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工作计划

2024-07-26

治未病工作计划(通用11篇)

治未病工作计划 篇1

2014年英光小学“治未病”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卫生辅导工作,落实“治未病”工作理念,现制订我校未成年人心理卫生辅导工作的计划:

一、树立“治未病”的理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利用网络、宣传栏、讲座等各类宣传载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我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工作的关注度,落实预防为主、“治未病”的工作理念。何谓“治未病”,最早见于《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矣?可见古人眼中:治未病是上工之道。整体观是治未病的精髓。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度,提升未成年人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正确自我评价,时刻预防未成年人心理障碍的出现。同时加强与社区、社会团体、等机构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今年我心理辅导站计划组织我校聘请的心理专家及我校心理辅导老师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讲座,进一步提升我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通过各种渠道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长,帮助未成年人及其家庭解决各类心理问题。

二、注重培训,掌握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专业技能

今年我心理辅导站牢固树立“治未病”的工作理念,去落实未成年人辅导工作。计划开展6次专业人员培训。在加强我校专业心理咨询师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辅导技巧的培训。通过各类主题教育、科普讲座、各层面座谈等形式开展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培训。

三、加强辅导,及时纠正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

“不治已病治未病” 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遵守的“预防为主” 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为体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专业性,落实“治未病”的理念,我校将聘请心理专家教授、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十几年以上的资深心理专家作为成员,确保权威性。将我校的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工作提升至新的层面,利用心理讲座、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开展工作,融入到专业人员日常工作中去。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较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为将不良事件对未成年人及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依据未成年人突发心理事件干预方案。

英光小学

2014.03

治未病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治未病”理念,党风廉政建设,启示

中医药学传统核心理念“治未病”以“预防为主、固本强根, 既病防变、已变防渐”为基本思路, 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基本原则, 对疾病进行系统性预防和治疗, 以达到强身健体、治病救人的目的。

与其同理, 党风廉政建设也要做到“未病先防”。党风廉政建设是纯洁党的组织、修复党的肌体、提高党员干部执政素养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2013年8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指出:预防腐败必须从狠抓党风建设入手, 切实改进作风, 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由此可见, 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党风廉政建设是需要系统规划、长期坚持的过程, 不仅需要通过党员教育、制度规范达到党组织自身固体强身的目的, 还需要抵御和应对各种风险、不断清理党的肌体、防病治病, 随时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组织纯洁, 提高执政素质和执政能力。从这个角度而言, 传统中医药学“治未病”的理念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理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治未病”的理念对党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治未病”之“未病先治、固本强根”的防患性理念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教育强根、制度固本”预防性理念的启示

“未病先治、强根固本”的预防性养生理念强调未病先防, 防病于未然, 是指通过营养、锻炼、药物等养生方法, 强化肌体自身功能, 增强肌体适应环境、抵御各种疾病侵袭的能力, 通过强身固体预防疾病的发生。党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注重预防的方针, 通过党员教育、制度规范达到规范党员管理、强健党的肌体、巩固执政理念、提高执政能力的目的, 是党的建设的固本之重要措施。

首先, 教育为先、思想清源。强化长效的党员教育导向机制, 构建一支信仰崇高、服务群众、执政能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员是党组织的根, 中国共产党的先锋作用不仅通过党的纲领体现出来, 更是通过每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出来, 因此党员标准和党员素质是保证党的先锋作用发挥的重要基础。我党历来重视党员的发展、党员的纪律要求和党员教育, 经历了近百年艰苦奋斗的风雨历程, 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8500多万名党员、42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领导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 这一成就足以证明大多数党员是符合党员标准的、合格的, 也足以证明党的领导的正确性。但是, 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 党的队伍也存在入党动机不纯、要求自己不严的不合格党员, 也存在难以经受各种诱惑、严重违反党纪国法的党内腐败分子, 他们的违纪违法活动不仅影响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也严重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执政威信和执政地位, 因此党要长期开展以党员标准为核心的党员教育工作, 以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党性。“要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 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 以更好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 坚持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 进行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 在思想上、作风上、组织上治未病, 强化廉洁奉公, 勤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和权力观念, 不断提高免疫力, 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以强化党员教育达到党组织“教育强根”之目的。

其次, 制度规范、行为有矩。建立科学的制度预防约束机制, 强化制度对权力机关与人员的用权约束和规范, 提高党的执政素质和执政能力, 制度建设应把握两个层面:

1、完善国家宏观法律制度建设,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发展相适应的党风廉政防腐机制, 促进权力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研究新形势、新环境下党风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特点、新规律,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改革发展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相适应、与新时期党的执政要求相适应的, 更加规范、严谨的法律制度, 促进权力监督和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 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据中央纪委统计, 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省 (部) 级以上机关共制定党风廉政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3000多项, 党的十六大以来, 中央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重大法规制度, 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 十八大以后我党又公布《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六条禁令》以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根本思路, 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 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

2、完善部门微观章程制度建设, 建立与部门具体工作相适应的勤政廉洁制约机制, 规范基层党员干部和公务人员的用权行为。如果说科学严格的国家法律制度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宏观约束机制, 那么, 各级党组织和基层单位建立的与国家法律制度相适应的、与本单位本部门具体工作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就是党风廉政要求得以具体有效落实的基本手段。当前基层单位的制度建设基本以单位自建为主, 开展管理制度、岗位职责、风险防控点的自查梳理、查漏补缺, 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在风险预料方面有一定的局限。为了更加完善地进行风险预测, 基层制度建设应打破封闭运行的机制, 借鉴和引进各级纪检机关指导意见, 帮助自身完善规章制度。这是由于纪检部门长期开展对党员干部的纪律监督和检查工作, 有着丰富的办案经验, 能够及时发现新问题、新情况, 也能及时了解和总结基层党组织优秀的、有效的、有价值的制度建设经验, 因此纪检部门指导帮助相关单位查漏补缺, 构建科学、有效的单位或部门管理制度, 扎牢基层党组织制度篱笆, 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因基层制度缺陷而导致腐败的可能, 真正实现党风建设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 让每一个党员、干部、公务人员真正认识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法所限”的法制化的权力观。

二、“治未病”之“祛邪防控、及时调理”的调理性理念对党风廉政建设“惩防并举、防微杜渐”控制性理念的启示

“治未病”理念认为疾病的转变是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转变途径, 强调“祛邪防控、及时调理”,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作为执政党以及其组织成员, 随时会面临各种诱惑、问题以及新环境新任务的挑战, 党的肌体也难免会受到细菌侵入而“生病”, 有针对性地开展党风廉政防控机制的建设工作,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醒、及时修正、及时清理, 能控制病情蔓延, 达到对党的组织祛邪扶正、恢复健康的目的。

首先, 强化有效的制度运行过程监控手段。过程监督是确保制度执行的重要控制性环节, 过程监督涉及监督平台的建设、监督主体权利确定、监督方法有效选择等, 从监督主体而言, 党风建设不仅要重视法律监督和党纪监督, 还要重视媒体、社会机构、公民等社会力量的监督, 近年来通过的网络监督、群众举报等途径发现、查处的贪污腐败案件也充分说明社会监督的重要性;从监督过程而言, 监督工作不仅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发现并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 更应该将监督工作前移, 做好预防性提醒和告诫, 如一些地方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约谈”, 将诫勉提醒和教育作为监控的首要步骤, 做到监控前移、提醒到位。

其次, 做好缺陷制度的事后弥补措施, 是进一步完善制度、扎牢篱笆的重要步骤。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 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总会不断出现, 制度的建设总有可能滞后于现实的发展, 原有制度的缺陷或规定的笼统性模糊性也容易造成执行过程的走样,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也总是屡禁不绝, 因此, 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或事后发现的新情况、新的违法犯罪手段、贪污腐败案件的新动向等需要及时梳理、及时总结, 并及时进行制度弥补。

总之建立监督渠道畅通、监督手段丰富的党风廉政防控机制, 对党风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及时处理, 防微杜渐, 可以避免矛盾集中激化积重难返, 达到治小病防大病, 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三、“治未病”之“重病特治、严防反复”的治疗性理念对党风廉政建设“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惩救并重理念的启示

“排毒祛瘤、严防复发”是“治未病”理念对于重病治疗的“排毒祛瘤、严防复发”是“治未病”理念对于重病治疗的基本思路, 其目的是预防复发, 时刻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从严治党一直是我党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方针, 对严重违反党纪国法, 给党的声誉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党员干部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及时清理害群之马, 是我党历来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体现, 尤其是针对拒腐防变的严峻形势, 我党近年来采取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两手硬的措施, 对严重违反党纪国法的贪污腐化分子进行绝不手软的严厉查处和打击, 一方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坚决清退和开除严重影响党的形象的不合格党员, 整顿机构, 纯洁党的队伍, 另一方面切实解决部分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 通过法律途径重症特治、祛除党内毒瘤。这样做既纯洁了党的队伍, 又对党员干部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不仅证明执政党有自我教育自我修正的勇气和决心, 还在人民群众中进一步树立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心, 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治未病工作计划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21-02

“治未病”是中医学中最具影响的学说之一,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它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层面的指导思想和丰富内容。疗养院则是以疗养因子为前提,以合理的生活制度为基础,针对健身、养病、康复等方面在指定地区建立的医疗体系[1]。两者在理论上和具体实施时有着不谋而合的相通点,开发和拓展中医“治未病”在疗养医疗服务工作中的应用,无论是对于人类的健康生存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中医“治未病”理论和疗养医疗工作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曾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相关记载,主要宣传了一种预防为主的思想,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的内容。疗养院属于社会医疗机构,但又不同于医院,它能够为全体人民服务。开展疗养医疗工作,特别强调“三级预防”。从疗养院的日常工作来看它主要是以“治未病”为依据,运用医疗手段最终使人民身体恢复健康,秉承着预防保健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础的原则。

2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疗养医疗工作中的运用

2.1 未病先防 医学上所提及到的“治未病”实际上就是疾病预防,主要是指那些有疾病出現征兆和动态正在发生变化的因子。《黄帝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论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并通过他们的医学实践加以运用和发挥,使其成为别具特色的预防医学理论。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首先,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次,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从中可知,它为中医对疾病的预防打下了坚实基础,而疗养院针对这方面具备系统成熟的健康教育过程,能有效地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水平,因为疗养院的其中一个职责是提高和完善疗养员的良好健康卫生习惯,从而更好地建立起卫生保健体系;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疗养院系统来加强疗养人员进行体育锻炼的欲望。因此,疗养院可以利用组织系统有规律有目的的进行中医保健课学习并以此来避免甚至是杜绝疗养人员的不规律生活习性,以身作则,带动周围的人改善自身不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整个社会人群的健康卫生生活得以提高,减少不必要的疾病。中医保健可以分为体内、体外两方面,提升正气、陶冶情趣、健身锻炼、调节生活等,通过适量的合理的科学运动进行健身,另外还可以使用针灸、推拿、药物调养等方法对身体进行调节,最终实现疾病预防、强身健体的目标,这不仅体现了疗养医疗与中医“治未病”密不可分,最重要的是让人们学习到了“治未病”的重要途径。

2.2 既病防变 即有病早治,防止病变。通常表现为人体患病后,需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尽早就医,尽早治疗,杜绝疾病蔓延、加重从根本上切断其传播途径。《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这里所说的“未发”,是指疾病征兆的出现,也就是患病的初级阶段,和唐代孙思邈提及的“欲病”有一曲同名之意,《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说,“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它的意思是已经患上疾病,需要使用合理的方法,避免疾病继续加重。仲景曰:“适中经络,为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这主要是指发现疾病应该及早就医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治疗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疗养院健康体检项目的开展正印证了这一点,但如果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医体检,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的时间生命信息,运用“天人合一”,人体阴阳平衡,五脏相生相克的原理,用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被检者的先天病理体质状况及身体健康状态,针对不同体质和健康状况给出中医治疗的对策和日常养生调理的指导[2]。无疑能让西医不易发现的亚健康状态显形;其次,针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相关疾病患者的部分人群,在医院进行相对应的治疗,病人症状得到初步稳定,可是疾病稳定后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还没有确定。因此对于这些群体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部分健康知识讲座、教育等,以便让病人更好地了解健康知识,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并保持乐观精神克服疾病,到达最佳治疗状态。

2.3 瘥后防复 它主要是指病愈后防止复发或病残后积极康复。愈后防复发是指疾病初愈时,运用合理的治疗方式予以调养,预防疾病复发等所运用的预防手段。疾病恢复期,人体还处在比较虚弱的状态,疾病虽然消除,但如果调养不好,不进行巩固治疗,很容易再次感染。愈后防复发,在中医理论中占据主要位置,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病残后康复亦是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准则,如中风后遗症偏瘫的病人,是需要长期的治疗和调养的,后期护理和身体调养是十分重要的。上医院康复,存在诸多不便。但疗养院的康复设备和措施相对较为完善,在疗养过程中,医务人员因人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合理科学的康复方案,一方面可以运用矿泉、海水、空气、阳光等自然疗养因子进行人体作用,另一方面还可已使用药物辅助治疗,达到增强病人身体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掌握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并在各项工作中科学的使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防止疾病的复发。现在这一理论在某些方面尚未完善,还需要我们在具体实施中更好地去探索研究,并广泛地推广到各个医疗领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还使疗养院自身作用得以可以更好的发挥,最终更好地完善疗养院建设促进其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恩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05.

[2] 梁嵘,王召平.中医学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与研究[J].医药世界,2006年09期.

[3] 王莹.疗养院实施中医“治未病”的实践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0,(8).

[4] 丁敬远.开创具有华东疗养院特色的中医保健体系之路[A].[C].2010:37-38.

治未病科工作制度 篇4

(一)、日常管理制度

1、预防保健工作在医院领导小组管理下进行,与其他临床科室分工合作,相互促进。

2、工作人员比喻服从医院规章制度,遵从医院考勤制度与请假制度。

3、工作人员具体岗位责任见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4、科、室应当定期举行科室会议,对日常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5、不定期的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二)医德医风管理制度

1、认真学习贯彻卫生部发布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每年至少对医务人员开展一次医德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2、将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和评价科室工作的重要标准。

3、制定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核办法,建立医德医风档案,每年底进行考核评价。

4、机构新成员必须进行医德医风岗前教育,未参加爱培训不得上岗。

5、建立医德医风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科室考核和上级考核制度。常听取患者和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社区群众监督。

6.医务人员医德考核结果,作为应聘、晋升评优的重要条件。

(三)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1.监督检查建立质量管理部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及保障落实措施。

2.监督检查对医务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和知识知晓情况。3.每年至少一次检查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工作质量、技术规范、服务流程及基础质量指标达标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整改落实情况。、4.监督检查开展“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岗位练兵活动。

5.监督检查医疗风险防预案与医疗风险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6.监督检查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投诉的登记、报告、处理、分析情况 信息采集管理区域负责采集和录入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每人一份。2.应为全市来本院查体人员建立健康档案。

3.健康档案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不得随意涂改。

4.健康档案每年至少随访一次,急性动态管理。5.健康档案应及时收集及时记录、统一编号、归档保管。

6.健康档案管理应责任道人、制度到位、硬件落实、管理达标,逐步纳入计算机系统管理。

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和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负责分析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体质辨识,风险评估﹑健康咨询﹑健康干预。

(一)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1.在医院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橱窗,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开通社区健康咨询服务热线。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5.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

6.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

(二)健康咨询工作制度

1.建立健康咨询台,负责门诊导医﹑咨询﹑预约﹑便民服务等工作。

工作人员要认真﹑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为病人服务。

2.负责协调病人就诊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接听热线电话,做好电话咨询工作。

3.发放健康手册﹑健康教育处方,播放戛纳看那个教育的有关录像﹑关盘﹑录音。

4.为病人提供饮用水﹑出借轮椅﹑收费查询等服务。

5.保持环境整洁,维护就诊秩序,提高安全意识,防范安全隐患。

五 综合干预区域工作制度

(一)预防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1.科主任﹑副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领导,应确定以为主治医师或高级住院医师协助科主任领导本科的门诊工作。2.科室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人员调换时,应与医疗护理部门共同商量,上岗前进行门诊病历书写规范的培训。

3.门诊的医护人员应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的执业医师﹑注册护士担任,实习人员及并未授权的进修人员应上级人员指导下工作﹑不的独立就业。

4.对疑难重病员不能确诊,病员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科主任﹑主任医师应定期出门诊,解决疑难病例。对某些慢性病员和专科病员,应根据医院具体情况设立专家门诊。

5.对65岁以上老人及来自远方的病员,应优先安排门诊。

6.对病员要进行认真检查,简明扼要准确地记载病历。主治医师应定期检查门诊医疗质量。

7.门诊与住院处及病房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及病员情况,有计划地收容病员住院治疗。

8.加强检诊于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小儿科﹑内科应建立传染病诊室,做好疫情报告。

9.门诊标示强袭明白,设有导诊服务工作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地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安排病员就诊。10.门诊应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教育,宣传卫生疾病,计划生育和优生学知识,有饮水设施及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公开栏。11.门诊医师要采用保证疗效,经济适宜的诊疗方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病员的负担。12.对基层或外地转诊病人,认真诊治在转回基层或原地时要提出诊治意见。

六 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一)临床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3.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完成工作任务。

4.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5.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6.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7.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8.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二)副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3.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4.定期参加门诊工作。

5.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6.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章。7.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三)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向科主任汇报。

3.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5.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尽享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8.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四)临床医师(士)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担任住院、门诊、急诊的值班工作。

2.对病员进行检查、诊疗治疗,并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工作。

3.书写病历。新入院的病历,一般应在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检查和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负责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员病案小结。

4.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需要转科或出院的意见。

5.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做好交班工作,对需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勇口头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班。

6.参加科内查房。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视一次,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巡视)时,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8.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9.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10.在门诊工作时,应按门诊工作制度进行工作。

七 继续教育制度

1.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结合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以期达到符合任职工作岗位的全部要求。

2.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培养独立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真正起到技术骨干、中坚力量的作用。

3.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

术、新方法,把我其发展方向,用于改进指导本科室的工作,制定本科室业务发展规划,起到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4.继续教育采用临床实践、理论知识学习、技术训练、教学科研能力培训、参加何种学术会议、医疗业务技术讲座、互教互学、短期培训、进修学习、计算机化教育等有考核的自学方式。

治未病中心工作职责 篇5

一、按科内分组分工做好医院院内感染、传染病防治、职业病防治、职工及群众医疗保健、健康体检及医学咨询等医疗业务工作。

二、开展体质辨识,针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其风险,应用中医的方法进行调理(调理体质、脏腑、阴阳、气血等),并应用健康管理方法和现代医学针对疾病的治疗手段,系统改善和提升服务对象的整体功能状态,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三、负责医院传染病的疫情报疫工作,定期检查并进行资料汇总、分析和评估工作。

四、负责肿瘤病的登记报卡工作及资料汇总工作。

五、健全完善职工及群众健康档案工作。

六、负责职工及群众的医疗保健工作。

七、全面防范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以实现“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标,达到祛病健人、健康长寿的目的。

八、开展医院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定期出版医院健康教育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并进行健康教育资料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九、负责体检中心的日常业务工作。

十、对医院食堂的饮食卫生进行监督检查。

中医治未病工作情况汇报 篇6

北冶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我们北冶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自从接到平山县卫生局平卫字【2011】87号文件,并参加了2011-10-26日由卫生局和平山县中医院组织的“中医治未病”启动仪式以来,便积极地投入到中医治未病工作中去。

1.首先按照中医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利用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向居民编发中医养生保健,情志调摄,体质调养内容的健康教育资料。

2.组织村卫生室人员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穴位治疗等。

3.为来诊居民建立中医体质辩识调摄健康档案。

4.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中医保健手册制定保健方案,建立高血压健康干预档案。

5.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中医保健手册,制定保健方案,建立糖尿病健康干预档案。

6.我院公共卫生人员利用下乡之机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中医健康指导,发放保健手册。并组织老年人进行体质锻炼。

7.对来诊0—6岁儿童以及孕产妇提供中医保健手册,并指导儿童家长掌握日常中医保健方法。向孕产妇讲解中医保健方法,指导孕期健身操、产后健身操。并对部分儿童及孕产妇进行针对性的走访,提供“中医治未病”资料及方法。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古人尚知“治未病”之重要性。《皇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中就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未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身为公共卫生人员,尤其是如今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肆虐的今天、深知“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性。

我院公共卫生科人员一定携全院医务人员,广大村卫生室人员,在“中医治未病”工作中,再接再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出最大的努力与贡献。

冬补夏吃治未病 篇7

生姜民谚:冬吃萝卜夏吃姜, 不劳医生开药方。姜是民间的良药, “早上三片姜, 赛过喝参汤”, “每天三片姜, 不劳医生开处方”, 需要注意“留皮则凉, 去皮则热”。

绿豆民谚:夏喝绿豆汤, 冬煮银耳汤。绿豆糖水是夏天最经典的消暑饮料, 绿豆所含的蛋白质几乎是粳米的3倍。夏天喝绿豆汤可防治中暑、目赤、喉痛、痱子、便秘、尿赤、烦渴等症, 干燥季节不宜常饮。

鸭肉民谚:冬天吃鸡, 夏天吃鸭。鸭肉最大的特点是不温不热, 还能清热祛火, 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等功效, 特别适合湿热、虚火过重之人, 被誉为“补虚劳的圣药”。咸鸭蛋的钙质、铁质等无机盐含量高于鸡蛋、鲜鸭蛋。

羊肉民谚:冬吃羊肉赛人参, 春夏秋食亦强身。”很多人认为夏天食用羊肉易引发上火。专家认为, 夏天耗气伤津, 加重脾胃虚寒或寒湿困脾等, 羊肉能提高身体素质及高温天抗病能力。

鳝鱼民谚:冬吃一支参, 夏吃一条鳝。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 黄鳝有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作用。而它的小老弟泥鳅有“水中人参”之称, 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端午民俗“治未病” 篇8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三大节日之一,与春节、中秋二节齐名。史书上也有称“端阳节”“重午节”的。我国各地围绕这一节日的习俗很多。其中最普遍的就是赛龙舟、吃粽子、门楣插艾叶和在身上涂雄黄酒。

从医学角度看,端午节的这些习俗大多和夏日防病有关。中医重视“治未病”,也非常重视用调节生活方式的方法预防疾病。久而久之,经验流传,预防疫病、健体养生的观念就逐渐融入了传统节庆之中。

端午防病,节日主题

按照时令,端午节处于小满与夏至之间,正是多种传染病的发病高峰期。此时自然界暑气渐盛。不过,昼夜温差还比较大,正是所谓“阴阳交替”的时节。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古人发现,当季节变化或环境改变时,人的机体不能立刻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抵抗力就会下降。各种疾病很容易发生。预先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就可以减少或避免疾病发生的可能。

古代典籍中有许多关于端午节民俗的记载。南朝的学者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提到,插艾叶“以禳毒气”。明朝文人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着“渍酒以菖蒲,插门以艾,涂耳鼻以雄黄,日避虫毒。”

古人的这些说法证实了端午习俗的防病意义。但是,限于历史上科学水平和人们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对许多问题还无法作出准确的解释。当时的巫医就利用人们对鬼神的信仰,给医疗卫生掺入了“神灵”的说教,使一些原本符合科学原理的习俗带上了浓厚的迷信色彩。

正本清源,去伪存真。我们有必要还优良民俗以清白,恢复它们的纯洁面貌。同时,也摒弃不良民俗,避免它们的危害。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重焕光彩,更好地为百姓健康服务。

端午习俗,可褒可贬

赛龙舟强健体魄,愉悦身心

早在战国时期,“龙舟竞渡”就是一种半宗教,半娱乐的游戏节目。唐朝诗人张建封的诗中写道:“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可见当时赛龙舟的盛大场面。

今天,赛龙舟的习俗已经不仅限于中国大陆各地。它已经成为了整个华人社会都非常喜爱的活动。端午节,我们在江河湖畔常能看到赛龙舟的喜庆场面。参赛的选手力争上游、精神饱满。观众们也是奔走欢呼、兴奋雀跃。

赛龙舟活动让所有参与者都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情,帮助人们以良好的身心状态迎接暑日的到来。

菖蒲酒对祛病强身有一定作用

菖蒲的药用和文化价值在唐代以前就被充分认识和运用了。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中就有“以昌阳引年”的话。这里的“昌阳”,就是菖蒲。端阳节饮昌阳酒,有使阳生、阳昌的吉意,既有增强人体机能的含义,又符合中国古文化的特色。

菖蒲的主要作用是化痰开窍、利湿和中。可以增进食欲,轻身健体,令人耳聪目明。现代科学分析也证实了菖蒲所含的生物碱和挥发油,对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具有积极的药理功能。综合这些功效来看,饮用菖蒲酒的确对祛病强身有一定作用。

不仅民间有饮用菖蒲酒的习俗,在古代皇室生活中,莒蒲也有着特殊身价。清宫医案记载,光绪皇帝服用的“长春益寿膏”的主药就是菖蒲。《道藏》中有“菖蒲传”一卷。书中说,坚持以酒送服菖蒲丸,一个月消食,二个月痰除,五年骨髓充、颜色泽、白发黑、落齿更生。但是,光绪皇帝也没有长寿,菖蒲丸也不会如此神奇。可见,古书的记载也不能尽信。插艾叶驱蚊杀菌

艾叶,也称艾、艾蒿、香艾等。明代诗人庄昶在“蓬莱宫中悬艾虎,舟满龙池竞萧鼓”的诗句中有过吟咏,形容的便是艾叶的景致。同样是明代,药学家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悬于户上,可禳毒气”。讲解的是艾叶的用途。

中医药理中,艾叶有调理气血、驱逐寒邪、温通经脉、安固胞胎、止血止带的用途。以艾为灸,可以获得比单纯的针灸更好的疗效。

端午节插艾叶,利用的是艾叶所含的挥发性物质。五月鲜艾,长势正盛,气味刺鼻。用其驱蚊杀菌的确有良好效果。这也是被现代药理学研究肯定了的。

雄黄酒毒性强烈,不可盲目使用

雄黄酒这个习俗的来路就有些蹊跷了。雄黄有解毒杀虫的功效,从《神农本草经》到现代研究,对其结果都持有肯定态度。但是,它主要的作用是治疗外伤。含有雄黄的中药包括消痈止痛的醒消丸、治疮痒疥癣的二味拔毒散等。这些药都用于治疗一些外科疾病。

内服雄黄需要非常慎重,通常用量严格控制在0.3~0.9克以内。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氧化后成为剧毒的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运用不当会引起中毒,乃至送命。

史书并没有民间饮用雄黄酒防病的记载。只有戏曲《白蛇传》中,白娘子端午节误饮雄黄酒现蛇形的渲染,为这个不良风俗打开了市场。

由于雄黄的毒性,不仅雄黄酒不能饮,在身上擦雄黄也很危险。因为雄黄可以由皮肤直接吸收。反复或大面积擦涂同样会引起中毒。对雄黄杀虫解毒的功能要正确认识、科学运用,万不可无端以俗为据,盲从使用。

本文精要:

端午节的民俗大多和强身健体,消毒环境,预防传染病的目的有关。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端午节的民俗有些确实可以促进健康,有些可能危害健康。

治未病工作计划 篇9

2012年

为了有效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同样适用于学生管理,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提前干预、教育与有效引导,有利于杜绝不良行为发生,净化学风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一学期来,我校十分重视落实“治未病”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一面就这方面工作做简单总结。

一、以人为本,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人格健全。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无疑给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帮助教师应对社会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新挑战,排除消极心理,优化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成为学校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我校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常识,指导教师树立自我保健意识与学会调适良好的心态,并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心灵世界,注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努力为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提供支持性的心理环境。同时,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

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突破口,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未病先防——重视学生心理及行为的教育引导

小学生正处于迅速成长阶段,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诸多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会出现依赖和独立的矛盾。作为班主任应善于发现苗头,及时、科学地进行干预,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发生,避免他们出现性格孤僻、烦躁、抑郁、恐惧、休学、出走等行为。中医学“未病先防”思想关键就是在“防”字上下功夫,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应对转变,由事后采取措施向事前干预、调节转变,由心理障碍疏导、心理疾病医治向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健康管理转变。我们要依托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加强对“问题”学生心理矫正,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使他们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见微知著——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及文明行为的疏导工作 作为班主任应善于收集、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在一些违纪、违规案例还处于“酝酿”阶段就将其处理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深入学生当中多留心,勤观察,勤做笔记,善于思考与学习。班主任要为每一个学生备课,更要细心、全面的为“问 题学生” 多备课,备好课。班主任要融入到学生中间,注意观察,随时劝导、教育。同时,班主任还要在班中安排一到两位信任的、保守秘密的同学做好班主任的“耳目”,通过他们来掌握班级和重点学生的动向,以利于及时、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干涉。

此外,在学生管理中一定要从细节入手,注意防微杜渐。学生违

纪、违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要从细微处入手,防止学生违规行为由轻变重,由小变大,由局部向全校蔓延。只有及早发现,提前干预,才能防止小事变大乃至恶变。

四、不断探索,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整合。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无论从问题的特性、内容,还是从产生源头上看都不是一类问题,它们既有区别,又常常交织在一起。实践证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拓宽思想道德教育的渠道,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因此,我校树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的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突破口。同时,逐步完善心理辅导室建设,充分发挥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专兼职教师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定期开放,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及时对有心理障碍的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排除心理困扰,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在本学期里,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同时,鉴于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以个体健康的心理为前提的,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我校组织教师围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整合”这个课题进行研讨、并做好了相关记录。

五、加强学习,以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促进防未病工作的时效性。

我校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专题师资培训、活动课观摩、案例论

“治未病”服务规范 篇10

(总纲)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 年)》和《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要求,制定宜城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基本服务规范。

一、中医为体,中西兼用

以中医理论和技术方法为基础,积极借鉴应用西医及其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二、三观并用,动态辨识、评估、干预

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宏观体现于个体人的体质等,中观体现于个体人的脏腑、经络、气血状态及症候等,微观体观体现于个体人的脏腑、经络、气血状态及症候等,微观体现于理化参数、组织形态/功能“影像”和高危因素等。从 “宏、中、微”三观,辨识服务对象健康状态变量(参数)的时序改变和变化趋势(它们必然是个体的、动态的、系统的),并据此评估个体人健康状态的种类和风险。在辨识、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其风险,应用中医的方法进行调理(调理体质、脏腑、阴阳、气血等),并应用健康管理方法和现代医学针对疾病的治疗手段,系统改 善和提升服务对象的整体功能状态,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三、全程递进

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前后贯通、循环运行、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其风险进行系统、全程跟踪,并循环递进地改

善和提升服务对象整体功能状态,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细则)

“治来病”科是一个复杂的公众场所,要使每个受访者在治未病科都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不仅取决于治未病科的硬件设施好,医疗技术高,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医护人员的高素质、高质量、优质服务,因此,治未病科全体医护人员必须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遵守服务规范,注意个人形象,拓 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1、仪表仪容

(1)身体、头、面、手部必须卫生干净,梳理整洁,男性头发不宜太长,每天修剪胡子。

(2)保持口腔清洁,上班前最好不吃异味食物(葱、蒜)。(3)女性上班可化淡妆.涂本色指甲油,带细项链、耳 钉,不得浓妆艳抹、佩戴显眼饰物,留长指甲、涂鲜艳指甲油。

(4)服务号牌不得歪歪扭扭,发现时及时纠正。

(5)仪表要庄重.稳健、站坐姿端正,站时不要东依西靠,应双手交握身前(右上左下)。坐时不能跷二郎腿。

(6)上班前要自觉主动检査仪表仪容,做好个人卫生,无论有无受访者在场,都不要在医院公共场所搀鼻 涕、掏鼻孔.挖耳朵等。

2、言谈礼节

(1)声调要自然、清晰.柔和、亲切,不要装腔作势,声音过高。(2)不准讲粗言秽语,不准恶语伤人。

(3)提倡文明语言:请、谢谢、对不起、您稍等。

(4)对受访者要根据其职务、职称、年龄使用尊称,如“张局长”、“王老师”、“李大爷”、“赵大娘”、“孙叔叔”、“周阿姨”等,未知名者要称先生、小姐、女士。

(5)对方讲“谢谢”,要答“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不得毫无反应。

(6)要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来要说“欢迎光临”或“谢谢光临”;走要说“祝您健康”、“祝您平安”或“祝您早日康复”或叮嘱“如果您对我们的医疗服务满意,请告诉您的亲朋好友;如果您对我们的医疗服务不满意,烦劳您告诉我们改进。”

(7)任何时候不得讲“喂”、“不知道”、“不关我们的事” 之类的话。

(8)必须离开正在交谈的受访者,要讲“请稍后”,回来时要讲“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9)在受访者面前不要指手画脚,交头接耳。

(10)受访者挂完号、交完款,要指引说:“请您去看X科【治疗、检查、取药】”。

(11)不得私下批评受访者、同事、上司和医院,不得有损害医院信誉之言行。

(12)同事间不得争吵、辱骂。

3、举止礼节

(1)提倡起立迎客、握手问好、微笑服务、面对受访者要表现出热情亲切、友好真诚。

(2)和受访者及家属交谈时,应眼望对方,频频点头有应答。(3)面对受访者不得双手叉腰,不抓头挠腮、不挖耳,不抠鼻孔,不得敲桌,不玩弄物品。

(4)行走步伐要快,轻盈洒脱,但不能跑步,避免出现慌张。(5)不得在医疗工作区哼歌曲、吹口哨、跺脚和懒散失态。(6)不随地吐痰、乱丢杂物。

(7)不得在受访者面前整理个人物品,怠慢病人。

(8)在受访者面前咳嗽、打喷嚏应转身,用手帕把口鼻遮住。(9)上班不得吸烟,不吃零食。(10)不得用手指、笔杆指点受访者。

(11)受访者讲话时,应全神贯注,用心倾听,给受访者信 赖感。不得东张西望,心不在焉。

(12)在受访者面前,不得流露出厌烦、冷淡、强硬、紧张的表情,更不能做鬼脸、吐舌头等怪态。

(13)在工作服务、打电话及和受访者交谈时,如有新人走近,应立即示意,表示已看到来临,不得无表情或等受访者先开口。

(14)进入房间时,要先轻轻敲门,听到应答再进。进入后,回手关门,不能大力推门。进入房间后,如对方正在讲话,要稍等静候,如有急事需要打断讲话,也要等待机会,而且要说:“对不起,打断你们的谈话。”

4、衣着礼节

(1)上班后必须穿工作服,工作服要干净整洁。

(2)工作服不准穿出院外。

(3)纽扣要扣好,不得卷衣袖,绾裤脚.(4)领带必须结正束紧,不得肮脏、破损和斜歪松弛.(5)衣兜不得多装物品,显得鼓起。

(6)上班时衬衣领口只解一个,不得敞开露胸.(7)鞋不得有钉,不穿高跟鞋,拖鞋上班(操作间除外)。(8)保洁人员要穿工作制服上班。(9)裙子长度不能超过隔离衣.5、服务礼节

(1)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与受访者争吵。

(2)与受访者有误解的时候应先认错,再婉言解释,说明 原委。(3)对受访者的抱怨,应诚恳的接受,并虚心倾听,加以 改进。(4)不得有欺骗受访者之言行.(5)捡到受访者遗失的财务应交院办公室,并说明捡到的 时间、地点,以便公告招领.(6)服务受访者时,应细心询问受访者的需要,并时时注意受访者的情况反应,必要时给予安抚。

(7)适时、主动提供对药品、医疗项目之介绍和对医院的介绍,并诚恳回答受访者的询问.(8)经常赞美、尊重、关心受访者。

(9)学习记住常来受访者之姓名,让受访者有倍受重视之 感,(10)已下班或接近下班才进门的受访者,仍应礼貌接待,不得

有赶走或不耐烦的举动。

(11)不可在服务时大声嬉戏。

(12)工作时间内,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

(13)不得于工作时间接待亲友(可先打招呼,但不宜只聊 私事,有受访者来时,应先请亲友稍候)。

(14)不得在服务时看小说,听随身听、嚼口香糖。

中医怎样“治未病” 篇11

中医“治未病”之说在现存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了。《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认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可见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是多么超前和精辟。中医“治未病”之说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三个方面。所谓“未病”,不仅仅是指机体尚未发生疾病时的状态,还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及在未来某一时段可能表现出的状态,这些可能出现的状态包括微而未显(症状隐而未现)、显而未成(症状明显但尚未形成疾病)、成而未发(已形成疾病但尚未发作)、发而未传(疾病已发作但尚未传播)、传而未变(疾病已传播但尚未恶化)、变而未果(疾病已恶变但尚未有结果)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那么,中医怎样“治未病”,“治未病”应从哪些环节入手呢?在中医典籍中对此有十分丰富的论述。尽管历代医家对“治未病”的程序和方法不尽相同,但最基本,同时也是最具共性的要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养精调神,铸就健康支柱

精神状态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首要标准。《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的刺激是百病化生之源。因此,中医始终把心理调治作为防病健身、治病疗疾的第一步。中医认为,医生要为患者解决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疾病,还有心理上的疾病。从某种意义上说,治疗心病比治疗身病更为重要。因此,医生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这是治疗身病的基础。此外,医生还应从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入手,针对与患者病情相关的心理及情感障碍,为其开出操作性较强的精神处方,同时运用开导、鼓励、暗示、转移等多种心理疗法为其进行治疗,在帮助其消除精神障碍的基础上,再通过辩证开出药方,治疗其身体的疾病。

二、养护脾胃,打造健康基石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人之气血、津液均来源于食物及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中医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如果脾胃的运化功能出了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所以说,养护脾胃是养生防病的关键,“脾胃和,则可不病或病轻,反之,则多病或病重”。古人对此有很多精妙的论述,如“胃气为养生之王,是以养生家必当以养脾胃为先”、“凡病均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先食之而后药之”、“善用药者,使病者而进五谷者,真得补之道也”。因此,若平日对脾胃养护不利,则药物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尤其是久病之人,若服药太多、太杂,且不知“以护卫脾胃为救”,抓紧时机扶助机体的正气,待到胃气衰败之时,再高明的医生也无计可施。因此,中医无论治疗何种疾病,只要患者出现了饮食欠佳的表现,必重用调理脾胃之药,先使其胃气来复,然后再辨证开方。

三、坚持锻炼,增添健康动力

中医认为“运则立,动则健”。人体正气的强弱、血液循环状况的良恶、新陈代谢质量的高低、抗病能力的大小、疾病治疗和恢复的快慢都与平素是否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有着密切的联系。华佗的五禽戏、孙思邈的导引术及现代各种健身方法都是很好的运动疗法。在人体患病之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在患病之后,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又可起到治疗及康复的作用。因此,医生在为患者治病之前常常先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及性别,有针对性地为其制定合适的运动处方。比如,治疗失眠多梦的运动处方有:晨起慢跑、打太极拳、睡前散步、摩擦脚心等。可调整呼吸,治疗肺痿的运动处方有:晨起进行深呼吸、拉长声音大声呼喊等。可预防及治疗老年痴呆的运动处方有:散步时按摩双侧肾俞穴、双手反叉腰倒步走、散步时左右扭转颈项等。这些运动疗法既有利于增强健康人群的身体素质,又可促进患病者的身体机能快速康复,还能对药物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四、科学用药,减少毒副作用

上一篇:银行财务指标下一篇:老师上课心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