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指标(通用11篇)
衡量指标 篇1
目前对于智力资本的衡量多分为个别评价及整体评价两部分, 两类衡量方法各有其适用性。专为企业整体衡量的方式, 一般以企业价值为基础。这种方法的问题是价值的差异有可能是因为未实现的有形资产而产生;同时, 市价随时都有变动, 因此无法提供短期间可靠的智力资本计算值。不过这种方式提供了一个量化后的数值, 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可比较的基础。相对的, 针对各项智力资本逐一来分别衡量, 虽然较为完整, 切合管理上与策略上的需要, 但所呈现的往往是个别企业的经营情况, 其最重要的议题在于指标的建构。有些学者便以逐一辨认的方式, 计算个别智力资本的价值, 也有学者将个别价值予以加权得出一个总值。本文主要基于国外近年来关于智力资本的研究文献, 对智力资本的整体衡量指标进行论述和评价。
一、IC-index法
Edvinsson构造了智慧指数 (IC-index) , 试图将许多表达智力资本的独立指标整合成为一个单一的指数。首先, 企业将自己的智力资本指标浏览一遍, 确认所选出的指标具备何种信息内涵。选择时最好从每类智力资本中各选出若干指标, 这样虽然可能丧失某些信息, 却可以避免指标太过复杂而难于操作。经过筛选后留下来的指标用无向度 (dimensionless number) 的数字来表示。然后, 企业只需对选出的指标乘上加权比重, 就可以计算出一个单一的指数。整合时要考虑指标间的依赖关系、因果关系及指标互有不足的地方, 而且依照不同企业所划分的智力资本架构, 同一层级的指标才可以相加。透过智慧指数, 管理者可以监控企业智力资本的变化情形。这种方法虽然不一定能知道智力资本的绝对存量, 但是可以通过其了解智力资本的流量关系, 因而可以作为产业间的评估比较。不过, 由于在给予这些指标权重的时候涉及个人的主观价值判断, 因此该指数不具备可验证性, 不同的人所得出的智力资本指数可能会有所不同。
二、Technology broker法
Brooking认为智力资本是使企业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 并将智力资本分为四类, 分别为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才资产、基础结构资产。在此基础上她提出20个问题 (indicator questions) 来做诊断, 并建立相应的企业智力资本指标。如果企业在其中能回答的问题越少, 代表它就越需要强化它的智力资本。接着, Brooking对所建立的智力资本指标进一步审计, 以计算其隐藏价值, 提出了178个审计问题 (audit questionnaire) 。最后在评价部分, Brooking提供了成本法、市价法、所得法三种方式来计算智力资本的金额价值 (dollar value) :成本法以资产的重置成本为衡量基础, 市价法则直接利用市价来比较, 所得法则视资产为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的贴现,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净现值法。Brooking对于智力资本的分类属于多元论的观点, 其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无形资产概念的拓展和分解来达到对智力资本进行财务评价的目的。而采用三种方式来最终衡量智力资本的价值也基本实现了该目标。但该方法的问题主要在于诊断问题和审计问题的确定缺乏足够的依据, 三种方法各自的适用范围及其关联仍有待研究。
三、Tobin’s q法
托宾Q值 (Tobin’s q) 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mes Tobin (1981) 所发展出来, 指的是企业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率。当q值小于1时, 则代表着该资产的价值小于重置成本, 那么理性的企业便不会多投资该资产。Stewart (1997) 、Bontis (2002) 将Tobin’s q使用于智力资本的衡量, 主要就是要说明智力资本为企业带来利润的能力。经研究发现, 科技与人力资本方面尤其与高的Tobin’s q值相关, 因此Tobin’s q的变动可视为衡量企业经营智力资本是否有效的代理变量。Tobin’s q计算可适用于某项无形资产, 或企业整体。当其适用于某项无形资产时, 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即分别指该项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当其适用于企业整体时, 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即指企业整体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评估者可用相近企业之q值及本企业无形资产之重置成本来估计该无形资产之市场价值。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数据容易取得, 但影响市场价值的原因很多, 并非全是因未表述智力资本而产生的。而且企业重置成本的取得是否能保持客观, 多数人仍存有疑虑, 所以该方法并未被大众认同。
四、EVA法
经济附加价值 (economic value added, 简称EVA) , 即“净销售-营运费用-税-资金成本”的结果。不少人士将其视为传统的会计盈余以外, 在公司内部评估绩效或从事其他管理会计决策, 乃至于投资大众制定投资决策的重要指标。最早即有Hamilton (1777) 提出一个企业若要创造财富, 其报酬率必须要超过负债及权益的资金成本, Solomons (1965) 建议以剩余利润 (Residual Income) 的观念作为企业评估绩效的准则, 最近的Stern Stewart&Co.首先将剩余利润的观念依据财务经济的理论修订落实并将Economic Value Added (EVA) 的名称注册登记。Strassman (1998) 认为EVA挑战了传统的能源不变法则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energy) , 在这个法则下系统的产出 (output) 绝不会大于投入 (input) 。所以如果EVA是正值的话, 那一定是来自于无形资产的创造。Bontis (1998) 通过观察资本预算、财务规划、目标设立、绩效衡量、股东沟通、诱因奖励等各方面来估计企业的价值被增加或是被减少了, 得出结论认为EVA与智力资本的变动相关, EVA可以作为企业智力资本是否具有生产力的衡量指标。不过, EVA使用历史成本来计算, 然而历史成本其实对目前的市场或者重置价值提供的指标性意义相当有限;在实证研究方面, 也无法完全支持EVA作为对股价或股价变动的一个良好预测指标的论点。另外, EVA假设企业是只以股东的价值为前提来经营, 但现实中可能并非如此。
五、VAIC法
附加价值智慧系数 (value added intellectual coefficient, 简称VAIC) 是一种全面的指标, 显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以及企业在知识经济里的效率表现 (Pulic, 2000) 。Schneider (2004) 也认同这样的看法, 并提出几个支持的理由:VAIC使企业智力资本强化关键成功流程的证据收集变为可能;它很容易计算, 因此可以降低提供年报者与关系人额外的成本;VAIC是直观的方法, 可以轻易获得认知上的了解。
VAIC首先计算公司创造附加价值 (VA) 的能力, 也就是营业收入与达到此营业收入所需的一切支出之间的差距。
VA (企业增加值) =OUT (销售总额) -IN (购买原材料、要素和服务的成本) 。
由企业的账户得出:VA=OP (经营) +EC (雇员成本) +D (折旧) +A (摊销) 。
增加值是一种客观指标, 显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包括薪水、偿付金融资产的利息、分配给投资者的红利, 上缴国家的税收和有关未来发展的投资。VA计算出来后, 资源 (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 效益的计算就是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了。
智力资本包括两部分: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有关雇员的所有开支包含在人力资本中, 关于这个概念的新看法是薪水不再是投入了 (Pulic, 1993) 。这意味着与雇员有关的费用不是作为成本而是投资。
HCE (人力资本的效益系数) =VA/HC
结构资本作为智力资本的第二个组成部分, 与价值创造有关, 但是其作用与人力资本恰好相反。亦即若人力资本创造价值增值的比重越大, 结构资本对价值增值的影响越小。用公式表示如下:
SC (结构资本) =VA-HC
SCE (结构资本的效益系数) =SC/VA
ICE (智力资本效益系数) =HCE+SCE
今天作为知识工作和知识工人的效益的ICE就好比是以前的手工劳动和手工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由于智力资本本身不能创造价值, 为了进一步明确价值创造资源的效益, 还得考虑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 因而人们需要了解有关运用资本效益的信息。
CEE (运用资本效益系数) =VA/CE (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
为了能比较总价值创造效益, 使用附加价值智慧系数来表示, 其表达式为:
VAIC (附加价值智慧系数) =ICE+CEE=HCE+SCE+CEE
通过这个加总的指标能了解企业的总效益并能表示其智力能力。简而言之, VAIC量度在每种资源上所投资的每货币单位创造了多少新价值。高系数意味着在使用企业的资源时的高价值创造。VAIC能够用来计算企业的绩效, 它提供了和竞争对手比较与定标杆的工具, 更由于所有的数据都来自于企业内部既有的资产负债表, 因此它所提供的是分析公司效率与能力的一个简易、客观的观点, 胜过于以往ROI、股东价值分析 (shareholders value analysis, 简称SVA) 、经济价值分析 (economic value analysis, 简称EVA) 等未考虑员工所创造的附加价值的传统分析工具, 同时也胜于ROA, 因为VAIC同时衡量企业资本以及员工的价值。
六、CIV法
无形资产计算值法 (calculated intangible value, 简称CIV) 的前提在于将智力资本等同于无形资产。该方法认为, 一家公司的市场价值所反映的不会只是它们的有形资产, 应该还能反映一些可以纳入无形资产的价值。而无形资产的价值, 应当是一家企业胜过拥有类似资产公司的能力。其具体的算法步骤如下:首先, 算出3至5年间的平均税前盈利;然后, 除以3至5年间的平均有形资产, 算出有形资产报酬率ROA;再减掉同期间的行业平均资产报酬率, 得出超额ROA;再将此超额ROA乘以该企业平均有形资产, 得出超额盈余;最后, 将此超额盈余除以企业的资金成本, 即为企业的智力资本价值。
这种方法的优点首先在于容易计算, 且所有的信息都从财务报表上可取得, 具备客观性和可稽核性, 因而应用范围广泛, 既可以用作同一行业中企业之间的比较, 亦可用来比较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或事业单位的表现。其次, 该指标能够对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提供决策信息。一般的, CIV的值很低或下跌, 代表企业对于有形资产的投资过多, 而对于研发、品牌等无形资产的投资过少。CIV若上升则表示企业在未来创造企业价值的能力会越来越大。最后, CIV能够帮助投资者作出判断, 当市价与账面比偏低时, 则表示企业业绩衰退或隐藏大量价值。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推移, 公司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 (市价/账面比及托宾Q值) 应该与CIV成等比变化。该方法的缺点是相比其他方法, CIV的计算过程较繁琐冗长, 而且财务资料必须齐备方能运算, 还有若企业的资产报酬率低于同业平均值则CIV的方法并不适用。
综上所述, 目前关于智力资本的整体衡量方法有很多, 不同的衡量方法能提供不同的分析角度来评估企业的智力资本及其价值。最突出的问题仍然在于缺乏一个公认的衡量方法。因此, 究竟如何对智力资本进行衡量, 实现智力资本的准确确认与计量以及智力资本信息的客观反映和披露, 将是当前和以后的会计研究所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Leif Edvinsson, Brendan Kitts, Tord Beding.2000.The next generation of IC measurement-the digital IC-landscape,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Bradford, Vol.1, Iss.3.
[2]Brooking A.1997.Intellectual Capital.London.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3]Rupert Booth.1998.The measur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Vol.76, Iss.10.
[4]Thomas A.Stewart.1997.Intellectual Capital: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New York:Doubleday Currency Publication.
[5]Nick Bontis.2002.Assessing knowledge assets:a review of the models used to measure intellectual capit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vol.3Iss.1.
[6]Paul A Strassman.1998.Taking the measure of knowledge assets, Computerworld.Framingham:Apr6, Vol.32, Iss.14.
[7]Nick Bontis.1998.Intellectual capital:an exploratory study that develops measures and models management decision.London:Vol.36, Iss.2.
[8]Ante Pulic.2000, “VAIC-An Accounting Tool for IC Managemen”t, Austrian Intellectual Capital Research Center, http://www.measuring-ip.at/Papers/ham99txt.htm.
[9]Ante Pulic.2004.Intellectual cap——ita—ldoes it create or de-stroy value, Measuring Business Excellence.Bradford:Vol.8, Iss.1.
[10]Lutz Kaufmann, Yvonne Schneider.2004.Intangibles:A synthesis of current research,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Bradford:Vol.5, Iss.3.
衡量指标 篇2
能激励CEO的因素相当多,例如同行的认可,公司股票的价格,甚至是改变世界的宏愿,
可是在诸多因素中,CEO为何只特别关心公司的股价(以及由之决定的个人薪酬水平),而非其他激励因素?原因很简单:公司的股价是衡量他们业绩的主要指标。
衡量云计算ROI的八个指标 篇3
仅仅着眼于容量和利用率,这只是技术提供商或卖家的观点。该观点实际上基于关键性能指标(KPI),而不是业务效益衡量标准。这种模式主要关注两个具体的衡量尺度:一是IT容量,由作为性能指标的存储、处理器周期、网络带宽或工作负载的内存容量来衡量;二是IT利用率,由作为活动和可用性指标的正常运行时间可用性和使用量来衡量。
然而很高的性价比和使用活动量未必意味着业务效益同样很高。它们只是业务活动的指标,本身并不比较低的运营成本来得更重要。我们需要的是一套基于云计算模型的业务衡量标准。
下列业务衡量标准有助于将指标从容量-利用率曲线变成直接和间接的业务效益:
1. 变化速度
在云环境下,可以更快地降低成本,更快地采用和弃用资源。云计算采用了预创建服务,可以更快速地改用新功能,从而降低了决策延迟造成的成本,因而带来了额外的成本转换效益。对于缺少资源和技能,并对时间很敏感的业务改善计划来说,这是个共同的目标。
2. 优化总体拥有成本
用户可以选择、设计、配置和运行最适合业务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以前,当IT项目移交给生产服务部门后,这两者的关系常常脱离,而在云计算环境下,它们又联系在一起了。
3. 资源快速配置
当业务活动增加或改变方向后,资源可以随之增减,以与业务活动的需要相符合。同时,资源配置时间从几星期压缩到了几小时。
4. 提高利润和控制成本
收入增长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机会让公司得以开拓新客户和新市场,从而促进业务、改善服务。
5. 动态使用
当用户和服务的范围发生变化,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时,有弹性的配置和服务管理关注最终用户和业务对功能的实际需求。
6. 风险和合规的改善
可以通过共享服务来充分利用云计算的绿色环保功能。
7. 容量利用率的提高
IT部门可避免IT服务的配置过度或不足,从而获得更智能的业务服务。
8.可享用业务技能和改善能力
云计算可以通过按需采购云资源的解决方案,让用户能够享用新的技能和解决方案。
上述衡量标准定义了一组新的业务指标,可用来为企业当前和未来与云计算有关的运营业务和IT服务需求制作“记分卡”。开放组织正在努力开发相关工具和框架,让企业能够评估云计算带来的这些机会,更清楚地明确采用云计算带来的成本、灵活性、竞争优势、合规风险和安全。
云环境下的测试和开发
对于刚开始使用云计算服务的公司来说,常常会从应用测试和开发项目入手。Forrester研究机构的分析师James Staten探讨了如何判断项目是否适合云环境。
■ 清水 编译
云计算存在炒作成分,这一点不可否认。厂商们在竭力吹嘘云计算可以如何为企业省钱,但遗憾的是,厂商们描绘的节省成本的美好蓝图太空泛了,常常与实际情况不符。Forrester在调查了众多客户后发现,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可以从云计算中得到良好的投资回报,因为云计算的好处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和使用场合。最终得到的结果是,在云环境进行测试和开发新的应用是云计算一个理想的应用,它能给出云计算项目的商业理由,并确保应用、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解决方案以及IT运营保护和流程彼此很适合。
IaaS云计算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这种平台提供了一种标准化、自动化的虚拟环境,以便多个用户易于使用,基本上不需要IT专业人员的干预。公共云平台和越来越多的私有云平台计量资源耗用情况还带动了一种不同的消费行为,即通过积极主动地少用或尽量少用资源,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这个关键概念对于了解云计算的商业理由很重要。
比如说,如果问测试实验室的经理面临什么挑战,他们可能会抱怨开发人员的要求太多,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了为他们建立和拆卸测试环境上。但是,如果再找出开发团队中工作效率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开发人员,问一下他们面对那么多的抱怨,如何做到高效工作,他们可能会坦言:之所以工作效率高,是因为不使用IT运营团队提供的实验室资源,而是直接使用平台即服务(PaaS)或 IaaS云环境,因为那样几分钟内就能获得资源,只要为实际需要的那部分资源付费。
当然,当开发人员借助云环境来完成工作时,IT运营团队可能担心企业会因而面临风险。我们不应该阻止在云环境进行测试和开发,而是应该鼓励,但要给予指导。比如说,制定一项逐渐完善的云使用政策,或者考虑让开发人员通过集中式资源请求工具来使用云。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的开发工作都适合于云环境。IT运营团队和应用性能管理团队需要花时间,共同为最适合于云环境的项目定义一套明确标准。下面是五个常见的最佳实践,可以从此入手。
(1)测试系统可以部署在标准的虚拟环境上。IaaS平台提供了服务器虚拟机和虚拟存储卷,PaaS云提供了更高级的抽象,可以在上面部署应用的中间件或目录。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提供专用的物理资源。
(2)测试环境可以独立。如果开发项目可以单独测试,这意味着不需要与生产系统集成,那么,开发项目通常可以在云平台上进行测试,不耗用出站带宽的开发项目使用云平台最具成本效益,它们给公司带来的风险也最低,因为没必要打开防火墙端口。
(3)项目的生命周期不到12个月。大多数云平台按小时计费,如果12个月过后还要长期使用云平台,其成本通常高于传统的托管方案,而在内部的虚拟化实验室环境上测试项目则会比较省钱。一个基本的经验法则是:如果你不断努力让使用公共云平台的费用归零,这表明你在有效使用。
(4)项目没有让公司面临新的合规或监管风险。除非确信能够确保使用符合规定,否则就不要急于将测试项目放到公共云环境中。
(5)多虚拟机应用程序使用Web服务。公共云把客户的工作负载分摊到多个标准化的虚拟基础设施上,并使用IP协议和Web服务将这些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如果开发人员需要应用程序组件,以便彼此联系,就别指望对延迟敏感,或需要特定网络配置,或紧耦合组件的协议能得到支持。大多数公共云不支持多播协议,而且常常很难实现集群。除非确保应用程序会正常运行,否则不要急着批准使用。基于现有Web服务的大多数联系应该很顺畅。
衡量肉猪生产性能的三个指标 篇4
屠宰率、瘦肉率和饲料报酬。
屠宰率屠宰率是指生猪屠宰后, 胴体 (屠宰煺毛后去掉头、蹄、下水的白条猪) 占活重的比例。屠宰率高, 出肉就多。在生猪90千克进行屠宰时, 纯种太湖猪的屠宰率为71%, 长太二元杂种猪为75.6%, 大长太三元杂种猪可达76.6%。
瘦肉率瘦肉率是指胴体瘦肉占整个胴体的比例。纯种太湖猪瘦肉率为44.5%, 长太二元杂种猪为53%, 大长太三元杂种猪可达58%。
1. 分娩看护。
母猪进产房前, 必须对产圈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 保持猪床清洁、干燥;同时对猪体进行一次清刷和消毒, 尤其是腹部、乳房、阴户, 一定要保持干净。母猪的分娩时间一般为5小时, 分娩时间越长, 仔猪发生死亡的比率越高。因此, 在母猪分娩时要保证猪舍的安静, 尽量避免惊扰, 当仔猪出生间隔时间在30分钟以上时就应仔细观察, 并根据情况助产。当体弱、胎次高的母猪分娩发生困难时还应注射强心剂。
2. 抓好保温。
环境温度适宜, 小猪活泼, 爱采食补料, 长得壮, 发病少。带仔母猪需要20~22℃的环境温度, 与仔猪需要的温度不一致。因此, 需要给仔猪提供特别的保温措施。常用的保温措施是在仔猪保温箱或护仔栏内挂一个红外线灯, 根据仔猪对温度的需要调整红外线灯的高度。仔猪初生1~2天, 需要32~35℃的温度。刚出生的小猪, 由于羊水的蒸发, 体温下降很快, 可用干布擦干其身体, 让其吃上初乳, 以增加热量。1周之内, 小猪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环境温度还需保持在30℃左右。以后, 每周可降低l~2℃。在20日龄以后, 小猪的体温调节功能才发育完善, 但仍需25~26℃的环境温度。产房内不能有风, 风速每增加0.4米/秒, 温度可下降1℃。圈舍既要保温, 也应保持空气的清洁、新鲜。空气不好会降低仔猪日增重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如果是水泥地面且无产床 (产床可使粪尿漏下去, 使圈舍保持干
30·信息荟萃·专家指出, “气温每升高1℃
产水平。”
猪出生到出售 (一般是90~110千克) , 平均长1千克活重所消耗的饲料千克数, 通常用料肉比表示, 料肉比高的饲料报酬低。纯种太湖猪的料肉比为4∶1;长白猪和太湖猪杂交繁殖的长太杂种猪 (二元杂种猪) 料肉比是3.7∶1;用大白猪与二元杂种母猪配种, 得到大长太杂种猪 (三元杂种猪) , 其料肉比为3.4∶1。
高, 屠宰率和瘦肉率都较理想, 生产的猪肉受市场欢迎, 经济效益较好。当不用或少用全价饲料, 而用较多的青、粗饲料喂猪时, 最好不要饲养国外瘦肉型品种猪;可选择饲养培育品种, 也可把引进品种与地方品种的高代杂种或引进品种与培育品种的一代杂种作为肥育猪饲养。●
屠宰率、瘦肉率、饲料报酬之间密切相关, 凡是饲料报酬高的猪种, 屠宰率和瘦肉率都高。养猪户在饲养生长肥育猪时, 应根据饲料条件选择适宜饲养的品种。完全用配合饲料喂猪时, 因为饲料条件较好, 可
衡量指标 篇5
一、概述
所谓空间结构(Spatial structures),其形体呈空间状,并同时具有三维受力特性。优秀的空间结构具有荷载传递路线最短,受力均匀等特点;而平面楼盖结构,由于构件分为板、次梁和主梁等“级别”,荷载传递路线长,浪费材料。自然界也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空间结构,如蛋壳、海螺等是薄壳结构;蜂窝是空间网格结构;肥皂泡是充气膜结构;蜘蛛网是索网结构;棕榈树叶是折板结构等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空间结构是一种仿生结构,它们比平面结构更美观、经济和高效。
如何衡量一个大跨度空间结构(l≥60m)的优劣,本人曾提出四个指标[1]:
1、材料强度充分发挥?
2、基础推(拉)力H合理处理?
3、施工安装费小?
4、跨度大?
对大跨度结构来说,材料用量多,不仅是一个浪费,对结构的抗震,特别是竖向抗震极为不利。广东省注册中心在2000年举办的《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讲座》上,我再增加了一个指标:
5、结构的艺术作用
这一指标,把结构的型式与建筑的空间艺术形象融合起来,即结构本身富有美学表现力。建筑师必须注意发挥这种表现力和利用这种装饰效果,自然地显示结构。所谓自然的显示结构,不是说结构就是美,而是要袒露具有美学价值的部分,通过建筑师的艺术加工,达到表现建筑美的目的,而不是简单地表现结构本身。这样,就可以使建筑最终达到实用、经济和美观的目的。
美国雷里(Rauleigh)竞技馆的受力特点是:受力明确,形成自平衡体系,索、拱的材料强度充分发挥,基础很小。几乎符合上述五个衡量指标。斜拱的周边以间距2.4m的钢柱支承,立柱兼作门窗的竖框,形成了以竖向分隔为节奏感很强的建筑造型。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优秀的大跨度索网结构屋盖建筑,开
创了现代索结构的历史。
二、梁的演变与空间结构的分类
从梁的弯矩图和应力图可见,梁沿跨度和截面上的受力都很不均匀,材料强度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通常跨度的楼盖梁来说,可将矩形截面变为工字型截面,进而采用格构式梁(桁架),以提高梁的承载力和刚度。为了实现结构的更大跨越,则必须把梁演变成拱和索,它的横向扩展就变成了空间结构。因此,空间结构又叫造形结构(Formative Structures)。更详细的分类,请参考文献[2]。
三、工程评介
1、美国亚特蓝大百年奥运会乔治亚穹顶。椭园形平面:240.790 m×192.020m,它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双曲抛物型张拉整体体系(Tensegrity System)。
该体系由美国M·Levy开发的一种稳定性好的三角形划分网格穹顶,受力特点是:“连续拉,间断压”材料强度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指标1,2)。整个屋盖用钢量仅30kg/M2。
2、法国巴黎国家工业与技术展览中心大厅。是钢筋砼装配整体式薄壳结构,壳体跨度l与壳的折算厚度t之比: l/t =206m/0.18m=1144倍,而鸡蛋壳仅:40mm/0.4mm=100倍。说明人类的巨大智慧(指标
1和2)。
3、广东省湛江电厂干煤棚[4]。平面尺寸:113.400m×113.400m,柱距79.800m,它是我国目前跨度最大的四柱支承平板网架屋盖。考虑到煤棚在调顺岛上,是台风多发区,网架上铺陶粒砼三角形(直角边 4.200m)带助预制板(砼重力密度γ=14.5kgf/M2)。虽然平板网架是空间结构体系科技含量较低的结构之一,但可通过精心设计,采取八面坡水,腹杆棋盘式布置等手段,强化了空间传力,用钢量仅70.3kg/M2(巴基斯坦体育馆柱距62.400m,铝皮轻屋面,用钢就达61kg/M2)。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采用了暗柱帽,网架的施工散装平台由5m减至1m左右,大大节省了施工费用(指标3)。
1996年9月9至20日,湛江地区先后遭受了两次40多年未遇的强台风袭击,市内风速达57m/s(12级台风为33m/s)最强风时间持续1小时以上,大量的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但位于台风登陆口的干煤棚
完好无损,其陶粒砼屋面也未遭到任何破坏[5]。
4、罗马小体育馆,采用外露的叉形斜柱,有力的把巨大的装配整体式钢筋砼网肋型扁园球壳托起,结
构清新、欢快,极富结构力度(指标5)。
四、小结
1、对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来说,梁式结构是受力最差的结构;张拉整体体系--“连续拉、间断压”,是
目前最经济的体系。
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中标设计的广州体育馆,用钢量160kg/M2;美国Nixon Ellerbe Becket(NEB)公司中标设计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馆场,用钢量200kg/M2,它们基本上都属于梁式结构体系,耗
费如此多的用钢量也就不奇怪了。
由于外国设计者不了解中国规范,我曾向广州市林树森市长建议,今后国际招标只作到方案阶段,初步设计应由国内设计院承担。a)广州体育馆(2001.3)b)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2001.9)
2、大跨度空间结构几乎都是钢结构,科技含量较高,本文提出的五个衡量指标是最基本的。要设计好一个大跨度空间结构建筑,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的合作应当达到配合默契的程度。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即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由于篇幅有限,有关大跨度空间结构的概念设计,原理和技巧,如刚柔结合等,与常用跨度的结构是不
衡量指标 篇6
一份名单将33家在华知名跨国公司列在了一起——不是荣誉排名,而是环保违规。名单上的企业是从各地方环保局网站搜集到的。过去3年,这些公司并没有成为它们标榜的“环保榜样”。
引人注意的是,名单中的公司包括5家2006年“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其中:上海松下电池有限公司——母公司日本松下电器排名第47位,“废水处理设施未保证正常运转致废水超标排放”;长春百事可乐公司——母公司美国百事排名第175位,“超标排放污染物废水”;而上海雀巢饮用水有限公司——母公司瑞士雀巢集团排名第53位,“环保设施未经验收,主体工程擅自投入生产”;另一个母公司排名第301位的3M上海研磨产品制造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擅自投入生产使用”。
“这些跨国公司违反的是中国最基本的环保法规。”该份名单制作人马军说。马军现在为中国民间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曾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2006年最具影响力百人”之一。
曾经被国外专家指责为只顾建设不看环保的中国,越来越把绿色GDP放在了重要位置。
曾经的错误政策
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是一个关注水污染问题的非政府组织,它发现中国国家和地方各环保局的网站共披露了约2,700起企业违反环保法规的案件。
这项研究是在环境问题,尤其是水质问题正日益在中国的政治议程中占有突出地位之际进行的。中国政府数据显示,中国约有3亿人缺乏清洁饮用水,占全国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主要河流污染问题严重。去年,中国因未及时向俄罗斯通报一起化工厂爆炸导致大量有毒物质泄入松花江的事故而向俄方作了道歉。中国领导人今年8月份时承诺,将投入1,250亿美元来解决水污染问题。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的创办人马军说,虽然跨国公司在违反中国的环保法规方面不是最严重的,但他却对这些公司“榜上有名”感到吃惊。曾经给跨国公司担任过环境咨询师的马军说:“我们并非在谈论一些非常高的标准,这些公司都知道它们对环境所承担的义务。”
公开披露的跨国公司环境违规案件一半以上出现在上海,马军说上海的环保官员对于披露这类违规案件似乎持更为开放的态度,但他表示,各地曝光的跨国公司环境违规案件在数量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这意味着还有许多此类违规案件没有被披露。
近期,新华社发布了这家机构的研究结果。他们在报导中援引中国政府官员的话说,一些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时降低了自己的环保标准,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而放松了环保要求。
吉林省长春市环保局的网站披露,百事公司在该市的罐装厂2005年曾超标排放污水。但该公司管理人士称,这件事并非是该公司有意排放污水,而是该公司那家罐装厂的一条污水管在2004年冬天被冻裂导致的。
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总监卢劲说,保护环境是百事公司的一项经营原则。他说,自长春那起污水超标排放事故发生以后,百事公司已在长春市投入了人民币600万元(76万美元)来更新污水处理设施,这一工作是在当地环保部门的批准和监督下进行的。
澳大利亚啤酒生产商Foster"s Group Ltd.在被披露存在水污染问题后,已将其在上海的酿酒业务以及它在中国注册的啤酒品牌出售给了三得利股份有限公司,但该公司管理人员说没人告知他们违反了中国的环保法规。该公司发言人特洛伊·海伊说:“在我们出售这项业务前没人通知过我们这件事,公司在上海的经营记录是清白的。”
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在上海的子公司松下电池有限公司也上了污水超标排放企业的名单。该公司发言人王先生说,这起事故是由该公司一名员工错误地在一个排水口边清洗蓄电池箱引起的,这一过错导致公司所排污水的COD指标(化学需氧量)超过了正常值。
王先生解释说,发生这件事时碰巧上海市的环保官员来该公司检查,公司因此被罚款人民币3万元。他说,除此之外松下电池有限公司再没被罚过款,此事发生后公司改进了内部管理工作,坚持每周都对污水排放问题进行自查。
污染,让投资者离开香港
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环境问题不是没有道理的。事实证明,中国的环境污染不仅仅是一个国际观感的问题,它已经切实影响了一些特大城市的竞争力。
根据香港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的一项新调查,笼罩在香港上空厚厚的烟雾不仅仅威胁着这个城市世界闻名的景观,空气污染还使它在投资者眼里的吸引力降低,一些高层管理人士因此离开香港。
这项由AC尼尔森进行的调查对美国商会成员公司的140位高层管理人士进行了采访,问题是空气质量对其商业决策的影响。这个调查的主要发现有:每5个高层管理人员中有两人(约39%)表示,空气污染问题使他们很难招到人来香港工作。有79%接受调查的人表示,环境问题会降低香港对外国公司的吸引力。
“这对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卓越地位构成了威胁,”香港美国商会环境委员会负责人阿兰·塞格里斯特说,“香港面临的挑战是从事金融工作的人还可以选择去东京、伦敦或者旧金山工作。”
污染几年前就成了香港居民抱怨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在今年受到的关注不断增加,因为大家日益担心这个关乎生活质量的问题会促使更多高层管理人员考虑离开香港,或者根本就不来这个城市。
另外,那些携妻带子的高层管理人员尤为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中,95%的人说他们个人很担心空气污染对他们及其家人的健康造成潜在的长期影响。大多数高层管理人员(约55%)说,他们知道有些专业人士因空气污染问题拒绝来香港工作、生活。
有了香港的前车之鉴,北京一再把减轻污染看做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中国的立法人员日前保证,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时,北京的污染问题将得到治理,不过他们承认,这座城市的污染问题正在变得更加严重。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毛如柏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对实现承诺很有信心。”
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覆辙
按通行的指标衡量,中国经济正在以超过10%的增速飞速发展。但中国政府发布的一份非同寻常的报告显示,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但可能并不像看起来的那么惊人。
日前,中国政府发表了为期两年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结果。研究显示中国广泛的污染问题正在无形中危害中国长期的经济增长。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64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3%。报告称,如果考虑污染成本的话,2004年中国的“真实”增长率接近7%,而不是10%左右。
所谓“绿色GDP”数据是中国政府旨在量化污染对经济影响的长期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能标志着将粗放型增长视为社会稳定重心这一体制的战略性转变。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这份报告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的大力推动。潘岳一直积极努力推进环保问题成为国家的首要议事日程。“绿色GDP”概念已经被国家主席胡锦涛等高层领导人所采纳。胡锦涛也一直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今年讲话的中心议题。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因此而产生的大范围空气和水污染以及酸雨等环境恶化问题,与此相关的成本也在日益增加。中国央行的研究机构表示,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10.5%,高于2005年的10.2%,2007年上半年预计将达到9.5%。
国家环保总局官员贾峰在接受中国当地新闻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他警告说,承载经济发展的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中国以“绿色GDP”方式来判断经济建设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耶鲁大学法学院环境法与政策教授丹尼尔·埃斯蒂说,这种分析通常是由非政府组织或政府之外的批评人士完成。而中国政府是自己在做这件事情,并且已意识到忽视环境保护问题的经济战略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尽管“绿色GDP”的理念自上世纪70年代就形成了,西方国家的一些政府机构也一直探索以此作为修正经济增长数据的一种方式,但中国的环境监管机构更进了一步,它们表示将用此类数据影响政策的制定,作为打击排污企业承诺的一部分。在中国,地方官员的提拔一般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速度来决定的。这促使地方官员为了工业快速发展而忽视环境影响的后果。现在,中国政府表示将用绿色GDP数据来对地方政府官员进行经济绩效考核。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选取 篇7
一般来说, 盈利能力指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销售能力、降低风险能力、获取现金能力以及风险规避能力的综合体现。企业要想持续平稳地发展必须要持续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是经营管理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业绩衡量指标, 同时它也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最重要的业绩指标。通过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有助于发现经营管理问题, 从而找到改善经营管理状况的突破口, 进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对债权人而言, 利润是公司偿债的重要保证, 尤其对长期债务而说, 盈利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公司以借款筹资时, 债权人必然审查公司的偿债能力, 而公司的盈利能力最终左右公司的偿债能力。对投资者来说, 股东们最直接明显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利润, 因为在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企业信用等方面相近的公司中, 人们往往倾向于将资金投向盈利能力强的公司。此外, 公司盈利能力增加还会使股票价格上升, 从而使股东们获得资本收益。由此可以得出, 经营者业绩的评价以及企业的健康发展、股东报酬的水平、债权人债务的安全程度等都与公司盈利能力息息相关。不过, 盈利能力的强弱不仅仅靠利润额就可以体现出来, 还应该考虑企业获得利润的持续性、稳定性等方面。只有保障企业的盈利具有成长性和持续性, 企业才具备长远健康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因素
要评价公司的经营效益和盈利状况, 首先要清楚哪些因素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就上市公司来说, 影响上市公司盈利状况的因素有很多, 总体上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种。外部因素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地区经济状况、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势头、行业发展情况、产品所处生命期、产品竞争力、会计准则的变更和修订等。内部因素主要分为内部管理因素和内部财务因素, 内部管理因素包括企业营销能力、资产运营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 内部财务因素包括会计政策的运用、现金流的保障、财务杠杆、资本结构等。对于一个公司来说, 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很难受到个体公司的改变, 但是个体公司可以积极改善内部环境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的构成
盈利能力指标可以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一般来说, 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相结合, 在确定各单项指标的合理、准确后, 从绝对数上获知经营是否建康, 盈利是否稳定后, 再从利润表项目以及与其他财务报表项目的关系着手分析相对指标, 可以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 也可以较为容易地发现企业做得好的地方与做得欠佳的地方, 从而为改善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帮助企业改善盈利状况, 促进企业焕发活力。
四、上司公司盈利能力指标选取的一般原则
考虑到上市公司自身的特点, 盈利能力的分析指标除了一般公司基于利润选取的指标, 还要考虑结合股票价格和证券市场相关价值来选取指标。本文主要围绕净利润和市价来选取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 另外加以补充分析。在选取指标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时应秉持的一般原则有: (1) 选取的指标应具有连续性、可比性, 尽可能减少或排除偶然或异常情况的影响; (2) 在整体合理的基础上, 各指标间应该有明显的制衡机制, 避免某个或某些指标对整个指标评价体系的影响过大, 从而使指标评价体系失真; (3) 有效利用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报表, 综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等提供的信息考量企业盈利能力; (4) 指标的选取对上市盈利能力的考查应该较为全面且尽量精简。
五、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的选取与评价
(一) 围绕净利润选取的盈利能力指标。
主要有三个, 分别是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每股收益。
1、净资产收益率是一段时期内净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突出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 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的核心。它可以开解为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三者相乘, 销售净利率反映盈利能力,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营运能力, 而权益乘数则反映偿债能力, 可见净资产收益率这一指标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它的计算公式是: (净利润-优先股股息) /平均股东权益总额。从公式可以看出, 净资产收益率受到净利润、优先股股息和平均股东权益总额三者的影响。一般来说, 上市公司的优先股股利比较稳定, 即受净利润和平均股东权益总额影响相对较大。通常来说, 该指标越大, 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股东得到的回报越多, 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潜力越好。
2、总资产报酬率是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率。这一指标反映了企业经营者运营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和效率, 反映了所有资本的回报情况。该指标越高, 表明资产利用的效率越高, 投资盈利能力越强。通过对指标的分析, 可以了解公司获利能力与投入产出的关系。此外,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权益乘数=总资产报酬率× (1+产权比率) , 产权比率反映企业财务杠杆水平, 提高财务杠杆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 往往不能增加企业价值, 那么提高总资产报酬率成为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基本动因, 即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盈利的关键。
3、每股收益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和当年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从因素分解的角度看, 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 很容易看出每股收益受到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它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每股权益, 利于投资者进行潜在盈利能力的分析, 但是每股收益不反应企业的风险, 需要结合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以及行业环境、宏观经济环境进行分析。
(二) 围绕证券市场价值选取的盈利能力指标。
围绕证券市场本文选取的盈利能力指标是市盈率和每股收益。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盈利, 反映了股价与经营者获得利润能力的关系。股票市盈率越低, 市价相对于股票的盈利能力就越低, 表明投资回收期越小, 投资风险越小。但市盈率过高也不好, 任何股票的市盈率大大超过同类同行的平均市盈率都要有充分的理由支持, 否则就很可能是股票价格存在泡沫, 股价被高估。一般情况下, 我国市盈率在20~30倍之间是正常的。市盈率是很具有参考价值的盈利能力指标, 容易获得和理解, 但是也有缺点。比较明显的缺点是作为分母的每股盈利是由净利润算出的, 净利润可以通过会计处理进行调整, 容易受到人为操纵, 从而不能计算出较为客观的市盈率。
每股收益= (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发行在外的加权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是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参考, 综合反映了公司的获利能力。它表示普通股股东所持每股的股票获取的净利润, 反映了投资风险和盈利能力。但是, 每股收益指标的运用也存在不足。首先, 分母中净利润也存在上文中市盈率计算中说明的缺点;其次, 每股收益不包含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 比如一家企业由餐饮业转向房地产业, 每股收益可能不变或提高, 可能不能反映企业转向之后经营风险的增加。还有每股收益是份额概念, 不能衡量取得收益的投入量, 会对不同公司的比较造成不良影响。
(三) 为补充不足而选取的盈利能力指标。
考虑到围绕净利润和证券市场选取的指标都有不足之处, 即净利润是否能较少地受到会计处理技巧的干扰, 客观反映企业盈利水平, 比如净利润中包含了非经常性的收入, 常见的有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资产处置收入。本文为了减少净利润中的水分, 又选取了每股经营现金流作为盈利能力指标之一。每股经营现金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量。每股经营现金流是很具有实质性的指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 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公司现金流强劲, 反映了公司主营业务回款能力强, 产品竞争力较强, 发展潜力较大。企业账面利润再好, 没有充足的经营活动现金流, 企业的盈利状况也是空中楼阁, 难以为继。经营现金流不能代替净利润的作用, 上市公司股票的市价在理论上说是由公司未来每股净利润和每股经营现金流的现值共同决定的。
综上, 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市盈率和每股经营现金流综合了净利润、每股经营现金流和证券市场三方面的表现, 能较为全面地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摘要:本文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评价的意义着手, 简析影响上市公司盈利的因素以及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的构成和上司公司盈利指标选取的一般原则, 接着叙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的选取和评价。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评价,盈利能力指标
参考文献
[1]张煜.浅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指标[J].商业经济, 2007.1.
[2]熊亚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A电器股份公司为例[J].财务分析, 2007.6.
衡量指标 篇8
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一方面由于传统指标的计算没有扣除股本资本的成本,导致成本的计算不完全,因此无法判断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的准确数量;另一方面,传统指标的计算以会计报表信息为基础,而会计报表信息对公司业绩的反映本身就存在部分失真,因而传统业绩衡量指标无法正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EVA指标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司业绩衡量指标,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指标的上述缺陷,更加准确地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1 EVA与传统业绩衡量指标的一般比较
1.1 EVA与NI的比较
EVA的计算部分是建立在净利润(Net Income,NI)的计算基础上的,它从本质上讲也是一个利润指标,只不过它体现的是经济学上的利润。
在衡量企业业绩方面,EVA要比净利润更为准确和科学,因为以下这两个原因:
(1)净利润只确认和计量债权资本成本,而对于股权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配处理,股权资本的机会成本不能得到体现。这种不计权益资本的现象会使企业管理者形成“资本免费”的错觉,进而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权益资本。同样,净利润指标忽略了资本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会使公司管理者忽视资本经营的重要性。例如,如果公司报表上的净利润为零,报表阅读者就会认为该公司在当期不盈不亏,而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公司已经在亏损了。同理,通过净利润来比较不同公司的业绩也是不准确的。资本结构不同的公司,即使净利润相同,公司实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并不相同。EVA因为考虑了股权资本的要求收益,所体现的才是企业为股东真正新创造的价值,即企业真正的业绩。
(2)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计算出的净利润存在对公司真实情况的某种程度的失真和扭曲,而且净利润指标容易被操纵。例如,计算净利润时根据稳健性原则提取的各项准备金,公司在当期一次性摊销掉的研发费用和市场开发费用,这些都导致公司当期利润的减少。而这种利润的下滑并不能代表企业业绩的下降,因此具有误导性。而EVA的计算通过调整了相关项目,有效避免了这些误导。
1.2 EVA与EPS的比较
每股收益(Earnings Per Share,EPS),也是用来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每股收益指标的吸引力是建立在所谓的“会计价值评估模型”之上的。会计模型的内在假设是,不管每股收益为什么增加或减少,市盈率倍数都保持不变。这是一个相当理论化的假设,在实践中则会导致严重错误。
市盈率在不停地变动。新的企业战略和投资,资本回报率和增长率的变化,新的财务结果结构和报告方式,都会改变市盈率。市盈率总是力图反映企业盈利质量的变化,而这一事实就足以导致在衡量企业业绩和价值时,单纯的每股收益数量成为可靠程度相当低的指标。
每股收益的局限性与资本收益率类似,即它只能体现扣除股东要求收益之前的收益状况。所以EPS不能反映投入资本所承受的风险。而EVA则考虑了股东的要求收益即股权资本成本,所以更准确的反映公司业绩。同样,EPS也可以被每股经济增加值取代,或作为EVA的补充信息来使用。
1.3 EVA与ROI的比较
资本收益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是较为普遍的指标,主要应用于业绩评估和投资决策。
资本收益率指标旨在衡量单位资本的收益情况,在用于投资决策时,引导管理层进行提高资本收益率的投资经营活动,其后果往往会导致管理层偏离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个目标。重要的是,资本收益率因为收益即分子是忽略股权资本成本的收益,所以它存在和会计利润一样的缺陷。这样的缺陷使得它不仅在项目取舍方面的应用有局限性,而且用在衡量公司业绩方面不太准确。
1.4 EVA与ROE的比较
净资产收益率(Rate of Return on Common Stockholders’Equity)是一种效率指标(也称回报率指标),它反映了企业投入资本的有效性。
收益率指标的一个重大潜在缺陷是收益率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可能并不一致。根据投资的净现值法则,投资的预期回报必须高于资本成本。但是单纯追求预期回报最大化而没有考虑资本成本的投资决策并不能保证投资的净现值大于零。
收益率指标的另一个内在缺陷是忽略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因素,也就是说收益率指标没有经过适当的风险调整。以ROE为例,虽然ROE反映了股权投入所得到的收益,但它缺乏股东为此所承担的风险信息,从而也就无法反映股东投资的机会成本。
2 EVA的优缺点分析
2.1 EVA与传统利润指标相比的优点
(1)EVA指标将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EVA指标有助于管理者将财务的两个基本原则融入到经营决策中:第一,企业的主要财务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第二,企业的价值依赖于投资者预期的未来利润能否超过资本成本。
(2)大多数企业利用一系列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利用营业收入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评价战略计划,用边际毛利润或现金流来评价一个产品或生产线的获利能力;用资产报酬与目标利润相比较来评价业务部门的经营业绩;财务部门则通常用投资利润率,而不是将实际投资利润率与期望的投资利润率相比较,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部门经理的奖金一般是基于利润计划是否实现,一年兑现一次。这些不统一的标准,目标和术语导致了计划、战略实施以及决策的混乱。EVA管理体系的实施,就能够用统一的EVA指标体系取代企业各部门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避免了现有指标之间的相互冲突和不协调。
(3)通过使用EVA,可以实现企业增长从规模导向到价值导向的转变。多年以来,很多企业奉行的是一种注重销售额或市场份额,注重总资产和总产出的规模导向战略,恶性的价值战已经使这一战略走到了尽头,我们现在需要实行观念的转变,奉行一种新的价值导向的战略,即通过设立新的指标体系,来指导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以使企业价值包括股东的价值最大化。
2.2 EVA与传统利润指标相比的不足
EVA本身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一些自身的局限性。对企业管理人员来说,EVA本身是多项因素综合后的结果数据,这样的结果不能顺利地帮助部门找出经营无效率的原因,与以前利用各种财务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进行业绩评价相比,EVA无疑有其进步性,但在追根溯源方面,EVA也确实有所不及。比如,利用杜邦分析系统可以将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层层分解,最后找到影响净资产收益率,进而找到影响企业经营效率的关键因素,而对EVA进行分解之后,还是要落实到传统的现金、应计项目等,其独特的权益资本成本项目和复杂的会计调整项目也都很难作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运转效率的依据。
3 对于EVA应用的几点建议
3.1 剔除相对价值
在评价企业业绩时,要剔除相对价值。为了正确区分企业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我们可以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分类,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与消费者和厂商的活动为社会创造绝对价值,与债权人、债务人和股东的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融入必须的资金。因此,我们可以将企业的总资产分为净营运资产和净金融资产。净经营资产是能够为企业创造绝对价值的资产,在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时,我们只需要考虑该部分资产的价值创造情况,从而达到评价企业绝对价值增值的目的。
3.2 选用相对数确定EVA指标
为了克服EVA不能进行不同规模企业间的比较这一缺陷,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采用相对数的指标,选择调整后的经营利润作为分子,分母选用净经营资产,从而实现对企业利用净经营资产创造价值能力的精确评价。
3.3 采用平衡指标集
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不仅要考虑EVA这类指标,还要考虑到包括与公司长期效益紧密相关的非财务指标,形成一个平衡体系。平衡指标体系可以从客户指标开始,到内部运营指标、创新指标、再到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可以是EVA、公司利润、每股盈余等指标。将EVA作为股东价值衡量的终极标准,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最终指向价值的创造。
摘要:文中将EVA与净利润、每股收益、资本收益率及净资产收益率四个传统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全面地阐述了EVA的原理及其区别于传统财务分析指标的特点,以期对我国企业运用EVA指标有所帮助。
关键词:EVA,净利润,每股收益,资本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
参考文献
[1]王庆国.EVA与现有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业学校学报,2007,(5):22-24.
[2]杨文会.EVA业绩评价体系与传统财务指标体系比较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8,(11):34-36.
衡量指标 篇9
城域传送网是实现运营商城域各类型网络和业务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其网络架构是否稳定、合理直接影响网络的安全、业务的承载。作为网络架构战略性基础资源的汇聚机房便成为运营商城域资源规划建设的重中之重。各运营商均在满足近期需求的同时,有重点有节奏地开展资源储备建设,保证网络的长期稳定发展。
城域汇聚机房的选取方法很多,本文从传送网网络架构规划的角度,系统探讨了一种宏观层面上的汇聚机房选取方法,从城市规划、地理、业务分布等角度入手,对汇聚机房的布局进行整体规划。节点规划确定后,如何衡量汇聚机房规划的合理性,本文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图通过少量简单的能力衡量指标,明确汇聚机房规划是否能够满足网络长期覆盖、汇聚业务的能力,以提升网络规划的合理性和建设效率。
2汇聚机房规划及选取方法
对汇聚机房进行规划,首先应明确汇聚节点的作用: 汇聚节点在网络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负责接入节点(包括:基站接入节点和各类业务接入点)与上层网络节点(城域核心节点)的沟通,通过物理及逻辑网络将业务汇聚、 疏导到相应的业务收容节点。
由于机房条件和地理因素的限制,单个节点只能收容一定区域内接入节点的业务。因此,应从城域整体出发, 以分区域汇聚的思路,结合业务区域的划分,对汇聚机房进行统一规划,分工协调,方能保证汇聚层网络整体的合理、有效。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对城域进行统一规划,划分综合业务接入区;再结合行政区划及物理障碍,对综合业务接入区进行归并,划分骨干汇聚区;在每个综合业务接入区范围内,依据一定条件规划普通汇聚点位置;最后在各骨干汇聚区内,从地理位置和局房条件较好的普通汇聚机房中选取骨干汇聚机房。如图1。
2.1划分综合业务接入区
综合业务接入区是指为满足无线基站、集客专线、家庭宽带等各类业务接入需求,结合行政区域、自然区划、 路网结构和客户分布,将城市区域,划分成多个能独立完成业务汇聚的区域。
划分综合业务接入区的目的是便于区域内组网和业务汇聚,每个综合业务接入区就是一个独立的汇聚单元。 因此要求区域内部便于网络组织,区域间界限尽量分明。 主要根据区域的面积、自然障碍、道路及潜在业务特点进行划分。此外,还需结合区域内现有接入点数、管线资源条件等因素,将部分接入节点数量过少,且设备组网以及光缆规划中衔接较为紧密的区域进行合并,从而得到综合业务接入区的划分结果。
2.2划分骨干汇聚区
如果城域范围较大,网络规模大,核心节点分布较为集中(很多汇聚机房离核心节点很远,导致汇聚层光缆路由太长,核心节点进局光缆数较多,形成网络瓶颈),一级汇聚无法满足网络收容的需求,需将城域划分为若干个骨干汇聚区(每区域相当于一个县域,独立汇聚业务)。 按行政区界、河流、铁路等自然界限以及综合业务接入区界限,综合考虑划分。这样划分的好处是:通过大的骨干汇聚区的划分,可以很快的梳理出城域范围,分清层次, 为网络的有序组织奠定基础。
2.3在综合业务接入区内选取汇聚机房
首先需确定综合业务接入区内汇聚机房的数量:将综合业务接入区进行分类(如,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 乡镇等),根据当前区域内节点数量确定汇聚机房数量, 主要参考现有各类型接入节点数量和区域面积等。每综合业务接入区内汇聚机房数量宜为1~2个,应根据运营商的城域网络组织原则进行确定。
节点数量确定后,可以在区域内圈定汇聚机房的位置,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排查:
(1)首先排查已有节点。这些节点在机房剩余面积、 电源条件、产权等方面满足综合条件都可作为统一规划中的汇聚机房使用。
(2)已有节点无法满足需求时,再确定新建汇聚机房的位置:新建汇聚机房应便于区域内的覆盖,节点间距离不宜过近;尽量远离区域边界,起到良好覆盖区域内业务的作用;还要保证光缆及管道路由丰富,汇聚机房的管道路由方向应不少于2个。
2.4在骨干汇聚区内选取骨干汇聚机房
在区域内所有汇聚机房的范围内进行选取。尽量选择居于中心位置、各方面条件较其他节点优越、装机空间较大的机房作为核心汇聚机房,核心汇聚机房的位置应便于汇聚层网络的组织。
通过以上较为系统的规划方式,可以从整个城域网层面构建统一的汇聚机房架构,从而支撑城域网整体汇聚接入层网络的建设。由于已综合考虑城域布局及业务的长期发展,因此能够满足较为长期的网络需求。
3衡量汇聚机房汇聚业务能力的指标分析
如何衡量汇聚机房规划是否合理,可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但绝大多数分析指标,要么计算过程较为繁琐,需收集的原始数据难以准确收集;要么指向性不够明确,无法直观反映出汇聚机房的真正作用。
因此,我们从汇聚机房汇聚、收容业务的实际作用入手,力图通过收集少量的数据,达到衡量网络规划合理性和机房汇聚业务能力的目的。
汇聚机房的覆盖能力决定了网络整体的承载能力。由于城区和乡镇业务特点的不同,因此分开进行讨论。
3.1城区汇聚机房能力衡量指标
对于城区,业务较为发达,IP化趋势也较为明显, 因此从较为基础的覆盖面积角度去进行衡量是比较适宜的。另一方面,覆盖接入节点的数量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汇聚层网络控制接入层的能力。具体两个指标计算如下:
其中:
Mc= 城区汇聚机房平均覆盖面积单位:km2
m= 各综合业务接入区面积,求和即为“城市建成区面积”单位:km2
nc= 相对应的覆盖城区的汇聚机房数单位:个
其中:
Πc= 城区汇聚机房平均覆盖物理节点数单位:个
π= 各综合业务接入区内物理接入点数,求和即为“城区物理接入点总数”单位:个
nc= 相对应的覆盖城区的汇聚机房数单位:个
需注意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包含口径应一致,才能更为精准的反映出网络能力。
3.2乡镇汇聚机房能力衡量指标
乡镇人口分布不均,相应业务也存在分布不均,类型差别较大的特点。因此,乡镇汇聚机房的覆盖指标需根据地区发展水平和网络建设原则确定。如果,乡镇汇聚机房主要为满足基站接入的覆盖,那么覆盖基站物理节点数就是关键。如果还要兼顾集客、宽带接入,相应的经济、人口分布因素就要考虑到,因此我们选择了覆盖乡镇数指标用于衡量。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
Πv= 乡镇汇聚机房平均覆盖物理节点数单位:个
π= 各乡镇物理接入点数,求和即为“乡镇物理接入点总数”单位:个
nv= 乡镇汇聚机房总数单位:个
其中:
γv= 乡镇汇聚机房平均覆盖乡镇数单位:个
Γ= 城市下辖乡镇总数单位:个
nv= 乡镇汇聚机房总数单位:个
可根据具体导向选择使用合适的关键指标。
4结束语
本文抛砖引玉,从城域网络规划整体入手,对汇聚机房的规划方法进行了一定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试图通过少量简单的能力衡量指标,明确汇聚机房规划是否能够满足网络长期覆盖、汇聚业务的能力。
衡量指标 篇10
1 绩效衡量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构建敏捷性保税物流系统需要物流企业从保税物流运营层面入手,在企业外部对目前最优化的通关模式进行分析以及灵活应用海关和外贸政策,同时对保税物流系统的绩效衡量应根据敏捷化的策略对运营管理的更高要求和保税物流运营面临更大的运营风险等特点,从效率、效益以及风险控制等多个维度对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1.1 首先考虑风险可控制性和合规性
保税物流系统与常规性物流系统(即物流活动不涉及到海关和贸易主管部门的监管)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在于其在运营过程中面临政策法规变动所带来的风险较大,所以在设计敏捷保税物流系统绩效衡量指标体系时,物流企业必须首先保证运营过程符合政策和各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维持整体风险可控制性。
1.2 其次指标体系的设计重点是对敏捷化指标的衡量
敏捷保税物流系统在构成完毕并运行后,企业应该将运营管理的重心集中在实现最大程度的敏捷化策略上,这是企业在保税物流系统运行上的竞争优势所在。所以敏捷保税物流的运营更加注重信息传递和对客户需求响应的及时性,而能否实现相关敏捷化的绩效指标则是衡量敏捷保税物流系统是否成功运行的标准。
1.3 再次是保证运营结果的效益性和效率性
物流企业在保证保税物流运营过程中风险可管理和敏捷化策略得以实施的情况下,通过对物流运营相关成本的降低以及运营效率的提高等途径来提高运营绩效,由此要求运营结果具有可衡量的效益性和效率性。
2 敏捷保税物流系统绩效衡量指标体系的设计
鉴于敏捷保税物流系统自身的特征,将平衡记分卡体系框架引入对绩效衡量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对指标体系进行演绎处理。特别是在对各类“软指标”如学习能力和风险控制等层面的考核,平衡记分卡体系是一个有效的战略执行工具。
2.1 以平衡记分卡体系来构建指标体系
平衡记分卡的概念最初由哈佛商学院教授RobertS·Kaplan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DavidP·Norton提出,由于平衡记分卡体系综合了多个层面的考核指标,所以比传统的主要从效益和效率层面的绩效评价体系有更全面的改进。平衡记分卡体系从战略目标出发,集中从财务、客户、内部运作以及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来评估有关对象的绩效,最后将抽象化的考核因素转化成可衡量的指标(图示1)。
2.2 敏捷性保税物流系统绩效衡量指标体系的框架
物流企业可以应用平衡记分卡体系框架,强调风险管理、经济效益、运营效率、响应客户需求敏捷化等多个方面的协调统一,从多个角度来评价保税物流在敏捷化策略层面的运营绩效,以促进企业从实现保税物流系统的敏捷化策略方面对运营进行管理和实施,在此可根据需要将敏捷性保税物流系统绩效衡量指标体系的指标群组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衡量指标体系可以在平衡记分卡体系的基础上示意如下图2所示。
根据平衡记分卡体系的内容,可以对敏捷保税物流系统的绩效衡量指标体系从相关的财务、客户服务、业务流程以及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来分析。
2.2.1 财务角度
物流企业对保税物流运营经济效益的衡量反映了绩效衡量指标体系从财务角度对运营结果的评价。从财务角度来分析主要的衡量指标为:
①存货的供应天数
反映了资本在保税物流运营中以库存形式的占用天数,是指某个时期的物料、在制品、产品库存等形式占用的时间。
②现金周转率
这是一个贯穿保税物流整个流程的关键指标,衡量运营过程中现金在原材料、劳动力、在制品、完工产品直至变成现金的全过程。物流企业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产品流集成,协调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运作来构建保税物流系统,可以达到更快的现金的周转。
③失去销售比率
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企业未能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运营方案,从而导致失去原本可能获得销售额,如果此比例较高,意味着企业在保税物流运营方面缺乏创新和竞争力,应该引起高度关注。此项指标可用失去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来表示。
④运输/库存破损赔偿率
在考核的时间周期内,由于运输、仓储所造成的货物破损赔偿占在该时间周期内的物流业务收入的比率。
⑤库存周转率和库存周转周期
库存周转率是销售(出货)数量与库存平均数量的比率,库存周转周期是库存平均数量与每天平均出货数量的比率,库存周转周期越短,说明在特定周期内商品周转次数越多,商品进出就越频繁。
2.2.2 客户服务角度
对保税物流的运营而言,在客户服务角度所期望达到的绩效而采用的评价指标,应主要包括客户投诉率、回单返回及时率、客户服务水平、运营信息及时跟踪率等。
①客户投诉率
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没有收到货物或对收到货物、或受通关等操作影响的客户向物流企业投诉的次数占已操作的总订单数的比率。这是体现物流服务中客户服务的重要考核指标。该指标的计算为:客户投诉率=客户投诉次数/总的订单总数。
②回单返回及时率
运输或通关单据在完成每笔业务后,在指定的时间内,运输和通关单据返还相关客户或部门备案留底的订单数占全部已处理订单总数的比率。根据客户的重要性的不同,该指标也有所差异,但在保税物流运营中,返回单据的时期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③客户服务水平
客户服务水平是综合衡量物流服务质量的指标,是指在相对较长的周期内,客户对保税物流运营满足其需求程度的评价,以公式表示:客户服务水平=满足需求次数/需求次数。
④运营信息及时跟踪率
每一笔运输或仓储、通关的操作,物流企业向客户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的比率,这也是敏捷化操作的关键指标。该指标的计算可以根据在规定的时段内(一般为一周以内),企业跟踪相关操作信息的次数与总的订单次数的比率。对这个指标要求也比较高,应该至少为99%以上。
2.2.3 内部流程角度
从保税物流运营的角度而言,在内部流程方面进行绩效衡量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主要有四个目的:减少提前期、提高响应性、减少单位成本、形成敏捷化。而保税物流运营从流程环节分类,可有运输、仓储、通关、订单处理。
①运输操作
在运输操作方面,主要的衡量指标有:
需求满足率:
是指对客户的保税物流运输需求,其中也包括一些特殊的物流需求,如罕见路线的运输、小批量的货物运输、各类特殊包装的增值服务要求等,物流企业能够及时满足的比率。
货物及时发送率:
在考核的周期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接到客户运输订单后,及时将货物发运到指定地点的次数与总订单次数的比率。
货物准时送达率:
按照客户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货物安全准确地送达目的地的订单数占全部运输订单的比率。
货物完好送达率:
按照客户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客户需求的货物无损坏的送达客户手上的次数占全部订单总数的比率。企业对这个指标应该是很高的,理论上应该达到100%,否则会极大地影响到服务水平,并给运营效益造成损害。
②仓储操作
库存完好率:
某一计算时间周期内仓库货物保存完好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在计算周期内,则库存完好率=完好库存/总库存数×100%。
库存周报表准确率:
在计算的时间周期内,库存报告的准确次数除以总的库存报告次数就是库存周报表准确率每周的库存周报表的准确率。
发货准确率:
仓管人员根据订单准确发货的百分数。具体计算为:发货准确率=1—在计算时间段内错误的发货次数/在计算时间段内的发货总数。
③订单操作
企业在衡量保税物流运营的敏捷化程度方面,对订单处理的敏捷化衡量是一个重点。其衡量指标主要有两个:
订单完成提前期:此项指标测评企业完成客户需求订单的速度。
运营的需求响应时间:此项指标衡量物流企业面对市场变化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的灵活性。运营响应时间=客户需求订单处理时间+需求信息传递到内部制造部门时间+仓储操作时间+通关操作时间+运输操作时间。
④通关操作
通关操作是保税物流运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风险最大最难控制的环节,一旦通关数据和信息错误或操作失误不但延误货物的交付时间,并且可能会面临海关的处罚和对车辆或货物的扣押。主要的指标有:
通关操作完成率:
考核物流企业在接到通关订单后及时打印申报单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海关完成申报的比率。此项指标也是保税物流运营敏捷化的重要考核方面,以公式表示为:通关操作完成率=按时完成通关申报次数/总通关次数。对于成熟的通关模式,该项指标至少应该达到95%以上。
通关资料正确率:
考核物流企业对报关的相关单证处理和控制关务操作风险的能力,以公式表示为:通关资料正确率=通关资料正确次数/总通关次数。由于通关资料的错误将给企业的保税物流运营带来极大的风险,所以对此项指标的要求原则上达到100%。
通关异常率:
由于在通关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类别的异常情况,如何处理这些异常情况将考验物流企业的应变能力,也是考核敏捷化的一个指标,各类异常情形包括:
通关电子数据丢失、海关监管车辆无记录资料、海关和报关行操作错误、车辆中途出现事故等。以公式表示为:通关异常率=通关异常次数/总通关次数。原则上此项指标不应高于1%,否则很难实现敏捷化的策略。
2.2.4 学习与发展角度
对保税物流系统的改进以实现敏捷化对物流企业面议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第一,重新设计保税敏捷模式及其流程;第二,通过企业信息化特别是通关系统和物流操作系统的集成对各环节间活动有效地调节和整合;第三,持续地研究和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分析国际贸易环境,以避免运营风险。从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来设计的衡量绩效指标主要有:
①保税物流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指标侧重考核物流企业对客户的知识增值性服务,即对知识库的及时更新以及向客户通报和培训、分析有关知识的反应时间和内容的详细性以及对最新优惠模式的更新和应用。
政策法规分析更新时间:
此项指标考核企业对相关的业务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敏感性和学习能力。可以一项与企业当前保税物流业务有关的政策法规出台后企业及时反应并进行分析,加入数据库的时间来衡量。
最新模式更新应用时间:
此项指标考核企业对相关的模式的敏感性和应用能力。可以一项与企业当前保税物流业务有关的模式在业界实施后企业及时反应并学习和应用,并将相关模式方案加入数据库的时间来衡量。实施高度敏捷化策略的物流企业通常会在一个月内更新和分析相关模式,并考虑是否应该提出申请或应用该模式。
②保税物流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性指标由在保税物流运营的层面主要指政策和法规风险控制指标,由于其中操作风险可视为内部人为风险,原则上是可以避免或降低的,而政策风险和法规风险是由于政策变化和法律法规变化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是企业必须面对的。
政策风险控制指标:
对一项政策的出台及时分析和了解相关风险,并提出风险控制解决方案的反应时间以及解决方案的有效性。该指标反映物流企业对保税物流系统运行的政策风险控制能力。通常反应时间是在一周以内。
法律风险控制指标:
对一项法律的出台及时分析和了解相关风险,并提出风险控制解决方案的反应时间以及解决方案的有效性。该指标反映物流企业对保税物流系统运行的法律风险控制能力。通常反应时间是在一周以内。
3 总结
物流企业对于保税物流系统的绩效衡量指标体系必须基于促进实现敏捷化运营的根本思想指导下进行,但目前在行业内仍没有形成比较统一和成熟的指标体系,原因是由于保税物流运营涉及到各个关贸部门的监管,而各类通关模式相当复杂,流程也不时在更新,以相对传统的指标项目来衡量保税物流运营动态的敏捷化不够全面,但和传统物流运营相比,企业对保税物流系统的衡量指标普遍比常规性的物流系统的指标要高,更加注重对运营风险的控制,并要注重其动态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海关总署.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海关将建立健全新型保税监管体系[EB/OL].中国海关网(http://www.customs.gov.cn),2006-04-17.
[2]赵光华.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综述[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03.
[3]何明珂.物流系统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William J.Stevenson,Operations Management:WITHStudent DVD and Power Web,USA:McGraw Hill HigherEducation,2004.
[5]道格拉斯.兰伯特(Lambertt.D.),詹姆士.斯托克(Stock.J.)等.张文杰,叶龙,刘秉镰译.物流管理(修订本)(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列.美国CTL、CPL认证考试指定教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0.
衡量指标 篇11
一、收益比系数的应用
笔者将自有资本收益率定义为税前利润与自有资本之比。总资产报酬率为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之比值, 显然, 在不存在负债的情况下, 自有资本收益率实际上就是总资产报酬率。负债经营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可以从自有资本收益率相对于总资产报酬率的高低加以衡量, 把两者的比作为一个新的指标来衡量财务杠杆效应, 定义为收益比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收益比系数=自有资本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
例:A公司的资产总规模为5 000万元, 息税前利润总额为500万元, 总资产报酬率为10%, 公司的资本结构有六种情形, 各种情况下的自有资本收益率计算结果见表1。
表1最后一行为收益比系数。一般来说, 收益比系数若大于1, 说明负债经营起到了财务杠杆正效应, 该比值越大, 表明企业的财务杠杆正效应越明显, 即随着债务资本的增加, 总资产报酬率不变而自有资本收益率增加。收益比系数若小于1, 说明负债经营起到了财务杠杆负效应, 该比值越小, 表明企业的财务杠杆负效应越明显。收益比系数等于1, 则说明负债经营没有起到财务杠杆效应。
由表1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情形 (1) 和情形 (4) 的收益比系数均为1, 这时的资本结构不产生财务杠杆效应。情形 (1) 是不存在债务资本, 而情形 (4) 是存在债务资本但债务资本的年利率等于总资产报酬率。因此, 当不存在债务资本或者虽然存在债务资本但债务资本的年利率等于总资产报酬率时, 企业不存在财务杠杆效应。
2.情形 (2) 和情形 (3) 的债务资本年利率小于总资产报酬率 (均为6%) , 但情形 (3) 的债务资本比率高于情形 (2) 。在债务资本年利率小于总资产报酬率的前提下, 收益比系数大于1, 这时产生财务杠杆正效应。而且随着债务资本比例的提高, 收益比系数变大, 财务杠杆正效应明显。
3.从情形 (3) 、 (4) 、 (5) 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 在资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 债务资本的年利率高低决定了财务杠杆效应的方向和大小。当债务资本的年利率小于总资产报酬率时[情形 (3) ], 就会产生财务杠杆正效应;当债务资本的年利率等于总资产报酬率时[情形 (4) ], 不存在财务杠杆效应;当债务资本的年利率大于总资产报酬率时[情形 (5) ], 则表现为财务杠杆负效应。
4.当债务资本年利率足够高或者总资产报酬率远低于债务资本年利率时[情形 (6) ], 自有资本收益率会出现负值 (即使总资产报酬率为正值) , 这时收益比系数不仅小于1, 而且为负值, 表明过度举债或过高的利率给企业造成了亏损, 财务杠杆负效应十分明显。
二、收益比系数和财务杠杆度的关系
经过简单的演算, 可以得到:收益比系数=自有资本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自有资本总额) ÷ (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 =[ (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自有资本总额]÷ (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 = (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息税前利润× (资产总额/自有资本总额) =权益乘数÷财务杠杆度=1÷[财务杠杆度× (1-资产负债率) ]。
上式表明, 收益比系数与资产负债率和财务杠杆度相关, 它是两者共同作用下的一个财务指标, 综合反映企业财务杠杆效应的程度。值得注意的是, 并不能据此得出“收益比系数与财务杠杆度成反比例变化”的结论, 因为 (1-资产负债率) 并不是一个与资本结构无关的常量。资本结构和债务资本利率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财务杠杆度, 而且会影响资产负债率, 二者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收益比系数。
我们可以进一步计算前述六种情形下的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度和收益比系数, 表2列示了计算结果及其相互关系。
基于表2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在不存在债务资本即资产负债率等于零时, 收益比系数和财务杠杆度都等于1, 都表现为各自的临界值, 此时不存在财务杠杆效应, 收益比系数与财务杠杆度所反映的财务杠杆效应的效果是相同的。
2.在存在债务资本且债务资本年利率等于总资产报酬率的情况下, 财务杠杆度大于其临界值1,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 企业存在财务杠杆作用, 但此时收益比系数仍然是临界值1, 说明从收益率的变动看不出存在财务杠杆效应。因为, 虽然企业负债经营了, 但负债只是改变了企业资金来源的结构, 并没有改变企业的自有资本收益率。这说明收益比系数能更准确地衡量是否存在财务杠杆效应。
3.当债务资本利率小于总资产报酬率时, 资产负债率提高, 财务杠杆度和收益比系数均会上升, 财务杠杆正效应会随之提高。至于财务杠杆度与收益比系数何者更大, 取决于资产负债率的水平。如本例中情形 (2) 的资产负债率为40%, 财务杠杆度1.32大于收益比系数1.27;而情形 (4) 中的资产负债率为80%, 财务杠杆度1.92小于收益比系数2.60。这说明存在资产负债率的一个特殊点 (本例为5/9, 计算过程略) :当资产负债率小于5/9时, 财务杠杆度大于收益比系数;当资产负债率大于5/9时, 财务杠杆度小于收益比系数。
4.当债务资本的利率大于总资产报酬率时, 财务杠杆度会迅速提高 (盈亏平衡时为无穷大) , 甚至出现财务杠杆度为负数 (企业发生亏损时) 的情况, 而此时收益比系数小于1, 甚至可能为负值。这时出现的财务杠杆效应是负效应, 表明过高的财务杠杆度是财务杠杆负效应的体现。
参考文献
【衡量指标】推荐阅读:
衡量体系09-15
衡量小学作文450字05-23
执行力的衡量标准08-30
自己的衡量作文300字10-06
衡量一位好教师的十个标准-班主任工作日志09-13
检测指标指标05-16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07-17
形态指标07-14
试题指标07-15
指标病毒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