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指标

2024-10-19

考察指标(精选4篇)

考察指标 篇1

0 引言

阳泉煤业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一矿 (以下简称阳煤一矿) 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境内。东邻阳煤四矿、南邻三矿、新景矿, 西邻七元矿, 北邻荫营煤矿及程庄井田。井田东西走向长约14.5 km, 南北宽约9.8 km, 面积为83.612 6 km2, 开采15#煤层, 矿井生产能力7.50 Mt/a。

阳煤一矿现主采的3#、6#、12#、15#煤层中, 3#煤层 (即北头嘴井) 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自矿井开采以来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2 219次。最大突出煤量150 t, 最大喷出瓦斯量9 242 m3/min。

1 3#煤层瓦斯地质覆存情况

阳煤一矿3#煤层的埋藏深度为东部最浅, 在321~585 m之间, 西部最深在525 m。上覆古地层厚度在108~530 m之间, 围岩组合类型为细砂岩~砂质泥岩型, 而且断层、地质构造较多, 但大都是小型构造, 且为封闭型构造,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3#煤上覆盖层仅在K8砂岩含水较多, 具有较为理想的瓦斯逸散的围岩类型与盖层条件。

阳煤一矿3#煤层顶板为复合性顶板, 主要为薄层的泥岩、砂质泥岩、中~粗粒砂岩组合而成, 是典型的复合性顶板。泥岩厚度0.15~0.20 m, 砂质泥岩厚度3.2~7.2 m, 中~粗粒砂岩厚度较大, 在4.4~11.2 m之间。该矿井田范围内存在一条西南至东北方向的大向斜构造 (王兰坪向斜) , 在大向斜轴部两侧同时伴随形成了更多较小的向斜、背斜褶曲构造, 在褶曲构造轴部附近, 特别是向斜构造轴部附近, 3#煤层软分层较厚, 煤与瓦斯突出频繁, 约有86%的突出发生在褶曲构造的轴部附近软分层发育区。根据北头嘴矿井资料统计, 软煤厚度大于0.45 m的地区, 发生突出次数占该井突出总数的75%以上。由于软煤比原生结构煤具有更大的吸附潜力, 储集的瓦斯能量更大。软分层厚度与瓦斯突出关系如图1所示。

2 3#煤层突出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 认为3#煤层突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因构造应力的作用, 在构造线转折处, 倾伏褶曲端部及正断层构造上盘等部位, 煤层原生结构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形成了厚薄不均、煤质疏松、节理紊乱、强度较小的构造软煤, 且呈条状分布。同时由于构造形成的封闭作用, 煤层瓦斯难以逸散、含量偏高, 为煤层瓦斯突出创造了必要的条件。②由于构造应力的作用, 往往要产生几倍于原始应力的构造应力集中带, 使岩层和煤体积蓄了大量的弹性潜能, 为煤发生突出创造了充分条件。当工作面开采活动采场周边压力平衡破坏并重新分布后, 就会使一些地区压力产生叠加集中应力, 一旦造成叠加集中应力与揭露点距离较小 (最小抵抗线) 时, 应力使处于受约束的含瓦斯煤层产生较大的应力变形, 发生煤与瓦斯突出[1]。

3 突出单项指标测定

原抚顺煤科院在阳煤一矿西大巷钻孔测定煤层原始瓦斯压力情况如图2所示, 实验室测定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和硬度等单项指标值如表1所示。

从表1的数值可以看出, 阳煤一矿3#煤层具备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条件。

4 突出敏感指标值研究

自1988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 (以下简称《细则》) 颁布以来, “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在我国防突科研和生产实践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在《细则》中, 用于进行工作面突出预测的参数共有3类, 即最大钻屑量S、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和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 (或K1) [2]。

4.1 q、S临界值研究

判断突出危险性的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的临界q可参考表2, 判断钻屑量S的临界可参考表3[3]。

根据阳煤一矿3#煤层的情况, 瓦斯涌出初速度q取4.5 L/min。

4.2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临界值研究

为了更好地研究阳煤一矿的钻屑解吸指标值, 分别在一矿和邻近矿井新景矿进行了取样研究, 取样结果测定如表4所示。表4中K为突出区域预测综合指标, 其值可由下式得出:

式中:Δp为瓦斯放散初速度, mm Hg;f为煤的硬度。

根据抚顺分院国家“八五”国家攻关科研项目“工作面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确定”研究成果, 钻屑解吸指标Δh2同吸附平衡压力P及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K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将表4中两组煤样实验数据进行多元数据拟合, 即可得出钻屑解吸指标Δh2同吸附平衡压力及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综合指标K之间较好地符合以下关系:

由表4中两组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 P和综合指标K分别取临界值指标即:P为0.74 MPa、K为15。代入可知:一矿3#煤层钻屑解吸指标取Δh2=240 Pa (或K1=0.6ml/g.min1/2) 作为该区域工作面突出预测参考临界值。

5“三率”法分析突出预测敏感指标

“三率”法即是根据预测突出率、预测突出准确率和预测不突出准确率对突出预测数据进行分析, 从而确定突出敏感指标。应用“三率”法对阳煤一矿3#煤层煤巷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的突出预测及效果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如表5所示。

从表5中可以看出, 用单项指标分别计算“三率”结果为:总计预测突出率K1为54.2%, q值为41.1%, Smax值为0;预测突出准确率K1值为62.5%, K1和q值均有漏报。由此可以看出, q值和K1对该区域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比较敏感, Smax值相对较差。考虑到该区域发生煤与瓦斯动力现象的原因及机理的特殊性, 阳泉矿区3#煤层采用q值和Δh2 (K1) 指标进行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

6 结语

通过对阳煤一矿3#煤层突出敏感指标的研究, 可以为阳煤一矿科学地制定防突措施和快速、安全回采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对阳泉矿区同一煤层以及其他条件类似的矿区也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摘要:为了消除阳煤一矿井田范围内3#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准确地掌握井田范围内3#煤层的突出机理及突出危险性临界值指标, 对其矿井井田范围内的3#煤层的突出原因、突出机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并对各项突出敏感指标进行了测定, 测定结果为矿井提供了精确的防突数据支撑, 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突出机理,临界值,敏感指标

参考文献

[1]宋宜波.高瓦斯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实践[J].煤炭技术, 2008 (1) :65-67.

[2]王兆丰, 于红, 袁军伟, 等.合理确定潘二煤矿敏感指标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9 (4) :27-30.

[3]田坤云, 王兆丰, 杨利平, 等.大宁煤矿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的探索[J].煤矿安全, 2006 (9) :51-53.

考察指标 篇2

一、美国高校经济承受力的考察指标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高等学校的经济运行情况受到州政府的管理。高校经济承受力不仅涉及各州对每个公民都能负担得起至少一种类型的高校的努力,而且涉及各州对充分使用不同类型高校的政策的制定。因此,经济承受力是评估各州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可以负担高校的程度的最好指标。由美国国家公共政策和高等教育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Public Policy and Hig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NCPPHE)开展的“州际高等教育质量评估”(Measuring Up)在考察高等学校经济承受力时,采用了“家庭支付能力”“承受策略”和“对贷款的依赖程度”3个一级指标。

高等学校经济承受力的考察基于以下三方面:一是学生和家庭对大学的支付能力,与进入的大学类型、获得的财政资助和收入密切相关;二是所获得的用于抵消高等教育成本(学费、杂费、住宿和交通费)的基本财政资助的总额;三是与高等教育成本相关的贷款负担。[1]因此,3个一级指标之下建立了“社区学院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四年制公立大学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四年制私立大学的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州政府资助与联邦政府资助的相对率”“低学费大学占低收入家庭收入的比例”和“本科生年贷款平均额度”6个二级指标,具体见表1-1。通过这些二级指标可以合理地估算出各州的学生和家庭用于支付高等教育的净成本,同时也能评估各州采取的更易于学生和家庭承担高等教育的政策的程度。

第一个一级指标“家庭支付能力”是指支付高等教育净成本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包括“社区学院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四年制公立大学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和“四年制私立大学的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3个二级指标。这一指标是用来考察不同收入家庭能够负担不同类型高校成本的能力,反映了州制定的不同类型高校学费是否与不同收入家庭的收入相一致。学费水平影响着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是否选择进入高校。整体学费的确定是定义经济承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计算方法是根据各州高等教育的成本(学费、杂费和生活费),即两年制学院的成本,减去各州学生资助(联邦、州、学校)与不同等级家庭收入(低收入、较低收入、中等收入、较高收入、最高收入)获得资助的比例的乘积,获得高等教育的净成本,再除以不同等级家庭收入的中位数,再求出其平均值作为家庭支付能力的数值。[2]

第二个一级指标“承受策略”主要考察州政府在缓解高校经济承受力方面做的努力。这一指标包括2个二级指标,即“州政府资助与联邦政府资助的相对率”以及“低学费大学占低收入家庭收入的比例”。其一,各州基本财政资助的数据是反映州政府提供给低收入家庭的资助占联邦提供各州的佩尔助学金的比例。州政府的投入与联邦政府的投入的相对率可以看出各州对高等学校财政资助的力度。其二,高校建立并保持低学费的选项,是州确保低收入学生和家庭不会因为学费过高而不接受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策略。其计算方法是州两年制公立高校中全日制本科生直接的学费和杂费的平均值,除以最低家庭收入中位数。

第三个一级指标“对贷款的依赖程度”,主要通过本科生年贷款平均额度这个二级指标进行考察。学生年贷款平均额度可以反映出不同州的学生的债务负担情况。贷款虽然能够暂时缓解高校的经济承受力,但过重的债务负担会使学生在选择高等教育时有所犹豫,尤其是收入较低的家庭,而对于已经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说也无疑会对其完成率产生影响。

二、美国高校经济承受力考察指标反映出的问题

根据上述高校经济承受力指标考察和分析美国高校的经济承受力状况,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高校学费增长率较高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政府已经无力承担高等教育的全部开支,“成本分担”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但同时也加剧了高等学校的负担。学费作为高等学校缓解经济压力的有效途径,一直在不断上升。美国大学学费在1982年到2006年间的增长率远高于家庭收入(215%)、医疗保险(147%)和消费物价指数(CPI) (106%)的增长速率,达到了439%,[3]是家庭收入增长率的两倍,是医疗保险增长率的三倍,是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的四倍。美国四年制公立大学学费和总费用在2004年到2008年间持续地增长,具体见表2-1,占人均收入和家庭收入的比例也逐年上涨。高等学校学费过快地增长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选择,有碍高等学校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也有碍于自身的发展。

(二)学费占家庭收入比例增长

大学成本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可以反映出家庭承担高等教育的能力。大学学费的增长率到2006年已经是家庭收入增长率的两倍。由于家庭收入增长较慢,而大学学费不断地增加,使得高等教育成本在家庭收入中占的比例也不断地上升,具体见表2-2。其中低收入家庭支付四年制公立高校成本占家庭收入的例最高,并且增长幅度最大,表明在大学学费增长快于家庭收入增长的情况下,低收入家庭受到的影响远高于高收入家庭受到的影响。在这种趋势下,就算考虑了奖学金和助学金,支付大学成本的财政负担仍然大幅增加,尤其是对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家庭。

(三)高校财政援助优先事项与公共政策优先次序不同步

为了保障学生能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美国联邦政府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学生资助,以此来促进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高校经济承受力的另一问题是获得高校的财政援助的学生与政府政策优先资助的学生不一致。从表2-3可以看出,联邦政府的资助主要集中在较低收入的家庭,希望通过对较低收入家庭的资助来缓解其经济压力;州政府的资助策略不同于联邦政府,虽然获得州政府资助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比例仍然较多,但已没有了绝对的优势,并且不同收入家庭获得的资助额度相差不大;高校的资助策略与联邦政府几乎相反,中等和高收入家庭的学生比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获得更多的高校资助,无疑让高校承担了更多有能力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学生的经济负担,不利于高等学校经济承受力的缓解。

(四)贷款学生数量和额度增长

由于高等学校经济短缺,为了分担高等教育成本,以学费的方式将部分压力转移给了学生和家庭。对于无力负担高额学费的学生和家庭来说,可通过贷款来接受高等教育,这就使得学生为了保障大学的学习而承担了更大的经济负担。2007~2008年贷款人数高达6, 111, 000,贷款额度共85, 000, 000美元,分别比1997~1998年增长了49%和107%。[7]政府提供不同的贷款以减轻学生和家庭的经济负担,随着时间的迁移,贷款的数额和获得的人数都有大幅度地提高,尤其是2011年有明显的增加,数额和人数接近前一年的两倍。[8]更多的贷款人数表明了学生对高等教育承受能力的不足,贷款额度的增加虽然短期内满足了对高等教育经济的承受,但从长期来看,无疑是让已经毕业的学生仍然承受高等教育经济负担。

三、启示

我国高等学校目前也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以美国现存在的问题警示自身的发展,借鉴其考察方式,可进一步明确我国高等学校经济承受力的现状,进行针对性的改革。通过研究美国高校经济承受力的考察过程,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高等学校经济承受力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部分,应该受到重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等学校面临着经济负担必将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美国在考察高等学校经济承受力时,将其作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纵观我国历来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大部分关注于高校的硬件设施,并没有重视高等学校经济承受力的评估,比如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高校的资助政策等。通过借鉴美国高校经济承受力的考察指标,可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第二,学费政策应该基于经济承受力的考察。美国政府通过考察发现高等学校的学费增长过快,占家庭收入比例过高,影响了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选择和完成。虽然我国学费并没有较大的涨幅,但调查发现,占被调查总数15.4%的家庭无力承受目前的大学学费价格,49.3%的家庭需要父母压缩生活开支才能勉强承担,34.7%的家庭可以承受目前的学费价格,仅0.6%的家庭认为学费再提高一些也能接受。[9]可见,我国的学费负担较重,要进一步制定合理的学费政策,需要对高等学校经济承受力进行考察。

第三,经济承受力影响着政府、地方和高校对资助政策的制定。政府、地方和高校的资助政策应该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但美国高校经济承受力考察结果发现,政府、地方和高校在资助政策的优先考虑事项上是不一致的,这将导致各层次的资助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进行调整。反观我国各层次的资助政策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政府资助多以助困为主,高校资助多为奖优。为了确定政府、地方和高校在资助政策方面的差异,保障资助的方向一致,有必要对其进行考察。

注释

1[1][2]The National Center for Public Policy and Higher Education.Technical Guide For Measuring Up 2008[EB/OL].http://measuringup2008.highereducation.org/compare/graded_performance_index.php, 2008-12-03.

2[3][5][6][7]The National Center For Public Policy and Higher Education.Measuring Up 2008-The National Report Card on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measuringup2008.highereducation.org/nation/print.php, 2011-12-05.

3[4]数据来源于美国大学理事会 (College Board) 和美国人口普查局 (U.S.Census Bureau, Income.Poverty, and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4[8]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Federal Pell Grants Fiscal Year (2005~2011) Budget Request[R].

考察指标 篇3

一、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体系

(一) 定性分析

首先, 应进行环境和行业分析, 主要包括对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分析。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优越的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前景给企业的收益质量提供了保障。然而如果社会动荡混乱, 经济萧条, 行业不景气, 则上市公司的发展必将困难重重, 良好的收益质量将无从谈起。其次, 实施危机信号分析, 主要包括审计报告是否存在异常现象, 企业是否中途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公司增长过分迅速等。这三种情况都可能是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低下的主要表现。当然如果认为出现上述三种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象就轻易地得出该企业的收益质量低肯定是错误的。只有从整个评价体系考虑, 才能克服以偏概全的缺点, 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第三, 还要考虑上市公司对会计制度的选择和运用情况,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等等。

(二) 定量模型分析步骤

第一步, 收集权威机构对上市公司各年度财务报告给出的综合评分指标的得分。 (也可以用其他数据组, 但该数据组要能够综合反映收益的获利性、收益的持续性、收益的持续、收益的成长性、收益的变现性、收益的结构性) 。第二步,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第三步,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评分指标各部分的权重。第四步, 根据第三步确定的权重, 建立反映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综合评分公式。第五步, 运用该公式对目标公司进行评分, 最终确定目标企业的收益质量。

二、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测度模型

(一) 收集数据并建立数据集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

注:GSi表示公司i;CZ, JG, HL, CX, BX分别为成长型评分, 结构性评分, 获利性评分, 持续性评分, 变现性评分的缩写。即该表格表示从公司1到公司i各自的成长性, 结构性, 获利性, 持续性, 变现性的得分。

(二) 对上述数据集进行归一化处理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

注:归一化处理指首先选出每一类指标的最大值, 然后用同类指标的其他值除以最大值。在该模型中笔者假设公司1的成长性评分最高, 公司2的结构性评分最高, 公司i-2的获利性评分最高, 公司i-1的持续性评分最高, 公司i的变现性评分最高。

(三) 确定各综合评分指标权重

企业的不同利益关系人对收益质量各指标的重视度不同。如投资者可能比较重视收益的持续性和成长性, 而债权人可能更重视收益的变现性。但大多数情况下利益关系人与投资人的立场一致, 因此本文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成长性 (CZ) , 结构性 (JG) , 获利性 (HL) , 持续性 (CX) , 变现性 (BX)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各评价指标权重如表3所示:

(四) 综合评分公式

具体如下:

其中SYZL (GSi) 表示公司i的收益质量测度值, 公式右边的各系数为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 右边括号内的内容为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

三、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方法应用与测度模型检验

(一) 案例简介

案例源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酒类板块中的三家企业。他们是宜宾五粮液、贵州茅台、青岛啤酒。之所以选择酒类板块中的三家企业, 主要是因为这三家企业都是我国的著名企业, 而且有权威部门公布的排名顺序, 本文试图通过官方排名验证本文构建的收益质量评价模型的科学性。

(二) 定性分析

三家上市公司都属于最著名的酒类企业, 因而在政治环境、社会和经济环境、诚信环境以及行业环境方面是一致的。其次, 经过收集资料发现这三家企业在会计制度的选择和运用以及会计人员的学历、职称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第三, 会计师事务所对三家上市公司连续多年的审计, 发布的都是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 其他方面也没有明显的异常现象。

(三) 定量测度模型的检验

具体如下:

(1) 该部分数据是从沪深证券交易所网站获得的。而且, 对三家企业各指标的评分是沪深两市通过综合计算提供的, 因而具有可行性和准确性。同时, 也更能真实地代表五类指标 (成长性、结构性、获利性、持续性、变现性) , 进而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质量 (具体数据见表4) 。

注:表格中数据源于沪深证券交易所网站。

(2) 对上述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见表5) 。

注:表格中数据源于沪深证券交易所网站。

(3) 确定各综合评分指标的权重。

根据上文的模型, 得出成长性 (CZ) , 结构性 (JG) , 获利性 (HL) , 持续性 (CX) , 变现性 (BX) 各部分的权重如下 (见表6) :

(4) 根据综合评分公式 (1) 得:

贵州茅台的综合评分:SYZL=0.297×0.8606+0.055×0.4604+0.103×0.988+0.159×0.7195+0.386×0.8489=0.8327405

宜宾五粮液的综合评分:SYZL=0.297×1+0.055×1+0.103×1+0.159×1+0.386×0.8644=0.9476584

青岛啤酒的综合评分:SYZL=0.297×0.2333+0.055×0.4078+0.103×0.4807+0.159×0.1739+0.386×1=0.5368813

从上述的收益质量测度值可以看出, 三个上市公司中宜宾五粮液的收益质量最好, 贵州茅台的收益质量第二, 青岛啤酒的收益质量第三。我国近年来公布的中国酒类产品综合排名中宜宾五粮液名列第一, 贵州茅台名列第二, 青岛啤酒名列第四。可见本文研究的结果与权威机构的评价一致, 这也证实了本文构建的测度模型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储一波、王安武:《上司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会计研究》2000年第9期。

考察指标 篇4

多年来, 我国证券市场利润操纵的现象屡禁不止, 使得广大投资者深受其害, 他们对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不断提出质疑。研究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有关收益质量的研究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方法也更加重视。毫无疑问,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阅读国内外文献和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下面两种观点对收益质量的定义比较合理:

1.高收益质量可以表现为财务报表能真实、公允和全面反映企业盈余的可靠性和持续性程度的高低。

2.收益质量指报告收益与企业创造经济价值之间的离差程度。包含两层含义: (1) 与真实收益的相关程度, 反映过去会计期间账面收益的真实性; (2) 与企业未来净现金流的数量、时间和或然性匹配程度, 主要取决于历史收益保障水平及其持续性、安全性和成长性。

二、国内外主要的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方法

(一) 国外主要的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方法

国外学者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证研究。一般局限于某一指标与收益质量的正向或反向关系研究, 并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主要的评价方法有:基于收益持续性的研究和基于盈余反映系数的研究。

1. 基于收益持续性的研究。

不同的收益构成具有不同的持续性, 一般把收益的组成分为3类:一是永久性收益, 其预计将无限持续下去。二是暂时收益, 其只对当期收益有影响。三是对股票价格无影响类收益, 其持续性为零。研究发现处于不同行业的公司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收益质量, 收益质量与其持久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即收益持久性越强, 收益质量越高。

2. 基于盈余反映系数的研究。

由于收益质量将对当期盈余与未来股利联系的紧密程度产生影响, 因此, 市场将对质量更高的盈余做出更为强烈的反应, 表现为盈余质量上升, 盈余反映系数就上升。如果某事件导致盈余反映系数上升, 则说明该事件也会引起收益质量的上升。

(二) 国内主要的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方法

国内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既吸取了国外的一些优点, 也有本土创新。储一昀和王安武 (2000) 认为, 收益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盈利是否伴随着相应的现金流入。也就是说如果收益伴有现金的同步增加, 则盈利是有现金保障的, 收益质量就好;否则收益质量就差。陈剑 (2005) 认为, 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评价应涉及对交易操纵的分析、对收益构成要素的分析、对现金流的分析、对会计政策的分析。盖地、吴中华 (2007) 提出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的两步分析法。

三、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体系

(一) 定性分析

首先, 应进行环境和行业分析。主要包括对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分析。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优越的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前景, 给企业的收益质量提供了保障。如果社会动荡混乱, 经济萧条, 行业不景气, 上市公司的发展必将困难重重, 良好的收益质量将无从谈起。其次, 实施危机信号分析。主要包括审计报告存在异常现象, 企业中途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公司增长过分迅速等。这3种情况都可能是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低下的主要表现。当然如果认为出现上述3种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象就轻易地认为该企业的收益质量低, 这肯定是错误的。只有从整个评价体系考虑, 才能克服以偏概全的缺点, 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第三, 还要考虑上市公司对会计制度的选择和运用情况,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等。

(二) 定量模型分析步骤 (见图1)

四、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测度模型

(一) 收集数据并建立收益质量指标数据集 (见表1)

(二) 归一化处理 (见表2)

(三) 确定各综合评分指标的权重

企业的不同利益关系人对收益质量各指标的重视度不同。如投资者可能比较重视收益的持续性和成长性, 而债权人可能更重视收益的变现性。但大多数情况下利益关系人与投资人的立场一致, 因此本文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依次为成长性 (CZ) , 结构性 (JG) , 获利性 (HL) , 持续性 (CX) , 变现性 (BX)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 见表3。

注:GS (I) 表示第I家上市公司;CZ, JG, HL, CX, BX分别为成长性得分, 结构性得分, 获利性得分, 持续性得分, 变现性得分的缩写。即该表格表示从公司1到公司N各自的成长性, 结构性, 获利性, 持续性, 变现性的得分。

注:归一化处理指首先选出每一类指标的最大值, 然后用同类指标的其他值除以最大值。在该模型中笔者假设公司1的成长性评分最高, 公司2的结构性评分最高, 公司I的获利性评分最高, 公司N-1的持续性评分最高, 公司N的变现性评分最高。

(四) 综合评分公式

式中, RGS (N) 表示第N家公司的收益质量测度值, 公式右边的各系数为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 右边括号内的内容为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

五、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方法的应用和测度模型检验

案例源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酒类板块中的3家企业:五粮液、贵州茅台和青岛啤酒。之所以选择酒类板块中的3家企业, 主要是因为这3家企业都是我国的著名企业, 而且有权威部门公布的排名顺序, 本文试图通过官方排名验证本文构建的收益质量评价模型的科学性。

(一) 定性分析

首先, 3家上市公司都属于最著名的酒类企业, 因而, 在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诚信环境以及行业环境方面是一致的。其次, 经过收集资料发现这3家企业在会计制度的选择和运用以及会计人员的学历、职称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第三, 会计师事务所对3家上市公司连续多年进行审计, 发布的都是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 其他方面也没有明显的异常现象。

(二) 定量测度模型的检验

1.该部分数据是从沪深证券交易所网站获得的。而且, 对3家企业各指标的评分是沪深两市通过综合计算提供的, 因而具有可行性和准确性。同时, 也能更真实地代表5类指标 (成长性、结构性、获利性、持续性、变现性) , 进而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质量 (具体数据见表4) 。

注:表格中数据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http://www.sse.com) 以及和讯网站 (http://www.hexun.com) 。

2.对上述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见表5。

3.确定各综合评分指标的权重, 见表3。

4.根据综合评分公式 (1) 得:

贵州茅台的综合评分:

五粮液的综合评分:

青岛啤酒的综合评分:

从上述的收益质量测度数值可以看出, 3家上市公司中五粮液的收益质量最好, 贵州茅台的收益质量第二, 青岛啤酒的收益质量第三。我国近年来公布的中国酒类产品综合排名中, 五粮液名列第一, 贵州茅台名列第二, 青岛啤酒名列第四。可见本文研究的结果与权威机构的评价一致, 这也证实了本文构建的测度模型的合理性。

六、主要结论

通过阅读有关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方法的文献, 笔者认为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评价应该从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度模型分析两方面进行考虑。在这两方面中, 本文重点对定量测度模型的构建及其检验进行了阐述。检验结果显示, 根据本文构建的测度模型得出的结论与权威机构公布的评价结果一致, 证实了本文构建的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测度模型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于小镭, 徐兴恩.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3]张先治.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4]袁卫, 庞皓, 曾五一.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储一波, 王安武.上司公司盈利质量分析[J].会计研究, 2000 (9) .

[6]陈剑.浅谈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体系[J].财会月刊, 2005 (3) .

[7]刘丹凤.国外收益质量度量方法简述[J].甘肃农业, 2006 (9) .

上一篇:对人事考试面试工作下一篇:表面摩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