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

2024-06-06

谈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精选10篇)

谈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 篇1

谈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

摘要:“互联网+”时代对我国教育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互联网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推进也值得我们探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教学信息实时互动。只要在同一时间,即使师生不在同一地点,也能够实现教学过程。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教学模式;运用探索

“互联网+”是21世纪形成的一个新概念,通过对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合理整合,使得社会各个行业都能够通过网络这一公共平台进行紧密联系。如此一来,才能在不同领域中取得新的进展。互联网与教育行业也息息相关,本文结合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对“互联网+教育”的意义、方式进行探索分析。

一、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意义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教育行业中的服务理念、工作手段以及育人环境得以不断的优化,而且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互联网+教育”其实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体现,这既是课程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教育行业的需求。

1.增强学生获取、加工、利用信息知识的能力

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获取、利用、加工信息知识的能力。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素养也已经成为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素养,人们掌握信息知识的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所以社会对人们筛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技术,不仅改革了教学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极大限度地贴近现实生活,融入网络时代。

2.丰富师生交流互动的方式

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随着教师备课电子化、手段信息化、资源云端化的教学模式创新的不断深入,学生也拥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科学探索,这对其创新思维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多便利性。例如,在如今的师生交流沟通中,时常通过QQ、微信、微博等网络即时通讯方式进行。教师与学生的网络交流互动中,除了阐述相关知识点概念以外,还会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加清晰明了的理解教师的意图。不仅如此,有些教师创建了个人二维码,学生只要扫描二维码,就能够清楚地看到具体的解题步骤。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能力的掌握与否。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知识和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在这种信息技术和社会机构不断改革进步的今天,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方式,保证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不断提升,如此,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潜力,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二、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要点分析 1.培训教师进行网络授课

目前,我国教育行业缺乏从事网络授课的专业教师,许多教师普遍都是“半路出家”,缺乏网络授课的能力。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整合过程中,网络授课是一种主要的授课方式。我国教师的网络教学缺乏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协调学生学习互动学习的能力、运用和整合先进技术的能力等。毫无疑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自身素质的提升,只有不断

谈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 篇2

当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以锐不可当之势,走进各行各业,服务于千家万户,这种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几乎达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一个小小的百度网页,能够帮助用户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相关内容,其低耗与低成本运营方式,赢得了互联网用户的普遍欢迎,也受到了广大农机工作者的衷心拥戴。农机化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没有农机化技术的参与,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我国农村全面脱贫致富奔小康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农机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技术推广的有效手段,新型机具设备得以快速的宣传、普及与推广,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也只有结合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农民的诉求,农业连续丰收的长期愿望才有可能落实,从而对农业机械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农机机具的生产有的放矢,为农机化服务的各级部门才会做到有效管理、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其它围绕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产、供、销辅助事业,才会有条不紊的进行,相关农机化的技术信息得以实时交流,农机手及农民遇到的技术难题,得到及时咨询服务,实现同步答疑解惑,真正让好的农机产品、新研制的好机具第一时间得以投放,把农机供求的新动态,农机作业现场的实时状况,同步得以反馈,作业质量时时管控、精准把握作业进度,更有效地甄别出种种机具的工作状况,以及机具、人员孰优孰劣一览无余。农机推广工作人员能够顺利地帮助购机农户遴选出高效、耐久、维修便捷的好机型,让农机产品最新供求动态、作业现场、工作现状了如指掌,监督管理、个性化服务措施有效跟进,科学合理地发挥好农机化在农业现代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当然,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为农机化技术推广铺路搭桥的,离开了农机化技术推广是为“三农”服务的本质,互联网技术在这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然而,只有农机化技术与互联网信息的有机结合,农机化推广技术才算跨入技术推广的快车道,搭上了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时代大航母,有了农机化技术推广动力的新引擎。

2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会受到农机化技术推广中的多种因素影响

农机化技术推广中的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与互联网信息的融合,从而制约这种有效传媒手段的发挥。因此,想要把农机化技术通过互联网信息普及推广,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分门别类加以甄别,有针对性地搞好技术推广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也必然会与时俱进,以现代化传媒手段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推广技术、快速宣传给广大农机工作者及农民朋友,进一步增强农机化技术的信息交流。

1)完善网络信息管理办法,以电子政务信息网络为依托,搭建起省、市、县、乡和村的多级农机化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农机化推广工作的项目集成与综合,及时进行推广经验交流,做好市场供求信息的及时发布及新技术、新产品的时尚展示。

2)要强化基层农机化推广工作的信息服务和信息传递功能,配备专业的农机化信息采集整理人员,对农民的需求定期下乡采集,收录集成,分类整理和反馈,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

3农机化技术推广必须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

农机化技术推广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有效措施,引进任何一项新技术、新机具,主要目的无外乎是以下三点:一是提高生产率,降低劳动消耗;二是提高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三是保证农业丰产,农村致富,农民增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保证生态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县农机化技术推广站承担了多项农业部及省里的农机化推广项目,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顺利地引进了机械整地、机械播种及机械收割等多种机具,帮助农机合作社引进了大量机械性能、技术参数较先前的机具,我县目前的农机具保有量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新型机具品种有了稳步提升,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强化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生态效益也有了部分改善。

4农机化技术推广必须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引进推广新机型及配套机具,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4.1自然环境因素

重点考察农业生产环境,某种农机具在甲地适合,在乙地未必吃得消,在甲地作业表现好,在乙地作业就有可能不尽人意;某些机具,在回春之时能用,到了入冬之后并不一定能用。如此等等因素,必须考虑周全,方可大胆引进。

4.2经济条件因素

通常在农村经济发达、农民家庭富裕的地区,劳动力紧缺,农民迫切需要更大更好的农业机械来代替人力劳作,舍得花大价钱购置农机具,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易于推广,宜引进高效率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及推广具有长远效益的农机化项目;反之,经济条件较差的贫困地区,因资金短缺,剩余劳动力多,农民买不起大的机具,想法引进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否则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难以进行。在最普通的农村搞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只能靠把所有的力量、资源整合到一起,开展的一切工作都要抓到实,抓到位,别无他法。

4.3文化水平因素

一个地区从事农机化工作的人员群体素质高,农机化技术推广水平就会好,特别是机车驾驶员和机具手的文化修养、技术素质决定着新机具推广的关键。好的机车司机、机具手运用起机具来得心应手,其熟练的操作,使机具性能得以充分展示,技术参数发挥到正常水准,现场围观群众对新机具迅速有了好感,产生浓厚兴趣,激发起购买机具的欲望,有的人甚至亟待购置,这样的现场演示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文化功底差的驾驶员、机具手,有的人在没有看懂产品说明书的情况下,简单糊弄比划几下,机械性能怎能得到完全发挥呢?其作业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不会理想,演示过程也就成了演戏,必然草草收场,使推广工作造成人为困难,下一步的推广工作必然是障碍重重,本身是好东西,却运用不好,这样的结局着实令人惋惜。

4.4政策落实与行政干预等因素

这里主要指国家的各项农业惠民政策的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等。作为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及各级技术推广人员,要跟进、靠近各级政府,目的就是要争取到相关各级政府不折不扣地对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起码让他们保证各项农机具补贴资金不被政府挪用、占用,进而取得政府、特别是该级政府的主要领导予以理解和支持。

时至今日,国家对农业农机的投入补贴资金,以及开出的惠农政策,十分优越力度空前,可谓千载难逢,我们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者,必须顺势而进,主动出击,积极努力,争取到多种渠道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农机化管理部门也应配合推广人员,向政府领导宣传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促进本地农业生产,使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工作内容,让主要领导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感兴趣,甚至让他们能够着了迷似的关心,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参与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把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统筹到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重视,将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归属到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里,最好直接作为一项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措施来体现。

5多方协作、密切配合进行农机化技术推广

5.1结合农艺搞农机化技术推广

农机化技术必须辅助农艺技术,共同服务于土地与农作物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出产率。建立农机系统和种植业系统的合作机制,发挥两者的各自优势。统一规划协调,及时化解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实现科技兴农,必须使农机、农艺两种技术更好地结合,既要根据农艺要求来设计研究引进机械,又要根据农机化的作业特点,摸索出农艺的最佳种植栽培方式。如膜下滴灌玉米播种,一次机械作业,把覆膜、铺滴灌管、深施肥、喷撒农药、播种等工序同时完成,龙行均匀,深浅一致,行、株距适中,不重不漏。根据农业机械播种特点,设计出生产的最佳工艺流程,充分利用土、水、肥、光、热、气条件,为玉米等农作物增产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农机作业的灭茬、旋耕、深松、培肥、改土又为农艺的改良土壤,实现高产栽培创造了条件。

5.2生产农机具要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生产农机具必须服务于农业生产,机具也必须经得起农业生产实践的检验,充分得到农民兄弟的认可才行。农机化技术推广对于广大农村普及农业机械化,起到桥头堡的作用,担负着农机具示范、试验、宣传、信息反馈等职责,是连接生产厂、农机管理部门、和机具手、农户的纽带和桥梁,此项工作不可或缺,更不得有丝毫的削弱,只能加强!

6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要不断学习、充实、完善互联网知识

6.1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加强自身修养,练就过硬本领

俗话说,“欲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壶水”。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农民的需求必将与日剧增,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海选农机产品,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我们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也必须跟上时代潮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练就过硬本领,打铁还需自身硬,抓紧学习互联网技术,并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轻松查找到农机化行业的有关内容,补足新知识、新技术,拓展实战技能,提升单兵业务素质,把成熟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去,这项工作其实始终是我们农机化推广工作的首要职责所在。

6.2农机化部门通力合作,互联网运用于农机化技术推广生机勃勃

各级农机化管理部门应因势利导,注重培养建立一支知识面广、业务素质高、技术力量过硬的农机化推广信息服务队伍,组织相关科技人员走出去,到国外农机化技术运用水平高的地区考察,进入他国的农机生产企业,学习先进管理经验,观摩他人农机作业现场,拓宽农机化技术人员的视野。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广大农机工作者的积极性,设置奖励、有偿服务、技术转让等形式,鼓励和保护广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者,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农机为“三农”服务的目的,让这些特殊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骨干,胸怀满满的正能量,把自己掌握的最好信息,最靠谱农业机械推向我国的广大农村,扩充好农机营销的大市场,使广袤的农村大地焕发生机,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各种设施逐步建设完善,驾驶员、机具手的操作技能稳步提高,为农民兄弟期待的“水清、山绿、林密、湖美”愿景不谢努力,为农业的增产增收做成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谈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英语教学 有效整合 提高效率

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中,这不仅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有效地弥补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有效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英语教学实践活动,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一、信息技术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英语交流环境

英语教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交流。教师就要根据课堂交际活动的目的和训练计划,精心设计话题情境,也只有优质高效的课堂交际活动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1.利用语音室封闭的教学环境作为独特的听、说、读的训练空间,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进行英语的发音训练,不受环境背景噪音的影响,可以让学生听到纯正准确的发音,有助于英语听力的训练。另外,信息技术设备具有反复播放的功能,可以让学生跟着录音反复重复朗读。同时,又具有录音功能,可以让学生自我朗读,区分自己的读音和母音本身之间的差别,达到自我纠正的目的。这相当于请了一位专职英语教师面对面地授课,以帮助学生不断地纠正读音,提高自己的听力和英语表达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多种视听手段可以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丰富的视频信息和逼真的类似于纯真的语言信息,刺激学生的大脑,丰富视听感官,增加刺激的信号强度,从而增加了知识存储的巩固率。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使用中,多种视听媒体可以模拟真实的英语交流场景,无论是课文内容情境的体现,还是英语语言交流的环境,都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再现,传达到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充分体验,激发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信息反馈功能,及时评价,加大练习密度,有效提高教学实效

优质高效的教学要求我们要精讲多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前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课上增加学生的课堂练习的量,如填空练习、完型填空练习、阅读理解练习等。“快节奏”指的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节省宝贵的时间,无形中增加了课堂的信息总量,提高了教学效率。这样,既巩固了英语知识,又让学生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巩固了英语基础,提高了英语能力。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英语语音练习,学生练习的结果及时得到评价,并能当场反馈。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也能对自己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心知肚明,有利于查找不足,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对于做练习做的正确的学生,可以很好地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利用信息技术存储大量信息、反复播放、及时反馈、及时评价的功能,可以很好地实现加大课堂练习频率的可能,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利用信息技术交互性优势,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增加互动频率,提高效率

信息技术教育网络资源丰富,利用这一特性可以为学生进行英语论坛交流活动打造的平台,如组织学生开展英语专题论坛,或是按照不同年级、不同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分组讨论、研讨,促使英语教研与交流活动的开展。英语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三维背景下学习英语,从而形成英语语感特色,潜意识地感受学习氛围,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环境下,使用不同的英语语气和节奏,不同人物的表达方式。在活动中真实地感受和体验语言特色,多渠道感知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立体思维,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表达能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地弥补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要防止华而不实

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恰到好处;运用模式要力求与教学内容相统一,做到协调统一,相得益彰。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切忌不顾实际,盲目使用;不能只突出教师的教学风格,或是运用信息技术教育的“花哨”和形式,使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不能突出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信息技术的课件要力求少而精,突出使用效果

实践证明,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给英语课堂教学确实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刻意追求现代化,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常常会给学生留下英语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的印象。教师如同“放映员”,这种过多刻意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做法,势必会带来不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前备课时,要深挖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精选课外教学资源中的课件信息,恰如其分地制作教学课件,发挥课件以一当十的使用效果。

(三)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选用要形式多样

相同的教学手段如果一再地运用,就不会让学生的兴趣持久,所以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时候,要防止学生厌烦,要变换各种教学媒体,使学生感到新鲜,才能保持长久的兴趣。如果长时间单调使用一种教学媒体,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对此,建议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变换更换使用不同的媒体,教学模式也要经常变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为英语教学创造了一个新的、多样化的、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我们要合理使用,充分发挥优势,激发活力,使英语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陈野岚.奏出多媒体与中学英语教学的和谐之音[J].信息技术教育,2008(2).

[2]蔺凤平.多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09(9).

[3]王才京.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江西教育,2011(2).

[4]李丰芹.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0).

谈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 篇4

创新教育,是在素质教育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着重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深层次的素质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信息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进行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适应未来竞争需要的人才,既要素质教育的目标又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那么,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创新教育?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结合几个有代表意义的多媒体课件,笔者体会到可以从到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解放思想,创新模式,树立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几乎每一篇探讨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我们都可以看到关于”创新“之类的文字,没有人会否认创新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创新并不是靠简单的”谈“或”写“就能”创“出来,创新应是一个艰苦的、充满着挫折与痛苦的更新和探索的过程。创新首选应该是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说,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早已成为共识,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学生的主任地位却始终未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个性难以发挥,学习也丧失了主动性,失去个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只能机械地跟在教师的后面亦步亦趋,久而久之,对政治课的兴趣索然,哪还有”创新“可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真正解放思想,实行”重心“转移,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应该认识到,我们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学生走向知识。要完成这种转变,需要教师营造一个有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启迪智慧的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营造这种课堂气氛的方法很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便是其中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成熟,许多政治教师已经在自觉地运用这一技术进行教学,带来了积极的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当它把声音、图像、文字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有机结合时,可以增加教学信息量和知识容量,节约授课时间,提高授课效果,而且由于多媒体不受时空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观,诱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由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一跃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例如,在《事物的发是普遍联系的》一课中,播放学生最感趣的”9·11“事件的录像和图片及相关资料,要求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9·11“事件发生的原因;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课中,播放美国迪斯尼动画片《恐龙》片断,启发学生分析恐龙蛋孵化成恐龙的内因和外因;在《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课中,播放电影《孔繁森》剪辑,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在哪里,等等。实践证明,在多媒体创设的逼真的情境中,学生兴趣盎然,精神振奋,思维活跃的求知欲望。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再好的形式如果脱离了内容,只能是一具没有生息的空壳。因此,多媒体课件应紧密联系教材内容,突出它的实用性,并始终围绕学生主任地位发挥作用。离开了这一点,现代信息技术应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沦落为更加昂贵的”黑板“和”粉笔“。所以在制作课件前,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等设计方案,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设计《事物的发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时,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对”9·11“事件仍然充满兴趣,但是限于知识构成,看法不一。在综合了学生的各种因素后,我设计的课件简洁清晰,选用统一模板,多媒体展示”9·11“事件中飞机撞击世贸大厦的过程、背景资料及各国的态度,并配以优美凄婉的背景音乐,演示诸如”美国为什么会发生9·11事件?“、”怎样看待恐怖主义?“、”面对9·11事件后美国采取一系列对内对外政策,作为中国的决策者,你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等问题,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冷静地思考,积极地讨论,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如果教学模式停留在”看-问-讲“传统模式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没有解放出来,所以教学模式也应在现代信息技术相适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更新。我一直在尝试”议-点-议“教学模式。”议“就是讨论。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讨论题的背景资料,根据本课内容结合时事出讨论题,启发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去发现问题;”点“就是点拨。在充分阅读教材基础上,由教师与学生共同释疑。在答疑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相关理论,并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理论;后一个”议“,是

要求学生运用理论去解决更深层次的现实问题。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把大量背景资料和相关网址提供给学生做参考,鼓励学生在全面把握材料基础上,大胆发表不同见解、提出不同看法。整个过程中,教师点拨要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包括多媒体演示时间),学生讨论、质疑应不少于25分钟。此外,在探讨难点、热点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理解情况打破课时的束缚,理解起来有难度的可以适当处长课时,容易理解掌握的可以缩短课时,一切以学生以为中心。只有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他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得到发挥..二、紧密联系时政,科学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生活是智慧的源泉,是创新的大舞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就必须紧密联系时政。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来自社会实践,并随着社会发而不断更新,充满时代气息,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灵魂。然而,由于政治教材本身的特点,它不可能预见发生的各类事件,因而在事例选择难免滞后,所以,政治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及时捕捉国内外大事,围绕社会热点、时事重点,科学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讨论和争辩,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要创设问题情境,仅靠教师口授和板书常常是不能秦效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一难题,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情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学习过程本身也是一种认识活动,也要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但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较多的是抽象的理论,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相关的时事资料,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再现问题情境,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的想象,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然后再引导学生用理性认识多角度分析现实问题,从而实现全面地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例如,在《事物的发是普遍联系的》一课中选用”9·11“事件资料,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课中选用的电影《生死抉择》片断等,由于选用材料是学生们十分关注的,学生很容易就融合到课堂中去。在讨论与争辩中,教师要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联盟才智,积极、独立地分析问题,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多采用逆向、多向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另外,老师还应引导学生质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意识。例如,在”9·11“事件进行讨论过程中,教师演示完世贸大厦被撞的相关资料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9·11“事件会发生在美国?如何看待恐怖主义?学生在讨论后的回答十分精彩,令人赞叹。尤其是一名同学对”恐怖主义“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说:”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实施霸权主义,利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优势干涉他国内政,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国才是最大的恐怖主义者。“一语惊人,在短暂的沉默后,全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应该说,这是我在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我及时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课堂气氛一下子进入了高潮。然而,我又对此材料做了进一步的加工,再效创设总是情境:”9·11“事件后,美国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对内对外政策,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面对”9·11“事件后美国对内对外政策的改变,你作为中国的决策者,应采取什么样儿对策?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兴趣再次被调动起来,积极的参加讨论。培养创新思维,教师要着重训练学生求异思维,杜绝”唯一答案“、”标准答案“。对那些逆向思维所产生的观点,或与本课内容关系不大但实际生活中却存在的现象,教师不能一概否决,应结合社会实际加以指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去澄清认识。

三、投身社会,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运用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运用操作掌握的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如辩证唯物主义说:”实践出真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投身社会生活,投身社会实践。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强化学生对电视、广播、报刊的收听和收看;结合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到社会到参观、调查、访问;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现代科学,开阔视野,丰富情感体验。除此之外,在社会实践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多媒体教学中,除了为学生提供探索性学习的情景和资源外,还应提供思维拓展的训练任务和相关网址,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创编活动,如制作演示文稿,录制音像资料,采写稿件,发布调查报告。例如,在《矛盾在事物发中的作用》课中,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又展示了几幅沙尘暴的图片,出示思维训练题:试用内因和外因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并提供了相关网址,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要鼓励他们进行独创性处理和表现,要引导他们多角度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在动手实践中养成良好好思维习惯。虽然交上来的作业稍显稚嫩,但对学生创作热情和创作成果,教师还应更多地给以保护和支持。

当然,多媒体技术不能替代学生亲身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将二者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实现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与协调发展。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 篇5

一、利用信息技术导入课堂,分析题意。

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古诗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古诗文中的情景,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题意、主旨。

信息技术具备多种呈现方式,可以用情景模拟、游戏、动画、视频来展现各种学习材料,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轻松活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离不开情,离不开趣。

古诗文作者能把景化为一首诗,把情隔于一首诗。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孩子,我们也可把古诗文化为一首旋律熟悉的歌舞,深情地吟唱,动情地演绎。例如《泊船瓜洲》适合配以优美的曲调来导入,如此娱乐化的古诗词导入方式,一定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感受与收获。

二、以课件形式呈现给学生自学自悟、合作交流的方法

1、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借助注释,初解诗文。

3、尽情朗读,图文结合,想象情景,体会意境。

4、抓住字眼,体会情感。

三、运用信息技术尝试古诗文吟诵形式的多样化

古诗文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文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诵不再仅限于个体读、男女生分读、齐读等形式,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中的音效尝试一些更新颖的吟诵方式。例如:

1、运用配乐进行师生配合读,这样能激发学生有感情地吟诵。

2、渲染气氛下生读师和法,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结合视觉画面手舞足蹈法,这一形式动感活泼,适合中低段学生。

借助信息技术,在诵读这一版块的形式就更加丰富多彩了,读多了对古诗词的感悟自然也就更深了。

四、古诗词的学习要借助图片等让学生借助想象,身临其境。

在古诗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根据诗句去想象画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更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形象、直观的效果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以境激情的目的。

谈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 篇6

万荣县城关小学

薛晓艳

我们学校使用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也有7年的时间了,该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材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图无处不在,它们图画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其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的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在教学中对情境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图有利于情景创设

由于主题情境图主要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的,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在教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 的减法>>一课时,教学的开始,充分利用“小明和妈妈去买酸奶”的生活画面的主题图,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从观察图中总结出了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35等的旧知识,逐步导入新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通过图中给出的条件,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教材内容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他们的联想与创意,根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列出算式“30+2=”和“2+30=”,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编应用题,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情景图可以更好地探究新知

在教学<<10的认识>>时,由于学生有了1—9各数认识的基础,因此出示主题图后,我就问学生:“看到了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呀?”在相互启发中,他们说的很全面,几乎概括出了所有与10有关的知识,例“图中有10只鸽子”,“有9位小朋友和1位老师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一共是10”,“有5个小朋友戴红领巾,有4个小朋友没戴红领巾,5比4多1,4比5少1”,“有4只鸽子飞在空中,有4只鸽子在地上吃食,4和4同样多。”“我知道10可以分成4和6,2和4和4合并起来是10”。“我会列10的算式,6+4=10

4+6=10 10-6=4 ,10-4=6”师接着说,“看来小朋友对10已经有了

一定的认识,那10到底由什么数组成呢?让学生概括起来再说一说。

又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我创设一个春游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春游应该做那些准备工作?租车、买门票、买吃的……我们先算一算三二班有8个小组,每组5个人,每人买2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让学生试做后指名说是怎样想的。可以先算①一共有多少人?5 × 8=40(人)再算②一共需要多少瓶水?2× 40=80(瓶)还可以是:先算①一个组需要几瓶?2 ×5=10(瓶)再算②一共需要多少瓶水?10 × 8=80(瓶)

有的同学们想坐高空缆车,算一算2个人一辆车,一共需要20辆车,每张票10元,一共要花多少钱呢?学生做完后说说是怎样做的,可以是: 10 × 2 × 20=400(元)还可以是 10×(20×2)=400(元)这样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生愿意去参与,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同时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为他们提供探究的素材,使他们在主题图的引领下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探究,从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成呢?”

三、情景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10的认识》时,通过学生的精彩回答,使我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你能从这幅图中选一样编一道应用题吗?”生说:“我用鸽子编,有4只鸽子飞在空中,有4只鸽子在地上吃食,还有2只停在小朋友的手上,一共有几只鸽子?”又有生说:“我用小朋友

编……”在这两个学生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纷纷举起了小手,学生的观察角度就和其他学生不同,我及时给予表扬,这节课学生发挥的淋漓尽致。通过10的主题图,再现了数数、数的组成、同样多、整体与部分、简单的求和、求剩余、应用这些旧知识,引出了与10有关的加减法等许多知识。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教材,就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只有对“主题情境图”作了认真分析,再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真正有效的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又如教《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我出示了肯德基快餐店迎新年推出的套餐价格表的情境图,让学生为自己和小伙伴各挑选一份爱吃的食品,学生可以提出许多问题,并列出了如7+8、5+24、18+18、18+16、24+16……等算式,对于提出的简单题,通过让学生口算与说算理一带而过,然后着重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探究,让学生先摆小棒说算理,然后交流展示计算方法,逐步掌握进位加法“满十进一”的算理。这样不但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类题的练习,还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为主要的是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谈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 篇7

关键词:书签;微型写作;兴趣;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63-03

一、课题的提出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不断思索和探究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目前的情况是,学生普遍缺乏写作兴趣,对生活缺少观察和感悟,乐于表达无从谈起,厌恶并惧怕写作文是多数同学的心声。另外,学生作文语言平淡无味,缺乏个性,缺少亮点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学生直接采用“拿来主义”,照搬照抄优秀作文,或者按照一定的套路虚构文章,虚假空泛的内容充斥着作文,作文中的语言很难有自己的风格。加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个人表达增添了很多新途径,论坛,博客等等,人们的表达进入电子时代。这也使学生的语言风格更加口语化,网络化。如何引导学生锤炼语言,使作文中的语言更加精粹值得思考。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创造自由的气氛视为教育的根本”;我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文字的记录,可以帮助思想学问:可以使思想渐成条理,可以使知识循序渐进。”

因此,我们尝试运用书签进行作文辅助教学。书签具有书写载体功能,交流展示功能,文化收藏意义。书签上的文字创作,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创意表达的机会;以书签记录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学会审视和思考,培养形成文字表达的习惯。通过传递书签,搭建展示学生鉴赏水平和创作才华的平台,引导学生锤炼语言,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二、课题的实施

1、书签的初步制作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整合,使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结合,策划自制书签活动,要求学生制作能书写文字的卡片式书签。书签款式的设计,由美术老师指导。根据书签的文字主题需要,美术老师对书签的色彩选择、画面设计、配饰等给出设计建议。

比如,童年故事系列书签的制作中,美术老师建议书签卡片可以剪裁成卡通动物的轮廓,于是,出现了加菲猫、喜羊羊轮廓的书签,充满童真童趣;而制作诗词系列书签时,美术老师建议书签的颜色选择牛皮纸色或纯白色,配以铅笔画或水墨点染,制作出的书签淡雅别致。美术课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书签的制作也产生很大的兴趣。他们匠心独具,认真地选纸,选色,配画,制成风格各异的书签。这些书签凝聚了师生的汗水,也彰显着他们的智慧。

2、书签的文字创作

书签具有书写载体功能,在书签上进行文字创作,相当于一次“微型写作”。因书签篇幅限制,这种写作只需要只言片语,记录生活,表达感悟,发表评论等,学生以两种形式进行书签的文字创作——自由创作和主题创作。

(1)自由创作。本课题在我所执教的初一年级的两个班级开展,自由创作阶段为期一个半月,每个学生进行了至少3次自由创作,兴趣浓厚的学生自由创作的次数超过5次。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文字创作没有过多限制,捕捉思维灵感,表达心声,或议论,或抒情,或描写。书签的文字创作作品呈现出不同水平,师生共同评选出满意的作品,这些作品各具特色。列举如下:有的浪漫诗意:“温暖的春日,校园的木棉花开得绚烂,一如我们的青春。”

“理想的殿堂金碧辉煌。”

有的充满哲思: “昨天的遗憾已成过往,明天的辉煌由你创造。”“我的宠物小龟告诉我,慢慢行哦,路上有好看的风景。”

有的针砭时弊:“小皓博,你是过往人间的天使,你的离去唤醒人们的良知。”

(2)主题式创作。主题式创作对学生的创作提出一定要求,学生要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创作。主题创作更便于书签传递,有了一个集中话题来交流,学生内心表达欲望被激发,学生对彼此创作的书签文字作品也更加关注。主题式创作阶段持续三个月,主题的设置由师生共同筛选确定,学生选择了以下8个主题进行创作:述说童年;同学素描;成长的烦恼;家乡美;感恩;读书感言;最美诗词;最温暖的画面。

其中,以下几个主题,学生比较感兴趣,也涌现了一些好的书签文字作品,列举如下:

《童年》主题:

“童年在那条清澈的小河里,夏日的午后,阳光洒在河面上,河水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游水,捉鱼,捕虾,我们的笑声似乎一直飘荡在小河上。”

“妈妈说,童年的我是发明家,加热冰淇淋,让小虾晒太阳,在花盆里种糖果……”

“钟爱儿时跳房子的游戏,方格子里有多少欢声笑语,如今,陪我跳房子的小伙伴啊,你们在哪呢?”

《同学素描》主题:

“钟爱熊猫变身,课间一口气喝完三盒伊利奶,招牌笑容是眯着眼,露出你的兔子牙,这张书签送给可爱的你。”

“你每天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关好风扇和门窗,这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得认真,你像墙角默默开放的小花,不引人注意,却暗自送来芳香。”

《最美的诗词》主题:

这一主题要求学生选择两句最美的诗词,扩写画面或书写感受。配合着诗词内容和意境制作出的书签非常雅致,文字部分完全由学生原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一份惆怅诱我深入这微带醉意的词,仿佛在天宫神游,在幻觉中,我看到轻薄的衣袂飘飞,孤独而凄美;我听见亘古而悠长的歌声,直达内心的脆弱与彷徨……”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无法用其他词语描述这份雅致,我仿佛已在那清丽月光中,嗅到淡淡的花香,听到了悠扬的笛声,还邂逅了一位俊逸的吹笛人。”

《最温暖的画面》主题:

这一主题是学生在阅读《读者》上的一篇同题文章之后提供的,学生比较喜欢。

“脑海中最温暖的画面,总离不开妈妈。如果生活中点滴的善意是一缕纤细悠长的火苗,那么妈妈的爱,就是一个暖烘烘的大壁炉。”

“爸爸、妈妈、我和哥哥,一家四口人在周末的午后,围在电视机前,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这其乐融融的画面最温暖。”

“最温暖的画面却在那个阴冷的雨天,你将大衣披在我的肩上,传递了你的温度,也传递着你的关爱。”

3、书签的展示与传递

(1)书签的展示。学生的书签作品,定期在班级展示。展示的方式如下:

方式一:书签展板

书签展板设置在教室墙壁上,用于优秀书签作品的展示。共组织5次书签展板展示,自由创作作品展示1次,主题创作作品两个主题共同展示1次,共4次。每个班级每期被展示的书签作品大约在15个左右。教师组织学生对书签进行多方面评选,最佳画面设计,最佳文字设计,最美书签等等,优秀作品被粘贴在书签展板上。为了展示自己的智慧水平,学生在书签的文字创作和画面设计上都很用心。被评选出的最佳文字设计书签,要求语言表达清晰,简洁,精粹,优秀的作品给学生引领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文字创作也提供修改意见。

方式二:书签彩报

书签彩报由学生自制,用于小组成员的书签作品展示。全班同学分为6个小组,组长组织组员把本组的作品固定在一张A3大小的纸张上,书签作品旁留有“读者反馈”栏,有的小组把做好的书签直接粘贴,有的小组用数码相机把书签拍照打印,做好的书签彩报在小组之间交流,其他小组负责评定作品的星级并写好欣赏感言。便于交流的主题如《成长烦恼》、《家乡美》主题书签用这一形式来展示,效果更好。

(2)书签的传递。书签的传递,也为学生的创作搭建了展示的平台。我们组织了3次书签传递活动,“书签寻主人”活动,“传递感恩书签”活动,“读书感言书签交流”活动。

“书签寻主人”活动中,书签的文字内容部分,是一段关于班级同学的描写,这张书签就被赠予被描写的同学。很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文字内容,希望同学能收到自己精心制作的书签。学生抓住人物的特色创作,言简意赅,收到书签的同学对这份礼物爱不释手,也成为这份书签作品最认真的读者。

“传递感恩书签”活动被安排在感恩节这一天。这个活动动员学生为给自己帮助的人送上亲手制作的书签,书写发自心灵的感恩话语。学生们把书签送给了老师,父母,同学,还送给了给予他们点滴帮助的人。学校的清洁工阿姨,小区的保安,都收到了感恩书签。这些书签为人送来一丝温暖。学校的清洁工阿姨说,虽然这个书签她自己用不上,但学生表达的谢意让她很感动。

“读书感言书签交流”活动动员学生把做好的读书感言书签赠送给其他同学,组长组织小组之间赠送,确保每个同学都得到一张同学赠予的书签。

4、书签文字作品的转化与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时说:“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⑤书签文字作品毕竟短小,只有只言片语。将书签的文字创作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把书签文字作品转化运用到作文中,既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也能对作文教学起到更明显的辅助作用。

方式一:引用书签上的精粹语句

书签的优秀文字创作给学生积累精粹语言提供便捷。整理抄录自己和同学书签创作的精粹语句,在作文中信手拈来,加以引用,为作文语言增添了一丝亮色。这样的引用在学生的随笔和作文中时常出现。例如在单元测验的命题作文《 最美丽》中,有的学生直接引用《同学素描》主题书签中的原句作为作文结尾,“你每天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关好风扇和门窗,这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得认真,你像墙角默默开放的小花,不引人注意,却暗自送来芳香,你在我心中最美丽。”

方式二:扩写

收集书签上文字作品,挑选有价值的素材,如学生的点滴感悟等,反思当时心境和经历,将书签上的只言片语扩写,让书签上的“微型作文”和成篇作文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如在《最温暖的画面》书签制作后,我们把这个话题作为一次作文的命题。很多学生借鉴书签上的文字创作,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充。如把温暖画面与母亲联系起来的同学,在作文中把这一书签作品扩写如下:

“最温暖的画面总与母亲有关。儿时,每当夜晚降临,妈妈就会把南瓜灯“啪”地打开,橘黄色的灯光轻柔地弥漫,这时,墙壁上出现了调皮的影子人,它蹦来蹦去,我的目光也随之跳跃。妈妈灵巧的手指在淡淡的灯光下翻转,轻柔地讲述:从前有只小黑狗……墙上的小黑狗果真栩栩如生了……”

此外,我们还让学生扩写了《述说童年》和《家乡美》主题书签作品。指导学生把童年主题书签中的素材生动具体地展开描写,如把“加热冰淇淋”的情节完整化,把“跳房子”的游戏写具体,写出玩耍过程中的趣味。

方式三:拓展与迁移

书签制作和传递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的作文素材拓展了思路,学生常常把参加书签相关活动的经历感受转化成作文中的素材。

感恩书签制作后,很多同学把书签赠送的相关故事写入作文,送给保安感恩书签的同学在作文中讲述了保安叔叔下雨天送她回家的故事,感情真挚,读来让人温暖。送给自己妈妈感恩书签的同学在随笔中描述了妈妈接到她的书签时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情景,而她则意识到自己平时对妈妈的体谅和关爱不够,这种反思让孩子悄然成长。还有一位学生在制作《读书感言》主题书签后,把和爸爸讨论《三国演义》的过程写成了一篇作文《我和父亲品<三国>》。创作“鬼故事”主题书签后,有的学生激发创作灵感,又创作了一些鬼故事小说。书签制作活动所衍生的“副产品”,让人欣喜。

三、初步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1、初步成效

(1)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学生微型写作的兴趣在制作书签的过程中逐渐被激发,呈交作品的积极性非常高。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图文并茂的书签制作形式,调动了学生微型写作的兴趣;

书签写作的难度降低,写作任务小,增加了学生写作动力;

书签的传递使学生的作品具有赠送交流的特点,这使学生写作增加了目的性,也扩大了学生写作的读者群;

书签文字作品在作文中的运用,也给学生带来成就感。

(2)书签优秀作品和优秀作文的涌现。这段时间,每个学生制作了至少10张书签,两个班级积累优秀书签作品80多份;同时,学生的作文也涌现出了更多优秀作品。对比实验前后,作文测试的平均分提高2分。黄兰笛同学的作文《<论语>的魅力》被发表在深圳青少年报的家教周刊版;石刘同学创作了3000多字的鬼故事小说《磨盘》,深受同学喜爱;学生参加《全国圣陶杯作文大赛》和《新世纪作文大赛》的热情很高,15人获奖。

(3)作文语言亮点的增加。书签的文字创作,对锤炼学生语言起到促进作用;当学生将书签文字引用或转化运用到作文中时,作文的语言亮点增加。对比实验前后,实验后的期末作文测试中,语言有亮点的人数比例大幅增加。

2、存在的问题

(1)系统性。书签的文字创作会涌现出一些好的作品,如何把这些作品分类整理,供学生摘录,使学生的书签作品能更有系统性,更有效转化运用到作文中,一直在尝试多种办法。

(2)延续性。书签的制作毕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当学生的科业负担逐渐增加时,书签制作的质量随之降低。另外,随着一系列书签传递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新鲜感逐渐减弱,制作书签的兴趣不再浓厚。如何延续学生微型写作的兴趣还需思考。

参考文献:

[1]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10页

[2] 《自由学习》卡尔罗杰斯 豆丁读书

[3] 《民国那些范儿》第5页 欧阳悟道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年5月版

谈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 篇8

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李妮 天门市多祥镇张台小学 *** 443735019@qq.com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迅猛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也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成为了当前教师颇为关注的话题。但是农村小学面临着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的渠道相对狭小等问题。在这样的客观条件和背景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不得不顺应时代潮流,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信息技术课程更加高效。那么到底该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本文就如何上好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构建高效课堂作出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走进课堂,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信息载体和工具,在教育中已经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在新世纪成长起来的少年儿童,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但计算机在农村的普及应用也比较落后,学生家中拥有计算机的比例不大。学生大部分只有在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中才能使用和学习,而学校里的计算机教室也仅仅只有30台计算机,有的班级人数较多,上课时只能2个学生共用1台。这样一来,每周一节课的时间平均到2个学生身上,每个学生就只有不到20分钟的上机时间,而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又非常差。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这四十分钟,构建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呢?这一直是我深思的问题。

一、与时俱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国家提倡运用信息技术来推动教育的发展。那么,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师资队伍便迫在眉睫。但是,目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非常稀缺,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了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其实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这两年随着教师计算机考核的开展,情况稍好一点,但是距离信息技术教育要求还相差甚远。在当前计算机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农村小学是固然是很难如愿以偿的。因此只能立足本校,自力更生,通过培训,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技术的教师队伍。然而,在农村小学,每个教师都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上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除每学期安排少部分老师参加系统培训外,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对大多数老师要结合学校实际需要,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晚上等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进修培训。而培训的内容应选择实用的,诸如WINDOWS操作系统、WORD、POWERPOINT、EXCEL、IE游览器使用等,应对所有教师进行强化培训,以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只有教师的水平和认识提高了,才能让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到保证。

二、因材施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因材施教即“分层要求,分类指导。”也就是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上不能做整齐划一的要求,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的指导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避免“一刀切”。在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应做到因材施教。

1、分层要求,层次分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及日常课堂上的表现,把学生进行分层。通过对学生的分层,并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各层次阶段性目标和要求的设定,遵循“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原则。这样“尖子生”就能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向新的高度攀登;中间力量的学生也可以在小组中发现自己的差距,不断提高;后进生也能看到成绩,受到激励,促其找回自信,努力上进,做最好的自己。

2.分层指导,层层提高。“分层指导”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指导不同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包括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掌握教材知识,如何纠错补差,如何确定竞争对手等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指导。作为农村小学的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和程度是参差不齐的。而在课堂中必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目标,布置难度不一的探索任务,让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提升,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成就感。

三、激发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虽然现在计算机在农村正在逐渐普及,但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学生来说,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儿,他们的心中对计算机既充满好奇,同时又存在一丝丝“敬畏”。因此,拉近人机距离,便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的首要任务。我那么该如何引导他们打开计算机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学生家里几乎都没有电脑,而学校的电脑又不多,使得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少,所以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难免有陌生感,对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不好,长此以往便会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那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思考。我们应该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习电脑知识及操作技能。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玩好动,学习容易从个人兴趣出发,难以恒定和持久。因此不宜采取长时间的说教方式进行计算机教学,而要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玩,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接收新知识。现在,一些家长一说起玩电脑游戏,就皱起眉毛,特别反感,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总认为玩电脑游戏会荒废学业,尤其禁止孩子玩电脑游戏。其实许多电脑专家一开始学习电脑都是从玩电脑游戏开始的,就是从这里起步学到了丰富的电脑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少年儿童显得更加合适。电脑游戏能给与人知识,使人学习与玩乐之中学到很多东西。学生可以从电脑游戏中去探索,去精通电脑,说不定还会干出一番事业来呢!美国电脑界的亿万富翁比尔盖茨就是为了玩三连棋,从编写程序开始,相继编写出DOS、WINDOWS等优秀软件。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地引导他们在玩中学习电脑知识,足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游戏中,许多电脑操作应该具备的技能也自然而然的掌握了。例如:在华科版三年级(上)册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时,课程内容是让学生练习拼音输入法打字,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电脑打字的水平和熟练程度。上课一开始,我说明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便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练习也太枯燥了吧?我们已经会用电脑打字了,就是要更加熟练和加快速度而已。”其实这正是我预想到的学生会提出的看法,我便“趁热打铁”的说道:“是啊,电脑打字是我们使用电脑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但是就像你们说的练习的过程会很枯燥。今天,我们就来换一种方式进行练习。老师在你们的电脑上下载了摘苹果、爬楼梯等几个练习打字的电脑游戏,我们小组来比赛,看哪个组游戏的得分最高。”说完,学生练习打字的兴趣高涨。那节课也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灵活设计自己的课堂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这样的语言:“你能把你自己的姓名‘写入’算机里吗?”“你能让你的计算机为我们唱一首动听的歌曲吗?”“你能让计算机画画吗?”„„用一系列贴近学生心理的问题扣住学生的心弦,驱动他们的好奇心。另外,可以用“范例”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笔”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Flash制作的漂亮的动画„„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学以致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与大城市的孩子相比,他们开拓视野的渠道相对狭小。因此,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就成为了他们了解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们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其实可以设想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将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比如我们可以设想很可能以后学生的作业会通过电脑提交。也可能通过电脑加入一些网上课程的辅导学习。当然以后的生活也会越来越信息化。比如网上购物、网上与人交流和沟通、查阅一些想了解的信息和资料等等。学生只有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熟练的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好的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所在。

科教兴国,人才为本。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基石,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教育的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而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构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不仅能促进整个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从长远的意义上讲,更是为学生的前途发展奠定基础。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一直是我努力追求的方向,更是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一定会在探索构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道路上开拓创新,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谈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 篇9

运用MapXtreme技术进行我国海域WebGIS开发

海洋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利用Internet及相关软件对海域管理和开发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本文就是探讨如何运用MapXtreme技术进行我国海域WebGIS开发的设计思想和应用实现.

作 者:陈学工 张式珍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21) 分类号:P7 关键词:MapXtreme   WebGIS   海域开发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篇10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以其能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活力,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方式,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材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主要讲述了作者为美国的旧时同窗带枣核的故事,表现了海外华人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教学设想

全文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地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掌握本文的主题和语言特点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理解文章巧妙的构思,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运用多媒体出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MP3格式的,声情并茂的朗诵,舒缓低沉的音乐,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不知不觉中把学生的情绪都感染了,让他们沉浸在对家的回忆、怀念中,此时老师适时地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看看一位身居异国他乡的华人那对祖国深深的眷念之情。这样导入课文《枣核》,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简介作者

运用多媒体出示作者萧乾的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介绍,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对作者有了个比较立体的认识。

(三)研读课文

1、出示课文的朗读录音,在疏通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朗读课文的方法,在让学生读课文。

2、学生自学课文。在学生自学的同时出示自学要求。

A、朗读课文 ,掌握重点的生字词。

B、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作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C、文章开篇不交代生枣核的用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词 让学生在本子上写字或注音,比比看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5、讨论交流刚才的几个问题。投影出示课文板书的演示文稿(索枣核——见枣核——枣核——议枣核)及北海公园、白塔、荷花、唐人街、胡同等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图片资料,让大家理解美国友人是通过一系列的事物来寄托对故土的依恋的,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深入理解,体会感情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轻声读课文,独立思考“探究·练习”二,同时找找文中还有哪些词句充分表达了文章中的思乡之情。

五、拓展延伸

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资料,以及“希望工程”“环境污染”等系列图画,让学生根据不同主题动动笔写一写自己对祖国对的情感,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图画,展开想象,使写作更富想象,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同时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放飞思绪,更好地完成任务。

案例体会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际上课的效果也让我很满意,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检测结果的确不错。

上一篇:ems快递单套打模板下一篇:开好新学期的第一次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