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运用

2024-06-17

光线运用(精选12篇)

光线运用 篇1

摘要:光线在电视画面造型中有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 作为一名电视摄像师, 在工作中须臾也不能离开光线, 离不开对各种光线所构成的特定画面造型效果的甄别、判断和选择。对电视摄像师来说, 光线就如同是画家手中的画笔和调色板。那么, 怎样认识光线?如何处理好电视用光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光线,电视摄像师,探究

一、电视用光的特点

1. 时间上

电视所表现出来的是一段时间内的景物, 因此上光色的变化也是一段时间内持续性的。电视用光不同与图片记录的瞬间光源, 而是持续性的光源。因此上更加注重对光色的正确还原与影调、色调衔接。通过对上述的光色与影调在连续的变化, 就可表现出于图片记录相对静止不同的连续、动态的光影节奏。

比如在户外拍摄时, 由于不同时间内日光的特点不同, 光线与地面夹角不同、色温不同。因此假设你在清晨时你用3200K色温的光源对拍摄物进行补光效果较好, 但是到了正午由于日光的色温已经由清晨的3500K-4500K上升到5600K-6000K, 这时如果不进行相应的调整就会发生偏色的问题。再比如, 在拍摄时前一秒还是阳光万丈, 是直射阳光、硬光。可是到了下一秒有能被云彩遮住, 变成了大气层漫射光、软光。这些连续且变化的情况, 在电视用光中都是随处可见的。

2. 空间上

从空间上讲, 电视摄像不可能局限于固定的对象和空间, 因此上固定的拍摄方向和角度并不能满足需求。要求摄像员的摄像表现出多样化的空间画面, 随着摄影主体与摄影器材的移动而进行, 摄像员的光线造型能力要远远高于平面摄影。由于摄影的方向与角度要不停的变换, 因此要时刻注意随着画面空间的变化而改变影调、色调或者光影结构。电视拍摄本身就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 电视用光也就充满了不可预知性, 同样要求摄像员根据画面空间、方位的变化而改变自己选择、处理光线的手法, 掌握变化对光影结构的影响。

比如, 在阳光照射的房间中拍摄时, 由于拍摄角度不同, 有的画面由于可以看到清晰影子, 使整个空间都显得明朗;有的由于看不到影子而显得暗淡。在拍摄时就要区别这两不同的拍摄角度, 或者在经过两种拍摄角度时注意曝光上的调控。

3. 造型上

对于单一画面来说光线的造型作用在拍摄一瞬间完成, 不会变化。而电视摄像的连续画面则有着复杂且多样的要求。环境的变化, 摄影主体与器材的移动, 都会使光线对画面的造型作用改变, 从而直接影响整个画面效果。

例如:一个人物造型, 从阴暗的角落逐步走出来。他的样貌与动作, 服饰与装扮都会从模糊、暗淡变得清晰、鲜明。显然这个同样的人物所表现出不用的画面, 就是由于光线的改变而形成造型上的差异。而在电视画面中, 这种光线对于造型的运用, 是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等常见的方法。一个优秀的摄像员, 必定是灵活掌握和运用了动态用光意识与光线造型能力的人。

再例如:对标志性建筑的特写, 摄像员就可以通过运用运动摄像或者改变拍摄角度, 到达同一个建筑的顺光、逆光或者逆光剪影的整个连续效果变化的全程。这样的效果在单纯的静态图片拍摄中是难以实现的。

综上所述, 在电视用光的掌握和运用中, 要特别注重其的动态性。在造型的过程中不但要通过捕捉动态的光线效果来表现现实中的各种光线效果;同样要注意通过动态用光意识与动态光线造型的能力来更加深刻的塑造画面效果, 表现出拍摄者的艺术表达。

二、电视摄像中如何运用光线

1. 要确定好主光光位

在室内使用人工光, 一方面是要提高拍摄现场的照明亮度, 满足摄像机正常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 是要使人感到一种逼真、统一、整体的光线造型效果。这都取决于主光光位的确定。而主光光位又与拍摄的主机位和人物的活动范围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要确定拍摄的主机位, 即在拍摄过程中镜头数目最多的拍摄机位。因为光线与摄像机机位的角度关系决定了光线的照明方向, 只有确定了机位, 才能根据拍摄方向和角度安排各种照明光线。其次是考虑人物的活动范围。根据人物活动范围的大小、形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主光的强度、高度、照射范围等

2. 注意光线的变化

如在拍摄人物专访时, 前一个镜头是白天人物在办公室开会的场景, 下个镜头可能是人物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 这一过程就使得光线的多个因素都在变化。即使在同一镜头中, 也会出现前几秒钟还是阴雨连天, 后几秒钟就云开雾散、万里晴空的情况。电视摄像记录的就是在某段时间内的光色变化。在这段时间内, 光源种类、光线性质、光线强烈、光线角度等都可能会出现不同变化。而这些不同的变化又会对被摄体的外部特征的表现、画面明暗的分布、对比和层次、画面影调的形式及分布、形成的环境气氛, 以及画面色彩的选择、安排和正确还原等产生影响。对于这些影响摄像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及时地进行调整、弥补, 也可以利用。

3. 清楚色温的变化

我们知道摄像机内的摄像器件总是“敏感而客观”地记录光源成分, 不以人眼的感觉为转移。在光线色温发生变化时, 摄像人员要时刻谨记对摄像机的白平衡进行调整, 以取得正确的彩色还原。那么光源的色温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我们发现有些自然规律和人工或技术因素, 会影响光源的色温。也就是说无论是自然光, 还是人工光, 其色温都会受到影响而变化。我们都知道自然光在一天的时间内色温就是不断地变化的。一般来说, 中午的色温是最高的, 日出和日落时分的色温就比较低。而随着气候的变化, 色温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阴天的色温比晴天要高些, 多云的蓝天时色温也比日光高。另外在人工光的照明情况下, 所使用的不同电压也会使光源的色温变化。一般来说电压偏高, 光源的色温也偏高。有时我们也会在人工光源前加上透明的色纸, 改变原有的光谱成分, 从而改变光色温。如暖色的透明灯光纸, 则光源的色温偏低;相反, 光源的色温偏高。

4. 表现好空间氛围

电视摄像在当前电子影像技术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主要是利用空间景物的立体线条透视技术, 来增强事务的立体感。也可以结合室内人工增光技术, 特别是对于一些较暗的物体, 可以将有效的光源聚集于此种事物, 来增强视觉效果, 使事物自身所具有的立体感能够更好的显现出来。光源与光源之间的距离也是增强物体视觉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可以通过调整光源与光源之间的距离, 光源的位置, 来增强物体的整体效果, 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展现出物体自身所具有的特点。

周围环境对事物整体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往往在对视觉效果进行处理时, 只是单纯的注重周边事物, 而忽视了周围事物对主体事物的烘托作用, 在视觉方面, 所展现出的整体视觉效果一般。在增强空间氛围时, 尽量避免放置一些反射率较强的物体, 如镜面、瓷砖等, 这些物体可能会成相时, 形成一个很高的亮点, 影响拍摄效果。如果出现此类现象, 可以将照相设备进行移位或者应用散光照明的方法来避免亮点。

5. 营造好气氛效果

应用室内人工照明技术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进行照明, 而是在此基础上, 能够更好的使事物整体造型显性出来, 以此可以来衬托出周围的事物, 有些物体需要通过周围事物的烘托, 才能展现出事物自身所独具的魅力。可以选择不同的人工光源, 如混合光, 人工增补光等, 这也是在电视摄像技术中常用的技术。

参考文献

[1]李丹驻马店电视台.浅谈电视摄像应注意的几个方面[N].驻马店日报, 2010.

[2]周南岚.高清时代电视摄像手段的改进[J].视听界, 2010 (05) .

[3]李敏.论光线在电视摄像及视频技术的运用[A].《影视舞台照明与音响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4]李胜杰.新世纪电视摄像灯光技术的新特点初探[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7 (06) .

[5]李国忠.在旋转舞台上不断创新超越——浅谈电视摄像师应具备的素质[J].中国职工教育, 2006 (08) .

[6]李厉.浅谈电视摄像的光线运用[J].电影评介, 2006 (11) .

光线运用 篇2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光线游戏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光线游戏作文1

今天下午,我放学回到家里就先做作业。做好作业,我就开始做一个有趣的光线游戏。

我先拿来了一些物品制作了一个像相机一样的东西。我再用剪刀在一只盒子上剪了一个洞,放进一块玻璃用双面胶粘在盒子的边上。然后,我就打开电灯,让盒子里斜放的玻璃对着电灯。然后,我走到旁边的一个房间门口把房门打开。接着,我走回到那只盒子的边上。我将盒子慢慢移动。我想慢慢地将电灯光线引到那个黑暗的房间里面去。我移动着,突然,我看到那间黑暗的房间里面出现了一道亮光。啊,我的实验做成功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激动得大声说:“我的`实验做成功了!”爸爸听见了奇怪地问我:“你在干什么呀?”我回答说:“我在玩光线的游戏呢!”“在哪里?我怎么没有看到呀?”我说:“你看,那不是我把光线引到了没有开灯的房间里去了吗?”爸爸笑着说:“不错,你是把光线引到了另外的房间里去了。那么能不能引到别的房间去呢?”“行!你看!”我把光线引到了别的房间里去了。爸爸拍着我的头说:“嗯,不错!”

做完实验,我就开心地睡觉了。

光线游戏作文2

今天傍晚,我在家里做了一个光线游戏。

在做光线游戏的时候,我先拿来一只透明的塑料杯子,然后,我到水龙头下面放了一些水。接着,我把盛有水的塑料杯子放到了桌子上面。然后,我就到厨房里面拿来了一根筷子。我先把那根筷子直立着放到水杯中去。接着,我就从上往下看,接着就歪着头到边上看。不管我怎样看,那根筷子都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直直的,没有折断。

然后,我就把筷子斜着放到水杯里面。“咦,怎么筷子在水面处折断了。”我再仔细去观察,不由得大吃一惊说:“呀!筷子没有在水里的部分与上面不在水里的部分分开了。明明是一根筷子,怎么成了两根筷子了?我想还是用手来摸一摸,就能够知道这筷子到底是不是折断了。我从筷子的顶端往下摸,现在摸到了水面上,这根筷子还是连在一起,而且没有折断过。怎么搞的?是什么原因使筷子变成了刚才看到的样子呢?我再往下摸,那根筷子还是没有一点变化,而且根本不可能是折断了的。我一直摸到水底都没有发现筷子有什么变化。

论《七宗罪》中的光线运用 篇3

[关键词]光线运用警匪类型整体风格

电影艺术创作实践中,由于多种创作部门高度的综合性,摄影艺术和导演艺术对造型的考虑往往有重叠的部分,而面对着这样高度的综合性,摄影艺术的独立性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很多摄影大师都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著名意大利摄影大师维托里奥斯托拉罗就提出了用光作画,用光线参与叙事和表意这样一个重视光线的观念。的确,光线的运用的确可以在一定层面上体现出摄影艺术的独立性,因而一流的摄影师大都是用光的大师。美国影片《七宗罪》以其强烈的影像冲击力和震撼人心的主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对光线的充分运用上,其摄影师丹瑞斯霍杰精到的控制和表现给影片影像效果的最终呈现产生了重要作用。

《七宗罪》讲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警察沙默塞及年轻警官米尔斯对具有高智商和财富的罪犯杜约翰精心策划的与基督教七大罪相关的七宗连环凶杀案的侦破过程。从影片类型上看该片属于警匪类型影片。与影片整体上压抑、清冷的风格吻合,摄影通过光线的造型很好的吻合影片的整体叙事和造型风格。

影片的主要叙事进程是通过场景联系起来的《七宗罪》中的场景主要有室外的城市环境、室内办公室的环境、室内凶案现场的环境、室内主人公家中的环境、室内图书馆的环境。影片压抑沉郁的总体风格决定影片在画面造型上主要以低调的影调来呈现,阴雨天所特有的云层散射和雨滴产生的对于大气透视的加强所产生出的低调高反差、明暗分布明显的光线效果,在奠定影片整体气氛的室外的城市环境中,被摄影师丹瑞斯,霍杰充分利用而成功创造出了压抑的气氛。

办公室环境的光线造型,摄影师充分利用了高色温的日光或日光灯和低色温的台灯、落地灯在同一场景中的出现来丰富静态画面构成中冷暖光线的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生活的真实感。

在米尔斯妻子翠西宴请沙默塞一场戏中,由于该场戏重点表现全片中少有的轻松惬意的家居生活内容,对于主人公家中光线环境的设计,摄影师采用了点光源多点分布的方式,室内丰富的光源为降低明暗反差提供了光源依据。作为点光源的台灯、壁灯、落地灯等大都有灯罩,这样,点光源又以散射光的形式去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场景。

图书馆的光源设计上,没有使观众一般意义上对图书馆明亮的印象再现,而是在每张书桌上都设置了绿色灯罩的台灯,依旧是采用点光源来形成整体光线效果的办法,使得影片在用光线营造室内场景气氛时呈现出风格上的一致性。

由上面对影片主要场景的光线造型处理可以初步得出本片光线运用的主要特征:充分利用现场固有光源营造环境气氛,而人物光源则由固有光源的散射光或反射光来提供。

下面主要再从室内凶案现场的光线运用来看丹瑞斯霍杰又是如何在整体光线构思下结合叙事进程中不同案件而设置不同的光线效果的。

“暴食”作为第一宗命案,是影片表现的重点。从清冷、压抑的阴雨天外景进入案发现场,长长的通道中没有光源,只有两位警探手中的电筒光。这时,是电简光的直射光和直射光照射到室内墙壁、陈设时的反射、散射光形成了室内布光的依据,产生出明暗反差大、暗部面积多的低调的影像。手电筒在人物的手中,光源跟随人物运动带来明暗的变化,丰富了画面的运动性,也很准确的传达出案发现场的阴森、狰狞的气氛。手电的高色温光质即吻合了清冷的影调,传达出罪案现场的特有气氛,又和即将进入室内后昏暗的暖色壁灯形成光质上的反差而对观众视觉形成强烈的刺激。暖色的壁灯还在昏暗的环境中成为了背景光,这样利用点光源在环境中制造画面景深的技巧在影片的各个主要场景中均有所体现。

第二宗命案——“贪婪”。这场戏的光线运用与第一宗命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窗外透过窗帘的高色温散射日光和天花板白色日光灯形成了主光,整个场景显得明亮宽敞,与死者作为资深律师的身份很好的协调了起来。符合叙事的需要。高调影像也与上宗命案的压抑的低调摄影形成了反差,在不影响影片整体影调风格的前提下很好的调节了影片的视觉节奏。令观众不觉沉闷。在同一场景,交待老警官沙默塞夜探案发现场发现指纹一场戏中,天花板白色日光灯仍旧作为主光,此时背景带有暖色灯罩的台灯、壁灯又同“暴食”案中的点光源一样,在环境中制造了画面的景深,丰富了画面的内容。

“懒惰”作为杜约翰犯下的第三宗凶案,在光线的运用上,除与“暴食”案有相似之外还有发展,显示出风格统一下的变化性。在找寻维多的过程中,特警队员和警探再次穿过狭窄曲折的楼梯过道。门窗透过的白色散射日光和顶部的廊灯形成了冷色的光线效果。而此时特警冲锋枪上的探灯却是暖色的直射光,这样,现场固有的冷暖、硬软光线安排就再次营造了一个恐怖、悬疑的环境气氛,凸显了抓捕行动的临场感。而随着警探们在精心设计的光线效果中的运动带来的明暗变化和作为移动点光源的冲锋枪探灯的运动所产生的明暗区域的改变,观众也被摄影师所营造的气氛所感染,当看到受到杜约翰折磨的维多时就再一次的感受到随影片叙事进程所带来的心灵的震撼。

在随后的“淫欲”和“骄傲”案中,摄影师对光线的运用再次根据总体风格指导下的变化原则进行设置。紧跟“懒惰”中的低调,“淫欲”突出了凶案发生的环境特点——夜店的灯红酒绿。主光是低色温的散射、反射光,并设置了很多点光源分布,摄影机跟随人物在环境中运动带来鲜明的明暗变化很好的渲染了色情、糜烂的气氛效果,令“淫欲”案发生的环境真实可信。“骄傲”案中被毁容的是一位女明星,结果被害人的身份特点,摄影师采用了与“贪婪”案中相似的光线处理,高色温的日光散射光和白色墙壁的反射光显出现场环境宽敞明亮的高调特征。

试论电视摄像中光线的运用策略 篇4

1 电视摄像中光线的作用以及特点

光线在电视摄像中的特殊作用表现在:第一可以实现影像画面的确立;第二可以控制画面的亮度;第三刻意渲染场景气氛;第四可以突出人物和景物的造型特点;第五完成摄影画面曝光工作;第六形成一定的明暗影调效果和关系;第七揭示被摄主体的形态、体积、轮廓、形状、大小等视觉特征;第八帮助画面构图;第九构成画面视觉造型风格创造环境、显示环境特点和空间关系等场景特征。

当前的电视摄像工作中, 光线在运用上应该有着气氛感、鲜明性、美感、形式感等特点, 才能使观众的思想产生认同感, 这是电视摄像在视觉传媒的最终目的与最高意境。管线在电视摄像中是获取画面影像效果的重要条件, 光线通过对于人物形象的表现、塑造场景造型、营造环境气氛等达到准确曝光。因此, 光线就是电视摄像艺术的生命所在。

2 电视摄像中光线的现实主义运用技巧

电视摄像的现实主义光线运用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例如:光线的布控规则、照明焦点准确位置、永光强度大小与角度如何都具有极强的选择性与标准。摄像师通过聚光灯的指向, 可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电视摄像的光线运用在照明中, 由于电视摄像在很多因素上是每个镜头的切换, 照明方面就要一个复杂的工程, 无论是摄像机的移动, 还是被拍摄对象的些许变化, 用光都会随之变动。

因此, 摄像师在每次拍摄时要预先想到由于运动产生的色彩与画面的各种变化, 不同的色彩、结构与形状都会吸收或者反射不同量的光。例如:景深的摄像中, 由于景深得特殊性在于色彩纷乱、明暗效果不明显、阴影浅显平淡, 不能产生强烈的层次感, 没有深度, 光线效果不容易掌握。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将光线的基调混合使用, 背景使用低调色调, 前景可以加一些高反差的成分, 外景镜头采用现场光, 效果会更加自然。

电视摄像宽容度较小。在运用中要考虑人脸皮肤的反光率, 必须保证人脸肤色正确还原。反光率为60%的浅灰色是最高亮度, 在电视画面上被表现为最亮的白色。高于反光率60%的色彩都被再现成同一个白色, 得不到区分。同样在暗部分, 反光率为2%的物体, 在现实中并不是最黑的色彩。在电视测试卡上, 把白色定为反光率为60%的白色。这样电视宽容度定在反光率60%~2%范围之内。人脸处在中级灰与白色之间, 反光率为30%。这是摄像机宽容度合理使用反光范围。在这里深灰与黑色不分, 都被表现为黑色。因此在电视画面里, 暗色再现得最差, 如人物近景头发质感的表现最为明显, 头发受光面和背光面不能区分, 都是黑色。

现实主义者倾向于多用现场光, 至少在拍摄外景时应该如此。不过即使在户外拍摄, 多数导演还是会用一些灯光和反光板, 目的是增强自然光或者在明亮的阳光下减弱一些明暗对比。也有一些导演喜欢用特殊镜头和技巧, 完全不用人工光源。现场光拍摄的影片, 人物形象如同纪录片, 线条粗硬, 缺乏柔和感。在拍摄内景时, 现实主义者喜欢用明显的光源, 如用窗外的阳光或灯光照明。他们常常运用散光, 避免人为的强烈对比。总之, 现实主义不用令人察觉的光源, 除非剧情明确规定有这样的要求。

3 电视摄像中的光线表现主义运用方法

电视摄像中的表现主义光线运用方法, 主要是根据摄像主题的涵义, 使用夸张的手法, 改变自然光线的性质。例如:一种阴险的戏剧效果可以使用低角度灯光照亮表演者的面部表情;要想创造恐怖画面, 可以在光源前面遮挡住一部分光线, 透过微微的冷光使观众产生不安感;在外景拍摄中, 利用剪影可以产生柔和的光线效果, 使画面充满艺术气氛。

光线作为电视摄像中的重要造型元素与技术条件, 需要对创作画面制定一个整体的全方面设计方案, 就像画家作画时开始需要构图一样, 电视摄像的光线运用首先也是要对全片的整体光线风格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设计, 场景的典型化与造型处理的细节化构成全部电视摄像的光线画面特效。电视摄像中的光线运用为了达到观众心理需求或一个画面主题的要求, 可以使用聚光灯的光线照耀下的产生的非常强烈的明暗对比效果。摄像师在光线运用中, 可以放大摄像机的光圈, 从而达到整个画面泛白、电视片过度曝光的梦幻场景画面, 效果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 光线在电视摄像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表现主义还是现实主义, 是艺术需要还是技术需要, 要想完成电视摄像中的对不同人、事、物、景的画面转换, 光线的运用技巧直接影响到观众观看到的电视画面效果。电视节目在创作的构思、设想、造型、环境再现等环节中, 都需要使用光线的效果 (有意味的光影、强化构图的形式化光线、主观化的明暗关系、创建视觉鲜明的视觉画面) 营造、烘托电视摄像创作的主题, 是摄像师为之努力达到的最终目标。光线是影视画面的雕刻刀。千变万化的光线如极速流转的飞刀, 将电视画面雕刻的惟妙惟肖、美轮美奂。电视摄像中的光线运用, 对电视艺术而言, 光线既是可以进行虚实变化的照明工具, 又是一种创造视觉美学的灵动之笔, 为电视艺术写满了丰富的情感、将各种社会能量的传达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 只要掌握好光的强度、色调、方向、明暗变化, 并灵活运用与正确处理, 光线才能在电视摄像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来。

摘要:光线是电视摄像中画面创作的灵魂。摄像师在光线的运用过程中, 无论是光线的选择与利用, 还是光线的再现, 都需要高超的技术与技巧配合默契, 才能拍摄出极其富有美感的电视光线效果, 产生的视觉效应才能更加鲜明与独特, 释放出光线在电视摄像中的灵魂效应, 展示出摄像师技术思想的唯美追求。本文通过描写光线在电视摄像中的作用以及特点。分析了电视摄像中光线运用的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两种表现方式的运用技巧与策略, 强调了光线在电视摄像中是无可取代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电视摄像,光线运用,策略

参考文献

[1]董伟.电视摄像用光与摄像技巧[J].办公室业务, 2013.

[2]刘超.浅析电视摄像中光线的运用手段[J].新闻传播, 2012.

[3]张元泉, 林烨.浅谈电视画面的光线运用[J].东南传播, 2007.

[4]孙雪健.电视摄像也要富于创造性[J].新闻传播, 2003.

[5]骆志伟.浅析电视摄像的美学之道[J].影视制作, 2009.

[6]郑向阳.电视摄像造型"五字诀"[J].新闻传播, 2009.

光线特效文字 篇5

光线特效文字

。“HJIT”几个字母随着光线的照射,依次从左到右闪现,如图1所示。

本例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通过静态光影的色调和在一同层上动画的时间差的调整来实现炫目的光线特效文字。通过本例的制作,你一定能够很好的掌握图形的渐变填充,文字与图形的交割,动画层中时间轴上的帧的控制以及对图形的绘制等等。爱好者在这里可以体会到,精美的动画制作需要的是好的创意和制作方法。本例中应用的色调调整虽然很少,主要是黑白两色的运用,然而颜色分明的光线特效文字,作为插件用在网页效果还是不错的!

创作步骤:

第1步,启动Flash MX。新建一个动画文件,用鼠标右击舞台的空白处弹出快捷菜单,选择“文档属性”弹出“文档属性”对话框,如图2所示,设置文档属性:尺寸大小为500PX×250PX,背景色为黑色,帧速率为24fps。

第2步,按键盘上的“Ctrl+F8”组合键,打开“创建新元件”对话框,如图3所示。在对话框中选择“图形”项,并命名为“Hlight”,单击“确定”按钮,进入“Hlight”的编辑环境。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中的“文本工具”按钮,单击窗口下方的“属性”(或单击菜单“窗口”→“属性”命令)弹出“属性”面板,设置好字体、大小和颜色。在这里我们选用“72”号“白色”“斜体”“Arial Black”英文字体,如图4所示。

第4步,在工作区中输入英文大写字母“H”,选中后,按键盘上的“Ctrl+B”快捷键将其打散,并将其移到工作区的中心位置。

第5步,单击工具箱中的“直线工具”或“钢笔工具”或“矩形工具”画出一个封闭四边形或多边形,并调整到合适的大小。单击菜单“窗口”→“设计面板”→“混色器”选项,弹出“混色器”面板,选择一种“线性”的线性渐变,并且选择用黑白渐变进行填充,如图5所示,

第6步,让线性渐变填充后的多边形与打散后的英文字母“H”进行交割,删除其多余的小部分内容,形成一个看上去好像是从字母一端发出来的一束光线,如图6所示。(技巧:图形的交割过程中要作一些简单的调整和删除操作,爱好者要自己尝试体会,并实现这一效果。Flash中的许多图形需要我们自己来创建和实现,必要的绘制一些图形是学习Flash的重要一环,希望爱好者能认真思考与掌握。)

第7步,铵键盘上的“Ctrl+F8”快捷键,打开“创建新元件”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同样选择“图形”选项,并命名为“H”,单击“确定”按钮,进入“H”元件的编辑环境。单击工具箱中的“文本工具”按钮,按照第3步的设置输入大写英文字母“H”,并将其移到舞台的中心位置,如图7所示。

第8步,按照第2至7的步骤制作元件“Jlight”、“J”、“Ilight”、“I”、“Tlight”、“T”六个元件,它们的最后效果如图8所示。(技巧:“Jlight”、“Ilight”、“Tlight”这三个元件的光线角度与长短有所变化,希望认真观察。)

第9步,单击工具栏上的“场景1”图标切换到工作场景。用鼠标左键双击时间轴上的“图层1”,将其改名为“Hlight”。在此层的第1帧中引入库的“Hlight”元件,适当调整其位置。在此层的第5帧、第15帧处按键盘上的F6键插入关键帧。

第10步,单击其时间轴上的第1帧,然后用工具箱中的“黑箭头工具”选中舞台中的“Hlight”元件。在工作区下方的属性面板中找到“颜色”选项(或单击菜单“窗口”→“属性”命令),单击其右边的小三角元件,选择“Alpha”选项,并将其值设置为“0%”,如图9所示。

第11步,按同样的方法,我们将第35帧中的“Hlight”元件的Alpha值设为“0%”。

第12步,用鼠标右键单击第1帧,并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补间动画”选项,用以创建一个移动变形动画。同样,用鼠标右键单击第10帧,并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补间动画”选项,这时我们在时间轴窗口中可以看到如图10所示的结果。 [next]

光线的秘密 篇6

光的质感

光的质感很多样,有软调的、缺乏层次的,扩散的,还有硬调的、刺眼的、对比强烈的等等,不一而足。户外摄影时,光的质感主要受太阳,以及云、大气状况的制约、往往被足以让阳光变暗的任何物体所左右。

硬调光

光线主要来自某一小光源,如闪光灯、无灯罩的灯泡,或直射的阳光(尤其是正午时),均属于硬调光,光线方向很清楚;其效果非常强烈,亮的地方很亮,阴影处浓黑,反差很强。除非光线是从正上方射下来,否则主体会拉出很黑、轮廓很鲜明的影子。照片上阴暗和明亮两个区域的大部分细部可能因而丧失掉,因为胶片留不住这两个区域的细部。当然此时色彩会很准确而强烈,除非光线过于强烈,让部分影像因反光而泛白,则另当别论。

正午或午后直射的光线.可用来凸显某些主体的鲜艳色彩和造型特色。在这张照片中,摄影者运用偏光镜以降低热气球表面的反光。

软调光

大而扩散的光源发出的光,谓之软调光;它没有清楚的方向,从四面八方将主体团团围住,阴天时的光线就是如此。软调光的反差弱,没有极明亮的区域,也没有非常暗的阴影;主体如果有影子,也是淡淡的影子。在非常软调光下拍出的照片,往往不能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胶片可以顺利留下你框取影像中的所有细节,对于纪实性照片或人物照片而言,这一点往往是最基本的要求。

了解光线的各种颜色是摄影的重要课题。在这张照片中,摄影者迎着落日余晖拍摄,营造出悦目的光彩,正说明了擅长用光线来为主体增色的重要性。

R.Ian lioyd Productions 提供

夏日早上7点,暖色调的光线让天鹅更显生动立体。到了早上9点,光线趋于冷色调,天鹅的颜色更趋中灰色调,但视觉效果却不如前者悦目。彼得·K·布里恩摄

光的颜色

光线的颜色从早到晚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这种变化往往细微得超乎我们肉眼所能察觉,但在胶片上却有极大的差别。直射的阳光混杂了天空的光线,接近于白色或无色,尤以正午前后最为显著。太阳低垂于天际时,光线趋近于黄色或橙色。阴暗处,或主体的采光主要来自蓝天或阴天时,光线是冷色调,即带点蓝色。如果对光线的色彩不合意,就等光线变了再拍,不然就在镜头上加上滤镜,修正光线颜色。

图中为詹姆斯·L·斯坦菲尔德摄,摄影者成功地运用了混合光源。在胶片上呈现出多样的色彩。而类似大部分家用灯泡的钨丝灯光,色彩属暖色调,若不希望画面出现这样的色调,可使用蓝色滤镜或特殊镜头予以修正,不过不予修正反而可营造出更悦目的画面(右图彼得·K·布里恩摄)。

暖色光

黄昏时拍人像,主体会泛着黄色或橙色的光彩,色调可偏暖。但大部分人都认为,暖色调是风景照的理想色调,对建筑照而言也往往如此。这并没有什么硬性的规定,如果暖色光你觉得满意,尽可使用。

阳光的照射方向与主体之间的关系随时都在改变,以这张照片来说,光线是从主体上方和后方射来。摄影者等阳光抵达他所希望的位置,才按下快门。彼得·K·布里恩摄

冷色光

白天的某些特定时刻,例如日出前,乌云密布的时候,或者是被摄物位于某栋建筑的阴影里时,其光线往往会在彩色胶片上呈现偏蓝色调。而高海拔地区由于紫外线强,即使是在晴天,光线仍然呈现冷色调。

如果你想要凸显下雪时阴郁天气的冷峻感觉,这种光线就非常有效,但在大部分情况下,暖色光会比较讨人喜欢。

电视摄像中的调焦技术与光线运用 篇7

1 电视摄像中调焦技术的运用

调焦主要利用了景深的控制原理和镜头的光学原理,根据不同的拍摄条件,通过调节聚焦环改变焦点位置,进而拍摄出有足够清晰程度和清晰范围的画面。由于电视摄像是一个动态过程,被摄主体和摄像机总是处于交替或同步的运动中,所以熟练掌握调焦的方法和技巧是摄像师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1.1 聚焦技术

聚焦就是当被摄主体和拍摄机位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调整摄像机聚焦环,使被摄主体的影像落在焦平面上形成清晰的画面。它是电视摄像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调焦技术,经常被应用于固定摄像之中,如在新闻报道类节目的拍摄中将摄像机固定在一个位置,调整摄像机的聚光环使焦点保持在人物身上。这种方法与人眼观察事物的聚焦方法是相近的,符合人的观察习惯。但是,一旦光线条件并不充足或受光圈与焦距的影响景深较小,被摄主体还在作前后方向运动状态的话,主体就很容易超出景深范围变得模糊不清,因此,摄像师必须采用跟焦方法。

1.2 跟焦技术

跟焦是用于保证移动的被摄主体图像清晰的调焦技术,适用于移动物体的拍摄。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摄像师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断改变焦距。在娱乐节目摄像中,当主持人位置发生移动时,需要及时的调整聚焦环改变焦点位置,但通常会保持焦点在主持人鼻尖处,以保证主持人始终在画面范围之内。在这种调节过程中,通过对主持人的某个动作或细节进行展现,可以提高画面的感染力[1]。

1.3 移焦技术

移焦适用于突出摄像中某一点时的摄像画面,其工作机制是利用景深控制原理和光学镜头的特性,使前、后景之间或主、陪体之间发生虚实转化,转移和面的视觉中心。移焦可以让画面更有层次感,可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如谈话类节目的摄像中,画面中会有甲(主持人)、乙(嘉宾)两个被摄主体,当需要突出主持人时,可以使焦点放在甲身上,同时使乙在景深范围外,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甲会比较清晰,而乙则会比较模糊,使观众第一时间分清画面的主体。当然,在实际的拍摄中,要根据节目的类型,采用不同的聚焦方式和技巧。

2 电视摄像中光线的运用

2.1 合理运用光线进行特定人物的塑造

在电视摄像人物塑造中,经常通过合理光线处理来展现出人物的形象、情绪和性格等内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种光线的使用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光线的合理选择和搭配,从一些影视作品中的拍摄手法当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借鉴。

在电视剧《大明宫词》中,武则天扮演者实际年龄已经在60岁左右,但通过对低角度布光法的改进,对布光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减弱了拍摄的人物眼窝、鼻梁、嘴角等部位形成的阴影,使得拍摄出来人物形象的年龄远远低于实际年龄;在电影《天生杀人狂》中,米基和梅洛瑞在饭馆杀人后逃亡的夜景中,对在荒野中的两人分别使用了不同的光线处理,显示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有一幕马小军在大雨中跑向米兰楼下的场景。在此场景中,利用了光线减弱处理,使夜色更为突出,让观众更能感受到马小军在女主人公被他人夺走后的痛苦、压抑的心境。

2.2 合理运用光线营造相应的环境氛围

环境氛围是电视画面整体给人的一种感觉,在电视摄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光线的使用在环境氛围的营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同一个场景在白天、阴天、黄昏等光线条件下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因此,在营造环境氛围时,需要采用符合氛围需要的光线。在实际使用中,要充分考虑光线的性质、色彩、对环境的影响等诸多要素,保证营造的环境氛围符合想要表达的主题。

2.3 合理运用光线表现画面的空间感

电视摄像画面不同于普通摄像,画面的一点就在于其表现的立体感、空间感更加强烈,能够给人更直观的感受。空间感的表现不仅依赖于现场环境的布置,更依赖于光线的运用,通过对光线的亮度、角度、色温等的调节,改变画面中物体的轮廓、造型,会使得拍出的画面更具备空间感。在实际运用中,通过光线表现空间感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对拍摄乡村或街道清晨画面时,通过迎着自然光线拍摄,会使拍摄出来的画面近浓远淡,具有较强的层次感。

3 结语

在电视摄像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调焦技术和光线,营造具有空间和层次感的电视画面,突出摄像对象的特点,来保证电视摄像的最终质量。

摘要:调焦技术与光线运用是影响电视摄像质量的重要因素。电视摄像不同于普通的摄像,对调焦技术与光线运用上有着独特的要求。在电视摄像中,根据摄像内容的不同应选择怎样的调焦方式以及如何根据画面需求来运用光线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视摄像,调焦技术,光线运用

参考文献

利用光线识假酒 篇8

目前假酒被认为是酿酒业的一个主要问题, 人们一直在寻求鉴别真伪的方法。研究人员表示, 这个测试只需使用一小滴样本, 便可鉴别出威士忌酒的真伪。

在鉴定时, 研究人员先将少量的威士忌放入一张透明塑料芯片上, 然后使用一束光学纤维照亮样本, 再用另一束来收集光线。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散射光, 可以对样本作出判断。鉴别的关键在于激光可以检测出样本中的酒精含量, 真威士忌酒的酒精含量一定高于40%。

这项研究由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物理学家普拉文·阿肖克、基尚·多拉基亚、巴维斯纳·普拉文共同完成, 同时他们还为其申请了专利。

电视摄像中光线的应用 篇9

关键词:电视摄像,光线,应用研究

光线运用是电视画面造型的主要手段,在电视画面中有着重要作用。科学、合理地在电视摄像中运用光线,不仅可以更好地描绘出摄影对象的特点,而且还可以更好地突出电视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从而大幅度提升电视画面的视觉震撼力和感染力,使电视观众享受到更好的收视体验。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工作者应更加重视光线在电视摄像中运用的有关问题,与此同时这一问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 电视摄像与光线

1.1 电视摄像中光线的分类

电视摄像的光线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光和人工光。自然光顾名思义就是指来自大自然的光线,如天空光、太阳光以及物体的反射光等。所以说,电视摄像工作者在开展拍摄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以保证相关的拍摄工作正常正确进行。而所谓的人工光就是指人们利用照明工具而形成的光源,如烛光、灯光等。实践证明,人工光的应用给电视工作者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只有将人工光进行合理的运用,才能更好地对景物的造型进行处理,从而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1]。

1.2 电视摄像中光线的作用

电视摄像中光线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光线是电视摄像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依靠光线才能进行相关的电视摄像工作;二是通过光线的合理运用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拍摄对象的特点,使拍摄对象的形象更加饱满;三是在电视摄像中灵活地运用光线可以更好地突出拍摄的主题,使电视画面更有空间感和层次感,从而提高电视画面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为观众提供更美好的观看感受。因此,电视摄像工作者一定要提高自己正确运用光线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电视画面的艺术效果[2]。

1.3 电视摄像中光线应用的要点

要想在电视摄像中灵活地运用光线,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运用光线的要点。首先,在拍摄时要充分了解色温的变化,为实现光线的灵活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提高对光线变化情况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地展现出拍摄对象的特点。再次,对光线进行巧妙的设计,更好地突出故事的情节和场景。最后,注意配合电视节目的需要,使光线的运用符合不同的氛围。另外,由于光线的运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而且其中涉及到很多专业的理论知识,因此,电视摄像工作人员要扎实掌握光线运用的理论知识,为具体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指导,还要通过实际操作不断增强自身运用光线的能力。

2 如何灵活运用电视摄像中的光线

2.1 对自然光的灵活运用

自然光具有很多优点,如光线照射范围大、亮度好、光度均匀等,在电视摄像中,自然光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往往成为电视摄像的首要选择。但同时自然光也具有人为无法控制的特点,因此,电视摄像工作者一定要顺应自然规律,并努力研究和掌握在各种情况下光线的变化特点,从而为灵活运用光线做好必要的准备。

2.1.1 选择合适的光源。

在进行电视摄像工作时,光源选择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对景物造型的质量,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光源。自然光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顺光、逆光、侧光、顶光和底光等,每一种光源都有其特点,本文针对顺光和逆光进行简单的分析。顺光的光线是直接照射在拍摄对象上的,此时镜头可以将拍摄对象的形态、结构等清楚地表现出来;而逆光则和顺光相反,此时可以通过阴影来凸显拍摄对象的空间感和层次感。事实上在实际的拍摄工作中,光线的运用往往不是单一的,需要利用多种光源的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拍摄效果。如在拍摄湖面时,就需要将湖光和阳光进行综合的运用。

2.1.2 充分利用自然光展现画面的真实感。

突出电视画面的真实感可以更多地得到观众的认可,从而吸引更多的观看者。因此,电视摄像工作者应该从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拍摄的素材,并利用自然光线突出画面的真实感。具体来说就是尽量选择合适的自然光来展现拍摄内容,并利用不同的自然现象拍摄出完美真实的艺术效果。

2.1.3 做好气氛的烘托。

在实际的电视摄像工作中,光线具有烘托气氛的作用,可以增强电视画面的艺术效果,提高电视画面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从而使观众在心理上产生共鸣。

2.2 对人工光的灵活运用

和自然光相比,人工光具有照射范围小、光线较短、操作麻烦等缺点,但是,人工光的可操控性和可塑性都比较强,电视摄像工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想要呈现出的画面进行相应的光线操作。

3 结语

光线运用在电视摄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大幅度提升电视画面的艺术表现力,满足观众对电视画面质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义.论电视摄像轴线和光线轴线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3,(24):69.

一种改进的光线投射算法 篇10

(Ray casting) 算法[1]是一种典型的以图像空间为序的直接体绘制算法, 它从屏幕上的每一个像素点出发, 沿设定的视点方向, 发出一条射线, 这条射线穿过三维数据场;沿这条射线选择若干个等距采样点, 由距离某一采样点最近的八个体素的颜色值及不透明度值做三线性插值, 求出该采样点的不透明度值及颜色值。在求出该条射线上所有采样点的颜色值和不透明度值以后, 可以采用由后到前或由前到后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将每一采样点的颜色及不透明度进行组合, 从而计算出屏幕上该像素点处的颜色值[2]。

2 基于模糊增强的光线投射算法

一般而言, 图像在由三维目标映射为二维图像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有信息的丢失, 所以图像天生具有模糊性。而人的视觉对于图像从黑到白的灰度级别又是模糊而难以准确区分的。这就导致了图像边缘、区域、纹理等的定义以及对图像低层处理结果的解释存在模糊性。本文将传统的模糊阈值分割方法扩展到三维数据场中, 通过提取边界区域进行单独绘制来改善算法。

2.1 模糊阈值分割技术

模糊阈值分割方法可以在三维数据场中可以做进一步的推广[3]。按照模糊子集的概念, 设图像X为M×N×K, 有L级灰度{0, 1, ……L-1}, (x) 是定义在L+1级灰度上的隶属函数, 若象素 (m, n, k) 灰度为xmnk, 则隶属度为 (xm n k) , m=1, ……M, n=l, ……N, k=l, ……K, 图像X的模糊率V (X) 、模糊熵E (X) 是对图像模糊性的度量。

表示如下:

模糊率:

模糊熵:

其中申农函数为:

当 (xmnk) =0.5时, V (X) 、E (X) 取最大值, 偏离该值时, V (X) 、E (X) 取值下降。

令h (l) 为图像X中灰度取l的象素个数, 将 (1) 式和 (2) 式写为如下形式:

模糊率:

模糊熵:

其中T (l) =min (µ (l) , 1-µ (l) )

下面以模糊率V (X) 进行阈值选择, 显然采用模糊熵E (X) 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取隶属函数 (x) 为S函数:

由于模糊隶属的取值由窗口C=2Δq及参数q所决定, 一旦选定了窗宽C, V (X) 就只与参数q有关。模糊阈值法的求解过程是预先设定窗宽C, 通过改变q, 使隶属函数 (x) 在灰度区间[0, L-1]上滑动, 再通过计算模糊率Vq (X) , 以获得模糊率曲线, 该曲线的谷点, 既是使Vq (X) 取极小值的参数q, 也就是待分割图像的阈值。

2.2 模糊增强技术

本文对转换到模糊性质域的图像引入模糊增强算子进行预处理, 然后对增强的图像计算其模糊率, 并由此选取最佳阈值。增强算子的定义如下:

其中:

引入模糊增强算子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图像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增强处理, 即黑目标区域进行衰减运算、白背景区域进行增强运算 (增强运算是增大为0.5以上的P值, 衰减是小于0.5以下的值) ;强化图像区域之间的对比度。使经过增强后的图像不仅保留了原有图像的信息, 而且各区域之间的层次更加清晰, 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图像的模糊性。

最后, 给出基于增强算子的模糊阈值法的全过程:首先按隶属函数为S函数, 将图像由灰度数据域转换到模糊性质域, 并通过改变参数q的取值, 使映射函数 (xmnk) 在灰度区间[0, L-1]上滑动。然后通过计算模糊率V (X) , 获得模糊率曲线。

对于V (X) 时, 起作用的是灰度值分布在区间[q-Δq, q+Δq]上的象素, 当参数q变化时, V (X) 随之变化, 记Vq (X) 为参数取q时的图像模糊率。理论上讲, 总能找到某个q0, 使得Vq0 (X) 极小, 因而可取分割区域的中心值为q0。当图像灰度为多峰分布时, 用上述方法可以获得多个能使V (X) 取极小值的q, 同样方法确定分割阈值区域就能实现多阈值分割。若取以q0为中心有一定带宽的区域为分割阈值, 使得分割截面为具有一定宽度的区域, 这样可以将边界区域和非边界区域分别分割开来。

2.3 模糊增强的光线投射算法

引入了基于模糊增强的阈值分割技术的光线投射算法的处理过程是:首先对体数据进行简单的预处理, 在对简单预处理后的体数据赋颜色值及不透明度值后, 要根据模糊增强的模糊阈值分割技术进行三维数据场的分类, 提取出边界区域与非边界区域。然后进行采样及采样点的计算, 最后是图像的合成。

通过增强的模糊阈值分割, 可以将三维数据场的边界区域与非边界区域分别提取出来, 然后对边界区域和非边界区域分别进行绘制。

2.3.1 边界区域的定义

为保证处理体元在深度方向上的有序性, 该方法对数据场的遍历是逐片进行的。假定正在处理给定片上的体元, 首先判断其是否为边界区体元, 如果是则记为B-voxel, 直接计算该体元对屏幕的贡献;如果不是则记为I-voxel, 并进行体元合并形成组合体元, 记为M-voxel, 并将组合体元M-voxel作为新体元对待, 以便减少操作对象, 提高绘制速度。

2.3.2 体元合并规则

体元合并只针对同一片上相邻的体元进行, 以保证只合并属于同一物质的体元, 其准则如下。

(1) 只有属于同一区域、同一截面的非边界区域的体元才合并。

(2) 合并后的新体元M-voxel必须保证是长方体的形状, 以保证其几何形状简单, 并可以排序。

(3) 体元的合并应从前到后进行, 以保证所产生的M-voxel的有序性。即如果一个体元已经合并到M-voxel中, 则不应该还有遮挡它的体元未被处理。

以下为处理片k0的描述:

Process-B-Voxel (jM, ib, jb, &ie, &je) ;

在上述伪代码中, jM表示合并后体元不能超过的最大号, ib, jb, ie, je分别表示为体元的初始和终止的行号及列号。

若体元V (ib, jb, ko) 是边界体元, 程序Process-B-Voxel计算边界区域体元对屏幕象素的贡献。否则, 子程序Merge-Voxel则搜索与它相邻并且可见性优先级比它低的体元, 并返回以V (ie, je, ko) 为最远体元的体元块M-Voxel。然后由Process-I-Voxel将这个M-Voxel当作普通的Voxel对待, 并将其投影到屏幕上, 扫描投影多边形进行光亮度积分。

至于对于采样点的计算与图像的合成本文采用的是参考文献[4]方法。

3 验证与分析

为了比较算法执行的时间复杂度及生成图像的精确度, 分别生成了传统的光线投射算法及本算法的结果。在Intel奔腾4521 DDR上将上述算法应用于足部CT数据 (512×512×113) 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 (1) 从时间上, 由于本算法对非边界区的体元进行合并, 从而使得绘制的速度明显快于光线投射算法, 如表1所示; (2) 从图像质量上, 本算法将边界区与非边界区分别进行绘制, 因而可以得到比较清晰的边界区。绘制结果如图2所示。明显可以看出, 在图1中, 处于边界区的部位能清晰地显示出来。

4 结语

在研究传统光线投射算法的基础上, 结合模糊阈值分割方法, 提出了基于模糊增强技术的光线投射算法。由于在模糊阈值分割技术的基础上, 引入了模糊增强运算, 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图像的模糊性, 使得图像更易于分割。对于分割后的图像, 可以清晰地提取出边界区和非边界区, 由于把非边界区进行合并, 再进行绘制, 因而, 在时间消耗上, 明显优越于传统的光线投射算法, 并对边界区的体元逐一进行投射能够得到比较清晰的边界区域, 可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

摘要:光线投射算法是体绘制中常用的方法, 但是其绘制速度较慢, 图像质量也不是很理想。通过利用模糊阈值分割技术将整个三维数据场分类为边界区域与非边界区域, 然后采用模糊增强运算进一步降低模糊性。最后再进行采样点的计算及图像的合成。实验结果表明, 此方法既能提高绘制的速度, 又能保证绘制质量。

关键词:体绘制,光线投射,模糊阈值分割,模糊增强,边界区

参考文献

[1]Levoy M.Display of Surfaces fromVolume Data[J].IEEE Graphics&Application, 1988, 8 (3) :29~37.

[2]L, Sobierajski, R Avila.A hardware ac-celeration method for volumetric raytracing[C].Proc.Vosualization‘95, 1995:27~34.

[3]Lacroute P, Levoy M.Fast Volume Ren-dering Using a Shear-warp factorizationof the Viewing transformation[J].Com-puter Graphics, proceedings, 1994, 7:451~458.

光线、华友“闪离” 篇11

三个月前,民营电视娱乐节目制作商光线传媒公司宣布与国内第一家海外上市的SP(移动增值服务提供商)公司华友世纪正式合并,新公司定名为“光线华友传媒娱乐集团”。光线传媒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长田出任新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华友世纪董事长王秦岱将逐步淡出。光线传媒将全部资产注入华友世纪,并获得新公司42%的股权,成为新公司第一大股东。

业绩不断下滑的华友世纪希望借这次合并扭转其颓势,完成转型;光线传媒则希望通过合并,借壳上市,节省上市时间,而华兴资本的董事长包凡是该合并案的操作者。但这次合并只维持了短短三个月,就宣告结束。

2008年3月7日,记者收到一封来自北京光线传媒有限公司的电子邮件,特别告知光线传媒与华友世纪中止业务合作。邮件显示,“鉴于双方存在较大战略分歧,双方一致决定中止于2007年11月19日签署的合并协议。今后双方将通过其他方式继续合作。” 这意味着被大家寄予期待的“中国最大民营跨媒体娱乐内容提供商”美梦的彻底破灭!

“性格”不合 暗藏危机

记者电话连线了华友世纪的首席执行官王秦岱和光线传媒的董事长王长田,在询问分手原因时,双方口径一致,跟邮件中所披露的并无出入。均认为合并后的实际情况跟之前的预期相去甚远,所以,“离婚”可能是最好的结局。拖下去对华友和光线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情,长痛不如短痛。

至于这其中的“痛”,两人似乎都有意回避,大有不愿再触及之意。然而,双方的欲言又止、欲语还休却让记者更加欲罢不能。

在华友世纪和光线传媒这起“案子”中,华兴资本的董事长包凡,是一个关键人物。是他促使双方走到了一起;也是他,促使双方顺利地分手。真可谓:合也包凡,分也包凡。

包凡将双方分手的原因总结为两点:一是企业文化无法融合;二是双方战略上的分歧。两家公司合并之前,双方的接触只局限于最高层面,沟通相对简单。签约之后,双方的中低层管理人员开始频繁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发现,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光线世纪是中国典型的企业家管理模式,公司在管理上更多的是以高层个人的精神来体现,决策的过程更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机制灵活,但不规范。华友传媒作为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核心团队拥有大型外企管理经验,公司管理更多依靠制度,管理规范,但是机制不够灵活。其实,单纯在这一点上双方还是有互补、弥合的机会,难以调和的是战略上。

在战略上,光线传媒看重的是中长线投资。之所以放弃自己融资的做法而跟华友合并,是想尽快同资本市场结合,借助资本市场的优势加速自身的发展,尤其是新业务方面的拓展。与之相反,华友更想看到的是短期股价的表现,因为很多股东急于套现。华友本想通过这次合并把股价推上去,然后套现,毕竟从上市至今,股东都没有太好的套现机会。但是,光线和华友宣布合并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再加上资本市场长期低迷,华友股价不涨反跌,远远低于8.5美元,处在4美元之下,这一结果并未让华友如愿以偿。

其他原因

双方合并后,华友股价曾逆势上涨10%以上,符合华友股东当时的预期。但是,好景不长,华友股价一路疲软,让公司高层套现走人的想法落空,并且光线的资金迟迟没有到位,使公司高层很不满意。华友股价的乏力也使光线大为不满,谁都不愿意收购一个资产质量不好的壳,双方的分歧逐渐增大。

财务问题也是一个诱因。据华友内部人员说:“光线2006年财报显示,实际现金流只有当初汇报的1/10。很多广告或其他业务的收入都是以货物或其他实物的方式作为抵押的,可在当时提交的收入报告中,货物、实物等抵押方式都被折换成现金来入账。我们是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规程,只承认现金的方式入股。”华友一名高层也表示,去年11月的合并案有点草率,双方没有对业绩进行充分审计。

不过,对于财务问题,王长田认为外界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他说:“公司从2004年到现在都是德勤在做审计,现在还没有全部完成,这样说是不负责任的。”

按照合并计划时间表,光线传媒与华友世纪的资产和股权交割应当在2008年3月底前完成。但是,在1月底之前双方并没有完成这项工作。光线曾承诺将所有资产注入华友,也没有兑现。

业内资深人士项立刚认为:“这两个企业为什么分手,原因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企业战略不一致的说辞,肯定只是外交辞令,连企业战略都不一致,当初为什么合并?”在他看来,两公司分手可能与一些细节无法兑现有关。

也许只有双方当事人才清楚分手的真正原因。既然双方无法再合作下去,那么,由谁来提出更合适呢?包凡就是双方都能接受的不二人选。

中止合约

选择包凡的原因在于,如果主动提出中止合约的是当事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那么,主动提出的一方势必要补偿对方的损失。据包凡讲,发现双方的问题后他们也曾经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协调双方之间的分歧。但是,他们最终判断这个分歧是不可调和的,继续下去只会加大合并后企业的风险。三方经过斟酌,各自付了一部分律师费和审计费后,就此结束了只有三个多月的“婚姻”。

对于这样的分手,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总经理曲晓东认为,双方的合并程序如果没有走完法律文本环节,宣告结束将会非常快,如果已经完成法律手续环节,此时宣布放弃合作,不但过程复杂,风险也会非常大。

对于分手后的感觉,当事双方非常一致。王长田感觉如释重负,他说:“今后可能暂时不考虑上市。”王秦岱则表示,华友世纪近期将会静下心做中长期规划,暂时不会考虑大型并购,但会倾向于中小型渠道的收购。

虽然,从财务上来讲,三方并未有太多损失,但是,这其中的损失不能只从财务上简单计算。其实,在合并之后,双方都感觉到了问题的存在,碍于合约,双方都没有主动提出中止合约。这种情况下,包凡这个角色的出现避免了当事双方的损失,但包凡的损失又如何得到补偿?在光线传媒和华友世纪这个案例中,包凡并未像以往一样收取现金,而是索要了新公司的部分股份,如今,新公司分崩离析,包凡的股份也就荡然无存了。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华兴资本还是有所收获的。据包凡讲,他们从中学到了两点:一是交易不单是金融和财务上的交易,背后还有很多深层的因素,包括股东的利益、管理层的利益、团队的利益,方方面面的利益都必须考虑清楚。同时,这里面的差异也一定要考虑充分,否则很多问题迟早会暴露出来。二是如果没有我们的介入,双方聚散的结果未必是友好的,这是值得欣慰的

在谈及分手事件对华友世纪今后的影响,王秦岱说:“这次事件让华友世纪和光线传媒经历了风雨,双方均花费很多时间去谈判、推进。如果这些时间花费在业务上,业务进展则会更快。”他指出:“之前华友世纪希望通过大型跨越式嫁接快速转型,却欲速不达。这件事情让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做好业务。华友世纪确实耽误了时间,但我们学到了想学的东西。”

光线性角化病治疗进展 篇12

1预防癌变

防晒、外用或口服维甲酸及口服维生素A类等传统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小AK癌变率。目前, 国外研究的预防AK癌变的药物还包括以下几种。

1.1依氟鸟氨酸 鸟氨酸脱羧酶 (ODC) 在中波紫外线 (UVB) 诱导皮肤癌变期间活性升高, 使多胺合成增加, 而多胺的累积可影响细胞增殖。外用依氟鸟氨酸软膏能可逆性抑制ODC活性来防止表皮细胞异常增殖[2]。

1.2紫苏醇 (POH) POH是一种食物来源的羟基化单萜, 其代谢物可能影响癌变过程的多个环节, 具有抗肿瘤活性。紫苏醇对肿瘤发生的影响包括促使肿瘤细胞中凋亡基因的上调和细胞周期G1期阻滞, 以及对炎症、氧化应激、鸟氨酸脱羧酶活性及Ras通路的抑制作用[3]。

1.3 T4核酸内切酶V T4N5是一种修复酶, 可在紫外线诱导形成的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处行DNA切除修复[4]。一项临床试验研究将DNA修复缺陷的干皮病患者局部使用T4N5脂质体洗剂, 每天1次, 使用1年后发现基底细胞癌发生率减少30%, AK发生率减少至少68%[5]。

2治疗

冷冻、手术、电烧、刮除、激光、化学换肤、磨皮等在内的传统物理疗法对治疗AK均有一定疗效, 但存在着一些较重的不良反应 (如疼痛, 瘢痕、色素沉着等) 以及较高的复发率。因此有必要找到更为安全有效、疗程更短的治疗措施。目前国内外治疗AK的研究热点包括外用5-氟尿嘧啶、外用巨大戟醇、光动力疗法等。

2.1桦木酸 桦木酸具有抗炎、抗增殖、促进人角质形成细胞正常分化以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作用。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中, 皮损小于10个且位于面部和头皮的45个患者接受外用桦木酸凝胶治疗, 每天2次, 治疗组织清除率具有统计学意义[6]。

2.2维甲酸 外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K是有效的。在一个随机双盲试验中, 25例患者AK皮损外用0.05%维甲酸霜, 每天2次, 连续使用16周, AK清除率可达30.3%。在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中, 0.1%异维A酸乳膏被用于93例在面部、头皮、前臂背侧、双手的AK皮损, 每天2次, 持续使用24周, 结果发现异维A酸能显著减少面部皮损, 而对头皮或上肢皮损无显著效果。

2.3双氯芬酸 双氯芬酸是一种抑制环氧合酶 (COX) 的非甾体抗炎药。COX是前列腺素合成的限速酶, COX-2在AK、黑色素瘤、非黑素瘤皮肤癌 (NMSC) 以及其他肿瘤形成时表达增加。双氯芬酸对AK的治疗机制在于抑制前列腺素以及促炎细胞因子如IL-1、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 合成[7]。一项对数个前瞻性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提示, 外用含3%双氯芬酸的2.5%透明质酸钠凝胶 (DHA) 治疗后, 39.6%的患者治疗区AK皮损完全消退[8]。

2.4咪喹莫特 咪喹莫特是一种小分子免疫调节剂, 其抗肿瘤机制为: (1) 结合胞内Toll样受体, 刺激多种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如干扰素-α (IFN-α) 、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介素-1a (IL-1a) 、IL-6、IL-8和IL-12等来杀死肿瘤细胞; (2) 诱导FasR在内的TNF受体家族的基因表达上调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一项荟萃分析显示, 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AK, 每周2~3次, 连续使用12~16周, 50%患者的皮损得到完全清除。3.75%咪喹莫特用于面部和头皮AK皮损, 使用2周, 停2周, 再使用2周, 36%患者皮损完全清除。外用咪喹莫特最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为红斑、结痂、瘙痒、灼热感、触痛等, 均为轻中度刺激, 患者可耐受。

2.5 5-氟尿嘧啶 (5-FU) 5-FU是化疗药物, 通过干扰DNA合成来抑制胸苷酸合成, 从而减少细胞增殖, 引起细胞死亡, 特别是在快速增长的分化异常的细胞。外用0.5%5-FU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耐受的治疗方式, 可实现组织学的高清除率。一项单盲随机研究发现, 外用0.5%5-FU乳膏于面部AK皮损, 每周使用2次, 疗程为4周, 组织清除率可达67%。一项前瞻性研究中, 64例AK患者外用5%5-FU乳膏 (每早1次) 联合5%咪喹莫特 (每晚1次) , 1周为1个疗程, 共3个疗程, 疗程之间间隔3~4周。研究发现联合治疗可使治疗时间缩短, 且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更少。此外, 有报道指出将5-FU与角质溶解剂水杨酸联合外用时组织清除率可达72%[9]。

2.6巨大戟醇 巨大戟醇凝胶 (商品名:Picato) 是一种应用于光线性角化病治疗领域的新型药物, 已于2012年1月25日获美国FDA批准用于AK的局部治疗。巨大戟醇是植物大戟的提取物, 是一种细胞死亡诱导剂, 其作用机制包括: (1) 使病灶快速坏死 (非凋亡) ; (2) 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ADCC) , 靶向杀死任何残余的分化异常的表皮细胞。因此, 巨大戟醇凝胶治疗AK时, 疗程短 (通常仅有2~3d) 、疗效明显、复发率低[8,10,11]。

一项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研究发现0.015%巨大戟醇凝胶外用治疗头面部AK皮损, 每天1次, 连用3d;0.05%巨大戟醇凝胶外用治疗躯干及四肢AK皮损, 每日1次, 连用2天。两者完全清除率分别为40%和54.4%[12]。巨大戟醇清除皮损能力与其他外用药物标准剂量治疗相媲美, 如5-FU使用4周, 咪喹莫特使用16周, 双氯芬酸使用90d, 可见其疗程明显缩短。使用巨大戟醇凝胶后可出现红斑、脱屑、结痂和肿胀等局部不良反应, 治疗结束后3~4d达到高峰, 1周左右开始逐渐减轻, 2周时大多可自行缓解, 没有发现严重的系统性不良反应[13]。

2.7光动力治疗 光动力疗法 (PDT) 被美国FDA批准可用于治疗AK病变。PDT是一种非侵入的治疗方法:通过外用光敏剂, 如氨基乙酰丙酸 (ALA) 或甲基氨基乙酰丙酸 (MAL) , 制造活性氧 (ROS) , 从而选择性破坏异常细胞。即当ALA或MAL局部施用于目标区域时, 这些前体在分化异常的积累速度比在正常细胞高10倍, 并在细胞内转换成强有力的光敏剂原卟啉Ⅸ, 当目标区域暴露于光源时, 原卟啉IX的活化导致活性氧 (ROS) 的产生, 尤其是单线态氧的生成, 从而造成异常细胞的死亡[14,15]。2个多中心Ⅲ期研究评估了243例面部和头皮的AK患者, ALA-蓝光每周使用1~2次, 疗程为8周。12周后的随访中, 72%患者皮损得到完全清除。

3小结与展望

上一篇:客户停电论文下一篇:网损影响