己获利息倍数和带息负债比率等(财政部会计评价中心,2008)。

1.资产负债率或称负债比率

是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分析和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一项重要的判断标准。适度的资产负债率表明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投资风险较小,企止经营安全、稳健、有效、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对企业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是企业财务结构是否稳健的重要标志。其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二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x100%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对一家企业而言,其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反映了企业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资产使用效率高,周转速度快,表明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好,偿还债务的能力强,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宋常,2007)。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它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即企业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企业的应收账款如能及时收回,就能够减少营运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呆滞占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2]。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其中: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二)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

三、获利能力分析

(一)营业利润率

营利利润率分为营业利润率和毛营业毛利率,营利利润率是一定时期企业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营业毛利率是营业毛利额与毛利净收入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营业毛利率二(主营业务收入一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二)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一定时期内企业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它体企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水平,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其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三)净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报酬率是一定时期企业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获利的核心指标。表明了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其中: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四、成长能力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企业本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与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率。这是一项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减变动状况[2]。

(二)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度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状况。该指标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来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体现了企业规模增长水平对其发展后劲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增长率二(资产总额年末数-资产总额年初数)/年初资产总额

宗旨,财务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缩影,是传递财务信息的載体;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基本依据,采用合理的账务指标,从财务报表中寻找有用的信息,有效地寻求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的过程,是企业领导层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韩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浅谈.财会通讯.2008.10:81-83.

上一篇:应聘简历模板下一篇:治未病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