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运用

2024-05-23

课件运用(精选12篇)

课件运用 篇1

计算机多媒体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时代的到来, 正在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计算机多媒体融图、文、声于一体, 正在改变人们的认知环境,在教学理论、教学体制、教学手段中引起了重大的变革,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

一、使用多媒体课件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 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多媒体所展示的图形、数据等进行丰富的联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找方法,发现方法,如学习Flash中做动画, 当讲解介绍完一节中相关的工具与使用方法,规定了作业的大致内容后,就可以让学生在局域网中观看相关的动画和讲解,让他们去思考、去想象,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在练习中能够从模仿到独自创造。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令课堂教学形象化、直观化,课堂教学 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把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引入教学过程,学生在多媒体直观的展示中学习知识,不但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而且更加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的学习模式。例如可以把抽象的概念,通过多媒体演变成色彩鲜艳、主题突出的画面,也可以配备声音,使其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三、激发学生积极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热切情绪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集成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教学,能促使学生自觉探究现代科学技术,激发学生积极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热切情绪。如上课时,教师展示一幅在Word里画的画, 让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讨论会形成许多问题:如绘画软件里没有这样的过渡色?这是用什么软件画的呢?……当他们完全被要创作画的愿望所吸引后,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这幅画是在Word里画的,Word不仅能进行文字处理,还能画画。”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将这幅画与绘画软件的画进行比较,在学生急不可待时, 展示课题:“老师和大家一起来使用Word的绘画功能模块,它会让我们写的文章变得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四、把多媒体引进教学过程,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及其实际操作的本领

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序是一个由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程序。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的程序,对一道题、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然后从中找出事物之间的发展变化规律,达到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

总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仍要做课堂的主导者。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是万能的,只是在教学中起辅助、促进的作用,虽然能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夸大它的功能。它的运用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来定,务必要恰到好处,切莫过犹不及。

课件运用 篇2

多媒体课件将声音、形态、色彩、动作等融为一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自觉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明确学习要求,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它具有投影仪、录音机等其它电教器材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比如在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组基础训练2的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几种音响材料展开想象,编一个故事写下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将这种抽象的声音材料转化为一个生动的故事,比起直接写看到的一个场面、做过的一件事,难度要大得很。因此,我运用powerpoint自制了一个CAI课件,将声音、画面、写作要求融为一体,充实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方便。

首先,我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依据教学要求,从《课件大师》等素材中收集有关的图片、声音资料,进行筛选、梳理,然后开始制作课件。

在导入课的环节中,我设计了一艘轮船在轰鸣的海浪声中驶入画面,又出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并引导学生说一说刚才听到海浪声看到轮船驶入画面时想到了什么情景,学生有的说好像眼前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有的说好像看到了海鸥在蓝天、碧海间自由飞翔;有的说好像自己在柔软的海滩上追逐浪花、游泳我顺势导入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并出示了想象作文的分类示意图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将画面置于最小化,使用微机中的解霸系统插入了约4分钟的VCD录像,内容为与本次习作有关的特级教师讲座。

然后,我又打开刚才置于最小化的课件画面,出示了课本上给定的三组音响,并选取了第一组小鸟的啾啾声、小河的哗哗声、树叶的沙沙声、人们的嬉戏声进行分析、引导。在这里,我从《课件大师》素材库中选取了小鸟的叫声、流水声、人们的嬉笑声置于画面中,先逐个点击一种声音,引导学生说出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再将几种声音组合在一起,让学生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场面。学生思维活跃,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想到了春游的热闹场面,有的说想到了给小树浇水的忙碌场景,还有的说想到了到树林里采蘑菇、挂鸟窝等有趣的场面。

下一步,我结合刚才分析的内容进行写法指导,并总结了一个顺口溜置于画面中,明确要求和目的,分析材料要仔细,想象合理而大胆,内容生动又具体。接着,我在下一幅画面中又补充了几组课本中没有的音响材料,让同桌商量一下要选取哪组印音响材料编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找两位同学说一说,以打开同学们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材料,编一个故事,写成一篇作文。

学生成文以后,我又选取了一篇优秀的和一篇问题比较多的习作设计到课件中,进行集体讲评,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优秀的文章好在哪儿,水平差的文章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进行修改、补充。然后,我让学生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使每一位同学又有了新的收获。

课件运用 篇3

教学理念:

1.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所学过的动词有一个整体了解,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学英语的意识。

2.在看、听、说、演的过程中让学生认知、识记本课新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教学内容:

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6 Doing housewokB C 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轻松的氛围

Step1. Warming up

Sing a song .(在PPT中插入flash动画片)

Greeting

(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现在进行时,这首歌也是本课后面的内容,从第一课就让学生听,到本课学完后,学生自然也能会唱了,既娱乐了学生,也为学习本课内容创设了氛围。)

二、创设有效的导入

Step2.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通过课件呈现多幅图,学生根据出现的图片进行回答。

T:I can play football. What can you do?

S1:I can ride a horse.(出现运动的马)

S2:I can play the guitar.(显示吉他图)

S3:I can skate.

(run,swim,fish,ski,jog...)

三、设计有效的学习巩固环节

Ss:I can ....(出现相应单词的图片)

(教学stand,sit, sleep , walk)

2.在教学clean the windows, sweep the floor, wash clothes 用听声音,猜一猜What can xxx do?在本班同学照片后配上clean the windows, sweep the floor, wash clothes的声音。)

(教学单词和词组时采用让学生读,领读,开车读,分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

(设计理念:用同一种方法教学,学生会觉得单调,学习兴奋点会降低,由于同学的照片在课件中出现,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会变得更高。)

3.听录音并跟读B部分单词。

4.五分钟读背比赛,看谁背得最多。

(教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如果仅仅就让所有学生只背四会单词,对有些学生来说太简单了,他们会觉得吃不饱而放松思想,而如果让他们连蓝黑单词都背会,他们会觉得有挑战,学习热情高涨;当然对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重点背几个单词,那就是四会,这样他们也不会觉得太难,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不知我这种想法和做法各位同行是否有同感?)

5.Let’s complete.

(用课件呈现如下内容,画线字母是要学生根据读音完成部分。)

(设计理念:通过I can后跟动词原形这个学生已熟知的句型,复习三、四年级学习过的词,并自然过渡到今天所要学九个动词及动词词组,使复习与新授过渡衔接无痕。)

四、注意知识呈现的规则,便于学生自己总结

Step3.Presentation and practise.

1.I like standing. (我喜欢站着。) What do you like?

2.规则归纳:

(设计理念:be+ving是现在进行时的核心,但在以前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写ving时,总是犯这样那样的错范,不是忘了双写就是忘了去e,有时由于对动词还是名词分不清,通过上一环节对动词的复习,再加上这一环节的进一步巩固,让学生对以前学习过和本课学过的动词有一个整体认识。)

五、设计操练、游戏环节

Step 4. Presentation and practise.

显示两张照片,一张老师站着的照片,一张本班某一学生坐着的照片。

T: I am standing. What are you doing?

S:I am sitting.

1.两人一小组,用照片进行操练。(在课前用手机帮学生拍关于sleep, jump, run, walk,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windows, wash clothes 动作的照片,并把打印出来。)

2.Chant.

(设计理念:chant即韵文,类似于在学生口中广泛传唱的童谣,其内容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好记易背,配上强烈的音乐节奏,用说唱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倍感愉快,难以忘怀。说唱能力是儿童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在英语课程标准分级目标中对小学生说小诗、唱歌谣的数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诗歌引入小学英语课堂,不仅能够便教、利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能开启心智,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达到长时间记忆的目的。)

课件呈现C部分图片,让同桌扮演A、B进行对话。

让学生在书上写下每幅图的对话,然后核对答案。

教师教读,学生齐读。

(设计理念:本版块为本课重点句型及四会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光说不读,实际效果很差,古语说得好:熟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前面多种形式的操练是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句型,但要做到真正的会读会写会用,一定要背一定量的句型或短文。)

六、设计环节,巧拓展

Step 5. Consolidation

Play a game.

T: On Sunday morning, what are you doing ?Next, let's exercise.

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纸条发给每一组:(在每张小纸条的上动词加ing形式要有三种形式,这样便于学生对ving形式的巩固和运用。)

1. run walk ride a bike jump

2. row skate jog swim

3. swing play the violin dance run

4. sing swim draw make a kite

5. write read jog copy

巧妙运用课件丰润课堂教学 篇4

一、巧妙运用课件, 让课件中的图片成为学生学习环境的延伸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需要文字内涵与课件情境的相濡以沫。课件中的图片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将那些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枯燥、难理解的知识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他们带着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来学习掌握知识。

教学案例——

笔者听过一位特级教师教学的苏教版语文《推敲》, 教师在前面讲解“感悟贾岛”“走进贾岛”后, 开始讲解“感悟汉字的奇妙”的时候, 将“春风又绿江南岸”作为“推敲文字”的高潮。

师:同学们, 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 请看—— (投影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大家看, 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 曾用过哪些字呢?

生:春风又到江南岸

生:春风又过江南岸

生:春风又入江南岸

生:春风又满江南岸

师:诗人为什么舍弃“到、过、入、满”这些字, 最后决定用“绿”, 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课件出示:春天各种绿色的图片, 山谷中绿色的植物满山遍野, 山腰农家周围溪水潺潺, 小河边柳树成荫……】

生:因为春天是绿色的。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 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大家品评得很有滋味。让我们齐声诵读——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

【反思: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借助课件图片的展示, 可以使学生自能拓展、知识迁移、开阔视野、发展思维, 巩固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巧妙运用课件, 让课件中的视频成为学生心灵的延伸

在课堂教学中, 需要文本独特性与课件功能性的珠联璧合。课件的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 立体感强, 特别是声音、图像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案例: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大江保卫战》的时候, 由于学生对1998年抗洪的情景不了解, 仅仅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 学生难以形成清晰的表象。于是, 在了解文章的基本段落后, 我让学生观赏了1998年抗洪的视频。

视频内容: (略)

【反思:针对文本对象的独特性本质, 课件中视频的使用, 让学生感受到了1998年抗洪时惊心动魄的宏大场面, 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视频课件发挥了最大功能化的作用。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 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 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对文本主人公的形象更有立体感, 对人民子弟兵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了对学生心理的一次精神洗礼, 也成功地使课件中的视频成为学生心灵的延伸。】

语文课件制作与运用的探讨 篇5

广西藤县天平镇新兴小学韦晓夏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太适合孩子了。那么,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出一套更适合孩子的新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课件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件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要突破重点难点,课件要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和课件设计的几点建议六个方面阐述了课件的作用和重要性。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制作课件、运用课件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件制作与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已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中走出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以其特有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且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近年来,我们对小学各年级语文计算机课件的制作与使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本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奠定学生字、词、句、段、篇等语言文字基础,增强识字、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顺利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在科学发达的现代社会,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你说我听教学形式已不适应,时代要求我们必须

改革教学手段,用直观、生动、形象、高效的现代教学手段代替过去单调、抽象、枯燥、低效的教学形式。在教改中,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电化教育形式就成为最好的选择。同时,语言文字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而小学生在认知水平上属于直观性阶段,这种学科的抽象性与受教育者的直观性矛盾,其解决的最佳方法是把学科的抽象内容、原理演变为直观形象的感性现象,使受教育者从生动形象的感性现象中逐步把握学科的抽象内容。多媒体电脑教学手段的教学功能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所以,把CAI技术引入小学各年级语文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语文课件的设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种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我们设计的CAI课件要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音响,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第18课课文《雷雨》一课,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制作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观察到的雷雨景象,接着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雷雨的景象,乌云压下来,狂风吹得树技不断摇晃,雨哗哗地下起来,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活动的画面中夹杂着风声、雷声、雨声、蝉鸣声、蛙叫声。在声、光、色、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性被调动起来,对雷雨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的转向课文内容的学习。

三、语文课件设计,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

CAI课件要声像并茂,具有很大趣味性,才会对学生具有强烈吸引力,可以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学习热情高涨。利用多媒体CAI课件上课,通过提问、思考、演示、分析、归纳、讨论等一系列步骤,可以使教学循序渐进,进行启发

式、讨论式、探索式教学,增加学生思考.交流时间,既轻松又自如,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动口、动脑、动手,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完成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尝到突破教学重点所带来喜悦和愉快,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地探索知识,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潜移默化积累词语,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同时得到发展,并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渐渐,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小了”一句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先听两组声音:一组雷声由大慢慢变小;一组雷声突然变小,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声音不对,可见学生主动领悟到雨的变化是从小到大,慢慢变化的。接着我又出示几组图像:花儿慢慢地开放,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学生马上举手用“渐渐”说话,不仅说了老师展示的画面,而且还马上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四、语文课件设计,要突破重点和难点。

CAI课件设计,要善于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转化为形象化的画面,并可将重点画面多次演示。这便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蝙蝠与雷达》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了解蝙蝠和雷达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相当难度的,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动态画面:夜空中,一只蝙蝠边飞边从嘴里发出声音,用“>>>>>”代表声音,“>>>>>”碰上一棵大树,“>>>>>>”反射回来到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开大树,安全飞去,在此基础上,展示第二幅画面,蝙蝠变为飞机,嘴变成雷达、天线,耳朵变成接收器,大树变成一座高山,飞机依靠雷达安全飞行的画面形象地展现在同学眼前,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蝙蝠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而且体会到雷达正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而发展的,这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使教学难点得到了更有效的突破。

五、语文课件设计,要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语文教学课件要注重引导学生报之入情,悉心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丰碑》,讲述了将军在云中山行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位因没穿御寒衣服而被冻死的战士,而这位战士竟是负责发放被子衣服的军需外长的感人故事,文短情深,催人泪下,但是现在小学生对过去年代的特点环境了解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对这位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教学,为了帮助学生进入课文的特定场景,开课时设计一个“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大雪山上,一支队伍艰难的行进着”,“同学们让我们把纷飞的思绪拉回到艰苦的战争岁月,你们看......”在我绘声绘色的描述,以及生动的画面,立即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为下面的学习做了良好铺垫。

六、对小学各年级语文课件设计的几点建议。

用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CAI课件应具有自己的特色。一是CAI课件必须扬长避短,能充分显示自身优势,能密切配合课堂教学内容;二是适应小学生认知水平规律,CAI课件应做到必要时配以语文动画,使抽象的概念教学重难点具体形象化;三是制作使用CAI课件应注重创新。目前,尽管许多有条件的学校都纷纷购置了多媒体硬件设备,建立了相应的多媒体教室。市场上有关小学各年级语文的CAI课件也已经流行,但事物特殊性和发展的阶级性又使CAI教学各具特征,市场上的CAI课件又往往无法满足或不适合教学的需要。因此,各个学校应根据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大胆创新,开发制作出一些合于教学需要、质量好的多媒体课件来。

总之,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着乐趣。

参考资料:

[1]、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的构建[J],山东教育(幼教版)2000/1-2

[2]、阎立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研究,1999/7

课件运用 篇6

一、物理现象演示模拟

演示模拟是把计算机当作挂图和电视屏幕,通过向学生演示各种图象、动画、图表和描述等进行教学活动,非常适合于辅助课堂教学。演示模拟能展现通常难以观察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物理中许多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即看不见,又摸不着,演示实验也无法做成。应用物理课件进行现象演示模拟,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原子结构”教学中,传统的“a粒子散射实验”只能得出a粒子散射的规律,不能演示a粒子散射的微观机理,利用课件模拟演示a粒子散射现象,学生可逼真地看到放射源中射出的a粒子射到金属泊的原子上,绝大多数a粒子仍沿原方向前进,少数a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有极少数的a粒子偏转角超过了90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0。学生目睹了a粒子散射的“真实情景”后,便于理解和掌握原子核式结构理论。

二、物理过程模拟

自然界中,有许多稍纵即逝的物理过程,只有通过极为细心的观察才能把握,经过认真的分析才能理解,然而对于观察能力还不够强的学生来说,却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要想在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把这样的快镜头变为慢镜头,适当延长过程的时间,让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掌握现象的本质。

例如,讲授“电流的形成”时,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动画的形式模拟出电流的形成,并与水流的形成进行类比,将“短暂电流的形成”与“短暂水流的形成”进行类比,将“持续电流的形成”与“持续水流的形成”进行类比,制作了4个动画片段,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整个过程既生动形象,又揭示物理本质。

三、演示实验模拟

一些传统的演示实验,有如准确性差、过程模糊、受控因素多等缺点。因此,教学中如能在发挥传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配合以多媒体课件演示,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平抛物体的运动”时,教科书中采用了闪光照相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以两个小球同时运动的照片说明平抛物体与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不同,但他们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是相同的,如果我们据此结论设计出一组小球同时做各种初速度的平抛运动的动画,则更便于学生对闪光照相结论的理解掌握,将此动画与平抛公式对照分析,有助于学生把握公式物理意义的内涵。当然,模拟毕竟是被理想化了的模型,对一些操作方便、效果明显的实验,无论从真实性还是效果看,都不宜用计算机模拟。

四、实验操作模拟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亲自动手参加实验可熟悉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增加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这是任何模拟实验都不能代替的。但有的实验学生很容易忘记或记忆模糊,对于那些不适合重复进行的实验,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给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实验室。

例如,在讲授完欧姆定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电学知识,我选择了一个以“电路的实物连接”为中心内容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中有虚拟的电源、开关、电阻、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等器件,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自选连接方法,自选器材,组成很多不同的电路形式,按不同的电路图对实物进行连接,这样的实验克服了许多硬件实验的不便之处,还可以进行任意次的重复,达到复习和巩固的目的。因此,将多媒体课件进行的模拟实验和传统的硬件实验有机结合起来,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物理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精神。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使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显示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勇刚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多媒体系列课件的开发与思考》 2002年1月

[2]邓鸠洲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研究》 2002年8月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课件 篇7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多媒体教学或投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察和方法, 组织多媒体信息, 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 以实现教学优化,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制作课件的前提

1、搜集各种相关电子化信息

传统教学手段中的课本、图册、教学参考资料、教具是非电子化的, 要把这些教学信息展现在电脑屏幕上, 需要把文字, 图表输入电脑, 把演示模型、教具变成多媒体、动态、连续的演示的过程。可以丰富教学资料和实验器材。

2、课件应该由教师自己来设计和制作

如同每位教师用自己备课教案去上课, 别人的思路不一定适合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特点。

3、突破教学难点是运用课件的根本目的

使用课件应以能突破教学难点为原则。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时, 才考虑使用课件, 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顺利突破教学难点。选择课件, 首先应考虑是否能突出教学重点, 能否给学生提供一个符合物理规律及原理的完整的感性形象;其次, 还应注意课件画面简洁、形象深刻、操作简便。

三、制作课件的原则

1、把握切入点原则

课件在课堂上的切入, 应以不影响物理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 且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和连贯性为原则, 不能随意切入。

在课件运用过程中, 不可忽视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 不能用课件来完全替代物理实验。课件仅能作为对物理过程再现、概括、补充或实验模拟, 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概念。因此课件的切入应放在演示实验以后, 通过物理现象及过程分析, 给学生提供一个感性支持。

如果课件过早地切入, 会使学生产生思维依赖性, 只能给学生灌输一些既定的模式, 学生自己没有认识过程。只有在学生已经分析了大致的物理过程, 因感性材料缺乏而产生思维障碍时, 切入合适的课件,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效果评价原则

CAI课件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 其价值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有诸多标准, 而评价一个课件的使用效果, 其标准也不是单一的, 一般要以课件本身的科学性、课件的操作技巧、教学实效及教师主导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四、使用课件的注意事项

物理问题解决式学习的根本目的不仅要让学习者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一定内容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对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实现知识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件中设计问题时, 我们要注意避免:

1、课件“统治”课堂, 教师不能因材施教, 师生难以情感交流。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 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手段, 而不应该变成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课件“统治”课堂, 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 会严重妨碍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因此, 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 教师在“教”中的引导者地位, 不能以“机”取而代之。在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和时机上, 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2、喧宾夺主, 图文脱节, 干扰学生视听, 分散学生注意力。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有助于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 增强教学直观性,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若教师一味追求新奇、刺激, 迎合学生好新鲜的口味, 将插图弄得过分夸张、变形, 在不该插图的地方插了图, 或者插上与授课内容毫不相干的图片, 纯粹只是为了点缀画面, 求得所谓的美化效果, 或在课堂上播的音乐不经过严格的挑选, 与教学内容不融洽和谐, 这样就势必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 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3、本末倒置, 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

物理多媒体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已成事实, 这为提高物理教学效益创造了便利条件, 但物理多媒体课件中图片、音乐素材“多”和“滥”容易使学生忽视了物理固有的学科特点。因此课件制作要讲究“度”:适“度”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过“度”则会事与愿违, 适得其反。

总之, 计算机是教学中强有力的工具, 但只有传统的实验仪器演示和直观的多媒体操作的合理利用,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邱丽丽:《浅谈中职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中国科技信息》, 2006.13。

课件运用 篇8

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有哪些优势

(一)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学生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创性、需求性来满足学生探索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我们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参与数学课程的设计。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案例: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中,利用下载的“海上日出”实景,在展示中融入巴金作品的朗读,在学生感同身受中,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和海平线的关系,然后鼓励学生用简易的笔法勾画出变化过程,从学生的作品中抽取出课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了合适的情境。

(二)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课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制作中,我适当地运用动画、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进行调节,在上课前播放一首CD的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的欣赏中心情放松。在讲立体图形时,我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复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在制作各张幻灯片画面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幻灯片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对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避免产生黑板搬家的感觉,尽量使得求解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三)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针对把一个用橡皮泥做的正方体,用一刀切去一部分,那么剩下部分切口图形为哪些形状制作了多个正方体。然后用FLASH制作动画,一一把剪切的形象演示出来,剪切的角度由小而大变化,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了解,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如在处理教科书中数据的表示时,首先用EXCEL制作了统计表,接着利用EXCEL的强大功能在把它转化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图型等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数据的存在,数据的快速处理,对开阔学生视野,体现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较大的帮助。

(四)更适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数学课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一题多解等形式进行,但实际上学生的主要精力消耗在大量的复杂的运算上。因此,学生对自己的假设实际上很难进行验证和证明。但是在计算机上,学生借助一些工具软件,如Maple, Matlab等,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极为复杂的运算。这就使学生验证自己的设想变得更为容易。这必将促使学生进行深发层次的思考,以挖掘问题。这种现象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五)运用多媒体可以建立初中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初中数学和其他学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实际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身就已经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紧密地融为一体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学生可以自然地将信息技术中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数学的学习中。如通过课件的画面、声音,学生还可以受到美术、音乐方面的熏陶。因此,以多媒体为媒介可以很好地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怎样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虽然具有这么多的优势,但必须要合理运用,才能实现教学最优化。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那么怎样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呢?

(一)课前要对教学中问题的引人、分析与解决进行充分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教育是全面提高其基本素养和思维能力的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数学这门科学。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可行的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所承载的知识、信息创设逼近实际的教学情境来制作数学课件,由超级连接的方式,把已学过的定理、定义、公式及与本教学单元的内容相关而教学特征不同的教学资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充分考虑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把各个知识点一步步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地达到预期效果。比如在八年级讲解多边形镶嵌问题时,正多边形单独镶嵌问题,多种正多边形镶嵌问题以及任意多边形单独镶嵌问题,用多媒体来展示就可以把整堂课的效果发挥地更好。

(二)注重师生的共同活动,避免单纯的演示式教学

使用多媒体课件,目的是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如数学新课程中“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很多地方人工完成起来很繁琐,又如“频率分布直方图”。教师只需讲透方法、步骤和道理,非智力过程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完成。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但某些教师早就下载了某个课件,上课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课件从头到尾依次过了一遍,幕布俨然成了一块“电子黑板”,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方法完全违背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初衷。这是一种为了课件而课件的教学思维,这样的教学思维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动画模拟、分层显示、演示实验、练习设计,并利用黑板可写、可擦的优点,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教师不但要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更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最重要的核心培养目标。授课中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从中发现学生真正的迷惑和不解,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通过联想去获得知识。

曾经听过两堂不同的初一“有理数混合运算”课。一堂是一位年轻教师讲授的,课件做的很精美,声音、图片、背景等等都有。学生也很新奇,一会一张图片,一会一张漂亮的背景,期间伴着音效声,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并不怎么突出,最终课堂练习反馈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学生很吃力,特别是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学生。听完这堂课,又去听了一位老教师执教的一个平行班级的课。老教师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事先准备了两块小黑板。课堂上,幽默诙谐的语言,循循善诱的指导,一针见血的指正,学生听得很入神,学得也很轻松。到课堂练习反馈的时候,绝大部分学生都很轻松地完成了练习。究其原因,这本是一堂重在学生练习的新授课,是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在练习中寻找规律,总结失误经验的一堂课。多媒体在这堂课上无法发挥其优势,相反,过多过于精美的图片、声音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效率。

(三)合理选择使用多媒体,避免节奏过快和无谓劳动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固然可以节省教师作图、板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密度,但有时欲速则不达。特别是在当前“五严”的背景下,教学时间更加紧凑,在课堂上,有的教师把教案直接搬上屏幕,以“电子板书“代表“黑板板书”,讲课只需点击鼠标,配上讲解。当学生正在思考这一页的问题时,屏幕已经显示到下一页的内容。或者当学生正在解题过程中,屏幕上巳经显示出标准答案——解题思路、步骤、结果,学生可能会放弃自己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学习是有一个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的,应处理好计算机速度“快”与学生学习“慢”(有一个过程)的关系。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学教学,它的优点是形象、直观、生动,具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它的缺点是展示的物品是抽象的、间接的,不可触摸,而且是按固定的模式和流程运行,是一成不变的。而实物投影,除了形象、直观、生动外,展示的物品是具体的、直接的,可以触摸,可以变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我认为选择教学媒体要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效果来确定,不能因为电脑比实物投影更具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就一定要用电脑课件。

运用多媒体课件激活英语教学 篇9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 优化英语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三大弊病。1.在教学方式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 老师写学生记”的呆板方式;2.重知识的传授, 轻思维能力的培养;3.兼顾学生的共性, 忽视学生的个性。这种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不重视研究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习的全过程, 使学生处于被动地听、消极地接受老师所讲授知识的状态。

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很大的成功, 但传统手段下的一些先天性不足, 却仍然难以得到改善。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传统手段下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下的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若能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 即“讲授法+演示型课件”, 则是比较好的英语教学模式之一。

整节课讲授、启发、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 内容一环扣一环, 环环都落实在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上, 课件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色彩协调、重点突出、丰富的感性材料, 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启迪学生思维, 开发智力, 突破教学难点, 体现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的教学精神。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 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教师的教

1. 直观演示, 动静结合, 启迪思维, 开发智力, 突破难点。

语言的抽象性是英语的特点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事实、现象, 学生不能亲自实验、感知, 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 这样不能很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若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表现时间、空间、运动和静止状态的技术特征, 将不易观察到的事实、现象、知识发生的过程展现到学生面前, 帮助学生通过感知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 将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启迪学生思维, 节省教学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探究意识。

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对新异事物进行积极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 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内动力。在英语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增设疑问, 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望。

3. 化静为动, 设疑激趣, 强化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

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创新能力,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和增强自信心, 也有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毅力。

教师不断设置目标, 引导学生自己达到目标, 这种利用电教媒体, 从变换的角度创设问题情境, 造成某种气氛和环境, 不仅能诱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知识掌握过程的支配者, 更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 培养学生爱英语、学英语、用英语的意识,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优化学生的学

1. 激发兴趣, 解决“想学”、“爱学”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影响这种活动的因素多种多样, 既有学生的心理因素, 又有学生外部的情境因素;既有智力因素, 也有非智力因素。心理学告诉我们,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有了学习兴趣, 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 学生的学习将是进取的、主动的、高效的。

2. 培养能力, 解决“会学”的问题

学校的教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会学”的本领, 即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应该领着学生走, 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应该扶着学生走, 而不是推着学生走;要含蓄的讲, 而不是直白告诉。要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尽管多媒体课件还不完善, 还有很多不足, 须进一步改进, 但它给我们英语教育的启示是十分清晰的:我们必须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改变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面向全体学生, 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的认知过程, 改变只重视结论忽视过程的通病。在课堂上要给直觉思维以一定的重视, 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猜想、发现, 由直观具体到抽象一般, 从感性到理性, 强调知识结构的建立、推广、发展的过程, 在改变教法的同时, 还要进行学法指导, 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运用 篇10

1.应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始学习科学, 学生多有神秘感, 或认为深奥莫测, 或认为高不可攀。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入手, 使他们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 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 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往往在这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学“植物转基因技术”时, 可以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高速公路两旁发光的树,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产生兴趣, 再给学生讲解这是将某种发光基因移植到植物的基因中, 从而使植物发光, 这就是植物转基因技术, 所以我们可以不用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 种上发光植物就行了。这样, 激发学生求知欲, 给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带来极大乐趣。

2.应用多媒体课件压缩自然空间呈现全貌

《科学》这门学科涉及许多宏观世界的知识 , 许多现象受到时空的限制, 无法看清全貌, 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压缩空间, 使其面貌及运动规律全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例如:教学《雾和云》这一课时, 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结成许多小水珠或小冰晶, 聚集在一起, 飘浮在空中;在低空的是雾, 在高空的是云。由于现象在空中, 学生无法看清过程, 就可用电脑设计好空气分子、冷气、小水珠、小冰晶、雾、云等, 用动画展示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重点知识。

3.应用多媒体课件揭示事物的内部运动过程

在《科学》学科中, 有些现象在内部运动, 学生无法看清, 很难理解, 可利用多媒体电脑课件揭示事物的内部运动过程。例如:教学《叶的光合作用》这一课时, 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 叶绿体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需要的养料, 同时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可以先用电脑设计好能发光的太阳、叶绿体“食品”加工厂 (包括输入水分、二氧化碳的管道, 输出养料、氧气的设备) 、水分、二氧化碳、养料、氧气等, 用动画展示叶的光合作用的运动过程, 让学生在好奇中理解知识的奥妙。

4.应用多媒体课件用动画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

在《科学》教学中, 有的实验只能展示表面现象, 学生感觉抽象。例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这一课时, 拿一只瓶子, 瓶口塞紧带漏斗的瓶塞, 把水倒进漏斗, 水不能流进瓶子;把瓶塞松一松, 水流进了瓶子。如果做实验, 学生可以看到现象。松瓶塞的时候, 学生并没有看见空气跑出来, 还是感觉抽象。多媒体电脑课件就能弥补这一不足, 用电脑设计空气分子, 当松瓶塞的时候, 空气分子跑出, 水流进瓶子, 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5.应用多媒体课件延长或缩短时间展现全过程或细节

在《科学》课中, 有些运动过程短暂而迅速, 无法让学生看清晰, 就可利用多媒体电脑课件延长运动时间, 拉大各动作之间的间隙。如讲到青蛙跳跃时前后腿的运动过程, 先是后腿蹬, 紧接着前腿跳起来, 最后前腿先着地, 后腿紧跟着着地。如果用录像片段, 运动过程一晃而过, 学生无法看清楚, 可用电脑设计青蛙的几个运动动作, 拉大每一跳跃动作之间的间隙, 使整个运动过程时间延长, 使学生对各细节清楚明白。

还有一些不适合课堂展示的缓慢变化现象, 可用多媒体电脑课件缩短时间以展示全过程。例如:教学《发霉》这一课时, 食物在温暖和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但需要几天时间。学生无法了解它缓慢变化的全过程, 用电脑课件缩短时间并用动画展示发霉的全过程, 让学生一目了然。

6.应用多媒体课件弥补实验中的空白

在《科学》实验中, 常因缺少一些贵重仪器及实验操作步骤很复杂而造成实验空白, 可用多媒体课件弥补实验中的这些空白。例如:教学《大气压力》这一课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时, 把两个大的空心铜半球合在一起, 抽掉球内的空气, 两个铜半球就紧紧贴在一起了, 用16匹马分向两边拉, 才把这两个铜半球拉开。铜半球和抽空气是贵重仪器, 16匹马也不好找, 无法完成这个实验。就可用电脑设计出两个大的空心铜半球、抽空气的机器、16匹马, 用动画形式将铜半球拉开, 让学生心服口服。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与合理运用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制作原则 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212-01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解决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教得好”为基本任务,将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优化,对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况,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逐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1 多媒体课件制作原则

1.1 教学性和平等原则

多媒体课件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利于教师教,有利于学生学。应选取教学重点,难点并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好教学情境,扩大学员的知识面和信息源内容。但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替代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要突出其辅助功能。应将多媒体作为教学的点睛之笔,作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要将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科学性和客观性原则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力求准确无误,不能将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多媒体课件要符合教学的客观规律,教材是基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中心。

1.3 艺术性与简约性原则

多媒体教学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应注意做到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美的形式能激发学习兴趣,优质的课件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另外,课件展示的画面应符合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同一画面对象不宜过多,避免分散注意力。要避免多余动作,适当减少文字显示数量,尽量用声音表达。

1.4 适度信息与运用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应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量的信息,在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员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要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根据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

2 多媒体教学要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学员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员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员的特点,抓住最佳时机,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1 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

动态事物比静态事物更能引起学员生注意,更能调动学员的兴趣,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能为学员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中,学员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多媒体克服了这一缺点,静止的文本可以按照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止的图片可以像动画一样移动,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换的图像,色彩可以变换,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学员可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变难为易,提高学习兴趣

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将学员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员多接受感官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宽空间概念,加深理解事物,减轻学员认知难度,变难为易。同时,多媒体教学能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容易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并发展了学员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3 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员提供形象多元、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比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员带进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员会学、愿学和乐学。这样,学员精神集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之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提高了能力。

3 多媒体教学的注意问题

随着多媒体的广泛使用,课例越来越多,有成功,有失败,在使用时有的恰到好处,有的画蛇添足,有的提高了教学效果,有的形同虚设摆花架子,有的操作者使用自如,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则半路差错无穷,学生失去趣味。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趣味性

作为新的教学辅助形式,其使用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贯彻直观性教学的原则,在教学环节中起着导趣,提高学员学习兴趣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应该注重多媒体从使用形式到内容设计上的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员探究知识的趋向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和使用程度,提高对知识的巩固,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

3.2 恰当性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教学内容的限制,学员水平的限制,教学场地的限制等。这要求在多媒体教学中,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针对学员和教学场地等实际情况,恰当选择多媒体展现形式,以充分体现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使形式与内容恰当结合,突出重点和难点,启发引导学员去探究,帮助学员解决难点。

如果一个画面、一段文字出现的不恰当,不但影响下一步教学,甚至会使前面的努力化为乌有,是比较严重的教学事故,轻者让人觉得不太不合时宜,这要求我们必须恰当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机。

在刺激程度上要适度且有梯度。在教学过程中,学员的年龄差距较大,对知识的理解力亦不相同。在教学中,如对前一个知识点在画在多媒体教学时,形式和内容以及色彩对比、速度、动静等形式的刺激应恰当且有梯度。

3.3 结合性

任何形式和内容的单一出现,必将导致学员对知识、对内容的肤浅了解或机械的接受。教学时必须实现人与人的互动,才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时,要充分实现人机结合,即教师对电脑操作必须简单实用,要便于学员的应用,还有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要既利于非电化教学手段使用,又要利于电化教学手段使用,有利于提高学员的探究兴趣和能力的形成。

3.4 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一是指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把握整体的教学内容要求,有利于整个教学环节对教学内容的实现;二是指在实际应用时,要给学员一个整体印象,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保证课件内容的完整性和联系性。

运用多媒体课件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篇12

一、创设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热爱语文学习, 对学生来说, 学习内容必须是生动的、形象、富有情趣而新奇的。对教师而言, 其教学过程必须是生动, 富有感染力而极具艺术性的。因此, 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就是这个意思。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单调、枯燥, 难以诱发学生的兴趣, 而多媒体则可以营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氛围, 将学生引入相应的意境中去, 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 形成积极、生动、完美的教学氛围。语文课教学预案导语是语文课的开端, 导入科学与否, 对学生学习新课兴趣影响极大。多媒体课件在此有着其它媒体不可比拟的作用, 如教学《向沙漠进军》一课, 首先出示大自然向人类报复的片段:土地沙化, 风沙肆虐, 水土流失…..从中自然引出疑问:为什么大自然会如此报复人类!激发起学生想知道人类如何阻止大自然的报复?从而激发学生想知道如何阻止大自然报复的好奇心, 积极主动的投入新课的学习。再如教学<<安塞腰鼓>>这篇课文, 可以先出示黄土高原上打腰鼓的片段, 让音乐, 让鼓声把学生带入到新课中, 便于学生领会课文的主旨。

二、人机交互, 有利于因材施教。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一些教师备课时, 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目标的制定, 以及教法等方面的选择, 都是以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依据, 上课时, 以成绩好的学生为标准确定课堂教学。作业的组织以升学为目的, 加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设计不够, 信息量小, 反馈方式单调, 从而一堂课下来只有一部分学生听懂, 作业只有一部分学生会做, 而另一部分学生受教育的机会无形地被“剥夺’了, 多媒体课件克服了这些缺憾。他则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 使教师能够随心所欲的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组合, 调遣各种教学内容, 控制学习节奏, 及时的反馈教学信息, 充分的调动起学习者的潜力, 如学完一段课文内容后,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易到难, 面向全体学生, 编排一系列的练习课件,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水平, 进行学习, 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直观形象, 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课件集图形、图像、文字、动画、声音于一体。图、文、声、像并茂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等方面的不足。使用多媒体则能超越时空的限制, 化远为近, 化虚为实, 化静为动, , 化抽象为具体, 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例如教学马志远的《秋思》一曲时, 根据教学目标自制多媒体课件, 将其转换成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一个深秋的黄昏, 一位风尘仆仆的游子, 在“老树缠着枯藤, 树梢上栖着乌鸦;小溪桥下流, 溪边有户人家, ”的背景下, 骑着一匹瘦马, 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 在西下的夕阳下沿着古道慢慢走来, 在背景音乐声中, 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范读课文, 从而将学生带进了萧瑟苍凉的意境中去, 教师没有用过多的语言讲解, 学生就已经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 体会游子思乡的彷徨愁苦。再通过学生多种思维活动和教师的点拨, 自然地领会了结尾“断肠人在天涯”的深刻含义。

上一篇:质量管理轨道交通下一篇:高考英语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