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实践

2024-06-27

运用实践(精选12篇)

运用实践 篇1

中学体育实践课教材种类繁多, 可分为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两大类, 按其性质可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体操与舞蹈、身体素质、选用教材七类。在有限的课时中传授, 要实现教材应有的教学目标, 必然存在一个合理搭配教材的问题。

一、教材搭配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⒈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一节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应使学生的心率曲线呈现出上升———稳定——下降趋势, 为了实现这一规律, 我们在实践课的教材选择上应注意运动量的大小搭配合理, 以及强弱出现的时机安排恰当。例如:以长跑为主教材的课上, 在课开始阶段可以安排运动量较小的武术教材, 作为搭配教材, 而在课结束阶段则安排一些舞蹈性的放松练习内容, 作为搭配教材, 从而可以确保学生整堂课的生理负荷有一个正常曲线变化。

2. 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

学生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 合理搭配教材, 能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的机能, 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故在选择教材搭配时, 应注意上、下肢搭配以及各项素质的搭配, 如在上下肢搭配方面:跑、足球等项目下肢力量负担较大, 则可以搭配一些以上肢负荷为主的双杠、单杠、实心球、铅球等项目;再如在素质项目搭配方面:举重、哑铃、引体向上等可以发展力量素质, 但是由于其在灵敏、速度等方面发展比较欠缺, 若以球类、短跑项目加以搭配, 就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教材搭配必须遵循实效性原则

1. 符合教师自身的实际

由于各教师间的年龄差距、性别差异和特长不同, 因此在教学中, 若不注意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教材, 则其教学效果无疑是令人担忧的。因此, 教师在选择搭配教材时应尽量考虑到自身特点, 以己之长克己之短, 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在年龄、性别、身体条件上的差异, 从而在选配教材时有的放矢, 具有实效。

3. 符合体育实践课的授课形式

现有授课形式一般分为混合班和分班两种, 我们在教材搭配时应注意区别对待。分班授课的搭配教材可充分发挥分班优势, 根据男女生特点选择适宜项目作为搭配教材, 但是混合班的搭配教材, 则要根据男女的特点分别选择, 例如:以球类作为搭配教材时, 男生可选足球, 女生则可选羽毛球等其他项目。

4. 符合实际教学条件

一种好的教材搭配形式, 如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场地布局, 就会给教师教学管理带来不便。

5. 符合气候条件的实际

选择的搭配教材还应考虑到气候变化, 从而通过搭配教材的调节, 起到使人的生理规律与自然规律相吻合的目的。

三、教材搭配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

1. 教材搭配的引导性

合理的教材搭配, 除了遵循以上的原则外, 我们还可以从实用性角度考虑教材的搭配。

2. 教材搭配的辅助性

有时, 一节课中, 在教材搭配上还可以创编一些对主教材学习具有辅助效果的搭配教材, 来有助于主教材的学习与巩固。

3. 教材搭配的灵活性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 各年级均可安排一定时数的选用教材, 这就为我们能根据各校特点灵活地选择搭配教材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 要实现中学体育实践课的教学目标, 还需要我们在认真学习大纲, 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遵循一定的规律, 合理选择教材进行搭配,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摘要:体育教材在实现中学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时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为它既是教与学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 同时也是一切教学手段的中心, 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教材的研究, 使教材的作用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运用实践 篇2

2003年4到6月,华帝燃具实施了企业教练实践计划,期间举办了教练力量、创新思维、团队教练等工作坊。同时,主办方成立了由四位专业教练组成的教练小组。就这样,拉开了将教练文化植入华帝的序幕。

这段时间,正是非典横行、人心惶惶的时期,许多企业业绩一跌再跌,但华帝在教练技术的帮助下,销售量却一路呈直线上涨趋势。2003年4月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3.20%;5月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0.20%;最为可喜的是6月,在提前两天结束销售工作的情况下,比预期目标超出300多万,比去年同期增长46.60%。特别是6月27日,单日销售670万,是自华帝创办以来单日销售的最高记录。

华帝赢了,赢得很漂亮。不仅业绩显著增长,企业团队也得以成长。

教练技术针对的是企业中的人,是人的心态。所以华帝的赢,归根到底是赢在心态上。

自上而下,奠定基础

谈到华帝企业教练实践计划的成功必须要提到一个人,这就是华帝的总经理黄启均。黄启均曾参加过教练技术方面很多的训练,如人本教练技术系列、九型人格、市场心理学等。黄启均在学习人本教练技术系列时,成功地投标到一个一千多万的项目,所以他对这个学习很认可。他自己学习了人本教练技术系列模式中的阶段后,他邀请主办者为华帝做了一次团队建设的训练。训练后他感到整个团队变得有凝聚力了,所以他想继续跟主办者合作,在企业推行企业教练实践计划,把这种好的局面延续下去。但当时感觉只是他一个人很想做,身边的团队有一些人持怀疑态度。

企业教练实践计划的做法是以企业目标为导向,通过专业教练定期(如每周一次)的教练服务,教练管理层的心态,从而有效地达成目标。同时,由于涉及到人的心态和信念,所以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企业文化变革、文化再造的过程。然而,再造企业文化,尤其是再造华帝燃具这样一个人员过千、年产值数亿、连续七年中国燃具行业销量冠军的企业文化,谈何容易!

作为一家发展了十几年的全国知名企业,华帝原有企业文化极其根深蒂固。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各自为政,“井水不犯河水”。很多人认为只有有问题的、销量不好的企业才需要教练。而华帝已经是第一名了,只需要照过去的经验营运下去就可以了,需要什么教练呢?

面对这种状况,眼光长远的黄启均很坚持自己的选择,主办方也继续跟进和支持。作为推行企业教练实践计划的步骤和策略之一,华帝派出一批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主办方的HCP(人力资本计划)、九型人格和市场心理学的学习。学习的效果不错。这样一步步的,关于教练文化的正面对话逐步在华帝建立起来,为实施企业教练实践计划奠定了基础。在启动企业教练实践计划的时候,教练组是专业、严格和高要求的。总教练吴泳仪说:“我们会留意他们写回来的目标宣言,不清晰我们就不去。他们重新做了目标宣言,我们满意了才继续;在启动面谈时感觉有人不到位,我们就叫停。然后我们跟黄启军做总结。我们很坦诚告诉他我们看到的一些人的状态,要求他去跟这些人做沟通。他自己要先拿到这些人愿意学习的承诺,我们的计划才可以开始。还有,要在企业里推广教练技术一定要领导自身有成长,他要认同教练技术能帮他提升本人的管理,这样才可以将教练文化才推进到企业里。我觉得这些都令他们看到我们的高要求。”

经过这些扎扎实实的铺垫,企业教练实践计划正式开始了。

清晰目标,检视进度

华帝在引入教练技术前,由于企业目标不清晰,导致员工的目标感不强,工作中主动性、创造性不高。具体表现在员工的纪律性不强,每次开会都需要三催四请,会上不投入,反复讨论也没有确定企业的目标业绩等。

教练深知目标的重要性,就挑战他们说:“你做运动员我做教练,你不告诉我你的目标我怎样教练你?没有目标只说明了华帝从上到下都没有准备好。这样教练技术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是在浪费你们的时间和经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帮助华帝,主办方只有暂停教练。等到华帝真正准备好了,我们再来。”

教练采用照镜子的方法,帮助华帝更清晰自己的企业现状。之后黄启均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会议凝聚了整个管理班子。这次会议让他们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于是大家很快设定目标,做出承诺。后来公司再次召开了全体员工动员大会,让全体员工对企业目标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

这样,整个团队就朝着一个方向出发了。

教练在华帝每周召开一次的小组会,在会上检视前一个工作时段的进度。每次检视对企业都是一个很好的推动,让企业上下目标清晰,并且更有行动力、紧迫感去完成。

教练屈钢说:我觉得一个成功的地方是小组会上针对目标是非常强的。同时设有检视点,我们每周检视他上周没做到的,然后把没做到的展开,教练他们从中学习,他们明白了之后就更加主动地去运用。我们是教他们钓鱼而不是给他们鱼。

教练刘国梁分享说:我们对自己的挑战也很大,我们要不断的迁善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此路不通的话,就找另一条路。其实这也是教练的一个成长过程--不断挑战我们自己的可能性。当我们发现一个地方是可以挖掘的,就抓住这一个切入点,帮他们区分,帮他们看自己的可能性,打开信念。我们还要求他们在每次小组会结束时订下周的计划。当他们第二周回来的时候我们就检视、给予教练并嘉许他们完成的成果。

转变心态,打开可能

教练小组第一次和华帝管理层举行工作坊的时候,发现他们坐姿显得很懒散,眼神里流露着迷惑和疑问。后来他们谈及当时的想法:我做管理都已经这么多年了,这套东西能又为我带来多大改变?这个企业搞了十多年还不是一直就个这样子?

由于种种固有的观念和对教练技术的认识不足,使小组会常常变成了工作会议。不是进行教练对话,而是汇报工作。当时有一部分人就开始不耐烦了,说:本来会就多得要死,现在又搞个这样的会。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很容易把教练小组会变成平时的工作会议,去谈很多具体的事情。所以我们会帮他们确定会议方向,不去谈那么多具体的工作,把重点放到人上面。因为教练的核心是人,尤其是人的心态。让他们明白,一个人做事情的心态、信念怎么样,将会决定他工作的成果怎么样。”教练们回顾说。

小组会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工作会议模式。

当时,有一个生产超薄型热水器的项目他们始终无法完成,他们在技术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处理。在小组会上,当教练把这个案例展开来分析,区分什么是技术问题,什么是心态的问题的时候,负责该项目的总工程师心里一直处于抵触状态。他总是认为:这就是技术问题,讲心态有什么用?因而拒绝去看更多的可能性。教练跟他说:“如果一个调适性问题你老是用技术性方法去处理的话,结果会浪费很多精力和时间。” 接下来,在小组会学员互相教练的过程中,那位总工看到某个成员经过教练,发现了新的可能性,并很快拿出方案的时候,他开始感觉这个小组会跟公司以前的营销会议的确是不同的。

其他的华帝的管理人员也对这一套教练技术渐渐产生了兴趣,他们发现教练的聆听很好、洞察力很强而且要求很高。他们开始尝试着去区分工作会议和教练会议,越来越多地把刚刚学习到的教练技术融入到日常管理中,从而丰富了原有管理模式。工作的态度不一样的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多了。

一位参加实践计划的部门经理说:“我最初认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学习,没想到它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这么大。这个学习确实不简单。”

创新思维,逆境致胜

2003年的非典时期是很多企业不堪回首的噩梦:疫情对企业造成了极大冲击。非典考验了企业的生存能力。面临困境,专业教练们站高一线,没有受悲观情绪影响,始终保持着正面、积极的心态。他们的这种心态也激发了华帝人的正面心态。老总黄启均配合教练,自己也积极地面对困境。老总积极的态度加上教练正面的推动,两股力量融合在一起,推动整个团队从“不可能”中找到的“可能”,创造了奇迹。

最初并不是很顺利的,当教练小组说要向外挖掘可能性时,很多管理人员都异口同声地说:“现在非典时期哪里还有什么可能性?很多商场都关门了。” 于是教练启发他们:当你认为环境是负面的时候,你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因为这个负面的环境,令到你很受害,你在这个环境中显得很弱小,所以你就觉得自己不用承担相关的责任。但如果你用负责任的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你还会这样想吗?你思考的焦点会放在哪里?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还可以做什么?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非典时期都受环境负面影响的。关键是看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在逆境中被困死和求生,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当你们选择求生的时候,你要考虑怎么做。最危险的时候就是最有机会的时候。当其他企业慢下来的时候,就是华帝异军突起的时候。教练举例说:现在很多纤维厂开始应因市场的变化开始做口罩了,它们原来是没有这个产品的。

教练小组的话深深启发了华帝管理层,他们立刻动员起来去审视自己企业产品的结构,结果看到了“消毒柜”这一个产品的潜在市场。以前消毒柜只是华帝厨具系列里的一个配套产品,排在末尾。但当华帝看到了可能性后,便把消毒柜作为非典时期的主打产品,结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思维打开后,华帝人创新了更多的做法。比如,顾客买华帝的产品会获赠洗手液。当时洗手液紧俏,这种促销手段拉动了消费力度。另外,当时很多人不去商场,通过分析,大家认识到:人们不去商场并不表示他们没有这个消费欲望,只是表示了人们恐惧,想通过不去商场购物而降低接触病菌的风险。实际上他们在家里还是需要购物的。于是华帝就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这些创新思维的做法打开了令华帝在非典时期灵活地把握住了机会,出奇制胜,在市场一片惨淡中,不退反进,取得了逆境中的理想业绩。教练们总结说:“首先是心态上赢了,然后才挖掘出很多新的可能性。”

团队互动,协作共赢

华帝有自己的管理模式,也曾请了一些顾问公司帮他作战略、营销顾问,但是团队不团结,有很多内在的干扰。高层各有各的想法和意见,所以造成了战略推行起来困难重重。在企业的管理公式P=p-i(企业的表现=企业的潜能-干扰)中,作为教练,绝对相信每一个企业是很棒的,他们的成果(P)不一样,只是因为干扰(i)不一样而已。教练的工作就是要去掉他们的干扰。如果部门之间不配合,互相埋怨,就会加(i)部分的比值,降低绩效。教练技术通过心态的调整使团队团结起来,达成一致目标,取得共识,从而使得这些战略得以迅速推行。

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参加企业教练实践计划的华帝管理层本身学历很高,很有管理经验。一旦打开了原有的信念,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他们的整个面貌就发生了改变。

随着一个星期一次的小组会的推动,在教练小组的教练下,华帝过去存在的推诿责任的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善,逐渐形成了坦诚相对、直接沟通的风气,各部门之间的凝聚力明显增强。以前每个部门定的目标跟整个公司的目标没有多大关联,各人只管做各自部门的事情。现在他们知道,自己部门所做的一切跟整个公司的整体发展都是有关联的。

教练刘国梁分享了一个案例:教练计划进行到一个阶段后,有一天他向华帝财务的同事问当天的销售额。但对方正在开会。于是他便把电话打给了另外一个平时不会接触、注意到这些数据的行政部。出乎意料的是,对方很快就回答出来了。于是刘国梁就好奇的问:“你怎么会知道的呢?”原来华帝在内部建立了相关的电网,与各部门相关的信息会第一时间发布上去。这样每个部门及时知道进度,大大激发了大家赢的欲望。而这种人人都对目标负责任和赢的心态,正是成功企业所必须的。

教练黄俊华分享说:前期我是直接在小组里面做教练,教练他们所有的人,跟进他们的目标。后来我从小组里选两个人出来做教练,我在后面去支持他们,去指导他们教练其他人。我发现这样的好处是让他们更加互动。他们一方面去教练到其他人取得成果,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教练技术,这样的互动中他们的学习是最大的。有人就说,因为看到别人身上的变化令到他学习到很多。

由于这些成员都是华帝中重要位置的管理者,他们的互动直接加强了各部门的沟通,并影响了整个企业的氛围。

华帝总经理黄启均在接受香港有线电视新闻第一台财经新闻版“动力中国”栏目采访时说:我们整体的团队精神加强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的隔膜逐渐消除,同事的对立在消除,而且做事更有条理更有计划。从最初企业里“各人自扫门前雪”到后来的相互支持,彼此团结,共创成果,教练技术在华帝创造了一个奇迹:不仅业绩不断提升,企业管理层的心态也得以改善,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人获得了本质的进步。

华帝企业教练实践计划的成功,体现了教练技术对于企业的价值。实践计划结束后,华帝决定进一步与导入教练技术,在企业中深化教练文化。

湘西苗族民歌教学实践运用 篇3

关键词:韶萨;独特性;教学实践

《苗家人人爱唱歌》这首苗族民歌是流行于吉首凤凰、山江及花垣叭固苗寨一带,是典型的韶萨“叭固”腔调,苗语称作“韶萨不嘎”。

1 湘西苗族民歌《苗家人人爱唱歌》音乐分析

(1)《苗家人人爱唱歌》作品的分类及演唱特点。湘西苗族民歌流传于青山绿水环抱,云雾缭绕的湘西境内凤凰、泸溪、古丈、花垣等地,苗歌种类繁多。按歌曲的腔调标准划分为:高腔(韶唔)平腔(韶萨)。《苗家人人爱唱歌》属于韶萨苗歌。“韶萨”(平腔)歌腔灵活性较强,演唱速度适中可快可慢,演唱中常加入衬词作连接。一曲反复多段词较常见,一般室内演唱,也在室外演唱,曲调含蓄幽雅,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2)《苗家人人爱唱歌》歌词特点。《苗家为什么人人爱唱歌》歌词内容由提问开始,并在随后做出了回答,一问一答的形式和内容非常轻松自然。即使是三句句数,让人有不平衡的感受,但内容上却十分完整。湘西苗族苗歌歌词非常讲究押韵,《苗家人人爱唱歌》押韵规律是:一押一,二押二,三押三,三句都押一个韵脚而且押双韵(一押三,二押四)。例如:

苗语(汉语发音): 汉语:

黛兄为求乃乃腊谁除? chu 苗家为什么人人会唱歌 ge

尼未江你比各图, tu 因为住在高山坡, po

叔昔叔芦沙朗久。 jiu 鸟语飞泉听得多。 Duo

因此,这首民歌是苗族民歌中的“三脚马”的典型代表。

(3)《苗家人人爱唱歌》音乐特点。这首《苗家人人爱唱歌》就是一曲多段词的民歌,相同的腔调不同的歌词不断重复具有变化重复的音乐特点。

第一,曲式结构。从整个《苗家人人爱唱歌》的结构来看,该苗歌是一句体的变化反复与衬词衬腔组合而成的。歌曲起腔充分地增加其长度与分量,篇幅要占全曲的一半以上,通过衬腔和乐句的有效组合,使得整首歌腔达到平衡。该苗歌因情感表达或旋律发展需要,重复时有变异和发展,使得曲调结合更完美。

第二,调式调性。此曲是由6 1 2 3四音列构成的三乐句乐段,整曲围绕支柱音3在作次再现,贯穿全曲,使得两个调式交替自然平稳。

第三,旋律节奏。该民歌旋律跨度不大,基本为三五度级进或小跳,该曲的旋律特点较为柔和平稳。在湘西苗族苗歌中,旋律基本上是由各种不同的歌腔所决定的。往往一种歌腔在演唱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即兴创作的歌词也就不同,但在节奏上相对自由,可以根据情绪适当进行延长。

第四,衬词衬腔。湘西苗族苗歌的歌词中衬词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虽然衬词衬腔没有具体的词义,却是苗族民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苗家为什么人人爱唱歌》中称谓词“沙啊布卖朵奶喂”即“我要把歌唱给你听”或“我要告诉你们听”就是典型的衬词衬腔,开腔演唱衬词“尼喂噢”为了引起听者的注意,也为演唱者创作歌词获得了思考的时间,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2 湘西苗族民歌《苗家人人爱唱歌》声乐演唱教学

湘西苗族民歌不同于普通的艺术创作歌曲,声乐教学演唱时需鼓励学生养成多向民族民间歌手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演唱上尽可能保持苗族民歌独特的韵味和风格是声乐课堂教学演唱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用声用嗓。这首短小精悍的韶萨不嘎,演唱时尽量使用真声居多的用嗓方式,多利用口腔共鸣和鼻腔共鸣,如此能保持声音色彩饱满,结实、透亮。用嗓不宜把声音放得太大,平腔调的苗歌语调平稳近似于苗族同胞说话的语气语调,尽量把歌唱的声音位置挂高支点集中。开腔用“尼”接着“尼喂噢”,i母音与u母音的转换,i母音是最容易获得高位置的母音,由于苗语的发音特点,i母音会带点鼻音的色彩或许在通常情况这种发声是不能被认可的,但在苗族民歌中尊重其语言特点这样的发声应当予以保留。

第二,气息运用。苗歌韶萨平腔叙事性较强,字多腔长。这就要求演唱者气息饱满且吐字清晰情感投入,声音色彩干净纯净且声音的线条拉直,不能有抖音。直音苗族民歌演唱的一大特色。因此,演唱该民歌的气息必须是深呼吸,在腰腹肌肉群的控制下,保持气息和声带力量的均衡,

使得声音保持连贯,犹如涓涓细水,沁人心脾。

第三,衬词演唱。在乐句中加人衬词衬腔,不仅有助于演唱者在行腔过程中换气,也有利于演唱者情感的铺垫与积蓄。因此,虽然乐句中衬词衬腔的独立表现力不强,形式也较单一,但却具有调节歌唱气息、调节唱词、旋律内部结构关系、丰富歌曲表现力的“催化剂”作用。该作品中的衬词“我要告诉你们听”、“尼喂奥”虽然简单,但演唱时应与整个作品的音乐要融合在一起,不能割裂开来。

第四,润腔技巧。润腔是民歌风格特色的重要表现,也是每个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苗族民歌的润腔十分丰富,就这首苗歌能用到的润腔最多的有:1)直音。整首歌曲声音必须要保持声音与气息的平衡对抗,声音拉直,不能有任何的小抖音。这是与演唱普通艺术歌曲不同的地方。2)下滑音与颤音。每句的起音和中间延长部分都是直音,句尾或曲终都是先颤音演唱,再用直音把声音拉直后再用下滑音结束。3)喉音。这首苗歌喉音润腔的掌握是苗族语言的习惯也是歌唱的习惯形成的。例如,唱“噢”时,要利用气息冲击声门强起首,来获得较有力量的爆破音。

第五,表演形式。该民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创作既可以独唱、重唱的也适合小合唱。根据表演风格的需要可以在队形的编排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这首苗歌旋律较为缓慢悠长,给演唱者更多的创作空间。例如,《苗家人人爱唱歌》作为小合唱的表演形式,在开腔部分常让学生们以不同的姿态坐着或立着站在舞台上,营造苗族人民住在高山上,错落有致的生活意境。进入“我要告诉你们听”再缓缓地站起来形成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的队形。在段落的间奏都可以进行队形的变化来增强舞台表演的可视性。在表演的肢体动作上,可以头托腮部,这是苗族歌手在思考歌词时常用的动作。同时也可结合苗族舞蹈加入些有代表性的动作。苗族民歌的表演不仅可以通过队形的变化,肢体动作的设计,还可通过道具的运用来营造整体的舞台效果。例如,舞台上放纺纱机、水车,或者演唱时手拿木叶、牛角等等都是能体现浓郁的苗族风情。

湘西苗族民歌的演唱教学,突出风格韵味是第一原则,同时兼顾艺术性和创新性。湘西苗族民歌这种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形式,能在高校的教学课堂得到研究和运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体验其艺术魅力,无无疑是对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发展而言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参考文献:

[1] 安尔山.湘西民歌中的音乐重复原则[J].吉首大学学报,1991(9).

法学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 篇4

一法学实践教学常用方法及分析

(一)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法学专业较早采用且比较普遍的实践教学方法, 是将法学理论用于实践的较直接、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 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在课堂中安排单独的时间, 引用相关案例, 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讲授, 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单独开设案例课程, 配备专门教师, 有单独的教学大纲和教案, 以期达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两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存在的问题:

第一, 对于在课堂中安排单独的时间进行的案例教学。一方面, 案例的教学势必减少理论课程的讲授时间, 所以为了保证理论课程的完整, 案例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难保证。如果教师对理论知识讲解再过于细化, 那么所谓案例教学就更是无从谈起。另一方面, 课堂中引用案例有三个特点, 一是案例必然是针对刚刚讲完的理论知识而准备的, 这就无法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对事实的“定性”问题, 然后根据确定的法律性质引用相关法律知识解决问题。而在课堂中, 讲完某个知识点后, 直接进行案例教学, 学生无需进行任何有关定性的分析, 而这恰恰是法学实践能力的关键一环。二是所用案例只能涉及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 复杂程度较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往往是比较复杂的, 法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应当是使学生能在纷繁复杂的法律关系中分清案件涉及多少个法律事实, 存在多少个权利义务关系, 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而在理论讲授过程中, 特别是课程初期, 学生学习的法律知识少之又少, 很难针对解决复杂案例的能力进行案例教学。三是即使在学期末, 案例也只涉及本门课程所讲知识。而法学实践能力应当是全方位的, 以民事纠纷为例, 纠纷的解决至少涉及民法、民事诉讼法, 还可能涉及仲裁法、人民调解法以及相关专门法律, 如房地产法、土地法和环保法等, 如果是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就更为复杂。如此, 在一门课程当中如何培养学生这种全方位、综合的实践技能的确是个难题。

第二, 对于单独开设案例课程进行的案例教学, 恰恰能够解决上述课堂中案例教学的某些不足, 但其也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对案例课程的设置存在认识上的不统一。如在设有“民法学”课程的同时再设一门“民法案例课”, 从课程论角度讲, 两者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都是一样的, 唯一不同的是后者的教学方法不同于前者。原本一门课程却因教学方法的不同而设置为两门课程, 这不仅在教育理论上是不成立的, 在实践中也会出现重复设课的情况。因为“民法学”中, 不可能不引用案例, 而“民法案例课”中也不可能不讲解理论知识, 最后两者的区别就是, 以理论为主辅以案例的就是理论课, 以案例为主阐释理论的就是案例课。二是教学大纲、教案及教材的编排的科学性问题。单独的案例课一般都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案也只是任课教师自己编写而没有经过任何的讨论和论证。其所选之案例多源于市面上相关的“以案说法”或配套习题之类的辅导书。这样的案例根本不能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 其所选之案例, 不同于理论课中任课教师为了说明某一问题而信手拈来的案例。其要有相当的代表性、知识面的广泛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复杂性和贴近生活的现实性。因此,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要精挑细选, 要形成体系, 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和把握要准确、深入、全面和缜密。三是案例课程与理论课的相互协调问题。单独开设案例课程不可回避的问题是, 在理论课中不可能不讲案例, 在案例课中也不可能不介绍理论知识, 而二者如何做到相互补充又不至重复是比较困难的。而在实践中, 两门课程可能由不同的教师授课, 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不冲突就更加困难。

(二) 模拟法庭教学法

模拟法庭教学法是各大院校法学专业普遍采用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以模拟真实法庭开庭的方式, 通过学生亲身的参与, 锻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司法实践的基本技能。模拟法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

采用模拟法庭教学法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是作为诉讼法课程的一部分, 在诉讼法学习过程中由任课教师组织和指导;二是每个学期由法学院 (系) 的学生会或某个学生社团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一到两次模拟法庭。无论哪一种方式, 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前者诉讼法学习过程中的模拟法庭, 任课教师更注重程序问题, 而不大可能对实体问题作比较详细周全的讲解和指导, 教学目的单一, 无法发挥模拟法庭的最大效用;后者由于教师参与的弱化, 更多地会流于形式, 表演成份重于临场发挥。组织者更多的是想举办一场圆满的活动, 而追求“圆满”恰是与现实相违背的。在现实的法庭审判中, 无论是原、被告还是代理人, 甚至是法官都无法预知将会发生什么, 甚至法庭审判会因意外而中断。因此, 改革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三) 分组讨论 (辩论) 教学法

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 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别, 每一组经过讨论得出本组的论点和论据, 从而与其他组别进行相互辩论的教学过程。分组讨论方式比较灵活, 在课堂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解决单个的实体法问题效果较好, 非常适合在实体法教学中进行推广。但分组讨论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 对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握要求较高, 为避免个别学生发言过于繁杂冗长, 教师对问题的选择、授课的过程, 要做好各方面的设计和准备。另外, 分组讨论适用的范围比较狭窄,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也相对较小。

(四) 法院旁听教学法

法院旁听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司法威严, 培养法律人的情操。但由于法院旁听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 不具有经常性。因此应着重注意法院、法官、案件的选择。法院的级别尽量上提, 法官的素质要过硬, 听审后对学生要有正向的引导作用。案件要复杂且存在较大的分歧,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做好听前的指导和听后的评议。

(五) 法律诊所教学法

法律诊所教育是20 世纪60 年代美国法学院兴起的一种法学教育新方法。2000 年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七所院校率先在全国开设法律诊所教育课程, 开始把诊所式教学方法引入法律教学实践中。

所谓法律诊所就是效仿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 由教师在法学院开设法律诊所, 学生在诊所学习, 为当事人诊断“病情”。在法律诊所中, 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案件, 直面各种社会冲突和纠纷, 并且亲自参加到纠纷的解决过程中, 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诊所法律教育有着案例教学和模拟法庭没有的现实性, 有着分组讨论和法院旁听没有的亲历性。因此, 在众多法学实践教学中, 是效果最好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但是, 诊所法律教育同样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 法律诊所的性质需要明确。法律诊所代理案件不是在模拟而是真实的案件, 无论它收费与否都是在提供法律服务, 这种法律服务组织是否需要司法行政部门审批, 目前还不明确。实践中, 有的学校是挂靠在当地的法律援助中心, 有的学校挂靠在律师事务所, 但如此解决也会带来次生问题。其次, 学生进行案件代理或文书写作过程中产生的侵权行为, 责任如何承担?诊所虽然有指导教师, 但教师本身也不可能做到不出任何问题, 那么出问题后, 诊所本身没有主体资格当无异议, 如此是由指导教师承担, 还是由学生自己承担, 抑或由挂靠的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师事务所承担?再次, 诊所的案件来源如何保证?案件的多少直接影响有多少学生可以参与到实践中来, 如果不能保证所有学生或者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诊所教育, 那么, 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创新就不具有普遍性和可推广性。最后, 诊所教育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些对于一个学院或一个系来说都不是小事。首先从人力角度讲, 在诊所中做指导教师的一定是通过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且在从事兼职律师的教师, 这样的教师只占全部法学教师的一部分, 甚至可能是一小部分。让如此少的教师来指导全部学生, 效果必定不会理想。另一方面, 办案需要经费, 从实践来看, 开设法律诊所的学校都是在做法律援助, 这也是现实的选择, 有能力花钱聘请代理人的不会聘请毫无经验的学生, 如此办案经费从何而来?

(六) 义务法律咨询

义务法律咨询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基层, 到社区、农村或者广场、集市, 为百姓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其有着与法律诊所相似的真实性和亲历性。其复杂程序不如法律诊所, 但对学生知识广度的要求较高, 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义务法律咨询要想达到理想中的效果也并不容易实现。笔者曾带学生参加过多次此类活动, 但多数效果甚微, 甚至是在走过场, 拉个条幅, 照个像, 就是一次“成功”的法律咨询。不仅学生学不到任何知识, 反而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来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 法学实践教学方法可以说林林总总, 笔者认为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已无必要, 只要能把现有的实践教学方法运用得当, 就会起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二法学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协调

教学方法本身无所谓优劣, 如何运用和协调各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才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笔者认为, 法学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 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最大效用

案例教学法是法学实践教学的王牌方法。法学教育离开案例教学必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进行案例教学,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设计:第一, 将单独的案例课程合并到理论课程中, 这种合并不是简单的课时相加, 而是在理论课程中加入一些单独设计的案例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要在教学大纲、教案和教学日历中体现出来, 并在整个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样既可以解决重复设课问题, 也可以避免不同的人讲一门课的理论与实践部分的冲突问题。第二, 案例的选择和编排要有代表性和科学性。教学后期所选案例要适当涵盖前面所学知识, 体现案例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并适当选择一些有争议性的案例, 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第三, 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法学思维习惯, 教授学生分析案例的正确思路和角度, 注重思考过程的训练而不仅仅是告诉学生案例的结论和原因。第四, 如前所述, 在理论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 无法解决的是综合性案例的训练问题, 此问题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的方法解决。

(二) 模拟法庭教学法和法院旁听的协调

应该打破现有的模拟法庭组织规则, 不应交由学生会或学生社团来组织, 也不能成为诉讼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模拟法庭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 每学期组织一次全院 (系) 模拟法庭, 由诉讼法教师牵头, 实体法教师参与, 各负其责, 分别就自己主讲的部分进行相应的指导。法庭审判人员和代理人由高年级同学担任, 当事人和旁听人员由低年级同学组成。第二, 审判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所涉法律关系要复杂, 综合性要强。第三, 在模拟法庭开始筹备时, 组织一次法院旁听, 且旁听案件性质应与模拟法庭一致。在旁听前, 负责组织的教师要对旁听同学分配与模拟法庭担任职责相关的任务, 强调在旁听过程中, 每位同学要着重注意的相关问题, 做到有的放矢。第四, 整个模拟法庭过程中, 教师都只负责组织、协调和个别指导, 要特别强调由学生自主完成相关工作的重要性。

(三) 法律诊所的取与舍

如前所述, 法律诊所是众多实践教学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教学方法, 但其组织的要求却又是最高的。因此并不适合所有的学校选用。依笔者之见, 法律诊所的设立应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 只有具备条件的学校才可选用。是否设立法律诊所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要素:一是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法律诊所的案件皆来源于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的专门机构是司法行政部门下设的法律援助中心, 其依据是《法律援助条例》。因此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是开展法律援助的前提条件, 更是诊所案件来源的重要保证。二是法学师资队伍中从事兼职律师的人数与指导的学生人数达到一定比例, 且保证有相应的时间指导学生办案。指导教师中有资深律师做总指导, 有解决疑难案件的能力。三是有持续不断的资金来源, 保证办案经费开支。依笔者之见, 经费可以通过胜诉当事人捐赠、校友捐赠、社会赞助、各种基金会的资助和学校划拨的实践教学经费来筹集。四是有能力成立办案责任风险基金。虽然办案责任一般不会发生, 但一旦发生则直接关系法律诊所的存亡。如果学生在办案过程中有侵害当事人权利的情形, 可优先从基金中支付相关赔偿。

(四) 义务法律咨询的筹备

义务法律咨询要避免走形式, 重要的是咨询地点的选择。从实践教学效果角度来说, 首选地点是广场、商业中心等地带。笔者曾多次去过基层社区, 甚至是农村集市, 几乎无一例外地走走过场就结束了。分析原因主要是这些地方人员相对较少, 法律意识淡泊, 对法律几乎没有需求。而广场和商业中心地带则不同, 人员密集, 城市人口集中, 咨询的热情比较高。从普法效果角度来说, 农村恰是最需要进行法律启蒙的地区。因此要想达到普法和实践教学双丰收, 就要在义务法律咨询前期, 做好调研工作。事前与当地村委会联系, 由村委会进行摸底调查, 对需要相关帮助的村民进行预先登记, 当需求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再安排进行义务法律咨询。

三法学实践教学的制度设计

每一学期法学实践教学的内容都会发生很多变化, 这一点不同于内容相对不变的理论教学, 因此实践教学的设计和运用要花费教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由教师自主决定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内容, 甚至决定是否采用实践教学方法, 在可做可不做或可多做也可少做的情况下, 势必无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不做或少做将成为必然, 那么法学实践教学也必将成为一个口号。因此, 笔者认为, 应当对法学实践教学方案进行系统化地设计, 而且应当上升到制度层面, 由教学管理层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研讨, 充分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将实践教学规范化和制度化。

这种制度化的设计, 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各学科的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二是根据具体的教学方法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 如果是课堂实践教学, 则需要制定教学大纲、课时计划、经过讨论的教案以及考核方式等;如果是课堂外实践教学, 则需要明确实践教学的周期、组织分工、经费使用制度以及教学工作量的计算等制度。

制度化的法学实践教学, 将实践教学效果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体系, 使得实践教学成为教师必需完成的教学任务, 同时增加教师教学工作量, 获得相应的回报。如此才可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把实践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

歌唱教学中图谱运用的实践探索 篇5

东阳市教体局教研室 吴寒宵

东阳市博大幼儿园 潘 岩

内容摘要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手段丰富多样,图谱便是其中的一种。图谱以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的特点被运用于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集体舞、打击乐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中。图谱是根据某个音乐活动而创设的幼儿易懂的、直观的符号,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广为应用。本文从图谱的作用、图谱绘制的要求、图谱的运用、图谱解决问题方面进行了一一阐述,实践表明图谱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幼儿唱歌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方面的有效价值。

关键词: 歌唱教学 图谱运用 实践探索 正文

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儿童来说,歌唱是他们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幼儿园音乐课程包含歌唱、律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和打击乐,其中歌唱教学是最重要的一项。我们知道歌曲的构成包含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音区,调试曲式等,常常以音乐表现手段和组织形式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并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

音乐活动重在“乐从情起”,陈鹤琴就将节奏比为音乐的“骨骼”,旋律比为“肌肉”,一旦没有节奏和旋律的引导孩子们上起音乐课就会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当“骨骼”与“肌肉”巧妙溶为一体,变得丰满、有生命力时,儿童的歌声也更为优美动听,会用心去歌唱,在歌唱中体验成功和快乐。怎样合理的演绎歌曲,融入歌曲,唱准曲调和节奏,能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唱歌技能,暨音调准确、节奏正确,吐字清楚。同时不仅要有动听的歌声,还要运用唱歌技能做到会用歌声的变化表达感情,因此需要培养有声、有情、有表现力的唱歌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其审美体验,使之感受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歌唱教学中图谱作为一种活动

22、遵循儿童歌唱学习规律及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特点绘制图谱。

我们在绘制图谱时,要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幼儿的学习规律和音乐心理发展特点。比如,图片式图谱绘制图形大小比例要适中,节奏式图谱绘制所描绘的图画的大小,长短比例,节奏型要准确,能够帮助幼儿理解节奏的时值等等,根据音乐的性质和结构,使视听同步,以强化和丰富幼儿对歌曲的理解。

三、积极探寻歌唱教学中图谱的呈现方式

歌唱教学中图谱的运用呈现方式也很重要,方法得当,重点突出,才能够帮助幼儿有效学习。我们常用的方法有直观法、填充法、补充法、猜想法和镶嵌法。这些方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直观法

学前儿童的思维比较直观,他们对具象的事物会投入更大的注意力。直观法就是通过图画,线条,圆点,使音乐具有某种程度的造型性,以此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增加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例:大班歌唱活动《茉莉花》我们在不同地方用了不同颜色的小花,利用翻花色的方式引起幼儿注意,提醒此处变换唱法,重复接唱,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分声部轮唱。

2、填充法:

幼儿欣赏歌曲后,回忆歌词,老师根据幼儿的回忆把内容用图片或图形填充上去,形成完整的歌曲图谱。例:中班歌唱活动《小脚》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不断地用取、放、填空方法帮助幼儿记忆、回忆歌词,效果很好。

3、补充法:

常用在创编歌曲教学中,我们把歌曲中的“问题”提出来,让幼儿创编歌词,老师用图片或简笔画的形式补充到歌曲里,形成新的图谱,让幼儿看着自己编的歌词进行歌唱。例:歌唱活动《小鸟小鸟》我们采用问与答的形式,让幼儿自己

和情况等特征来进行。

1、运用图谱培养幼儿的声音表情

声音表情一般包括歌唱时的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所产生的表情效果以及使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所产生表情效果。歌唱教学中,出示较直观的视觉图,使儿童将图与歌曲内容相匹配,从而选择恰当的速度和力度来表现。如在处理歌曲《小海军》和《摇篮曲》时,出示图一询问儿童哪根线画的是快快的唱?哪根线画的是慢慢的唱?出示图二哪里是重重的唱?哪里要轻轻的唱?大熊猫胖胖的,很有力,表示要唱的响亮有力,小鸟小小的,很轻巧,表示可以唱的轻柔一点,通过图片来强调速度和力度的培养。

(图一)

2、运用图谱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图二)

以视觉辅助材料(如图片)来帮助儿童喜爱和表现歌曲的节奏也是十分有效的形式之一。看图形做动作,教师出示图形卡片,让儿童根据图形卡片显示的节奏给熟悉的歌曲配上简单的节奏动作。如:图片《小小蛋儿把门开》。

3、运用图谱加强幼儿的音准培养

幼儿歌唱技能中,音准是最难的,唱歌中走音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帮助儿童掌握歌曲的旋律,唱准音高位置,我们常利用直观的教具图谱,配上手指的动作,以引导儿童把视觉、动觉上的高低与听觉上的高低一致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旋律。如:歌曲《吹泡泡》教师边指图谱边唱旋律,儿童边看图谱边听旋律并且用手做指点泡泡的动作,因为图谱上的泡泡老师是按音区的不同设计的,所以幼儿很容易就唱准了旋律。

总之,在歌唱教学中图谱对幼儿不仅起到了欣赏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歌曲的理解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因为它简单明了,能突出内容,指令性强,使教师制定目标时更清晰更具体,也更有利于幼儿对歌曲重、难点的把握;图谱的呈现使得教师的语言更简洁、有效,幼儿通过视听一目了然,练习具体到位,熟练掌握歌唱技能,读谱能力不断增强,歌唱表现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歌唱学习目标顺利达成。具体体现在认知方面能记住歌曲名称:正确地感知、理解歌曲中的歌词、曲调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并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进行歌唱表现;情感与态度目标方面喜欢唱歌;积极地体验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以及追求用歌唱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快乐;操作技能目标方面能掌握一些最基本、最初步的歌唱技能,能够正确的咬字、吐字和呼吸;能较自然的运用声音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情;能够在集体歌唱歌唱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集体相协调,歌声越来越优美动听。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领悟到在儿童歌唱教学中,教学手段需要不断的改良创新,只有最有效的方法才能让幼儿愉快学习。同时,我们发现图谱的有效利用不仅仅局限于歌唱教学,它可以运用在各种音乐活动中。譬如,音乐欣赏中的图谱能帮助幼儿理解旋律性质,掌握乐曲的结构,体验乐曲表达的情感;打击乐中的图谱能帮助幼儿掌握节奏合理配乐;集体舞教学中的图谱能帮助幼儿根据图示,变幻队形及动作。

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把图谱教学研究深入下去,在幼儿的心中播下歌唱的种子,让幼儿乘着歌声的翅膀,幸福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谈亦文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黄瑾 编著 华东师范大雪出版社

生态游戏的实践与运用 篇6

关键词: 生态游戏 权利 幼儿教育

一、 环境布置权给幼儿

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藏着孩子们最纯真的本心。蒙台梭利主张:要让儿童在适宜的环境里进行愉快的活动,通过有趣的“工作”来塑造自己的精神,才能使儿童达到“正常化”。《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教室里的主题(春天里)墙面上,每一朵花、每一只蝴蝶都是孩子们自己制作的。在上期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黑色卡纸上用牙刷蘸颜料一条一条地刷出美丽的烟花,结合本次主题活动巧妙地变废为宝,在区域游戏中以“魔法”为背景,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烟花和春天里花朵的共同之处,从而引领孩子自发地探索烟花变花朵的这一“奇幻”过程。孩子们经过加工裁剪剪出了各种各样的花形,通过手印添画上叶子,这样,各种各样的花朵就“变”了出来。蝴蝶是孩子们在课堂上的作品,在区域游戏中将其裁剪下来展示在主题墙上,呈现出一幅“花香引蝶”的美好意境。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表现美、创造美,在展示的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与此同时,他们提高了自信心,产生了自豪感。

涂鸦墙是孩子们自由创想的空间,点心后的一段休息时间,先吃完的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到涂鸦墙上自由舒展,他们常常会画自己身边发生过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让孩子自由规划环境,能给幼儿提供无限创新的空间,能满足幼儿探求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让幼儿有序而自主地活动。

二 、空间布置权给幼儿

每一个位置,每一种摆放,都是孩子们心灵深处最惬意的创意。在区域游戏中,用来相隔每个区域的“小围墙”是孩子们自己自由摆放的,这样的创意让游戏变得更有新鲜感,更有趣味性,狭小的空间划分是孩子所喜爱的,孩子们玩起来更耐人寻味。每个区域基本的材料放在相对应的整理箱里,这样,每次区域游戏时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和场地,并自行摆放,孩子们想把游戏角开到哪就开到哪。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独立摆放、归纳整理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在自主游戏中,我们开设了新区角,孩子们一起找地方开设棋馆,有时候开在午睡室,有时候他们自己搬到活动室中间,有时候就在自己的座位上,有时候孩子们甚至随处铺上两块垫子,自己爬上垫子在垫子上下棋……在我园特色的户外联合大游戏中,农家乐旁边有一些砖块,孩子们随手一搭便是炉灶,接着便开始烧饭;随手一搭便是鱼池,放入一些“鱼”便开始钓鱼,充分尊重了孩子们空间摆放的自由。在这一过程中解放了孩子的心灵,只要他们心灵上惬意舒适,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

三、主题生发权给幼儿

每一种玩法,每一个角色,都是孩子们心中最美好的憧憬,源于环境,源于他们的已有经验,是他们所深深喜爱着的。我园特色户外联合大游戏中新开设的玩沙池是孩子们尤为喜爱的一个项目。原本以为玩沙池角色单一,没想到孩子们是天生的游戏高手。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对话,角色很丰富,“我去给工地送货!”,“我来给花浇水。”,“哈哈,这条路开好啦!”,“渠道挖好啦,可以引入渠水啦!”。孩子们的心是纯粹的,只要给他们一片天地,他们就能静静地玩上一整天。

春游活动刚结束,在谈话过程中让孩子们说出所见所闻,孩子们意犹未尽,他们不能把自己的感受用言语清楚地传递出来:“老师我想画下春游。”抓住合适的契机,趁热打铁,在随后的区域游戏中,那些愿意把自己的感受抒发出来与别人分享的孩子,自由地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在创作过程中尽情抒发、表达自己的情感。

只有让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可能,由儿童决定游戏的进程和节奏,才能保证游戏的本质。只有将这一游戏本质贯穿于儿童游戏始末,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儿童的潜力,开发儿童最大的生命潜力。正如埃里克森所说:“自由在何处止步或被限定,游戏便在哪里终结。”

四、主题生发权给幼儿

每一种玩法,每一个角色,都是孩子们心中最美好的憧憬,源于环境,源于他们的已有经验,是他们所深深喜爱着的。每个幼儿都不一样,孩子在选择游戏材料时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

我园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包括晨间户外游戏中的大型玩具器材和自制玩具器材,区域游戏中的专门区域材料和自制区域材料,户外联合大游戏中的各种与生活密切相关且真实的游戏材料等。

晨间户外游戏中的大型玩具器材极为丰富,包括钻龙、爬梯、吊环、幼儿专用篮球架、滑梯、秋千、油桶、球门等。自制玩具器材包括鞭子、沙包、布足球、流星球、飞盘、烟花棒、橄榄球、羽毛球跑、报纸球等。

户外联合大游戏中开设了与当地文化相契合的温泉度假村、河阳山歌馆、农家乐等游戏区,除此以外,还有车行、玩沙池、加油站、足球馆、少数民族服饰照相馆、趣味游乐场、艺术作坊、厨具美音等大型游戏区,每个区角的游戏材料都非常丰富且与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拿来就用,在玩的同时也深化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播音实践中重音的技巧运用 篇7

在我们平时的聊天说话中, 人们不可能对于每一字或者词都给以强调, 而是根据语言的自然节奏在说话。在普通话中, 有轻声的变化, 既然有轻声, 那么不念轻声的音节显然就应该是重音,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重音, 一般指“语言中重读的音” (1) ;重音又有词的重音和语句重音, 最基本的是词的重音, 而且重音总是表现在两个以上音节的语音单位上 (2) 。在多音节的词里有程度不等的重音, 在介乎最强和最弱重点的重音叫做次重音, 譬如, 英语Japanese[dæp'ni:z] (日本人) 第3 个音节[ni] 是重音, 用一个特殊符号“'”放在重音前面的上角来表示, 第一个音节[dæ] 是次重音, 用特殊符号“”放在音节前的下角来表示, 其余的部分则是轻音, 不用任何记号来表示。

在词的重音中, 往往表现在该词的某个音节上, 比如:词语“袜子”, 重音则在“袜”上。还有一种重音是表现在一句话里的语词上, 这就是语句重音, 语句重音的位置需要根据句子的具体内容来确立, 而语句重音的处理中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重读。有时需要扩增语调, 有时需要利用特殊调形, 有时也需要增加音长来表现。在播音的实践中, 这种方法利用的最多。比如:“微寒的清辉洒落在空谷之中, 为周围漆黑的密林披上一层银纱。”这里的“微寒”和“银纱”都要用虚声才能体现环境的凄冷;如果用重读显然不能表现出这样的意境。在播音创作实践中, 重音的处理要根据稿件内容语境来确立, 所以在播音实践中, 重音又有着这样的定义:“在播音中, 那些根据语句目的和思想感情的需要给以强调的词或短语就叫重音。” (3)

在新闻稿件播报中, 播音员通过重音的表达, 将新闻事件中的重点强调突出, 让观众更直接的捕捉有用信息, 以此来达到新闻稿件播报目的;在朗诵中, 朗诵者通过重音将文学作品描写的意象可感化, 将其生动传神的展现给听众。

2 重音技巧在播音实践中的运用

2.1 重音的选择

其实语句中应该在什么地方强调重音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并没有什么模板可用, 具体重音的选择要受该句前后环境、所要表达内容和感情的影响。对语句而言, 语句目的不同, 强调重音也不同, 强调重音不同, 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比如, “他去图书馆了。”语句目的要回答“谁”去图书馆了, 重音在“他”上。语句目的要回答“去没去”时, 重音在“去”上。语句目的要回答“去哪里了”时, 重音在“图书馆”上。

重音分类在语言学界有很多, 大多都是按照表意功能来区分, 有三分法分为“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和“心理重音”, 有二分法分为“一般重音”和“逻辑重音”或“节律重音”和“逻辑重音”;类似分法还有好多种, 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这些分法在播音实践中很难去把握, 所以在播音中一般认为根据语句目的, 以被强调的词组或语句在全篇文章中的位置来加以确认的方法比较实用;所以在播音实践中, 按照重音在语句中的位置可以把重音归结成十种类型, 即并列性重音、对比性重音、呼应性重音、递进性重音、转折性重音、肯定性重音、强调性重音、比喻性重音、拟声性重音、反义性重音。

2.2 重音的表达

确定各种类型的位置之后, 下一步就是要对重音进行处理, 也就是重音的表达。在语句中, 对句中的关键字进行突出强调, 以此来实现语言的目的, 取得表情达意的效果, 这就是重音的实际效果。在重音表达上常见的有两种方法。

1) 高低强弱法;事物都是相对的, 高低、强弱等等, 有声语言也是一样。因此在表现重音时要“欲髙先低, 欲强先弱”或“低后渐高, 弱中渐强”, 这就是高低强弱。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有一个粗瓷大碗, 是赵一曼用过的。”为了突出“赵一曼”, “粗瓷大碗”就作弱化处理, 但是差别幅度不能太大。

2) 快慢停连法;在次重音与非重音用快速带过, 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减速语速或者拉长音节的方法来加以突出, 处理这类重音需要结合停连的办法来表示。例:“一会儿, 斜塔周围的人止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因为大家看见的跟伽利略说的一样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时”是重音, 它的前后都做了停顿, 这样使语意更加明显。

在重音的处理上最常见的就是这两种方法, 当然, 重音的表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根据具体的语句目的来加以确定。

3 重音的误区

一提到重音, 大家就会联想到“着重强调的词或词组”, 我们说这样的说法没有错, 但是这样的说法不够全面。张颂先生在《中国播音学》中所下的定义是:“在播音中, 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的需要而给以强调的词或短语就叫重音。”在这个定义中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是重音不仅仅是“词”, 二是强调不等于“重读”。好多播音工作的从业人员, 尤其是从事这方面学习的学生对重音都会有所片面的了解, 下面将列举最常见的误区, 并加以分析。

误区一:重音就是重读。重音的处理就是通过提高音强来处理, 我们说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上文也讲到重音的表达方法, 高低强弱法和快慢停连法;还拿上文举过的例子:“微寒的清辉洒落在空谷之中, 为周围漆黑的密林披上一层银纱。”这里的“微寒”和“银纱”都要用虚声才能体现环境的凄冷;如果用重读显然不能表现出这样的意境。所以重音非重读。

误区二:重音“因人而异”;重音就像朗诵表达一样, 不同的人不容的年龄表达同一篇作品, 最终的感情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 就像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这样的重音处理太过“主观化”, 完全是按照个人主观的理解, 没有根据在实际运用中语句目的来处理。

误区三:重音就是词的轻重格式;人们在组字成句的时候, 根据不同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意图划分出不同的音段, 分别赋予韵律特征, 我们称之为“词的轻重格式”。在日常语言表达中, 由于人们约定俗成, 由于长时间表达,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因此重音的选择人们大都会依据词的轻重格式;而实际上重音的选择的参考并不是词的轻重格式, 而是要总览全篇来判断考虑该句的表达目的, 以此来选择重音才是正确的选择。例如:“东西”, “重- 轻”格式, 当出现在具体语句中, 比如:“我分不清东西方向”, 这个就不能遵循词语的轻重格式, 而是要根据语句目的来确定重音。所以重音不是词的轻重 格式。

4 结论

在播音实践中, 重音的选择一般要精不要多, 在表达时注意重音的分寸感, 不能过犹不及, 10 种重音的位置和两种常见的表达方法只是参考, 并不是一直都是固定不变的模式, 重音的选择还是要准确体现语句目的, 要依据思想感情的运动, 要符合语流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常培, 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2]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运用实践 篇8

一、语境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

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的学习方式有“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但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地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中职日语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外,重点还要培养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正确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可以根据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需要,“模拟”这些情镜进行教学。

建构主义教育观认为,知识被应用得越多、越多样化,知识的潜在应用范围就会越多地变为学习者主观的应用范围,学习者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会变得越深刻,运用能力更强。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材料跟语言学习者的心理应用范围是密不可分的,而知识的应用范围又与情境是紧密相关的,所以语言输入和输出材料必须“情境化”。情境最好设置在真实化的场景中,它让学习者结合语言、生活经验、生活和职业的需求,留下深刻的印象,并逐渐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进而逐步获得用日语进行思维的基本能力。

二、我校“日语语境实践”的具体做法

1.课堂语境的创设。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及学生特点 ,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境,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进行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尝试,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 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刺激学生感官,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提高职业能力。

2.课外语境的创设。语言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一种语言的知识系统,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相关言语技能或习惯,这种言语的习惯必须在“课外”的各种环境中不断重复和使用。因此中专日语教学在抓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应该从课堂扩展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真实语境,真正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语境实践内容以教材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课外延伸,使学生把从一种语境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运用到另一语境之中,从而培养语言应变能力。

3.校外语境的创设。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是“以 就业为导向”的,商务日语专业可以通过语境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语言实训室有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因此学校在充分建设和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 还应积极拓展校外语境实训基地,这样既可以节省部分开支,又可以提前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学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

三、语境实践教学所取得的成效

1.学生交际能力和就业明显提高。通过语境实践 ,学生提高日语学习的兴趣与参与性;通过与别人合作与交流,产生思维的撞击,从而不断地发散自己的日语思维。通过实践去处理和应用相关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对知识理解掌握更好,提高了语用能力。通过动态的教学活动,教学气氛活跃,也为学生的创造性注入了活力。通过语境实践教学,学生大大地提高了职业能力。目前多名学生进入日本企业,专业就业对口率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 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也很快就适应了日本学校的学习、生活。

2.教师们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通过语境实践教学 ,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转变, 从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本转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教学目标转轨; 积极学习理论,设计各种室内外、课内外语境实践教学的活动,不但自身业务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组内老师多次开设各类公开课或展示课, 在课堂上展示如何有效设置语言情境,如“一起做扫除”、“行踪探秘”和《太仓世博旅游》等,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表现出较强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得到听课教师的高度好评。此外,语境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成果获奖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3.促进校企合作。为了创设更多的真实语境 ,学校加大和日本企业的联系,特别是与日本中四国(广岛)经济交流事业协同组合所属太仓日本职业技术研修中心组建立紧密型的教学团队,形成内部注重“教”、“学”、“研”;对外无缝融合,注重“产”“学”融合的合作模式。 目前我们日语教学团队是太仓日企协会指定的唯一语言培训机构,积极进行日语考证研究,成为县级城市,第一个拥有实用日本语考试的考点。与日本滋庆教育集团的合作, 为日语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泛空间,还经常聘请日企的职员或日语外教担任辅导员活动,让学生接触真实语境,提高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对口率,以及我校的社会知名度。

四、语境实践教学的反思

1.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日语语境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 耐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学生开口讲,就要让他说完,如果出现错误,教师可说出正确的,让学生重复一遍,要多鼓励,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2.语境实践教学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语境实践教学是复杂和系统性的,应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综合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通过学生在生活和职业场景下完成工作任务的表现,评价其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充分利用多元性教学评价对学生日语学习、生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摘要:语言最本质的社会交际功能,必须发生在一定的场合里,即通常所说的语境。职业教育着眼于学生毕业后的生活与职业需要,我们尝试根据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需要,“模拟”这些情境进行教学,在语境实践过程中,师生取得较大收获。

“高低低高”规律的实践与运用 篇9

例如:右图为一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 读图判断该天气系统为 ()

A.冷高压B.热低压

C.冷锋D.暖锋

这道题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判断,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不知道气压随海拔的变化规律, 不能运用“高低低高”规律。我在讲解此题时, 首先强调了气压和气温均是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 这是运用“高低低高”规律的前提。读图看到近地面处的等压面向上凸, 即是凸向气压的低值方向, 因此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侧地区相比, 所在处的气压较高, 属于高压;此处的等温面向下凹, 即凸向气温的高值方向, 因此所在处比两侧气温低。由此得出该天气系统为冷高压。

运用实践 篇10

一、研读文本内涵, 领悟语言魅力

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时, 应深入文本进行阅读, 紧扣文本语言点, 对文本中重点词句进行揣摩品味, 通过反复推敲和探究, 感悟文本语言的意蕴, 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理解文本深刻的思想内涵, 引发学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相互共鸣, 促使学生把自己的体验融入对文本的感悟之中, 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文本语言的解读, 感受文本语言的内涵美, 形成了富有个性色彩的阅读, 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 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从而使学生掌握作者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方法。

例如,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句子:可是,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母亲什么情结?

生1:这句话表达了母亲思念家乡、眷恋家乡的情怀。

师:“可是”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要运用“可是”这个词呢?

生1:文中的“可是”是指杭州桂花香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

生2:“可是”在文中起着与上文意思相反或不一致的意思。

师:你能用“可是”说一句完整的话吗?

生3:小东坚持他的做法, 可是他错了。

生4:我国一直奉行和平外交五项原则, 可是在钓鱼岛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时, 将毫不犹疑地用武力保护祖国领土的完整。

师:大家说得很好!你们又是怎样理解母亲说的这句话?

生1:母亲说的话很朴素, 由于母亲在家乡时馈赠桂花的快乐, 吃着桂花茶和桂花食品, 因而家乡的桂花树是母亲生活, 甚至是生命一部分, 这是她的情感体验。

生2:母亲说的这句话是用感情去判断的, 家乡的桂花树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 这句话体现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也表达了母亲对家乡眷恋之情。

师:你能用一句话把母亲这种情怀表现出来吗?

生3:爱屋及乌。

生4:月是故乡明。

生5:东西是自己的好。

师:作者用母亲一句朴素的话让人感觉到家乡桂花的香气浓郁, 把母亲、作者那种萦绕心头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这种写法让人难以忘怀, 运用这种语言进行表达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

二、紧扣语言解读, 引导仿造训练

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内涵, 紧扣文本语言的训练点, 让学生通过学习文本语言, 仿照作者表达方式运用语言, 帮助学生超越文本进行语言训练, 使学生建构新的语言学习生长点。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把研读文本内涵与语言训练相互整合, 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语言形成个性化解读, 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深刻思想内涵, 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拓宽学生阅读想象空间, 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锤炼运用语言的技巧。

例如,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第五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把这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 思考一下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1:这一自然段描述了我与“山中的朋友”打招呼, 表现了我与“山中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生2:这是一组内容一致、结构相似的排比句, 还运用了拟人手法, 以第二人称的称呼, 显得格外亲切、热情。

师:大家根据文中内容填空, 再细细体会填上的词句所蕴含的意义。

课件出示:你好, 清凉的山泉!你_________?你好, 汩汩的溪流!你_________?你好, 飞流的瀑布!你_________。你好, 陡峭的悬崖!______________。你好, 悠悠的白云!你_________。喂, 淘气的云雀, _________。

师:请同学们模仿当时情境, 学一学作者是怎样跟山中朋友打招呼的?

……

师:请同学们仿照作者写法, 动笔在笔记本上写一写片段。

生3:校园里所有一切都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 苍翠浓郁的芒果树, 你捧出令人垂涎欲滴的芒果, 吸引了我们这些淘气的毛孩昂首眺望;你好, 高高的旗杆, 你的上面挂着染红先烈鲜血的五星红旗, 时刻让我们热血澎湃;你好, 窗外的小蜻蜓, 你那优美的舞姿刻画了一幅美妙的校园春景图。”

生4:大自然中的一切, 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呢?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 五彩缤纷的鲜花, 是你把大地装扮得如此多娇;你好, 田园中蜜柚树, 是你给农民伯伯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为人们改善了生活;你好, 天空中的飞翔的小鸟, 你正叽叽喳喳叫什么, 是给人们带来季节变化的信息吗?”

学生在模仿作者与山中朋友打招呼的过程中, 再一次感受了语言的魅力, 在运用语言进行仿写时, 学生体验那种诗一般的语言, 诗一般的韵律和情怀, 同时拓宽了学生阅读想象空间, 训练了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三、利用文本空白, 拓展语言训练

文本中作者有意或无意留有的空白处, 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空白处, 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活动, 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有效手段, 也是拓宽学生阅读思维空间有效方法, 学生在续写或扩写等小练笔时, 尝试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体验文本上下文因果关系的衔接, 感悟运用语言的技巧, 使学生的主观感受、内心情感获得表达, 实现情感熏陶与阅读实践和谐统一, 强化学生对文本进一步体验, 让学生对文本形成个性化品读, 有效拓展与训练学生阅读思维和语言表达空间。

例如,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教学片断:

师: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 便再次配上象鞍, 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 久久凝望着江面, 它在想什么呢?它仿佛看到了什么?它发出“欧──欧──”的吼叫, 它在喊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先说一说, 然后再动笔写下来。

生1: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 凝望着江面, 心中一阵酸楚, 战友们, 虽然你们为抗击日寇离开世间多年了, 但是江景依旧, 你们的老战友也将追随你们而来了。此时, 嘎羧面前仿佛看到了二十六年前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英勇杀敌, 日寇狼狈而逃, 健儿和战象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中。这时, 嘎羧大声呼唤“战友, 嘎羧也要和你们在一起了!”

生2: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 心中一番感慨, 想到自己受到人们款待这么多年, 享受这么多年的好日子, 而战友们都早早地牺牲了。它的脑海中浮现了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 冒着枪林弹雨, 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 丢盔弃甲;抗日健儿和战象们也因中弹倒在了江中, 鲜血染红了整个江面。此时, 它大声吼叫“战友们, 这么多年了, 我一直想念着你们, 今天我也要来陪伴你们了。”

……

法学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 篇11

一法学实践教学常用方法及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法学专业较早采用且比较普遍的实践教学方法,是将法学理论用于实践的较直接、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在课堂中安排单独的时间,引用相关案例,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讲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单独开设案例课程,配备专门教师,有单独的教学大纲和教案,以期达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两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于在课堂中安排单独的时间进行的案例教学。一方面,案例的教学势必减少理论课程的讲授时间,所以为了保证理论课程的完整,案例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难保证。如果教师对理论知识讲解再过于细化,那么所谓案例教学就更是无从谈起。另一方面,课堂中引用案例有三个特点,一是案例必然是针对刚刚讲完的理论知识而准备的,这就无法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对事实的“定性”问题,然后根据确定的法律性质引用相关法律知识解决问题。而在课堂中,讲完某个知识点后,直接进行案例教学,学生无需进行任何有关定性的分析,而这恰恰是法学实践能力的关键一环。二是所用案例只能涉及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复杂程度较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法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应当是使学生能在纷繁复杂的法律关系中分清案件涉及多少个法律事实,存在多少个权利义务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而在理论讲授过程中,特别是课程初期,学生学习的法律知识少之又少,很难针对解决复杂案例的能力进行案例教学。三是即使在学期末,案例也只涉及本门课程所讲知识。而法学实践能力应当是全方位的,以民事纠纷为例,纠纷的解决至少涉及民法、民事诉讼法,还可能涉及仲裁法、人民调解法以及相关专门法律,如房地产法、土地法和环保法等,如果是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就更为复杂。如此,在一门课程当中如何培养学生这种全方位、综合的实践技能的确是个难题。

第二,对于单独开设案例课程进行的案例教学,恰恰能够解决上述课堂中案例教学的某些不足,但其也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对案例课程的设置存在认识上的不统一。如在设有“民法学”课程的同时再设一门“民法案例课”,从课程论角度讲,两者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后者的教学方法不同于前者。原本一门课程却因教学方法的不同而设置为两门课程,这不仅在教育理论上是不成立的,在实践中也会出现重复设课的情况。因为“民法学”中,不可能不引用案例,而“民法案例课”中也不可能不讲解理论知识,最后两者的区别就是,以理论为主辅以案例的就是理论课,以案例为主阐释理论的就是案例课。二是教学大纲、教案及教材的编排的科学性问题。单独的案例课一般都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案也只是任课教师自己编写而没有经过任何的讨论和论证。其所选之案例多源于市面上相关的“以案说法”或配套习题之类的辅导书。这样的案例根本不能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其所选之案例,不同于理论课中任课教师为了说明某一问题而信手拈来的案例。其要有相当的代表性、知识面的广泛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复杂性和贴近生活的现实性。因此,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要精挑细选,要形成体系,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和把握要准确、深入、全面和缜密。三是案例课程与理论课的相互协调问题。单独开设案例课程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在理论课中不可能不讲案例,在案例课中也不可能不介绍理论知识,而二者如何做到相互补充又不至重复是比较困难的。而在实践中,两门课程可能由不同的教师授课,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不冲突就更加困难。

(二)模拟法庭教学法

模拟法庭教学法是各大院校法学专业普遍采用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以模拟真实法庭开庭的方式,通过学生亲身的参与,锻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司法实践的基本技能。模拟法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

采用模拟法庭教学法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作为诉讼法课程的一部分,在诉讼法学习过程中由任课教师组织和指导;二是每个学期由法学院(系)的学生会或某个学生社团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一到两次模拟法庭。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前者诉讼法学习过程中的模拟法庭,任课教师更注重程序问题,而不大可能对实体问题作比较详细周全的讲解和指导,教学目的单一,无法发挥模拟法庭的最大效用;后者由于教师参与的弱化,更多地会流于形式,表演成份重于临场发挥。组织者更多的是想举办一场圆满的活动,而追求“圆满”恰是与现实相违背的。在现实的法庭审判中,无论是原、被告还是代理人,甚至是法官都无法预知将会发生什么,甚至法庭审判会因意外而中断。因此,改革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三)分组讨论(辩论)教学法

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别,每一组经过讨论得出本组的论点和论据,从而与其他组别进行相互辩论的教学过程。分组讨论方式比较灵活,在课堂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解决单个的实体法问题效果较好,非常适合在实体法教学中进行推广。但分组讨论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对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握要求较高,为避免个别学生发言过于繁杂冗长,教师对问题的选择、授课的过程,要做好各方面的设计和准备。另外,分组讨论适用的范围比较狭窄,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也相对较小。

(四)法院旁听教学法

法院旁听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司法威严,培养法律人的情操。但由于法院旁听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不具有经常性。因此应着重注意法院、法官、案件的选择。法院的级别尽量上提,法官的素质要过硬,听审后对学生要有正向的引导作用。案件要复杂且存在较大的分歧,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做好听前的指导和听后的评议。endprint

(五)法律诊所教学法

法律诊所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法学院兴起的一种法学教育新方法。2000年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七所院校率先在全国开设法律诊所教育课程,开始把诊所式教学方法引入法律教学实践中。

所谓法律诊所就是效仿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由教师在法学院开设法律诊所,学生在诊所学习,为当事人诊断“病情”。在法律诊所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案件,直面各种社会冲突和纠纷,并且亲自参加到纠纷的解决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诊所法律教育有着案例教学和模拟法庭没有的现实性,有着分组讨论和法院旁听没有的亲历性。因此,在众多法学实践教学中,是效果最好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但是,诊所法律教育同样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法律诊所的性质需要明确。法律诊所代理案件不是在模拟而是真实的案件,无论它收费与否都是在提供法律服务,这种法律服务组织是否需要司法行政部门审批,目前还不明确。实践中,有的学校是挂靠在当地的法律援助中心,有的学校挂靠在律师事务所,但如此解决也会带来次生问题。其次,学生进行案件代理或文书写作过程中产生的侵权行为,责任如何承担?诊所虽然有指导教师,但教师本身也不可能做到不出任何问题,那么出问题后,诊所本身没有主体资格当无异议,如此是由指导教师承担,还是由学生自己承担,抑或由挂靠的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师事务所承担?再次,诊所的案件来源如何保证?案件的多少直接影响有多少学生可以参与到实践中来,如果不能保证所有学生或者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诊所教育,那么,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创新就不具有普遍性和可推广性。最后,诊所教育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对于一个学院或一个系来说都不是小事。首先从人力角度讲,在诊所中做指导教师的一定是通过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且在从事兼职律师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只占全部法学教师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一小部分。让如此少的教师来指导全部学生,效果必定不会理想。另一方面,办案需要经费,从实践来看,开设法律诊所的学校都是在做法律援助,这也是现实的选择,有能力花钱聘请代理人的不会聘请毫无经验的学生,如此办案经费从何而来?

(六)义务法律咨询

义务法律咨询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基层,到社区、农村或者广场、集市,为百姓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其有着与法律诊所相似的真实性和亲历性。其复杂程序不如法律诊所,但对学生知识广度的要求较高,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义务法律咨询要想达到理想中的效果也并不容易实现。笔者曾带学生参加过多次此类活动,但多数效果甚微,甚至是在走过场,拉个条幅,照个像,就是一次“成功”的法律咨询。不仅学生学不到任何知识,反而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来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法学实践教学方法可以说林林总总,笔者认为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已无必要,只要能把现有的实践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就会起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二法学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协调

教学方法本身无所谓优劣,如何运用和协调各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才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笔者认为,法学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最大效用

案例教学法是法学实践教学的王牌方法。法学教育离开案例教学必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进行案例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设计:第一,将单独的案例课程合并到理论课程中,这种合并不是简单的课时相加,而是在理论课程中加入一些单独设计的案例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要在教学大纲、教案和教学日历中体现出来,并在整个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样既可以解决重复设课问题,也可以避免不同的人讲一门课的理论与实践部分的冲突问题。第二,案例的选择和编排要有代表性和科学性。教学后期所选案例要适当涵盖前面所学知识,体现案例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并适当选择一些有争议性的案例,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第三,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法学思维习惯,教授学生分析案例的正确思路和角度,注重思考过程的训练而不仅仅是告诉学生案例的结论和原因。第四,如前所述,在理论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无法解决的是综合性案例的训练问题,此问题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的方法解决。

(二)模拟法庭教学法和法院旁听的协调

应该打破现有的模拟法庭组织规则,不应交由学生会或学生社团来组织,也不能成为诉讼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模拟法庭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每学期组织一次全院(系)模拟法庭,由诉讼法教师牵头,实体法教师参与,各负其责,分别就自己主讲的部分进行相应的指导。法庭审判人员和代理人由高年级同学担任,当事人和旁听人员由低年级同学组成。第二,审判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涉法律关系要复杂,综合性要强。第三,在模拟法庭开始筹备时,组织一次法院旁听,且旁听案件性质应与模拟法庭一致。在旁听前,负责组织的教师要对旁听同学分配与模拟法庭担任职责相关的任务,强调在旁听过程中,每位同学要着重注意的相关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第四,整个模拟法庭过程中,教师都只负责组织、协调和个别指导,要特别强调由学生自主完成相关工作的重要性。

(三)法律诊所的取与舍

如前所述,法律诊所是众多实践教学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其组织的要求却又是最高的。因此并不适合所有的学校选用。依笔者之见,法律诊所的设立应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只有具备条件的学校才可选用。是否设立法律诊所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要素:一是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法律诊所的案件皆来源于法律援助,法律援助的专门机构是司法行政部门下设的法律援助中心,其依据是《法律援助条例》。因此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是开展法律援助的前提条件,更是诊所案件来源的重要保证。二是法学师资队伍中从事兼职律师的人数与指导的学生人数达到一定比例,且保证有相应的时间指导学生办案。指导教师中有资深律师做总指导,有解决疑难案件的能力。三是有持续不断的资金来源,保证办案经费开支。依笔者之见,经费可以通过胜诉当事人捐赠、校友捐赠、社会赞助、各种基金会的资助和学校划拨的实践教学经费来筹集。四是有能力成立办案责任风险基金。虽然办案责任一般不会发生,但一旦发生则直接关系法律诊所的存亡。如果学生在办案过程中有侵害当事人权利的情形,可优先从基金中支付相关赔偿。endprint

(四)义务法律咨询的筹备

义务法律咨询要避免走形式,重要的是咨询地点的选择。从实践教学效果角度来说,首选地点是广场、商业中心等地带。笔者曾多次去过基层社区,甚至是农村集市,几乎无一例外地走走过场就结束了。分析原因主要是这些地方人员相对较少,法律意识淡泊,对法律几乎没有需求。而广场和商业中心地带则不同,人员密集,城市人口集中,咨询的热情比较高。从普法效果角度来说,农村恰是最需要进行法律启蒙的地区。因此要想达到普法和实践教学双丰收,就要在义务法律咨询前期,做好调研工作。事前与当地村委会联系,由村委会进行摸底调查,对需要相关帮助的村民进行预先登记,当需求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再安排进行义务法律咨询。

三法学实践教学的制度设计

每一学期法学实践教学的内容都会发生很多变化,这一点不同于内容相对不变的理论教学,因此实践教学的设计和运用要花费教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由教师自主决定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内容,甚至决定是否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可做可不做或可多做也可少做的情况下,势必无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做或少做将成为必然,那么法学实践教学也必将成为一个口号。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对法学实践教学方案进行系统化地设计,而且应当上升到制度层面,由教学管理层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研讨,充分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将实践教学规范化和制度化。

这种制度化的设计,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各学科的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二是根据具体的教学方法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如果是课堂实践教学,则需要制定教学大纲、课时计划、经过讨论的教案以及考核方式等;如果是课堂外实践教学,则需要明确实践教学的周期、组织分工、经费使用制度以及教学工作量的计算等制度。

制度化的法学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效果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体系,使得实践教学成为教师必需完成的教学任务,同时增加教师教学工作量,获得相应的回报。如此才可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把实践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

虾蛤混养技术及其运用实践探究 篇12

关键词:虾蛤混养,概念分析,技术要点

1 虾蛤混养方法概述

虾蛤混养技术的原理是按照花蛤和对虾不同的生活特征,使用相应的科学技术手段,让它们在相同水域中构成共生关系,充分利用花蛤滤食的特征,处理水域中虾类残余的饵料、底栖生物、微生物、浮游生物等,达到改善养殖水域环境、提升水质质量、增加花蛤和对虾产量的目的。多年的试验验证分析证明,虾蛤混养技术有着风险低、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小等诸多优点[1],值得在水产养殖户中大力推广和普及,它不但能够为水产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也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国沿海地区水产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虾蛤混养技术要点分析

2.1 虾蛤混养方法技术实施要点

2.1.1 池塘的选择

使用虾蛤混养技术的池塘,面积需要控制在1.3~2.0 hm2,且形状最好为正四边形,在水塘两边必须设立入水闸口和排水闸口,在池塘中心位置需设立环沟或中央沟,水池深度在1.2m以上,水池底部为砂石或水泥,若水池底部为泥底,在正式使用前,需在底部铺上一层细沙。值得注意的是,在池塘周边不能有污水注入源头,海水的比例要求控制在1.01~1.022,并且水的p H值需保持在7.8~8.5[2]。建议在有少量淡水注入、饵料资源丰富的海区使用虾蛤混养技术。

2.1.2 虾蛤苗种的选择

本文采用的为菲律宾蛤仔和日本对虾苗,其中,菲律宾蛤仔是福建省莆田市海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自育苗种,规格为500~600粒/kg,平均582粒/kg,日本对虾虾苗则购于马巷对虾育苗室,虾苗平均体长在0.8 cm左右。

2.1.3 前期准备工作

在正式混养虾蛤前,水产养殖户应先排干池塘中的水,并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残余饵料,再历经30 d左右的日光曝晒直到池底干裂。在花蛤播苗前,养殖户应整理蛤苗的滩面,畦宽需要保持在3~5 m,畦之间的间隔距离控制在60~70 cm,方便水产养殖户进行有效的播种和日常管理。在投放蛤苗前10 d,养殖户应将蛤苗放在自来水中浸泡72 h左右,将更加有利于蛤苗的生长。在放苗前的7 d,应向池塘中注入一定量的海水,同时使用药物消毒(漂白粉或生石灰)。在池塘消毒的过程中,水产养殖户还必须在入水闸口安装60目的过滤网,防止天敌生物进入水池。在消毒工作完成48 h后,还需要再向池塘注入1~2次海水,用于冲洗池塘。另外,在池塘中,浒苔的繁殖能力极强,若不及时清除,则很有可能在虾蛤混养过程中大范围生长,导致入水闸和排水闸网口的堵塞,因此,养殖户必须定期清除闸口上的浒苔及附着物。

2.1.4 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在正式放苗前的7 d左右,养殖户需要进水施肥,培养基础生物饵料。在这一过程中,池塘水深应保持在30~50 cm,在晴好天气环境下,施加1 g/m3尿素以及0.1 g/m3磷酸钙,在施加的过程中,养殖户应根据水体颜色对施肥次数灵活控制。

2.1.5 苗种的投放

一般情况下,蛤苗会早于虾苗15~30日投放,目的是防止蛤苗对虾苗造成伤害。之后在9月1日、9月25日、10月11日、12月3日和第二年的1月7日分5个批次投放日本对虾虾苗,蛤苗则需要在每年的8月12日左右投放。应选择在非烈日或暴雨环境下开展作业,投放密度为每667 m2池塘投放70~75 kg蛤苗、1~1.5万尾虾苗。

2.1.6 日常管理

在虾苗投放达到14 d后,养殖户应在池塘中逐渐添水,每天添水量在5~10 cm为宜,在中期时,水深需要达到1.5m以上,到养殖后期,则需要按照水质状况合理换水。在虾蛤混养过程中,禁止大范围池塘排水和关水,杜绝水体在这一过程中质量产生大幅度变化,降低虾蛤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过激反应现象。在换水后,养殖户应根据池塘水体的具体情况,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液开展对水体的消毒工作,杀死池塘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病菌。在虾蛤养殖前期,投放的饲料应为基础生物饵料配合优质饲料;在养殖的中后期,养殖户应根据池塘水质的具体变化,合理增加饵料的投放量,杜绝因饵料总量不够,导致虾蛤扒苗,降低虾蛤成活率。在完成虾苗的投放后,养殖户应根据池塘水体情况,每间隔15 d追肥一次,在养殖前期,水体的透明度应在40 cm左右,在中期为50~60 cm,后期为30~40 cm。养殖过程中,水温需要控制在8.2~25.3℃,水中氮氨浓度需要控制在0.019~0.083 mg/L。

2.1.7 虾蛤混养时的病虫害防治

首先,在虾蛤混养前,养殖户应对池塘开展一次全方位彻底清淤行动,在投放蛤苗前对池塘开展一次全面的消毒工作。

其次,养殖户应妥善地控制虾蛤混养的密度。正确控制混养密度,能够让虾蛤在最为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并且也能够保持水体质量。养殖密度过低,农户便无法得到最大的经济利益,养殖密度过大,虾蛤便会出现饵料不足的现象,并且会对水体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所出现虾蛤病害的风险反倒会让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受损。

再次,在饲料投放时,养殖户应最大限度地保证饲料的新鲜,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在饲料中添加免疫蛋白、有益菌、高效营养素、蜕壳素等物质,达到增强虾蛤免疫力,帮助虾蛤健康成长,降低病害发生可能性的目的。

最后,养殖户还需要在水池中定期投放消毒杀菌剂,进一步防范虾蛤病害,在发现虾类产生疾病时,需要迅速分析和处理疫病,选择正确的消毒药品对虾类进行治疗。

2.1.8 效益分析

在本次虾蛤混养试验中,日本对虾使用定制虾笼补大留小,从第二年的1月上旬开始捕捞对虾,到5月中旬停止,期间共捕获对虾14.85t,对虾平均100~140尾/kg,单尾对虾平均重量为8.09 g,成活率达到7.6%,产值为220.5万元[3]。花蛤从第二年的6月上旬到6月中旬捕捞,期间共捕捞出菲律宾花蛤207t,每kg花蛤平均为120~160粒,每粒平均重量为7.6g,成活率达到75%以上,产值达到14.2万元,加上其他杂鱼、蟹类总产量为2.65t,产值为6.6万元。经计算,池塘平均产值为2566元/667 m2。

2.2 虾蛤混养方法的发展研究

花蛤是中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在中国沿海地区(辽宁到广西一带)均有广泛的分布养殖,它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肉质味道好,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环境适应能力强,市场价格高,基于此花蛤成为了国人菜篮子中十分重要的水产品。早在2004年,中国花蛤产量便达到了150万t,其中在福建地区,产量就达到了38万t,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它对于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为重大的作用[4]。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虾蛤混养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合理的虾蛤养殖体系不但能为养殖户们带来非常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我国水体环境保护工作作出巨大的贡献。

3 结语

在沿海地区,水产养殖已成为当地农户重要的产业基础,而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面临着环境污染大,风险高的缺点,稍有不慎,养殖户便很有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局面。因此,使用科学合理的水产养殖技术对于养殖户经济收益和环境保护来说,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论述的虾蛤混养技术,是经过多次试验和论证后得出的结果,对于现代水产养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保障农户经济利益的同时,又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因此针对此项技术的研究活动在我国十分具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是,何海.虾池混养文蛤虾蛤效益双佳[J].齐鲁渔业,2004(4):16.

[2]常杰,田相利,董双林,等.对虾、青蛤和江蓠混养系统氮磷收支的实验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33-39.

[3]翁国新.虾蛤混养技术研究[J].福建水产,2011(3):42-44,63.

上一篇:以太网控制系统下一篇:数据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